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21 18:13:53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紫金港校区;规划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Zhejiang university zijingang phase ii (west end) planning analysis comments

LIAn

(Urban Arts School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5)

Abstract: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phase ii (west end) planning through the review has identified the winning solution. 10 scheme will be on campus function, zoning and layout arrangement and peopl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urban integration aspects beneficial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Zijingang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environment

1.项目规划设计背景

每一个文化名城都应该有一所大学是它的教育文化名片,这对杭州来说也不例外,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的建设对杭州来说不仅仅是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它也是同这座城市的整体环境的提升息息相关的,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在规划、定位、设计的同时较多的考虑了社会的公益性,保留了地块原有的自然生态,建设了大量的绿地,实现了较底的容积率与建筑密度,使其建成后成为城市中的“绿肺”。同时在功能设计上积极实现大学内各专业学科的互动,并将建设紫金港校区西区,与东区合为一体作为未来浙江大学的主校区

2.项目规划设计评价

4月25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方案设计评审会”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展开,最后确定10号规划设计方案入选。该设计方案不仅达到了标书的要求,而且对校园功能和区域划分总体定位明晰,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人、校园、环境以及和城市的融合。

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西区规划用地东至紫金港路,连接已建成的东校区;南至余杭塘路,不远处就是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北面为留祥路,路北为西湖区科技经济园;西面为绕城公路。区域内有大小河流18条,水塘315个,树林169片,预计西区的学生规模为高年级本科生6000人、研究生15000人、留学生8000人,规划用地面积366.7 hm2,总建筑面积183万m2。[1]由于基地内河流纵横,池塘密布,还有100 hm2湿地需要保留,因此该方案在组团式结构、园林化校园、生态化环境、人性化交通、开放式格局、多样化交流空间等设计原则上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做了很多校园功能和交通、使用和环境布局等方面的适宜性探索,同时在概念性规划设计中尝试了不同的案例分析方式,力使规划设计达到最大优化。

4.项目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分析

校园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超大规模的大学校园或者大学城将高等教育从原有城市相对分散的区域中剥离出来,并重新组织,迅速改变了城市郊区与城市边缘的生态面貌,引发了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同时也给校区内部的设计带来更多的挑战。功能与区域划分问题,整体布局安排问题,交通问题,整体校园环境和与城市融合问题等。

4.1功能与区域分析评论

从校园功能和区域划分上来看,整体上西区的规划设计突破了以往的简单分区,通过更加完善的道路分级系统和建筑组团体系把一个未来大型大学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共促性较好的融洽起来,通过主入口系统安排相关的科技孵化大楼进入校区的中心区。中心水系的开发设计不仅是校区内部景观功能的需要,也是整个水系自净的要求及和西溪湿地相关联的内容,同时也是与东区的水系区块相呼应、相平衡,沿着中心水系布置三层不同层级的校区内部园路逐渐发散联系东区的交通系统,同时构筑、围合、联系不同的教学功能院落、组团空间。使之相互间既联系,又形成一个相对的整体。环境布置学生公寓、体育场馆及农科用地在校园的功能使用上达到相对完善合理的要求,尤其是在联系整合超大尺度的校园空间上使其更有层级性、条理性和联系性。可以说规划设计在从人、校园、环境和城市的角度,认识到西区用地规模的地貌特征和整体规划的影响。

4.2布局安排分析评论

在布局安排上通常校园空间形态主要有围合型(核心型)、长院型(线型)、鱼脊型等几种。简单地将其放大,势必会超出其合适的应用尺度,因此需引入多层级的复合结构。

针对西区研究型的模式和东西区超大的校园尺度,此次规划中采取了“多模型共享”的空间规划模式,各个组团自成核心,在组团及结构上由内部各个建筑和庭院围绕核心的布置形成内聚型的组团空间结构,多个组团共同围合成校园核心。

在组团规划设计方面,紫金港西区其规划结构体现为由若干组“聚落”型教学组团结构为核心的多中心结构。通过校级道路的合理设置,使这些“聚落”组团有机地坐落在连续开敞的自然环境中,每个组团自成体系,包含相对完整的教学和研究功能,并与生活服务区联系便捷,以实现大尺度校园内合理的学生活动半径,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校级道路连接,通过绿地和水系分隔。

4.3整体设计规划方案分析评论

该规划设计方案总体上能充分认识到了西区用地规模和地貌特征对规划的影响,更多地从城市概念和东西两区的整体性去审视校园布局,更多地注重生态景观环境和开放交流空间的营造。在功能上也突破了以往的简单分区,通过更完善的道路分级系统和建筑组团体系以适应大学的发展需要。

本次参与评审的共有10个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对现场的实地踏勘,观看设计模型、展板、等我们能够从规划设计中感受到设计对学校事业发展、和谐示范、传承文脉、组团式布局、人性化交通、多样化空间、节约土地以及可操作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学校将在2015年达到4.8万人的规模,在如此规模的校区中,将分块进行逐步建设实施,同时学校将于不久的将来建设成为世间一流的大学。因此,规划充分考虑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在校区未来功能要求上和校区整体使用安排上及交通联系上都实现了统一的规划布置。同时把整个西区与东区相结合在东区设计的经验基础上,更着力把西区打造成一个自然山水人文校园的典范,使之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校园具有中国建筑的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并同时与西溪湿地景区相融合,相促进,对城市的区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大型校园园区规划设计成功的一面。在园区内部通过各不同学院的要求,学科交叉的要求,合理布置教学组团内容和规模尺度,使其更富有使用价值和人性化的空间。同时多样化的空间设计结合合理的交通布局,使其达到更具实效性和使用价值。

5.结语

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方案正式确定后,学校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争取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紫金港校区建设成为更加开放的求学和创新胜地,更加优美的一流大学园林,以彰显浙江大学这座世界级大学的特色,同时结合西溪湿地景区的环境特色把该城市区块建设为更加和谐的生活品质城区。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中小学校;景观设计;设计原则;方案设计

一、项目概况

广州市金沙洲居住新城B3710B02地块中学项目,南侧紧邻广佛高速公路,东南角为广佛高速与环城高速所形成的立交,环境极其吵杂;东侧面临武广客运专线,建成后对用地影响较大;基地西侧和北侧乃金沙洲居住新城规划的居住用地,山水环绕,环境优越,总平面图见(图1)。规划总用地面积33124m2,划分为普通教学行政、实验专教、实验园区、生活、体育运动五大区域,规划建设为42班的完全中学。

总平面图(图1)

二、设计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人感到安全舒适,校园景观建筑还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将校院各分散功能建筑进行整合,通过相互联系的道路、连廊、广场、院落等过渡空间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多层次、多变化的建筑空间,达到景观文化与校园文化意境的和谐统一,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使其精髓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该设计以把B3710B02地块中学建设成为生态型现代化校园、金沙洲居住新城标志性建筑为设计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努力做到:

1、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周遍环境,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3、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和进行交通流线设计,各区间既保持相对独立,又便于紧密联系。达到“外观现代化、布局人性化”的建设目的;

4、 强调建筑的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5、注重建筑及景观的标志性与可识别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亲切和谐的校园氛围;

6、建筑造型风格清新、活泼,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三、方案设计

项目基地为扁长契形的特色用地,建筑物空间灵动简洁,结构体系清晰,有利于工期紧张的土建施工能迅速开展;正南北向布局,有利于通风采光和建筑节能;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上适当采用重复的设计,使建筑造型兼具韵律美感的同时,强化校园的整体性。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主要划分为普通教学行政、实验专教、实验园区、生活、体育运动五大区域。

1 普通教学行政

用地的北侧设置校园主出入口和后勤出入口,环境相对优良,从西往东依次布置为高中部、初中部、行政部。教学楼作为学校建筑群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它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严肃认真,充满教学气氛的教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为师生们提供多层次、生动、优美的学习、交往空间,因此,如何在做到与周围环境充分对话的同时,为师生们创造出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人性场所,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我们所设想的教学楼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热烈探讨学术问题,交流知识的多样化的场所集合。我们通过广场、庭院、敞厅、连廊、景观塔以及大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活动空间将功能组织、流线组织、景观组织统一起来,不仅满足了拟定的功能需要,同时又提供了产生新功能的可能。使公共空间成为可以有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在立面造型上,各个单体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以不同的手法凸现符合其建筑性格的自我形象。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教室楼北侧底层设置成吊脚架空绿化层(高度小于2.2m)种植荫生绿色植物,有利于通风节能,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采用院落式布局,初中部、高中部以及宿舍区分别形成围合式院落,不同院落又自成节点中心,形成网格化的人文场所,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通过立体风雨长廊连接,形成韵律的美感,院落空间相互连通借景。利用初中部与高中部之间的空间形成开阔的校前主广场,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

2 实验专教

实验专教布置在基地南部,南北风廊引申出南北向的空间轴线,向南通过半开放式庭院,穿过实验教学区延伸至图书馆,形成南北方向的空间轴线。与实验楼与初中部,高中部之间形成半开放式庭院,向西穿过高中部庭院延伸至教学园地,向东经过宿舍区和体育馆延伸体育场,形成东西方向的空间轴线,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实验园区

实验园区布置在基地的西侧,使得教学区尽量远离垃圾压缩站的污染。

4生活

基地的东北侧为舒适惬意的生活区,通过园林绿化,以及立体走廊将各个分区紧密有机地联系的同时,又明确区分开来;宿舍楼位于厨房餐厅上部(卫浴下方采用夹层、架空层与餐厨空间分开),节省用地且能充分利用餐厨的屋顶形成屋顶花园。

5体育运动区

运动场选择了基地的东侧,此地远离学习区与生活区,对学生们在校内的学习没有影响。对武广客运专线做出退让,使校园远离噪声的影响。

三.绿化及景观设计

1立足实际

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作为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般来说校园内的休闲绿地不会承担诸如大型集会、观光、儿童活动等功能,学生对其要求无外乎能够满足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平面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在有限的用地内营造最大的交往空间,关键在于空间的流动性。一个空间,只有当它具有可动性的时候,才能有“极大视觉空间感无限”的可能。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力求在学校中创造出多层次、具有流动性的聚合与交往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校园广场、庭院设计成大小变化、高低错落、相互流通的灵活关系。主入口一进来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不仅是一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同时也是南北主轴建筑群的起点。庭院之间的相互渗透咬合,结合植物配置成生态走廊,空间分而不隔,在形态上形成了校园开敞空间序列;教学行政区通过开敞空间、绿化连廊,将多个庭院之间的景观相互渗透,突出环境的整体延续性,视觉效果显得更为层次深远,通过此类的细部处理构成集学习、休息于一体的全园林式校园。

2注重立意

突出环境感染力 “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校园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如基地西侧主入口的标志性高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空间印象,更是精神上努力向上的契合点。标志塔经过高中部院落到实验楼,最后到宿舍区与体育馆的东西空间主轴,将三大院落串联成整体,形成教与学,生活与运动的趣味共享空间,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精神。

3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如:教学楼以群体形象出现,相对集中成形。教室为南北朝向,首层局部架空,与楼间庭院形成一个联合的大空间。采用组团感强的屋顶飘架,强化各自的院落感,同时形成强烈的韵律美感。整个建筑群用长廊贯穿始终,建筑形象轻巧通透。以现代的手法从新演绎点线面的关系,利用体快的穿插和组合形成了丰富的造型。群体形象完整统一,空间变化丰富,表现出现代教学建筑的浓郁气氛。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设校园网站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与校园网站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7.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8.环境部门审查校园网站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9.消防部门审查校园网站项目消防工作的依据。

10.安评部门审查校园网站项目安评工作的依据。

11.节能部门审查校园网站项目节能工作的依据。

【报告目录】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校园网站项目总论

1.1校园网站项目概况

1.1.1校园网站项目名称

1.1.2校园网站项目建设单位

1.1.3校园网站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校园网站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校园网站项目性质

1.1.6校园网站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校园网站项目建设期

1.2校园网站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校园网站项目编辑依据

1.2.2校园网站项目编制原则

1.3校园网站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校园网站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校园网站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校园网站项目背景

2.1.1校园网站项目产品背景

2.1.2校园网站项目提出理由

2.2校园网站项目必要性

2.2.1校园网站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校园网站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校园网站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校园网站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产品市场现状

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校园网站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校园网站项目建设规模

4.2校园网站项目产品方案

4.3校园网站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校园网站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校园网站项目选址

5.1.1校园网站项目建设地点

5.1.2校园网站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校园网站项目选址意见

5.2校园网站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校园网站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校园网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校园网站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校园网站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校园网站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校园网站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校园网站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校园网站项目总投资估算

14.3建设投资估算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14.5设备投资估算

14.6流动资金估算

14.7资金筹措

14.8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15.5现金流量预测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第十六章 校园网站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校园建筑及环境设计,长期以来,是“偏爱”一般功能研究,而“冷落”教育功能的研究的。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校园建筑环境已成为重要的教育因素之一,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并且大家试图从教育功能上进行认真探索。

校园环境一般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周围环境,它既包括建筑整体设计、景物设置、绿化布局等诸多方面的硬环境,也包括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软环境。(在此我们只谈建筑。)

学校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它除具有实体性、耐久性之外,尚具有教育的特征,即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必须通过多种教育途径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因此,校园建筑环境的可读性直接或间接的映射到了教育当中,并成为一极重要的因素。校园建筑又称教育建筑,它既符合建筑学的一般形式和美学规律,又适应教育所特有的规律特征,推动校园建设的不断进步并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以便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这需要教育业内人士和建筑界的通力合作,通过校园建设这条纽带,来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

学校是育人之所,环境力求一种内在的、简洁的美。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应是建筑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应使每一项设施都蕴含教育观念,体现一种向往创新的精神,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例如整个校园设计中,把大小空间结合起来,室内室外相互渗透,屋宇、庭院上下呼应,构成富有变化的庭园空间,再配置以相宜的绿化、小品、雕塑等,使整个校园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创造“校园、花园、乐园”的意境,当你步入校园,就会被这美丽的环境所感动,留下难忘的记忆。

尼尔(A.S.NELL)认为:“学校应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学校。”学校建筑以教育哲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的校园环境,可以诱导和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研究校园环境的实质就是发掘校园中适合现代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突出学生这一主题,让学生有种尊重感。例如:在平面设计上注意把教室布置在建筑群的静区,较少地采用外廊和短中廊,以专业划分或以年级为单位的分散式或组团式布局,各组合之间突出人・环境・建筑的交融,减少人流和噪音干扰。以教育为学校建筑设计的主题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原则。

如何利用新颖多样的建筑造型从共性中突出个性是我们校园设计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要素、外型的形态、空间模式的变化、造型的象征性、时代的意义性,既有共性,又突出个性,表达学校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结合地域条件变化和各类学校特点,在外型和体量上显现出一种开拓精神、求实奋进的意识,各自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例如:设计方案在体型、形式或装饰色彩上体现青少年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特点,可使设计方案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明快,具有立意;新颖的体型外观也可使方案在造型和用色上注意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另外,合理而有效率的安排活动场地也是做好校园设计不可或缺的条件。校园环境,应根据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环境的作用,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当今实施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非开几门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就能实现的。显然,传统的教育体系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因此,开放式校园环境作为学生行为心理以及新的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紧凑地布置建筑物,挤出较多的土地布置各种运动场,并将小块活动场地分散融合于庭园绿化之中,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师生创造一个有特色的文化环境,这些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中成长。

校园建筑作为一种硬环境,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这是多方面的。作为建筑工作者,我们要注重下面几个方向的研究。

校园环境应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学生长期置身于一个高雅整洁的环境中,能将自然升华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建筑环境,作为载体,有利于学生克服情感与理性的矛盾,通过景情开启他们的心扉,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旷达深豁的校园布局,新型典雅的空间组合,层次变化的整体构思,有助于人胸襟宽广、气度恢宏、理想远大;四季常青的树木、花坛、草坪能让人心旷神怡、神情舒展,会营造出宜人、活泼、明快而宁静的校园气氛,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渐凝聚为高尚的情品,使他们勤奋向上,实现自我。

建筑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提升。建筑设计除了功能、空间、环境、形象之外,还要使人们的思想感情达到情与物的融合,情随景移,摹物传情的境界。校园建筑设计应注重美的塑造,以审美的原则和要求精心设计。建筑方面的多样化,顶部精心的推敲,细部认真的构思处理都能使他们积累美的感性认识;校园绿化、庭园小品的艺术化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布局与组合的协调统一,色彩的完美搭配将对学生产生永久的魅力,长期置身其中,感知世界会发生奇妙作用,环境和人以友好的姿态对话,反映人・环境与心灵的契合关系,从而使学生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加深对美的理解。

建筑文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不仅能提供身心愉悦的多种感官刺激,而且还能为知识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校园建筑设计应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体现建筑文化特有的具有震撼力的渗透和传播力量。建筑造型、饰面处理、走廊橱窗、壁画等等,均可以渲染出浓厚的文化与学术氛围。室内大厅设置领袖、杰出科学家、名人塑像,庭园内布置名人铭牌可以感召学生,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 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 全面动员,充分参与活动,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 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 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机构

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专设环境教育办公室,并具体分管环保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为:

组 长:田 淼

副组长:曹卫国 严国章

成 员:王德胜 魏方平 谯延春 邱小春 陈文杰 王家勇

程兴全 陈旭东 韩贵华 李昌林等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自然、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

(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发挥外聘环保领导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市环保局领导指导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1000株,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净化校园。继续做好“无烟学校”工作,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饭堂卫生符合标准。

4、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加强“生态植物园”建设,增设地理室,完善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建设

(四)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科组计划,要有措施,有总结,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介绍、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3、发动学生,组织“绿色卫队”,自编节目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4、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总结,注重实效和档案管理

1、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总结交流。在校园网、校刊、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2、做好环保档案的整理工作,学校档案室和各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对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录像等资料要妥善管理。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媒体融合;信息安全

档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以档案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为抓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取得些许成就,建设成果多以纸质化、具体化、实物化等固态化方式呈现,数字化成果、网上服务较少。5G时代,信息、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虚拟传播的手段与效果日益强化,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师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拓展校史馆、档案馆的教育功能[1],提高档案在校园文化服务中的地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拓宽档案文化价值

高校档案具有记录查考功能[2],是高校精神面貌变化史的真实写照,记录着先人为学校发展默默奉献的光辉事迹,记录着学校师生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的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3]。高校可以将折射学校发展沿革的素材运用于校园硬环境建设,赋予一景一物以文化底蕴;将冰冷的档案信息融入校园软环境建设,实现校园物质与精神文化传承。利用档案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生动又极具说服力,既直观又极富历史感,有助于加速校园文化的凝练,充分发挥档案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有效平衡档案文化价值结构失衡问题。

(二)增强师生归属感

归属感是个人被所处环境接收、认同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既是衡量师生对学校满意度的指标,也是师生在工作、学校、生活中秉持的一种积极态度。[4]归属感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呈现正相关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愈成功,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就愈加强烈。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借助档案进行校园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扩大海内外影响力,深化大众认可度,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三)助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高校档案因具备直观性、历史性、知识性等特点,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部27号令第八条更加强调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加注重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并增设了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文化教育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

1.技术变革机遇。5G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高校应将档案工作重点转移到线上服务,对现有资源进行数据化,并借助5G技术对档案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利用需要、利用动机、利用行为数据等)进行快速采集、实时分析、深度挖掘、精确预测。2.人才结构调整机遇。在“5G+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档案部门对技术有灵敏的应对与接纳能力,应抓住技术机遇,用活档案信息资源;需借助5G的时代契机,优化档案部门人员结构,引进计算机、通信技术人才,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为档案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3.资源开放共享机遇。[6]5G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线上不同档案管理系统间的对接,方便线上查档、异地查档、跨平台查档,为高校档案资源区域性开放共享提供机遇;有利于展现高校历史底蕴,实现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功能,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1.资金投入问题。高校档案部门的场馆建设、平台架构、具体服务等还未充分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楼宇等技术在档案馆建设中应用也较少。档案部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以服务为主,具有非盈利性质。5G时代,现代化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相互独立的不同管理平台的连接、数字展厅的建设、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7]2.信息安全威胁。5G时代,数据挖掘、用户画像等信息技术可能会未经用户允许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况且目前高校档案部门关于用户信息的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个人数据泄露,甚至危害档案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3.资源开发类型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需求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智慧化、个性化的特征。传统的图文结合形式已不太符合公众的喜好与习惯,与媒体影视平台融合,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宣传[8],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利用率,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

三、5G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5G时代,高校档案部门要深化教育部门将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的理念,提高档案专业理论素养及将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意识,加大资金的投入比例,解决档案服务资金受限制的难题。同时,高校档案部门应从服务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媒体融合、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化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转变档案服务理念

1.精准服务。精准服务包括档案内容精确性与档案服务及时性两方面。[9]对用户已明确表达的利用需求,高校档案部门应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予以满足,提供精确的档案内容;对用户意识到但没有表达出的利用需求和潜在利用需求,应运用细粒度分析进行匹配,做好预测,实现全方位、超前式、创新式服务;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对未满足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台账,以便进一步完善。2.高效服务。信息具有时效性,提供的及时性可以决定信息价值的发挥程度,由于档案工作者数量有限、信息查找速度有限,往往存在回复不及时现象。在5G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回复、自动记录用户借阅信息,根据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检索记录精准推送等功能加强,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成本,确保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的实现。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管理方法更智能。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发挥5G技术特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馆藏档案数字化,利用5G技术的高密度性促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提供海量云存储空间,丰富信息资源存储载体,有效实现档案云存储与云备份,进一步夯实数字资源,扩大开放利用。其次馆藏档案网络化,利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功耗、低延时特性将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方便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挂接,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控制成本,优化流量高峰期下载速度,给予用户人机交互快速回应。最后馆藏档案建设规范化,包括存储格式、著录规则、元数据方案、信息资源网络体系结构等的标准化,以方便不同软件与系统兼容,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三)聚焦档案人才队伍转型

档案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临时团队,集各部门人员为一体,加强校史馆与学校自身专业的合作,如新闻出版学、档案学、历史学等,强化学生专业自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多层次了解学校的艰辛发展历程,使得校园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其次需要抓住5G时代技术变革的机遇,优化档案部门人才队伍,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移动终端跨越时空限制参与档案行业知识讲座和学术会议,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调整招聘计划,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招聘范围,将计算机、通信类人才纳入招聘规划,增强对5G人才的吸引力,使得档案工作者具备拍摄视频、剪辑视频、短视频账号运营等能力。最后需要重视人才储备,5G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高校档案学专业需开设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贯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型理念,加强学科交叉的深度与广度。

(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5G凭借超强移动宽带、超低时延通信和大容量网络连接等特点可以有效完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及APP等新媒体建设[10],充分发挥响应式网站自主响应用户行为及设备环境的优势,实现不同终端兼容。媒体融合兼顾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效实现数字信息传播的无边界化与去中心化。[11]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编辑需要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引入VR、AR、AI等技术,而5G技术数据传输高速率、低延时、数据容量高密度的特性刚好解决AR、VR、AI技术发展受限的难题,有助于提升用户沉浸体验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宣传效果,助力高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网上虚拟档案馆(室)、网上校史馆、虚拟展览。数字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防火墙技术、加密算法、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而5G使技术响应时间缩短,加速平台上节点间的传输速率,提高数字信息的共享效率。5G+区块链更可以实现双赢,既提高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增强档案信息一致性,使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成为校园文化服务和信息流转的管理者、监督者;又通过增加节点等减少堵塞时间,提高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实现校内相关部门间、跨校合作,在加强数字信息的安全防范,保障校园文化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5G技术加持下网络传输速度更快,档案数据和用户数据更容易被获取。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应树立档案整体安全风险意识,将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纳入高校信息管理部和网络监督检查部管理范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计算机管理体系应从整合化角度制定安全管理战略,通过建设高层次网络防护体系,在软件层面保障档案信息安全。5G时代,还需要注意防范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加强档案安全顶层设计,加强异地查档维护工作,通过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档案信息在线监管,促进档案信息监管的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同时,高校还应利用5G时代档案数据标准化处理的优势,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加密,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7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科学管理。

自20**年,我校另择新址建校以来,校领导极其重视学校的环境建设,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外知名人士、校内有关职能部门成员、师生员工组成主要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由教导主任直接分管该项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学校特意聘请绿化行家到校实地考察、规划,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和工作计划之中,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平时有检查、有督促、整改措施、有总结,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共同搞好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培训,并采取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水平,积极探讨研究环境教育理论,撰写经验总结,效果良好。学校还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黑板报增设环保专栏,定期向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校园里存有永久性的醒目环保宣传标语,图书室、阅览室添置了许多有关环保宣传教育的书刊,指定专人负责,让师生方便查阅。另外,学校重视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与总结、论文、学科渗透教案等资料,指定责任心强又具有环保基础知识的教师专人管理且管理有序。

二、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学校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地处永春县最西部的山区乡镇,占地面积12亩,全校现有学生453人,教职员工26人,由于镇财、村财比较拮据,几年来,赵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四处奔波,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教学楼、教学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楼以及学生食堂、值班室、厕所、自来水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校舍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整洁美观,既解决了师生的工作生活需要,又确保了校园环境的优美、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校领导极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先后筹集资金十几万元,投入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工作。修建了庄严大方的校门和标准美观的国旗台;砌起了长达150米的溪砛和300米的围墙;校园内的伟人、科学家塑像栩栩如生;别具一格的假山、喷池,还有那别致的花灯柱以及向行人行队礼的少先队员塑像更令人赏心悦目。学校的绿化工作切实做到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使校园成为四季长青、月月飘香的花园。同时,学校醒目的标语、校训、名人名言、专栏板报布局得当,美观大方,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目前为止,学校购买并培育盆花4000多盆,种植各类树木300多株,草坪1000多平方米,绿篱310米,园林小品8处,绿地布局合理,乔、灌木、花草配置得当,学校绿化面积5亩,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学校已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学校,受到了各级领导、村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我校不仅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学校环境建设,而且加强对师生的规范养成教育,添置了大批垃圾箱、垃圾桶,并实行垃圾分类,创设环境教育宣传栏;张贴了“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等宣传标语,教育学生做到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自觉主动保护校园清洁优美,校园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师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无折枝毁木现象。学校能清除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源,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加以治理,杜绝一切污染源、噪声源;师生食堂美观整洁,符合卫生标准;厕所干净、无臭味。师生养成了节水、节电的好习惯,再生资源能够得到回收并加以利用,校园育人环境优美如画、清新怡人,学生在花园里健康成长。

三、狠抓落实,再创佳绩。

几年来,我校一直大力宣传环境教育,不仅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而且要求思想品德、语文、自然、社会等学科的科任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内容正确,结合贴切,学生反映良好。学校每学期都能组织2次以上的环境教育教研活动和环境专题教育;学校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都能适当安排环境保护内容;学校、班级经常组织学生徒步到龙湾风景区、桃园以及家乡其他风光秀丽的景点游览,有机结合环境教育,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每学期,学校还积极组织不少于2次的环保选修课和讲座,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到课内教育有计划、有安排、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效。

学校环境教育课内、课外“两手抓”,成立了花卉培育兴趣小组,环保督查小分队、义务植树小分队,树木修剪小组等环保活动小组,在责任心强且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辅导老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全校师生、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环保。学校每学期都能结合“6.5”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纪念日,由少先队总辅导员组织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环保讲座,开展“保持生态环境,拯救地球家园”等班队活动。学校环境教育活动有方案、活动形式新颖、效果良好,深受各级领导及村民的高度评价。学校绿化养管责任明确,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班级。学校积极开展“爱护绿地”、“爱护一草一木”、“为校园绿化献爱心”等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草坪、绿篱定期修剪,树木、花卉保持优美状态,学校环境优美,花香怡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园林式学校,并于20**年9月申报参评“省绿化红旗单位”。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一日常规”,视校园为家园,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自觉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的美化、绿化与净化,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率达100%,学校教师能以身作则,校园环境教育气氛浓厚,师生环保意识强,具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能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清洁,无吸烟、无乱丢、无乱吐、无乱写、无乱画行为,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地,自觉节约、回收可利用资源。学校还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环保小分队,积极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环保,师生员工家庭自觉地使用环保产品,促进社区居民群众规范环保行为,社会反响较好。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无线校园;WLA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684-03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WLAN

LIU Y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5,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IEEE802.11 standard wireless LAN, wireless LAN based on WL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As an extension of wired campus network,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digital campus. Students' and teachers' growing demand in the network, the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a huge challenge. Based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wireless network, WLAN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the aim, 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goal and solutions,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high school campus wireless; WLAN

全国的高校通过几年的建设,基本都已建成校园有线网,并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无线技术的日渐成熟,无线网愈来愈而多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线应用的普及使得高校中原有的校园有线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师生教学、工作、生活的需要。作为校园有线网的延伸,无线校园的引入,使校园网突破了区域的限制,师生可以在图书馆、会议室、餐厅等无线网络覆盖到的任何区域,利用无线终端连入校园网。可以说无线校园的引入,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平台。

WLAN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随着三大运营商3G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3G网络面临巨大的压力。在3G网络下,用户获得的带宽十分有限,上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3G网络资费相对较高,在高校中大规模推广困难较大,并且3G网络不能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源,很多优秀的校内资源不能很好共享。而WLAN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便捷、规划简单、扩展性强等优点,使之成为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的首选技术方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从2010年开始部署WLAN网络,抢占高校移动接入市场,由此WLAN开始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1 WLAN无线校园网的意义与目的

高等院校中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虽然,现在高校基本上都建成了校园网,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术活动的增多,无线设备在学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线网在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特殊区域受到端口数量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很多接入点,无法为师生在这些区域提供上网服务,要想通过改造有线网来增加接入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而无线网施工简单、成本低、组网灵活、覆盖范围广,可以轻松地提供出几百个信息点。这使得无线网络已经不单单是有线网的延伸,他与有线网一同组成了高校的校园网络,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WLAN无线校园网的设计理念

无线校园网的设计原则应该在充分满足学校使用需要的基础上,体现以下几点:

1) 性能。无线网络建设应该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得无线校园网能够满足今后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2) 可靠性。无线网络应该具备很高的容错能力,关键设备和模块应该有冗余,具备负载均衡、故障恢复能力,保障网络能够可靠地运行。

3) 兼容性和扩展性。无线校园网应该能够与现有的校园网无缝对接,现有的服务器、数据库以及其他各种资源,在无线校园网中都能够得到支持,并且针对今后需求的发展,无线网应该能够方便的扩展。

4) 管理性。无线网应该可以在线监控,快速解决故障,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5) 安全性。无线网络应该提供完整有效的安全控制机制和防范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入侵。

3 WLAN无线校园网建设方案

3.1 总体架构

在WLAN建设中,学校不同,运营商不同,其WLAN架构也不相同。论文以某高校为例,对其网络架构进行探讨与研究。

本WLAN架构由校园网络部分与运营商网络两部分构成,主要采用的设备包括:AP、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等等。如图1所示。

图中的WLAN架构中考虑到该高校的特点,采用瘦AP+AC的架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建设方式。在此架构中,AP功能简单,不能单独工作,需在AC上注册后,在其控制下完成无线射频功能,而AC则完成安全策略、漫游等大量的网络功能。一个AC可以集中管控多个AP,此架构适应大型无线网建设。在学校的每个需要布放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安放一定数量的AP,每个环境中的各个AP通过接入交换机连接到学校机房的汇聚交换机上,并接入校园网,通过多业务路由连接到运营商的网络上。

3.2 无线覆盖方案

高校中的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宿舍、教学、办公、图书馆、操场、广场等等。各种环境对无线的需求不一样,对无线的覆盖要求也不一样,根据校园中不同的环境,可以采用不同的布放方式和覆盖方案。

对于宿舍环境,其特点是房间多,用户集中,晚高峰阶段对带宽和流量的需求大,可以采用室分AP进行布放。由于AP的传输带宽和空口资源有限,虽然AP没有明确限制接入用户数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WLAN并发率,WLAN终端渗透率等因素,而宿舍楼中用户高度集中,因此,在安装AP时需要充分考虑宿舍楼中房间的分布情况和用户情况,限制单个AP的在线用户数,以单个AP同一时刻用户数不超过20个为宜。如图2所示。

对于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环境,其特点是空间宽阔,阻挡少,用户分散且布线困难,可以采用放装AP进行布放,为了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以将AP安装在天花板或角落上。如图3所示。

对于操场和广场环境,其特点是空间开阔,用户较少,可以采用室外AP+增益天线进行布放,如图4所示。

4 WLAN与校园网融合

WLAN网络是运营商与学校共建的网络,他是基于校园网之上的,因此要将WLAN与校园网充分融合,既要保证师生能够方便通过WLAN访问校园网,又要保证校园网的安全,使学校能够对WLAN进行监管。在实际组网过程中,可以考虑划分TEACHER和STUDENT以及CMCC三个SSID,这三个SSID分别对应不同的VLAN。教师用户接入TEACHER可以免费访问校园网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学生用户接入STUDENT可免费访问校园网资源,此两个SSID由学校进行认证,为了有利于管理,采用PORTAL方式进行认证,用户名和密码根据师生相关信息制定并通知用户。而学生用户需要通过WLAN访问互联网资源,则需接入CMCC,用户需到运营商处申请开通WLAN业务,获取账号与密码,由运营商进行认证,并通过计费系统进行流量统计和计费。

5 结束语

本文从无线校园网建设意义和设计理念出发,介绍了基于WLAN的高校无线校园网的构建方案,通过学校与运营商的合作,融合双方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价格低廉,访问便捷的网络服务,为运营商提升品牌影响力、抢占市场都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运营商与高校合作共建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络,对双方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高春阳.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5):7913-7914.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问题;方案

一、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环境创设理解片面。一些老师虽然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创设室内环境,但是由于教师理解的片面性出现了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参观过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但是他们没有根据本学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修改,而是将其模式照搬过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环境创设的内容主次不清。有些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并没有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好坏,更没有站到儿童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使环境创设变成了摆设。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创设室内环境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都不利于幼儿的教育。(3)频繁地变换环境。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频繁地更换环境,这样做不利于幼儿坚持性的培养,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解决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问题的方案

要解决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转变片面性的环境创设观念,坚持全面性原则,让环境创设显示出其真正的教育意义。(1)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的设计,教师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减少文字和图画,回归到幼儿的情感世界中去,在不经意间起到教育的作用。如,在教室内贴一些“不随手扔垃圾”,在放图书的地方贴“按类型将书本放整齐”等的标语,还可以在学校多种一些花草树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这种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促进其真、善、美人格的形成。(2)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教师在创设室内环境的时候,要让幼儿也参与进来,这样一来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幼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3)坚持环境创设与学校教育一致性原则。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在环境创设方面要坚持与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而且还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幼师工作者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创设出符合校园特点、学生需要的环境。此外,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使室内环境发挥出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高职 景观设计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景观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设计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高职院校开设了与景观相关的专业或课程,教学重点和特点各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更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近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性专业能力有着实质性的提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有问题出现。本文拟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及景观设计的市场走向,提出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历程: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称谓最早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提出的。1900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地位。

20世纪20年代,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就开设过各园林专业的课程,这就是景观设计专业的雏形。5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曾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标志着我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形成。此后,一些高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园林专业,我国的园林景观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以前称之为“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后来又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称为“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较为混乱。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只有少数高等农林院校和美术学院具有相对完整的景观专业学科体系,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亦有待改革,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现状

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目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前期知识铺垫不够。《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但是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少进行前期教学内容铺垫,学生一进入该门课程,就直奔主题,直接讲授相关理论重点,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较为缓慢,理解不够透彻,直接造成在接下来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对方案设计的思路不够完善,方案无新意,设计理念不强等缺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二.课程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招收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设置上也偏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多以艺术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景观设计专业水平。这种课程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性只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更侧重其自然属性和人文价值,追求景观中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因此,景观设计课程的目标设置不能单一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审美需求及社会实际应用。

三.学生综合知识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广泛。大多数学生已经从小养成了灌输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主学生意识有待提高,需要多吸收课外知识,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难以理解的空洞理论,增加实践训练的课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习时间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景观概念,懂得景观设计的规律及方法,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方案,绘制出相应的图纸,流畅的表达设计要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方案的设计。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的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决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应该针对景观设计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景观漫游动画等,在展示的同时,边分析边讲授,加强学生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实地考察教学法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考察,考察的范围包括所在地区的各城市景观,在考察过程中,由教师实地讲解分析,分析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考察后要求学生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汇报PPT,在课堂中进行分析汇报。

3.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给出相应实际地块,并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后,给出相应的设计条件,由学生完成该地块的景观设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前期考察后对该地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现状分析,对周边环境了解较为透彻,对人文要素,设计要素都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容易上手,方案设计容易深入,不浮于表面。

4.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选择各种类型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教学专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庭院景观设计;2.居住区景观设计;3.广场景观设计;4.村落景观设计。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协作设计,自主创新。

经过以上对教学改革发面的思考,本人已经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实践检验,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反思。深化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各高职院校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实实在在进行实践教学,总结经验,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 《科学教育家》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