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体系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8:03

校园管理体系

校园管理体系篇1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2)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3)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4)网络规划方面,校园网在性能上需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①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相应速度快;②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

③网络易于扩容、升级和管理;

④主干网的带宽要高,以满足数据流量不断增长的要求。

5)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6)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技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一卡通管理与教学评估管理等),实现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2.1基础层基础层是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基础,基础层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基础层主要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2.1.1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数字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数据网络和服务器系统,它们是信息的存贮与传输的硬件基础。

2.1.2网络基本服务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计费、信息、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2.1.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的数据存储访问集合,它主要由共享数据中心以及文件、目录、关系型数据库等基础构成。其目的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以一个共享的数据库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数据源,使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新系统、不同时期已经建设的已有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机的集成,保持所有应用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

2.2应用层应用层包含了校园办公、教学、科研、固定资产、人事、财务等所有应用系统,以下介绍最常用的几个功能模块。

2.2.1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就是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办公电子化、数字化,创造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办公人员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借助校园网网络系统实现跨时空的作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通常办公自动化主要实现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工作流程自动化、文档管理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分布式办公功能。

2.2.2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学院排课、选课、教学和考试的信息化,让教学、课程、考试、测评成为一体化工程;实现师生网上教学互动;自动计算教学工作量和酬金;实现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

2.2.3教学与学习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信息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等。

2.2.4科研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成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功能有:学校可以随时查看和统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的种类;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论文档次与类别;课题立项申报;详细了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2.5人事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对人才管理、人事调配、离退休管理、职称评定、工资福利,职工考评进行统一管理。

2.2.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固定资产提供网络管理服务,使得校内各部门设备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共同进行设备的借出、归还、转移、维修、折旧、报废等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固定资产数据的实时统一性。

2.2.7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总体需求是:直接使用校园网络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高速连接和用户的接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逐步扩展和海量存储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操作性、稳定性和扩展性等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成熟的软件产品;建设医学多媒体文献的资源制作系统,能与其他高职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合作建设特色资源库,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应用。

2.2.8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师生员工在校园中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牵头环节,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宿舍和办公室门禁系统、电子钱包和校园电话系统等。

2.3服务层校园用户最终通过服务层使用数字化校园,它通过各种信息访问方式、信息门户和集成管理工具为校园用户提供服务。

3结束语

校园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校园安全事故 风险防范 指标体系

1.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1.1学校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乏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只是把升学率作为提升学校名誉的位移手段。对校园安全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在学校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学校的教学设备、校舍;在学校的设备中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者设备的设置不当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导致了校园事故的发生。

1.2安全教育内容较少,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仍然较少,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视,即使有些学校开始校园安全教育,但是其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安全教育上,大部分学校只是在假期前后进行安全提示,以班会、形式报告的形式。

1.3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002年6月,在北京一个网吧的火灾案中,造成了一所高校中死亡学生9名;2003年震惊社会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11月14日早晨,在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的火灾。这些校园事故的发生,都说明我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较薄弱。

2.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1是适应国家和教育届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已经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因此校园的稳定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2是防范和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需要

目前教育部门也已经将学校的安全问题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在该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制,这样对校园事故的防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2.3是促进学生平安、快乐成长的需要

不论是从生理、情感还是从智能、社会需要方面来讲,学生是时代是学习技能和知识是最佳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如果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3.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3.1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定义

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各个指标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校园安全防范的体系中要从防范的对象即学生的方面着手,既有加强校园事故的预防工作,又要注意监管,在制定相应的指标是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充分认识事故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做好预防工作。

3.2指标体系构成

在构建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在制定体系时要本着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发展性的原则,在该原则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可以包括预防阶段、发生阶段以及结束阶段3个一级指标,另外还包括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

3.3指标体系的内涵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预防阶段、发生阶段以及结束阶段。

(1)预防阶段。该阶段还包括事故预防、监测、组织机构和周边环境4项二级指标,另外还包括7个三级指标。

事故预防主要是指为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而建立的事故预防系统。在目前各类校园事故中,主要的事故预防有:交通事故预防、活动事故预防、踏伤害事故预防以及中毒全事故预防等。在事故预防中要对各类事故都建立详细的标准,可以建立事故预案并进行演戏。

事故监测作为校园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础,学校应该成立一个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小组,该小组应该隶属于学校的领导机构。

对于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同时该组织机构应该负责校园安全中的各类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为校园安全建设风险的管理人员。

周边环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掌握校园人员的流动情况、周边经营状况以及校园的治安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排除各类可能的校园安全隐患。

(2)发生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应急保障首先要保证信息的畅通。学校应该注意校园安全事故信息的处理、传递、收集等环节。保证信息传输的通讯设备保持方便快捷,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传递。另外在应急保障方面还应该包括物资保证等。同时也可以建立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预备队伍,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相应事故。

应急救援是处理校园事故的关键所在。相应的要求是学校要具备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对各种突发的安全事故及时的救援。

协调控制主要是关于校园领导机构的工作,校园的领导机构能够在接到报案之后,立即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协调。然后根据相应的事故召开会议,安排有关的工作。

(3)结束阶段。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对其封锁以及置之不理,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有利于学校吸取教训、总结相应的经验,从而可以杜绝今后该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信心的畅通,信息可以及时传达给学校的领导机构。同时对信息的要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结 论

校园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并且还不健全、完善,这就要求学校中的各个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其昌,叶芜为.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探讨[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12)

[2]蒋娜红.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校园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校园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1-0065-03

本文结合辽宁医学院一卡通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多维体系架构特征的校园一卡通项目管理方案,并通过该方案部署指导了辽宁医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维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校园一卡通构建方案论证

校园一卡通是一个综合性信息工程,以往院校在建设一卡通项目时一般先构建硬件及基础网络,再逐步完善丰富软件应用,这种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项目建设方案固然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但对于学校后期提出的个性化软件需求往往不能较好被实现,从而导致一卡通信息应用服务水平大打折扣。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有院校提出以软件需求为核心,硬件建设为辅的建设方案。但从实际情况和项目本身来看,校园一卡通项目硬件比重较大,过多的个性化应用需求会在项目分析论证阶段耗费大量人力及时间成本,进而影响一卡通项目的整体建设进度。因此,校园一卡通项目既要满足用户的软硬件应用需求,又要保证其建设周期不受拖延,就必须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构建方案与之相适应。构建具有多体系架构的项目管理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选择。

二、校园一卡通多维体系架构项目模型定义描述

校园一卡通是一个集技术、信息管理、用户、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项目,校方在一卡通项目建设时尽管对技术、应用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若干需求,但这些需求相对模糊、并不明朗。通过构建具有多维体系架构的项目管理模型可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评估校园一卡通系统。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模型的维度可按照其项目构成要素中的管理、技术和应用服务几方面来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1.校园一卡通系统硬件基础架构维

校园一卡通的硬件基础可大致分为如下三层结构。第一层:一卡通骨干网络,该层主要解决校际间、多校区异地通讯联机问题,一卡通主干网可利用校园网已有通信基础加以改造完成;第二层:应用系统联网,该层将学校各部门内已有信息资源并入校园一卡通系统,利用部门的网络资源部署一卡通应用服务,可共享网络硬件资源、避免重复性建设;第三层:终端设备层,该层终端设备大多属于PC总线设备,如RS485并行总线,RS232串行总线设备等,这一层的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高温、静电及潮湿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2.校园一卡通系统应用服务架构维

一卡通的应用服务由多个业务信息系统构成,分别为一卡通数据中心子系统、一卡通应用服务子系统和一卡通信息管理子系统。其中一卡通数据中心子系统主要由一卡通金融与一卡通用户身份两个数据中心构成,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数据;一卡通应用服务子系统,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就餐、消费、考勤、图书借阅等相关应用服务,校方新增的一卡通业务应用可通过第三方接口软件与子系统数据交换来实现;一卡通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对一卡通系统的软件接口规范、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等全局性系统参数进行管理与维护。校园一卡通应用服务架构维设计如图2所示。

3.校园一卡通系统用户管理架构维

校园一卡通用户可划分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三个大的类别。其中学生可按照住校及临时走读划分类别;教师可划分为在职及离退两大类别;管理人员可划分为一卡通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校园一卡通用户管理架构维的设计如图3所示。

三、校园一卡通多维体系架构的项目管理特点

全面性:项目体系架构的多维化设计能够将校园一卡通中的硬件网络、应用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等几个构成要素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设计,克服了以往校园一卡通创建过程中“偏硬”或“偏软”的设计局限思路,解决了用户与承建商因对项目关注点不同而产生的意见分歧,同时也为用户及承建商在各个维度空间内并行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的运用能够让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规划更为科学、全面。

客观性: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自身具有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对其元素进行科学定义和表述,能够实现定量分析与测算。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模型下的一卡通系统中每个元素并非以简单图表或一般性文字来表述,而是通过元数据科学、无二义性的定义得出的;同类一卡通项目元素按其属性类型进行单位度量,校园一卡通项目中每个元素都能够纳入统一规范的指标考评体系中,用户借助多维体系架构的项目管理方法可对校园一卡通项目按某一主题或某一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保证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每个规划步骤、每个设计过程都做到准确、客观。

易操作性: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能够将校园一卡通整体项目按照技术、管理、应用等几个主题进行分解,且每个主题按多个层级进行定义和描述,多维架构项目管理方法的导入有利于一卡通系统这类综合性信息项目功能模块化的建设开发,项目体系架构的多维度设计解决了一卡通项目中系统、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的工作协调关系,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同时,又确保了各个架构维度下子系统内部模块间的相互独立。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突破了以往一卡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空间及软硬环境的限制,校园一卡通项目可在每个主题维度下都能产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校方用户及时评估验收这些阶段性成果提供了工作基础。由此可见,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在校园一卡通建设及运维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性更强。

易管理性:学校在建设校园一卡通项目时会产生大量开发设计类文档,这些开发设计类文档仅能解释探究校园一卡通项目中某个具体技术或业务问题,不能从整体上反映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情况。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可将这些开发文档按照不同的研究主题进行采集、归档,并依据用户的实际管理需要制定有关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业务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践证明,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的导入对一卡通项目的需求管理、配置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地提升和促进作用。

四、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的应用意义

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对于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首先,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按信息系统自身的构成要素进行维度建模,并将项目逻辑地展现出来,有利于用户与项目承建商的业务沟通与协作;其次,在管理与维护阶段,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能够帮助用户建立规范统一的运维管理指标体系,进而实现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再次,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方案利于信息系统升级与功能拓展,多维体系架构管理模型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主题维度的子系统,每个主题维度下的子系统经过逐层分解产生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当信息系统在升级时,只需在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即可完成,不会影响整个信息项目的正常运行,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抵减了系统技术耦合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增强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健壮性。

五、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技术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其项目的软硬件技术升级与业务拓展从未停止过,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学校应用服务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业务系统和先进硬件技术装备不断地并入到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因此,校园一卡通的项目管理不应局限于建设阶段,更须拓展延伸到系统的升级、运行维护与日常管理当中。基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多维体系架构项目管理,能够帮助学校全方位、多维度地认识、理解校园一卡通项目,能够帮助学校建立规范统一的一卡通运维指标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校园一卡通的综合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闫学见.基于MDA的多维数据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

[2]张亮.基于OLAP技术的业务流程多维数据模型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杨林,曾祥发,汤红光.“平台+项目”多维管理模式及其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1(4):94-99.

[4]崔景娜.一卡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31-333,342.

校园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门禁系统;一卡通;指纹识别;分级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29-02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ampu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Access Control System

YU Quan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access control systems in higher vocation schools and colleges. Current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ing function are analysed and the system composition is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college campu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a solution of higher vocation schools and colleges’ training center based on campus integra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and proposed.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Access control systems; campus car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hierarchical data base

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建设的投入,以及教育方针向高职的倾斜,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新一轮校园建设中下大力气花大价钱建设其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在高职院校中拔地而起。

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的增加,不仅仅为广大在校师生带来的新的教学条件,而且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智能、高效、安全地管理与利用这些教学设施也成为了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设施的管理模式中一般采用智能化、一体化校园建设,增加门禁系统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等设施的管理。但是,如何管理,采用何种技术、制度,又有多少预算投入其中,而实际的效果如何,各院校之间却又是千差万别。

1校园一体化门禁系统实施方案

1.1现有技术,及实现功能

门禁系统分为独立式和联网式两类,校园一体化门禁系统是典型的联网类门禁系统,其识别方式一般也分为三类:

第一类,密码识别,即采用密码进行识别,无需使用门禁卡片,可在有序或者无序键盘中进行识别,但无进出记录,成本高,操作时间过长。

第二类,门禁卡片识别,通过特制磁卡或者射频卡片、IC卡进行识别,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缺点是成本高,可人卡分离,管理不便。

第三类,生物识别,即利用人体的指纹、视网膜、虹膜、掌纹、人脸、掌纹静脉等生物特征进行用户识别,成本、识别率较高,但相应地对环境、使用者要求也较高(例如:要求使用证手指不能受伤,眼睛不能红肿出血,胡须等特征不能于采样时差别过大),部分技术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例如:掌纹静脉识别等)。

在一体化系统中,门禁识别终端通过以太网与分级数据库进行连接,实时传递门禁信息,以便用户使用门禁系统、以及系统对用户进行管理。

1.2选用技术、功能,系统组成

1.2.1选用技术与功能

现阶段,门禁卡片识别与指纹识别技术在一体化校园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技术亦较为成熟。一般选用门禁卡片识别或指纹识别技术进行一体化校园的门禁系统建设,然而单独选用又各有不足:门禁卡片会存在卡片互借或者遗失的人卡分离情况,导致管理不便。指纹识别则存在个别用户指纹较浅无法识别或者受伤不能采样的情况。所以,将卡片与指纹识别技术有机结合,共同使用则可以较好的解决用户识别中的各类问题,当然双识别终端无疑增加了系统建设成本。

1.2.2一体化校园门禁系统的组成

1.2.2.1身份识别单元

身份识别单元是门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对通行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的作用。一般采用具有存储功能的非接触式IC卡,卡面加印个人照片、姓名、单位等个性化信息,卡内有更详细的个人信息。除IC卡外,部分识别点增加指纹识别单元,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卡片管理,例如:指纹锁卡、支付确认。使用范围:进入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与学生公寓时的身份识别。系统还可实现开启多媒体设备;图书借阅、丢书赔款;学生饭堂刷卡消费;校医院公费医疗;缴存学生公寓水电费等功能。

1.2.2.2处理与控制单元

处理与控制单元是指门禁系统的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是门禁系统的中枢,里面存储了学生、教工的身份和卡号等基础信息,与系统总数据库相连接,可以比对本地用户信息进行识别,也可以根据系统总数据库指令更新、执行门禁信息。门禁控制器还负担着运行和处理的任务,对出入请求做出判断和响应,由运算单元、存储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讯单元等组成。它是门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门禁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2.2.3磁锁与执行单元

磁锁与执行单元部分包括电子锁具、挡闸、网络视频探头等控制设备,这些设备动作灵敏、执行可靠,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防破坏的能力。学生进出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图书馆高峰期间挡闸内的电子锁具可以设置为常开状态,让学生刷卡后快速通过档闸。

1.2.2.4分级数据库与公共接口

门禁系统通过三级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

第一级,总库,记录用户的姓名、编号、身份证号等各类信息,是一个大的用户总表。

第二级,功能模块数据库,高职院校在进行一体化建设之前,各个职能部门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如,后勤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将这些系统进行接口改造,设计出统一的公共数据接口。使得这些系统能够与上级的用户总库进行数据交换与更新。在连接总数据库之后,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互不影响,可以单独进行调试与升级。如此一来,不但节省了一体化的建设经费,而且利用了现有资源,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还能看到系统预期效果。

第三级,门禁终端数据库,作为直接管理门禁终端设备的管理数据库,除本地数据课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外,也可以使用总数据库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

1.2.2.5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校园一体化建设中的核心系统之一,其担负着对校园内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课程安排、资源调控、设备报修等功能。通过B/S模式,构建资源管理系统;由资源管理系统调配教学资源,并向门禁终端发出管理指令,便可以实现在线排课、临时调课等功能。

1.3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3.1常见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使用门禁卡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出现人卡分离的现象,例如:学生之间互借门禁卡,或者门禁卡遗忘、丢失等,此时学生总是希望通过身份证、学生证等其他证件,央求管理人员让其通过。若是丢失卡片,则因补办不及时导致被人盗用卡片上的余额,照成用户的经济损失。

其次,有可能因卡片损坏或者指纹模糊、手指受伤等原因出现部分卡片、指纹无法识别的情况。

1.3.2解决方案

在部分重要门禁终端中增加指纹识别单元,当人卡分离的时候,可以使用指纹开启终端。在系统中增加指纹识别单元虽然会增加造价,但是指纹识别单元中指纹膜等核心元件寿命长、价格低、性能高;其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门禁卡如果带有小额支付功能,将会大大减少学生之间互借门禁卡的情况。除此之外,门禁卡在进行大额支付时,应使用指纹进行支付确认。例如:学生进入饭堂后在任意指纹识别终端进行识别后,可由用户选择支付功能激活时长,在激活时长内门禁卡便获得了支付功能。当门禁卡丢失后,用户也可以在任意指纹终端进行在线锁卡功能,向系统报失并关闭门禁卡一切功能。

2高职院校实训中心门禁系统功能及解决方案

2.1选用一体化系统功能部分

在一体化校园建设中,院校实训中心因其投入高、功能强、具有代表性,而追求实训中心的高使用率,以避免资源浪费;这使得实训中心往往成为一体化校园中的重点建设部门。

一体化校园系统可通过总数据库、分级数据库的数据调用,以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为平台,可对实训中心进行课程安排与实时调整。

2.2实现功能

2.2.1日常门禁管理

在预设的时间段,特定的门禁卡可以开启特定的门禁终端。在时间段外,则失效。例如:预先排有课的教师可以进入课程表指定的时段到课程表安排的教室上课。其他时段则无法进入。门禁开启、关闭的时间则由终端记录发送至资源管理平台。

2.2.2临时门禁管理

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将日常课程的具体调整放入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训中心的各个教室剩余时段均在资源管理平台中可以查询。有教学需要的教师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申请使用教室,经过系统后台的相关审批,教师的调课安排被输入至总数据库,再由总数据将相关门禁信息发送至门禁终端。届时,通过申请的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门禁卡开启申请教师门禁,并记录开启时间等信息,无需再做任何系统设置。而当其超过相应申请时段时,门禁终端将自动拒绝开启。

2.2.3开放式门禁管理

在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之时,便可将校园、实训中心中的各类教室按使用率进行分类。可分为:1)固定教室,日常排课;2)临时教室,除安排日常授课外,仍有较多时段空闲,可做临时调课教室。3)半开放教室,除剩余空闲时段多之外,还有较强专业性,如专业实验室等,可在空闲时段对特定专业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行在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预约相关实验。预约成功后,自行前往进行实验,门禁系统将在相应时间开启。4)开放教室,空闲时段对全体学生开放,自行预约,上机计费。

2.2.4门禁安全管理

门禁系统由磁锁与执行单元执行终端的门禁操作,而磁锁和执行单元都是电子设备,断电将无法工作。门禁系统将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在市电断开后,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由电池组进行系统供电。在电池组供电量低于预设值后,系统服务器将会通过连接在服务器上的手机发送短信息至管理员手机上,进行预警,提示管理员立即返回教室,人工关闭门锁。

3结束语

一体化校园建设中门禁系统是建设的重中之重,而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有事门禁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做好相关的门禁系统,不但将大大提校园、实训中心高管理效率,而且也将教学资源利用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虞国跃.高校校园大门门禁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178-179

[2]石义芳,李志文,张皓明.高校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4):32-34.

校园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 多校区大学 校园文化 文化整合 建设路径

多校区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由精英式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中的一项重要标志。多校区大学,拓展了高等院校办学空间,增强了高等院校的市场化教育竞争能力,并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化,区域布局结构的合理改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明显提高。但是,多校区大学也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各校园文化价值、观念意识、行为范式,构筑新型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体系―“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课题。只有实现了多校区大学文化价值精神的凝聚,体现立校之本,展现大学价值精神,才能真正实现多校区大学的发展。因此,以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为视点,构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体系,就成为多校区大学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现实性课题。

一、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组织结构的新变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基本空间,以师生员工为主要对象,包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道德行为、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以及建筑格式等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指学院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育人的功能。优良的校园文化,为高等院校树立起良好社会公益形象提供有力的文化价值精神范式,并在一定基础上构成市场化高等教育竞争能力或高等教育核心发展动力。与单校区大学相比较,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第一,由单一校区大学校园,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校区教育教学组织结构的格局转变。第二,从一元空间地理位置中的校园文化体系,向二个或多个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园文化体系的转变。第三,由独立单一层级体系的校园文化组织,向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各校区校园文化―系、部、院校园文化―专业学科文化等多层次分散性子系统校园文化层级结构的转变。第四,由同区域同质化均等化校园文化资源的共享性权益,向非区域非同质非均等校园文化资源的差异化权益的转变。

二、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校区大学既改变了单校区校园文化组织结构的模式,也就必然给校园文化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体制文化的问题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出现,各校区校园文化体系的确立,从区域地理位置、专业学科体系、学生人员构成、教育文理类别、学制要求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这就从管理体制上,提出了多校区大学管理体制文化的问题。是沿用已有的单校区集权管理体制,还是对各校区实行授权或分权式管理体制,还是二者的混合结合式管理体制。校区个数越多,校区的学科专业属性越强,管理制度的个性化要求就越高,制度条例相应也就越精细。所以,管理体制就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关键。多校区大学不是各校区的数字相加,而是现代大学组织体系种的新型组织系统,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大学组织体系、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管理能力、强化高校治理能力,管理体制文化就是核心。十几年来的我国高校多校区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管理体制的不成熟,直接影响着“一种大学精神”的确立。2.制度文化的缺失管理体制文化的不成熟,直接的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在多校区大学的管理中,每一个校区都必须建立起适合各自学科专业发展特点的管理制度、管理条例、管理文化等。对合并型校区而言,合并前各校区都有着自己的制度文化底蕴,合并后虽然各校区制度文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其实质是不同的。扩展型校区,由于不同校区的学生构成不同,校园文化的主体、层次、内容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照顾到各校区的个性化要求,忽视了制度文化的统一性,也就容易产生忽视“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要求,集权式或授权式管理制度,是二种有着本质差异的制度文化体系。3.文化底蕴的断层新建校区一般都远离老校区的城郊或异地,缺乏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承继。虽然新建校区在规划上比较科学、设计上也能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整体环境非常优美,但时间短,缺少蕴含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物体等文化体,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提炼而成的校训、校风和校歌,以及师生员工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情感气质等文化精神范式,在新校区的体现沉淀还需要有个过程,新老校区之间的联系不便,也导致了校园文化的匮乏,以及与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的差距性,必然影响校园文化的同质化共享性权益的得或失,影响共同大学精神的培植。4.办学层次的瓶颈各校区合并前办学层次不同、治学理念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管理思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这些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合并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各校区合并前办学主体的不同,也带来各校区大学师生间的相互认同感问题,一般低层次院校容易认同接受并积极融入高层次院校,而高层次院校(特别是学生)存在对低层次院校不认同心理,这对于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时,直接影响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认同效益。5.“三重三轻”的误区一是重继承、轻创新。一些大学注重对传统校园文化的简单继承,在创新上不积极。二重本部、轻分校。以主校区校园文化为准绳,轻视或忽视其他校区的校园文化的存在。三重校园硬件的建设,轻文化的开发、管理的经营、制度的确立。其结果必然是校区间校园文化的差异化状况越来越严重,影响共同“大学精神”的确立,进而导致各校区文化精神上认同感的大幅差异。

三、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及其建设路径如果没有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体系,没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没有“大学精神”的认同与确立,就不可能形成新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范式,也就没有多校区大学跨越式的发展。1.“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要求,整合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体系“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凝聚是立校之本,这既是推进多校区大学的发展出发点,也是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体系下追求共同文化价值精神的归属点。从一元组织体系向多元子系统组织结构的发展,就要在文化价值精神上由一元向多元校园组织结构中拓展,再由各分散性校园文化向一元文化价值精神体系的凝聚与再集中。集中与分散、分散到再集中,螺旋式上升,促进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的凝聚与升华,实现多校区大学跨越式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在多校区大学中,大系统与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从管理文化的角度而言,多校区大学就是要把整合各子系统之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平衡各种利益、合理分配、协调关系等,就是要在同校名下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政策制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平衡与协调,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与协调、学术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平衡与协调,使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得到平衡与协调,从而重新整合资源效益,构筑新型组织结构有机体、获得更大的组织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组织系统、创新更具发展潜力的体系核心,凝聚新的竞争能力与发展动力。所以,整合校园文化构筑大学精神。第一,确立各校区校园文化多样性,寻找共同性,交流碰撞中整合并融合校园文化价值精神,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发展之灵魂。第二,整合校园文化,从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中,整合校园文化价值体系,推进大系统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文化体系的确立。第三,多校区大学组织系统下,整合多校区大学教育教学科研核心能力,服务社会建设事业。这是大学精神物质体系的外化,并且深深地根植于大学的文化价值精神体系之中。第四,构筑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培植新文化、创立新价值、创新新精神,以大学精神引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2.推进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设路径第一,以大学精神为目标,制定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以管理体制的确立、管理制度的规划为契合点,对多校区大学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整合校园文化价值,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构筑适应现代大学管理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特征的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第二,构筑“一体多翼”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多校区校园文化的主体性、主动性,丰富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事业,丰富多校区大学文化精神生活,提升大学文化价值精神范式。第三,以校区功能、资源整合为手段,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完善的校园文化设施,是塑造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物质前提、物质载体。第四,以网络文化为载体、强化信息建设平台,构筑多校区大学的网络信息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打造数字化校园文化发展与建设管理模式,实现各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时空共享、增强校园文化权益的普遍性,统一性,增强“大学精神”的认同感,传承责任感。第五,借助社会力量促进校园文化大发展,展示校园文化的优质性并服务于社会社区文化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不同校区的社会资源,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繁荣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传播新文化、汇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推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校园管理体系篇6

摘要:目前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实施也已经逐步展开,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的发放标志着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正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变,这种变化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一卡通;校园网;管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3]刘锋,吴华光.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J].南工科技,2005,4.

校园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 一卡通系统; 管理一体化;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475-03

Abstract: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al,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n campus ,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campus c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ard system, the overall design goals, operating mode, the system features,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management briefly.And outlook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Campus Card from multiple angle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mot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campus card and can provoke readers think and do researches about campus cards’ optimized prospects.

Key words:card system; integrated management design; prospects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校园一卡通已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项目,它广泛应用于各个业务部门以及教学部门,实现了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学院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办事效率,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对校内事务进行全面管理的校园管理系统,最终让大家实现“手持一卡通,走遍校园都轻松”的目标。

1 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实施的必要性

校园一卡通是指在校园里将数字化理念的计算机网络与功能强大的智能IC卡相结合,使得学校零散繁冗的系统一体化,掌控每一个校园持卡者的动态情况,从而使学校的管理监控能力和服务档次有所提高。

衡量一个高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展示高校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在校园内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无论是为了满足社会数字智能化的需求,还是为了提高校园服务管理质量,创建校园一卡通系统,都是建设信息化校园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并且,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可以依托校园网络,加强在教学科研、后勤生活等多领域的“一卡化”管理,同时创造灵活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从根本上加强校园管理、实现校园在信息数字化领域的飞跃发展。

2 校园一卡通系统现状分析

高校原有的消费和信息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的教育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例如:学生在校园内出门每天得同时携带饭卡、图书借阅证、银行卡、水卡、电话卡、学生证等五花八门的卡,使用保管极为不方便,还常常面临多卡捆绑携带消磁的尴尬场面;由于技术与规范不统一,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常常无法兼容,资源的配置和共享不能达到合理最大化;学校财务管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尤为突出,统一管理实施困难,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上述种种问题已经对校园信息化管理的进程起到很大的阻力。显然,对一个能跨平台、跨应用、跨数据库的身份识别、消费管理及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就应运而生――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建立运行校园一卡通系统,身份认证的统一化,日常消费、结算的统一,数据共享的最大限度地实现已经变得不再遥不可及。目前,依托校园网,很多高校都开始设计运行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出现在教学楼、图书馆、超市、门卫处、机房、打水口多领域。该系统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提升。对校园一卡通的现状,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

设计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满足校园应用扩展日益增多的要求以及相应的管理需要;实现一张卡代替包括借阅证、饭卡、上机卡、医疗卡、消费卡、洗澡卡等在内的各类卡片,做到管理、身份识别、消费、金融业务一卡通,让“手持一卡通,走遍校园都轻松”不再成为空谈。有效的方便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加快校园数字化进程。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终极目标, 是指通过学校网络传输数据,坚持先进、稳定、实用、经济、安全、扩展性的原则, 实现各校区管理、身份识别、消费、金融业务的一卡通行。系统实现如下的总体设计目标:

1)建立基本、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并且将学校教职员工、各类学生、各种组织机构的信息作为公用数据实时共享在整个校园网, 对信息规范进行强化集中式的管理, 促进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系统化运行管理。

2)建成一个校园基础数据总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的。将来只需增加相应子系统,就能实现学校应用规模的扩大和卡片应用功能的增加, 不需扩充一卡通平台。

3)各类应用系统通过系统预留的扩展接口和智能控制进行互通, 在全校范围内创建数字化管理空间和共享环境。

4)在校园一卡通管理平台的基础上, 可以随时向持卡人提供准确的校园卡使用详情记录, 理财做到心中有数。

5)实现各大校区管理、身份认证、付款等业务的一卡通行,校园卡代替校内所有证件。

2.2 实施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运行模式

由于大量的资金的限制,各学校校园一卡通工程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最常见的运行模式有:银行圈存、校内发卡结算;部门级封闭式;PBOC银行结算;银行圈存发卡、校内结算等。有的学校为了降低投入成本银行采用圈存、校内发卡结算运行模式,但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责任较大;有的学校采用部门级封闭式运行模式,虽然此模式对系统要求标准低,运行成本也低,但技术含量,安全可靠性低功能单一,系统的扩展性较差,无法实现真正的一卡多用;还有的学校采用银行圈存发卡、校内结算运行模式,可以实现跨校跨区域运行,方便学生携带使用。但管理手续比较复杂,服务周期较长,只能应用于同模式系统学校,使用范围窄。而目前的运用PBOC标准进行银行结算运行的模式中,银行提出了全面金融服务,银行结算,使用范围广至全国。并且系统安全性、实时性、准确性及自动化、社会化程度高,学校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但对系统的要求较高,实施成本高,采用困难尚未普及。PBOC标准进行银行结算运行模式虽然还未普及,但是会随着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成为未来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

3 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

校园卡结合了校园网络和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包括教学研究、后勤生活等范畴的系统领域,创建了校园式的数字空间,不但方便了全校师生员工,而且缓解了繁重的校务管理工作,使得办公效率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体现了学校的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

3.1 转变管理模式,提高资金安全度

持卡人可以通过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直接使校园卡通过圈存机从银行卡中获取充值,方便现金存取,学生的注册学籍、缴纳学费、借阅图书、上机、洗澡、医疗、超市购物、自助缴费等活动只需一张卡轻松完成,提升了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并且,校园卡消费需要账户密码,一旦丢失只需及时挂失,并不会带来像现金被偷被捡后随意消费的危险,具有高强度的安全性。

3.2 吸引集中学生在校消费

一方面可以在一卡通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建立一张积分表实施消费积分兑换优惠功能,运用校园卡积分换利吸引学生新鲜感在校消费,降低学生去校外不卫生摊点吃饭威胁健康度;另一方面,一卡通的多功能消费系统可以给不能随时携带现金的同学带来便利,也使学校吸收集中了大量资金用于校园流通。

3.3 合理控制教学成本

具备一卡多用及数据共享功能的一卡通,让校园师生减少办理和发放多种证卡工作的时间,有效的节省了办理证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系统还具备自助缴费、控水控电、门禁等智能功能,对代替部分人工管理,减轻部分部门工作压力,节约资源起到巨大的作用。

3.4 降低财务管理误差

系统为学校各部门大规模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创建了信息共享环境,使校务管理中的相关操作程序得到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得到了统一监管。通过一卡通可直接将校园内各种费用的缴纳直接划转目标财务账户中,避免了人工收取的误差和服务费的支付。

3.5 集中经费避免资金外流

校园一卡通通过结算功能将所有的收费都相对集中在一卡通管理账户中,校园消费的原有模式得到改变。通过一卡通实现学生的奖学、助学、补助金的发放,避免了资金外流。这些圈存的资金沉淀有利于学校对资金调控能力的整体加强,使得紧张的经费问题得到缓解。

4 校园一卡通系统实施中的问题及管理

4.1 存在的问题

各大高校目前在校园一卡通系统进展速度空前,但系统应用管理方面上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高校随着卡应用的快速发展,也逐步建立起各自的卡应用系统。而由于采用的技术与规范不统一,造成各应用系统不兼容,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和共享的局面。

2)出于经费限制,院校只允许一家银行插足运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容易受该银行管理或技术的影响,系统的推广使用难以进行。并且校园卡的适用范围大多局限于本校,对于离开学校或毕业生,校园卡就失去了其原有和后续价值。

3)由于一卡通系统的记帐体系包括卡账户和库帐户两处,而一旦两个账户不同步扣款无法及时写卡,容易产生账户透支的状况。因此需要达到卡、库账户同步,就一定要随处安装读卡机参与每次交易的支付。读卡机在各个场所都安装,必然带来资金巨大、管理成本扩大的问题。现行的卡片加读卡机的的交易方式严重压制了一卡通拓展电子交易功能。

4)各学校在探讨一卡通实施过程中,纷纷成立了新的管理部门。集中化的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在运行上产生冲突。解决权力集中化将导致的最大化职权问题及新旧部门之间的冲突,迫在眉睫。

5)每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的校园卡就得面临注销,卡内余额退还的状况。这就带来几大问题:一个是大量注销卡的工作任务繁忙,一个是卡片注销后的难以利用的资源浪费,还有就是卡内余额是否能发放到每个毕业生手上不得而知。

4.2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管理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方案设计是前期的重点方向。然而要想系统发挥最理想的功能,光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学校可以设立一个一卡通服务中心作为学校的一个机构将系统功能实现最大化。该中心从前期系统功能的规划、设计方案、运行实施到最后的查验到运行中系统的日常维护,资金结算及扩展功能都全方位的参与进来。并且负责办卡、挂失、转账、结算等一系列有关一卡通规章制度的起草方案。匹配相应的管理软件,实现“一卡在手,校园全有”。尤其在每年新生报道的同时就将注册好的校园卡交于新生手中,带领新生利用配置完善的一卡通完成报到注册、交费、就餐、消费等全部工作。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5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前景

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基本平台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应建立并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来解决在信息处理中存在的数据冗余、异构、重复管理等问题,结合身份证系统,衔接医疗、保险等社会系统,让校园一卡通的双重功能――“钱币、其他卡都可被一卡通取代”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一卡走遍校园”。作为新兴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其未来发展前景是:

1)形成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对教育信息统一标准,促进信息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智能化用户终端、集中化结算管理。

2)进行电子收缴费用在全校的统一管理,避免费用多杂导致的管理混乱结局。

3)以校园卡一卡代多卡,实现身份认证功能,校园管理做到以人为本。

4)连接一卡通系统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一卡通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便于相关管理部门获取基本信息,宏观把握数据,提升各部门服务与决策的科学度管理效率。

5)对接一卡通与银行系统,将校园卡圈存于银行存款,广大师生可通过银行享受金融级别自助式服务。

6)由于一卡通系统存在脱机使用的状况,我们可以开发存储类应用卡片或无卡交易,避免为了卡、库账户数据同步而安装读卡机的巨大耗资和人员管理浪费。

未来美好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将是“一卡通校园”。“校园一卡通”工程采集的信息为今后各类数据的全面采集奠定基础。

6 总结

本文从文章从实施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必要性、设计总体规划、运行模式、系统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管理几个方面论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施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展望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前景。校园一卡通的构设涉及到学校的多个层面。开展创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从内部因素看,是满足高校实现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便于各部门全面整合与管理信息,使得高校经济秩序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师生生活现代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王春雁,朱文英,2004年-2005年校园卡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5):6-7.

[2] 孙小权,邹丽英.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方案设计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3(3):29-31.

[3] 张升平.数字化校园之校园一卡通的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1):56-59.

校园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基本环节。在校园数字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有关师生员工个人的财务信息,还是有关项目经费管理等对公财务信息,都是数字校园的重要资源。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作用,通过系统设计将其纳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一、校园卡系统的一般功能概述校园数字化通常以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校园卡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基础环境和支撑平台,其构架完全服从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成为数字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卡系统既是数字校园的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也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引擎。在该平台下,各相关应用系统以构件方式存在并运行其上,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数字校园规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在校园网络上满足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需要。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医疗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与校园卡身份信息直接绑定的银行卡,除了具有一般银行卡相同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外,增加了个人银行账户与校园卡“电子钱包”账户之间的自助圈存转账服务功能,满足校园卡持卡人校内消费资金自行划转的需要。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

    1.财务管理信息是数字校园目录服务重要的公共数据资源。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处理的自然结果,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和日常运行中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其中包含的对公以及对师生员工个人的校内信息资源都极其丰富,是校园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数据资源;数字校园环境中许多的应用目录服务和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支撑。

    2.校园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数据管理手段。校园卡系统具备了校园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的功能,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校内部门关联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卡信息来完善财务管理业务,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优先考虑的因素。

    3.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以标准化和关联信息完备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体现在财务信息分级目录服务和构建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些信息服务功能,作为基本信息源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完备性和可关联性便是至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新的管理需求下,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以构建集成应用型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账目管理的科目信息和项目信息,使得每一笔账目记录附带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信息。

    4.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是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自成一体的封闭特征不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通过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来实现目录服务,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通过Web服务方式将财务综合管理所需的各方共享数据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需要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反馈给中心数据库,并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   5.集成权限管理与身份认证平台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除了需要基于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以外,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需要强化用户访问的权限管理。能够与校园卡系统平台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双重功能的集成身份认证环境,包括统一权限管理、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密码管理、LDAP外部认证等,应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6.银校紧密合作方能形成与管理信息化服务相适应的现金流动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与个人银行卡的绑定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将师生员工的收人类现金发放自动存人个人银行卡;涉及财务报销的现金支付,可以实现现金的自动人卡。通过校园卡系统的“电子钱包”自助圈存功能,将个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自主“圈人”校园卡,满足持卡人的校内消费需要。对于学生费用的收缴,按照同样的做法,还可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的方式予以实现。在与银行紧密合作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学校财务管理将大幅度减少现金的流动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建立起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金管理模式。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在校园卡系统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学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四、基于校园卡平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在图2所示的系统构架下,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延大为扩展,形成了融合会计核算管理账务信息和校园卡系统有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来共同支撑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融合和利用来自多方面的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由原来因具体业务而设的单一功能管理程序变成了在统一信息平台上、以功能模块形式构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1.基本账务管理方面。在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科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参照校园数字化标准之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收支账目的项目信息,使得任何一笔账目记录既对应相应的科目,又附带相关的管理信息。智能凭证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其

    他功能模块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项目关联的桥梁,将报账业务之外的其他账目自动纳入核算管理账务系统。自由报表系统用以灵活定制和输出各种需要的管理报表。

    2.发放类财务管理方面。在校园卡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下,财务管理中涉及教师的工资、津贴、酬金发放,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及各种补助发放,学生费用收取等业务,将改变以往依靠手工传递数据信息的落后方式,通过校园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手段把相关数据直接导入管理子系统;通过与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将应发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准确、安全地实现对个人的现金发放业务;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结果导入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准确、快捷的现金发放管理数据链。

    3.财务信息方面。将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功能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和集成权限管理的账务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构成财务信息分级平台。通过对校园卡持卡人不同角色访问权限的控制,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与角色相对应的财务管理项目信息,持卡人即可实时、方便地从校园网上查询或统计其所管理项目的账务信息或个人财务信息;通过自由定义统计表报,可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时分析,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面。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跨部门管理的综合性财务业务主要包括联网授权与网络报账、现金报销的自动划转、学生网上自主缴费、校内消费网点结算与分账、专项投资执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等。

校园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平台建设 门户 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216-01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给高层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条件而且可以给用户提供基本的资源共享。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根基。我国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采用的是 “统一f7户+多应用系统”的模式,此模式的重心是“一个基础平台+门户+ N应用系统”,其中基础平台就是数字化校园应用,门户就是同意身份认证系统而应用系统则包括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平台、数字校园门户(Portal)。

1 我国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猛烈的冲击着高等教育行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应该大规模的进行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高投入地响应这种冲击。我国的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大体上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校园的网络建设为中心,把构建校园网络的硬件平台作为校园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二个阶段是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校园网络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之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模式,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校园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第三个阶段是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利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借助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从环境到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其中环境包括教室、设备等,资源包括课件、图书、讲义等,活动包括服务、管理、教学等。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合并进而形成一体化。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是在普通的校园模式的基础上建筑了一个数字空间,通过这个数字空间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资源管理的体系,它的主要的效果就是扩大了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提高了传统教育的水平和效率。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也是高校信息化的主题之一。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的工作,高校的办学水平是它的总体的教育水平。数字化校园是评价我国高校总体管理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地位和形象的标志,它代表的是高校总体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高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的数字化建设处于第二个阶段的不同程度,少部分的大学应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

2 对大学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的分析

大学校园里信息技术的高级阶段就是高校数字化校园这个阶段,此阶段要以整体、分层次化的观点对高校进行信息技术建设,为了更有效地排列和分组校园网络上的信息,高校数字化系统允许学生和老师迅速在校园网上搜索到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数字化校园系统还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在网上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地信息。它是以先进的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据,从而真正的实现了大学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的所有资源的数字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数字空间,它是对现实校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展。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要先拟定建设目标、分析出设计原则、制定出设计路线、最终规划出技术路线。

2.1 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应用支撑环境和计算机网络,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校生活、大学教育、大学管理和其他领域。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和老师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研究和教学工具,从而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2.2 设计原则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要遵循实用、可靠、可扩展、开放和先进的原则。其中实用指的是有人性化、实用、简单的特点,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和信息服务满足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可靠性指的是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设计性能的要求;可扩展性指的是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循序渐进,不断的扩大;开放性指的是技术的采用、系统的结构、平台的选择应该是开放的、标准的;先进性指的是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并考虑其他相关管理需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2.3 技术路线

应用集成、硬件集成和数据集成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总体结构设计时要全面的考虑建设的整体性、灵活性、成熟性和稳定性,进而让数字化平台展现出安全、合理、高性能、可扩展性等的特点。

2.4 体系结构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是应用支撑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用户、标准规范、业务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组成。其中应用支撑平台是数字校园的传输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的硬件基础;数字校园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门面;业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信息安全体系是保护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包括系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等。

3 结语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学院和大学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应用服务并且完成了此阶段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高校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平台建设将应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的建设目标。在实现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前提下,下一阶段的目标将会是要进一步完善大学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涛.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

校园管理体系篇10

“十二五”期间,随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各校的“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高校“平安校园”的信息化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各高校往往存在着各安防系统之间缺少信息共享与联动,各职能部门缺少顺畅的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能力,应急演练与应急指挥工作上缺少足够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撑等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高校综合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技术的升级改造和校园安全防范管理软件的深入应用已是未来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努力方向。

2高校“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探究

当前针对国内外形势,结合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特点,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统筹、规划“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如基于GIS的综合监测平台、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校园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并将各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各类技术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形成“六位一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2.1视频监控系统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热点问题频现,高校安全管理已涵盖多项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维护校园整体秩序的技防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系统配置更全面、软件操作更便捷、界面更友好、稳定性更强、集成度更高、扩展兼容性更好的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结合高校安全工作经验,指定重点区域的巡更点,制订智能巡更计划,维护校园日常秩序,形成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预防校园各类型案件的发生。

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当今,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校园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当前和未来交通管理发展需求,建设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学校出入口安装专业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将校内、外车辆信息全部存储到系统后台,在校内重点区域加装车辆违章停车抓拍模块和违章超速抓拍模块,从而将校内的各类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最终建设成为集停车管理、违章管理、停车位预警、车流量统计等功能于一身的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3消防一体化系统

消防能力建设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技全面提升消防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一体化系统,提高消防事件处置效率,进一步消除校园消防隐患,创建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校内各个建筑楼宇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消防专用局域网汇集到监控中心,将各个独立的主机(系统)组成一个整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最终实现对全校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统一监管。监控中心集中监测所有建筑楼宇内消防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和报警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时报警、存储、联动;并提供报警分类、报警数据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等功能。实现报警数据快速上传、处理,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消防管理的科技管理水平及发生火警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保障消防安全。

2.4移动平安校园

高校广大师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体,高校应紧随时代潮流,从重视师生的用户体验和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定制开发移动“平安校园”平台。在移动平台中定制开发线上服务模块,通过将身份证号和校内一卡通编号将个人微信号与移动平台进行绑定,学生可通过移动平台的户籍系统办理借用常住卡、申请补办身份证、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办理暂住证、申请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此外,移动平台还将安全教育课堂、通知公告推送、人工业务咨询服务、安全隐患随手拍、失物招领、一键报警等功能纳入其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2.5网格管理与应急处置

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等各类技防设备的模拟信息纳入GIS系统,根据学校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方案,开发网格化管理系统,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夯实基础、落实责任,整合联动、有效防控”的原则,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科学化配置、规范化运行”的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科学划分校园网格,明确网格职责任务与工作标准,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不同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及多年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经验,按照“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加强事件快速有效处置和科学管理能力,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网格实现四色预警及趋势研判,为校园安防力量的有效部署提供依据,力图将校园风险关口前移;建立应急处置系统,包括对应急组织结构和物资的管理、应急处置流程设置、应急预案制定、法律援助等功能,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高校重大事件风险评估细致的要求,利用事后评估系统模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能够回顾整个事件从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逐步优化和完善各环节的处置流程,为以后科学有效地开展处突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定制开发户籍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管理系统、在线安全教育系统、通讯录系统、舆情观测平台、门禁访客系统、值班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并统一纳入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系统联动,预防和打击校园犯罪,保障校园安全。

3结语

就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内各类违法犯罪事件,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作者:马嘉林 袁利新 刘洁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