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履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6 05:50:39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1

 

元旦刚过,xxx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xx年1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履责报告会。会议由食品生产监管处王晓莉处长主持,全区115家大型、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质量管理责任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领导、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各盟市、旗、县(区)从事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领导和监管人员、国家和自治区级行业和监管专家、自治区新闻媒体代表总计30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马纯良xx、xxx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白xx局长和张xx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董宏刚处长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和“四个最严”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重要举措。xxx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以来,按照“守住安全底线,关注民生领域,服务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监管责任落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在市场监管局成立的开局之年召开此次会议,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发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在履行主体责任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加强我区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防控,提升xxx自治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开了个好头。

开班仪式上,马纯良xx首先讲话。他首先对我区“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履责报告制度”和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并强调总局将20xx年作为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年。马xx以多个案例从企业原辅料管控、 严格产品标准执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完善生产记录制度和真实性、保障产品贮存运输及销售交付、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规范企业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优化内部管理方式、创新风险管理手段、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等强调企业如何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要通过基层监督检查的规范化、抽检分离、专家咨询、加强宣传、投诉举报、依托社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平台,助力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白xx局长讲话强调

       一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感。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领域。要以天津权健违法事件、吉林长春疫苗事件为警醒,压实责任,切实提高落实食品安全的责任感。

       二要加强源头治理,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法定责任义务。企业一定要算清“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帐”,一定要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惨痛教训中警醒。能不能很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事关企业生死存亡,一定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法定责任义务,要通过此次会议,相互借鉴、彼此警醒、查漏补缺,筑牢食品安全的生产防线。

这次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履责报告会,选择了我区规模以上高风险、大型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配方等食品生产企业参会。会上,xxx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金鹿油脂有限责任公司、xxx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xxx亿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xxx欧式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xxx伊利实业集团股份6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做了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报告,4家属地监管部门针对企业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做了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报告。现场随机抽取了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提问。6名国家和自治区级行业专家就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和如何防控做了专题培训,还就企业履责情况进行提问、点评和打分。会议邀请了舆情应对专家就如何应对舆论炒作作了专题辅导。

张xx副局长对此次大型企业履责报告会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我区食品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企业生产制度脱离实际、企业存有侥幸心态,以及舆情能力应对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必须严格落实责任。要对于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制度,已经明确的责任要求,都要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必须立足自身、结合实际,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和法律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风险管控水平。自治区局将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和关健技术创新,鼓励大型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全过程记录和食品安全追湖,以及实施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HACCP)等。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2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宣传培训,指导和督促企业强化自律,牢固树立“质量安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社会责任”的意识,建立和完善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产品销售台帐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制度、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企业诚信制度等,督促企业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本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一)整合监管资源,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要按照“三位一体”实施方案中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依托内部联系会议制度的有效实施,整合内部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二要建立镇食品安全协管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队伍,健全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网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协管员的考评力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共享内部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合力和工作的有效性。

(二)严格市场准入,实施长效监管。一是帮助企业按细则要求规范生产设备、卫生环境条件;二是督促企业按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企业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三是对已获证企业在强化法人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加强获证后继监管措施,确保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质量安全持续稳定合格;四是做好获证企业到期复查换证工作;五是加强获证企业递交年度自查报告的严格审查工作,按照79号令的要求,对年度自查报告不合格的企业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建议发证部门取消食品生产许可证资质。

(三)继续推行“三分监管”,提高证后监管效能。根据《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级分类分等监管规定实施总体框架》,结合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要求,按照对全县食品企业确定的监管等级及监管频次,制定监管计划(见附件一),对获证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和小作坊进行监管,不断提高日常监督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四)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及使用行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备案核准工作。对企业(作坊)实施食品添加剂备案承诺制度并张贴上墙。做到食品添加剂备案率达100%和“四个相符”,即企业提交的配料清单、经本局核准的食品添加剂备案表、食品标签标识中所列的食品添加剂名称与企业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符合。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超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严禁食品添加剂虚假标识标注。

(五)生产条件持续改进及新企业严把准入关口。已获证生产企业应当对发证时的环境条件、卫生要求,厂房场所、生产设备、检验条件等环节持续改进。对相关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准入预审;对新获证企业开展证前企业法人代表约谈工作,提高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意识和守法生产经营观念。

(六)加强对原辅料资质检查与质量评估。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此外,企业应及时关注原辅料生产企业的诚信情况,做好安全评估,如有问题应立即跟换原辅料的供给企业。

(七)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和各类专项整治。做好重点产品监管工作,加强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桶装水、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监管和治理工作,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八)做好举报投诉处理工作,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代,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九)认真做好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资源准备。

三、主动配合,积极履行行政职能

(一)按规定上报年度工作计划、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监抽计划、工作总结和其他相关信息,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汇报。

(二)配合其他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实现环节之间无缝对接,互通情况。

(三)积极完成县政府交办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3

一、以推动机构改革调整职能为契机,着力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

1.推动机构改革,完成职能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正确定位、认真制定、组织实施“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和理顺权责关系。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内部机构设置到位,监管人员配备到位,监管经费保障到位,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地完成职能调整,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2.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的要求,继续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推动落实“政府负总责”,严格履行“部门负其责”,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施治新格局。

3.统筹城乡监管,健全组织网络。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监管职能和公共服务方向转变,确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的目标,积极统筹城乡监管,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强化基层一线执法。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一专三员”制度,延伸监管触角,实现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队伍全覆盖。

4.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教育培训。按照新形势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任务新要求,精心谋划调研课题,侧重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课题调查研究,开展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现状、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以及基层监管模式调研,探索实践建立新的监管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以镇(街道)和部门分管领导、监管执法人员、“一专三员”为重点,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建立一支与履行新职能相适应的监管队伍。

二、以深化示范创建工程为依托,着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5.巩固发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全面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长效机制,积极创建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巩固提升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职能调整到位后,组织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街和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

6.全面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深化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实现示范镇(街道)全覆盖。开展药品示范创建绩效评估,丰富创建内涵,巩固创建成果,完善创建工作机制。采取督查和暗访等形式,强化示范创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确保创建质量。扎实开展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活动,力争建成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

7.深入开展平安示范工程。把推进“平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平安示范药企(药店)建设方案,拓展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标准。强化示范创建工作分类指导,组织开展平安示范药企(药店)督查考核。注重平安示范创建工作成效、典型宣传和总结推广,开展“十佳优秀药师”和“十佳优秀示范药企(药店)”评选,努力提升平安系列示范创建水平。

8.持续深化绿色餐桌工程。充分发挥“绿色餐桌工程”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办法。组织实施“绿色餐桌工程”,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开展绩效评价。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优化品种结构为突破口,以完善检测手段为保障,以丰富市场供应为目标,积极扶持建立集中配送中心,努力促进基地与市场的对接,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大基地、市场、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四位一体”检验检测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三、以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为基础,着力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

9.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注重源头控制,严把准入关,重点抓好药品零售企业行政许可,加强零售药店GSP认证,切实强化药师的管理。强化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责任,重点加强原料购进、投料监控、出厂检验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切实加强高风险企业、原料药、冷藏药品、疫苗、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医用氧、药用辅料、药包材等专项检查,强化特殊药品和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监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实施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大对验配类、体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强化认证后续监管,扎实开展GMP、GSP跟踪检查、有因检查、飞行检查,全面提高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可控性。

10.突出基本药物质量全面监管。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各项措施,开展基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督促企业做好电子赋码、核注核销和预警处理工作,强化招标、采购、使用、养护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努力实现基本药物质量全程动态可追溯管理,严格执行审查、目录报备制度,开展中标品种质量评估与风险排查,动态掌握基本药物品种和生产、配送企业中标情况,加大对生产、配送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完善监管档案。重点检查购销渠道、票据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储存运输条件、阴凉及冷藏保管药品管理等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依法查处不合格药品,切实提高基本药物监管有效性、针对性。

11.继续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调整到位前,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抓好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切实加强协调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上下一致、职责明确、归口管理、协调有效、运转高效、配合密切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协调解决新问题。强化督促检查,开展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的督查督办,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时期的食品安全明查暗访和联合执法检查。积极做好迎接省市县(市)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专题审议询问和省市县(市)政协“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民主监督,督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12.积极履行餐饮保化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到位后,积极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严格餐饮服务食品许可管理,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监督信息公示制,积极实施“五常法”、“三常法”管理,重点强化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及配送中心监管。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建立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餐饮服务保障机制,确保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餐饮消费安全。加强餐饮服务食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监管,控制餐饮原辅料安全风险。建立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机制,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四、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

13.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平台。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度,优化网络架构,整合信息资源,为监管信息在系统内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打好基础。积极构建电子化监管平台。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加快实现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运行,建立覆盖所有涉药单位的电子监管档案。扎实推进四大类药品、基本药物、特殊药品等重点品种的电子监管,实施基本药物品种全部实行电子监管。深入推进药品购进品种、温湿度远程实时在线监管。巩固药品零售企业远程监控成果,完善远程电子化监管系统,实现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电子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探索对保健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实施远程电子化监管。

14.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配置必需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强化快检技术,加强检验技术培训,开展检验检测和技术研究,综合承担药品质量监督检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药物滥用监测、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检测、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检测等技术监督职能,满足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督的技术支撑要求。

15.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建设。强化涉药涉械单位不良反应报告主体责任,开展不良反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延伸监测触角,扩大监测覆盖面,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监测报告激励机制,加强反馈、沟通、处置机制建设,规范监测与报告行为,着力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数量和质量。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评估制度,提升报告评价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质量控制水平,有效防控安全事故的发生。

16.加大质量抽验工作力度。坚持依法规范抽验,科学制定抽验计划,合理安排不同环节、不同品种的抽验比例,常态化开展药械质量监督抽验工作,对投诉举报集中、不良反应多、违法广告严重、中标价格偏低、用量大、高风险的品种加大力度,提高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切实提高阳性率。积极探索建立快检车、快检箱、快检室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监督性评价性抽验任务,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性抽验,确保基本药物抽验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监督抽验覆盖率90%以上,药品评价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核查,开展抽验情况分析评价,完成年度药品医疗器械抽验分析报告。探索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评价抽验工作。

17.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价。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食品安全年度风险监测检测计划,协调督促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任务,每月编制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公报,开展食品安全分析评价,统一及时通报和预警信息。继续实施食品抽检“五统一”机制,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积极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落实,确保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50%以上,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93%以上,餐饮服务环节合格率85%以上,城区和镇(街道)、农村生猪定点屠宰率分别达到100%、95%。

五、以深化专项整治为重点,着力保持食品药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

18.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切实加强综合协调,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开展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新居民集聚区、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酒类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开展农药兽药残留、调味品、畜禽屠宰、餐具、食品包装材料等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19.扎实推进药品安全整治。巩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高度重视投诉举报、监督抽验和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和稽查衔接。组织开展药品非法添加、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制售假劣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特殊药品、假冒知名品牌药品等专项整治,加强督查,保证质量,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械和城乡结合部小药店和小诊所经营使用假劣药械、“走票”、“挂靠”经营、出租柜台、异地设库经营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小药店”整规工作,组织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20.创新完善稽查执法机制。积极探索新体制下稽查工作新模式,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稽查执法体系。深化完善“八小时外”巡查、打假联动、协作通报、信息互通、案件协查等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协作、部门协作、政企协作和区域协作等构成的打假治劣立体式协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和创新“四方联席会议”制度,以公安、检察院、法院、食品药品监管四方联席会议为基础,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刑事衔接,严格执行案件移送规定,全面落实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加大药品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完善案件督查督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建立重点案件查处奖励制度,提升稽查执法质量和效能。

21.加强违法广告综合治理。建立广告监测系统,加强对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广告监测,定期分析归纳违法广告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曝光违法广告,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针对违法广告、围绕广告产品,采取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监督下架、暂停销售、消费警示、公开曝光、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相结合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遏制和减少虚假广告。规范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服务行为,建立药品信息监察员制度,加强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服务网站的监督管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和违法销售药品等行为。

六、以完善风险预测预警为核心,着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22.完善预警应急制度。积极推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探索建立以风险预警平台、评价性监测网、监督性监测网、不良反应监测网为核心的风险预测预警制度。修订完善《市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根据职能调整需要,调研并出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协调机制。完善报告、值守、防控、监测、善后以及责任追究等机制和操作步骤,督促、指导高风险及重点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3.提升预警应急水平。构建上下联动、统一高效、快速反应的预警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应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组建投诉举报中心,认真受理食品药品安全方面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完善网上举报方式,拓展投诉举报渠道,构建“统一受理、分级办理,分类指导、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专家会,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常态化风险评估和调查评价。切实加强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强化应急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七、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重任,着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4.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依法精简审批事项,完善事权分配体系,简化程序,优化流程,进一步提高审评审批、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等效能,尽最大努力缩短时限,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加大医药行业的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医药企业人才保障和质量管理水平。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大政策法规咨询、立项审批、技术攻关服务力度,推动建立形式多样的政、产、学、研合作联盟,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有品牌。鼓励和推动药械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制定和实施扶优劣汰、促进集中的监管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促进医药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药品物流加快发展,鼓励、推进医药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合理引导跨行业兼并,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25.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完善诚信评定机制,深化信用等级分类评定。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对制售假劣产品、不遵守商业道德的失信单位,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企业自律,积极开展食品药品行业“重质量、讲诚信、保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树立诚实守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经营理念,打造诚信品牌,促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环境的形成。

八、以深化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着力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良好氛围

2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年活动,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十进”宣传服务活动。深化药学服务进社区,充分发挥药学会、“平安药监”服务团队、药师志愿者服务团的作用,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周)和公众安全用药培训、百名药师进基层、清理家庭小药箱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

27.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积极支持舆论监督。健全信息制度,拓展信息渠道,及时监管信息和预警信息。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跟踪报道大案要案、开设媒体专版专栏、制作播发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作成效。切实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妥善处理舆论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研究媒体参与日常监督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执法监督与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舆论氛围。

九、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28.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完善确责、明责、履责、问责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行政处罚调查审理审核执行“四分离”,深入推行说理性执法文书,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制度,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和纠错制,实施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回访制和行政许可卷宗抽查制。整理和清理执法依据,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

29.强化效能意识,提高社会公信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梳理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深入实施服务流程再造,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确保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时间进一步压缩,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效能建设的各项规定,确保政令畅通。树立“无为即是错、无功便是过”的理念,着力防止和解决精神懈怠、慵懒散漫、敷衍塞责等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工作考核考评,落实激励措施,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4

目前全区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单位)共有28家,其中区直部门21家,镇政府(街道办事处)7家。整个调研活动分单位自查与组织实地调研两个阶段进行。自查阶段中,区编办联合区监察局、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全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单位)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监管工作分工和检查内容,逐项梳理分析2010年以来履行职责情况,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落实改进措施,形成分析透彻、内容详实的自查报告,并分别报送区编办、区监察局和区政府食安办。实地调研阶段,在对各部门(单位)报送的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区编办与区监察局、区食安办组成联合小组,重点针对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商务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兽医局、食品药品局及街道镇共计15家部门(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组通过听取履行职责情况介绍、检查有关文件资料、查验群众反映问题和食品安全处置情况、走访监管对象、访谈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上述各部门(单位)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并认真听取各部门(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和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良好,各部门(单位)均能严格落实“三定”规定,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定期督查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在农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餐饮消费等环节(领域)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通过抓好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及时深入地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编制严重不足,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例,目前泰山区内餐饮服务单位总数达到2400余家,其中持证单位1836家,无证的小餐饮单位600余家,餐饮服务从业人员12000余人。此外,尚有数目庞大的无证小餐饮摊点。而作为全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职能部门,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泰山区稽查大队目前只有25个编制,实有工作人员21名,其中副队长两人,行政审批大厅工作人员两人,区分局抽调人员2名,综合科工作人员1名,一线执法人员只有14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现监管全区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109家,涉及197个品种的产品,而区质监分局2002年2月上旬时只核定了公务员编制9人,稽查编制10人,再加上市辖区不设技术机构,没有确定事业编制,近10年没有新进人员,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造成目前区质监局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监管链条存在交叉或者缺失,某些经营单位经营行为认定存有争议。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的界定模糊,尤其是边界领域,给具体实施操作带来了难度。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三定”规定及国家、省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本身规定十分明确,并没有交叉或模糊地带。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不少新类型的食品餐饮企业,到底分属哪段监管,各部门存有争议。如目前新出现的鲜奶吧,其经营模式包含了鲜奶现场加工出售、提供餐饮服务供食客现场食用等不同环节,使得工商、质监与食药部门无法独立完成监管,结果就是哪家也不管,监管陷入真空。目前存在这种监管空白的还有泰城知名的银座早餐、稻香园面包店等食品经营单位。

(三)监管区域界定不明确,现实操作中导致监管责任不明。泰山区地处市中区,地区特色为一地四府,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着多级政府机关,市政府、泰山区、岱岳区、泰山景区,单位众多导致出现某些领域监管区域界定不明确的现象。自2005年以来,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区域的餐饮单位难以界定隶属泰山区或景区监管,二是景区运营证是否适用泰山区存在疑问,三是存在一个食品经营单位同时跨泰山区、景区的现象,四是因管理争议而引发的系列问题。

(四)部分无证经营单位成为监管空白,亟需城市执法部门介入。泰山区现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城区内许多地方均在大拆大建,而小产权房、自搭自建房、面临拆迁房、违章建筑房等都不能提供房产手续,客观上造成了全区有1000余户食品经营户无法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给食药部门和工商部门的监管造成很大难度和隐患。

(五)监管部门配合力度仍然不足,监管链条衔接地带不够紧密。此类问题在农、畜产品领域表现突出。根据职责规定,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全程管理,同时需要市场开办单位严把市场进货关,将法律赋予市场开办单位的职责履行好。动物产品进入市场时,市场管理单位并不能严格查验是否具有畜牧部门出具的动物产品检疫证明,造成不合格动物产品流向市场。在乳制品领域,原料进入乳品加工企业时,企业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标准对各项违禁物质进行严格检测,才能杜绝各种违禁物质的违法添加,质监部门也应当派驻监管人员对企业的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以防不合格乳制品流入市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尽快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泰山区地处市中区,旅游餐饮业十分发达,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就现有监管力量,如不计农户和小作坊、小摊贩,平均1人要监管100多户生产经营单位,每人日均监管几万斤食品。对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任务多、力量不足的部门(单位),如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街道镇等应尽快充实人员编制,从源头上增加监管力量。此外,大力推动监管力量下沉,健全街道镇、社区监管网络建设。

二是明确食品监管区域界定。尽快明确和落实泰安市、泰山区与景区三级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各监管环节的责任划分,使各单位在履行各自职能时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监管缝隙与空白。

三是监管体制由分段监管向分类监管转变。改变现行的分段监管模式,科学划分食品门类,在区内行业集中程度比较高、比较成熟的食品门类上,探索建立分类监管模式,具体的某一食品种类由一个部门从生产源头一直负责到餐饮消费环节。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做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质量控制,避免可能出现的监管缝隙。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5

(一)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并全面落实执法检查双备案和行政处罚双报告制度。2012年按照省、州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等10项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已办结案件79件,均按最低倍处罚,且无一听证、复议、诉讼案件发生,实现了监督执法规范化、服务社会优质化的目标。

(二)认真履行首问首办责任制。今年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年初承诺,对企业和群众的来电、来访,做到热情接待,并认真做好答复解释或处理工作,不推诿、扯皮或延误。能立即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做到了及时转交相关科室处理。

(三)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今年我局强化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监督,缩短审批时间,促进了行政审批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审批工作公开、透明、阳光审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格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准入,做好《餐饮服务业许可证》的发放工作。截止目前,指导办证345家、受理249家、发证201家。

(四)实行“首错不罚制”。今年我局认真履行承诺,对首次发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实施GSP、GMP的,且违法行为轻微、不足以危害百姓用药安全的,只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不予处罚。特别是对餐饮服务企业重点实施规范和指导帮扶,下达整改意见书420多份,责令限期整改。全市365家餐饮服务企业,截止目前无一家餐饮服务企业被处罚。

(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局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有关指示精神,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监管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推动服务措施创新创优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优化食品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公开了优化食品产业、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22条具体措施。同时,结合“入厂指导”和“三管”工作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扶企业做强做大。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飞舞”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本人带领县市场监管局全体干部职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学习和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12348”的总体思路,充分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守安全底线,多措并举保障市场秩序稳定运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市场监管系统2019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先进集体、洛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工业经济及项目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一年来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视察河南、疫情防控等系列讲话精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季度考核通报1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好新闻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传播市场监管好声音,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和“党建+监管执法”、“党建+扫

黑除恶”、“党建+消费维权”等促发展惠民生“八大行动”,提升建设副中心正能量。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持续开展隐形变异“四风”治理,作风建设持续向善向好。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文明助交通、清洁家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荣获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二、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执法能力

一是以履职尽责为根本,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规则,重大决策遵循依法、科学、民主、公开、高效原则,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听取相关各方意见,经过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和监察机构廉洁性审查。二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全面落实执法单位法制员制度、执法资格制度、行政记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三是积极争创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单位,全面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指导制度,在注册登记、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或消费维权等工作中使用规范的责令改正、行政约谈或行政告诫文书等行政指导文书,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回访率达50%,行政许可回访率5%以上,全年共查办市场监管领域案件86起,移交公安机关2起。

三、主动担当作为,做好疫情防控

面对突发疫情,局党组团结带领党员干部,不折不扣执行

上级抗疫指令,强监管,严执法,稳物价,保质量,全力战疫情、助复工。一是加强超市、餐饮单位、食品生产作坊、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监管,严查野生动物交易加工行为。加大活禽交易市场巡查检查力度,关闭活禽经营门店34家,遣散春节期间群众自发形成的活禽交易市场3个。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疫情期间,对批准营业的36家超市、45家药店派驻监管人员,督促落实防控措施,排查违法线索。强化冷冻冷藏食品监管,重点检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餐饮服务单位、冷库、海鲜专营店等单位经营的冷冻冷藏畜禽肉和水产品,认真查看进销货凭证和台账记录,严格防控来源不明、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冷冻冷藏食品流入市场。指导冷冻冷藏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严格防控冷冻冷藏食品安全风险。三是加强重点商品价格监管。开展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酒精等防控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巡查,检查相关商品的进货凭证和销售记录,比对进销货价格信息。采取市场巡查、明察暗访、提醒告诫等方式,督促经营者明码标价、依法经营,加强价格自律。依法严肃查处囤货居奇、哄抬物价、变相涨价、恶意炒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严格落实药店在销售发热、咳嗽药品时实行登记报告制度,抓好治疗发热、咳嗽药品的销售登记管理。督促药店专人专柜销售“退热、止咳、抗

病毒”药品,对购买上述药品人员做好统计报告工作。

四、落实服务措施,助推经济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商标战略。今年新增注册商标727件,商标有效量达到319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二是免费检定强检计量器具2700余台件,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100余万元。指导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公开声明,积极参与地方标准《洛阳传统烹饪技艺羊肉汤》制定,指导烨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建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三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坚持12315热线“24小时×365天”在线服务,截止11月底,累计受理咨询260起,投诉898起,举报398起,110联动、网民诉求19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1.02万元。四是优化准入服务,确保市场主体平稳发展。疫情防控期间,按照“非必须、不窗口”的原则,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的“四个办”服务,确保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截止11月底,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735户,其中企业1012户,个体工商户27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户,全县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640户。办理股权出质52起,被担保债权数额216015万元;动产抵押85起,主债权数额387598.8345万元。五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改革措施,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注

册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一站式”服务,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开注册资本限制,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进一步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度,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企业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达90%以上。11月13日,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我局作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先进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

五、严格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信用监管。将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夯实信用监管基础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履行年报公示义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和个性化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录入公示信息,圆满完成了企业年报目标任务,辖区企业年报率达100%,被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评为全省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先进集体。今年以来,归集公示企业信用信息83257条,将610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4次,共抽查各类市场主体662户,抽查结果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二是推进智慧监管。建成“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数据平台”和“市场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对110家食品流通单位的进货商品和33家食品生产企业、80余家餐饮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安排专人在线巡视生产经营情

况,及时指正不规范行为,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就近调度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处理,提升监管效率。三是强化重点产品质量监管,按要求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等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回访,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年抽检柴油、汽油86批次,车用尿素4批次,其中54批次合格,32批次结果未出。抽检流通领域消费品10批次,农资17批次,有4批次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严格按要求进行后处理。经主动申请、材料审核、申述答辩和专家论证等程序,今年10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同意我县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

六、强化民生保障,严守安全底线

一是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县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今年8月,经过满意度、知晓率、支持率调查,创建资料审核和现场实地考评验收三个阶段,省政府食安委正式命名我县为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创建,我县建成一批“百姓食堂”,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聚餐地点分散,人群密集,食品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建成一条食品安全示范街,成功申报2个“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保障了人民群众日常饮食安全;建立了“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市场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提升了食品企业生产标准

化水平。9月4日,省局组织食品安全省建设专题培训班成员到生生乳业、洋丰果业、天合酒店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现场观摩,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落实民生实事,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截至目前,共抽检食品1095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352批次。检验不合格14批次,合格率98.7%。抽检药品32批次,其中抽检药品经营单位14批次,使用单位18批次,合格率100%。三是推进餐饮单位“明厨亮灶”、重点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截止目前,全县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79.5%,医院、养老机构、中小学、高速公路服务区“互联网+明厨亮灶”达到100%,餐饮业卫生消毒达标率达到100%。四是开展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压力容器等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共排查使用单位 428家,检查特种设备 1262台,下达指令书 107份,全县所有液化气充装站均已建立气瓶溯源系统,所有电梯均安装96333安全公示牌,90%电梯购买安全责任险。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还不适应,全员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群众反映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存在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社会共治的治理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下一步,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振奋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续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食品企业再度爆出“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豆芽”、“墨汁粉条”、“细菌门”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把食品企业推于风口浪尖,更引致国人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质疑。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解脱企业社会责任,已是众望所归。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经济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兴衰,影响一个国家的声誉。食品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必须担当起自身对于消费者、国家、社会应有的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披露体系,真实、完整地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各方面还比较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淡薄,社会责任报告比率不高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者将企业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个体,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无视其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没有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项工作对待也可窥见一斑,企业为获取得竞争优势逃避社会责任来降低经营成本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在我国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所获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较少有企业能积极主动地披露其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独立性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则更少。截止2010年,仅21家食品和饮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大部分属于酒业企业,食品行业的仅8份。上市公司公开出版物(主要为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程度也不高,市场占有率仅为15.29%(张晓洁等。2011年)。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足

近年来虽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较以前有较大增加,但其质量却值得商榷,多少企业仅将其作为宣传噱头,竞争手段,报喜不报忧。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商道纵横的《价值发现之旅2010——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只有少数食品企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信息缺失较多,回避实质性、回避定量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少数报告披露了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有关的内容;鲜有报告对公司发生的食品安全违规事件以及后续处理情况进行披露和说明;报告普遍未充分披露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未对包括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措施等重点信息进行披露。即便“瘦肉精”事件震惊全国,双汇集团也未将其纳入报告进行披露。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撰写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011)》报告蓝皮书再度显示“食品饮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旁观者占90%。”

(三)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自愿

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形成较晚,尚处于推行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项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法规缺失或不健全,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自愿。虽然近几年《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分别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通知鼓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是针对“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能力薄弱”的食品行业来讲,这些法律、法规及规范能够发挥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仅限于极少数上市公司,且也是流于形式。目前,对于大部分的食品企业来讲,仍游离于各项法律规范之外。

(四)相关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尚待推进,披露形式较为单一

纵观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披露实践,目前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年度报告内分散披露、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披露、年度报告之外的单独报告披露、大众传媒四种模式,披露方式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独立报表两种形式。因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收益确认、计量的标准和准则。企业涉及到社会责任事项时,通常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来处理,或在年报中以文字描述来披露。如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纳入管理费用核算,再辅以文字补充。披露形式单一,同时也很难揭示社会责任事项的实质及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

三、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路径分析

(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自觉性

企业是社会最活跃的细胞,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不是博弈关系,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在“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上呼吁:“企业家的身体里应该流着诚信和道德的血液”,工业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企业伦理教育,改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形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加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文化教育,形成“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最后,利用引导、教育、宣传、奖惩等各类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行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二)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确保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目前,我国食品企业除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信息披露受到证券市场和相关法律制度监管和约束外,大部分企业都处于管制之外,依靠自觉自愿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这与食品企业的重要地位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不相符合的。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及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法: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制定政府主导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规范其披露范围、内容、详细程度、真实程度和披露方式等,确保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维护消费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

(三)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度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信息需求者对此类信息强烈的需求欲望;二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目前我国虽然在会计法、证券法、税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内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但都不够具体,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很少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就算有所披露,信息也不全面。因此,为确保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社会责任信息及时、全面、真实的得到披露,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完善或增加《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各项经济法规内有关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关条款或规定,同时食品行业主管部门也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密切监督行内企业的执行情况,严格执行违法惩处措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增强制度约束,规范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四)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丰富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已被广泛应用。我国社会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确认原则、计量形式方法等基本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更谈不上实务操作体系,社会责任会计还仅仅处于“空谈”。企业有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仅限于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部分,且大都采用文字描述,极少采用独立报表形式,即便采用独立报表,因处理社会责任事项所采用的核算原则和计量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可比性较差。今后,国家应加大对高校、研究所、学会等理论研究机构人力物力支持,推进各种学术性组织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社会责任事项的确认原则、计量标准、报告形式等,推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多样化和披露形式的标准化。

四、结束语

食品安全因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康,倍受各方关注。食品企业作为此项社会责任的受托者,除认真履行责任外,还应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将其相关社会责任信息积极对外披露,以解脱自身的受托责任。为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政府、行业、企业、学者“四位主体”应各司其职,从健全法律制度、构建披露模式、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意识“四个方面”出发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丁金萍.食品企业之社会责任承担现状及战略意义探讨[J].现代商业,2011(17):135-136.

[2]韩秋兰,季盈莹.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J].商业文化,2011(4):57-58.

[3]董素,乔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10):25-27.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8

(一)工作目的

为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减少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指导和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2、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对各类食品,从生产、流通、储藏到消防等环节,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3、统一领导。乡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责分工,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反应及时、运转高效。对食品安全事故要迅速反应,准确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工作。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调理》、《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律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IV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指导全乡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二、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部:

乡政府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成员单位按职能组成警戒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乡市政所,由分管武装部长沈彦名主管,兼任办公室主任。(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研究确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案。

(2)统一协调全乡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理工作。

(3)组织指挥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4)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

(5)及时向乡委、乡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态的进展情况。

1、应急小组的工作职责:

(1)警戒组:由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组织警力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保护和控制。

(2)救护组:卫生院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

(3)后勤保障组:由财政所保障应急救援资金、物资、运输到位工作和理工作。

(4)事故调查组:由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负责,依法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

(5)善后组:由党办、民政办、财政所、政府办、卫生院负责,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

2、应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协调指挥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

(3)研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4)向乡政府、乡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5)完成乡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预警和预警机制

(一)建立监测系统

乡、村二级建立食品管理网络,企事业单位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构建乡域内信息沟通网络单位。实现与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科学的预警体系。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报后,应按相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上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乡政府各部门,各行政村、各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消费者都由权利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疏报或阻碍他人报告。3、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部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该及时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和处理程序

(一)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乡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平台,由镇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承担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通报工作。

2、人员保障: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镇政府应当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需要的医务、公安、交通等人员保障。

3、物质保障:镇政府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必要时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9

为此,全市系统年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一、明确一个中心

1.“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既是质监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是科学发展的需要。质量提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二、抓住两个关键

(一)坚持把提升能力作为服务发展的前提

2.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尤其要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自己保证质量、提升质量服务发展”。

(二)坚持把融入地方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

3.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始终关注并全力解决加快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质量问题。先帮企业求发展,再找政府求支持。

三、抓好三大建设

(一)检测体系建设

4.抓好以泡菜国检中心为核心的质监检测基地建设,力争检测楼主体工程年内竣工。

5.认真落实技术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巩固检测整顿成效,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新增质检认证项目9项、认证参数63个;新增计量建标项目12项;开展特种设备NDT在线试检测,新增特种设备检测认证项目7项。

(二)基层基础建设

6.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成果转化,加强县区局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推动县(区)局基本条件、基础能力、质监文化、对外形象、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三)信息化建设

7.加大PR3G系统应用力度,构建以巡查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8.全面应用OA办公系统,认真建设门户网站,按要求建成覆盖全市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

四、完成四项任务

(一)抓质量

9.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和“质量兴县(区)”活动,构建起“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10.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扩大“制造”影响力。争创第十届名牌10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个。

11.创新实施“质量提升和重点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工程,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写作质量,为地方党政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保安全

12.确保食品安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行为;加强监督抽查,全年不少于600批次;严查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强食品出厂检测报告上传,完善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加大监管力度,开展重点食品集中整治。

13.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定检率;积极做好电梯“黑匣子”安全预警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消号制度;加大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盲区、盲点执法整治;推行节能减排。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强化使用环节服务。

14.用好用活生产许可政策,加大建材等许可证产品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

15.抓好“双打”,严打假冒伪劣,保护名优产品和消费者权益。集中力量开展农资、食品等专项执法打假,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三)促发展

16.加强标准化工作。新申报6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确保在建项目通过验收,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建设标准文献服务中心,加大企业标准体系、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全年采标任务保7争10。

17.加强能源计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充分发挥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完成10户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评价工作。

18.继续开展民生计量。广泛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活动。

19.对支柱产业、“7+3+1”综合工业园区和19个特色产业园区开展系列化配套服务。与成都质监局共同探索新彭工业园区“跨区域质监合作”工作模式。

20.紧贴地方中心工作积极规划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拓工作领域,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四)强质监

2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示范、流动红旗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创一流、出经验”。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风险防范管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

23.加强队伍建设。带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和谐质监。

食品企业履职报告篇10

××年工作要点

××年,要按照省、市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本着一监督好二服务好三支持好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一法两条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团结奋进,争创一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局“三抓一加强”的工作方针,“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以“两个工程”食品安全工程、药品放心工程,抓重点,抓薄弱环节,坚持正面引导,加强指导,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确保安全。要立足于监督,强化市场规范建设;立足于指导,强化措施落实;立足于打假,强化质量管理;立足于科学,强化执法能力;立足于调研,强化决策能力。要大力宏扬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创建和谐的工作发展环境。

二、强化稽查工作,抓好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督

继续加大对药品、医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疗器械市场重点环节的监管,按照“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治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实现“一个目标”,即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全县食品药品安全,促进食品和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个工程”即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规范化建设工程;“三个重点”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全面履行食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参与重大事故处理的职责;“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内部执法与外部联动相结合;实现“五个突破”即在监督机制,监督水平、促进发展,队伍建设,行业形象上有新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重点环节是:⒈非法购进、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牙科、骨科、手术室、计生器械等所有类型的医疗器械、诊断试剂;⒉农村医疗机构过期失效药品、假劣药品、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非法购进的药品等;⒊假劣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⒋加大对通过邮政渠道寄递药品的查处力度;⒌个体门诊、农村社区服务卫生所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购进、管理、使用、用后规范处理等;⒍联合工商等部门加大对虚假、非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查处力度;⒎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⒏加强对非处方药药店经营范围的监管;⒐加强对生物制品流通秩序、终止妊娠类药物的监管;⒑加大药品抽验力度。加大对重点监管单位的抽验频次,充分发挥“快检箱”的作用,力争抽验检品的快检率达到,以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药品检验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品检验资源效能。

二、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抓好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按照职能划分,履行食品安全的组织协调、综合监督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职能,确保食品安全。

一是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调研工作。会同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对食品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及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清、问题明,工作有的放矢。

三是认真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的落实,在夏季、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次食品安全联合大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环节监督为主,品种监督为辅的原则,抓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等重点食品,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特别是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适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食品安全专题报道活动,编发《沂南县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宣传各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举措及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揭露和暴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跟踪报道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报道重视质量、讲求信誉的典型,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提高我县食品信誉。

六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工作。今年力争成为我市首批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朴肴嗣袢褐谏钕⑾⑾喙氐氖卟恕⒘赣汀⑷狻⑷橹破返绕分挚梗惺底ズ弥种惭场⑸庸ぁ⑹谐∠押筒鸵阉母龌方冢μ剿鹘⑹称钒踩庞锰逑到ㄉ璧闹贫裙娣丁⒐芾矸裣低秤朐诵谢疲嘌己玫钠笠敌庞茫銮科笠凳鞘称钒踩谝辉鹑稳说囊馐丁3浞址⒒有庞弥贫鹊慕背妥饔茫鸩浇⑹称钒踩酆霞喙艿某ばЩ疲嫱平称钒踩庞锰逑到ㄉ韬吞岣呶蚁厥称钒踩交劬椤七是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尽快建立符合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实际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全县安全考核内容管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八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及报告制度和信息评价、信息程序,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及报告工作,有力保证食品安全信息协调沟通和综合利用。

九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水平。加强自身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加强食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履职能力。

三、抓好药品市场监管

⒈抓好药品放心工程的实施。继续探索日常监管的新路子、新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加强日常监管、实行全程监管;对药品、医疗器械购进、储存、使用加强日常监管、进行全程监管。全年对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个体药店、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全面普查一遍。监督中药饮片经营使用、单位购、销、存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鼓励发展中药饮片生产,认真实施管理。真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机结合。严格执行日常监督检查管理规定,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和无缝隙覆盖。

⒉继续做好农村用药两网建设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

⒊药品零售企业的申办,要按照上级要求,只要符合条件的,严格按规定审查、上报。大力发展零售药店,特别是非处方药店,使药品进村率达。

⒋做好农村药品零售企业认证检查,并做好药品零售企业认证跟踪检查。做好乡镇零售药店认证帮扶工作是重点,需重点指导,现场帮扶、督促,使家零售药店顺利通过认证。

⒌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查体,要求必须按规定进行健康查体,凡不按规定进行查体的予以警示。

⒍依法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监管。

⒎继续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

⒏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落实工作。

监管措施:()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大监管力度。

()全程监管,从合法资质到经营使用环节的资质审查要全程监管;从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销售、使用到仓储条件、储存、各种文书的记录规范上要全程监管,一年最少普查一次。

()针对农村个体药品零售企业整体素质低,认证工作难度大的实际,加大帮促力度,分片分批帮促认证。从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到销售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制度促进日常工作的执行,使认证企业顺利通过认证,并把纳入日常工作执行。对全部零售药店从业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加强对认证的认识,促使做好认证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四、抓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素质教育。

⒈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药品监管工作业务的学习与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通过考试、演讲、开展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⒉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学习培训,掌握食品监管政策,以便于履行监管职能。

⒊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知识的学习。

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微机操作及正常使用进行培训,达到人人会正确、熟练使用。

⒌请法律顾问就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工作进行培训。

五、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发动全员对当前各项工作进行多方宣传,各科室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确定宣传重点,明确宣传任务,每周报送篇信息,每年报送篇有见地的调研报告,信息内容要围绕药监总体工作,体现全局性、综合性、政策性的特点,对在媒体或有关部门刊发的体现药监全局性、综合性、政策性的稿件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