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技术入门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14 17:53:19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1

一、研究掌握个性特点,增强自信心

一些烹饪工作者常有这样感叹,学习食品雕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在学生的眼里更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觉得那些栩栩如生、变化万千的形象造型是高不可攀的。其实它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掌握了就等于弄到了入门的钥匙。其实,食品雕刻作品上的形象造型主要是由食用原料、专用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组成。从表现形式上有整雕、零雕整装、浮雕(凸雕、凹雕)、镂空雕等;从表现手法上有切、削、旋、刻、戳、压;从表现内容上有花卉雕刻、禽鸟雕刻、鱼虫雕刻、走兽雕刻、人物雕刻、风景雕刻、器皿图案等形象造型和形状各异的冷、热菜肴的艺术造型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多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拍摄成图片的一些作品(部分作品在技能大赛中展出并获奖,及报刊上发表)。目的是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他们相信老师能办到的事,他们也能办到。在讲解作品时一一介绍: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不过是由食用原料、特殊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等构成。

二、温习已学刀工知识,触类旁通引导入门

在教学食品雕刻之前,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烹饪技术,基本刀法,原料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这给食品雕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单一的食品雕刻教学基础上加进了美学知识,变为“烹饪美学”。要求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能够自行设计形象造型,所教学生的技能、技巧与审美能力有很大进步。在刀法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的刀法既准确又灵活,将已学的热菜刀工有机的融汇在食品雕刻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为食品雕刻所运用的刀法是在热菜刀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不能忽视的。

三、分析现成设计作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刀法、手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构思塑造的问题,这是关键,也最困难,因为烹饪专业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美术基础比较薄弱,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观摩演示作品时应重点讲解构思制作过程。如制作“喜上眉梢”这件雕品,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考虑:

(一)命题

即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制作中首先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如“喜上眉梢”的本意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面部的表情。为点缀宴席的喜庆气氛,我就在“喜”和“眉梢”上做文章,运用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构思成“喜上梅梢”(喜鹊登上梅花枝头)

2. 要使雕品的题目适合所应用的场合,如分别用于节日招待会和婚庆宴会的雕品,就应采用不同的命题。同是喜鹊雕品,在春节招待会上可起名“喜鹊报春”;而在婚庆宴会上可以起“喜上眉(梅)梢”定名。

3. 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如梅花就不能在盛夏时节开放。

(二)定型

即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如“喜上眉梢”主要采取零雕整装的类型。

(三)选料

原料要根据题目和雕品类型选择,并且对哪些原料适宜雕刻,哪些雕品或整个雕品的哪些部件,心中有数,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并使雕品在色彩和质量上都达到理想的程度。如利用胡萝卜的自然色泽来雕刻梅花等。

(四)布局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再安排陪衬,不能喧宾夺主。如先将枝干与梅花组装好,后将刻好的喜鹊按在梅枝上。

(五)雕刻

这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内容而异。如梅花要运用戳刀从里向外刻,而喜鹊则要从头开始颈躯干翅膀尾结束。

此外,为达到食用与观赏的统一,还要考虑与烹调技术的结合,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如“鲤鱼跳龙门”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先取净鱼茸泥,加鸡蛋调味后蒸熟,雕刻出18厘米高的“龙门”楼阁,然后挖去中心余料,空隙中瓤进干贝、虾仁,再稍加热后改刀,并原样放入鱼盘中心。另取两条活鲤鱼,改小翻刀,挂硬糊放油中炸透,昂头翘尾地放置在“龙门”两侧,最后爆炒糖醋汁趁热浇在鲤鱼上。高热的糖汁在焦酥的鱼身上翻滚,鲤鱼昂首向上,龙门金黄高耸,形成一幅“鲤鱼跳龙门”的热烈画面。通过以上作品的解析,使学生在构思制作这个问题上有了些思路。

四、分析总结内部规律,努力培养动手能力

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操作,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几种一般常见的造型形式;

1. 简易的刀法+原料

2. 刀法+植物原料+形象

3. 刀法+熟食原料+形象

4. 刀法+原料+烹调技术

5. 刀法+原料+图案造型

6.雕品+器皿+装饰点缀

在学生动手之前,还要给他们讲讲食品雕刻规律,原料选择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 食品雕刻的应用要注意讲卫生,防止对食品的污染;

2. 食品雕刻的原料必须重视食用兼顾观赏,不能本末倒置,而应该味、形俱佳;

3. 食品雕刻的作品使用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巧用原料的自然色彩,方为上乘之作;

4. 食品雕刻的应用切忌大红大绿,滥肆渲染,使人望而生厌,影响食欲;

5. 一些大型雕品,费工夫,耗时长,要提前刻好,并注意保鲜、保形。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2

[关键词] 牙体解剖学 实训教学 雕刻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培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与义齿加工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以学习各类牙解剖形态知识,训练各种牙体雕刻技术为主要任务,为学生进行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胜任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基础。近两年来有关其教学改革的探讨一直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如何加强学生对牙体解剖形态的掌握,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进而能熟练地进行牙齿雕刻、堆塑等实践操作一直是这门实践课程的教学难点。我院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对《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会提升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是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具体结构细微,而由于本身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因此对该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在实训操作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将学生以小组分组的方式,讨论牙体解剖形态与雕刻形态的差别。牙体解剖形态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解剖结构,而牙体的雕刻形态是将解剖结构明确在具体的位置,从而通过雕刻将这些解剖结构展现出来。对于部分入门较慢的学生要给与相当的关心,使其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其次,要让学生有竞争压力。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进行牙体雕刻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日进杯”口腔技术工艺展评。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二、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对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训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不多,但却比较繁琐、细碎。每个牙冠上的尖、嵴、接触区、窝、沟等各类解剖特征都不相同,单纯从理论教学上来看,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解剖术语及解剖形态结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合《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坚持以实训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实训教学能动作用及充分利用实训室,利用教、学、做及手与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抽象理论直观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训、再理论、再实训的有效连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具体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对这门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三、明确实训流程,做好实训前的准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下划分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绝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实训流程按照:牙体描绘、外形高点转移、二面体成形、四面体成形、多面体成形、四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精修完成。学生在得知下次实训内容后,应首先预习实训步骤,明确实训目的,通过预习实训内容,学生在看老师示教时就心中有数,操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与带教老师联系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注重培养学生从“做什么”、“怎么做”、“会做”到“做的更好”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四、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率

教学手段除了应用传统的模型外,还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件的图文并茂,从而加强对牙体的方位、解剖形态特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认识。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示教与相关实训操作的VCD光盘相结合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实训的过程及本次实训得到的结果先有认识,再指导其实训。教师也应将学生在动手实训操作后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体会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加强实训教学

1.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验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做好预实验工作,统一工作任务步骤,在进行牙体雕刻技术的示教时,又能对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模型做好展示,阐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实验要点。学生实训时,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要及时纠正,为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对教师来讲,还应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相关技术的新理论或新技术特点及步骤,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2.开放实训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进行辅导,方便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牙体解剖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牙体雕刻的基本技巧,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1)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内容的深刻认识就会提高。许多学生往往在雕刻初期对牙体解剖形态把握的不明确,难免会造成许多小错误,我们要求学生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下次改正即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有多切的地方,就在最后的雕刻完成时用蜡填补,要知道错在哪里,以免下次再错。整理好雕刻步骤,总结雕刻中易犯的小错误,从而一次次地得到锻炼,正确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开展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由学校的专家教师、同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师对学生的每件作品都给与评分考核,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实训教学是《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手段与必要条件。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牙体解剖形态理论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3

【论文关键词】玉雕经济;发展;对策

一、南阳玉雕经济发展现状

(一)南阳玉雕经济发展概况

南阳地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玉雕加工业历史悠久。石佛寺是南阳玉雕业的发展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玉雕镇,全镇22个自然村,玉雕专业村就有14个,人事产供销的人员一万八千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八千余人,年产销玉雕各类工艺品一千三百多万件。1995年南阳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玉雕产品不仅有中低档的大路货,还有精雕细琢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部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石佛寺镇上有各类玉雕经销店、摊位近四千个,日均客流量万人以上,日交易额约一百五十万元左右,另有庞大的销售大军常年活动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和知名旅游景区,石佛寺的玉雕商遍布各个城市的珠宝玉雕市场,大批玉雕还进入久负盛名的广交会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南阳玉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散户加工,难以形成品牌

现今,玉雕加工门槛低,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有几个技术工人,就可以进行玉雕加工。再者,玉雕加工的利润很高,加上目前国内旺盛的需求,为玉雕加工产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使得大部分生产商品牌意识淡薄。镇上几乎家家都在小作坊式的进行加工中低档的大路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不惜以次充好,将玉粉浇铸在模具之中压制,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仔细研究起来雕工又非常精致,因此这种玉粉所制的玉雕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有甚者,还在这种玉粉制作的“玉雕”中做出了“绵”等一系列纹理,这种作假让专家都真假难辨,需要仔细研究。同时,还有一些造假者在玉粉中掺入水晶等粉末,这就在硬度上达到了真正玉的标准,有时候就算是机器都难以检测出来。

2.作品质量不高,缺少创新

因作坊作业,创作人员不够多,尤其缺乏优秀人才,所以在产品款式的创新上很难有所突破。往往加工一些譬如观音、大肚佛、龙凤等比较传统的款式。缺乏艺术创造性,质量不高,大量的复制,使低劣、重复的作品充斥市场,使玉雕失去艺术价值。

3.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南阳政府每年都要举办“玉雕节暨玉雕博览会”,但是仅仅利用一次节会宣传的力度还是很有限的,并且博览会中参展作品往往都是高端的产品,作为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仅仅是饱饱眼福而已。

4.技术人员水平差次不齐

许多小作坊的技术人员在雕刻时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仅仅依靠以老带新传授经验。虽然在当地有专业的培训学校,但基础稍差,在技术创新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南阳玉雕经济发展对策

(一)坚持项目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玉雕产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产业协同整合,开展玉雕主题旅游,加快实施玉雕产区总体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建设,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通过重大文化项目的全面建设,吸引各类企业入驻,实现各类要素集聚,加大基础设施配置力度,健全产业发展链条。

(二)加强玉雕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强势的品牌因为具有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为了获得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所以坚持品牌带动,提升产业层次。针对玉雕产业中低档次产品为主,缺少高档精品的现状,我们应该倾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扩规模,以品牌上水平。

根据“中华玉都”的总体定位,重点培育五大品牌。一是城市品牌。依托“中国玉雕之乡”、“中国新锐城市名片”等金字招牌,以玉雕产业核心区建设为依托,促进玉雕与城市建设、文化会展、影视演艺等产业结合,向外界展示南阳玉雕的独特魅力,把“中华玉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玉雕地域标识。二是企业品牌。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石佛寺镇玉雕公司、神圣公司、玉神公司、国际玉城、天下玉源、大师创意园等六大企业品牌,使之尽快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带动玉雕产业发展。三是门店品牌。优选一批信誉度高、产品档次高、规范经营的门店,进行重点打造。四是名师品牌。通过利用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家、玉石雕刻大师的示范作用,与知名院校联姻,整合县内现有玉雕职教资源,培育和引进高技能人才。五是节会品牌。以“中国南阳玉雕节暨玉雕博览会”为平台,和高校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每年举行文化高峰论坛,打造节会品牌。

(三)坚持创意引领,加大文化注入

文化是灵魂,把先进的文化创意手段,集中运用到玉雕试验区建设和玉雕产业发展上,重点抓好规划创意、品牌创意和宣传创意。在规划创意上,借助高层智力,加强对玉雕产业的深层次研究,制定玉雕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好各项深度规划,提高规划创意水平。在品牌创意上,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和县内工美大师、玉石雕刻大师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作室,推行创作人制度,研发精品力作,争创知名品牌。在宣传创意上,加强与央视、旅游卫视等权威媒体和各知名网站等新兴媒体合作,面向全国征集试验区宣传标识、设计方案和广告短片,全方位、多角度、高平台宣传推介南阳玉雕。

(四)强化人才培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是聘请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内外文化市场、实战经验丰富的策划、创意、营销人才,成立专家顾问团,对玉雕产业发展跟踪指导;二是引进职业经理人、策划师和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玉雕产业建设。三是抓紧筹建职教集团,与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名校合作,设立玉雕相关专业,培育玉雕产业发展紧缺人才;支持县内有潜质的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培养本土高端人才。

(五)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扩大产品影响力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4

郑道全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结下石缘 立志雕刻

1976年,郑道全出生在享有“世界蜡都”之美誉的泰顺。儿时的郑道全常常看到一车车的石头从家门口经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上装载的都是山上的石头,郑道全心里很是好奇。

年幼的郑道全虽然不知道这些石头要运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这些石头能用来做什么,但他知道这些石头一定有用处。自此,他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不时就跑到山上捡几块蜡石瞧瞧,锯锯、磨磨,看看有没有稀奇的地方。就这样,对石头充满好奇和疑问的郑道全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受哥哥的影响,郑道全知道了石头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艺术品。1993年,初中毕业的他,就直接到职业高中学习石雕专业。正式接触石雕后,他从最初对石头的好奇慢慢转变为对石雕的喜爱,并立志要学好石雕艺术。

青田拜师 深夜苦拓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郑道全在职高的石雕专业只学到了一些皮毛功夫,未能真正掌握好这门独特的艺术。带着对石雕的热爱和执着,未满18岁的郑道全跟随堂哥前往青田拜师学艺。

学习是十分艰苦的阶段,况且又身在异乡。在这里,他不但要从磨刀到锯、磨、刻、剔、挫、雕、镂等基本功学起,还要学讲生硬的青田话……

艺术创作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创作者除了要掌握基本功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美术根底。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在实践运作中,郑道全常常感到自己知识有限,不能随意发挥,十分烦恼。这时,老师鼓励他说,这说明你进步了。

为了更快地融入到石雕艺术中,郑道全更加刻苦学习,并四处求教。报读中央电大,请教各门类师傅。当时有一位住在他楼下的美术教师,有很多美术资料,郑道全经常借来看,看到好的图片,就用白纸把它“拓”(描摩)下来。由于白天要上工,只能等到夜里才有时间静下来“拓”,-“拓”就到深夜两三点,同在一起学习的师兄弟们早已进入梦乡。

有一次,从朋友那儿借到一本《青田石雕技法》,这是当时青田出版的唯一一本关于石雕技艺的书籍,十分珍贵。郑道全拿着这本书爱不释手,但苦于买不到此书,只好跟朋友说借看半个月,他又在深夜“拓”抄,足足“拓”了半个月。

在青田学习的几年间,他“拓”过各式各样的画册。如今,他的书房还整齐地摆放着一箱当年的“拓品”。

博石艺廊 另辟蹊径

四年的艺徒生涯,不知用了多少把雕刀,刻了多少毛料,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雕出的东西像样了……1998年,郑道全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在山口镇创办了“博石艺廊”。

刚出道的他,对石质还不是很了解。一次在矿山上,买了一块200元的石头用来雕作品“海底世界”,雕了一个月后,发现这种材质――“白料钉”并不适合用来雕刻。虽然作品是勉强完成了,却不尽人意,最后只好以220元的低价卖出。郑道全说,当时为雕这件作品,花去了整整一个月不算,还把新买的价值680元的雕刻机雕坏了。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教训,他深刻体会到要创作出好作品,选材料也是一门学问。

在山口这块青田石雕的发源地,能工巧匠几万人,要想在这里站住脚,并不是会雕会刻就行,郑道全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开始对日常生活中人物、花鸟、虫鱼、草木等特征进行细微观察,查阅大量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美术书籍,结合材料因材施艺,力求在布局立意上别出心裁。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平时善于观察他人创作,博采众长,经过多年的学习钻研,他的雕刻技艺日渐精进,并逐渐摆脱了青田传统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创意新颖、设计独特,特别是他雕刻的花果、海上动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受到了广大收藏家的青睐。

2002年,为了让自己的石雕艺术梦达到更高境界,他把“博石艺廊”从青田搬到了他从小就十分向往的地方――首都北京。

艺术精品 频频问世

从1998年开始,郑道全开始独立创作。初试锋芒的他,便显不同凡响。当年创作的作品《杨梅》入选了《中华石艺珍宝》,以后每年都会有新作品问世,并多次参与全国、省、市展览活动,先后有作品《龙宫取宝》、《江山新姿》等多件作品在省、市、部级比赛中获奖,《流年秀色》、《宝琴赏雪》、《逢春》等多件作品被载八《中国书画收藏》、《中国玉石鉴赏大全》、《中国国石》、《祥和中国》等部级图册。

2003年6月,作品《冬》被选送参加西博会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石等展览。2004年4月,作品《宝琴赏雪》、《春之曲》分别获得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银奖、最佳工艺奖,并入编2004年《青田石年鉴》、《典藏》、《中国书画收藏》等大型图册。同年12月,作品《崛起》获得温州市工艺美术白鹿杯金奖。

2006年,郑道全的作品“壮志凌云”在“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中,一举荣获2008年奥运会纪念品奖银奖。此件作品选用青田上等的翡翠绿,以写实的手法,巧用翠绿雕出数株茁壮的水仙新姿。天然灰黄地,刻成新瓣和退化的老皮。整件作品雕出了水仙生机蓬勃、栩栩如生景象。作者将翠绿叶子、洁白花朵化作蓝天、白云,来抒发水仙远大志向,歌颂体育健儿拼搏向上的精神。

崇尚自然 追求本真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5

关键词:冷菜;雕刻;职业核心能力;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86-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只是要吃饱,更注重营养健康和美的感受。冷菜雕刻由简单的食品提供、菜肴制作转变为科学艺术。冷菜雕刻教学也由单纯的雕刻技术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除了专业的技术技能外的其他基本能力,包括基础能力、拓展能力和延伸能力,如沟通、合作、自我管理、创意创新、解决处理问题、领导和执行等。冷菜雕刻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宴会冷菜的制作技艺和雕刻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的高素质行业劳动者。

一、冷菜雕刻教学现状

冷菜雕刻是烹饪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中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1.目前使用的教材《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在课程中设置了冷菜食品雕刻的民族文化介绍、冷菜雕刻的产生发展、基本的冷菜雕刻操作步骤等几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冷菜雕刻,掌握果蔬雕刻和菜肴周边雕刻,合理运用整理雕刻、浮雕、镂空雕刻等雕刻技法。

2.目前的烹饪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理论教学仍是你讲我听的“灌输教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采用统一的考试考核学生的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潜能;课上教学缺少交流合作意识的培养。

3.烹饪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每年都在变化,但是教学的内容和实践雕刻工艺造型却基本不变。目前,各式菜肴不断更新,仅根据学校陈旧的雕刻教学内容学习,是完全跟不上餐饮行业发展的。因此,冷菜雕刻教学在培养学生雕刻技术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

1.学生们思维活跃,经常有超前性的突发奇想,这对于学习冷菜雕刻、创新菜品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想法不够成熟,各种想法常常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2.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原因主要是理论课的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相比技术实践,学生看不到一时的成果,缺乏成就感;他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觉得课堂内容与实际雕刻毫无联系,学习这些没有用处。

3.实践课上学生可以将想法通过雕刻技术表达出来,但也常会有挫败感,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学生的技术能力不能真正掌握运用。学生有创新的欲望,但是创新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学生才可以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进行色彩搭配,对食材进行合理雕刻设计,真正创新菜品。

三、冷菜雕刻的职业教育要求

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专业的刀工雕刻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色彩及营养搭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等。这能够激发学生对冷菜雕刻的学习兴趣,保持研究创新的热情。冷菜雕刻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符合餐饮行业要求的专业冷菜雕刻人才的目标。

四、冷菜雕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冷菜雕刻教学要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雕刻技术、雕刻主题设计、创意创新、团队合作沟通及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一体化教学通过文化基础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技术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雕刻技艺;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等。

1.冷菜雕刻基础知识、历史文化及民族艺术特色教学,使学生了解冷菜雕刻的来源,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1)食品雕刻源于工艺美术,其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都是由传统的木刻、石刻、玉雕等雕刻技艺演变而来。学生在了解雕刻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冷菜雕刻的研究,学习借鉴古代雕刻技艺。(2)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让学生多了解冷菜雕刻的造型形式及形成原理,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雕刻是有主题、有结构、形态逼真的艺术行为。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注重菜品的造型与意境,雕刻主题符合宴会环境达到美化宴席的效果。(3)冷菜雕刻的特性教学。冷菜雕刻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内涵,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学生对冷菜雕刻的具体了解,使他们有兴趣学习研究冷菜雕刻,达到高超的技艺和雕刻理念。

2.冷菜雕刻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雕刻技巧,掌握雕刻的技术规律。教学中对冷菜实例雕刻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讲解雕刻的操作要领,让学生比照简单的图案进行实际雕刻操作,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雕刻技艺。通过对雕刻形式、造型方法、原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掌握食品雕刻技术的规律,发现雕刻的共性,培养学生扎实的雕刻技术。雕刻原材料选择,冷菜雕刻选材多以新鲜的瓜果蔬菜或面点为主,原料要色泽鲜亮自然、水分饱满。根据选择的材料进行雕刻教学,不同的材质使用不同的雕刻方式。如:有的食材适合整体雕刻,有的适合镂空雕刻。食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雕刻方式也不相同,教学中要教学生因材施艺,锻炼学生用不同的食材进行雕刻,并物尽其用,在雕刻锻炼中总结雕刻规律。教师让学生练习雕刻不同的造型,如常见的各式各样的花类、动物生肖、飞鸟、人物等。学生在塑造不同造型的过程中掌握雕刻的整体构思方法,提高其雕刻技术。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搭配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冷菜雕刻基本是宴席的第一道菜品,非常注重色彩和造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冷暖色调搭配、主辅色搭配,雕刻的整体布局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整体构思能力,并在鉴赏菜品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雕刻教学中要加入雕刻主题教学,让学生可以根据餐厅宴会的需求确定雕刻主题,让学生看到食材或确定雕刻主题后可以迅速地形成雕刻的整体构思。(2)对雕刻的菜品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不同的雕刻作品中学习汲取经验。冷菜雕刻除了菜品本身的色彩搭配和造型以外也要注意盛放器皿的选择搭配。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其审美意识和搭配能力。(3)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合作研究,完成由主题设计到选材雕刻的菜品制作过程。当遇到困难时可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善方案。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4)专业的冷菜雕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在扎实的雕刻技巧、完善的主题构思及合理搭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创新。冷菜雕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家的相互协作和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冷菜雕刻教学的根本目标。

冷菜雕刻日益受到食客的喜爱,冷菜雕刻教学要适应餐饮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雕刻技艺和职业核心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可以掌握冷菜雕刻的技艺。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6

在江北区大庆村的一个石油小区里,笔者见到了64岁的竹壳雕刻画传承人文渝光,白发白须的他颇有几分世外高人的模样。说起竹壳雕刻画,文渝光便来了兴致,他说,最早接触竹壳雕刻画时,他还只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伙子。那是1969年的2月,文渝光作为第一批知青下乡来到石柱县,“当时,我住的村落附近有一大片慈竹林,平时我喜欢在竹林里闲逛,意外发现当地的妇女喜欢捡废弃的竹壳来纳鞋底。”当地人告诉他,川渝地区潮湿,竹壳纳在鞋底里可以防水防潮。

在感叹当地人智慧的同时,文渝光也深受启发,觉得应该可以用竹壳来做点什么。那时,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来,只是跟着当地妇女有样学样,用竹壳做了一些瓶瓶罐罐的封口或垫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70年代中期,文渝光招工到了石油单位,但工作地依然在农村,要四处去打井。真正开始与竹壳结下不解之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时,石油钻井队的工作是24小时三班倒,除了工作的8个小时,文渝光余下的大把的时间不知该怎么用,“钻井队里又没多少女工人,不能谈恋爱,平时生活很枯燥。”于是,文渝光想起了在石柱当知青时看到的用竹壳来做鞋底的事情,“在竹壳上作画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这种想法就开始在他的心底慢慢滋生。

“那时自己有了点收入,就开始钻研。”文渝光回忆,“每年都要回城,回来后,我就去那些展览观摩,去书店买些美术、书法、雕刻的书来学习。”一开始,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诗词或者头像这类烙印着时代印记的东西,后来通过学习,慢慢掌握了速写、素描、石膏画、书法等基本美术技能,为之后竹壳雕刻画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竹壳雕刻画第一人

由于竹壳雕刻画是一种新的雕刻门类,所以,文渝光并没有其他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全靠自己摸索找出一条路子。“要真正创作一幅竹壳雕刻画,从一开始就极其艰难。”文渝

光告诉笔者,“光是挑选竹壳材料就极其讲究,不仅要看准季节,还要找好竹林,必须是大型的苦竹、慈竹、毛竹等。竹壳要挑选欲落未落的,根部有泥土的不能要,顶部太脆弱的也不能要,只能挑选中间部分,并且竹壳若被水浸泡,竹虫咬孔也不能用。”

因为最好的竹壳出在每年的12月和1月,所以,每到这个时段,文渝光都会跑到郊外去挑选竹壳,北碚、江津、綦江、万盛、南川,甚至广西和云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捡回来的优质竹壳首先去毛、晾干、薰煮、浸泡、压平,确保其保持原生的光泽和质感后,再将竹壳平整地贴在硬纸板上,在其表面上进行打底创作。“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以刀,随心而作,不过最好还是要在竹壳上用笔绘出图案,然后雕刻上色。”因为竹壳很薄,有自身的纹理,力量轻重难以掌握。文渝光说 :“最后的雕刻是个很精细的步骤,稍微哪里出了点小瑕疵没有刻好,整幅竹壳雕刻画就报废了。”

在文渝光并不宽敞的家里,笔者看到他的竹壳雕刻画作品不仅有山水花鸟、风土人情、巴渝风光,也有戏剧脸谱、古今人物、书法篆刻、诗歌配画等。“竹壳雕刻画什么都能刻,只是我平时多以古风、古遗的内容为主。”细看每一幅作品,都会发现其在构图上不仅饱满简洁,而且讲究对称呼应,疏密、虚实、动静的处理十分得当。文渝光说,他创作的竹壳雕刻画借用了民间年画的艺术手法,主要人物为构图中心,次要人物点缀主要人物的下部,集中概括,互不遮挡,主次分明。同时根据构图审美的需要,可以自由地扭曲、夸张、变形,服从主题的需要,统一而有变化。之后,他又融入了浮雕等多种技法,使其作品具有国画的韵味与油画的厚重,以及版画的浅浮雕的效果。虽然没有准确的人物比例,没有秀雅和妩媚,却保留了难得的古拙、浑厚、纯朴的原始气质。

经过几十年的潜行摸索与技术经验的累积,如今的文渝光创作竹壳雕刻画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他创作出的竹壳雕刻画具有不蛀、不霉、不变形、不脱墨、无污染等优点,受到很多收藏人士的喜爱。而文渝光本人也曾作为巴渝民间艺人的代表跟随重庆代表团出访日本广岛,作品在当地展出时,日本友人对他的竹壳雕刻画赞不绝口,他带去的几十幅作品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1989年对文渝光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创作的竹壳雕刻画《祖国万岁》在首届全国职工工艺美术展中获得了铜奖,他的竹壳雕刻画也由此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并得到专家们的认可,这给了他继续创作的信心。此后,他的“巴渝民间竹壳雕刻画”在民间工艺的殿堂屡获殊荣。1999年,获得巴渝优秀民间美术家称号。2000年8月,加入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2002年,《一诗一画》夺得重庆市首届巴渝民间艺术节金奖。2005年,以《论语・季氏》为蓝本创作的《君子三戒》获得第三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竹壳雕刻技艺进入第四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壳背后的奉献精神

作为竹壳雕刻画第一人,怎样把这门民间技艺传下去,如何培养传承人,是文渝光考虑的一个大问题。他曾向大庆村附近的学校表达过免费收徒的想法,并专门开设了竹壳雕刻画培训班,“我的心愿是招收徒弟,及我所能,倾囊相授。”

他曾带过两个徒弟,可两人没多久就改学其他的技术了。“其中一个徒弟是四川美院的大学生,是我2001年在解放碑表演竹壳雕刻画时认识的,后来他还几次上门向我请教,但几个月后就没再学了。”对此文渝光一直耿耿于怀。

文渝光坦言,学竹壳刻画要具备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还要有静下来潜心学习的决心。因为竹壳很薄,在上面雕刻对力道的要求很高,而如何在大小不同的竹壳上构图也是一门学问,所以要初学者在短期内完全掌握有一定困难。自从竹壳雕刻画申遗成功后,其名气就渐渐大了起来,很多人慕名求教,但一封狱中来信却竹壳背后的奉献精神作为竹壳雕刻画第一人,怎样把这门民间技艺传下去,如何培养传承人,是文渝光考虑的一个大问题。他曾向大庆村附近的学校表达过免费收徒的想法,并专门开设了竹壳雕刻画培训班,“我的心愿是招收徒弟,及我所能,倾囊相授。”

他曾带过两个徒弟,可两人没多久就改学其他的技术了。“其中一个徒弟是四川美院的大学生,是我2001年在解放碑表演竹壳雕刻画时认识的,后来他还几次上门向我请教,但几个月后就没再学了。”对此文渝光一直耿耿于怀。文渝光坦言,学竹壳刻画要具备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还要有静下来潜心学习的决心。因为竹壳很薄,在上面雕刻对力道的要求很高,而如何在大小不同的竹壳上构图也是一门学问,所以要初学者在短期内完全掌握有一定困难。自从竹壳雕刻画申遗成功后,其名气就渐渐大了起来,很多人慕名求教,但一封狱中来信却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一位正在服刑人员通过书信表达了向他拜师学艺的想法,“从他写给我的信中可以看出,此人文字工整有力,说明有点书法功底,语言诚恳,说明他是个诚实人。”文渝光被来信者的真挚和诚恳所打动,读完信的那一刻就下决心收下这个“特别”的徒弟。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7

[关键词]和平古镇;砖雕;寓教于美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2

和平古镇坐落于福建省邵武市城南45 km,是一个有着近1 400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坐北朝南,东西环绕的和平溪、罗前溪交汇于镇区南面。古镇共辟8个城门,东西南北4个主城门上建有谯楼,整个村落是典型的城堡式布局。2005年,和平古镇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福建省授予“福建省最美的乡镇”称号。

和平古镇现存古迹众多,有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有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有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旧市义仓、分县衙门(县丞署)和众多祠堂,还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和平古镇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大夫第、司马第、郎官第精美壮丽,商贾宅院及民居小舍布局活泼自由,是闽北古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之一。这里的建筑大多为封闭的多进院落,院落的布局为一字形或八字形,厅堂多为穿斗式构造,柱底使用石柱础[1],四周为砖墙围护,挑檐的马头墙此起彼伏,建筑外部的门楼、门罩、墙檐、门楣、墀头和窗额等处都镶嵌有精美的砖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表达出古镇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秩序的渴望以及对田园风光的依恋。本文拟对古镇建筑砖雕的艺术风格作研究探讨。

一、吉利祥福的题材选择

祈福纳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周易・系辞》中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2]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将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人物、植物、器物、祥禽瑞兽等,与现实生活的场景,通过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传说附会等表现形式,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通过物化或艺术化来达到审美意识的追求,以满足人们对吉祥纳福的期盼。这一点也是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共性。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中人物类吉祥纹饰砖雕作品题材以福、禄、寿三仙居多。“恩魁”门头上有三幅砖雕,中间以“三星高照” 为题材,两边各有一幅 “麻姑献寿”图,每幅作品有三个人物形象,表现出屋主遵循中国文化中“以九为大”的传统礼制。作品采用高浮雕的刻绘技艺,人物表情生动,动态协调,并有正面、侧面之分,寓示幸福生活长长久久。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中以植物类吉祥图案为主的砖雕作品以黄氏大夫第门楼砖雕(见图1)最具代表性。该门楼为砖石结构,呈四柱三间牌坊式八字形,高挑的门楼双檐下镶嵌着层层叠叠的植物类砖雕,装饰繁缛,富丽堂皇。大门两侧依次分布着以松树、牡丹、腊梅、翠竹等植物为装饰题材的四组大型砖雕,喻示着“松鹤延年”、“富贵长留”、“锦绣美满”、“竹报平安”的美好祝愿,其中“富贵长留”、“竹报平安”两幅作品四周还镶嵌着缠枝牡丹纹饰砖雕。此外,还有象征吉祥福禄的花卉瓜果纹饰与佛教的“八

吉祥”、道教的“暗八仙”以及钟鼎古彝等组合在一起,表达出人们祈望吉祥幸福、家族昌盛的愿望。

此外,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作品常用的祥禽瑞兽纹饰有龙、凤、马、鹿、鼠、鱼、麒麟、狮子、蝙蝠、仙鹤、锦鸡、喜鹊、鹌鹑等。这些纹饰通常采用谐音、假借等手法,衍化出诸多的表现形式,如蝙蝠和寿字组成“五福捧寿”,用鹿、鹤组成“鹿鹤同春”等。自古以来,龙、凤的形象既是吉祥的寓意,又是权贵的象征。李氏大夫第门楼题额上方左右两边砖雕图案上,分别刻有一只凤和一条龙,奇特的是龙被安排在凤的下方,与传统的龙在上凤在下正好相反,这种排列布局在古建筑装饰中实属罕见,是典型的清代同治年间产物,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3]

二、寓教于美的集中体现

古人善于运用“寓教于美”的形式赋予雕刻艺术作品以惩恶扬善的社会功用,反映了古代审美的伦理性特质,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极具东方美学神韵,发人深省。[4]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屋主通过砖雕艺术表现形式表明处世准则,同时借助其深刻寓意来规范后辈的行为意识。李氏大夫第八字形门楼上,有四幅刀马人砖雕,作品以《三国演义》里的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故事情节为题材,采用了多种雕刻手法把人物表情、衣饰胄甲、山石树木清晰地刻绘出来,画面注重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人物与景物的相互衬托,从而形成了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斩颜良”雕的是在官渡之战中关羽大战颜良的战斗场景,关羽的形象被安排在画面左上角,挥舞着青龙偃月刀,身体前倾,身穿盔甲的颜良却策马逃窜,动态十足,人物和战斗场景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二十四孝”砖雕表现儒学文化的“孝”,有一幅“乳姑不怠”的作品刻绘得尤为精致,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生动具体,左边是丰润的媳妇在用乳汁孝养年老的婆婆,右边是嗷嗷待乳的小儿,画面感人。这些砖雕作品,都折射出屋主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中 “忠”、“信”、“义”、“孝”的儒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教化功能。

古人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外形特征,赋予其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的内涵。荷花具有品行清廉的寓意,李氏大夫第门头刻有大量的荷花纹饰,有一处砖雕荷花尤为精致。整个纹饰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浅浮雕、深浮雕、半圆雕、减地与镂空等多种雕刻技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很好地表现出荷花横向生长的态势,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意趣性。郎官第门头上有两扇砖雕窗花,刻绘着大量元宝纹饰,其中夹杂着梅花图案,寓示着苦尽甘来之意,也起到教化子孙的作用。

此外,屋主还常用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作为装饰题材。廖氏宗祠的门楼上就有几组器物类砖雕,作品运用了深浮雕、线刻的表现技法,画面中高矮不一的博古架上放置各类宝瓶,穿插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纹饰,图案通过绸带连接在一起,寓意博古通今,志趣高雅。

三、闲情雅致的精神追求

儒家的入世哲学,就是通过读书实现超越阶级的终极目标,这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追求人生、实现价值的最佳选择。和平古镇地处闽、赣交界处,在古代是江西入闽的重要通道,很多中原移民迁居到此,其中不乏一些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的名儒大宦,使得这里读书之风炽盛,文人志趣强烈。据史料记载,这里曾走出137名进士,有祖孙三代“一门四大夫”、祖孙四代“一门九大夫”的名门望族。这些文人墨客常常将闲情雅致的审美情趣融合到建筑装饰中,使其与古镇中的青瓦白墙、庭园草木、深街悠巷相互映衬,融为一体。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解读出古镇先民们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和美学意向。

“鲤鱼跳龙门”是中国装饰图案的传统题材。唐代李白在《上韩荆州说》中写道:“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内含一种进取的精神和幸运的愿景。在和平古镇司马第门头上有四幅“鲤鱼跳龙门”的砖雕作品(见图2)。与其他地方同样题材的砖雕作品不同,这些作品中没有威严的龙门,只是将肥硕的鱼、虾、蟹进行自由组合,丰满的构图彰显出富贵气象,整个砖雕图案犹如水族馆里的场景,充满着闲情雅致的生活情趣,每幅作品都暗藏着“鱼化龙”的造型,昭示出屋主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刻绘技艺和屋主高雅的审美格调。

根艺是一种雕刻奇巧、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创作者将充满自然美的根材进行形态加工,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强调的是形态神似和内涵意蕴,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和平古镇民居中砖雕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以根艺花瓶、根艺笔筒和其他根艺摆件为题材的砖雕图案。以“平升三级”为题材的砖雕作品,在各地的古建筑雕饰中常有出现。这类砖雕的主体构图是:在一只直颈圆腹的宝瓶上插三把古代作战兵器的戟,以“瓶”同“平”、“ 戟”通“ 级”来寄寓官运亨通、晋升迅速的含义。李氏大夫第门头上有多幅“平升三级”砖雕(见图3),原本常见的直颈圆腹形的宝瓶被造型古拙的根雕花瓶所替代,再配饰花草、奇石,整个图案既蕴含深刻的吉祥寓意,又表现出朴实的诗情画意,给人以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黄氏大夫第门

头砖雕上有大量的纹样,门楼匾额上的通景图就是一组约3 m长的四方连续的缠枝菊纹砖雕作品,整个纹饰缠绕绵绵,首尾相连,并以蝴蝶、蜻蜓等乡间常见的昆虫和鸟雀纹样点缀其中,表现出主人隐居于此、尽享田野生活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营造出一派闲情灵透、志趣雅逸的意境。

此外,门楼上还有大量的高山流水、茅舍竹篱、亭台楼阁、渔船小桥等砖雕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还饰有人物,塑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传达出屋主闲情雅致的生活状态。

四、造型丰富的装饰形态

装饰形态不是生活的自然形态,也不是构成艺术那样的纯理性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自然形态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的审美形态。[5]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图案的造型有绘画型和装饰型两大类。绘画型图案主要是以相关物象为本体,对其进行重塑,而装饰型图案则通过夸张美化的手法,增强对象的美感和趣味性。无论是绘画型还是装饰型,都采用了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美学法则,将相关物象融入其中,并以点、线、面的构成手法进行组合,从而使得砖雕作品的层次更为丰富和灵动。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图案还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工匠们利用纯熟的刀法将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虚与实、转折与顿挫、节奏与韵律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砖雕作品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风貌。例如,这些门楼墙檐下砖雕斗拱的纹饰就很有代表性,其斗为方形,拱为弧形。弧形拱上依形就势刻满了各式各样写意的变形花卉纹饰,柔美的线条流畅自如,极富动律感,曲线与直线对比鲜明,形成了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刚柔相济的视觉效果。这使得整个斗拱别具一格,形式更加独特,层次更加分明,稳定而不失动感,庄重而不显呆板。

此外,和平古镇砖雕图案还十分注重构图和整体布局。儒家历来讲究“执两用中”的意旨,这种思想也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和平古镇古民居大多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的形式,作为依附于建筑的砖雕作品基本上也采用成组对称布局的形式,但同组砖雕作品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门楼砖雕往往还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呈独幅式和连续式的构图形式,采用长形、正形、圆形以及各式各样的异形进行穿插组合,使得门楼装饰布局统一且富有变化,这种表现形式展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造型、刻绘能力和对文化、审美的深刻理解。

五、多样风格的相互融合

各地区自然环境和风俗人情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砖雕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总体来说,以京津、晋中地区为代表的北方砖雕工艺纯熟,风格朴实,造型较为粗犷;而以苏州、徽州为代表的南方砖雕刻绘手法多样,造型精致,层次感强,呈现出秀丽雅致、精巧细腻的美学特征。[6]

和平古镇位于福建西北边陲,与江西接壤的地缘因素使其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装饰表现基本沿袭了婺源和徽州的风格,砖雕表现形式大多以缜密、繁复、细腻、严谨的结构和富有装饰趣味性为主。黄氏大夫第建于清代嘉庆末年,为奉直大夫、直隶州五品知州黄映壁宅第。黄映壁长年在北方为官,自然而然地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北方建筑装饰有某种认同感,并将北方的建筑装饰风格沿用到家乡府邸的建造上,如“松鹤延年”、“富贵长留”、“锦绣美满”、“竹报平安”四幅砖雕,作品呈正方形,宽幅为1.1 m,采用六拼法拼接而成,作品具有北方砖雕饱满壮硕的风格,浑厚朴茂的刀法将松树、梅花、牡丹和竹子表现得栩栩如生,粗犷而雄浑。“松鹤延年”中松皮表现技法极其独特,它将事先捏塑好的松皮造型入窑烧制,再用特制的粘合剂粘贴到树干上,松皮的自然、苍老质感显现无遗。这种技法弥补了雕刻难以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使得整幅作品既写实亦写意,意境含蓄深远。这种融“捏塑”与“粘贴”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闽北砖雕作品中极为少见。

廖氏大夫第建于清同治年间,宅主为朝议大夫、四品广东候补通判廖玉堂。整个建筑为前院后屋式格局,宅院整体构架粗犷豪放,建筑装饰独特。宅院内外墙体借用江南园林“墙上开洞”的方式,开设多个造型独特的漏窗和洞窗,有长方式、六方式、宝鼎式、汉瓶式等,洞窗往往用青砖直接砌合而成,而漏窗则是在青砖上绘刻出相关纹饰后,再采用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拼砌而成。这里的漏窗纹饰线条较为粗短,有些纹饰略带欧式风格,这与广东地区古民居漏窗极为相近。

古镇先民大多有在外生活的阅历,他们或为官、或求学、或经商、或游历,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在归乡时或多或少地将异乡的民俗、文化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带回了家乡,并将其运用到宅院的装饰上,这也使得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作品在装饰特征和表现手法上,既保持了徽派砖雕的精髓,又融入了京津、晋中、湖广等地区砖雕的特色,形成了多样化装饰风格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和平古镇作为福建境内目前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群落之一,其民居砖雕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刻工精湛,风格多样,不仅体现出和平古镇往日的繁荣,承载着闽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脉,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艺术的研究,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其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这对和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设计师开启现代设计智慧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福建博物院.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5.

[2] 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5.

[3] 马建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四中国古村镇的典范――和平古镇[J].政协天地,2009(6):60.

[4] 王强.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2):141.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冰雪雕塑;教学改革

冰雪雕塑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冰雪雕塑融化后变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从而成为一种绿色艺术表现形式。冰雪雕塑在艺术家享受了创作乐趣且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之后,没有给大自然造成任何伤害,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尊重了生态环保理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1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创新要点

第一,地方特色课程《冰雪雕塑艺术》纳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编写和出版了《冰雪雕塑艺术》教材,填补了高校冰雪雕塑领域教材的空白。第三,成立大学生冰雪艺术中心,为在高校广泛地开展冰雪雕塑艺术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第四,打造实训基地实践,组织冰雪雕塑大赛。探索高校学生冰雪艺术应用型能力培养探索的新模式,有效地支持了冰雪产业经济发展,并推广到同类院校,起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第五,建立多个高校冰雪雕塑产业基地,为冰雪雕塑专业人才的教学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1学校要高度重视冰雪雕塑艺术课程

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对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相关专业非常重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我国的冰雪资源在北方,而知名的美术艺术高校多在南方,如鲁美已经过江南,这就对北方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北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冰雪雕塑艺术课程,努力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美术艺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显著提高,国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艺术就是激发灵感进行创新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积极建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也是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教学素材。

2.2撰写冰雪雕塑艺术校本课程

冰雪雕塑艺术进入大学校园的时间不长,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材料比较匮乏。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总结既有的教学成果,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冰雪雕塑艺术经验,逐渐形成并且完善自己的校本课程。具体工作可以从冰雪文化和雕塑艺术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冰雪雕塑与其他雕塑的不同之处在于,冰雪雕塑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这就需要学生对冰雪雕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雕塑之前,根据雕塑的工期和展览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雕刻材料。为了保证雕塑效果完好,通常冰雪雕塑材料都是由机器生产的冰板和雪砖,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利用雕刻技巧来创作。第二,冰雪雕刻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圆雕和浮雕。圆雕是指立体的雕刻创作,浮雕则是与其他美术创作中的浮雕一样。此外,镂空雕塑也是冰雪雕塑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个力道很难掌握,艺术价值与雕刻技艺都非常高。另外,由于现代声光乐的发展,在展览冰雪雕塑艺术作品时,融入灯光和音乐因素,能够突出冰的剔透和学生的纯洁,从而让作品更加有艺术表现力。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艺术知识的培训,从而让学生在创作中创造性地应用技术来增加作品的价值。总之,在撰写冰雪雕塑艺术校本课程中,要力求全面,由浅入深,能够让一个没有冰雪雕塑艺术背景的学生系统地学习。

2.3构建冰雪雕塑艺术平台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们重视艺术,但是更多的是关注就业等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构建相关的艺术平台,给具有冰雪雕塑艺术技能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借此平台,还能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冰雪雕塑艺术。由于我国的降雪分布不均,冰雪雕塑艺术是美术领域中的小众。这就需要高校肩负起构建冰雪雕塑艺术平台的任务,将冰雪雕塑艺术推广出去。这个冰雪雕塑艺术品台,还是学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重要实践场地。通过组织冰雪雕塑艺术大赛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由于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灵感,并且冰雪雕塑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贵,所以学生的每一次创作都非常宝贵。通过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冰雪雕塑实践,能够让学生的精神紧张起来,聚精会神,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急中生智,实现雕塑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2.4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冰雪雕塑技能

就冰雪雕塑艺术技术而言,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这个技术。高校将冰雪雕塑列到教学内容中来,就要制定系统的教学课程,并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基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掌握冰雪雕塑艺术,让技能成为本领和求职的资本。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要面对大量学生,这就不能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那样进行教学。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讲解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冰雪雕塑艺术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冰雪雕塑艺术技能。

2.5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

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每年都会吸引万千游客,中央大街上的冰雪雕塑也为其增加了旅游看点。游客对冰雪艺术的热爱为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校要为打造这个产业基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以弘扬冰雪雕塑艺术文化,另一方面能够促成产业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冰雪雕塑文化可以成为移动的艺术展览品,这就增加了冰雪雕塑艺术的商业价值。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场所,另一方也通过艺术基地影响力的增加来为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宣传,这就实现了学校经济收益和学生艺术名气收益的双得益。因此,学校要在保证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上,让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成为学生高品质作品的展览礼堂。

3结语

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来推进教改的进行;需要撰写校本课程来提供教学素材;需要构建艺术平台来吸引冰雪雕塑爱好者参与进来;需要有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计划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打造艺术产业基地来为这些冰雪雕塑艺术人才提供实践基地和工作场所。冰雪雕塑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打造的美丽艺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极大的提高,冰雪雕塑就是积极健康的高雅艺术。因此,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教学亮点。

参考文献:

[1]王凯宏.中国北方冰雪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探究[J].学术交流,2013(07).

[2]依晓雷,梁家琳.冰雪景观艺术的综合评价[J].美术大观,2013(05).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9

爱石,时不时从囊中掏出寿山石手件把玩,并饶有兴趣地侃着寿山石的来历和雕刻,滋滋有味!我留意到,上官哥的把件雕刻大多出自王一帆之手。

一帆是我小时候的邻居,他是深宅大院书香门第的孩子。我们彼此认识,却很少相处。因为篆刻的缘故,我对寿山石雕刻也很喜爱。还是上官哥的一次招饮,才使我们走到一起。这时。彼此都已经是两鬓斑白、“知天命”的人了!

一帆的雕刻作品,有一种不同于一般雕刻工艺的气息,而这种气息是我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与我篆刻所追求的清、雅、奇乃至于浑厚异常相似;说陌生,是在表现对象和手法上截然不同。在雕刻工艺上侧重表现技能的比较普遍,而能意识强烈地去表达人文情怀的作品似乎微乎其微。我想,一帆当是有道之人,应与他做一番“抵掌”畅谈。

十多年来,一帆作品的市场卖相一路上升,从东南亚到国内的藏家非常看好。私心度之,想必收入不菲。但一帆却朴素依然,温文尔雅。悠然自得。

一帆从小接受的家教是严格而传统的,只是开始后,由于“批斗”的残酷,父亲毅然选择了“自洁”。在“造反派”的逼迫下,一帆和家人一起含着泪把无数的书籍、字画以及所谓的“四旧”付之一炬。失去高考机会之后,他进了福州雕刻厂随周宝庭学艺。周是雕刻界里独树一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说到独树一帜,意义在于承前启后。大凡承前相对容易,而启后委实不那么简单。赵之谦的一方“丁文蔚”印,成就了齐白石。不愧是出自书香门第的一帆,得到周这样的名师还觉得不够,后又从潘主兰先生。潘是精通诗书画印极具个性的人物,得其亲炙是一帆的造化。当年林清卿已在雕刻界享大名之后,居然还隐居学画5年,想必让一帆有所启迪吧。

谈到深处,一帆向我展示了他跨度20年不同时期的作品,既毫不掩饰其成就的喜悦,也不避讳向我介绍他治艺的过程和思想的演变。

他的明式人物雕刻最具特色,简洁的线条和静穆的表情以及微微向前的仪态,传神般地让人做诸多想象:他的《小鬼有钱不推磨》诙谐而富有哲理。不是徒有技能的艺人所能企及的;他的《乌鸦与狐狸》(伊索寓言故事)、《吹》(孩儿吹气球)、《绿毛龟》、《双猴窥蟠桃》、《蕉叶婴儿》等作品,不仅体现了他观察生活细腻的视觉,也深刻表达了超脱于现实的想象空间。从工艺上升到艺术的追求,一帆是执著的。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篇10

关键词: 大理白族木雕工艺 木雕设计课程教学 可探索方向 现有成果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26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近三分之一,这使云南相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彝族的刺绣,白族的扎染、木雕,苗族的银饰、剪纸等都是珍贵的民族民间工艺艺术。同时,云南也是一个旅游大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其他产业是云南目前及未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地区艺术设计院校应借鉴其他美术院校的成功经验,利用地理区域和文化资源的优势,走建设具有本土特色专业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大理白族木雕工艺与设计课程教学结合为例,谈谈该课程的可探索方向和现有成果。

一、大理白族木雕工艺概述及行业现状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正随着现代进程的迅速发展而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手工艺由于后继无人的技艺传承问题或者不被现代生活所需要等原因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许多的手工艺渐渐消失。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去保存它们呢?这实际上不只是文化工作者,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师们、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去世,年轻人不愿继承和从事这类辛苦的手艺活,彝族苗族的刺绣工艺正逐步退化萎缩,这种现象同时也出现在其他的木雕、银饰、剪纸等传统手工行业中。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产品对技艺要求高,无法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是行业古老、缺乏创新,跟不上现代化生活的脚步,与现代人生活需要和审美观出现落差,导致市场萎缩。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就是针对这些情况,希望通过为传统工艺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方式,拯救一个古老的行业,让这种古老的工艺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最终打开市场为普罗大众重新接受。

大理白族木雕源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木雕技艺,剑川县素有“木匠之乡”的称号,目前云南的木雕产业也以大理剑川为中心,剑川木雕主要以整体性、写实性和传统性见强。雕刻技法有浮雕、线雕、透雕等,雕刻选用的木材有云木、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等,木雕的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木雕图案有香草、纹龙、纹凤、狮头、凤头、云纹等,变化多端,独具匠心。传统白族木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传统工艺,结合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有剑川木雕产品主要运用在建筑和居家装饰方面,比如仿古建筑的斗拱、门楣、格子门窗、家具,居家用品的文房四宝、茶盘、桌上器皿等,又或者是小型线雕壁挂、壁画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其中建筑方面的运用为大型木雕,目前多以机器切割结合手工后期精工处理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生产,小型木雕比如笔筒、小型壁挂等多为手工制作,以小批量生产为主。

但是我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木雕工匠大多只注重雕刻技法的传承,图案设计和传统作品相比,有图案简化的趋势,许多作品线条图案粗糙不精致。除了个别实力雄厚的木雕工厂有设计人员进行图稿设计之外,大部分的小型加工厂或者作坊都是参考购买得来的图稿进行描绘雕刻,这类图稿以中国传统图案和工笔花鸟线描图稿为主,纯个人创作的极少。而产品类型方面,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作坊,木雕产品多为传统已有的产品类型,很难看到有新的应用设计。总而言之,现在的白族木雕工艺是有技术无设计,如果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不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寻求创新,白族木雕就会停滞不前,最终将因市场的萎缩而在历史舞台消失。

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可探索的方向

针对以上提出的大理白族木雕工艺行业的特点和现状,木雕设计课程教学目前进行了可发展方向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可发展方向。

(一)木雕图案再设计

传统木雕中的线雕是以雕刀刻画线条构成图案,雕刀灵活的手法和力度形成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价值,目前的线雕作品多以传统花鸟人物造型为主要创作内容,大部分的工匠都参照购买得来的白描图稿进行制作,无独创性,线雕人物大多造型呆滞和无变化,画面构成没有故事内涵,大多以单纯表现女性曲线身材为主,观赏性不强,内容空洞。云南是多民族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神秘和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创作蓝本,如果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利用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并结合现代图案设计手法,将为木雕产品带来崭新的面貌。以学生作品《木之本》剑川旅游产品记事本装帧设计为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大理白族的传统节

设计者:沈艳艳?摇?摇指导老师:黄绮

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和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石宝山歌会为主题进行创作。火把节的传统习俗是村村寨寨竖起大火把,夜晚时青年儿童都手持小火把,列队迎宾,手抓松香粉,对着火把撒向行人,泼火以示祝福。香粉一燃,火光冲天,寓意带来光明幸福吉祥如意。设计者从中提炼出夜晚和火光这两种重要元素进行图案设计,最终定稿以“火苗”“月亮”“祥云”“舞蹈的白族少女”等构成画面(见图一),人物的设计风格定位为现代插画风格,线条简单动感切合主题。石宝山歌会的表现沿用类似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石宝山歌会是白族人民抒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以夜晚和篝火为背景的节日,最终定稿以“火堆”“黑夜”“弹唱三弦的白族男子”等元素构成画面(见图二)。在产品雕刻制作时,尝试选用有别于传统着色的颜料,传统线雕作品多采用红、黄、蓝、绿、黑等高纯度色彩进行着色,而《木之本》则选择了金色和黑色来表现,一方面是为了更突出火苗、夜晚的主题,另一方面是寻求一种突破。但是尽管最终成品色彩效果在突出形体方面很到位,但是由于金色颜料过软,在雕刻时雕刀无法着力,导致作品中一些细节的表现比如手指、头发等都欠缺人意,无法体现精致之美。木雕设计课程不同于其他设计,对木雕工艺各方面的熟悉了解是构成该课程的基础,由于教师在工艺经验方面不够成熟使教学成果不够理想,这将有待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二)产品创新设计

目前剑川木雕产品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居家生活装饰方面,可以称之为传统型产品,新型产品有笔筒、小件壁挂等旅游产品,云南大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设计到位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木雕旅游产品很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开发出新型的旅游产品,从木雕工艺、材料、实用性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学生作品《蝶》木雕餐具设计为例(见图三),设计初期,学生计划设计有木雕装饰的桌上器皿,但是在进行早期创意时很难摆脱传统器皿造型来进行设计,无法打开思路,总是停留在“在圆盘子上做装饰”这类的想法上,在课程中看了大量的现代器皿造型设计后,经过教师启发,从产品的造型上去寻找突破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用木雕装饰上,而从木雕装饰的传统纹样中寻找灵感,从而确定了以表现大理著名景点蝴蝶泉为思路以蝴蝶为造型的组合餐具设计方案,并延伸出产品的系列化,同时摒弃木雕繁冗的雕刻手法,以简洁的现代风格在组合餐盘的表面用线刻的技法进行装饰。这种突破,既利用了木雕工艺在雕刻产品造型方面的优势,又赋予了成品现代感,实用性强,使木雕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设计者:罗蕊?摇?摇?摇指导老师:黄绮

(三)工艺应用设计

由于白族木雕工艺从一开始就是应用于古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因此木雕一直给人以粗犷大气的印象,但是木雕在表现小型物件时也是有优势的。教师启发学生从工艺应用方面去思考创新,不要把木雕工艺的应用仅考虑为建筑或者家具,而是希望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崭新的木雕产品。以学生作品《俏佳人》木雕小镜旅游产品设计为例(见图四),该作品将木雕工艺与女性便携式梳妆镜结合,以柔媚的女性肖像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半浮雕的木雕技法来表现作品,作品具有立体感,在该作品中一改以往木雕笨重粗犷的风格,细致的工艺与女性这一主题一拍即合得到很好的体现,产品精致小巧时尚,作为旅游产品便于携带又具有当地特色,易得消费者所喜爱,可以说在产品定位、工艺和设计的结合、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方面都比较理想。

设计者:秦伟伟指导教师:黄绮

三、结语

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是发展地方特色设计课程的探索,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木雕知识学习和木雕产品设计两大部分,在课程中,对木雕工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不去认识木雕工艺则在进行设计时无从下手。但是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设计师,单纯地学习木雕技术是这个课程所需要避免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来改变一个传统古老的手工艺行业,使一门传统手工艺行业能找到新的生存之路,这也是本课程由始至终应该贯彻的教学思路。该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改进,希望随着课程不断深入,教师经验不断积累,这门课程能成熟起来,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培养出优秀的木雕设计师,能给木雕这个古老行业带来新生。

参考文献:

[1]王抗生.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民间木雕[M].湖北: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徐华铛.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谭均平.木雕工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夏风.破解传统木雕动物花卉之谜[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