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0 04:05:26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1

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全社会节约能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全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和导向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和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建筑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管理,深化宣传,落实责任,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逐步改善公共机构节能现状并形成自觉节能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工作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建立健全分级管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全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长效机制;开展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试行能源消耗监测;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加强日常节能管理,抓住关键用能领域,推行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设施、设备能效。

(二)节能指标。20xx年 -2015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主要指标是:以20xx年为基数,到2015年,实现每年节水、节电、节气5%,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5%以上,公务用车油耗降低5%以上。全面推行电子政务,逐步降低会议用纸、印刷、接待等消耗,办公用品耗费降低15%。推广高科技节能设施设备,对具备条件的部位全部完成节约型器具更换和节能改造工作。

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节约办公用品。坚持大宗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制度,严格审核控制办公设备配备限额和标准,优先采购高效节能、环保标志产品。加强办公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推行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统一维修和以旧换新,尽量延长办公用品使用寿命;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的硒鼓如质量允许,一律加粉再用,避免因新弃旧现象。推行电子政务,扩大无纸化办公范围,利用电子文本撰写、修改文稿,推行双面用纸,减少纸张消耗和重印次数;推行曲别针、大头针、信封、复印纸的重复使用,提倡使用钢笔书写,控制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

(二)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避免跑、冒、滴、漏和细水长流的现象发生。

(三)节约用电。加强日常用电管理,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下班后或长时间不使用时要关闭电源。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开或少开照明灯,下班后关掉所有电源开关。开展“绿色照明”行动,用节能灯替换高耗能灯具,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场所安装延时开关或感应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

(四)节约公务用车耗费。认真贯彻落实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制度。探索公务用车改革办法,推行统一定点保险、加油和维修。严禁超编、超标购买车辆;严格派车制度,加强公车维修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形成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二)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评估体系。要合理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目标指标体系,并进行日常监测;制定节能计划,并按年度分解落实责任。要完善和加强能耗统计,畅通能耗统计渠道,落实记录能耗统计人员队伍,建立统计台账,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2

今年以来,公共机构节能科在中心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全年工作目标,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首先对2020年度“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整理创建单位申报资料及创建活动相关照片归档。其次,拟定2021年“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工作计划,下发《关于申报2021年度**节约型机关(单位)的通知》,并对申报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备案。第三,对2020年度县纪委监委机关等35个创建达标的部门单位和2021年度检察院等35个申报创建单位予以了公示。

2、认真做好省“十三五”节能考核迎查工作。通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系统,对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项能耗进行了数据分析,为制定“十四五”节能目标提供依据和基数。同时,根据《“十三五”各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评价表》要求准备备查资料,将我县“十三五”期间所做的各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及成果汇集成册。将这五年期间所记录的工作照片及成果按年度或考核项目分门别类的做好记录,整理归档入册,为汇报材料做好强有力的支撑。考核结束后,对省考核组提出的问题和不足立即分析原因,做出整改情况汇报。

3、做出总结,加强沟通交流。对“十三五”期间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跟市局及周边兄弟区县对“十三五”期间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根据省局“关于请提供‘十三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评估有关资料的通知”要求,为市局尽力搜集能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扫描件。

4、开展全县党政机关食堂摸底调查。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党政机关食堂摸底调查的通知》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党政机关食堂摸底调查的通知》,对全县31处(其中县本级11处,乡镇街道20处)党政机关食堂的名称、地点、提供餐次、就餐人数、预测就餐人数方式、餐厨垃圾量及处理方式、建立餐厨垃圾台账、利用食材边角料、提供小份饭菜、提供打包服务、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设置监督岗、管理方式、管理部门等信息进行了摸底统计。

5、抓好常规性工作的落实。一是扎实开展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季报统计工作。组织全县166个公共机构对国管局能源资源消费统计信息系统进行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节能数据填报工作,并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逻辑性,为年底完成上级制定的“双控”节能目标打好基础。二是“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期间制作宣传图片在办公楼大厅进行了节水宣传。三是整理了本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四是对县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中关于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的进行梳理总结。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我县第三、四季度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确保在数据真实、准确、上报率达100%的基础上完成上级下达的“双控”节能目标任务。

2、认真组织开展“202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今年节能宣传周时间改为8月份,我们将紧紧围绕今年的节能主题,把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作为宣传重点,遵循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面广、与媒体紧密结合、活动集中紧凑等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

3、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办公群等多种平台,通过分类标示、宣传标语、多媒体宣教等多种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办公,号召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

4、继续深化我县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工作。认真总结已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验,加大在全县学校、医院等重点用能机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3

一、节能目标:我市年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是:全市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油人均指标要在年基础上降低5%。

二、任务分解:年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用电、用水、用汽和用油人均耗能和单位建筑面积耗能比上年度下降5%。要求各公共机构负责人抓好本单位(系统)、本地区公共机构节能指标再分解落实,确保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目标的实现。

三、重点工作: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公车节油。

(一)节约用电

1、空调系统节电。我市所有公共机构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并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逐步淘汰陈旧落后高耗能空调设备。

2、照明系统节电。进行用电线路改造,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用电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各公共机构办公场所应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除阴雨天气外,原则上白天不使用照明灯具;夜间加班后做到人走灯熄,杜绝长明灯;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对公共区域进行照明控制系统改造,逐步安装自动控制开关;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机关办公区及办公楼公共场所照明限时开启、间隔开灯,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除重大庆典活动外,一律关闭景观照明。

3、办公设备节电。计算机、打印机、复印及传真等办公设备不用时,应随时关闭;长时间未使用或下班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减少待机消耗;严禁使用电炉、电热壶等大功率、高能耗电器。

4、电梯系统节电。要科学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办公区内三层以下(含三层)停开电梯,工作日上、下班前后半小时内,保证电梯正常运行,其余时间只保留一部电梯运行;节假日停用或保留一部电梯运行。积极开展电梯节能改造,降低能耗。

(二)节约用水

1、强化节水意识。加强对用水设备的维护和改造,景观、浇花用水与中水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循环使用;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切实做到节约每一滴水,使机关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2、强化用水管理。坚决杜绝长流水,严格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加强用水量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逐步开展节水龙头更新改造工作,进一步降低水耗。

(三)公车节油

各公共机构要严格执行车辆编制、配备管理有关规定,积极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车辆,加快淘汰高油耗、排放超标的车辆。加强公车日常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建立完善公共机构公务车辆档案,强化公务用车使用监督,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定期对公务车油耗情况进行公示;认真落实各项公车管理制度,大力倡导和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节能管理体制,认真落实节能计划,实行节能目标管理,完善能耗统计和监测体系,制定能耗定额,开展能源审计,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全市各级公共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节能的各项工作落实,逐步实行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要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完成节能目标,年度考评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实施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按照《条例》规定,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加快推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的建立。理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与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统计局、质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完善各级节能联络员制度,积极协调、推进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强对下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认真落实节能计划。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市直各单位,要认真落实本级、本单位(系统)-年节能计划。要按照节能量化管理目标,对节能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进一步量化、细化,切实抓好节油、节电、节水等重点内容,并注重做好与国家有关政策和同级节能规划的衔接,切实增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四)严格实行节能目标管理。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明确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应把节能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公共机构负责人年度考评的内容。按照节能计划,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指标,明确节能责任,并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公共机构。

(五)完善能耗统计和监测体系。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费计量和统计制度,督促各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工作,加快建立能耗监测体系,做好对能耗数据的采集、监测、诊断和分析。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上一季度单位能源消耗报表。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4

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少,要加快发展必须上一批重工业项目,而目前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中有相当部分如陶瓷、水泥、造纸、铝型材等都是高耗能项目,加大了我市节能工作的压力。2009年,全市节能任务非常艰巨,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及省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我市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09年全市的节能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把我市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六要把节能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对外开放与节能相协调。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相关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节能降耗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33%以上的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节能考核体系,推动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对企业*年节能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根据省的要求对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二是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专门节能管理人才的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对暂时缺乏专门节能管理人员的企业,指导其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二)实施节能市场化工程,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及节能先进技术、工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动和组织企业申报国家节能财政奖励项目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加快推进我市节能技改的步伐。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提高我市节能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服务机构协助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节能量审核以及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政府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我市节能技改和节能工作的扶持力度。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增强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节能监测分析、监督管理等能力和推进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五是继续推动节能对外合作。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港资企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资助。

(三)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程

一是指导和督促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抓紧组织完成实施方案,争取尽早取得成果。鼓励实施工作进度较快的试点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新一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废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在企业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新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专利,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创新生产和运营模式等途径,在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树立行业典范。

二是对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在推进省试点单位工作进度的同时,鼓励开展循环经济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争取*天富新合纤维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内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同时建议省撤消*市鼎湖区莲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

三是组织*高新区制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循环经济工作的范围及深度。组织园区节能管理部门和企业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在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是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计划下半年有针对性在高新区等循环经济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对重点耗能企业、有代表性的港资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促进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平,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企业。

五是在今年5月及10月,组织符合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条件的企业及认定期已过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减免税,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以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市以及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各地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实行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09年全市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积极性,实行市、县(市、区)联动,推动全市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对节能目标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耗能企业作为重点的节能监察对象。

二是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检查。根据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公共机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能耗限额、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落实情况等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等节能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三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市通报各地节能监察进展情况。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及联系方式进行重新填报,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

二是组织对新纳入的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写节能规划,下达节能目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纳入当地节能部门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积极帮助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确保企业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

4、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十一项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09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市重点耗能企业参加省举办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同时结合本市实际,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的节能培训班,以全面提高我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

5、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按照省的要求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承担我市公共机构节能牵头工作。建立由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经贸委的要求,编制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市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6、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对各地节能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节能形势分析制度,各地经贸部门要健全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度报送制度,及时通报各地节能工作完成情况。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5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止能源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第六条 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八条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公共机构浪费能源的行为,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九条 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节能规划

第十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县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所辖乡(镇)公共机构节能的内容。

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用能现状和问题、节能目标和指标、节能重点环节、实施主体、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二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将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本级公共机构。

第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公共机构应当将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三章 节能管理

第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第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公共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第十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

第十八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第十九条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完善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优先将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第二十条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情况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统筹兼顾节能投资和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第四章 节能措施

第二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 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考虑其节能管理能力。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十八条 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二十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第三十条 公共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

第三十一条 公共机构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第三十二条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

第三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三十四条 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应当按照标准配备,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五章 监督和保障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公共机构应当配合节能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得拒绝、阻碍。

第三十七条 公共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由有关机关对公共机构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将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备案的;

(二)未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或者未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

(三)未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或者未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的;

(四)未按照要求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的;

(五)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未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的;

(六)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未在重点用能系统、设备操作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

(七)未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或者未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的;

(八)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八条 公共机构不执行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第三十九条 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对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公共机构建设项目予以批准或者核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共机构开工建设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建设项目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第四十一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用能造成能源浪费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公共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落实。

第四十二条 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8月12日《人民日报》)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6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我县委、县政府对节约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也先后多次对做好我县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指示和批示,要求全县上下要站在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切实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思路。要求各单位要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谐、高效、节约的服务型政府机关。

按照县领导的要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年初专门抽调人员成立了节能办公室,先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布之后,我县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为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县领导同意,成立了县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并研究部署了全县公共机构节能的具体工作,制定了我县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了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起草小组。各单位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主管领导和责任人。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建立制度,明确责任,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保障。

我县明确提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上级关于节约能源工作的精神实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作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三)科学分析,稳妥推进,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核心。

公共机构节能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监管、技改等措施和手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的效果。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掌握能耗底数的基础上,找出耗能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能耗使用效率。为此,我县为了切实做好公务用车节油工作,除了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车辆编制,压缩车辆规模外,在更换车辆时强制要求采购经济、节能、环保的品牌汽车。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公务用车加油和维修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定点、统一结算、一车一卡和单车核算、单车油耗公示等措施制度,据统计每年可节省各项费用10%。

(四)搞好宣传,提高意识,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推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节能首先要提高节能意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和宣传标语、宣传画等形式,(来源:文秘站 )在机关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我国特别是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及县委、县政府有关节能工作的领导指示和文件精神,提高对节能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能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县上下营造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虽然在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机制不全,开展工作缺乏动力。由于目前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加上长期的习惯思维没有及时转变和现行的保障体系的制约,致使少数单位、部分人员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仍不重视,对这项工作漠然处之,被动应付。更有个别单位,表面上重视,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将其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整体进度。

(二)底数不清,开展工作受到制约。由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起步的时间短,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单位对能源消耗的底数不掌握,更不要说有什么节能的措施和办法了。以县直单位为例,目前我们也仅掌握约三分之一的单位部分能耗情况,要全部摸清查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要在各单位统计上报的基础上,组织逐个单位复核才行。而这项工作又是整个工作开展的基础,节能规划、能耗定额的制定等工作都离不开这个基础,因此,能耗底数不清是影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的障碍。

三、今年工作要点

年,是实现“十一 五”节能目标关键的一年,也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谋划,稳步实施,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而努力奋斗。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一)健全机制。要以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建设为平台,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机制。目前,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机制已经建立,但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完善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机制,使这项工作在有完备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制度。建立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相应的工作配套制度,要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单位积极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施细则、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和节能工作奖惩办法等相应配套制度。要在制度建设上实现跨越,探索出一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路子。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7

2014下半年全县节能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市将按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省、市提出在年度目标基础上增加“十一五”进度目标考核,两项指标各为20分。其中,年度目标为否决性指标,只要未完成年度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等级。“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完成目标必须达到60%才不被扣分。二是当前节能形势相当严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但企业公共设施仍然需要正常运转,导致能源消费量没有同步减少。另外,受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影响,有些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精细度和质量,使加工用能增能。

2014下半年,全县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省、市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14下半年全县节能工作,必须做到“五个结合”,具体是: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十一五”计划结合起来,在全县大力推动节能工作,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

2014下半年是力争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始终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硬指标、硬任务,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2014下半年节能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计划,强化目标考核,加大资金投入,狠抓节能技改,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和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2015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的目标任务要求,综合考虑2011年、2012年两年全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2013年全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节能工作的形势和实际,确定2014下半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节能强企工程,为促发展作贡献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原有节能考核指标,切实做好2008年度省、市监管的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十一五”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2008年节能任务。

二是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完成节能任务。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投入,积极开展节能改造,确保完成节能任务。省对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1万吨标准煤以下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200元/吨标准煤,我县将全力帮助达到标准的企业申报奖励,提高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省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工作。认真落实省陆续出台的节能产品、节能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企业使用节能产品、节能设备以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使省政府让利于民、促发展、促节能的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四是加强指导,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二)实施节能推广工程,为降耗能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要在落实国家节能产品、设备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在全县组织推荐一批技术含量高、符合节能技术发展方向、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产品。在全县节能专项资金项目中,选择一批实施后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技术,汇编形成重点行业节能技术,采取技术推广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推广交流。

(三)实施节能重点工程,为扩投资作贡献

一是用活用好省节能专项资金。按照省文件要求,尽快在全县组织推荐节能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实施要突出重点,近期着重用于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窑炉改造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工程等节能重点工程,在全县形成较强的节能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争取省对我县节能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的支持,推动各企业继续加大节能投入,争取通过省、市等的财政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节能技术改造领域。

(四)实施五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会同县有关部门修改完善节能考核指标体系,报县政府审定后实施。深化做好市对县政府节能目标考核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工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各有关部门、企业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从多方面切实抓好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和“十一五”节能目标,推进节能考核工作顺利通过。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能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县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县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健全节能法规制度。按照强化惩处力度的要求加快制定出台我县节能监察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推进节能监督检查。出台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推动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实行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14下半年全县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县、镇两级积极性,实行县、镇联动推动节能监察工作。在重点监察7家省、市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基础上,切实加强全县其它规模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把节能工作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耗能企业优先列为节能监察对象。

三是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根据节能形势的需要,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能耗限额执行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公共机构用能状况、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等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四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县通报节能监察进展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监察情况,视情况召开新闻会向社会通报。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14下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分管节能领导、节能服务机构、重点耗能企业等节能培训班,按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培训,提高节能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4、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建立由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县公共机构节能“十一五”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要求,开展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十一五”后两年计划,将向各乡镇、各部门发放用能状况调查表,加快编制进度,确保完成编制工作。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通过对全县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县专项资金予以一定的支持,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县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5、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对全县节能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节能形势分析制度,健全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度报送制度,及时通报全县节能工作完成情况。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8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运营与改造

第四章 技术与应用

第五章 引导与激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等活动,以及对绿色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激励,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用于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用途的公共建筑(包括工业用地范围内用于办公、生活服务等用途的建筑)。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考核的内容。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科技、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绿色建筑发展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促进绿色建筑技术进步与创新。

对在绿色建筑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绿色建筑按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应用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标准,结合本省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确定相应等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

第七条 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第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当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等内容,并确定各类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的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不得低于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要求。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当与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九条 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明确工程选用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投资、节能减排效益评价等内容。

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应当载明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公告中,应当依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明示该地块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委托项目设计时,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不得要求设计单位低于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设计,明确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施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和采取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等内容。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建设单位还应当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相应的设计内容。

第十二条 新建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相应等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节能评估按照建筑面积实行分类管理:

(一)总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建筑,应当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不足三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以上不足十五万平方米的新建居住建筑,应当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三)总建筑面积不足一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不足五万平方米的新建居住建筑,应当填写节能登记表。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符合相应条件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十三条 新建民用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附具节能评估文件或者节能登记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就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本条例规定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意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

建设单位也可以在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先行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节能审查。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附具节能审查意见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再征求建设主管部门意见。

节能审查意见明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是否落实节能审查意见;不符合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或者未落实节能审查意见的,不得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供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节水器具等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施设备,不得使用。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施设备;建设单位自行提供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施设备的,也应当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中采取降低施工能耗、水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噪声污染和防治扬尘等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防治扬尘所需费用纳入工程造价。

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是否采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监理。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对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和节水设施设备等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或者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对依照本条例规定需要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的民用建筑项目,原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还应当对该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用能系统效率等指标是否落实节能评估文件要求进行测评,并出具真实、完整的测评报告。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测评结果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建筑能效测评的内容和结果。

第十七条 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其绿色建筑等级。

第十八条 本章第八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

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既有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扩建的,应当执行本章第七条、第十一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

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既有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改建需要整体拆除围护结构的,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改建,并执行本章第十一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在售楼现场明示绿色建筑等级及相应技术措施,以及节能、节水工程和设施设备的保修期限、保护要求等内容,并在销售合同、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和商品房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第三章 运营与改造

第二十条 绿色建筑的运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节能、节水、室内外环境维护等管理制度完备;

(二)节能、节水和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等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三)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空调使用遵守国家规定的温度控制要求;

(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五)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规范设置垃圾收集容器。

第二十一条 公共建筑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居住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确定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或者委托专业服务单位,负责共用节能、节水等设施设备的维护。

第二十二条 省和设区的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监管信息平台,实施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

依照本条例规定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将该装置接入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监管信息平台,并保证运行正常。

未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单位,应当每年将建筑能耗数据报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

财政部门应当保障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监管信息平台的维护经费。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统计结果。

第二十四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所属的能源监察机构应当重点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节能监察。

对超过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惩罚性电价政策,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既有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编制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先行纳入改造计划。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纳入政府改造计划的,改造费用由政府和建筑物所有权人共同负担,具体负担比例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使用财政资金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项目实施前应当委托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进行建筑节能量核定。

第二十六条 鼓励建筑节能服务机构为建筑运行和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逐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改造后节约的能耗资金,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用于支付节能服务机构的服务费用。

第四章 技术与应用

第二十七条 民用建筑的建设应当推广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利用、余热利用、白蚁生态防治和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十八条 城市、镇规划区应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立体交通和雨水综合利用等系统。

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电力、通信、供水等相关管线应当进入管廊。

第二十九条 城市、镇规划区内土地开发应当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建设用地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同步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新建民用建筑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应当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选用节水器具,场地排水管网建设应当采用雨污分流技术。

第三十条 城市、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相关标准开发地下空间。积极推动城市相邻地块地下空间互联互通。

第三十一条 新建居住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及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新建民用建筑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或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集热器、光伏板应当与建筑外观、形态相协调。

民用建筑附属停车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第三十二条 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使用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民用建筑的基础垫层、围墙、管井、管沟、挡土坡以及市政道路的路基垫层等工程部位,鼓励使用再生建筑材料。

民用建筑项目范围内的道路、地面停车场等,应当优先使用透水性再生建筑材料。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技术体系,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进行建设,并将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要求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条件。

因运输不可解体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构配件,确需超过规定最高限值行驶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照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四条 鼓励农村民用建筑因地制宜,采用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推广应用建筑墙体保温和太阳能光热、光伏等绿色建筑技术。

第三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民用建筑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第五章 引导与激励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重点用于下列领域:

(一)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

(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制定;

(三)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民用建筑改造、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等项目示范;

(四)绿色建筑区域示范;

(五)绿色建筑技术宣传培训和公共信息服务。

第三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开发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列入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促进绿色建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绿色建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

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纳入本省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推广使用目录。

民用建筑采用没有工程建设标准的绿色建筑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论证后可以在该民用建筑中使用。

第三十八条 建设、购买、运营绿色建筑实行下列扶持政策:

(一)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和不动产登记的建筑面积;

(二)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能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请项目资金补助;

(三)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的,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以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

(四)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以上浮百分之二十,具体比例由设区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确定。

商品住房采用预售方式销售的,前款第四项规定的绿色建筑等级以节能审查意见为依据确定。

第三十九条 鼓励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商场、交通站场等单位在其建筑屋面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核算公共建筑能耗时,该建筑自身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扣其建筑能耗量。

第四十条 鼓励利用建筑的外立面、结构层、屋面进行立体绿化。

第四十一条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

鼓励商品住房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推行以菜单式装修等方式一次装修到位,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全装修成品住房使用的装修材料,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

第四十二条 鼓励、支持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质量监管制度。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民用建筑项目施工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罚款:

(一)未对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和节水设施设备等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的;

(二)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和节水设施设备等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或者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通过竣工验收的;

(三)未进行建筑能效测评或者测评结果不合格通过竣工验收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建筑能效测评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节能评估机构和负有责任的评估人员自受处罚后三年内所编制或者参与编制的建筑能效测评报告,不得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销售合同、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中未载明所销售房屋的绿色建筑等级、相应技术措施,或者节能、节水工程和设施设备的保修期限、保护要求等内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以上信息作虚假宣传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未将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接入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监管信息平台,或者未能保证该装置运行正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的办公建筑,适用本条例关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规定。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9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资源节约机制不断完善

我局资源节约工作,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资源节约工作目标和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下发了《xx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的通知》(渝环办发〔20xx〕9号)和《xx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环境保护局20xx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环办发〔20xx〕11号)等文件,继续把资源节约工作纳入局系统目标中一并实施考核。局党组分别在年初、年中和年末召开会议3次,局领导先后4次在局务会上,亲自研究、部署、推进、考核、验收节能工作,使节能目标责任在组织和领导上得到了落实。

我们认为,抓资源节约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年初有部署、季度有推进、年终有考核。首先将各处室、各部门负责人均纳入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之中,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格局;二是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各处室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各处室负责人责任在肩,赏罚分明,只有平时抓好落实,才能在考核时取得好的成绩;三是把资源节约工作与环保系统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良性运行机制,在处理好资源节约工作与环保系统工作的关系上,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四是发挥领导班子在资源节约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带头厉行节约、控制开支、乘组合车和集体乘座大车参加市里组织的公务活动等实际行动,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强化意识、开展活动,资源节约氛围不断浓厚

(三)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资源节约成效不断凸显

(四)投入资金、开展审计,挖掘资源节约工作潜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白昼灯、单面用纸、不按规定设置空调温度和待机耗能等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依然存在;二是部分公共机构有节能技术改造的空间,但对技改方法、实施途径和资金筹措等依然感到有些困惑;三是个别偏远的下属单位,由于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合伙用房等因素存在,对公共机构节能在监管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四是完成十二五期间每年能耗下降3.2% 的指标压力太大,不仅仅是日常工作量的增加,尤其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办公经费和汽车用油两项指标压力更大,建议市级机关将创模工作开支和能耗单独统计核算。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2013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随着创模验收工作的实施,环保事业的不断壮大,我局新建办公楼将投入使用,局属事业单位的搬入,机关处室的调整搬迁,院内人员增加,食堂改造,会议室整修等,届时单位面积能耗可能会有所上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是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宣传力度,注重资源节约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资源节约的能动性。二是为各公共机构提供宣传资料,切实提高资源节约宣传的感染力。三是以点促面,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先进典型,通过简报、通报和召开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大力推进我局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深入开展。四是继续做好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联络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大监管力度。

(二)进一步推广成熟的节能改造技术。

切实做好基层公共机构节能技改项目的申报、收集、论证、评估、改造和协调指导工作,将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有的项目纳入节能技术改造的主要范围,充分调动各公共机构技改节能的积极性。借能源审计专家评审结论,适时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使我局技改节能工作见实效。

(三)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相关制度。

不断建立健全能耗的计量、定额、统计、分析、报告、监督和审计制度,运用统计软件认真做好能耗统计台帐、报表等基础工作,认适时开展能源合同管理工作,切实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制度健全,执行到位。

(四)进一步做好日常资源节约工作。

认真履行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的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能职责,坚持例会制度和通报制度,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落实维、控、堵、督、减措施,即: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严格控制经费开支、控制设备运行时间和温度控制,堵塞管理漏洞,督查管理问题,减少公共能耗。大力推广零待机能耗计划,实施燃气灶具改造和节水工程,适时引进新能源公务用车,确保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10

公共建筑节能之路

我国公共建筑存量巨大,能源消耗也十分可观。据统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倍~20倍,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在30%以上。因此,十多年来公共建筑节能关注度不断加强,工作持续深入。

“十一五”期间是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启动和展开阶段,2005年原建设部就启动了相关工作,科技司将完成《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审查、颁布列入工作日程。2007年对公共建筑节能是一个重要年份,《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颁布,原建设部专门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导则》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能耗统计方法》等一系列政策、规范的出台,加强了对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监管。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在部分省市开展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启动了节约型高等院校建设试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期间开展起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中,公共建筑一直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对公共建筑节能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至2010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339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8477.5万吨,2011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05年下降16.8%。

公共建筑节能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入,2011年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针对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建筑能耗的可计量、可监测,并逐步推进高能耗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还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重点城市节能改造补助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相结合。为此,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建设以及高等院校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此外,如2015年修订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继出台。“十二五”期间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也开始大规模实施。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能耗统计4万余栋、能源审计9675栋、能耗公示8342栋建筑,对386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河南、湖北6省被确定为第五批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上海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侨大学等77所高等院校被确定为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14所高校被确定为节能综合改造示范。

显然,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是能耗监管、节能改造、绿色发展齐头并进的。

公共建筑的绿色发展

绿色建筑是全寿命周期内“四节一环保”建筑,自开展之后取得很大成绩。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绿色建筑的标志,公共建筑一直是该项评价工作的对象。2013年绿色建筑的发展获得重要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国家战略,公共建筑节能成为绿色建筑行动中的一项内容。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强化执行标准情况的审查。对既有公共建筑要积极进行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公共建筑改造600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改造6000万平方米。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强化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公共建筑的绿色发展。陕西省2013年编制了《陕西省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等5项工程建设标准。江西省2013年出台了《江西省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上海制定了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照《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要求在2014年8月前完成4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降耗20%的目标任务,每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可享受每平方米20元的国家财政补贴。福建省则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及厦门、福州、泉州等市财政投资的保障房等全面实行绿色建筑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在“十二五”期间与绿色建筑实现的结合,促进了公共建筑节能的开展。

公共建筑节能新动态

公共建筑节能在“十三五”期间有了新目标,相关工作在开局之时也取得了新进展。

2016年11月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公共建筑被列入重点加强的节能领域,显示出对公共建筑节能的重视。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公共机构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比2015年降低10%和11%。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耗基准和公开能源资源消费信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试点示范,创建3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还要求强化建筑节能,“十三五”期间要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此外,《“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清楚指明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的目标,使未来五年的工作有据可循。

2015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原《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进行修订,完成了《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并于2016年12月正式印发。原《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服务对象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学校园,修订后的《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则是适用于所有类型单体公共建筑,在拓展范围的同时也与公共机构类、园区类建筑进行了区分。同时将能源审计进行细化、分级,使之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操作性。

为规范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加强能耗监测平台验收评估,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促进平台运行维护,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制定了《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验收和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6年4月印发,这是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新内容。2017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印发了《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上报规范》,这是原《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上报规范》的修订版。

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的公共建筑节能在绿色发展、节能改造之外,能耗监管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十二五”以来我国建筑节能考核方式,由针对技术措施的控制方式逐步转向用能总量的控制方式,而这个转变是节能工作深化的需要。

公共建筑节能势头旺盛

各地方对公共建筑节能的态度是积极的,不仅制定了目标,更付之于行动。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了《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年)》。据此,北京市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2018年年底前,完成不少于6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实现节能约6万吨标准煤。同时,还将构建完善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及节能绿色化改造政策标准体系,创新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机制,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制了《山东省绿色公共建筑规划审查要点》(试行),要求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项目出具用地规划条件时,应明确其绿色建筑星级标准,项目应至少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2016年5月,经过两年建设的青海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项目二期建设完成,实现对243栋建筑、3028节点的能耗数据监测,比原实施方案增加了43栋建筑、528个节点。

“十三五”期间,广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以既有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改造为重点,公共机构公共建筑改造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5年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争取实现累计节能约20万吨标准煤。

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及以上节能率设计标准,到2020年,实现既有公共建筑1000万平方米改造目标。

河北省2016年12月下达“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共计14156万平方米。

2016年12月重庆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预验收。目前,重庆有29万余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正在进行智能雨水回收利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等绿色建筑应用示范,节能率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