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设计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5:42

校园文化的设计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1

首先是校园文化设计。校园文化设计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要进行精心的规划和思考。对新修的建筑,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进行精心论证,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使新建建筑体现意识形态与学习特征的结合,体现现代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我县的学校,大多在校门正上方用金色大字题写校名,两侧则题写与育人有关的对联。而当你来到竹箐乡中心小学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校门右侧一块大型花岗石的石屏即刻跃入你的眼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石屏上的大型鲜红手迹,激励着来到校园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上级领导,外校师生,过往行人,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出这里的本校教师和同学。

学校的校名则题写在左侧一块尺寸有限,但尚能明示的小石屏上,此外再无别字,两块石屏一大一小,互相辉映,主题鲜明,寓意深远。单调中显现教育的至高目标,凝重中透视出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此种创新型的文化设计,值得提倡。

其次是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奋勇攀登科技高峰的文化主题。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并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学风、“三让一树”等内容,除了这种常规的设计外,还应有反应自己特色的内容。

同样以竹箐中心校为例,步入操场,你便被主教学楼正中一幅巨大装饰画所吸引。“学无止境”――这是一幅由本校教师自己创作的校园主题画,画面的主体由无限延伸的折线和滚动的小球构成,寓意深远发人深思。

再是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同样值得下工夫,彻底根治“脏、乱”现象,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校园环境卫生应高标准严要求,即室内外地面无垃圾无灰尘;窗明桌净,现出本色。垃圾箱、果皮箱设置足够并位置适当,垃圾清理及时。墙壁内外无脚印、球印,桌椅摆放整齐,无乱刻乱画,无乱丢废纸杂物,内外环境安静。沟、渠、下水道畅通无淤泥,污水无外溢,特别要加强对厕所、公共过道、公共场所以及教师生活区的卫生管理,除四害措施有力。校园的美化绿化,首先要对校园内有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管理既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首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校园管理的基本保证。着力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阵地管理,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导向。校内文化阵地,包括黑板报、文化走廊、宣传橱窗、简报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育人服务。严禁低格调,不健康的内容在校内宣传、播放或演出,保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设计;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门类,其价值的体现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载体。高校校园是一个知识、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方,用艺术设计特有的语言去诠释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辅助校园文化建设,既能使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在高校校园这个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又能通过其自身的魅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实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来说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景观、场所设施等建设,是有形有质的可视化对象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即意识形态的建设,其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如学校总体形象、价值观念导向、道德品质培养、校园文明建设、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处世能力培养等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于道德、价值、时尚、品味、审美、文化等的理解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观念和感识。高校校园是一个多种思想、观念交汇融合、碰撞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任务艰巨、内容广泛。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语言与载体,使观念不同、理解各异的师生们能够普遍接受,利用艺术设计的魅力不失为一种良策。

一、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魅力

艺术设计是在一定的创意构想基础之上,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等一定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在一定的载体上得到展现的具备艺术质感的创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艺术设计无论是创意构想还是表现形式、方法上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影响力。

1.艺术设计创意构想的魅力

创意构想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意独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缺乏创意的设计方案必然是没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行为、情景等来实现的。而这一切活动,必然是创意为先。每项建设活动从策划到执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的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去构想、组织,艺术设计的魅力必然会使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更多的动人之处。

2.艺术设计多样化设计及表现形式的魅力

艺术设计是作为实用设计艺术,包括很多设计门类。例如平面类的广告设计、POP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等;环艺类的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陈设设计等等。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的载体上,每一种设计门类都能以其自身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魅力。如校园公益广告设计、活动组织宣传广告语设计、漫画设计、活动海报、布景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学生作品展布展设计、主题手抄报、板报设计等等。

二、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的来说是对可视化的具体实物建设,如校园建筑、景观、雕塑设计、教室、寝室、食堂、各种教学、生活设施等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校园中的这些可视化实物建设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协调,即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艺术设计是实用性设计,实用性是其生存的基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实物建设首先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图书馆要方便读者借阅,环境要相对安静;食堂要满足学生方便实现选看、购买、就餐、清洗等就餐流程;教室的灯光处理既要能够满足读书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应兼顾到其他的功能需求(如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室内的灯光控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艺术的、良好的氛围的营造就更离不开艺术的设计了。例如,通过教室内墙及走廊的适当装饰可让人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疲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能让师生们在课外学习和课间休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校园景观雕塑设计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宣传导向;校园各种指示系统的设计(如路牌、门牌、铭牌等)能让人领略到学校的文化气质和人性化关怀;学校整体形象设计(VI系统)能统一、强化学校的形象,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

艺术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优雅结合,是激情与冷静的矛盾统一,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是离不开艺术设计的参与。精神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建设,而观念的引导、素质的提升、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养成、学校的社会形象等又往往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对于当代校园而言,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有各种活动、视觉形象传达、网络等信息平台等等。

在各种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宣传海报的设计。高校校园是一个各类海报争相竞放的地方,学术讲座、各类竞赛、文艺演出、作品展览、各种信息……不胜枚举。海报的目的就是要引人注意、获得认同,进而参与进来。此时如能运用广告招贴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去设计海报,效果自然比未加雕琢的文图信息堆叠要好得多。另外,如今的校园,大多数海报会以电脑制作、喷绘打印的方式进行,其实,如能发挥POP手绘广告的魅力,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以其文图的趣味性获得更多的青睐。再说活动宣传横幅,这也是校园里天天可见的一种宣传形式。设计一句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且又引人思考的宣传标语,势必会令活动引来更多的关注。再来看看校园文明建设。对于校园而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些为校园文明建设组织的活动常常只能起到短时的作用,如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月就曾被初戏称为“三月来了四月走”。而如果能够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传播校园文明的理念,使文明生活的信念深入人心,才是治本的良方。比如说,在寝室、教室、食堂里合适的地方张贴公益广告、漫画,引导生活其中的人群养成良好习惯、爱护环境、文明生活,就显然比反复的、严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再比如说,设计垃圾桶的外观,让更多的人留意它的存在,愿意主动将垃圾投放进去;美化教室里的照明开关,使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要自觉关闭不需要的照明;设计班级标识,以强化、塑造班级的整体形象,提升班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设计符合当代年轻人口味宣传口号、QQ表情,再通过QQ等载体传播,倡导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和文明素养,等等。

再说高校的形象设计。对于学生遍布大江南北的高校而言,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重视VI,通过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系统的设计、通过基础系统的具体应用,在公众心中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对于高校品质建设,文化推广与倡导、知名度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3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文化;因素体现

景观的文化性并不单一,通常有不同方面的意思,所以我们先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了解一下“景观文化”。

第一,人和景观的互动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本质意义上,景观文化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我们看到很多的绝色美景只是属于自然的风光景色,但是不能够叫做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通过活动而影响创造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人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环境的同时个人的意识也受到了影响。也就是说景观的文化性是依赖实践活动,人们在改变创造环境的时候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将自己的思想或者本土的人文风情加以融合,这样的景观文化也会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人们的实践创造是景观文化发展的基础体现。

第二,景观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东西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景观的文化性更不可能一成不变。为什么会有名胜古迹,这就是历史文化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都喜欢欣赏美丽的景观,而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体验会有不同的感觉,然后就会通过不同的形式留下他们曾经的足迹。我们知道古人会在欣赏完之后留下美画或配上诗篇,到了后人再去观赏的时候,除了对景观有所体验之外,我们还会学习前人的诗画,从而感受一下他们以前的体验,名胜古迹就是经过这样的不断积累发展和传承而建立的。比如泰山之所以出名,除了风景的优美,更离不开的是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第三,孕育环境体现的景观文化的独一性。不同景观文化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因为这样,所以景观文化才具有不可复制的独一性。比如美国人们崇尚自由,自由女神像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景观文化除了是人们创造的,更离不开的是人们行为活动的不断强化。自由女神像代表的就是美国一种追求自由的文化,这种景观文化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只适合在美国,假如将自由神像放在埃及,可能自由神像再也无法展现自由的精神了,因为它已经是独特不可转移的,它代表着的就是一种自由的符号,是当地的一种精神文化,人们对它的认可是离不开它诞生的背景的。

除了要了解“景观文化”之外,我们还要了解“校园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展现校园文化,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也是为了校园的环境氛围建设。一般来说,校园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制度。物质文化是最为基础的,承载着精神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就是校园的教学活动和人文景观等等。

我们以福州大学城为例进行探析,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强调的是建筑设计的规模,无论是教学楼或者是行政楼,却忽略了校园的景观设计。本身大学城的新校区已经是没有现成的地域文化的,如果景观文化上得设计建设再得不到重视的话,整个校园就没有文化氛围可言了。老校区在选址上选择在深有人文气息的地方,这样自身的人文环境已经非常有优势。现在大学城的学校基本在市郊,相对来说人文环境确实强差人意,所以大学城新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上的困难就更加大,所以新校区要注重自身的优势,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优势,着力建设校园景观文化。另外校园景观文化的问题还表现在新校区和旧校区之间的文化联系出现断裂的现象,这通常在新校区进行景观文化设计建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通常我们在新校区都很难找到旧校区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旧校区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气息,而新校区需要文化景观的设计和需要时间去沉淀。求新是对的,这才有发展,但是过于求新,则会忽略了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这样就会导致校园文化联系出现断裂的现象。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而校园环境就是整个发展历程的见证,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老校区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就是魅力所在。

要营造校园景观的文化氛围,体现景观的空间气质,就要注重文化在景观上的表达原则,否则校园的景观就仅仅是一个摆设。

(1)遵循整体性原则。一间学校的发展历史越是悠久,文化沉淀就会越深厚,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积累文化信息,于是校园景观就回去是很好的载体,但是校园文化表达的景观载体有很多,但它们又不是储存箱,怎么样才能够通过校园的景观来得到展现,这就是文化景观的特色所在了。要想校园的景观文化有整体性,就要突出主题,这样才不至于会杂乱无章。另外还要注意景观设计和其他规划要融合,整体性才能体现,校园精深的文化才更能让人得以领会。将校园的文化精神作为景观设计的根据,这样就能够保持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哪怕单单一个雕塑,都能承载深厚的校园文化。另外在注意整体性之外,也要注意突出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校园的文化精神,更别说文化的承载了。

(2)遵循含蓄性原则。校园的景观文化蕴含着一种校园精神,追求的更是一种文化底蕴以培养师生们的品格修养,因为校园的景观对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人生态度都会带来影响作用。而校园的景观文化通常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训校风等等,这都是通过管理来体现的。而隐性的文化主要就体现在校园发展历史的传承上,通常是通过外部的环境来体现的。所以校园的景观设计,就要主要校园历史文化的融合,除了在校道两旁摆放刻有名言警句的石块之外,更要注重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表现手法创作有深度、有内涵的校园景观来展现隐性文化,因为隐性文化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能代替的。

(3)遵循传承性原则。传承是发展的基础,说到传承和发展,我们看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历史底蕴深厚,虽然两所大学乡里不远,但是有很少人会知道他们的景观文化是不相同的。造成校园景观文化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各自对于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性。虽然都是在同一大背景,但是清华大学的建筑师在设计规划的时候设计的却是西式化的景观,否则如果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那就跟北京大学没什么两样了,这就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了。

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整个环境,做好创造和环境互相协调,用恰到好处的形式对校园景观进行设计,使校园文化更够自然而然地融入校园景观、校园生活并相互连接,而且这不单是为了外观的美观,更要注重的是在整个空间结构上蕴含校园精神文化,这样才是校园景观的意义所在。不然所有的校园景观都会缺乏灵魂,在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相信是师生们所不想接受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精神的体现,校园景观能够赋予校园文化生命和活力,更能展现校园的文化形态。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更能体现校园的教育价值观和文化价值。所以,校园景观设计是有着使命的,帮助营造拥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带给师生们无限的想象和不灭的激情。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4

[论文摘要] 计算机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挑战与机遇,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冲击和改变着大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1世纪,信息化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属性的局限,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范畴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网络文化阶段。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文化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的高等教育大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在“计算机文化”理念这一前提下,本文叙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说明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他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有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本身含义。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团结平等互助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项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维。 

2.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和广泛应用,始创痛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空前变化。根于教育需求,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与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育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给学生创造的网络阅读、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等条件,打破了社会、学校、班级及学科的界限,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满足学科和教学的需求。 

3. 学校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有产生虚假;其交互特征即传播信息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即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去范。诸如,“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殖民”的威胁、“信息垃圾”的威胁、“信息欺诈”的威胁等。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向着网络化的威胁与挑战,如果不慎重的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质量和进程。 

 

二、网络文化时代必须选择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达信息的主动权。 

1. 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 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商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建设教育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 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得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还停留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形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来运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 加强“两个管理”。“两个管理”,即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2. 引导“两个自律”、“两个自律”,是指在校园网络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网络经营与社会网络经营尽管在技术、手段、程式运行等技术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的功利目标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标是营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网站变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强“五个建设”。“五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一是硬件设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有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软件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有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四是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五是网络学科建设。大学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4. 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事实上,在校园网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理念的建设。要真正班这种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多渠道建设与科学管理,使以网络化、数字化卫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的大学教育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唯此,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咏今. 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探索..2002.11.19. 

[2]衡均 .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 

[3]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 大学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5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中学校园景观;地域文化

一、校园景观设计概况

(一)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理化表现形式,更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强调空间的沟通。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功能,更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景观要同时满足感官的愉悦,可以提供娱乐、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休闲场所,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理的作用,景观的人文魅力是娱乐,这是一种潜在的校园文化,即校园“场所精神”。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学校包括学前区、教学区、生活区和其他课外活动,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安排,不仅满足了教学、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交流需求,以灵感和智慧提高文化和精神陶冶功能。2.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划分道路也适中,空间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空间设施的设置、材料选择及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3.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要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利用雕塑、浮雕、支柱、标志等环境与特色的景观小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植物园林绿化,尽可能乔、灌、草多层次双绿化,增加单位面积绿化量。5.多元化的原则:开放空间的多元化包括多元化的功能、形式和配置。各种功能,如隔离、运输、通讯、运动等用途;多种形式,如形状、大小、颜色、材质、成分等变化;多样化,如草坪、树木、山、水、建筑等不同的设置。为了满足校园开放空间的功能,如运输、组装的基本功能及其他的运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加强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6.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征是设计的基础。7.安全原则:安全是人性化设计的第一要素,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

(三)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功能

1.校园文化: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景观设计,继续把握校园历史,保持文化的一部分,应适当考虑校园文化和历史反映校园环境设计,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2.学习:景观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楼、宿舍楼,或提供奖励、或旅行、或为学校人员提供一个完美的学习空间。3.交通:交通众多,在超过一万的总数量,使校园道路可以缓解交通,而且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设计环境美,减少道路无效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工作。休闲娱乐: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发展知识和技能。4.生态发展:可持续、低能耗、生态环境是当前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校园环境设计应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确保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心理需求:我们走过的路,合理规划结构和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在学校有潜移默化地影响,那里的人们喜欢在丛林的性质,因此给教师和学生安心。

二、中学校园景观概况

(一)中学校园景观

定义:中学校园景观是校园范围内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结合。它也反映了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物质承载自己。

(二)中学校园景观的具体构成

为了方便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及不同形状的建筑群,在校园有限的空间中占主要的景观。其独特的校园生态体系正是其有别于其他空间景观的重要特征。1.校园入口区域:要进入校园就包括校区前门空间、校门以及门卫系统等建筑区和校园入口区。由于中学教育的完善,教学区域绿化建设也得到了改善,入口处是校园与外界连接的过渡区,是学校和社会、物质、文化精神交流的渠道,也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一大特色。其中,正门和门卫的建筑形式作为校区形象与外界交流的首要组成部分,其形象设计不但需要展现中学校园以教育为主的文化内涵,还要体现是学校与外界交流服务的第一站。2.户外运动区:按照“规范中小学”的设计,我国户外运动空间总面积控制在3926至1582平方米,以及教师和学生人均用地在3.40至14.38平方米。通常包括:一个标准的250米田径场,小足球(包括田径场),2至4个标准篮球场,1至3个标准排球场等运动场地。3.绿地空间:学校内部的绿地空间主要是针对校园操场空间来划定的,是以绿化为基础的露天公共区域。草地、树木、清澈的溪流能够让人们缓解学习压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这轻松的自然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户外休闲的场所,还能使师生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放松,潜移默化地让更多人受到隐形的教育,培养他们亲近和热爱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4.广场空间:以露天公共独立式开放区域的硬质铺装为特点的建筑就是校园广场。校园广场一般分为五大类:运动、交通、休憩、中心、表演和运动广场。广场控制着校园内主要的人群集散,其道路规划给全校师生提供集合、休憩玩耍的方便,是全部建筑中利用率最高的场所,一般都位于校园中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且周边建筑物也在自然地贴近它。5.建筑邻近及中庭空间:虽然新教改一直在进行,但是中学教育课堂活动的主要开展地还是以室内为绝对主流,所以建筑空间和教学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内通常的教学建筑是一组建筑通常由前院空间、中庭空间、侧院空间、前廊空间、侧廊空间、后院空间及建筑间连廊空间等组成,在特殊情况下,还有屋顶和架空的空间。所有的这些空间总的来说分为全部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其中前廊空间、侧廊空间以及连廊和架空空间部分属于半开放式的空间,前院空间和侧院空间以及后院空间等属于全开放式的空间。

三、地域文化概况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就是空间区域内的一个范围名词。它主要包括:其一,自然地理,包括山地、平原(坝)、森林、海洋、湿地乃至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其二,一定社会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由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形态、、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此地区而后的历史发展中遗传与积淀下来。

(二)案列分析

山东陵城第六中学1.项目概况陵城区是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4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7.7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20万亩耕地。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东经116°27′~116°57′,北纬37°13′~37°36′之间,陵城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陵城第六中学位于政府街以东,城区南部新区和兴地带。其周边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公寓等,同时还拥有国内先进的风雨操场、体育中心等。2.地域文化该地区非常重视教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德州又是燕赵相邻之地,黄河穿境而过,河汉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更是溯源悠久,禹水文化、儒理之道根深蒂固。境内现有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名胜古迹,如禹王亭、苏禄王墓和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以及东方朔画赞碑等。正在恢复建设中的还有董子读书台,我们将其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正是尊重和发扬其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在景观小品的选择上,景观建筑、景观树种的选择都采用当地历史文化来作象征。3.设计风格及理念设计理念来源于当地文化,本次校园设计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秉承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使其更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简约风格强调的是空间纯粹的单纯和简洁两大特性,不要多余的装饰,让空间简化到光、量及体,就需要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此透视风格的精化就在于此。简洁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校园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4.雕塑设计该校园分为四个功能区,包括:教学楼区、生活区、风雨操场区及体育中心区。道路系统被分划为主要人流动线、次要人流动线及活动区域联系动线。该校区最为特色的是中心广场的雕塑设计、景观墙设计及景观小品。在校园内人流量较多的区域,其道路两边设置银杏大道。其雕塑设计以大雁为主题,形似火炬,表面衣服带镂空的形式描绘,七机敏雄健,群居为阵,重情义,不抛弃。正如校园师生关系,学生似雁群,健康活泼,相亲相爱,老师似雁头,敢于拼搏。雕塑的结构由两层相互叠加缠绕的雁群组成,旋转而上。此雕塑入云霄望大地,不畏艰巨,象征着青春以及精神的传承。本雕塑材质为黄铜,不锈钢锻造,其高度为10米左右。

四、总结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6

【关键词】校园设计;景观;文化;建筑

University campus building design melting in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scenery

――By example of building design for occupation technique college campus of Chuzhou, Anhui province

Zhu Xing -l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SuzhouJiangsu215000)

【Abstract】In the technical college campus of the province Chuzhou occupation of Anhui the programming and the building design, designer thorough studied base view and cultural resources, combine ages a new technique on inheritting and developing a local traditional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culture with new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design the building sets that matches spirit in the scenic area place, to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direction of the building design have investigate worth.

【Key words】Campus design; View; Culture; Construct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东南方向与江苏省的南京市毗邻。滁州自古人文荟萃,不仅留下韦应物、坡、欧阳修、辛弃疾等人的历史足迹,而且还养育了朱元璋、戚继光、吴敬梓等无数名人;不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名亭”的醉翁亭,而且有开中国农村改革之先河的小岗村。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工贸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新校区东临丰乐南路,西临环滁西路,交通条件优越。校园规划用地59.4公顷,学生人数1.2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

1. 对基地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精神的寻求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城市西南部边缘地带,西侧是部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风景区,因而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与厚重的地域文化。琅琊山风景区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等四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古建筑群为主要观景特色。区内人文景观丰富,有始建于唐代的琅琊寺,有卜家墩古遗址留下的大量古迹和文物,还有著名碑刻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处。历代著名文人雅士如韦应物、欧阳修、曾巩、苏轼等趋之若鹜,均以诗文纪其胜。故琅琊山为我国24座文化名山之一,为皖东的游览胜地。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它因镌有欧阳修文、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常在此饮酒赋文,琅琊寺住持智仙为特他特建造了这亭子。欧阳修自称“醉翁”,便命亭为醉翁亭,并作了传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筑,独具一格,意趣盎然。亭西为宝宋斋,内藏高约2米、宽近1米、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亭前的酿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

2. 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所需满足的功能要求

新时期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场所,是产生和传播知识的源泉,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物质功能指校园为师生提供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运动、交往、娱乐、休憩等多方面的条件;精神功能则是校风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科学和激发创造力的能力。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正是在此要求下进行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

图1

根据基地现状及功能要求,把整个校园分成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实训区、景观区五个区块,各区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方便联系(见图1)。校舍布置充分考虑了分期建设的相对独立性和融合性,所以各功能区块布局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人性化原则和分期实施的建设要求。

校园中的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两条轴线将校园划分为结构框架明晰的几部分:综合楼矗立在东西走向的轴线上,它不仅是教学区的核心,而且更是学校形象和精神的象征。连廊的布置将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等各个建筑单体生动地联系起来,为师生们提供便捷的使用环境,也更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环境的趣味性。南北走向的轴线将教学区与运动区自然地联系起来。生活区和运动区体现着亲切和谐的尺度,让在校师生享受到怡然自得的课余生活。

3. 符合场所精神的建筑设计图2

基于场所拥有的风景、古建筑群、深厚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性深入研究,同时也考虑到当地降水丰富等各方面条件,结合当代建筑设计手法与新材料的特点,综合考虑建筑风格,最终以具有浓重地方传统特色的坡屋顶形式为本次建筑群体的设计方向(见图2)。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建筑的时代性要求,当前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高度集约化的时代,时代精神是实用、简约而注重效率。因此,建筑设计也不可以过于拘泥于传统建筑。在建筑形式上总体上采用坡屋顶,这是就活动在校园空间内部的人们的视角而言的,从空中看,它是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形式。在一个建筑群中,各建筑单体之间加强衔接的廊道,建筑布局上也相互呼应。建筑色彩采用灰、灰蓝、浅橙黄色为主,灰蓝色的屋面与天空中的蓝天白云浑然一体,灰色与浅橙黄色和谐搭配的墙面与绿化树木有机相融。简洁适中的玻璃窗户体现着开放豁达的时代性,抽象的榫头、木柱反映了传统建筑的信息,我们用新材料演绎传统建筑文化内涵,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在使用功能上,我们把雨水管、伸缩缝、雨篷、窗台与墙面、屋面上的装饰元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图3

综合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见图3)。该建筑集图书、行政办公、电教信息、教学研究功能于一体,主体建筑12层,气势磅礴,是全校建筑群的制高点,6层以上用于行政办公,下面布置的教师办公用房,正对校园主题广场,有着很好的视觉欣赏效果。北面群楼为电教信息用房与教学研究用房;南面为学校图书馆,主楼西侧是千人大报告厅。所有用房通风、采光条件良好,疏散便捷。综合楼架空层部分利用地形高差设有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师生的使用。

图4

图5

图6

教学楼与试验楼以教学组团的形式组合布置,为各系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与综合楼、艺术楼等共同围合校园主入口广场,使学校空间生动而不过于空旷(见图4)。实验楼为内廊式、双面布房建筑形式,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楼内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分别安排各类标准实验室及相关辅助用房设施。实训楼配置职业教育各专业需要的相关教室,大空间的车间、标准教室形式的专业实训教室,可以满足钳工、金工以及电脑、电子专业的不同要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艺术楼满足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影视动画等专业课程的安排,突出表现的是精致中显示大气的优雅形象。师生活动中心采用方圆结合的布局形式(见图5),立面丰富多彩,造型新颖独特,虽然该建筑在学校建筑中规模偏小,也能体现出设计师追求精品的创作精神。学生宿舍分别安排了4人间、6人间、8人间(见图6),可以给学生住校提供多种选择,平面布置为单元式,管理用房集中布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后勤用房包括服务用房、学生创业和商业服务一条街。商业一条街内布置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成为实践型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

4. 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

校园的建筑群总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环境,为了体现校园所在地的环境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对校园绿地景观进行精心设计(见图7~9)。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现代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在环境中体现现代教育气息和办学特色,将场所文脉融于环境之中,并将学校融于滁州古城与琅琊山风景区大环境氛围之中。

图7

图8

图9

校区东入口广场是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结点之一,由教学、科研、行政建筑楼围合而成,是进入校园的礼仪广场,设计以教学楼前主题雕塑(日晷)为中心,定位为晨曦广场,寓意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有“一日之际在于晨”的含意。入口处设计成放射形的图案铺地和种植坛、流水和跳跃的报时涌泉,使整个入口空间大气现代又不失灵动活泼之感,同时又隐含“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深层寓意。

水景园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生态湿地,配置湿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达到水体的自我洁化功能,创造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在湖面南侧,设置了亲水平台、景亭、景观钢架等。满足休闲、遮荫庇雨的功能要求。同时强化了湖面的景观立面效果。使外环境的景观和建筑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各种主题空间由各类建筑围合形成,各种大小不一、主题各异,是师生交往、学习和休闲的场所。设计力求结合不同使用功能,创造随和安静的环境。或规则、或自然,简洁明快又富有变化,能带给学子们不同的精神启发。在各个主题空间适当点缀一些生动形象的景观小品,可选用优秀的学生作品,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校园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有坡地、平地、水体等,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植物群落有密林、疏林草地、观赏草坪、水生植物群落等等。选择各种类型的不同高度、颜色和季相变化的植物,合理配置,以“软化”庭院与建筑规则线条给人带来的生硬感;大量运用自然式的疏林草地与树丛景观,创造多种生境与植物景观群落。

5. 对当前建筑设计中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信息快速化、材料国际化、市场多样化的时代。市场决定项目,设计服务于项目,建筑设计的品格往往跟着业主的意向走,这是这个时代的缺陷。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它的建筑本体一经展示在世人面前,立即就会成为各地模仿的对象,现在的交通条件与电子传媒为它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可能。在一个城市区块或是一个街区、一条道路上,资本都来自众多的个体,不同投资者个人喜好带来的结果是建筑形式的大杂烩。这样就形成了我国各个城市千城一面的似曾相识的城市建筑景观的现状。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7

针对大学校园公共座椅的不足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人机工程学、座椅材料、行为心理与校园公共座椅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校园公共座椅设计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应具有相应的功能性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

座椅 需求 设计 大学校园文化空间

1.引言

大学校园是由校园建筑、空间群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座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空间群元素,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空间公共座椅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校园公共座椅有样式呆板、舒适性欠佳、数量不足、日晒雨淋等缺点。如今国内外户外座椅正由结实、实用向多功能、舒适、装饰等方向发展,而大学校园的户外公共座椅却不能满足师生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适宜当代大学校园的户外座椅设施设计以及整体布局的建议,以期为大学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朝气与活力。

2.大学校园公共座椅设计依据

2.1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座椅尺度必须以健康和舒适性为主要设计目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据资料显示,中国男大学生实际平均身高为1.71米,体重为61.48千克;女生实际平均身高为1.60米,体重为50.29千克;大学生体重指数平均值为20.40。因此中国男女大学生实际身高、体重存在显著差异,在设计时除了使其结构便于使用外,还必须把握好人机和设计的关系,使设计和人机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具体人群和场所结合人机设计出符合师生使用的座椅。

人机工程学要求我们对“人”有一个全面且科学的认识。因此在设计前期,我们面对200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他们的需求着手研究人机工程学,充分满足师生对舒适度的需求。优秀的人机学座椅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并节约时间,使人坐得更加舒适,并在满足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再考虑材料、环境等其他因素。

2.2材料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是影响师生们是否主动选择座椅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户外公共座椅的使用材料多为石材、木材、玻璃钢、金属等。石材具有坚硬、耐腐的优点,但在夏季,石质座椅长期暴晒容易产生灼热感;冬季时又因坚硬且冰冷造成使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木材属于天然材料,触觉较好、加工性较强,是理想的室内外座椅用材。而木材易腐蚀和遭虫蛀,所以使用时需要通过特殊的防腐防虫处理。玻璃钢具有抗压、耐腐、寿命长等特点,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室内外座椅用材之一。目前大部分金属使用穿孔金属材料,使座椅变得轻质且透明,避免雨水停留在椅面上而且冬暖夏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8%的学生及老师选择木质座椅,35%则选择新型材料座椅。由此看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大部分师生依旧喜欢木材粗糙的工艺和材质。不管用哪种材料,其设计方法必然有区别,我们都应该考虑使用人群的感受而因地制宜提高座椅的利用率,使校园环境更和谐美观。

2.3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分别从视觉和环境的角度进行阐述。

2.3.1从视觉角度

虽然大学校园文化空间座椅的样式多种多样,但座椅的摆放却应根据座椅的样式和使用地点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布置座椅时要考虑到校园座椅的朝向,既能满足使用者交流的需求又具有良好视野,例如水域区周边座椅就必须考虑观景需求。视觉上的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基于边界效应,在图书馆放置座椅时合理运用构成O形、L形的座椅组合,通常和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结合在一起。

2.3.2从环境角度

校园公共座椅的使用率高低跟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表现上开发的户外区域较为明显,调查表明冬、夏季学生使用户外公共座椅的次数相较于春、秋季明显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位置使学生舒适地使用座椅外,在安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

3.校园区域划分及座椅设计

基于对人机、材料、行为心理的分析,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提出校园区域布局划分及座椅设计。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湿度一般都在65以上。目前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还处于建设阶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随着学生对户外座椅的需求量增多,提高校园座椅的质量和舒适度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校园座椅地域文化特征不明显,加之功能性不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对此,我们针对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教学区、水域区周边这三个功能需求较高的区域设计了功能和造型不同的座椅。

3.1图书馆座椅设计

图书馆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调研发现:(1)理工图书馆内现有座椅大多都是长凳,摆放较为集中,学生学习容易相互受到影响,使用率不高。(2)安置在靠墙的座椅会优先被选择,虽然背部得到支撑,但造成了一定的不舒适感。(3)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手机和电脑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但图书馆却没有提供电源插座。

图书馆座椅属休息用椅,在人机工程学上靠背倾角要比工作用椅大些。由于读者长时间坐姿看书,躯干挺直或屈曲导致脊椎及肌肉受过多压力,所以椅背必须适合人的脊柱自然弯曲度。在座椅布置上,根据学生行为心理,尽量安置在靠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在造型上,(1)轮船造型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间书架分割两边的同学相互不受影响,但不阻隔与外部空间的联系。(2)增设可收放式小桌板使书本或电脑放置在桌面上。(3)增设隐藏式挂钩设计,使用时在凹槽处向下按,不用时收回,用来挂置物品。以上把人机舒适特征和学生需求结合,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3.2教学楼座椅设计

教学楼属半开放空间,除教室外,教学楼平台也是大部分学生逗留的地方。目前平台用于健身操、排舞、跆拳道等半室外体育课使用,有时还会有举办展览。但不足之处在于:(1)参加体育课时由于座椅数量不足,部分同学的背包直接放在地上或没有坐的地方。(2)现有座椅也因使用时间长而锈迹斑斑,影响美观。

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公共座椅呈现给人的是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渗透以及对适用人群的包容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通过实地调研,我们选择在“L形”区域进行设计。造型上,采用组合的方式使座椅在结构上既是一个整体又可拆分移动,满足多种需求。座椅与座椅之间用榫卯方式连接,座椅被移动出来时,原来的靠背则可用于短暂的半靠半坐休息,同时,台上可用于放置物品或学生反坐时作为桌子使用,台下则安置挂钩方便同学挂置书包等物品,不浪费空间,解决背包放置问题。材料上,采用镀锌钢管与玻璃钢结合。人机上,座椅设计符合人机的情况下,在站立式座椅―方增设隔脚横杆,使人坐在座面上时双脚合理放置。

3.3水域区周边座椅设计

理工湖,地处厦门理工的中心地带,是师生从宿舍往教学楼的必经地。由于人流大,区域面积广,因此学生行为特征各异,根据人群行为特征,可分为互动区(人流密集区、候车区)和独享区(晨读区、树林区)。

3.3.1人流密集区

人流密集区是学生上下课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人流较多且使用需求不同,因此分散的长条座椅是此区域设计的重点。文化特征是座椅造型构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具有理工精神的蜂巢是我们设计的灵感。造型上,在蜂巢形座椅边缘安置树形路灯,与周围环境更加融合,解决座椅夜间使用的灯光问题又可挂置物品;座面上设计条形空隙便于雨天排水;座椅底部横向种植叶香天竺葵用于驱蚊。材料上,采用俄罗斯樟子松防腐木和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结合。人机上,满足3人同坐需求。

3.3.2晨读区

晨读区在早晨的使用频率较高,学生学习方式多为手持书本呈站立姿势学习,使用时间大约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而长时间保持站姿会给肩膀及脊椎造成压力。

结合座椅环境和人机二者的交互关系,我们设计了两类座椅:(1)在座椅前后设置隔断和花池,座椅顶面设新型太阳能板,结合环境元素创造出适宜学习的空间。另外,经调查,学生在夜间对此区域的座椅有一定的使用率,因此我们把照明设计结合在一起设置LED灯管,同时设置电源插孔满足学生电子充电的需求。在布置上结合厦门市日照角度,使其能够达到遮阳的效果。(2)由于组合形式的需要,设计2-3人的长条座椅,同时考虑到与区域的融合度,座椅后设置花池与单人座椅呼应。

3.3.3树林区

树林区主要集中在傍晚使用,区域内人流量少,较为安静且可遮阳,是爱好户外学习的同学的最佳选择。学生在树林区多为静坐思考或交流学习,所以设计旨在为同学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但目前此区域现存问题是:(1)位置偏僻,过于普通的座椅未能吸引学生来此处静坐;(2)数量不足,不能满流、学习等多种需求。

造型上,(1)考虑到水域周边座椅的整体性,所以沿用蜂巢造型设计开放式群组座椅。由于面积较大,因此学生日常休息交流不易受到影响。(2)蜂巢座椅与花池结合,不仅给师生营造不同的视觉空间,又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材料方面,选择抗腐、耐高温的木材和质轻、易移动的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使座椅形式更加灵活。

3.3.4候车区

据观察,每天中午12点以及下午17点左右,老师们会携带电脑书籍等负重物品汇集到教学楼西面出口处等待校车且无处遮阳,并且此处没有设置座椅,所以老师只能站立等待校车。

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设计出遮阳顶棚,棚上种植小灌木,侧面设置排水系统且增设LED屏幕播放日常学校要闻。其次,在座椅设计上,“s”形座椅和立体蜂巢座椅方便老师交流的需要。再次,在人机上,(1)加宽座深满足老师放置背包需要;(2)屋顶花园承重问题上,必须根据屋顶绿化规范,因此我们设计了12.39m2的棚顶面积。最后,由于此处座椅使用时间较为集中,老师与学生错开使用使座椅资源便可充分利用。

通过这些多样化、人f生化的设计,使校园文化空间中公共座椅设施与校园各个功能分区呼应,满足不同分区、特定使用人群、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大学校园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科学的人机尺寸,还要结合校园本身的自然环境、校园群体特点、校园地段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赋予造型的个性与创新性,满足师生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在色彩上与户外环境相结合,既要成就座椅本身的完整性,又能实现人一产品一环境的互动、和谐关系。

4.结论

以上所述的座椅需求及设计因素,都是在做大学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座椅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20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越多,消极行为越少。所以,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大学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座椅设计中,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地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做出契合学生心理的座椅设计。通过调查问卷及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和人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使大学校园环境和空间特征对师生的影响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人性化的校园户外空间座椅。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针对使用人群的心理行为需求,对大学校园公共座椅进行全新的诠释。设计的关键在于摒弃传统的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将校园文化、现代生活需求和当代美学相结合,进行多样化、功能性的设计,吸引更多的学生及老师更长时间的在户外逗留,设计出能够提高校园参与指数且符合校园风貌特色的公共座椅。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8

关键词: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 目的

校园景观更是学术和文化的结合。它需要融合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校园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同学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能够在和谐中渗透和反应相应的校园文化。我们在研究校园景观设计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校园景观设计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人的需求应该放在校园景观设计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特色。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更好地为校园景观进行改造,利用。校园生活是人们都能经历的的特殊生活。平时的校园生活紧凑,充实而又灵活,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的世界,探究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事物。了解身边的环境,发扬要传达的精神。并借此了解渗透于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以发展历史。

二 意义

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形式、环境建设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了解当前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校园建设实践、校园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校园文化是各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学校精神风貌和总体实力的集中表现。

大学校园建筑景观中延续和体现校园文化,从健全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优化校园设施、弘扬校园精神、养成健康心理等几方面来丰富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注重校园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三实例分析

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校园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某大学的行政楼三楼的屋顶平台,是一个开敞通透的室外环境,可以俯视整个校园布置。不仅可以是建筑形式上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作为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空间。这就需要在空间中有校园文化的流露,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能受到学校氛围的熏陶,在谈话之间就能学习到历史留给后人的借鉴。因为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原隶属于兵器工业部,所以在这个设计中,设计者会利用有军工特色的元素来装饰室外环境。使整个环境能够诠释部分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设计主要是以欧式风格为主,在简约的欧式设计风格中,地砖颜色的变换和不同形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地面布置,而且还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提升了层次感,有效的避免单调,苍白的感受。白色栏栅的运用更是凸显出校园文化应该有的纯洁、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相对其他的宣长板,采用不同的形式,于重金属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氛围当中,具有到一定的透气性。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遮挡装饰作用,而且还能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区域,可以将其校园文化的展示板悬挂于此,为学习校园文化,拓宽知识层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大面的木栅装饰花草种植,也充分体现了欧式的风格,又不失典雅,还能起到绿化,净化的作用,为活动区域增光添彩。主题性雕塑更是意义非凡,利用军工废弃的材料拼凑出有优美的造型雕塑。既大方美观又不失军工特色。校园景观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该主体性雕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的一种联系,也是历史到现实的一种延续。看着拥有历史痕迹的主题雕塑,自然的就可以联想到学校的历史是多么的丰富,演变到现在依然留存着先人的思想,这个演变历程是多么得坚辛。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更多的设计作品来支持和维护。同时,校园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景观环境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进一步为学生工作作出贡献,这就需要设计者从基本出发,了解校园历史,并可以贯穿始终。校园环境中的景观设计更是可以帮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放松心态,陶冶情操的首要选择。

五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设计是应该有他自己的灵魂,大方、实用、美观的前提下,以某一风格为主体现设计特色,校园景观设计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人文文化建设的传承,力求突出校园景观生态性、人文特色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规划建设中职能分区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明确各个功能分区的职责,而且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景观建筑的分布作为衔接。景观规划,要吸取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在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校园景观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深远的教育寓意,给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1]中国建筑艺术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

(2)连续出版物:[1]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连续出版物:[1]增订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4连续出版物:[1] 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5)连续出版物:[1]沈志明.论景观设计空间形态.南平师专学报 , 2005年7月;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景观;影响因素;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22-02

近20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高职院校的改扩建,虽然较好地满足了院校的办学需要,但同时也让一些有特色的校园景观逐渐丧失了个性,校园景观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营造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充分发挥人文景观的育人作用,将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雷同,无特色

高校扩招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同时却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加上缺乏同类院校的经验借鉴,建设时间短,所以造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建设趋于雷同,校园景观未能充分突显出院校特色①。

(二)重自然,轻人文

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建设普遍更重视自然景观的塑造,在人文景观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则明显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整体的视觉形象图标,缺少能够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小品、雕塑等人文景观。

(三)重观赏,轻实用

高职院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未能深入了解院校师生的行为活动规律,只考虑到景观的观赏价值,而常常设置出一些缺乏实用性的景观作品,比如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弯曲道路,破坏了交通流线;宣传栏设置位置过于隐蔽;在道路两旁未设置休息椅子;大面积绿色铺地中未设置行路;篮球场无休息椅子、遮阴行道树,等等。

二、影响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的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

校园既有的地域环境,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生态群落等都会对景观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处于山地的院校和处于平原地区的院校,在选择景观设计模式时肯定会有明显的区别。建筑功能分区、格调会对景观的用到空间产生影响;校园的植被水体分布同样会对景观的构造产生一些限制。

气候特征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于处于不同气候带的校园,所选择的植被、排水方式等必然会截然不同。例如处于热带气候的校园,栽种的树木可选择椰树,而处于温带气候的校园则不能选择椰树;处于干旱地区的校园,要考虑多配置浇灌设施,而处于多雨湿润地区的校园则要多考虑排水方面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只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景观设计才能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

(二)社会因素

一是科技水平。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质量的优劣,除了与设计者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有关以外,还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设计者的一些景观设计构想有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若技术水平滞后于设计思想,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所以先进的科技水平是实现校园景观设计构想的坚强后盾。

二是校领导的意识。学校领导作为院校运作的掌舵人,其在校园景观营造中自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校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人文景观营造在培养人才,凸显办学理念、促进校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则会对校园景观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校园建设总规划中,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监督与管理,从财力、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以保障校园景观建设的顺利实施②。

三是资金支持。资金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园景观建设的质量与顺利实施,校园景观建设若缺少了经济支撑,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充足的资金是开展校园景观建设的前提条件。

(三)人文因素

一是文化背景。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不同,对校园景观营造的要求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所新建的高职院校,其文化沉淀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相比必然有一定的差距,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新建院校可以说是白纸一张,设计者有较大的创作空间,所营造的人文景观可以更好地契合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而老院校的景观建设多在改扩建时进行,所以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传统风格与校园文化的延续,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人文景观设计难度更大③。

二是学生的行为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心理特点、行为模式与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行为模式、心理特点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对校园环境需求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为专科生,普通大学的学生则主要为本科生或研究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于普通大学,这也决定了二者对校园文化的欣赏、理解的差异。鉴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相应的景观文化配置,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三是设计理念。进行校园景观建设的设计者,其设计理念将会直接决定所营造景观的整体风格。不同的设计者,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与工作经历,所以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设计风格的不同。若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落后、手法陈旧,无法准确把握传统与创新、审美与教育、整体与局部、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对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整体美感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景观作为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展示院校良好形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院校和谐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建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当结合院校办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规划,一步步改造、完善校内景观,以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提升院校师生的审美情趣。在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文化性原则

“人文”是人文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应当突出人文性、文化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为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校园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只有营造一种严谨、高雅、奋进、舒适、和谐的文化环境、学术环境、生活环境,才能让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勇于奋进。在校园中营造“学识之景”、“文化之景”、“生活之景”,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特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只有在充满学术与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用人才④。 校园人文景观设计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作用、特点,学生的人性需求与行为心理需求,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建造出人性化的人文景观。教学区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氛围,侧重于审美育人;生活区景观的设计则要体现出轻松、舒适、愉悦的氛围,侧重于休闲性与观赏性;运动区景观的设计则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主。各功能区的景观设计主次分明又相互交融,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将教育功能与环境艺术结合起来,将审美教育与绿化美化完美地统一起来,突出文化内涵,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让学生在这样温暖、友爱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二)整体性原则

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即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人文景观设计要在校园总体景观建设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校园的功能分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功能区特点,在保证校园景观整体基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规划出合理的平面布局、清晰的结构体系、明确的功能分区。在设计中要做到总体布局、分区实施、同中求异,让生活区舒适宜人、赏心悦目,让运动休闲区愉悦砺人、生机勃发,让教学区环境宜人、寓教于景,最终让校园内部的教学、生活、休闲运动三大区域和谐温馨、清新高雅⑤。

(三)人性化原则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园作为学生和教师的聚集地,其景观建设也应当以人为本,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点。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要、审美情趣、心理需求,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打造出人际和谐、情感融洽、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充分满足师生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缓解疲劳、愉悦心情的场所。在这样的校园人文景观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浓厚的人文氛围,获得美的享受,愉悦身心,从而提高学生对院校的认同感。

(四)个性化原则

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来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校园环境的艺术性加工,应当积极创新、彰显个性,彰显个性指的是景观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当具有独立的、独特的、鲜明的色彩,其体现的主体意识要明确。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从校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掘自身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出自己的景观风格与校园特色。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虽有一些景观设计较好的院校作为参考,但并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优秀设计方案的抄袭与模仿。要打造出具有个性的校园人文景观,可以从优秀设计方案中找寻灵感,同时积极开拓创新,设计要做到奇特、新颖、稀少,充分体现出院校的特色,营造出自然、清新、个性的人文校园环境⑥。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院校学生的特征及办学特色,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与需要,从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与规划,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学生特征来进行规划与设计,充分突显院校的人文特色,才能营造出富有校园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出景观环境的育人作用。

注释:

①陈静.景观延续与重塑的人文之道――记安亭中学绿化环境改造更新[J].中国园林,2012(06):122-124.

②何新闻.和谐校园景观:历史、人文与生态内涵凝结的象征――以马里兰大学校园景观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2):124-126.

③陆宇晴.基于人文角度的大学校园主题景观塑造[J].江苏科技信息,2014(24):139-141.

④鲁伟.从人文艺术的角度探讨景观桥梁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校园文化的设计篇10

高校环境景观小品,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点的选取、功能分类、造型的设计等等,都要与高校校园环境相符合,校园环境小品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了校园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展开设计与布局。

1.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建构

现代大学校园是有机的整体,其景观设计中,多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景观的整体性,而不是把校园空间割裂成片段。其校园环境从整体总布局到建筑实体及其外部绿化环境。强调绿化的独立性,建筑实体是主体,外部环境是背景与衬托,两者相互统一形成完整的环境系统。

2.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营造

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教师。环境是课堂的外延,对学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开放性、易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因而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环境的需求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将人文空间的规划思想融入到校园环境设计中,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3.开放性的功能分区环境

为了满足校园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学习的生活区大都规划在靠校园外出的位置,以便社会化管理;同时开发相应的科技园区,并与校内科研区相联系,后勤分区也更加的分散化、外向化、社会化。这些传统的功能分区,都逐渐加强其开放性,将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密切联系,使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高度结合构成系统。

4.校园环境的文化个性

校园文化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是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了校园人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等。校园环境各个构成要素作为媒介和载体,都以各种形式反映,表达着文化品位,通过人的认识与体验活动以隐性形态完成的。校园环境景观小品就是其文化表达的要素之一,既要体现时代科技文化特征又要具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点。

二、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

(1)环境小品布局少而精:根据人的视力的局限性,观看活动是有选择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在特定视觉范围内能看到的和仔细看到部分,以及我们所不能看清楚的部分。一个突出的标志性景观,可能胜过我们对整个场地的注意,因此在高校校园环境小品的平面布局过程中,要寻找和创造视线焦点,形成场地中的主景,使主题更加突出,这在景石、雕塑、亭廊类小品的布局设计中尤为重要。(2)比例、尺度与环境相协调: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的美感,高校环境小品与高校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尺度、比例需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愉悦。而其中的尺度一般不是指要素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感。(3)明确环境小品的主要功能:在高校校园室外场地中,环境小品设计根据景观轴线的需要是环境设计的主题要素,是否满足休憩功能还是增加趣味性等,对确定小品的形式,大小,色彩等十分重要。(4)注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环境小品能够体现当代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色,是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品位以及“环境育人”的作用。无论是在弘扬校风学风精神,理论宣传方面,还是在展示先进科技,体现学习专业特色等方面,环境小品都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2.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方法

(1)根据校园环境规模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校园环境的规模和规划设计手法,确定需要布置的环境小品种类。从实际使用功能考虑,在综合性的校园环境中,休息类结合照明的功能性小品是必需的,装饰性类小品,往往根据景观轴线或室外空间组织的需要确定是否布置。(2)依据校园观赏视线设计:依据观赏视线的流动性分析,将环境小品与周围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空间因素相协调,确定环境小品的尺度,比例。同时注意最佳观赏空间的营造,并确定该小品的主要景观界面及朝向。(3)从展现校园文化需要设计:从展现校园文化的需要考虑,根据校园历史和学科设置特点(如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等),统一构思小品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对主题性,科教性、纪念性的要素加以意境上的提升。(4)根据整体环境风格和投资预算设计:根据整体环境的风格和投资预算,确定环境小品的风格,色彩和图案内容,在高校校园内,低造价的环境小品同样能够实现美观、实用效果。用量较多的功能类小品,重点考虑风格协调,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物美价廉等因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适当体现出地方特色。

三、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的意义

1.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的结合

校园环境小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凉亭、柱廊、公共卫生间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等;满足生活必需品的小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校园环境小品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校园地标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校园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学生与教师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能够成为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的意义。校园环境小品的整体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休闲性等特征,能够与校园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有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性,本身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针对不同的主题,其造型、色彩、材质亦会不同,从而体现现代高校不同的特点和校园文化背景,并使整个校园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

2.环境小品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