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观设计案例十篇

时间:2023-08-01 17:41:16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校园;景观水体;设计

校园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好的校园环境能促进老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相当多的校园空间都有水元素,水景在整个校园景观布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在国内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营造与构建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水体景观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1 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及现状

景观水体设计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就开始有所体现。国学大学者胡适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和欧洲的大学相提并论,并认为“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以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运用轴线来组织景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此以后,我国校园建设速度加快,校园规模也逐渐变大,景观设计形式也比较成熟。进入18世纪后,封闭模式学校开始转变成开放且轻松活泼的自由民主校园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开始变得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关注校园与大自然的融合,水景景观也逐渐引用到校园景观之中,并成为校园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大学校园景观水体”关键词,可以看到近年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学术论文,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理论研究。例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校园景观水体设计一般从景观水体布置、水生植物选择、驳岸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由于高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以武汉为例,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老的相城河边,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他们普遍将校园传统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中,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特别是校园水景要体现其文脉特质,彰显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环境理念的不同,一部分以校园总体为规划,从立体层次来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有的以突出校园文化特点,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行为角度和心理角度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以突出校园经典形象,同时激励学生对于学校的向往感觉来设计景观水体,使景观水体变成学生休息小憩的好地方。虽然各个高校的方法不同,但是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得到重视是不容置疑的。

2 景观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备受关注的时候,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校园景观水体设计新兴,设计规划的同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前我们该如何发展景观水体的设计。

2.1 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设计方法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给后期的水体维护带来诸多不便,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通常是先破坏,再进行改造,对没被破坏的环境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湖中景观水体,如果水位下降或者枯水季节,水景就会失去趣味,这是湖中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保持池水的饱满就可以解决问题,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得到景观水体设计的新方法、新理念。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高校 景观设计 教学 创新

工业文明让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升,工业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面对工业时代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人们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就要更多地去关注生存环境,景观设计便成为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加之教学资源匮乏,高校景观教学依然是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滞后

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教学内容难以持续更新,是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教学大纲杂乱、教学重心偏向不同,学术交流及学术会议少,高校教师进修周期长,使教学内容难以持续更新,景观设计教学无法正确引导行业发展。因此,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可较好地引导行业发展,使高校景观教学切实为我国景观设计储备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单一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景观艺术设计由于严格的教学框架以及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对于景观艺术设计提出的需求,这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主要体现在重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导致不切实际、高分低能等尴尬现象。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感觉不知所措,很难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要求,也就增大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

1.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与国际新理念接轨

为了让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迎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还应该与国际上的景观设计新理念相互融合,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再结合本校的教学指导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如此,才能让教师与学生都具备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满足景观设计教学所需。

2.规范教学大纲

为了迎合时代创新,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应该做好教学大纲的规范,只有规范之后,才能让教学大纲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求,也才能够满足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

3.加强学术交流

作为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应该加强学术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可以是学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探讨,也可以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经验学术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让教师不断地积累、获取,从而创新景观设计教学内容。

4.缩短教师进修周期

以往教师会花费较长时间用于自身进修,却没能考虑到长时间的进修能够带来的好处究竟有多少,很可能过长的进修还会带来反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进修的周期,避免重复出现。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

作为实践性与应用性兼顾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去设想,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设计思维的拓展,并且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实施性。通过成功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课题设计、创新思维设计及具体的环境项目融入教学环节,通过习作展览以及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表达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可以强化学生对设计感性方面的认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再配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找准正确的出路。

2.多媒体教学及课堂分组式讨论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融入,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课堂也更加生动有趣,课件当中插入的音乐、视频、图片等内容也能更加直观地迎合教学,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再配合课堂教学中分组式教学,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的景观设计会涉及诸多方面,常常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够完成。所以,进行分组协作就可以模仿设计公司本身的团队工作理念,这样才更具实践性,通过团队协作,教师给出课题,然后由小组相互分析讨论,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激发。

3.课堂理论与现场相配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要求课堂理论能够同现场相互配合,将课堂基础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现场设计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有所用,不会让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理论与现场之间的相互配合极为关键,同时也是创新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途径。

(三)建立工作室教学制度,完善专业教师考核机制

景观设计教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提出工作室教学制度,由各个专业教师负责一个工作室,制定相关的专业课教案,包含实践课题。学生老师互选,限定名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对专业教师建立系统的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教师派遣学习,以提高其专业能力,更好地掌握专业发展动向,适时提出新的专业理念。如此操作,对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也大有益处。

结语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只有在系统教学纲要的指导下,秉持先进教学理念,做到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机制,才能使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成为国家景观人才培养的一把利刃,为人类优化生活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4).

[2]刘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J].中国园林,2009(11).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1+X”证书;案例教学设计;ADDIE模型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5]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融合;资源库;景观设计;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27-03

1 引言

我国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是自20世纪末陆续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其地理位置和老旧的校园布局对于某些高等职业专业的实训教学有一定的制约性。作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其景观除了应具有审美教育、校史教育、思想教育功效[1]和游憩娱乐等功能,还应结合本校专业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把实训教学功能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中。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林业、园林等专业建设为特色,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家重点中专。笔者以校园内的一处景观设计为例,就实训教学与项目融合建设展开探讨。

2 场地分析

2.1 场地现状介绍

案例位于学院西区学生公寓前,北面檠生食堂,西北面为教学林场办公楼和职工公寓。设计面积约2800 m2。地势低洼,原为一处水塘,塘之东北面有一段10 m长的水泥抹面的驳岸;塘中有泉眼,泉水流量虽不大,但终年不断。场地内有大树10多株,灌木球和绿篱若干。场地东北角立有82届毕业生赠送的景石一方,高约4 m,上刻“感恩母校”四字(图1)。

2.2 建设内涵解读

(1)场地拥有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包括景观石、古树及有泉眼的池塘。

(2)场地处于学生公寓和教职工公寓之间,改造建设后要满足学生和教职工闲暇时间游憩使用,要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

(3)学校园林专业的建设需要积累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资料。作为校园内项目,收集全面的设计图纸、施工全过程照片、视频将能极大地方便学生在学习园林工程材料、园林设计,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时进行实地观摩实训。

3 景观方案设计

学校分东西校区,东区有东苑食堂和东湖,西区有西苑食堂,故把该地块起名为“西湖”,即为西湖景观设计。

3.1 功能分区与景点设计

场地分为葫芦形水景区、北侧曲谱铺地区、北侧草坪区、南侧滨水休憩区四部分。葫芦形水面是通过对现状水体进行改造而成,充分保护了原有的泉眼,保证水体具有清澈的水质。北侧曲谱铺地共鸣带和滨水草坪区由亭、石、曲谱铺装组成,保留了场地中全部的大树和人行道上的灌木球,充分考虑了学院职工的休闲需要,职工不需进入学生宿舍区即可在湖边游赏。南侧滨水休憩区由宽边嵌草台阶、坐凳、亲水花架廊组成,是学生课后交流、读书的好去处。

园林主要可分为物质性建构和精神性建构两大部分。前者指建筑、山水、泉石、花木等,后者指文学艺术性的品题,包括园名、景点名、匾额、对联等等[2]。本案设计之八景“西葫蕴秀、古架绿韵、感恩母校、流金岁月、古亭问源、幽泉思源、晨声暮读、友谊之廊”力图引起师生更多的文化共鸣(图2)。

“西葫蕴秀”之 “葫”谐音为“湖”,与东校区的东湖相呼应,葫芦在中国有深远的文化释义,葫芦形的水面既是对原有水形的继承,也是美好与长久的象征。

“古架绿韵”位于东北角,既是分隔学生公寓内外空间的通透围栏,也是消隐现状中已硬化的排污沟面的景观元素。架子是仿博古架形式的混凝土结构,架中用玻璃钢塑造花盆,并与博古架连成一体。盆中置山石、植物,可作为学生盆景课的修剪、观摩训练。

“感恩母校”利用原有的景石形成一处景点,展示老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的感恩之情,倡导尊师重道、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自然的情怀。

“古亭问源”系一六角攒尖亭,混凝土仿木结构,匾刻“问源亭”三字,两侧赋对联一副;阶旁点黄腊石一枚,并赋诗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3)。

“流金岁月”用铜条在水磨石地面上弯成富有韵律的五线谱,连接“感恩母校”和“古亭问源”,寓意宝贵的青春年华将一去不复返,学子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学好专业,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人格。同时,五线谱上的音符选自歌曲《好大一棵树》,寓意莘莘学子顽强求学和学校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寓意学子们对学院的美好祝愿。

“幽泉思源”系保存原水体的中的泉眼并赋予文化的含意而来。泉边点湖石一枚,题字:思源泉。

“晨声暮读”系宿舍旁临水的宽边大台阶。台阶为嵌草铺地,上置条凳几张,背种绿竹三两丛,面向西湖,近水处植香荷若干,水杉数株。杉竹相衬,形成一处早晚读书的绿色廊道。每每夏秋,颇有“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之感。

“友谊之廊”系宿舍转弯处的下沉亲水半圆花架。圆中草地一圈,卧石一枚,上刻“君子之交”四字,石中清泉汩汩涌出,寓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周边铺地以桂林阳朔料石为主,间铺黑色花岗石并刻与“谊”字相关词语,如高谊、情谊、友谊等,同时以不同的字体如篆书、草书、楷书等来表现。廊架立柱以米黄色石头漆饰面为主调,间贴中国红花岗石板,板上镌刻描写友谊的诗文;柱头下方各嵌投光灯一盏,夜色中光线沿柱泻洒而下,更添意境。绿丝攀柱而上,夏日浓荫,净增清凉惬意(图4)。

3.2 植物设计

由于景观设计的范围有限,一处景观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对景观教育功能的营造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校园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3]。本案利用水景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并挂上名称标识能为植物类课程实训提供帮助。

场地北侧已大树成荫,形成了良好的植物环境基础,不必再进行乔木的种植,只需在临水处的葫芦嘴处移来绿篱,点缀开花的灌木,并保留此面已有的水生植物,适当增加些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等则可。西侧因绿地较狭,驳岸较陡,为了安全,把北侧现有的绿篱带全部移来种植,并适当增加灌木球和三两株小乔木,使视线从西往东看时,乔木能对“感恩母校”景石形成框景。南侧下沉的“友谊之廊”前只需草地,不必种植其他,以使朝北的视线通透,方可使人在廊下隔水欣赏对岸的“问源亭”、“感恩母校”等景致,同时也能吸引对岸的视线欣赏造型独特的廊架和喷泉石,使南北互为对景。廊的两个入口处宜各植乔木、灌木三两株,形成遮掩,是为障景,使人进入廊后看到水面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廊后则种乔木、灌木和花境三两处,对廊架形成庇护的作用,但不宜对廊架有压迫之势,让人坐在廊下有遮而无压抑之感,形成私密空间,故栽植宜略偏向学生公寓一侧。“晨声暮读”面临西湖背靠弧线形叠石台地,近水处及台地中栽水杉几株,林下点缀花境,春绿秋红,夏有浓荫冬能透光,景致多变。

4 实训与项目融合建设的构想

学校环境的建构必须从实际需要和条件出发, 注重适用、有效和可持续性,兼顾减少资源消耗等目标[4]。

4.1 构建多要素的景观影像资源库

全程通过图纸、视频和照片记录“西湖”的现状、设计和建造过程,这些可视化材料能帮助学生在园林设计体验、工程施工流程、技术难点分解等环节充分理解和印证虚拟与实体的关联性。例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是思维抽象活动的综合过程,把真实项目从场地现状展示、场地分析、设计策略构思、方案图纸绘制、施工图纸绘制逐步展示讲解,学生身处实景同步接收这些详细的影像资料,他们对设计的整体理解将会更加容易,教学效果将更好。

根据游憩、文化展示和园林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项目被设计为多要素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包含园建、山石、水电和绿化等分部工程。园林工程施工教学由于具有材料难以重复利用、成品难以处理、占地面积大等特点,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施工过程,教学时常需要外出参观并且需碰上施工项目正在M行才能观摩得到,这不利于教学的常态开展。电子资源库和实景的无缝对接将能在一定限度地改良上述问题。

4.2 利用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和网络建设开放性虚拟实训教学点

在北侧曲谱铺地共鸣带设立宣传栏,张贴项目简介、建设前的照片、设计图纸、施工过程照片,设立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公布微信二维码,在项目地触摸屏幕或扫码即能通过网络了解整个设计和施工细节。本案将成为园林专业一个开放性虚拟实训教学点,其所辐射的受益群体将不仅仅是园林专业的学生。

4.3 打造开放性实训展示课堂

不同于传统的课余兴趣小组活动,校园内应有体现职业特色的一系列实践活动[5]。工程中融入的多种景观元素,有利于开展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例如,把博古架、盆景融入到通透围栏中,教师可带学生在整型实践中领略到盆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和美的表现形式;水中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的相关教学实训可在此开展;园林驳岸融入了自然景石驳岸、条石驳岸、仿木树桩驳岸等形式,对于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均有支撑的作用。当一些课程的实训课在项目地开展,师生教与学的情境也将成为开放性展示课堂,成为学校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5 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强调以实训作为主要教学手段[6],其景观建设在满足展示文化、休憩娱乐需要的基础上应考虑支撑学校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项目设计从支撑实训教学为切入点,对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和精心推敲,能使校园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对于开设有与人居环境相关专业且远离市区的院校能降低实训教学对交通工具和场地的依赖程度,使不少课程的实训教学在校园内就能完成,同时也能营造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付春梅,梁敬芝,刘向兵.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62~63.

[2] 金学智.风景园林品题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8~19.

[3]吴 丹,江 汇.基于教育功能的职业院校校园景观设计[J].规划师,2016(6):92~97.

[4]郭思乐,柯 森,李巧萍,等.学校内部教育环境与学校形象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00,(10):33~38.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5

景观设计专业是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是工业化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后,才逐渐产生的设计概念。一般的理解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国经济、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与观念也进一步的转变,随着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景观设计人才”全新的内涵,高等教育培养出的新一轮景观设计人才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二、地方高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整体质量不高

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地方高校在与省部级名牌院校设计专业的竞争下,招收生源具有自己的问题。在高考应试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同时全国高考艺术类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学校一方面将文化课弱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将专化课弱的学生也集中强化训练,有针对性的报考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这样的认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考生文化底子薄,应试型的学习方法,入校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缺陷,给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2.专业教师年轻化,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严重

河南省87所省属高校,加上民办高校多数都创办有自己的景观设计专业,学生逐年增加。各地方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都有不均衡的现象,在职称上,高职称师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地方高校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教师待遇、工作环境与部属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很难引进高职称和留住学科的带头人、旗帜式及领军式的师资。在学历上,某些地方高校并不注重专业对口,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生,导致专业教师年轻化,相当一部分的新教师,在没有经过严格、系统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匆忙走上讲台。由于师资短缺,有些教师从来没教过的新专业课程也只得临阵磨枪,凑合讲授。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许多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沿用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教材、大纲均是传统美术院校的教材和范本,课程设置也是美院的“工艺美术”模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个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机制。例如: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中,传统的素描依然是调子素描。地方高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想通过传统基础课的长期作业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是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技法提高,还占用了其他专业课的学时与学分,为后期的教学增添了障碍。

三、发展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1.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

强化以实践、应用为特色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中,课本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已有的教材为基本依据,加以学生周边的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将学生组织为团队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表达、解决身边的实际环境景观问题。

(2)将专业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实践能力是检验景观设计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请高级技师现场授课,例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利用学校在建项目讲解基础规范和功能要求,并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学习施工材料,感受材质。通过对现场的了解,技师手把手的实际指导,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3)将实际工程项目带动课程教学采用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环境设施设计》课程中结合周口地区深厚的文化资源特色,在课程中重点强调传统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练习,并结合周口新城开发规划项目,带领学生下工地实地调研考察,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训练。

2.基于地方高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突出实事求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地方高校更应该为了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中体现适应性、针对性、系统性的专业特点,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对待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1)课程设置的改革与调整。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沿用传统基础课的技巧与经验的提升,但景观设计需要创意与实践,与传统美术的意识有一定的区别,景观设计基础的课程需要加大改革。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改为构成设计基础课程,这样基础课之间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同时,课程设计应该强调针对性,突出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的早期课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中期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操作过程与技能培养,后期课程中,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中以市场调研为重点。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项目意识。

(2)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外的交叉与融合。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内的交叉是指专业课与其他设计学科、基础绘画学科、设计理论学科的交叉,例如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各课程之间的交叉,都体现设计风格、流派、表现之间的融合。这种综合性学科导致当前的教材与教法很难完全适应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发展的需要。景观设计专业学科的外部交叉是针对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涉及一定的文化、宗教、政治、民族、风俗联系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不能只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设计史学的常规内容。例如:《景观设计》课程中,对场地的调研增加为对地域特色的综合调研,从而使学生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种问题。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1)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

扎实的基础知识,制定自身的培养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风格、地域特色展开个人思维,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演讲与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的交流。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景观设计表现、色彩设计、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学生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表现能力。

(2)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整合教师资源

目前,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高级职称,高等学历教师严重缺乏,景观设计师高层次复合型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教学的高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交叉学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科研能力有所不同,高校教师的结构应该调整为老、中、青的专业研究团队。地方高校景观专业教师普遍以中级职称为主,对外交流机会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应该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组织参加交流活动。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6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休闲绿地;教学设计;思路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美学、文学、植物、工程技术、生态等多种学科内容,是园林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一个初学设计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时由于基础知识不完整、不牢固以及对设计的陌生,在设计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备感在教学中加强设计的前中后期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型绿地设计入手,局部加大深度以培养设计兴趣和信心。一个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设计前期(调查)、中期(构思及设计)、后期(点评)三个阶段。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工作及相应的表达深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训练学生能充分表现其现有的设计水平,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态度。

加强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前期工作

大型校园、广场、公园等设计相对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休闲绿地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样有利于就业,如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在我院风景园林系2007风景园林1班和2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布置了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在方案构思之前,进行了下列相关的前期工作。

(一)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上,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设计前首先着重讲解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校园主题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步骤。要明确服务对象、活动方式和内容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进行环境分析及分析图绘制的理论讲解。强调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其次讲解校园主题园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何突出主题、创造特色是讲解重点。通过讲解如何挖掘校园人文资源文化,梳理校园特色资源,通过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都可以在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合理组织游览路线,注意园路形式的变化以及用园路进行造景;如何从细节上进行造景等。

(二)现场教学

在理论讲解完毕并布置实训任务后,组织学生到相关主题园进行调查与测绘,从环境入手分析场地。从对主题园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主题及功能区的分析到出入口的选择、道路系统的布置、建筑小品的设置、植物种植设计,最后到学生提交测绘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观摩教学

案例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难于操作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出案例问题,在各学生小组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提出合理的论证方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2~3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任务内容等相关知识,对每个方案的设计立意、布局、表现效果给予相关的说明。既让学生明白了该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传统的单一教学变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优秀设计方案引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梅兰菊竹”主题园方案的观摩,把优秀园林方案实例引入课堂,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观摩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疑问(比如多方案优化选择)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教学形式小型化、灵活化、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教学通过对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在教学中展示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设计信心。

重视小型休闲绿地设计的构思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到的是想象能力和合作的经验,明确教育的目标是放松对正图、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定在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进步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想火花,学生将部分聪慧的想法结合起来,再以有序的方法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于他们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发展。

例如,某学生的“聚博园”景观方案设计,构思中结合了校园绿地设计原则和先天的景观资源。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休闲的”思路,将原有的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后,将绿地最终创造成灵活多变、景色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滨水休闲绿地。如“读书廊”、“学子亭”、叠水等,营造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学生在实际设计中逐渐成熟,正像绿地设计主题所显示的:“莘莘学子路,绿色伴你行”。

(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非常相似,写文章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搞园林设计同样应重视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园林作品、园林文章阅读得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园林作品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也相应地陶冶了自身的园林修养。为体现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三)强化园林绿地种植设计

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设计等。种植设计相对专业性、综合性不强,高职学生植物学、树木学知识又丰富,基础扎实,应强化学习,可完成植物配置这种相对单一设计,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例如,在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构思的:总体布局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本绿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季有景。春季景色有“望春台”、“一剪梅林”、“知春园”、“春雨轩”等。夏季有“荷塘月色”、“金牛浮水”等。秋季主要以植物景色为主,主要观叶树种有枫香、紫叶李、银杏等。冬季也有腊梅的香味弥漫其中。夏季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另外,还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夏日阳光棕榈园这一景点主题。春季观赏植物有二乔玉兰、紫藤、红花继木、金钟花、迎春花、紫荆等。

(四)注重一对一改图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课程作业,通过互动式的教育,在改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改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设计图的看法,指出有哪些不足,哪些好;二是询问学生有哪些内容还不理解,同时考考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理论,是否已切实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通过反复讲解理论,说明其制图的优缺点,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强化设计的评析与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在方案独立构思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分析,并通过点评,使学生掌握此次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说图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方案交流展示,重在加深学生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交流。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最后给予总结。针对同等水平高职生的方案设计,选择2~3个学生做的方案进行分析,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也更感兴趣。说自己的图、说别人的图,加深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织研讨会

设计课的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主要以方案的个别辅导为主,但是也有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有一些较新的时事动态等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讲座内容必须精心组织,做到量少而精,形成系列化。另外,可结合讲座,结合设计,结合时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这种形式有助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彼此吸收营养。但应注意,组要小,最好是三五个人,使之成为愉快而见成效的过程体验。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7

一、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设计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景观设计方面。景观的东西总在变化,充斥着人文色彩,正好符合中共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具有较强的社会文化意义。

随着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景观设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有余,而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强。因此,探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景观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对增强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前景

在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国家发表了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白皮书》,环保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景观设计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在人们生活水平低的时候,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低;当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开始追求生活环境的质量,景观设计就显示出很大的潜力,景观设计的前景是广阔的。本项目将探索一套以社会实际项目为教学内容,以校内实训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场地,以项目完成效果为考核依据,以加强学生岗位竞争力为目的的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三、国内景观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造成许多我们培养的设计人员更多地停滞在艺术感觉的审美自我层面,设计出的“作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方面的严重障碍。在社会大环境下,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凸显景观设计专业需要建立一条完整笃实的项目教学体系的现实必要性,也表明了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如果景观设计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的市场将会被国外先进设计公司所占领。所以通过项目式教学使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密切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时展变化打造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此,以本次教学研究立项为契机,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条景观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之路,并将其付诸于教学。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1 理论知识同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与社会无缝连接。落后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的教学框架已经很难适应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实践需要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或者预期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这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广大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而项目教学正是对症下药,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做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2 以项目实践为基础,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从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是提高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性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具有良好设计基础知识、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审美能力后,安排学生对已实施的优秀案例分析、学习和实际工程操作,进而开展“真题假做”训练,以实际工程图纸为题目,在实际限制条件下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际方案的能力,为将来在社会领域独立做好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还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适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立足本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征去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单位,与其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构建一整套双赢的项目教学模式。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8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innovative curriculum;SBT;teaching model;ca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8-02

0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概括总结,因此,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管理理论知识,它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在高校管理类本专科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都把《组织行为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许多企业也把它作为管理者的培训科目,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地分析员工的心理,预测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绩效的目的。

1 目前高校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僵化

在高校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虽然很早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那是受了所谓“师道尊严”的限制,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知识简单搬运,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看法和思想就更得不到证实和锻炼。

1.2 教学形式单调

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形式只是教师一人在单纯地用语言讲解,虽然很生动、很精彩,保证了知识传送的质量,但学生不一定能听清楚,听明白。在高校实习教学环节,也只是教师在一味的教,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影响学生思维、智力和情感的发挥,进而丧失了创新能力。

2 SBT教学模式

SBT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模拟的培训(Stimulation-Based Training),它将教师从一个单纯的讲解者改变成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引导者,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即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发展和锻炼,以便更好的掌握专业技术素质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1]。

SBT教学模式的教学主旨是精选案例、扼要讲解和任务趋动,只有将这三个主旨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如何去设计案例模拟场景是决定SBT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即通过教师为学生创建的案例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既能让学生获取到知识,又能通过其中遇到的各种任务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SBT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高校和小学、中学教学的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它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自学,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我需求。因此,当决定采用SBT教学模式来教授《组织行为学》课程时,必须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在内,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SBT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精选案例来设计模拟场景,把教师从满堂灌的教学转为这些案例模拟场景的导演,身入其中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观点认识做出评价和建议,让学生从场景排演中更好地锻炼其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最后,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按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测评,以便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体教学效果给出客观评价。

3.1 精心选择案例

在备课环节,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从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程度两个方面出发,不仅要考虑案例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还要考虑案例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模拟场景设计时要精心策划,把知识教学、学生体验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略微改动,使之符合教学目标并能让学生体验,如果学生对案例内容不熟悉,就没法展开课堂讨论。

3.2 教学环节设计

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指定的案例材料,按自己对真实生活中事件的认知做出决策。课堂上教师负责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模拟程序和操作方法,以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领整个案例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学会聆听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课后要求各小组总结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3.3 增设体验环节

体验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高度集中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引导环境,也可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在激活课堂生机、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人格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2]。

4 SBT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和创新技能三大部分,因此,在《组织行为学》的SBT创新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案例为情境,将创新教育渗透于现有课程教学之中,在设计课程案例教学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

4.1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目标认识方面。本课程在开展教学时要围绕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和设计实施教学前,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充分准备教学用的道具场景及模拟程序等。

教学环节设计考核。教师通过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来开展教学,要利用课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锻炼自我的机会。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教学环节得到了真正的锻炼,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

4.2 案例教学实例

下面以《组织行为学》中团体角色的内容为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研究团体中不同角色的关系,让每位团体成员共同分担和分享团体成果,教学时将全班学生按每组5~10人分成小组,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活动体验和抽象概念四个环节。

第一步,由教师根据案例进行讲解,需要扮演的团体角色有哪些,这些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现实工作;第二步,进一步根据理论教学分别解释各个团体角色,如维持和促进团体功能的角色,如损害团体功能的角色,并解释其中的角色意义;第三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案例中自己想扮演的那个角色,学生小组也可以自选案例;第四步,当每位学生都各自说出他对所选的角色的认识,组长根据每位学生的会计人员作一份完整的团体角色记录表;第五步,教师根据每组的反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强化理论要领,结束本次案例教学活动。

图1为一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两组讨论汇报场面。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TCSP教学法 市场营销专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26-02

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社会要求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势在必行。经过长期的探索,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了四位一体的“TCSP”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法(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实践教学法(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相结合。

一、理论教学法夯实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基石,在“TCSP”教学法中理论教学是第一步,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老师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理论水平。理论教学还针对具体岗位的技能特点、岗位技能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上强调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教学内容与营销岗位的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取得营销师、高级推销员、商务师等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即结合市场营销知识点选择典型案例,用实例解释理论,把理论渗入到营销实践,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层次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经过长期摸索,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了两种案例教学法:老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

1.老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在老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在案例组织、选择时发挥老师的作用,针对理论知识选择案例,拟定讨论的主题,介绍案例的背景、安排案例分析的程序和注意事项。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几个环节:即案例阅读、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然后进行分组交流,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加深知识的理解。

2.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该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步骤如下:老师规定案例的主要目的,涉及的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分组收集整理资料,改编案例,设计案例的问题;接着,由各组推选出的成员组成评选委员会,针对案例的知识点结合度、新颖性、独特性等标准对案例进行筛选;然后选择1-2个案例学习,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案例阅读、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三个环节后,每个小组形成案例学习报告;每个小组派1位代表陈述个人观点,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然后其他小组提出异议,陈述自己的观点,辩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各方的观点,学生结合讨论意见形成案例学习的结论。

三、情景教学法给学生“真实”的营销环境

情景教学法一方面通过电子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模拟沙盘等设备和先进的营销教学软件,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应用教学录像带、光盘,播放企业的营销背景、企业所处的真实营销环境,能做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使学生感同身受,融入市场营销的实际情景,这种情境下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

另一方面,在《市场营销学》、《推销学》、《商务谈判》、《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教学中,老师课前指导,安排情景教学中的不同角色,告诉他们可能出现的情景,要求学生先准备一定的资料,思考相应的对策方法,编写情景脚本。在课堂上,由不同的学生根据脚本表演情景,学生在生动的情节中能体会到情景的真实状况。这种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应变能力,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情景仿真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他们在各种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不仅能全面了解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掌握营销技能,领悟市场营销真谛,还能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三个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阶段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假期实习、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实验室模拟实验、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环环相扣,第二课堂贯穿校内学习的始终。具体如实践教学体系图1所示。

1.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实验室模拟实验、专业综合实训。为了搞好课程实训教学,老师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内容。实验室模拟实验利用因纳特系列教学软件完成,它由市场营销综合实验、电子商务实验、物流综合实验构成。专业综合实训分为市场营销调研技能培养,市场开发分析技能培养,4PS营销计划技能培养。

校外实习包括假期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假期实习根据该学期学生已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设计不同实习重点。社会调查形式灵活,既可在教学过程中穿行,也可以在假期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还在“通程控股集团”、“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市场营销实习基地,学校委派专业老师指导实习,企业安排有经验的员工指导学生,把营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阶段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阶段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训、假期实习和社会调查。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地安排,不同阶段目标不同,实践教学项目也有差异。其中,课程实训由老师带领学生结合相关课程进行,老师编写实训教案,教案包括实训学时、实训项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及步骤、实训考核办法等内容。例如,在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时,老师在每个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实训项目;在《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针对市场细分、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接近客户技巧等知识点开展课程实训。专业假期实习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在每个阶段的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开展,加深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另外,我校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学生实地调查、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甄别问题的能力,掌握问卷设计的技巧,熟悉调查对象选择方法。同时,社会调查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挫耐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这正是课堂教学最难做到的。

综合实践教学在学生较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后进行。综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运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推销学、商务谈判、广告学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校内综合实训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静态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动态实训)。静态实训借助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的软件完成,学生不需要离开教室,利用教学软件就可以完成相关营销活动。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市场营销综合实验、电子商务实验、物流综合实验,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技能、电子商务的流程和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动态实训则要求学生立足校园消费市场,兼顾企业营销专题提炼实训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要完成三大模块内容:市场营销调研技能培养、市场开发分析技能培养、4PS营销计划技能培养。在实训中学生要走出教室,到学校、企业考察,既可利用校内师生消费市场,也可到校外进行消费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行为、产品定位、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销策略设计等情况调查,学生走出去与人沟通,采集信息,了解市场营销活动,充分体现了实训的动态性。

在综合实践的校外实习环节中,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一是成立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履行实习基地协议执行、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二是聘请基地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内容的实施;三是按实习教学计划要求,为学生实习进行鉴定并参与学生实习考评。对于实习工作,我们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要求学生每天把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每周要提供详细的实习记录,交给实习指导老师批阅。在这样的措施下,专业实习落到了实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而市场营销涉及面广,操作性非常强。为了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我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专业开展了许多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市场营销专业还成立了专业社团――淘金者营销协会,协会组织学生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由专业的老师指导学习,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升华。

实践环节的三个结合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能及时发现理论学习的不足,调整学习的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浅谈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科技信息,2007(15)

2.翟红华.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改革探析.市场周刊,2009(9)

3.魏江辉.市场营销情景教学的尝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传统图案;校园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常见的传统图案

(一)中国常见的传统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主要指是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纹样装饰的图案,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建筑物的窗格、栏杆和编织物等。,是传统几何图案的宝贵资料。而运用于器皿、家具、建筑等传统装饰类几何图案,如冰裂纹、龟背纹、回形纹、万字纹、方胜纹、鱼鳞纹。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常常蕴含深厚的寓意,如冰裂纹寓意“寒窗苦读”等。

以万字纹为例,这种连续不断的花纹“”常用来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在宗教含义中,藏族妇女将其视为美好的吉祥之物,常绣于衣服背面来消除天灾人祸祈求平安;在婚礼含义中,这种图案表达了“男女同生、阴阳相配、吉祥如意、坚固永久”的祝福。

(二)中国常见的传统动植物图案

传统动植物图案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好寓意的象征,展现了我国历史的演化和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将原本平凡的图案寄予了生动、美好的内涵。如莲花和鲤鱼代表“年年有余”,喜鹊与梅花为 “喜上眉梢”,三只羊则是“三阳开泰”。

在此例举部分常见的动植物图案如下:

动物类:

1.龙凤: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神乌。龙,威武庄严、象征着男性的坚毅刚强;凤,象征女性的美貌温柔。二者意味着吉祥与美好。

2.狮子:作为一种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多用于门枕石上,人们把它视为门卫。

3.蝙蝠:“蝠”与“福”发音相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象征五种天赐之福――长寿、富裕、健康、平安和多子多孙。

4.鹿:音同“禄”,象征“升官受禄”。

5.鹤:相传能活百岁以上,所以民间称“仙鸽”,将其与松树、龟、鹿等寓意长寿之物在一起构成图案,以祈求长寿。

6.鱼:象征着“富贵有余”。它常与水塘或莲花等组成画页,象征“金玉(鱼)满堂(塘)”、“连(莲)年有余(鱼)”。

植物类:

1.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内空外直,象征着气节、纯洁。

2.牡丹:有花王之称,成为富贵和荣誉的象征。它常与其它花卉一起组成图案,如与芙蓉在一起,象征“荣华寓贵’,与海棠在一起,象征“光耀门庭”,与桃花在一起,象征“富贵长寿”等。

3.瓶:象征平静、平安。它常与插花组成图案,如:瓶里装满四季花、便象征“四季平安”等。

4.松、竹、梅: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象征健康长寿和坚贞不屈。

5.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桃子代表长寿,因此常有寿桃之称。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演变,蕴含了先人们的无数妙想,无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对有美好的事物和吉祥的寓意都无限向往。因此将传统图案应用在校园景观中,不但能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传承中华文化,也能在景观设计的形式上起到点睛之笔。

在校园景观的设计构思中,我们可将过于繁复的传统图案加以简化、提炼,运用概括的加工手法,呈现在景观建筑、道路铺装和景观小品的细节装饰上。

(一)景观建筑的细部装饰

景观建筑是除了房屋建筑以外的,专供人们观赏休憩的各种构筑物,如花架、亭子、走廊、门楼、喷泉水景、草坪、栅栏等。

传统的景观建筑常常具备明显的识别性,能对环境氛围起到直接的烘托作用。然而在现代校园中,我们不能仅限于修建典型的传统景观建筑,也应该在适于校园现有的环境的前提下,在传统图案与现代材料、结构的结合中寻求更多可能性,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景观建筑。例如四川大学新校区的拱门景观建筑,这是依照川大老校门所改建的。新大门矗立在新校区带状水景的一端,作为延续老校区的建筑符号被“移植”在这里。它在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提炼,采用了现代材料和结构修建,并在拱门上方沿用了中国传统图案作为装饰。这些细节透露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气息,让人们隐约感受到川大深厚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未来。

(二)道路铺装的细部装饰

充满吉祥寓意传统图案不但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而且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将其运用在道路铺装样式中,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惯用的手法。在现代校园景观中,这些吉祥图案在铺地中可以用石头、砖雕刻或镶嵌的形式,不但让道路铺装在形式上更具有美观性和文化气息,而且其美好的寓意十分符合人们寻求吉祥寄托的心理。

(三)景观小品的细部装饰

校园中的景观小品可以是装饰性的雕塑景观小品,也可以是具有实际功能的照明设施、导视设施、休闲设施,如灯具,垃圾桶,指示牌,休息座椅等。将中国传统图案的装饰和点缀在景观小品细节上,对于气氛的营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更好的解决功能与环境相匹配的问题,在细节处传达文化情结。

如北京大学校园里的石雕屏风,屏风上雕刻了中国传统的云纹图案,配上文字“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瑛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油然而生。而北大的另一处著名景观小品――华表,柱身更是布满了象征长寿的云纹和威武的龙纹。

结语:

将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校园景观中,能体现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符号和独特的民族性内涵,应是全民族共同接受并传承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胡昱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