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十篇

时间:2023-11-14 17:57:11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1

陆一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部(科)主任和创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上海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急危重病和创伤的抢救和治疗,特别是各种急慢性中毒的诊治。

急诊室的故事

晚上,救护车的警笛声和孩子的啼哭声在急诊室外响起。不一会儿,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一个两三岁大小的孩子冲进了急诊室,焦急地向我求救:“医生,快帮我看看我孩子的腿,被开水烫伤了……”我连忙跑过去,迅速除去孩子的裤子,只见他的臀部、双下肢明显红肿,不少水疱已经溃破。“如果家长在孩子烫伤当时能采取一些措施,不至于伤得那么严重!”我在心里暗暗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

医生点评:冬天,各种热灼伤事件时有发生,如沸水、热油烫伤,电热设备烫伤,电流、火焰、热蒸汽灼伤,烟花爆竹炸伤等。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疱、疼痛;重者血管、神经、肌腱可受损,呼吸道也可灼伤。对热灼伤患者而言,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治往往可以有效缓解或控制伤情的发展。然而在急诊工作中,我们却常常遗憾地发现,由于家属和患者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进行救治,从而加重或延误病情。

区分灼伤的严重程度

1度:轻度红、肿、痛、热和感觉过敏,皮肤表面干燥,无水疱。

浅2度: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疱皮剥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水肿明显。

深2度:感觉迟钝,有或无水疱,创面基底苍白,其间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

3度:皮肤疼痛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焦黄、蜡状或碳化,严重者可伤及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和内脏。

正确处理热灼伤

1. 迅速去除伤因,脱离现场,灼伤面积较大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救治环境安全。

2. 迅速剪开或脱去灼伤处的衣裤、袜子,不可强行剥离。

3. 去除受伤处的饰品,如戒指、项链等。

4. 用冷水(如有冰水更好)冲洗或浸泡伤处,降低表面温度,一般要持续20分钟以上。无流动水源时,可使用冰块、湿毛巾等实施冷敷。

5. 爆竹灼伤或接触化学物质后,应立即使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

6. 若发生眼部灼伤,勿单纯闭眼,在等待转运或转运过程中,应将双眼处于低位,并用流动的水冲洗。

7. 发生口腔灼伤时,可服用冷牛奶、豆浆、面糊、蛋清等,必要时可去医院就诊。

8. 创面处置:1度灼伤可涂外用烧烫伤膏;2度及以上灼伤,不要刺破表皮水疱,也不要在创面涂任何药膏或油脂,迅速去医院就诊。

9. 若出现严重口渴情况,可酌情口服少量淡盐水,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避免6大误区

1. 热灼伤后,不及时去除受伤处的衣物或覆盖物。

热灼伤发生以后,应立即去除受伤处的衣物或覆盖物,以免加重热灼伤的深度。

2. 挑破水疱。

创面出现水疱后,勿随意刺破,因为水疱对创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等物质。

在急诊,我们曾碰到过不少将珍珠粉、牙膏、酱油、云南白药、植物油等涂抹在创面上的烧烫伤患者。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2度及以上灼伤患者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诊治,切勿在创面上涂沫包括自行购买的烫伤药膏在内的任何物质。

冬季节假日急救小贴士:

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乏力、心悸、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甚至昏迷等表现。

急救要点:

1. 施救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关闭煤气总闸,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2. 严禁在现场打电话、开启照明设备等。

3. 呼叫120,尽快转运患者。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员 职业道德 安全实验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室的作用日渐凸显,实验室已成为教师搞科研、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在学校的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我们要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化学实验员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1、什么是职业

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是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以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人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一种主要渠道。那么在交往中必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如何调节职业交往中的矛盾呢?职业道德来调节。

2、什么是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标准和要求,并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3、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以及一定职业对从业人员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应该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

1.热爱社会主义;

2.坚持集体主义;

3.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

4.反对个人主义。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行业性与特定性;

2、稳定性与连续性;

3、灵活性与多样性;

4、强烈的纪律性。

(四)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五)化学实验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忠于职守

忠于职守,体现了化学实验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理解、认识和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化学实验人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忠于职守,要求化学实验人员必须按照实验规程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尽职尽责,搞好工作。

2、钻研技术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分析检验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化学实验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以适应分析岗位技术发展和分析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都是化学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3、遵章守纪

遵章守纪就是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各项实验操作规程以及单位内部制度,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怠工,听从指挥,服从工作调配,有严肃的工作态度,有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秩序,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4、团结互助

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团结互助,也是化学实验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团结互助表现在职业实践中,一是热爱本职工作,虚心向学有专长的同志学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二是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认真负责,讲团结、讲有爱、讲互助、讲奉献;三是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扯皮,不推诿,不刁难,不袖手旁观,不互相拆台。

5、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直接涉及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利益,与热爱单位、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6、关心集体

热爱化学事业、热爱单位、热爱本职工作是化学实验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关心集体,就是要对集体有深厚的感情,摆正自己和集体的位置。意识到自己就是单位的主人,单位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单位的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只有对化学事业充满热爱,关心单位的的命运和前途、发展和振兴,才能把本职工作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才能在个人利益与单位、国家利益相冲突时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去自觉维护单位和国家利益。

7、勇于创新,努力工作

勇于创新,就是要求化学实验人员要拿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胆量,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去积极开展有益于事业发展的实践活动。要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与化学事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敢于做谦认为做的工作,去开创和发展我们的化学事业。

三、安全实验

事故的发生常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如果我们掌握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及实验器械,从而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实验室里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也能够不慌不乱,把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

(一)安全实验的目的

1、为了达到安全实验、研究、学习的目的。

2、为了满足人性安全感的基本需要。

3、为了人性的尊严――生命是无价的。

4、减少工作中产生灾害,确保全体化学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5、保护大家共同的环境。

(二)化学实验人员安全守则

1、实验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2、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规程以及煤气、电器设备安全守则。

3、实验室人员应具有安全用电、防火防爆、灭火、预防中毒及中毒救治等基本安全常识。同时应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灭火对象。为了对实验室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实验室需配备急救药箱。

4、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在进行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人员还应戴橡胶手套。实验前,要注意清理实验场周围的安全隐患。检查实验装置、药品和相关物品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等。.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5、实验室禁止吸烟、进食、喝茶饮水等,不准用实验器皿作茶具或餐具,不能在实验室的冰箱内存放食物,并不得用嘴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未知物,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应用肥皂洗手。

6、实验室每瓶药品或试剂均必须贴上明显的与内容相符的标签,表明药品或试剂的名称及浓度。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室应保持秩序井然,禁止喧哗打闹。遵循化学药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不盲目蛮干和主观臆测化学反应的过程。应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过程选择匹配的反应装置,不可图省事省去必要的安全措施。

8、与实验无关的人员不应在化学实验室久留,同时,也不允许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干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9、实验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离开时要关闭一切电源、热源、水源和门窗等。

10、实验室的各种紧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并制定单独的安全操作规程,未经保管人同意,或未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前不得随意动用。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及急救措施

1、化学灼伤与玻璃割伤事故的预防

(1)使用腐蚀性刺激性药品时,如强酸、强碱、浓氨水、浓过氧化氢、氯化氧磷、冰乙酸、溴水等,尽可能戴上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2)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必须用手锯将封口石膏据开,禁止用其他物体敲打,以免损坏瓶子。

(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并且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浓硫酸加入水中。绝对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可能引起硫酸的溅射,造成烧伤。凡是稀释时能放出大量热的酸、碱,稀释时都应按此安全规程操作。

(4)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必须用烧杯夹夹住摇动后取下,以防剧烈沸腾溅出溶液伤人。

(5)切割玻璃管(棒)及给橡皮塞打孔时,必须遵照玻璃和打孔器的安全工作基本规程,应避免割伤。往玻璃管上套胶皮管或将玻璃管橡皮塞孔内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匹配直径,将玻璃管俩端面烧圆滑,用水或甘油湿润管壁或橡皮塞内孔,并用毛巾裹住手操作,以防玻璃管破碎时割伤手。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内时,手必须握住塞子的侧面,不能把它握在手掌上操作。

(6)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要小心进行,防备玻璃仪器破碎割伤手。特别是在拆卸玻璃仪器时,应采取防止破损的措施,如用金属的(或厚玻璃的)保护管连接在要加固的玻璃零件上,或者在连接的零件之间放置有弹性的衬垫等。

2、化学灼伤的急救措施

(1)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慢彻底冲洗。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碎木屑、尘埃等异物进入眼睛,可由他人翻开眼脸,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除后,再滴几滴鱼肝油。玻璃屑进入眼睛后,要保持冷静,绝不可用手揉搓,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帮忙去除碎屑,尽量不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3)皮肤灼伤。

①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

②碱灼烧: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HAc溶液浸洗,最后用水洗。

③溴灼烧: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在受上述灼烧后,若创伤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4)烫伤、割伤等外伤。

①烫伤:一旦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以迅速降温。若起水泡不宜挑破,用纱布爆炸后送医院治疗。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膏后包扎。

②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药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四)取用试剂时,必须遵守原则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或玷污试剂。

2、瓶塞应倒置在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完毕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3、尽量不多取试剂,即使多取了也绝不能倒回原瓶,以免影响整瓶试剂的纯度,应放入其它合适容器中另作处理或供他人使用。

4、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注意不要倒持滴管,这样试剂会流入橡胶帽,可能与橡胶反应,引起瓶内试剂变质。

5、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干净才能再用。

6、如果要把粉末试剂放进小口容器底部,又要避免容器其余内壁沾有试剂,就要用干燥的容器,或者先把试剂放在平滑干净的纸片上,再将纸片卷成小圆筒,送进平放的容器中,然后竖立容器,用手轻弹卷纸,让试剂全部落下,注意:纸张不能重复使用。

7、把锌粒、大理石等粒状固体且比重较大的固体装入容器中时,应把容器斜放,然后缓慢竖立容器,使固体沿着容器内壁滑到底部,以免击破容器底部。

四、结论

化学实验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常规的安全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建立安全舒适的实验、研究环境,加强安全管理及实验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实验人员及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日后工作中以安全为主的警钟长鸣,推动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昌华.化验员必读[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 突发事故 安全知识教育

在做化学实验时,有时会发生火灾、中毒、烧伤、割伤等伤害事故。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加重伤害程度。在做实验时,务必要注意安全,要有强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灵活正确处理事故的能力。所以,如何应对化学实验中的突发事故十分重要。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1.正确识别化学物品的性质,不轻易使用水来灭火

水能克火,水在灭火中应用范围最广。因为水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它能使着火点的温度降低,破坏继续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水不是万能的,有的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应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

如碱金属、氢化钾、氢化钠、电石和锌粉等,当遇水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然性气体,同时释放大量的热,极易引起爆炸;汽油、乙醚、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比水轻,着火时若用水灭火,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现场存放有浓强酸时,水遇浓酸放出大量的热,使得酸液飞溅,有喷伤人的危险;大毒化学物品,禁止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锑粉、铍粉、金属铊等不得用水灭;高压电气装置火灾时,在没有良好的接地,或没有切断电源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这是因为一般的水都具有导电性能,电流可通过水流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精密化学仪器设备,也不易用水扑救。

2.正确认识火源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

我国目前通常使用下列一些灭火器:

⑴泡沫灭火器。药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灭火器内形成巨大的压力,把机内的药剂连同水一起,化为泡沫喷射出去,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空气,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⑵二氧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二氧化碳,当其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一般适用于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⑶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等盐类物质与适量的剂和防潮剂。主要用于扑灭油类、可燃性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文件和遇水易烧物品的初起火灾。

⑷1211灭火器。目前用得较多的是液态氮气灭火器,它的灭火机理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类似,但它的效果更好,适用于灭火的范围更广,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特别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的失火。

二、化学伤害事故的安全教育

1.割伤急救

用消毒棉棍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小心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然后将红药水涂在伤口的创面上。若伤口较脏可用3%双氧水擦洗或用碘酒同时使用。伤口消毒后再用消炎粉敷上,并加以包扎。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治疗。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药棉棍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肤变为棕色,然后涂上獾油或烫伤药膏。

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

3.化学灼伤的急救

化学灼伤与一般的烧伤、烫伤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即使脱离了致伤源,但如果不立即把污染在人体上的腐蚀物除去,这些物质仍会继续腐蚀皮肤和组织,直至被消耗完为止。化学物质与组织接触时间越长、浓度越高、处理不当、清洗不彻底、烧伤也越严重。

一旦发生化学烧伤事故,都应于最短时间(最好不超过1―2分钟)进行冲洗。冲洗抢救如同救火,要争分夺秒。冲洗时必须立足于现场条件,不必强求用消毒液和药水,凉开水、自来水、甚至河水、井水都可应急。冲洗需要反复而彻底地进行,具体要点如下:

⑴发现化学烧伤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随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

⑵干石灰或浓硫酸烧伤时,不得先用水冲洗。因它们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热,会加重伤势。可先用干布(纱布或棉布)擦试干净后,再用清水冲洗。

⑶如完全可以确定是酸碱类化学烧伤,可慎用低浓度的弱酸、弱碱进行中和处理。酸性烧伤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烧伤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⑷溴灼烧,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⑸热沥青(柏油)烧伤时,千万不能用手去揭已沾在皮肤上的沥青,否则可加重创面皮肤的损伤,加重伤情。清除沾在皮肤上的沥青可用棉花或纱布,沾上二甲苯或氯仿(也可用豆油或菜油),轻轻擦试。擦干净后,再涂上一层抗生素药膏。

4.试剂溅入眼中,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治疗

⑴立即睁大眼睛,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边冲洗边转动眼球,但冲洗时水流不宜正对角膜方向。冲洗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⑵若是固体化学物质落入眼内,应及时取出,以免继续发生化学作用;若是碎玻璃,应先用镊子移去碎块,或在盆里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⑶若无冲洗设备或无他人协助冲洗时,可将头浸入脸盆或水桶中。努力睁大眼睛(或用手拉开眼皮)浸泡十几分钟,同样可达到冲洗的目的。注意,若双眼同时受伤,必须同冲洗,如先冲一只眼,再冲另一只眼,后冲洗的那只势必成为牺牲品。

总之,化学烧伤必须在现场急救和处理,切忌末经任何处理就送医院,以免耽误了最重要的救治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忠慧: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J],中华现代教育.2008.30.

2.徐伟强:化学实验与安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12.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4

关键词:实验安全;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G712

1.加强实验安全预防的重要性、必要性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安全是保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高素质技能型合格人才动力的推动下,加强了实验教学力度.在各种实验改革同步进行的同时,实验安全预防将成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新课题、新挑战。

2.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验室是学生密集的场所。因为人多实验用品药品仪器比较集中,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如着火,触电,仪器的爆炸,气体或固体的燃烧爆炸,强酸强碱对皮肤的灼伤、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烫伤和割伤,有毒药品、有毒气体以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而导致的中毒,食用实验后的动物、食品而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等,这些隐患不提前预防,一旦发生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3.实验安全的预防与处理

3.1.着火:

3.1.1着火预防:(1)在操作易燃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切勿将易燃溶剂放在敞口容器内用明火加热或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2)在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应先将酒精灯等易燃物质搬开。(3)蒸馏易燃物质时,要检查好气密性;(4)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费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存放易燃液体。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5)酒精灯用毕,应立刻盖上灯盖把灯火熄灭,不准用嘴吹气熄火,不要用灯颈破损的酒精灯,不准用倾斜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接火。

3.1.2.着火处理:当实验室不慎着火时,先要冷静。由于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氧气,所以灭火的原则是降温,或者是将燃烧的物体与空气隔绝。在灭火的同时要防止火势的蔓延。对于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用隔氧的方式灭火;火势大时要使用泡沫灭火器。如果衣服着火,不要到处乱跑,要立即把衣服脱掉、或者用大量的水扑灭,或者用就地打滚的方式让火熄灭。

3.2.触电

3.2.1.触电预防: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该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切断电源,再将电器总电源的插头拔下.

3.2.2触电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触电现象,当即切断电源,或者用不导电物体将电源线挑开,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人员千万不可以接触触电者,也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开电线等。在伤员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马上做人工呼吸或做胸外心脏按压,并一定要坚持到底。直到医院医护人员接替。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外伤、灼伤、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对于骨折不能随便移动,必须移动的应该先固定,最好是有专业医护人员到场帮助急救处理。

3.3.爆炸

3.3.1.爆炸预防: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对于制备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对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和汽油等的蒸汽与空气相混合时极为危险,当遇到火花、电花等易引起爆炸,使用时应该特别注意预防火原。对于易爆的固体,由些不能见火星,有些不能和氧化剂混合反应,有些是不能受外力重击,在使用时,要了解其性质、特点及注意事项,小心操作。

3.3.2爆炸处理:因为实验室制出的爆炸气体、以及提供固体易爆炸的药品数量有限,很少或者不会发生因爆炸而引起的楼房倒塌现象。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气体或者固体药品的爆炸事件,首先应该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然后组织没受伤的学生迅速离开现场,防止被炸飞的物体伤人或者气体中毒。在事态没有蔓延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源和关闭煤气,防止其他着火、中毒等事故,可以隔离的,马上做隔离处理。

3.4中毒:

3.4.1中毒预防:实验室的药品,有些具有极强的毒性,当人体吸入时,轻的呕吐、头昏目眩,重的危机生命。使用如果不严格按照药品取用的操作规程,很容易导致中毒。在做有毒药品实验前,要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服.实验后要洗手。实验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完成,操作实验时不能把头伸进通风橱内。实验室有毒药品要专人负责收发,实验后的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好,不准乱丢。对于实验用过的动物、食品,要清点数量,严格监督学生做深埋处理。

3.4.2中毒处理:对于吸入刺激性或有毒的气体情况较轻的,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让患者大量呼吸新鲜空气排毒。为防止再度中毒,不能进行人工呼吸。对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毒物入口后,立即把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在毒物入胃时间短,毒物还没被大量吸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灌入一些催吐剂入胃,使患者呕吐全部吐出毒物。然后再送医院观察治疗。对于中毒严重的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排毒、解毒等对诊治疗。

3.5.常见外伤的处理

3.5.1.酸或碱灼伤:溅在皮肤上的酸或碱,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的NaHCO3溶液或肥皂水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氧化锌软膏或硼酸软膏.如果是强酸强碱溅在皮肤上后,应该先擦掉强酸强碱后,再执行以上程序操作.

3.5.2切割伤:指刀刃玻璃等锐器划破皮肤所造成的外伤.为防止感染伤处不能用手抚摩、也不能用自来管里的水冲洗,应该先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体物。小而浅的伤口,先用消毒的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盖在伤口上面按压、抬高止血。止血后用碘酒、酒精或1%的盐水擦拭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如伤口较脏可用凉开水冲洗,再用干净的布包扎。

3.5.3.烧伤和烫伤:烧、烫伤一般可以分为三度。对于只损坏表皮,创面发红,没有起泡,但较痛的一度烧伤,先立即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生理盐水、冷水或煤油中20分钟以上止痛,防止肿胀、起泡。然后再在患处涂一些食用油、凡士林等,不一定包扎。对局部起泡肿痛伤及真皮的二度烧伤,不要弄破水泡,可将水泡四周皮肤用酒精消毒,然后用干净纱布包扎。如果烧伤面积较大伤及表皮、真皮以及下面的脂肪、骨肉的三度烧伤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参考献:

王希谭,周彦新以人为本抓安全,依法治校促稳定《学校安全工作指南》2005,7

王长利,马安洁王立成《实验安全手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5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集中点。工作人员长期同致病菌,尖锐器械及高压,高热和高腐蚀物品接触,加上夏季的炎热潮湿,噪音等诸多不良因素,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必须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1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1.1 环境因素:供应室清洗工作是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班人员经常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下工作,危害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回收间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清洗等各种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1.1.2 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

1.1.3 烧伤、烫伤:供应室人员每天与高温、高压、蒸汽接触,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加热锅炉、清洗消毒机、烘干箱等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操作人员的烫伤。

1.1.4 嗓声:噪音来源于烘干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噪音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影响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损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长期工作在该嗓音环境中,易引起疲劳,工作人员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1.1.5 粉尘:供应室常用的敷料及提供手术室的敷料和制作特殊纱布、棉球、折叠手术巾等产生大量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可损害呼吸功能。

1.1.6 紫外线:供应室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会引起电光性眼炎、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紫外线和三氧机消毒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伤,高浓度臭氧吸入时可引起胸闷、气急、水肿。

1.2 化学性因素:临床使用后的污染物品经常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而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和含酶洗涤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期接触可收起皮炎、哮喘、眼灼伤等。

1.3 生物性因素 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机会,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1.4 心理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消毒供应室未被人们和社会所关注,学科建设滞后,因此消毒供应室人员心理压力大,容易导致心态失衡。

1.5 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供应室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感染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危害认识不清,易导致职业危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必须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动、自觉地执行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 供应室污染物品回收清洗过程直接接触及未经处理的污染医疗器械细菌繁多、锐器多,在回收及初步处理过程中,要穿好防护用品,清洗环节严防针刺,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手套操作,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钳取下,不能随便弃置,须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硬质容器内,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2.3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求掌握常用化学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配置时要注意方法正确,以防液体飞溅烧伤,浓度要准确,根据各种化学制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制和使用过程要小心谨慎,防止漏溅,如不慎溅污立即用流水冲洗,溅入眼内需连续冲15min,衣服如浸湿立即脱去衣服,必要时就诊,环氧乙烷灭菌室要通风良好,工作环境中允许浓度2mg/m3。

2.4 物理因素的防护

2.4.1 清洗消毒机和烘干箱门外贴有醒目的“小心烫伤”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忙碌时忘记了安全意识,取干燥的物品或灭菌后取物品时均使用隔热的棉纱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导致烫伤;灭菌物品出锅后冷却10min再进行物品的整理等措施减少操作人员的烫伤。

2.4.2 各种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每台设备责任到人,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减少机器故障或噪声引起的危害。

2.5 生理心理因素:供应室内部采用符合规划的专业布局,工作间减少通过的时间,每个工作间配备小推车,减少人力搬运的次数,生产实现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生理危害。

综上所述,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多因素的,供应室人员长期处在职业危险的因素中,易于防护松懈,所以,供应室要常规性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力度,在主观上要求员工提高职业安全意识,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客观上科室采用各项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和设施,配备考核合格的专业操作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并加强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坚持自我防护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以上各种因素的危害,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 叶秋萍,文必丰,朱巧红,等.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2] 李素芬.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7.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6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大多数护理人员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供应室护士工作繁重,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中。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针对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自身防护至关重要。

1 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锐器损伤供应室护士在回收、清洗区处理器械时,接触到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污染的器械机会较多,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医生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忘记将刀片和缝合针取掉而遗留在用过的诊疗包内,供应护士极易被锐器伤害,其危害不仅伤害供应护士本身,还可能会传播一些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

1.1.2烫伤回收的器械在分类、浸泡、消毒、打包后,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是工作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灭菌器进行灭菌时,其温度可高达134℃,室内温度明显增高,散发出很大的热量,工作人员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尤其是灭菌结束后从消毒锅锅架上取物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烫伤。

1.1.3 噪音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时,会产生噪音。尤其是在消毒灭菌过程中水压达不到要求时,灭菌器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长期在噪音下工作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引起疲劳、头昏、头痛、眼花、听力下降等。

1.1.4 粉尘供应室护士在裁剪、缝制各种敷料时,尤其是在接到大量的紧急任务时,肉眼能够看到大量的粉尘颗粒悬浮于空气中,而这些粉尘很容易被人吸入体内,损害呼吸系统的功能,甚至引起过敏反应,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1.2 化学因素供应室护士在清洗、浸泡、消毒各种回收器械时,常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等。其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可引起胸闷、头痛和呼吸道病变,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病变。在配置鲁沃夫多酶清洗剂、除锈剂和剂时,在搅拌的过程中如果不慎把液体溅入眼内或皮肤上时,可能会引起皮肤灼烧,对人体造成伤害。

1.3 心理因素由于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医院都认定供应室为二线科室、后勤科室,认为供应室不过是简单、机械的洗洗涮涮、打包,难以受到领导的重视及同行的尊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因此造成供应室护士自身成就感模糊,消极、厌烦等情绪时有显露,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2 防护对策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锐器损伤的防护在回收区、清洗区处理器械时应穿隔离衣,戴厚的橡胶手套、帽子,戴面罩以保护眼、鼻、口腔黏膜。穿防水胶鞋。必要时戴防护镜。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有资料表明,回收区工作人员戴手套操作,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机会可降低50%。如果能实施普通预防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装卸刀片及缝合针。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不得徒手操作。回收的锐利器械应立即直接放入锐器盒内。一旦不慎发生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75%的乙醇或0.5%的碘伏消毒后包扎。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2.1.2 烫伤的防护使用高温高压压力蒸汽灭菌器时,应不断观察灭菌器仪表的变化情况,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灭菌周期结束取物品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的方式移动物品,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

2.1.3 噪音的防护高温高压灭菌器应专人负责操作、定期进行常规保养和检查,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水、漏气。在灭菌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气压和水压的稳定,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隔音门窗、消声器等,这有利于噪声的缓解,对人体健康有益。

2.1.4 粉尘的防护在制作各种敷料时,应戴口罩,防止粉尘颗粒被吸入人体造成伤害。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在配置各种消毒液时应戴手套、口罩、帽子及护目镜,穿防水衣、戴鞋套,避免接触皮肤,防止清洗时污染物的交叉感染以及在配置过程中液体溅出来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不慎碰触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在配置各种消毒液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配置方法、毒性及其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准确配置浓度,配置完毕后及时加盖,避免气体挥发出来对人体造成伤害。操作完成后,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7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差错; 差错原因;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52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和急诊抢救的特殊场所,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工作任务重、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抢救急危重患者多,护士精神高度紧张、连续工作时间长,风险性较高,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1]。一旦发生轻则增加患者痛苦,重则造成患者残疾或其他严重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在预防护理差错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

1.1 接错手术患者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患者术前紧张,应用镇静剂后无法正确回答等,以上原因均会使护理人员错接患者,也可使手术患者误入其他手术间。

1.2 摔伤、坠床  护理人员将手术患者移至手术车或者手术台的过程中,由于固定不当、协助不够、手术台功能未保持完好,导致手术患者出现摔伤、碰伤、坠床等意外。

1.3 神经功能受损 手术过程中,约束带太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长时间压迫局部神经,导致神经功能受损[2]。

1.4 褥疮 由于手术安置不当,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期受压,从而引发褥疮。

1.5 用药、输血错误 输血、用药前未进行认真核对,药物标识不清,导致护士用药、输血错误。

1.6 异物遗留 由于器械、敷料、物品清点错误或术中不当操作,未严格进行核对和正确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7 手术仪器故障 常见电灼伤术,由于部分仪器使用不规范,未提前试机等,导致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牢、脱落或者污染。手术台金属部位直接接触到手术患者的表皮,导致皮肤灼伤。

1.8 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送检护士未按要求认真核对,常常导致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1.9 管道脱落 手术中导管未规范固定、护送手术患者途中不当或其他原因致途中引流管或其他管道脱落。

2 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分析

2.1 查对制度不严 这是产生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因[3]。如给错药、输错血、异物遗留体腔、做错手术部位,均是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疏忽大意所造成。

2.2 工作忙乱粗疏 这是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又一个原因。如丢失切下的病理组织,高频电刀使用不当而发生灼( 烫) 伤病员等。

2.3 业务不熟把关不严 业务知识缺乏、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操作失误等均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业务技术不熟练时,不可能对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的预防。例如在准备器械时不充分,是否齐全不很清楚,等发现少时因需消毒而延长手术时间,用药时和麻醉医生校对因口误发生错误等。

3 防范对策

3.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责任心,提高手术安全意识、法律意识[4],对工作中经常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逐步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维护手术患者的健康权,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3.2 逐步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杜绝手术护理事故,减少手术护理差错,严格制定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规范和落实护士的洗手规则、进一步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接送患者制度,护理人员于手术前接患者时严格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术前准备和用药的过敏性情况;严格核对患者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式、使用药物过敏情况;严格核查手术器械、灭菌敷料是否合格、术中用品是否齐全等;准备的急救装备和药物、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等是否完好等;手术前还要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同时核对手术的部位,待手术摆放好后还要与术者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施行手术。

3.3 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手术室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和业务学习。并制订手术室全年的业务学习计划,及时更新操作技术。定期指定护理人员讲课,内容应有一定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际操作,通过培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外聘专家讲授操作中的新方法,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参加各种术前讨论等,以掌握手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3.4 手术中必须指定巡回护士,不得随意更换,对患者摆放时应避免压迫重要的血管、神经、避免损伤肌肉,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的手术在摆放时更应注意。术中增减各种物品时必须详细并及时记录,特别是在患者体腔中填入辅料时更应认真核对和清点,避免遗留在患者体腔。

3.5 成立质控小组,手术室应成立质控小组,对护理的全程和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监测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7]。查找出护理工作中的隐患,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实践证明,成立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4 总结

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专业性很强,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要从规章制度、人员责任心和护理质量反馈等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查找并及时纠正安全隐患,逐步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规范护理操作,更新观念,提高综合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荣花.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10) : 116-117.

[2]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3-64.

[3] 唐莉萍.护患纠纷和护理防范[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 72.

[4] 魏革.术中护理记录与举证责任倒置的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4,21(2):71-72.

[5] 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天津护理,2002,10(4) :197-198.

[6] 崔恩.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及纠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15-116.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8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探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大量增加,相应的实验室也急剧扩建,仪器设备也大规模大批量地增加。为了满足师生教学实验的需要,为了培养创新型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必须全面开放实验室,随之而来的就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师生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教学环境和质量的最大保护。

一、实验安全隐患分析

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物理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则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物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指大功率仪器设备、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电源、热源等因素引发的事故。

(1)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引发事故的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的。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事故。

(2)电器火灾:当前,部分院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存在乱搭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短路。另外,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员用电不慎,也易出现电气火灾、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3)渗漏水灾:有些学院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安放位置靠近窗户,一时疏忽忘关窗户就会造成雨水飘散,上一层实验室忘记关闭水龙头,就会造成屋顶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

2.环境因素

不安全的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

(1)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药品大多数都是易致毒危险品,加之个别实验中也存在剧毒或易爆物品,若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气瓶和一些压力容器存在于大多数实验室中,若不定期检查,加强防范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

(3)化学污染: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就会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就会伤及无辜,因此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治理环境。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等。

(1)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牵头,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非常复杂,不止是简单的防火和防盗,还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若这些院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

(2)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常常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经常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此外,当发生事故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控制到最小程度。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专业实验教学及教师科研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具体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岗位责任制的建设,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要求每位实验室教师和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实验室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要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化学废液等的管理与监督,这样可使实验安全工作做到制度“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一致,一管到底,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机构,为学校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立实验室安全顾问小组,作为主管实验室安全工作部门的专家指导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成员应由物理、生物、化学、卫生、及安全方面的专家所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支由专家组成的小组可以弥补主管部门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对合理的整改措施,为进一步建设好安全实验室提供帮助。

2.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的进程,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实验室的配电线路要符合用电规程要求,用电量应在建筑设计的额定负荷范围内。必须配备灭火设备,并设立专职灭火管理员,定期对实验室的灭火器材和用火用电设备巡查,组织培训灭火操作和疏散演练。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安全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一般伤害包括:高压电击伤、化学灼伤、烫伤、烧伤、创伤(割伤)等;针对防火的预防和处置;一般化学品中毒的处理,如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等方面;对触电事故的急救。

4.完善激励机制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繁琐、繁重、细致和长久的,且不易看出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少的。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势必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加大实验室安全奖惩信息的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使实验室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5.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首先,对全体学生和教师进行防电、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各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对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予学分承认,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重视度。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是安全教育的内容。

其次,学院主管领导与各系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系主任与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势必加强各层次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带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慧,张静武.开放实验室 安全工作是前提[J].实验

室科学与技术,2011,(3)

[2] 车将,廖允成.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探索[J].实验室

科学与技术,2010,(5)

[3] 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005,(11).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9

高空坠落:可怕的幼童“杀手”

2012年3月13日,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香山路社区,发生了一起3岁男童坠楼事件:妈妈去买菜,儿子青青不愿出门,妈妈留他独自在家看动画片。可妈妈才离开一会儿,青青就从9楼阳台“飞”了下来,所幸因灌木接挡保住了小命,却将妈妈吓得不轻。事后问起缘由,躺在病床上的青青说:“我会飞,我是小飞龙。”让人哭笑不得。

随着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落的风险也在增加。

仔细分析儿童高坠的案例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父母疏于照顾在先,加之平时不善学习,仅凭经验做事,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很乖,不会出事的”“就离开一会儿功夫,不碍事”……在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等到不幸发生则悔之晚矣。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父母如果将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属于违法,将受重罚,情节严重者或将坐牢。我国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各地也有一些保护条例,只是执行尚不到位,“不将未满7周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这一条,父母应时时刻刻印在心里。

给孩子的安全课: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曾发起“儿童不能飞翔——意外跌落的预防”活动,指导父母们如何教孩子防范高空坠落,看图画书、动画片中的飞人故事,要告诉他:“你没有翅膀,不是小鸟,更不是小飞侠!”重复多了,孩子就会明白:“我不是小鸟,我不能飞。”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给自家阳台和窗户安上防护装置(防护栏、防盗窗等),以防意外。阳台栏杆的间距要小于孩子的头部直径(一般为不大于11厘米),并经常检查门窗的安全要件,如若损坏及时维修。

不能认为关上纱窗就安全了。纱窗不是“安全窗”,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学着大人的动作,轻轻一推或一拉就能打开。

阳台旁边、窗户(包括飘窗)下方不放置可供孩子攀爬的桌、椅、箱子等。不将孩子的玩具箱或玩耍的地点安排在窗户附近。

热液烫伤:随时随地的危险

2011年9月27日,在江苏宝应,4岁的婉婉不慎跌入滚烫的牛肉汤锅,全身近一半的皮肤二三度烫伤,伤情严重。

婉婉是宁夏人,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来到宝应。父母与人合伙开了家拉面馆。事发当日,婉婉和邻居家的孩子追逐打闹,在往后退的过程中,不慎跌坐入店堂门口的牛肉汤锅里,婉婉当时疼得大哭,爸爸妈妈被吓呆了,爷爷奶奶也被吓得手足无措,还是店里的顾客提醒:“快送医院!”

夏季孩子们穿得少且单薄,而自我保护意识偏弱,他们“看不见”热水、热汤的狰狞面目,父母或监护人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烧烫伤事故。

给孩子的安全课:

孩子对发热、发光源十分好奇,有些调皮的孩子,父母越是不让玩火,他们越是想尝试。对于这样的孩子,不妨采用反复叮咛和看案例照片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观察炉灶加热食物的过程,教孩子认识高温的危险性。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妥善放置家里的热水瓶、热锅、水壶、打火机等,尽量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孩子看到大人开煤气点火会偷偷模仿和尝试,所以燃气灶不用时一定要关闭阀门。

餐桌、茶几上最好不要放桌布、餐布,以防桌上的热汤、热粥、热水等被连着桌布拉下,烫伤孩子。

厨房内、炉灶上,锅子的手柄应朝内放置,以防孩子够碰。

不将孩子单独留在浴室;洗澡前,爸爸妈妈先用手试过水温(或提醒孩子试过)再入浴。

一旦被开水烫伤,要保护创面不被细菌侵入,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疼痛明显的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切忌用布、毛巾等包裹患处。等烫伤部位冷却后,才可小心将贴身衣服脱去。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

创面的变化。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应立即送医院。

电灼伤:看不见的老虎会咬人

2012年2月4日,在福建晋江西园的居民家中,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硬币爆炸事件,3岁男孩瑞瑞手指被灼伤,又黑又肿。男孩手上的硬币已变形,被电热能熔去了一个口。

专家分析,可能是孩子玩硬币时,接触到电动车的插座或其他带电部位,导致电源短路,电弧发出高热能熔化硬币,从而发生电灼伤。

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发生意外触电的隐患也多起来。万一买到伪劣产品,价格便宜,安全性却得不到保证。

给孩子的安全课:

强硬压制孩子“不许碰”并不明智,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讲解电器及电的相关知识,和孩子一起观察家电的工作方式,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了解电器及其危险性。

男孩发生电灼伤的概率要高于女孩,家有男孩的爸爸妈妈要特别加强教育哦!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给家里的插座、电源线加保护罩,杜绝乱接乱拉电线。

购买电器、电动玩具等,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具有3C认证的产品。

时常提醒孩子:绝对不能用手触摸和玩弄电线、插头、开关、灯泡等家用电器设备。

如果触电,要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孩子与带电物分离开。当孩子失去知觉时,要先检查呼吸、心跳,若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即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同时尽快通知医院派医护人员参加抢救,待心跳呼吸初步恢复再送医院继续抢救。

误服药物:孩子很受伤

2012年1月12日,西安周至县1岁零7个月的女孩毛毛误服成人药品氯硝安定(一种镇定安眠类的药物,儿童误服后会出现呼吸抑制)后出现异常症状,送到医院时,毛毛已经进入昏迷状态,医生建议赶紧送到西安儿童医院救治。小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在好心的哥和交警的帮助下,15分钟赶到儿童医院,成功获救。

发生幼儿误服成人药物,多因父母管理不善,将药物随意放在桌上、枕边或孩子容易拿到的抽屉里造成的。

给孩子的安全课:

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可以教他辨别不同的药物与食物,哪些是可以吃的零食,哪些是生病时吃的药物,并教孩子正确的服用方法。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将家中的药物、药箱,包括灭鼠药、灭蟑螂药、煤油、汽油、油漆等有毒物质,藏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父母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责骂孩子,否则孩子哭闹,更不利于说清真相,还会拖延医治时间。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立即对孩子进行催吐、解毒,催吐可尽量排出胃内毒物,减少吸收。对两岁以下婴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深入其口内刺激咽部使其呕吐。对两岁以上儿童,令其饮清水一杯,再刺激咽部使其呕吐。对已昏迷者或误服汽油、煤油者则不能催吐,以防发生窒息。

外人入侵:不开不开就不开

2012年1月,春节前的一天,家住扬州市国庆路附近的陈先生在单位值班,妻子去买年货,家里只有9岁的儿子小欣。下午3点,门铃突然响了起来,小欣打开门,一名陌生男子站在门口问:“我是你爸的朋友,他在家吗?”

小欣如实相告,家中大人都不在,男子提出进屋坐一会儿,等小欣爸爸回来。小欣礼貌地让“叔叔”进屋。恰巧此时,对门的蒋阿姨正要出去买东西,见孩子身边有陌生人,以为是亲戚就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小欣说:“我不认识他。”蒋阿姨听了心中起疑,一边和“叔叔”拉家常,一边将小欣叫到自己身边。没聊几句,男子突然说自己还有事,匆匆离去。陈先生回家得知此事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邻居阿姨警觉,接下来还真不知道家里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假期里,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孩子分辨和应对能力差,找各种理由取得孩子信任,伺机进屋窃取财物甚至抢劫。

给孩子的安全课:

大人不在家时,孩子要将房门反锁,有陌生人来敲门,做到不应门、不开门。

万一应了门,可以问对方是谁,并假装朝房间里喊爸爸或妈妈,“有不认识的人来了!”这样可以把陌生人吓跑。如果来人自称是爸爸妈妈的同事或朋友,就算他能叫出名字,也要提高警惕,不能把门打开,但可以隔着门与他对话,问他有什么事情,然后记下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直接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不要告诉陌生人家里的任何事情。

如果陌生人说自己是燃气、水、电等的修理工,或来收费的,也不要给他开门,同时千万不要告诉对方家中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和对方说,爸爸妈妈在忙其他事情,请他下次再来。如果陌生人还不离开,可打电话给邻居或直接打110报警。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化学灼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10

【关键词】地铁;火灾;扑救;对策

1.引言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城市里人越来越多,交通拥堵成了老大难,于是地铁应运而生,现在各大城市都在大力打造地铁城市。地铁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民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准时、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是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热点。地铁已成为现代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杭州、重庆等城市开已先后开通了地铁,当前,我国3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在进行地铁交通的建设、规划,涉及的线路项目达110多条,地铁建设进入一个大跨越时期。地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从历史事故教训来看,地铁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和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火灾。

2.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

2.1火灾扑救困难

2.1.1浓烟使视线受阻。地上建筑一般都有门窗,着火时可借助门窗通风、排烟和排热,而地铁内封闭的空间里一旦发生火灾,大火产生的烟雾很难通过自然排烟的方式排出去。而地铁的进排风只靠少量的风口,自然通风差,烟雾生成量远远大于排出量,烟雾的控制和排除都比较复杂,所以烟雾很难在短时间内排散。不会像地上建筑那样有80%的烟雾可以从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浓烟使能见度变得极低。而浓烟积聚不散,对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都将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熟悉建筑内部情况的人,要找到安全出口时相当困难。

2.1.2不完全燃烧导致毒气弥漫。地铁的地下站厅、站台和运行隧道虽然面积非常大,绵延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但庞大的地下空间仅有少量的出入口与地面连接,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与大气连通,因此,地铁内部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缺氧,而缺氧会导致易燃物、可燃物和难燃物的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然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CO、HCl、HCN等,对人体有麻醉、窒息、刺激作用。

2.1.3高温灼烤。地铁的建筑主体虽然大部分为非燃烧体,但在车站装修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具等方面都有一定数量的可燃物,易造成火势蔓延。隧道内还有大量电缆,火易沿着电缆铺设走向迅速蔓延。地铁内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大部分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提高很快,较早地出现“爆燃”。地下建筑失火后,如果燃烧的是普通固体可燃物质,其产生的温度和气体火灾相比要低得多,但也高达800~1200℃,灼热的烟气在地下建筑内很难散出,使消防人员难以进入。如果地下建筑内燃烧的是液化石油气,温度则高达2000℃以上,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2.1.4内攻困难。地下建筑的出入口一般较少,而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火情不明,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火灾情况下,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火点,在这种情况下的攻击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奏效。

2.1.5泄爆能力差。由于地下建筑基本上是个封闭体,很难像地面建筑那样设置泄压面或泄压口,易燃易爆的物品发生爆炸时,泄爆的能力差,爆炸产生的强大压力对地下建筑的结构及内部人员、设施的破坏作用要远远超过地面上的建筑物。

2.1.6通讯指挥困难。地下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中的钢筋网及周围的土体或岩石对电磁波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妨碍使用无线通信,如果接收天线在火灾初期即遭破坏,将直接影响到内部防灾中心的指挥和通讯工作。另外,浓烟、高温和低能见度,以及内部复杂的空间布置,都大大增加了消防人员通讯指挥的难度。

2.2逃生条件差

2.2.1垂直高度深。世界上仅考虑商业运营的地铁,一般建在地下15米左右,如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垂直深度为地下7至25米。考虑商业和战备兼顾的地铁,则一般建在深达30-70米左右的地下,如日本东京都营大江户地铁线,其中六本木车站共七层,深入地下达42.3米,光台阶就有200多级。突发火灾事故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安全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

2.2.2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经的单一性。除安全疏散通道外,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另有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80cm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其后果可想而知。

2.2.3逃生距离长。由于地铁站长度一般都在50米以上,地铁从乘客下车到走出地铁口,平均4-5分钟,发火灾事故,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人逃生,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2.2.4允许逃生时间短。针对地铁火灾事故,日本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日本地铁的车厢虽被确认具有不易燃烧性(与广州、上海、北京相似),但起火后,快则1分半钟,慢则8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2至5分钟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楚逃生出口,相邻的车厢在5至10分钟内也会出现相同情形。试验证明,允许乘客逃生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车内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火势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允许逃生的时间则更短。

2.2.5乘客逃生意识差异大。地铁站台(厅)或列车内突发火灾事故后,险恶的灾害环境,使乘客容易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这对逃生意识较强、通道较熟悉的乘客来说,还能冷静判断险情,相对准确的采取自救措施,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但就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从众是多数人的选择,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时,被踩、挤、压倒地后,易导致群死群伤。另外,因恐惧迷失方向后,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

3.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对策

3.1加强熟悉演练,掌握灭火主动权

针对辖区内的地下建筑,辖区中队要积极开展“六熟悉”工作,了解地下建筑的基本结构,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情况制定相应的灭火救援预案。根据灭火预案,队伍经常开展实地演练和模拟训练。

3.2科学组织排烟,提高排烟效果

一是利用建筑物内的固定排烟设施排烟。地下建筑的鼓风机、排烟井、电扇等都可以用来排烟。通常情况下,火灾发生时,烟感报警器报警后,启动送风设备,及时排除着火点周围防烟分区的烟雾,降下防火卷帘,防止烟气扩散。二是利用排烟机排烟。在上风方向,采取正压送风方式向另一出口排烟,但使用时,要防止出烟口的热气流引燃邻近建筑及可燃物,造成二次灾害事故。三是利用喷雾水排烟。喷雾水流排烟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排烟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灭火,又能净化空气,还能减轻烟气对消防员的危害。使用时,一般要求是:选择在进风口的一面设置喷雾水枪,下风的一面为排烟口,在排烟时,喷雾水流应将截面积全部遮住,阻止烟气的倒流,排烟时应逐步推进。

3.3解决地铁照明问题

地铁站内一旦发生火灾后将自动断电,车站内一片漆黑,大量浓烟迅速扩散充斥整个空间,能见度急剧下降,乘客因能见度低、对站内部局不清楚且因突变而惊慌失措,根本找不到逃生出口,在此情况下,易造成互相争抢、践踏、推拉的失控场面,导致被困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也使救援人员开展火情侦察、疏散被困群众、进入内部灭火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预防地铁灾害事故必须要重点解决照明问题,在涉及和施工时必须按要求合理在地铁站内设置固定的应急照明设施及疏散指示标志,使群众能够在发生灾害事故时通过固定应急照明设施和夜光装置指示标志明确出口方向,加快疏散速度,也便于救援人员疏散被困群众和指挥灭火战斗行动。

3.4人员疏散抢救

一旦发生火灾,根据救人第一的原则,人员的疏散和抢救是消防人员的主要作战任务。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和抢救的对策:消防人员首先可以利用地铁内部应急广播,消除乘客恐慌心理,让他们沉着冷静,并指导疏散方向,提示行动要点。疏散过程中,可使用喷雾水流降温消烟掩护疏散,在烟雾浓度很大的情况下,沿安全疏散路线铺设水幕水带和铺设救生照明线,放置发光导向指示标志,遇困人员可以沿着水带和导向绳前行,并且在防毒面具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水带喷出的水幕打湿衣服捂住鼻子以防止呛烟。疏散路线尽量走直线,如遇障碍可用破拆工具清除障碍,如闸机、栅栏等,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3.5火灾扑灭

要彻底扑灭地铁火灾,必须要内部强攻,近战快攻。组织内攻时,在确定的进攻口处设火场安全员,对战斗人员记录姓名、空气呼吸器压、进出入时间,同时作战力量要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备,就是一组人员进行内攻时,要有一组预备人员,随时准备更换;规定联络信号,交代行动要点和注意事项;深入内攻时,内攻人员应在脖子上系上湿毛巾,以防高温水滴烫伤,室内温度过高时,实施有效的梯队掩护进攻,坚持右进右出、成纵队行进,以防同疏散群众发生冲突伤害。内攻灭火时,各小组交替更换、每个小组在地下灭火时间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当烟雾浓度较大,现场情况不清楚时,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救人,要做到最高级的防护;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解被困人员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简易的个人防护装备,对被困人员进行简要的防护,防止其进一步受到伤害。在内攻时要注意潜在的危险如中毒的危险、高温烟气灼伤的危险、侦察进攻中失散或迷失方向的危险、洞室高压电缆触电的危险、吊顶构件坠落伤害的危险、跌落台阶、轨道区地危险、缺氧(自给气瓶用尽)窒息的危险。

3.6加强消防宣传和消防演习

前面已提到,发生火灾时,很多受害人员是由于消防逃生常识的欠缺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把消防常识宣传到地铁内部,可利用地铁车厢和站台的视频播放系统播放和应急广播消防常识的视频和音频,定期播放火场事故逃生常识,对乘坐地铁的乘客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让乘客在候车和坐车时都能受到教育学到火场逃生知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地铁火灾消防演习,增加乘客的警觉性。

4.结束语

地铁火灾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就就很难扑救,并且损失在所难免。所以地铁火灾应以预防为主,灭火是不得已之举。以上论述权当抛砖引玉,仅作参考,以期引起更多专家和消防工作者对地铁防火和地铁火灾灭火救援的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蓝兰.我国地铁建设状况分析[J].中国仪器仪表,2009

[3]吕磊.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应急措施的一点看法[J].安全技术与管理,2009

[4]吴娇蓉,冯建栋.中美地铁车站火灾疏散设计规范对比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