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十篇

时间:2023-08-15 17:35:20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1

【关键词】卷烟生产企业 预防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25-01

引言

目前,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多为“事后型”管理,这种传统、被动管理,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快速和系统地收集安全相关信息而进行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为企业预防型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1、卷烟生产企业安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9年底,全国卷烟生产企业已全部实现企业局域网,多数企业开发应用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但专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仍不普及,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相对滞后。认识不足、缺少资金、人才匮乏是推进卷烟生产企业安全信息化所要面对的三大主要问题。

1.1 卷烟生产企业对安全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效、准确、系统地处理安全信息的功能,能为领导提供具有价值的辅助安全决策信息,具有明显优于传统管理的高效、动态、系统和准确的优点。通过对部分卷烟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调查表明,很少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多数人认为安全管理信息化只是增加工作量的摆设,不能增加管理的效率和安全绩效。

1.2 专业人才缺乏觖乏系统设计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个专业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都需要相应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来支持,卷烟生产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目前,单一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时出现诸多不协调情况,缺乏系统性,如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等,系统开发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某个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产生系统效益,相反地构筑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未能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系统的高效和准确性未得到体现。

1.3 安全资源有限,建设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大,动用的安全资源多,因此对企业有限的安全资源来说,开发和运行资金保障难以实现。企业基础薄弱,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信息采集渠道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系统,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难以实现,而且安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是涉及到班组等一线员工的基础工作,一线员工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也影响系统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

2、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构建

2.1 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综述

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以安全系统理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开发手段,将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信息数字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等处理,力求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和高效化,为企业提供更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系统的工作程序为信息收集录入、信息存贮(记忆)、信息传输(信息流)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危险评价和预警判断等)和信息反馈输出(安全状态信息、预警信息和控制措施)5个阶段,将人工安全管理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预防、高效、系统的动态的特点,以适应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型”管理向“预防型”管理的要求。

2.2 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人类活动影响安全,安全状态又影响人类,这是人类与安全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断获取安全状态和人类活动的数据,及时地综合分析加工出决策信息,指导人类的活动,造成新的安全状态,通过样本数据又反馈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人类一安全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们依据系统安全的思想,统一划为对人、对物和对环境的管理,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要求,将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系统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数据系统,评价系统,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下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1)数据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获取系统和存贮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又包括安全监测系统、危险源辨识输入系统和安全工程技术经济输入系统等。在每种数据获取系统中都应有检验数据准确性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安全信息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信息:①组织系统信息:②安全监测人员的监测信息;③人机系统信息:④机械、电气设备信息;⑤物流信息;⑥环境信息。

(2)评价系统。主要包括统计分析系统和安全评价系统。前者包括从样本数据到总体特征的各种随机和模糊统计软件,后者包括安全评价指标的结构软件和指标度量软件。

(3)预测系统。主要包括人类与安全系统相互影响关系的各种模型辨识系统,利用这些模型估计安全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的模拟预测软件。评价模型用于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做出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的作业安全可靠性、设备安全可靠性和预测结果评价指标体系。

(4)决策系统。包括安全目标评定、安全规划和方案决策等系统。依据安全状况的反馈信息和人类本身的要求确定安全目标,然后通过各种规划软件制定达到目标的规划方案,这些方案又反馈到人类活动计划决策系统进行总体协调,最后通过方案决策系统决定控制策略,得出终用信息。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大量安全基本信息作为主要数据基础,以安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打印、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及安全评价为主要功能。划分为以下5个功能模块构成:安全基本信息数据库模块,安全数据分析模块,安全预测模块,安全评价模块,安全决策模块。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2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1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在煤矿安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对硬件投入过分重视,而忽略对软件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忽略对内部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属于高危行业。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超负荷生产的国有煤矿约占1/3。煤矿企业超负荷生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事故隐患,而且对于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且存在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低下,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劣势,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事业带来较大困难。

2信息化简要概述

企业信息化,即企业在正常运行、作业、经营及管理等环节,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全面应用,进一步促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自动化,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实现企业现代化建设。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即在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及资金流动等各项环节与领域中,实现企业运行业务的数字化管理,促进煤矿企业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提高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安全系数,提升企业相关业务的运行效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改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1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决定其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属于紧缺型的不可再生资源,为煤矿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煤矿企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对于煤矿行业而言,其同行业产品之间差异非常小,但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因消耗其他辅助材料,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上煤田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生产计划于材料消耗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存在许多易变因素,在具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导致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发生,进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煤矿企业急需进行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是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煤矿企业在正常运行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瓦斯通风、矿压监控及矿井运输等,各系统自成体系,且相互之间独立存在,导致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对生产运行数据难以准确采集,而管理人员对煤矿开采现场监控情况及相关数据无法实时掌控,影响管理人员的正常事务管理,因此,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想实现矿井综合信息化,就需要对多种现代化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建立起大型分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无纸高效化办公、全矿井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以及生产调度业务网络化运转,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障矿井安全作业,提升生产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在煤矿企业运行过程中,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及管理各环节中,基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充分运用智能专家系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与营销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以进一步实现煤矿企业运行自动化与信息化,达到保障作业安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

3.3信息化建设能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3.3.1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市场信息迅速超越各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信息逐渐变得更为广阔,且各大企业的贸易交往逐渐冲破时空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时间与空间,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在煤矿企业中,材料成本占据产品总成本的大约70%,因此,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压缩物料周转时间,增加企业利润。同时,通过企业自建网站,实现企业产品采购电子化与销售自动化,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3.3.2保证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多方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与综合掌握后,才能制定相关管理决策。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企业相关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企业信息的传递质量,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与外部市场变化信息随时掌握,利用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相关信息,最终做出正确决策。因此,可以说,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在信息获取与利用环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手段与重要依据,进而减少决策的失误与风险,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3.3提高煤矿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某种角度而言,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能够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某种角度也为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形势,每位员工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员工内部培训方面的成本,而且有效提高煤矿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3.4增强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管理效能

在煤矿企业运行中,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效简化企业管理结构中原金字塔的多余环节,使企业上下级人员的沟通获得很大方便,为企业横向、纵向沟通做好铺垫,增强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管理辅助人员,简化人员,促进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另外,机电设备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设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机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其最佳效能的充分发挥。

3.3.5推进企业管理改革进程

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将自身企业与外部信息系统关联起来,能够有效掌控外部市场发展状况,紧跟市场发展脚步,抓住发展机遇,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处理,调整运行步伐与经营管理战略,了解自身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进自身企业管理中,推进企业管理改革进程,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4.1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总目标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总目标,并明确指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将企业作为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在建设进程中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统一管理标准,充分保障生产安全;讲求实效,合理整合资源;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主导,坚持急用先行的原则;突出发展重心,坚持整体发展。全面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创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并建设供各级监管机构共享、共用、共通的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实现煤矿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强化煤矿行业电子办公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而实现行业内部信息共享,提升企业运行管理效率。

4.2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内容

4.2.1建立健全信息化集成系统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煤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生产安全为重要因素。在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在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监控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充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包括自动化监控技术及数字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对煤矿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数据进行全面监控与随意掌控,及时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此一来,保证安全生产过程中,各项信息数据灵活掌握,提高通信速度,为生产调度提供便利,进而保证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改进现代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最终目的。

4.2.2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

建设并完善事故统计与调查分析系统、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形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培训、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电子装备等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4.2.3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专家远程会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以明显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3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前景

数字化———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集成,实现多源煤矿信息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查询与专业空间分析,并实现多源信息的多方式输出。程序化———流程的电子化、规范化,把煤矿规范的流程、入井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矿井运输管理等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固化,这样该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科学化———对决策的科学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对现场隐患排查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控制与处理,实时联机分析处理与决策、专家会诊煤矿安全事故和生产调度指挥等,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信息。贸易信息化———信息化是培育和发展以具有信息获取、传递、处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充分运用IT技术,在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之基础上控制和集成化管理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资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来达到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在企业信息网络中有机统一的目的。

5结束语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企业体制、实际需求状况及技术情况等各要素,建设周期长,程序复杂。在现实管理与建设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缺乏正确且长远的建设规划,机电设备通信功能不足,导致企业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与共用。而在企业管理观念方面,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采用封闭式数据软件,加上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局限,通常对某一子系统不经仔细认证与审查便忙于实施,导致大部分系统仅仅停留于重复单项开发与应用的低水平上,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出现。因此,在煤矿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应综合考察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来存良.煤矿信息化技术(第1版)[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夏士雄,等.煤矿通信与信息化[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强.煤矿综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3,02.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3

[关键词]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9- 02

由于国内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生产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滞后,导致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十分落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难以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企业管理层难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和远程控制。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则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执行效能,将信息化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1 基本建设目标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控以及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1.1 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安全生产各项活动、日常管理、监控、应急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交流和规范管理。

1.2 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监控,实现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重要部位的在线、实时监控,实现监测监控信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1.3 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应急管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管;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的科学管理;实现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预测预警。

2 建设原则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可以参考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在线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2)经济合理,整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3)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基本建设内容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基础设施平台(环境设施、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和应用系统平台。

其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和基础设施平台均属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这里不详细说明。

而应用系统平台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涵盖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业务处理逻辑。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三大部分。

3.1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安全文件、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与处理、互动信息、安全考评等10个管理模块。各模块均设置可填报具体内容的功能,各级生产部门通过及时登录、填报相关信息与活动内容,将各类信息在系统中自动存储、处理,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报表和信息,便于各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和查询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实现生产的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3.2 在线监测监控管理

主要由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重点部位监测监控及重点岗位监测监控等3个模块组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程度,确定在线监测监控点,在作业现场安装视频头,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各级管理层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实时监控,达到监测、预警和控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3.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两个模块。应急管理模块:收集企业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模拟演练、应急专家以及出险情况等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预防性检查等日常管理功能,提高对应急资源的管理水平。应急救援模块:收集企业应急值守、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等相关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实现应用软件、音视频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总体应急协同指挥能力。

4 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关系

4.1 与ERP系统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初步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量,可以将数据通过ERP中的“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安全整体情况,通过数据逐级钻取,找出数据背后实际联系,从而有效改进安全管理。

4.2 与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生产过程信息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4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安全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本质安全化的思维,量化的方法理性地去认识安全管理,并把其纳入科学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观念、管理方法的创新[1]。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服从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按照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侧重的不同内容,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横向过程的全覆盖。这类方法以“PDCA循环法”为典型代表,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进行要求,采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的闭环过程,在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再根据实施结果的检查改善计划,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1.2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方法

详细列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并对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这类方法从企业的制度、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内容的全覆盖。常用的方法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法[2]、全面安全管理[3]、无隐患管理法[2]、职业安全健康(OHSMS)管理体系[4]、安全评价[5]等。1.3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方法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特定阶段或特定内容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一般作为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内容管理方法的辅助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事故预测与预防方法[6]、安全行为抽样技术[7]、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危险控制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建设[8]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述三类方法因其侧重点不同,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内容的全覆盖。

2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现状安全生产标准化[1]

是一种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对象管理和关键点管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统一要求。

2.1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和标准体系发展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重点突出对安全质量的要求,即要求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称为安全质量标准化,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对企业提出了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内容逐渐弱化,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近年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冶金等重点工矿行业、领域相继开展相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研究的进展,结合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形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体系(图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于《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全面推动了全国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已于2011年全面开展,各行业和各地政府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各行业已形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企业。在全国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显现出一些普遍性问题。2.2.1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已经出台了统一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在危险化学品、矿山、石油、烟草、家具、造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和领域形成了一批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在危险化学品[9]、冶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纺织、造纸、食品安全、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白酒、啤酒、乳制品、商场、仓储物流、石膏板、饮料、调味品、酒类(葡萄酒、露酒)、服装生产、酒店业等行业和领域也出台了相关的评定标准[10]。一方面,很多行业的评定标准以部门文件方式下发,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另一方面,现有标准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和总体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本身的管理要求还有待细化,针对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相关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记录/档案/报表等格式化文档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标准。2.2.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各行业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大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11],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仍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契合,需要不断充实管理要求、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改进和提升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管理要求、明确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各行业/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2.2.3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等各项内容,除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外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配合,涉及企业内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依托于企业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料档案分散于系统各处,并不能直接提供标准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技术支持;而一些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仍使用人工的手段,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导致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3.1管理模式要求

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覆盖、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应满足如下要求:(1)安全生产管理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有效。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所有对象、并实现周期性动态管理。(2)管理模式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具体要求,还对具体的工作方式、文档内容等做出统一的规定。(3)管理模式应具有自适应性,能够随时根据不断完善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调整,而不是进行大量内容的重建。

3.2管理模式体系结构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以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对象管理为基础,通过整合完善,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个对象的每个管理阶段作出统一和具体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和对象的立体全覆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由核心要素集、基础信息库、管理工具箱三部分(图2)组成。3.2.1核心要素集管理模式的中心内容。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两个维度共同确定核心要素矩阵,方法中规定了该要素对应的对象在对应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3.2.2基础信息库管理模式的数据基础。一方面包含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包含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应的要求。3.2.3管理工具箱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所采取的手段。包含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工具表格和报表,规定了对每类表格和报表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3.3核心要素集

核心要素集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共同确定。3.3.1管理过程依照PDCA循环法,安全生产管理以一个年度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都可以划分为“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管理过程,新一个周期实现对旧周期的改进,每个周期的具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1)计划阶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的要求,针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周期内的计划(如周、月、季度、年度计划等)和跨周期计划(如设备定期检验、应急预案修订计划等),其中跨周期计划还应参考上一周期的相关信息。计划的制定应包括对象、计划内容、要求、预期完成时间或关键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监督部门等内容。(2)实施阶段:包括计划的落实和落实情况的检查。计划的落实应详细记录落实情况、完成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等信息外,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内容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3)总结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分对象的总结和全面总结。3.3.2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分类既要保证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内容,又要避免不同对象之间涉及内容的重叠导致工作的重复。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培训教育、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13个要素[1]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及其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对象的管理工作有重叠和交叉的内容,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减少重复工作,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人、机、物、环、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进一步分组,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管理五类,明确每类对象管理的重点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与管理对象对应关系见表1。

3.4基础信息库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对安全管理对象进行信息统计,形成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库,作为日常管理的信息来源和基础,同时对应各项法律法规标准生成管理要求。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库包含各自对应对象的具体信息,管理信息库除包含管理档案信息外,还包括前四类对象的关联信息。3.4.1人员信息库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表、培训要求信息表、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表等,信息表中涵盖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类别、证书(类别、编号、有效期)、入厂时间、从事本岗时间、最后一次培训时间等。3.4.2设备设施信息库主要为设备设施信息表,涵盖设备名称、类别、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用日期、有效期、技术参数、日常使用要求、检测校准要求(含检测校准周期)、最后一次检测校准时间、维修保养要求等。3.4.3物料信息库涵盖物料名称、危险品属性(剧、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化学品)、用途(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检测试剂)、年均用/产量、年最大用/产量等。3.4.4环境信息库涵盖场所环境名称、类别、位置、面积、层数、层高、封闭状态、门、窗、紧急通道、周边环境、其他信息。3.4.5管理信息库由组织机构表、机构安全职责表、文件资料分类清单、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应急预案、人员部门岗位关联表、设备设施责任人信息库、物料流向责任人信息库、场所责任人信息库、设备物料信息库、场所设备信息库、场所物料信息库等组成。

3.5管理工具箱

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涉及的表格和报表通常根据经验或结合相关文件的要求由企业自行设计,没有统一的格式,导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表格复杂,难以适应不断完善的标准要求,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了简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本模式的管理工具箱针对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台帐、报表中至少应包含项目的统一要求,见表2。由于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的各类信息单,如物料出入库单、设备维修单等是由各岗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本方法中不对这类信息单进行格式规定,只要求信息单需覆盖相关法规标准文件中要求的内容。

4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应用

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核心要素集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部对象和全部过程,各要素之间没有重叠,管理工具集按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统一的工具表格项目要求,这种特点使该管理模式适合信息化建模,信息化模型不需要大量的表格,而是通过各种分类和要素的关联实现动态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4.1基础表格建立

基础表格包括企业基础信息表、过程管理工具表、分类信息表三类。(1)企业基础信息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信息库,包括企业各类管理对象的基础信息,包括人员信息表、机构信息表、设备设施信息表、物料信息表、场所信息表、安全管理依据表、应急预案表、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等。(2)过程管理工具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一方面包括统一格式的计划表、落实台帐、检查台帐、总结报表,另一方面包裹具有特定格式的各类工作记录单,此外还包括用于动态管理的动态提醒工具表。(3)分类信息表将管理对象及其细化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要素分类表和管理内容表。要素分类表中存储管理对象按照类别细化的具体要素,管理内容标中存储管理对象按具体内容细化的各个要素,这两类表可以各自建立一个表格,也可以各自建立一组表格。

4.2关联关系和用户表单的建立

基础表格建立后需要根据管理的要求建立各表格之间的关联管理,形成综合管理模型,以人员培训管理为例,关联关系的建立如图3所示。关联关系建立之后,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框架已经形成,就可以按照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建立信息系统各类安全生产管理用户表单。

4.3工作流程建立

按照本管理模式所确定的“计划-落实-总结”三个阶段,结合具体工作需要,并应用信息系统智能化特点,以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按照“计划、提醒、落实、检查、总结”的顺序建立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建立主要是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如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按照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辅助信息、对照落实记录和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等。

4.4基础数据导入

表格、关联关系、用户表单、工作流程建立后,就形成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框架,还需要收集企业的基础数据导入系统,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且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添加相关数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计划的制定指导、相关工作的提醒、工作落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等功能,灵活的根据需要建立相关管理体系文件系统,有效避免重复性工作。

5结论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手段

0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互联网已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便捷、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黑客的出现、安全漏洞的增多、管理的交叉混乱、恶意的网络攻击使网络安全管理遭受了较大的冲击,成为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网络信息管理疏于安全的防范将危及到企业生产经济的有序发展。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提高石油企业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管理应以保瘴服务和应用为目标,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周密的安全手段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1企业信息管理概念

企业信息管理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以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进而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管理,以此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化配置,进而通过企业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未来的经济形势分析、预测资料、资源的可获量、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以及政府政策与政治情况的环境变化等等。企业信息管理与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制订规划、合理地分配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企业的信息管理也应当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如财务管理信息、物资库存、钻井施工、职工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1.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的存在方式有着多样性,而进行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的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筑起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验证性的目标,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能够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实现。第一,企业管理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因此其对于企业的生产势力、科技含量、资金流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企业的商业形象与合法经营也至关重要,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必要的。第二,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性,决定了企业信息管理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比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以及计算机诈骗、泄密等问题,也说明了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第三,企业对于信息系统产生的依赖也从另一方面暴露出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脆弱,公共网络与私人网络的连接增强了信息的控制难度,使得信息在分散化的管理模式下,集中、专业控制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另外,由于很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缺陷,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这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2.1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应用的管理系统有PKI、邮箱、AD域、普OA、合同系统、A6、ERP、网络、操作系统、A7、档案系统、物采系统、OSC、视频会议、企业微信、门户网站、宝石花、数字营房、会议保障、E2、一体化、RTX、移动应用、短信平台。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一旦系统中断,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混乱,而数据一旦丢失,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为此,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和使用,是建立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观察,才能够投入使用。在不同的部门进行信息系统的引入时,应当按照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引进,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信息安全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系统是否能够通过安全验证对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赋予不同等级的用户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则能够有效的防止无权访问信息的用户对核心区域的访问,保证信息不会被盗用。同时,为保证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应采用双机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一旦发生服务器故障,由从服务器自动接替主服务器工作。

2.2有效的设备管理

设备安全主要涉及到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信息安全应建设完善的容灾备份系统,容灾备份系统一般由两个数据中心构成,主中心和备份中心。通过异地数据备份,实时地将主中心数据拷贝至备份中心存储系统中,使主中心存储数据与备份中心数据完全保持一致。同时,对于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品牌、机型、内部配置以及使用时间等信息都要进行专门的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出信息的使用效率以及运行情况,对于设备的损坏或者是丢失情况都能够及时地了解。

2.3加强对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企业信息安全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是设备的主要操作者,因此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人的管理,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对于每一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要进行妥善保管,同时让操作人员认识到泄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强责任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意识的培养,管理人员才能养成定期维护、按时打补丁、及时更新的操作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应对各种网络攻击手段。通过不断的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对每个细节的严密审查,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出错的现象,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刺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2.4网络传输安全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41-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物、财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引进先进的采掘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已建成的现代化通讯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我国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安全信息调度系统,其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煤炭工业信息通讯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的生产安全调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瞒报谎报现象突出、现有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不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管的需求、安全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发挥公众舆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等。纵观发达工业国家煤矿生产管理经验,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煤矿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信息质量,进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变革落后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整体协调性。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仍然暴露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管理效率低下、内耗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3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且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条件差。“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煤炭企业将“首当其冲”。因而,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产业改造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煤炭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以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为核心,实现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采煤技术、采煤工艺、自动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在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在“采煤”环节实现高度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地面集中监测;在“运输、原煤加工及装车外运”环节实现地面集中信息采集和控制;在“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井下实时监测、地面自动化控制,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所有关键运行设备实施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的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可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以数据库高度集成和共享为支撑,实现管控一体化。是指采用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建立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WEB数据库、生产状态数据库、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库等,为生产调度、管理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查询,从而保证生产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和避免重大故障的发生。同时,通过管控一体化的运行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息门户,为企业决策者、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

四、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 扫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类因素,促进企业发展力

一是注重自主学习,提高职工素质。煤炭行业整体人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思想意识落后,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障碍。通过信息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学习、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克服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工作,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行政效率。一般来讲,煤炭企业总部与其下属各矿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文件、图纸及其他相关信息需人工直接传递,速度较慢,难以及时传递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使之与地测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和安全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无纸化办公。

三是促进企业形象改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由于自身作业的特殊性质,加之对自身形象重视程度不够,在公众心中留下了“脏、乱、差”的形象。而且,煤矿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一直为周边群众所厌恶。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和矿区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有针对性地采用清洁开采技术、洁净煤技术和土地复垦等技术,努力营造绿色矿山。同时,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同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甚至可以同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彻底改变煤炭企业的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煤炭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大,用途广泛,企业领导对资金使用决策的难度较大。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预测。

2 变革安全监测方式和手段,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所限,安全问题是一直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煤矿的“一通三防”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瓦斯监测系统、井下跟踪定位系统和安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信息、生产调度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保证企业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管理部门实时获取安全、监察信息,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7

何渡向秦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围绕企业移动办公、质量安全管控、产品二维码管理、营销、产品信息可追溯查询等业务的需求,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将信息采集、移动、检验信息、管理、可追溯查询等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企业上线运用,实现产品、管理者、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全面集成,保障质量的同时,获得移动性能特有的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关键词 :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系统

中图分类号:TS207.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2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促进了与制造业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提高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我国已开始着手在相关行业展开实用、便捷、可扩展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构建工作。结合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实际需求,明确质量管理的实际难点和重点,集成运用信息化技术、工业监控技术,研究开发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1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的作用:①便于产品因为质量存在缺陷而采取的召回及产品产地的信息追溯,便于企业、消费者及相关管理机构实现信息沟通;②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心企业,实施对所引进的原材料和成品信息追溯和跟踪,构成企业自身的产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

移动环境下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和实现途径等共性技术研究,对于企业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产和管理效率问题。借助移动设备、信息化技术等手段,将管理灵活化,同时增加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围绕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建设、产品流程控制、营销等业务,将这些应用从传统PC机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可以让管理层、销售人员、客户等实现随时随地办公、管理、流程监控、宣传及查询,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跨平台应用研究与实现:目前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为iOS、Android、WP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为了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寻求一种跨平台的应用开发解决方案,可以将应用部署到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大大的降低操作系统适配的成本。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和企业IT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在引进移动互联应用之时,注重与企业现有系统资源和信息的利用和集成,全面考虑安全及设备兼容性等问题,以保证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可以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作用。让系统以灵活的方式保持始终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状态,不但可以更快地对需求做出反应,也能改善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好地协同工作。

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

(1)开展前期需求调研,形成工作方案。系统开发与实施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适合的功能内容、丰富的技术手段及资源、有效的管控机制和专业化的技术队伍。系统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形成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依托系统的实施开展专业化质量安全管控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

(2)建立并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在相关部门及有关环节开展了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启动原材料质量追溯制度;启动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的进入,加工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对应的生产档案,从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标识,建立并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

(3)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可追溯查询、流程控制、营销等共性业务服务技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信息系统,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成本。

2.1系统体系结构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易操作、易维护等方面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J2EE技术体系,系统构建于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J2EE提供了跨平台的解决方案(不依赖于硬件平台,支持主流应用服务器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XML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可以灵活方便地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添加新的应用模块,系统体系结构(见图1)。

系统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层面:①终端用户层,作为系统向各种移动终端提供的展现层,移动用户通过安装客户端程序,实现移动管理、实时查询等应用。支持主流终端的使用;②服务层,各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提供的无线网络环境层,支持GSM、GPRS、EDGE、CDMA、WCDMA、TD-SCDMA等多种无线网络环境,对于移动网络需要同时支持CMNET与CMWAP;业务层,系统核心业务处理层,主要支撑系统与外部业务系统、手机终端的数据请求处理,实现信息移动化;③外部系统层,系统与外部接入系统的适配层,主要的外部接入系统。

2.2物理架构

(1)企业通过设置管理岗位,由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网通过普通PC机上的Web浏览器访问各应用系统,进行系统配置、访问控制和系统应用用户管理;

(2)消费者在企业局域网之外,当使用PC机访问时,可以基于Web浏览器,或如RMI之类的客户端访问企业Intranet。在没有有线网络的消费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访问,进行信息查询,系统架构部署(见图2)。

2.3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见表1)。

3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

3.1二维码管理

通过对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数字化监控,提升对质量安全的掌控能力。实现手机终端查询、电脑或智能终端查询。

目前,从生产管理现状可以看出相当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营体系尚不健全,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落后,从而形成信息孤岛,形成影响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瓶颈。针对这些现状及问题,应适应移动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趋势,面向生产加工、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等,开展二维码、移动互联技术与企业生产管控的对接应用研究,解决移动环境下移动生产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等共性问题。二维码管理系统(见图3)。

将二维码及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移动办公、产品二维码管理和移动营销等服务,可进一步降低资源配置成本。针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现状,可将相关技术做以下运用。

(1)将原有各业务系统数据之间实现共享,建立并完善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服务机制,更好地面向不同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全面、准确的信息。

(2)基于每个部门甚至员工相应的工作分工,根据工作角色,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设计,实现定向推送“需要的信息”。

(3)使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精细化、高端优质化。针对多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运用系统集成软件,将部门、设备、原材料、产品及人员等信息有效统一整合,实现共享,满足对多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高效管控。

(4)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开发面向生产、质量管理实际的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移动、便捷地处理设备管理、质量管控及事故处理、生产计划调度扁平化、规范化和精准化,高效处理企业内部的日常工作。

3.2信息追溯查询

实现信息可追溯查询的功能,系统根据在产品及各种材料出入库时,进行扫描条码处理,数据信息实时同步上传到数据库。在减少人为错误的同时,防止漏发货、错发货,优化仓储业务操作流程,实时掌握库存结构及库存真实量提供数据支撑,监控产品流向,通过企业检查和消费者查真伪分析窜货数据。系统从用户类别上分为企业用户端,管理部门用户端和公众用户端。

(1)企业用户:从原材料至成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原材料初加工;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中心和批发采购;零售阶段。利用系统实现追溯信息的采集、上传和查询。

(2)管理部门用户:对应从原材料至成品的分段监管,实现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部门对整个生产作业流程的监管。利用系统实现追溯信息的归集,公示。

(3)公众用户:指消费者利用系统实现对追溯信息的查询。

3.3工作流支持

工作流属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好的任务或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控制过程、增强对客户的服务、有效管理业务流程等目的。工作流设置(见图4)。

3.4质量管控

基于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将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的各种信息采集起来,开展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实现管控过程的实时化,使得生产一线、管理一线的各种数据及时采集与更新,便于发现质量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漏洞、完善体系,管理及可追溯查询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并在企业上线运用,实现产品、管理者、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全面集成,会进一步促进企业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保障产品质量。

4结语

通过本系统的研发与实施,将为企业建立适合食品加工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功能系统和系统运行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主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移动互联解决方案。系统实施后,将形成全程条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的企业移动办公、全程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二维码管理、营销、信息可追溯查询等功能。该系统能有效覆盖到各个业务相关部门及生产环节,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加工能力和协同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春泉.云制造设备资源组网接入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及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10)

2武亚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矿井系统[J].煤炭科技,2009(1)

3黎晓东.制造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设计思想及运行模式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2(11)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煤矿企业应用

0引言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多变、条件恶劣,煤矿计算机网络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加快推进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促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1煤炭企业信息化集成及应用模式

煤炭企业信息化应用方向和重点是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重点解决安全监测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构建企业集团综合办公自动化体系等方面。通过信息化集成,实现煤炭企业物流、安全、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使煤炭企业集团在实时数据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和商务流等多方面取得有效的集成和共享。wWW.133229.CoM

2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2.1智能综合调度指挥系统煤矿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就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机、运、通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和传输,构成一个以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煤矿光纤工业电视子系统、数字视频监控子系统、数字式大屏幕投影电视墙子系统、led电子显示屏子系统及综合调度信息查询子系统等组成;将安全生产、煤炭生产过程自动化、煤炭计量等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实现几个子系统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与微机网络系统相联接,实现网络系统与大屏幕投影墙显示系统资源共享,提高调度指挥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分布式综合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调度指挥,提高了行业的调度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实时监测监控各个矿井的安全状况,随时调度指挥生产,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炭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基于web的全矿区分布式安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对全矿区“一通三防”专项治理建立实时数据模型,通过预警信息网上报警和智能手机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程、全时段监管。网络的普及,在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安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通过采用视频服务器和网络摄像机等网络视频设备,可以构建一套数字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还可以与现有的安全监测系统有效的集成,形成联动,真正做到“分散监控,集中管理”。现在比较成熟的安全监测系统联网解决方案,是在早期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发展成为集环境安全、生产监控、信息管理、网络运用、火灾监测、电网监测、顶板动态监测、主扇风机在线监测等多种子系统为一体的煤矿工业以太网综合监控系统。

2.3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应用

2.3.1矿业集团级矿图信息管理系统。以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实现局载网内矿图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分级调用”,完成集团的矿图信息资源整合,为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集中控制与动态决策提供依据。

2.3.2基于web的业务管理系统。如物资供应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住房公积金及工资管理系统、社保医保管理系统等,可以进一步规范管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4矿井生产集控

通过智能接口与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矿井自动化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连接,形成井上/下交互式的多媒体网络,实现矿井生产集控。矿井生产集控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2.4.1通过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以及机车监测和跟踪定位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实时数据监视、采集图像监视和采集数据统计信息检索等功能,畅通井上下信息交换,有效加强安全生产,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

2.4.2井下车场信集闭系统,采用plc构成的现场网络控制,充分发挥plc远程智能化控制优点,利用人工/自动调度指挥功能、机车闯红灯报警功能、道岔复位及故障自检测功能、模拟盘显示自检功能等,实现井下车场网络化控制和管理,保证机车的安全运行。

2.4.3通过煤位、水位监测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井下电机车运行监视系统、主副井提升机运行监视系统、皮带运输监控子系统、矿灯智能使用监视系统、供电网络运行监视系统、风机在线监视系统、提升机运行监测系统等计算机网络集成,实现web界面的实时查询/监视/处理,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从而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4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4.1为有效调度配置生产要素提供了科学依据信息化网络的应用,使各种生产要素都置于有效的准确掌握之下,为企业能在更大平台上合理优化地配置要素提供了可能。过去只能在一个矿进行配置的要素现在可以扩大到整个集团,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4.2促进了矿井集约化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生产,使煤炭企业能够抓住良好的煤炭市场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实现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

4.3及时地发现事故隐患由于对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息的动态监控,使事故隐患的发现更加及时、迅速,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并使过去不易发现的一些隐患,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4.4推动了矿井安全生产长周期的形成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安全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监测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对“人和物”等安全关键因素的有效监测,对矿井有害气体实现了实时准确全天候监测,对安全事故实现了前馈控制,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杜绝重大瓦斯事故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矿井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推动了集团安全生产长周期的形成。

5结束语

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矿企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日趋明显,煤矿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方向演变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同时满足煤矿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特点的需要,因此,在煤矿企业建设信息化网络是一种企业发展的需要,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志先.实用煤矿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出版社.1988.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9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产;模型;推广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75-01

所谓的信息安全就是指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是指组织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而进行的控制、领导、组织、计划的相关过程。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类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不过,企业在对那些信息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部署或购买信息安全产品。而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为了达到某项安全功能而研发生产的、针对性较强的硬件或软件产品。当前市场上所出售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有四个层次:系统安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终端安全设备、基础安全设备。

企业通过这些信息安全产品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效果,不过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度仍没有得到提高。所谓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就是指针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失控、恶意软件、人为因素等复杂环境给予相应的防护,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信息不会被非授权使用、访问、中断或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进行适当的保护,并确保其具有可用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下列问题:(1)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力度较为薄弱;(2)管理过程中对于人为因素的管理较为缺乏;(3)只重视技术而忽略了管理;(4)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案;(5)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二、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管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信息资产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属性:即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在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阶段,这三者的属性以及地位也大不相同。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对企业信息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信息资产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因此,信息的可用性以及完整性在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基本上就成为了附属品。由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的保密性更为重要。

由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动通常会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以及各个管理阶层,因此,企业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让企业的各项工作以及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引起高度重视,并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以便于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目标。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经济指标才是员工以及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内容,而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能实现,因此,这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其操作性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在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简洁性。

三、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时所涵盖的具体内容

目前,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内容经简化和提炼后主要有“执行力”、“堵”、“护”,在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信息安全管理的计划实施先后顺序以及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而言,通过简单地宣传教育就很容易让他们牢记“执行力”、“堵”、“护”,而对于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安全体系

企业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它与企业文化的适应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方法也会大不相同。一些执行力较强的单位,通常会采用强制手段来进行管理,且管理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对于执行力相对较差的单位,通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并加以相应的监控管理、审计以及技术支持也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二)对信息传递渠道进行严格的管理

企业在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管理时,一定要强化对信息传递渠道的管理,对信息资产的各个传输渠道进行严格的分析,严禁出现非授权或授权范围外的传递或访问。在此过程中,“堵”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员的安全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信息资产都是通过人来进行控制、管理的。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管理难度最大,因此,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活动时,一定要对员工的调动以及离职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以此来防止信息资产的不合理传递。

(三)核心信息资产的保护

所谓的核心信息资产的保护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企业进行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由于企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基于此,在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核心信息资产进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谓的核心信息资产就是指一旦泄露就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或者是价值相对较高的信息。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渐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资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为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尽量降低信息泄露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齐峰.COBIT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0):282-285.

[2]伏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1,(8):385-386.

[3]孟洁.国有企业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应用[J].科技信息,2012,(2):252.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篇10

关键词: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use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using industrialization driving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dispatching work of safety production is the goal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for a long time,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 information, to make coal industry production adapted to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ref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an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command safety in production,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Article mainly to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system are expounded.

Keywords: Coal mine;Production scheduling;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安全等可采集的信息种类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这些信息以数字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使信息得到更大的共享。正因如此生产、安全、管理的信息不仅生产调度使用,而且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得到利用,使所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以生产过程控制为主的生产调度信息化,逐步发展为全矿井生产自动化,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井下生产人员,提高矿井的安全水平,而且生产系统可以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信息化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所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预报瓦斯、水、煤尘等灾害突出的危险性;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2、煤矿的生产调度概念及特点

那么什么是生产调度呢?生产调度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生产调度工作是指生产调度的业务工作,也就是生产调度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其内容是生产调度对生产经营动态的了解、掌握、预防、处理,对关键安全生产环节的控制,对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平衡,对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重点环节实行衔接一致的保证。

从广义上说,生产调度部门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事项包括业务上、科技上的研讨活动,在岗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业务能量的具体发挥等。可见广义的生产调度工作,其具体活动事项要比生产调度管理大得多,将生产调度管理笼统地等同于生产调度工作产不准确的。概括地说,生产调度工作是生产调度管理的具体表现,生产调度工作的完成是生产调度管理在实际上完成的具体表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当代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企业的兴衰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之间,建立能够进行双向信息交互、对生产过程进行直接管理的信息系统。于是,生产过程调度的信息化正成为企业仿佛的一个关键环节。

生产调度信息化在其实现过程中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工艺和设备,在实现以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基础上,扩展在调度室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

特点:

(1)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现代化煤矿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各级调度人员就必须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调度值班,不间断地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严格的时间性。调度人员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了解清楚,领导指示和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传达、汇报和处理。尤其是矿井发生事故时,时间性的要求更严格,稍有耽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失去抢救事故的最佳时机,严重时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3)调度的权威性。生产调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综合部门,调度员虽然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但必要时可以按照领导指示代表领导指挥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和部门对调度下达的通知、指令等必须坚决执行。

(4)业务保安的重要性。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安全因素多。因此,煤矿生产调度在组织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调度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切实搞好调度业务保安。

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结构和系统组成

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按照“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目标,进行系统网络规划。该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传输及工业控制技术,对矿井各类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实现矿井内外资源、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为设计指导思想。将现代成熟、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引进煤矿生产中,并参考国内的成功经验,根据“管控一体化”思想,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选用先进的工业控制产品,构建起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全方位网络体系。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离散化,设备控制分布式、智能化,调度操作集中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从生产第一线、调度、管理科室和领导办公室的层层联网及信息共享。为实现预期的矿井建设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它由五个单元构成。

(1)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销调度、安全监测和调度通信等的集控管理和信息。

(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瓦斯监测、防灭火信息监测和矿井工业电视监视,同时完成安全设施管理以及生产安全信息管理。

(3)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矿井井下工作面、井上下煤流、地面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控制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主井带式输送机、副井提升机、主扇通风机、制氮站等的监测监控。

(4)经营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办公自动化、事务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

(5)矿井通信系统:实现矿井行政通信、调度通信、视频会议、应急通信、井下漏泄通信、电力调度通信、有线电视以及与集团公司的通信和信息联络。

4、结论

总之,在煤炭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将实现数据采集、生产调度、经营管理、决策指挥的电子化、科学化;实现监测网与管理网互联、内部网与互联网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通过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庆国、郭瑞.旗山煤矿瓦斯发电技术综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煤炭科技,2005(2).

[2] 傅超、王瑞明,唐力朝.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 [J].山东煤炭科技,2004 (6)

[3] 胡殿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究[J].河南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