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十篇

时间:2023-07-20 16:40:01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解决现阶段企业中普遍存在人风险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经营者制衡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关于法人的管理模式并不完善。在本文中,作者研究内部控制思想如何有机运用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即是以内部控制思想为基础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托进行开展,最终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营。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一、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及联系

(一)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将这一系列工作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2.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联系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正常运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又密不可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内部控制从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分支,是开展和提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1.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有着共同的使命和目标,都是为了确保企业者能够遵纪守法,对于企业的经营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同时也要确保企业者在任职期间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公司资产损益方面的合规性,最后也要保障能技术督促和监督企业者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完成企业的绩效指标。因此,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双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2.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大的时效性与健全性。对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三要素包括对企业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事前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特点主要突出表现在其客观性与科学性上,企业一般的内部控制调查方式就是进行问卷调查、员工咨询和文件审核等,这些都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也可以实施类似内部控制三要素的原则与方式,使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下更具备严谨性与科学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在工作的质量与效力。

二、内部控制前提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步骤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落实与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发展和加强。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也能给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的帮助,所以基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大力发展的前提背景下,内部控制评价也相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质是审计企业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为了实现审计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审计程序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对于审计工作要有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在结合了内部控制前提下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会更具效力。

(一)审计筹划阶段一项工作良好开展的前提离不开精密的筹划与安排,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事先在每年年初有企业的审计部门与财务管理和监管等部门根据企业的结构模式与发展实情制定一套详密的全年审计计划。在全面布控的同时也要根据相关部门各自反馈的信息积极有效的设定重点审计要点,补充完善企业审计计划,依据部门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环节审计计划,有效分配审计资源,谋求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具体可以进行以下的操作:1.在企业审计计划实施的初始阶段,可以建立起企业的风险库作为保障并提供数据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时时刻刻蕴藏着风险,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库在每年年初针对企业运营内外部的环境和企业发展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企业风险报告。并在报告的内容中,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应对企业遇到的风险,各部门之间如何配合、预防及化解。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当年成为了企业主要财务风险来源,并且应收账款占到公司销售额的很大比重,甚至明显高于一般行业水平,这种结果就极有可能导致公司产生坏账、死帐,严重的甚至导致公司运营的资金链断层,公司发展受阻。公司的风险库机制就应该进行积极责任审计工作,针对专门的事件,寻找其负责人。并在审计工作中分析账款未收回的原因,进一步理清解决的思路和今后杜绝的办法。2.企业可以在每年年底对公司上下所有员工基于内部控制做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了解公司基本状况。这种内部控制的初步行为,是为了基于掌握公司大概的情况下理清脉络,寻找和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企业由于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及深入,这时就可以依据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原则,采取重点把控的方式,针对问卷调查进行重点评估。在评估的内容方面需要囊括进企业终端管理、企业内部环境调查和企业物资采购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这些内容的方面一定要要求企业内部员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详尽填写,以便审计部门人员能够迅速快捷的了解真想,掌握企业最真实的面貌。在这项工作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好员工的精神状态,做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控制审计工作的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企业的审计工作要结合企业自身所遇的不同问题进行改进和提高,时刻把握审计工作的重心。

(二)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指标相结合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标准与原则,往往是建立在以风险为导向基础上的审计模式。这一审计模式开展的前提,是必须立足于企业拥有良好内部控制的前提基础,首先利用内部控制机制反馈出企业中的薄弱环节和相关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在企业中计划和实施一系列审计工作。这种工作的模式相当于灵活的将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果合理有效的转变为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遵循效益性、健全性和有效性三原则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的原则指导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审计人员必须要对审计工作和全部审计流程有着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1.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效益性就是要求经济审计工作针对相关部门和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企业相关人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管理绩效的评价工作可以通过企业经营的具体财务数据来得到体现和反映,从而管理绩效可以有着客观和准确的判断依据,然而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依据,这方面的判断只能基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企业经营决策等方面来综合分析。2.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主要是指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章程上面,要对企业内部环境、资产、单证管理制度、财务会计、采购和销售等方方面面的内部控制在制度方面系统且全面。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就是要做好基层部门的控制,这样就便于审计工作人员在针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做到由下而上,不断的挖掘和发现企业的内部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并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从制度上面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原有的基础和制度上推陈出新,推进企业的业务转型、销售政策革新和管理方式改进等。3.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健全性而言的,良好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时企业内部控制处于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才能引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出正确的结论。反之,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的结果缺乏有效性,那么审计的结果往往也有失水准,达不到审计的直接目的和最终要求。

(三)在内部控制结果基础上得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阶段的基础之上,给予企业综合评价经济责任后需要出具企业审计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交审计初稿,在提供初稿过程中,需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结果为基础,而出具审计报告。如若在审计中发现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则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之中结合企业内控结果来施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帮助企业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应该从以下两点落实:1.正确使用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的高低与否,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给予的正确评价,内部控制结果是审计报告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应当予以正确合理的运用。2.定量与定性得出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这种方式与原则能够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益参考与借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时,可以充分使用对缺陷判断的这种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定性方法,来分析发现的各类问题在进行存在的潜在危害影响程度。

三、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体现与改进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体现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实质性即是更多采用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内部事前、事中、事后数据得到全面的掌控,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注重结合其他审计结果。要达到目标,首先需要节约审计成本,减少审计工作对企业正常运营活动的影响,为了提高审计深度与层次、高效率运用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项目的重复出现,企业应当兼顾审计项目,将专项审计与任中调查、企业内控评估等项目适时交叉开展,避免重复。对企业员工进行的离任审计可以借鉴其任中与审计结果,进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和时间的目标。2.实行重要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企业重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分部门、公司的专项审计工作,为的是弥补因计费、财务、人力等种种原因而削弱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3.推行2年一次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结果,按照公司相关章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每2年就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任职期间定期审计工作,让对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审计工作做到周期化和常态化,从而实现审计工作能够全面覆盖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评价制度。

(二)内部控制评价运用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改进方向一个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制度,可以推动企业的治理与完善内部控制,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又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环境,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互利关系。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运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调整好内控评价整体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情况本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力工具,不是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部,而做好审计工作需要恰当使用评价方法,注意和认识到内部控制情况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之间辩证关系,做到准确把握,做到客观定论,合理分配审计内容,避免重复审计。2.探索和建立相对成熟与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现今的大多公司在对内控评价基础上的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层次还远远不够深入,评价制度不够健全,这需要企业探索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和监督这五个方面去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同时参照地方政府的内部控制评审体系,尝试进行内部控制系统适应性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完备程度评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审、核心控制职能评价控制制衡机制评价等方面建立对应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网,基于内部控制的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0:17-22.

[2]章伟,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J].中国审计研究,2012(03):34-37.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2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内部控制

所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在任期期间企业俄领导干部对企业负债、资产以及损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型以及与之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所应当具备和负有的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领导干部而言是新时期对其监督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从源头上对各种腐败现象进行防御和治理,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效的促进领导干部保持一种公正廉洁的作风。

一、企业经济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推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能够使相关领导人员在监督之下工作,能够帮助企业领导人自觉的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避免其或者失职行为的发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还能够使其善于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其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并且在此之中利于不报之地。

2、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支出以及各种预期的经济指标是否完成作为标准的,这是国家及其相关领导人作出各种计划经营决策和执行各种财务预算的审查方面,它成为判定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控力水平,正确评价企业领导经济职责的重要依据。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有效促进廉政建设

在企业推行经济审计能够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能够对那些违法犯罪以及无视组织纪律的领导人员行为进行制止,不断的提升领导者的管理水平,通过此种政策方式实现对领导的约束,最终将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对于我国来说,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对企业领导尽速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对干部监督管理体制的一次中压迫尝试和探索。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关系,内部控制一方面有效的推动了审计方法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有效的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而另一方面,审计方法和技术的而改变又从反面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内部控制不断的走向完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内部控制够有效的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制度审计作为基础的,它并不是将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作为主要侧重点,在此项工作过程中还对企业经营者的相关管理活动实施审计,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测评是一项或不可缺的程序。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主要是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并且保证各种资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及时的纠正搁置那个资料不完整和不合法行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之中,内部控制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对企业负债、资产以及损益的各种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能够使领导人对其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之所以说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实施内部控制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迅速直接了解,能够尽快的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点熟悉。第二,实施内部控制能够尽快的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信息以及单位会计信息的可信度。第三,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考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效果和管理水平。第四,实施内部控制能够确定企业发展的重点和规模。第五,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制定相关的审计预案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第六,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省需要工作环节,最终达到节约审计成本的目的。第七,实施内部控制能够发现体制内缺陷,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

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的方法

在对企业竟会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都是内部控制测评法,这样可以通过对审计单位内部的依稀而事实状况的测试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评价,对企业的审计风险提出预估,从而确定审计的规模大小和重点。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工作中,内部控制测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方法有:第一,通过观察询问或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并记录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第二,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复合型测试,分别根据控制业务测试方法和控制点的测试来确定企业内部执行情况和控制设计情况是否有效。第三,通过内部控制的来判定控制风险。

四、结语

经济责任是审计工作的实施主要对对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水平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这种活动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特点进行了解,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是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损失或者漏洞。因此,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指引并且保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龙立明,朱永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的构建:基于系统论指导下一个可参考的框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3

1.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结果应向社会大众完全公开

公开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对供电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深远的作用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内部审计有助于调整企业经济运行,加强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与实施,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审计质量和效果,使审计工作能够落实到实际中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有利于促进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权利运行在“阳光”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如果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过程与结果缺乏认知,不能发挥自身实际效用,对经营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判断,也难以保证企业运行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信息的公开性有着知情权,同时这与保障员工的知情权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也相同。“审而不改,还不如不审”,这句话就充分地说明了想要形成监督与整改的强大合力,审计工作人员、审计过程、纪检必须结合在一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是要彻底清除病症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其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清查内部审计中的问题,而是能够根据查找的问题对审计工作作出一系列调整,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公开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利于审计部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对自身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然而引入监督的好方法就是一种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的这把“双刃剑”,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这就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责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企业员工的质疑,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这就要求必须保证证据充分和事实确凿以及定性准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以较高的审计质量,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促进其不断提高水平增强专业素质来改进工作,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果运用工作的开展有序,只有审计结果公开才能更好地运用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借鉴了其他审计项目结果公告的做法。为了制定出统一规范而适宜面向企业员工的文书格式,经济责任审计改变以被审计单位为对象的报告形式。一方面是,坚持客观公平的首要原则。事实明确、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平,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公告的根本,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结果公告在内容上尽量达到全面完整,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涵盖被审计部门基础情况、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审计评价和处理情况、被审计部门的整改等内容,同时注意审计结果公告中文字表述的简洁性、突出性,最好能够让社会大众一目了然,看得清楚、明白。

2.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1)首先是审计结果的汇报制度上的变革。为了改变审计结果层层汇报的做法,变“阶梯式”为“扁平式”的出现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种方法一方面将审计结果平行汇报,另一方面也向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审计部门汇报。

(2)其次是明确审计与财务这两个部门的内在关系。为了进一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正确性,解决审计工作的经济来源,将审计经济费用纳入企业经济预算中,并尽可能明确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间的利益关系。

(3)避免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开被层层过滤。在客观上减少了某一方面对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及审计结果公开的影响,能够在暂未改变现行审计体制前提下,尽量淡化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监督的色彩。不但能争取上级审计部门的支持,而且体现了“谁任命谁管理”的原则。3.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许多审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往往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致使审计人员不能学会创新性的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培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能力,企业经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效用性更高,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随之得到双重提升。企业应建立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活动,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还可让审计人员在培训后,对此次培训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在企业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审计人才结构,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经济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在工作中保持对审计的高度责任心,熟练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只有保证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过程的公正性、科学性、客观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审计工作与纪检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用性。一旦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不良行为时,可将证据交由纪检单位,使其能够对不良的审计行为进行追究,对审计人员的责任作出评价,并给予严格的处罚。

二、结束语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2月8日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进一步规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和内容,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对下属单位企业领导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意见。同时,《规定》的出台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并结合内部审计实践工作进行浅析。

内部审计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领导人员负责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领导人经营业务和经济责任。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专项审计为辅助的审计思路,在保证较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改变一般常规性评价的做法,以合法性、合规性入手揭露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责任问题,关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困难,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与落实,帮助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正确界定审计评价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标是要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有别于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应把审计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核实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重大管理决策情况、项目投资、资金筹措和资产设备购置出售等重要经济活动上。《规定》第十七条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可见,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不能等同于财务收支或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按照上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可确定为: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财务状况是否真实良好;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个人行为是否廉洁自律。

经济责任审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抓大放小”,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非经济事项和没有纳入审计范围的事项一律不评价。如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不属于经济责任范畴的问题,可以以专题报告形式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谨慎性原则就是要保持稳健、谨慎态度,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问题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

二、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

由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性质、资产量大小、领导人员任期长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衡量的尺度也应有所差异。《规定》第六章审计结果与评价运用建立了经济责任定性和定量的责任评价标准体系,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减少了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规定》明确: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定量责任指标进行分析,如一系列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家下达的经济发展计划、上级下达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行业颁布的经济业务标准、同类先进单位达到的经济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前任离任时实现的经济水平、单位本身历史上的最高经济水平等。从财务指标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现存资产经营状况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要考虑被审计单位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特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考虑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理顺关系,协调工作,规范审计成果的利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规定》的出台,使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手段引入到干部管理监督之中,形成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的新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党政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心、支持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三个部门在工作上要配合联动,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信任,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要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共同拟定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过程中,要互通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集中定性处理。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审查批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来看,只有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长期、有效开展。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应以制度方式明确、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领导人员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重要依据;要力争做到“先审后离”,对于一些拟调任其他岗位的领导干部,可采取审前待任,待审计结束后再正式任命的方式;审计结果应归入干部档案,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四、推行多向审计承诺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建立多向承诺制度,正确区分会计责任、经济责任和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数据、财产盘点记录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领导人员要对任期经济事项所应承担的责任负责,不论审计是否涉及或者审计是否查出问题;审计部门要保证按照《审计法》和相关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并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推行多项承诺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警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真实的资料,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获得审计线索,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五、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要广,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也比较深入,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性审计,需要花费较大的审计成本。从效益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外,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在客观公正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同时,能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增值,将极大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责任审计;风险;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也迅速扩张,工程数量大大增加,内部审计每年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也随之增多,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化,令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内部审计,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尤为突出。

一、 形成审计风险原因

1.审计人员地位特殊,难以保持超然的第三方角色

国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本企业直接领导,各项工资、福利等费用都由企业负担,而且审计干部的任免、调动和使用都由企业决定,上一级审计机构只进行业务指导。因此,审计评价要做到完全的公正、客观,不受本企业的一点影响,难度可想而知。

2.秋后算账,时过境迁,审计取证难度大、协调难度大

目前,许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在干部升迁或离任后进行,内审人员审查已时过境迁的问题时,审计取证难度大,审查出问题再进行秋后算账,审计协调难度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与单位经营者较为熟悉,发现问题不好意思进一步追究,再加之,一把手如果插手,难以保证提供真实的审计资料。还有些被审计对象人敌对情绪高,消极被动,还会直接到上级部门 “摆困难,讲客观,诉苦水”。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审计取证、协调难度,。

3.审计涉及内容极为综合,审计评价难度大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评价内容综合性强,除了包括常有的财务、效益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极为专业的施工造价、安全、质量等方面,要求鉴别多方责任履行情况的工作,内容相当综合。

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标准比较模糊,对其主管责任、直接责任的界定也不清楚,缺乏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优劣的判断依据,令审计评价尺度难以把握。

4.审计人员数量有限,项目极为分散,难以进行全面审计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施工企业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分散,有的施工企业甚至施工到了国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每个项目进行经济责任确认,然而要对每个项目进行现场审计,无论是从审计时间上还是审计成本上都难以实现,审计人员只能依靠各项目人员提供的经营自查资料确定盈亏,同时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抽查,再加之每个项目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不尽相同,尤其是施工当地市场状况更是千差万别,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审计结论的难度可想而知,产生的审计风险也就无可避免。 转贴于

5.建筑市场不规范,项目盈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不得不采取压价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或给建设单位的部门或个人以利益承诺;有的地方为了搞政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尚未落实就开工建设,造成施工单位长期垫资施工;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双方签订的合同行事,随意削减工程造价,对应计量支付的工程变更、调概及索赔项目强行拒付;有的建设单位恶意拖欠工程款;还有的当地势力垄断施工材料供应,抬高材料价格…….上述这些现象都造成工程项目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项目完全结束,彻底结算,资金全部收回是才能确定,有些项目要多年后才能确定最终效益。

二、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到终结阶段始终严格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可以确保审计质量,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根据企业的特点,在审计中首先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其次,根据分析和判断,按照各工程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和风险大小确定现场审计重点;最后,在审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三级复核制度,并且实行全员,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2.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管理,公司财务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各工程项目财务、工程等部门能及时沟通,正确确认工程项目每个期间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同时加强对重点工程成本进行详细抽查,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3.国家逐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4.加强培训和后续教育力度,提供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日常工作中除了建立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机制、落实审计风险责任制外,还应结合行业特点,重点加大对审计人员工程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并组织审计人员到工程现场观摩学习。通过联合审计、以审代训等形式剖析重点审计案例,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 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得到了普遍加强,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起到了作用,但从今两年的实现来看,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有几点看法:

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功能的发挥

对被审计对象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主要功能。关于这一功能的发挥,当前主要问题一是总结,仅提出了有关的经营问题,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挑毛病,审计部门不是宣传部。二、审计评价的目的性不强,把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当成了工作总结,分不清个人的责任还是集体的责任,用词含糊,模棱两可;三是审计评价无固定的指标,有的指标过于灵活,因人而异。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首先要明确审计评价的内容,国有企业是经济实体,担负着经济建设的使命,其领导人的主要成绩,是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评价的内容就明确在经济责任的范围,并对业绩、成绩事项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应避免过多的原因分析和结论性判断,以减少审计风险。另外,评价的范围和内容过于狭窄,只考虑审计风险和评价各方面的关系,也将达不到审计目的,影响审计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落入走过场,摆样子的俗套。

其次是审计的目的性也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从理论上讲是被审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一是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为后续的领导者提供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并分清责任,使交者明白,接者清楚;二是为上级主管单位聘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是股份制企业,还要为投资者及董事会聘用经营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明显不同,就在于前者重点是对人,对个人责任分析评价;而后者则更多是对事,对企业第个具体的经营财务事项进行评价、鉴定,分清企业行为和个人责任。在此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犯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二、 关于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及内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7

关键词:自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36-01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关联公司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关联公司负责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对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及综合评价,属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范畴。它既是对责任人在从事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也是对某一经济事项的监督和对责任人的行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审计。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种有效方法。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企业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对企业下属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既能为人事部门管好用好干部提供依据,又能增强领导干部实现任期内目标的责任感,保障企业资本保值增值。

(一)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向干部考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联系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达到客观、公平、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并将其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二)打击和揭露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净化社会风气。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打击和揭露腐败分子。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堵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管理漏洞,促使领导干部不断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三)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了前后任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掌握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一)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确定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合法,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的基础。企业资产是否流失、有无虚列资产,是否只有账面价值而无实际价值,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企业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有无虚提虚挂问题,有无呆账、坏账,企业债权债务现实情况和形成过程是否合法,有无长期拖欠、逃避银行监督等情况。企业损益主要审查企业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有无虚增、虚减,有无非法收入。有无私设“小金库”;企业的成本费用是否据实列支,成本费用列支是否合规,利润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节,营业外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利润分配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假报业绩现象等。

(二)任期内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真实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最能说明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有些企业领导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或者逃避国家的监督、或者弄虚作假,虚列指标。企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企业销售的增减趋势和幅度是否正常,企业资产价值增减及变化趋势是否正确等。企业利润的真实性,是否处于潜亏状况,企业利润的增减是否真实,企业净资产的增长情况,包括净资产的实际数额和比重,企业应缴税金和实际缴纳情况,职工收入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三)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领导人员作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增减情况主要审查有无违反规定,擅自进行国有资产评估、虚增国有资产的问题,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无人为转移、隐匿资产,不安规定程序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国有资产的变动情况主要审查国有企业在被审计的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初的情况和离任时的情况,国有资产的变得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主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流失、损失、浪费等情况,国有资产保值率,在企业资产重组、资本扩张、产权变动以及租赁、兼并、变卖、破产过程中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资产进行了正确处置等。对其资本保值、增值结果可采用财政部颁布的指标,例如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分析判断。

(四)任期内企业管理和遵纪守法情况。加强企业管理,依法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领导人员正确履行其经济责任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是采用健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健全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齐全,控制目标是否完整,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符合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目标是否实现,规章制度是否贯彻落实。企业遵守财经法规情况主要审查是否违法财经法规,是否存在重大经济违法问题等。

(五)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重大经营决策代表了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项目决策主要审查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情况,有无因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决策程序做出错误决策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等。项目投资效果主要审查项目投资回收期和报酬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举债投入是否超过其承受能力,有无在新建、扩建项目中搞重复建设,是否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在关键的项目上。

(六)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基本要求。惩治经济领域里的违法犯罪活动和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领导人员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有无截流应上缴国家收入的行为,有无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无偷漏、拖欠国家税款的行为,有无虚开增值税发票、提高消费、奢侈浪费、、损公肥私、行贿、受贿、重大经济等问题。

总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的、全方位的审计,作为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应从经营、管理、效益、守法等多方面对经营者进行客观评价,积极总结和积累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8

关键词:企业 经济责任审计

就当前来说,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逐渐涉及社会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企业而言,积极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为人事部门管理好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还能够有效地提高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自我约束意识,从而有利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企业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内涵

在说明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之前,要先弄清什么是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理解了经济责任,我们就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理解为,企业及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其在任期内应该负责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形进行的审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目的是要分辨清楚相关的经济责任人在其上任的期限内,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并且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在对相关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提供一个依据和参考。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指出,要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推动履职尽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审计署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在于立足权力运行与责任的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上述规定为企业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指明了方向。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经营者与干部在任期内的监督管理,能够正确地评价与考核经营者及干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在为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及干部提供一个宽广舞台的同时,也向相关的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于我国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考察,企业实行的是经济责任审计。其倡导的考察方式是定性与定量二者相结合,并依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间提出的目标,通过对企业发展相关的经济指标来分析与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地考核其经济业绩,从而能够加强对法定代表人工作职责的监督,促进其更好地履行职责,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干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就当前而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下而进行的,有诸多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将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落到实处,贯穿到其任职的整个期间。在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有许多是在调动干部已经成为定势后才开始进行审计工作,在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这两方面上不够重视,对于干部的评价与任用甚至于委托审计部门帮忙,走个形式而已,并没有贯彻到实际工作。并且,有许多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干部已经调离、任用、离任或者是提升等之后,才委托相关的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这就无法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经济责任审计依据中央下达的要求是需要做到“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离任手续”。但是,在企业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为了保障组织工作间的相互衔接,往往采取先离任后审计或者是先上任后审计的方式,就会引发许多问题。采用先离任后审计,一旦发现干部在经营期间有存在任何的不足之处,到事后才发现,对当事人的责任难以追究。离任者在其任职的期限内发生的问题,往往会遗留到后来的接任者身上,让其负责整改纠正,而接任者由于不熟悉或者是对自身任期内工作绩效的考虑,会对历史遗留的问题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使得企业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任流转到下一任,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从实际工作来看,企业的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许多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管理专业上转移而来的,对审计知识的结构掌握不够透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就当前而言,在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法律、IT专业等方面的审计人员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所以说,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

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大多数的审计部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只是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因为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审计部门的人员往往要积极地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相互协调开展工作,或者是遇到一些麻烦,需要其他部门的帮助。这时候,开展审计工作,常常会存在偏私的现象,没有发现任何的审计问题还好,一旦发现问题,出于情面也就不好意思继续深究下去,这样就会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三、企业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

企业要完善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需要提高企业的领导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要深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企业发展经营的目标为核心展开工作的,通过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保障体系。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要加强对其的职能建设,并且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的目标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一致,需要打破传统双向领导的约束,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只能够单一的服从于企业的决策层,只能够有一个单一的工作目标,即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努力。此外,对于提拔或者是任职的领导干部需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采用任职前审计的方式,要做到先审计后进行任命工作,对于调任或者是转任的领导来说,其任职期间的审计需要在同级的审计机关的监督下进行。对于轮岗或者是免职的领导人的任期审计来说,有主管部门的,需要在主管部门审计机构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而如果主管部门为同一级别的政府,需要由同级的审计机关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就需要完善其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价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下开展工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保障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审计监督体系,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保障其审计程序的开展是规范有效的。另一方面,在借助于推进企业的管理政策以及健全配套制度的时候,要按照相关的管理原则开展工作,规范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从而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审计发现问题,这只是审计工作的开始。企业要建立整改审计制度。审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将审计整改意见及时送达被审计部门及人员,责成被审计责任人制定明确的措施,责任到人限时进行整改,上报整改报告;审计部门则加强审计整改问题的检查,对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典型问题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要进行重点跟踪,督促整改。对审计整改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与纪委、监察、组织部门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联合督办督查。

审计不要把自己定位于监督的角色。我们很多企业监督部门在年终绩效考评中排名往往靠后,审计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这一方面是由于审计本身的工作性质,而另一方面则是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为才有位,审计的价值要得到认可,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是一种服务,寓服务于监督,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强化服务职能。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的规范,促进企业的发展。审计发现的问题,有体制上的,机制上的,有执行层面的。审计人员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法依规提出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指导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规范运行。

(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人员应当保证独立性,并且提高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还需要加强独立性,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队伍需要由可靠、廉洁、忠于职责的人员组成,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如活动经费等。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开展审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较为模糊的事项及复杂问题的时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而提高审计的正确性。此外,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基础的审计知识,还需要扩大其知识的层面,例如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等,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突破思维的局限性。面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需要积极地寻找各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与手段,来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从而真正地发挥出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6):97-98.

[2]谢晓兰.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1,(7):11-12.

[3]曹秀梅,王宗秦.浅谈如何做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0,(1):162-164.

[4]曹秀梅,王宗秦.如何做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J].财政监督,2010,(2):60-61.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防范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随之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一项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WTO等,日前还在许多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亚洲投资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有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进程,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事件中,存在一些国企发展缓慢,管理层年薪过高等不透明现象,直接影响到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安全,给国企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提醒着我们加强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国企发展过程的的公开透明,提高国企的竞争实力,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83年我国建立国家审计机关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契约导向阶段和体制、产权导向阶段:

第一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阶段。厂长负责制决定了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的绝对权力,所以厂长 (经理)的工作状况和责任程度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然而这却造成了一些领导虚报成绩,欺骗管理部门,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威胁。

第二个阶段:契约导向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87―1992年)。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具有自的经营管理制度。其基本形式是“两保一挂”,即企业保证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税利指标,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从当时来看,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承包经营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和经营不公,承包者负赢不负亏等,是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个阶段:体制、产权导向阶段――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3年以后)。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我国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的抑制的发生,促进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

目前,我国约有9万家国有企业,数量之庞大,更足以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然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尚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如国企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层工资薪金过高不透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机构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的发生,直接威胁着国企的经济安全和办学质量。因此,要着重探究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然而,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简单,出现控制不力现象。财务人员出现交叉现象,违背了独立性的要求,缺乏规范的控制制度;二是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国企已进行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然而,却仍然沿用以前落后的财务制度,造成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从而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失效

内部审计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国企内部审计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随着国有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其所需的知识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审计对象和复杂的经济责任审计关系,使得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加重了审计工作的压力;二是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工作要针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很多国企的审计范围指数局限于对资金筹集、资金营运等方面的合法性,未能做到全面监督;三是审计方法落后。会计电算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然而,部分国企的财务会计方法仍停留在手工做账方面,加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难度高、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财务审计人员。很多国企的财务审计岗位是由会计出纳等人员借调或兼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的独立性。二是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目前国企财务审计人员的年龄多为40-50岁,财务审计人员多为原来财务管理制度下的人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和素质跟不上业务的不断深化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影响力财务审计的专业性。

4.有关部门部门缺乏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监管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是有效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外部措施。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太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相关职能部门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隐患。

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要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对各部门的领导至少2-3年进行一次审计,在离任时再进行一次审计,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组织审计的部门要根据相关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重点选择掌管资金量大、经济活动频繁、群众反映多的部门或单位首先作为审计对象,审计部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予以统筹安排。

2.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促进国企财务工作按既定目标进行。国有企业要认真实行三级复核制度,财务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重点抽核,在证据数据、法规政策、定性评价、文字表述等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审计质量。此外,还要注重程序的节约和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国企的投资、业务活动、资金活动要按照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改进创新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长,任务重,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和所实施的审计方法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一要加强财务审计人员的再学习和继续教育工作,要求社会上的专业培训专家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二要改进创新审计方法,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各国有企业间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交流活动,学习企业过于企业的审计经验,提高本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水平。

4.明确职责,客观、合理进行审计评价

审计报告应对被审计领导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如何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谨慎”的原则,正确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的界限。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时,要注意:一是紧扣被审计对象,切忌做出超出审计权限的事情;二是客观明确界定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审计责任后果,不要随意定性被审计对象的责任;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寻找证据,据实出具审计结论。

5.强化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

设计工作的监督,能有有效的方式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监管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二是要加强国企内部人员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三是加强舆论监督,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国企经济责任工作开展的监督,确保建言献策和意见反馈渠道的通畅。

五、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度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等各方面来进行协同研究。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它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岚.经济责任审计浅论[J].中国商界,2010(11).

[2]田文娟.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12).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篇10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是在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把审计结果人格化,将审计结果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制。它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既是实施审计时据以判断是非、评价优劣的准绳,又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根据。由于审计客体的差异性和审计内容的复合性,决定了审计评价标准有多重性。在进行审计评价时,既应该使用对企业财务审计的评价标准,还应该使用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评价标准,也需采用对个人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

2 审计的目的具有明确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鉴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领导人在其任职期内应负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3 审计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以单一的审计事项作为内容,而是既涉及常规审计的内容,又涉及专项审计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效益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来确定企业领导人任职期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通过对企业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结果来评价其管理水平高低及应负责任大小。

4 审计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一般来说,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作为审计对象,以会计期间来划分审计与非审计内容。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对象是企业领导人,由企业领导人的任职期限来界定应审计的内容,直接审计的内容是企业领导人所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本着实事求是、责任分明、准确性的原则,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影响,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领导责任与执行责任、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没有审计、评价依据不明或者证据不足的事项不作评价,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群众关系和领导作风等内容不能超越审计职能进行评价。

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强制标准。强制标准主要是对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职责或者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的依据。该标准不仅规定了达标者可以享受的明确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未达标者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这些规定都具有强制性。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这种强制标准主要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府或者上级相关部门下达的管理目标,厂长或者经理的任职目标等。

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观标准。主观标准指的是企业独立制定的、争取实现的内部目标,或者是政府部门制定的鼓励性指标,这类标准适用于对企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分解考核,不属于政府部门的强制性范围。对于石油企业而言,适用主观标准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单位的自订计划、上级部门的指导性计划、会计核算达标单位和ISO质量体系认证等等。

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行业、地区标准。行业、地区标准是指以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均水平或者先进水平作为评价标准,该标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管理规定,即各个行业关于本行业的具体的办法、制度和行业标准。二是行业的平均水平或者先进水平,应该是公认的,并有一定时期积累的平均值。三是不同地域的行业标准值是有区别的,每一个行业的标准值应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分类。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也应根据企业所在区域范围的石油行业平均值或先进水平制定自己的制度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