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10 09:15:54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篇1

一、学徒制——美国中职教育的萌芽

学徒制是美国中职教育的雏形,美国的职业教育最早也是从学徒制发展起来的。学徒制的诞生得益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所谓的学徒制即徒弟跟随师傅经过一定的学习后,可以晋升为工匠、再可以由工匠晋升为师傅。学徒期限较长,一般为7年。学徒制与学校教育并无相关,所以被视为是脱离教育制度的一个部分,学徒制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http://性,这也是学徒制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实科教育——美国中职教育的初兴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不断扩张,中等教育领域亦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实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是私立中学的兴起,由于商业的发展使商务、造船、贸易等行业呈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趋势,在一些大中城市涌现了一批私人兴办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办学虽然不比公立学校正规,但教学却非常灵活,而且教育内容多样,并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上课时间自由。私立中学刚刚兴起,则因上述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出现了公立中学,公立中学具有世俗化、大众化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更加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的公立中学既开设普通文化课程同时又开设中职教育课程,被称作美国的实科中学。私立中学、实科中学以及综合中学的创办,标志着美国实科教育的勃兴,美国的实科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从而为美国中职教育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赠地学院和初级学院——美国中职教育的勃兴

赠地学院和初级学院的创办则开启了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先河,对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影响举足轻重。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中的农工学院被称作“赠地学院”,后联邦政府决定每年向最初创办的每所赠地学院提供15000美元经费。赠地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股新生的力量,尤其为美国工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短缺人才,也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成两个阶段的设想,第一个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同时,将大学的课程也分成两个部分,前一个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个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是研究生教育。初级学院既满足了希望进入大学继续求学的人的需求,同时又满足了一些学生为谋生和就业接受一定中职教育的机会,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四、新世纪的美国中职教育

新世纪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庞杂,按层次主要分为以综合中学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以社区学院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大类。综合中学是美国中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全面发展,促进美国教育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对美国的中等教育办学提出了挑战。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美国现有社区学院达1200余所,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就读于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其所在的地区提供教育计划和服务。为所有学生提供就学机会,实行开放美国的社区学院有公立和私立之分,每所社区学院都带有它所服务的地区的文化及地理特性,同时它们又具有许多共同点。大多数社区学院提供三种类型的课程:学士转学课程、生计教育(即职业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

五、对中国中职教育的启示

纵观美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也有诸多启示与借鉴价值。

(一)政府力量办学是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上面美国中职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自学徒制——实科教育——赠地学院——社区学院等都离不开政府力量的推动,政府行政的力量是保障美国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条件,美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中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法案,无论是《莫雷尔法案》,还是《国防教

转贴于 http://

育法》、《中职教育法》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国家采取不同的行政调节手段促进了其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国家愈来愈重视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毫无疑问,政府力量的支持是保障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力量。

(二)以市场为办学导向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驱力

能力培养是美国中职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美国职业技术学院规模较大,教学硬件十分先进,建有实习车间,教学环境就是工作环境的模拟,有些课程甚至到企业去完成,使学生置身工作现场,相应的教学效果好,学校各专业科目和课程经常调整,能够针对市场行业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教学科目和课程。同时,学校和各大公司和企业联系紧密,互动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多渠道筹http://措资金联合办学是职教发展的必备条件

中职教育篇2

体育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十分重要地学科,中学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可为国家发掘和培养优秀地体育人才,同时更重要地是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强壮学生体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探讨分析如何在中职院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专业报道进行了学习和总结,并结合笔者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综合分析在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中职学校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体育教育;创新

前言:

职业教育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规律、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为某一专业培养专业性强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来越细的必然产物,是满足社会生产力与劳动需求的重要措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它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当下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职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导的,但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落实。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教育方式也必须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一、当前中职体育教育现状

首先,当下各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当下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的老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始终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体育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体育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自身条件,也没有真正领悟到发展体育教学的真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级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果反而不明显。同时,当下中职体育教育的教育项目较为单一,应试教育成分较重。当下,各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项目开展主要根据应试项目而开展。体育老师通常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试成绩,而日常训练方面只对相关项目加强训练,对于其他体育项目几乎没有进行开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和训练科目单一化,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训练负担,以至于学生对相关训练项目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学。另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过分强化某一科目的训练,而忽视其他体育技能的全面教学,在体育教学课程安排中很多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有效体现出“体育强身”、“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3]。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安排较少,体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体育教学课基本成为了“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并未学习到任何有价值地体育知识,也未掌握到相关地体育运动技巧。

二、中职体育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的

任何教学活动,如果其教学目的不明确,其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就会偏离,当然其最终地教学效果也不能让大家满意。中职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当下很多中职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殊不知,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培养专业型人才。体育教学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对相关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如果体育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必然会导致体育教育方向的偏离,影响教育效果,达不到教育目的。

(二)规范教学内容

在明确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后,应该确定好教学内容。体育学科内容丰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相关特长和学校条件的限制,结合学生意愿,确定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的,而不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一面之词。同时为了提高体育教育活动中学生地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可适当加入一些大众健身娱乐型的内容。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要考虑加入一些方便适用、不受场地、时间、团队等因素限制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现代时髦的塑身形、促健康的运动项目,以提高体育教育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对体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传统地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足以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老师要逐渐改变传统地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上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灵活多变地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不同项目的团队,并通过对抗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老师可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和纠正,从而传授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育运动能力。中职体育教学应该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与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安排和学习。中职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指导,通过常规比赛或运动会等形式检验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入手,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讨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中职体育教学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创新,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作出贡献[5]。但中职体育教育同时也应该遵循中职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需求进行开展。中职体育教学老师,也要舍得放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条件、特长、兴趣等,因材施教,分别对不同学生培养不同地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习惯,弘扬坚持、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

作者:李卫兵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体校

参考文献:

[1]肖秀显,周文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

[2]石龙,刘晶.德国体育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

中职教育篇3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们处于青春期,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的德育教育,这就呼唤了当今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广大中职教育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来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切实改善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中等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具体,从小到大,学生们一直都被教育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遵纪守法……这些大理论已经司空见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的教育。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如此,第二个问题便是课堂德育教育不够完善,中职学校目前开设了德育课,但其上课内容主要是依托于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和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联系不强,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显得空泛,难以引以学生的共鸣,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德育教育与学习上的懈怠。此外,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在各个方面能力都不足,因此其思想道德素质继续提高,这也加重了中职德育教育进行的难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1.针对中职生专业特点,渗入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是要走向社会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的,这一就业方向的确定决定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针对于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操守。比如医护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德素质、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健康的个人形象等等。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其教育内容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有所区别。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比如社会实践、情境教学、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这些职业特点,在体验中形成职业中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学到真正有助于今后工作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中职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

中职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德育教学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学校内部可以通过校刊、黑板报、图书馆、校训等校园文化载体来体现德育精神。同时中职学校作为一个社会单位,也要尽量争取学校周围社会层面的支持,加强学校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治理。使学生处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环境中。其次,中职学校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鼓励德育教师开发出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使学生学习贴近身边生活的德育知识。同时学校平时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道德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文化艺术节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渗入在中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3.提高德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师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优秀的德育教师会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而较差的德育教师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校风。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与锻炼,为广大德育教师创建一个学习交流的校内互动平台,同时也可以放眼校外,建立校外教师交流平台,以此来促进德育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德育教学研究。德育教师也应当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多涉略教学法的知识来优化德育课堂,也要注意课堂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课堂反馈,课下多做反思和总结。德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思想积极向上,才能教育出新世纪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中职教育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教育;方式;改革与创新

1引言

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快推进深入探究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在教育改革理念上力倡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服务性和体验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出学生的活力。

2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

“德为业之先”,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基础。传统的德育在德育课教学和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中职学校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宣传和教育,影响感化其他的学生,让其他的感同身受,在其中得到鼓舞。尤其是在学校内进行典型教育,能够使那些失落低迷的学生找到目标和动力,迅速的回到正常的学生生活中来,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在其内容完整性方面未尽人意。

3德育教育的方式改革与创新

中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除要遵循方向性、知行统一的传统原则外,还必须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要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中职德育目标既注重普通的德育目标内容,有突出职业责任及素养等教育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是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首要任务。理解、贯彻《2014年中等职业德育大纲》是创新德育方式的前提。合理德育目标的达成要做到德育生活化,而不是单纯记忆一系列的道德标签。传统的中职教育德育教育方式经过人为的包装后,让人对榜样的看法就变得高、大、上,完美了,降低了典型教育中人的可信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怀疑,甚至反感。而身边的创业典型和事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恰是在校中职里“跳一跳就可摘到的桃子”的职业楷模。

3.1激发学生自觉性

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教师的德育与学生的品德自我建构相结合。德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辅助者和推动者,德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主动将教师所教授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并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因此正确的德育方法是运用巧妙的方法,合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外界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一种主体精神与自立自主的品格。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引导,以适时的观点去教育,不能使学生对典型目标只能仰视。

3.2选树典型的关键性

在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典型的真实性也是教育是否可靠的关键。在对典型选树过程中,最好能够从学生身边的人特进行选取,在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过程中不能神圣化以及神秘化,让学生能够看得见,学的到,这样才不会失去选树典型的目的。真正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另外,在现在信息化无比丰富的大环境下,只靠选树的一个两个典型无法让中职的学生们在心中产生向上努力的想法和动力,因此典型教育必须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尊重教育的主体,在学生身边不断进行挖掘,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的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果才会最大。

3.3班会活动重要性

班会活动的开展和所发挥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占主要角色。而班主任这一角色不仅作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是班级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都是骨干力量,是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会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教育手段,也是贯穿和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营造良好德育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人员选拔、培训、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学校德育教育在这一重要途径中的效果保证。

4结论

德育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复杂多变的系统性工程,要想在中职教育中取得更大的成果还应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德育教育在发扬传统工作的基础上,要注重与时代接轨,鼓励中职校的学生主动地去受教,去学习,力求在发展中求创新,探索和完善德育教育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经过调查,我国近几年来迅速涌现出了一批办学规模较大、口碑较好、很有发展前景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衔接,切实解决好两者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存在的问题、招考政策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与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1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求不仅停留在中等教育上,而是更高一层次上的高等学历教育,这就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处于不同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中专或者技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大专或者应用本科,所以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固然不同。实现二者既具共性又具特性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衔接。经调查发现,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处处碰壁,尚且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高,主要原因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准确的定位,中职学生到了高职院校反而学不到实用的技能,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周而复始,导致中职学生对高职没有过多的向往,出现一种“读也没用不如不读”的现象。

第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就业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专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很多专业的设置存在问题,并没有做到与市场紧密衔接,尤其是中高职专业上缺乏协调沟通,导致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没有自己“对口”的专业,只能随便选择一个不相匹配的专业,或者放弃升学。

第三,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入研究招考政策,加强技能的考核。经调查有些学校为了招生成绩门槛放低或拆除,导致一些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顺利入学,大大降低了高职的办学质量,从而影响了社会及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

3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几点建议

3.1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应共同制定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互相闭门造车。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应加强基本技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尤其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体现高层次、管理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高更新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无论如何,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更强,而不是脱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2专业、课程的衔接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作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坚持市场需求的原则,针对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实践课时,逐渐减缩基础课时,坚持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强化实践应用教学,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岗位要求的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职业教学的特色,以便更好地衔接。

3.3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衔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中职阶段的学生可以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的学生则需要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师资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的基本能力,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挂职锻炼,加强应用教学能力,使所教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高等职业教学衔接。同时,不论是高等还是中等教育,都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走入课堂,切实将一线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开展中等高等教师座谈会,互相吸取教学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5合理的人才结构与观念

不论怎样改革,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大学形象不能丢,不能没有职业性讲高等性,也不能没有高等性讲职业性。如果高等职业院校被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已经不是大学,等同于社会的培训机构,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读高职没有尊严,那么合理的人才结构就更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桂生著.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叶澜著.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

[4]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中职教育篇6

关键词:德育;中职院校;建筑专业

德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职业教育更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法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中职院校学生现状

在我国大学扩招的背景下,未能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被社会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学生自己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是无奈之选。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不能对自己形成正确而客观的评价,认为当技术工人不是光彩的事情,加之年龄小、社会阅历不足,容易对自己的专业以至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模糊不清,迷失方向,对前途产生迷惘。所以,这些学生进校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对学生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

2.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有缺点的杂草。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行,尤其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方面,不能将“德育”“智育”“体育”等孤立,而应意识到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应该相互交融渗透的,应该将“德育”作为重点工作内容。

二、德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教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建筑专业是我校的老牌专业,我们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养。

我校专业教师在授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既要立足于发展生产、美化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又不能脱离国情。(2)严格按照精心设计的图纸和设计要求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切都要向人民负责,向用户负责。施工中在原材料使用和设备安装上,不以次充好,不偷工减料。(3)热爱劳动,不怕吃苦,注意节约,不浪费原材料,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4)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5)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诚老实,讲究信誉。在工作中不,不行贿、受贿、索贿。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6)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工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7)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生产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讲究工作效率。以上是我们时刻灌输给学生的良好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2.生产实践中注重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专业的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对学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始终是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力,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这样的学生成长性是很好的,很快就能脱颖而出。相反,被用人单位辞退的往往是那些不遵守单位的劳动纪律、自由散漫、缺乏职业精神的学生。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时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严把职业道德关。

职业态度在人的个性品质中表现为自我管理、自尊、正直和诚实。在建筑行业承包项目、施工管理、建材购置时,经济利益上的诱惑与陷阱比起其他行业来说要多得多,能否在金钱、利益的诱惑面前把握好自己,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与制裁,更要靠从业者的自律。敬岗爱业、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夯实做人的基础。

中职学生是职业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本着职业教育德育为先的原则来强化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35-02

某中职学校曾对新入学的某专业高级班学生做过一项关于“家庭状况对学生影响”的调查。该班有学生40人。其中,20人是在父母恩爱型家庭中长大的;15人在单亲家庭中长大;5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长大。入学仅一个月,这些学生就在学习及处事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在父母恩爱型家庭中长大的20名学生,相对看问题较为单纯,并总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易于他人沟通,乐观向上;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15名学生,大多做事独立,看问题易偏激,有的胆小怕事,有的冲动易怒;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长大的5名学生,经常无视校规校纪,甚至有人故意犯错,与老师沟通时亦困难许多,有些任课教师认为其无药可救。上述数据在说明家庭状况对受教育者有着深刻影响的同时,更折射出――不同的爱对受教育者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目前中职学生中有很多人因家庭原因缺乏完整的爱。爱的缺失是造成中职学生处事易走极端,缺乏理性等诸多弱点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应是中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爱的教育与中职德育教育

爱是人性的基石,道德的根基,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人之为人”的起点。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心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心中有爱的人仁和宽厚,充满同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见义勇为,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爱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和谐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因。[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中职德育要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即:教育者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这些都昭示着中职德育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而这种情感就是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因此,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者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必须而且要极好的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2 给予爱,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著名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育是爱的艺术。师爱无异于母爱,它应是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爱。它蕴含在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学生们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约占九成以上,其身上经常弥漫着一种一切独占的自私心理和唯我独尊的习气。加之,学生大多来自工人家庭,很多家长因忙于生计和缺乏教育知识,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或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孩子,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如:城市中职学生几乎人手1~2部中档以上手机,甚至有人有多部手机,在精神上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当问题出现时,在想过问,为时已晚;有的家长如文章开头所述,不顾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将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抛给自己年迈的父母,彻底放弃对孩子的而教育。据了解,目前中职学生几乎每班都有近1/3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在其成长中缺乏完整爱的环境。父母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看世界,遇事无从诉说、无法解决,不易与人沟通。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教师抱怨,某某学生是坏学生,教育不好了,某某班级是坏班,不可救药。对同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却能将所谓坏学生变成好学生,坏班变成好班。为什么面对问题学生、问题班级,不同的施教者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施教者在教育中是否融入了爱。前者的抱怨说明这些施教者缺乏对学生的爱,后者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因为他们心中充满爱,他们坚信―― 只有不好教育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在其实施教育中,是在充满爱心的工作。都说大爱无疆,教师的爱就是大爱,它不应以个人喜好为前提,而要以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把阳光般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种爱不仅要是生活上的,更要从思想上关注他们,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其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对老师敞开心门,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零距离沟通。

爱是到达心灵彼岸的桥。以爱做桥,方能化解一切不平与怨恨,才能让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才能让世界充满和谐与阳光。教师作为教育者,仅仅给予学生爱的关怀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

中职教育篇8

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等方式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身心品质。教育、环境等都是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因素。素质教育则是以人的素质品行为最终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旨在通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教育顺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身心品质。素质教育让学生更加的社会化、现代化,将社会文化转化成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达到现今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标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品质。

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一般会有以下几个共性:第一,个性独立。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比较独立,能够处理各种事宜;第二,厌学。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不太爱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太好,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很多学生都具有厌学的心理;第三,懒惰。学习需要勤奋,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愿意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惰性比较大,不愿意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会有这种思想,但是这样的思想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所以,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且必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利用体育教育课堂上各种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向上的品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信自爱,增强他们的思想品质。

2.素质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通过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产生创新的欲望,所以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包括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等。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育教育中融合素质教育,能够利用其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标新立异,遇事能够灵活处理。

3.强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

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更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帮助学生自己调节心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中职教育不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三、加强中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措施

1.培养顽强的品质。

中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学生锻炼最多的是其身体素质,是对学生肌肉的锻炼。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在测试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并给与学生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努力地练习。另外,教师应该在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及时地给与帮助,例如,在学生做俯卧撑时告诉学生,当你感觉到肌肉酸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如果就此放弃,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进步,只会停留在这一阶段;如果坚持下去突破自己的极限,那么你的成绩不仅会刷新纪录,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战胜“极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克服困难过程中养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

2.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中职教育篇9

关键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文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职高生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体育教育毫无疑问也要以此为教学指导思想。但是从目前的职高体育教育的现状中可以看出,这个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多数职高的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正视和完善。

一、体育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资金及师资教育的发展相对职业高中扩招较为缓慢,出现了体育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虽然学校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相对于每年扩招的学生来说显的那么的微不足道。怎样解决到体育教育师资问题是解决体育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缓慢

随着职业高中的扩招,许多院校开始大规模兴建学生宿舍及教学楼,但是对于体育教学场地、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器具的建设和添置却发展缓慢。重智轻体现象在职业高中仍然十分普遍,只要能够维持体育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一般是不会再进行增添体育教学相关配套设施的。

(三)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情况堪忧

因为职业高中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每名体育教师都要承担较多课时的课程。有的甚至出现从早到晚一节接一节的情况,教师教学计划编写及执行情况较差,加之相关硬件设施的不足,使得上课随意性较大,许多教学不能够完成。

(四)教学成绩的评定分析

职业高中体育教育成的评定主要以出勤情况,达标情况进行评定,不重视体育素质及理论知识的教育,重考试能力及运动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和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加上职业高中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使得体育教育的情况每况愈下。怎样将体育教育进行发展,使其达到应有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达到终身体育教育,强化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是当前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对策及建议

(一)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职业特点科学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开展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总纲领和总导向。因此,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职业特点来科学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是确保有效开展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因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就会进入工作的第一线去开展工作,所以,他们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来为未来的工作做保障。因此,为了实现有效开展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在针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也要注意与其专业相结合。例如:对于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毕业之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确定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就可以将以上几点要求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中,以确保其能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二)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组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也是确保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来说,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注意加强职业高中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注意突出职业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就是说职业高中的体育教材,不能为了方便,就将其简单的类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材。而应该根据职业高中的特点,去寻求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独特之处,并据此来编写适合职业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材。例如:在编写职业高中体育教材时,就可以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来适当的加入预防职业病的内容,穿插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体育运动教学,以此来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学校体育任课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自行组织和选择适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选择幼儿基本体操、健美操以及各种类型队形队列、小游戏等的内容,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要在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参与热情,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是十分必要的。而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来说,要创新教学方法可注意如下两点:首先,应注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体育任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其主体性。其次,应注意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注意关注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例如: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动态分层教学等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注意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评价

要完善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评价,根据上文所述可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传统评价过于单一、过于片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尽可能的让体育评价多元化、科学化。例如:在考核内容上,不但要包括身体素质考核、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运动技术考核等内容,还要注意囊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而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也要注意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单一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反映学生实际的进步情况,由单纯的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金林祥.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中职教育篇10

1感恩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联系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的一个基点,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感恩作为一种后天培养而成的美德,应由教育来进行有效引导。借助于教育来使人明理知善,能够有助于人们去寻找生活当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够让接受教育之人产生感恩的心愿,在这样的意识下形成感恩的举动。德育教育是针对学生来进行思想意识、精神意志、社会知识、道德品质、人文关怀、身心和谐的多元化教育。通常而言传统的德育教育多注重于外在的形式,而会忽视了其中的内容。即为教导式的德育教育,会让学生引起的反感与不适。怎么样来紧密联系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尽量将单一性的说教有效的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的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合在现实的实例当中,来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中职德育教育全新的目标是培养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当代的教育者工作者,既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教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具有深切而真挚的感恩之心,因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必须感恩自然保护环境;应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具有深切而真挚的感恩之心,因为全社会的人们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应具有奉献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应培养学生对于他人具有深切而真挚的感恩之心,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所以应该学会去感恩他人,去与人友好相处;应培养学生对于父母师长及亲人们具有深切而真挚的感恩之心,因为亲人们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无私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必须学会去感恩亲人。以上所有的感恩,都是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去学会感恩,去领悟生命当中所有的美好之处……。如此一来,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有益于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唯有懂得去感恩,才能让学生能够生活在爱的蓝天之下,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1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感恩意识

(1)教师应让学生感知到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贵的恩情是无处不在的,应该铭记他人对于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应该知道去报恩,去以自己的爱心回馈他人、回报社会大众。(2)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起正确的感恩观念。感恩,应该具有原则,应该明辨是非。(3)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将心存感恩升华成为人处事的责任感。感恩当前自身所拥有的一切,构建起对于社会与他人的责任感。这样一来,才能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才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2.2教师以身作则做感恩的楷模教师是一种奉献社会、教书育人的崇高的职业。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看待与妥善处理好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就能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取得良好的成效,如果教师能够在致力于教育工作当中,具有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竭尽全力的奉献给教育事业,以感恩的心回报国家与社会对自己的培养,这样就能够构建起自身用实际行动感恩的形象,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感恩是一种人类的美德,构建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学会去进行感恩。

2.3提醒学生践行感恩

(1)应让学生学会去感恩父母亲人。德育课教师应紧密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安排学生定期上报给父母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分析,如何实现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自己零用钱的消费情况,今后的节约用钱的“理财”计划。(2)应让学生学会去感恩老师。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认真细致的完成作业,要懂得从内心当中去尊重教师,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对待老师要讲礼貌,见面时学生要向老师问好与致意。(3)应让学生学会去感恩学校。重点是要让学生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去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维护学校的荣誉,并以自身的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去回报学校。(4)应让学生学会去感恩国家与社会。学生必须懂得只有在富强的国家与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所有的国民才能安心的学习、工作、生活,因此必须感恩国家与社会,学好文化知识与科学技能,今后作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奉献给国家与社会。

2.4有效发挥成绩评定作用

中职德育课教师为使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应该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较好的发挥德育课成绩重要作用。首先,注重评价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意识。将学生的感恩行为作为德育课成绩评定的评分标准之一。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的感恩行为表现。其次,注重综合评价学生作业。评价范围可涵盖社会调研报告、个人发展策划书等作业情况,并在懂得感恩与报恩方面来学会去报效国家、关爱社会与他人,教师应对于做的较好的部分进行好的评价,让学生去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构建感恩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

3结语

懂得感恩回报的人,本身即为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一个人只有拥有感恩之心,才能获得幸福与美满的人生。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安定团结。因此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合理应用感恩教育,既能够较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成长,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作者:徐佳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