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年度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9 12:57:31

机构年度总结

机构年度总结篇1

一、工程概况 1、XXX水电站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2、工程概况:

XXX水电站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大坝为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型变厚双曲拱坝,大坝建基面高程595.00m,坝顶高程693.00m,最大坝高98m,拱坝顶层拱圈左拱端厚7.79m,拱冠处厚6.00m,右拱端厚6.08m,坝底宽19.63m。XXX水电站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接建设,大坝工程于20XX年3月20日正式开工,现正在施工过程中;

引水隧洞工程进水口布置在左岸,进水口采用岸坡竖井式进水口,进口底板高程662.10m。后接压力隧洞,压力隧洞采用圆形断面,过水断面洞径4.0m,隧洞轴线长6480m,纵坡为1/303,后设阻抗式圆筒型调压室,调压室内径10m,底部阻抗孔连接引水道顶部,高程644.65m,调压室洞顶高程708.87m。调压室后接压力钢管,压力钢管主管直径3.5m,主管全长171.000m,支管直径1.5m,支管总长为70.005m。引水隧洞工程由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承接建设,于20XX年5月30日正式开工,现正在施工过程中;

导流洞工程布置在大坝右岸,由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承接建设,于20XX年11月13日全部结束。

二、工程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引水主洞1#引水主洞进尺310m ,2#引水主洞进尺738m, 3#引水主洞进尺1180m,4#引水主洞进尺602m,合计共完成2830m。导流洞砼浇筑工程施工已结束。大坝工程上左坝肩R4道路已开挖至进水口顶部;8#浆砌石挡墙砌筑完成,7#浆砌石挡墙砌筑完成90%,11#浆砌石挡墙基础开挖完成;2#弃渣场浆砌石挡墙砌筑完成700m,有用料场挡墙砌筑完成;漫水桥底层砼浇筑全部完成、涵管全部安装完成;上坝公路塌方段喷锚支护已完成80%;右坝肩已爆破至693高程,及将进行693~680高程造孔;半成品料仓坡面支护已开挖完成的坡面基本已完成;

截至目前完成的工程量:温州云峰矿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导流洞洞口土方开挖1181.21m、洞口石方开挖880.33m、洞室石方开挖2314.28m,共结算268068.11元;福建省福宁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导流洞扩挖工程2896.87m、出口明渠开挖272.72m,共结算323450.36元;温州建峰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导流洞洞口石方开挖2013.94m、洞口土方开挖1911.75m、洞室开挖3336.18 m,共结算414491.36元;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完成导流洞人工撬石清基225.72m、C25隧洞砼585.10m、C20垫层砼225.72m、隧洞模板606.80m2、钢筋制作安装30.08t,共结算647484.34元;1#施工支洞土方开挖完成2753.5m、土石方回填完成2753.5m、共结算90642.4元;2#施工支洞完成土方开挖4258.3m、石方开挖473.1m、土石方回填4300m、洞挖2469.32m,共结算422026.83元;3#施工支洞完成土石方开挖2657.17m、土石方回填2657.17m、洞室开挖2174.56m,共结算358178.87元;厂房交通洞共完成洞挖8188m,共结算866781.7元;进场交通洞扩挖共完成3475.26m,共结算567228.8元,待结算172889.7元;引水隧洞共完成石方开挖35983.26m共结算5673181.86元,待结算842867.7元;大坝共完成土方开挖74042.79m、石方明挖完成61856.69m、土方回填26120.25m、河道清渣4974.85m、砂石系统石方开挖8123.18m、浆砌石5920.25m、喷护C20砼3833.52m、导流洞出口孤石清理734.13、临时施工交通土方开挖10097.30、施工道路路面铺渣1104.93、漫水桥C15混凝土265.35、11#挡墙C20基础砼512.69、右岸坝肩开挖47598.13;共结算5423309.66元,待结算8391387.18元;截止目前共完成工程总投资2428.91万元,其中已结算1505.5万元,待结算940.71万元。

三、质量控制 在监理工作中,做到以预防为主、事前事中事后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未经验收或质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同时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的方式进行工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监理规划》进行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流洞因施工质量原因导致施工单位更换多次,通过业主单位及监理单位严格监督,施工单位不断的整改,最终使导流洞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引水隧洞在最开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超挖不合格点偏多、出现不同程度轴线偏差、平整度控制达不到规范要求,经过业主、监理的警告,督促施工单位的整改、停工整改,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爆破试验,修改爆破参数,最终使引水隧洞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大坝工程在最开始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通过整改目前有一定的提高。

四、进度完成情况及分析 就目前施工进度情况,部分施工单位施工进度严重滞后,1#引水隧洞于20XX年6月22日开工,截止20XX年12月25日1#隧洞实际完成洞挖310m,计划工期截止20XX年12月25日应完成1258m,计划20XX年12月6日洞挖结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滞后948m;

2#引水隧洞于20XX年6月22日开工,截止20XX年12月25日2#隧洞实际完成洞挖738m,计划工期截止20XX年12月25日应完成1581m,计划2011年2月6日洞挖结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滞后843m;

3#引水隧洞于20XX年5月16日开工,截止20XX年12月25日3#隧洞实际完成洞挖1180m,计划工期截止20XX年12月25日应完成1700m,计划20XX年11月31日洞挖结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滞后520m;

4#引水隧洞于20XX年5月16日开工,截止20XX年12月25日4#隧洞实际完成洞挖602m,计划工期截止20XX年12月25日应完成1682m,计划20XX年12月31日洞挖结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滞后1080m;

大坝标截止目前除右坝肩开挖基本满足汛前进度计划,左坝肩开挖、砂石系统等均不能满足汛前进度计划要求,这主要在于施工单位组织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劳动力、材料等资源准备不充分,人员、设备等安排不合理,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

五、安全控制 在本年度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良好,各施工单位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在前期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安全标语不完整,安全员到位不及时,施工用电线路不规范,洞内及相关高边坡排险不及时,施工现场习惯性违规时有发生,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以及有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不到位。最后通过监理组织各施工单位召开会议及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各项目部的规章制度要完整,各施工班组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施工单位平均每半月学习一次,并做好学习记录。

六、投资控制 以合同价作为控制的依据,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保工程投资不突破合同价款;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合理的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做好原始记录,为工程量的变更和复核工程计量的有关数据签署原始凭证提供原始的依据。

七、工程材料及设备 各施工单位对进厂的工程材料、设备已报《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施工设备进场报验单》,经监理审核,符合技术规范和合同要求,均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

八、年度气象数据分析 今年天气总体情况晴好:

月份

多云

晴转多云

多云转晴

1

17

2

11

1

2

14

2

6

2

4

3

11

9

8

3

4

12

10

5

3

5

9

11

6

5

6

13

6

2

9

7

8

18

3

2

8

19

9

3

9

15

10

5

10

15

6

2

7

1

11

24

3

1

2

12

16

4

2

3

九、措施及意见 1、大坝主体施工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2、各单位必须全面增加人力、设备的投入量;确保工期。

3、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学习由监理下发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以及相关规范。

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和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十、年度监理工作小结 1.今年监理处根据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时间内向发包人提交监理规划、监理机构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和主要监理人员的名单、简历。

2.监理人员检查了工程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工作,审批了承包人提交的开工申请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并在检查与审查合格后签发工程开工令。

3.监理人员检查了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措施、劳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编写了监理日志,记载了施工大事记。

4.督促施工方加强了人力、物力和施工组织管理,有较大提高施工进度;

5.对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强主体施工程每道工序,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口头通知或发函通知整改,并监督、整改复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6.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审查相关质量证明资料及检测报告,对材料、试块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组织召开工程会议,协调施工过程出现各项事宜;

8.对隐蔽工程施工进行旁站监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9.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机构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40-02

青州市总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70万,市镇村定点医疗机构667处。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市,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构建起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新农合服务体系。自2007年开始多措并举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开始推行了“一定、双控、三防、全程监控”为核心、以总额预付为主要内容的支付方式改革,在工作实践中既加强过程管理又注重结果控制,实现了参合农民、新农合基金和医疗机构三方共赢,确保了基金安全,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益。

1 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参合农民的就医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参合农民住院率由2003年的28%增长到2010年的56%,次均住院费用由1500元增长到3800元。医药费用的不断增长,造成新农合报销补偿后,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仍然较重。为此,青州市先期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控费措施,通过对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实行双控管理和部分病种限额收费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当时的筹资水平偏低,住院有效补偿比只有30%~40%,而医疗机构的毛利率大于40%,所以医疗机构的自主控费意识并不强,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11年潍坊市与青州市政府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中明确提出了“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以上”,这为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选择了以总额预付为主要内容的支付方式改革。

2 具体方法

21 一定,就是核定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基金指标

第一,核定新农合年度可利用基金。按照参合人数和人均筹资标准计算年度内筹资总额(参合人数×人均筹资标准=年度内筹资总额),按规定提取风险基金和留有结余后,剩余部分即为年度内可使用基金总额(年度内可使用基金总额=年度内筹资总额-风险基金-基金结余)。第二,核定各医疗机构的付费指标,是关键环节。付费指标包括基础指标和服务能力指标。根据年度可使用基金总额,综合分析近三年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协议书》执行情况,在广泛征求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008年实际发生的医药总费用为基数,以每年9%的增幅计算出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应报销医药总费用,按政策范围内住院、门诊有效补偿比分别达到70%、40%的要求,测算出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基金付费基础指标,基础指标占年度总付费指标的80%。综合考虑各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占60%)、实际开放床位(占20%)、当年出院人次等(占20%)服务能力指标,服务能力指标占总付费指标的20%。

22 双控,就是年度控制和月度控制

年初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向各定点医疗机构下达年度总付费指标,按照该指标的十二分之一向各定点医疗机构预拨周转金,每月末对实际报销支出数进行核算,实际支出数小于指标数的,按实际支出数拨付;实际支出数大于指标数的,按指标数拨付。年末对全年实际支出和指标数统一核算,超支自行承担,结余结转下年。

23 三防就是建立协议约束、落实责任追究和强化分析预警三道确保基金安全的防线 (1)建立协议约束。按照《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市卫生局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基金预付总额、医药总费用、可补偿费用占比等作为关键控制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市合管办按协议要求组织日常督查,每月将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反馈,医疗机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具书面整改意见,经院长签字后报卫生局存档备查。

(2)落实责任追究。按照山东省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结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工作规范》,打造了“三规范四统一”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完善了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理顺了工作流程,健全了县、镇、村级的近30个岗位职责,并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全员竞争上岗,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履责。对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管理实行包靠制,要求包靠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所包靠单位的基本情况,随时监控、分析和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严格落实问责制,把履行职责和责任追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各岗位责任人员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并确保工作质量。

(3)强化分析预警。将各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全部纳入日常分析监控范围,对相关指标出现异常的,及时对其住院病历和收费明细项目逐项予以分析,随时警示并重点调度。严格落实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和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情况通报制度,对医疗机构控费不力造成的支出自行承担。每月按照3%的比例抽查分析参合病人的住院费用明细项目与处方、医嘱逐一核对。每年对5万余份出院病人病历、收费进行全部审核,对村卫生所按不低于60%的比例进行抽查,对超标准、超范围等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机构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需求结构;消费;投资;出口

中图分类号:F124

一、美国的消费结构

美国消费在总体上呈现了稳步上升的势头。从1980年开始,美国消费支出逐步增加;仅在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有小幅下降;但2010年开始又很快恢复(图1)。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美国的消费支出整体上较为稳定,没有大幅变动的迹象,较少受到经济或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说明了美国的社会福利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具体到美国消费结构,按照消费产品的类型划分,在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等三大类产品上,美国的服务消费支出最多,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其次,而耐用品的消费支出最少。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美国耐用品消费支出9158亿美元,非耐用品消费支出15434亿美元,服务消费支出43712亿美元;服务消费支出是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约4.8倍、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约2.8倍;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是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约1.7倍。再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分别是11464亿美元、24784亿美元和71042亿美元;服务消费支出是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约6.2倍、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约2.9倍(见图2及表1)。

美国在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变动的时间趋势上,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非耐用品、最后是耐用品;也就是说,服务消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在不断增加(与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相比),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份额与耐用品消费相比也在缓慢增加。分别以1980和2011年的数据对比为例,1980年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的比为1:2.53:4.22,2011年这三者的比变为1:2.16:6.20 (图2和表1)。这一结构变动趋势说明,美国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服务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消费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进一步探究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细分消费结构。耐用品消费支出上,以近十年为例,机动车辆消费支出最多,其次是娱乐商品,再其次是家具和家用设备,最后是其他耐用品。从更长的时间区间看,1980年开始,机动车辆的消费支出一直是耐用品消费中最大的支出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快速增加阶段,但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机动车辆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娱乐商品、家具和家用设备的消费比重呈现阶段性差异,1994年之前,家具和家用设备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娱乐商品,但1994年之后娱乐商品的消费支出不仅多于家具和家用设备,同时也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见图3和表1)。在增长速度和所占比重上,娱乐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机动车辆、家具和家用设备;机动车辆、家具和家用设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和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这些变动趋势也说明了美国消费结构的水平和层次在不断提升,对于娱乐等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增加。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上,以近十年为例,其他非耐用品的消费支出比重最大,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其次,服装消费支出比重再其次,能源消费支出比重最小。从更长的时间段看,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食品消费支出占总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其他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再次是服装消费支出,最后是能源消费支出。从各类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看,其他非耐用品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食品消费支出,而服装和能源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较慢(见图3和表1)。

总体上,当前美国的产品消费结构是:服务消费占据总消费的主体,非耐用品的消费支出略高于耐用品消费支出,且服务消费支出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相对于总支出的份额)都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耐用品的消费支出上,娱乐商品消费和机动车辆消费的支出占据的份额较大且增长较快(尤其是娱乐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很快),而家具和家用设备支出以及其他耐用品消费支出所占份额较小且增长较慢。在非耐用品消费支出上,其他非耐用品消费和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据主体地位且增长较快,能源和服装消费支出所占份额较小且增长缓慢。美国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动体现了其消费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的特征,例如对于服务商品消费的增加、对于娱乐商品消费的增加等。

二、美国的投资结构

美国投资的变动整体上稳步增加,但变动的幅度比消费大,在不少年份都呈下降趋势(例如1982、1992、2001、2008和2009年)。具体数据看,1980年美国投资总额为5795亿美元,到2011年增长到23352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约9.8%。从不同时间阶段的增长速度看,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增速快于80年代,而从2000年开始的新世纪以来投资增速又快于20世纪90年代,但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投资明显下降(见图4)。

从投资主体划分的美国投资结构看,私人投资占据了总投资的主要份额,且变动趋势和总投资高度一致,而政府投资所占总投资的份额较小且呈现非常缓慢的增长趋势。以2011年的具体数据为例,美国私人投资额为18549亿美元,占总投资23351亿美元的约79.4%;政府投资额为4802亿美元,占总投资的约20.6%;私人投资是政府投资的约3.9倍(图5和表2)。

从美国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时间变动及增长速度看,私人投资和总投资的变动趋势高度趋同且波动较大,而政府投资的增长稳定且增速缓慢。以2011年和1980年比较的投资变动趋势为例,美国总投资增长了4.02倍,年均增长约9.8%;美国私人投资增长了约3.9倍,年均增长约9.3%;而美国政府投资增长了约4.8倍,年均增长约12.2% (图5和表2)。

进一步分析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细分结构。私人投资方面,私人商业投资占主体地位,且与私人总投资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而私人家庭和机构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小。以2011年的实际数据为例,美国私人商业投资金额14565亿美元,占私人投资的78.5%;而私人家庭和机构投资金额为3984亿美元,仅占私人投资总额的5.3%(见表2)。私人投资的增长趋势显示,私人商业投资增速快于私人家庭和机构投资。

政府投资方面,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占据主体地位,联邦政府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小;增长速度上,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增速明显高于联邦政府投资。以2011年具体数据为例,联邦政府投资1605亿美元,占政府投资总额(4802亿美元)的33.4%;州和地方政府投资3197亿美元,占政府投资总额的66.6%。增速上,2011年与1980年相比,联邦政府投资增长了约4.4倍,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增长了约5倍,州和地方的投资增度快于联邦政府(见图6)。

从美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看,占据份额较大的投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租赁业、制造业、采矿业、信息业和金融保险业。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房地产和租赁业的投资额为4012亿美元,制造业投资额1921亿美元,采矿业1766亿美元,信息业1590亿美元,金融和保险业投资1327亿美元(见表3)。2009年金融危机对各行业的投资都产生了负面冲击,比较而言,房地产和租赁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投资遭受的影响更大(见图7)。

总体上,目前美国投资的结构特点是:私人投资规模远大于政府投资,私人投资是投资的主体,与总投资的变动趋势高度一致;私人投资的变动幅度较大,而政府投资变动幅度较小。进一步细分到私人投资结构,私人商业投资占据了主体地位,私人家庭和机构投资相对规模较小。政府投资结构方面,州和地方政府投资是政府投资的主体,而联邦政府投资不仅所占份额小,增长也较为缓慢。

三、美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美国的整体出口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仅在少数年份(2001、2002和2009)出现下降结果;增长速度自从21世纪以来有所下降,尤其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的出口下降显著。以具体数据为例,2011年美国出口总额为21033.7亿美元,而在1980年美国的出口仅有2718.3亿美元,增长了约7.8倍,年均增长约21.7%。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6%;从90年代到新世纪(2000),美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新世纪以来美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8.7%(见图8)。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划分的出口结构方面。货物出口是总出口的主体,不仅在总出口中的份额更大,且增长趋势与总出口更加一致。以2011年的具体数据为例,美国货物出口14974.1亿美元,服务出口6059.6亿美元;货物出口占总出口的71.2%,服务出口占总出口的28.8%,货物出口是服务出口的约2.47倍。增长速度上,以最近10年多的数据为例,从2000到2011年,美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为8.3%,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0%,可见服务贸易增长率略高于货物贸易(图8和表5)。

货物贸易出口的产品结构方面。机器和运输设备、化学品、不同种类的制成品、原料划分的制成品以及其他商品和交易是主要的出口货物产品。2011年的数据显示,机器和运输设备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33.82%,化学品出口占比为13.74%,其他商品和交易占比为10.78%,不同种类的制成品占比为9.53%,原料划分的制成品占比为9.49%;这五类产品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66.58%(见图9和表4)。

服务出口的产品类型结构方面。其他私人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旅游服务、其他运输服务是主要的服务出口产品和类型。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这四类服务出口占服务总出口的份额分别为44.6%、19.9%、19.2%和7.1%。从增长和变动的时间趋势看,其他私人服务、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费以及旅游服务的增长较快,但旅游服务支出的波动性较大(图10和表5)。

总体上,美国出口增长较为平稳,货物出口占据主体地位,约为服务出口总额的2.5倍(2011年数据)。货物出口的产品结构上,机器和运输设备、化学品、不同种类的制成品、原料划分的制成品以及其他商品和交易是主要的出口货物产品。服务出口的产品类型结构上,其他私人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旅游服务、其他运输服务是主要的服务出口产品。

四、美国三大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支出法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三大主体部分,因而我们将美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进行单独比较,分析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三大支出的规模和占GDP比重上,消费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投资其次,最后是出口,且投资和出口的规模差距不大。时间变动趋势上,出口和消费的增长率较快,快于投资。以最新的2011年数据为例,美国消费支出107290亿美元、投资支出23351亿美元、出口额21034亿美元,消费是投资的4.6倍、是出口的5.1倍;消费、投资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是71.2%、15.5%和14%。在三大支出(需求)的增长率上,以2011年和1990年的数据相比,消费增长了2.8倍、投资增长了2.2倍、出口增长了3.9倍(图11和表6)。

在三大支出对GDP的拉动率,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出口的贡献度较高,消费其次,而投资贡献度较小。在时间变动趋势上,贡献度没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总体平稳都有波动,且出口拉动率的波动性较大。以最近的2011年三大支出对GDP拉动率数据为例,投资对GDP拉动率为-1.19%,消费为-1.95%,出口为6.68%;而在2010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率分别是-0.09%、0.73%和11.14%(图12和表6)。

总体上,美国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三大支出中,消费占据主体地位,其规模是投资和出口的近5倍。三者对GDP拉动率上,出口大于消费,而消费大于投资。

五、美国需求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由美国需求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需求结构存在优点和合理的地方,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美国的三大需求结构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合理性,主要有:(1)美国消费率很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很大,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消费问题。(2)政府投资方面,美国财政赤字很大,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财政赤字给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风险,当前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就是财政赤字引起和带来的。(3)美国对外贸易存在较大规模的逆差,这与美国的高消费率有关,但大规模的贸易逆差是经济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美国需求结构对于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一)美国消费结构的启示

第一,美国对于消费的宏观经济治理并不重视短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而是着重从长期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质量,同时很好的把握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且政府从长远规划以治理消费的发展。

第二,美国宏观经济治理的理念是促进消费并着力提高消费层次,美国对于消费的需求较高,并且对于消费差距的社会容忍度低,因而美国对消费进行宏观经济治理的结果是美国的消费差距较小。

第三,美国消费支出的主体在服务产品,以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商品,并且这一趋势随着时间推移愈加明显,这体现了美国对于消费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美国投资结构的启示

第一,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注重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此同时重视对于投资需求的宏观经济治理。

第二,对投资的经济治理中,重视技术领域的投资,治理中注重提升技术水平。

第三,对投资的经济治理以长期规划为主,短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措施很少,说明美国的经济治理主要是关注长期的经济增长。

(三)美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启示

第一,美国出口贸易结构呈现了占比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出口比重会不断下降。

第二,美国出口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比重较高而货物贸易比重低,贸易质量和效益高,中国需要不断提高贸易质量,增强服务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兰军. 美国宏观调控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5(1):61-63.

[2] 赵静波. 浅论美国宏观调控法给我国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36-37.

[3] 杨东辉. 相机抉择: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J].学术交流,2010(11): 84-87.

[4] 张勇. 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 [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99-104.

[5] 李春顶,夏枫林.中美需求结构比较与中国未来的需求结构优化[J] .中国市场,2014(3):33-42.

机构年度总结篇4

1.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财处,四川成都 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其运行效率。方法 该研究对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3年总收入、总支出、收支结余、职工服务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各类机构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门急诊服务量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同期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 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

关键词 ] 公立医院;运营;收支结余;病床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59-05

公立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如何促进其高效规范的运转,建立和完善投入补偿机制,保障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一直是相关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该研究以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了解2007年1月—2013年7年间其经济运行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机构运行效率的改变,从而为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提供政策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指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卫生统计年报和四川省卫生财务年报。

2 结果

2.1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情况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有5 197个,拥有床位286 782张,平均在职职工287 076人,固定资产413.43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871.16亿元,财政补助收入124.65亿元(14.31%),医疗收入432亿元(49.59%),药品收入297.05亿元(34.10%)。2007年到2013年7年间,除了上级补助收入外,各类收入绝对值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40%、21.59%、19.31%、18.08%。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下同)一直是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渠道,2007—2013年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7.79%,87.90%,86.72%,86.02%,83.97%、85.58%和85.48%。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开始微幅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为15.75%,2012年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新医改前各年,高于2013年全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94%[1]。各年药品收入构成均低于40.00%,且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见表1。

2.2公立医疗机构支出情况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的比例分别为56.79%、38.19%、3.90%和1.12%。近7年,各项支出均以医疗支出为主,药品支出次之,各类支出波动小幅变化。见表2。

2.3 收支结余情况

由表3可见,2007—2013年四川省所有的医疗机构总体处于收支平衡状况,总结余均为正值,除了2007年县级中医院和2010年城市中医院结余率高于同期其他机构,城市医院收支结余率各年都是最高。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2009年及以后各年医疗支出结余开始出现正值,但结余率不高;其他机构各年的医疗支出结余均为负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收不抵支的情况最严重,结余率一度接近-40%,2011年后这种情况略有缓解。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各年均为正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9年后出现药品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且情况逐年严重,乡镇卫生院在2011年出现负的药品收支结余,2012年扭转;与荷莲英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的运营研究结果一致[2]。县中医院从2010年开始扭转了药品收不抵支的情况。

2.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情况

2.4.1 每职工服务量由表4可见2013年各级医院的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分别为523.94人次、535.73人次、1 128.69人次、1 011.71人次、559.52人次,591.06人次,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7年来城市社区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上升最为明显,平均增长速度为8.89%,其余机构均为波动中增长。2013年各类机构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为366.05床日,361.72床日,152.40床日,316.50床日,369.40床日和348.11床日,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过去7年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平均增长速度为4.35%和8.58%,其余医疗机构该指标呈波动增长。

2.4.2 每职工业务收入2013年四川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分别为43.89万,27.46万,13.30万,10.99万,39.42万和23.26万,城市机构业务收入明显其高于其他机构。该指标7年来在各类机构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除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比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机构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99%、20.17%、14.90%、20.87%、17.95%,见表5。

2.4.3 病床使用率2013年四川省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8.30%,88.76%,65.74%,70.66%,104.34%和92.59%,床位使用率最高的是城市医院,最低的是城市社区机构。过去7年,除了县级医院,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均是波动增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城市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从2007年的89.93%和56.40%上升到2013年的104.34%和70.66%。 2013年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平均水平(91.6%),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两类机构的平均水平(对应的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8.1%和64.8%)[3],见表6。

3 讨论

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收支情况有如下几个特点: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机构收不抵支,县医院和县级中医院情况与陕西省类似[4]。公立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虽然随着医改的开展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比重,但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投入额度相较于自身发展速度而言,财政补偿水平呈现下降趋势[5]。除了城市医院,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收入都低于支出,机构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药品收支差额和政府财政补助。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推进,医院药品收入出现亏损范围可能会更大,为弥补政策性原因出现的亏损,保持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转,体现服务的公益性,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6]。这种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摸清收支缺口,科学确立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二是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包括理顺医疗服务定价标准和定价策略,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充分弥补医疗技术劳务成本,从政策层面上扭转医院医疗服务收不抵支的情况;改革支付方式,促进医院增加成本意识,减少资源浪费,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从机制层面上减少医院亏损情况的出现。也有国外学者提出,政府基于绩效的预算(PBB)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对医疗机构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7]。

3.2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与全国同类情况相比出现一低一高的情况,说明四川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机构的运行效率还需改善。四川省医疗机构面临着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双重压力,仅仅依靠加强政府投入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在新医改推进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下,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必有之路。首先要明确医院各层的职能、权力, 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给予必要的管理投入(时间、精力和经济保障),强化监管及激励[8]。其次,医院需加强成本核算,特别是要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了解各医疗项目成本大小、成本构成、收费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而实现医院和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做好医院运营绩效评价[9],深入分析医院的运营绩效节点。再次,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医院发展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制度,按照岗位,贡献,工作风险,技术水平,劳动时间等原则进行收入的分配,充分承认员工劳务价值,使医院员工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工作动力,最终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也可借鉴比较成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绩效[10]。

[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2]何莲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运营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32):3063-30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308/41d75f3a1a 7247b4a90ddacde4dc3705.shtml.

[4]郭成成,高建民,张小龙,等.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收支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0):68-70.

[5]刘洋希.四川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35-36.

[6]周瑞,陈仲强,金昌晓.公益性原则主导下公立医院良性运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4-6.

[7]Taryn Vian,William J,Bicknell. Good governance and budget reform in Lesotho Public Hospitals:performance, root causes and reality[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4,29(6):673-684.

[8]张冬慧,涂诗意,薛迪,等.上海市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4):9-12.

[9]徐琼花,张文斌.基于杜邦模型的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评价实践研究[J]. 医院院长论坛,2012(4):37-40.

机构年度总结篇5

一、汇算清缴工作内容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首先按照《办法》的规定,自行调整、计算本纳税年度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应纳所得税额,自核本纳税年度应补(退)所得税税款并缴纳应补税款;二是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核,下发汇缴事项通知书,办理年度所得税多退少补工作,并进行资料汇总、情况分析和工作总结。

二、汇算清缴工作程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要求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宣传辅导。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向企业明确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应报送的资料及其他应注意事项。必要时,应组织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及手续。

2.明确职责。汇算清缴工作应有领导负责,由具体负责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必要时,应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3.建立台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主要记载企业预缴税款、享受税收优惠、弥补亏损等事项,以便在汇算清激工作中进行核对。

4.备办文书。向上级税务机关领取或按照规定的式样印制汇算清缴有关的表、证、单、书。

(二)实施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完成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受理、审核以及办理处罚、税款的补(退)手续。

1.资料受理。主管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后,应检查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附表、文件等资料,应责令限期补齐;对填报项目不完整的,应退回企业并责令限期补正。

2.资料审核。对企业报送的有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审核:

(1)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数字是否一致,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2)企业是否按规定结转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

(3)企业是否符合税收减免条件。

(4)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否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以及各机构、场所账表所记载涉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

(5)企业有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境外所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是否正确。

(6)企业已预缴税款填写是否正确。

3.结清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季度所得税申报表及日管情况,对企业报送的年度申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在5月31日前,对应补缴所得税、应办理退税的企业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涉税事宜通知书》,并办理税款多退少补事宜。

4.实施处罚。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未按《办法》规定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应按照规定实施处罚;必要时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核定企业年度应纳税额,责令其缴纳。

5.汇总申报协调。

(1)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受企业年度所得税汇总申报后,应于5月31日前为企业出具《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所得税证明》。

(2)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汇总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时,对其他机构的情况有疑问需要进一步审核的,可以向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协查函》(见附件1),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负责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函复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3)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或税务检查中,发现其他机构有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费用等所得税的问题,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见附件2)。

(4)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办法》规定对其他机构就地征收税款或调整亏损额的,应及时将征收税款及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额以《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通知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总额作相应调整,并在应补(退)税额中减除已在其他机构所在地缴纳的税款。

(三)总结阶段。各地税务机关应在7月15日前完成汇算清缴工作的资料归档、数据统计、汇总以及总结等工作,并于7月31日前向税务总局报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总结及有关报表。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税务登记户数、应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未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及其原因、据实申报企业户数、核定征收企业户数;据实申报企业的盈利户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亏损户数、亏损企业营业收入、亏损金额等内容;核定征收企业中换算的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

(2)主要指标分析和说明。主要分析汇算清缴面、所得税预缴率、税收负担率、企业亏损面等指标。

(3)据实申报企业盈亏情况分析。根据盈利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缴户数分析盈利面变化情况;分析盈利和亏损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未弥补亏损前利润总额、亏损总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纳税情况分析。包括预缴率变化,所得税预缴、补税和退税等情况。

2.企业自行申报情况。主要包括申报表及其附表的填写和报送,自行调整的企业户数、主要项目和金额等情况。

3.税务机关依法调整情况。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依法调整的户数、主要项目、金额,同时应分别说明调增(减)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亏损总额的户数、金额等情况。

4.主要做法。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落实情况,对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对企业的前期宣传、培训、辅导情况,对申报表的审核情况以及汇算清缴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等情况。

机构年度总结篇6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聚集场所,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有疾病传入,如果消毒、隔离等防治措施跟不上,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蔓延甚至爆发流行。做好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和掌握福永街道托幼机构消毒能力和消毒措施效果,我们于2007~2009年对福永街道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福永街道13家托幼机构,幼儿人数均在百人以上。

1.2  内容和方法

1.2.1  空气  在儿童午睡室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时间5min,高度80~150cm。室内面积≤30m2,在一条对角线上设3点,大于30m2,取东、西、南、北、中5点,采样后及时送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

1.2.2  物体表面  在5×5cm2的规格板中,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面积为100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微生物。

1.2.3  幼师手物表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1.2.4  使用中的消毒液   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消毒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肉汤中。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2.5  餐(饮)具采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

1.2.6  紫外线灯管强度  开灯5min 后测辐射强度,采用波长253.7nm,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的紫外线强度计置于灯管中心垂直距离1m处测定。

1.3  判定标准[1]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2 500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和手消毒后,菌落总数≤10cfu/cm2,且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微生物为合格;餐(饮)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使用中消毒液菌落总数≤100cfu/ml;紫外线强度≥70μw/cm2为合格。

2  结果

2.1  2005~2007年度不同学期的监测结果  3年共监测采样878份,其中合格785份,总合格率为89.41%。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1.67%、77.20%和98.83%,3年监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χ2=81.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监测合格率最高,见表1。

表1  2005~2007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检验结果(略)

2.2  不同项目监测结果

分析对比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 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最高,为94.82%; 其次分别是餐厨具、玩具表面、环境物体表面、紫外灯、幼师手合格率,合格率最低的是室内空气,合格率仅为78.89%。2007年托幼机构监测的各个项目合格率均较高,而2006年则普遍较低,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福永街道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整体情况有所改观,总体合格率为89.41%,且各年度消毒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07年各幼儿园消毒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均按要求配备专职保健老师,她们的消毒专业知识和预防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能力均普遍有所提高,且均配备了消毒柜,定期幼儿的餐具、口杯进行消毒(餐厨具总体合格率为94.63%),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已趋于正常化。但日常监督监测工作中也发现诸多问题,如作为幼儿活动主要场所的教室的空气消毒效果较差, 消毒总合格率仅为78.79, 2006年最低,为45.45% ,2007年较好,达到100%,而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灯总合格率为83.80% ,2006年最低,为71.43%。现场调查发现:(1)个别幼儿园对空气消毒不够重视,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数量不足或者未能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灯管;(2)多家幼儿园存在紫外灯消毒时间不足或者未定期用酒精擦拭灯管,导致达不到要求的消毒效果;幼师手的监测合格率为81.82%,部分幼儿老师对手的清洁重视不够,未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容易造成疾病在幼儿当中的传播;物体表面和玩具总合格率为84.85%和92.42%,2006年从多家幼儿园的物体表面和玩具检测出大肠菌群,2007年的监测结果则全部为合格,说明托幼机构进一步重视了平时的消毒工作;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相对较理想,主要是各幼儿园从正规的消毒剂生产厂家进货且规范了平时的消毒液使用管理工作。

幼儿是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关系到每个入托幼儿的健康[2]。我们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消毒工作的指导,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与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消毒技术常规,掌握正确的手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消毒药液配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消毒设施,改善卫生条件,认真落实消毒制度,加强消毒工作管理。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消毒技术规范,以便进一步规范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机构年度总结篇7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聚集场所,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有疾病传入,如果消毒、隔离等防治措施跟不上,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蔓延甚至爆发流行。做好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和掌握福永街道托幼机构消毒能力和消毒措施效果,我们于2007~2009年对福永街道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福永街道13家托幼机构,幼儿人数均在百人以上。

1.2  内容和方法

1.2.1  空气  在儿童午睡室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时间5min,高度80~150cm。室内面积≤30m2,在一条对角线上设3点,大于30m2,取东、西、南、北、中5点,采样后及时送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

1.2.2  物体表面  在5×5cm2的规格板中,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面积为100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微生物。

1.2.3  幼师手物表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1.2.4 使用中的消毒液  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消毒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肉汤中。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2.5 餐(饮)具采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

1.2.6 紫外线灯管强度  开灯5min 后测辐射强度,采用波长253.7nm,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的紫外线强度计置于灯管中心垂直距离1m处测定。

1.3 判定标准[1]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2 500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和手消毒后,菌落总数≤10cfu/cm2,且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微生物为合格;餐(饮)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使用中消毒液菌落总数≤100cfu/ml;紫外线强度≥70μw/cm2为合格。

2  结果

2.1 2005~2007年度不同学期的监测结果 3年共监测采样878份,其中合格785份,总合格率为89.41%。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1.67%、77.20%和98.83%,3年监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χ2=81.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监测合格率最高,见表1。

表1 2005~2007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检验结果(略)

2.2 不同项目监测结果

分析对比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 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最高,为94.82%; 其次分别是餐厨具、玩具表面、环境物体表面、紫外灯、幼师手合格率,合格率最低的是室内空气,合格率仅为78.89%。2007年托幼机构监测的各个项目合格率均较高,而2006年则普遍较低,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福永街道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整体情况有所改观,总体合格率为89.41%,且各年度消毒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07年各幼儿园消毒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均按要求配备专职保健老师,她们的消毒专业知识和预防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能力均普遍有所提高,且均配备了消毒柜,定期幼儿的餐具、口杯进行消毒(餐厨具总体合格率为94.63%),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已趋于正常化。但日常监督监测工作中也发现诸多问题,如作为幼儿活动主要场所的教室的空气消毒效果较差, 消毒总合格率仅为78.79, 2006年最低,为45.45% ,2007年较好,达到100%,而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灯总合格率为83.80% ,2006年最低,为71.43%。现场调查发现:(1)个别幼儿园对空气消毒不够重视,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数量不足或者未能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灯管;(2)多家幼儿园存在紫外灯消毒时间不足或者未定期用酒精擦拭灯管,导致达不到要求的消毒效果;幼师手的监测合格率为81.82%,部分幼儿老师对手的清洁重视不够,未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容易造成疾病在幼儿当中的传播;物体表面和玩具总合格率为84.85%和92.42%,2006年从多家幼儿园的物体表面和玩具检测出大肠菌群,2007年的监测结果则全部为合格,说明托幼机构进一步重视了平时的消毒工作;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相对较理想,主要是各幼儿园从正规的消毒剂生产厂家进货且规范了平时的消毒液使用管理工作。

幼儿是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关系到每个入托幼儿的健康[2]。我们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消毒工作的指导,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与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消毒技术常规,掌握正确的手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消毒药液配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消毒设施,改善卫生条件,认真落实消毒制度,加强消毒工作管理。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消毒技术规范,以便进一步规范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机构年度总结篇8

一、考核对象

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科级及以下在职在编的公务员。

二、考核时间

结合各驻在单位年度考核时间进行。

三、考核内容

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对派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派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及秉公执纪、严于律已的政治素质。

四、方法步骤

1、考核通知。印发《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科级及以下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年度考核工作。

2、个人总结。被考核人按照年度考核的内容,进行个人总结。

3、领导评价。派驻机构负责人根据被考核人履行职责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情况,结合平时考察、群众评议和个人述职述廉写出书面评语。

4、派驻监察室主任述职述廉。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的内容。采取会议述职述廉和书面述职述廉相结合的方式。

5、考核结果的报告。派驻机构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由驻在部门(单位)会同市纪委监察局评定。并将填写好考核等次结果的每位工作人员的《市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复印一份寄市纪委监察局干部管理室备案。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认真考核。年度考核工作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派驻机构作风建设,促进与驻在部门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派驻机构及其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举措。各派驻机构要从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高度认识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开展考核工作。

机构年度总结篇9

论文关键词:新疆;贸易结构;优化

一、新疆贸易结构变动分析

(一)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量变动情况 以新疆统计年鉴所提供的基本数据为基础,对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量变化近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绝对量上看,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速度较快,从1985年的29 197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94 189万美元。相比1985年,2005年的总增长率为2 620%。第二,从环比增长率来看,1990年到1994年为止增长率较高,最高年份达到80%左右,在1995年相对于1994年出现负增长,1996年后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到2001年后新疆及出口增长势头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增长速度,总量上升速度也很快。第三,进出口总额绝对量增长曲线斜率在2003年后变得更陡,说明进出口总量增长正处于高速增长势头。

(二)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的深层原因分析

第一,从出口总量来看,新疆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18 02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04 024万美元。相对于1985年总增长率为2697%,平均年增长率为134.8%,同进出口总量相比,还要高出3个百分点。第二,从新疆进口和出口总量水平变动中可以看出,2002年后新疆的进口量明显增加,且上升速度快于进口总量。进口总量比较稳定,上升速度放缓。第三,进口总量自始至终保持着慢速增长势头。2002年后虽然有一定的增长势头,但是,相比于出口上升速度明显小于出口。总的来讲,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规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1998年和2002年进口总量超过出口总量之外,其他年份,新疆的净出口总是大于零,国际收支总是处于顺差状态。

(三)新疆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结构分析

根据2006年的统计资料,对出口的边境贸易和进口的边境贸易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第一,新疆对外出口当中,一般贸易所占的出口比重明显小于边境贸易,而且边境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一般贸易增长速度。一般贸易以1994年为期年,从29 106万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8 036万美元,增长率为202.4%,平均增长率为18.4%, 而边境出口贸易从1994年的23 932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86 237万美元,增长率为1 513.94%?熏 年平均增长率为137.6%。①说明新疆出口贸易中边境贸易占据绝对重要地位,对本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率很大。

第二,新疆进口贸易当中边境贸易所占的份额比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大。但是,一般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分配格局并不像出口贸易那样明显有差异。一般进口贸易从1994年的16 036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8 894万美元,总增长率为579.3%,而边境进口贸易从1994年的27 335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7 648万美元,总增长率为513.3%,增长率水平上还不如一般贸易。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中亚进口的原材料较多,而新疆本地加工能力弱而不便于直接作边境贸易,纳入到一般贸易。

(四)新疆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第一,根据历史数据所计算的出口产品历史变动说明,新疆对外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从相对指标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1年的42%上升到2005年的90%。说明新疆外贸出口结构已经达到合理化水平。从初级产品出口数据来看,从1981年的58%左右下降到9%左右。这说明,新疆的贸易格局出现喜人的结果,出口贸易结构已处于向着高级化发展的台阶。第二,该趋势说明,初级产品出口量从1995年后一直在下滑,2000年初虽然有些上升,但是,到了2003年后开始大幅下滑。从绝对量来看,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其总量处于上升趋势。由于工业品的上升速度快于初级产品,因而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量中比重下降。因此,不要把这种优化趋势认为是绝对优化,应该理解为相对优化。第三,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不同制成品出口格局。

以2005年为例,通过对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的四大分类进行了拼图分析,发现如下事实: 相对于1981年而言,化学制品出口比重明显下降,杂项制品出口量有所上升,而纺织品和农产品出口量明显上升,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量明显增加。说明出口结构向着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发展。第四?熏初级产品出口结构的分析说明,食品和活动物的出口一直处在上升趋势。占比达到10%以上的其他两种初级产品,即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的出口趋势来看,非食用原料的出口所占的比重处于下降之势,而矿物燃料的出口量反而处于上升态势。但是,我们从其动态来看,发现没有绝对上升和下降趋势。是一种动态的周期性变动,进一步论证了初级产品贸易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价格不稳定和贸易格局无法掌控等特点。

(五)新疆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第一,根据历史数据所计算的进口产品历史变动说明,新疆从外进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较大,但比重在逐年下降。从初级产品进口数据来看,从1981年的9%左右上升到40%左右。而工业制成品进口量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1年的91%下降到2005年的60%。这说明,新疆的贸易格局出现喜人的结果,进口贸易结构也处于向着高级化发展的台阶。

第二,工业制成品进口中不同制成品进口格局。以2005年为例,通过对工业制成品进口产品的四大分类进行了拼图分析,发现如下事实:相对于1981年而言,化学制品进口比重有所上升,纺织品和农产品进口量明显上升,而杂项制品进口量明显下降,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口量明显下降。

第三,初级产品进口结构的分析说明,食品和活动物的进口一直处在下降趋势。占比达到10%以上的其他两种初级产品,即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的进口趋势来看,非食用原料的进口所占的比重处于上升之势,而矿物燃料的进口量反而处于下降态势。但是,我们从其动态来看,同样发现没有绝对上升和下降趋势,是一种动态的周期性变动。

二、新疆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初级产品,但是,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另外,初级产品出口的绝对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出产业结构低级化,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初级产品的加工深度不够。

(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粗加工品占了较大的比重 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比重偏低。就机电产品而言,内地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机械设备为主,机电产品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新疆机械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虽然也上升到一定比例,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跟内地有较大的差距。高科技的缓慢发展严重阻碍了新疆贸易的发展进程。

(三)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不能合理有效引导外资投向通信、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技术产业;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贷款,支持企业在电子通信、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致使新疆的服务业存在着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不当,竞争力差等问题。

三、优化新疆外贸结构的相关对策

(一)鼓励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 在授予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经贸权的同时,鼓励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同外贸企业组织联营公司。外贸企业可依靠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并在科研、生产领域积极投资联营。科研机构可以科技成果或专业技术投资作为股份或投资,积极参与生产或外贸经营活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研究与发展应予以重视并投入一定资金,通过人员交流、相互派人任职、相互投资、合办企业等多种方式加强贸工技结合。

(二)在外汇、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所需外汇优先予以支持。为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按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办理。自营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享受与外贸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鼓励贸工技结合企业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对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单位可在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用于奖励从事出口的科技、外贸和其他有关业务人员。

(三)发 展服务贸易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扩大旅游、中文教育、医疗服务和电信服务、运输等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部际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对服务贸易统一的宏观管理;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建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贸易信息传递、交流的中介机构 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现有出口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有必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和国际经贸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机构。

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美]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M].张二震,仇向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机构年度总结篇10

一、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几年,阜新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最高,说明阜新市的产业发展还处于中期阶段。在产业结构变化指标方面我们选取了产业结构优化率(ISR),产业结构优化率是指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研究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时我们选取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和存贷款比率(SLR)两个指标。阜新市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而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主要是存款和贷款,因此我们使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款比率(SLR)是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值。

根据所选数据我们得出2001年到2012年阜新市阜新市产业结构优化率(ISR)、金融相关比率(FIR)和存贷款比率(SLR)如图一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阜新市2001-2004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产业机构优化率在转型初期有所下降,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2005年以后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率稳健上升,与其走势基本一致的是存贷款比例。金融相关比例在2009年以后与产业结构优化率走出了相反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受宏观货币政策及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数据影响,金融存贷款增长幅度没有GDP增长快导致该曲线出现了短时间的下降,总体上阜新市经济金融协调度较高。

(二)产业发展对信贷支持的依赖度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对信贷支持的依赖度逐年降低

信贷依赖度是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的大小。把第i产业贷款额除以相应产业的生产总值,就得到了该产业对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2008-2012年阜新市三大产业的信贷依赖程度情况显示:近几年阜新第一产业的信贷依赖度比较稳定,2012年农业信贷依赖度下降较多,由2010年的61.21%下降到2011年的47.52%;第二产业的信贷依赖度逐年降低,由2008年的108.2%下降到2012年的99.33%。第三产业的信贷依赖度也呈逐年降低态势。第二产业的信贷依赖度与其他城市相比仍然较高的原因是企业融资结构单一。阜新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目前仅有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上市融资,融资金额11.58亿元。多数企业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间接融资比重占90%以上。

(三)各行业信贷资金产出效率不断提高,农业贷款产出效率仍然较低。金融机构贷款与GDP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单位信贷资金的产出效率,由于阜新转型初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大,我们用各行业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各行业贷款来粗略表示行业贷款转化为行业投资的比例。从下表我们可以发现转型初期按行业分类各项贷款转化率均不高,农业对阜新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农业贷款的转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2001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2.1%和4.3%,近两年转化率显着提升,农业贷款的产出效率较低,从侧面也反映了阜新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分散。采矿业贷款转化率最低和最高分别为12.9%和116.72%,制造业贷款转化率最低和最高分别为7.0%和221.14%,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贷款转化率近些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比较稳定。这些数据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阜新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形成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贷结构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调整,经济金融协调度不断增强。

表1

年份 农林牧渔贷款转化率 采矿业贷款转化率 制造业贷款转化率 电力燃气水供应转化率

2001 2.10% 12.90% 7% 82.70%

2002 4.30% 17.70% 16.40% 62%

2003 81.70% 24.20% 15.90% 54%

2004 45.40% 91.10% 22.50% 51.50%

2005 33.60% 55.60% 70.50% 76.10%

2006 17.60% 85% 91.50% 161.60%

2007 26.90% 96.20% 101.80% 59.90%

2008 26.12% 76.36% 189.29% 50.79%

2009 30.65% 73.27% 137.65% 79.98%

2010 31.31% 116.72% 221.14% 102.97%

2011 32.56% 110.47% 200.78% 86.89%

二、制约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其一,经济总量小,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弱,吸纳资金的能力弱。近年来,阜新市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虽然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但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2012年,阜新市全市生产总值为553.5亿元,仅占全省的2.23%,发展水平较低。其二,从产业结构看,产业层次不高。2012年,阜新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2.7:45.6:31.7,与全省比较,第一产业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生产总值占比较高,工业中又以重工业、能源工业为主,制约着产业转型的速度和效果。

(二)金融因素。自身金融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效率低,难以较好地支持经济发展。首先,金融组织体系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地金融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出现真空,县域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金约束。其次,货币漏损沉淀多,乘数效应差,货币的扩张能力弱。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垄断性企业漏损较多;另一方面,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加之投资效益低,沉淀漏损资金较多,信贷资金产生的派生存款少。再次,金融工具结构单一,全市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等传统业务领域,未形成品牌和规模经济优势,缺乏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意识,衍生金融工具发展严重滞后。

(三)体制因素。当前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影响了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仍处在初始阶段,生产经营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信贷资金 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各金融机构为加强风险控制,强化了信贷责任约束,但未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现象,使信贷人员产生“惧贷”心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难贷款”与银行“贷款难”的矛盾。同时,受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制约,削弱了信贷资金的“派生性”功效,影响信贷投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四)环境因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区域金融资源与区域经济资源能否实现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转型初期阜新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表现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布局分散,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协调度不高;金融生态链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严重滞后。随着转型的不断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信用制度不完善导致信贷资源未能在本地发挥效用。

三、对策建议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调整贷款投向

金融机构顺应趋势,转变思想观念,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寻找新的贷款增长点,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支持产业升级换代,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改变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成分,有效提高整体贷款规模,支持经济发展。

(二)尽快弱化和消除不合理的信贷集中和配给现象

一是在做好、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提高其行业影响力、比较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对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改变贷款投向过度集中的现状。二是继续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