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1:22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1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2

摘要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产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必须要在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点,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受无法控制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而对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从而极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简言之,企业财务结果和财务收益若达不到预定目标,即认定存在财务风险。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既包括外部环境的作用,又包括自身经营管理的不足,如何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环境的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所处于的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企业难以预料,也无法改变,只能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随着通货膨胀、汇率、利率、油价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加大,使企业不得不面临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的风险,甚至既有可能造成企业存亡危机。现阶段,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通常表现为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等现状。

(二)财务决策不科学

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主管决策、盲目决策、经验决策的问题,这主要源于企业管理者经常在没有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没有按照科学、严肃的决策机制作出决策,导致决策随意性、主观臆断性的出现。在这种决策环境下,极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形成巨额不良资产,甚至是出现严重经济损失,从而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程度。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当前,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进一步发展而倾向于负债经营策略,导致大部分企业均出现了负债融资过高的现象。虽然负债经营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所有者的收益水平,但是基于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关系,负债也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加大,削弱偿债能力,极易使企业面临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巨大财务风险。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和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致使企业内部面临财务关系混乱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将管理权限、管理责任等事项进行详细划分,导致企业资金流失严重,资金使用效率无法提高;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企业缺乏对欠账单位的管理和控制,导致资金难以及时回笼,严重降低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易形成呆账坏账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五)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大分部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致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管理真空的状态,无法依据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快速、及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此外,由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缺失,使企业财务风险无法得到预测、衡量、监测,致使企业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活动缺少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企业抵抗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实施动态审视

外部环境是造成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既能为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又能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和减低外部宏观环境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影响,企业应当树立主观能动意识,建立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审视机制。强化对环境变化的研究、分析工作,使其能够大致掌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制定出与此相适应的应变措施,通过及时完善财务管理方法,调整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方式以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确保财务决策科学化

为了防范由于财务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前期,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各种因素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对应用定量计算的方式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决策能力,避免由于主管臆断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作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应将其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要在充分考虑当前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力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实施资本积累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准确把握借款时间,科学预测负债经营成效等一系列措施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缓解企业偿债压力,减低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正常运转。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以及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和权利,使各部门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其次,企业应正确认清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设置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较强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企业应切实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做好财务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以防范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通过编制现金流预算,构建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当以短期生产经营目标为根本依据,将预期未来收益、财务状况、投资计划以及现金流量予以量化表达,以合理、科学预测未来企业现金收支情况,编制以年、季、月、周为期间的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风险预警信息,以利于管理者尽快制定防范措施;其次,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长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以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潜力、经济效率等典型性指标为主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一旦企业实际财务指标不能够满足预期财务分析指标要求,就意味着企业存在风险,必须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再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做好财务风险预测工作,以利于企业能够提前做好融资、投资计划,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效规避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提高财务风险危机意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力求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徐玉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中国科技纵横.2011(20).

[3]田茂礼.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企业导报.2009(11).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2

企业并购包括两方面的经济活动,一方面是兼并,另一方面是收购,国际上把这两项工作统一为M&A,即“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简称,我国一般称之为并购,并购行为的基础为企业法人处于自愿平等,在进行有偿等价的形式上,通过经济方式来获取其他法人的产权,在企业运作资本以及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并购的对象主要包括公司、资产、股份三个部分。我们国家的经济学者认为企业并购是一种重组资产的方式,但是在进行这项经济活动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金额损失,因此必须找出切实解决企业并购的风险的有效防治措施。

一、财务风险在并购中的概述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在进行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中,在制定融资、定价、支付这些重要的财务决策时,有时进展得并不如计划之中那样顺利,有时甚至会出现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以前相比更加糟糕,甚至造成财务漏洞,这些并购中的危险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不能提前通过分析来预知的,因此有些企业在进行并购的时候,会发生一些超出预期估算的状况,使企业深陷更严重的财务困境。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虽然不是可以确定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济特征,企业并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在的经济环境变化是非常快的,甚至每天都会有新的经济变化,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确立的可观条件在发生持续性变化,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清楚充分地认识到未来环境的发展状况,管理者也不能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准确地判断,风险也就随之而生。另外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还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同时也导致了它的动态性特征,因此这种风险产生的时间与阶段都是不一定的,无论是哪一个经济环节或者阶段都有可能产生。虽然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以对这些风险视而不见,有运气来赌企业的发展,人在风险面前是具有能动性的,只要保证企业获得的信息是具有对称性的,再经过合理的调试手段,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二、造成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造成企业并购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除一些由于特殊情况而造成的个别性质的风险,常规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没有准确估价。在对并购进行定价的时候,要依据两方企业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但是由于对于对方企业的了解不够详尽,或者处于其他因素,使得在进行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公司资产的价值评估有不准确的地方时,就会产生估价问题,有时并购方给出的价位过于高,导致并购需要的成本也被抬高,超出了其实际的承受能力,最终造成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两方并购企业没有实现预期中的盈利效果,最终导致企业深陷财务危机。

并购的方式不恰当。一些企业并购时,选择用现金进行交易,并购这种大型活动,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大量流动,一些企业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就会产生周转不开的风险;有些企业并购选择交换企业的股票,使用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每股收益和股权被稀释,一般新的股票的发行成本更高、运行手续复杂,被投机者套利后会使并购企业受损;通过杠杆支付的手段进行并购活动,在没有稳定的资产投入与投资回报偏高的情况时使用这种方法,会导致企业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面临倒闭的危机。

三、有效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措施

在对企业间进行并购活动时产生的财务风险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们认识到了造成这种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改变,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选择得合适是规避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对策,根据并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价值估算方法有利于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度,只有估算结果准确,企业的并购活动才有可能成功。

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法是用未来时期内目标企业的一系列预期现金流量以某一折现率的现值与该企业的初期现金投资 (并购支出) 相比较, 这种方法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对未来估计的准确度。

账面价值法。账面价值就是指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减去负债的剩余部分,也被称为股东收益、净值或净资产。

相对价值模型法。价格收益比表明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 将目标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与经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价格收益比相乘, 即可得到目标企业的价值。

2.选择灵活的并购方式

并购方式是规避财务风险的工具,针对我国现如今的经济状况,可以确定在选择并购方式时必须要规避支出现金这种方式,以及避免借贷后还不上的困境,使并购时的支付方式打破现金支付的单一性,开发更多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以下并购方式。

先破产后并购方式。这是指某企业宣布破产后,收购方与破产企业的清算组订立接收破产企业的协议,并按照协议承担法院裁定的破产企业的债务,并购破产企业。

先进行搬迁再进行并购,对于一些地处优势地段的收购方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先将企业整体搬移过去,再搬移到关联产品位置或者空闲的工厂中,对于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也适用这种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燕在2008年第5期的会计之友上发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她认为由于财务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管理者盲目扩大规模导致决策失误使得企业产生了财务风险。企业应该从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指标,并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这三个方面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青岛科技大学的于新花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二期中发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她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原则,进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并结合房地产业谈了该行业应采取的措施。她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债务水平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弱,及财务决策失误和财务环境复杂多变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进行多元经营,制定合理的风险决策,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岳上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广柱在2009年会计之友第一期下发表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他们以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预警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经营效率,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他们指出在运用模型时同时运用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预警模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徐继红在会计之友2008年第四期中发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他指出,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高财务风险时期,应充分认识到各种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更新对财务管理思想的认识。他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他指出应该从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意识;根据相应政策,缓解企业压力;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

李媛在2006年第六期的工业审计与会计中发表了《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她指出资产状况不佳、融资困难、投资能力差,财务管理能力薄弱都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重要。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等几方面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在2008年的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绩效和公司价值往往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所重视,而风险这一反映企业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往往被忽视。他们认为,公司治理应该具有风险效应,即它可能影响到公司的风险。他们以2002-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把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及股权结构这三个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涉及的变量,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研究为人们深入认识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通过合理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对财务风险研究成果的基本评价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他们定义了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的提出了新的财务管理的概念,都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其别提到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如李燕就提出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控制财务风险。从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来看,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公司治理影响财务风险的观点,并用模型得出了相关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数从理论上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研究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应对风险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从实证角度研究和从集团公司研究的角度比较少,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度。

三、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方向

基于大多数学者都重视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注重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如何认识清楚这些因素,如何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财务风险的研究还是要在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活动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挑战的前提下,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着重研究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结合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和内部资本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燕,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会计之友,2008,5.

[2]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会计之友,2009,2.

[3]岳上植、张广柱,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会计之友,2009,1.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6.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 民间审计

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债权人和所有者,企业尤其要关注的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障,贷款越安全,举债能力也越强。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资产负债率越高,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许多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占相当高的比例,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负债过度导致企业的信用下降,再筹资成本提高,限制企业融资规模的扩大,从而降低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短期债务的偿债能力,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二)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一项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定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才能最终确定投资方案,有些企业把投资作为政绩工程,以为“投资越大、贡献越大”,没有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导致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有的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随意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由于规模不经济而未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成为企业“包袱”;有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违反集体决策制度,忽视投资风险分析,造成投资损失。总之,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引发危机。

(三)存货超储积压

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在内的各项费用。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的资金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并最终导致利润的减少,各项开支的增加更直接使成本上升。不仅如此,长期积压大量的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可能发生的存货跌价损失,财务风险由此而生。

(四)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

资产周转率表明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体现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资产周转率低下,资产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差,不仅降低企业的变现能力,还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

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的内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计划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地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因而,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

企业可在内部单独设立财务风险控制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审计人员要想适应现代的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充分掌握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除此以外,还要努力积累实战经验,学习一些基本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数理分析技能,以具备识别各种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引发类似投资失误等的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尽早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并向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提出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

(二)实行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责分离

要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坚决杜绝财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的情况,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审计专业知识,审计部门要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严格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并监督、检查和评价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资金结构,防止债务规模过大,要做到随时监控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状况,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审计,防止资金被挪为他用,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计划投资的项目进行成本预算、经济效益预测等投资可行性分析,为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提供财务上的参考。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的作用,企业应当认真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内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对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审计方面的最新动态进行学习和交流,促使内审人员知识不断更新,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内审的质量水平。

(四)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转变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作用,就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如何降低风险的成本,加大收益,通过谨慎详细的财务测算,然后决定如何采取措施,这个过程覆盖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审机构参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当是一个动态与持续的过程,因而,要使内审机构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实现其职能的重大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监督职能转变为监督与评价、服务职能相结合。

内部审计机构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毕竟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领导层管理下工作,不可避免地受领导意志左右,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到本单位的制约,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外部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表现为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此,要重点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的辐射作用,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引入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中来。

三、发挥注册会计师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一)以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增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作用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之一,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采取措施,以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信息,防止企业利用不真实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而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等,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二)通过加强与内审部门的沟通来提升审计的效率

注册会计师首先应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沟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尤其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情况,找出需要重点审计的领域。另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合与协作,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独具的优势,利用其已有的审计结果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鉴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充分利用内审结果的基础上还要对一些高敏感财务领域重点履行独立审计程序。

(三)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每一部门、每一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观察、判断和估计分析。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已经总结出的一些可行性较强的审计程序,建立类似财报审计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提升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

(四)注册会计师要持续、动态地对企业进行审计和监督

注册会计师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中应当时刻留意异常财务状况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进行更新和修改,预防潜在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论

内部审计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规范企业运营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得力助手”,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其独立的身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能够及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必须将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财务风险中的防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X

参考文献:

1.党宝平.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J].科技视界,2014,(19):299.

2.孙晓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43-44+56.

3.吴志华.内部审计机制与企业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10.

4.罗兰芳.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5.李蕊.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6.韩志丽.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应用――基于价值链视角[J].商业研究,2005,(18):52-55.

7.杨宏霞.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5

关键词:跨国公司 财务 风险管理

1.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含义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在一般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当财务活动跨越国境之后,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页比较复杂。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跨国理财活动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收益或是损失,此为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因此,跨国公司要对各国情况和国际形势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能够从容面对较为复杂的理财环境,从而提高自身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及时性。

总之,跨国公司经营必须要面对政治和经济风险等因素,只有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

2.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

2.1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组织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2.2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为利率变动或是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价值量的增减,导致跨国公司的利益发生变化。

2.3经营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指由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失调,发生一些变动,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且东道国的经济政策是否稳定也能够体现出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一国的经济政策来判断此国的投资前景。

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境外投资企业的微观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微观经济风险和东道国的经济产业竞争程度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能力、应变能力密切相关。

企业运营风险的产生,主要由于海外投资企业自身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论证、开拓、决策等出现偏差。

2.4技术风险

2.4.1产品开发风险,当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来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属于高风险的项目,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时,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便会导致产品开发风险增加。

2.4.2技术保护风险,此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跨国企业受到东道国或是第三国企业、组织、个人等非法侵害,导致资产损失,因此,在对外投资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要给予重点保护,可以同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来进行保护,如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那么企业将会面临技术外泄的极大风险,且企业专业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来进行保护的,因此公司内部要加强保护措施。

2.4.3技术引进风险,此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重复引进、不论证引进项目、项目成熟度低、合同所处环境不利、返销限制等等。

2.4.4技术壁垒风险,即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国家地区的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是资源性的技术措施。

3.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

3.1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进公司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跨国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控力度,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以及约束,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其次,建立财务风险审查制度,对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确立,并按照风险类型来选择资本结构,加强内部资金流动管理,同时,要强化资金融通方面的管理,选择多个投资方案进行综合探讨,利用先进的财务方法来对风险进行防范。

再次,重视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创建共同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完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适当的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3.2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来做出风险预测,选择一些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领域、地区进行开发,用抵制汇率的变动风险来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自身产品的优势,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定价、进行促销等市场策略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

3.3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财务管理时,要先进行项目投资饿可行性分析,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全面的评估、分析,此项工作的重点即对东道国的政治政策和制度的稳定情况,公共管理以及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和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等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重视的产品市场,甩优质和廉价来打开市场,等到条件成熟后,进入主导产品市场。

其次,跨国公司要对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进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以及制造业,通过获得全球竞争效率,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且通过全球资源整合,能够利用一些良好的国际机会,通过海外子公司和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以及协调,保证自身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再次,跨国公司为了保持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形成自身的全球学习能力,保持挑战、激励、创新的态度,帮助自身企业积极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3.4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对技术风险进行防范时,首先要对技术研发和保护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旦发生技术风险,进行技术转移之前,要组织技术人员、财务专家、法律专家以及投资专家对技术中的先进性、实用性、合理性等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进行对结构和结果的预测。

其次,要健全技术开发与管理内控制度,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谨防因为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尤其是能够接触到机密技术的人员,要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再次,加强投资项目技术保险性,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小且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公司要根据自身的投资水平来提取资金建立保险基金,来补偿一旦发生风险产生的损失,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技术项目,要去东道国或是母国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最后,要加快产品、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作出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四种风险的研究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娟.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 张艳华.关于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03(61)

[3] 龚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防范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229-01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涵义、特点以及形成成因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即为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经营活动或财务活动中因某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些后果,导致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而致使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缘由更为具体、明确,多是由于资金运动的不稳定性或断裂而引发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可分为四种,分别为投融资型财务风险、经营型财务风险、项目财务风险以及流动性财务风险,这些不同类别的财务风险皆具有共通的极大特点:客观必然性,不确定性,复杂多样性,损失性,收益性。论及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有两大方面原因:①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企业一旦缺乏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便无法有效约束相关负责人员,且无法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透明的监督,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建筑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系数。②受建筑企业自身运作中因素的影响。譬如,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程序不透明现象,造成工程招投标价的哄抬问题,加重了建筑承包商和施工企业的成本负担;又如,建筑成本项目管理工作进展的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无形中还使得资金浪费现象频出,对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再如,工程竣工后进行款项结算时,不少业主会出现经济危机,甚至拖欠工程款,这种不良现象也阻碍了建筑企业后续发展的财务资金调度与维持。

二、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战略分析

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育风险防范的意识,兼顾决策程序与财务分析指标的确立要想有效防范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培育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兼顾好决策程序和财务分析指标确立工作,为后续建筑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一方面,建筑企业的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清楚各种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全体在职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育,实行风险岗位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和决策程序,并将财务支付能力列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指标,争取构建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由此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多重角度思考问题,致力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一个“细活”,其涉及多个层面,所以企业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善于从多重角度思考问题,致力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首先,企业要制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混淆不清的问题现象提供制度支撑;其次,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和奖罚机制,一岗一人、一人一责,监督和督促每一位员工都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严于律己;再次,企业要设立专门小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实际财务情况的同时监督财务工作人员行为,促进企业财务的公开、透明;最后,要增强自身的敏感度,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改变并适应大环境,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

3.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竭力建构完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竭力建构完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整个防范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其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所以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出发,全程监控,有效提升风险防范系数。首先,要加强事前财务控制,主要做好招投标工作,积极结合市场环境预测工程成本,谨慎招标,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其次,要将监督和调控贯穿整个建筑施工始末,对预算成本、定额成本、实际成本等进行量价分析,完善成本项目管理、优化资金配置,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尽量降低成本、竭力提升利润;最后,要做好项目竣工后的工作,及时解决工程款项问题,不拖延、不找借口,结合项目合同具体内容进行账款结算,为后续工程款的回收提供有力证据。

4.增强成本控制管理,并严把合同关以防出现合同风险问题除了以上三条具体战略以外,建筑企业还要增强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高法律意识,严把合同关以防合同风险问题的再发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依据实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素制定先进施工方案,辅之推行责任成本的管理,尤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等费用的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签订这一环节,尽可能充分了解合同签订前应熟悉和掌握的法律条款,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严格核实各项条款,详尽找出合同中的“灰色地带”,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严防合同风险问题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于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建筑企业不可避免的要承受一些财务风险,因而建筑企业必须找寻各种防范财务风险的办法及战略,努力完善各种制度体系、防范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扎实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及防范工作,以此推进建筑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财政监督,2009(24).

[2]常青.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

[3]唐海翔.浅议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2)

[4]孔会芳,何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5).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7

【关键词】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一、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概述

对企业而言,其潜在的财务风险往往具有强大的危害性,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组织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日益受到企业管理者及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有关部门针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资源进行计划、分配、管理与协调的活动,旨在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最终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及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推动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资金管理不当、财务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企业的损失与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财务上的不确定性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和漏洞,同时也受到外部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使得风险不可能得到彻底消除,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合理分析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时做好风险控制与防范,最大限度的将风险降到最低。

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无数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产生的,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为内控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动力。同时,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内控管理的细化与延伸,二者在构成要素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明确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准确把握二者关系,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实现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二、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内控管理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控制率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一)内控管理缺失,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加快,社会经济的信息化时代到来,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也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至关重要。然而,部分企业片面的沉浸于新形势下的机遇之流,忽视企业应有的风险管理与防御。此外,尽管财政部已经企业内控管理的有关指导性文件,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严重滞后甚至根本未设立内控管理组织,组织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人才缺失,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失效。

(二)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内控管理效率低

企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生产经营情况把握的关键就是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沟通与反馈,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涉及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仍保留着传统的人工信息处理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传递与处理手段落后。此外,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传递与反馈意识不强,部门自我意识浓厚,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业内部信息拥堵,难以发现并预防财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提高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内控管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提高财务风险防范与抵御水平既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会计行业的硬性规章制度。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与模式,充分认识内控管理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学习内控管理的最新知识,汲取先进经验并以之指导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营造出安全稳定的财务管理氛围。

(二)健全内控管理体系,抵御财务风险

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财务工作,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科学的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及其他部门的内控管理部门,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加强内控部门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控管理部门的战略地位,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做到高度敏感,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全部工作部门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高速通畅的信息通道,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抵御财务风险。

(三)完善人才选拔与建设机制

高度专业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实现高效率的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企业应全面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定期培训与更新,通过薪酬、福利等手段吸引更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加入组织财务建设。同时,企业还要培养专业的内控管理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才能的员工,合理安排专业人员的岗位分配。此外,企业管理层也不能忽视内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防范财务管理内部漏洞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鄂秀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10-04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首先,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资产的流动和周转,对于权限设置、合同审批、应收款项等问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有些企业甚至需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此,除了常见的财务风险外,企业还面临国际商务欺诈、结算方式、汇率折算、国际贸易壁垒等国际财务风险,这些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极其复杂的生存环境,任何企业都无法获取支撑自身成长壮大的所有信息,这决定了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尚未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范畴内,企业财务风险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中还不断出现民企老板“逃债跑路”,乃至一些较为优质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崩塌倒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在于作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利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司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对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调查报告。2010年7月,德勤了《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升,有58%的企业已在之前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定及审计意见。但从目前已披露的相关评定来看,上市公司离达到监管层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此外,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遇到障碍;半数以上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如果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整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国企业整体水平则可以说令人堪忧。

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试图提出一个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以期用完善的内控工具,有效地实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机理分析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学术方面,探讨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国外方面,有学者认为当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和不完整时就存在风险,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组织内部控制不足造成的。有学者提出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用于目标的组织设计和程序,它可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国内方面,黄秋菊(1994)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何庆光等(2004)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管理控制与企业会计控制两方面,并提出了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化解企业的各种风险。鄂秀丽、吕长江(2008)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证明了在不同时间、不同法规政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或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袁晓波(2010)利用上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分组检验和总体检验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指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财务风险。总的来说,现有研究普遍支持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

实践方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在美国的COSO的最新报告中得到明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Tumbull委员会也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从要素构成来看,将内部控制与中国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其中将风险评估要素定义为:“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对风险评估要素的分解,实质上对应的就是ERM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要素的分解,即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内控基本规范并没有照搬照抄以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但整体上凸显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机理

1.从各自的概念内涵来看,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作用,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且采用准确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哪些风险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同时,还要求针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可见,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二者密切相关。

2.从两者的运作机制来看,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的财务风险控制点而制定和设计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主要就是寻找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活动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按其目的划分,主要可以归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类。但是在控制中,前馈控制是主要的,其他两种控制是次要的。这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要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体系从而达到事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风险的事先防范的主要工具是财务预警系统,而后者是指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有效地识别、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预测风险意义重大。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结果,抽取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价值指标,鉴别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确定良好的控制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其中,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基础,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是主体,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处理是核心和关键。

二、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一)建立基于财务风险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市场数据为基础,如股票收益的波动、贝塔系数等一类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投机因素,以市场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衡量方法并不适合。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更合理。通过会计数据衡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来预测财务风险。然而,这种方法对上市公司较为合适,对于非上市企业,由于执行会计政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记账与核算的不规范性普遍存在,因而财务数据质量较低,也缺乏可比性,因而,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参照五部委2008 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4月26日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而设立的。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制造业一般是由研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作业链构成,最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因而本文拟定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特点。

首先将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ui,i=1,2,3,4,5),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内部设置出具体的二级指标(uij),即本文的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指标体系主要由上述二个层次构成,具体(见下页表1)。

(二)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选择。指标设定出来后,剩下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了。指标权重的初次评判,可请公司高管及外部专家独自作出评估。如何将各人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得出一个权重值,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法;二是用较为复杂的层次分析法(以下简称“AHP”)。AHP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时,由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该方法最为实用。

2.运用AHP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指标间重要性的比较和分析。矩阵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由若干位专家判定。(2)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AHP方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利用排序原理,求得矩阵排序矢量,可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3.确定评价因素的评价值。在此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分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差等五个等级,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成反比例线性关系,所以将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也分为大、较大、一般、较小、小五个等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本处将所有情况以1~10分等额标识,分值越高表示级别越好,即优秀(9~10)、较好(7~8)、一般(5~6)、较差(3~4)、差(1~2)。由评价者据此对每一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所有评价值的加权平均分即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各同类①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其所属一级指标的得分。以此类推,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该公司整体内控水平的得分。根据该得分的所处得分区间则可以确定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等级,从而最终也可以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A公司内控体系运作绩效分析

A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高端照明节能产品研发推广、城市照明节能系统管理与服务、大型高端照明工程,属中国优秀的专业照明机构。A公司在节能型产品研发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课题,拥有国内顶级水平的专家以及电气驱动系统、光学设计、结构设计领域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A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规模持续膨胀,为满足业务的扩展速度,其设立了多家或基于不同的细分产业,或基于不同的经营地域的分、子公司,股权关系变得复杂,管理幅度加大、管理层级延伸,因而财务风险随之加大。

结束语

本模型的指标设定以上市公司的相关指引作为指导,充分考虑了财务风险因素。因素权重集的确定采用了层次分析法,降低了传统权数确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成分。该方法建立在分层次、单目标、单准则两两对比判断基础上,最易区别优劣高低,并容易检验,避免了繁杂计算的错误。在各级指标的得分计算汇总了各类人员的意见,较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评价者可通过该方法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环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了依据,也为定量评价开辟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

[2] 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51-54.

[3] 林钟高,郑军,等.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经研究,2007,(4):132-143.

[4] 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9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Z计分模型

1研究意义

创业板设立为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渠道,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本文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起点,通过计算、统计、分析等程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观测,及时察觉财务风险发生的的信号,不但能使管理者在财务风险向财务危机转化之前就采取措施、改善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而且利于有关部门加强对创业板的宏观引导,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创业板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良性运行,整体经济活动向利好方向发展。

2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本文要研究的是创业板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选取了94家创业板公司的五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Altman的研究结果及改进的Z模型的研究,可得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Z模型的变量计算公式:X1=营运资本/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X4=期末所有者权益/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Z值的判断准则:Z<1.81为破产区;1.81≤Z≤2.675为灰色区;Z>2.675为安全区。通过对9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应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Z值分布结果:(1)Z>2.675的公司是占大多数的,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相对不错的,创业板市场总体情况向好;(2)创业板上市公司中Z<1.81的公司比例相对较少,可见只有极少部分的公司有明显的财务问题,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3)创业板上市公司1.81≤Z≤2.675的公司数量明显,说明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有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或者财务报表数据不明朗,应该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并尽力消除财务隐患;(4)值得关注的是,从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有破产危机和处于灰色地带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比例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信息,创业板市场以及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关注。

3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比较明显的财务风险和财务隐患,而且这种隐患是逐年加重的,需要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与防范。(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诡谲多变,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不断提高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创业板企业作为一个上市时间短、财务管理系统薄弱的公司,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尽量规避创业板企业前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2)企业要以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指标为基础,建立中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以此为基础的报表分析和信息披露制度。从上一章的分析可以看出,Z值在1.81-2.675区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如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发挥出高精确度的预测能力,就有利于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尽早发现问题并反馈给企业经营者,然后为其提出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创业板的五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平台,对于创业板的持续成长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务必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3)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之所以发生财务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利益相关者的非理,特别是企业内部和投资者的非理。挪用公款、行贿索贿、等经济犯罪现象常见诸报刊,究其原因,都是人力、物力失控使得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大,为更好地规避或应对财务风险,企业务必要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坤,匡建群.财务柔性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4(16).

[2]赵丽华.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甘肃农业,2014(2).

[3]鞠成晓.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分析[J].会计师,2014(1).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引言

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相对较远的渊源。1949年,美国CAPO首次提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1992年,美国COSO在其报告“财务内部控制-集成框架”中推广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COSO于2004年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理念”,通过打破财务内部控制的先前限制,使财务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紧密集成。中国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还不多,大部分集中在如何改善财务内部控制上。目前,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了解不足,缺乏管理模式的约束以及内部有效性的不足等,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道德培训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教育,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有效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中小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包括内部审计功能的弱点,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从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国外小型制造商存在的问题,但仅限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过程,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与财务内部控制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1.风险识别能力弱

企业经理大多是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步伐。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管理理论,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通过站在整体和战略的角度来识别业务中固有的潜在风险。

2.人员质量控制不到位

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由人实施和操作的。中国制造业中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风险。

(二)工作流系统建设不完善

1.过程中步骤过多

当前的企业部门太小,不足以使业务流程的完成需要许多部门的协助。由于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和信息流缓慢,因此不同部门之间的通信很困难。因此,很难确保企业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客户需要的产品。

2.强制缺乏流程执行

在大多数企业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部门的角色和职责的定义不明确,企业也不例外。企业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导致工作流中某些部分的操作重复,资源浪费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

3.生产线关键过程与绩效没有关系

通常,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生产的,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因此,所需的员工资格和工资相对较低。

(三)组织不合理

1.管理水平不高,幅度小

现在,中国的企业仍处于广泛管理的状态,企业规模不大,大多数业务决策仅由老板决定。很多管理是相对的,概念化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企业高管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太多层次的基本信息,通常基于他们的经验进行决策,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和生存风险。

2.组织结构过于僵化

企业内部的结构组织过于僵化是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出现局限性的最主要原因,企业内部的领导力不强,许多员工在工作中并没有正式的职责,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不具备组织性,很难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时效性。某些企业的领导力比较分散,过时的结构,组织和文化阻碍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执行。领导力发展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时效性,通过有效的领导力发挥,使组织结构更加灵活,才能在组织发展的环节中提升内部控制能力,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内部风险。结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类型,应该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些公司希望培养许多管理人员,通过在初级管理人员中选拔出有潜力的人员,进一步培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和组织,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各组织之间呈现出凝聚力,有助于改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还存在缺陷,各类流程和组织非常的僵化。因此,在结构组织中应该做出及时的改变。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探究

(一)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是基于全体员工,整个流程,全方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坚持将业务发展目标,运营效率,管理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全体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全面内部风险控制。它建立在统一管理,相互合作和责任等级的原则下,所有部门和员工在各级(决策,管理,总务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严格的责任,共同的责任。为了实现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概念,企业需要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控制管理将完全嵌入公司文化中,并且所有员工都将形成良好的文化。

(二)整个过程的财务内部控制

整个过程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财务内部控制的闭环系统,包括风险预警和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和反馈,即通过“整个过程”控制之前,控制活动是一种重要手段,其涵盖业务,如业务流程,财务活动和其他业务方面的经验,以实现规范流程和可生物降解的目标;信息通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关键是建立通信渠道,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内部监督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通过持续监控和独立评估来达到监督目标。

(三)全方位的财务内部控制

创造出“内控效果”,最终达到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四)完善风险管理

为了促进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对财务内部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应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全员,全过程,全向”的财务内部控制文化,努力树立从决策到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在整个企业中,从根本上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2.合理组织建设

组织结构应明确各部门和职务的工作权限和职责,辅之以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民主管理规则,透明的决策过程,严格有效的执行制度和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监控系统。为确保有效执行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授权部门来履行财务内部控制职责,从而为财务内部控制在职能上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完成了对我国企业的综合评估。评估是基于在危害源,称为恶化因素和预期发生频率的框架内全面识别特定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事件,范围从连续到每个世纪少于一个事件。在这些评估之间,开展了许多项目来减轻托收风险。这些活动大大减少了收款的总风险,但并非评估风险的所有变化都与实际风险的变化有关。三种风险评估结果的比较表明,差异源于:风险感知的变化,由于对风险的了解或量化能力提高而产生的变化,风险处理导致特定风险幅度的变化。除了可以为进一步的收集护理和保护研究活动确定优先级之外,反复进行的风险评估还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管理和治理意识,包括收集护理问题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风险的变化,结果可以评估提议的风险处理措施的收益以及进一步风险表征的预期收益。

3.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基于综合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中小企业生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保证。完善企业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范围的风险管理体系,帮助管理者防范企业财务等风险。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检查制度。需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批准机构、签名合并制度、成本核算分析和财务会计制度。第三,规范业务流程的建设。企业应梳理业务的各个方面,并使用统一的流程规范来绘制流程图。并将关键过程管理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五)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完善运营管理

三道防线模型区分了有效风险管理的内容。(1)拥有和管理风险的职能(2)监督风险的职能(3)提供独立保证的功能作为第一道防线,运营经理拥有并管理风险。他们还负责实施纠正措施,解决业务流程和控制缺陷的问题。运营管理层负责维护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并执行日常风险和控制程序。运营管理层识别、评估、控制和缓解风险,指导内部流程的开发和实施政策和程序,并确保活动与目标和目标相一致。通过级联的责任结构,中层管理人员设计和实施详细的程序,以控制和监督员工对这些程序的执行。防线,因为在操作管理的指导下将控制设计为系统和过程。应该有足够的管理和监督控制措施,以确保合规并突出控制故障和突发事件。

2.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和合规功能

在具有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情况下,仅需一个防御线即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单道防线通常会被证明是不够的。管理部门建立了各种风险管理和合规,以帮助建立和监控第一道防线。具体功能因组织和行业而异,但第二道防线中的典型功能包括以下几点,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委员会,通过运营管理促进和监控有效风险管理实践的实施,并协助风险所有者确定目标风险敞口并在整个组织中报告足够的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合规功能可监视各种特定风险,例如不遵守适用法律和法规。以这种身份,单独的职能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在某些业务部门直接向理事机构报告。单个组织中通常存在多个合规功能,负责特定类型的合规性监视,例如健康和安全,供应链,环境或质量监视。负责财务风险和财务报告问题的控制者职能。管理层建立了这些职能,以确保正确设计,实施适当的第一道防线并按预期进行操作。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一道防线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是它们本质上是管理功能。作为管理职能,他们可以直接干预修改和开发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系统。因此,第二道防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向理事机构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的真正独立分析。这些职能的职责因其具体性质而异,但可以包括,(1)支持管理策略,定义角色和职责,并设定实施目标。(2)提供风险管理框架。(3)识别已知和新出现的问题。(4)识别组织隐性风险偏好的变化。(5)协助管理层制定流程和控制措施以管理风险和问题。(6)提供有关风险管理流程的指导和培训。(7)通过运营管理促进和监控有效风险管理实践的实施。(8)提醒运营管理人员新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断变化的法规和风险情况。(9)监控财务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以及及时纠正缺陷。

3.第三道防线:内部审核

内部审计员根据组织内最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理事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保证。在第二道防线中无法获得如此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为治理,风险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目标的方式。向高级管理层和理事机构报告的保证范围通常包括从以下几点。广泛的目标,包括运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资产保护;报告过程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程序和合同。风险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框架的所有要素,包括: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组织风险管理框架的所有要素(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响应);信息和沟通;和监控。整体实体,部门,子公司,运营单位和职能(包括业务流程,例如销售,生产,营销,安全,客户职能和运营)以及支持职能(例如收支会计,人力资源),采购,工资,预算,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库存和信息技术。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应是所有组织的治理要求。这不仅对于大中型组织很重要,对于小型实体也可能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可能会面临同样复杂的环境,其非正式的,稳健的组织结构无法确保其治理和风险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审计在满足某些条件(促进其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前提下,为有效的组织治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最佳实践是建立和维护独立,足够,有能力的内部审核职能,其中包括,(1)按照公认的内部审计惯例的国际标准行事。(2)向组织中足够高的级别汇报以能够独立执行其职责。

(六)聘请外部审计师,监管人和其他外部机构

外部审计师,监管者和其他外部机构位于组织结构之外,但其可以在组织的整体治理和控制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金融服务或保险等受监管行业中尤其如此。监管机构有时会制定要求,以加强组织内的控制,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执行独立和客观的职能,以评估与这些要求有关的第一、第二或第三道防线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效地进行协调,则可以将外部审计师,监管机构和组织外部的其他组织视为额外的防线,从而为组织的股东(包括理事机构和高级管理层)提供保证,但是鉴于其任务的具体范围和目标,所收集的风险信息的范围通常不及组织内部的三道防线所涵盖的范围。

(七)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政策是信用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催收政策的制定中。信用标准是指当企业同意为客户提供信用授信时,客户必须具有最低的支付能力,通常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百分比表示,当一家公司决定信用标准时,企业必须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考虑公司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2.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以此为基础给予或不给予信用偏好。信用条件是一个精确条件公司要求客户付款的方式,主要包括信用期,折扣期和现金折扣。收款政策是指公司在信用合作社采用收款策略时所采用的收款策略。如果企业采取积极的收款政策,则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和坏账的损失,这会增加收款成本,因此,明智的信贷政策决定了,企业必须考虑信贷标准,信贷条件和收款政策,以提高应收账款的百分比。建立应收账款的防范制度为了防止可能的麻烦,有必要建立防范制度。①最好建立一个专业的信用管理机构来管理信用销售;②建立客户资源动态管理系统;③建立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进行整合。为了有效地收回逾期账款,公司应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①成立专项搜集小组;②重组债务;③债权人的出售权。

结语

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构建了基于综合风险管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框架,并提出了促进其有效实施的建议,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慧敏.新时期企业财务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运行[J].今日财富,2021(08):165–166.

[2]柏正琼.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21(0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