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制度十篇

时间:2023-10-18 17:37:18

文物安全制度

文物安全制度篇1

文物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某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独具特色,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影响大。目前,辖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114个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还有多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另有地下文物埋藏区36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40片,各类博物馆151座

,各类馆藏文物200余万件。我市文物现状构成了我市文物工作的特点,因此,某市文物局担负着保护和传承首都历史文明的重大责任。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日新月异,我市文物安全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几年来,某市文物安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维护首都稳定,构建和谐某为中心,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执法效能、提供廉洁高效服务为目的,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入手,强化文物法规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建立了有效的文物安全和执法体制,使文物安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在“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中,我市结合文博行业工作实际,坚持以“平安某、文物平安”建设为主线,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确保文物安全为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狠抓责任制落实。经过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和忘我工作,在有效消除文物安全隐患上取得明显成效,取得了两大“战役”的胜利。截止到今天,我市连续11年没有发生大的文物安全事故,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某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认清形势,加大隐患整治力度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正确指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防范体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设施、设备的资金近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整体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势良好,发展态势积极稳妥。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与文物安全的矛盾,对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给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不断加剧,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为某市文物局各级领导干部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总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单位隐患较大,多家单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单位安全状况较差,开放单位相对隐患较少,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某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60%,由于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内,级别高,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物保护责任重大。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燃,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居民紧邻古建筑私塔乱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墙上,通道狭窄,阻碍消防。如孔庙国子监、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庆成宫等文保单位几乎被居民包围,居民的居住安全条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智化寺院墙外的居民住房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扑救及时,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居民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隐患问题突出,对文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市文物局在前几年巡视检查的基础上,从开始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在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存有1项以上安全隐患的单位有180处,占总数的60%;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需要整治的64处,占总数的20%。存在比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6%;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15%。国保单位98处中,有居民占用的17处,占国保总数的17.3%,办公使用18处,占国保单位总数18.4%,对社会开放的有63处,占国保总数的64.3%;市保单位224处中,有居民占用的47处,占市保总数的20.9%,单位占用的111处,占市保总数的49.6%,对社会开放单位68处占市保总数的29.5%。截止,属市级挂帐的安全隐患单位2处(东、西城各一处)。

2、社会矛盾也对文物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钟、鼓楼发生的杀人刑事案件,端门认为纵火案件,提醒我们要研究文物安全新课题,防范社会矛盾对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其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年来田野文物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曾发生2起田野石刻被盗事件,盗窃者已于被抓获,追回了被盗石刻文物。这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些案例提醒我们,文物防盗、防破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安全隐患整治难度 大

首先,由于我国特殊历史原因,散户居民和多家单位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获得的,如今要想搬迁腾退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和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现有的法规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搬迁腾退、居民补偿中的具体规定等,缺乏可操性。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某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关系复杂,涉及中央、军队、市属、区属等不同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协调和管理这种隶属关系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致使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难落实。

第四,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虽然市政府每年增加排除文物安全隐患的资金投入,文物单位也筹集部分资金进行整改,但是要满足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隐患彻底整治,而需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文物安全

1、领导重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局领导带领机关同志深入文物单位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文物安全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每周局长办公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文物安全工作,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讨论、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指导、部署安全工作,协调、排解各种矛盾,想方设法解决消防、技防设施设备临时需要经费等问题,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局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既视为“保底”工程来抓,又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努力使每个文博单位走出一条“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新路子,实现以个体安全保全局和谐的总目标。本着“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加大投入、力求长效”的原则,逐一实施帮教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局属23个单位首先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的同时,还帮助指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相继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有力地保障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加大安全隐患整治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消防、技防设施。近几年,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增加消防技防资金投入,完善安全设施。以来,先后解决了德胜门箭楼无消防水、东南城角楼无消防水和安徽会馆电路老化、戒台寺、太庙、钟鼓楼、周口店某猿人遗址、古观象台等单位消防安全方面的145项安全隐患,共涉及东城区、宣武区等12个区县的86个文物保护单位89处古建筑,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区保单位1处。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形势依然严峻。如:会贤堂、杨椒山祠、康有为故居、京报馆、广化寺等的安全隐患急需整治。若要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内及周边有居民4155户,要搬迁腾退,搬迁费就需4155户80平米每平米3万元=99.72亿元,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这么巨大的资金实施搬迁,目前也只能采取临时措施,为居民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等。

3、积极督促隐患整改。以来,我们通过媒体公布等方式,先后公布了54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的文保单位(16处,18处,20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现场指导等方法,积极督促隐患单位进行整改,并从资金上给予积极协助,效果比较好。截止目前,公布的54处文保单位部分隐患单位已整改完毕,有的正在整改中。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督查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在以往制定的《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某市博物馆条例》、《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某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我市颁布了《某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禁改限”后文物保护单位为禁放点,确定了文保单位周边的禁放范围,11月颁布了《某市文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在以往制定颁发的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完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市文物局、区县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的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度,修改、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制度汇编(小红本),发到每个区县,每个文保单位,完善每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让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明白自己岗位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每个工作人员;单位领导与租赁单位、租赁单位负责人与员工),建立健全了一套文物安全责任制度体系。围绕“平安某建设”、“平安文物行动”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文件汇编,结合奥运年的成功做法,研究制定并实施了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以制度做保障,强化责任追究,有效地促进了文物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制度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等于一纸空文。我们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尤其是通过“平安奥运行动”、“文物安全年”和“平安文物行动”活动的开展,我们实践许多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市文物局坚持对辖区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2次以上巡视检查,对市级文保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本着“内外兼顾、全面防控”的原则,突出四个重点:文保单位自身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出租和经营性文保单位是否规范、内部人员思想是否稳定、文物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发统一编号的制式检查记录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制发统一编号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对巡视检查工作要求做到“一勤二连三延伸”,“一勤”就是要勤转,要求每个队员每星期至少有三天以上在外面巡视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案。“二连”就是将国保单位和市保单位连成串划成片,有专门小组负责,便于巡视。将区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巡视检查同市文物局的巡视检查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劳动。“三延伸”就是视觉延伸——在文保单位周边聘用文物保护员,听觉延伸——与文物爱好者建立广泛联系,脚的延伸——责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天将本单位及建控地带至少巡查一次,将发现的违反文物法行为及时报告市文物局。底以来,连续对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拈花寺、国立蒙藏学校、吕祖阁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67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的整治和管理。如:某市少年宫、太庙、戒台寺、麦加利银行、南堂、钟鼓楼、云居寺、杨昌济故居等66个单位存在的100余处长期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加强“三防一反即防火防盗防破坏反恐怖”工作

面对新的文物安全形势,为实现文物安全年,落实“平安文物行动”,我们狠抓“三防一反”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技防设施,开放单位加强了安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文物安全。

(四)以防为主,加强应急演练

在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我市文物工作的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适应文物工作需要的多种应急预案,市文物局有全局的应急预案,各文博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盗窃事故应急预案、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破坏案件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雷击灾害应急预案、疫情灾害应急预案、大群体集中参观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白天、夜间等不同时间突击检查,进行实战演练的方法,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事故应急自救、处置技能。

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务求实效

面对文物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务求取得文物安全实效。

(一)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工作实践,首先在局属各单位全面构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三种级别防控方案”为框架,“八种保障机制”即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运行保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查督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为支撑的“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明确了文博系统从局长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各级、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责任范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划分“点位图”,在时间、空间上实现“零死角”,用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文物安全。

(二)创新文物安全督查方法

在坚持落实文物安全巡视检查报告制度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实践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创新文物督查方法。

一是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如化装成游客购票进入开放单位投掷模拟危险品,检查文保单位门卫门禁系统和重点文物部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夜间投掷“闪光球”、“模拟炸药包”,检查夜间巡逻警卫制度的落实情况;投掷“烟饼”,检查应急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是提高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我局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立了一套卫星检测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辖区内文保单位的信息,及时发现文物违法违章问题,实现发现及时、执法及时、减少损失的目的。

各区县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文物安全、执法工作新格局。为加大巡视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了各项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状监管机制;联合检查机制(与城管部门联合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巡管员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及时将违法行为的图片等信息资料反馈到监控中心,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多元化的宣传机制;重点单位重点时段保护机制;抢险修缮保护机制等,为及时掌握文物安全隐患和文物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区县文物安全工作督促、指导。近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强调属地监管责任,通过一系列督促、指导、考评办法和措施,积极督促、指导区县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两级之间的工作默契程度。

、,我们将18个区县文委和2个特区办事处分4个检查小组,按照《某市区县文化委员会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考评方案》和《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于年中和年底,由四个检查小组采取相互交叉检查、交流的方式,分别对各区县(包括两个特区办事处)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交叉检查、考评,重点检查各区县的文物安全巡查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文物违章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文物安全基本情况掌握和档案完善情况、执法队伍建设、履职情况,文保单位的安全状况。尤其对各区县在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区县政府和文委主要领导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加分考评的办法,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相互检查、交流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各区县(特区办事处)的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

四是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每当国家或某市举办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采取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检查,如“平安奥运行动”、“平安文物行动”、“雷霆行动”、“合围攻坚行动”、“安全教育月活动”等,在专项行动中,严格落实“五个必查”、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文博单位实际,重点方面重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开展联合检查,督促隐患整改。成立由市文物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如“雷霆行动”期间,联合执法19起,拆除违章建筑3处计140平米,打通消防通道2处,关闭了3家出租单位,立即整改了300多处消防隐患,为27个单位增加了消防、技防设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01份,为322家市保以上单位和48家社会重点博物馆建立了台帐,对54家重点隐患整改单位挂帐督办。

四、几点体会

回顾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我们体会到,任何成功实践的背后,都往往伴随着许多教训的汲取。认真反思工作实践,我们也正是在不断汲取“央视新址火灾”、“崇礼门事件”等他人安全事故的教训,不断总结提高中才得以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力量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先导,成功的实践靠统一的思想推进。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在首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思想观念。文物工作者必须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有对历史、对民族文化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热爱本职,自觉地、积极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二)构建立体的防控体系,是实现文物安全总体目标的最佳载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单位防范与社会防范相结合、自我防范与群体防范相结合、个体目标防范与整体目标防范相结合,以及人防、技防、物防的高度结合,都是确保文物安全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平安文物行动”中所采取的“打造安全零死角单位”、“确定单位危险点”、落实“点位图”责任制等防控体系,正是基于了“全天候、全空间、全人员”的立体防控思路,从而确保了“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总体目标的实现。坚持完善这一成功实践,必将有力推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严格的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既要严在“格”内,又要管的有“理”;既要管住当前,更要确保长远。“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观念,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央视火灾这样的教训使我们醒悟: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感到,健全长效机制,就要敢于创新、勇于作为,努力在文物安全工作上“编织一张文物安全立体防范网,构建一支忠诚文物安全守护军,健全一套确保文物安全的问责制。”使得文物安全工作有长远规划、有阶段目标、有具体措施,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体系,明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做到责任清晰、具体,考核标准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今天做起,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认清形势,不断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文物安全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设施的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体系。

文物安全制度篇2

一、 文物遗址安全工作

针对文物遗址安全,文物管理科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整改、保养维护等制度,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开展全面细致的日常巡查。组织对陵区文物遗址的安全巡视,加大陵区文物保护力度,坚决做好陵区内的防盗、防火、防破坏工作,确保陵区文物古迹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和安全保护巡查记录。一旦发生文物消防或其他安全事故,启动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陵区放牧等破坏陵区生态平衡行为,随时进行排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

xxx区不可移动文物主要集中展示、保管于xxx博物馆,xxx博物馆馆藏文物5千多件,包括博物馆陈列展示及文物库房收藏保管文物,博物馆针对国家一级文物唐卡绢画设立恒温恒湿柜,珍贵文物定制匣囊,妥善保管文物,一般文物按照质地、尺寸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文物保存环境安全。文物库房钥匙设专人保管,制定出入库房登记制度,确保可移动文物安全。博物馆设有安防监控系统,有效保证文物安全。

三、消防安全工作

为了消除陵区消防安全隐患,管理处定期对博物馆、办公区、宿舍安全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在加强人防、物防的同时,对技防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要求全体人员加强安全意识,保证文物安全。管理处结合已有的安全、消防预案和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带班领导要切实履行值班职责,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演练,消防设施检查,安防人员培训,使之了解和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性能,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做到了消防安全工作有措施、有演练、无隐患。

我处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制定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防火防盗应急预案等基础上,开展好自查自究,确保文物安全无死角。多年来未发生任何安防消防责任事故,今后我处将一如既往的开展文物安全工作,切实做好xxx文物遗址及可移动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文物安全制度篇3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安全

一、前言

文物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因此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事业。博物馆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不可再生性,长期以来,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破坏,影响了其文化传承作用的发挥。这就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做好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使文物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防、轻人防,保安队伍建设薄弱

一个完整的安防体系是由人防、技防和物防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做到互相配合,即人防保证技防和物防的落实,技防和物防为人防提供技术和物质保障,才能真正将安防工作落到实处。然而,当前一些博物馆却存在着重技防轻人防的现象,尽管博物馆配备有先进的安防设施和监控系统,但其在保安队伍建设方面却较为薄弱。一方面保安队伍由于工资较低,其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多为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素质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保安队伍在行政上没有编制,这些人员在工作中很难有责任心,这些都与现代化的安防设施不相协调,也很难保证一只现代化、纪律化的保安队伍的建立。

(二)文物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相关人员文物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对于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提起重视,文物保护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实处。特另吐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轻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不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甚至认为将资金运用到文物保护上是一种浪费。安全防范工作做得不到位,相关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不完善,博物馆文物管理要求执行不到位,不能通过人防、物防和技防做到全面保o文物安全,缺乏必要的文物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另外,博物馆缺乏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博物馆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离退休人员,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文物安全意识淡薄,没能充分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困难。

(三)重一般检查指导,轻解决具体问题

除了博物馆在文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外,不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帮助指导文物安全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偏颇。一般只停留在发文件、写汇报和有限的检查上,对真正存在并确实要解决的问题,如保卫人员待遇问题、保安队伍经费来源问题、业务领域安全法规和职责问题等缺乏深人的调查研究和有力的指导。事实上在这方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博物馆作为基层单位在涉及政策法规方面是想为而不可为的。

三、面对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

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有《刑法》和《文物保护法》以及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能够做到依法办事的关键在于各博物馆的管理者是否有着依法治馆的意识,是否知法懂法。因此,应该强化各博物馆管理者的法制意识,并加强相关法制教育和培训,将懂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作为博物馆管理者选拔的基本素养要求之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员工岗位责任制

如前所述,相关领域规章制度的缺失是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薄弱之处,直接导致实际中的文物安保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因此,应该建立起员工岗位责任制,切实突出员工的责任感,完善相关领域的规章制度建设,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安全规定和责任说明进行再审视。

(三)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力度博物馆

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珍贵的历史价值,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很大,因此,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资金投人,以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力度,改善博物馆库房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文物由于储藏地点的间题造成损坏,延长文物的保存时间,从而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还应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建立专门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避免因硬件设施优化升级所带来的软件应用风险,从而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提高文物保护的工作水平。

(四)切实解决保卫人员待遇偏低,保卫力量不德定的问题

文物安全制度篇4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安全漏洞;消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博物馆收藏着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文物,如名人字画、陶瓷及青铜器等,这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件,反映出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建设存在漏洞。

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漏洞

馆藏品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防盗要求较高;而像航天博物馆、地理博馆之类的,藏品体型较大,消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1.1 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收藏行业被炒的火热,这催生了不法分子盗抢博物馆的心理,安防技术的缺失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甚至有部分参展人员借助监控死角,在人流高峰期偷盗其他游客的财物。许多博物馆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存在很多死角,为了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加美观,在设计博物馆时,甚至有意减少监控探头。在挑选监控系统时,对系统的保障性能不加考察,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得知系统故障。

1.2 消防应急系统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的室内装修标准,室内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用品,安装应急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栓等。而很多博物馆在装修时,虽然放置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用品,但灭火器的规格、数量,应急用品的种类根本不符合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起到灭火和逃生的作用。一些博物馆在建设时为了满足藏品布置需要,将消防栓、报警按钮等设计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方,使用非常不方便,诸如吊顶的喷水器等几乎形同虚设。博物馆的应急系统主要是应对暴力事件、踩踏事件以及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方便组织人员逃生,规范参观秩序以及控制暴徒。博物馆在投入运作之后,很少组织应急演练,相关部门也没有根据博物馆的人员流动量制订应急预案,缺少相关参展制度,应急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1.3 安防队伍有待增强

安保队伍是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中流砥柱,是安全防护任务的执行者。我国博物馆安保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足以承受博物馆安全防护这样强大的工作负荷。另外,一部分安保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缺乏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操作技巧少有了解,也缺乏勇敢无畏的胆量。

2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能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以及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工作可从消防措施、三防措施、安防制度以及人员培训这几个方面展开。

2.1 三防技术的有效运用

三防指人力防范、设备防范和技术防范3种安全防护措施。人力防范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他一切防范措施的主体。加强人力防范,首先,要扩大人力安保队伍,推进安保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尽量聘用退伍军人或者武装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才;完善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全力做到监控无死角;改进藏品展览柜,选用防盗器械、防爆性材质好的展柜,在展柜上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展柜遭到损坏或非正常开启,报警系统就能自动发出警报;重视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增加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完善消防系统

博物馆是人流量较大的室内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博物馆起火,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文化价值损失。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馆内的消防需求,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消防建设标准配置完善消防用具,在逃生通道安装应急照明灯、逃生指示牌;保障消防栓的水源、水压稳定,遵循消防用水优先的原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供应消防水源;建设烟雾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在感应到烟雾或者火苗之后迅速发出警报并且喷射水源,及时灭火,控制火势。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应急系统

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展人数会大幅度提升,很有可能发生踩踏、拥挤事故。安保部门要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多套预备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危险事件要及时解决,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展览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坚决制止虚假传播危险信号,引起骚乱的行为发生,对散谣言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罚款或移交公安机关。

2.4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博物馆建投入运行前就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观展制度、人员出入制度以及安保岗位制度等,规范展馆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各个安保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安保部门的职能;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以及本博物馆的展览性质、开放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盗、防火、防抢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提升安保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5 人员培训

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危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于安保人员,要定期开展擒拿格斗技术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巧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建明.论博物馆安全防范的规范化建设[J].福建文博,2010(2):92-94.

文物安全制度篇5

关键词: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V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038-02

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而人员行为主要源于教育培训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决定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人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决定人的安全行为。由此,没有安全文化,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全体员工无形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安全管理中居于统领地位,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6 年中国民航总局大力推进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建设以来,民航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SMS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面临很多问题,如管理层重视和执行不够、员工安全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措施不当、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足、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不牢、安全管理系统性不强等。机场为有效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全面、科学、系统地对机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诊断、预测和控制,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建设健康、有效的机场安全管理文化。

1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包括机场安全管理的意识、目标、责任、素养、习惯、科技手段、管理设施、监督检查和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总和,在机场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和规范作用。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组成。

1.1 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安全文化在各种实体事物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体现为安全生产设备、装置及防护器件、安全查检器材和仪表、报警系统等。具体有:{1}飞行安全方面。跑道保障、净空保护、鸟击防范、助航灯光保障等;{2}空防安全方面。安检设备、货物、飞行区检控、候机离区检控;{3}机坪运行安全方面。航空器、车辆设备、油料管理等;{4}机场环境安全方面。设备配置和维护、日常应急响应准备、航空食品;{5}机场运行安全保障方面。保障设施设备、指挥调度系统、供电及电器系统、离港系统、航班显示系统、广播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

1.2 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总和,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教育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体现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制定的《关于中国民航实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和《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机场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

1.3 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

精神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体现为:

①“防范第一”的意识。运用系统论,对机场各类风险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危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 坚决杜绝责任事故。②“持续安全”的观念。在“持续安全”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创新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保障持续安全的长效机制。③严格落实的态度。完善安全规章、程序和措施,严格落实则是重中之重。要做到五严,即:严格组织领导,严格规章标准,严格监督检查,严格教育培训,严格持续改进。④“三全管理”的理念。机场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自上而下的全体员工,从制度制定到严格执行的全过程,从每个岗位实际操作到理论探讨的全方位,安全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

1.4 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包括:领导层决策安全谨慎,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管理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一线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时报告安全隐患等。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骨架,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行为文化是外在体现。

2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1 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纵向责任体系。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为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担责任。以安全委员会会议、生产例会为纽带,加强纵向沟通,切实做到抓安全的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二是建立横向网络体系。党政工团联动、运营保障部门齐抓、全体员工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部门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三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机场设立安全监察部门,各运行单位还设有专(兼)职安全监察员,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网络。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动态管理和执行力度,实行更加严、勤、细、实的安全检查和督察,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2.2 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91号,机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风险评估、飞行区管理、目视助航设施管理、机坪运行管理、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鸟害及动物侵入防范、除冰雪管理、不停航施工管理、航空油料供应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等相关制度。为建立适应现代航空安全管理的要求,机场更加强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

①建立责任制度。首先,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制、经济、思想、宣传等手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营造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形成高效有序的安全运行机制和严谨细致的差错防范体系。其次,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因严重违法违规、渎职失职导致重大事故者,必须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最后,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按管理层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兑现年度目标奖。②激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实施安全竞赛和安全奖惩办法,以安全功过兑现奖惩,提升各级的安全管理能力。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适当向一线生产保障单位、向条件艰苦或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向安全风险大的员工倾斜,充分调动各类人员保证安全的积极性。

2.3 不断提升员工队伍建设水平

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技术硬、纪律严的员工队伍是机场保证持续安全的有力保障,所以应大力抓好员工队伍建设。一是改革人力资源制度。破除员工身份限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调,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制定科学的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科学合理选拔人才。二是创新员工培训方式。与高校实行战略合作,建立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安全教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是通过岗位练兵提升员工素质。通过岗位技能大比武,增强员工在实战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各层级的执行力建设。开展“四查”整顿活动(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着眼解决思想松懈、作风浮躁、纪律松弛、管理不严的问题。五是加强应急演练力度。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处置水平,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2.4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一种好形式。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利用内刊、网站、广播、标语、展览等渠道加强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职责、程序、标准、制度、活动方面的宣传,促进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二是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娱乐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安全论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三是开展奖优惩劣的评比活动。开展劳动模范和“十佳安全标兵”、“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进行表彰,同时建立违章人员曝光台。四是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

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观。安全观在员工心目中“生根”,在管理活动中“发芽”,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2.5 加强技术保障力度

牢牢树立“科技兴安”的思想,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优化设备配置。二是联合科研院所,加快机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的研发,提升安全管理设备的硬件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生产过程、设备控制过程、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2.6 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着眼于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分类、传递、危险源识别、应急措施制定机制,促进信息化水平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提升。

3 结 语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时空过程。强大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被潜移默化,安全价值取向深入人心,安全行为准则时刻指引。机场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建设安全文化的职责,携手广大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机场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俞焕听.浅议民用机场的安全方针政策[J].江苏航空,2007,(2).

[2] 张有富.以持续安全理念构筑机场安全健康发展[J].江苏航空,2007,(2).

[3] 赵玉明.机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思考[J].空运商务,2008,(2).

[4] 王文俊,张向晖,白福利,等.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9,(11).

文物安全制度篇6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1986年召开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评价会,是核电站安全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从企业文化的概念演绎而来,旨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安全科学领域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也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保障体系之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电力安全更是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作为全国特大型发电企业,机组容量大、参数高、自动化程度高、对电网影响大,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

一、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物质文化层是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厂房、发电机组、辅助设备、厂容厂貌、内部网络和宣传媒介、职工的劳动环境和文化设施等等。它是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基础条件,它所折射出的是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思想、作风和意识等。

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的更大发展,必须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树立个性鲜明、文化独特的企业形象,用有效的手段传达企业的良好风貌,寻求公众的瞩目及社会的认同。发电厂作为以电力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应该通过管理提升,着力在电网树立“安全、可靠”的形象,在业内树立“经济、高效”的形象,在社会树立“诚信、环保”的形象。

不断提高技术、设备现代化与安全文明程度。加强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环保工作,消除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的本质安全目标。

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进行生产现场的综合治理,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水平,优化生产环境,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程度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为职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增加厂区安全文化氛围,如举办安全生产月展览、设立安全文化长廊、增设人性化安全标语牌等,使其体现企业特色,成为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

二、安全文化的行为层

行为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原则、标准和模式,包括职工行为准则、生产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安全文化的行为层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及职工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折射。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职工个人安全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搭建安全宣教平台。通过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抽考、车间和班组安全学习日、开(收)工会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宣教和组织开展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切实唤醒职工对安全的渴望,把《电业安全规程》变为每名职工的安全习惯性行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强化安全和岗位技术业务培训,促进职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达标,培养职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应对突发事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规范职工现场安全作业行为,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与作业对象的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职工和企业组织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文化。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在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环境的和谐,保障生产人员免遭风险的伤害,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向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电力安全是伴随着电能的生产而产生的,而电能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复杂,高温、高压、带电设备多,交叉作业、特种作业和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等。通过制度化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安全奖惩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进行。

几十年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发电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不断总结与提高的结晶,是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保障,有利于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职工安全素质,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价值理念。

四、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的形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标志。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发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总纲。“安全第一”明确了安全生产在发电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综合治理”,是指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制度、管理、教育、设备、素质、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

此外,“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安全理念、“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共识、“珍惜生命,关爱家庭,稳定企业,和谐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道德观等,都通过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把职工自身安全的需求和企业共同安全愿景的实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这四个层次,形成了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其中,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所表现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构成安全文化的硬件外壳。行为层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件外壳。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其他三个层次的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精神层则是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安全文化,注重用文化力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用安全文化推动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与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实现职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第5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蒋庆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王森.核电企业的灵魂[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文物安全制度篇7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C28文献标识码: A

1.博物馆安全形势面临的现状

1.1传统的博物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文物防盗形势依然严峻。在国外,仅以近十多年来媒体对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报道为例:大英博物馆2002年、2004年两次发生展厅重要文物被盗案,至今未破;法国卢浮宫在2004年起4年中,连续发生5起文物被盗案。在国内,据媒体报道,近10多年来馆藏文物被盗形势同样堪忧:2007年至今,甘肃的宁县博物馆、崇信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以及江苏省如皋市博物馆等相继发生文物被盗案;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发生展品失窃案……这些事件都说明了犯罪分子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博物馆文物安全的威胁,包括对博物馆大馆、名馆的威胁。

1.2新的博物馆安全挑战不断出现且日益复杂

文物犯罪活动呈现“四化”(即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趋势,安全防范难度加大。仅以其中之一的“暴力化”文物(展品)犯罪为例,据媒体对国内外博物馆的部分披露:2011年埃及国家博物馆两次遭到侵袭,两具木乃伊被砍头,有18件文物被盗劫,70多件文物受损;2002年,新疆伊犁州博物馆开放期间遭歹徒抢劫文物8件,工作人员被打伤致死;2011年,湖北黄冈市博物馆夜间遭劫,3名持刀歹徒砍伤值班保安劫走3件战国青铜器。

此外,免费开放为博物馆文物与人员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首先,由于观众数量成倍暴涨甚至超负荷而对展厅文物、设施和观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其次,如前所述,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内部防范通知,很多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的重要或知名公共场所,其突发性的恐怖袭击与人为骚乱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以前增多。再次,面对来源日益复杂的观众群体和不太平静的社会治安环境,由于经费所限导致安防技术手段日显陈旧和不达标而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

2.博物馆安全建设技术

2.1入侵报警设计

入侵报警系统是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防范系统“三要素”(探测、延迟、反应)中最根本的技术保障。设计合理、功能可靠的入侵。

(1)周界防护

根据纵深防护原则,周界包含了建筑物外监视区的边界线、建筑物内不同防范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和警戒线。例如:监视区与防护区、防护区与之间的区域边界线。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一定要重视结合周边治安情况和物防条件,科学划分、防区。区分纵深层次、防范重点和不同等级防护区域,对各个边界的做相适应的报警设置。

(2)通道防护

通道报警是指防护区域内的门、窗、走道、院落,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主要采用的产品有存在式探测器、幕帘式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室外探测器等。如果是古建筑门窗晃动较利害的位置最好不要采用门磁开关,北方地区应该采用具有低温功能的室外探测器。

(3)空间防护

室内空间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有多源被动红外探测器、双技术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视频报警等产品,安装室内空间报警探测器没有标准的安装要求,都是因地而宜,但每个房间应该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原规定是使用三种以上技术),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最好让探测器的探测方向能够横向切割人员走动的方向,离门窗较近的地方应该考虑采用防遮挡探测器,北方地区没有取暖的房间应该采用具有低温功能的探测器。

2.2博物馆智能监控系统

基于网络安全防范系统智能监控体系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智能监控体系所能提供的安全服务的规模和水平。在智能监控体系中,体系架构是系统的核心。由于系统体系架构关系到系统安全防范需求是否能完全满足,为此以下将着重探讨的是智能监控体系架构的构建。

本文所研究的博物馆网络智能监控系统将采用面向服务(SOA)的架构的多层体系架构。其主要包含界面业务层、应用层、WebService中间服务层、设备与信息资源抽象层。

第一层为业务层,呈现给用户专业化、个性化的具体业务流程和工具,是智能化的最终体现,是业务智能的最终表现形式。如管理工作中的视频监控、报警业务工作流、电子警察工作流、Web视频管理工具、短信平台的发送等。

第二层为应用层,是通过对安全管理具体业务的归纳、抽象,生成的各种应用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组织,就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应用。通过一组应用服务模块,可以为视频监控、报警业务、卡口等业务提供完整的业务处置流程和高效的工具。

第三层为中间服务层,是软件平台系统的核心,采用高性能的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各种智能引擎和系统管理工具,为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管理策略和方法工具。同时按照所提供的服务来管理、组织和调度设备和信息资源。

第四层为设备与信息资源抽象层,实现了安防设备和音视频、图片和文本等信息的归纳抽象,并接入平台进行集成管理,便于设备信息资源的组织和调度,更好地为安全业务服务。

3.加强博物馆安全防范的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博物馆的安全环境建设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和完成中共“十七”大提出的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加努力地肩负起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国家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

博物馆展厅是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平台,是观众最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博物馆公共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正常情况下,观众在展厅参观是不会存在任何安全风险的,但是,也不能排除万一发生的意外安全风险,如火灾、拥挤、观众不明智的举动或人为破坏等等。因此,博物馆在防范上述安全风险时,应做好安全环境建设,以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转。

3.2加强安全防范制度建设

在制定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具体规章制度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范要求,围绕所对应区域的安全风险性质,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分析防范目标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制定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在制定展厅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时,一是先确定展厅的安全风险性质,即展厅同时存在人身和文物的安全风险二是针对安全风险性质,制定展厅的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有多个部门负责展厅的不同工作,因此,展厅的规章制度,应是规范各个部门人员工作职责的综合管理制度,如,辗厅预防火灾的管理制黝就是规范所有在展厅工作的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又如《展厅讲解制度》,主要是规范讲解员如何为观众服务。因此,既有多个部门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也有单个部门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3.3加强技防的建设

技防,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构成的人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人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消防报警控制等系统组成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技防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前沿哨兵,是采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防范犯罪分子窜人博物馆盗抢或防范火灾的有力武器,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技防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是安全防范的核心任务。

结束语

当前,博物馆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却日益增多,日趋复杂。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形势,博物馆应当不断加强安全建设工作,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更好的运用先进的新技术,使得博物馆的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张米丁.博物馆安全保密工作之管见[N].中国文物报,2012-08-08006.

文物安全制度篇8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防火

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公安消防的重要职责,对于我国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从消防防火的前期预防到火灾的救援,以及事后的处理等,都应该有一整套健全的机制,从而切实保障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运行。

1.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特点

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建筑材料为木材,根据我国消防的耐火等级划分属于三或四级耐火等级,所以发生火灾的系数较高。文物古建筑在布局上也不利于消防防火,因为受到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且消防理念较弱,所以布局比较紧凑,没有预留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将为消防救援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一般都建造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依山而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在时间上会有所延迟,会耽误消防救援的最佳时机。

2.文物古建筑容易引起火灾的原因

2.1建筑材料和建筑布局

文物古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由于其结构形式主要是木构架,在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其木材中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木材干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火灾。而在文物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大多为松、柏、杉、楠等材质,尤其是松树和柏树,其中含有大量的松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蔓延,为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难度。古建筑大多数通风条件都较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炎热蔓延较快,而且燃烧十分迅速,再加之屋顶较为严实,发生火灾时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从而形成立体燃烧。当前我国古建筑多以单位建筑为主,各单体建筑共同组成各种庭院,一旦有一体起火,则毗连的建筑都会大面积燃烧,从而导致火势很难控制。

2.2管理不力

当前文物古建筑在管理方面存在分工不明及责任不清的问题,部分主管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较为忽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再加之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在火源及电源管理方面不严格,缺乏责任主体意识。部分文物古建筑中消防设施数量不足,缺乏消防水源。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火灾,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相关部门职能

要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明确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健全管理机制,普及消防知识,努力预防火灾发生。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难点问题。依法解决古建筑文物保护维修经费问题。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防火宣传

在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中,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防火局面,以此来确保古建筑消防自救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依据,坚持保护与整改相结合,在利用的基础上重视管理工作,以此来有保障古建筑的安全,有效的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实现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为了做好消防防火安全防范工作,对于文物古建筑需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消防安全自查,重视古建筑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努力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发动群众的力量,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来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自觉参与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来,有效地保障古建筑的安全。

3.3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很大一部分古建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部分位于高山之颠,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的诸多限制,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完全依赖于消防力量来扑救无法及时消除隐患,因此需要对自身消防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使火灾在初期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位于城市中的古建筑,需要充分地利用市政供水管网来安装消火栓,并将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保证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对于处于山区及郊区的古建筑,需要修建消防水塔及消防水缸,确保消防应急用水需求。

3.4加强电源和货源管理

在古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格进行用电管理。对有雷击危险的古建筑,要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和维修。在古建筑内严禁堆放柴草、木料及汽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燃放和焚烧,要指定远离古建筑的焚烧点,并定人定岗负责管理,确保消防安全。结语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防火安全工作要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有效地保证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确保这些民族瑰宝能够传承下去。

作者:王强 单位: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吴波.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做法及预防对策[J].科教文汇,2008(29):20-22.

文物安全制度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业一直是我国职业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我国每年由于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达千人,平均每天有3人死于建筑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用于安全管理,但仍不能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及建筑产品的状态。基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下创新安全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因素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依法管理的实践活动,是集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于一体的行为。尽管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文明施工,但从大量安全事故案例及施工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施工现场都存在材料摆放杂乱、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人违章作业等安全隐患。这些隐患都是成为引发事故的基本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其他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存有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当在施工场所和作业状态中存在有起因物和致害物时,它们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或者在不安全行为的激发启动下,引发事故,因而是一种不安全的状态。而某些场所状态,虽并不存在某种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但却可以使其起作用。

3、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

直接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体(品),称为起因物;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直接招致〔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品),称为致害物;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人和物)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在某一特定的生产安全事故中,起因物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当有多个起因物存在时,按其作用情况会有主次和前后之分、组合和单独作用之分。在某一特定的伤害事故中,致害物也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在同一生产安全事故中,起因物和致害物可能是不同的物体(品)或同一物体(品)。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创新点

如今,建设项目日趋多样性,施工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发展,机械化施工也更加普及,国家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开展创新安全管理,才能适应如今高效率、高机械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安全管理创新点。

1、安全施工思想观念的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决定做法.施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探索和掌握现代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观念指导生产,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1)提高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和国家对保护劳动者权力与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正在被赋予更为具体的、法制的和广泛的内容,对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从法律上给予更加有力的保障。

(2)提高对为安全事故代价的认识

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安全事故中常为直接的责任主体和受害主体,在发生事故之后,不仅要承受人员伤亡、施工设施与在施工过程损害、索赔、惩罚及其他各项善后工作的经济损失,有关责任人要受到行政、经济甚至法律(刑事)的惩处,而且还会付出延迟工期、停工整改、降低资质、影响信誉等代价。

(3)提高对依法取得从业资质和承揽工程的认识

即应当在具备国家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条件等基础上,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施工安全保障体系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勇于创新管理模式,大胆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以责任管理为中心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形成以安全保证要求为基础的责任管理机制。

(1)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安全组织保证体系由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企业安全工作负责人(安全主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级安全管理组织与工作人员所构成,形成施工安全管理的组织系统,并以明确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为施工安全工作提供组织保证。组织保证体系必须是健全、有力、协调和有效的,不能流于形式。

(2)健全以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中心的安全制度保证体系

安全制度保证体系由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护品使用和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和整改制度、事故报告制度以及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突发事态应急预案措施等组成,为施工安全提供制度的保证。

(3)加强安全技术工作,建立与完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安全技术工作是制定安全施工措施中的技术工作,应建立起可靠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安全技术保证体系由可靠性技术、限控技术、保险与应急处置(排险)技术和保护技术4个环节的技术保证组成。其中,可靠性技术确保达到足够的设计安全可靠(保证)度;限控技术确保达到对安全点提出限制。控制要求,以避免不安全状态的出现;保险与应急处置(排险)技术确保能及时应对突发事态、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其损害;保护技术则确保为作业人员、施工设备和在施工过程提供可靠的保护。因此,加强安全技术工作基本的、核心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与完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确保安全施工措施具有最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证。

3、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创新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起着核心作用。由于建筑业的离散性和复杂性,要形成建筑业的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安全法规的确定和安全培训的开展。只有通过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才能使所有的员工达成共识:安全和健康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1)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

企业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采纳员工建议的可能性。劳动条件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是相关的。工作现场的劳动条件越好,对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力就越大,从而能够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带来特殊的标准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全面安全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安全文化体系过程中,应建立全面安全文化教育,力争让业主、设计方、承包商、政府及保险公司等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建立文化,促进职业安全的发展,将行为安全的方法应用于职业安全管理,减少工人的人为失误,从而避免大部分的安全事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施工安全风险,必须对期进行有效地管理。只有将所进行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清楚,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并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才能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为施工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子季 李万朝:《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民营科技》,2011年01期

[2] 杨雷:《浅议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年06期

文物安全制度篇10

【关键词】血站;物资;安全管理

良好的卫生材料管理是血站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前提,科学有效的卫生材料管理对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站物资主要是为采供血业务和为献血员服务而提供的。所以,储存的物资不仅有输血器材、血液检测试剂、易耗品、办公用品,还有大量的纪念品、饮料、奶粉之类的营养品,使用品种有1000多种。如何将这些物资储存好、保管好,库房的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积多年在血液中心工作之经历和经验,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是仓库的生命,安全工作是仓库工作的第一位大事,是一项复杂、琐碎的工作,需要从点滴做起,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进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做到安全工作天天讲,人人讲,落实到物资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1)坚持安全讲话制。使物资管理人员在头脑中都能坚持安全的意识,上岗后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二字,处处按规章制度办事。(2)搞好安全学习宣传。在物资管理人员中经常宣传严细成风的典型事例和各种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深入到保管员的思想中。(3)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各库有专人负责,消防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白天做温度记录,晚上有值班人员做温度监控,遇事能够及时处理。

二、提高仓库保管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严格的制度,强有力的措施还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的高低。为此,我们要把提高保管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的工作当作一项基础工作、系统工程来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物资仓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保管员的安全技术素质的高低,因此,保管员必须具备以下安全技术素质。

1.物资入库验收时的安全要求。(1)物资入库时要认真清点数量,查对品种、规格,严格检验质量。营养品要保证外包装完好,封口严密,对有破损包装的要拒收。对于有失效期的物资,一定要检验失效期限。对没有合格证或合格证不规范的物资,坚决拒收,对质量有疑问的物资,不得上架,不得办理进库入帐,确保所有入库物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2)对两种性质有抵触的危险品物资,不得同时验收作业。(3)对易燃易爆物资,在验收中要避免在阳光下暴晒,需隔离火种和火源。

2.搬运和堆码作业的安全要求。(1)根据包装箱的图示标识及其作业要求,指导作业人员安全作业。(2)根据物资性能进行安全搬运,堆码牢固并符合安全规定,保障物资的安全。

3.储存保管过程中的安全要求。(1)物资保管要根据血站ISO9001-2000程序文件的要求,按类存放,严防窜批窜类的现象发生。(2)输血器材的堆码不能太高(6层)要根据包装箱外的说明堆垛,堆垛要求一垫五不靠,底部要垫枕木,保证物资的储存安全。(3)血液检测试剂冰箱每天要做记录。(4)对于化学物品库房必须有双人双锁保管,严格遵守其收发保管制度。(5)对有保质期的物品要经常清点数量,再根据每天的消耗量,换算出在保质期内能否用完,如果存量过多,应提前退货。(6)在霉雨季节,每天要开窗通风。(7)夏天要注意库内的温度调节。(8)调节湿度时,出风口不能对着物品。(9)要根据储存物资的性能,配置相应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冻、防腐、防蛀、防鼠、防尘、防晒等基本设施和作业工具,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图形标识。(10)仓库电器设备及线路要符合公安部颁发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仓库的电源开关、保险装置要设在库外,并安装符合要求的开关箱。每个库区必须按储存物资的性质配足相应的消防器材。

4.物资发出时的安全要求。(1)发出物资时要求核对账本资料,清点数量,收发物资应确保及时、准确、安全的原则,做到六清(品种、数量、质量、配套、批次、领物单)。(2)登记要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帐、物、卡、表相符,数据变动有据,计算机系统程序管理。(3)保证不让有质量问题的物资流入到采供血环节。

三、坚持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消除隐患,做好事故的超前预防工作

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管理方法,是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检查中,坚持做到“严、勤、细、实”四个字,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漏洞,努力做好超前的预防工作,有效地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1.经常性检查。(1)日查。按照一定的路线巡回检查,主要查库存物资有无丢失、倒垛,发放是否正确,门窗是否安全可靠。(2)季(月)查。主要检查安全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贵重物资管理情况,安全防火情况等。

2.专业性检查。专业性检点突出,专业性强,有针对性,能发现隐患,并能边查边改。如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易燃易爆、化学品物资进行检查等。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做好仓库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从严治库,强化仓库的正规化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制度管库,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仓库业务工作的实际出发,以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ISO9001—2000体系文件》为依据,区分物资种类,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2.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有了制度,就要很好的落实。我们知道,仓库发生重大事故的,都是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酿成的恶果,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仓库管理的特点及规律,采取启发自觉和行政强制相结合,传统的经验管理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岗位责任,经常检查督促,实行奖惩兑现等方法,坚持不懈的抓好制度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维护制度的权威和严肃,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3.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搞好仓库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事业心强、知识面广、懂专业技术、会仓库管理的技术骨干队伍,而且需要一支工作踏实、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尤其是要求领导干部要有管理能力,头脑清醒,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五、体会

物资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才是库房物资安全的前提。每起安全责任事故的背后,都存在作业不标准,管理不到位,思想不集中的现象,结果是大意失荆州,小事故酿成大事故。物资工作既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业务工作,谨慎、仔细是干好这项工作的前提,用心做事是安全工作的根本。粗心大意,随心所欲是安全工作的大忌。如果物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做到一丝不苟,那么工作差错、责任事故就在所难免。因此,物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做到细心、耐心、专心、尽心,认真有效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物资工作安全有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