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十篇

时间:2023-09-20 17:55:3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径

1.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与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覆盖范围较广,不仅包含马列主义、思想等内容,还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教育。通过对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极强的教育效果。因此,充分融合高校的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探讨,分析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2.1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作为开展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促进实践[1]。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如果认识脱离了实践,其自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归根结底在于对高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指导,因为重点研究最终能够起到促进实践的作用。

2.2能够促进高校体育的顺利开展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教育起到动力性保障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必须把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对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较高。第一,负荷性特点与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大学生的身体要承担一定量的负荷,因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大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克服这些苦难;第二,规范性特点与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以队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次数等规范练习,并且遵照所学项目的规范展开,因此,在体育课中培养大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习惯;第三,多样性的特点与要求。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项目形式多样,大学生要想掌握各项目运动技巧,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调整自身状态。由此可见,高校体育中,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训练,都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否则体育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3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想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得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将会使得大学生的教育发生偏移,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对高校而言,基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高校体育的任务也是如此[2]。广大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修养与品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发掘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体育课程中不仅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2.4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

在高校体育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可以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接收到理论指导,而且可以完成对理论的检验,促进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问题,最终对理论起到丰富与完善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二者的融合,使高校体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3.高校体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3.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思想性内容比较丰富,广大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展开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教学内容本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球类项目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体育健儿在竞技中夺冠的视频,能够培养大学生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发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3.2与课堂堂规相结合

作为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课堂堂规需要每一位师生共同遵守。在一些思想含较深的项目教学,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例如,在单双杠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保持队形,遵守秩序,久而久之,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3.3与教学现实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实践性较强,学生练习时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教师要对此多加注意,找出问题的根源,抓住重点及时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由于犯规引起的口角冲突,教师应该多角度展开教育,使犯规者与不犯规者同时做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逐渐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4.结语

充分融合高校的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必须做到在体育教学内容、堂规、教学现实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香妞.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有效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2):226-22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素/结构/功能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当代社会的主要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着全方位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比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彻底地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凸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方位和运行轨迹;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编织着一幅更为复杂和广阔的现实图景。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代语境和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出实践回应。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着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内涵、要素、结构和功能转型,对于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毕业论文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方法

系统论是一种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科学方法。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事物内部要素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其发展水平和整体功能,主张从事物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的整体联系中探寻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系统论对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内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由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状为现实基础,也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承接,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创新;既内涵着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也带动着其整体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发展。只有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时空为坐标,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轴心,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发展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载体等要素的发展。/毕业论文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总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代表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成分较为单一,他们主要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和个体。而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一体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我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阶层,它们都有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的政治意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许多社会成员开始从行政组织里游离出来,出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所有制、分配方式、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的阶层分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政治诉求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人们接受思想政治影响的渠道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就相应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多样化和社会化,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协会等)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如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将会成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新兴主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为一定社会政治集团的自觉政治实践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认同是模糊和不明确的,还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随着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逐渐开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众多拥有现代科学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规模得到扩展,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思考、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利和自由,改革开放也进一步解放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的说教,而是要在多种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思想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又容易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中迷失方向,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地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不仅催生了许多反映时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推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也使得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得以滋生和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社会思潮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着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和争夺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形势。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广大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重塑广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思想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重要历史课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生活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政治主导一切、政治冲击一切时代的结束,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对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观的灌输,这种“圣贤道德”又具有浓厚的政治化倾向,同社会大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产生了严重脱离,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严厉的批判和抨击。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由于受到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

面出现了严重的泛政治化倾向,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治生活日益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社会主要矛盾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变到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定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突出政治向注重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必须体现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我们既不能走突出政治的老路,也不能走向淡化政治甚至不讲政治的极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展既要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结合,走群众路线,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寻求契合点和共鸣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趋势。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最为活跃和显著的要素,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运而生。比如,各种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新载体。它们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快捷和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创新,但并不是单兵突进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多种载体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创新中的综合。网络载体建设的确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其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缺乏主客体之间真实而直接的思想和情感互动,而这恰好可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弥补。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出现多维、多向、多作用点的网状发展的情况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各种载体资源,发挥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内部诸要素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诸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回路的缺乏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之间的适应不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通常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灌输与被灌输、控制与被控制的主体中心模式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这一结构模式中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其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接受心理几乎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完全忽略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不能从客体身上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到主体的反馈回路,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呈现出一种单向式的、封闭运行的状态。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单一而又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信息传递的方式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一旦置身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蛇口风波”的出现就是这种适应不良现象的典型表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人的权利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改变了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客体的主体性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获取和消化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的垄断地位。这些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善于从客体身上学习,主动地适应开放的环境,加强自身对信息环境的即时监测、吸纳和引导,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必然会彻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式结构,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开放互动的新的结构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金字塔模式向网状模式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态上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金字塔结构,即占社会极少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居于金字塔的基座。前者享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后者则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从金字塔的顶端向基座辐射。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形成是由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政治关系决定的,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结构在思想关系结构上的表现。而随着专制制度的解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政治关系上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朝着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必须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首先接受客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教育,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可以成为对教育者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来回传递。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就形成和扩展出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纽结。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结构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单一向多样发展。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限制在政治功能的狭窄范围内。在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生产和再生产既有的政治关系,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培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服务上。在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在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被严重地扭曲,导致了适得其反的后果。有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依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传统的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政治”逐渐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的“社会政治”转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可以通过直接的、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其政治功能外,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来间接地实现其政治功能。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老式的宣传方法是讲解或举例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但这种老式的宣传已毫无用处,因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上。……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正应当根据这些来安排整个鼓动工作和宣传工作。”[3]列宁的论述充分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主要的政治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拓展到经济建设的层面。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政治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是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各领域的立体式功能发展,必须从社会功能向个体功能深化,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实要求。只有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上。不管是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引导,还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为了达到实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实现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依据,因此规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如果失去了规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加要强化社会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成员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对于规范社会的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以实现规范为唯一价值目标,绝不是以规约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落脚点,而是通过规范的中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规范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导着规范。如果片面地强调前者,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一种约束人、管理人、压抑人的工具,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的表现。在这种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只能生产循规蹈矩、毫无创造力的顺民,而不能为未来社会塑造具有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充满创造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积极公民。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塑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必须放在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核心和基础。只有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彰显。因此,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3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4、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5、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构建的原则:P24

1、实践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创新原则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P35

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

1、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

2、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征:P45

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P66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2、渐进与飞跃相结合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

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P71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想政治的着力点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视发展:P83

1、领域发展:向宏观领域、未来领域、微观领域和“生活世界”发展

2、功能领域:向超越功能、多样功能和创新功能发展

3、形态领域:向主导型、交往式、网络式发展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P115

1、实践性

2、阶级性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P127

(一)服从:1、受社会政治制约

2、受社会经济制约

3、受社会文化影响

(二)服务:1、为社会政治发展服务

2、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P130

1、导向功能

2、保证功能

3、开发功能

4、育人功能

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P136

1、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P149

1、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2、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3、道德教育的基础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P166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P169

1、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

2、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

3、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4、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5、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P173

1、引导政治方向

2、激发精神动力

3、塑造个体人格

4、规范调控行为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P177

1、政治价值

2、经济价值

3、文化价值

4、生态价值

5、时代价值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规律:P189

(一)途径:1、灌输途径

2、接受途径

(二)规律:1、神行统一规律

2、真善美统一规律

3、虚实转化规律

二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表现:P202

1、对政治教育的主导

2、对思想教育的主导

3、对品德教育的主导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客观基础:P205

1、社会经济基础

2、社会阶级基础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P207

1、规范功能

2、评价功能

3、控制功能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P209

1、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2、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4、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5、教育考评的多样性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P213

1、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两者辩证发展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P217

1、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对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2、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对社会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P236(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

2、教育客体

3、教育介体

4、教育环体

二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分析:P241

(一)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

2、教育客体起主动作用

3、教育介体起纽带作用

4、教育环体起条件作用

(二)主客体的关系:

1、民主平等关系

2、双向互动关系

3、主导与主动关系

4、相互转化关系

(三)结构方式:

1、主体中心模式

2、客体中心模式

3、多元主体模式

4、等级结构模式

5、双向互动模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P253

(一)个体目标:1、思想素质目标

2、政治素质目标

3、道德素质目标

4、心理素质目标

(二)社会目标:1、经济目标

2、政治目标

3、文化目标

二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P261

1、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2、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3、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4、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

三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类型:P263

1、政治主导型

2、思想主导型

3、道德主导型

4、心理主导型

三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P264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核心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三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P271

(一)构成:1、教育者主体性

2、受教育者主体性

3、教育活动主体性

(二)层次:1、独立自主性

2、积极主动性

3、开拓创新性

三十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互动模式构建:P286

1、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教育伦理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3、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实践化

三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P295

1、按影响范围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2、按性质分:良性环境、恶性环境

3、按状态分:开放环境、封闭环境

4、按内容分:社会物质化境、社会精神环境

三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P297

(一)特点:1、多维性

2、复杂性

3、开放性

(二)功能:1、强化功能

2、导向功能

3、感染功能

三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方法、措施:P316

(一)原则:1、整体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二)方法:1、环境选择实验法

2、环境选择隔离法

(三)措施:1、优化传媒环境

2、优化单位环境

3、建设教育场馆和社会教育基地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三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P321

1、集体学习情境创设

2、认知情境创设

3、人文感化情境创设

三十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P327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内在机制?)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3、受教育出生者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另据、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7、现代大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记、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三十九、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P338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目标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四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P367

1、疏与导相结合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教育与自我教育

四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发展:P373

1、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原则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棉线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3、自主性与社会化相统一原则

四十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P381

1、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与辅导防范

2、发展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防范

3、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四十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P386

1、针对性

2、综合性

3、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成立的基本条件:P393

1、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

2、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

3、能够联系教育的注意和课题,并且能够促使两者之间发生互动

四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和功能:P394

(一)特征:1、承载性

2、中介性

3、可控性

4、目的性

5、阶级性

(二)功能:

1、信息的承载和传导功能

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

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

4、导向与养成功能

四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P397

1、语言载体

2、行动载体

3、传统载体:谈话、开会、理论教育

4、现代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

四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P422

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4、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四十七、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征、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P427

(一)特征:1、弱结构性

2、价值倾向性

3、前瞻性

4、动态性

(二)基本要求:1、决策科学化

2、健全决策组织体系

3、培养素质优良的决策队伍

(三)原则: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预见性原则

5、可调性原则

(四)方法:1、专家研讨法

2、集体磋商法

3、经验谈判法

4、系统分析法

5、试点法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P444

1、职业形象:强健的体魄、兼任的意志品格、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

2、职业理想

3、职业技能:调查研究能力、思想宣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P45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P458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

2、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4

    1.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即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起到引导方向、提供动力、营造环境的作用。但这不是一种自发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本身就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而这些文化要影响社会成员就必须凭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它的传播,从而使社会成员对这些“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实现内化、外化,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只有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才能达到用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掌握群众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

    1.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阐述的是传播文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则说明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在一个社会体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因子,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结合,并对社会生活中众多的文化因子进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除了这个根本目的,还有具体的目的,如个体目的、社会目的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的文化因子我们应该积极吸收、整合,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使之成为对社会成员有积极影响的教育体系,最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成;反之,对于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一致的文化因子我们应该坚决抛弃,并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以减少其对社会成员的负面影响。

    1.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之后,接着就是怎样传播这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而文化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深入社会成员的头脑之中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另外,当今社会除了主流文化之外还有一些亚文化,甚至是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吸收其中的一些合理的文化因素,以利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亚文化、反文化都有一定的自发性,其中包括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发挥主流优势,渗透到其他文化之中,引导其发展方向。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势力总是此消彼长,甚至相互冲突。主流文化失去控制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将失去方向。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使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各种文化的发展方向,调节各种文化的冲突,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进而把亚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服务。

    1.4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播文化,但是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对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方面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整合、调整以有利于社会成员的接受;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功能、渗透功能,对亚文化、反文化的合理方面进行积极的吸纳、接收,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使自己得到发展,而且还可以丰富社会的主流文化内涵,引导社会的其他文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造功能的充分体现。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2.1社会主义文化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离开特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失去存在的基础。而这里所说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指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方面对文化所发挥的积极有利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发挥的基础。文化传播功能,以文化为对象;文化选择功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标准;文化渗透功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氛围;文化创造功能,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接受与消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外,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判断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的参照系,没有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将无从判断。

    2.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指导,具体地说,在当前应该始终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一致。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科学和文学艺术要回答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要回答如何引导人的问题。这一切都依赖于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相应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保证其发展方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要向全体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价值观等,以培养“四有”新人。同时,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为此,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经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这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文化渗透等功能对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处于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调节着各种文化矛盾,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各种亚文化中,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反文化,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其发展方向,把它引入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这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必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把处于储存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转变为现实的、活跃的政治伦理文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引导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为”方向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到正确处理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二为”方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实现目的和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十分重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才能保证性质、体现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选择。肯定性选择把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吸纳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否定性选择把与思想政治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纯洁性,以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大力宣扬主流文化,拒斥那种不利于人民、不利于社会的消极、反动的文化,才能保证各种文化的性质。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系统;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0-01

一、 学校要深入对思想政治体制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角度认识事物,力求把握事物的整体质与系统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是一个由各个子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视角,可以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发挥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不同的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客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思想共享、情感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交流功能、传导功能和反馈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系统中各沟通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主体根据说服对象的思想行为状况,将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说服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理论传授功能、价值认同功能以及行为转化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系统中各说服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达到一定激励目标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激发功能、巩固功能以及纠偏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系统中各激励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鉴定功能、引导功能和改进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中各评价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机制的系统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设成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运转有序的有机系统。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的四个子机制形态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中,沟通机制是前提,说服机制是核心,激励机制是关键,评价机制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同配合、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从整体的高度,通过协调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有机关联性,从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决定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序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就需要积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也就是要通过改革,努力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领导体制。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行为高度集中且相对单一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4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干扰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序运行。我们要在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领导体制,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对管理的作用重视不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等弊端,从而制约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教育活动,又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因素、途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及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保证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起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长期性、稳定性。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用制度说话、用制度评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各项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界限,在责任上有明确划分,各项制度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因此,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临时性、随意性,要及时把那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实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总结好、运用好,积极探索并建立一些新的制度,从而使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续地发挥作用,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持续稳定地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调动群众的主体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制度的贯彻者、执行者、获益者,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遵守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规范保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群众、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以确保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得到严格贯彻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建构的规范作用和保证作用。

总之,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众的团结协作,共同保证思想政治体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6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作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从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区分,从客观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陈万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仓道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社会作用。”从主观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陈秉公最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概念,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划分为根本性职能和具体性职能。根本性职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具体性职能包括:灌输、引导、协调和激励职能。苏振芳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具有五个方面的职能,即灌输、引导、协调、凝聚、激励等职能。有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及其效果,这些属性及效果具有客观性。”[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和价值的重要基础。有的学者从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关系的视角来界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人的思想道德的文化规定性,进而实现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批判和引导帮助个体实现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选择。”有的学者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界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2]。

通过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梳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以及产生的效果。这一概念界定对于深化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由于突发自然灾害是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特殊类型,因而我们把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分析,这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深入,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在如下方面。

1.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研究。内涵是问题研究的前提,因而,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者对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张毅翔以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来界定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针对危机事件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使命、原则、内容和方法,要将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动态系统置于社会环境大系统下进行研究和实践[3]。刘伟提出了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来研究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应对危机事件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规律为其基础理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4]。

2.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研究。王震从突发自然灾害的不同阶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潜伏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防功能;在突发自然灾害的爆发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稳定、动员和协调功能;在突发自然灾害的善后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疏导和监督功能[5]。王鸿从危机管理视角指出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社会稳定功能[6]。高志青指出在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凝聚社会力量、激励不同群体等功能[7]。刘新庚认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应该大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功能以外,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前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功能,突发自然灾害发生中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调控功能,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评估功能[8]。周立军认为在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整合、沟通及规范等功能[9]。刘新庚认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和宣传解释、动员和凝聚等功能,在灾后重建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升华、激励、心理疏导等功能[10]。马丽认为在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保证和开发与发展等功能[11]。

3.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范丽把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总结为危机意识淡薄、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不足、媒介协同性不足等三个方面,并把这些问题的原因概括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方式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12]。李蔚然总结了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过程的缺失[13]。赵兴民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后教育应急机制的问题,即应急管理机构缺失、政府与教育系统应急处理的能力不足、信息沟通机制缺失、社会参与缺乏主动性和有序化、灾难教育严重缺失等方面[14]。白书祥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了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信任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和网络社会资本的缺失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15]。

4.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优化研究。胡丁月指出突发自然灾害中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应急和抚慰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手段;思想政治功能的发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四个方面优化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6]。刘伟提出了在应急预案和应急法制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设置和在应急体制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来提升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7]。

5.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机制研究。白书祥认为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应加强舆论导向机制建设,既加强舆情收集与预警、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加强议程设置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8]。杜旭宇认为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需要多种机制,即宣传鼓动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典型示范机制和骨干影响机制[19]。程洪宝认为突发自然灾害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加强导向机制、凝聚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20]。

三、研究状况的述评及研究趋势的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7

【关键词】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好的认识和分析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可以进一步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利用和发挥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 国外研究现状

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外国还没有对于此类课题的相关研究,但对于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是有一定的研究。

公元三世纪,雅典学者朗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崇高》中就曾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古希腊学者则认为音乐可以让人勇敢、积极而谦和,令人轻松和愉快。很多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者都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家胡迪?梅纽因则提倡用来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指出:"只要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艺术教育,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就会减少"。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对于外军来说,关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暂时还没有涉及,但对于军队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此简单做以介绍,以达到借鉴思考之目的。

美军主要通过牧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他们的文化娱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本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宣传军人的道德行为、部队的历史传统与,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电影、电视、演出、舞会、音乐会、电台、广播、报刊、图书、展览等。"[1]日军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提高精神教育的效果,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媒介,将教育内容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或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宣传教育,以吸引广大官兵的兴趣。有的部队还通过举办歌曲会、音乐会、歌谣大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寓精神教育于娱乐之中。"[2]苏军则主要是在基层部队和军队院校设立俱乐部,俱乐部负责成员的主要职责为:"对部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宣传教育,培养军人的美学情趣,宣传优秀的现代和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发展各种形式的军人业余创作,组织合唱队、乐队、戏剧队、舞蹈队、造型艺术小组、摄影组、文学组、体育组等。"[3]

从以上资料显示,从本质上看,外军都将军队文化工作(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作为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具体详实的对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论述、著作和成果还比较缺乏,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的体系。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已初具规模。2007年,由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发掘和利用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文化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4]

但是关于"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目前还不多,专门研究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且已经出版的书籍尚且没有。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的相关文章有998篇,但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仅有6篇。

再细化到"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在目前来说更是凤毛麟角,严格意义上专门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书籍尚且没有,涉及到"军队文化"和"军队音乐文化"的书目前仅有一本,即由何静、秦宗仓、张军等主编的蓝天出版社出版的《军队文化导论》,其中第三章为"军队音乐文化"。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为0篇。

总的来看,关于文化、音乐文化、各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很多,这些研究成果既为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纵深推进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涉及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专著还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也基本没有,只有研究方向相近的几篇硕士论文,比如我校2009级毕业研究生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旅文艺作品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的陈肖东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四川大学的孙小川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营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延边大学的李洋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营文化及其德育功能》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陈惠斌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因此,在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空间较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创新性。

三、发展趋势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队音乐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文化既构成了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又以其核心价值意识内化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层,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军营环境中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军队理论界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比较全面,但系统地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著作还不多见,真正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学术成果更少。因此,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探索军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疑具有重大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阔深远的研究前景。除此之外,当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深入的、专门研究作为先进军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音乐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开创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73-74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3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73-7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8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同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关注与精神层面的影响力,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社会道德伦理关系的把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具体的教育内容,以贴合实际教学需求和教育目标的教学手段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现状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的呈现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教育内容体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主要从社会伦理关系上进行把握,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践功能的体现为主要体现。从家庭教育上来看,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直接和最初的体现,教育内容是以家庭关系的处理为主要方式的,从幼儿时期开始,人们就通过模仿和家长的影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从而产生从模糊到清晰的意识形态的转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家庭伦理中得以展现,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等家庭道德规范体现的较为深刻。从学校教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专门的学科教学内容,内容呈现的更为具体,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对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影响,尤其是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的教育范围更大了。从社会教育实践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让大众社会实践有了明确的方向。人们在融入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社会本质属性得以显现,在探索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二)教育手段实施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加注重对于教育内容的传授,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结合了现代教育实践的工具。以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的教学实践手段融入为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创设更加趋向于合理性和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通过内在的影响力达到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教育手段对于教育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应该推动大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升大众对于现实的思考,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把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

(三)教育效果呈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呈现体现阶段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育时期,人们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的认知能力的影响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不同。随着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交流和开放程度的提升,人们接触到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思想意识的活跃程度和感受力正在不断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的差异性特点更加的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阶段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对于教育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注重网络文化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范围是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维稳功能的实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功能上正在不断的完善,对于教育的维稳功能的提升更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满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维稳功能应该注重对于主体思想的深化,注重社会关系的把握,以小见大,通过细致的教育内容的把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一)深化教育主体思想,巩固维稳效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应该充分的重视教育主体的思想变化,我们应该看到教育主体的能动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多变性的特点。对于不同受教育程度、教育认知能力的群体应该有所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注重对主体教育维稳功能的巩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导力,实现对教育主体的实践推动,形成教育主体的认知巩固。对于思想意识活动的多变性特点应该有整体性预知性的把握,在面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活动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应该能够灵活的应对各种状况。提升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思想的融合,形成自觉的判断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和思想主旨,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力,推动教育主体的实践行为,以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力量凝聚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从而推动整体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提升现代化教育能力,保持传统教育的生动性

现代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应该关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更应该注重在教育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提升,保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教育内容应该加入具体的实践表现,对于家庭、社会出现的具体教育现象进行具体的解析,融入较为有代表性的内容分析,让大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表现力。在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表现,通过网络教育的引导也能够达到非常积极的社会效果。通过网络传播的有效途径,为大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做出积极的努力,自觉的抵制那些错误的消极的社会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形式在社会范围内实现教育宣传和推广,通过持续性的教育引导巩固教育的功效性,推动教育实践的维稳功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三)注重长效性保持,渗透教育辐射范围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有一种穿透力和辐射力,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体现出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文化内在的推动力实现对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性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保持下去,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对于大众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所提升,从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升大众对于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能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对教育效果的不断深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的保持,实现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从民族到国家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穿透力,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创设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推动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保障和维护每一个个体发展的权利,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目标不断的迈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我国方兴未艾的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它强调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既有赖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有赖于其非专业素质,即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较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此言无疑点明了思想政治素质在素质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作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实效,关系到我国当代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它通过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对共产主义基本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信任的教育;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育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培养“四有”新人。在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下述作用:

(一)定向作用

定向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亦即培养我们自己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定向作用,完全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定向作用。

(二)导向作用

塑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关键在于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之中,最终沉淀于他们的身心机体之中,进而形成特定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是它的方向性作用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导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紧迫需要。由于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在其成长过程中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诸多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缺陷显而易见。突出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远大的理想,缺乏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道德法律意识,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心理素质脆弱等。这些境况无不令人担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他们从道德认知上和道德行为上进行引导。

(三)动力作用

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科学的远大的理想是核心层次的素质和关键的素质。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一种最强大和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则是增强这种驱动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他们把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并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超越作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超越的核心就是培养出能在改造现存世界的同时,以独到的实践意识的能力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其神圣的职能就是启迪人们不断地开拓创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如果它不带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理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发挥超越新功能,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有作为的地方。

(五)潜能发挥作用

成功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时展需要,注重开发大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两者都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载体反映出来。那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专业素质,促进潜能的激发,使大学生能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生潜能中的核心部分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面临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学生不爱上政治课成为普遍现象。依笔者之见,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一是指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在全球推行“”和西方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中国搞意识形态的侵蚀,以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推向市场,走向市场。在这些负面影响和作用下,出现了“政治理论课无用”的观念。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教育并不能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求职的技巧,学的好不好无关紧要。这表明,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环境,更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的大德育观亟待确立。

(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本来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均须经过大脑的思维,并与原有价值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实践后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才能予以认同。可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却把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属于创造性的许多素质或被忽视了,或被扼杀了。这表明,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进入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和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笔者曾于2005年对我校某专业某年级学生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品德》课感兴趣率最低,认为这两门课太抽象,说教性太强,而且倍觉哲学内容太庞杂;对《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课的兴趣一般。而且感兴趣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研的需要和取得学分的需要。但是,调查的另一重结果是,任课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爱听,就感兴趣。这表明,作为实施成功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要削弱或减少,而是要加强和提高!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着眼于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一)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同志的直接指导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简称“05方案”),此方案按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对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全新的思想政治课体系。该体系的新颖性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标在于进行道德、法制观的教育。这一新型体系高度体现了新世纪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的思想,从而为我们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途。

(二)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种塑造自身优秀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讲课,而不是要讲书,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消化、再创造。教师的讲义才是真正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要落脚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紧紧围绕成功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使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加强能力培养;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要认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对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其次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和能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思想巨人的肩上,又要站在当论学术前沿,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义主编.21世纪教育视点[J].21世纪教育期刊社出版,2007年上半年各期.

[2].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问题上,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人们大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持肯定的态度。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文化功能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其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利用先进文化引导教育人,人再通过文化交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最后使社会文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践活动

(1)在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让人接受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学一直持续到大学都有专门思想教育课。在小学,一般是从基础的思想品德教起先让学生学会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在初中和高中,开设的则是政治课,政治课的内容分为好几个部分涉及到哲学、中国的思想体系、时事等多个方面,此外还会进行专门的考核,对未来进入大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则主要学习的是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学习的是一些先进的文化理论体系,如果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考研,自然也少不了考政治。由此可见,我国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思想政治教育陪伴我们一生,且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影响。

(2)当我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们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工作时间活动。我们依据在以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指导我们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又进一步反映出我们以往成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实现了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带来的效果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文化,它的文化功能对我们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对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产生的实际效果可能会非常好,但也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当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正面的,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是符合人的具体情况时,产生的效果则会促进人的发展,激发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拿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来说,在班级中有同学的东西被偷了,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影响到接受者的接受效果。假设,教师找到的偷窃者是班级中的同学,教师私下对同学进行教育,教育的手段比较温婉,那么产生的效果是:一学生觉得偷东西得到的惩罚不严格,则感觉并不是大事;二是学生觉得教师保护了他的尊严,珍惜别人给的机会。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实际上是需要考虑到人的个体差异。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正面立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最大化。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产生的效果同时也是文化再造和整合的过程,在文化再造整合过程中,社会文明也在曲折前进。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看,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不断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面对面教育,更多地转化为通过文化环境,除了学校教育和具体工作的实践外,更多的手段是运用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舆论环境,运用互联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通过大众参与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布设所形成的氛围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的文化环境最后也会孕育出新的文化,实现文化功能的循环持续发展。而文化功能所产生的整合行为则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主导性。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发挥教育社会化的积极效应,努力探索优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有效途径,将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有效地传送给社会成员,内化为他们的政治认同与自觉追求,并始终引领各种文化思潮有序发展和和谐共存。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实践,从实践活动中寻找突破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时代精神及内涵,发展政治教育文化孕育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文化预测功能,引领时代精神。还应在坚社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勇立潮头,成为时代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用于广阔的文化领域中,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 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 思想理论教育,2013,0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