高校播音主持十篇

时间:2023-03-21 17:56:51

高校播音主持

高校播音主持篇1

【关键词】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措施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备受人们的青睐和追捧,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再加上很多的民办高校和专业的广电学校,更是将播音支持专业推向了一个高潮。但是,随着播音主持专业不断白热化,其中隐藏的各种问题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制度上的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解决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实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

一、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和窄化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90%都是围绕着“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广播电视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知识,能够在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音像公司等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虽然目标上稍有差别,但是大体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这样雷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重视了人才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内涵以及职业道德引起重视和进行培养。同时,很多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办学规模方面的内容一致或雷同,这样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发展,不能够满足科学培养体系的要求。

2、缺乏强大的师资队伍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专职教师和高学历的专家团队,但是负责校内教学工作的老师大多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凭借的是自身的教学积累和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很难突出实践性的效果。教师在实践方面的能力缺乏严重阻碍了高校在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

3、教学方式传统老旧

在大多数的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大多采用的方法都是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法,大课精讲,小课辅导,理论讲授,实践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的是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学生并没有走出学校,仍旧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此外,很多学校的实践环境在软硬件方面以及部门的系统性方面和实际的传媒机构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距,并不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最后就是学校的教学缺乏一线教学,学生的能力和行业需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节情况。

二、创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

受众是传媒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传媒事业的发展,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社会各界给予的更高要求。除了在口头表达方面要清晰流畅,在吐字发音方面要机具美感,在知识储备上要丰富深厚,同时还要意识到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灵活的控场反应。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除了应该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通识知识。此外,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类型以及办学层次方面应该根据学校、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人才。比如,理工学校中课设的播音主持专业应该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师范学校中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对教育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外语学校应该注重对双语主持人的培养。

2、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播音主持教学应该和广播电视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播音主持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专业,这就给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得要求。播音主持老师必须对媒体的动向播音主持专业的第一线资料和动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以全新的知识储备来为人才的培养服务。所以,高校应该积极的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和各种媒体之间取得密切的联系,定期安排老师到各大传媒机构进行学习和实践,熟悉和掌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手段和创作理念,从而帮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改,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此外,各大高校还应该努力开发具有本学校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逐渐改变现代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将实践和产学研究进行紧密的结合,积极的拓宽教学的领域和渠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首先,和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取得密切的合作,建立教学实验点,将堂教学延伸到机构教学中,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和考察,让学生对播音主持的工作状态、岗位职责以及能力素养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要吸收和借鉴优秀传媒学校和传媒机构之间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模式,邀请专业的编辑、主持人以及播音员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最后就是将学校的演播室、礼堂以及练功房等场所充分的利用起来,和电视台、电台等进行拍摄录制合作,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社会和国家需要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在进行播音主持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制度、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充分的激发出来,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梁巍.“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1(07).

[2] 王彦锐.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新闻知识,2011(06).

[3] 于琳.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高校播音主持篇2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重理论知识讲授,轻社会实践操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不同于一般艺术学科课程的教学,它是以语言为基础,综合借鉴表演、曲艺等艺术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和体系。[1]高校人才的传统培养方案弹性较小,专业内容柔性不够,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而忽视知识的相关性、应用性。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非科学的启发方式,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急速扩招的情况下,有些院校的软硬件配备不到位,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导致专业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关起门来办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传媒机构参与节目制作;这些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与目标市场需求相背离,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在类型、层次、专业、特色上不能满足广电部门和相关行业的需要。

(二)专业化细分不明确,课程设置同质化

媒体的用人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目前广播电视传播业发展趋势为频道、频率专业化和受众细分化,即频道根据细分化受众群体进行定位,再根据受众需求和消费来决定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频道、频率专业化和节目类型化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要求主持人在传播中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对象性,所传播的内容不再面面俱到,而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传播专业性高和指向性强的信息。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能够成为传媒行业某一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该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如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少儿节目主持人或体育节目主持人等。目前,各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都十分相似,即面向广播电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够从事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单一化,不仅不能发挥各个高校的各自的优势,且培养的学生无法成为传媒行业真正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这与专业化细分不明确,课程设置同质化有直接关系。

(三)课堂实训少氛围,课后实践难延续

播音主持专业课教学的实践训练可以分为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践两个方面。通过课堂实训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课后实践应提供真实的媒体工作环境,让学生体验节目制作过程,为将来就业打基础。课堂上培育的是一种质疑、开发的学习精神,强调理论联系真实世界,关注学生的技能、行动、态度、情绪,强调理论、实践和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忽视了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培养,课堂实训教学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教师的实训设计和指导不到位,学生因课时受限,参与实训的机会并不充分;课后实践练习由于缺乏设备支持和真实的节目制作情境,学生很难接触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得不到实战练习机会,专业学习兴趣逐渐被削弱。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践更是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人才想要满足一线传媒行业的需求,必须紧跟现代传媒业发展的步伐,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调整改革。

二、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化培养策略

要培养专业化、应用型的主持人,就必须树立专业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使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一专多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打破过去“大而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尽早明确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培养学生的特色与强项。新型的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即1个主选方向加上3至4个副选方向。首先,在大学前两年沿用传统严谨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到位;从第三年开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专业细致化调整,根据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设置新闻类、综艺类、社教类、谈话类等四种类型的主持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其中一个类型作为自己的主选课程,将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作为副选方向进行相应的选修;教师根据学生的培养档案给出合理建议的同时也应结合自己的业务特长和研究方向,确定教学主攻方向,特别是具有主持经验的教师,更应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突出优势。学生选定主选课程后,重新编组分班,不同类型的课程由该类型专业突出的教师负责教学,保证教与学的专业性和目标性。同时,在课时分配上要向社会实习环节予以倾斜,专项强化校外实训实践,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结之后能够通过实习实践巩固知识,发展能力,锻炼心智,获得经验。“主选+副选”的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又体现了一专多能的特点,且能实现与传媒行业的顺利对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满足行业需求。

(二)因材施教,科学设置细分化课程

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挥着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了解各种类型节目主持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其熟悉并擅长的某一类型节目的主持专长。这种培养一定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坚实,语音语调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思维反应敏捷等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期间,教师可结合学生在主持节目当中的表现、学生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找准定位,确立学生的主选方向。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开设专业细分化课程培训,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选择擅长驾驭的播音或主持节目类型,以适应当前专业化频道的需求。

(三)分析评价,建立学生培养档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质、兴趣和爱好。在选择时,面对类型繁多的节目,学生通常会显得不知所措、犹豫不定,这就需要教师或班主任多加用心,从学生入学开始,观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外形特征、语言习惯等,随时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方向、性格气质特点,记录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进展情况,主动为他们把关,量体裁衣,进而建立学生培养档案,帮助学生在细致化专业课程分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合理的选择。

(四)突破瓶颈,加强“校台合作”

高校播音主持篇3

【关键词】表演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教育结合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播音学在我国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形成历史短,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自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播音系以来,已发展成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个教学范畴。播音专业名称最初为1963年的“中文播音专业”,1998年教育部把播音专业改名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现在更多的被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前为止,中国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是中国传媒大学在1996年成立的二级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等传媒产业发展飞速,使得播音员和主持人越来越多的成为大众关注和羡慕的对象,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从事此类职业。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数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许多人垂青,许多学校先后增设了该专业。至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经在全国近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0多家高等院校开设,其中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和非专业艺术院校。专业艺术院校包括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等。非专业艺术学院包括综合类院校(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等)、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如北京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农林类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财经类院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师范类(如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政法类(如西北政法大学)、体育类(如西安体育学院等)。众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使得每年有过万播音学生毕业,就业市场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竞争激烈残酷。目前,陕西省多所高校(包括本专科、公办民办)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二、陕西省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展表演艺术教学的必要性

最初,播音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未开设表演课程或是进行相关表演艺术的教学,随着时间流转,“播音教学中是否需要引入表演教学”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一方指出播音主持是专业和尊重事实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加入表演,就会出现虚假成分;另一方指出播音主持必须具备表演者所具有的当众性和创作力,一定程度的表演会帮助播音员和主持人更好的驾驭节目。

笔者从播音教学实践出发,关于表演教育在播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感受颇为深刻,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视包括体态语在内的整体表达训练的倾向已严重制约了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在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私下读稿远胜于课堂表现,有的学生主持节目不着边际、思维混乱,有的感情苍白等等问题众多。实际上,播音主持和表演都要求学生肌肉要有真实感、延伸感、挺拔感、协调感和松弛感,并且要具备注意力、自然状态、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作能力等。解放天性、注意力集中训练、无实物训练、观察生活练习、小品训练和话剧演出等表演课程中的练习,可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增加多种能力,提高专业和业务水平。

三、表演艺术与陕西省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结合中的教学现状、教学目标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

目前,全国专门开办表演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340所,专门培养表演人才。而国内众多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中绝大多数都开设了表演课程,陕西省艺术类专业不同程度地不断加大表演艺术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专业艺术院校的表演艺术课程,本科设置为一年,第一个学期为表演基础的学习,第二个学期为表演创作。就笔者所在的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为例,表演艺术课程设置为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以表演基础方面的学习为主,课时为40,其中课内为32课时,课外为8课时。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诉求,是教学计划的设计依据,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表演专业有着自己系统的、科学的体系与方法,以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为目的, 这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开设的表演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所不同。

表演艺术课程应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教学目标在于教理论、授方法、重实践,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树立学生的良好台风,解放学生的表现天性,提高学生的即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立足于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表演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艺术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教学体系。

(二)在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欠缺,教育方式僵化

有些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课仅作为副设的专业基础课或是考查课、选修课,对表演知识的学习和利用表演知识进行表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育方式较为僵化,教学目标较为空泛,教学手段较为单调,教学状态片面,教学气氛缺乏生动和互动,与一般课程教学模式雷同,考试环节采用笔试等。由于各种原因的扩招,专业人数不断增多,使得表演课学生数与课时不匹配等。

2.理论重于实践,脱离实际

一般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大部分。绝大多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的表演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中明显脱离实际,尤其是非专业艺术院校。通常40个课时中,32个为理论学习课时,8个为实践课时,甚至有的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全部设置为理论学习课时。学习表演,仅仅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演的历史等理论是没办法完成的。完成理论教学只是达到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关系到课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

3.缺乏专业合适教材

鉴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艺术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教材选用非常重要。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鲜见有专用的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教材和教学法,基本只能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表演教材。现在绝大多数院校是代课教师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写适合表演课程的实用教学讲义。

4.缺乏专业表演教师

很多非专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课由教授播音主持或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首先,全国专门培养表演专业人才的院校屈指可数,他们的教师和毕业学生人数较少,大多从事专业表演事业,或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其次,一般来说聘请专业演员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往往上课时间不够稳定、课时费较高难以接受。非专业表演教师在传授理论方面可能问题不算太大,但是在示范、排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明显能力欠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内容。

四、表演艺术与陕西省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结合中的未来发展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体现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表演艺术学习的基础,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体系,同时理论的学习要与实践应用环节交融穿插,使学生能想、能说、能演。把表演的实践环节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应用环节,既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规律,又遵循创新人才培养原则,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二)以表演基础教学为主,以因材施教为主要原则

在学习表演之前,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要加强和注重表演基础训练,完成起步教学,打好表演基础,解放天性等基本素质训练及单人事件小品和双人交流小品等。表演教育充满特殊性,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也不相同,不能按照整齐划一的方法训练,“因材施教”是主要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方法,尽量使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在表演材料的难度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练习,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推陈出新。鼓励欣赏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即兴能力的锻炼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音外,即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极其重要。现在电视台和电台的许多节目以现场直播形式为主,非常考验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表演练习中,老师在课堂上下即兴出题、模拟动物、表演小品等,同时学生即兴反应、迅速思考、发挥想象力投入表演。在表演中不断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来设定场景、人物、剧情,在自然当众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提高创作思想、观念、状态和意识。

(四)课堂形式的多变和考试环节的重塑

改变课堂单一的理论传授,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尽量调和上课人数众多的矛盾,在大课教授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小组授课、一对一授课等,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基本理论课融会贯通,以此进行表演教学。教学地点开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开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组织表演晚会,进行艺术比赛,排练与演出相结合等。表演考试无纸化,去除试卷考试,表演课程考查学生最主要的就是表演技能,而非表演理论记得是否准确无误。

我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相对完整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实践教学体系, 扩大了播音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对培养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播音主持篇4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 艺术共通性 文艺美学培养思路

播音主持是语言艺术的有声表现它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外化形式,内在地蕴含着艺术的原理、规律和美学的性质、特色。无论是播音员围绕稿件而对文字音乐美的呈现、对情景再现的建构、对内在情感的调度、对内容主旨的二度传达,还是主持人基于节目宗旨而对有声语言的创意组构、对节目进程的串接调排、对节目主题的深度挖掘和对现场氛围的积极营造,无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本身的形象性、主体性、情感性、感受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使整个播音主持传播活动呈现出“艺术创造——艺术产品——艺术欣赏”的艺术活动过程。这种来自播音主持本身的艺术特质,决定了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在注重基本的专业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也应将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原理的总结、艺术感受力的塑成和审美修养的提升等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深化学生的艺术气质、审美境界和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将播音主持内在的艺术规律和美学原理运用于专业实践当中。这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文艺美学思路,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环节中。

一、加强艺术教育,拓展艺术视野,培育艺术思维

播音主持艺术虽然具有有声语言的独特艺术性,但作为艺术大家族的一种具体类别,有一般的艺术共性。在目前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关于语言艺术及其有声外化的课程已占有相当比重,如语言表达、即兴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艺术学、文艺作品演播、朗诵美学等。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是指目前在培养体系中占绝对优势的语言艺术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教育,包括纯粹审美的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和兼具审美、实用双重功能的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等①,以及从各种艺术门类和繁多艺术现象之中抽象提炼的艺术学概论、艺术原理。它们与纯粹的语言艺术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但在艺术本质、美学追求等许多方面与播音主持创作、欣赏实践具有相似之处。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基于这种共通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能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造型艺术的形式组合和视觉呈现法则为播音创作的情景再现启发,表情艺术的音乐表现和情感外化方式为播音主持创作的有声语言艺术化呈现和内在情感流动状态提供参考,综合艺术的故事叙述手法和场面、境头的组合技巧为主持创作的串联衔接能力激发灵感,实用艺术“实用+审美”的双重表征和鉴赏心理又为当今播音主持活动“信息内容+审美传达”的双重考究提供合理性支持,各类艺术作品的多重结构(从感性文本到再现内容,再到思想意蕴的内在逻辑上升)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透过稿件和节目形式挖掘、展现稿件内在精神和节目深层主旨提出要求,而艺术作品引发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之间人际交流对话的现象,则引导播音员和主持人对虚拟对象感与和谐沟通氛围的营造。

在艺术相通性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只有创作方法与体现程度、分寸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由此,播音主持专业应该在保证专业技巧性、理论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规律和鉴赏理论对本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加开相关课程,增强培养力度,坚持泛艺术教育的工作理念,通过对众多艺术门类的知识传授和实例欣赏,帮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受,同时寻找各类艺术的共同特征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创作、欣赏特点,无形中培养起艺术思维,融会贯通,更好地将艺术的本质规律运用于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当中。

二、加强美感训练,发展审美意识,实现审美提升

人类思维中先天地存在着审美的趋向,审美的意识时时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的生产、改造活动中有所体现。原始先民为记录狩猎方法而绘制的壁画里充满着形式感与生动感,为改变环境而制作的工具器皿中渗透着立体感与装饰感,为祈求丰收平安的巫术群舞中蕴藏着节奏感与韵律感……而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实用艺术的造型美感与各种生活用品一直相伴相生,活跃在每一个国度和时代。美与真、善融合在一起,成为人类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最高追求。这种追求是超脱的,超越了纯粹物质的功利性而达到美好的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动物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是人之全面发展的典型表征。

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追求融真于美、融善于美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和精神异化状态将常人囚禁在繁琐乏味的功利世界,视手段为最终目的,逐渐丧失了发现美的意识、感受美的能力和向精神更高境界飞跃的旨趣。而大众传媒的重要使命除了单纯的信息传播,更在于引导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完善。这就使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直接面对、影响受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重任在肩。他们的言语状态、行为举止、外化的情感和思想须传达出人类在固有审美意识的召唤下对真、善、美的可贵追求,通过有声语言的传递、交流,以无形的言传身教达到提升大众的目的。

这就特别要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加强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而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训练无疑为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人类理想中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高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王羲之的《兰亭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李白的《将进酒》、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京剧《拾玉镯》、电影《美丽心灵》与《阿凡达》……或柔婉或雄健,或悲叹或欢畅,或赏心悦目或催人泪下,虽表达手段多样,却无一例外共同言说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大量体验、感受,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模式将发生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转型,增强美感敏锐度,从而像优秀艺术家通过不朽的作品净化人、引导人、提升人那样,通过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而为广大受众的精神领域吹去融合着真、善、美的高雅、高贵、高尚品质的清新氧气。

三、加强人文熏陶,生成人格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

艺术是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反映方式,在人类本真生活与能动创造的辩证统一中,将文化中道德、哲学、宗教与科学等人类主体活动的主要内容折射于自身。在艺术中,生死、爱恨、善恶、美丑等人类的重大生存主题无不得到浓缩又完满的体现。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个人类世界的呈现,充满着我们观照自身的人文关怀。通过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与审美娱乐功能,人类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摩、感受和解读,实现的是对世界、对他人、对自我的本质性、深层性的体悟。加强艺术教育,就是加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借助艺术作品的人文精神与生存态度所受的熏陶。这不仅要体现在使其扩大人文知识面,在传播活动中向人们传递大量丰富的人文信息和知识,更有助于提升其整体人文素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受众传达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未来展望性的文化传承意味,扩展受众心灵的视野和精神的疆域,深化受众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的思想底蕴。

每一件美的作品,其人文底蕴的厚重、广博,无不渗透着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强大。正因为他们胸怀的博大、思维的深远,才有着艺术深刻人文性的孕育,才有着深远精神影响的生成。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主体,同样应在强大人格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对生活缜密又独到的思考,启迪受众对生活的哲思、对美好的追求、对自身的最终关怀。在其他艺术形式中,人格力量是必须通过完工成形的艺术作品而呈现在欣赏者的视域和心境中的——米勒的《拾穗者》通过农妇劳作的画面体现着画家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肖邦的《革命》在激越的旋律中流露出作曲家对祖国深厚的挚爱。在这一领悟、借鉴的过程中,最重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媒体人对大众的服务和提升,前提条件和内在保证就在于那强烈的负责态度,它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钻研技巧、修养身心、提高节目品质的欲望和动力,也决定了他们能够真正加以履行和完成服务受众、提升受众的社会职责。在这一点上,伟大的艺术家又无声地做出了表率。每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涌动着创作者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创造着知觉美感的同时,更向世人传达着他们对世界的赞美、评判和改良社会、改造世界、改善生活的期望,绘制着各自心中理想生存的蓝图。摄影师凭镜头里的自然景观向人言说家园的美好、呼吁环保的重要,电影导演凭银幕上的情感故事揭示真爱的价值、歌颂大爱的永恒,文学家执笔写下官场黑暗、呼唤公正的回归……这种兼济天下、为民谋福的责任感,进一步促成艺术家对自身技巧、手法和风格的严格要求,将最满意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伟大艺术家强烈责任精神的感受、认同和同化,使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萌生、发育并不断壮大,为真正成为服务大众、提升大众的使命承担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高校播音主持篇5

一、何谓“树型”培养模式

“树型”培养模式是指以主持与播音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主干,如同一棵树的主干。围绕主干课程的学习,在相应阶段展开与其相关的“分枝”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比如婚庆主持、化妆、广告配音、影视动画配音、商务主持、少儿表演与主持培训、成人普通话正音培训、成人塑声培训、成人即兴口语表达培训等等,如同一棵树的主干上长出的分枝。这种“树型”培养模式既能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提高,又能以本专业为基础,加强“分枝”专业的发展,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专多能,培养学生成长为现实意义上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树型”培养模式提出的社会背景

(一)本专业就业难的形势造成许多在校生对前途没有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2010年仅在山东省设点招生的外省本科院校就达到88所。山东本省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已达10所。目前有很多县级台招聘都要求应聘者具备本科学历。

(二)“毕业即失业”给学生家庭、给社会带来焦虑与压力。

(三)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具体到主持与播音专业或者是其它艺术类专业一直是缺少可以拿来具体操作的模式,更缺少已经成功的具体案例。

三、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面对本专业的发展困境,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主张调整教学细节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付程教授在2001年指出,学校的专业教育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基础扎实,学养丰厚,业务方面也有相当的优势。但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主要是“单向式”、“灌输式”,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

(二)主张控制播音主持专业规模

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教授在2004年指出,“目前这项专业教育处在低水平盲日扩张的状况,总体规模已经是供大于求,今后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教授认为应当“遏制那种盲目办学的势头,认真审查各校办学、办专业的资质。”

(三)提出改变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方向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专业创始人孙祖平教授根据十年办学经验指出,“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纯粹统一的职业,而是一个由不同职业构成的工种概念,而我们却把这些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士看成纯粹的同一种人。” “十年主持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分门别类地培养电视节目主持人”。

(四)一分为三,拆分播音主持专业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潇潇、谭天教授在《论我国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一文中提出的两个观点是:把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拆成三个部分:播音专业、新闻主持方向(设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娱乐主持方向(设在影视艺术专业)。两位专家认为主持人应当分类培养,如果不分类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既无法播音,也无法主持好任何一类节目。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2003至2005年,在常规专业课以外,开设了三届体育通道班。目前已有多位学生跻身一线岗位,成为我国新一代的体育播音员。2005至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奥运会期间,有70名学生在各奥运场馆从事相关工作,并受到肯定。中国传媒大学还开设了“影视配音通道班”,著名配音演员王明军做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专业教师为参加这个通道班的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门,很多参加通道班学习的同学毕业后走上了影视配音这条路。以上做法有了“树型”培养模式的雏形,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能参照不能照搬,而且也不够全面。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自2008级学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在2009级的同学中开始开设多个方向的通道班(商务主持、婚庆主持、广告配音、影视动画配音等),目前已经开办七期,总计42个班。

四、“树型”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在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专门的平台设置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 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平台是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三个模块是岗位技能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其中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就是开设六个方向的特色通道班作为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六个方向分别是:婚庆主持通道班实训、商务主持通道班实训、广告配音通道班实训、影视动画配音通道班实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通道班实训、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通道班实训。开设学期是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也就是说学生在大二的两个学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两个方向的通道班进行学习,每学期选一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修、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课时数是每学期72节,其中理论讲述4节,其余均为实训课时。测评形式为综合评定,每个通道班都会以作品方式,实现项目教学。授课形式为小组化教学,一名教师带领15到20名学生进行手把手的实践教学。通道班学生作品做成音频或视频,以“山传播音”的名义发到学院网站以及优酷网。

(二)与所开专业课程相联系,发展其它就业方向

“树型”培养模式不仅包括开设通道班这种方式,还采用了其它方式。比如与所开专业课程相联系,发展其它就业方向。

《普通话语音学》:外延方向为普通话正音培训。

《播音发声学》:外延方向为成人塑声培训。

《播音创作基础》:外延方向为少儿艺术语言培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相关资质培训。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外延方向为面向小学生、中学生、成人、艺考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即兴口语表达培训。

《形象设计》:鼓励学生考取化妆师资格证。

《电视摄像与编辑》:鼓励学生考取摄像师资格证。

《形体训练》:鼓励学生考取不同舞种的教师资格证。

五、取得的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运用所学技能参与社会实践并获得报酬。我系也因此树立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专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以下是部分学生以所学专业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部分记录:

(一)婚庆司仪:学生李旭、陈晨、姜山、李灿、马华、刘青、部秋霖、王泽森、赵阳、宋学远、张洁、李宏亮、孙亚麒、李珂、崔淼主持多场婚礼。李旭、陈晨合办了一家婚庆公司。

(二)商业演出主持:学生曲潇、张泽鹏、王欣、段晓晨、李灿、李旭、张琪、孙亚琪、毕南、赵秋豪、王泽森、李宏亮、邹兆龙、王雪、宋学远、康鹏、林星等主持多场商业演出。

(三)广告配音:学生汪鑫、李宏亮为宏图三胞、米兰婚纱摄影馆、倾城之恋婚纱摄影馆等录制广告。李迟悦为济宁任城电台录制广告。庞绪峰为泰山区电视台录制广告。李宏亮为北京纪录片频道的《全景》栏目配音。

(四)影视动画配音:2012年5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声音大赛”。第三期影视动画配音班学生汪鑫凭借动画配音作品《贴纸》获得本次声音大赛配音类作品的最高奖“最佳影视配音”奖。

2012年5月,影视动画配音班第一期学生李宏亮、贾云皓和第二期学生汪鑫为爱特光影传媒工作室完成原创恶搞配音作品《疯狂的舟子》配音的任务。此作品在腾讯视频仅上传18个小时,点击播放次数就突破4000余次。

2012年6月9日,影视动画配音通道班第二期学生汪鑫参与配音网络恶搞作品《何仙姑夫系列――包公很忙》,上传网络后,仅优酷网一家视频网站的点击率就已经超过39万,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还进行了首页推荐。

(五)少儿艺术语言培训:学生马淑云、马华、汪鑫、王雪、元璐瑶、李璐、高明雪、高洁、徐琳等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少儿语言表演艺术水平考级教师的师资培训。马淑云毕业后开始创业,已经与多家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少儿语言培训班。多名学生在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济南丫丫学堂、章丘泉韵艺术培训学校等讲授少儿艺术语言培训课程。

(六)播音主持考前培训:学生王豪、吴珊珊在东营讲授播音考前培训课程。学生马淑云在济南嘉华培训学校讲授艺考培训课程。学生马淑云、张美娟、王兆龙、汪鑫在山东广播电视培训中心讲授艺考培训课程;学生王雪、孙金鑫、高洁、高明雪、崔秀娟、李丽霞在济南、潍坊、太原、唐山讲授艺考培训课程。

(七)化妆师资格证考取:2008级学生马华;2010级学生李宏亮、高洁、房佳琪、林星;2011级学生李棋棋、马振霞考取高级化妆师资格证。他们多次为学院的各类晚会、大型活动化妆、做造型。高洁在艺考班、在高铁列车员培训班担任化妆课授课教师。

(八)摄像师资格证考取:2008级学生杜京考取摄像师资格证。

(九)舞蹈教师资格证:2010级学生高洁考取拉丁舞教师资格证,部分学生正在准备考取中国舞教师资格证。

六、“树型”培养模式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项研究可以为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高职院校提供一种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可复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为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参考模式,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其它艺术类专业提供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通道班的优秀学生作品挂到优酷,可以直接为其它院校提供直观的案例。

七、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

(一)完善目前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为主持与播音专业,也为高职院校的其它艺术类专业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播音主持篇6

表面繁荣难掩质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电媒介发展异常迅猛,对播音与主持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受播音员、主持人明星效应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下简称播音专业)的人数呈旺长势头。在双重的强劲需求拉动下,播音专业成为我国中等以上学校扩张规模的大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办播音专业的学校已经达150多所(另一种说法是170多所),每年招生人数达万余人。①

但是这种繁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情况是,学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要求。据笔者对几所学校的调查,播音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专业素质也好不到哪儿去,毕业时普通话达不到一级甲等、发声状况跟常人没多大区别的不在少数。严格讲,多数学生达不到上岗要求。今年春节过后,某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亲自带队到几所高校招聘播音员,结果空手而回。

问题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办学条件差。播音专业对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要求较高,但现实中,资金和专业师资对学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现有开办播音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有的学校长期没有上播音小课的专用教室,没有视、听、录、摄、演、控等播音实验设备和场所;有的缺少合格的专职教师,地处地市的学校甚至连水平高一些的兼职教师也难以聘到;有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随意安排,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等等。

生源质量差。播音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比普通专业的分数线低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两个分数线相差40%之多,直接导致播音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过低。进行专业考试、降低文化课分数线,本来是要让那些文化素质稍低但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在专业考试过程中,各学校为了保证落实招生计划,往往会降低分数多发专业合格证,加上专业考试的腐败漏洞较大,就使大量专业素质差的学生进入了播音专业。

教学管理差。许多学校由于办学理念、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都有问题,直接导致教学和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不少民办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创办的“三本”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招生规模动辄数百(播音专业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课辅导,1个老师最多带10名学生),而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方面又吝于投资,管理松懈,教学粗放,加之生源质量低下,其毕业生质量不堪想象。播音员、主持人成才不易,育才更难,播音专业的教育教学是一项精品工程,需要精雕细刻。

三管齐下以求规范提高

专业开办。大众传媒作为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社会公器,对采、编、播人才的素质要求极高。那么,作为培养传媒人才主渠道的学校,自然需要较高的办学层次来保证其毕业生的质量。现实中,医学、法学等特殊专业对学校的层次和水平都有较高要求,传媒专业也应如此。但是我国开办播音专业的政策较宽,以致形成了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本科院校和大、中专学校,普通高校和成人教育一齐上的局面。这几类学校的层次和水平差距很大,怎么能保证毕业生质量没有大的差距呢?

而且,目前我国播音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已经供大于求。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有22600人(岗位),就总体情况来说,中央、省及省辖市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主持岗位基本饱和。②就算市县两级广电媒介还缺乏播音员、主持人,加上社会各界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每年也不可能新增1万多个播音主持岗位。

鉴于此,国家应当对开办播音专业设置较高的门槛,限定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方可开办播音专业,实行准精英教育。公办一本、二本院校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小,毕业生的质量差距也较小。其他类型的学校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办学水平都比较低,不宜开办播音专业。这绝对不是搞身份歧视,而是实事求是。

目前全国开办播音专业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有60多所,按每所学校每年招收50名学生计算,每年将有3000名毕业生,在数量上完全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且用人单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何况从其他渠道还会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停办播音专业以后,办学资源可以相对集中,这样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播音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招生考试。可以做如下调整。①专业考试以省级为单位实行统考,堵塞漏洞,把不具备培养潜力的考生堵在大门外面,让心存侥幸、企图走捷径的人断掉念头。②适当提高播音专业文化课分数线,保证考生的文化素质达到播音主持和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引导考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③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普通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他们中间对播音主持既有天赋又有兴趣的不乏其人,可是由于高考没有参加播音专业考试,这些学生无法转到播音专业学习。因此,建议允许公办本科普通院校从普通专业的在校生中选拔有天赋的学生转入播音专业学习。转专业学生的学费也随之调整。④省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学校播音专业的办学条件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使学校不能随意扩招,更不能滥招。由于分数线提高,有的学校有的年份可能完不成招生计划,因此应允许招生计划在专业之间和年度之间进行调剂,但决不能放宽录取条件。

教学管理。中央和省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已开办播音专业的学校加强管理和指导:制定全国性的播音专业学科发展规划;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播音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在未来几年里,至少每年召开一次部级或省级播音专业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对现有开办播音专业的学校进行评估考核,认真审查各学校的资质,达不到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招生资格。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理事会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2005年6月3日。

2.毕一鸣:《播音主持人艺术专业教育忧思录》,新华日报网,2004年8月17日。

高校播音主持篇7

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专业介绍

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200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艺术类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河北师范大学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以及各类活动主持、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将在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传播学、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表达的基本训练,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专项活动主持艺术、电视摄像、数字编辑技术等。

学费标准为6000元/年。

三、招生计划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2015年计划招生拟定35人,其中河北省30人,山西省2人,内蒙古自治区3人。

四、报名条件

1、考生必须参加本人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2015年普通高考报名,取得高考报名资格;

2、艺术类文科、艺术类理科考生。

五、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

1、考生文化成绩要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播音类相应本科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河北省考生须参加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山西省考生须参加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内蒙古自治区考生须参加内蒙古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汉授)专业联考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

3、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按所在省要求,填报我校该专业的高考志愿;

4、录取规则: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执行生源所在省该类专业的投档原则,对进档考生按照文化课成绩与专业测试成绩相加后的总成绩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六、文化考试与专业测试

1、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统一考试。

2、专业测试

报考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山西省考生须参加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内蒙古自治区考生须参加内蒙古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汉授)专业联考,不需要参加我校组织的河北省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河北省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专业测试安排如下:

(1) 报名:考生在2015年1月6日-2月24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http://zsjy.hebtu.edu.cn/zhaosheng/ysxk2015/)。

(2) 缴费:2015年2月28日-3月4日,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交纳专业考试报名费120元。

方法一:通过“建行悦生活”网上交费。持有建行卡的用户,均可通过建行悦生活交纳,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

缴费步骤:登录“建行悦生活”网站(http://life.ccb.com),点击“切换城市”,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注:无论考生本人属于哪个城市均选择“石家庄市”)——>点击“行政教育”——>点击“考试报名费”——>收费单位选择:“河北师范大学考试报名费”——>输入“缴费号”(注:缴费号为《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下一步”——>确认缴费信息,点“确认”——>通过网上银行或账号缴费,显示“缴费成功”即可,多人交费可重复上述操作。

方法二: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交费。考生凭《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任意储蓄网点交纳专业考试费,缴费学校代码为7100426,请领取并保留银行代收费凭证(含有生僻字的考生姓名,银行系统可能无法识别,收费凭证上的考生号正确即可)。

逾期未缴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建设银行咨询电话:0311-80786406。

(3) 下载准考证:考生自2015年3月10日起可以登陆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zsjy.hebtu.edu.cn/zsw/)下载专业测试《准考证》。

(4) 专业测试:河北省内考生持《报考证》、《身份证》、专业测试《准考证》于2015年3月17日开始进行专业测试,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5) 专业测试内容及分值比例

①形象气质(满分40分),允许淡妆上镜;②指定稿件朗读(满分40分);③自备稿件朗读(满分40分),时间为3分钟以内;④话题评述或情境主持(满分80分),时间为5分钟以内。

(6) 专业测试成绩公布时间:2015年3月31日前公布专业测试合格标准,不再寄发纸质合格证,届时考生可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成绩。

(7) 专业测试成绩使用说明

经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批准,目前以下院校播音类专业招生使用我校河北省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测试成绩,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请参照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有关事宜由相关院校负责解释。

本科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衡水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邯郸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廊坊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拟招生)专业,河北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拟招生)专业。

专科专业: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河北外国语学院主持与播音(外语播音员)专业,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

七、其他说明

我校201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省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按照各省相关政策执行,请以各省(自治区)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我校公布的2015年招生章程为准。

八、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河北师范大学

院校代码:10094

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学校网址:http://www.hebt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jy.hebtu.edu.cn/zsw

电子邮件:zsk@mail.hebtu.edu.cn

高校播音主持篇8

关键词:播音主持;广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2-0110-02

当前,全国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具有本科学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为了提高陕西师大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质量,笔者于2010年10月23日至10月29日,对宁沪杭地区的代表性播音专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下简称“南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以下简称“浙广”)、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播音系(以下简称“钱江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下面笔者就主要负责的《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调研情况进行汇总并予以分析总结。

一、播音主持专业广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播音主持教学模式主要是中国传媒大学教学体系为主导,包括陕西师大播音系在内,相当一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广播播音主持课程等多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教材等方面多年因袭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广播教学经验,认为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才供需错位

当前我国播音主持教育中,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质量上和一线需求差距较大。当前优秀新闻记者型的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匮乏,以陕西地区为例,从2001年至今的十年间已增加到了近10个广播电视频率,急需大量的新闻记者型人才充实岗位。但是,每年大量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毕业生,又无法完成或胜任广播新闻工作。于是在广播人才培养和一线需求上出现供求错位。

(二)教学内容陈旧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发展迅猛,节目形态千变万化。很多老节目都已逐步退出荧屏和广播。当前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实用播音教程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其内容仍然延续以前的节目体系,与一线差距较大。很多稿件陈旧、理论滞后、节目形态消失,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带来不利影响。

(三)教学模式“填鸭”

播音主持教学尽管主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小课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教学中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做法,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设想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在传统播音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而全、多而烦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学生学习没有重点,无的放矢。

(四)师资队伍不齐

这里谈到的队伍不齐,主要指各高校广播播音主持教师队伍。据笔者了解当前许多院校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大量聘任电台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给学生授课,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但部分教师理论根基不扎实,学术修养参差不齐,在教学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由于其工作繁忙的个人因素往往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授课。

二、宁沪杭地区广播播音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作为陕西师大播音系广播教研室主任,就宁沪杭地区的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设置、上课方式、课程安排做了相应的考察,部分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打破广播电视界限(上戏、南艺为例)

上戏和南艺由于其培养目标定位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上,所以这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有广播和电视界限。南艺在经过一二年级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有稿播读)训练后,三年级课程大量融入表演、演播空间处理、主持人言语训练等相关内容课程。其中广播的节目形态课程并未单列,在大二学生的言语表达授课当中,即在周8课时的学习中,以广播节目形态来训练有稿播读和口语表达,最后以成品节目交作业。上戏四年的教学中,专业课主要有《主持艺术概论》、《节目比较分析》、《自选节目读解》、《演播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主持节目创作》、《节目编辑制作》、《主持艺术研究》。上戏的教学中基本上把广播播音主持训练内容杂糅在一年级的节目分析当中,由于其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弱化广播播音与主持倾向明显。这使得其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大量向电视节目语言、副语言、演播空间等方面倾斜,广播播音部分已经弱化或融合。

(二)广播、电视分流教学(钱江学院为例)

钱江学院的教学模式中,在广播和电视部分进行了大幅的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侧重电视。学生在大三时,进行广播和电视教学的分流,即学生自选希望学习电视或者广播并以此分组。电视授课则以不同节目类型分组,每一个老师对一个类型节目负责并分别授课。值得注意的是,钱江师院在大三整个学年都是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且大小课分开进行。大课上课时不分组也不分广播和电视,全班统一上课,讲授广播和电视的通用理论,即学广播的学生也学电视理论,反之亦然。小课一对一时则分开指导教学,采用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教师上岗。期末考试时,要考察学生所有广播和电视的理论,而口试则根据学生的方向选择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另外,钱江学院在每年的五月份长达2周的时间里,举办一次称之为《实训课》全播音系的挑战主持人大赛。参赛者不分年级、班级、专业,以同一标尺进行评比,将学生广播和电视的课堂教学成果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锻炼卓有成效。

(三)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浙广、南广为例)

在笔者走访的六所院校中,浙广、南广基本上因袭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授课方式,即在一二年级进行语音和语言表达的基础课授课,到三年级区分广播和电视方向上课。课时量基本上是周八学时,另有一定的实验辅助课程。浙广的模拟广播直播间及投资12亿的广播电视大楼在考察中给笔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其设备完善、可用性强、仿真度高、面向教学等优点是其他地方院校所不及的。浙广的广播教学设备极为完善,其中模拟广播台就有6个,各专业教室的音视频设备也一应俱全。另外,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浙广和南广存在大量外聘教师,其中在南广的广播播音主持授课教师中,外聘教师比例超过一半。这一方面由于南广本身是企业管理,教师属于“打工”地位,另一方面两所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多(浙广每年80人,南广每年150人),现有师资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广播播音主持教学的改革方向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系始建于2001年,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在面对各高校大量办学和广播电视行业迅猛发展的压力下,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笔者就此提出以下构想。

(一)立足西部,明确定位

明确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市场,是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首要任务。当前,陕西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存在学生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尽管我校播音专业教学一直强调培养一专多能、业务全面、面向西部的高素质广播电视人才,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佳。原因上文中已提到,大而全、多而烦的课程,会使学生不能学有专长,学生进入单位后都觉得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就业定位也会无所适从。明确西部地区广播电视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准学生培养定位,进行适当分流教学。例如广播人才需求中,对播音员要求较高,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或都适合做播音员,其他人就可以以不同节目进行定位和训练,或者类似钱江师院直接进行广播电视的分流,使学生在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集中在某个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革新内容,推陈出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播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单向传播、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播音主持样态在广播节目中早已过时。广播节目在肩负党和政府喉舌作用的同时,近年来更注重服务功能、沟通意识、节目创新。特别是在2008年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后,广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传媒优势。而这些正是播音主持教学中应当增加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汇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仅内容陈旧且有些节目形态已经消失,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很多毕业学生反应课堂上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可用的不多。因此,课程内容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已经对传统广播播音主持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引入案例教学法、重新更换训练内容,而整理编写新教材等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

(三)学用结合,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是多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一贯原则,而教学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在学生实践中体现和展示的。在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相关的组织活动来得以检验,单凭教室当中的模拟状态和一线的实际直播总是有差距的。因此,让学生走出去、到一线去锻炼和感受,在检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南艺的播音主持教学中,电台和学校结合,共同培养主持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其中,用人单位提出用人要求和岗位特征,学校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培养,同时可以使用一部分电台设备和场地。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门路,又提高了学校教学的效率。反观我校教学中,学生实践基本上是散兵游勇,没有相关部门的组织与协调,学生的实践效果不佳。另外,以学校名义,适当的组织兄弟院校间的广播节目中大赛,也同样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高校播音主持篇9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电视广播

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播音主持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已由最初的播音员、主持人演变为主导节目的主播角色,播音主持行业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应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具备较强的现场采访、编辑、主持能力,还要懂得节目的策划、编辑、制作等。所以说,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已经超越原有意义上的角色定位,演变为一个集策划、制作、主持、播音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只有全程参与了节目的制作过程,才能将自己的独特个性元素渗透于节目中,打造出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电视节目,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走向成功的电视人。基于当前播音主持应具有的各项综合技能,笔者认为,只有从专业基础教育入手,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技能的应用型播音主持人才。

1完善学校基础建设,创造优良的专业教育大环境

基于目前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大力扩招、低质办学的现状,相关监督管理职能部门应发挥自身审验权力,严格审查办学资质,科学、完善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对违规办学、资质不足的院校坚决取缔,以强有力的执行来使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秩序,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当然,院校也应重视自身建设,从基础专业教育抓起,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举办国内外专业教育交流活动,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讲学,以拓宽校内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学思维,提升教学格局,有效汲取行业先进教学理念,打造现代、高效的专业教育模式。

2改革专业教育,拓展专业发展渠道

目前,国内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深造困难(相关专业硕、博点资源有限)的现状。对此,应大力推动行业改革,为播音主持教育创造合理的培养途径,找准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场需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竞争力,使学生的就业选择面更宽,自主选择性更强。例如,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不局限于本专业就业范围,还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这也是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师资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善。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强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播音主持专业素质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发音标准、播音技巧、主持功力、配音技能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播音知识体系,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另外,在专业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专业知识,应有勇气打破专业的束缚,注重电视采访、节目制作、节目编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训的操作中,了解电视节目的采、编、播过程,对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有深刻的了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播音主持功力,提高对电视节目的掌控能力,为观众呈现优秀的电视节目。

3开发多元课程,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都是具有独特的、鲜明特性的个体。每个学生的风格迥异,个性十足,这就要求教学应具多元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个体的教育需求,针对性地开拓课程,研发教学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另外,还要结合专业本身的特色需求,使主持节目特色鲜明,突出节目主题。需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将专业学科与跨界学科有效整合,实现学科间的互通互融,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培养节目创作、策划与主持能力。还应结合学校提供的多种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互助学习,增加学生的见识,实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知识学习,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提升主持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4结语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环境条件不断更新,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必须从满足社会需要出发,深度挖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专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为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注入活力,提升专业教育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扬.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高校播音主持篇10

(一)盲目地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某项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开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绝大部分盲目依照前人经验,机械化培养人才,把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广播或是主持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殊不知这种培训模式往往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内涵、职业道德一直停滞不前。而且高校的教学模式也是大致相同,未实行改革和创新,使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生适应力极差。

(二)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不久,大多高校的教师并非高学历人士,而且大多缺少实践经验,教授的知识也仅局限于书本,导致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甚微。而且国家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开设具有相当苛刻的准入条件,对教学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致使一些高校加大此方面的投资,而大量的实践课程中录音、摄像等对场所和设备需求,使高校在该专业的投入方面越来越难做,物质资源匮乏的问题也频繁出现。

(三)教学模式老套。就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模式来说,大多以大课精讲理论而小课实践辅导,弥补了只传授书面知识的不足,但仍未真正走出学校。再者,高校之间的时间环境好差不等,地域性的传媒机构的工作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致使学生缺失理想的实践环境此外。另外,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使学生与当今时代媒体就业环境逐渐脱节,加之教学观念滞后并未及时改革创新,使得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显现出模式单一的格局。造成了该专业的毕业生硬性条件不足,与其他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时起点过低,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改革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传媒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与肯定,不过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给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有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博闻强记的知识面,随机应变的技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另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开设还应从实际出发,与高校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学生基本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型和行业需求型人才的目标。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当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革新原有雍容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的动口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凭借精湛的技艺推进自身的发展。进而,为学生将来迈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一个技术方面的牢靠保障。

(二)建立师资力量雄厚的团队。高校开展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当与广播电视事业保持紧密联系,往往需要教师及时储备时效讯息,第一时间掌握媒体的动向,未来此专业的发展有全方位的把握。这对教师素质和能力又是一次考验。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安排到外学习,并与相关媒体及时联系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还应不断改进自身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此外,各大高校还应该努力开发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逐渐解决现代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建立建设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潮流的硬件设施设备,保证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效果。这一方面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向国外借鉴,努力补充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弥补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起步晚而产生的不足,确保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好的提升,努力契合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不错手段,这也促使高校学生对此专业在思想上有正确认识,让学员拥有自己的实践经历,对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将起到很大帮助。此外,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做法可以让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熟知工作程序、感受工作氛围、了解工作环境、谨记工作纪律,进而端正其学习态度,以至于提高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要广泛学习其他高校优秀的教学理念或模式,与自身相对比发现不足并积极改正。最后,把学生送进就近的演播室、礼堂以、练功房等场所,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和发展平台。同时,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企业进行真诚沟通,实现行业企业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良性互动。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使之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本专业发展和进步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完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就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尚未有完善的教学制度,往往使高校与媒体联系脱节,提供学生实践平台不合适,给高校和学生带去麻烦,阻碍了此专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因此完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十分有必要,高校应当与有关部门或是媒体签署协议,科学地组织教学和实践,合理地制定目标任务,并设立考评机制,使学生在校和厂中接受考验、训练,培养职业素养,练就专业技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