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十篇

时间:2023-06-13 17:14:50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1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上述特点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虚词。如果说语文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学一点语法的话,那么虚词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序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另一方面,虚词,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比如副词“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为例。这句话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让学生去掉“才”试试,立刻变得冷冰冰的;再换一个“已经”试试,更糟糕,好像嫌他活得长了。这样学生就能生动地领悟到恰当使用虚词的重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不必说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主—谓”和“动—宾”贯穿古今,也不必说“天”“地”“山”“水”“生”“死”“上”“下”这些基本词汇活跃始终,单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很多。现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汉语“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骛伏矣”中的“犬坐”“蛰伏”都是名词作状语,“发扬光大”“严肃党纪国法”中的“光大”“严肃”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表达方式的继承,“天地之间”“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中“之”“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汉语完全一致,这样的表达式仍然非常能产。就连作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大量双音词,其词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汉语的词汇。

从这一特点出发,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了解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积淀又可以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那些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也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多一份精练和轻灵,少一份芜杂和笨拙。教材的选文,如果说现代文应当多选优秀时文,那么文言文则应当多选传统名篇。文言文的教学更应提倡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境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精神境界,领悟孔孟的庄重与热烈、老庄的智慧与洒脱、墨家的思辩与求实。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可进行对联鉴赏和属对练习。属对是一种充分体现汉语特点、集语音、词汇、语法于一身、沟通古今的极好形式。

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使用,与汉语少形态变化、多同音词的特点有关。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从符号的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它不仅有音码、义码,而且有形码。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刺激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的难度也越大。汉字的多码性至少决定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初学难,另一方面是对于汉语书面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鲁迅曾说:“写山曰‘嵯峨';状水日‘汪洋澎湃';‘蔽芾葱宠'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2

关键词:汉字系统;结构特点;汉字教学;科学化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绩最显著,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巨大成绩。

进入新世纪,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地深入推进,就小学语文而言,探索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化,更能体现汉字、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课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1]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热”,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面对此情此景,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外国友人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的汉字。它们各有长短,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那种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汉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认识和掌握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于改革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字很集中,常用字量少,这是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中文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约占1%。

安子介先生应用香港四份有份量的报纸,将连续45天中的中文报载全部字数加以统计,总字数有1,411,088个字,所计得不同的单字只有4,667个。安先生再按频率排出一张字表,其中排位最先的3,650字的频率总数竟达总字数的99.8%;《3,650个常用字频度表》于1982年公开发表。

1988年4月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是由贝贵琴、张学涛汇编的。他俩所用资料来自由内地用简体字写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报导”、“政治理论”四个方面,从21,657,039个字中统计出来的,使用不同的字也只有5991个。

安子介先生将两个汉字频度表进行了比较研究:《贝、张》表按频度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5%;而《安》表按频度也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2%。这证明两个表都很正确,虽然汇编用的资料、汇编地点和汇编时间都不同,却能不谋而合。

据有关研究统计:《红楼梦》总字数731,017个字,只用了4,462个不同单字;茅盾的《子夜》总字数242,687个字,只用了3,129个不同单字;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剧本总字数172,005个字,只用了2,808个不同单字;老舍的《骆驼祥子》总字数107,360个字,只用了2,413个不同单字。这证明,常用字少是汉字的一个特点。[2]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的研究,充分证明中文中常用字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这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安先生是位酷爱汉字、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从快速学习汉字的目的出发,采用多方面的阅读资料,对3,650个字进行了频度顺序研究,经过反复检验,其结果是:认识了第一高频度500字,就能阅读一般文章的75%;再认识次高频度500字(即认识1000字),就能明白一般文章的90%;如能识到2000字,就能获得阅读书报的能力,可通晓现代书报的97.4%,甚至可以进行书面交流。[3]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和频度顺序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探索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很有启发、参考和指导意义。1.频率高的常用字约3,000~4,000,这个常用字量可以作为规定学校(小学和初中)语文学科识字量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识字总量为3,500个,其中小学3,000个,初中500个。我们认为这个识字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人、农民渴望学习新科技,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建议:可否在初中增识500个科技方面的常用字,这应该不会有困难的。2.在字序安排上,应先学习高频度的单字,这是学习汉字的捷径之一。安子介先生主张:“初学汉文者,包括我们的小学生和成年人及想学中文的外国人,可先学最常用的五百字”。这是很有见地的建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曾于1991年在江西万载县鹅峰乡幸福村运用《安子介现代千字文》进行扫盲实验:先学最常用的500字,加快了扫盲进度,取得了实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都先后作了报导和介绍。这里的关键是要编好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理应根据常用字高度集中这一汉字结构特点,关注汉字的频度顺序。我们认为汉字的频度顺序、构字方法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这三者要通盘考虑,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从汉字构造方法看,形声字多,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何以形声字多?在汉字的发展史研究中,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而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在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中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并进而提出了汉字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4]可以说,汉字中形声字多是其构字方法变化发展的结果。

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

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中,集中识字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儿童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这样识字,为儿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多及其构字规律这一结构特点,我们认为,无论是识字教材的编写还是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充分体现、运用这一汉字构字规律,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1.教材在识字内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识字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按形声字构字规律集中识字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贯彻,如在“语文园地”和作业练习方面,均应安排这方面的内容。2.为贯彻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汉字的原则,应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即:学好汉语拼音、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偏旁部首及基本的笔画笔顺,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3.在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注意做好正音工作。因为作为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如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有的则因语音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

汉字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义的字多,而字有了意义就成为词和词素了。

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中,政治、科技类的文献中,单音词约占49%,双音词约占47%,多音词仅占4%;而文艺、生活类的作品中,单音词多达61%,双音词约占37%,多音词只占2%,平均起来单音词仍占一半以上,而双音词、多音词又绝大部分是由单音词组合而成。”[5]所以,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汉语的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这种构词法的构词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节约”两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奇妙学习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字量,还缓解了学习的难度。这是汉字的一大优点。据有的研究部门统计,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创新许多新词汇和翻译外来词汇,诸如经济特区、特警、特快专递、红股、红盘、沙尘暴、社会保险、基因、爱滋病、芯片、航天、航天员、可口可乐、立交桥,等等。无论是创造新词汇,还是翻译外来语,汉字都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条已增至65,000余条;甚至翻译新的科学名词能音、义兼顾,有青出于蓝的优势。

从汉字与语法关系看,汉字系统结构的另一特点是不使用“变音”的办法也能构词、转化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这十分有利于汉语的学习。我们知道,拼音文字是用变音的办法构词和转化词性的,即基本词汇一般都来自母语的词根,通过添加词干、词尾或词首的方法,连缀拼音,构成意义确定的各种品词。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字系统,无须“变音”就能构词、转换词性,这就保证了汉字不用改变字形照样可以标示汉语的不同词性。

不仅如此,汉语只要通过变换词序与使用特定的附加助词(如的、地、得、着、了、过等等)以及变换声调等办法,就能简明精确地实现语法功能,达到表意清晰明确的目的。例如,“师爱生”改成“生爱师”,汉语根本不用改变语音,只要变换一下词序就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这样也就无须改变书面词形了。可是在现代俄语里,就要通过变音的办法,当然也就要改变书面词形了。相比之下,这显然是汉语汉字的一大优点。著名英语语言学字叶斯伯森在《论英语单音节》一文中指出:“原来认为汉语是原始语言,落后语言,儿童语言。现在才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仅用四百个音节作为基础,然后加以四声,最多不过一千六百左右。居然以这样少的单音节,颠来倒去,反复使用,就能完整无缺、毫无瑕疵地把意义表达得一清二楚。这是英语望尘莫及而又望洋兴叹的。也是英语语言学家所感到神秘莫测而又欣羡无量的。”[6]

就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法的原则,主要应根据文字系统的结构特点。拼音文字要通过“变音”来构词、转换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所以教学就强调“三不离”(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否则就无法使学生弄明白作为主语用的“教师”与作为宾语用的“教师”为什么读音不同,书写不同。而汉字系统主要采用复合构词法,不用“变音”就能实现语法功能,自然不宜照搬“三不离”的教学原则。根据汉字系统结构的这一特点,尽快认识二千多高频度常用字很有必要,在教学识字时不排斥“三不离”的识字教学原则,而是要灵活运用。

从汉字书写系统的结构看,书写有规律,形差度(形体差异度)高,这是汉字书写系统的重要特点。印欧语系字母仅30个左右,而汉字偏旁部首不下于500个。前者的字母是以单向线性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词)的,而汉字却用上下、左右、内外三种基本位置排列组合成基本视读单位(字)。所以汉字的形差度大大高于拉丁—斯拉夫字母体系的文字。汉字形差度高这一结构特点,不仅字与字区分明显,个性突出,有助于学习记认,而且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结果表明:用汉字表记的语言是假名的1/10,是罗马字的1/20,换句话说,汉字的认知速度比日本的假名要快10倍,比罗马文字要快20倍。”[7]

汉字的形体书写系统不仅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学写汉字,入门比较难,当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件以后,再遇到新字就不难学了。关于解决汉字难写的问题,安子介先生建议,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可把汉字分成构字能力强的812个基本单字,56个部首和75个变体部件,在写字时进行“组装”,就能写出3800个不同的单字。关键是要编写好教材,激发兴趣,打好基础,科学指导,严格训练,就能化难为易,把字写好。

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难点;要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性。我们论述汉字的结构特点,指出它的优点,并不是否定缺点,而是为了全面地认识汉字,扬长补短,化解难点,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1]孙引南.安子介送给文盲一把致富的“金钥匙”[n].农民日报.1994—05—15,(1).

[2][3]安子介,郭可教.汉字科学的新发展[m].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2.

[4]汉字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1999—05—14.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3

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只重视学生识字的数量,而忽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识字教学必须进行两个转变,即变“重教”为“重学”,变“学会”为“会学”。为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识字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达到独立识字的目的。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能否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地掌握字音;(2)能否运用各种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记忆字形;(3)能否熟练地查阅字典,是否具有据词从字典中恰当选择字义的能力,是否掌握了据词定音的方法。(4)能否根据汉字的特点,找出汉字音、形、义的难点等。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掌握三套识字工具

1.熟练地掌握读准字音的工具——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才能获得识字的主动权,读准字音,学习字形和字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除了进行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外,教师还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地位的特点,针对学习中形近字容易混淆、发音不准、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利用插图、卡片和电教手段等进行教学,并编一些形象直观、有趣好记的顺口溜,让学生眼看、口读、手写、脑记,为以后识字、查字典、正音和学习普通话打好基础。

2.掌握认清字形的工具——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字的间架结构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笔画组成的方块字。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认清字形,把字写好,教师必须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进行教学。这些都是识字的基本功,也是识字的工具。只有练好这些基本功,学生才能自己分析一个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3.掌握识字工具——查字典

字典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工具书。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识字的本领,不但能帮助学生弄清字的音、形、义,巩固课堂所学的字和词,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一些新词。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生字或者回生的字,写作时遇到写不出或者拿不准的字,学生能运用字典这个工具自己解决。

二、挖掘识字潜力,培养学生分析汉字的能力

教师应相信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比一味地听老师讲印象深,记得牢。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每看到一个生字,就能自己利用拼音来读准字音,并且主动地按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来分析字形;联系词、词组及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义,从音、形、义的联系和统一来认识汉字。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三、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

学汉字虽然难,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儿童粗知一点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克服识字的困难,使汉字的学习简易些。以形声字为例,学生掌握了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以后,往往就能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沟通,基本上读出字音,联想到字义。这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形旁表义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一般都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比较好记,而形旁差别较大,都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充当,儿童容易记错。只有突出形旁表义的特点,落实字义的教学,学生才不会写错字,或错用同音形近字。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作为形声字的形旁,而形旁是按事类表义的。因此,教师要对有关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分析比较。表示人体各部分的字一般用“月”字旁,如“脸、脚、腿、膀”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字用竖心旁或心字底,如“情、恨、惊、怕、愁、怒”等;与昆虫有关的字用“虫”字旁,如“蚁、蝶”等。讲清这些偏旁所表示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充分利用组词、造句、说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避免错用同音的形近字

如教了“清、晴、请”这组形声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组词,如“清水、清洁、清明、清早、晴天、晴朗”等,还可以让学生用“请”字讲话:“请您进来一下。”“请您让开一点。”除此之外,教师可编顺口溜:小河水清又清,“清”字是三点水旁;太阳一出天就晴,“晴”字与日有关,是“日”字旁;“请”字当头语言美,“请”字是“言”字旁。学生掌握了形旁表义的规律后,就可以提高理解水平,增强记忆了。“操、躁、澡、噪、燥”这一组形声字,字形较复杂,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后,就能够根据形旁联想到字义,并编成口诀来记忆:做操摆摆手,急躁双脚跳,洗澡要用水,噪音多口叫,干燥易起火。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4

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摘要]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具有激励机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的识字教学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汉字识记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汉字规律;识字方法;识记能力培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需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与生理心理特点,实行识写分开,多识少写,把识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识字环境文化气息浓郁,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的距离。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探索识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汉字的字形虽然难记,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识字教学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研究、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一)引导学生识字 发现汉字规律

汉字本身有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1.“换部首”识字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识字。教学中根据声旁表音与形旁表义的规律,只要声旁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请、清、情、晴、睛、蜻、精”等字,还可以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目是眼睛,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通过“换部首”识字的学习,可增强学生学习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

2.“比较”识字

课本中汉字在读音上、形状上或意义上有某种联系,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比较识字”方法,即在对比过程中,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识字。如:“人”与“入”、“出”与“山”等,可区别其形来识记;“出”与“粗”可进行读音比较来识记。通过“比较”识字,学生印象深刻,提高识字的准确率。

3.“猜字谜”识字

“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学生喜爱。识字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能编出了各种生动有趣的字谜,如:“回”编成“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美”编成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等。“猜字谜”识字法既可激起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汉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1.表象文字的规律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 如《识字的小秘密》一文中的“浇、烧、闷、问”,通过联系学过的一些形声字,让学生从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记住许多字,并逐渐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进而悟出学习形声字的一般方法,即从形旁去猜想字义,从声旁去猜读字音。在学习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这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2.表意文字的规律

汉字是表意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是汉字毕竟不是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中表意的成分已经不是很明显了。了解字的意义需要靠猜想,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如《象形字真奇妙》一课全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让学生在图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记住所要认识的汉字,也为今后学习象形字奠定了基层。

二、创设识字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首先,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便捷的识字途径,创设的情景与生活密切结合,反映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拉近了识字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用生活素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根据学校校园环境特点,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中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请教他人、自己试猜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如校园内的各种挂牌、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素材,使学生们学得乐此不疲。

(二)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识字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可增强识字的趣味,并使学生乐意识字。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采用开火车、找朋友、看画贴字卡和动作演示猜字等游戏,让学生多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玩,一边学。如摘苹果、鼓掌传字、卡片游戏、捉迷藏、词语接龙等巩固刚刚学过的生字。例如:摘苹果的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然后把苹果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去摘苹果,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开展识字活动 体验识字快乐

语文趣味识字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既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通过模拟创设情境开展识字活动,如“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参观动物园”、“逛南京路”、“闯迷宫”、“小小邮递员”、“商品包装展览会”等等,把课外习得字与课内学到的字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主动的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乐于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倪文锦主编,2003年7月版.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5

论文摘要:语言文字除了需要规范、标准之外,还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没有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规范就只能是僵死的、停滞的条条框框,也就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无法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务,因此,任何规范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科学在发展,文字语言就必须是动态发展的,对规范标准应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这就是文字规范、丰富和发展的记辩证关系:规范是发展的基础,丰富是发展的渠道,发展是规范的前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1我国文字规范的形成及现状

汉字产生之前“上古结绳而治”,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后世从图画和契刻受到启示,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约定俗成”便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也就是早期不成文的规范。

汉字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范。旧中国长期以繁体字为正体,那么,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正体字也就成了当时的规范字。虽然当时以繁体字作为规范,但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手头字、俗字已经开始流行。这便是对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两表的调整表明我国语言文字规范的一个立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也没有终止的时候,需要从语言文字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成为积极引导规范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研究了目前作为字形规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认为此表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把我们的意见提出来。

1.1笔形的变化规律不够统一

①末笔是横的部件作左偏旁的横变成提,“车”和“牛”作左偏旁时改变笔顺把横变成了提,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革”字作左偏旁时也应改变笔顺把横变成提。另外“黑”字作左偏旁时末笔不是横,四点上面部件的横不应该就提。

②末笔是竖的部件用作左偏旁时,竖变成撇,如:翔、邦、等,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韩、郸、韧等字也可以变,特别是“”变“艳”字,左边部件与“邦”相同,理应变撇。

③“月”字用作下部件时撇变成竖,如:肖、胃、能、俞等,但在筋、崩、葫、萌、旅等字中却没变。

④“木”字做底时,如果上部是撇捺对称且覆盖“木”字的部件,要把捺变成点,如:条、茶等。如果上部不与撇捺对称的部件为邻,则不必改变捺的笔形,如:桌、梁、棠等。可是“杂、亲、杀”三个字本属后种情况,却按前者的规律把捺变成了点。考查这三个字的来历,原来它们在繁体字时代只是该字的左边部件,简化时把右边简掉,却没有把作为整字时“木”字该有的捺恢复过来。与此相反本应根据避重捺的原则把其中的“米”字的捺变成点,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乘”字却设计为两个捺。

1.2笔顺的规则也不够统一

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按人体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点和视觉审美要求约定俗成的,这叫作自然笔顺;规范笔顺是在自然笔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制订出来的。规范的笔顺主要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外到内和先外后内再封口等几条,除此之处,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但一般都应该符合人的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性。

汉字的历史太久远,形成的因素太复杂,要想通过几条规律把它们统一起来,简直是办不到的。不过,作为汉字的规范标准,是文字继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有规律、越容易掌握,推广起来就越有效率。我们应该从“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出发,尽可能地使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现状得到改善,使汉字构形及组合时的变化规律趋于统一,为语文教学、社会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开创新局面。

2文字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汉字喜逢盛世,必须抓住机遇,尽快适应世界汉语热的需要、中国加人WTO后因交际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速度。

2.1调动国家与民间两个个积极性,加大汉字研究的力度

国家“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民间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如果只有国家主管部门的研究而没有民间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盯着民间用字出现混乱现象的消极因素,而忽视人民群众使用和创造文字的积极因素。语言文字的政策应该适当放宽,鼓励民间建立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并积极征求汉字使用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意见,吸收民间汉字研究的成果,使语言文字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

2.2制定对内汉语汉字考试等级制度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6

一、三重境界

作为一个完整的练字过程,我们可以根据阶段性盼显著质变,把写字水平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三重境界”,指的就是练字过程水平提高到达的三个层次。

第一重境界,是“随意特殊字”。所谓“随意特殊字”是在写字初期,缺少写字原理指导的情况下,凭直觉随意自发地写出来的具有拙稚味儿的字。这种字在比例关系、组合搭配、均衡对称等方面都有缺陷,缺少和谐性。处在这个层次的书写者,对汉字书写原理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控制运笔,书写过程基本上处于无“法”状态。随意特殊字的特点是:个性鲜明,拙稚味儿浓,和谐性差,缺少法度。

第二重境界,是“规范一般字”。所谓“规范一般字”是练字者在逐渐掌握汉字书写原理的基础上,遵循汉字构造的方法和规律书写出来的个性不明显但比较美观的汉字。处在这个层次的练字者,都要遵循汉字构造原理来书写,由于遵循相同的规律练字,写出来的字可能会出现彼此极为相似的现象。历史上的“馆阁体”和现在印刷通用的“国标楷体字”应陔是规范一般字的典范。规范一般字的特点是:讲究法度,遵循规律,共性多于个性,整体和谐美观。这种字主要表现的是汉字构造的形式美。

第三重境界,是“创意特殊字”。所谓“创意特殊字”是练字者在掌握了汉字书写原理,形成了较强的书写技能,具备了一定审美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抒情达意功能和个性特质的特殊字。创意特殊字的特点是:讲究法度,个性鲜明,具有审美特质,共性兼蓄创意。处在创意特殊字层次的书写者,基本上领略了汉字书写的妙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汉字书写新法。能够到达创意特殊字层次的汉字书写者,有很多人都可以称为书法家。

二、两个阶段

达到书写汉字的第一重境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书写者不需要有书写训练,完全是凭着自发的本能看着样字来临写,只要不写错字,写出来的字别人能认识,就属于随意特殊字。从随意特殊字到规范一般字的境界,是练字过程的第一阶段,由规范一般字到创意特殊字的境界,则是练字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书写训练由自发转入自觉,要探究解决很多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方面的具体问题。

由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的转变过程,是练字的探究学习阶段,也是汉字书写由无法向有法的转变过程。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特别多。在这个阶段,注意认识、掌握并运用练字原理和方法,是写字技能发生质的飞跃的最根本问题。从外在的形式上看人们是用手写字,但实质上应该是用“心”在写字。只用手不用“心”是不可能写好字的。必须充分认识到:书写汉字不是一项随意性的自发实践活动,而是理性指导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自觉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深入探究学习写好字的道理,注意选择运用科学方法练字。如果没能按照正确的要领练字,不仅不能形成写字技能,还很可能养成许多难以纠正的毛病。

在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的转变阶段,一要注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以保证身心的健康;二要研究如何构造好笔画,把握好影响笔画造型的各种因素;三要探索研究汉字结构原理和审美原理,组和搭配好构成汉字的笔画,使它们之间组配得均衡协调;四要研究运笔书写能力。对各种笔画书写过程的起笔、行笔、收笔特点,对笔在运动中的提按、轻重、徐急、畅涩等变化都要深刻领会;五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定量观测能力”,要能够准确计量笔画的伸展方向、长短比例、坐落位置、间隔距离、粗细变化、弯曲程度、对称均衡等可以计量的属性指标。汉字书写原理方面的知识古今书法家都有比较具体的阐述,需要查阅有关的书籍收集积累,也要在书写实践中深刻领悟。由随意特殊字境界到规范一般字境界,是一个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量变积累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不同的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所有希望写好汉字的人都要经历这个转变,完成了这个转变就可以写出相对美观耐看的字来。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没能完成写字的这个转变过程,留下了终身遗憾。

由规范一般字向创意特殊字的转变,是练字的创新学习阶段,也是人们写字相对成熟的高级阶段,即进入研究书法艺术的层次。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书写者已经有了良好的写字基础,但要达到更高的层次,就需要深入研究书法学问了。如线条力度之刚柔,线条组配之比例,书家的书风和技法,汉字的审美特质和奥秘,书法美学的原理和范畴,书法作品抒情达意之方式,书法发展之历史源流,书风流派及代表书家,历代书法作品的精华篇章及风格特点和历史渊源等。有了坚实的书学功底才能书写出创意特殊字。这个阶段的成功需要博采书法之法的精华,需要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写字到达这个境界,要经历从有法进入无法,再从无法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法的过程,才能书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应该说,练字过程的这种转变,只有少数人在追求,客观上不可能也不需要每个人的练字都达到这重境界,实现这个目标。

三、一个目标

练字过程要始终把握的一个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写好汉字。目标是一种理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也是一个人奋力进取的动力源泉。有了写好汉字这样一个目标要求,练字过程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练字过程会因缺乏动力而没有一个圆满结果,最终可能带着遗憾不了了之。

书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能给读者送去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同时也可能由于“轮晕效应”,为自己的人生创造难得的机遇,因为一手好字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磨砺过程,这也是社会选择录用人才的一个标准,所以,写好汉字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汉字书写受信息技术的冲击和挑战,但练字的探究历练过程对提高书写者素养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学习活动无法替代的!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7

关键词:对外汉字 教学

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以及传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汉字,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进行对外汉字研究,必须知道汉字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困难。

王宁(1999)曾指出:“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就汉字的整体来说,它具有完整的表意体系;就汉字的个体来说,它又是形与音义的统一体,亦即字的形体结构同语素所固有的音与义结合体。”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1987:142)中曾提到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分成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与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我们看一下拼音文字和汉字的区别,例如:看到“desk”,这个词形就可以发音,从发音也能拼出词形,音形是相对统一的。而汉字是形、音、义统一的,认识一个汉字,往往需要分三步走:“音义、形义、音形”三结合。认识汉字的“伞”,发音“san”和事物“伞”结合。“伞”的字形与事物“伞”的概念相联系,发音“san”和字形相联系。学生认识“伞”字必须完成形、音、义的联系。所以相对拼音文字的学习,学习汉字的难度更大。同时汉字是平面结构,不是线性的,笔画和构件的组合又为学习汉字增加了难点。

针对汉字的性质特点,我国学者做了很多探索,回顾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六书”对中国文字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不仅把它用在汉字研究中,而且还用在民族文字和对外汉字教学中。比如学习象形字,教师可以简单地把象形字的构字原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觉到汉字不是随意地由笔画或部件组合而成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技巧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的印象,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汉字。对基本的象形字有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把某些象形字类化为意符的字进行归纳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掌握汉字的形义。通过讲解汉字,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构字的理据性。在应用汉字的理据性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汉语的阶段。应该在初级汉字启蒙教学中应用象形字的理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结构,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握“度”,用太多文字学的知识去讲授,反而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对学生每节课的识字量要把握好,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

上述方法也是很多教师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时使用的方法。汉字经过“隶变”,象形表意性已经逐渐淡化。现在使用的楷书,形义的联系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有时候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这是汉字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点,需要教师区别对待。对于形体和字义有密切联系的字,可以使用此方法,对于不太明显的字,应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

二、汉字教材设计

小学生学习汉字,随文识字是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重语轻文或者是根据语法学习的需要排入汉字,使得汉字教学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由于缺乏根据汉字自身特点、规律编写的教材,因而使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从而觉得汉字的学习有些杂乱。随着人们对汉字教学的重视,有意识地教授留学生汉字的教材出版了——张朋朋编写的《现代千字文》以及白乐桑和张朋朋合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编写专门的汉字教材,是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班的编排

教学班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生的汉语起点和汉语基础,分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来安排。这样的分班方式将汉语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个课堂,使用统一的汉语教材。这种授课方式和分班方式对属于不同汉字背景的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说效果不太好,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有的奋起直追,有的则选择放弃学习汉字,只学习口语。周有光先生在《世界字母简史》中指出当前汉字文化圈的大致范围如下:

1.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2.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3.日本,朝鲜,韩国。

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和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有区别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外语教学上称为语言迁移。日韩学生在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很熟悉汉字的一些笔画和构件,但是汉语学习中不仅有母语的正迁移,也有母语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发音并理解为母语的字义。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趋势逐渐减小。

欧美学生的母语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笔画走势相对复杂,分为上下、左右、包围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于新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没有接触过汉字的欧美学生来说,如果不给予其适当的引导,他们很容易产生“汉字难学”的畏惧心理,甚至丧失学习汉字的信心。

如果有条件,可以按照是否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分班并选用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四、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及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意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音符表示读音。汉字的形声字比例是比较高的。形声字的学习可以先教意符,以意符为中心,学习有相同意符的一批字,对汉字构形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原理,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特点,并利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大规模地集中识字,从而提高识字、用字的水平。构意部件教学、简单的汉字部件以及独体象形字教学都是必要的。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研究主要是从汉字的本体、汉字识字课本、教学理论和方法、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及方法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反复练习对于成年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在中国历史上,汉字很早就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国家传播,并对其文字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老乞大》《朴通事》等,对后世研究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和周边民族的交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启示我们:只要深入地研究汉字的性质和学习者母语的语言文字性质,研究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编写适合不同语系学习者的教材,汉字难教难学的问题就有可能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1987.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8

【关键词】语文 低年级 字理识字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2-02

1.字理识字教学的可行性

1.1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

汉字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构字方法构成的,汉字构件反映先民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与理解。这比如“兆”字,本为象形字。金文中间的一条线,及两侧的两个“卜”字形的线,就是用火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卜者即根据裂纹来判断凶吉。每卜都是从正反两面发问,“合两卜为一兆”所以“兆”本意为占卜时龟壳上的裂痕。这样通过一个字的学习,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先民的社会生活,何乐而不为。教学中,加入少量的图片与动态画面使每一个汉字都成为一部历史故事,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找到了先民造字的精髓所在。

1.2符合汉字的教学规律

字理识字教学根据汉字的组构规律和儿童的认识规律,遵循“析形求文――因文识形――据义记音”这样一个教学程序,让学生理解汉字形、义、音三者的联系从中掌握汉字。比如教学“仁”字,从人从二,内含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有爱相处,正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也”;“信”从人从言,意为人之所言必须诚信。抓住教学规律,让学生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理解字的人文内涵,从而理解字义,渐渐巩固字形的记忆,在一遍遍理解字义中,记住字音,熟悉字形。使每一个汉字都成为一部灿烂的文学。

1.3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小学阶段,1―3年级是学生学会识字方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能只是单独的让孩子机械的记忆字形,要通过汉字的构件具体感性而形象的分析、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孩子做到见太阳想到“日”,见“月”想到有关月的画面的抽象思维能力。字理识字,从汉字的起源象形文字开始教学,帮助孩子获得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程的能力。充分的调动起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做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不仅外表美丽,并且有内涵。

2.运用到字理教学中的独特教学方法

2.1合理运用幻灯片以及合成动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孩子对字理的认识,加深字形的理解。

2.2分小组,猜字理。古人有元宵猜灯谜,现今将此游戏运用到课堂中,将同学分小组,通过对方组写的字谜及描述猜出汉字。同学们在玩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作为猜者,对汉字字形、字义、以及字音的理解都大大的加深。作为出题者,更是考验其对字本身的认识。课上孩子做游戏的认真态度,便是课后记字成功率的体现。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孩子的团结意识与智力的发展。

3.字理教学的优势及意义

3.1促进学生认知在识字过程中产生更多理性思考

在教师有意渗透字理和反复实践字理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汉字的形体、结构、部件等方面,逐步建立起对汉字的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当他们的识字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在理性的角度洞察审视汉字的规律,将感性认识朝向理性认识发展,进而稳步提升了认识汉字的能力。像是在学习法律的“法”,学生会主动质疑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想到法律的“法”透析的是先民在创造法律的初期,希望其能帮助除邪恶,法律如水一样公平,法律的本质由此体现出来。这一阶段正是我们教师最期望得到的画面,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提出质疑的过程需要教师一步步去引导。

3.2促进学生知觉在识字过程中有意识识字思维的产生

过去学生学习汉字的步骤多为:字音、笔顺、组词,而习得字理后,学生学习的重点逐步发展为按规律拆分汉字,区分汉字。字理识字已经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特点与汉字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学习“掰”字时,当学生还没有弄懂字音、字形时,便可以揣测它的字义,两手将其分开为“掰”,字形容易理解,字义随之而出。字理识字再一次证明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从粗略阶段进入到精细识别阶段,由无意识识字转向有意识识字。

3.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由形象逐步转为抽象

在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中,众多教师倾向于字理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令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对比汉字的同时,还发散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学习 “冶”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往往与“治”区分不开。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从字理上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这正是因为冶炼金属时需要高温,通过高温使其熔化,这一情景很难直接描画,于是古人用冰块遇热融化成水的隐喻方式造出“冶”字。通过这样的字理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是单纯的记忆字形而是从根本理解了“冶”的字理,便不会再与“治”混淆。

字理识字教学以字理解析为切入点,将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内化为自身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让学生学会了独立观察与思考,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文化内涵。于此同时使自己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学会了独自解析字理、研究规律、触类旁通,发展了创新的能力。因此是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有效识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小学生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9.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9

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演变了数千年,至今仍然有部分汉字没有失去字理。运用汉字的字理,分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帮助学生识字、培养识字能力的目的,是为字理识字。

一、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特点,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它符合汉字构形规律、人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1. 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象形、指事、会意字的表意性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音部分,也仍然是以象形、指事字为基础的表意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这样的汉字决定了它的形与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经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

2. 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

(l)循序渐进。字理识字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指事)字的组合。

(2)直观教学。直观性是我国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字理识字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语言外,还提倡使用形象物体,如挂图、幻灯、录像、电脑等,也可采用自然物体或象征性教具。

3. 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与人的认知心理具有一致性。

(l)重视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少已经十分抽象,看上去仅是点点画画。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将汉字的构形理据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2)增加理解记忆。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构想要点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强,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理解识记,就“如虎添翼”了。

(3)引导知识迁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推及它们的字理。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其本义有关;表音时,大多能从这个基本字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这样,就能既快又好地学习汉字。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

二、字理识字法可操作性强,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程序和模式具体可行,便于教师操作

1. 字理教学与韵味相结合

(1)偏旁带字歌。这类韵文适合于教学合体字。偏旁又可分声旁与形旁,因此就有声旁带字歌与形旁带字歌。

通过韵文,学生很容易区分不同形旁与“丁”组字后的不同含义,避免了错别字的出现。

(2)生字形义结合歌。在这类韵文中,既描述了字形,又讲述了字义,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读物里。如:羊――头上两只角,称王把尾拖,专爱吃青草,生来胡子多。

2. 字理教学与计算机结合

(l)深入浅出,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

(2)使静变动,调动学习兴趣。儿童的性格特点便是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识字教学会令他们觉得枯燥、厌倦。计算机进入课堂后,可大大改观这种情况。

(3)寓学于乐,培养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乐学。

3. 字理教学与谜语相结合。通过各种猜谜比赛,能突破教学环境(教室)的单调、狭窄局限,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活跃思想,陶冶情操。

(1)字谜。常见的是拆字谜语,每个字都可以和读物联系起来,如:狐,看瓜狗、不是狗,比狗狡猾比狗瘦。

(2)画谜。这是根据字理绘出图画引导学习者按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猜字。如:画面上两个人站在草地上,猜“丛”字。

“猜谜”活动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进行,笔者在此介绍3种:

抢答。

摘苹果。将谜面写在纸苹果的后面,贴在黑板上面的苹果树上。学生摘哪个苹果,就猜哪道谜语。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篇10

【关键词】识字;把握;字理;提高;效益

Reasonable grasp of the "reasonable literac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teracy benefits

Mo Hua

【Abstract】Literacy teaching must follow Chinese law, the word management is a core par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law. But reasonable use of the word literacy must be clear: the analysis of the word reasonable i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literacy efficient means rather than literacy; must take into account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eptance, otherwise it is difficult to work. Literacy in word reasonable method to conquer the world, every word must analyze the word management is not desirable. Author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cy, "according to the word may be, depending on the born, according to the text" word reasonable literacy teaching, to grasp the degree of good character management literac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teracy benefits.

【Key words】Literacy; Grasp; Word management; Improve; Effectiveness

小学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其中,字形的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因此,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规律,而字理就是汉字规律的核心部分。

字理是指汉字因义构形的理据,学术界一般称为构意,即根据词义设计的汉字构形意图。构字的笔画、部件或偏旁,不是任意的,而有其道理和依据,从而以形示义,部分以形示音,音、形、义尤其是形、义之间构成内在、有机的联系。这是汉字最主要的特征。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汉字基础知识和规律去推断、发现、联想、类比,进而掌握新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突破“字形”这个难关,提高学习效率和识字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以达到小语新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教师把字理当成了包打天下的法宝,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析字理,为字理而字理,使得识字教学变成“说文解字”课,变成“文字历史溯源”课,使得识字教学高耗低效。

教学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按照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益,同样是是我们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辨证地说,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劣。以字理识字法包打天下,逢字必析字理,是不可取的。那种投入大于产出,有投入无产出的字理讲析,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笔者认为,讲析字理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合理把握字理识字的度,才能不断提高识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