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十篇

时间:2023-09-28 18:08:12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1

企业人事档案主要记录了企业职工的详细信息,为企业未来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一直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效率比较低,而且难以充分发挥出人事档案的作用,已然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此,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以便能够为企业、职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企业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企业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企业领导能够在档案信息系统上直接查找职工信息,而省去了人工查找的时间。另外,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可以依据程序进行自动分类、自动分析、自动加工等,这对提高人事档案工作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完整性和适时性,未能在更广泛的领域运用。

早期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会根据相关规范来档案立卷折,仅注重如何妥善保管,把完整性和保密性作为重中之重,人事档案往往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与积累,并没有对员工档案信息展开更为详细的分析与运用,再加之,因为企业人事档案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记录的信息可能与职工现实表现并不相符,或者有很多现实表现并没有及时的更新,形成综合性的信息材料,使我们无法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更无法打开人事工作的新局面,致使档案使用效益甚微。

(2)目前在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缺档、断档和死档的问题时有发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很多,例如认识档案管理人员更换而未做好交接工作,或者企业的人员流动较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也不能使企业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动态和现状,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3)管理方法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纸张一直都是有效管理档案的主要媒介,但是随着档案内容的不断增加,各类档案的打印、整理、装订、保存和查询逐渐暴露出了一弊端,比如纸张长时间的保存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泛黄现象,而且字迹会变得模糊不清,查询期间,需要从很多的档案中进行查找,便利性差,同时难以共享。近几年,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人力资源部作为大型企业的核心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逐渐陷入被动。

(4)一直沿用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管理体制将人事管理与档案管理分离以及纸制档案归档的滞后性使人力资源信息和人事档案管理脱节,从而造成人员数据信息不完整。

2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规范化、诚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凭证、参考和依据,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员工素质模型,用信息化建立全面、真实、详细、连续的人事档案,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与纸质化双轨制,全面提高人事管理水平,为合理使用人才,加强个人诚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延伸,通过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管理体制的适当调整,即可实现人事管理系统和人事档案系统的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信息档案和与之对应的规范化的人事电子档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详细的记录了企业人员的各项信息,这些信息实时更新,并且咪每年都上报中央企业。这样中央企业要想了解某一个员工的信息,只需要查询信息系统即可。这不仅节省了人员检索档案的时间,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信息系统中所管理的人员信息都是最新动态的信息,企业领导可能随时了解到员工的表现情况,这对劳资管理意义重大。

(2)人事档案信息化之后,便于组织部门对企业部门干部进行考察。信息系统由于维护及时,泽人员更新快速,企业领导者能够随时查看员工个人的履历表,各个部门干部的变动情况。这样企业领导就能够掌握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情况,以此作出合理的人员调整。

(3)系统不仅支持多种格式的电子文档文件、图片文件,还支持音频及视频文件,对于某些重要工作或(档案)场景,可以录音或利用摄像机拍摄,生成音(视)频文件保存到电子档案中,从而使人事档案的记录更加生动具体。

(4)系统还可以对人事档案进行日常的管理,比如记录人事档案的借阅信息等各类信息。

3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注意的问题

(1)进行数据整合。

人事档案记录的信息十分庞杂,而且前后所记录的信息者相距时间比较长,在记录的过程中,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事档案中信息中时常会出现差错,很有可能会出现前后不一致,或者出现相同的信息记录不同情况。所以企业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前提条件就是做好信息数据的整合工作,保证所获得信息是唯一正确的信息。这项工作十分繁琐,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尽管如此,也需要人事档案信息建设者努力做到这一点,因为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错误的信息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2)转变管理思路,努力做到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相结合。

目前我国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管理分别由不同人员进行管理,有的是两个部门管理,这样在档案收集、信息录入及档案移交归档案方面就存在诸多不便,笔者认为:人事及档案管理应该统一管理,实现从人事材料的收集、录入、归档及管理的一体化操作。

(3)注重培养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政治业务素质。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以使其能够完全掌握最先进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技术,知识层次更加深入。因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强调责任,为此,企业必须着重对管理人员进行政治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使管理者拥有非常高的政治觉悟,拥有政治责任感,并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辨别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内容之一,企业充分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也能够为人事档案管理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思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

作者:刘波 单位:赤峰热电厂

参考文献:

[1]文迎春.关于国有企业中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8).

[2]赵黎霞.浅议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13).

[3]焦咏梅.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2(15).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一、引言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时代,随着国有企业的规模逐步发展,员工个人信息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是不能实现精确管理,远到不到企业管理的需求。要管理好内部员工的信息,也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企业的整体人员开发一个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结合当今社会比较现代化的企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技术人员通过使用电脑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上可以将各种信息和数据统计在一起,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就能从烦琐、复杂的信息中解脱出来。他们只需要对数据和内容进行对比检查,而不必要处理每一个数据上的细节,也可以做到了如指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员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资料量大。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该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说明和管理有关再一个企业中,其组织构架、运行方法、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从事工作的熟练程度等一定要有仔细的说明以及记载,最后还要整合分类、计算,得到结果。因为企业内员工的人数较多,员工进出,工资结算,工作调整,奖金和其他福利等,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很繁杂的,需要一个较长的停留时间在机器中,而且数据量较大,有必要的还要有备份防止丢失。第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复杂。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其员工的个人信息,数据量较大,数据结构层次很多,而且其互相还有紧密的关联,不论其纵向还是横向,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处理该数据更为复杂。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人信息是不是准确的,不只反映了公司现有的,可以运用以及调配的员工资源,也体现了该企业的将来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和该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业务运行,更甚是与其他外部企业的关系问题。所以,一个企业对员工信息以及数据处理的结论的正确性,准确性都有较高要求,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要有严谨的内部控制能力。为达到可以第一时间体现偏离计划、工资结算、定额等状况的发生,预防特殊事件、差错的发生,必须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依据内部控制规定的各种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去提高内部控制,确保员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正确运行。第三,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可验证性。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之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对资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因此,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人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后续可用来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个人信息是对外进行各个方面关系联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不允许随意泄露、破坏和损失。人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些特性,是需要多年来在企业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中逐步获得形成的,在人力资源的手动操作过程中沿袭了下来,保持不变。

三、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系统流程图处理问题要点。系统处理的过程是事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的先后顺序的表达,事务要根据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事务的处理结果,所以可以依据处理以及数据两种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流程图进行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依据处理在流程图中起到的功效以及位置,通常把处理分成系统目标处理以及基本处理两大方向。系统目标处理:在系统流程图中通常要把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文字性的定义与叙述,所以在系统流程图之中要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处理,这个处理要包含系统给定的那个目标。基本处理:处理系统流程图包含的系统目标以外,还要有一些服务于系统目标的基本处理,基本包含两种方式:其一是为正确地处理,计划一下处理,以便检测输入的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值域,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同性等;其二是为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达到快速处理,降低数据的冗杂度等引进新一批的处理。第二,系统详细设计。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来看,人机界面已经逐渐趋向于合理美观的方向发展,其设计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也成为了重要的指标。总体而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和接口设计主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基于计算机和人的互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考虑的原则是,当人们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当中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其次,计算机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应该反映出准确度和精确度,不能产生逻辑混乱或者存在有常识性错误发生的情况。第三,系统测试计划和设计。每一个软件项目的确立,该软件项目的负责人员都要将这个项目的启动状况告诉测试的组长,在有测试组长委派测试工程的人员跟进和监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蔺一梅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在不断地改变着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机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典型的例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频繁,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世界关于大数据的一个主题。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轻松地创建工作项目,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就可以避免做过多的烦琐的工作,重复做相同的事情也不再发生。目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单位还在使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工作办公,这样的机制最终总会影响到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探讨,对管理系统从设计到实现这一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70管这个项目的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要先加入前期的要求分析活动、前景评审以及业务培训。为了了解这个系统的业务以及范围、分析软件要求和范围,检测要求可测性。并且把全部获取到的测试要求整合并且输入《测试要求监管表》当中。测试组长要循环性的依据项目的测试情况,进行整体的测试工作数量总结和进行测试工作的分配。测试工程人员定义系统测试过程,并更改《系统测试用例》。测试工程人员检测测试执行的入口要求,在受控库中得到测试样板,运行系统测试并记载测试结论。

四、结束语

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代里,各个国家的金融、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逐渐激烈,在当前这个状况之下,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紧跟生存的核心要素,将信息治理、资源等要素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将危及转化为契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要素,人们所认为的标志性的要点就是做好员工管理问题,这主要在于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财务的增长,逐渐实现企业的提高,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扩大是最终目标。因此,确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的员工管理系统是特别重要的。经由本文对员工管理进行的了解与阐述,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超,张莉著.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敬,宋广军,赵硕,王睿编著.软件工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3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业务功能,主要由四大功能组成:档案案卷管理、档案材料管理、档案审核以及系统维护。

1.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对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功能.系统提供了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三大功能,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多人多客户端,对多本档案,不同材料同时采集功能,是一套高效、快捷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

2.数字化档案网上查阅系统。数字化档案查阅系统,是以企事业单位组织系统专用资源网为网络基础,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在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了本地及远程查档、阅档功能。系统在安全方面进行了方考虑:可按日期、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完成阅档授权;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事业单位人事系统实现目标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计算机使用日益普及,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将改变纸质档案的搜集方式、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冲破纸质档案的局限性,发挥信息资源的优越性,促进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根本转变。但在当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把纸质文件材料、声像文件材料等传统介质的文件材料和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材料,系统地组织成具有有序机构的档案信息库。纸质档案数字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企事业单位对档案处理利用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丰富和改变企事业单位结构的需要,更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了企事业单位档案的保存效率和利用率。

三、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特点

1.档案数字化利用情况。目前,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卷宗级数据库结构、文件级数据库结构、照片档案数据库结构、声像档案数据库结构、磁性载体档案数据库结构。档案查询范围、种类包括个人档案、现行文件、开放文件库、开放案卷库、转发印发通知、老档案、照片档案、馆藏资料等等。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它与以往的档案工作区别在于可以高效的完成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工作。这一数字化系统一般包括了以下三种功能: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等等,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达到应用多人多客户端的效果,实现对于档案的全方位,系统化的整理,值得广泛推广。

2.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阶段分四种情况下的工作流程:①无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建库―质检―案卷整合;②无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质检―案卷整合;③有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扫描―质检―图像优化;④有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建库―质检。第二阶段成批制作:OCR汉字识别(通过它可以识别文件中需要修改的字词,以便字词的真确)PDF文件格式转化(调阅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用Adobe Reader打开,并能看到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质检后的图像文字)DJVU彩色文件转化(可选)上传至数据库。数字化成果以扫描图象为主,但是光有图象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成果的管理、检查与利用。所以馆内实行的《暂行办法》对移交进馆的档案,明确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 识别形成的文件。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 识别形成的文件还必须有机统一。所谓有机统一,就是三者之间必须是有机联系的,一条目录对应一个多页TIFF 文件和一个TXT 文件,联系三者的纽带就是档号; 一条目录的档号,即是相应的这份TIFF 文件的文件名,又是相对应的这份经OCR 识别的TXT 文件的文件名。第三阶段定期操作全文索引――全文挂接――定期备份:建立具有查看全文的检索系统,通过大容量的光盘作为储存介质来与检索系统相挂接。由于档案案卷特别冗杂,为了储存信息的安全可靠,所以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的定期备份是通过专业人员操作,运用独立与其他计算机的电脑设备每周进行一次。通过把每台计算机中的档案拷贝到超大容量的光盘中,再把光盘中的内容统一备份到总服务器上。

3.影像和照片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①影像档案数字化。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采用了“佳影系统”进行影像档案的储存、输入、查阅等一条龙流程。其中,上一条线中在形成电子影像文件后的两步处理是同时存入数据库和服务器,对内是储存于数据库;对外是服务器服务。下一条线是针对客户服务的,在这一流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用户安全管理机制”。是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客户进行全程的权限管理,对客户进行监督、服务,这是为了部分档案的安全保密负责。这项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技能、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据笔者了解,现在馆内并没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一个技术员身兼多职,既要管理各部门电脑问题,又要监督网站客户,还要维持网站安全。长久下来,往往会顾此失彼,给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不利。②照片档案数字化。在电子照片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把原先的纸质照片和现有的数字照片分开进行数字化。原有的纸质照片需要先进行电子扫描,再进行图象清晰,最后对应相应文件名同时进行电子入库;对于现有的数字照片相对就比较方便,可以直接进行核对入库。

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设计

1.基于 Web 的应用系统开发。(浏览器/服务器)本质上 Web 与客户/服务器属于同一结构体系。在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应用程序,能够使更多的用户通过浏览器方便地查询统计数据,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2.建立数据仓库。社会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对原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以支持科学决策的产生。由此,数据仓库的思想、技术、产品逐渐开始形成,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扩展,日常劳资人事管理必将实现无纸化办公,并且加入到招商局内部的 Intranet 或者是 Internet 上去,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有利于劳资人事信息在单位内部的查询,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并且能及时的得到更新,不需要象过去那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抄写,提高工作的效率。本系统的数据库连接与查询是通过 技术实现的。 是一组向.NET 程序员公开的数据访问服务类,它为创建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组丰富的组件和方法,用于支持对 Sql Server 等数据库的访问。数据库客服端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来连接到这些数据源,来查询或修改所需的数据。本系统设计了 MyMeans 公共类。该类封装了系统中所有与数据库连接以及查询和修改的方法。人事管理模块中分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查询,人事资料查询。企事业员工档案基本信息录入界面。

五、结语

现在,大家的时间意识日益增强,决策者要求数据分毫不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准确无误;基础工作者对于档案的要求与日俱增,这就意味着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加快速度,利用先进技术来打造档案数字化系统,满足各类要求。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也面临着改革和转型。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实现了对企业人事档案全面、动态的管理,显著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企业的各项决策也能够更为迅速地得到落实,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推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档案管理的关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等,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依据。该系统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着动态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人事档案是以特定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集合了企业员工的工作履历、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员工信息的查询和使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能够显著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了管理的成本。

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统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也由单一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企业的下属机构越来越多,组织层次也愈发复杂,这些都为人事档案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的分公司往往会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该机构的员工信息,由于各个机构采用的信息化标准不同,所以企业无法对员工信息进行统一的录入和管理,导致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规范、严谨。

(二)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低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录入、存储、查询、统计等多项功能,这也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企业普遍缺乏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意识,只是单纯地将员工信息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将系统的功能完全开发出来,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严重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网络入侵和主动攻击频频发生,企业的网络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如果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或者企业采用的网络防御技术较为落后,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最新的木马病毒,那么企业受到网络攻击的概率将大幅度提升,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也将失去保障。

(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档案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但是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在素质、技术、工作能力上都不能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要求,管理人员在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经常会出现种种问题,无法履行人事档案管理职责,企业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使用因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企业应依据人力资源规划、地区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等,制定可行的人事档案信息收集和整理计划,人事档案信息在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采用国家人事部、中组部颁布的全国统一标准代码,使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环境中数据库格式、人事档案信息的存贮和著录格式、网络体系结构和信息处理界面等工作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

其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系统中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信息,将该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和分析,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可行,拓宽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领域。

再次,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多重防御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人事档案管理应执行相对严格的保密原则,加强人事信息数据的安全控制,建立从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机制,对管理权限进行划分,管理人员只能进行权限范围内的规定操作,以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最后,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打造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企业要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对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知识培训。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实践操作训练,通过系统的知识灌输和实践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从而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5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新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十分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能够使企业的人才能够更加高效科学的配置,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效率也会更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企业人才管理与配置及人事调动信息的管理,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根据社会人才机制及用人机制的变化,积极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1.1.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失真。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制度与方法的缺陷,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障。首先,在人事档案信息流转环节中极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或缺损等情况,而档案丢失或缺损之后的补办及补充机制又十分繁琐,因此,人事档案信息一旦丢失或缺损就很难再补办或完善。其次,企业人事档案信息更新速度较慢,许多人员的档案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人员档案信息不全,经过较长时间再去补充时,人事档案信息记载内容会有很大的出入,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1.2.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较为落后。随着现代用人机制的不断灵活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求也逐渐有了新的要求与准则,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逐渐落后,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人才市场之下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人才归属于哪个企业,企业就有义务对其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然而现代部分企业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问题,在人事流动之后,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拒绝传递人事档案的方式阻止人事流动,从而造成了部分人员脱档以及死档等情况。此外,现代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档案更新及档案传递以及档案接受程序太过死板繁琐,人事档案流转不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1.3.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效率较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公开性较低,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未充分体现。人事档案信息是企业人才选拔及工薪增减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的人才选拔及工薪调改很少有效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企业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如同虚设,人事档案信息的作用及价值未充分挖掘。

2.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探析

2.1.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人事档案信息是伴随人员一身的流动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对人员的流动及人才信息的及时了解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十分呆板,人事档案信息流通速度十分缓慢,此外,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改以及补充等程序十分麻烦,其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其还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首先要建立系统全面且科学的人事档案流通机制。一些人员在跳槽后,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可能会扣留其人事档案,若当事人未经过有效沟通解决该问题,则人事档案很有可能会在跳槽的过程中遗失或者缺损。为了有效的避免人事档案流转环节中的遗失或缺损,企业应该尽量简化人事档案迁移或接受的程序,对于问题档案要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与当事人当成一致协议后科学的处理人事档案信息。其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更改或人事档案补办制度。随着人员履历的不断增长,人事档案信息也会逐渐变化,灵活化的人事档案信息更改及补充制度有利于人事档案信息准确性的提升,其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人事信息,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人事档案信息准确性的提升。人事档案在流转环节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或缺损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在职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其次,对于新增加的人事档案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档案信息完整、真实。此外,在人事变动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对变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2.3.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发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人事档案信息库,并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库管理、阅读、更新、维护机制。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人事档案信息电子表格化,以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更新及传递。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方法与机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自动化及智能化,进而提升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2.4.挖掘人事档案信息的价值。人事档案信息记录了该人员以前的主要经历,企业应该积极挖掘人力档案信息的价值。当然人事档案信息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企业用人的标准,但企业在人才利用及人事调动时可以参考人事档案信息,以对职员更加充分的了解,进而更加科学的配置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安全;信息管理;设计;实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5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75-02

近年来,企业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信息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各个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为了加强企业信息安全,不少企业开始设立独立部门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进行专业管理,并开始培养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

1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问题

1.1 安全意识不强

企业要重视信息安全并实施管控,信息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的安全意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导致政令不通,监督不力,执行不畅,往往导致信息外泄、系统故障等安全事故。只有树立直接执行人员牢固的信息安全意识,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企业信息安全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通过简单的一两次培训就能奏效,而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有计划的、多种方式并用的综合性工作。信息安全意识提升面向企业广泛的受众,其内容涵盖信息安全相关各个领域,重点针对员工日常工作和个人行为,关注各种可能因个人行为不当或警惕性不强而引发的信息安全隐患和事故。由于目标对象的不同,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内容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程度,从简洁明了的宣传语,到浅显易懂的安全提示,再到全面具体的安全手册,建立企业专门的信息安全知识库,满足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需要。

1.2 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能否长远发展。信息安全管理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很多企业还没有配备相关人才,不少高校也尚未开展相关专业,培养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的投入也不够。社会整体尚未形成重视信息安全管理的氛围。目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因此也没有配备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少数企业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设立了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但在这些企业当中,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十分简陋,相关设备也不够健全,专业人员的配备也存在缺失,有的企业虽然配备有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专业人才的缺失,是企业的发展的阻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监管制度缺失

完善、科学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行为规范制度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的准则和办法,只有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才能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使操作有据可依,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自身行为负起责任。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仍不健全,不少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很多行为没有操作依据,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无法有效约束,出现了许多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监管制度,为企业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1.4 管理技术落后

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安全技术,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技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不少技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很多技术面临淘汰。这些管理技巧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益处,反而有可能影响企业的信息安全。因此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新的信息安全管理技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技巧。同时,积极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将适合于本企业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

2 如何完善企业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2.1 增强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是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只要具备良好的内部安全控制意识,才能顺利开展后续工作。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切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投资力度,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切实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良好运作。

2.2 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

人才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单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素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重视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投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投资包括设备的更新,资金的投入和专业教育的提升。同时,要鼓励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不仅要注重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要重视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道德培养。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道德素养的工作人员,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危害企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信息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切实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培养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3 强化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良好的监督是企事业单位正常活动的前提。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企事业单位很难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企事业单位应强化信息安全监督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地控制,及时发现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除了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外,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外部监督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大众监督。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要认识到内部管理的不足之处,认真改正有缺陷的地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项巨大的完整的工程,具有完善的体系和结构,必须保证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行,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4 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技巧

除此之外,信息安全管理技巧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控制技巧适用于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企事业单位采取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技巧,可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巧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信息安全管理技巧,摒弃旧有落后工作模式。另外,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巧时,必须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切忌生搬硬套。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技巧,逐步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时遇到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卫超.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2]王超,林峰.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策略[J].科技资讯,2007(20).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7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 提高 财务管理 会计信息化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随之而产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会计电算化模式,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统一和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系统的统一。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还不规范,存在着很多问题。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应该在充分认识问题所在的前提下,充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方便财务管理。

二、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如今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大力倡导信息化财务管理,但是成效却不佳,其原因很大部分在于,没有搞清楚自身的财务管理的现状,只是单纯地机械化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却无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缺乏资金监控。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或所有者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缺乏监管,母公司对旗下子公司的财务和资金状况有时也是鞭长莫及,公司管理层内部更是存在着人为控制资金的现象,资金很容易被不法人员擅自挪用,甚至有私自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存在。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而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运行监督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监督者独立于企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系统之外,因而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方面的有效信息,因此其监督作用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而且,有很多企事业单位缺乏重大投资问题的决策制约机制,往往不是通过组织决议,而是个人拍板,导致资金的流向与控制无法同步进行。很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状况无法及时有效了解,导致监督的滞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又缺乏了解,出现企事业单位资金入不敷出局面,通过借贷资金来偿还旧账,增大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信息不透明。企事业单位只有在信息透明、及时、准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但是目前信息不透明、信息掌握程度不对称、信息分散等问题是目前许多企事业单位面对的信息化问题,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管理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孤立,企事业单位的高层决策者获得的信息不准确,无法搞清问题所在。而且,企事业单位的很多层次都有截留信息的的情况,有时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虚假的,使得整理所得的数据结果普遍失真,数据的失真又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报表失真,有时会计报表失真还使得子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被掩盖。

资金分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成为交易的媒介,因此,企事业单位经营者要以资金为核心,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前,企事业单位集团资金有着集中管理的需要,但是内部资金占用分散化使得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中矛盾突出。现在企事业单位中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有些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设立了很多账户,上百上千,管理困难。而且,投资决策的规范性差,投资决策过于随意,有些企事业单位在投资决策中不结合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目标,投资具有盲目性,热衷于开阔经营领域,投资中有较多失误,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严重损失,使企事业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资金运行更加困难。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对策分析

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的需要和特点,将财务和业务融为一体,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的先进ERP系统软件,建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企事业单位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集成,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共享,规范企事业单位的预算、结算、监控等工作,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共享和一次性处理。

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简介。企事业单位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把会计信息的采集、保存、处理、传送等步骤与企事业单位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办公系统相结合,利用电子计算机、相关软件和数据库等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集成化统一操作管理。业务的记录和执行与会计信息系统相互连接,共享信息资源,使得企事业单位业务的交易和会计信息的记录可以同步进行,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统一于信息流之中,确保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的全面记录。

ERP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操作者、信息技术、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程序等因素构成,可以利用个功能模块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输出,进行业务事务的记录处理,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业务数据属入到会计子系统中,然后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业务的处理核算。核算后,所形成的相关记账凭证输入到总账的子系统当中。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还提供账簿的自动登录功能,根据财务单、证、账目和财务报表等,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保存。该系统可以提供职工工资、企事业单位成本、货物购销、货物存储、企事业单位资产等各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企事业单位高层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中层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参考,是基层人员正常运行业务的指导。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积极作用。优秀的管理就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源、企事业单位资金、企事业单位财务等的关系,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更加正确及时,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正应为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产、供、销、人、财、物等多个方面,信息更加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中高管理层科学正确地决策。

四、结语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会计信息化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是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认识到本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更好地投入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去。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83-02

一、引言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样也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竞争和信息化使世界各国从工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企业界也致力于企业的信息化,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企业更加需要灵活、快速反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企业构建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长足良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等原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含义和优点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提出的,对于它的含义,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也给出了诸多解释。从综合的角度而言,它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人力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总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通过迅速收集信息来提供更好服务,通过减少HR工作操作成本等措施降低成本,通过革新企业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技术运用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构成和优点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企业配套的技术支持、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提高HR部门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影响HR部门的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这些事务的处理往往占据HR管理人员大量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解决的就是如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操作成本、降低员工流动率、减少通讯费用。

2.2规范HR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HR管理者从行政事务中抽身之后,有时间但没有能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后,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便能集中起来并分析,大大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

2.3为企业与员工提供增值服务

以往HR部门的重心在行政事务上,习惯业务部门提出服务需求,实际上对于HR部门而言,企业管理者和客户就是他们的客户。怎样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事关HR部门未来发展战略问题。

2.4改变管理理念,提升员工满意度

2.5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情况来看,行业之间、相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不同地域之间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差异性较大,个别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已经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但大多数的水平依旧落后。现阶段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主要有整体水平较低、信息化基础落后、应用技术落后和真正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产品较少。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2.1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缺少资金投入

虽然现在的企业生产和销售都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道路上却处于停滞甚至是落后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部分在于企业领导者依旧抱着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领导者的眼光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所得的收益,而忽略了人力资源所带来的间接收益。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问题是我国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但这是实施之后所得到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软件,而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耗时较长。因此,开发投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都是一项不小的投资。

2.2缺乏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产品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但依旧存在产品不规范、厂商过于混杂、软件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仍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中心,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2.3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引入变成了“形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也还处于基础阶段。再者,由于企业管理观念的差异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不健全,导致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匮乏,并且一些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系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内容和业务流程。

2.4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用IT技术的能力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IT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在未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势必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2.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集中在事务处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考核、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集中在人事、薪酬、招聘、考勤等事务,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自助服务内容涉及很少。

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对策

1.企业领导者的重视与支持

企业想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要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与支持。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投入工作,眼前收益不是很明显,但要眼光长远。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要树立新观念和超前意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另一方面,领导者还要积极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中,亲自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去,顺利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

2.优化业务流程和调整组织结构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必须优化业务流程和调整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使原有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必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对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员工职业计划与离职等流程都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要求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必须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3.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资金情况,对于大企业集团,可以考虑自主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中小企业,可以委托专业公司开发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软件。

4.培育突出的供应商和软件产品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虽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来开发相关软件,但对企业自身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多数企业依靠专业的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供应商,应该介入企业内部去协助其整理业务流程,深刻洞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体管理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各个环节成套式服务,同时,供应商还应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本身的性能。

5.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培养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覆盖企业所有部门,与企业全体员工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意识对企业和员工个人都十分必要。对企业而言,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员工而言,信息化的意识有助于个人技能的提高。

企业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性的设计培训方案,在内容上做到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并重,打造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

6.合理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清楚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盲目追求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弊端,避免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过度依赖,在管理过程中还应抓住“以人为本”的思想,注意联系本企业自身情况,注意与员工进行沟通,人性管理和管理信息化两手抓,才能使企业更快适应信息化。

五、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软件系统为平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全员共同参与管理过程,实现人力资源战略定位的全面、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在竞争激烈的新环境下,企业要想真正求得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面对信息化的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尽管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抓住机遇,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克勇,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周翔.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 时代经贸,2006(06).

[3]陈静,彭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条件与有效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1).

[4]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山东电子,2004(03).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9

一、浅谈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2]

信息技术被广泛定义为是与信息有关的全部社会技术以及自然技术。现代企业在生产以及营销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信息技术有云数据存储,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同时以计算机软件为信息载体的技术,这类信息技术一般在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经营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上得以运用。

与普通的人事管理工作相比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与该企业单位有关的各类人力资源政策体制,也包括对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活动实施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是多元化的,但是并不缺乏针对性,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员工的行为表现达到统一。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进行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及时引进以及合理应用,能够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储存、管理以及输送等工作项目,缩减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彰显出来。换句话说,信息技术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业中,优化以及健全管理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打造了崭新的平台。

二、探究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影响

过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的管理工作具有复杂而多样的特点,他们负责技术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对该企业员工年终绩效管理等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还没有普及,因此在人工操作的环境中,资源管理工作误差出现的几率会很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在计算机系统的配合下,即使管理人员漫不经心的工作,信息技术也不会对细微之处产生疏忽,使每一资源管理流程达到细化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当然此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以及准确度是极高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管理模式中都不能确保不出现差错与疏漏,在信息技术参与的管理模式中如果发现差错,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出差错所在的环节,这样资源管理人员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纠正,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企业招聘工作中,HR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实现在官网与招聘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招聘者性别、年龄范围以及学历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求职者就可以参照相关要求向企业投递电子简历,HR对信息库存储的电子简历进行筛选,对那些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发送邮件通知他们具体的面试时间与地点。在企业招聘工作中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节约了HR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它的任务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对企业入职员工进行培训工作时,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对传统讲授式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通过PPT、投影仪等各类新型信息技术的引进,企业发展信息以及职位信息等众多培训内容以视频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现在入职人员的眼前,提高了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兴致,当然他们对培训信息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此时企业的培训效率得以优化。从以上的详细论述中,我们能够切身地体会到,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简化管理工作的流程,丰富管理的内容,提高管理的质量。

三、分析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国获得这样的信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又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繁杂性高的自身特点,过去开展的管理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这里以企业的薪酬管理为例,对其进行分析。过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工资发放时,每个员工都必须进行填表、签字,最后对自己的工资进行领取,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种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耗时耗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转变了企业薪酬发放的形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网上银行对企业员工的薪水进行转账,网上转账的记录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企业员工以及薪酬发放人员可以随时对转账信息进行查询工作。在薪酬发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简化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在企业的福利津贴方面,人力资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企业内部讨论组,讨论组由全体企业成员构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照大部分员工的提议,择取福利津贴发放的形式以及确定数额的多少。此外,当企业某个员工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时,员工不必跑到个人信息管理处亲自对纸制信息资料进行修改工作,他只要轻动手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自行登录到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个人信息的修改工作,降低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往企业对员工出勤情况大多数根据员工签到的次数,这种签到的出勤模式琐碎而无味,有时因为排队等浪费了企业员工宝贵的工作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关于企业员工出勤管理可以通过网络打卡的途径来完成网络打卡具有科学、公正、准确的属性特征。总之,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质量,当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飞跃的提升。

四、探讨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因为各种人员需要处理的内容繁杂,形式多样,又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过分依赖纸制档案管理模式,在纸制信息资料的保存上花销很大,此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有所增加是必然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完成对多个企业项目的收集、统计以及保存工作,节省了劳动力,实现了低成本的战略目标。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企业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了数字化,企业员工这样就可以将档案信息保存在自己电脑的桌面上,对其随时进行查阅以及修正。其实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合理应用,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成本,同时帮助了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目的,使企业实现健康、平稳发展的战略目标。[3]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事业的发展留住了人才[4]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总会因为薪酬、待遇以及工作条件的影响而递交辞职信,进而另谋高就。其实在所有企业中,人才流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不良的现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确立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的价值,为员工能力的锻炼以及潜能的发挥打造了宽广的空间。当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企业各个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位分配,使他们各守其职,各尽其责,为企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时我们惊喜地发现,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是饱满高涨的,换句话说,他们关注的积极性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在这种局势下,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率大大降低。当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采用信息技术,就必须体现管理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正确指引下,企业员工的个人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企业员工的出勤情况、请假次数以及薪酬多少等相关内容在企业信息公众平台上一一列举,方便企业人员的查询工作。此时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满意指数提高了,员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完善。总之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聚合力,同时为企业事业的发展留住了优质的人才,大大降低了人才流失的数量,促进了该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进程。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理念发生改变

企业过去所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浓烈的强制色彩,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控制性过于强烈,它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此时员工如木偶一般被动地遵从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开展工作,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没有实现对企业员工优化配置的目标。信息技术参与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使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发生极大的转变,他们开始重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工作,此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势而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优化以及改革的目标。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它鼓励员工主动性的发挥,对其个性的发展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注重构建合作小组,使他们在合作中高效地完成项目工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调对企业员工开展服务性的管理工作。在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正确指引下,企业员工明确了自身在企业事业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同时清楚了所在企业事业的发展目标,此时员工工作的兴致是饱满高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企业员工树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样在企业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所有员工的力量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了。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篇10

一、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做好档案保管

在煤矿企业档案中,人事档案相对特殊,由于人事档案记录了所有干部和基本员工的人事信息,是干部晋升和员工培训的基本依据,对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对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做好档案保管是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保管场所。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提高人事档案的保管效果,煤矿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保管场所,温度、湿度等指标都要达到档案的保管条件。同时还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将人事档案分类保管。在人事档案保管过程中,应将干部档案与普通员工档案分开保管,起到分类保管提高保管针对性的目的,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分类保管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着力点。

(三)建立人事档案检索目录。由于人事档案数量较多,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专门的检索目录,才能提高人事档案的查阅质量,为人事档案的管理和调阅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建立人事档案检索目录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

二、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由于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队伍经常会发生人员岗位变动以及个人的人事信息也会出现变动,这就需要在人事档案中进行体现,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因此,做好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新,应成为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及时记录并更新人事信息。考虑到煤矿企业干部职工人事信息的频繁变动,在人事档案中应对变动信息进行全面体现,这就需要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及时记录人事信息,并对人事信息进行及时分析,提高人事档案的全面性。

(二)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及时归档。人事档案在发生变动之后,应进行及时归档,如果不及时归档,容易造成人事档案信息混乱,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及时归档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

(三)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审核,提高准确性。鉴于人事档案的特殊性和严肃性,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对档案中的信息准确性负责,除了要及时记录人事信息之外,还要加强人事信息的审核,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准确性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三、煤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规范借阅程序

考虑到人事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借阅工作,对于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人事档案借阅进行准确登记。煤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对人事档案进行调阅,为了规范人事档案的调阅管理质量,应对人事档案借阅进行准确登记,对借阅人、借阅用途以及借阅方式都进行全面准确的登记。

(二)对借阅归还的人事档案进行检查。人事档案在外借归还之后,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对借阅归还的人事档案进行检查,避免人事档案发生涂抹或者丢失内容的现象,使人事档案做到和借阅之前一样,规范人事档案借阅行为。

(三)建立人事档案借阅台账,规范借阅行为。为了有效记录人事档案的借阅情况,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建立人事档案借阅台账,并对借阅行为进行规范,对借阅期限进行明确,保证人事档案借阅能够按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