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调研十篇

时间:2023-08-23 16:10:22

企业信息化调研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1

(一)调研的目的:

1、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部崛起”的精神,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提出的共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依靠专业优势,进行信息的收集、提炼、分析,为企业提供技术、数据与资料支持。

3、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职工普及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引导企业走信息化道路。

4、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5、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二:背景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响应“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号召,我系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部分在校生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

长期以来,第一产业作为我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在整个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中部发展,实现中部崛起,关键是发挥中部特有的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漯河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是全国首批“中国食品名城”,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漯河的食品加工业形成了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食品工业成为漯河市的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加强企业信息化工作,促进企业大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我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深入漯河中小企业,对其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研。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现状

从企业类别来看,被调研的21家企业中,有19家为工业企业,占总数的90%。在工业企业中,食品制造有16家,占所调查工业企业的90%以上。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漯河市雪健集团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24000万元;规模最小的为漯河市瑞博塑胶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从企业性质来看,所调查的中小企业全部是民营股份制企业。

1.中小企业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基本配备

根据对漯河市部分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企业都有计算机。其中拥有3台计算机的中小企业占59%,拥有3-5台计算机的企业有15%,拥有5台以上的占26%。此外,从互联网的建设情况(表1),已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占总数的48%;正在建设网站的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24%;尚无建立网站的企业有6家,占总数的28%。由此可见,漯河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刚刚起步。

表1漯河市中小企业互联网建设情况

企业数目(个)

百分比(%)

已建网站

10

48

在建网站

5

24

未建网站

6

28

合计

21

100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企业的网站建设情况,但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还没有配置相应的软件,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很少,只是用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办公打印文字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单机使用阶段。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员的配置

在所调查的21家企业中,设置信息化专业人员的有11家,占总数的52%。在企业信息化专职、兼职人员中,学历水平呈现出多层次性(表2)且状况并不令人非常满意,具体为:本科生4人,占总数的19%;大专生10人,占总数的48%;其它学历人员7人,占总数的33%。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漯河市当地中小企业中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整体学历水平并不是很乐观,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亟需提高。

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从信息化利用的目的来看(见表3),我们所调研了解的漯河市21家中小企业中,把信息化用于生产控制的有3家,占总数的14%;用于运营管理的有8家,占总数的38%;用于电子商务的有6家,占总数的29%;没有指明用途的有4家,占总数的19%;以上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了漯河当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的。

表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4、信息化应用效果

根据所调查了解的企业情况(见图4),其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产生的原因、结果也不同,有5家企业认为效果一般,占总数的24%;有7家认为效果较好,占总数的33%;有1家企业认为效果非常好,占总数的5%;此外还有8家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给他们带来的效果未值可否,占总数的38%。综上所述,有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给他们带去了效益。相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

5、从是否需要第三方服务方面分析

通过分析所调查的21家企业,需要对网站进行维护的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19%;需要对应用软件提供咨询进行开发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需要对网站运行情况进行监理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此外还有13家企业没有对此项给予回答,占总数的62%,这也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表4信息化应用效果图

6、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现状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分三个阶段:即信息交流阶段、签订商品合同阶段和按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从我们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72%的企业认为获取信息、企业的网上宣传就是电子商务。这虽然只是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但也体现出了漯河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知道并开始运用先进的手段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尽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热情并不高,但是值得肯定和关注的是,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92%的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其中86%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70%以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引进现代管理思想,推动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6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规范企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50%以上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能够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能够对核心业务提供辅助工具。

8、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发现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和资金成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二者所占的比率分别为90%、76%,具体的还有信息化标准、全员参与、供应商的有力支持等方面,它们所占比率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因此,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区别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外界的压力,真正的由于生产效率、自身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需要,让企业发自内心的实际需要还相对较小,所以营造合适的应用环境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有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41%的企业希望得到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培训,20%的企业希望得到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系统的培训,企业信息化培训出现在硬件技术和管理软件需求两个方面。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其中,76%的企业对于IT设备的投入选择在1-10万/年,仅有17%的企业选择10-50万/年的投入,50万/年的投入约占1%,另有6%的企业选择暂不投入。

(三)、制约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1、观念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真正完全地看到企业实行信息化后可以增加的利润和增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当地企业对信息化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普及计算机、接入互连网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事实上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利用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生产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被认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金问题

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资金普遍短缺。企业资金多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后备建设、长远发展的资金却很少。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投资。几百万元的信息化投资风险很大,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社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不能保障等都是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原因。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不能正常生产,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3、人才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由生产作坊做起,很多企业都是由农民、小商小贩发展起来的,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主要靠经验积累,真正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人不多。且中小企业尤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更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环境差、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导致企业缺乏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所占比例更小。

4、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还不足以让每个企业都下决心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还不能真正满足中小企业经济、适用、易维护等特殊要求,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其次,社会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不能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第三,国家在电子交易方面的法律体系、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也有待完善。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开发和利用,达到提升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业务过程,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管理问题,要推动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就要切实行动起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方面

1.创造环境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与信息化相关的活动,使与信息化密切联系的部门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如政府可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系统总结,梳理现行政策问题,抓紧制定、出台与企业信息化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

此外,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实施一些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区域吸纳信息化企业,如建立高新区专门进驻高技术的信息化企业,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信息化高效、快速、稳定的发展。

2.积极主动

根据了解,漯河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政府也可以筹集资金支持部分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信誉与资源,主动联合广大工厂企业、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二是搭建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网络、技术、信息、人才的共享配套服务,以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风险,。三是为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为中小企业奠定信息化人才基础。

3.制定标准,建立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引入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构,使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得到有效的监控,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4.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有条件的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基地,逐步进行,帮助各地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培养当地的信息化人才。同时联络各方力量,各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以便提高领导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二)、中小企业方面

1.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家要对企业信息化给予高度重视,要清醒地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了解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

2.逐步投入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以免造成自身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多,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企业还可以选择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搞信息化需要投入,投入的观念、思路不同,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要逐步推进、稳扎稳打。

3.重视人才

对企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高技术人才更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根本。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企业的信息化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化是另一个循序渐进和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已经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上有长远的计划方案和技巧,但投入小,实施的力度不够大。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加强,企业还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个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设立CIO(企业信息主管)。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信息化的实现过程根本上是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的管理过程。如果没有一把手的坚定信念和强有力的行政决策来推动,是难以实质性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此次调研走访深入企业,与企业高层负责人直接接触,可以转变其观念,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识,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要做出成效,重要前提是要拥有高素质、且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IT技术管理队伍,这不仅意味着IT队伍要有一定的规模,更意味着人员结构和人员质量要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此次的调研活动不仅有利于转变企业负责人的观念,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而且有利于在企业中建立学习型团队,培养一批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得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3、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相结合的过程。漯河市传统产业在生产流程、物流控制、管理程序、信息传递、资金周转等方面都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快速反应、全面控制等要求相距甚远。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全面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4、在对漯河市中小企业的调研活动中建立的大学生活动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5、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方面的理论及应用,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认识,我们明确了今后理论学习的方向。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研,一方面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

一、江苏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在数字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其经济贡献值比重越来越大。虽然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但同样具有现代企业特征,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能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做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随着全球市场的细分,国家财政税收等政策和工作程序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阻滞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江苏省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投入正在逐年缓慢的增加,增长速度小于20%,信息化整体需求仍然以硬件为主,但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正在逐年加大;IT服务方面,67%的中小企业愿意为IT服务付费。据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IT硬件:我国经济增长刺激IT需求,IT硬件继续保持主导地位,2013年,在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中,硬件占据的比例仍最高,将近61%,软件、IT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然而,2014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对于硬件采购的投入更加谨慎,更多地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获取资源,使得IT服务的投资比例明显增加。

2、IT软件:总体软件需求占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需求的16%,但是正版软件销售的增长低于IT服务;鉴于此,政府应鼓励当地软件公司和服务提供商的发展。

3、IT服务:根据对以往数据以及现有数据的分析,江苏省中小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在逐年增长,IT服务需求已占到总体信息化需求的25.8%;对于IT服务和支持方面的需求,其中有52.78%的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同行业标杆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推广应用,并希望能以多种方式组织企业与行业标杆企业展开交流。

二、江苏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财务负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常有一人兼数职的混乱现象。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这样操作很难使各岗位之间的监督作用发生效力,导致会计数据安全性失去保障。

2、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还存在着对于成本的顾忌而认为会计信息化与本企业无关。对于企业财务还是沿袭过去的手工记账方式,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江苏省中小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素质也达不到要求。企业全面管理建设离不开企业会计信息化,而企业会计信息化又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推动。而实际会计管理工作中多数会计专业理论型人才不能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

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组成内容缺乏了解,所以造成多种原因的会计信息数据丢失确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现阶段江苏省中小型企业多数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和足够健全,另外多数企业设置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在现实工作当中落实和执行,所以形同虚设。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源于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提高企业管理者意识是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要准备随时投入到信息化变革当中,通过引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通过以点带而、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来推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化有赖于企业的相应规章制度。企业一定要明确特定时期的工作重点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逐步完善江苏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将从核算工作中逐渐向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工作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网络管理职能。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在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同时还要兼任系统的维护者。在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要担任系统功能设定及设计工作。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一方面,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又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另一方面,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重要性更突出的体现。

(三)实施信息化应具有长远发展规划。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3

关键词:两化融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05002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近年来,苏州吴中区大力实施“两化融合”五大工程,全面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本次调研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设计了2套调查表《苏州市吴中区企业两化融合自评调查问卷》和《苏州市吴中区企业两化融合调查问卷》,主要通过风云在线向苏州地区(特别是吴中区)企业进行资料调查,其次,也走访了一些已经成为省市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与准备申请的企业。通过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在《苏州市吴中区企业两化融合自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两化融合的保障度(共计35分),主要包括(1)信息化基础情况(15分);(2)信息化的规划及业务流程重组(BPR)(10分);(3)信息化培训(5分);(4)信息安全(5分)第二部分为两化融合的融合度(共计50分);(5)供应链管理一体化(SCM);(6)企业资源计划(ERP);第三部分为两化融合的贡献度;(7)信息化投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15分)等相关两化融合指标。

在《苏州市吴中区企业两化融合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五个部分调查内容:

第一部分为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基本信息;(2)企业基本情况;(3)企业投入情况。

第二部分为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企业内部网的建设状况、企业内部网干带宽、接入内部网计算机终端台数、互联网接入方式、数据库系统、企业机房建设情况、企业门户网站、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制度建立情况、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安全等方面指标。

第三部分为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1)两化(制造和管理信息化)融合项目实施情况;(2)电子商务应用情况;(3)其他应用情况;(4)信息化系统上线时间与名称;(5)是否运用信息化系统对企业安全管理源点有效监控,并且在自动控制系统、制造执行、数据采集等系统实行信息集成管理;(6)企业信息化投入;(7)企业信息化实现方式;(8)实施效果。

第四部分为两化融合应用深度与广度:(1)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业务管理的深度、广度;(2)产品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五部分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计划:(1)企业未来三年将要实施的经营管理类应用项目有哪些?(2)企业未来三年将要实施的生产设计类应用项目有哪些?(3)未来企业两化融合投入;(4)当前,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困难;(5)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哪些支持与服务;(6)企业希望政府推动信息化进程的措施。

2两化融合的调查分析

2.1通过自评表调查数据分析,目前两化融合存在的状况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生产性企业的调查,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52份。对两化融合基本评价,通过企业研发信息化指标(30分)、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标(30分、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指标(20分)、企业信息化投入指标(10分)、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制度建设指标(10分)等指标,共计100分,经过计算平均得分71分。

2.3生产过程信息化相关指标分析

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超过40%11016.7167%分数160150.41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自动化提高生产率方面表现较好,但是自主研发程度不够;产品的信息化程度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但是融合通信技术成为ICT技术产品程度较差,急需加强提高;中小企业都意识到电子商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但是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较多局限于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和搜索,但是缺乏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商务的普及程度,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相关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业宣传,更重要的是进行商务,要加强CRM和SCM等方面的应用,这将影响两化融合的广度发展;表现较差的是在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程度,要积极推进企业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方面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这是未来企业两化融合的难点和重点,将直接影响两化融合的纵深发展。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化融合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信息化的应用和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对信息化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不高。区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的工厂规模都较小,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是特别明显。

(2)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不足。根据对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抽样调查中,其领导最关心的是销售额、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对信息化有较好的认识,但是对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足,更不谈员工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了;对利用信息化进行企业宣传感兴趣,但是对信息化的投入感到棘手,而信息化对企业销售额、成本、利润的贡献度很难量化。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普遍比较紧张,政府扶持资金有限,融资困难,所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少。

(3)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低。

本次调研的规模以上企业分属于多个行业,零部件配套或中间产品居多,受制于下游企业的市场和发展,企业集团缺乏产业集聚优势,规模竞争力不突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少数早期引进的龙头型规模型高科技项目,被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反超,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日益弱化;另外,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境外引进,企业研发机构明显偏少,与本地科研机构缺乏互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尚未建立,产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4)区社会信息化管理不高。

区的社会信息化管理是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目前地理信息平台在城市建设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采集、更新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方面并不完备。以地理信息为平台的基础上,无线通信技术、网格化、分工协作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公共服务企业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社区服务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区虽然有无线通信、地理信息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等相关系统,但是区并未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对突发事件的援助、处理反应上有些慢。城市信息管理框架尚未建立,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缺乏分类、采集、管理、共享机制,造成对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困难。

4两化融合取得的成绩

(1)领导重视。为了做好“两化融合”进百企调研活动,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调研活动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了相关业务科室,形成了既有分工又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2)充分发动。在成立了工作小组的情况下,召开基层(乡镇)相关工作人员座谈会,把两化融合进百企调研的目的、意义、要求进行了传达,要求根据调研的需要,先期在辖区内调查摸底,以方便确定正式调研的对象。

(3)广泛宣传。在企业间广泛宣传两化融合知识。一是以申报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为切入点,企业在对照标准组织材料的时候,获得了大量的“两化融合”的知识。二是结合“千企升级”,进行了“两化融合”的宣贯,前段时间先后在金庭、东山、吴中开发区、甪直等基层乡镇与工业企业面对面交流,宣传两化融合的支持政策。

(4)制定计划。通过基层的摸底调查,确定了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环球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腾发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样本调研,计划在8月底前完成对上述企业的至少一次走访。

(5)样本企业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分布区域广泛,每个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基层(乡镇)。二是企业所在行业众多,6家企业分布在6个不同的行业,有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轻工、IT业等。三是既有新兴产业行业也有传统产业企业。如苏州某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属于新兴产业中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的4000吨以上压铸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四是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集团企业。

参考文献

[1]魏守华,刘小静.长三角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全国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高端研讨会综述[J].学海,2012,(1).

[2]郑昕.开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新局面[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5).

[3]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J].中国信息界,2011,(10).

[4]水家耀.江苏开辟两化融合主阵地[J].上海信息化,2011,(04).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实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向地方中小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院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调研了山东省内多家企业和济南及周边多家高校,对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场调研分析

1.调研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分析

本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选取样本企业时着重选择了中型以下企业,具体情况如下:本文调研的120家企业中,严格按照划型标准的规定,大型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4%,中小企业共有99家,占比82%,微型企业数为16家,占比14%,由此可见,此次本文调研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

2.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我们翻阅了大量企业的招聘信息,相比外企与大型国企对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高要求,中小型企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首选,这也是调研组在选取样本企业时最重要的一条参考。

3.中小企业岗位划分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岗位是所有企业必须设立的岗位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划分,因此,每个企业的划分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总体上包含财务主管、会计主管、出纳、销售会计、工资核算、成本会计、稽核岗位、固定资产核算等。

二、高校调研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地方院校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某些地方院校仍就摆脱不了对自身办学层次的盲目追求,虽然喊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特色的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的却是研究型大学的路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的地方本科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类似,即第一学年为公共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在这些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略大,所有课程的总实践学时大约只占到总学时的20%左右,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的。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调研组调研了20家地方本课院校的62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任课教师。20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或者会计电算化教研组,另外6所由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教研室,但是平均每所院校至少有2-3名专任教师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8名,只占总人数的2%,其余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这对打造一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1.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为目标,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巧,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会计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意识。

2.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要具备前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岗位职责对人才的需求。第二,要精心设计实验材料,模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部门,模拟职业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营造仿真的实验环境,缩小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彻底解决毕业不能马上就业,就业不能马上上岗的难题。

3.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到企业顶岗实践,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及时的将企业业务现状传递进课堂,传授给学生。第二,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优秀人士担任校内兼职教师,以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第三,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培养学术带头人或者该学科的骨干教师,组建一直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泌红.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会计信息化使命、挑战、展望――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会计研究.2012(10):91-94.

[2]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J].财会通讯,2007(8):124-126.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5

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职责是:

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布局、评估信息化价值;负责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统的选型实施;收集研究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助完成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运用信息管理技术重建企业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安排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发现信息应用的瓶颈、观察研究企业运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

对应首席信息官的职责要求,国资委要求各央企赋予首席信息官相应的决策权和审批权,有关重大决策应听取首席信息官的意见。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可先由现任信息化主管领导兼任首席信息官。到2009年年底,所有央企都应建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实现机构、职能、人员和责任“四落实”。

看到这篇报道,首先让我联想起日本的竞争情报。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对信息产业的极大重视与支持。为了振兴经济,加强对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重视,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情报部门,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并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情报系统,搜集市场的竞争信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了日本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占领,由于对美国市场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日本商品迅速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对美国商品和美国企业都构成了威胁。对世界市场分额的大量占有,使得日本企业生产迅猛提高,经济急速膨胀,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政府还大力扶植和资助民间情报机构(公司)的发展,让他们在社会信息服务与经济交流活动中有活跃的表现,仅东京地区就有1200多家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公司),其中三菱商事每年为三菱公司集团等机构搜集情报的费用达6000万美元以上。

反观我国的大型央企,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主要是得益资源和市场的相对垄断,但如果真正面对逐渐开放的世界经济舞台,竞争力并不高,CIO职能和意识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政府到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CIO的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6

1.1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特点[HT]

企业特点。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企业大都是研发型或有研发部门的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量比重占95%以上,且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研发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信息需求特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2007年下半年进行的一项企业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散、问题杂、规模小、信息搜集能力有限等因素,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1]。由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资本、人力、理念、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其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能力较差,迫切需要信息资源的支撑和助推,中小企业对各自的行业市场、科技、产品、原材料、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旺盛,同时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等方面对项目科技查新、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产品市场信息、国家宏观政策信息等方面表现为及时性、针对性、专门化的需求特点[2]。

1.2松山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建筑设施优良。松山湖图书馆集专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与社区公共图书馆为一体,是一座以满足园区科技信息需求、兼顾社区居民一般文化需求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馆藏资源丰富。有纸质藏书13万多册、印刷型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报纸100多种,开通了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资源。

专业人员服务。图书馆现有专业信息服务人员5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1人,均具备多年的信息服务经验。

现代化服务手段。图书馆配置了电信、网通专用光纤网络,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开通了电话、网上咨询服务等专项信息服务工作。

2图书馆开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实践

企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的工作,松山湖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相关措施系统地开展了信息服务工作。

2.1深入企业开展信息需求调研,获取信息需求的一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企业开展信息调研是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松山湖图书馆从2007开始连续三年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到企业、政府等单位发放了两次问卷,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近50家企业进行了上门调查和访谈,获取了信息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调研一是为了掌握企业的环境及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二是为了宣传图书馆,让企业了解图书馆能提供资源和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企业信息意识,形成主动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图书馆对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2多方合作以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依托,由于松山湖图书馆建馆时间短、资源存量少,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采取跨越式办法。一方面加强了特色资源建设,包括加强科技文献的采购,如标准、专利、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以及从展览会、博览会、企业行业协会索取和购买一些科技方面的出版物,其中在电子资源方面就采购了有关科技信息、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专业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和国研网数据库等;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共建共享、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资源利用保障体系,如与广东医学院图书馆、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及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专业数据库最大限度地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3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人员素养

由于图书馆的专业期刊、科技文献、数据库使用方式等相对企业用户来说较为复杂多样,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企业用户信息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图书馆就必须不定期培训企业用户,向他们介绍专业期刊科技文献的快捷使用方法,讲解专业数据库新的检索途径和使用新技术的方法,主要侧重网络环境下查找、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尽快地上手,更快捷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此,松山湖图书馆逐步开展了和正在开展一些培训,包括:图书馆组织企业相关人员,由数据商派专业培训师为他们培训;网上提供电子版本的宣传资料、PPT版本使用指南和相关典型案例;通过QQ、Q&A等方式提供辅导。培训服务结果表明,培训服务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图书馆与企业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因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企业与图书馆信息沟通联络的纽带。

2.4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提升信息服务价值

专题信息服务是根据企业需求搜集、组织专项信息资源,甚至提供分析结果的一项级别较高的信息服务活动,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三大产业集群,松山湖图书馆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三大产业的商业信息、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科研动态、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状况等数据,其中部分已不定期汇编整理成册或电子文档,供相关企业使用。为了使专题信息服务更具高质量、高水准,将来有必要进行上述数据的挖掘,以从中检索提炼出数据、专题、调研分析等有潜在价值和深层内涵的信息[3]。

2.5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基于企业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企业人员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4],使企业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松山湖图书馆在调研和企业主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特定信息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个性化信息内容,如松山湖图书馆定期新书、采购资源、试用资源通报,并通过邮箱发送;2009年6月起开通了馆外电子资源访问服务,使企业相关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均能访问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资源;2009年8月,根据某企业的要求搜集IC、面板方面的基础知识、国内生产厂商情况、最新价格信息、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整理、加工之后提供给对方使用。

2.6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及申报国家专利等工作时,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专利的最新信息,否则将会出现重复研究、低水平开发、资源浪费,甚至侵权的现象[5]。因此科技查新在企业研发和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不是没时间、没条件就是没有能力去做,而图书馆在这方面能助企业一臂之力。由于松山湖图书馆不具备科技查新资格,只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查新资格证,且有多年从业经历,针对这种需求,图书馆一方面做好查新咨询或查新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与省情报所、园区医学查新点建立了良好关系,根据查新课题特点和需求等条件推荐其到相应单位。当然为方便园区科技查新,申请成立查新站点或查新点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7培养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资源是基础,但所有的信息服务工作最后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是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关键。图书馆为企业查新、制作专题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广、博、精、深”的特点,即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有创新的服务意识。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馆员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松山湖图书馆为提高专业馆员信息服务水平,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历深造、职称晋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了人员队伍素质。

3图书馆在为企业信息服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信息保护及信息安全

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信息可通过被动搜集和主动搜集方式获取,图书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取企业信息,都应按信息管理相关条例主动为企业信息安全建立保护制度。

企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企业信息。图书馆在进行企业信息服务中要搜集、整理、分析大量的企业信息,如企业数据(包括企业规模、发展规划、战略规划、科研动态等),个人信息(包括读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学科、??e-mail地址、电话、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研究方向、科研活动动态等)。[7]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和个人从主观上是不愿意将这些信息对外扩散和泄露的,图书馆在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承诺,并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手段,使用户的个人信息免遭黑客的窃取,防止信息的泄露、丢失。新晨

3.2著作权及知识产权保护

图书馆在服务企业时会涉及一些知识产权客体的使用和传播,如提供文献、电子资源的复制及网络资源的下载等。虽然图书馆在提供这些服务时不得收费谋利,但必须确保复制的作品及下载的电子资源用于科研活动,且是在法律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使用。

3.3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问题

目前许多图书馆在一些服务中都收取一定费用来弥补办馆经费不足,但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公益性”基础之上的社会化服务。对服务收费与否应根据信息服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对于提供一般信息服务(如原文传递、文献复制、检索培训等基本服务)就应是免费的;若为研发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深层次服务,如建设数据库、科技查新、产品市场调研等,则可定为有偿的。同时对有偿服务也应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不能因收费不合理而把信息用户从图书馆吓跑了。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于在国内普及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兰.论公共图书馆科技服务功能的拓展[J].图书馆论坛,2008(3):28—30.

[2]郁妹芬.图书馆加强为企业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9(16):92—94.[2]李家清.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6(9):45—48.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7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设备和互联网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给企业组织与管理带来的深刻革命是否会影响企业生产绩效,其是否会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相结合从而产生协同作用呢?大量欧美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投资应用对于企业绩效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分别提出了组织行为互补、资源集成融合或成本差异优势等相关的经验证据。[1,2,3]但是,这些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会呈现独特的差异性?基于中国企业的相关实证研究目前并不多见,尤其是IT投资应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对于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研究较为缺乏。

汪淼军等利用浙江省企业2002~2004年信息化方面情况的近千个调查数据样本,从信息化应用和组织行为互补性的角度,分析了互补机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了企业信息化和不同组织行为之间存在互补性差异以及对于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而且他们的研究也提供了信息化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的经验证据。[4,5]此外,楼润平等采用沪深两市76家上市公司共360个公司――年度样本,考察了信息系统应用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信息系统应用与企业价值间呈现U型关系,短期内会有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逐年减少,并具有边际收益递增效应。[6]从现有的国内文献来看,已有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个别省份、行业样本数据(上市公司中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无法反映全国的情况;而且缺乏对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信息化与企业产品或流程创新之间交互效应的分析,而且横截面数据也无法反映信息化应用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滞后效应与动态效果。有鉴于此,本文拟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联合中国统计部门的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经验考察,以期提供民营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更深入认识和有价值的经验证据。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2012年世界银行联合中国统计局的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状况的调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可以考察已有文献中信息化投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发现其对于企业收入增长的影响如何。(2)本文原始样本包含了中国12个地区25个城市1000多家民营企业,能够较为全面地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绩效影响进行分析,提供更为深入的认识和证据。(3)除了对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之外,我们还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管理流程创新等创新行为之间的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检验,进一步明晰和讨论了交互效应的影响。

二、理论推演与假设提出

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行为最根本的一个目标仍然是获得利润,技术创新或信息化建设可能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使得企业占据领先地位,从而促进企业收入的增长;但过高的投资也有可能会削减企业的利润或财务绩效。在国际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学者们一直争论着信息化投资和企业收益间的关系,即称之为信息技术商业价值(Business 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讨论。[7,8]早期对美国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可能会正向地、负向地或者不显著地影响企业的绩效,存在着所谓“盈利悖论”(Profitability Paradox)现象,学者们就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解释,提出了管理创新或流程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匹配、干中学的滞后效应等假说。[8,9,10]随着近些年美国企业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趋向于支持信息化投资和企业绩效之间正向的关系。[11,12]Hitt等的研究也发现,美国公司信息化资本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收入,信息化设备投资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13]其他一些国家学者的经验研究结果也多数支持了信息技术投资和使用对于企业的绩效、生产效率或市场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Lee以韩国企业为样本,考察了IT投资运用对于企业生产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0年以前的IT投资的确对于企业生产收入的增长和企业增加值提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4]

董祺利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也显示,信息化投入对于企业规模和利润具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15]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结果,我们在本文需要验证的基本假说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说:

假说1,民营企业信息化投资、信息化技术设备应用对于企业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企业成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中国企业无法从简单的来料加工、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方向转型,发展将难以为继。[16]中国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产品创新(technological product innovation)、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创新(technological process innovation)、管理流程和组织形式创新等,中国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企业绩效,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17]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多认为信息技术和其他组织资源与活动之间存在互补性。[18]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之间究竟存在互补还是替代的关系,现有文献不仅相对缺乏而且存在着分歧。例如,对美国企业的最新研究表明,信息化和研发投资均能够改善企业利润,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效应。[19]董祺的研究却发现,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05~2007年的信息化投资对企业绩效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化投资和研发投入之间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交互效应,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协同效应;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资源协调的管理能力上仍然存在不足,难以在经营和创新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之间的互补性。[15]周子学等也利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02~2006年的数据,探讨了信息化投资和R&D研发投入之间的交互关系,其结论表明,二者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协同效应并没有体现。[20]Koellinger利用7000多家欧洲企业为样本进行的跨国研究表明,与信息化投资相关联的产品、服务或过程创新至少和其他非信息化关联创新一样,对于企业绩效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并未表现出更高的贡献。[21]

随着中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加,这种趋势预计会对企业收入的增长产生正向积极作用;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越强。[22]但不同性质的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化投资、信息技术应用或信息化人力资源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存在着差异,不同类别的交互关系及其影响并不确定。因此,本文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投资和应用与不同创新活动之间交互影响效果进行分别检验。由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说。

假说2:中国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与应用和技术创新对企业收入都有正向的影响,而且信息化投资应用水平与不同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交互效应。

假说3:中国民营企业信息投资、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信息化投资应用与创新活动对于企业成长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于2012年世界银行联合中国企业调查组织对中国商业投资环境和企业绩效的调查数据(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urvey,BEEPS)。2012年公布的世界银行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调查主要收集了中国12个省份或直辖市的25个城市共计2700家企业数据。在原始的调查样本中,2700家民营企业均为存续期超过三年以上的企业,主要调查了2009~2011的三年间企业财务信息、城市营商环境和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情况。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完整性要求,经过整理后得到了包含企业信息化技术投资、信息化和互联网建设情况、企业财务数据和企业创新活动等变量齐全的样本共计1200个左右,在利用不同变量回归过程中,样本数据有少许变化,具体情况详见回归结果的报告。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调查问卷的问题不仅要求企业提供和回答了关于信息化投资、使用计算机人员占比和相关销售收入增长等问题,而且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流程创新和研发活动进行了细分,调查数据还包括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员工总人数的自然对数表示的企业规模(Size)、企业存在年龄(Age)、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和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等涉及劳动力情况的变量。针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方面,调查问卷设计了有关企业在过去三年中创新活动的若干问题要求企业进行回答,主要包括了: 其一,是否为了提高产品生产和工艺水平而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或装备。其二,是否引入新的管理流程。

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要求企业进行回答。具体包括: 其一,企业目前是否通过E-mail与客户或供应商联系沟通。其二,企业是否拥有和使用自己的Website网页站点。其三,2009~2011年,企业用于信息通讯等设备的投入是多少。其四,2009年企业经常使用计算机职工的比例。被调查企业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反映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的信息,利用这一调查数据,通过设计相应变量,就能够方便进行计量,进而可以更好地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绩效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更为全面和细致反映企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与企业创新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具体的回归过程中,考虑到截面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问题,我们也对样本数据的各个变量进行了行业――城市层面的群聚处理(Clustered)。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为了从实证角度检验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和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我们借鉴Hitt等(2002)、[13]汪淼军等(2006)的研究方法,[4]构建一个基于企业层面绩效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各个解释变量的设定既是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同时也来自于本文所应用调查数据特征的现实考察和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解,基准计量模型形式如下:

被解释变量Firm Performance表示企业i的绩效(2011年营业总收入),解释变量Innovation表示企业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了是否引入新产品或新服务(New Product)和管理流程创新(New Process);ITC表示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具体包括企业信息化投资(即过去三年平均信息技术设备支出(IT_expenditure)和2009年企业经常使用计算机工作职工比例(IT_worker)。此外,在模型(1)中引入了企业净固定资产(Capital)、企业是否获得银行信贷(Loan)、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企业总经理从业经验(Experience_manager)、企业中学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Edu_worker)、企业是否具有直接出口资质(Export)、地区和行业的虚拟变量等影响企业绩效的一系列控制变量。

此外,为了进一步考察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对于企业绩效增长的影响,我们对调查数据中企业2011年营业总收入与2009年营业总收入做了对比,并根据增长情况设计了一个二元选择变量Performance_growth(增长为1,否则为0),构建了一个离散数据因变量的Probit模型来估计2009年IT技术员工比例、信息化投资(企业信息化投资支出/营业总收入)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模型形式为:

在模型(2)中C为相应的控制变量,与模型(1)的控制变量基本相同;为城市固定效应,为行业固定效应,是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表1是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发现,样本企业中2011年的销售收入均值(取自然对数)为16.97,最大值为24.12、最小值12.61,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差距是较大的;所有样本企业中经常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工作的员工比例平均为26%,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信息化投资支出的均值水平达到了11.54,这说明民营企业对于ITC投资比较重视,企业的信息化设备投资水平较高;同样,固定资产平均水平达到14.9,也是相对较高的。但是从获得银行信贷情况来看,仅有平均35%的民营企业在最近三年中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此外,在千余家民营企业中,具有直接出口资质的企业仅占23%,多数企业仍没有具备直接出口商品的资格。民营企业年龄平均为12年多,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距较大;民营企业中学以上员工比例平均为49%,这说明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利用计量模型(1),我们分别对民营企业信息化投资支出、民营企业计算机使用员工比例进行回归,在表2的各列中分别都控制了相应的行业和城市虚拟变量。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具有重要的贡献,相关系数的影响均是较为显著的(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中国民营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可以带来企业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模型(1)中变量和模型采取了对数线性形式,因此可知,信息化技术支出每变动1%,则企业总收入大约变动0.14%;企业使用计算机员工比例变动1%,则企业收入水平变动约为0.6%。同时,表2的结果也表明,企业信息化投资对于收入的影响虽然较为显著,但是其作用还没有超过物质资本投入的影响力度。

尽管美国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了信息化投资与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互补关系,但是本研究中,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与产品技术创新之间却并不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而且某些时候还会呈现负向关系,这说明信息化投资和新产品引进之间反而出现了相互削弱而非彼此增强对企业收入的正向作用(表3报告了加入交互项之后的回归结果)。本研究支持了假说1并且部分地支持了假说2,这种原因可能在于引入新产品或服务在短期无法有效促进企业销售收入的提升,而且引入新产品或服务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使得各种投入资源调度和使用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新产品投资之间还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因此,也就难以发挥二者对于企业收入的显著促进作用。另外,从新产品和企业收入的回归结果中也可以发现,引入新产品或服务对于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且有时还呈现负相关关系。在控制变量方面,我们在引入了城市和行业虚拟变量后发现,企业的规模、企业固定资本、银行信贷和经理人的行业经验对于企业销售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本上在5%和1%水平上显著);相对地,企业年龄和企业员工中学以上学历比例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

除了对假说1和假说2进行检验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即验证研究假说3,世界银行调查数据中也提供了企业三年前(即2009年)的销售收入情况。因此,我们以企业2011年和2009年销售收入是否增长的虚拟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二元选择的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在表4中报告。由于信息化投资和企业收入之间可能存在着内生性的互为因果关系问题,这会导致回归结果有偏且不一致,但我们所应用的数据则较为庆幸的部分回避了这一问题。世界银行调查数据中对于信息化投资和使用计算机员工比例的数据都是来自于2011年之前的信息,具体问卷中需要企业回答的是“2011年之前企业投入的IT支出和使用计算机员工比例是多少”。因此,2009~2011年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2011年的收入,而不是相反的影响。表4的第(1)~(4)列报告了民营企业信息化投资、经常使用计算机员工比例对于企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支出对于企业收入增长的概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和前面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而经常使用计算机员工比例对于企业收入增长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回归结果也并不稳定。从创新活动方面来看,企业产品技术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收入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而管理方式的创新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也支持了假说2的观点。

为了对研究假说3进行检验,我们纳入了信息化建设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交互项,但是在非线性模型里,估计交互项的偏效应和标准差比估计不涉及交互项的单一变量更加复杂。我们在表4的回归方程中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其他不涉及交互项的单一变量的偏效应和显著性。在存在交互项的Probit模型中,在由dprobit或mfx命令估计交互项的偏效应和标准差时,Stata程序只是将交互项看作一个单一变量求一阶偏导,而忽视了交互项是两个变量的乘积形式,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对交互的两个变量求交叉偏导。因此,不能直接利用dprobit的回归结果来考察相应变量的偏效应。[23]接下来,我们将利用INTEFF程序模块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创新行为交互项的偏效应和标准误进行修正。图1~4分别报告了各个交互项影响的Z统计值分布情况。从下面的交互影响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图1中信息化投资和产品创新交互项的负向偏效应较为显著,多数样本的Z统计量明显异于零(-1.96);另外,交互项的平均边际效应达到(-3.5361)。这一结果说明,信息化投资和产品创新的交互项对于企业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信息化投资和产品创新对于企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会相互削弱而不是彼此增强的。图2~4的结果则表明,信息化投资和管理创新、经常使用计算机工作员工比例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三个交互效应对于企业收入增长的影响均不明显,这说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协调促进关系仍未建立。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被视为管理架构下各种资源的集合。[24]企业绩效的提升必然由资源投入和管理能力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这两个因素之间需要有效的协调和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融资约束的问题,在有限资源既定约束条件下,如何配置ITC投资和产品技术创新也是一个存在矛盾的问题。从我们所使用的民营企业样本来看,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创新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彼此协调与促进绩效的作用仍未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调度使用还存在相互干扰和削弱的负面影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协调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和资源投入的约束也都是影响民营企业成长的症结所在。孙晓琳和王刊良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一个概念性模型框架,用以分析IT能力和IT治理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24]但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难以获得企业管理水平、资源投入配置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对上述的解释进行直接的验证,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后续研究中需要关注和有待检验的内容。

五、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实证研究了企业信息化投资、信息化应用和企业创新活动与民营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得到的基本结论是: (1)企业信息化投资与民营企业收入和收入增长之间紧密相关,信息化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收入增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信息化投资和信息化应用员工比例的提高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回报。(2)民营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对于收入提高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产品创新可以提高收入增长的可能性,然而管理方式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收入增加的影响并不确定,甚至有负向的影响,这可能是目前民营企业管理方式改革仍在探索之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无法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变革所导致的。(3)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化应用程度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负的交互效应,这说明在民营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信息化投资和信息化应用还未能与创新活动(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实现有效协调,从而尚未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与促进效应。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可知,除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适当的投入之外,我国民营企业更应当注重与信息化投资相关联的产品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利用信息化建设形成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管理系统平台来高效率的进行协调,从而发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与带动作用;在处理信息化建设投资与新产品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有效配置资源,寻求良好的互补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在信息化投入和应用的基础上,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对先进管理方式进行移植、吸收和改进,发挥信息化与管理方式创新之间的互补性,达到高效工作和低成本沟通的目的。必须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的样本仍然只是部分民营企业,因此将本文的研究发现推广到大范围民营企业的时候需要谨慎对待;而且由于调查数据包含信息的限制,我们没能进一步对管理能力和外部融资约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后续的研究可以收集更为广泛的样本,调查民营企业管理能力、融资约束等更为具体信息,从而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信息化投资和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8

一、调研目的

对全市“两化融合”现状、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进行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为明确全市“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思路和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材料调研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

各单位先根据调研提纲及问卷提报相关材料,调研组根据材料情况到相关单位及企业实地访谈。

三、调研对象

主要分四类:

1)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康巴什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

2)产业园区:3-5家(装备制造、煤化工、物流园区等)。

3)大型企业:8-10家(煤炭、煤化工、汽车、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龙头企业);

4)中小企业:6-8家(羊绒、陶瓷、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小企业)。

四、时间安排

材料调研:2012年5月10日至5月25日,时间15天。

实地访谈:2012年5月30日至6月12日,时间14天。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重点园区和企业完成材料调研(各材料提纲详见附件,可从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形成正式文件(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本,电子文档发送到联系邮箱)于2012年5月25日前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材料调研情况于2012年5月30日前确认访谈旗区、园区和企业,组织实地访谈调研。将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待访谈通知。

附件1:

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区域经济情况

参考提纲:

1.区域经济规模;

2.产业结构、支柱(特色)产业;

3.企业数量、从业人数;

4. 信息化服务企业、IT软件企业数量。

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氛围营造;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政策制定;

4.重点示范项目推进;

5.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两化融合”推进政策;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附件2:

园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园区基本情况

参考提纲:

1.园区规模;

2.入住企业数;

3.行业类型。

二、园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推进“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

参考提纲:

1.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3.公共服务平台;

4.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附件3:

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盖章)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现有员工

人数

6373

IT部门人数

91

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

刘焜

职  务

部长

固  定

电  话

0477-8565800

手机

18947778686

E-mail

liukun@yitaigroup.com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2388台  服务器  80  台  局域网带宽1000  兆

互联网接入带宽  网通200、电信100  兆 √网通  √电信  铁通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网站维护、设计

自建自管  自建托管 委托代建 √其它 代建自管

标准建设

是否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规范  √是    否

是否建立基本物料、产品编码    √是    否

编码类型是:国际  √国家  √行业    √企业代码 

实现程度:  √全部   部分、未应用

信息安全

是否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

数据管理和灾难备份情况:

√有无灾备           无备份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10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15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55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信息化工作

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   √已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以信息化实施协调小组的形式存在

未设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预算制定情况

单列的信息化预算      √分散在企业总体预算中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

√有专门的信息规划    在综合规划或其他规划中体现      无成文信息化规划

三、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研发信息化情况

 

研发机构

(研究院或研发中心)

有                       (名称)  √无

企业产品计划

√数字化、智能化计划    无

数字化、系统化研发软件、平台使用情况

√普遍使用    部分使用     未使用

 

 

2、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应用系统名称

与经营管理流程结合情况评价

办公自动化

(OA)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财务管理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知识管理(K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HRMS)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资产管理系统(EA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商务智能(BI)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3、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

数字化、自动控制的

应用情况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4、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5、企业业务流程中,实现信息化应用操作的环节,有哪些实现了集成应用(可多选)

在设计与生产之间较好地实现了集成应用

在生产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生产、管理之间较全面地形成了信息共享、集成管理、统一规划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2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3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1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2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5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1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3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6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4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1、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紧紧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继续做强煤炭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煤化工商业化步伐,增强后劲发展,稳步发展非煤产业。

 2、加快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化发展。

 3、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和氛围营造,加强社会信息化服务资源整合,以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为重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实施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重点在企业信息化上下功夫。

                                                             (感谢您的配合!)

填表人姓名(签名):李艳国                          职务:财务主管

联系电话: 18947771119                            填报时间:2012-05-22

附件4: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年销售额

500万元以下         500 ~ 3000万元

3000万元~1亿元     1亿元以上

现有员工

人数

 

IT人员数

 

企业信息化负责人

 

职  务

 

固  定

电  话

 

手机

 

E-mail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台             服务器      台 

互联网接入带宽    兆       局域网带宽      兆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企业邮件系统

拥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没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____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____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_____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三、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企业已有

管理信息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企业管理信息化

系统需求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2、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流程信息化、数字

化、自动控制的应用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3、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

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9

[关键词]钢铁企业市场调研竞争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随时把握市场变化至关重要。市场调研是一种借助信息,把消费者、顾客及公共部门与市场联系起来的特定活动。这些信息将用于识别和界定市场营销的机会和问题,产生、改进和评价营销活动,监控营销绩效,增进对营销过程的理解。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有效的探讨,对此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市场调研与市场营销

市场调研是为解决营销问题而服务的,调研要与营销紧密结合,衡量调研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为营销带来多少实用价值,任何偏离主题的调研都不可能成为有效的调研,如果调研结果对营销问题的解决毫无借鉴意义,调研也是没有价值的。脱离营销而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钢铁营销品牌建设就像空中楼阁,市场基础不稳定,这也是目前多数国内钢铁企业的致命伤。最常见的情况是,某一钢铁企业听说市场上板材销路非常好,不是先了解市场潜力有多大,而是马上寻找原料并投入生产,结果往往是板材生产出来了,市场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缺乏市场调研、投产盲目冲动,是造成现在钢铁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不规范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占领钢铁市场,首先要了解钢铁市场,用营销理念指导市场调研,让市场调研为营销服务,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市场调研与市场信息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当一方拥有更多信息,甚至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信息,而另一方却不掌握这些信息时,他们的地位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低劣商品取代优良商品等一系列问题。任何产品的销售,都是以市场为基础,以营销战略为导向,钢铁产品也不例外。钢铁营销战略制定的根本是什么?市场信息。而从市场信息的分类来看,内部信息比较容易得到,从企业内销售统计就可以获取,但对于外部信息,需要多元化的反馈。这些信息可能包括:钢铁行业宏观信息、渠道和终端信息、竞争信息、客户信息等。

“把信息从浩瀚的资料海洋中寻找收集出来的代价,将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价值”,钢材市场是一个诸多因素动态地纠结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钢铁企业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财力、人力进行市场调研,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系统,有效的收集、分析这些信息,才能有效地指导公司营销工作。

3.市场调研与企业决策

目前在国内,仍有很多钢铁企业对市场调研没有系统完整的认识,企业领导对市场的把握、新产品的研发,往往来源于自己以往的经验、感觉,完全脱离数字化调研,靠主观臆断,俗称“拍脑门”,这其实是一种非专业的市场研究。这样的研究和决策,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决策人的知识结构等因素,对市场的理解往往是相对片面的、模糊的、零散的、不连续的。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某项市场策略侥幸取得了成功,决策者就会认为是自己决策的英明;反之,就会归咎于客观因素的变化,并不会或不可能深究“得与失”的市场内在规律性的原因。重视市场调研,是钢铁企业的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4.专职市场调研部门

目前,国内多数钢铁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并配有专职市场调研人员,但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盲目跟进的状态;只有少数调研人员真正跑市场,多数市场研究员却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方案、问卷、报告,看上去在研究消费者,而实际却在远离消费者。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很多钢铁企业存在“不缺市场调研人员缺市场调研人才”的奇怪现象。因此,市场调研要提倡“泡市场”,市场调研人员要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与“零距离沟通”。另外,受企业高层对市场调研作用的理解深度和重视程度、市场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研究报告质量的高低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场调研部门在钢铁企业中所起的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决策人无法真正体会到市场调研对企业的作用。

5.市场调研数据

市场营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而调研数据分析则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只是一个营销决策的参考。当前,许多钢铁企业都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收集市场动向,但所收集上来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如果企业决策者仅仅通过阅读这些“市场信息”来做决定,所做出的决定难免会出问题。因此科学的调研态度应该是,对收集回来的调研数据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大脑来“过滤”一下,判断它们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用,看似毫不相干的数据之间是否能通过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探索出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调研数据发挥出更大的参考价值。

6.定量调研与定性调研

跨国钢铁公司在做市场调研项目时,定量调研一般是作为定性调研的补充存在的,在定量调研之前常常都要以适当的定性调研开路。通过定性调研对市场做出科学而合理的描述,建立理论假设,为定量调研提供理论指导。即使是定量调研,调研人员仍要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获取的信息是否有价值等。基于定量调研与定性调研各自的优缺点,国内钢铁企业在调研实践中,可让定性调研和定量调研互为补充,以取得最佳的调研效果。对调研的安排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对市场进行定性调研,获得大量背景资料,识别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找出假设间的联系,从而确定定量调研的优先顺序。第二阶段进行定量调研,在定性调研的基础上发掘市场切入点和细分市场,为进一步掌握市场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直接面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调研。

企业信息化调研篇10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育市场研究 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差异化竞争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要顺应市场需求

        1.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状 从21世纪初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开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经济、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询、中介等社会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延伸到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该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从我国现状来看it人才总量存在严重不足。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4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8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国内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创新问题。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3月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调查分析师是政府和企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重金难求。根据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调查咨询机构1500多家,有关的研究机构上万家,但是专业调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但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和创新。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为顺应市场需求,我们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参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育和企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

        2.1.1 教育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不但要依托企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还要着眼于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充分重视和结合地域经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我们院校处于北京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场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竞争对手专业研究和发展领域、学生培养方向、其他地区专业特色等信息;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和北京市企业特点,结合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总体规划的研究,从而制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①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全国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要总结和发现全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②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北京市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和发现北京市相关专业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2.1.2 北京市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认证调查

        通过对信息管理专业招聘市场研究,分析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探寻企业岗位能力、人员性别、受教育程度、需要人数等各个方面的真实现状,细化各个岗位受企业欢迎程度,分析企业性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调查研究的实施和渠道分别采用

        招聘网站调查与分析

        市级、校级招聘会以及各区人才招聘市场调查与分析

        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调查与分析

        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各类型企业走访

        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2.2.1 主要研究方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电话访问

        问卷调查

        企业访谈

        专家论证会

        网络调查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专业课程建设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2.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是

        信息管理岗位调查

        学生岗位能力调查

        企业需求调查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

        课程设置

        毕业生情况调查

        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调查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难点是

        开专家论证会时,如何确认专家、讨论内容、会议方案

        调查走访时,确认企业、与企业联系、确认会面时间、讨论议题

        问卷设计时,问卷设计是否合理等

        3 结论

        在论证专业定位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找到了改革专业的正确方向;在确定专业、寻找学生就业市场时,要善于发现竞争环境好的领域进入,从而拓宽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造,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