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6-29 17:27:19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1

(一)任务完成情况

1、20*年市、区下达我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

市局下达的全年征缴任务9175万元;区全年征缴计划9800万元。

市局下达全年扩面净增任务3500人。

2、1—12月份征缴、扩面任务完成情况

基金征缴完成9290万元(上报制市局),完成市局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448万元,增幅18%;逾额完成区计划200万元,完成区计划的102%。扩面完成4050人,净增完成3501人,完成市局年计划的100%。

3、1—12月份基金支出情况

截止12月底为5332名离退休职工发放离退休费5899万元;为469名生养女职工支付生养保险费187.6万元;为58名在职死亡职工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18.8万元。为60名统筹外职工转移养老基金4万元。

(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采取灵活多样的征缴办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占我区社保基金收缴的45%,为完成收缴计划全科上下以扩面、收缴、清欠作为首要工作,按照社保局的要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收缴方式,一是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灵活收缴,特别是对非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或生产正常效益不佳的企业,采取了分户治理的方式;对停产及破产无交纳能力的企业采取了鼓励个人缴费的方式。二是行政促缴。通过发放征缴扩面进度表等形式,经常与各乡镇(办事处)及企业主管部分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沟通,将企业参保、缴费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扩面、征缴工作。

2、截止12月底接续养老保险关系4010人,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接续计划,解除了下岗失业职员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3、到12月底我区20*年度企业养老保险已扩面4050人(市局下达净扩面计划3500人),切实保障了在职职工的正当权益,对稳定企业在职职员,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由于每年的4月份按照国家计划和有关政策对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进行调整,个人缴费职员为了能按时缴费,每年都在2月至3月这个时间段集中缴费,对大厅收缴养老保险工作形成很大压力,导致工作积存,工作量大幅度上升,今年为解决这种状况,通过微机操纵员加班加点、借用参保单位有微机操纵经验的职员帮忙、大厅窗口工作职员共同参与等措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20*年4月份利用26天的时间把劳动事务中心个人缴费职员的2536本养老保险手册保质保量的录进微

机、并加盖了审核章,保证了参保职员养老金的正常缴纳。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是社保局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企业养老保险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于乡镇劳保所和企业主管部分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力度,因此在他们来办理各项业务时,在原则答应的范围之内尽量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

5、通过近几年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由于政策支持,措施得当,工作得力,养老保险有了一定数目的积累,改变了以前“吃救济”靠“调剂金”“跨月”发放的状况。为把好事做好,现在每月10号之前按时将离退休费发放明细表、汇总表送到结算中心,确保离退休费及时足额发放到离退休职工手中,稳定了离退休职工队伍,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力的支持了我区经济发展。真正发挥了企业养老保险“稳定器”、“减压阀”的作用。

6、严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对于转进职员,先把养老保险转移的有关政策,对转进职员讲清,然后到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将本人养老保险关系转进我区;对于转出职员在讲清政策、程序的基础上,则要求转移手续齐全,按正常程序进行转出,从源头上控制参保职员的流失。1—12月份共办理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手续件401,确保了转移职员养老保险关系的及时衔接。

7、突出扩面征缴这一中心工作。扩面征缴即是社保局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是企业养老保险科的中心工作,由于大厅窗口职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出发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立足本职工作,积极配合企业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主要表现在:①利用电话对企业养老保险进行催缴,一遍不行就打二遍甚至三遍,直到他们能够缴纳上养老保险为止;②由于乡镇(办事处)劳保所长、企业主管部分政工科长经常到窗口办理养老保险业务,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对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的有关工作,督促养老保险扩面征缴;③适当利用生养保险费发放、离退休待遇计发的机会,督促企业补缴养老保险欠费,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对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8、离退休职员待遇调整。

根据鲁劳社[20*]48号文的要求为我区4803名退休(职)职员调整了养老金,通过调整月支养老金增加52万元,人均增加1*元,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765元增加至873元,按照文件要求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适当进步了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职员、1953年12月底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职员、1993年9月30日前退休职员以及年龄满70周岁、75周岁、80周岁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水平。我区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职员有21名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1311元增加至1184元,1953年12月底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职员有291名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1013元增加至1184元,1993年9月30日前退休职员1778名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869元增加至1011元,满70周岁职员有122名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876元增加至1037元,满75周岁职员76名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910元增加至1*0元,满80周岁职员26名由调整前的943元增加至1111元。干部退休职员养老金水平由1*1.2元调整为1193元。

今年4月份、7月份分别为离休职员两次调整养老金水平,人均增加1185元,月增加养老金支出13万元,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2024元增加至3209元。

今年7月份、11月份分别为事改企单位83名退休职员调整养老金,人均增加272元,月增加养老金支出2.3万元,人均养老金水平由调整前的1441元增加至1713元。

今年10月份为130余名企业退休干部补发养老金13万元。

由于微机基础数据齐全,减轻了企业及企业主管部分调整待遇的压力,现在待遇调整全部实行微机操纵,所有数据都在微机内完成,打印完表格后再发放到各乡镇(办事处)、企业主管部分进行核对,并由离退休职员签字认可,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人工调整待遇轻易出现的误差,同时也对离退休职员进行了一次生存状况调查,对冒领离退休费现象起到了一定的扼制作用,维护了养老基金的完整性。

9、严格生养

保险、个人账户支付审批手续。对领取生养保险费的职员认真审查各项证件(结婚证、准生证、身份证、出生医学证实、劳动保险手册),做到证件相同、人名一致,根据生养时间、养老保险金缴纳情况支付医疗费、生养补助,今年为469名生养女职工支付生养保险费187.6万元;对在职死亡职员领取个人账户情况,仔细审查死亡证件(医院临床死亡证实或殡仪馆火化收据及劳动保险手册)依据死亡时间、养老金缴纳情况计付个人账户,1—12月份为58名在职死亡职员支付个人账户18.8万元。窗口办理支付业务的职员严格安照支付业务流程和内部监控制度操纵各项支付业务,对符合规定的支付业务及时审件、收件按时上报,尤其是生养保险支付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宽,由于领取职员对文件规定了解不全,对生养保险支付情况存在一定的误解。其中一名自由参保职员是20*年3月31日参加的养老保险(生养保险),20*年2月20日生的孩子,按照文件规定和市处对这类情况的处理办法,是不能支付生养保险费的,由于该同道缴费没有满一年,假如她是20*年3月1日生的孩子她就可以享受到生养保险费,象这种情况还有市郊供电部、棉麻公司等生养女职工,通过窗口工作职员耐心细致的解释,让他们了解了政策明白了文件规定,理解了窗口职员的工作,维护了政策的严厉性和社保局的形象。

10、结合我区“三整顿”活动和社保局开展的“一学二树三创”活动,企业养老保险科开展了“文明服务用语”、“微笑服务”等文明服务学习,使窗口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大幅进步,由于同道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服务,使我局的窗口月月被评为服务大厅“红旗窗口”,贾秀菊等同道多次被评为行政大厅窗口“服务标兵”。

11、认真对待来信、来访、窗口咨询。养老保险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专业性,现在参保职员以及已经领取待遇的职员,由于他们对养老保险政策熟悉、理解的片面性、局限性,导致他们对政策的误解和误读,今年1—12月份处理来信52封、来访100余人次、窗口咨询389余人次,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答复,使他们带着题目、疑问来,带着兴奋、满足回,把很多不安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

12、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窗口工作有时比较集中,为减少窗口前来办事职员在窗口的逗留时间,窗口工作职员对养老保险科的工作都能做到人人能上机、人人能操纵,平时干本职、忙时能协作的工作机制。窗口工作职员女同道较多,家中的孩子普遍较小,平时闹点小毛病是常有的事情,但窗口工作职员没有一个因此而影响工作,尤其是马芹同道在家中有病号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工作,保证了离退休费按月及时发放。马芹与张进同道10份分别由其他科室调到企业养老保险科和窗口工作,没有由于岗位的变动而影响工作,由于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到企业科和窗口后很快进进了工作状态。刘红是20*年10月份来到社保局窗口工作的新同道,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全新的工作机制,没有畏难发愁,而是虚心向老同道、业务精的同道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进了工作角色,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窗口工作职员。窗口工作职员为了能让前来缴费的职员及时回往,工作职员赶不上班车和晚吃中午饭的情况经常发生,充分体现了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时刻想着工作,想着参保职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受到了区行政审批中心领导的一致好评。企业保险科工作职员始终把“树一流的服务态度,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作为自己工作的奋斗目标。

三、存在题目

1、由于我区产业基础薄弱,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三分之二的企业处于破产改制或者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制约着企业养老保险的征缴。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缴费职员中所缴养老金是职工自己全部负担,今年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进步已有部分缴费职员提出了停缴养老保险的申请,从而使缴费职员又有减少的趋势。

2、受改制破产因素的影响,部分改制企业把企业改制当作一种借口而停缴养老保险金;一些破产企业变现资金迟迟不能到位。这种情况即影响了企业职工正常保险转移手续和退休手续的办理,也对我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力度构成了威胁,从而形成潜伏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3、职员少、工作量大。区直企业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乡镇企业1996年1月至2001年3月在职职工的缴费记录至今未录进微机,涉及在职职工21000余人,现在退休职

员、需调转职员都需要通过人工录进方能完善以上职员的所有数据。另外,根据局里的安排20*年1月份失业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科负责,人手少业务量大的矛盾更加突出。

4、养老保险手册记录是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科的一大题目,也是劳动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市直企业及其他县市区社保机构都有打印个人账户的行打机,而我局目前还没有配备。企业职工退休、基金转移、职工在职死亡都需要打印个人账户清单,而我区现在仍然是手工记录,这样做即不符合市理的要求,也使工作不是很规范,不利于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企业养老保险科需配置一台行打机。

5、目前我区离退休费发放、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生养保险费支出使用的软件程序仍然是excel,还没有进进市局的核心平台二版程序。由于目前机器比较老,经常出现故障,不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一旦出现题目,将给工作造成很大损失,影响全区离退休费的正常发放,所以应尽快与市局联网,以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

6、有些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为逃避缴费、减少企业本钱,变职工单位缴费为个人缴费,影响了社保基金的正缴。

四、20*年的工作计划

1、加强基础建设。着重加强窗口工作职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推行文明用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进一步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这一中心工作。20*年争取实现扩面4000人,基金征缴9800万元(往除补缴因素)。进一步摸清企业底数。着力解决民、私营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区落户的大型企业的参保题目,进一步做好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职员的纳保工作。借助年初申报缴费基数的有利时机,突出解决用人单位瞒报、漏报缴费职员与缴费基数的题目,特别是几家规模较大,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的缴费基数题目,做到应缴尽缴。进一步破解企业征缴困难,研究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缴费题目,督促破产改制企业变现资金及是足额到位,做好断保职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

3、借助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离退休职员社会化服务工作,首先建成2—3个离退休职员社会化服务示范点,20*年底使离退休职员社会化服务治理率达到省、市要求。

4、充分利用滞纳金政策,对有能力缴纳养老金的单位加收滞纳金,以此为措施,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费。减少企业养老保险征缴的本钱。

5、勤与征缴科及各个相关科室的工作进度情况对接,及时反馈各缴费单位的征缴扩面情况,确保今年征缴扩面任务的完成。对新建企业督促按时申报、登记、缴费;对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用工量较大的加大扩面的力度,堵塞企业只用工不缴纳养老保险的漏洞,以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

6、利用窗口的上风条件加大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新建企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将有关的保险政策,宣传到单位、职工。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2

一、在我省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建立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政策性很强、既涉及到集体、私营企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当前,推行职工养老保险还可以推迟一部分消费,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希望各级政府重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体改委、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银行、保险公司、企业主管局和工会等有关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宣传、搞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省政府确定把城乡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委托各级人民保险公司经办和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保险公司的作用,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而且,这项保险是社会性的法定保险,不同于其他商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各有关方面要从改革的整体出发,支持各级人民保险公司和企业搞好这项保险。

三、各级人民保险公司经办和管理这项养老保险,既是拓展保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为改革配套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希望各级人民保险公司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司的领导下,认真地开展这项保险,切实把它搞好。

四、这两个暂行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各地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向省体改委和省人民保险公司反映。

福建省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依法登记开业、实行独立核算的下列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均必须按本规定办理养老保险:

(一)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二)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全民所有制单位附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四)机关、团体所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第三条 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省人民政府委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及其所属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人保公司)经办和管理,并向同级人民政府、人民银行和上级人保公司报告本规定的实施情况。

第二章 保险方式与责任

第四条 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方式:

(一)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即由企业按统一标准向当地人保公司缴纳养老保险费,人保公司按统一的标准付给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作为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基教。

(二)补充养老保险实行按人储存积累式的保险。即由“企业为职工,职工为自己”共同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人保公司按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的年限长短和金额多少,付给退休职工养老金。

第五条 本规定基本、补充两种养老保险均为法定养老保险,两者缺一不可。参加本保险的企业及其职工应按规定期限和标准缴纳保险费。自第一次缴纳保险费的月份起至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月份止,为缴费期;自缴费期满的次月起至被保险人身故止,为领取养老金期。本保险对被保险企业职工的保险责任是:

(一)在被保险职工退休后,按本规定逐月付给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直至其身故为止;

(二)在被保险职工缴费期内因病或意外伤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办理退休后,按本规定付给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直至其身故为止;

(三)被保险职工在缴费期或领取养老金期内身故后,其法定继承人可领取丧葬补助费五百元。

第三章 保险费的缴纳

第六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每月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6%左右的比例缴纳。具体缴费的比例,由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人保公司按照“以支定筹、略有节余”的原则测算规定,但最高不能超过8%;个别县(市)确实需要超过8%的,应报省体改委和省人民保险公司批准。

各市、县政府具体规定企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时,应包括人保公司提取相当于基本养老保险费2%的管理费。

第七条 补充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在职职工每月共同缴纳:

(一)企业按相当于本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3%~7%的数额为每个职工缴纳,具体缴纳的数额由企业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包括税前列支和税后利润支付的能力)确定。

企业为职工缴纳这部分补充养老保险费时,每年应根据职工年龄大小、工龄长短等差别,合理确定职工之间数额不等的补充标准,分别记载到每个职工名下。对现在年龄较大、工龄较长而退休时投保年数短的职工,应尽可能多补充;对现在年纪轻、工龄短而将来投保年数长的职工,可以少补充,但最低每月不得少于三元。具体补充办法和标准,由企业行政和工会共同审定(或经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向群众张榜公布。

(二)职工本人应按不少于本人工资总额2%的数额为自己缴纳。工资总额低的职工,最少每月不得少于二元。

以上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均以元为单位缴纳。每月具体缴纳的时间,由当地人保公司规定。

第八条 本规定所称“工资总额”,包括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全部收入。具体计算以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为准。

第九条 参加本保险的集体企业,在缴费的第一个月应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月工资总额6%,多缴纳一笔投保基金,以保证当地人保公司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统筹周转。个别企业当月一次缴纳有困难的,可分三个月缴纳。

第十条 企业和职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采取由企业财务会计集中(其中应由职工缴纳的保险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奖金时代扣),缴入人保公司在当地银行开立的专户。具体缴费手续由当地人保公司同银行商定。银行要支持人保公司和企业搞好这项工作。

第四章 养老金的给付

第十一条 按本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集体企业职工,具备下列条件可同时领取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

(一)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职员为男六十岁、女五十五岁;工人为男六十岁、女五十岁;特殊行业工种例外),已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二)具有企业批准退休的通知书;

(三)在缴费期内,若因病或意外伤害确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具有医院证明、有关主管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和企业准予提前办理退休的通知;

(四)领取基本养老金还必须具有满五年以上的工龄。

第十二条 基本养老金的给付标准以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前提,并按职工退休前的工龄确定:退休前工龄满十年的退休职工,按下列标准发给;工龄满五年,不足十年的,按下列标准减半发给。

(一)在城市市区和郊区的企业每人每月六十元;

(二)在县城、乡镇的企业每人每月五十元。

职工退休前工龄不满五年的,不发基本养老金。

第十三条 补充养老金的给付标准,以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的年限长短和金额多少为前提,结合利息等因素,按本规定所附的《职工养老金领取标准计算表》按月支付。今后银行存款利率调整时,相应调整养老金领取标准。

企业和职工在缴费期内,变动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标准的,补充养老金的给付标准也随之相应变动。

因病或意外伤害确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批准提前办理退休的职工,按其实际缴费年限和金额的领取标准,扣除提前退休年数的折扣后付给补充养老金。每提前退休一年扣2%,不足一年的免扣。

第十四条 人保公司应支付的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每月以企业为单位合并计算付给企业,再由企业发给被保险职工本人,企业不得克扣。

有条件的市、县人保公司,可以试行凭证直接支付给退休职工本人。

第五章 新旧办法的转换

第十五条 集体企业中按规定可享受“国家职工”或国营企业工人退休待遇的职工,在本企业职工全部按本规定实行养老保险后,其原规定可享受的退休待遇暂不变,并按以下办法进行过渡:

(一)已经退休的职工,除由人保公司发给本规定基本养老金外,其原规定可享受的退休待遇超过基本养老金的部分,仍由企业负责支付;

(二)尚未退休的职工,在退休后向人保公司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之和,若低于原规定可享受的退休待遇的,不足部分仍由企业负责支付。

第十六条 在本规定下达前有些集体企业虽未比照实行国营企业工人的退休待遇,但对已退休的职工也在支付一定标准退休费的,按以下办法过渡:

(一)已经退休,并由企业在支付一定标准退休费的职工,以其退休前工龄的长短,改按第十二条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若企业原支付的退休费标准超过本规定可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超过部分仍由企业负责支付。

虽已退休,但原企业不支付退休费的,一律不发给基本养老金。

(二)尚未退休的职工,退休后原则上均改按本规定,由人保公司支付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有的职工若可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之和低于企业原定退休标准的,由企业决定是否补足。

第十七条 本规定保障的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暂不包括医疗保险。

第六章 保险手续和管理

第十八条 参加本保险的集体企业及其职工,按以下程序向当地市、县人保公司办理养老保险:

(一)由企业向当地人保公司申报企业在职职工名册及年龄、工龄,企业和职工工资总额,企业和职工应缴纳保险费,以及应支付基本养老金的已退休职工等基本资料。

(二)人保公司据以核实,并同企业签订保险合同,明确双方责任。

(三)人保公司分企业、分职工设置养老保险卡,并对可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发给《养老金领取证》,凭证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九条 按本规定应由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加上第十五、十六条规定仍由企业补足的退休费,在工资总额15%以内的,可以在“营业外支出”列支;超过工资总额15%的部分,由企业从税后利润中开支。个别退休职工多,而税后利润开支能力又弱的企业,报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在“营业外支出”列支部分可放宽到工资总额的17%。

第二十条 人保公司对本规定两种保险费和养老金的收付,以县(市)为范围,本着“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逐步增加储备”的原则,实行分别核算、专户存储、融通使用的管理办法。在实际执行中,需要调整缴费或支付标准时,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若不足以支付基本养老金和管理费时,由市、县人保公司先用补充养老保险费的储存保障支付;同时,按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权限,经批准后提高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若基本养老保险费保障支付基本养老金后有较大结余时,可适当降低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

(二)当年两种保险费的收入,保障支付 当年两种养老金和管理费后的结余,由人保公司在银行专户存储生息;若当年发生支大于收时,可动用上年储存的结余。

(三)养老金支付标准的调整,由省人保公司根据保险费收支状况、银行利率等因素,报省体改委批准后调整。各地、市、县无权变更。

第二十一条 人保公司对两种养老保险费的收付应分别在银行开设专户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动用。银行对养老保险费的存款,按城乡居民个人同档次储蓄存款计息;人保公司所得的利息收入,也存入专户。

企业和职工若不能按期缴纳保险费时,经当地人保公司同意后,可以缓缴,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补交保险费时,应按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同时补缴所欠保险费的利息。

第二十二条 人保公司有权到各企业查核有关帐目,监督企业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和发放养老金;企业应积极给予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对经发现有欺骗、隐瞒、虚报行为的企业,除责令其补交少交、欠交的保险费和利息外,人保公司可视情节轻重处以10%~30%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退休职工身故后,其合法继承人和企业应及时通知人保公司,并交回《养老金领取证》,人保公司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凡不通知人保公司,继续冒领养老金者,除取消丧葬补助费,并责令退还全部冒领款外,人保公司有权对冒领人处以冒领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退休职工的生活管理仍由原企业负责。

第二十五条 厦门经济特区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规定和特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二十六条 城乡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可比照本规定向人保公司办理养老保险。

第二十七条 集体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后,其职工仍可按本规定继续办理养老保险。

第二十八条 按本规定实行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若被解雇、解聘或自动离职时,其保险关系可跟随转移到新的单位。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福建省分公司负责解释,并负责对这项工作进行指导。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国人保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备案。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一九七月一日起在全省试行。过去省政府、省有关部门的规定同本规定相抵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附表:职工养老金领取标准计算表

单位:元

--------------------------------------

| | 男60岁、 女55岁 | 男55岁、女50岁 |

|退休年龄 |---------------|--------------|

|月领取金额|每 月 交 费 | 每月增交保费 |每月交费 |每月增交保费 |

|交费年期 |伍元领取的 | 一元增领的 |伍元领取的 |一元增领的 |

| |养老金数额 | 养老金数额 |养老金数额 |养老金数额 |

|-----|------|--------|------|-------|

| 5 | 2.96 | 0.8085 | 3.09 | 0.7591|

|-----|------|--------|------|-------|

| 6 | 4.03 | 1.0284 | 4.11 | 0.9686|

|-----|------|--------|------|-------|

| 7 | 5.23 | 1.2785 | 5.25 | 1.2028|

|-----|------|--------|------|-------|

| 8 | 6.57 | 1.5583 | 6.52 | 1.4644|

|-----|------|--------|------|-------|

| 9 | 8.09 | 1.8712 | 7.95 | 1.7566|

|-----|------|--------|------|-------|

| 10 | 9.79 | 2.2210 | 9.54 | 2. 4475|

|-----|------|--------|------|-------|

| 11 | 11.69 | 2.6120 | 11.33 | 2. 8545|

|-----|------|--------|------|-------|

| 12 | 13.81 | 3.0488 | 13.32 | 2. 0830|

|-----|------|--------|------|-------|

| 13 | 16.19 | 3.5369 | 15.55 | 3.3088|

|-----|------|--------|------|-------|

| 14 | 18.86 | 4.0820 | 18.04 | 3.8160|

|-----|------|--------|------|-------|

| 15 | 21.83 | 4.6909 | 20.83 | 4.3820|

|-----|------|--------|------|-------|

| 16 | 25.16 | 5.3709 | 23.94 | 5.0137|

|-----|------|--------|------|-------|

| 17 | 28.88 | 6.1301 | 27.41 | 5.7186|

|-----|------|--------|------|-------|

| 18 | 33.04 | 6.9777 | 31.29 | 6.5051|

|-----|------|--------|------|-------|

| 19 | 37.69 | 7.9239 | 35.62 | 7.3826|

|-----|------|--------|------|-------|

| 20 | 42.88 | 8.9799 | 40.45 | 8.3615|

|-----|------|--------|------|-------|

| 21 | 48.68 | 10.1583 | 45.84 | 9.4536|

|-----|------|--------|------|-------|

| 22 | 55.16 | 11.4733 | 51.86 |10.6719|

|-----|------|--------|------|-------|

| 23 | 62.40 | 12.9406 | 58.56 |12.0310|

|-----|------|--------|------|-------|

| 24 | 70.47 | 14.5776 | 66.05 |13.5473|

|-----|------|--------|------|-------|

| 25 | 79.49 | 16.4038 | 74.39 |15.2390|

--------------------------------------

单位:元

----------------------------------

| | 男60岁、 女55岁 │ 男55岁、 女50岁 |

|退休年龄 |-------- |--------------|

|月领取金额|每月交费 |每月增交保费|每月交费|每月增交保费|

|交费年期 |伍元领取的 |一元增领的|伍元领取的|一元增领的 |

| |养老金数额 |养老金数额|养老金数额|养老金数额 |

|-----|------|-----|-----|----- |

| 26 |89.55 |18.4412 |83.70 |17.1264|

|-----|------|---- |----|--|

| 27 |100.77 |20.7140 |94.09 |19.2321|

|-----|------|---- |----|--|

| 28 |113.28 |23.2495 |105.67|21.5815|

|-----|------|---- |--- |----|

| 29 |127.24 |26.0782 |118.60|24.2027|

|-----|------|---- |--- |--- |

| 30 |142.81 |29.2341 |133.02|27.1273|

|-----|------|---- |--- |----|

| 31 |160.17 |32.7551 |149.10|30.3905|

|-----|------|---- |--- |----|

| 32 |179.55 |36.6834 |167.05|34.8315|

|-----|------|---- |--- |----|

| 33 |201.16 |41.0663 |187.11|38.0935|

|-----|------|---- |--- |----|

| 34 |225.28 |45.9564 |209.52|42.6244|

|-----|------|---- |--- |----|

| 35 |252.18 |51.4125 |234.58|47.6770|

|-----|------|---- |--- |----|

| 36 |282.18 |57.5001 |262.58|53.3100|

|-----|------|---- |--- |----|

| 37 |315.67 |64.2925 |293.82|59.5888|

|-----|------|---- |--- |----|

| 38 |353.08 |71.8704 |328.67|66.5869|

|-----|------|---- |--- |----|

| 39 |394.90 |80.3231 |367.49|74.3866|

|-----|------|---- |--- |----|

| 40 |441.65 |89.7490 | | |

|-----|------|---- |--- |----|

| 41 |493.88 |100.2576| | |

|-----|------|---- |--- |----|

| 42 |552.17 |111.9711| | |

|-----|------|---- |--- |----|

| 43 |617.18 |125.0264| | |

|-----|------|---- |--- |----|

| 44 |689.60 |139.5772| | |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会计准则,企业处理养老保险的相关业务仍无章可循,多数把养老保险作为工资附加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核算,但这样会存在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混淆不清、所得税纳税调整繁琐等问题。本文举例探讨企业养老保险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养老保险的会计核算

例1:20××年1月,甲公司计算员工工资总额20 000元,企业按个人工资总额的8%代扣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按个人工资总额的25%代扣个人所得税,同时,按企业工资总额的20%缴纳养老保险企业缴纳部分。不考虑其他社保项目,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企业工资总额20 000元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2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0 000

2.代扣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20 000×8%=1 6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1 600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个人社保金 1 600

向社保部门实际支付时:

借:其他应付款——代扣个人社保金1 600

贷:银行存款1 600

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 000×25%=5 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 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 000

向税务机关实际支付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 000

贷:银行存款5000

4.企业实发工资20 000-1 600-5 000=13 4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13 400

贷:银行存款13 400

5.由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部分同样计入职工薪酬20 000×20%=4 000元

借:管理费用 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4 000

向社保部门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4 000

贷:银行存款4 000

二、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建议

1.通过“管理费用”核算养老保险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造成成本信息失真。养老保险是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所获得价值补偿的一部分,属于职工薪酬的延期支付部分,不同的是企业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员工,而将养老保险交付社保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员工在退休后向社保部门领取养老金,其本质也是企业支付的工资成本。因此,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确认和计量这部分延期支付的附加价值,并计入当期成本。笔者认为,可设置“养老保险费用”成本科目,专门核算养老保险的成本费用,月末根据职工工资等分配标准将养老保险费用分摊至各收益对象。  2.不便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管理。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的企业缴纳部分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员工个人缴纳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因此,在核算时区分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在“养老保险费用”一级账户下分设“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养老保险的企业缴纳部分与个人缴纳部分,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这样做有利于社保部门养老保险账户与相关企业缴纳金额的稽核管理,有效防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加强省级与国家统筹。同时,便于报表相关者计算企业贡献率等财务指标,准确衡量企业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与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4

企业年金到底是什么

因为目前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比较少,因此大多数劳动者来说,企业年金还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副所长师继承解释说,企业年金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他进一步解释说,其实,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1994年,《劳动法》用法律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

这里需要提醒广大劳动者注意的是,企业年金不能代替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更不是企业年底给职工发的奖金,它是国家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而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但企业年金又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它只是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补充,它们都是职工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都是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支柱之一。并且,与基本养老保险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而企业年金的建立是有条件的,一是企业已经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能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二是企业具有经济承受能力;三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国家还规定,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并且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说了这么多,可能一般读者还是不能完全了解企业年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企业只为员工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险,没有提供企业年金,将来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会有多大的差异呢?为此,我们请教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她用了一组假设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企业年金带给我们的好处。她说,基本养老金充其量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在北京比如说是800元钱,如果企业能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积累的时间长一点,委托的公司好一点,它每月可能又会得到800元钱,或者400-500元钱,但肯定是在800元钱以上发生的。即在替代率(替代率是衡量老年保障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它是指退休金价值占退休前平均工资的比例)60%以上发生的。企业年轻一些的、企业年金建立比较早的,如果能储蓄到30年的,员工的收益会更高一些,退休时他领到的企业年金的收益可能是800元钱的两倍。但有的快退休了才开始建立企业年金的,收益就少了。比如说,一个建筑公司最近几年才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做企业年金,他们的退休人员现在每人每月从国家领到的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起来大概1000元,但从保险公司还能领到500元。总的来说,企业在企业年金上投入多、建立时间长、委托的管理公司经济效益好一些,那员工的养老金就会多一些。

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一位专家介绍说,企业年金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劳动者养老保险的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世界各国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的结构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认为替代率分别为40%、30%、10%的构成比例比较合理。由于我国第一支柱替代率水平偏高,一般在85%-90%之间,因此,调整三个支柱的结构成为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替代率目标定位于基本养老保险60%,企业年金20%,个人储蓄保险依个人选择自主决定。不过,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分离并入第二支柱与企业年金整合是一个方向,那样的话,则三个支柱的结构为30%、50%和10%。这样逐步降低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替代率,不仅大大减轻国家负担,也会极大地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和普及。所以,关注企业年金的建立,支持企业年金的发展,不仅是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养老保障利益的需要。

企业年金现状如何

正是因为企业年金能大大提高职工的老年生活水平,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劳动者的关注。一些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吸引高素质人才,也纷纷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那么,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补充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一、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政策的出台

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第二条内容: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二、职业年金同养老保险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职业年金既然是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那么就有必要将它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作下比较。

(一)新旧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

养老保险制度,最早是始于企业。八、九十年代,国营企业招收的合同制工人按国家政策给予缴纳养老保险金,之后养老政策扩大到事业单位中为数不多的合同制工人中去,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及基数组成同企业单位又有不同,在国务院《决定》出台前,安徽省执行的情况是:企业缴纳养老金的组成是单位缴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工资总额的8%;而事业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用缴纳养老金,只有极少数合同制工人缴纳养老金,而且缴费规定也不一样,实际情况是单位缴工资总额的18%,个人缴工资标准部分的3%。在新的养老保险政策中,事业单位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人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工资总额的8%。这样一来,企业、事业缴费比例达到一致,事业单位的养老由原来的财政或单位负担,变成了社会统筹,结束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

(二)职业年金同养老保险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同养老金必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一是缴费基数一致。二是缴费比例动态管理。《办法》第四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养老保险金缴费比例也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不断地调整的,就在今年的3月16日,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关于“五险一金”的问题时,还有这样的内容:“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三是资金管理的严格。四是在退休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2.不同点。一是参保顺序不同。职业年金必须建立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上。二是人员范围不同。职业年金实施的对象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的工作人员,养老金则是指单位的全体人员。三是缴费比例不同。职业年金现行的缴费比例为单位8%、个人4%,养老金的的缴费比例为单位20%、个人8%。四是缴存的帐户不同。职业年金的缴费,无论是单位的和个人的都进入个人帐户,基本养老金的缴费,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五是人员退休后发放金额的处理方式及期限不同。根据《办法》,职业年金的收入主要靠的是单位及个人缴费,“发完为止”、“余额享有继承权”,基本养老金则是国家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会根据物价变动等情况适实调整,靠的是社会统筹资金,不完全依赖单位及个人缴费,在人员去世后,就自动停止,只有在个人帐户有余额的情况下才可以继承。六是政策出台参考依据不同。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跟企业并轨同步,参考的是企业养老保险政策。职业年金参考的是企业年金办法。

三、职业年金同企业年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养老保险的全员覆盖,必然会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带来触动,相对应企业年金的补充养老,职业年金政策适时而出,作为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职业年金缴费基数同养老保险缴费一样离不开个人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决定职业年金多少的关键。

(一)事业单位工资同企业工资的差异

事业单位的工资同企业的工资有本质上的差异,具体来说:一是来源不同。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来源为财政拨款,工资制度由当地人社部门统一制定,企业工资收入一般来说为企业产生的利润,由企业自主制定,就目前来讲,国家人社部门对企业工资只有指导性参考,没有强制要求(除了最低工资标准外)。二是目标不同。人社部门制定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个前提下,事业单位的收入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为主,重视的是公平,企业在考虑工资标准时,往往以超过社会平均收入为准,注重的是效益。

(二)职业年金同企业年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一是建立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的补充养老。二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三是进入个人帐户,可以转移。四是委托投资运营时要签订书面合同。五是退休后享受的待遇、可以继承。

2.不同点。一是职业年金强制性,企业年金自愿性。二是职业年金缴费比例统一制定,企业年金缴费比例由企业协商确定。

四、职业年金的作用

事业单位同企业相比,收入上的差异性,必然影响今后的养老,导致目前队伍的不稳。据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说,职业年金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补充养老。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这种延期支付的目的,是为职工未来的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年金将对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缓解财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二是人事管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吸引、 留住人才,促进人才流动。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政策是一种新举措,将职业年金和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相比较,并了解其将来可能起到的作用,增加了对于职业年金理解的能力,对于今后在工作中能准确地执行职业年金政策会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2015〕18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120号).

[3]职业年金给养老再添力(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记者白天亮,2015-04-07).

[4]民生问题总理答(来源:中国政府网 日期:2016-03-16).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6

论文提要: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正不断地改革,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降低其替代率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趋势正逐渐加剧.根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7.53%,老年人口总数将会突破一亿大关;2020年左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年龄中位数将超过36岁;2040年,我国将步入严重老龄化时期,平均每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巨大的养老任务,我国为养老做的准备如何呢?1995年3月,由国务院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将个人账户制度引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改革.1997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实现由“现收现付膜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膜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过渡。但是,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因为他们以前没有任何积累,因此需要筹集足够支付其全部退休养老金的经费;还未退休但在旧体制下工作过脚中人”则需要对其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进行补偿,两者相加所形成的历史欠账高达67145万亿元.由于这部分历史欠账并没有指明通过何种渠道筹集,当社会统筹缴费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个人账户的不完全积累金理所应当的成了弥补的主要资金来源.据统计,1998年开始全国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出现赤字,缺口为53亿元;1999年缺口扩大到150亿元;2000年缺口达到300亿元;2003年中央财政补助已经达到470多亿元.

三、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必要性

企业年金是一种与职业挂钩的退休保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参加人在退休后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它主要采用完全的基金运作模式,是一种个人收入的纵向调节机制,即人们在工作阶段将雇主缴费和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存放在企业年金账户里,通过相关机构投资运营获得收益,当他们退休时再把钱从账户中取出.在投资工具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最大幅度地调动社会资本,并实现资本配置的最优化。

目前,随着老龄人口的剧增,也由于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划分的客观要求,以前那种“统账结合、棍账管理、空账运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己经很难再运行下去.我国已经加入WTO,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也面临着要与国际接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以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巫须我们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第42号文件《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该文件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企业年金的概念和相关制度与政策安排。这是我国企业年金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将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四、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推进这一制度健康发展,要加快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

(一)采取适当方式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我国确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逐步降到60%以下,目前总和替代率仍接近80%。这在国际上是很高的替代率水平(国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普遍在40%左右).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过高,也意味着降低了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弹性空间,不利于发挥个人、企业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二)完善发展企业年金的扶持政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我国在辽宁试点中对企业年金规定了4%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逐步推广到所有类型的职业年金制度.同时,考虑在供款、投资和领取三个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采取国际通用的EET税收优惠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有关制度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模式是自愿的、缴费确定型的基金积累制度。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一,关于举办资格。目前,劳动部门规定了四个基本条件,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依法纳税、具有经济承受能力和民主管理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一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如果一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味着企业年金要完全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空间、规模和水平,同时意味着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从业人员、乡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没有办法举办企业年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二,关于举办主体.目前,我国举办企业年金的主体比较多,有行业部门、大型企业、工会组织,还有社会保险管理部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企业年金的发展模式,应当确定企业为举办主体.第三,关于企业年金参保对象和权益保护.从理论上分析,所有企业员工都有资格得到企业年金,但作为企业自主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应当允许企业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员工工龄、贡献等方面的不同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发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 激励机制 公平与效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了逃费、欠费的现象,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财政收不抵支,亏空严重,仅仅能支撑一小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完善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机制,坚持养老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缴费与待遇挂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鼓励参保缴费,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长久发展。为了解决这些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缓解财政压力,使大部分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基本的生存权利得到保障。

一、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养老保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对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或缴费满一定年限的劳动者,定期给付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1986年,国务院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的工人按规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是国家首次放弃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养老保险转变为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共同负责的社会现代化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次建立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建立起基本养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这个决定进一步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1995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在各地区进行试点,允许个别地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修改。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单位负担一部分;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二、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的“统账结合”这一模式,是我国根据国情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模式,在这么多年的运行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这一模式并不是万能的,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加上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直到1993年之前,我国养老保险一直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由正在工作的职工进行支付。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严重,退休人员的数量增多,这种制度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由“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变,养老保险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承担,大大减轻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但是,由于要解决改革前退休的那部分员工的养老金问题,国家采取将社会统筹的那部分养老金支付给那些改革前退休的职工。

2、养老保险覆盖率过低。由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公司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导致员工失业率上升,养老保险的征缴也出现了困难,加上养老保险激励制度的缺失的问题,广大职工的缴费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一些职工认为把钱投入到养老保险中还不如存在银行或者拿去投资,因此出现了部分个体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存在着少缴费、不缴费的现象,还有一部分的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的人员由于对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收入过低等原因,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虽然养老保险的总参保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实际缴费人数却在下降,给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运行和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3、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我国当前行使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政策不足的影响,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不足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导致国家将缴费压力都放在了企业身上。其中,企业对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最高为20%,但实际上,在一些地区,由于退休人员增多等原因,一些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竟高达30%,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压力。根据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远远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美国,企业缴费率仅有6.2%,英国为12.8%,德国9.75%,俄罗斯为8.2%。由此可见,加上综合国力与经济水平的比较,我国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确实过高,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缴费率,因而出现了逃费、拖延缴费的现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记者问中提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他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有关文件近期将印发,并将进一步部署。

4、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自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开始行使后,我国的养老保险就开始采用激励机制。企业职工退休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水平由其工资水平、养老保险缴费的年限和缴费年限长短所决定,养老金缴的越多、越久,职工退休后能拿到的养老金水平也越高。这一政策大大鼓励了职工养老保险的缴纳。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职工参保是当今完善养老保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机制,坚持养老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缴费与待遇挂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鼓励参保缴费,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长久发展。但事实上,现今我国的养老保险激励制度,仅仅是在个别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全国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激励政策。

三、结束语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8

(一)中国城镇养老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支柱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由现收现付制和待遇确定制向混合制和缴费确定制过渡的历程。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退休金由国家管理下的企事业单位发放,养老金多少取决于工龄的长短和退休前的工资高低,不需要个人缴费,建立了一种实际以企业为载体的现收现付制和规定收益制的养老金体系。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1998年的《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全国并轨,由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养老金的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实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同时指出基础性养老金享受比例与缴费年限挂钩,计发基数也与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退休年龄,按实际余命计算,保证退休晚的领取比例高。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定以混合制和缴费确定制为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社会养老保险也试图逐渐由城镇职工保险体系扩散。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范围不仅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而且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二)中国城镇养老保险的现行制度

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大的受众由以下三类人群构成: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参加社会劳动保险的城镇职工以及未参加社会劳动保险的城镇居民。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和《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的相关规定,参加社会劳动保险的城镇职工,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内容如下:1.领取条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2.资金筹集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左右,目前高于20%的地区,可暂维持不变。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调剂。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公布。个人账户基金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个人账户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可以继承。3.给付水平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个人缴费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月发放标准根据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后,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1997年统一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三)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分析

按照人群的不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覆盖率衡量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覆盖程度,可看作是对制度未来收益的估量,具有较高的数据可靠性和预测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筹资覆盖率这一分析工具。筹资覆盖率,即缴费者占工作人口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口,指的是按照现有制度应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尚未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年龄的人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该条例还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如前所述,公务员养老由国家财政直接支付,不应算做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人群。另外,工作人口不仅包括就业人数,还应包括失业人数。据此,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依据上述公式,并采纳1991-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到的中国1991-2010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覆盖率情况如下:

(1)就增长速度而言,从1991年确立混合制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来,尽管参保人数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但参保率却没有十分显著的提高,1991、1995、2000、2005、2010年的覆盖率分别为51.84%、45.40、45.90、55.70%①。在这一时期,参保人数也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以转型为主要目标,覆盖人群仍然为公有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因此人数变化不大甚至由于企业重组甚至倒闭而有所减少。

(2)从1998年开始,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为标志,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转向覆盖率的提高,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都纳入到体系中。与此相对应,参保人数发生了显著增长,但参保率的增幅没有这么迅速。可见,应保人群尤其是私营领域的劳动人员,其数量很大,增长很快,还有许多未被纳入到体系中来。

(3)就覆盖水平而言,目前总水平依然偏低,维持在60%以下,四成以上的城镇职工在退休后无法得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综上所述,我国建立广覆盖、高水平和可持续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低覆盖率的诱因分析

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体系为基础,而该体系又由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全包职工养老体制转变而来。顾昕指出,“职工”概念是从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的身份象征,如今仍然是政策、法规和官方统计中常常被使用的类别范畴,一般用来指具有长期固定就业身份的受雇者,亦即“正式雇员”。基于上文的数据分析,从普遍主义的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水平还比较低,这与中国正处于两个转型时期,两方面因素交互影响有着莫大关系。首先是经济结构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大大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私营经济数量迅速增长。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却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速度。

②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制度的改革,拥有“职工”这种身份的受雇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越来越低。面对大量出现的流动性大的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政府有待调适工作模式,探索适宜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办法。其次是人口结构转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原来现收现付制下,日益增大的老年人口对现期工作者的抚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向个人账户积累转型。由于养老制度的延续性,转型成本巨大,加上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使中国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呈现出主要由企业缴费,而总体给付水平较低的局面。

三、结论与建议

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转型,在客观上为普惠式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造成了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不存在制度改进和管理改进的空间。建立广覆盖、高水平和可持续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是破解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低覆盖率困境的必然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养老统筹层次,将城镇养老保险都统筹到省一级,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机构统筹协调的能力与资源。分税制背景下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受制于地方政府财政调控的能力与水平,适宜地提高城镇养老保险资金的统筹层次,可以有效拓宽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升空间。

(2)尽管一段时期内企业高负担的现象难以改变,但政府在政策上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另外,在激励手段上多做制度创新,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率和缴费率。必要时,可以加入政府补助而非单纯个人账户,以提高社会保险的吸引力,若财政不足的,可以较低水平的补贴标准开展,逐步推广。同时鼓励其他有效的养老保障形式,以弥补目前养老保险的不足。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经济转轨 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 养老保险基金 筹集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不断的增加。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社会以及政府作用的改变,原有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应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已经显得极为迫切。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历来包含有很多历史现实问题,也是受到市场因素干扰最大的社保模块之一。本文正是选取了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这一角度,浅谈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保障适度的完善。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概况

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建立与现状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之后,养老保险经过了多次改革和试点,在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个人账户规模为本人工资的11%。其中,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由目前的5%逐步增至8%)。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待遇支付分为两部分:―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20%左右;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支付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养老保险最终确定为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部分和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部分相结合的混合筹资模式。自1997年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推动了养老保险基金征集模式由国家包揽向社会化保障的新模式的转换,对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国企改革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力度的加大,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与发放的矛盾日益凸现,究其根源,除受企业离退休人员总量的变化、企业自身积累、历史遗留等因素制约外,最根本的就是来自现行养老保险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制度。因此,在新旧征集模式转换中,如何准确界定政府、企业、个人各自的责任和使命,妥善消化模式转换运行成本,已是一个事关能否构筑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瓶颈问题。

2 经济危机形势下,失业人数增多,基金筹集总量减少

奥肯法则描述了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降低2%,失业率大约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的GDP在经济危机之后虽然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是GDP仍然有较明显的下降。

由下图(图一)可知,我国的GDP水平已经下降近4个百分点。这就意味我国的失业率数增加近2个百分点。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单一,主要依靠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的责任仅体现在允许企业和个人缴费在税前列支。基金入不敷出时,平衡收支的唯一办法是随退休费用的逐年增长而不断提高企业缴费率。筹集方式的单一造成了企业缴费率上升,过高的缴费加上近几年多数企业处于回缓、低迷、不景气的阶段性状态,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实缴数额下降,相对较高的收缴比例不仅造成了许多企业拖缴、欠缴养老保险基金,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破产频多,失业人口的增加,在职人员的减少,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等实质性问题,均可能导致社保基金筹集的困难和总量的减少。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从历史原因来看,隐含债务严重

“统账结合” 的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 “老人” 实行按现收现付老办法继续发放养老金, 已参加工作的 “中人” 除了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 还有按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但是, 实施 “统账结合” 的新制度之后, 给 “老人” 发养老金和给 “中人” 发过渡性养老金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 从而形成了隐含债务, 也就是转制成本。据测算, 隐含债务多达4 万亿元。

同时很多“被老龄化”人群,即提前退休群体或称内退人员,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未做事,也出现了严重的隐含债务问题。

2 从操作层面来看,基金收缴困难

我国的社保基金收缴困难。目前我国部分企业效益比较差,缴费率过高,导致负担较重。针对养老保险缴费,国外一般都不超过20 % ,如美国为13. 4 % ,英国为19. 5 %,日本为 11. 3 %~13. 6 % ,德国、法国都为20 % ,而我国平均费率在27 %左右。如此之高的缴费比例,即使效益最好的企业也难以长期承受。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2008 年12月16日的《社会蓝皮书》 ,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 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失业率的提高,导致在职员工的减少,就极有可能致使基金的征缴困难。

3 从筹资主题来看,筹资渠道单一

从补充保险的覆盖率看,2008年,全国企业年金总规模达到1911亿元,2006年到2008年更是每年增长超过400亿,但是企业年金覆盖的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4.74%(数据来源于中证网)。而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30%,甚至40%。从相对复旦来看,公共年金的替代率,美国为40%,加拿大仅25%,日本不到60%,而我国则达到70%以上。

三、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开辟多种途径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提高社保立法水平、降低企业缴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基金的保障功能、提高养老老保险统筹层次,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1促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我国的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如表二),但是在200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416万人,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595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9740亿元,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99亿元。(数据来源于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无论是从参保人数还是从基金积累数量,城乡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平衡。因此,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最主要的方式。

2健全法规法制,提高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水平

目前,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管理等领诸多环节缺乏统一的适用法律,这是导致社会保险覆盖面狭小、资金严重被挤占挪用的重要原因,即使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具体条文中,也缺乏明确的执法权限划分和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责任。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且实施较好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立法程度都比较高。社会保障立法由我国最高的权利机关进行制定且要细化社会保障制度执行的环节,加强监督的作用。立法是为了保证有法可依,但也有保证执法必严基础上,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好的执行,因此,如何在立法环节构筑起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并在具体法律实践中加以全面实施,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降低养老金风险的关键问题,简方之,只有法律保障的到位才会有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体系在筹集和拨付两个层面上的平稳运行。

3加强养老保险的社会化运作,提高基金收益,减轻企业负担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即使要来源截留,提高基金筹集水平。在这一方面,智利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基数大,从而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是如果能在基金的运作中,提高收益率,就可以降低基金征缴的压力。可以采用智力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的方式,即通过政府委托机构规定收益率的方法,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因此,可以在养老保险的运作中,提高社会化运作部分。从图三可知,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化运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4发展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

国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的建立。鼓励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的发展,提过国民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统计数据,2007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接近1500亿元。我国5家获得资质的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客户数在2007年底达到了5677家,比年初增加5400多家,增长了21倍。(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处长阎波,新浪财经)。但是根据市场预测,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将达到1万余元,2030年有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所以虽然现在的企业年金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还远远低于市场预期。通过国家税收政策的鼓励支持,发展多支柱的养老保险计划,才能降低风险,保证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5通过财政补足转制成本,国企利润反哺民众,减轻企业压力

根据国际提供的经验, 转制成本由政府财政负担, 有利于新制度的一步到位, 但我国的转制方案是通过加大企业统筹费率的办法来逐步消除隐含债务。这就使企业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 又要为老制度承担隐含债务[]。因此,我国财政应当负担转轨成本,降低企业成本。

同时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其创造的产值和利润也较为丰厚,利用国企利润反哺民众,减轻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6 适当推迟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增加就业人数

我国的员工的退休年龄在世界范围来看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别较大。根据对全世界228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中,有167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国家都在适当推迟退休年龄。适当推迟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有利于增加在职就业人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主体的规模,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四、小结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养老保险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以人口年龄的发展趋势以及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合适的制度规则和方式方法。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险的社会化运作,国家财政补足隐形债务,国企利润反哺民众,推迟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以及建立健全法规等措施,可以减轻基金筹集的压力,更好的应对现在和未来的风险和压力,促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相对独立却又和其他制度密切联系的制度。只有建立拥有稳定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才能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只有建立起符合本国实情和民众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姜维壮、梅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运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

2 姜悦学,《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探索》,载中国知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5年

3 钟优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比较》,载中国知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4年

4 曾祖耀,《养老基金筹集与我国隐性养老金债务偿还研究》,载中国知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4年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篇10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的政策依据:

养老保险:《关于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7国发26号)

医疗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12国发44号)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条例》(1999.1国务院159号令)

工伤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66}号)

生育保险:《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

一. 我国社会保险的进展情况

1.养老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各类从业人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不含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统筹基金)+部分积累(个人帐户)

缴 费:20%(单位工资总额)+8%(本人工资)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职工总数:13016万人

其中:在职职工:9954万人;离退休人员:3062万人;负担比:2.98:1

全国平均费率:26.4%

其中:用人单位:20.99%;个人5.41%

2000年1-9月份:

基金收入:1571亿元.基金支出:1544亿元.当期结余: 27亿元

累计结余: 769.6亿元.养老金替代率:86.2%.按时足额发放率:99.1%

2000年11月底:

社会化发放人数:2634万人;社会化发放率:89.5%

2.失业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

缴 费:2%(单位工资总额)+1%(本人工资)

待遇给付:职工失业后,可享受12-24个月的失业救济。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人数:10188万人

其中:企业8442万人.事业1658万人

应征基金78.64亿元,实收58.73亿元,收缴率74.68%

登记失业人数575万人,失业率3.1%

3.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

制度模式:社会统筹+个人帐户

缴 费:6%左右(单位工资总额)+2%(本人工资)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人数:1902.6万人

其中:统帐结合995.9万人

大病统筹906.9万人

进展:(2000年1-9月份)

统帐结合:基金应收45亿元,实收37亿元

缴费基数人均482元/月

大病统筹:基金应收28.3亿元,实收21亿元

缴费基数人均415元/月.支出17.4亿元,结余3.6亿元。

4.工伤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单位的全体职工。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

缴 费:1%(企业工资总额)

差别费率:行业工伤事故及职业病风险程度的高低

费率

浮动费率:安全生产情况

进 展:(截止到2000年9月底)

参统企业职工4129万人,比99年底增加169万人;平均费率:0.8%

13万人享受待遇,未参统企业仍实行<企业责任制>。

5.生育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单位的全部职工。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

缴 费:不超过工资总额1%(参保企业)

待遇给付:

孕产期医疗费用: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以及合并症.并发症费用

产假期间的生活津贴:按上年度平均工资100%发放。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职工2955万人,有20万人享受保险待遇。

全国平均费率:0.66%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险面临的问题

1. 保障水平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职工承受能力有差距

a.企业社会保险成本分析:

企业社会保险支出构成

6% 20% 2% 1.5% 4% 4%

医疗 养老 失业 工伤生育 医疗补充 养老补充

总计37.5%。结论:企业成本加大,负担加重

b.个人缴费分析:

个 人 缴 费

1% 8% 2%

失业 养老 医疗

总计11%。结论:个人负担比例高

c.保障水平

月平均养老金538元/人;月平均缴费工资623元/人

养老金替代率:86.4%,世界最高

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八个省超过100%

由此形成提前退休比率达30%-33%。

2. 政策不完善,制度尚待规范

a.养老保险:

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结合

社会统筹基金+个人帐户基金

全部用于发放养老金年缺口300亿元

企业负担重

设计缺陷: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8%+企业缴费部分(3%)

现实情况: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5%)+企业缴费部分(6%)

提前退休

――病退

――特殊工种1836种,各行业自行规定没有规范

――已破产――纺织压锭

余命计算

方案设计余命以10年计算;退休年龄:女50岁(干部55岁),男(60岁)

但以大连测算为例:男女混合平均余命为17.55年,平均退休年龄62.5岁,寿命73岁

b.医疗保险:

统筹起付标准(起付线):社平工资的10%左右(金额或比例),相当于一个月工资

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社平工资的4倍左右(保险有限责任)(2.5~5.5万元)

结论:大病风险无法抵御

待遇水平:与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相比,水平下降较大

3. 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用工不规范

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劳动关系,规范用工制度社会保险关系用工

合同工

用工

季节工

非合同工 农民工

外来工

用工不规范:无劳动合同,不缴费

4. 基金支撑能力薄弱

无积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保险制度建立,无积累,以代际为主支付养老金

欠费严重:养老保险欠费:398亿元,涉及1/5企业

失业保险欠费:67亿元;医疗保险欠费:20亿元

替代率高:养老保险年缺口300多亿元,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超过20个省

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支付困难

风险预测和抵御能力差

5. 保险层次单一,多层次社会保险有待完善

养老保险: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仅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企业补充保险制度没有建立,不能满足需要

6. 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缺乏法律依据支持

依法参保:目前,社会保险的强制特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缺乏法律依据。

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及补缴欠费:对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难以及时.准确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的自觉性,缺乏强制手段。

基本管理:基金运营.基金流失

7. 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体制:费率差别较大(最高为36%);统筹层次参差不齐;基金运营渠道单一,调拨.划转不顺畅;不同统筹地区待遇标准差别较大;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仅统筹地区内可以转移,统筹地区之间无法转移(缴费年限计算.视同缴费.个人帐户为空帐)

管理手段:业务量大,并且要求准确性.及时性;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信息化管理还有待完善。

8. 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制度推行难度大

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对社会保险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

企业:对社会保险的强制特性及其分配机制不理解

个人:不清楚社会保险与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 采取的对策

1. 国务院已确定在辽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

调整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8%,全部计入个人帐户,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帐户,实帐运行――增加积累,减轻企业负担,计发与个人缴费挂钩。

――由现行的“三条保障线” 向“两条保障线” 并轨

――各地也要选择一个县(市)进行试点

目的:改变模式上的缺陷

2. 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资金来源多元化:确保主渠道: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

政府分配: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

探索基金运营渠道: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等等

保障制度规范化:规范和加强制度建设,适应逐步发展的社会保险需要

管理服务社会化:养老保险: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3. 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探索基金运营渠道

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收缴率,统筹层次

(1)在城镇强制推行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对象:全覆盖)

(2)规范和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统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调节功能。

另一方面,开拓资金渠道,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1) 建立社会保障国家预算,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占财政预算的15-20%)

(2) 将征收利息税.遗产税的收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 通过回购.配售等形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国有股减持.债转股)

(4) 探索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保值增值渠道,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对个人帐户基金管理运营

4. 规范用工.分配制度,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用工:从机制上解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建立的问题。

即:建立劳动关系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享受待遇

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就业:

围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广开就业门路(如社区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全面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5.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要同步推进

打破垄断,建立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和药品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

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分担机制

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

药品流通领域去掉“虚高“价,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6.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立法:修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劳动合同法》。政府部门,包括审计.工会财政.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制定.完善相关法规。

执法:审计署2000年对14个省69户企业进行稽核.审计。

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

7.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全国信息系统建设,核心平台推广,地方计算机管理。

风险预测 业务流程

计算机管理

↗ ↖

决策依据 定期评价 统计汇总

8. 推动多层次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强制推行,政府行为

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 由企业效益决定,目前的统筹外补贴,企业行为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保险、高收入者,个人行为

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目标:第一支柱做到全覆盖

第二支柱,即统筹外养老金向补充养老保险过渡,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保险

9 . 加强宣传,增加透明度,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针对性:政府.企业.个人

社会保险意义的宣传.政策的宣传及信息反馈。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医疗费用支付 查询服务

失业人员救济金领取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