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12-06 17:52:18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由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工作的医生共同合作,实现临床问题和基础医学研究内容的双向调整和共同发展,使基础医学研究真正发挥作用,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1]。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医学前沿学科,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一[2]。因此,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导医学检验课程教学成为目前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

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医学教育承担着面向城乡基层培养医学相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结合我国高职医学教育的特性,调整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包括医学检验在内的高职院校各学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理解理论和进行实践操作,容易出现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3]。一方面学生对基础医学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理解不深,进而在进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后又对一些临床现象不能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理解。另一方面在进入临床工作后不能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归到实验室去验证和探讨研究。

二、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医学检验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转化医学的学科化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科交叉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是转化医学要突破的瓶颈[4]。基础研究领域迅猛发展使医学检验学与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是检验学科众多分支发展的重要特色。转化医学正是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其核心内容是指快速有效地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向临床应用,同时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再反馈给实验室[5]。因此,医学检验的主体是检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转化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检验教学改革思路

在医学?z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转化医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临床化,把真正用于临床的理论和技术引入教学当中,让转化医学理念在教学和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加强教师转化医学理念培训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师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增强对临床检验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应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医学检验教师。

2.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

在检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渗入转化医学理念,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往复,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授课内容上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意义为先导,融合其发病机制,侧重于临床检测技术的运用。在授课形式上注重采用PBL模式和案例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的特点。

3.以临床教学为契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教学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2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中存在技术人员综合素养低、设备质量差、标本采集流程不规范、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交流等多种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的措施进行探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1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检验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结果,所以当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提供支持,医院内部具体可以从招聘、培训两方面,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知识能力。在招聘环节需要提高应聘门槛,高新聘请专业院校毕业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这些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驗技能较强。

在培训环节需要定期组织检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传授,培训内容主要以检验技术、检验流程、检验标准为主,在培训结束后,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提高患者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临床基础检验之前,检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标本信息、标本状态进行认真的核对,将异常的标本去除。

2引进先进化的检验设备

在医院运行的过程中,检验设备质量与临床基础检验结果息息相关,所以医院内部在采购检验设备时,需要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检验,严格按照采购制度、采购流程购买检验设备。

医院在引进设备时,需要对比多家工厂生产出的检验设备质量、性能,收集市场上客户的反馈意见。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安排运维人员对检验设备进行检修,使其在有限的使用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3规范标本检验的采集流程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无菌操作的原则,对容器进行消毒、处理,采集人员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应条例进行标本的采集工作。例如,在血液标本的送检过程中,为了避免凝血情况的出现,需要滴人适量的抗凝剂,并且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也要告知受检人员采血的注意事项,血液样本的采集要求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并且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在对尿液样本进行采集时,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科学的选择尿液标本收集方法,对受检者1小时尿、2小时尿、24小时尿进行检验。医院内部为了确保检验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性,可以定期开展标本采集、标本存放、标本运输等知识的讲座,使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增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协作性

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提高临床基础检验的技术水平,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需要加强交流,确保两项工作协调开展。具体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每隔7天共同进行一次查房,在查房中需要讨论疑难病例,分析临床基础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临床医师寻求建议。除此之外,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也要通过多种渠道探究标本要求、标本检验的意义、参考范围等,熟悉对方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临床基础检验工作的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确保疾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引进先进化的检验设备、规范标本检验的采集流程、增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协作性等措施确保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精准性,以此来实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微.试论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247.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3

转变办学思想,更新培养目标

我国实施本科医学检验教育以来,国家对这一专业学生的最初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医学检验医师”,但是实际上,由于培养模式陈旧、基础与临床明显分离加之知识结构偏重于检验而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五年制本科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并不能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而且国内长期以来并未设立“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使得难以真正实现培养“高级医学检验医师”这一目标。另外,多年来,医学检验在我国一直处于临床医学中辅助性学科的地位w,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质、学时安排和临床老师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往往使他们无法真正掌握临床知识。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的仍然是利用仪器、试剂和检验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的技术性工作,发挥的是技术型人才即检验技师的作用。显然,这不仅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投入和回报不相适应。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新一轮教学专业目录提出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且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主要进入各级医院检验科、研究机构实验室、卫生防疫部门、血液中心或医药相关企业,另有少数毕业生进一步攻读学位或进入其他行业,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新生技术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取自于患者的标本,采用仪器、试剂、方法和技术进行工作,而不是对临床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些检验技术人材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或熟悉各种检验技术和方法,做好全面的检验质量保证。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参考国外医学检验专业的办学模式(在国际上,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以四年制为公认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制进行了改革,自2003年起将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并且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集中力量加强对学生技术、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调整培养内容,合理设置课程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曰新月异,使得医学检验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检验,而是一门跨基础和临床的交叉性学科,其学科发展最快、新技术应用最多。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体系以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与论文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2]。但随着医学分科曰益细化,医学课程不断增加,传统的课程设置存在基础课过于枯燥冗长、与临床教学相互脱节、学科内容存在重叠甚至相互矛盾、必修课程学时过多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暇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导致学生知识片面且陈旧老化,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3]。将学制改为四年,以上矛盾会更为突出,这促使我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在设置四年制课程时,我们强调突出检验专业特色,精选主干学科,加强了临床检验基础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加了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等课程,弱化了一些冗长枯燥的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加强了生物医学统计和专业英语课。我们着重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将内、外、妇、儿学科重组成“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并将此课程设在学生实习阶段,使学生在医学检验实习中接受临床知识,更好地理解临床基础知识,使医学检验实践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另外,我校还增设了一些特色选修课,如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等,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大胆改革创新,小心探索求证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制自“五改四”以来,尝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事实证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学制改革

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促进医学教育及人才管理与国际接轨,卫生部于2003年立项开展“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对加强卫生人才的培养、准入和管理、规范临床医师的培养、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已在专科医师分类中设立了检验医师类别,在医院检验科中设置检验医师岗位,临床检验已被中国医师协会纳入建立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首批试点之一,这就对现行的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我校实行“五改四”之后,确立了医学检验专业的2个培养方向,其一为培养检验技师,学制为四年,毕业生获理学士学位,每年招生60名左右,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实验研究等工作;其二为培养检验医师,生源从两条途径而来:①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后按专科医师培养办法进行培养;②八年制医学生在五年临床医学培养后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再进入二级学科按专科医师培养办法进行培养。由于检验医师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培养规模不可能太大,因此每年培养人数约2~3名。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工作岗位也不同,因此决定了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都不同。四年制培养改变了以往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事实上既不能成为检验医师,又不甘心只是检验技师而导致不安心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经说过大学教育不是要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应该教给他们求知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新世纪国际医学教育模式的主流。“五改四”以来,我校进一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符合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我校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5>、“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learning,CBL)、“以研究为基础”(research-basedlearning,RBL)等教学模式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2009年起我校还进行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将以往教师“满堂灌”和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改为学生小讲座和书面报告占考核成绩50%的模式。由于学生要在课堂上自己讲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真正强化了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三、临床实践改革

四年制检验技师培养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近年来,我校利用寒、暑假期间对在校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提早进入检验科接触临床实践的尝试。我校采取了自愿报名的形式,学生踊跃参加。在见习期间,学生初步了解了检验工作流程、检验质量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等,这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通过见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快地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为四年级的实习打下基础。学生们一致认为提早进入临床见习很有必要。在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中也请检验科的一些老师指导,让他们参与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实验室质量控制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普遍反应良好。

四、改革初见成效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XING Shaoji, ZHANG Lif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 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Abstract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is a compulsory main course of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test students, its strong practicality,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n which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actice, through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eachers' clinical competence; chang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to explore, for the training to adapt to society demand for high-quality, high-quality medical examiner services.

Key words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实验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由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理过程中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或体内特定成分的改变。①本学科实践性强,实验课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着重对包头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员服务。现报告如下。

1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教研室在实验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体,以主题为导向”的课堂授课形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再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和指导,很少有时间去主动思考。同时,师生的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针对以上不良现状,近两年来我们医学技术学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的授课老师通过出去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熟经验,利用实验课学生人数有限的有利条件,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和以案例式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②如在实验课中实时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及实验报告单,将学生分成由4~6人组成的若干实验小组,由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所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讨论式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医学检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我教研室传统多为实验教材的固定项目,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因此,长期滞后于前沿知识与技术,难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两年来,我教研室逐渐较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了涵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学生做完肾功能、肝功能相关实验后,让他们综合应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内科学等课程知识内容设计临床蛋白尿查因的实验室检测,自选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全程的影响因素等,再教师指导下确定实验实施方案及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准备、操作、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最后撰写实验小论文。在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授课老师只起一个辅助指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提议,现代医学检验人才应必须具备: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能等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③因此,实验教学考核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医学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易行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近两年来,我教研室根据我校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改革实验教学的科学考核方法,编写完成了“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了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实验考核内容与评价体系。体系中既包括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半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血气分析仪的使用等,也将学生在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中的客观表现按适当比例计入了学生实验课程的总成绩。同时,教研室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也提高了专业授课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临床能力

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多方面、多层次适应社会的医学检验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进行培养才行,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对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也深深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非常全面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因此,为了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研室人员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交流,不断增加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把临床上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临床对话能力,为他们进入临床生产实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 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严格的科学实验工作,是为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疾病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因此,医院检验科做出的实验结果必须是准确、客观、可靠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适时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由于我们医务人员的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的损失与痛苦,加强其对生命责任意识的更深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意识到:为了减少或避免由于检验结果造成的误诊,就要认真学习基本的检验操作技能,掌握临床实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使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工作者。

注释

① 府伟灵,徐克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3-02

1临床检验基础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检验基础理论内容难以处理由于临床检验基础是运用基础理论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是学生走向临床实习的关键,基础课的传统的授课比较单调乏味,较为枯燥,难以听懂,听透,使学生仅有朦胧的感性认识,为此学生无法理解实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示教时同样的内容必然与基础课重复,学生没有兴趣,犹如蜻蜓点水,收不到好的效果。

1.2本课程设置在桥梁阶段,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对实验的临床意义难以理解,教师自身素质欠缺,教学课中,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缺乏有机组织,学生应考过关,不理解的内容只能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用到临床以一无所有,缩小了诊断视野。

1.3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实验诊断上的应用日新月异,使教学内容急剧增加,教材落后于发展,直观教学的具体事物,如模型、幻灯、电影教学片、应用临床教学较为缓慢和落后,又加电化教育是一门全新的技术,“新”就伴有不成熟,主要是电化教育缺乏感染性,致使本课的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尤为突出。

2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扩大视野的重要动力,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直接支配作用,使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让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阶段。把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突出,并且其内在密切联系,构成特有的知识结构,“善教人者给人以方法”把学生从“学会”导向“会学”,即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适应高科技时代高智商,高能力的要求,“德能合一”,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百闻不如一见,看十遍不如亲身做一遍。”这是示教的一个重要环节,示教老师慢演示,细分解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放手去做,再以临床现象进行解释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如血小板计数实践为什么第一滴不像常规采血似弃去?同学们自然会温故出了凝血机制一章。而一份溶血的标本进行检验时,影响你已知的哪些化验结果?同学们应当想到医学血红蛋白测定,血清钾测定……如脑脊液蛋白测定时,穿刺过程中刺破血管化验结果有何意义?使同学们即可重温脑脊液的生成,正常含量值,及因操作不当对化验结果的影响。为此说明本课对当好医生的重要性,使学生以渴望学好这门课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2.2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随着医学检验的迅速发展,针对教材落后与发展,实验设备老式陈旧,我们对有关基础课程教材,实验设备做了一部分调整、充实,尽力反应基础检验的最新课题的最新发展,经常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需不断更新课题设计,同时做好预实验,力求掌握新的实验方法,准确的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启发式的精讲与自学相结合。课堂只讲授重点和难点,抓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均不用讲,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学能力。示教过程中,用诊断明确的化验标本,让学生亲自操作,所得的结果是否与临床病例相符合,并用标准化试题来验证学生,用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方法考核学生的自学效果。

2.4利用化验单,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临床检验基础实验项目较多,但高职学生的理论学时较少,且实验学时所占比例较低,开展的实验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时难以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验单进行归纳总结,反复强调参考范围,临床意义等,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其掌握的知识更具条理性、科学性、规范性。例如,在讲授完血液一般检查后,给学生一张血常规化验单,让其分析化验单是否异常,有哪些异常,可能的原因等问题,从而使其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检测项目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增强理解和记忆能力。

2.5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以机理为核心,用病例做桥梁,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理解实验的临床意义,解决死记硬背的困难,联系实际病例,用讨论式代替贯注填鸭式教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法”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是内容枯燥,要求掌握重点往往是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由于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对临床意义中出现的许多疾病根本无感性认识。例如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血液学检查中的骨髓检查难度就很大。首先对形态各异的骨髓细胞认识就不易,学生只有拼命去死记硬背,一到临床实践更加无所适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对临床病例很感兴趣。我们便组织教师收集临床病例,将病人及重要的体征录像,同时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例如血涂片及骨髓染色结果,加上声音讲解之后,形成活生生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总之,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应结合临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规律,加强教学改革意识和实践,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把刻板枯燥的临床检验基础学变成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才是检验医学教师的最高成就。

参考文献

[1]夏国华,芦慧霞,束国防.情景设计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中的应用.

[2]曹景花,李振锋,李乃娥.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6

医学检验不是简单的提供检测数据和三大常规检测的实验室,检验医学有着标准化、精确化、速度化和高效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医学检验正在向检验医学进行转变。对培养医学人员的医学院校的教育就会必然发生改革。

关键词:

医学检验检验医学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科学的融合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涵盖了细胞病理学、化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病理学和临床医院相结合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等内容。现代化仪器的推广使得临床和基础医学密不可分,让医学检验登上了现代医学的大舞台。医学教育为了适应医学改革就必须重视检验学的教育。

1医学检验走向检验医学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检验人员不亲自参与到治疗中,所以医院觉得它并是不那么重要也并不十分重视它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预料,生物化学等大量医学学科应用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使得医学学科走进了科技化和自动化的时代;检验也不例外,由原来的全凭检验人员的双手演变为半自动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全自动;其中生化检验、血液检验、细胞检验等表现的更为突出。检验医学可以满足医学检验的更高要求,检验医学不仅仅再是一张写满数据的报告单,检验医学可以为人体健康评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运用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来分析人体材料,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方面的资讯信息;还包含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科。

2检验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检验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检验医学不再满足本科这个教育体系,它的教育体系下至专科上至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专业人员的评价等级除了检验技师还有更深层的检验医师,这样就可以完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也能适应我国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新局势。当然,检验医学在培养目标以及检验系和检验科的关系上还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检验体系和检验科是相互分离,对学生教育只是片面追求检验知识没有和临床知识以及医学综合能力相结合等一些问题。

3医学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和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人员,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杨振华在检验医学上面的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曾经指出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的本质就是供给资料变成供给信息。信息就包括数据还有对数据的解释说明,这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及对检验人员的数量上做出了要求。组织一支检验医师的战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上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检验医学的源头是教育。这就要求检验医师既要掌握临床知识还得学习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应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挑战。医学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但在医学学科发展中又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力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医院和血站以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医学检验学生不再是只要掌握检验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应付检验工作上的需要,它需要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共同来完成检验工作。

3.1医学教育观念的改变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是不同的学科,科学医学和临床的知识在检验医学中都出现过,其中医学技术也是检验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检验主要对知识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以及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能否成功转变的关键,医学教育学院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对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新生入学时,做好医学入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结合临床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做一个多功能的医学人员就必须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具备高素质的医学检验的品质。

3.2探索新教学方案要使得人文与基础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四大课程相融合就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基础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和国际医学接轨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了解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来进行日常的授课,使得学生在今后发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3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需求的人才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使得检验医学的学生必须电脑操作更熟练、拥有强悍的逻辑分析能力,仪器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都应该了解并熟知。因为先进的设备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它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在课前设计自己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配备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写一份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实验室发展。

4检验医学的展望

检验医学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标本和检测效率。使得检验医学更集中更广泛运用;在保健、慢性疾病的自我检测、急性病的快速诊断和患者的个性诊疗都用重大作用;因为检验工作比较简单快速,所以在这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独立的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站中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检验医学相结合,从中找出更适合检验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医学工作中医学人才来探索医学的奥秘,更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让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1):12-14.

[2]韩学波,魏军,徐广贤,汤建中,于欣.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1):2766-2767.

[3]李燕,罗萍.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6):463-465.

[4]姚群峰,宁勇,谢圣高,郭亮.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7):10-11.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7

对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最新实验方式引入教学环节并以多样化的形态学教学内容补充到手工实验中,结合理论课中循证医学的思路,探讨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突出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实验课是实验诊断学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思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实验室诊断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在《诊断学》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检验科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是继承了医学检验系的授课模式,该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手工项目比重较大、新项目与新技术介绍较少等,已严重制约其发展[1-2]。鉴于此,本校在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步对实验课进行了调整,以期实验课教学能够与时俱进,配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目标不明确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已在近年来不断改版的诊断学教材中得到体现,然而很多诊断学实验课大纲仍然停滞不前。如血液检查仍然使用牛鲍计数板进行手工计数细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计数细胞的含义,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其教学应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核心在于通过实验了解实验诊断学项目的临床意义,并会根据诊断需求选用合理的检测项目,并通过实验知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而综合分析诊断病情。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整合,传统的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正被逐步压缩和取代,基本的自动化检验仪器和信息化数据系统在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或卫生院都已比较常见[3],临床医学生所具备的实验医学知识必须同步更新,而在现阶段教学中对新项目介绍内容较少,对这些检验项目的适用范围、特异性和敏感性也很少涉及,由此产生学生知识培养提升与实际临床应用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这一矛盾将导致临床医学生未来不会使用或很少使用新项目辅助诊断,可能会限制其医疗服务质量,阻碍相关专业的发展。

1.2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多采取的模式是“复习-看挂图-实验”,作者在以往教学时曾经使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手绘挂图教具,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多教学使用的显微镜保养不好导致形态学内容无法进行。理论课采用填鸭式教学,大部分项目来不及消化,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效果也不明显,导致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理论课也缺乏兴趣。而如今循证医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实验室诊断的短板势必会影响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必须对实验诊断学及其实验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验课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但目前的实验诊断教学仍旧以理论课为主,学生普遍反映实验课课程设置学时数不足,理论课与实验课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实验课操作对其临床学习毫无帮助,而且内容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的重复叙述上。已在部分医学专业开展的互动教学、讨论教学等优秀的教学方式在实验课上使用滞后,仅是安排一次到检验科的见习课,直接影响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4-5]。临床检验技术及手段发展迅速,缓慢的知识更新不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培养[6]。

1.3实验课教师队伍年轻且不固定

目前实验诊断教学通常由检验医师兼职,大部分实验课由青年讲师承担教学任务,虽成立了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也按学校要求进行了教师配置,但并没有编制专职人员而且实验课教师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实验课的教师更难以固定;检验医师虽然精通检验技术和方法,但缺乏临床医疗经验。兼职教师临床工作繁忙,授课经验少,备课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应付任务情况的发生。优秀的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兼职教师平时工作使用的大部分是自动化仪器,授课时又回归到手工操作,从而对教学质量和管理造成影响。

2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2.1重新制订实验课教学方案,增加实验课课时

目前本教研室实验室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已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根据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结合理论课授课内容,贯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病案为中心的授课思路,进行实验课备课。各实验课教师在备课前要熟悉理论课授课知识要点,重点将检验方法学实验转变为以临床项目为基础的实验,从教学对象今后的工作需求出发,弥补理论课授课内容较难涉及的部分,如用形态学来改革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中也采用问题为基础式教学,而且问题的提出方式更具体于理论授课,例如在尿液常规检查中通过对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回顾,既帮助学生理解尿胆原和胆红素的检测意义,同时也复习到生化检测肝功能的部分项目,结合平时积累临床病例分析能够使理论知识点串联于一体而便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调整实验课课时,由原先的9~12课时增加到20~24课时,专业设置按体液、血液、生化、微生物、免疫和综合案例分析,使知识点分布更加精准,从而以点带面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2.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增加微信群消息

青年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随着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工作中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和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成为现实,将数码显微互动教室与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现有数码显微互动教室基础上,通过建立实验诊断学分享群,利用QQ群和微信群课件、试题及最新的实验诊断学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2.3形态学教学内容和最新医学前沿知识点的补充

学生往往对医学前沿知识更感兴趣,作者通过增加教材以外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床旁诊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质量管理和认可等新理念通过实验课加以补充,使学生们认识到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前沿知识的补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7]。同时让学生们掌握选择使用合适的实验室项目,使教学质量能跟上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在基础(血液和体液)检验和微生物检验中增加形态学教学内容,通过尿沉渣涂片、血常规制片及典型的微生物染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直观的形态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医学专业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很难再学习这些形态学内容,而部分形态同疾病的诊断息息相关,例如通过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就能为从事肾脏疾病专业的学生打下一定基础。在补充知识点和形态学内容同时对老旧项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内容相近的实验项目进行合并,将过多倾向于检验原理的内容进行删减,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

2.4授课教师的安排和资质考核

为了较好地完成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改革任务,在每学期制订教学任务准备会时,所有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师都必须集中备课,授课内容需兼顾各个专业交叉的知识点。实验课教师首次授课前需要进行试讲,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打分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后才能实际授课,并根据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及授课方式,对于不满意的课程则进行二次备课。总之,实验课促进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课教学上不应片面追求内容的多和全,把实验课当成了是理论课的简单重复,不能一味强调背书。以开阔视野的临床思维角度出发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综合能力,为以后工作中会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检验结果,与检验医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凡,万海英,李冬,等.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8):1133-1134.

[2]宋伟,魏书杰,付玉荣,等.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42-243.

[3]洪俊,李艳.以临床思维为中心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新模式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36-939.

[4]李桂玲,多丽波,刘彦虹,等.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79-80.

[5]郭素红,李正祎,孙可歆,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1):71-72.

[6]张继瑜,杨春莉,周芳,等.检验医学专业教学内容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302-305.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实验学科。该门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习期间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长期存在“ 填鸭式” 教学模式,学生常常为了考试而学习,过分注重死记硬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长沙医学院实际情况,笔者在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中,对该门课的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将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学生,增加先进自动化仪器的熟悉和讲解

进入21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的手工操作发展成更多的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1]。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自动化的仪器进入了检验科,尤其是在三级甲等医院,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尿沉渣工作站、粪便沉渣工作站等高、精、尖的仪器已经非常的普遍。而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主要侧重于手工操作的讲解与练习,如果在教学中不增加这部分自动化仪器的讲解与使用,必定会导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不适应,甚至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没用的观念。为此,在理论课教学上增加了血沉仪、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粪便沉渣工作站等自动化仪器以及尿液检查标准化等内容的讲解,从血细胞分析仪的历史沿革联系到全实验室自动化等等,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仪器的使用和条例规定,并对检验医学未来的趋势有所了解。同时特别强调他们现在学习的这些临床检验基础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是现代检验学取得新进展的基础,并且很多是检验仪器自动化的金标准。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了解学科前沿,也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更重视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实验室设备方面,本医学院已经购置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台、血小板聚集仪1台、尿液分析仪1台和血凝仪1台,让学生在了解这些仪器基本构造及原理的同时,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

2 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载体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2]。在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板书讲授为主、课本图片资料有限和图片质量较差等缺点,而以鲜明生动的图像、细致清晰的照片、形象逼真的动画模拟展现给学生,使临床检验基础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的库尔特原理生动地展示出来:细胞通过小孔时,电阻变化引起了相应的脉冲变化,脉冲讯号与细胞信息有关。目前笔者的理论课100%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笔者还在不断优化多媒体课件质量。

2.2 举行知识竞赛,开展操作大比武 笔者对2006级的本科学生进行了临床检验基础的理论知识竞赛,竞赛内容除了书本上的一些重点、难点及易混淆点内容外,还增加了一些临床实际中遇到的相关内容。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笔者给与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了奖状。在2007级专科生中进行操作比赛,项目是最基本的操作:毛细血管采血用于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同时推两张片子。成绩最好的学生只用了47 s的时间。这种好成绩的取得,除了实验课的认真操作外,还离不开平时的练习。笔者在第一堂实验课时就给每个同学发了1支血红蛋白吸管和2支毛细血管采血针,要求同学们回去自己用清水练习血红蛋白吸管的使用,利用黄瓜、苹果等来练习毛细血管采血。目的就是使同学们能熟练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技术。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2.3 开设第二课堂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在进行血型与输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从采血、贮血到输血的全过程,树立血液安全的意识,并且能够成为潜在的无偿献血者,笔者组织同学们到血液中心去参观,由血液中心的老师讲解安全用血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目前本市无偿献血的一些情况,并给每位同学发1本无偿献血宣传手册。由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有可能是社区医院,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基本的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带领同学们到一家社区医院见习,在这家社区医院里,血常规的分析还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即用计数板计数红细胞、白细胞。除了这些基层医院,笔者还鼓励学生在暑期实践期间到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去见习,让他们熟悉现代化的检验仪器及实验室自动化,感受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并为尽快适应临床打下基础[3]。

3 根据本校师生的特点,尝试双语教学

随着现代化全自动分析仪器的广泛使用, 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都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检验仪器的操作。但现今的大多数分析仪器依赖进口, 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这就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在检验医学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变的十分必要[4] 。双语教学并不等同于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在注重学习外语规范表达的基础上,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5]。因此,推广双语教学,并非单纯提高英语水平,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知识,它将有助于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更全面准确地获取国内外临床检验的最新研究动态,为今后的检验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过程的主导,也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专业课教学比较成熟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是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授课时能够准确自如地将教学过程切换成英语,用英语讲清有关知识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交流。由于本校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相对来说基础差别较大,师资队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专业课教学优秀的老师往往都年龄较大,英语水平相对较弱;而年轻的老师英语水平较强,但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经验尚不足。在此背景下,主要由具有讲师资格,硕士学历以上的老师在检验系本科生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中,选取一部分相对较简单的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如对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主要进口仪器或试剂的英文说明书进行分析,摘录部分关键内容作为讲解内容。在每个专题讲解结束前,用英文进行小结。提前 1周提供双语教学的英文材料和主要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同学们进行预习,讲解时先由同学们翻译,然后再由授课教师讲解,用英文进行解释, 最后再给出相应的中文材料。尽管英语授课比例不高,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专业英语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使一些学生逐渐关注医学方面的英文信息,这对他们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笔者将逐步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以便做到真正的双语教学。

4 建立理论考试题库,改革考试方法

结合目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求,参考已出版的多种习题集,在本校考试中心制作试题库的平台上建立本门课程的理论考试题库,结合课本的重点与难点,从中精选出部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打印出来,在课程开始时就发给同学作习题使用,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因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面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适应这种考试形式,笔者从2008年开始改变考试形式,摒弃以前的主观题和客观题所占比例相当的考试形式,并且去掉在资格考试中已没有的多项选择题,从题库中随机选题,通过加大选择题所占比例来增加客观题所占比例的标准化考试,2008年的考试客观题占了65%,难度与全国相应资格考试接轨,使同学们对未来的资格考试充满信心。

总之,对本门课程教学进行上述系列改革,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好临床检验基础课,掌握好相关知识,既掌握在检验科实习和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要点,又能使同学们尽快适应以后的资格考试。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后新的检验技术、新的教学手段会不断涌现,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并能尽快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陈宇林,刘冰,陈华根.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任务.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02-303.

[2] 邓仕标.医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世界医药,2006,(11):134-135.

[3] 李承彬.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336-1338.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9

医学检验专业承担着及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且准确的患者医疗数据信息,合理选择必要的检验项目以适应临床诊断的需要,把检验数据转变为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解释,并为临床提供咨询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检验医学正向着多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各发达国家实验室实现了检验仪器的全自动化,建立了多学科一体化的现代化检验科,各式各样的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被广泛运用。目前各医学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专业,但各卫生医疗机构仍把检验科室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技术部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检验科的工作应向更高层次发展,检验专业工作者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成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1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程的课时

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均是高中毕业统一招生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在高中的课程中学习过,检验专业应根据实际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如电学、流体力学和应用物理学等,同时增加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别强调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这类基础课设置以100学时左右为好,同时开设药理学、病理检验学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2开展临床医学概论课的临床实习

临床医学概论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中尚未被列入主干课,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应将其定为主干课,并应开展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一般病史询问和査体操作。在临床实习期间,安排两个月的内科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査阅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开检验单,结合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做出科学解释和初步诊断,特别是学会如何将检验与临床结合。

3增设检验仪器维修和专业英语课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手工操作逐步被仪器检验所取代。在一般情况下,仪器检测不但可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而且临床医师也逐步依赖仪器检测来诊治患者。高等医学院校要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不懂得自己使用的仪器,是难做好工作的。有条件的院校还应开设检验仪器分析和检验仪器维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懂得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操作和维护方法,当仪器出现问题时能自己动手及时解决,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这也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行医疗一体化,减少和控制相关费用的支出,更需要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跨世纪人才。现在检验医学已是自动化操作,许多进口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高职检验专业开设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更显得重要和必要,这不但可促进学生对自动仪器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 问题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与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习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过程,学生会对所学专业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实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关键阶段,会有质的飞跃,“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我们职业学校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利用实习条件,争取最大的收获,也是关系到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实习的质量,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根据我校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我多年的教学和实习带教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我校的医学专业为例,浅谈一下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临床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迈向临床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医学生生活中的一大转折。合格的临床医生除了要具备大量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进行临床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生尽管学习了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但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进行独立工作之前,必须要进行一个“磨合”阶段―临床实习,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身的知识及技术水平,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会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临床工作中必须应用的、一个艰巨复杂的、

综合应用各种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方法的能动过程,它是由临床工作的特点即:复杂多样性和时间限制性等所决定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病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病人的症状、体征的内容又是极其广泛的,同样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病人身上可能成为不同的疾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中又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尤其对某一些危重病人,若不快速作出决断,就会延误病情,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考虑问题时,首先要辨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机械地搬用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对号查找。医学生由于刚刚步入临床,最易出现这种情况。其次运用逻辑思维原理,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对病人的病情提出一种或多种假设,然后围绕假设重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最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来验证假设,直至最后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据此再对病人作出治疗方案及判断病人的预后。但在整个临床思维过程中,切记主观臆断。

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得到改进,方

法也日益增多。如:CT、SPECT、核磁共振、超声、光导纤维内镜检查、免疫检查以及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等。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上述所提到的这些方法,多受设备、经济、时间等限制,均不能够完全取代临床医生最初的物理检查,即病史的采集、望诊、叩诊、听诊等。正是这几项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才使得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一定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和脑勤,决不成为一个只会开检查单的大夫,而是练好基本功,凭借自己的感官,对疾病的表面现象作直接观察,然后再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疾病进行推理分析,最后再选择恰当的辅助检查加以证实。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想到,先进的检查手段不等于结果必定正确,因为这些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不亲自检查病人而盲目相信一些先进检查方法所提供的数据或图象,就可能做出错误的结论而导致误诊或误治。

三、善于总结临床经验

在临床工作中,当我们向病人询问病史,进行物理检查

以及决定辅助检查项目和对所获得的症状进行分析时,均与临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病人体征的获得与临床医生经验懂得关系最为直接。例如:一个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听完病人的主诉以后,他就知道应进一步再提出什么问题,在给病人全面查体的基础上,还应该重点注意哪些方面,在进行常规化验之外,再恰当地提出一些进一步检查的项目,从而使病人的病情得到迅速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遇到疑难、重症病例时,只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泰然处之,当机立断,不至于延误时机,贻害生命,经验来源于实践,临床实习就是积累经验的开始。当然个人亲身实践的经验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在重视个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必须善于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所参加的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会和临床病理讨论会等,就是学习他人经验的最佳机会。

四、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对患者的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