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05:46:39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1

1.1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

现代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主要有:

(1)企业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核心,以让顾客满意为目标;

(2)企业必须重视产品或服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3)树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念,协调好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的质量都管理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上去;

(4)看清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需求,在满足顾客的同时不断预测顾客的需求;

(5)强调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要求领导者要起到模范作用,引导员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1.2中庸之道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是形成这个社会成员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基础,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认为,战略是目的、意图、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意图、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方针的一种模式,规定着正在或者应该进行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类型.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思想一贯主张,我们在做人做事时应遵守不偏不倚、无过和无不及、保持适度和合理的法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人做事时总是试图让自己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不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到最好,也不会无所作为.但是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这个最佳的标准,我们常常会凭借自身经验和感觉在最好和最差之间选择一个标准,并且认为这个标准就是离最佳标准最近的标准.正是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在做战略决策时,往往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根据企业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资源条件状况来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使战略目标失去了统领组织全局行为的作用.其次,从企业制度方面来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合理而严格的制度,这国家将会变得动荡不安.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如果制定的制度不合情理,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将难以进行下去,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员工都比较重视做人而较少重视做事,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所以只要人际关系做的好,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国人更倾向于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做人上,把较少的精力放在做事上,自然在做事上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时,肇事者往往就会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诚心地承认并改正错误.最后,从企业员工行为方面来说,由于受到中国儒家经典文化思想的感染,企业的员工们在工作时倾向于保持适中的状态,他们既不会拼尽全力去工作,也不会不努力工作而是尽量做到适中,既做了工作又让自己不至于感到太累.他们认为保持一种合理的工作量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须知,企业的成功,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一起全力以赴、努力拼搏的结果.如果每个员工都只考虑自己如何可以过得舒服而不全力以赴工作,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2我国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了质量竞争,质量对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愈加重要.虽然我国企业也积极引进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思想,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国家还设立了“质量奖”.虽然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似乎并没有适应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潮流,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大部分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的质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深加工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传统加工产品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山寨产品泛滥,假冒伪劣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

2.2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在质量上的投入较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领导层只顾眼前利益,对质量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做得不够好,使得员工在提高质量上缺乏动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适当的质量环境,这使得员工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检查部门的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在对待质量管理活动时态度不端正,认为质量管理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别人,没有真正理解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内涵;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许多员工粗心大意,消极懈怠,贪图自我安逸,认为事情只要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做到最好等等.

3结论及建议

3.1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从中庸之道思想的角度研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陷入困境的原因,经过对社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由于受到我国传文化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使得我国民众在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上都有悖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在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下,企业的全体员工以及管理层大都会持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企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需要重视质量管理,但无需在质量上过分关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一个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利益的标准.不幸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使得企业无法专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员工在质量生产的全过程中不全力以赴地去探索如何提高质量,做事时总认为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追去最好,员工们还经常犯一些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错误,凭借着经验来管理生产、装配等工作.员工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与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点相违背,使得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无法进行或者进行的效果不佳.因此,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推行.

3.2对策建议

因此,我认为要想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国家首先要在质量教育上下功夫,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知识的教育;

(2)领导层应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员工质量管理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技能;

(3)建立适合企业的质量文化,以新的质量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2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指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它与一般质量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提出:“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企业生产服务。”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的产品就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产品的设计阶段。在校的教育培训是产品的加工制造阶段,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必要的指导就是售后服务阶段,三者相互促进。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要素在实训课中的整体应用

学校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如何主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时整体考虑六个方面因素。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六个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上进行讲解,并亲自做示范,让学生在感官上的记忆更深,在概念理解上更加直观,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知识迁移上更加系统,营造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学习氛围。人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是6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动者在学习和生产中发挥作用,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从人的本性来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学校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训练。比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刻苦钻研、团队精神等等。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尽快了解并树立这种思想,并把这些内容作为对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懂得如何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学校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充分利用晚自修和班会课给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知识,介绍企业的基本文化内涵。用他们师哥师姐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去启发他们,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发动大家提看法和建议,并将好的建议纳入教学管理中,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机器的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三好四会”。其中,“三好”是指用好、修好、管好。通过“三好”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使用的设备,爱护公共财物,可以为企业多做贡献,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会”是指会使用、会保养、会调整、会排除故障,通过“四会”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设备,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设备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排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环境的因素:环境的优劣对工作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往往会被忽视。因此学校把抓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训练。此环节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更影响着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开始重点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始至终一刻都不能松懈。学校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实习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具和零件要正确摆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通过训练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工艺的因素:工艺的编排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合理地选择加工工艺,不但能保证加工质量,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学校在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工艺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分析图样→确定加工过程→数学处理→编写加工程序→程序校验→首件试加工。在对学生进行工艺分析训练过程中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遵循:“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的工艺原则。在训练中使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材料的因素:在训练中学校要求学生了解正确选择材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材料它们的用途、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对不同材料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从而正确制定工序步骤和加工方法。工量器具的因素: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器具,正确读取测量数据,正确保养工量器具。尤其是量具,量具是零件加工精度的参照,如果保养不当,量具精度不符合要求,加工尺寸失去了标准,无法保证零件精度要求。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轻拿轻放,正确摆放以防变形,下课时必须上油以防生锈。

3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监控在实训课中的管理应用

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监控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他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此可见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下2个手段。

3.1统计管理

对每一次课题的练习,学校都进行学生考核成绩数据采集,并进行记录。对每一次的学生考核记录进行登记,不仅当做该生在校实训期间的成绩参考,也是下一步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才能客观地判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指明方向。

3.2质量分析管理

根据成绩记录表格进行统计,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类,制成质量分析统计表。从中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在下一个课题的练习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应该根据此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出现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进行第二次课题的考核。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实时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大幅提高,并得到巩固。

4小结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3

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是企业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并获得认证,意味着企业已在内部架构,管理体系、工作分工、职权划分以及供应商和分销商关系及产品、市场、售后服务等所有方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能通过第三方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以增强顾客满意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仅仅从产品的结构是很难看出是否符合要求。取得ISO9001认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从从获得认证的产品中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不断的被各个国家认可和接受,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是各个国家普遍认可的标志,也是企业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因此,ISO9001认证证书已成为企业在国外的有效护照。对于企业内部来讲,要想达到法制化、科学化的品质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管理,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获得权威机构的认证及其颁发的权威认证证书意味着企业有能力按期交付顾客所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增强顾客与企业合作的信心。

二、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设置了以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形式为主的众多贸易壁垒。而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则属于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壁垒。因此,要想消除贸易壁垒企业采取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认证。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是否彼此信任,是否迅速达成协议是关系到贸易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各个国家语言、标准规范存在着差异,这为合作双方的交流制造了障碍。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打破了这种阻碍,为各个国家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建立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因此,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

三、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

随着受益者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想法。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质量体系能否顺利建立。例如,在企业内部开展质量意识和标准的培训,这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企业管理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关键;成立领导小组和精干的工作班子,制定贯彻标准工作计划是质量体系建立的保障。质量体系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和确定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体系要素,制定适合本身特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构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结构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质量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企业通过认证后,没有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重新设置组织结构,仍维持着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权责不清、执行无力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仍然出现权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没有发挥质量体系建立认证后应有的效果。因此组织结构也成为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重点难点。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企业可以以市场、顾客、自身三方面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申请第三方认证。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是无等级之分的,而是有信誉之别的,因此国外的认证机构不一定是最好的,过分的迷信国外认证机构是错误的,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前,对ISO9000族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单靠企业本身来完成这一涉及方方面面、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目前,多数企业的习惯做法是聘请外部的专家或顾问指导、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

四、做好基础工作,确保ISO9001认证体系有效实施

ISO9001族质量体系建立和认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向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建立企业的品牌影响。因此,只有持续地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实现贯标和完成认证的意义,才不会使企业误入为了认证而认证的歧途。ISO9000族标准是系列标准,各项标准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系统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企业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一般是经受益者推动方式按标准中三个质量保证模式的其中之一建立的质量体系。这种体系只证明了企业具备了质量保证的能力。从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尚不完善的质量体系,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质量的经济性和过程中的安全性等。

五、总结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4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前言 建筑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成本、工期的竞争,建筑生产管理的过程是进度、质量、投资在建筑生产周期内的控制过程。但当前许多施工 企业 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或实施 ISO9000 族标准的过程中,都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是要么强调工程质量,而对成本却不太关心,使工程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荣获优质工程奖少,而 经济 效益却低下的被动局面;要么强调工程成本而不顾及质量,从而使“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因此,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数,而在这少数企业中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地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 4 个方面: (1)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质量损失成本源归集不明确。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4)质量成本的 分析 方法 和思路不当。 本文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从以上 4 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质量成本总和最低的一点如图 1.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可以求得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内外部损失成本,一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之和,随着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的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1、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系统而有效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状况,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协调关系。 (1)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应纳入总 会计 师的职责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归口分级控制。由各项目部负责内部损失成本、用户回访部门负责外部损失成本、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成本及预防成本。另外,总会计师还要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明确财务部门和质管部门的责任,根据财务部门和质检部门的报告和改进计划,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等决策。 (2)财务部门和预算部门要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质量成本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最优先成本决策,监督考核各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根据质量成本数据提出分析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改进报告,具体组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3)各项目部根据下达的质量成本计划,提出本部门的执行措施和相应意见,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报送真实的质量成本数据。各项目部还要将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以便管理阶层据以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加强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 所谓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 问题 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1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 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 影响 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 历史 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主要思路是建立在两张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5

企业统计工作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及时。其中,准确是最重要的要求,是统计工作的关键。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不恰当的调整,对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影响企业发展。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高度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减少统计数据的差错,做到准确无误、迅速及时,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常见的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由于所列项目的资料搜集不准确、不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准确、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总结出现象变化的规律,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样,不及时就降低了统计信息的有效性。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符合统计内容的要求,数据不能反映指标的原意。

3.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

4.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5.统计分析简单肤浅。

所做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统计工作不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收集信息后没有综合整理分析,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此外,常见的基层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三、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

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正确,认为统计很简单,加减数据的或汇总数据,填几张报表,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企业普遍存在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会计工作很重要,能帮助企业核算、收支,统计工作显得不那么重要,主要是为应付上级统计部门。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一般首先撤销或合并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只知道《统计法》的存在,但并不了解《统计法》的具体内容,部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统计,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随意地填写报表,使报表不符合规范。

2.基础工作较差,统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不准确,填报统计指标比较随意,统计数据质量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企业中,有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及时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更是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3.企业统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与专职人员相比,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也没有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填几张报表应付领导的要求。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数据统计方法不正确、不恰当,有时根据个人经验处理,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四、控制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1.正确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作用越小管理者就越不重视,越不重视它的作用就越难体现出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不太了解统计工作的内容,或不太清楚统计工作的性质。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企业统计工作可以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科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根据统计数据制定政策和计划,因此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是脱离实际的幻想,管理者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开展各项工作好。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要加强企业统计,因为它的意义十分重要。

2.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以预防为主,全员参加控制数据质量。

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安排专人负责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这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除了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外,还应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使企业统计资料保持完整、形成系统。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在差错的形成过程中就消灭它,控制数据质量按照防检结合,以防为主的方式运行。

3.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和统计部门都能运用统计资料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将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既要满足宏观,又要兼顾微观,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要切实可行,删去不必要的内容,力求简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得好的效果。在宏观方面要满足国家的要求,在微观方面要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详细、具体,以达到市场要求;二是规范性原则。科学设置指标,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规范指标体系,使其统一和符合相关要求;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及时调整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发挥规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决策;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指标体系,并服务于企业管理和统计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6

前言 建筑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成本、工期的竞争,建筑生产管理的过程是进度、质量、投资在建筑生产周期内的控制过程。但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或实施 iso9000 族标准的过程中,都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是要么强调工程质量,而对成本却不太关心,使工程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荣获优质工程奖少,而经济效益却低下的被动局面;要么强调工程成本而不顾及质量,从而使“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因此,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数,而在这少数企业中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地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 4 个方面: (1)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质量损失成本源归集不明确。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4)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当。 本文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从以上 4 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质量成本总和最低的一点如图 1.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可以求得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内外部损失成本,一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之和,随着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的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1、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系统而有效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状况,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协调关系。 (1)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应纳入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归口分级控制。由各项目部负责内部损失成本、用户回访部门负责外部损失成本、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成本及预防成本。另外,总会计师还要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明确财务部门和质管部门的责任,根据财务部门和质检部门的报告和改进计划,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等决策。 (2)财务部门和预算部门要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质量成本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最优先成本决策,监督考核各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根据质量成本数据提出分析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改进报告,具体组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3)各项目部根据下达的质量成本计划,提出本部门的执行措施和相应意见,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报送真实的质量成本数据。各项目部还要将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以便管理阶层据以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加强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 所谓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1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 建筑产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7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nterprise quality def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centive factors of enterprise quality defect management and mak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关键词】质量缺陷;质量缺陷管理;激励因素

【Keywords】quality defect; quality defect management; incentive factor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04-02

1 引言

石家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美国知名企业霍尔马克・威斯特兰肉品加工公司所面临的“牛肉产品质量”问题;广汽本田因车内安全气囊存在隐患召回182万辆轿车以及近期火爆全球的韩国三星手机galaxy note7爆炸事件等等,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与困扰,而且威胁和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信誉、质量绩效、经济效益。随着此类问题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缺陷问题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而此类问题在社会和企业中出现的高频率也促使企业必须认识企业缺陷管理的危害,意识到该问题对社会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压力,找出并深刻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已成为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激励因素

2.1 营造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

目前,营造一种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及质量文化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之中。质量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依据对质量要求形势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也是企业员工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而自觉遵循的一条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1]。所以,必须形成一种包括质量价值观、质量伦理道德、质量制度、全民质量意识、企业风尚等在内的质量至上的文化,同时也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乃至领导层,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质量文化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及企业固有的即特色的文化来补充质量至上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企业质量的缺陷,创造出一种以质量为中心的文化氛围。

2.2 建立质量监督部门,落实质量责任,奖罚分明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区别于其他部门的质量监督部门,其有突击检查及专断之权,内设保障质量和缺陷检查的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以及权责利相结合的质量评比系统。根据突击检查情况与季度全面检查情况,纳入部门业绩,最后奖罚分明,从而调动起员工及各部门的积极性,使得企业质量水平得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质量缺陷变得越来越少。

2.3 开展质量教育,全面普及知识

以人为本,质量至上。人一直是管理要素中的核心,所以应高度重视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质量经营策略来实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多变和变得更加严格[2]。所以,企业应进行全方面全方位全球化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其内容包括:第一,质量意识的教育,企业要使员工树立对产品负责、缺陷不满、良好服务等为宗旨的正确信念。第二,质量管理及质量缺陷管理知识的教育,要让员工遵守企业质量政策,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到产品缺陷的危害性[6]。第三,技能教育,必须培训员工对设计制造和维持高质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开展质量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层次不同的教育。

2.4 制定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集思广益,借鉴补充,从而建立起一套规范员工行为及对质量要求标准的制度。这样的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大体是:用统一的制度来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7],谨记质量至上、缺陷弥补的思想,调整上下级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客观公正、认真仔细负责的质量缺陷管理制度与良好的竞争组织秩序。

2.5 塑造一个质量完美的形象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企业产品的销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形象。而这种形象c企业的文化,如今都变为企业核心的一种软实力。显然,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其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密不可分。质量、信誉、品牌、服务等构成企业整体形象的基础,其中质量形象是企业形象的核心[5]。所以,在社会及国际上塑造一个良好的质量形象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而塑造的过程也尤为不易,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质量达标,没有缺陷。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其内容包括:质量形象的调查研究、目标的定位及确定、形象策划与传播等。

3 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激励因素分析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而进入21世纪,乃至到今天,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可以说,质量决定效益,质量决定市场,质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4]。但是,利益动人心,导致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却没有一个更好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针对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介绍,阐述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企业质量缺陷管理对企业经济与发展中具有正向影响。在企业质量缺陷管理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激励因素,企业质量缺陷管理的激励因素具体包括:营造企业质量至上的文化;建立质量监督部门,落实质量责任[8],实行奖罚分明;开展质量教育,全面普及知识;制定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塑造一个质量完美的形象。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乃至成熟的今天,如何运用激励因素来对企业质量缺陷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及领导层必须面对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与归属感,将决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的竞争地位。而保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才能更加长久的发展。 如今,“零缺陷”的质量经营战略已被企业普遍接受,成为了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9]。其大体分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个需要。一个中心是指零缺陷管理,也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两个基本点是指有用的和可信赖的,其追求的是有用又可靠的结果。三个需要是指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这三个需要形成了一个供应链,因此必须统一看待三者之间的需要。所以,需要企业、管理层乃至员工都学习“零缺陷”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形成一种氛围。

【参考文献】

【1】于启武.质量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关玉荣.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5(33):24-25.

【3】傅启新,池胜冬,深化质量管理 提高竞争力[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4(4):61-62.

【4】丁莹莹.企业缺陷管理的驱动因素和使能因素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8):61-64.

【5】苗.浅谈企业质量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22):25-26.

【6】李婧.论我国产品缺陷的法律责任[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98-198.

【7】王勇.产品缺陷及认定标准比较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21-23.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管理 管理理念

质量文化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与质量相关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软件”的总和,也是员工的所掌握的与企业和岗位相关的知识、员工所具有的技能、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工作氛围的总和表现。或者说质量文化是通过内在制度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对待质量的自然秩序。它是一种以质量道德、质量意识为基础,以激发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为手段,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追求卓越的质量绩效为最终目的的文化管理方式,质量文化是高度理性的文化,它是组织领导者结合自身质量管理经验,有意识地提出而形成的,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意识。

1、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借鉴了英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首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的职能分工使“检验”职能从生产中分离了出来,使管理迈向科学,并推动了手工业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客观需要与发展,这时的质量文化就是“检验”文化;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家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动机激励理论”、“人类需要层次论”等,使 “行为科学”得以发展,此时,质量文化表现为把以“经济人”——以金钱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发展成为“社会人”——人还有其他别需求质量。20世纪60年代,菲根堡姆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被人称之为“第二次管理革命”,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家们认为只有把企业管理制度和本国本单位的文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成功,从而把文化管理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1984年,戴维思的《公司文化管理》、米勒的《美国的企业精神》等专著相继发表,以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作为中心思想,提出创造和接受新的价值观见解和新的精神的观点,并提出了经营原则即:目标、共识、卓越、一体、绩效、实证、亲密、正直。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既是策略思想家又应成为文化的培育者,运用“软性”管理技能提高文化意识,只有策略与文化并重才能保持卓越。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把文化管理推向了新阶段。

由于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而普遍引起了企业家的重视。著名的大型企业均把质量文化建设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质量管理推向了更高阶段,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美国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质量奖均把“领导”的以大质量为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发展的“火车头”。我国1000对家大型企业在本世纪积极推进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把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并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切入点并列入“十一五”质量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个以质量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创新在本世纪正逐步悄然兴起。

2、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质量文化是伴随着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或者说,质量文化是随着质量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而逐渐觉醒的。早在1994年,朱兰博士就指出,“相对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为人们揭示了质量在新世纪的地位。2002年.美国质量协会召开56届年会时将会议主题定为:“质量文化_21世纪企业迈向成功的基石”。进一步向全球企业界和质量界强调了质量文化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战略问题,质量文化的重要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唤出来的。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美国质量协会就有两届年会将“质量文化”作为大会的主题(2009年召开的63届年会主题为“质量文化:服务顾客.组织和社会”),可见质量文化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提高质量需要两手抓:一手抓硬的——技术进步:一手抓软的——质量文化建设与质量管理。企业应用各种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都需要相应的质量文化支撑,否则难以成功。因此,塑造优秀质量文化是企业提高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任务。

3、质量文化建设模式的框架与特征

3.1 质量文化建设模式基本框架图

图1 质量文化建设模式基本框架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四个模块:质量文化定位、组织管理与激励、文化促进过程以及测量、评估和改进。模块1:质量文化定位,其目的是确定质量文化方向与追求的目标,包括明确质量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的与结果,确定并开展质量价值观,制定或确定质量方针等。模块2:组织管理与激励,建立质量文化的推进机制是该模块的目的,主要分为:建立推进机构,负责质量文化建设的规划制定和资源配置、确定日常计划和工作任务,并落实各部门的相应职责、明确质量文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模块3:文化促进过程,其目的是将确定的文化方向和期望目标通过具体过程转化为现实。文化促进过程最直接、最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些过程活动需要全体员工参与,是员工能够看到、听到、体验到的过程。因此,这个模块的主要工作就是识别并确定所需过程、明确各过程要求,并依据过程管理方法,对过程进行策划-控制-改进。模块4:测量、评估与改进,该模块需要建立质量文化评估机制,测量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业绩,评估质量文化总体成效,并推动改进。主要工作分为:依据文化定位,期望目标及计划要求监测各过程,对质量文化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收集信息,掌握质量文化建设绩效的结果等。

3.2 质量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质量文化建设战略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战略基础,必须从战略角度进行长期谋划,是“一把手的重大系统工程”,是“一把手文化”。质量文化建设是决定企业各级人员在质量方面的思想精神和灵魂,质量文化的建设是质量文化构想、策划、建立、保持的持续性、系统化的活动过程,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领导的重大行动,也是贯彻领导倡导的质量价值观、提高领导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亲自进行企业质量文化战略管理,亲自参加推进和审核,定期评审和改进。

2)建立长效质量文化机制,扎实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质量管理体系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将质量文化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并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把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系统化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要避免质量管理体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避免“两张皮”现象。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素质

培训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按照“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有计划的系统学习,为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责任感,适时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用质量文化吸引员工、教育员工、凝聚员工。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培训,以及组织形式多样质量活动提升文化层次,营造良好氛围,使员工能将每一个强制性的质量管理规定和规范,转化为自觉的安全行为,并能关心同事的行为,互助同事质量活动。

3.3 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步骤

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也是质量文化的发展过程,是质量文化的创建、传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需要高层领导的决心,恒心和支持。

质量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

步骤1:调查研究,摸清基础。主要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清理原有文化,摸清文化基础。收集整理企业领导的管理理念、主导价值观,民族传统文化,公司个性文化素材和资料,提出初步理念、企业精神、主导价值观报告,报告最高管理者。

步骤2:酝酿讨论,提炼定位。调查研究,摸清基础后,通过充分酝酿讨论,确定未来质量文化的定位。对企业文化的文字表述进行阐解,阐解时应保证其意义的全面性、完整性、充分性,并体现质量卓越内涵,报告最高管理者。

步骤3:计划制定,完善文化,在分析原有文化和应有文化的基础上,找出差距,依据期望目标,制定文化发展计划。对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文件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致性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提出制度文件改进意见,使制度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主导价值观对接,既充分体现质量文件特色,又是企业文化的全面整合。

步骤4:实施计划,发展文化,按照文化发展计划.进行全面实施。从动员和造势开始,并开展大面积培训宣贯,确保文化发展计划得以全面实施。同时,通过企业文化识别系统,表现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角识别的内容,体现企业标志、标识、企业形象色彩、人员行为、仪容仪表、办公设备、质量标识、文件管理等方面。

步骤5:评估与改进,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测量、评估,并为下一步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4、质量文化的作用

质量文化是质量形成的灵魂,必须充分认识质量质量文化的作用。

4.1导向作用

优秀的质量文化史以高尚的道德精神统帅全部的设计活动,通过对广大设计工作者的质量文化教育、诱导、感染来塑造良好的质量行为。

4.2约束作用

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执行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和实现设计工作者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自我约束作用。“道德定而民有轨”,在执行力的驱动下,通过精神上的自我规范和照章办事的约束力来形成自觉的行动.

4.3亲和作用

由于优秀质量文化建设是以“以职工为根基,以诚信为灵魂”为指导原则,在职工内部形成忠实友爱、情谊相融的环境,不断创造和满足职工的学习愿望、发展机会和物质文化需要、在这和谐舒畅的环境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亲和力。在与顾客交往中由于以诚待人,把顾客要求化为动力,高标准达到使顾客满意,无形中拉近了与顾客距离,这就是质量文化所达到的“与人以实,虽疏而密”的亲和作用。此外优秀的质量文化还有鲜明的自律作用和激励作用等等。

综上所述,质量文化建设就是从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入手,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以良好作风与行为准则形成执行力窗口,并在人才素质和实物质量上得到体现,全面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AQ/T9004-200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3-5)

[2]韩福荣.体系的创新与路径的选择.中国质量.2006,(2):13一17

[3]罗珉.论管理学复杂性范式.管理科学.2006,19(1):30-34

[4] Thomas S.Kuhn(1962).The Structum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Edi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5]A.M.Hormozi.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IS09000:A Management’S Guide.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1995:4-ll

[6]高世楫.技术和组织创新与新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3):44-49

[7]李志昌 论石油企业HSE文化构建[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9

.ozp312 { display:none; }

摘 要:产品质量责任问题是企业难以自觉履行,机构难以全面监管的重大问题。行业协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产品质量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概述了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和有利优势,对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行业协会;质量监管;路径优化 论文网

1、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企业存在的价值虽然不单单是追逐利润,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其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利润毫无疑问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突出的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企业作为社会这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大量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等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企业的逐利活动就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产生矛盾,其结果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责任。企业趋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过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缺失,是企业自身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企业的经济性质影响了其在承担产品质量上的责任,因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履行不能单方面依靠企业的力量。 论文网

政府机构对产品质量责任履行的约束有限。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但质量监督机构也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质检机构都能很好的检测和控制。质检机构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一些地方甚至没有用于监督抽查的专项经费,难以及时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满足执法要求,这不单是表现在一些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同时也是有碍于专业特点,执法人员不可能样样通晓;质量问题信息来源单一,大多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信息来源于群众投诉,很少一部分是受损企业的举报;对某一行业生产企业的公共需求缺少了解等,都会影响对质量监管的理想切入。 毕业论文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全国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提下,面对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质监部门通过对行业产品实行绝对全面监控确保不出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徐小龙认为,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规定机构和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惩处和排斥违规的咨询机构,提高咨询机构的行业风险。只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监管主体与监管相对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方可有效解决在某些产品质量监管领域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论文网

行业协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社会力量。行业协会是具有统一、相近或相似市场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之外的第三种参与主体,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有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在经济部门的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论文网

行业协会集中了同行业的大多数的企业,其服务职能、协调职能和参政职能的发挥能够代表同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心声、维护大多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树立了行业协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使其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协会自律规则实现真正的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律是介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由于通过企业之间自愿达成协议,能产生与各行业内竞争状况相适应的竞争制度,行业自律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形成有效集体行动。行业自律虽然不具有类似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但对公平竞争有很强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保证产品质量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优势地位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行政协会制定行业的章程,作为行业中的根本性大纲。能在行业所有成员中起着“宪法”作用。所有行业成员必须遵守协会章程。协会通过将国家有关行业产品质量的规定予以吸收作为行业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并通过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方式促使成员严格遵守行业章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为实现设立本协会的目的,按照协会章程对协会及有关组成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协会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协会对成员行为规范和制约作用,也有利于降低了公共产品支出成本,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举多得之策。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①代表职能。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②沟通职能。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③协调职能。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④监督职能。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⑤公正职能。政府委托,进行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发放产地证、质量检验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等等;⑥统计职能。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果;⑦研究职能。开展对本国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出版刊物,供企业和政府参考;⑧狭义的服务职能。如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等。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行业协会组织在帮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发挥是由行业协会自身的性质特征和职能决定的。行业协会具有非营利性、经济群益性、自治性的特征。行业协会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其成立和运作的目的在于为其成员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促进行业内一定范围整体利益增加;行业协会是同行的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果,行业协会的组建、运行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协调同行业竞争关系,增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或降低个别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能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实现行业管理的自治性。行业协会的性质也决定了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成员的服务和利益协调,以及参与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论文

由质量监督部门牵头,按照产品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或小组。这些行业协会或小组的作用突出表现为:一是能有效地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目的,通过行业协会或小组的活动,组织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向企业传达上级部门对行业的有关要求,企业之间出可通过协会或小组沟通信息,推广经验;二是能借此掌握和监控行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进入行业协会的企业应是当地生产条件完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正规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可以代表这个行业较高水平的一面,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确定执法检查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是有利于打假扶优工作,通过行业协会,容易把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结合起来,使之有力度;四是能促进企业间的团结交流,通过行业协会的活动,加强企业对自身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协调相互问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 作文 /zuowen/

3、行业协会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化路径 毕业论文

(1)加强对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根据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由于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表明部分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真正的了解,并没有把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看作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说明在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推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行业协会组织正可当此大任。 论文

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办好行业内管理刊物,宣传企业积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以国为先,以民为先,把产品质量看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规范企业诚实守法,公平、公正、接受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利用协会宣传阵地和各种场所,宣传监督会员依法经营,规范服务,遵守企业职业道德,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让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深入到每个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使他们认识到企业以产品质量的存在而存在。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各行各业产品差异巨大和技术限制,质检机构并不能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这就要求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辅助质检机构完成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各个行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我发展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凡是在企业质量安全方面走在前面的国内外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生产和质量监测制度比较完备,有专设的负责产品质量事务的部门机构。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及国际普遍作法,制定企业质量安全守则,并协调其他部门的活动,使在企业决策和执行的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体现出对质量安全的关切。同时能够做到定期向社会披露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相关信息。 毕业论文

(4)致力于诚信环境的建设。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隐瞒,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的不诚信。在诚信环境的建设方面,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向全行业发出“诚信自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起草行业管理者、从业者遵守的执业品德、纪律、操守等行为规范;进行企业诚信的评级等。 论文

现在各地大都已建立了质监协会,可以在协会下面直接设置相应的行业分会或小组,他们既是政府与企业交往的桥梁,也是企业间建立关系的纽带,同时也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生力军。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 徐小龙,邓念国.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0)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毕业论文网

3 谢家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物业管理,2007(4) 毕业论文网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10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