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6:50:49

企业融资论文

企业融资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资本结构;融资偏好;长期趋势分析;移动平均法

一、相关概念

(一)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一般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如公司债)和权益资本(如普通股)。在许多理论分析中,一般假设企业只以普通股与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筹措经营所需资金。融资偏好是指导行为主体对于不同融资方式进行选择的排列顺序。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四种,包括美国财务管理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Durand)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莫迪格莱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er)著名的MM理论、以MM理论为基础的权衡理论、迈尔斯(My-ers)和马吉洛夫(Majluf)(1984)的如今称为优序融资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如今影响最大的是优序融资理论,它认为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二)长期趋势分析和移动平均法。所谓长期趋势是指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它除了受长期趋势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季节因素、循环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等变化的影响。长期趋势分析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趋势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影响,加以消除,使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独自显示出长期趋势,为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统计预测提供重要的条件。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移动平均法和最小平方法。本文拟以中国的公司l2年数据为例,运用移动平均法,来分析中国的资本结构是否符合国外的优序融资理论或国内学者提出的股权偏好理论。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一)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1.样本的选取。本统计以中国全部企业为统计对象。涵盖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我国对于长期资本的取得主要是依靠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而这都属于外部融资的范畴。由于对银行提供的借款划分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工作难度较大,故此加大样本范围。

2.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内容上,以每年的银行信贷增量、债券融资额和股票融资额为对象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以往只以普通股与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筹措经营所需资金分析资本结构的假设。

3.时间范围。在时间窗口上,为了能对中国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纵向对比,本文所选数据的时间窗口为1996—2007年。期间共持续12年。

4.理论假设:不规则变动是由偶然的随机因素所引起的。若从—个较长时期看,则各种偶然因素的随机因素所形成的偏差会相互抵消。故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一三项移动平均进行数据修匀来测定融资偏好的长期趋势。

5.数据来源。1999-2007年的信贷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数据整理,1994-1998年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整理。债券和股票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OO1)>,2001-2004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李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07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和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国债券信息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整理而成。

6.银行信贷数据说明。1994--2007年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39974.77、50544.1、61516.6、749141、86524.193734.3、99371.07、112314.70、131293.93、158996.23177363.49、194690.39、225285.28、261690.88。依次得出1995---2007年各项人民币信贷增量数据为10569.33、10972.5、13397.5、11610、11610、11610、7210.2、5636.77、12943.63、18979.23、27702.3、18367.26、17326.930594.89、30594.89。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l2年数据分析。我国金融机构发放给企业的人民币信贷规模,企业的债券融资额及股票融资额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融资的顺序,首先是贷款融资,其次是股票融资,最后是债券融资。从合计数和平均数来看,我国银行信贷占据绝对优势,银行信贷、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所占的比重分别是87%、11%和2%。银行贷款融资大概是后两者的6.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银行信贷要相对稳定,债券和股票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股票增长最高达到2倍以上,下降最多也达到四成。这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政策或市场环境相关。比如,2004年11月,我国允许证券公司可以在由人民银行主管的银行间发行短期短期融资券,使2005年债券融资量有所增长;我国2005年10月通过新的《证券法》和《公司法》之前,对债券融资主体的限定是:“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新法出来后,适当放宽了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不再将公司债券的发行限定在股份有限公司或国有有限责任公司中,尽管仍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净资产、可分配利润、累计债券总额等作出具体规定,但这些新法的出台,无疑对债券的发行增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2007年仅新推出的品种公司债券就发行112亿元;对于股市,由于2006年工行和中行上市,导致企业融资明显增多,2006年5月份起,恢复A股发行后,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步伐明显加快,A股和H股筹资占同比明显多增较多。为体现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偏好的长期趋势,下面应用三项移动平均对我国数据进行计算(为的是既能体现数据的真实性,又能得出比较客观的长期趋势),见表3

在三项移动平均法下,由总额来看,贷款融资与债券融资是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股票是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由于三者融资额的数据相差太大,做成图表表达不够理想,故以在三项移动平均法下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各自的年增长率,做成表3,再以表3为基础,做成图1,以此来判断融资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增长速度大致相同,只是在前期,贷款融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比债券融资的要大,但在后期,贷款融资上升的幅度大大低于债券融资。这说明,债券市场的融资能力有所增强。股票的增长速度几乎与前两者是相反的,在后期有几年,三者的增长线是一致的,都是上升的,股票融资的增长还超过前两者的增长,但最后一期,股票融资没有继续增长,而是下降。三者增长的变化,基本上和表2的分析结论一致。

(三)基于12年数据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分析总结

1.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以贷款融资为主,占据绝对优势。由表2得出,1996-2007年这12年的数据显示,银行信贷所占的比重是87%,是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合计的6.7倍。

2.我国债券融资的规模一直很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利率确定及投资方向都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一是明显向国有企业倾斜;二是对企业债的管理思路是,仅把企业债当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缺口,而非从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金融品种的角度来管理。

3.股权融资的比例随市场行情而波动。从不同年份对比来看,股市行情好的年份,比如2000年、2005年和2006年,股权融资的比例偏高,而在股市行情不好的年份,如2001年和2002年,股权融资的比例就偏低。这个结果也验证了市场机会假说,即企业总是偏向于选择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进行股权融资,因为这样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

4.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表现并不明显。由于缺少其他的股权再融资渠道,配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配股门槛的提高,2000年后我国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增发股票这一新的融资渠道.针对增发过多、过滥的问题,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又提高了新股增发的条件,2002年和2003年申请增发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减少,已增发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且融资额也大为降低,上市公司“增发热”逐步降温。股权融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结果。

5.融资方式随着政策环境变化而依次变化。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明显,随着企业、财政和金融制度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建立,融资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融资渠道不再以过去单一的政府财政或银行融资为主导,而是充满竞争的多种资金来源组成的集合体系,既可以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还可以发行债券融资。政策成了企业融资偏好形成和演进的深层次原因。

企业融资论文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民间金融;规范措施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已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各种融资方式共同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我们必须创新融资模式,民间金融就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新模式。

一、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一)民间金融概念

不同学者对于民间金融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民营的角度理解民间金融,把民间金融视为以民间资本投入而成立的,产权属于民间的各种公开或非公开的金融组织或金融交易活动,包括了国有金融以外的正规金融和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各种民间金融。另一类则强调了资金融通活动并未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而是在民间较小范围有时甚至较为隐秘的条件开展,主要包括了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农村合作基金、地下钱庄以及合会等。本文所指的民间金融主要指后一类。由于民间金融缺乏系统的网络组织,其活动范围和活动空间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民间金融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更多地发生在熟人之间。

(二)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对中小企业而言,其经营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临时性特点,而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一次性量小、频率高的特点,这些导致了融资复杂性加大、成本增加、代价增高。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与上规模的资金融资相比,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从各国的比较来看,美国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水平最高,可高达3-6个百分点,而欧洲一般为1.5-3个百分点左右。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自身也存在不足,股权融资对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不现实。诸多原因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

(三)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有其必然性

正规金融的信贷行为、规避风险行为和逆向激励行为导致信贷市场的部分失灵,这也就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小企业的巨大流动资金缺口为民间金融创造了市场空间,资金需求带动着民间金融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支持,这早已被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根据米尔斯的筹资顺序理论,中小企业倾向于那些能将企业控制权、干预程度最小化的融资方式。国有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内生于中小融资需求的民间金融,特别是非正规民间金融就成了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发展民间金融市场,使民间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中小企业融资选择民间金融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60%的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积累,外部融资只占40%。而外源融资中,民间融资所占的比重最高,占外部融资50%以上。和其他融资渠道相比,民间金融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信息优势

中小企业经营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这也被认为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放款前,民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收入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会有更多地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逆向选择等问题。在对贷款的监督过程中,由于地域、职业和血缘等原因,民间金融机构容易及时获得借款人的信息。这种信息上的优势容易促成中小企业面向民间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

(二)成本优势

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国有金融机构而言,民间金融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时,具有如下成本优势:

1、交易成本优势。民间金融机构的操作比较简便,合同的内容简单而实用,交易成本较低。通常,民间金融机构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开展业务,其在当地社会关系网络十分广泛,对借款人的信息情况比较了解,能够以较低的搜索成本找到优质客户。贷款后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可通各种灵活的手段获得,而且比正规金融所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

2、违约成本优势。民间金融的借贷双方空间距离很近,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大家倾向于长期的互惠合作。如果借款人违约,其违约成本非常高昂,尤其是社会成本和信用成本损失巨大。这就为低成本的社会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民间金融借贷契约的履约。

3、成本优势。委托关系产生问题,即人可能从事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而与委托人的目标利益相背离的非协作、无效率的活动,使委托人的风险成本增加或利益受损。一般来说,成本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层级越多,成本就越高。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相比,规模较小的民间金融机构有时根本就没有问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三)担保优势

民间金融借贷双方充分了解,一些不被正规金融机构认可为担保品的财物仍可作为民间金融活动的担保品。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不仅有信用关系,还处于一定的社会联系中。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社会联系能够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收益。这种社会联系一旦和借款人的还款行为挂钩,就成为一种无形的担保。如果借款人及时、足额地还款,这种社会联系就能够得到很好地维持。一旦借款人违约,则这种联系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抵消违约带来的收益。社会担保机制的存在,对借款人的行为构成约束,有助于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活动的开展。

此外,民间金融还具有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很难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国金融机构也不可能马上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小民间金融机构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

(一)培育合格民间金融主体

1、确定部分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我国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合法地位有时认可。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曾通过使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要积极鼓励正常的民间金融活动,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如赋予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化的身份。通过制订法律和完善政策的途径,支持那些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组建村镇银行。如果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按照一定法律程序登记注册成为正规金融机构,将之纳入政府监管范围,极大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作用。

2、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在准入方面,民间资本可以发起组建民营金融机构,只要股东人数、资本金、经营者资格及其他有关条件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可注册登记。在退出方面,民营金融机构能不能发展,该不该退出,应该由市场决定,对于不合规经营的民间金融组织,可以依法自行兼并、联合及重组。对于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或有重大违规行为的民营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当局可强制进行清理、关闭。

3、对中小民间金融组织大力宣扬诚信守法的现代信用文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在发展民间金融进行制度创新中,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信用文明引导教育,加强信用建设同样很重要。

(二)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能防止金融结构的扭曲失衡,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信息引导等提供有效支持。

1、加快建立健全有关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为更好地促进民间金融发展,应尽快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金融的管理主体、职责和内容,对民间金融的用途、期限、利率等方面做出指导性的规定,使其参与到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规定民间金融组织利益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当发生利益纠纷时,民间金融组织能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银监会和央行在2008年5月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本文强调的是健全有关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分散民间金融组织的贷款风险,为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也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信用担保机构应设法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元化,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自身积累机制,完善增资扩股机制。

3、优化民间金融发展的信用环境。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优化信用环境。要加快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交流、咨询等内容的信用体系,要注重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统一化建设和使用,形成有利于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此外,还要把民营金融机构纳入社会征信系统,让民营金融机构了解中小企业和经营者个人,也让社会了解民营金融机构。

(三)加强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的合作

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两者的合作,可以使正规金融利用民间金融部门的信息优势降低其信息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民间金融能够利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弥补民间金融机构资金不足,提高整个市场的金融交易水平。

正规金融部门通过向民间金融机构增加放款,可以提高民间金融组织的信贷服务供给能力,并改善那些只能在正规金融部门借贷的借款人的贷款条件。虽然这样可能存在筛选和监督民间金融部门,甚至有损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益的问题,但合作将有助于民间金融组织的壮大和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破解,重视二者的互补性并加强其合作应该作为一条探索思路。

参考文献:

1、黄玉英,余克艰.中小企业筹资为何选择民间金融[J].浙江经济,2007(23).

2、宋丽伟.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及其规范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11).

企业融资论文篇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即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为企业股东投入的资金和生产经营中留存的利润;其次,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外源性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尤其是以银行的贷款为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其较少利用外源性融资中的各种融资方式,这对中小企业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并且在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及非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明显偏低。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单一的融资渠道不畅。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企业自身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公司结构不健全,管理不善,信用缺失。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分离,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本所有者经营企业,这往往限制所有者利益实现最大化。公司的重要部门,如管理、财务、营销等,也由所有者的家庭成员掌握,这必然会使得人们对这类家族企业的运营能力产生怀疑。而现实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混乱、用人不当,最终破产清算,这样一来必然阻碍着市场资金对其注入。并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不能实现高效率的同时,还存在监管不周的问题。另外,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缺失。2008年年末,全国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1.6%,大大超过了整个银行业2%的平均水平,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明显增高。并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往往很难区别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谁的信用好谁的信用不好,因而在发放贷款时,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往往提出很高的贷款担保抵押条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很难获得资金。这样的一种状况并不简简单单是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而是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问题,很显然,这一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由于中小企业运营不善、缺少监督以及信用担保缺失,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投资者都会对中小企业贷款抱着审慎的态度,这无疑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困难。

2.金融机构因素。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指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金融资产、中介结构、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我国的金融机构按照地位和功能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中央银行,即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二类是银行,其中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第三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第四类是指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及中外合资的各种金融机构。现阶段,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导,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65%,其存贷额高达75%以上,但是,每年其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不超过我国所有贷款资源的20%,并且中小企业不能像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通过招股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绝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不仅融资渠道单一,而且融资成本也往往很高。加上大银行的垄断,造成了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这在供需之间产生了巨大缺口,而国有银行的信贷往往又倾向国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因而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3.政府因素。

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企业获得贷款的效率低。2002年,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实施以来,该法并未涉及到修订更细的实施准则。现实中,民间资本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觑,可是一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规范,致使我国的民间融资与非法融资总是关系暧昧。此外,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巨大,加上居民手持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债券等有价证券,其总额超过15亿元,如果加强立法规范和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督,将能促进这些资金的融通,亦能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大部分都是以法规的形式出现,作为主要的法律支持《中小企业促进法》,它缺乏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法规,并且,法律的执行力度也不大,我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还处于有待发展的低水平。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办法

1.规范融资管理,提高企业自身信用。

无论是哪个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都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而流动资金的数量并非是越多越好,多了往往增加了机会成本,资金太少则达不到计划的规模,如果一个企业需要追加投资,它所需要的资金也并非越多越好。所以,无论企业是由于现金流的问题需要融资,还是由于扩大发展需要融资,都有一个合适的度。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的业务性质、资产结构、其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情况,就融资的方式、规模、期限、融资成本、融资的风险、预期的收益等进行估计,包括融资之后,对本金、利息的偿还,以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等进行管理。企业信用,不完全是企业形象的问题,一个企业的信用保障是其资产水平、管理能力、发展前景的综合,而其企业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企业信用加分。所以,要想根本的提高一个企业的信用度,应从提高企业实力方面入手。首先,中小企业应提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可以采用经营者持股或薪酬激励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其次,管理、财务、营销等岗位实行公开招聘,让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担任职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后,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吸引愿意和企业持久发展的人才,并成立人力资源部,以更好的培养和安排人才。当企业把这些工作做好了,资金才有可能流入企业。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回归信用的根本来说,任何一个企业在借贷前都应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之后自己是否仍有能力还贷。虽然说有市场就有风险,但是,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应有这种“有借必还”的意识,要有对品牌、对所有者、对投资者负责的意识,一位经营者应当具备这样的职业素质。

2.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析其现阶段面临的发展瓶颈,确定对其进行何种政策支持,并根据其规模来确定现阶段需要多大力度的支持。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问题,所以也应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等用以指导中小企业发展。

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制度体系。

企业融资论文篇4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三、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企业融资论文篇5

参照Hainz和Hakens的模型设定,假设封闭经济体中存在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主体。所有主体均是风险中性的,且不存在折旧问题。由于自有资金缺乏,企业如果想要开展项目,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简便起见,假设每家企业只开展一个项目。除此之外,本文模型还包含以下若干假设:第一,假设存在A和B两种类型企业,其中,A类型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数量之比为m(0≤m≤1)。这两种类型企业开展的项目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并且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开展好项目的概率分为p和p'''',两者是相互独立的。进一步,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开展好项目和坏项目的成功概率分别为θ1、θ2、θ3和θ4(θ1>θ3>θ2>θ4),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且服从相同的概率分布。此外,我们假设企业开展项目所需的投资为I,如果成功的话,回报为Y,如果失败的话,回报为0。由此,所有企业开展项目的预期净值。第二,假设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偿债信誉是不同的,并且与其开展好项目的概率一致,分别为p和p''''(p>p'''')。对于模型的信息结构,我们假设企业只能观察到自己的项目类型p(或p'''')与项目的成功概率θi,但银行通过建立甄别机制能够观察到(p,p'''',θi),所消耗成本为c。如果项目成功的话,则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X,X可以是正值或负值,如果是正值,表明这一项目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如果X是负值,则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假设政府能够事先观察到项目开展成功之后所产生的X。因此,从全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项目的总产出为Y+X。于是,可以分别确定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的NPV为[pθ1+(1-p)θ2]Y-I和[p''''θ3+(1-p'''')θ4]Y-I。假设所有开展好项目的企业均满足NPVY>0,而所有开展坏项目的企业均满足NPVY<0<NPVX+Y。第三,假设银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而银行通过建立甄别机制,获得关于企业项目信息(p,p'''',θi)的信号。假设有ε(ε>0)概率得到的是随机信号,其中包含的信息仅是关于(p,p'''',θi)的概率分布,而有1-ε概率得到的是关于(p,p'''',θi)确切信息。假设得到p、p''''和θi是一致的,即它们必须同时获得。因此,可以得到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开展好项目、坏项目的成功概率。具体情况如下:如果甄别机制足够好,则ε为任意小的正值。假设ε0,则P1θ1;同理,P2θ2,P1''''θ3,P''''2θ4。不难发现,即使B类型企业的坏项目也有可能获得贷款,因此,所有企业均会申请贷款。此外,假设所有银行的甄别机制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如果企业的申请被一家银行拒绝,那么,再向其他银行申请,也将被拒绝。第四,假设政府采用直接补贴和政策指导两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并且均会产生规模为d市场扭曲。虽然政府能够观察到包括外部性X在内的外生变量,但是无法观察到(p,p'''',θi),仅知道其概率分布。此外,我们还假设政府按照“成功概率最大”原则支持项目,且政府补贴不能超过项目所需投资,即s<I。

二、模型分析

1.基准模型在无政府干预情况下,银行通过甄别机制选择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开展的好项目进行资助。因此,银行每笔贷款的预期利润水平为:从命题1能够看到以下两点:第一,银行通过甄别机制对企业开展项目的质量进行判断之后,便能准确地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资金配置,所有开展好项目的企业均可以获得资助,并且项目成功的概率越高,均衡利率水平就越小,但由于坏项目无法获得贷款,使得这些项目无法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如果X具有很高正外部性的话,则此时市场是失灵的。第二,甄别机制所消耗的成本实际上是由企业承担的,如果假设c=0,则不难发现,均衡利率水平rc便会下降。这也是为何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银行具有强烈愿望完善甄别机制的原因,有助于帮助其控制风险,并且将成本转嫁至企业身上。

2.无信息共享情况下的政府补贴假设政府出于扶持企业发展的目的对企业进行补贴,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税收,而非最大化社会福利,因此,即使政府观察到X为负值,还是会向其提供补贴。根据之前的假设,政府并不知道关于企业的信息集(p,p'''',θi),只能选择对某一类型企业进行补贴,所以政府一旦决定对某类企业进行补贴,则无论该类企业开展项目的好坏均可以享受到额外的好处。以政府决定对A类型企业进行补贴为例,之前由于开展坏项目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A类型企业均能够顺利获得贷款并实施项目,而开展好项目的A类型企业除了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以外,还可以获得政府额外的补贴。对于B类型企业来说,开展好项目的企业依然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开展坏项目的企业则被淘汰,无法顺利实施项目。我们在这里排除了道德风险的影响,假设政府补贴的时间则是灵活的,可以选择项目实施之前补贴,也可以选择项目实施之后补贴,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①从命题2可以看到,政府补贴造成银行向企业提供利率水平出现分离,原因在于政府补贴使得原本不能的项目同样能够开展,原本就能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还能够获得政府补贴,这使得银行必须对利率水平进行重新评估。根据最终均衡利率的结果,政府补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并且增加了资金供给,因此,银行向开展好项目并且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提供的利率水平r1出现了下降;而向原本不应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提供较高的利率水平r2,以控制风险。不难发现,rA2=rB2=Y的假设表明,银行向开展坏项目的企业提供的利率水平将其所获得的利润压缩为0,因此,站在企业角度,开展这些项目完全是为了向社会福利贡献外部性X,但是如果X是负值,则政府通过补贴使企业开展这些项目的结果会造成社会福利恶化。目前,中国许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产出最大化,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导致许多项目不仅未能改善社会福利,反而会恶化社会福利,比如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邵敏和包群[9]的实证分析为上述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3.有信息共享情况下的政府补贴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向其提供相当完备的财务报表,而银行也借此掌握了大量企业信息。这正是政府所欠缺的。由于政府补贴具有软预算约束与单次博弈等特点,企业在向政府申请补贴时,经常会隐瞒经营信息,转而依据政府喜好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这是导致政府补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如果能够实现与银行进行信息共享,则政府能够通过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发放补贴,有可能实现改善政府补贴效率的目的。因此,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一直被关注。为了讨论银行与政府进行信息共享对利率水平和补贴的影响,假设政府与银行开展合作,银行将其获得企业信息与政府共享,因此,地方政府能够掌握与银行相同的信息。按照之前的假设,政府在掌握企业信息以后,便会显示出其偏好。这里先不考虑政治关联的影响。政府将按照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好项目与坏项目的成功概率向企业提供补贴。A类型企业的坏项目首先将优先获得政府补贴,而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B类型企业才会获得补贴。由于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获得贷款,政府在观察到这一信息之后,将不会对这些企业进行补贴。依然假设所有企业均会申请贷款,但是只有A类企业和开展好项目的B类企业能够获得贷款。结合所得到的前3个命题,政府与银行进行信息共享产生了以下两个方面影响:第一,由于节省了政府补贴成本以及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与政府共享信息情况下向企业提供的利率价格与基准模型是一致的,银行收益高于无信息共享的情况。第二,政府补贴水平与之前单独向A类型企业补贴是一样的,这表明政府补贴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因此,根据上述讨论,无论从银行的角度还是政府的角度来看,均有比较强的意愿进行信息共享。

4.政府采取政策指导方式进行干预除了信息共享之外,目前另一种常见的政府干预是向银行政策指导,基本做法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向银行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指示其向某一行业企业发放贷款,有些学者或媒体称之为政策指导性贷款,例如鼓励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或向农业发放贷款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政府采取政策指导方式干预银行放贷的情况进行讨论。假设政府向银行发出扶持某一类企业发展的文件,要求银行向所有该类企业放贷。由于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银行在接到文件指示之后,将向该类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银行不再对具体企业进行甄别,仅需要对某类企业在整体项目的成功概率进行甄别即可。虽然这种政府干预方式不带有强制性,银行可以自行判断,但考虑到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假设银行将按照政府文件的指导意见发放贷款。①根据之前的理论假设,A类企业在成功概率上高于B类企业,因此,A类企业将优先获得银行发放的贷款。而开展好项目的B类型企业依然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获得贷款。假设甄别机制改变所产生的成本变化忽略不计,依然为c。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预期利润为:与基准情况相比,在政府进行政策指导情况下,银行向企业提供的利率偏低,这是因为必须要按照政府文件要求,向本不应获得贷款的开展坏项目的A类型企业发放贷款,这部分风险是由银行来承担的,会对银行正常经营造成伤害。但对于政府来说,由于节省了补贴成本,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政府补贴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②

5.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1)完全竞争与政府补贴的比较分别对基准模型与无信息共享情况下补贴A类型企业和补贴B类型企业的福利差异进行比较。不难得到。由于政府对企业补贴同时存在正外部性和扭曲两种效应,需要对两种效应进行判断。所以,并不能确定基准模型的社会福利一定是优于政府补贴以及向A类型企业补贴或向B类型企业补贴是最优的。这里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分析完全竞争与向补贴企业补贴所产生的福利差异。可以看到,νA<νB,并且随着p增加,两者的差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就可以确定以下三种情况:当d<νA<νB时,如果政府财力足够,同时向A类型企业和B类型企业补贴是最优选择;当νA<d<νB时,企业向B类型企业补贴而不向A类型企业补贴是最优选择;最后,当νA<νB<d时,政府不向企业补贴是最优的。(2)信息共享对政府补贴效果的影响计算存在信息共享情况下向A类型企业提供补贴与不存在信息共享情况下向A类型企业提供补贴的福利差异。容易得到,Wf-WA=mpd(1-θ1)sA,并且根据理论假设很容易判断出Wf>WA。因此,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增加政府补贴所产生的社会福利。(3)政府补贴与政策指导的比较为了讨论政策指导与补贴之间的社会福利差异,仍然以A类型企业为基准,分别计算无信息共享情况下补贴A类型企业与政策指导以及有信息共享情况下补贴A类型企业与政策指导之间的福利差异。在不考虑政治关联的情况下,命题5给出了政府不同干预手段的对比效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首先,如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政府在向企业提供补贴的时候,不仅应考虑自身收益,还应遵循最小化市场扭曲的原则,向对市场扭曲较小的企业进行补贴。其次,银行与政府间进行信息共享是“双赢”的,一方面,银行能够避免政府补贴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由于增加资金供给所产生的利率下降,而另一方面,政府能够有效地提升政府补贴使用效率,避免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实现信息共享均有助于提升双方收益。最后,由于会加大银行所承担的风险,银行更偏向政府采取补贴而非政策指导的方式进行干预,因此,政府应谨慎稳妥地向银行指导政策。

三、关于政治关联影响的讨论

企业融资论文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截至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各类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28600家,其中98%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03年初我国累计投资额为200亿元,其中85%以上集中在软件、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性。由于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是自我积累,资金匮乏现象较多。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极大的制约了发展速度。

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之一,是一种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逐步发展到全球,20世纪90年代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信用关系上的经济,失信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尝试采用无形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融资,其理论还处在探索形成阶段。

二、高新技术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我国抵押担保机制不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旧率高。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使抵押担保费用更高,高新技术企业难以承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较大,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属于部门垄断,评估准确性低。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在一个贷款期限内重复评估,导致工作效率低、信贷费用高的不利局面。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法拿出更多的抵押物。

2.我国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如担保机构数量十分有限,目前在保中小企业户数仅为中小企业总数的13%左右,更难以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担保需求。担保功能薄弱,累计担保责任金额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左右,没有起到放大的作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2002年累计仅为28717户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598.18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仅有20%的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其他机构担保时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或再担保以及互保。没有形成合理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3.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我国还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无形资产支撑证券的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评级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必然影响资产支撑证券的市场接受程度。三、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论文篇7

(一)变量的界定本文主要考察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对其融资的影响。我们未像胡枫、陈玉宇(2012)[4],杨汝岱等(2011)[9],zhang和zhao(2011)[10],Knight和Yueh(2008)[11]那样用“春节期间来访的亲戚朋友数”作为家庭社会网络的变量,而是用人们的电话联系情况构造出相应的指标来描述社会网络。原因是:(1)很多被调查人不愿意告知春节期间拜访的人员数、送礼数及礼金的价值,使得相关数据不可得;(2)以春节期间拜访情况替代社会网络很容易导致反向因果偏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主拜访其社会关系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获得各种资源,使得这类变量具有严重的内生性问题;(3)电话联系人及电话联系数据相对容易获取;(4)电话联系能够在较高程度上体现出个人社会网络的基本情况。一是当前电话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联系方式,且人们基本上会保存社会关系人的电话号码,使电话联系人总量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社会网络规模;二是人们的关系越密切,双方交往越频繁,通话频率也会越高,因而通话频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网络的质量;三是所谓患难见真情,关系密切的关系人才会在危急关头为人们排忧解难。因此,人们在危机期间所接电话的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网络成员对他的关心程度。电话联系越频繁,关心越甚,可能提供的支持通常越多,中小企业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越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用企业主的电话联系人总量X1表示社会网络规模,表示社会网络的广度;用年平均电话通话次数X2代表社会网络的质量,表示社会网络的深度;用企业危机期间(折算到一年)社会网络成员的来电数量X3代表社会网络的弹性,表示社会网络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同时,辅以被调查者对双边关系的认同程度。由于并非所有联系人都通过电话联系;电话联系多也并不意味着双方社会关系就一定密切;危机期的来电有可能是债权人的催债电话而非对其关心或提供帮助。因此,电话联系方式难以完美地表现出个人的社会网络情况。但考虑到这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认为,个人的电话联系网络能够较好地体现其社会网络。本文还调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量、银行融资额、民间融资额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①等。除了这些变量之外,我们还将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分成两种结构②:其一是按照小企业主的电话联系人的职业分为政府成员、银行职员、企业高管和一般成员;其二是按照电话联系人与企业主的关系亲疏分为一般成员、纯交易伙伴、朋友和亲戚。个人家庭财富③则包括企业主的房产、银行存款、动产和各种设备的估价。借贷成本分为贷款总额的总借款成本、银行信贷成本及民间借贷成本。借贷成本包括名义利息及为此付出的各种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只限于为借款时所付出的成本而不包括为扩大社会网络规模或提高网络质量而花费的资金。

(二)模型构建本文具体考察社会网络及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能力和信贷成本的影响。考虑到部分企业的借贷额、借贷成本和失信次数为零,我们利用Tobit模型来研究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实证模型如。其中,Y为因变量,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的“信贷总额”“银行信贷额”“民间借贷额”“融资成本”和“守信次数”。“守信次数”主要用来检验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约束能力和强度;解释变量Xi包括社会网络的规模、质量和弹性三大变量,或者是两类结构变量当中的四个变量。αi为社会网络系数,表示社会网络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变量Zi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主的家庭财富和守信次数;βi是家庭财富或信用水平的弹性;ε为随机项。由于被调查人员在年龄、地域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别不大,且只有极少几名女性,我们没有像杨汝岱等(2011)[9],Li等(2011)[12],钟春平等(2010)和金烨、李宏彬(2009)那样考虑户主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特征。

二、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统计描述

(一)我们给出了社会网络的规模、质量和弹性与融资间的描述性统计表1的第一、二行分别用电话联系人总量、年均通话量和危机期网络成员来电量分别表示社会网络的规模、质量和弹性,并进一步按数量高低分为三个类别,表示三类社会网络层次不同的中小企业主。数量越大,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层次越高,规模、质量和弹性越大。表中其余数据则表示具有不同社会网络的中小企业主的平均融资量。由表可知:(1)中小企业主的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质量越高、网络的弹性越强,其各种融资量也会越高,说明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2)中小企业主的网络层次低于某个数值时,其民间融资量大于银行信贷;高于该值时,银行信贷会多于民间融资量,表明银行信贷比民间金融对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更高。(3)社会网络的质量和弹性比社会网络规模对企业融资的作用更大。

(二)表2给出了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的职业结构与五种主要融资模式之间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分别表示不同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拥有的各类型网络成员的平均人数。由表2可知,相比于通过其他渠道融通资金的中小企业主,获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中各类型的成员都要更多,尤其是政府官员和银行信贷主管成员的平均数量要多得多。而通过民间借贷和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当中的各类成员又要远远多于通过内源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中小企业主的社会网络成员。表明中小企业的社会网络的构成能够有效影响其融资模式。

(三)表3给出了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中社会网络规模、质量和弹性的描述性统计关系由表3可知,获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主的三项指标都要高于通过民间融资的被调查人的三个指标(均为年均量),表明银行融资对社会网络的要求更高,相比于民间融资,银行融资更加依赖于融资者的社会关系。(四)表4给出了中小企业主的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成员在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中的重要性主要用在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中通过这四种成员获得融资的次数和金额在融资总次数和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只要是在五服之内的人员均划分为亲戚;交易伙伴则只包含纯交易关系而无其他日常往来的人员;既有朋友关系又存在交易关系的人员划入交易伙伴之列;其他人员,包括政府部门或组织等都划入其他成员)来描述。民间融资则包括所有非正规渠道融资,如私人借贷。由表4可知:(1)在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中,朋友是最重要的,通过朋友融资的金额比重和次数比重分别高达57.7%和36.9%。如果考虑划入其他类型中的数量,比重会进一步加大。(2)交易伙伴是重要的融资来源。根据调查,来自交易伙伴的大部分融资都是以商业信贷的形式实现。(3)亲戚在融资中的作用似乎并不如通常所想的那么大。通常,在人们的眼中,亲戚是最重要的社会网络成员,在融资过程当中应占据重要地位。但调查表明,亲戚只在股权融资中占据主要地位,在其他融资中的作用相对有限。考虑到调查区域比较明显的宗族氛围和亲戚的范围,我们的检验可能低估了这一变量的作用。

三、实证检验

(一)社会网络与融资额的关系检验1.网络总量指标的影响表5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社会网络指标、财富量和守信次数与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包括银行融资额和民间融资额)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由表可知,中小企业的借贷总额与社会网络的三项指标、家庭财富量和守信次数都呈正向关系,说明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地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并且社会网络的质量和弹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要大于社会网络的规模的影响。从两种融资形式来看,社会网络质量和弹性对银行融资的影响更大,而其他相关指标对民间融资的影响更大。表明银行融资对社会网络质量和弹性的依赖性更大,而民间融资更加依赖于社会网络的规模、家庭的财富量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2.网络职业结构的影响表5的第二部分给出了社会网络的职业结构对银行信贷和民间金融的影响情况。由表可知,各变量都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呈正向关系,表明各变量,尤其是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地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其中,除了社会网络当中的银行职员数对银行信贷的影响要大于对民间融资的影响之外,其他各变量对民间融资的影响均要大于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从银行融资来看,政府职员和银行职员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其他两类成员则影响极其有限;从民间融资来看,政府职员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企业高管数的影响较大,剩余两类关系人的影响较小。3.网络亲疏结构的影响表5的第三部分给出了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哪一种融资类型,朋友的影响都是最高的,亲戚的影响次之,其他两类影响较小。而各变量对民间融资的影响也都要远远大于对银行信贷融资的影响程度。表5的三个检验还说明,无论是在借贷总额、民间融资还是银行融资中,中小企业主的个人财富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民间融资当中,该变量的影响总是最大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主的个人财富越大,其可能拥有的抵押品价值越大,偿债能力越强,其借贷风险则会更小,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也就越容易,融资量也会越高。另外,企业主的守信次数或者说信用水平对民间融资的影响极大,对银行信贷融资的影响则极小,而社会网络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比对民间融资的影响更大,则好像与想象的情况有所出入。通常观点是,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应该更为关注,民间借贷则更为关注双边私人关系。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信贷大多以抵押信贷为主,其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而非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使得借款人的社会关系而非信用水平成为获得银行信贷的关键。而民间融资主要以信用贷款为主,贷款人更加关注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其还款能力而非双边关系。

(二)社会网络与融资成本的关系检验1.总体描述表6给出了社会网络总量指标、社会网络职业结构指标和社会网络关系亲疏结构指标对中小企业借贷成本的影响。由表可知,除中小企业主的个人家庭财富之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与因变量成负相关关系,这与通常的观点基本一致。即社会网络关系越密切,企业的信用水平越高,则融资成本越低。但企业主的个人财富量为什么会同企业融资成本呈反相关关系则比较令人难以理解。我们猜测,可能是中小企业主的个人财富量越大,其对融资成本的容忍度和承担能力也会越高,因此愿意付出的交易成本也会越大(调查未发现借款利率随个人财富上升具有上升的态势)。事实上,调查表明,个人财富越多的中小企业主,其用于请客送礼的资金就会越多,有时甚至远高于借贷的利息成本。检验表明,在三种状况之下,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总借贷成本表6的第2列给出了变量对中小企业总借贷成本的影响检验结果。从网络总量指标来看,社会网络弹性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社会网络的质量、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的职业结构的影响来看,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政府职员、企业高管、银行职员和一般成员。从网络的关系亲疏结构来看,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朋友、亲戚、交易伙伴和一般成员。不过,家庭财富和信用水平同样是影响借贷成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个人财富的影响极大。3.银行融资成本表6的第3列给出了各变量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的影响的检验结果。从网络总量指标来看,各变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社会网络的质量、家庭财富、网络弹性和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的职业结构的影响来看,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银行职员、政府职员、家庭财富、企业高管和一般成员。以上两种情况中,企业的守信次数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几乎都不具有影响;从网络关系亲疏结构来看,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财富、朋友、亲戚、交易伙伴、一般成员和守信次数。其中,个人财富的影响同样最大。4.民间融资成本注:(1)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2)***、**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3)所有结果均为稳健性方差下的模型结。表6的第4列给出了各变量对中小企业银行民间融资成本的影响检验结果。从网络总量指标来看,社会网络指标变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网络弹性、网络质量和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的职业结构来看,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企业高管、银行职员、政府职员和一般成员;从网络关系亲疏结构来看,由大到小依次为朋友、亲戚、纯交易伙伴和一般成员。在民间融资当中,无论是守信次数还是家庭财富都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变量。5.银行融资与民间融资的差异总体而言,银行对社会网络质量和弹性的依赖程度更大,而民间融资对社会网络规模的依赖更高,这与Demir&weitekamp(2007)、Fiorillo&Sabatini(201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除社会网络之外,家庭的财富总量和信用水平对民间融资的影响要高于二者对银行融资的影响。朋友对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两种融资类型的成本的影响都最为显著。

四、结论

企业融资论文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由于直接融资的渠道窄且壁垒很高,间接融资成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形式,其中银行贷款占到90%以上,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拒贷率也异常高,因此,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自身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有限,经营风险很大。中小企业的信誉差,由于中小企业的寿命一般较大型企业短,因此缺乏长期信用,而且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中小企业本身也有蓄意逃债的问题,使得银行与投资者追债困难。

2.外部环境的原因

(1)政府政策偏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将垄断性的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采用国有控股模式,竞争性的大型企业采用股份制改造的形式,但对于中小企业国家可以放松控制,鼓励通过放权,合并重组等方式鼓励企业自谋发展,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近些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已经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到限制。

(2)商业性行经营原则问题。商业银行处于防范风险,推进改革的原因。信贷管理更加严格,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其获得贷款的难度也变大,加之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大型企业要少得多,因此对于贷款钱其承担的调查及监管成本的比重自然便高。城市地区的中小企业可以向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但是对于县城内的中小企业除了政府支持外,缺乏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有的企业靠当地基层政府担保贷款,这种环境与民营企业的迅速扩张资金需求日趋增大的现实不对称。

(3)缺乏健全的中介担保机构和直接融资体系。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相对发育不完全,缺乏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

国内市场依然是大型企业的融资俱乐部,虽然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比较活跃,民营资本已能较多的涉足,但是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权等直接融资。现有法律只允许极少数的国有企业发行债券。中小企业不能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完善外部融资环境

我国应当建立与之发展相一致的外部融资环境,要以融资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1)政府要重视,金融机构要更新观念。开办专门业务正对有强大发展前景和经营条件的企业进行扶持,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后续中坚力量。各类商业应该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关键是更新观念,不要对于中小企业给以歧视性待遇。只要具备经营良好,信誉条件好,效益高的条件,应当予以考虑,并且设计出较专门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项目。

(2)建立完善信用担保贷款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的组织。担保基金的来源一般是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费缴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会员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可以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

2.中小企业建立合理的融资决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要依赖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以股权融资作为融资策略。中小企业在早期成长阶段和扩张阶段所与资金规模大,存在的风险亦较大,我国中小企业跟恩无法从公开的正式的资本市场上融资。而民间集资、个人或机构投资等非正式金融(主要指民间借贷或股权集资活动),风险投资等股权性投资由于其内在规定性正好的与风险登记基本一致的回报,从而小区风险等级不一致得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股权融资依然是首选的融资渠道,股权性资本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风险与收益对称的问题。为股权性资本的投入者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获利空间。提高投资者与企业的双边联系。股权性投资能够获得比较持续的资金支持。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需要。适时解决中小企业财务困境。

(2)合理利用融资租赁形式缓解用款压力。融资租赁亦称资本租赁,是指企业需要添置设备时,企业不是购买,而是委托租赁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代为购入所需的资产,然后企业亦租赁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入该项资产,从而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他是一种采用“融物”形式的、不可撤销的中长期融资形式。

金融租赁对企业和担保的要求相对较低,中小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更容易获得融资,如果不能及时收回租金的情况下,租赁公司可以收回租赁物,这样双方的风险都很少,与银行贷款相比,中小型企业可以获得融资租赁来的设备。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主要还是设备投资,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

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还可以是中小企业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国税函[2000]514号文件明确指出,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方,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阻力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不征收营业税,征收增值税,租赁货物的所有权位转让个承租方的,征收营业税,不征增值税。即使是关联企业根据该文件精神对有关货物进行适当的筹划,这12%的税收好处也是不难获得的。

对于承租人来说,这种方法与介入资金没什么差别,但是,租金支付过程是比较平稳的,具有均衡性,与一次支付相比,可以减少企业的利润水平,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更何况此种方法相当于延迟支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大优势。

总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中小企业的推倒,而金融租赁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进一步壮大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朱维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现代金融,2005

企业融资论文篇9

在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高科技产品及服务的主力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据统计,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66%的专利、74%的技术创新及82%的新产品开发,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80%以上。然而在现实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约束问题最为突出。[1]为了方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我国政府制定了众多融资和资金补贴政策,部分政策的效果明显。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未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导致很多好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核流程繁复、帮扶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非市场化机制严重等问题。这些导致了帮扶政策效果不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仍然比较严重。以上各种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现实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2]也导致了政府部门很难实现资金的精确“滴灌”。①针对该问题,以往学者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朱鸿鸣等[3]提出通过建立“科技银行”的方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陈作章等[4]也对商业银行的“科技支行”进行了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徐力行等[5]通过对南京22家银行的调查,认为匹配程度、关注对象和抵押担保是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产品最薄弱的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来明敏[6]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银行贷款融资进行了匹配,认为应改变我国旧有的金融模式,提高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程度。本文认为,这些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及其主要业务产品,而且并没有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信息的供需,未能真正缓解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刘俊棋[7]通过建立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模型,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刘飞等[8]认为,完善金融服务、培养金融服务主体、平台建设、开发市场和推动创新是解决目前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帮扶不力问题的重要手段。李全等[9]建议以政府公益性平台作为支点,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多层次、多角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本文认为,这些研究虽然都提到应以互联网金融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也提到应通过设计融资平台来缓解信息不对称,但是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将政府部门、互联网金融企业、银行、行业龙头企业、担保和保险公司以及咨询师等独立第三方引进平台,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学研的结合。

二、互联网金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经常不能被完全满足,重要原因在于银行一般要求其提供一定形式的抵押或担保,[10]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数难以提供这样的抵押物或担保。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业务和产品的专业性较强,也很难迅速找到能够完全理解其特点的资金提供方。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自身的优势恰恰能够帮助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11]其常见模式是个人对个人(P2P),即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借贷双方直接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的无担保借贷。[12]通过集中处理支付信息和移动式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分析手段,互联网金融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对资金供需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配对并控制相应的风险,将金融中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13]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以下作用:1.用专业的信息技术降低融资成本米什金(Mishkin)[14]认为,金融中介的两大能力表现为:一是通过专门技术降低成本;二是利用信息处理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对供需双方的个人信息和信用等级、[15]还款情况、[16-17]文化背景、地理位置、[18]外貌特征、[19]社会活动参与[20]以及需求紧迫性[21]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高效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供需双方尤其是政府信贷资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间[22]的搜寻和签约成本,从而也缓解了因缺乏担保而形成的融资约束。2.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透明。[23]在实际运行中,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其他主体,都必须通过互联网向外披露其提供资金的对象、金额和还款要求,从而铲除了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生存的土壤,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成本。[24]3.日趋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借贷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无论是电子银行等传统金融服务,还是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目前均已逐步纳入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管之下。例如,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规范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互联网金融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风险控制手段亟待开发、监管力度不够和互联网金融六要素缺乏等。因此,本文一方面将互联网金融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之中,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也通过基于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构建,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

为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非市场化机制,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而为企业创造一种新业态,[25]本文提出建立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该平台的基本模式为:由国有企业牵头,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负责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构建和维护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将相关政府部门、资金提供方、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以及行业资深专家与咨询师等独立第三方纳入同一平台之中。1.融资平台设计原则(1)简化审批程序并共享信息企业融资实践中,各政府部门在进行帮扶前都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料进行审核,所需资料纷繁复杂,给企业造成很多不便。另外,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造成信息的重复收集。因此,本文在构建平台时着重考虑了政府各个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的需求,通过在平台上收集、整合、提取相应的信息并提供给信息需求方,提高各政府部门信息获取的效率,简化了申请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的实现。(2)构建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公私合作关系(PPP)平台本文所提出的平台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力求基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强大互动功能,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共同创建平台。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这一方面能够高效推动项目运转;另一方面也对政府进行监督。(3)避免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公平、公正的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此,本文在平台设计时也重点考虑了这一点,努力实现其公正和公平。(4)通过严格审核建立诚信机制本文所建立的平台,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信息、知识产权状况、项目研况、获取政府资助情况、银行贷款、还本付息、融资偏好等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形成高质量的数据库,推动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2.平台参与方及其职能(1)平台建设主体本平台应包括以下参与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如中小企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局)等单位)、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代表和资深咨询师(尤其是高校教授)等。①政府部门及国家参股企业。政府作为构建主体建立一个国家参股的平台公司,并通过招标等形式吸引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参股。在该平台公司中,政府占股应不高于35%,这样既不会影响该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又可以保持国家在平台中的话语权。各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参与,如中小企业局、知识产权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厅局)、金融工作(服务)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等。平台公司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敦促各部门提出信息需求并据以整合数据,辅助各部门执行和完善帮扶政策。②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型民营企业参股。在平台公司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吸引民间资本,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便利的宣传手段和快速的融资手段,为平台中的企业提供各种融资选择。其次,在原始资料汇集、数据分类、数据挖掘、数据丰富和调度、数据及分析结果输出、资金使用跟踪、融资效果评价、融资偏好分析等方面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政府可以向这些参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免费提供“天河一号”等大型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并赋予其一定的优先使用权。③其他参与方。在平台公司中,政府还应更多地引入独立第三方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咨询和参考。首先是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应分行业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并由行业龙头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另外,平台可以为龙头企业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信息,帮助其进行筛选,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其次是咨询师。本文建议政府为平台公司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并邀请咨询师作为独立董事参与到平台的决策之中。同时,平台还可以对这些咨询师的意见采纳情况、咨询效果以及后续服务进行跟踪,形成咨询师数据库。再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建议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使之与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同样的话语权,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各相关政府部门鉴于政府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审核材料繁杂、各部门需求信息不一致、融资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平台时,应首先收集各部门所需要的信息,由平台公司进行分类和汇总,统一其所需信息的表格,真正实现“并联审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次申请,终身受益”。(3)资金提供方本文提出的平台允许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大众投资者等参与其中,这些主体可以从平台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历史还款情况、研发、知识产权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资金提供方也向平台公司提供其对信息的偏好,从而帮助平台提供更多、更全的数据信息。(4)资金需求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本平台服务的最终对象。在平台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需向平台公司一次性提供完整的信息,并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平台向各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申请扶持政策或者优惠贷款。重要的是,平台公司会对各企业进行公允评估,再加上行业龙头企业的评判,实现信息的高质量传递。(5)保险和担保企业在本平台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获取融资时很可能需要使用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平台可以在为放贷企业提供信用信息的同时,也向保险和担保公司提供相应的信息,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3.融资平台构建思路首先,由政府牵头通过招标的形式,建立政府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参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在平台公司中,政府占股不超过35%,其余由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经招标后参股。同时,平台公司的业务应按照行业特点进行模块划分,在每个模块下都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其次,平台公司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各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了解各部门的信息要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存储、数据挖掘、分类和分析形成基础数据库,并定期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再次,平台公司对政府部门所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统一的电子申请表格,从而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时所需填写的内容,整合、优化各政府部门的资料索取内容和过程。之后,平台公司将承接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帮扶请求,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分析,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要求进行匹配。完成匹配后,资金需求和供给方自行接洽、自主签约。同时,对于需要担保的企业,可由平台公司帮助其选择担保或保险公司,担保和保险公司也可以利用平台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担保。另外,外界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平台公司应当根据外部动态数据的变化不断调整。平台公司应定期更新各政府部门的资料需求,定期向资金提供方、保险和担保公司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还款情况,每半年或一年调整一次数据需求。整体的平台设计方案和各方职能如图1所示。4.平台的优势(1)简化融资程序平台公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简化融资和帮扶政策的程序,使得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以及保险、担保方都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寻找到合适对象。(2)消除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平台公司不仅能够促进政府支持政策的公开和透明,而且公开被帮扶企业的信息,从而避免产生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现象。(3)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在产业集群中必须首先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平台公司可以帮助龙头企业快速搜集信息,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4)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自从国家制订“2011计划”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促进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适应产业、区域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本文所提出的平台引入高校教授作为参与方之一,也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5)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平台公司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且对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目前,互联网金融业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是引入第三方(第三方律师事务所、银行和政府等)监控,但是由于这些主体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缺乏利益关系,风险监控能力有限。将国有企业引入平台公司之中,可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②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形成。在平台构建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遴选,挑选出具有良好资质、历史记录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帮助其逐渐成长、形成规模,提高在行业中的地位。机会成熟时,政府可以引导这些企业形成行业协会,通过设立行业公约、行为规范等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四、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展策略

企业融资论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不仅影响到银行的收益,而且也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为进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既能方便国际贸易,又能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体,对银行和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二、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第二,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特别对中小科技企业,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第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投资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集团为其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四)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实际需求

第一,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及其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第三,银行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将传统产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而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将其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等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朝科,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4),35-36

[2]徐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浅探[J],今日科苑,2008,(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