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市场报告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6:15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1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农业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定期各类分析报告。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FAO涉及农业信息采集和加工整理的机构主要是经济及社会发展部下属的统计司和贸易及市场司。统计司负责各国(地区)农业生产、消费、价格、贸易等数据的采集、年度供求平衡表的编辑、统计年鉴的编写和FAOSTAT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统计司现有工作人员50余人。下设若干组(Team),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贸易及市场司主要负责各国(地区)农产品市场动态数据的采集、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食物安全早期预警,以及《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的撰写。目前,贸易及市场司有工作人员37余人。2008年,贸易及市场司内部机构改革,撤销了原来的4个处,设立了9个组,分别负责早期预警、产品分析、贸易分析和农业展望等。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FA0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分析工作由贸易及市场司负责。近年来不断创新市场监测与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分工与协调,加强外部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格局。

——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由统计司完成。统计司主要通过每年向各国发送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各国的统计年鉴和公开出版物及官方网站、联合国或者FAO其他部门统计的数据、一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同时,贸易及市场司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采集数据。一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集各国作物生长情况、作物产量、干旱、植被变化及其他农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季节,向世界各国派出调查组,通过走访当地统计、农业等部门和实地查看作物长势,获取各国人口、气候、作物产量、单产、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数据。贸易及市场司数据侧重于动态性和时效性。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目前,在短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方面,由贸易及市场司完成,其9个工作组之间互有分工又有广泛合作,编辑出版《食物展望》和《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两份报告。中长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上,FAO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合作,编写《OECD-FAO农业展望》,这是对未来10年的中期展望报告。其中,OECD负责用自己的AGLINK模型预测, FAO主要负责用自己的CONSIMO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预测,然后将二者的预测结合,得出对全球农业未来10年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在分析人员组成上,建立了产品分析与地区分析师相结合的分析师队伍。以《食物展望》为例,目前贸易及市场司中有25-30人在做这份报告,涉及产品有小麦、大米、粗粮、油籽和食用油、奶类、肉类、水产品等,人员包括负责研究产品的分析师和负责研究地区的分析师。产品分析师重点关注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重点国家的供需变动情况。一般来说每种产品有2个人负责,其中1人侧重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等。另一人侧重分产品报告的撰写和与地区分析师及其他专家交流讨论,相互校正双方数据。产品分析师是《食物展望》的核心工作队伍。

——信息。目前,FAO主要通过《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和《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展示其研究成果。《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每年出4期,内容包括全球谷物供给与需求、粮食作物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变化与展望,食品价格变化,低收入国食品形势等。

《食品展望》侧重于短期预测,每年出2期,内容包括全球食品和饲料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小麦、大米、油料、糖、肉类等产品。对其生产、消费、库存和价格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包括一些产品深度分析报告。《OECD-FAO农业展望》侧重于中期预测,预测周期为10年甚至更长,每年向前滚动1年并出版l期。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如农业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未来10年全球各地区及各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趋势预测等。此外,FAO在其网站上提供各种展望报告的免费下载链接。用户还可通过书信或电子邮件直接索取。FAO专家和官员也经常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宣传其研究成果和观点。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体系。在机构设置上,专门成立了世界农业展望局,由该局牵头协调开展农业短期展望和中长期展望研究;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的跨部门整合研究的协调方式;在技术支撑上,拥有强大的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和高素质的分析人才。为国内外市场供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也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构。美国农业部由34个局(办公室)组成,共10.5万名员工。工作人员分布在农业部、各州办事处、试验站等,年度经费预算260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展望工作,主要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综合协调。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与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直接相关,主要是世界农业展望局、经济研究局、国家农业统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海外农业服务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联合农业气象中心、预算与项目分析办公室、风险管理局、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在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和信息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由美国农业部内部的专业司局负责,数据信息均公布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可以免费查询下载;研究分析工作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共同负责,所有研究人员不必参与基础数据收集;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农业展望研究局牵头负责。

——基础数据采集。美国农业基础数据采集由国家农业统计局和海外农业服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其中,国家农业统计局主要负责农业普查、经常性调查等国内数据采集,海外农业服务局通过驻外使馆农业专员、贸易商和遥感系统等方式,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出口前景。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美国对于农业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共同负责,实行跨部门整合研究。美国农业部参与农业展望研究的部门包括经济研究局、海外农业服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和世界农业展望局等。总的看,各部门任务分工有所不同,分别按计划完成各自承担的研究预测任务,由农业展望局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报告。

——信息。美国农业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世界农业展望研究局负责。美国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最终审核,并经农业部长签字后。在的众多信息中,每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每年的《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及年度农业展望论坛最受世界关注。其中,《世界农业供需预测报告》(WASDE),经美国农业部长和世界农业展望局主席授权后,每月由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负责。该报告包括美国和世界主要谷物、大豆及其制品、棉花以及美国糖料和畜产品的供需平衡情况。《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一般为10年)由跨部门的商品预测委员会完成,于每年2月份对外,内容包括两年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10年的预测数据。

日本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和产量预测体系。现以水稻为例,简要介绍日本主要农产品监测预警机构设置、运作机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日本农产品监测统计采取的是分散性统计体系,各类农产品生产、 供求、价格等信息均由农林水产省和地方农林水产部门独立进行。农林水产省的生产调查和预测结果对国家负责,是中央政府农产品生产状况和产量预报的依据,各地方农业部门的生产调查和预测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农林水产省在各都、道、府、县依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设立农林水产事务所,全国共设立300个。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日本的农产品生产等信息的监测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负责,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供求、价格等为主。数据采集主要通过3个渠道实现:一是通过各主管省厅的地方分支机构执行。通过各类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价格把握市场动态;二是通过批发市场实现价格监控。日本政府将设置在全国各地的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 564个地区批发市场,通过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负责统计当天交易金额,批发价格,收集交易信息等;三是发挥行业团体、协会的作用。多个行业组织承担本行业商品市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的事务所将得到的资料数据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报送到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统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预测和统计结果向外。预报结果由农林水产省向国会负责,各地农林水产部门所得资料及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当地,不影响农林水产省的预报结果。预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6个方面:供需计划基础资料、米价审定参考资料、稻作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农业公用事业基础资料、国民经济计划基础资料和其他政策改进基础资料。

——信息。日本农产品市场监测统计信息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 一是发表年度、月度、季度白皮书和《统计快报》、《统计确报》,对本部门所管商品的市场动态、价格起伏、企业经营状况等分别进行年度、季度总结;二是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包括农林水产省对农产品的长期和短期预测; 三是通过媒体和行业组织会刊。如:《日本经济新闻》每日刊登各地期货市场的价格情况。东京、大阪等主要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价格情况(包括牛肉、猪肉、水产品等)。上述信息还定期在《日本农业新闻》、《畜产情报》等主要媒体和行业协会会刊上。

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之一,非常重视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为国内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充分的信息服务。加拿大农业展望报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由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组织实施。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加拿大农业部展望报告有三类: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预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报告(10年内预测)。报告由3个不同的小组负责,每个小组约7个人,小组间合作密切。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市场展望报告的质量,对参与人员的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功底有严格要求,大部分人都拥有博士学位,并且是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加拿大农业数据比较详细,主要来自统计部门,可从网上直接获取或用电子邮件索取。市场预测组并不参与原始数据采集,而是直接利用公开数据,如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数据库。预测组在得到基础数据后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的加总与分割(分割成地区数据)。同时,还需对一些参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进行更新。最后是进行预测,除有基线预测(基于现实情况的预测外),还需进行模拟方案(如关税变动等)预测。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加拿大的市场展望研究模型采取引进和开发并举,主要用于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主要引进了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开发的AGLINK/CONSIMO模型。根据加拿大农业部与经合组织的协议,加拿大为AGLINK/CONSIMO模型提供,一些服务,作为回报加拿大可以使用经合组织AGLINK/CONSIMO的最新版本。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在使用AGLINK/CONSIMO模型,如欧盟委员会、英国、日本、新西兰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农业部。

此外,加拿大农业部还自主开发了食品和农业区域模型(FARM)。该模型主要用于加拿大国内市场展望和分析。加拿大农业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模型的弹性与市场结构和AGLINK/CUNSIMO非常相似。模型使用权为加拿大农业部专有。最后,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主要运用经济推导(如根据供给和代表性价格进行简单推算),并没有运用复杂的经济模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运用的模型类似于会计方法。

——信息。加拿大农业部的大麦、小麦、肥料、玉米等农产品的展望报告均可从其网站上免费下载,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索取。此外,加拿大农业部专家和官方还会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宣传其结果和观点,以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欧盟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2

正如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所说,自2014年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召开以来,农业展望报告已成为创新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展望’不再陌生”。

许世卫介绍,与前几届不同,本届展望报告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报告体现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减玉米、增大豆、提牛奶、稳口粮初见成效;其次,报告体现了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特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第三,本次报告体现了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撑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hina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CAMES)。CAMES系统涵盖11大类农产品,应用经济学、农学、气象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实现生物学机理和经济学机制融合,为本次展望报告的出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回顾“2016”

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报告显示,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6亿吨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应充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镰刀弯”等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明显调减,大豆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消费总量稳步增加,口粮消费基本稳定,玉米加工消费逐步回暖,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肉类、水产品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蔬菜、水果小幅增长。农产品贸易仍呈净进口局面但品种间走势分化,玉米及替代品、棉花、糖料等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猪肉等畜产品进口继续较快增长,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品种出口稳定增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进一步加大,玉米价格回归市场、跌幅较大,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价格回升,猪肉价格先涨后跌、均价高于上年,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水果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展望“2017”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线,农业结构将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调整,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望继续增加,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将得以缓解。

报告预测,粮食产能保持稳定、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优质稻谷、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面积预计调减1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预计调增900万亩,棉花、糖料种植将有所恢复;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生猪区域布局优化、生产基本稳定,牛羊肉增速较快,奶类产量恢复性增长;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产品产量将小幅调减。农产品消费总量将继续刚性增长,玉米加工消费增长超过10%;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多层次、高质量、品牌化需求特征进一步显现。农产品进口格局继续分化,谷物、棉花、大豆等进口增长空间不大,但猪肉等畜产品进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随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特征更加明显,稻谷、小麦价格稳中偏弱,玉米价格触底企稳,大豆价格有一定下行压力,蔬菜价格水平低于上年,猪肉价格稳中有降,水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农业发展将保持稳健态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逐步化解,粮食由阶段性供大于求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

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未来10年,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条件下,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中有升,粮食、蔬菜、禽蛋、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0.5%-1%,水果、肉类和奶制品产量年均增速1.2%-2.0%。

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稻谷、小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将调减至5.13亿亩,比2015年减少约6000万亩,高库存压力明显缓解,玉米供需实现基本平衡;2026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到1.41亿亩,比2015年增加约4300万亩;“菜篮子”产品区域布局结构继续调整,畜产品生产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奶类和蔬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单产水平等核心指标将显著提高,2026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单产分别比2016年提高29千克/亩、12千克/亩、27千克/亩、20千克/亩。

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未来10年,大米、小麦消费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和0.7%,玉米消费总量继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速2.8%;城乡居民对水果、肉类、奶制品、水产品等的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26年人均食用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02千克、56千克、40千克、23千克,比2016年增长12%、36%、23%、20%;农产品加工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26年中国蔬菜加工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16%左右,水果为15%,肉类为17%,禽蛋为16%,水产品为36%。

农产品贸易保持健康l展,农业国际竞争力有望增强。展望期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并继续呈贸易顺差格局。随着国内外价差趋于合理,农产品进口基本稳定。受国产大豆生产恢复较快、食用油消费增长趋稳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中国大豆进口增速明显放缓,2026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9600万吨左右。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价格总体温和上涨。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改革完善,稻谷、小麦市场价格在展望前期将稳中有降,后期受成本推动稳中趋升,优质口粮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玉米、大豆、棉花、食糖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市场波动风险加大;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价格总体趋涨。

技术支撑大数据

在许世卫看来,今天的农业展望工作实际上也是近二三十年来农业信息分析技术、农业基础数据、专业队伍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系统全面的农业基础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农业展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作为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的重要报告,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经历了全面分析2016年形势、开展模型计算形成数据分析预测结果、展望报告初稿形成、专家系统性会商等阶段才得以形成。

许世卫强调,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我国农业基础数据,是有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农业有效调控的基础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在支撑编写2017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过程中,采用海量基础数据、强大模型系统、专业分析团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展望。其中,基础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相关研究数据、相关网站数据、国际机构数据、专业机构调查数据等。

“有了基础数据后,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用CAMES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许世卫介绍,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系统(CAMES)是基于农产品供需均衡原理建立的大型智能分析预警系统,该模型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研建,是适合我国农产品定量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的模型系统。

CAMES模型系统以长时段历史大数据分析生成的气象类弹性系数群、投入类弹性系数群、管理弹性系数群为基础弹性系数,以生产、消费、价格、贸易、库存、成本类计量分析模型为核心预警方法,以实时性多场景条件选择和机器学习为关键分析预警构件,构建的具有实时性、全覆盖、长中短期分析、覆盖多种农产品的复杂分析系统。本模型为农产品供需市场分析预警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中国各地区(全国、分省、分县)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价格等市场情况和模拟分析政策措施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市场的影响,可为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3

摘要:当前,尼日利亚农业部正在吸引大量有文化但对农业产品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的投资者。农业产品的潜力在印刷媒体中有待开发来进一步宣传农业信息,促进农业产业的成功。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尼日利亚奥约州伊巴丹市报刊中农业广告与读者关系。从当地政府部门中得到了401名农民的名单,从中随意选择了122名(30%)的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结构完整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单一答案和开放式答案的问题,用于启发受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调查者(52.69%)的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82.52%的受访者的识字能力在小学水平之上。婚姻状况方面,75.8%的已婚,80.0%的农民把从事的农业活动作为第二次教育,27.5%的农民有超过26年的农业经历。60.8%的调查者反映曾经阅读过报刊,有高达14.2%的人一周至少一次读报。在受调查者对农业广告的认识和态度上,分别有59.2% and 74.2%的人喜欢广告。推论性的统计分析表明教育程度(卡方=21.07:p值≤0.01)是与受调查者对农业广告的认识紧密联系的。然而,婚姻状况和农业经历(卡方=10.48; p值≥0.57)并不相关。农民对报纸中的农业态度和认识的关联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r值=0.385; p值≤0.000)。农业广告是意识创新的先驱,促进农业企业,对农业信息的宣传,能够在农业人口群体内部和外部获得更大的影响面。

关键词:农业广告,读者关系,新闻报纸

一、引言

不同形式的广告对如何使商业活动取得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印刷媒体业同样在每个人,尤其是有知识的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通过帮助农民构建观念,形成观点和对事件的认识的方式来呈现诉求话题。Olatunji (1991)指出,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近来几乎认为,信息是构成精神发展微积分里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通过广告将农业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是当务之急。

Olowu (1990)断言,尼日利亚报纸的编辑们看重通过广告效应产生的收益,而不是对激发农民发展的必要的农业相关资讯。与那些不看报纸信息的农民相比,阅读报纸和农业杂志的农民更可能调整农业活动方式和方法,并影响他们对农业广告的认识和看法。

既然尼日利亚农业部正在吸引大量有文化但对农业产品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的投资者,因此在宣传农业信息过程中,强调农业产品技术知识应该引起重视。Olowu (1990)指出,在西非分区的一些国家实行的财政从紧政策让政府官员,军队和准军事人士介入农业。这些进入农业企业的新兴的群体,通常有比传统农民更高的教育,将带来农业群体认知水平的提升。这些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主要依靠新闻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获得需要的农业信息,因此有必要研究这群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农民如何得到需要的农业相关信息。

基于这样的背景,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来帮助研究工作的完成:1、农民与报纸有怎样的读者关系?2、农民对待报纸中的农业广告的态度是什么?

二、理论框架

1、广告在农业产品中的角色

有效的市场策略需要整合优秀的广告政策。为了让销售顺利,销售方因此要让顾客了解他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凸显了广告传播信息的重要性。Jefkins (1984)解释广告是为了让人了解商品或促进服务买卖的一种方式。

为农业商品或农业服务做广告的意图,是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产品和农业相关服务信息。事实证明,大众传媒是最有效的媒介,通过大众传媒的载体,广告得以实现其信息传播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报纸这个媒介,它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公司可能是新建的,顾客对之不了解,报纸可以为公司做广告宣传,第二,如果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生产商可以对其做广告宣传来赢得顾客或者超过竞争对手(Oladeji,1994).。Jefkins (1984)指出,20世纪的产业社会没有广告,资本家或社会活动家就无法生存。

像其他蓬勃发展产业一样,农业产业也需要广告宣传。农业产业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和农业服务做广告。农业产业也为其他行业产品提供了市场。

广告的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种人群传递劝说和鼓动型的信息和观点,以此来激发变革或增强渴望的态度。(Lanihun,1986)基于这一点,广告的角色定位不能过分夸大。然而,由于农业产品有容易变质变坏的特点,在农业收成高峰期间,对农业产品实施储存通常是不能够用来阻止农作物变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制作大量的广告来促进农业产品畅销,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实现产出收入稳步增长,最终实现产量的增加。

此外,广告可以用来展示农业产出收入在何地和如何获得,因此需要减少农民不能及时获得需要产出收入的问题。对农业的研究已有大量例子,得出的结论都是关于农业产品如何获得增加。这些研究发现包括农作物的高产,种子病虫的防治和选种,机械化农业等。尽管已有这些研究,但是农业对尼日利亚经济的贡献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尼日利亚中央银行2000年的年度报告指出,农业产品增长率提高到3.3%。如果没有相应措施,例如广告,或者如果广告并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认识,农业是不会得到相应发展的。

2、研究方法

研究地区是伊巴丹市。伊巴丹市是奥约州的首府。多级取样被用来选择研究对象。首先,伊巴丹市的所有5个地方政府被取样。其次,从当地政府办公室获得会读写的农民的名单,其中随意选择了30%的农民来作为研究的取样人数。表1反映从各个地方政府得到的农民人数和取样的总数。表格说明了取样的步骤。随意选出的122名农民根据结构完整的问卷调查表接受调查访问,表中既有固定答案问题,也有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受调查者提供信息。

3、测量的要素

态度:这方面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回答25个关于农民对报纸中广告的正面和负面看法来实现。共分五级,强烈同意(5),同意(4),无法确定(3),强烈不同意(2),不同意(1)。平均分用于将他们的态度进行喜欢和不喜欢的分类。

年龄:这个要素的检测是通过询问农民他们的实际年龄来完成的。

婚姻状况:受访者被要求在单身,已婚,离婚和丧偶四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农民对报纸中农业广告的认识:

①报纸的读者:是(1),否(0)。②阅读频率:每天(4),1到2天(3),2到4天(2),每周(1)。③购买报纸:是(1),否(0)。④买报频率:每天(4),1到2天(3),2到4天(2),每周(1)。⑤对广告的认识,非常喜欢(3),喜欢(2),不喜欢(1)。平均分用于对统计进行分类。⑥对广告的回应:是(1),否(0)。

三、调查结果和讨论

从表2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农民的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占了63.9%。这表明多数接受调查访问的人是中年人,他们正处在青壮年劳动的年龄。表2同时也显示出82.7%的农民是已经结婚,说明农民对他们的家庭富有责任感。绝大多数农民有体力和责任感,缺乏的是农产品增产和促销的信息,因此他们需要从报纸中刊登的农业广告上获取信息来增强他们的产品和销售。

根据表2,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农民受过一种或者另外一种教育。这一数据表明农民普遍具有较高的读写水平。从表中也能反映出78.7%的农民将其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其职业。表2也显示农民是富有经验的,因为他们当中一些人(27.0%)有26年农业从业经历,高于农业经历中其他方面的比例。Makanjuola (2002)在一个相关研究中确信中年人农业群体构成了阅读新闻报纸的主体,他们更通常拥有各种程度的从业经历,其中就包括农业。

表3反映出农民中占61.5%的人喜欢阅读报刊。这一信息表明农民具有较高的读写识字水平。从表中还可得知,多数农民一周至少读报一次,这表明农民对报纸内容是了解的,他们极有可能发现和阅读刊登在报纸里的农业广告信息,并对广告信息做出回应。

从表3也可以发现,许多农民购买报纸。这说明农民意识到报纸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报纸的看法,66.4%的农民喜欢广告。这表明农民对于农业广告的认识态度是积极的,评价也是高的。另外,高达74.6%的农民对新闻报纸中的广告表现出喜欢的态度。Nwachukwu,(2005)认为农民喜欢倾向于阅读报纸来获得将农业作为实业的信息报道。

从表4可知,农民的教育水平同他们对农业广告的认识有重要的关系。这表明他们的教育程度会影响他们看待报纸中的农业广告。在将农业作为农民的首要职业和农民对农业广告认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农民的主要职业是农业,农业影响农民对农业广告的关注度。婚姻状况和农业经历被认为是与农民对农业广告的认识并不相关联。在Meera(2004)和Lightfort (2003)开展的一个相关研究中,他们发现教育和首要职业对农业新闻读者的影响最有联系。

表5的结果表示,农民对报纸中刊登的农业广告的态度和认识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关系又表明,农民存在对报纸农业广告喜欢的态度。这一发现得到Padre (2003),Ramirez和 Quarry (2004)等人的共同支持。

四、结论和建议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4

为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加大农药法制建设与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药管理的良好氛围,根据《山东省__年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和__市__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农药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全市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出台为契机,大力开展农药法制宣传培训,推进农药管理配套法规建设,健全农药监管体系,以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规范农药经营主体为抓手,以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和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依法治理、科技促进、提升质量、确保安全”为目标,全面开展“提高农药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残留引发的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事故引发的”的“双提双保”行动。通过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使全省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具体目标是:

(一)农药产品质量市场监测合格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产品标签市场抽检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假证、冒证、伪造农药登记证现象控制在市场监测总数的4%以下。

(三)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确保年底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全到位。杜绝甲胺磷等国家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案件,确保假冒伪劣及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案件等非登记成分等大案要案查处率达到100%。

(五)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检查活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按照省里部署,调查分析农药经营单位现状,开展好农药经营许可试点工作,根据我市实际,摸清非高毒农药限制使用名单。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广泛开展农药法制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社会各界的农药法制意识。按新制定的我省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组织实施经营许可,做好农药管理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年活动

1、全力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规范农药经营秩序。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农业局《关于做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农药登记备案管理的意见》的要求,确保到年底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全到位。在__市由政府下文禁止经营使用高毒农药产品的基础上,力争禁止经营使用高毒农药产品的区域逐步向全市延伸。

2、强化高毒农药监管,确保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确保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一是加强对高毒农药生产企业监管和对非法生产窝点的打击,深入高毒农药和其他社会高度关注的生产企业督导检查,严厉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二是在农药销售旺季,组织拉网式检查,重点打击违法经营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三是积极排查禁限用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隐患,要在关键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作物的农药使用品种进行全面监控,杜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除禁限用高毒农药外,还要对三氯杀螨醇、百草枯、多菌灵、毒死蜱等农药重点关注,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3、加大农药市场抽检力度,开展农药质量提升行动。实行全市农药生产企业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月报表制度,掌握自产农药产品产销动态、质量状况。建立农药经营单位市场检查记录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好农药市场常规监管的基础上,要结合农时季节,在农药使用旺季,对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用药、大棚用烟剂、种衣剂、卫生杀虫剂等开展专项抽查行动。各地要加强对农药产品质量的抽检工作,争取财政对抽检经费的支持,努力实现农药市场监管由标签管理向质量管理的重心转移,要对在市场执法检查中,从外观、标签、包装、价格、防效等方面可初步判断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药产品进行抽检,提高执法有效性,确保农民用上合格农药产品。

4、狠抓农药案件查处,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通过采取市场抽检、群众举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农药执法力度,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特别是对擅自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假冒、伪造、无农药登记证;擅自修改农药标签内容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对典型的农药大要案件要在新闻媒体曝光,有力震慑违法分子。要强化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 司法的衔接机制。按照货值标准,及时移交,坚决杜绝应付、推脱、瞒报和“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的行为。实行案件查处奖惩制度。对历次农药监督抽查合格、在为农民服务、开发新产品、促进农业生产上有突出贡献的生产企业,在有关媒体上进行表扬。省设立案件查处奖励基金,对查办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及时果断、措施有力并对外宣传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严重的市(县、区)进行通报批评。

5、打假扶优,继续开展“农药企业挂牌管理”和“四培育”活动。继续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挂牌动态管理,加强对违规企业跟踪。对没有问题的企业纳入“绿牌”管理,进行重点帮扶;对全国和全省监督抽查通报的标签违规企业纳入“黄牌”管理;对全国和全省监督抽查通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纳入“红牌”管理。“黄牌”、“红牌”管理的企业在整改结束前对涉及的产品暂不办理续展登记,并实行重点监控。省厅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公布企业挂牌管理动态,市县(市、区)要根据企业挂牌情况,分别做好跟踪服务和监管。继续开展“四培育”活动,坚持“公益性、公开性、公正性、权威性”的原则,对农药抽检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产品实行评选“一票否决”制度,通过表彰树立起农药行业学习的标兵和榜样。做到药生产企业监管到位率100%,农药经营单位监管到位率100%,

(二)做好农药广告和农药产品展销会的管理

要加强对农药广告的审查,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大对媒体农药广告的管理和宣传力度,对虚假宣传和未经审批刊登的农药广告违法案件要及时移交工商部门,同时农业部门对企业的农药产品质量进行抽检。要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农药企业依法向农业部门提出广告申请,严格执行审查标准,杜绝不经审查批准农药广告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药展销会的监管力度,并会同工商等部门,对发现问题的参展企业和产品及时查处。做到农药广告审批受理率100%。

(三)妥善处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

高度重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预警分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事故处理工作。对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要积极协助当地卫生等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按规定如实上报信息;对发生使用农药后作物出现药害症状的,首先报告当地政府进行处理;对于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处理较为困难的,应急预案2级以上的,要及时以政府名义上报。做好《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组建应急队伍,强化人员培训,做好突发事件的现场维护、样品检测、信息、配合协调等工作,尽最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农药药害事故受处理率100%。

(四)以新《条例》出台为契机,加强宣传培训

《条例》出台以前,要做好《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一是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要对目前的农药管理单位进行清理,调查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同类型经营单位各自比例以及各自销售农药所占比例。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许可条件,合理核定经营者数量,研究制定现存经营者处置方案。二是对拟禁止经营高毒农药、杀鼠剂的区域及进行定点经营的四类农药(在当地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生态环境和使用技术要求高的农药品种)进行调查,确定本辖区全部或部分地区拟禁止经营的农药品种和拟定点经营的农药品种,并提出本辖区《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布局规划》。三是按照省厅要求开展好农药经营许可试点工作,研究不同类别农药经营许可的条件、程序、管理办法,探索经营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办法等。

《条例》出台后,省厅将《条例》实施前一个月定为《条例》宣传月,各县市区要采取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电视讲座、印发解答画册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及时安排《条例》培训,由省负责市一级师资力量、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和农药登记办理人员的培训,市一级负责对基层农药执法和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县负责经营人员培训,做到一般同志了解条例、负责同志熟悉条例、具体工作人员精通条例。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法制意识。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市、县要有农药管理单位,乡镇要有农药监管人员,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业局领导联系农药生产企业、监管人员联系农药经营企业的办法,做到监管到人,责任到人。农业行政部门、农药监管单位、农药执法人员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保障监管经费。各县市区要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药质量抽查、农药执法监督、培训等经费支出,确保农药市场监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督导检查。市局将加强对各县(市、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情况的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做好阶段性总结,发现新问题要及时应对处理,对典型经验要做好宣传推广。

(五)及时上报信息。各县市区从20__年4月份开始,每月底前要向市农药检定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抽检、查处等方面的情况,以数据和典型事例为依据。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同时要认真组织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3),要求每月25日前上报市农药检定所。

(六)做好农药项目。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在栖霞市的蔬菜苹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完善补贴模式。组织对农药经销商进行培训,提高农药使用者识别假劣农药的能力和用药水平,向农民推荐放心农药。

五、重点活动安排

(一)2-4月,组织召开全市农药管理工作会议,部署20__年全市农药监管工作。

(二)4-6月,制定全市农药监管和法制建设年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实施方案,结合“两项制度”的推行,对全市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清查统计,对在当地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生态环境和使用技术要求高的四类有风险农药进行调查,开展经营许可试点。

(三)4-10月,对涉嫌违规企业进行排查暗访、督促整改,发现问题,依法处理。

(四)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抽查检查活动。4月,组织春季农药市场、小麦用药抽查;6月组织蔬菜、果树用药抽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查;7月组织卫生杀虫剂抽查;8月组织玉米用药专项 抽查和种衣剂抽查;11月份组织大棚等保护地用药抽查。5、10月对“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五)6-10月,开展蔬菜用药调研和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治理活动,对涉嫌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开展农药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培训。

(六)7-10月,组织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组,结合农药抽检情况,对近几年市场抽检中涉嫌生产假劣农药的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同时进行基层农药广告暗访工作。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5

【关键词】大众传媒 农村 信息贫困 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简称“村村通”)的大力实施,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大众传媒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和覆盖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接收信息的条件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增强。但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农村信息贫困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信息贫困依然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小康。农村信息贫困严重制约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农村信息贫困现状

当前,农村信息贫困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在农村地区的失语或缺位,农民拥有媒介资源极少,接触媒介种类和信息内容单一,适于农民的信息严重偏少。四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农村分布严重失衡,基本上是电视一统天下。在电视中,涉农内容少、播出时间少、播出时段差。

拥有传媒资源偏少。调查显示,农村的媒介生态系统不容乐观,传媒数量和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城市,而且分布也极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城乡居民信息“鸿沟”非常明显,农民在传媒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明显处于“弱势”。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单位1900多个,生产广播频道2100个、电视频道2200个,报纸共1935种(不含港澳台),期刊9851种。但在广播电视中,涉农(农村、农业、农民、农民工)栏目不足1%;涉农期刊不足200种,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不足30种。在网络上,农村网民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6%,规模达1.56亿。总体上看,近年农村传媒市场中网络和手机发展迅速,广播和报纸停滞不前,电视覆盖率稳中有升,农村传媒在结构上存在严重失衡。

接触媒介种类单一。多项调查显示:农民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是电视,其次是手机和网络,对报纸和广播接触最少。各类媒介在农村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电视一枝独秀,广播式微,报纸被边缘化,网络和手机异军突起。彭月萍等学者对农民与媒介的接触频度和日接触时间的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的稳定接触率分别为97.3%、28.3%、17.6%、11.9%,网民比例最低,从未上过网者占79.9%,而从未看过电视者只有0.2%,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总体均值远远高于读报和听广播。农民对大众传媒的使用呈现一种畸形分布。

接触的信息内容单一。每种媒体都有其劣势:广播电视新闻过耳(眼)不留、“一次性过”、不易保存,报纸新闻出版周期长、传播速度慢,网络新闻有时真假难辨、可信度低。因此,接触媒介种类的单一必然导致农民受众信息接收种类的单一、信息“营养不良”,导致城乡信息“鸿沟”不断扩大。例如,电视是农民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但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信息不容乐观:在许多偏远的乡村, 天线电视架只能收到几套电视节目,内容多为电视剧、广告和县市级新闻。在广告中,约70%是时间长质量差的医药广告,甚至还有不少是虚假广告;条件较好的乡村能收到中央电视台、部分省级卫星电视节目,但电视中那些汽车、房地产、高档化妆品、豪华家电等广告几乎与他们无关。相对市民来说,农民从传媒中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单一和有限。可以说,大众传媒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未能有效担负起知识启蒙和观念引导的作用。

对农报道内容失衡。在可以收看的电视节目中,报道“三农”新闻的比重偏少,尤其是农民致富、科技富农等方面的信息更少。受传媒报道视角和农民信息观念的影响,央视第七频道“致富经”、“农广天地”等少有的对农新闻栏目在农村不太受欢迎,调查显示:经常收看“致富经”、“农广天地”等对农节目的仅占9.5%,“有时收看”占23.1%,“偶尔碰到了看看”占28.2%,“从没有看过”占38.4%。然而,经常收看电影电视剧的比例却高达81.5%。①对农传播新闻不受农民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脱离农村实际。

农村信息贫困原因分析

大众传媒的产业属性使得传媒资源配置向城市集中,导致城乡贫富差距除了收入差距外,还表现为信息差距(即通常所说的“知沟”现象)。由于收入差距和信息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即收入越低,获取的信息相对越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农村信息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信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传媒的因素,又有经济、地域、教育文化等受众因素,还有政府的因素。

从传媒角度看,对农村媒介结构失衡、农村信息贫困等问题,大多研究者将责任归咎于传媒,批评传媒“嫌贫爱富”。其实,这对传媒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传媒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新闻学的角度看,新闻媒介作为信息产业,是现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产物。新闻媒介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从属于信息、娱乐产业范畴,具有双重属性,即事业性和产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的产业属性日益凸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绝大部分新闻媒介追逐利益最大化,开始偏向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等则被弱化和边缘化了。因为消费能力强的人群的注意力是广告商极力追逐的。从销售的角度看,新闻媒体从事的是注意力经济,即新闻学上讲的“二次销售”:第一次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新闻产品,以此获得受众宝贵的注意力;第二次则是把受众的注意力高额出售给广告商(收广告费),弥补第一次销售的亏损,从而实现赢利。学者徐雪高认为:媒体“两次销售”过程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吸引第二重消费者—广告商。

影响广告商投放广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媒体的类型、媒体的知名度、收视(听)率、点击率、发行量以及媒体辐射、发行区域与商品销售区域之间的关系,媒体受众(广告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等等。为了吸引广告商,媒体就不得不考虑吸引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注意力,迎合他们的兴趣和口味。而消费能力较弱的农村受众和城市低收入人群自然不被大众传媒重视。

此外,在农村地区采制和传播信息成本高也是媒体回避农村的主要原因。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对农传播人才偏少,新闻采访、制作和传播成本比高。因此,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自然不会被媒体关注。

从农民自身原因看,造成农村信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农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居住较为分散。从接受信息的经济成本看,除了收听广播成本最低外,从电视、报纸、网络和手机接收信息的成本都较高。报纸虽然每天每份只需1元左右,但一年下来也需要三百余元;成本最高的媒体是网络,除先期购买电脑、配件需花几千元外,还有后期的上网费、维修费等。媒体的不易得性或单一性是农村信息贫困的又一大原因。从教育文化角度看,文化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的敏锐性不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主动性较弱,对信息的捕捉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十分有限。马克思认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既然信息在农村的需求量、消费量不大,传媒自然不会在农村市场投入较多的目光和财力。

如前所述,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国家在农村投入不断加大,农村拥有电脑的比例大幅提升,这说明农民在接受信息的硬件上有很大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是用电脑查阅、浏览有用信息,而是在玩游戏、看影视。因此,网络在改革农村观念、带动农村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发挥。此外,农村地区受众居住相对分散,信息接收成本高。

从政府角度看,政策扶持效果初显,但彻底改变农村信息贫困现状的任务依然艰巨。为缩短城乡信息鸿沟,国家对农村信息贫困问题高度关注、加大投入,自1998年起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工作以来,农村传媒生态、农民的传播行为及其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贵州为例,自全国启动“村村通”工作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贵州“村村通”的“硬件”(网线、交通、水电等)得到了极大改善,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但媒体的广覆盖率不等于乐观的传播效果,更不等于传播影响力的自然提高。更何况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差异很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促进城乡之间、东西部农村之间媒体、各类媒体之间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传媒健康发展的瓶颈。

尽管广播电视、水电“村村通”工程推进多年,农村基础条件也有很大改观,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网线安装投入大、很多地方没有闭路电视,只能通过安装“小锅盖”(无线天线)收看、报纸投递成本高,部分边远贫困地区仍处于信息荒漠状态。因此,解决农村传媒“硬件”问题的力度须持续加大。同时,解决“软件”问题(对农传播内容、时间、效果等政策扶持、制度安排)也不能有丝毫放松。

解决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信息贫困问题是一个漫长、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介、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关键是平衡农村传媒生态,保证农民能充分接触各类大众传媒。同时,各类媒体要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媒介内容,增强农民接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剩余的钱会投向文化消费领域,如购买电脑、学习上网、订阅报刊、使用智能手机等,这会改善对媒介的拥有程度。有了广告市场,各种媒体会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政府除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加大对农村传媒的扶持力度。农村传媒市场尽管社会效益较高,潜在的经济效益很大,但风险也很大。“作为理性的媒体来说,如果不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和难度,媒体不会也不可能花费昂贵的代价冒险进入农村市场。”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对那些到农村开拓市场的媒介给予人才、政策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倾斜,加快宽带网络、卫星接收站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在农村传媒市场建立初期,政府要给予大众传媒一定政策性支持,使其完成在农村市场上的原始积累。例如,贵州省将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列入2013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计划新增1300个自然村通电话、1200个行政村通宽带、52万座农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接收站。

另外,加快城镇化建设。媒介向城市汇聚和集中已成为媒介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为媒介提供了充足的财力资源或广告资源;城市不仅为媒介提供了大量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和有消费能力的近程受众;城市吸纳和集中了大量训练有素的优秀媒介人才。”从媒介地理学的角度看,同农村相比,媒介集中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城市,其主要原因仍是成本问题:共享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以节约基建成本,人口集中和交通、通讯便利可以节约新闻采制、发行成本和广告成本。

因此,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把更多的农村人口,尤其是居住分散、生存条件恶劣的边远贫困地区人口尽快转移到小城镇上来,一方面可以节约传媒覆盖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当然,解决农村信息贫困现象需要政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解决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媒体层面上,需要转变理念,开拓农村市场。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报道“三农”、为农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甚至会亏本,但其产生的改变农民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等的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传媒能够转换思维、转变理念,看得远一些,把对农服务看作是一项赢得更广泛的受众,为传媒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战略举措,那么,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的解决难度将大大减少。

第二,传播者需要消除传媒歧视,树立正确的媒介生态观。樊葵认为,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总是偏爱某些阶层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另一些阶层的受众,其实质是一种传媒歧视。从长远来看,传媒歧视将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媒介生态和平等公正原则,不仅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媒介自身的发展。

第三,改变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在内容上,农村媒体姓“农”,面对农村的栏目要增强为农意识,坚持为农服务的理念,农村传媒报道应急农民所需,提供农民最想了解的信息。同时,传播者应该深入了解农村受众的需求特色和信息的解读能力,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改革节目设置、提高节目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在涉及农村弱势群体的报道上,要避免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为他们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营造农民群体的话语中心。总之,要改进文风,让农民受众喜欢看、看得懂、起作用。

在农民层面上,农民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毕竟,政府扶持农村媒介发展,媒介开设“三农”频道(率)、栏目,增加对农报道,提高媒介在农村的覆盖面,这些措施只是解决了农民拥有和接触媒介、媒介资源问题,农民能否借此更新观念、获取致富信息,最关键的还是农民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的提高。农民要转变观念,主动接受外界发展信息和先进科技,把接触大众传媒看作是改变思想观念、掌握发展技能、提高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媒介素养,学会正确接触、有效使用媒介,提高利用媒介获得致富信息、改变观念的能力和意识,转变传播观念,掌握媒介话语权。

(作者分别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招标项目“贵州农村传媒生态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XZB1108)

【注释】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6

各市农业局(农委):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促进我省农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2012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我厅制定了《山东省2012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山东省2012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

为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加大农药法制建设与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药管理的良好氛围,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和山东省201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农药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出台为契机,大力开展农药法制宣传培训,推进农药管理配套法规建设,健全全省农药监管体系,以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规范农药经营主体为抓手,以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和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依法治理、科技促进、提升质量、确保安全”为目标,全面开展“提高农药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残留引发的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事故引发的”的“双提双保”行动。通过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使全省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具体目标是:

(一)农药产品质量市场监测合格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产品标签市场抽检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假证、冒证、伪造农药登记证现象控制在市场监测总数的4%以下。

(三)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确保年底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全到位。杜绝甲胺磷等国家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案件,确保假冒伪劣及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案件等非登记成分等大案要案查处率达到100%。

(五)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检查活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开展农药经营许可试点,总结经验,调查经营单位现状,提出处理意见,摸清非高毒农药限制使用名单。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广泛开展农药法制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各界的农药法制意识。制定我省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组织实施经营许可。按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年活动

1.全力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规范农药经营秩序。按照省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确保到年底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全到位。

2. 强化高毒农药监管,确保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对高毒农药生产企业监管和对非法生产窝点的打击,深入高毒农药和其他社会高度关注的生产企业督导检查,严厉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二是在农药销售旺季,组织拉网式检查,重点打击违法经营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三是积极排查禁限用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隐患,要在关键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作物的农药使用品种进行全面监控,杜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除禁限用高毒农药外,还要对三氯杀螨醇、百草枯、多菌灵、毒死蜱等农药重点关注,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3. 加大农药市场抽检力度,开展农药质量提升行动。农业部安排的常规抽检任务主要对农药市场进行普查,摸清农药市场的现状。省农药检定所将结合农时季节,在农药使用旺季,对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用药、大棚用烟剂、种衣剂、卫生杀虫剂等开展专项抽查行动。各地要加强对农药产品质量的抽检工作,争取财政对抽检经费的支持,努力实现农药市场监管由标签管理向质量管理的重心转移,要对在市场执法检查中,从外观、标签、包装、价格、防效等方面可初步判断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药产品进行抽检,提高执法有效性,确保农民用上合格农药产品。

4.狠抓农药案件查处,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通过采取市场抽检、群众举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农药执法力度,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特别是对擅自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假冒、伪造、无农药登记证;擅自修改农药标签内容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对典型的农药大要案件要在新闻媒体曝光,有力震慑违法分子。要强化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按照货值标准,及时移交,坚决杜绝应付、推脱、瞒报和“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的行为。实行案件查处奖惩制度。对历次农药监督抽查合格、在为农民服务、开发新产品、促进农业生产上有突出贡献的生产企业,在有关媒体上进行表扬。省设立案件查处奖励基金,对查办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及时果断、措施有力并对外宣传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严重的市(县、区)进行通报批评。

5. 打假扶优,继续开展“农药企业挂牌管理”和“四培育”活动。继续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挂牌动态管理,加强对违规企业跟踪。对没有问题的企业纳入“绿牌”管理,进行重点帮扶;对全国和全省监督抽查通报的标签违规企业纳入“黄牌”管理;对全国和全省监督抽查通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纳入“红牌”管理。“黄牌”、“红牌”管理的企业在整改结束前对涉及的产品暂不办理续展登记,并实行重点监控。省厅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公布企业挂牌管理动态,市县(市、区)要根据企业挂牌情况,分别做好跟踪服务和监管。继续开展“四培育”活动,坚持“公益性、公开性、公正性、权威性”的原则,对部、省农药抽检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产品实行评选“一票否决”制度,通过表彰树立起农药行业学习的标兵和榜样。做到农药生产企业监管到位率100%,农药经营单位监管到位率100%,

(二)做好农药广告和农药产品展销会的管理

要加强对农药广告的审查,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大对媒体农药广告的管理和宣传力度,对虚假宣传和未经审批刊登的农药广告违法案件要及时移交工商部门,同时农业部门对企业的农药产品质量进行抽检。要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农药企业依法向农业部门提出广告申请,严格执行审查标准,杜绝不经审查批准农药广告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药展销会的监管力度,并会同工商等部门,对发现问题的参展企业和产品及时查处。做到农药广告审批受理率100%。

(三)妥善处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

高度重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预警分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事故处理工作。对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要积极协助当地卫生等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按规定如实上报信息;对发生使用农药后作物出现药害症状的,首先报告当地政府进行处理;对于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处理较为困难的,应急预案2级以上的,要及时以政府名义上报省厅,由省农药药害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鉴定,要做好协调工作,根据鉴定及检测结果,由当地政府与企业协商提出处理建议。做好《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组建应急队伍,强化人员培训,做好突发事件的现场维护、样品检测、信息、配合协调等工作,尽最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农药药害事故受处理率100%。

(四)以新《条例》出台为契机,加强宣传培训

《条例》出台以前,要做好《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一是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各地要对目前的农药管理单位进行清理,调查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同类型经营单位各自比例以及各自销售农药所占比例。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许可条件,合理核定经营者数量,研究制定现存经营者处置方案。二是对拟禁止经营高毒农药、杀鼠剂的区域及进行定点经营的四类农药(在当地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生态环境和使用技术要求高的农药品种)进行调查,确定本辖区全部或部分地区拟禁止经营的农药品种和拟定点经营的农药品种,并提出本辖区《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布局规划》。省农药检定所组织对部分有风险农药进行抽样,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三是在部分县开展农药经营许可试点工作,研究不同类别农药经营许可的条件、程序、管理办法,探索经营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办法等。

《条例》出台后,将《条例》实施前一个月定为《条例》宣传月,各地要采取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电视讲座、印发解答画册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及时安排《条例》培训,由省负责市一级师资力量、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和农药登记办理人员的培训,市一级负责对基层农药执法和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县负责经营人员培训,做到一般同志了解条例、负责同志熟悉条例、具体工作人员精通条例。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法制意识。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市、县要有农药管理单位,乡镇要有农药监管人员,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业局领导联系农药生产企业、监管人员联系农药经营企业的办法,做到监管到人,责任到人。农业行政部门、农药监管单位、农药执法人员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

(二)制定实施方案

各市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保障监管经费

各市要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药质量抽查、农药执法监督、培训等经费支出,确保农药市场监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督导检查

各市要加强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情况的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做好阶段性总结,发现新问题要及时应对处理,对典型经验要做好宣传推广。省农药检定所将不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对工作迟缓、监管不力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五)及时上报信息

各市从2012年4月份开始,每月底前要向省农药检定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抽检、查处等方面的情况,以数据和典型事例为依据。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同时要认真组织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要求每月25日前上报省所。

(六)做好农药项目

继续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在潍坊寿光市、烟台栖霞市的蔬菜苹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完善补贴模式。按照农业部制定的《蔬菜用药登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蔬菜等联合试验试点。组织对农药经销商进行培训,提高农药使用者识别假劣农药的能力和用药水平,向农民推荐放心农药。

五、重点活动安排

(一)2-3月,组织召开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和工作年会,部署2012年全省农药监管工作,表彰“四培育”活动先进单位,通报违规生产企业。

(二)3-6月,制定全省农药监管和法制建设年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实施方案,结合“两项制度”的推行,对全省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清查统计,对在当地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生态环境和使用技术要求高的四类有风险农药进行调查,在部分县开展经营许可试点。

(三)4-10月,核查已经撤销登记高毒农药企业的产品停产情况,对涉嫌违规企业进行排查暗访、督促整改,发现问题,依法处理。8月召开企业整改情况通报会。

(四)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抽查检查活动。4月,组织小麦用药抽查;6月组织蔬菜、果树用药抽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查;7月组织卫生杀虫剂抽查;8月组织玉米用药专项抽查和种衣剂抽查;11月份组织大棚等保护地用药抽查。5、10月对“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12月省农业厅组织检查验收。

(五)6-10月,开展蔬菜用药调研和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治理活动,对涉嫌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查。

(六)7-10月,组织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组,结合农药抽检工作,对近几年市场抽检中涉嫌生产假劣农药的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同时进行基层农药广告暗访工作。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7

【关键词】农村 信息缺失 成因 对策

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有着突出的二元结构特点,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媒介市场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而对于占全国人口比例56%的农村,媒介无论是在覆盖率和传播内容上,其成了“弱势”群体。

我们在思考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不高、媒体入户率低等诸因素的同时,也应当检视“二元”媒介市场结构下媒体在利益因素下的不作为,还有广大农民受众对自身“被放逐”身份的不自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以寻求解决的路径。

一、农村信息传播现状

以2000-2005年《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大学》以及《新闻记者》这四家新闻学术刊物为参照,它们关于传媒三农报道的研究内容、深度以及力度等方面,一定程度可以反观新闻传播学界对农村信息传播问题的关注。

下表中所列数据为这些年所发表文章总数(不包括不署名文章,比如预告、简讯、传媒链接等)与涉及农村信息传播的研究文章之比[1]:

显然,无论是《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记者》这样的新闻业界的刊物,还是《新闻大学》这样的学院派刊物,对这方面的研究始终处在零星而分散的状态。这与传媒运作的现实状况也是相吻合的。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张海涛副局长2005年4月3日在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三农”高层论坛上讲话时公布的数据,全国城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100%,有线电视基本普及(用户数1.15亿),城市居民能看到3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而广大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只有92.4%和94.3%,7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节目套数很少,通常只有2-3套。

广播的历史较悠久,本应可在农村大行其道,但现实情况亦不容乐观。到2003年底,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但开办专业对农频道的电视台只有吉林、山东两家,广播也只有陕西、山东两家。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介相比,开办率仅有4%[2]。广播内容的“去农村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音乐、购物、医药、体育等离农村现实生活较远的节目占据了广播节目的大部分时间。调查显示,“几乎每天听”和“每周有几次听”广播的受众均仅为5.6%,在农村受众接触媒体频率中,排在了电视、书籍、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位[3]。

报纸,在发行成本、读者兴趣、广告市场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原来以农村发行量为主的报纸多数也在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迅速向城市集中,更使得农民几乎“无报可读”。在一项调查中,“几乎每天”都读报纸的受众仅10.4%,平均每天仅9.5分钟[4]。农村有的地区读报活动,已经排在了看电视、串门聊天、走亲访友、体育锻炼、读书等闲暇时活动之后[5]。

至于宽带Internet网络,绝大部分农村还是空白,与城市还不具备可比性[6]。据CNNIC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7]。

如果说在覆盖和接收上的城乡失衡还只是中国媒介产业市场“二元”化的一个侧面,那么从频道和节目内容的构成上来看,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例如2005年全国的电视剧题材规划:第一批批准立项的304部8136集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农村题材只有23部392集,分别占7.5%和4.8%;第二批到第四批比例也不高[8]。

二、农村信息传播缺失原因探析

目前,中国农村的大众传播事业尚不发达,存在诸多原因,具体如下:

1、经济制约

2002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低于63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927万,人均收入低于872元的农村人口有6102万。两者合计,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有9029万,其中西部12省区就有5535万,占61.3%[9]。

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不足,尤其是文化消费类公共物品。统计显示,2004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中,对城市的投入占73.5%,高出对农村的投入47个百分点;而人口占全国人口70%强的广大农村地区,仅获得投入的26.5%[10]。

由于贫困和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居民普遍信息消费能力较低。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为235.68元/人,仅占总消费的12.13%,其中大部分还是教育等刚性消费支出,而文化娱乐类支出不到100元,用于信息类的消费支出就更是微乎其微[11]。

2、媒体忽视农民

按照传媒吸聚受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众化传媒和主流传媒。主流传媒就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也就是以质取胜的传媒[12]。而主流媒体一个重要的参照就是主流受众。所谓主流受众是指:掌握消费的话语权(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掌握管理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他们握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权力);掌握知识话语权(他们属于文化精英类,至少接近这个社会阶层);掌握时尚话语权的媒体受众[13]。在这样的标准下,主流媒体的主要受众不是农民。

农民受众在大众媒体中地位如何?《北京青年报》曾以《读你》为标题亮出了自己的“标准读者像”:他(她)是一位36岁左右较为成熟的年轻人,拥有高中或大专以上的学历,供职于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领人士”,他(她)是拥有较高经济收入和消费投资决策能力的、对于流行时尚敏感的、享有最多的高档和豪华生活用品的城市人[14]。上海的新生代报纸,也纷纷争夺收入较高的“白领”和有预期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15]。可见,农民受众也被排除在了大众媒介之外。

3、利益的诱惑

媒体组织的经济收益决定着媒体的价值取向。市场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要经过两次售卖,而版面、频道、频率等资源的售卖又是维持和发展媒体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媒介拥有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媒体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广告市场的支撑。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除了考虑发行量、视听率之外,媒体的受众构成和商品的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考虑的[16]。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把眼睛紧盯在广告商身上,尽量报道能引起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注意的新闻,农村地区商品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忽视农村。

再加之农村地域广大,居民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大众传播媒介要到农村采集信息,制成节目,需要比城市更高的经济成本,也促使大众传播媒介忽视农村。

4、被“放逐”后的不自觉

被主流媒体和大众媒体“歧视”的农民受众自身并没有引起重视,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民群体有意无意的被置放在社会注意力的边缘地带,由于获取信息量不均等而产生知识鸿沟。农民的精神意识形态和文明素质的发育明显滞后于城市居民。

其次,农村消息闭塞,大多数人安于现状。即使他们有接触外界的机会,也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意识而放弃。

三、农村信息传播落后的对策

1、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1)发挥引导作用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由执政党意志转变成国家发展战略。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化的传播将一些重要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民;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媒体传播和人际传播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如果政府设置农村传播奖励制度,或者给予优秀选题资助,予以专业媒体政策优惠等办法,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推动农村传播事业的发展。

(2)发挥扶持作用

鉴于农村相对落后的客观条件,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政策上推动传媒进军农村的步伐。“农村传媒设施的建设是个投入高、周期长、回报低的工程,光靠媒体自身很难完成,政府要从宏观角度认识改善农村传播状况、提高农村传播效果对于发展‘三农’的重要性,对开拓农村市场的媒体给予政策倾斜。”[17]

2、媒体发挥建设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语境下,媒介理所当然在营造舆论氛围和提供精神动力方面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媒体不能仅从事一般的沟通消息,而是要为改变农村落后的观念意识提供理性力量。

3、农民受众积极参与

农民只有在提高媒介素养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参与传播过程。现在的农民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评判、批评和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能力较低,也就是媒介素养不够。当农民拥有对自身的身份处境高度自觉时,他们才会有改变的愿望,最终才会有行动的意向。■

注释

[1]陈力丹 陈俊妮. 论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传播 ,2006,(3).

[2]张振华.对农广播电视建言[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5).

[3]赖浩锋.农村传媒生态失衡研究[J].当代传播 ,2005,(1).

[4]王玲宁 张国良.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分析[J].新闻记者,2003,(11).

[5]姚君喜.西部贫困地区电视文化发展调查――以甘肃为研究个案[J].新闻界,2005,(1).

[6]徐景华.由疏离到和谐---媒体与农民关系之现状及解决.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省略)2004.4.10.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1月17日.

[8]陆地. 2006:中国电视产业大解码――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 任福耀 王洪瑞.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P1-5.

[10]李建军.2004年中国文化发展概述[C].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P147-160.

[11]胡书东. 我国文化产业的需求面分析[C].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P345-355.

[12]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读后.传媒学术网http:\\省略.

[13]陈力丹.关于传媒发展和经营的一些宏观认识问题[J].新闻界,2003,(1).

[14]周鸿铎.区域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P125.

[15]谢咏才 李红艳.中国乡村传播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P78.

[16]尹敬媛 焦德武.信息狂欢时代的落寞――农村信息传播缺位思考[J].新闻知识,2005.

[17]刘仁圣, 赖浩峰. 农村传媒生态失衡现状与对策――“江西省农民致富与传播状况”调查后的思考[J]. 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s,2005,(2).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关于传媒发展和经营的一些宏观认识问题》《谈谈媒体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报道选题》

[2]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M].中华书局,2002年第一版,P112.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8

近日,农业部今年第二季度共完成兽药监督抽检报告。第二季度共完成兽药( 不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监督抽检4 056 批,合格3 879 批,不合格177 批,总体合格率为 95.6%。根据重点监控企业划分原则,判定以下3 家企业为重点监控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动物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 每期兽药质量通报产品属于改变组方违法添加其他兽药成分2 批次以上的); 山西成晨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全年兽药质量通报产品含量低于20% 2 批次以上的,2014 年第二季度2 批次); 江西大赣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每期兽药质量通报中同一企业被抽检产品少于50 批且不合格产品累计5 批次以上)。从第二季度抽检情况看,鉴别和含量不合格仍然是兽药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主要项目,部分产品含量较低甚至为零,个别产品含量无法测定、改变组方违法添加其他兽药成分。

生猪市场低迷 动物疫苗企业利润下滑明显

深圳股市属于动物疫苗股板块的股票主要有天康生物、大华农、瑞普生物等,前三季度动物疫苗净利润不理想。从2011-2013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曲线来分析,大华农呈现出探底回升态势,天康生物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瑞普生物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从2014 年1 ~ 9 月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分析,大华农、瑞普生物呈现负增长,天康生物保持正增长态势。综合比较后,三只股票中仅天康生物的成长性较优。三只股票中天康生物的动态市盈率较低,大华农和瑞普生物的动态市盈率明显高企。结合成长性和市盈率数据来分析,三只动物疫苗股中仅天康生物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大华农和瑞普生物受生猪市场低迷影响,业绩下滑可能是偶发事件,仍有待全年数据观察。

金宇集团牛三价口蹄疫疫苗销售额突破2 亿

金宇集团公布2014 年三季报, 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4 亿元, 同比增长51.01%, 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0 亿元, 同比增长44.54%。牛三价口蹄疫疫苗及市场苗高速增长带来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以及业绩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公司口蹄疫市场苗销售额4.2 亿元, 牛三苗销售额2 亿元左右, 高端产品放量增长以及结构占比提升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金宇负责人表示,尽管养殖周期并非高度景气, 生猪存栏量连续下降, 但公司口蹄疫市场苗产品的渗透率依然在快速提升过程中, 保证了公司高端产品继续放量增长以及整体产品结构的优化。今年各大企业口蹄疫市场苗均实现快速放量增长, 但总体市场规模仍不到8 亿元, 随着种猪场和高端养殖场的覆盖率提升, 未来口蹄疫市场苗空间将达到25 亿元, 为金宇集团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大华农受H7N9 影响1 ~ 9 月净利减49.6%

大华农披露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净利6 053万元,同比下降49.61%; 每股收益0.11 元。1 ~ 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9%。公司业务收入在整个家禽行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保持了适度的增长,得益于公司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展: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大宗贸易收入1 ~ 9 月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海洋产业已营造良好开局,深海养殖项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报表显示,期内由于国内养殖行业受到H7N9 疫病的持续影响,市场不景气,加剧了市场竞争,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致使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但9 月份以后,养殖业的秋防工作加促了动保市场的好转及增量。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9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通过信贷支持和项目支持,引导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作为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有待解决。

1.1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对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一些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部分地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缺少应有的全面分析,为追求所谓的可行性,人为掺水抬高项目经济效益。很多企业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者人为地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使可研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没有意识到投资风险,一项错误的项目决策,就可能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产生巨额财产损失。

1.2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脱节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没有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没有参考政府、区域和行业规划,没有联系企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存在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低端建设现象。例如部分地区和企业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上马生猪养殖项目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没有考虑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当地环境承载能力,重复建设小型猪场,增加了养殖成本、疫病防治难度和污水排放,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极有可能面临拆除或改造升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1.3研究不规范、不科学当前可研报告的总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缺少了多方案优化选比和全面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缺少调查研究,多为国际、国内市场宏观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很少、不具体,然而目标市场分析直接关系着在建项目的成败,从而削弱了可行性研究的立论依据;缺乏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缺乏社会效益评估,忽视了对土地、水、粮食和能源等资源消耗的分析评价;竞争能力分析和风险分析不规范,缺少用于分析的相应模型和软件;经济评价中缺少对环境成本、质量成本和节能成本的背景分析,大型农业建设项目忽略了国民经济整体评价。

1.4专业农业项目咨询机构很少、有待扶持当前编制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很多,但专业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机构很少,具备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更少。专业、规范从事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需要有市场分析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工程建设专家、财务分析专家和工程制图专家等,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建设项目咨询工作经验,标准较高,目前相关专家和能够达到要求的咨询机构较少。很多项目单位为了节省可行性研究成本,可行性研究主要由单位内部人员完成,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得出科学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导致当前可行性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2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2.1提升对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从国外经验来看,对农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决定着投资项目是否执行,是项目实施和管理实践的指导书。但是在进行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注意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应着重对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经营性项目在资源和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同时可行性研究应该全面透彻,研究内容应该包含技术、组织管理、社会与生态、市场需求、财务和国民经济等主要方面,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2.2紧密联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同时,从宏观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加入当前比较敏感的社会稳定性分析,进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3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强化背景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设定合理建设规模,进行多方案优化选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设定项目建设内容;深化市场分析和预测;整合优化工程建设技术方案;加强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分析;强化财务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可信,严密论证投资估算合理性和资金筹措可行性;加强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重视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4规范农业项目咨询行业、培育项目分析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规章制度,推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咨询机构行为。培育咨询市场,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打造专门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咨询的业务机构。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扩大从事可行性研究专业领域人员范围,包括组织管理、社会和生态、市场需求分析、财务分析、农业工程技术和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门类研究人员,不断提高研究人员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模式、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3结语

生态农业市场报告篇10

一、主要做法

市老科协领导班子认为,“要搞好创品牌活动,学习是提高认识的基础,领会是贯彻落实的关键。”于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掀起学习中办发(2005)9号和黑办发(2006)12号文件精神的热潮。各县(市)区、乡老科协通过各种形式把老科技人员组织起来学习。通过学习,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凝聚起创品牌的强大力量,怀着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满怀信心投身到创新品牌实践活动。

(一)创科普品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老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国发(2005)44号文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老科协《关于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精神时,一致认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市老科协开展了“四个组建”活动。

1.组建科学报告团

全市共有总团、分团65个,拥有报告员2007人,其中有副高职以上236人,外请教授专家13人,科技能手1451人,专家307人。报告团活动的方式是十三讲,即按季节定期科普讲座、结合科普园区示范,试验项目直观讲座、播放科普影像视听讲座、电视专题讲座、网络查询直面讲座、田间地头面对面讲座、入村入户一对一讲座、发放科技资料自学讲座、聘请教授专家顶级讲座、办科普大集讲座、“三下乡”讲座、带着科技问题讲座、科研攻关讲座。全市平均每年报告1015场,受众人数达20170余人次。科学报告团八年科技成果达100余个。比如高级农艺师、市老科技工作者标兵郑百福在讲座大豆新科技时,根据农民提出的要求,与农民一道研发出“新垦1号大豆”新品种,平均亩增产15-20%,获鸡西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组建科普园区

市老科协认为,科学报告团搞科普必须要有自己的主战场。市老科协从宏福种业科普园区审批,园区设计与政府主管部门协调都亲自参加,积极支持高级农艺师郑百福搞科普园区建设,2007年这个科普园区,占地3万m2,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厅2万2建成。园区有一支专家、中层科技人员、科技能手计142人的科学报告团。园区的科普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园区举办科普报告40余场,下乡报告6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观光农业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年销售优良种子3000余吨。科普园区被省科技厅定为黑龙江省鸡西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评为黑龙江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市老科协总结了这个园区的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已建成科普园区75个。

3.组建科技能手科普报告团

市老科协在调研时,农村一些种田能手、蔬菜大王提出意见,他们说:“许多农户到我们这里学习经验,我们给讲科普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而我们不能参加科学报告团。”原来市老科协定参加科学报告团的成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市老科协从调查中得知,全市459个行政村没有一个村有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经研究,决定把这些农村的科技能人,命名为科技能手,组建成有1451人的科技能手科普报告团。这支队伍活跃在农业第一线,年平均报告场次都在910场以上,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次,年解决农民田间地头科技小难题100余个。梨树区石场村科技能手王成民,传播养鸡技术,使40多户办了养鸡场。他自办的养鸡场存栏达17000余只,实现全自动化养殖。他被评为鸡西市科技大王、省科技致富高产大王、农业部标准化畜禽创建示范大户。

4.组建顶级科普报告团

全市有教授级工程师和专家628人,又聘请东农曲琪环、金学泳、吴立柱、王鹤雪、于天江等教授,八一农大孙学孔教授,武汉大学王瑞教授,省农科院苏俊教授计13人,共641人组成顶级科学报告团,这是一个高层次的科学报告团。这一报告团实际上是一个科技攻关报告团。2007年密山市黑台镇8万亩水稻处于低产,虽然几经调换新品种,可效果不佳。市老科协科普园区将这一情况反映给顶级科学报告团成员、东农教授、水稻专家曲琪环。曲教授经过实地考察,认为这些水田适合种香稻米,于是开展了“生态农业产业结构”、“香稻米适应性”科普讲座。面对面的传授香稻米的科普知识,打动了农民,当年就有5.6万亩水田种香稻米。当年每斤价格比普通稻米高出0.5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5000万元,加工企业增收1000万元。据统计顶级科普报告团,在8年时间里,共攻下科技难题100余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6项。滴道区老科协会长、高级工程师、秸秆气化专家王明立,被聘为“秸秆气化技术实验与示范项目组组长。经三年科研攻关,完成了科研课题,获2010年鸡西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梨树区、高级农艺师、白瓜籽专家李乃富被聘为”培育繁育优质高产1号白瓜籽“科研项目课题组”组长。2007年科研成功,李乃富获黑龙江省“创新能手奖”,获国家863星火计划证书,优质1号白瓜籽除在国内销售外,还销往美国、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