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婴护理培训内容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1:21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2

【关键词】 产科护理;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

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认知能力,智商以及免疫力都有提高[1]。因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的影响很大,妊娠合并症常被医务人员告知给婴儿断奶,如果执行婴儿患急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高危儿患病的可能性增加更为明显。一些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的。对此我们为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我们进行了以下措施,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产科护理人员32名,其中年龄19~41岁,平均32.5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

1.2 方法 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周3次学习,1 h/次,连续学习3个月;学习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基础认识、母乳喂养措施等培训。

2 结果

通过加大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全部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本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使喂养率达到92.3%。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非其他任何产品所能替代的。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学习和培训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1 基础认识:

3.1.1 母乳喂养优点认识[2]:①母乳所含的营养物丰富,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可以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③哺乳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可密切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④早期哺乳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1.2 产科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产科护士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让医护都掌握母乳喂养的新观点和指导技能,主动地为母乳喂养付之行动。由于知识的更新太快,而护理人员接收知识的途径较窄,造成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从而使产科护士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3.2 母乳喂养措施

3.2.1 护患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向患者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患者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3.2.2 早期母乳喂养指导 孕妇在孕5个月时应定期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前的护理,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3.2.3 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 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是最重要因素,决定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是否有信心,而后者影响乳量分泌,造成缺乳[3],而缺乳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很焦虑和紧张,产妇容易出现信心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很难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3.2.4 护理 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非常重要,是导致不能正常母乳喂养一个重要因素。

3.2.5 促进早期泌乳 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4]。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吸吮及排空,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可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有效的早吸吮。对妊娠合并症产妇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的,产后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

3.2.6 妊娠合并症产妇膳食 合理膳食是保证泌乳量的关键产妇分娩后24 h因疲劳活动少,宜食粥、汤面等饮食,随着产妇逐渐康复,鼓励产妇进食鸡、鱼、肉、蛋、新鲜蔬菜及水果、豆类、谷类,饮食多样化,营养充分,粗细搭配,多喝汤水,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猪

蹄汤等以利于泌乳。

3.2.7 妊娠合并症产妇 哺乳时,产妇取侧卧位,上半身抬高20°~30°,腰背部垫软枕,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进行胸腹相贴,以减少产妇的支撑力,减轻疲劳、紧张感[5]。可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平坦,及周围乳晕不易凸起,婴儿不易含接。

总之,我们总结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以最大的努力,鼓励、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包括孕期的宣传和指导,使孕妇从早期开始从思想上逐步树立起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宪丽.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05.

[2] 彭刚艺.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3] 李凤侠.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16.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3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产妇压力; 婴儿喂养方式

doi:10.14033/ki.cfmr.2017.15.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83-03

根据WHO的试验研究结果可知,世界范围内产后6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且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国外有学者经研究显示,当产妇面对较高压力和应激反应时,催乳素水平有明显下降,影响到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1],进而对产妇的泌乳量和哺乳情况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分析系统化护理对于产妇和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以便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可靠参考,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的产妇15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化护理(研究组),每组75例。所有入选者均为单胎妊娠,排除合并有肺结核、乙肝等明显哺乳禁忌证患者[2]。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8.57±3.19)岁;孕周37~40周,平(38.34±1.32)周,剖宫产23例,顺产52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678.85±120.57)g,阿氏评分10分。研究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9.16±2.7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67±1.04)周,剖宫产24例,顺产5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732.85±117.53)g,阿氏评分10分。两组的年龄、产程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即当班护士在产妇住院期间采用口头的教育方式对产妇哺乳予以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所带来的益处、母乳喂养时的正确姿势等;并在产后6周、产后3个月返院予以复诊,包括子宫恢复情况和婴儿喂养情况等。

研究组则予以系统化护理,开展系统化护理前需要护理人员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编撰母乳喂养手册,包括母乳喂养的概念、哺乳技巧、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等内容,并以这一手册作为规范化指引对护理人员予以培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产妇入院时免费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在产后立即开始健康教育,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由接受培训的当班护士对产妇予以床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的有效促进措施,哺乳后排空的方法等。第二,在对产妇予以半小时指导、确保产妇基本掌握哺乳技巧后,也应注意传授婴儿的哺乳、哺乳后婴儿排气技巧以及对婴儿粪便予以评估的方法。第三,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通过电话方式予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最近1周的喂养方式、哺乳方面遇到的困难、更改喂养方式的原因等。第四,产后5周时的指导重点为哺乳、哺乳技巧、母乳喂养促进措施等;并注意嘱咐母乳喂养时的常见对策,包括凹陷、胀痛等;产后11周则以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和对策、坚持母乳喂养的措施、母乳喂养时间等内容为主,同时向产妇说明母婴分离,母亲上班后如何保持泌乳,如何储奶喂养等。第五,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并在产前加强交流,了解其认知误区并及时作出纠正,使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的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第六,与产妇配偶加强交流,督促其多增加与产妇的陪同时间,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抚慰,避免其由于担心母乳喂养后的美观度而产生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对两组产妇予以知觉压力量表(CPSS,分数范围14~70分)和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ELE,满分16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较高,产妇感受到的压力较高。同时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通畅率和胀痛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3-4]。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 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情况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两组产妇在接受对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泌乳通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CPSS和BELE评分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35.49±6.10)、(137.59±9.03)分,对照组产妇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46.58±7.46)、(113.57±10.57)分。研究组的CPSS更低,且研究组的BEL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14.69,P

3 讨论

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发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母乳喂养的优势也日渐明显,母乳的乳汁成分和口感^奶粉而言,对于婴幼儿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发育均更有利[5]。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培养,也能显著减轻产妇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且母乳喂养时婴儿的吸允也能够促进产妇释放垂体后叶素,对于子宫收缩、促进产妇子宫恢复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几率[6]。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安全,已经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产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由于缺乏关于婴儿喂养的充分知识,往往容易由于未知而导致母乳喂养情况不佳。采取系统化护理的优势在于:(1)提高产妇的相关知识知晓度,改善心理压力水平。通过对产妇开展定期的培训课程,能帮助产妇了解到更多的妊娠知识和婴儿喂养知识,同时认识到母乳喂养对于婴儿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性,使产妇能够从心理上开始接受母乳喂养,减轻压力,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依从性。(2)分娩前1周是产妇出现强烈心理波动的时期,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7-8],通过系统化护理中的定期培训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认知误区作出解答和纠正,从而帮助消除焦虑、紧张、恐慌等消极情绪;同时在交流沟通中产妇也能了解到,母乳喂养后通过按摩并不会影响美感,也不会导致下垂,减轻其心理压力;加上丈夫的陪同和劝说更能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高其母乳喂养依从性。(3)避免堵塞,提高成功率。产后对产妇予以正确合理的母乳喂养姿势,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第一次接受母乳喂养所带来的不适感[9],且通过每日对产妇予以合理的按摩和按摩护理,能够更好地确保乳汁正常分泌、进一步确保乳汁分泌量和乳汁分泌的通畅性。(4)提高产妇信心、减轻压力。通过产后及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可很好地帮助改善产妇的心理压力,而及时帮助产妇完成首次母乳喂养也能够有效提升产妇信心,避免由于惧怕、未知而带来的压力,进一步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本研究中通过随机对比研究试验显示,两组产妇在接受对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泌乳通畅率均较对照组更高,且研究组的CP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EL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妇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升母乳喂养信心和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且有利于减轻产妇的胀痛发生情况,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戴红霞.系统化护理对产妇压力和婴儿喂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77-79.

[2]赵莉敏.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皲裂发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78-79.

[3]陈立娟.42例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探讨[J].医药前沿,2014,8(3):305-306.

[4]戴红霞.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30-834.

[5]戴红霞,李小毛.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不同时期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0(16):1932-1936.

[6]张丽莉.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29):6105-6106.

[7]杨靖,赵睿,谭玲,等.系统化护理对改善产妇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4):317.

[8]郑丽玲,曾冬枚.46例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系统化护理与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5):128-129.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4

关键词:产妇;泌乳量;干预措施;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6-01

母乳喂养是人类哺育婴儿的最理想方式,母乳是其它婴儿食品不可替代的最佳食品。据卫生部2010年5月6日资料显示,我国初产妇泌乳量相对较低。我国6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大约是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到的8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纯母乳喂养率25%左右,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2002)提出的6个月内100%纯母乳喂养的目标差距较大。此外,国内外奶和奶制品质量也不容乐观。因此,探索、研究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及诱发因素,提高母乳喂养率刻不容缓,对孕产妇进行干预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下面我们将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初产妇泌乳量的影响。

1. 判断标准

泌乳量是一个弹性概念,自胎儿娩出开始启动,随后逐渐增多,10个月后又逐渐减少。泌乳量不足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妇幼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1992年规定,前3 d内母乳总量200 ml;每次哺乳时间30min;每日排尿6次;哺乳后仍有哭闹、觅食现象,凡有上述一项者视为乳汁不足[1]。

2.干预措施

2.1 母亲生活、工作环境干预

本次研究在经过对1532名初产妇的调查后发现,母亲生活、工作环境状况,对照组与干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促进泌乳量的增加,主要表现在:长期进行户外活动,房子装修后过较长时间入住,居住环境周围绿化好、长期居住在空气清新地带等。

2.2认知干预

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纠正其对传统做法(如忌口、过分避风、过分保暖等),让产妇及家属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正确的喂奶技巧,配合早开奶、多吸吮可促进早期泌乳量增多[2]。

进行孕期培训是认知干预的主要措施,通过培训让孕产妇熟悉分娩的每一个步骤,掌握分娩时的自我保健方法和要领,消除精神紧张和恐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顺利完成分娩并成功进行哺乳。据陈满意[3]报道产前培训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刨宫产围手术期干预

近年来,由于围生医学的发展以及麻醉、输血和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妇营养强化,超重儿和巨大儿增多等现象,导致刨宫产数量不断增多。多数学者认为对剖宫产母亲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均能促进泌乳量 [5]。因此,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全面及时的护理干预,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并采用各种有利措施来提高母乳喂养率。

2.3 按摩干预

产后按摩是产科的一项新技术,在治疗泌乳量不足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妇因生产导致精神紧张、疲劳过度、气血虚弱等可引起产后泌乳量较少。通过按摩(包括产前、产后), 增加了血液循环,使腺管通畅,同时,牵拉反射性地促进脑垂体前叶释放催乳素,从而促进泌乳量增加[6]。

2.4 产褥期褥汗干预

产褥期褥汗即生产后的汗液分泌量,产褥早期,由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产妇穿着过厚,均使褥汗分泌过多,导致泌乳量减少。另外褥汗过多可引起产妇睡眠不足及情绪不佳,进一步加重泌乳量减少。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产后健康知识的宣传,使产妇及家属认识到褥汗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过多对泌乳量有严重影响[ 7 ],减少褥汗过多的措施有;①室温不要过高。②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但要避免穿堂风。③产妇穿盖要合适,不要穿戴过多、盖的过厚,内衣裤要及时更换。

2.5 情绪干预

情绪改变可经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乳汁分泌。如果情绪低落,错过泌乳启动的最佳时机则会导致泌乳量较少。故在产前因将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分析, 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并教会产妇和家属育儿知识及预防保健措施,使其都能充分认识到产妇的情绪对泌乳量的重要性[8]。配合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提升母乳喂养率。

2.6 母婴健康状况干预

母婴都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的前提基础。但一方身体欠佳,都可导致泌乳量减少,故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来提高母乳喂养率:①合理搭配产妇饮食,增加产妇抵抗力。②保证产妇体力充分。③保证产妇居住环境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④教会产妇及家人科学育儿方法, 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8],故尽可能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保证母婴双方身体均健康,进而促进产妇泌乳量增加,保证母乳喂养顺利实施。

2.7营养干预

正常情况下,产后乳汁分泌量逐渐增多。但当乳母热量摄入不足,如节食等可使泌乳量减少到正常的40%-50%,并导致泌乳期缩短。结合产妇机体状况和对食物的需求,适量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如多吃蛋、奶、鱼、禽、瘦肉等,补充足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汤汁类,多吃海带、猪蹄和穿山甲[9]等,同时避免摄入退奶食物,如韭菜、麦芽水、麦片、人参等均有利于泌乳量的增加。

2.9 不同喂养方式干预

有报道指出,按需哺乳可将泌乳时间提前并产生更多的乳汁。即完全根据婴儿哺乳需要和母亲乳胀感进行喂养,这样有利母亲分泌更多的乳汁。同时,当婴儿吸吮无力或吸吮次数不足时进行挤乳刺激能有效提高72h后母乳喂养成功率[10]。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实施按需哺乳有利于泌乳量的增加。

3.结论

3.1全方位综合干预 要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实施,必须从孕期教育培训、的准备、产后正确合理的护理、良好的情绪保持、母婴健康状况的改善、营养的保证、孕产妇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提供、按需哺乳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3.2加强孕产妇自身保健 孕产妇应积极进行户外活动、提前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多食用绿色食品、多穿宽松[11]棉质内衣、房子装修后过相对较长时间入住,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高质量的睡眠,正确进行按摩,做好围产期保健。合理营养,尽早开奶,母婴同室,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减少出汗量,保证婴儿身体健康,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育儿方式,但泌乳量不足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干预来促进泌乳量增加,保证母乳喂养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编《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S].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学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10- 16.

[2] 曹国敏,认知干预对产后乳汁分泌影响的探讨[J].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2):174-175

[3] 赖荣娣 阮梅芳 产前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 健,2007.21(11):42-43

[5] 许招领,沈景丰,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95-1096

[6] 徐亚平,辨证论治结合胸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6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 (3):210-210

[7] 柴运娥 产褥期褥汗与乳汁分泌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8.48(12):54-54

[8] 朱文华,于桂玲 浅谈母乳喂养中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851-852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5

【关键词】 产科护理工作

纠纷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产科是护理投诉最多的科室之一,为避免及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现将我院产科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纠纷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1.护士在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引起护理差错,是目前引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

1.1婴儿性别错写或出生时间错:由于产科需要填写的表格及各种记录太多,且内容重复写,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未注意查对易出现差错,常在病历、婴儿腕带、胸卡、预防接种卡、新生儿出院卡、电脑医嘱中写错新生儿性别或出生时间,引起家属的猜疑和误解.,造成护理纠纷。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特别是女婴错写成男婴时,往往解释的难度较大。只有在工作中对以上内容反复进行核对才可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

1.2新生儿抱错:新生儿沐浴或新生儿需要做各种检查、治疗前后与母亲分开或归还时未认真做好核对,造成抱错或误还新生儿。这种情况现在实行母婴同室后,同家属讲清新生儿做任何的检查和治疗时都要有家属跟随后极少发生。

1.3婴儿血型抄错:护士工作疏忽在新生儿出院卡上写错血型,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夫妻间的不信任,最终解决的办法要重新验血型,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引起纠纷。加强出院内容的核对,由两名护士进行出院前的核对工作。

1.4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对病人未执行反核对,如输液卡写错床号、姓名或妊名中的姓及其中的一个字错,用药的药名错写。最严重的是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产后药物产前用如缩宫素、产妇用药错用于婴儿等等,造成产妇及家属不信任,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引起护理纠纷。只有加强制度的落实才可避免差错的发生。

1.5预防接种:护士未做好查对造成乙肝、卡介苗漏种或多种,或接种时间及接种的部位不符合要求,或对预防接种事项交待不清等等。现我科要求实行双人核对并加强出院前核对后基本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1.6标本错误或丢失:如产妇与婴儿标本混淆,由于婴儿出生时没有姓名,都是以母亲的名字后面加“婴”,如护士疏忽,漏写婴字就与母亲的标本一样无法区分,造成错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生时抽不到脐带血,不注意交班及查对造成产妇出院未有标本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加强班次对血标本进行核对,脐血标本由助产士与护士进行交接并签名负责。

2.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2.1观察病情不细心,交接不认真,对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如产妇术后、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产妇大出血。交接班不时未听胎心音,造成产妇胎死宫内未能及时发现。未按要求巡查病房婴儿出现呕吐误吸造成窒息未及时发现,或已造成死亡等。对此要制定必要的具体化工作流程及护理常规并经常督促落实情况,用制度来管人。

2.2主观判断意识强,造成病情延误。如子痫前期产妇血压一直高,认为稍高一些无关紧要,最后造成抽搐等。可用一些有关的例子对护士进行教育,使护士在这方面的知识增强。

3.护士业务水平低

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 ,如产妇及家属提问不能正确作出回答及解释,静脉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断能力差、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护士长对护士要加强专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学习,并对实际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及训练,使护士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4.护理人员资源缺乏

特别是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人员非常缺乏,且得不到院领导的重视。因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病人来住院的时间、人数、病情都难以预料,这给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晚夜班的护理人员一人当班时更为紧张。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或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未能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引发纠纷。最好实行双班制,这就要争取得到院领导特别是护理部的重视才能得以解决。

5.护士服务态度

护士说话语气生硬、态度冷漠、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或解释不详细,讲话不能把握有利时机,说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个别人员进行特别的教育,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6.未确实维护、尊重患者的权利

护士在进行暴露性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使产妇认为工作人员不尊重他人隐私权。以及当产妇患某些性病及传染性疾病,如HIV等不注意保密,泄露病人隐私。教育护士对此做法属违法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

7.住院环境及卫生条件

基层医院大多是地方小,环境卫生搞得较差,且楼层结构不符合要求,指示标识不明显,入院宣教及环境介绍不详细,造成产妇及家属不容易找到所去地点,怨言连天,如在护理问题上再出现一些令其不满意行为,更会夸大事实,引发纠纷。只有尽最大可能的在产科开展温馨病房,增进设施,督促清洁工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才能最大可能的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要。

8.药品、仪器、设备

由于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等未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差造成慌乱及抢救延误。这就要求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培训,对药品、仪器、设备要做好管理,指定专人管理,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维修才能得以杜绝。

9.费用问题

收费不公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导火线。费用问题病人一般都较敏感,主要是患者对费用有意见,因此,护士对收费的内容对患者要耐心认真的做好解释,对病人费用应合理公正,以避免矛盾发生。

10.产妇及家属的原因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6

一、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和省对妇幼保健机构及基层人员的补助政策,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制定下发《*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巩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成果。开展妇幼卫生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项目工作成果

2、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降消”项目。在68个县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现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覆盖。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完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抓好新扩展项目县启动和社会动员宣传。开展人员培训和临床进修、专家蹲点,提高基层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运转程序。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3、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继续在5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咨询指导、孕期筛查、业务培训、宣传教育、质量控制与监测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孕期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覆盖面,提高孕产妇咨询和筛查率。对筛查出的阳性病例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做好追踪与随访,保障母婴安全。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咨询与筛查工作质量。

4、继续实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项目”、“中国母亲援助—复明12号流动眼科手术车和母亲健康快车”及“中美妇女儿童与家庭健康合作项目”等项目,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三、加强母婴保健监督管理,依法规范技术服务

5、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管理,严格程序和标准。出台《*省产前诊断技术规范(试行)》,对各市产前诊断分中心进行考核审批,对产前筛查中心进行抽查。加强对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接生、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治理活动,严查违法行为。

6、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制发《*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对全省《出生医学证明》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7、贯彻落实《*省“一法两纲”宣传工作方案(*-2010年)》,深入宣传《母婴保健法》、《*省母婴保健条例》、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8、继续推进《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10年)》的实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产前诊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订稿)》和《*省产前筛查管理办法(修订稿)》。建立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网络,做好三级预防出生缺陷的相关工作,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培训专业人员,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工作,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9、创新思路、加强协作,采取措施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保健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扩大婚检覆盖面。开展婚前卫生指导与咨询,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10、贯彻落实《*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甲低和苯丙酮尿症)达到75%。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减少儿童先天听力残疾。

五、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水平

11、贯彻落实卫生部《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结合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推广母子保健保偿责任制,全省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将其纳入两个系统管理内容,健全登记报告制度,掌握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12、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妇女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及乳腺癌防治,妇女病普查率达到50%以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推进0-3岁儿童“摇篮工程”实施,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13、继续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达标验收活动。依据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等,开展培训和督导,在各市自查的基础上,组织进行抽查验收。

14、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和监督,巩固创建成果。按照卫生部《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开展督导检查,落实《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和爱婴医院十条措施。积极推进《婴幼儿喂养策略》的实施,逐级开展《婴幼儿喂养策略》培训,大力加强母乳喂养宣传,保护和促进母乳喂养。

15、深入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重点加强县乡级人员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试点,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7

关键词:妇产科;专科护士;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母婴保健越来越重视,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经济扶持力度都大大加强[1]。1名优秀的专科护士特别是1名优秀妇产科专科护士,在降低母婴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化解医疗纠纷、维系护患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院受南京市卫生局委托,于2011年开始承担南京市妇产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本文选取通过培训后入职我院的16名妇产科专科护士培训前后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探讨妇产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及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毕业生中,择优录取16名护理进行妇产科专科护士培训,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9.35±1.02)岁,16名护士均已完成科室轮转实习要求,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1.2培训方法

1.2.1师资配置及设备 培训师资聘请我院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职称的医生、护士长授课,专业理论授课老师职称均在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能老师职称均为护师职称。培训地点有多媒体教室、妇产科模拟室进行。

1.2.2培训内容 针对妇产科专科护士要求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急救器材的使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突发事件的处理、专业护理知识,参加培训前,16名待培训护士均参加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摸底考试。

1.2.3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急救知识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沟通能力等予以细化分类,由不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强化培训[3],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培训学员达到考核成绩优秀、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95%以上。

1.3评价方法 参照苟元[4]文献资料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再次参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100分,≥95评定为优秀,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满意度≥95%评定为优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强化培训后,参加培训专科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

3 讨论

专科护士是指专门在某一个领域有较好的实践能力或其理论水平较高,专门从事护理这一专业的人[5]。在香港或者国外的一些地方都有专科护士的认定标准,认定部门为医管局、地区和国家。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我国也应较快的建立了一套认定专科护士资格的体系[6],随着医院护理工作的细化,专科护士培养步伐与医院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一方面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7],因此应加大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专科护理特别是妇产科专科护士培养体系,而且专科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也未完全建立,国宝及卫生部也没有相关条例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的职责,同时对于专科护士能力和复审标准也缺乏国际公认的标准,各种因素制约了专科护士培养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专科护士特别是妇产科专科护士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表明,通过对妇产科专科护士的强化培训,可以提高专科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且通过对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医护配合、护患者沟通能力的锻炼,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维系护患者关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8.

[2]陈彦丽.产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788-789.

[3]陈荣荣,金家霖,鲁伟芳,等. 应用拓展式训练提高急诊优质护理[J].西南军医,2013,2:230-231.

[4]苟元. 产科专科护士培养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87-88.

[5]王青丽,向克兰,夏秋江,等. 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36-37,45.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8

1、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1.1生理因素

1.1.1激素变化:孕妇在怀孕的后几个月里面,她们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与先前相比发生变化,并且迅速的分泌变多,其它的一些体内激素的分泌也开始逐渐的偏多,当生下婴儿的时候,这些激素分泌从原来的增多转变为现在的消失,会引起脑内以及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开始发生变化,慢慢的让孕期的孕激素、睾酮相继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孕妇的情绪。采用自身乳汁来喂养婴儿的孕妇由于乳汁分泌的原因,往往导致其产生抑郁症的可能性偏大,也就是说产妇产下婴儿时的年龄以及乳汁分泌的多少对产妇患抑郁症有直接的影响,充分的说明了年龄偏大的产妇患抑郁症的几率大于年轻的产妇。

1.1.2分娩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医学界剖宫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人都开始从传统的自然产转变为剖宫产,不过,调查分析可知,产妇进行剖宫产之后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往往大于自然产的产妇,并且前者是后者的几率的6.82倍。

1.2心理社会因素

1.2.1心理动力学方面的特点:妇女在生育的阶段里面影响最大的就是动力特征,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在生育前期产妇自身的性格,人的性格是先天生成的,倘若产妇之前就一直具有忧郁,焦虑、压力过大等情况,那么在产下婴儿的时候非常有可能患上抑郁症。之前与丈夫关系不协调,与家庭生活不融洽的产妇由于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来自家人温馨的感觉,就会产生抑郁情绪,让抑郁症对婴儿和产妇都造成威胁。

1.2.2社会支持缺乏:产妇在产下婴儿之际都不能离开相应的社会支持,可以说社会支持对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适当的让产妇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可以让她们觉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让她们从社会支持里面获得信心、动力等,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逐渐舒缓,心情放松,并且相关调查报告可以得出的是,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的1/2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她们得不到来自社会上的支持,由于中国政策推行过的计划生育的影响,致使我国的产妇基本上都是初产,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和知识,加之现在产妇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偏短,致使很多产妇在医院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宣传的知识相对的偏少,加之目前我国基本上都是对住院产妇适当的进行一些指导干预,并没有对在家庭里面出生的产妇进行相应的社区医学护理,没有来自社会上的支持,不能够得到和了解来自社会的信息和各种资源,就会导致她们产生与外界隔绝的心理,造成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抑郁症的出现。

1.2.3传统风俗的影响:国内的产妇生下孩子以后在家由长辈照顾,而长辈往往就会用过去的照顾产妇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照顾,就会出现国内传统的“坐月子”的风俗,她们指导产妇在产下婴儿之际的后面30天内,决不能够洗衣、做饭、洗头、并且在此期间她们的饮食也会被禁忌,她们觉得只要产妇在此期间只要忌的好,就会好的快,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外一些因素,产妇得不到运动,身体不能够活动,就会造成身体虚弱,并且产妇倘若不能够适当的注意卫生就会产生很多细菌,给婴儿也会带来影响,长时间的不沐浴、不洗头会让产妇的心理产生抑郁感,得不到释放的感觉累积会让抑郁症加剧恶化。

2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产后抑郁不仅仅是患者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对婴儿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倘若产妇过度焦虑将会让她自身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逐步变少,让子宫呈现出收缩且没有动力的状况,导致患者呈现产后子宫出血的症状,他们每天都处于情绪的最低谷,对生活和学习都失去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正常的生活处于迷茫状态,在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与他人因为小事而发生争执,与同事和家人相处不愉快,厌食、失眠、减退等症状频频出现,严重的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自杀心理,让她们的婚姻出现裂痕,倘若这些抑郁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够得到一定的治疗,将会延续至产后精神病的症状,另一方面,产后抑郁症患者给予婴儿正常的母乳喂养产生影响,婴儿和母亲的关系处于不协调状态,调查显示,将含有抑郁症的年轻产妇跟没有患抑郁症的产妇相比,后者的乳汁比前者的乳汁多很多,因为患有抑郁症的产妇往往会产生泌乳推迟、乳汁的分泌量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母乳,就算是从小对婴儿喂养奶粉,但是喂养奶粉的婴儿终究没有喂养乳汁的婴儿生长得好。由此可见,产后抑郁带给的危害不仅仅是母亲,对婴儿的影响更为厉害,倘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和以后的骨骼发育,出现营养不良、畸形等症状,并且母体的产后抑郁还将可能导致新生儿的猝死综合征出现,所以,重视妇女产后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且使之呈现在健康的氛围内,让产妇处于温馨和愉悦的心情下对产妇是及其重要的,以此来抑制抑郁症的产生,已经是现在国内外的共同目标,也将会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

3国内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措施

3.1怀孕期间的心理保健

当产妇在经过医院的验证最终定位怀孕时,就应该向相关的医院咨询孕期的一些常识和购买孕妇保健手册,让丈夫和家人一起陪同去上一些社会上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妈妈课堂”培训班等,并适当的做一些运动,让孩子能够健康的出生,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孕妇在产前进行定时的听课、听幼儿音乐以及经过医师的培训,对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还要对产妇的家人定期进行宣传知识培训,扭转部分家长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且让他们明白现在生男生女都是一样,并且收集和罗列一些女子的成功事例,让他们明白女子也能够和男人一样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另外要联合产妇的家人为产妇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她觉得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和地位,没有人不重视或者不关心她。在怀孕期间,孕妇的情绪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丈夫的关怀和理解对她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产妇在怀孕期间,随着身体的加重,她们会越来越觉得劳累,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情绪,家人的关怀是给她们最好的鼓励。注重孕妇在产前的身心状况,要多向初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和变化,让他们用平常心看待在怀孕期间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的状况。

3.2产时心理护理

3.2.1在院期间让孕妇在家人的陪同之下进入产房体验环境,提高熟悉程度

初产妇由于心理的压力对医院总是会抱着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没有经验,担心宝宝不能够顺利的生产下来,幻想产下的婴儿是否健康,对病房也不能够适应,对医院这个新环境就更是畏惧,排斥,这时就应该在家人的陪同之下进入产房熟悉周围的环境,以及与人之间的和睦,待生产之时就能够顺利的进入状态,不会觉得环境的陌生而让她们心理产生恐惧感和压抑感而导致产妇患上抑郁症。

3.2.2采取一护一病制,产妇由专职护士给予指导以及照顾,并进行心理疏通。

当产妇在医院进行休养时,应该对产妇实施“一护一病”制,即一个专业的产妇护理员照顾一个产妇,避免出现由于产妇过多而护士人员周转不过来的现象,并且在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照顾过程中,应该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身体各方面的变化进行指导,特别是剖腹产的产妇,由于刨宫产的产妇的发病率比自然产的产妇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偏高,所以就更应该对其进行各方面的心理疏通,耐心的倾听她们心理压抑的想法,告诉她们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避免伤口感染等的措施,护士人员发现,很多产妇在生产后很容易有不吃饭的思想,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怕身材变形等,护士人员就应该针对这种情况与产妇进行沟通,告诉她们自己是婴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倘若他们不能够保证自己的营养,那么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只要合理膳食,做轻微的运动,身材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

3.2.3分娩整个阶段由家人关键是丈夫的全程陪伴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是最紧张的,也是最劳累的,调查发现,在这过程中家人的陪伴鼓励会让产妇心情愉悦很多,并且能够给予她们极大的鼓励,并且调查显示,倘若没有家人尤其是丈夫的陪伴,产妇在产下婴儿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原因,感受不到大家的重视的她们在产下婴儿的过程中倘若没有及时的进行产后指导,那么将会严重的影响产妇的情绪,加之产妇在医院,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其他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倘若有家人的陪伴,有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就会使得部分没有丈夫陪伴的产妇心理背上包袱,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不注重自己,虽然有自己亲人的陪伴,但是产妇有时最需要的是丈夫的陪伴,了解丈夫对于这个刚出生的婴儿的重视程度,对于产妇在生产期间亲人特别是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对产妇的鼓励是避免产妇心理产生压力,也是避免患上抑郁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2.4注重产后产妇情绪、保障休息环境氛围、防止谈话涉及影响产妇情绪的内容。

产妇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耗费的体力较多,使得产妇在产下婴儿的过程中,已经筋疲力尽,就更应该保障产妇进入安静的并非氛围里面休息,保证他们能够不被外界的的东西打扰,并且还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以防探视的人群无意识的涉及一些不应该谈论的话题,例如,涉及到婴儿的皮肤颜色好与坏、婴儿的个子大与小、以及最受关注的婴儿的性别等影响氛围的话题,使得产妇不会觉得尴尬和心理有包袱,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产妇做医院休养以及对住院的治疗费等应该尽量不谈,对于婴儿所涉及的一些财务上面的问题尽量不要提到,加之产妇在产下婴儿之际,在体型上面的话题也不要涉及,否则会让产妇多增加压力,

3.2.5对产妇带婴儿的经验进行指导、协助产妇顺利适应母亲的角色

初产妇由于没有带过婴儿、缺乏经验,并且从一开始的“为人子”变成现在的“为人母”的转变,让初产妇没有较好的适应,初产妇对陌生的婴儿就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反应,这时医院的护理人员就应该针对初产妇的这些特征和常见的产妇心理变化等,对初产妇进行一系列的育儿指导,例如,产妇如何给自己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如何帮婴儿换尿片,如何帮婴儿喂水,喝奶粉时的分量,以及其它各方面的指导,让婴儿不会为了对婴儿的啼哭和喂养发愁而影响情绪,使得她们能够觉得带婴儿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小生命的爱护和喜欢等心情尽显无疑,能够很快的适应母亲的角色。

3.3产后家庭访视

在产妇决定出院回家休养之际,医院就应该安排指定的社区医学护理专业护士为产妇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产后的一个月内中社区医学护理干预的行为都不能够间断,在这一个月内的社区医学护理主要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让产妇以及产妇身边照顾的亲人讲述相关的婴儿知识,让产妇了解应该如何带小孩,应该如何为小孩喂奶、以及帮他们洗澡,才能保证初出生的小孩能够不被水温烫等,帮他们换洗尿布,以及教他们怎样辨别婴儿的肢体语言,来查看他们是否撒尿、喝水等,避免产妇由于带孩子缺乏经验而影响情绪,从而出现心理包袱,

其次,对产妇的丈夫与亲人沟通,着重讲解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产妇和婴儿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益处,并且其着关键性的作用,部分家庭因为历来的“重男轻女”现象使得产妇在生产的过程和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负担,要是满足了家人的愿望,那么一家开心,要是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对产妇与婴儿不够重视,这对于产妇和婴儿都会构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并且要多雨产妇进行交流,告诉她们发生的一些趣事。再次,对于产妇的饮食要特别注重,尽量吃营养丰富且清淡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另外,丈夫还应该对产妇倍加关心,产妇最注重的就是丈夫对自己和婴儿的看法和态度,丈夫就应该让产妇感受到其浓浓爱意,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重视,以及对她们的孩子的喜爱,感受到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这对产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专业社区医学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产妇产生心理包袱的不同情况追终溯源,然后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产妇抛开包袱,愉快的生活,这样无论是对产妇还是婴儿都是比较有益处的,并且对于产妇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的肢体动作的进步,应该适当的进行表扬,以便提高产妇的自信心,

4产后抑郁症的社区医学护理干预

目前对产妇进行的主要干预措施可以分为两种,即进行产后护理干预以及药物干预。由于产妇要对婴儿进行乳汁的喂养,不适合采用药物干预,这会直接的影响乳汁的分泌等,给婴儿的健康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医院会考虑到其她的产妇,和住院的病房充足的情况,就会对产妇在医院的住院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会造成产妇在医院的护理干预和接受指导的时间偏短,脱离医院,在家休养的产妇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就容易产生抑郁症,就需要对这些产妇进行家庭访问和社区医学护理干预,以便抑制抑郁症的产生,而进行社区医学护理干预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4.1确定进行产后抑郁症社区医学护理干预的专业人员,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医院实行的“一护一病”制,那么为了保证产妇患上抑郁症的最低可能性,医院就应该对进行社区医学护理的人群定期进行培训,保证他们的培训质量和手段能够新颖、不陈旧,对于医院安排为社区医学护理的人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并且进行社区医学护理的人员必须是通过考核,有国家颁发的相关证件,方可对产妇进行社区医学护理干预,并且对于社区医学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此来获得经验和教训,使得自己能够很快的能够成为进行社区医学护理的人群,来有效的控制抑郁症的发病率,出色的完成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辅导,保证任务的高质量。

4.2评估进行社区干预的人群

对于产后社区医学护理的人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并且他们进入社区家庭进行访视时,一定要穿工作服,并且应该持有相关医院的上岗证,产后访视证,对于产后访视的一切工具等需要佩带齐全,仪表端正、态度友好、讲话举止得体,并且不能够利用社区访视的身份向产妇宣传以及推销一些违法商品,否则将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并且在产妇交流不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维护一种产妇与医院护理的和谐关系的局面,以便将社区医学护理干预任务高质量的完成。并且医院还应该与这些家庭联系,向产妇打听社区医学护理人员的态度,并且对她们的完成质量进行打分。

4.3制定产妇社区医学护理的探访职责和制度。

社区医学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产妇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母婴保健上面的指导和宣传,仔细的观察产妇在体型以及情绪上面的变化和婴儿的各方面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对产妇进行休养的地方针对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且针对营养、喂养、护理、保健以及其它一些身体恢复后的一些方面也要着重的进行讲解和阐述,例如,与丈夫在一个月内禁止发生、日常有效避孕、塑造体型等一些知识上面也要多给予指导,指导产妇能够顺利的从“为人子”进入“为人母”的角色,能够不用需要旁人的帮助,独自照顾好婴儿,并且医院相关妇产科医生也可以到各个社区进行一定的宣传和演讲,开展咨询平台,对于心理上或者产后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交流或者询问的方式得到解决,相关专家能够现场答辩病人的疑惑和压力,并且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对其采用焦虑—抑郁调查量表来针对产妇的心理等进行测评,来调查出护理人员想了解的信息,将最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选出极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且针对产妇的情况的严重程度以及产妇的发病率高低决定对产妇进行社区医学护理的次数,并且对于产妇出现的不适等症状要采取一定的指导,指导产妇将紧张的情绪慢慢的进行克服,保持放松的状态,达到全身心的舒畅,并且指导应该正确的通过按摩达到恢复的最佳状态,指导产妇适当的做一些舒缓身心的运动,不过刨宫产的产妇要特别注意运动量的大小以及伤口的修复。社区医学护理人员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对产妇展开指导,已达到预防和减轻抑郁症产生的目的。并且还应该针对现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一些医护人员对产妇的指导和访问次数的要求,以及一些保障产妇权益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体系,使得产妇都能够得到社区医学护理人员的很好的干预和照顾。

5、国外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措施

5.1、综合性心理疗法

在国外,医院在治疗产妇的抑郁症时实施的措施与中国不同,心理疗法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治疗方法,在国外,治疗产妇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就包括了信息支持疗法、确认的行为疗法、非指导性咨询疗法、艺术疗法、交际沟通疗法等。

5.1.1、信息支持疗法

在1986年以前人们对产后抑郁没有太大的意识,在1986年之际,欧洲的Cox提出,让产妇适当的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病理与成因,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好处,并且对抑郁症的发病率有着一定的预防作用,初产妇由于对育儿的知识没有经验,就需要医院的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解释和阐述育儿经验,并且对产妇的保健也要进行深入的讲解,让产妇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在医护人员的帮助里获得育儿方法和保健知识,对于产妇的保健也是极其重要的,产妇在产下婴儿阶段的保健对产妇以后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正确、合理的回答产妇觉得郁闷或者不解的问题,然后再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搭建平等、融洽的桥梁。

5.1.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国外医院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之一,针对认知和行为来克服和抵制部分恶劣的因素的影响,然后减少对抑郁症的发病率,在国外的认知行为疗法里面,主要针对的不是产妇的发病缺陷,而是从周遭的环境和因素出发,寻找真正的病理病因,找寻所选择的办法。

5.1.3、非指导性咨询疗法

非指导性咨询的另一种说法为“聆听访问”,这种解决措施就是指咨询师根据产妇产生心理障碍或者心里负担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一系列的指导、然后从本质上给予其帮助和辅导,让患者能够在相关人员的牵引之下,顺利的走出抑郁症的名列,调查显示,对产妇开展长达8周的聆听访问能够更有利于它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产妇的抑郁症发病率。

5.1.4艺术疗法

艺术疗法对患者而言是更愿意开展的疗法,艺术疗法是指通过音乐、舞蹈等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能够从音乐、作诗、画画之间找寻一定的乐趣,并且抑郁症患者也能够通过艺术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范围,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的效果。

5.1.5人际心理疗法

一个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产妇的人际关系主要就包括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与朋友之间的关、与长辈之间的关系、与丈夫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处不好,都会严重的影响产妇的心理,产妇在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矛盾的同时,就会出现心理焦虑、忧愁、食欲不振等现象,这些不仅会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症,还会导致产妇的身体受到严重的影响,调查显示,对产妇开展为期3个月的人际关系疏通,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将抑郁症病情改善,让产妇和婴儿的身心都能够处于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国外对待产后抑郁症的措施与我国对待产后抑郁症的措施大致相同,都涉及到了产妇周围的人际关系以及产妇的家庭的相关因素,并且对于产妇初育小孩时的经验不足都提出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形对产妇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与技能;满意度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平均(70.2±2.1)kg。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平均(70.3±2.1)kg。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抚摸、沐浴及皮肤护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宣讲内容为产褥期多发病的解决办法、正确喂养母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新生儿抚摸及沐浴等,护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指导与纠正产妇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标准①

根据我院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判定标准,检查产妇对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抚触、母乳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掌握情况,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每项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计五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掌握程度越好。②根据我院护理情况自拟一份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时处理产妇需求、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及满意。问卷共10道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产妇

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7.5%(234/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1)。

3讨论

在妇产科室中,部分产妇对健康与育儿知识了解不足,分娩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尤为重要。传统妇科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开展的场所多变,育儿护理与健康知识宣讲等分离,护理效果欠佳。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束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更突出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关注产妇、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在确保两者健康的基础上,为母婴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再上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4]。而采取在母婴床旁实施抚触、沐浴等护理及健康教育宣讲,通过专业人员熟练的演示,产妇可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消化并运用相应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另外,在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护理教育中,若产妇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晰可及时询问,如此突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超,封秀玉,莫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J].护理杂志,2014,31(16):41.

[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篇10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分的产妇1792例,按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与否分为实验组892例和对照组900例,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剖宫产率,经阴道分娩率,母乳喂养率。

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良好,无恐惧、焦虑情绪;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母乳喂养率提高。

结论:产科健康教育能消除产妇紧张、恐惧情绪,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 孕妇学校 自然分娩 剖宫产 母乳喂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8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72-01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产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1792例,其中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892例分为实验组,年龄20-30岁;未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900例为对照组年龄20-30岁。两组一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

1.2 方法。

1.2.1 孕期健康教育。鼓励孕妇参加孕妇学校培训,①日常生活方面:嘱产妇保持愉快心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证每日8~10h睡眠,不抽烟不饮酒,少食多餐,饮食清淡、富有营养。②医学方面:确定怀孕后应于孕13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并进行相关产检,勿随便用药,以防胎儿畸形;医护人员应向孕妇详解分娩方式,剖宫产的指征,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护理内容等。

1.2.2 产前健康教育。指导孕妇推算预产期。嘱孕妇定期门诊产检,了解软产道及内生殖器官和发育情况,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如发现28周后体重增加,每周>0.5kg或发现血压升高,尿糖阳性、蛋白尿、水肿或胎心异常、胎位不正等情况应进一步检查并及时处理。指导孕妇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使产妇获得安全感,为产时做好准备,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1.2.3 产时健康指导。责任护士陪伴孕妇进入分娩室。开展“一对一”的教育,向产妇讲解疼痛的原因,指导产妇减轻宫缩所带来的痛苦,并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给与产妇精神支持,使其顺利度过分娩过程。胎儿娩出生后应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1.2.4 产后健康教育。由于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护士应注意产妇身心状况。由于产时出血较多,应鼓励产妇多喝糖水,扩充血容量以防虚脱,指导顺产产妇下床解小便,并说明此举的重要性。剖宫产妇应按产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指导。深入病房,反复宣教,病房定时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鼓励产妇适当活动或做产后保健操。

1.2.5 合理的饮食。鼓励产妇少食多餐,食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物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进食滋补食品:如鱼汤、鸡汤、芝麻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2.6 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喂奶的正确姿势,并指导产妇与婴儿早吸吮早接触,使之有效掌握吸吮的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1.2.7 新生儿护理指导。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掌握小儿的放置,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大小便状况、黄疸,护理脐部,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婴儿的抚触、沐浴技巧,必要的急救知识及新生儿生理特点等,使新生儿安全健康成长。

1.2.8 出院时健康指导。指导产妇合理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产后42天内避免性生活。产后第42天门诊随访,观察恶露情况;哺乳期做好避孕,新生儿要做好脐部护理并按时预防接种疫苗;加强母乳,产后4~6月尽量母乳喂养。注意新生儿安全,遇突发意外要学会急救处理。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是81%,剖宫产率19%,母乳喂养率90%,产妇满意度达9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是62%,剖宫产率38%,母乳喂养率81%,产妇满意度达72%;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表1 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评价(f,P)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1],所以孕期健康教育能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消除或减轻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孕期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利弊,掌握分娩技巧,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生理过程。运用触摸技巧和心理暗示疗法,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分娩期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孕期的健康教育使产妇认识到初乳对婴儿的重要性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