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笔记十篇

时间:2023-07-28 17:50:55

健康教育笔记

健康教育笔记篇1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一、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有的小朋友坚持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么像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他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二、安全常识教育

根据《纲要》提出的密切结合健康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提供剪子、小刀等工具时,知道幼儿怎样正确使用,并告诉幼儿工具的可伤害性。组织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出口、禁止吸烟、行人止步、危险等。我们还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疏散演习”活动,让幼儿了解最近的求生路线。带领幼儿体验交通警察的工作,认识斑马线,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等许多生动、直观的活动。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三、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未来社会需要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人才,为此《纲要》特别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但由于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速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在对个体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儿童个体也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更多的是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不少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形成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如:爱清洁、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等。现在,幼儿健康教育被视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许多家庭过分溺爱。造成部分幼儿冷酷、缺乏同情心,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知道应该关心帮助他人,于是笔者制定了几个爱心教育活动:

1.通过关心爱护动植物培养爱心

笔者班级的动植物角养了金鱼和许多花,孩子们在给小动物按时喂食和为花浇水、施肥并做观察日记等操作活动,萌发了爱心和责任感。

2.每周进行一次周小聚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大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乐趣,而小班的幼儿也在大哥哥、大姐姐身上学到许多生活经验,他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

3.利用文艺作品来培养幼儿的爱心

引导幼儿欣赏、理解优秀文学作品,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分享等良好的情感。如儿歌《弟弟摔倒我扶起》、《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作品中处处都体现了帮助弱者、富有爱心的情感。

4.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

笔者班级有的小朋友刚来园时性格特别孤僻,不合群,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质弱爱生病。他的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在家和家人也很少交流,生活圈比较窄。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造成他性格自闭,对别人不信任,胆小、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他的这种现象,笔者先从亲近他开始。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你的衣服很漂亮,是妈妈买的吗?从一些简单的生活话题开始,他开始和笔者聊天,并产生信赖感,每次和他聊天笔者都会鼓励他,比如:“你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表现真好,谢谢你!下次还帮老师好吗?”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下特别高兴,慢慢地开始主动说话,告诉笔者他看到和听到的事情,性格也变的开朗了。由于他喜欢看书,知道许多兵器方面的知识,因此,笔者经常让他给其他小朋友介绍他了解的兵器,其他小朋友特别爱听,对他特崇拜,从他的眼神中笔者看到了自信和骄傲。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为了扩大他的活动范围,笔者经常让他去其他班级取教具和教学用品,这样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陌生人说话的勇气。三年过去了,孩子的进步特别快,时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体育活动中看到了他矫健的身影,家长对教师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情绪,笔者组织了“心情预报墙”活动,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的心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释放自己的机会和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预报墙”及时的了解和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生活。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从理念到行为真正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才能真正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笔记篇2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社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39-02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疾病,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针对哮喘的预防、控制及治疗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的社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笔者所在社区对服务区内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支气管病的社区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笔者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8~39岁,平均(26.9±2.9)岁;病程13~30年,平均(18.3±2.5)年;急性发作期14例,缓解期34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门诊就医观察时的健康教育 门诊就医观察的患者一般处于病情急性发作期,但是患者病情在社区医师可控范围内,为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者,此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且有获得立即救治的强烈愿望,而且受到疾病发作的影响,急切地想知道减少哮喘的发作、延长缓解期的有效办法,此时可以对患者进行有关哮喘定义及其社区和家庭有效治疗方法的健康宣教,并告知患者如何使用常用治疗药物及其技巧,以及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2]。

1.2.2 病情好转时的健康教育 有条件时可以对哮喘缓解期的患者进行中医养生指导,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制定复诊计划,教育方式可采取讲解、指导、演示、提问等,并要求患者演示[3]。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告知患者家庭干预及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能达到的效果及其意义,告知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做到有效的自我监控与防治,并要做好长期的坚持用药,有条件时应该记录哮喘日记,并详细告知哮喘日记的记录方式与内容,使患者了解记录哮喘日记的意义,同时注意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做好寻求医疗帮助的准备,并留取患者联系方式及告知患者社区医疗机构的联系办法,通过“联系卡”的形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与患者长期友好的伙伴关系。其中的“联系卡”部分,笔者建议应该包括社区电话、接诊医师电话及患者联系方式等。

1.2.3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首要因素,许多患者因为对吸入治疗药物的优点认识不足,以及对吸入药物的治疗副作用存在疑虑而畏惧长期使用,并未能有效地掌握吸入治疗药物的正确用药方法,或者因为用药后出现过的不良反应而产生了对同一种药物使用的恐惧感,同时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进行规律用药,另外医源性的因素也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医生对哮喘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不了解,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或医生不愿花时间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等[4-5]。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告知患者平喘用的气雾剂(如舒喘宁)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不能因为呼吸困难未得到缓解就反复使用,要严格按医嘱用药[6]。

1.3 观察指标

患者健康教育1个月后进行社区随访,观察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前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65.9%,治疗依从率43.2%;经社区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93.2%,治疗依从率86.4%。社区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哮喘患者常因缺乏有关知识和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而出现反复发作,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现有研究认为对哮喘的防治应当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移到预防哮喘发作,保持患者的病情长期相对稳定,以提高生活质量[7]。

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社区健康教育以为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为目的,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并为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可促进患者养成更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患者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使其知道要想得到哮喘的长期缓解[8] ,有效的预防、有效的健康管理比治疗更为重要。社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与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有利于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变应原,可以减少患者夜间发作及急性重症发作的次数,促使患者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通过总结本组研究的护理经验,认为社区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为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邱碧秀,贺永杰.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1(11):69-70.

[2]庄丽萍,戴文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5):450-451.

[3]林毓霞,胡媛,李华丽.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76-1377.

[4]黄逢敏,赵彩云.系统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8-71.

[5]蔡玲芳,徐红.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对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J].护理学报,2007,14(9):87-88.

[6]谭莉.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用药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5-116.

[7]熊洪,王怀莲,潘碧.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1(7):611-613.

健康教育笔记篇3

一、考试性质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合二为一考试。它具有以水平(毕业)考试为主、兼备选拔(升学)考试的性质。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英语:实行纸笔闭卷和分卷考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地理和生物实行纸笔闭卷和合卷考试,分别计分。

2.英语听力口语:与笔试分开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行电脑评分。考试分为“回答问题”、“听后选择”、“听后记录并转述”以及“模仿朗读”四个项目。

3.体育与健康: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即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和中考统一考试两部分综合评定。平时考核由学习态度和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组成;统一考试分为中长跑测试、力量测试和技能项目测试。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与笔试分开进行,采取现场操作方式单独组织考试。其中物理和化学采用合卷,分别评分。考生现场抽签确定考题,成绩当场评定,合格即得满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用五科合卷机考的方式,实行电脑分别评分,成绩当场呈现。主要考核学生初中阶段“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三、考试计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各科总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实行笔试(80分)与听力口语(40分)分开测试;物理80分,实行笔试(70分)与实验操作(10分)分开测试;化学50分,实行笔试(45分)与实验操作(5分)分开测试;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成绩各计5分,中考统一考试成绩计35分)。

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各科卷面总分值均为100分(其中生物笔试90分与实验操作10分),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其中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分别对应30分、25分、20分、10分,计入总分。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三门科目考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考试时限

语文150分钟。数学和英语各120分钟,其中英语笔试90分钟,听力口语30分钟。物理和化学(合卷)笔试共150分钟,理化实验操作(合卷)30分钟。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共90分钟。地理和生物(合卷)共90分钟,生物实验操作20分钟。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计100分钟。

五、考试时间

注:1、体育与健康科目平时考核时间安排在七、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

2、2019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2日下午。

六、考试组织

1.考试命题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宜昌市教育局组织统一命题。命审题工作实行集中封闭式管理。

2.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严格按照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的课程内容,同时参考现行学科使用版本教材。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的考查。

3.考务工作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等笔试学科考试和听力口语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实施。

体育与健康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考学科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制定统一的考试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各学校家长委员会选派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实施。

七、考试成绩运用

1.在用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时,参加全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成绩,与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并作为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健康教育笔记篇4

【关键词】健康 体育 教学

在学校教育领域,健康教育与体育同属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偏重于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教育,体育则是更多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健康反映了体育增强体制的主要目的和社会需要获得的效果,体育是与体魄强健、发育正常相联系的。学校体育教育,就是为学生的一生打下体育锻炼的基础,并使学生在体育文化、锻炼习惯、体育修养等方面终身受益。体育中的健康教育无处不在,因为无论选择运动环境、用品、场地与器械,或是运动前后的饮食营养卫生,以及科学把握运动实施过程、评价锻炼效果,都离不开卫生学、医学、营养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所以如何使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健康教育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利用教学范例,借以说明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过程,从而为体育教学以及健康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表现出激情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体育课高度热情。

(3)使学生为终身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2、本课的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体育卫生”的含义。

(2)器材:笔、白板、白纸或彩纸、图表、磁扣

3、教学过程:

(1)整队将学生带入体育馆后,教师在白板上写下“心脑血管”一词。

(2)教师一边登记学生出勤情况,一边让学生分成五或六人一组成圆形围坐下来,然后对词进行思考1分钟。

(3)登记后,发放笔、白纸或彩纸,教师请给组同学把看到“心脑血管”一词时,头脑中出现的联想词汇,写到白纸或者彩纸上,时间为5分钟。当各组写完后,将各组的写有词汇的白纸或者彩纸挂到白板上,各组选一名同学上来解说本组的词汇(3分钟表述)。

(4)词汇集中之后,教师把“不健康”和“强健”写在自板上,进行总结、归纳,用符号标出进行学科分类,因为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它在传授逻辑技能的同时,也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社会技能。

(5)教师请选择出拿些不可缺省的词汇,从而给心脑血管下一个定义。为了更好的总结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提问:心血管系统是怎样影响你日常生活的?答案是: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意味着更加长寿,更有活力。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种有益心血管健康的耐力性的运动训练。

分析

1、从上述的体育教学范例中,使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于生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了解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生理功能发展的,从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手段。

2、无论哪种教育都是融德智体美等多种教育于一身的,范例中的体育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使学生对于健康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并产生了对于知识主动尝试的欲望,在教学形式上是可以借鉴的。

3、健康反映了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目的和社会需要获得的效果,学校体育教学也是从健康教育第一的思想出发进行的,因此,把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手段、方法结合起来的健康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点。

健康教育笔记篇5

关键词 幼儿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卫生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今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及相关幼儿心理卫生的常识及技能。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和提高他们将来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成为与社会主义幼教事业发展发展相适应的,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但没有提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幼儿心理卫生的鉴别与诊断等相关知识。为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笔者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做法。

一、总体思路

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 (《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 的理念。整合现有幼儿心理学大纲,增加中职生心理健康知识及幼儿心理卫生知识,让幼儿心理学课程覆盖面更广,更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紧迫性。指导学生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的方式方法,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信心,微笑面对人生。

二、具体做法

(一)整合课程,适时添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所使用教材划分为四个模块,讲授幼儿心理学一般问题模块时添加心理健康的标准、评定及测定,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等知识;讲授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模块时添加相关心理训练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幼儿的记忆”内容时,除了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外,还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 如“ 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记忆能力的方法;讲授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模块时,添加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知识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情感强烈,富有热情和激情, 容易走极端,同时其心理具有闭锁性 ,一旦产生消极情感,自己不会排除,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讲解“幼儿情感的发展” 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改进教学,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外, 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教给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添加了中职生恋爱心理辅导,教会学生分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模块时,添加角色扮演的心理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个体在不同游戏中的不同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此外还要适当添加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的幼师心理学教材及幼儿卫生学教材中对于幼儿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也反映经常会遇到个别幼儿有一些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因缺乏幼儿心理卫生的知识而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鉴别,更无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预防。因此,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要求幼儿心理学教学教师给学生讲解关于幼儿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鉴别、心理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作为独立章节添加,重点讲解关于幼儿“多动症”、“自闭症”“幽闭恐惧症”,“习惯性咬指甲” 等常见行为问题的常识及保健知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为学生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中职生正处于个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完善自我,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讲述第三模块“气质”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在讲述“性格”时,教育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会学生克服不良性格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使学生形成挫折意识,学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总结经验教训,变挫折为动力。

(三)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课程内容

在幼儿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诸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幼儿园教学视频、优秀心理学讲座、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又学习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更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采用课前班级演讲(心理故事、励志故事等)、幼儿心理学知识竞赛、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通过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笔记篇6

关键词:师爱;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二者关系十分密切。高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又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他们的自尊心强,情绪容易激动,独立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于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出现了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里的深处。”因此,爱是高中班主任一切工作的前提。高中班主任要结合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班级规范管理要求,科学、有爱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打造师爱天堂。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必要性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加上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重视。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大部分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也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不知道从何下手。学校方面只是要求学生不出事就行,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此外,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乐观。高中升学压力巨大,学生承受着,班主任也在扛着。再加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班主任经常是身心俱疲,更别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

(二)重要性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顺应社会。反之,如果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会失去判断能力与抵抗力。其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班级的凝聚力。比如有的学生嫉妒学习好的同学,有的学生故意迟到,有的学生谩骂、侮辱学生甚至打架,有的学生自暴自弃等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利于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就要求班主任真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作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对待班级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心理疏导。这样既能给学生家庭班的温暖,也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从而促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二、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指理论的认识,还指实践上的认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差别的,对此班主任必须清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前者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后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因此,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二)班主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的道德水平、性格态度、知识、学问等,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班主任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场”,积极的班主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会努力营造一个“心理场”,学生便被同化成为一个积极努力的人;反之,学生会被同化成为一个消极颓废的人。现在的家长既会给自己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也会给孩子优秀的班主任。可见,学生家长也已经意识到了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一方面,班主任既要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够积极地认识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有积极的情感。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

(三)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如智力方面的差异,心理品质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首先,可以与学生单独进行面谈。交流、谈话是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对面地与学生谈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亲人般的关爱,使学生消除隔阂,向老师打开自己的心扉。班主任趁此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再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可以采用笔谈的形式。所谓笔谈,就是采用书面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班主任。比如日记、周记、作文等。通过笔谈,学生能够有效地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经过实践证明,笔谈有时比个别面谈更加有效。

当然,定期开展心理讲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如果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一片空白,在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主动矫正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更加完善自己。因此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邀请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有建树的人士。让他们在班级里展开心理讲座,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讲座等,为学生打造师爱天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

参考文献

[1]郑和钧,邓享华.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西南大学,2010.

健康教育笔记篇7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12-03

近20 a来,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面向初中及初中以上阶段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所接触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偏离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矫正有关。因此,小学应是最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较大样本心理活动观察与心理测量的对照研究,以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探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3所小学四、五2个年级12个班的554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日常观察记录 对研究对象进行1 a的日常观察,观察研究对象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各种情况,由班主任教师按统一要求记录。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确定心理测量方法和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在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观察中,共记录到有效资料213条。

1.2.2 分析汇总 对记录到的有效资料进行分析,排列优先顺序和构成情况,发现带普遍性的问题7项。

1.2.3 确定心理测量的内容并实施心理测量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进行3个方面的心理测量,检验教师表述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1)儿童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1](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 External Control Scale for Children),该量表适用于儿童泛化性期待的测定,反映儿童心理控制源的类型,得分范围从0(内控)~40(外控),用于解释日常观察发现问题中的“主动性差”和“输不起”2个问题。意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日常观察到的问题和儿童实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2)儿童自尊问卷(SES)[2],该量表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总分范围为10~40,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主要研究儿童自尊程度与儿童的向师性、儿童在物质上的攀比以及儿童的不合群现象。(3)儿童孤独量表(CLS)[3],该量表用于评定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不满程度,并了解最不被同学接受的儿童是不是更孤独。量表测定的结果,体现孤独与社会不满程度具有相当的时间稳定性。

2 结果

2.1 日常观察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发生的频度 以班主任教师记录到的每类问题发生的人次数为分子,全部观察对象为分母,计算日常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的发生频度,见表1。

2.2 心理测量结果 心理控制源表现为过分内控和过分外控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8%。五年级学生表现为过分内控或过分外控的实际人数多于四年级学生,男生在这个方面表现问题的实际人数多于女生。见表2。

自尊调查发现,过分自尊和缺乏自尊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6%。

五年级表现为过分自尊或缺乏自尊的实际人数多于四年级;男、女生表现为过分自尊或缺乏自尊的实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孤独量表调查发现,有孤独倾向的占被调查对象的7.9%,此种倾向五年级的实际发生人数多于四年级,男生有孤独倾向的实际人数是女生的2.5倍。见表4。

2.3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比较 自尊量表的调查没有发现年级和男女之间存在差别。孤独量表的调查在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女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较女生有更明显的孤独倾向。儿童内外控制量表的调查发现,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整体水平来看,五年级学生较四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外控性。

3 讨论

结果显示,教师在日常观察中认定的问题发生的频度明显高于心理学调查中认定的问题发生的频度。虽然在本调查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日常学生表现的问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日常行为表现出的问题不能认定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笔者认为,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来解释似乎更合理,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成熟和学习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时间的延长以及知识的积累,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空间,但心理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完全独立和成熟,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的独立是比较盲目的;另外,“帮团时代”[4]的影响,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他们,他们宁愿接受同学之间的一些观点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不愿意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按照自己活动圈圈里的想法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其结果会更多地受到教师的否定。这样的结果总是在困扰着他们,甚至会促使他们采取更为极端的对立态度,在这样态度支配下产生的行为,可能就被教师认定为偏离行为或心理问题。

笔者提倡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更重要的是小学教育过程是直接为孩子终身奠基的过程,培养目标是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公民。小学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就会获得勤奋感,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小学儿童的必修课程。

在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首先掌握本学校甚至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活动形式、持续时间等具体操作问题,不能照搬照抄和不顾实际情况,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要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树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充分认识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摒弃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处理问题学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工作。事实上,班主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心理辅导教师。第三,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序列。心理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规律就是一个连续过程,但有阶段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序列。就广义的教育而言,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施加影响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模式范围中成长和发展。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是深入灵魂、影响一生的影响。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来自教育者的各种影响,形成了与教育者十分相似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小学早期,学生的“向师性”比较浓重的时期更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养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心理自觉性的养成。

健康教育笔记篇8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xxxx”重要思想为指针,以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的转变,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方法,努力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主要工作

通过上一学期的校本培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式”的校本培训更关注教师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更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以及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加强我校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建设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本学期,我们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式”的校本培训,确定的研究课题为“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走进新课程,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

3、进一步构建学习型组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中的要求,教科研工作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教研、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重心,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教师要围绕学校的主课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着,并围绕各自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定期撰写学习心得,本学期完成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4.继续“以研代培”,本学期以“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并且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考评,有总结。

5.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与读书沙龙活动 。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化组织建设的进程。

6.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素质。

7.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观看专题录像,利用课题组活动、教研组活动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使全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教科研业务水平。

8.重点抓好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1)给新教师及骨干教师创设机会,搭建舞台。在本学期,我们将对新教师大胆使用,给予足够的信任,为其压重担,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展新教师汇报总结活动。

(2)精心扶植新教师和骨干教师 学校领导将分别对新教师及骨干教师采用跟踪听课,个别指导,集体点评等方法扶植教师。并适时的派其进行外出学习,给其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充分调动他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积极的探索实践,自我提高,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三、月工作计划

二月: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及管理细则。

2.举行教师读书笔记展览。

3.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4.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

5.开展“走进新课程”检阅课活动。

6.“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开始。

三月: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优课开始。

2.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写读书笔记。

3. 开展“走进新课程”检阅课活动。

4. “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5. 组织骨干教师学习。

四月: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优。

2.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3.组织教师制作课件比赛。

4.“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五月:

1、“走进新课程”检阅课优课展示。

2. 组织教师多媒体操作比赛。

3. 学习教科研知识。

4. “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六月:

1.“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2.整理资料,分类存入档案。

3.撰写校本培训总结。

4.评选“教研星”“学习星”。

健康教育笔记篇9

1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心理健康环境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技术课是少年儿童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单在于它充满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还因为它具有时代性,这对喜欢追求新事物的小学生来说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让他们放松自己,减轻压力,更容易亲近同学和老师,也可以让人更容易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一方面,笔者经常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这些情境中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笔者还根据上课内容适当地播放一些精美的图片和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能自觉地抵御。比如在教学“设计电子板报”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连城县要申报省级文明旅游城市,同学们之前对我们连城的土特产进行了调查,现在想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个电子板报,你们愿意吗?这样就让学生在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健康心态中进入学习。又如在教学“浏览电子作品”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制作了展示高年级学生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排版的作文、诗、小板报等作品的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欣赏作品,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明白美的作品要有美的心态,要用健康的心态制作自己的电子作品。

2巧用网络平台,创设心理咨询空间

网络平台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体系。借助网络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校园网页的创建为手段,以传播新世纪的网络文化观念为途径,以创设心理咨询空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建立校园网。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他们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指导学生上网浏览网页、在网上信息收集、学习收发电子邮件等,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又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心里有一种安全感,因此也很愿意直接而真实地展示自己[2],这样就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网站与网页”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建立了“心声网”这一网页;在教学“美化网页”一课时,指导学生如何丰富“心声网”;在教学“链接网页”一课时,又指导学生可以把网络上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在教学“设计框架网页”一课时,笔者还指导学生在“心声网”上设计了“心语堂”等框架网页,学生在“心语堂”上可以诉说自己的烦恼、忧愁,教师根据学生的倾诉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这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摆脱人力资源和时间方面的限制,又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扩大心理咨询的空间,使服务对象大大增多[3]。但是因为网络是开放的,信息复杂多样,既有健康、有益的正面信息,也有不少污秽、不健康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获取正面资源,还要鉴别和抵制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教学“做网络好公民”一课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文明上网、保护自己,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拒绝网毒、文明上网”签名活动。通过这四个活动向学生渗透“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健康内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的教育。

3设立班级QQ群,搭建心灵沟通之桥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也翻开了更为精彩的一页。顺应潮流,QQ群应运而生。QQ群在学校管理中,不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时代创新,而且它作为一种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工具,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辅助和手段。QQ群不但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还是学生进行心理宣泄的一个平台。在QQ群中,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感想、观点等,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记录自己成长的心情,他们可以互相鼓励交流。在这个平台里,学生还能够及时了解班级活动和一些详细的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后,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活动心得和感受体会,加强彼此间的沟通。QQ群的功能可谓多多。特别是用好QQ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比如在群里可以发起一个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对于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就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QQ群,可以阅读同学的日志,还能进行适当的评论,分享获得的喜悦;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与教师平等地位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比如在教学了“用QQ交流”这一课后,笔者发现学生对QQ交友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利用信息技术课的便捷,建立了“班级QQ”群,指导学生如何加到群里,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讨论。通过他们的发言,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动态,并适时进行引导,为他们搭建心灵沟通之桥。

4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从纪律和要求着手,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树立法制观念,教育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小学生守则》,不进网吧、游戏机房等,上网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而且还要从教学内容上做文章,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讨厌的可能要算文字录入了,比较喜欢的可能是上网浏览,但是最感兴趣的应该还是游戏。根据学生的这些喜好特点,可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笔记篇10

与糖共舞越舞越迷糊

从此后,汪大爷开始了与糖共舞的日子。有一年秋天,他下班忽然晕倒在了路边,邻居和老伴把他背回了家。他疑惑:这是怎么了呢?后来他才明白是发生了低血糖。哪里出了问题?看来有病吃药只是康复的一方面,听人说糖尿病就得饿着自己,汪大爷啥都不敢吃,可是有时候血糖却显示偏高,他犯嘀咕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就在他被折磨得找不到一切原因时,老伴把他领进了百年养生健康管理机构。

坐上板凳,才明白

健康教育工作者问汪大爷:想不想控制好血糖?汪大爷说:当然想!那好吧,工作人员指指小板凳,示意他坐下学习。

上了年纪的人,重新坐回板凳上规规矩矩地听课,也是种考验,可是被高高低低血糖闹腾多年的汪大爷,跟自己较起了劲儿,非整明白不可!每场科普教育活动他都落不下。慢慢地,他找到了自己为什么吃药还发生低血糖的答案,弄懂了自己为什么不吃饭有时血糖还高的原因。找到了一切让他困惑的根源,汪大爷心底敞亮了。他主动给自己制定了“血糖规划”:在有生之年,餐后血糖不能超过11.7mmol/L,空腹血糖不能超过7mmol/L。他的规划是怎么实施的呢?

一堂课,笔记两遍

至今,随着血糖的平稳,汪大爷已经攒下了一大摞课堂笔记。百年养生健康大课堂、海秋小课堂、雪松小课堂、饮食训练班、龙江讲坛……都分门别类进行了记录,而且被排成了目录,方便查找。例如,2010年4月10日,《糖尿病足的预防》第55页,一翻即可找到。

一位老人的笔记如此工整,相当于一位本科大学生的笔记。汪大爷说,这些都是课后重新整理的。原来,每次听课时,汪大爷都拿着草稿记录,回来后,再重新一字一句抄写在笔记本上。

血糖高不高 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