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景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21:10:17

中学生写景作文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1

从上边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我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我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把贾府以3d特效的形式,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的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

写景散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据的比例较大,篇目众多,而且每篇课文在其所在的单元与年级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赏析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布局与情感抒发等,从而真正掌握文章的深刻含义。

1、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首先,重景轻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赏析式教学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将侧重点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蕴涵的“情”则遭受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轻景,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侧重与对“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视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语言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导致学生脱离文本,没能有效学习和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再次,情景分离,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将“情”和“景”分离,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导致情感与文本相脱离,学生没有通过对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写景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赏析式教学的质量,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悟出情理。为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着重分析蕴涵作者情感的语句和语言特色,深化个人情感。例如,在《槐乡五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首先可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仔细观察;第二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用心看,用心想,槐乡的花和孩子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并写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认识到槐乡花多、香、美,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3、总结

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写景散文的特殊性,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指导小学生对写景散文进行赏析,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和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虹.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81-82.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3

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写景作文中,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主线分明,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先写山景,再写水景,秩序井然,层次分明,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不仅形象具体,且使文章鲜活。

(三)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在色彩上一暗一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景物以生命力,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才能行诸笔端。相反,心中无景,为了描写而描写,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从北平到伦敦,再到济南,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完全可借鉴这种描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调动情绪,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4

1、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首先,重景轻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赏析式教学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将侧重点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蕴涵的“情”则遭受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轻景,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侧重与对“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视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语言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导致学生脱离文本,没能有效学习和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再次,情景分离,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将“情”和“景”分离,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导致情感与文本相脱离,学生没有通过对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写景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赏析式教学的质量,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悟出情理。为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着重分析蕴涵作者情感的语句和语言特色,深化个人情感。例如,在《槐乡五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首先可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仔细观察;第二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用心看,用心想,槐乡的花和孩子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并写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认识到槐乡花多、香、美,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应该始终围绕着生活开展,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关键,紧密贴合记叙文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细心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不断的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从而同时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格个性。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相应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将记叙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从而最终实现作文写作技巧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一、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1. 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取写作素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文章立意与构思将其表现出来。高中记叙文不单单体现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不单单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发展需求。

2. 强调自主写作的进行

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写作训练是完成记叙文写作的根本基础,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愿意自己去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从厌恶写记叙文转变为对写记叙文充满期待。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需求[1]。

二、 记叙文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1.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类,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现象的作品,其是一种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够真实的告诉读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态,读者读到记叙文作品就犹如回到当时情景一般。根据记叙文的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及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实用价值的形式包括传记、消息等;另外一种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小说、寓言等。根据记叙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人为主、以事为主以及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的形象、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从而传递人物形象,体现作品主题;以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叙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环节,着重描写事件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情怀与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 记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事类型的记叙文最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实的还原事情,将所发生事情的缘由、情节与结果一一阐述出来。在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整个事情是文章的重点,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因素都只能围绕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3]。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事情描述的没有连贯性与逻辑性,十分零散,时常呈现过于简略与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将完整的事情阐述出来,避免过于嗦,怎样完整的呈现事情的状态,进而组成规范的记叙文。

(2) 写人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人物类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针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将人物丰满的形态充分的刻画出来,让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要体现人物的特征与个性首先自然是要对人物的行为与活动进行刻画。因此,在进行人物类型的记叙文写作中除去必要的陈述交代外,还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动,让其在行为中展示自己。将一些必要的交代与介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出来,例如可以从形象、行为、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进行人物类型写作的时候,以他的同班同学小敏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对人物的刻画较少,大多数都是用叙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并且写的都是小敏平时在班级上的缺点,没有涉及到小敏的优点。教师可以以此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人物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单单写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将人物的复杂性体现才出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陈述型语句,而是更多的通过所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方式流露出来。教师选择该位学生的原稿进行修改,将指导学生的理论化为实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做到将人物写的丰满、形象。

(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主要就是针对景物在细节方面上着重笔墨,关注景物在不同时间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体验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作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实的描绘景色或物体,而是将情感与情怀与景色或物体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将个人的情感与景物有机的融合起来。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写的手法与重点上也明显不同。景色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心情跟随着作者的个性摆动,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来指导学生该类型记叙文的写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萝即使历经挫折,依然生机勃勃的形态表达了不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记叙文是一种既可以写人、写景,又可以写事的文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记叙文都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去。要显著提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对生活充满细心观察的热情,融入情感与理性,在技巧的贯彻下达到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2):88-92.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6

1 当前语文写作课上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误区

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语文写作课上很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在采用情景教学法,但运用后所产生的效果则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教师并没有吃透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关键,没有将情景教学法在语文写作课上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在此总结了一些初中语文写作课上常见的情景教学法运用误区:

1.1 为了用而用,运用方式不知变通

情景教学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其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指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将会出现死板、单一、僵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方式不科学。例如,情景教学法的开展方式单一,生搬硬套,不论教学内容如何,都只用一个套路,使情景教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又例如,一些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所创设的情景虽然对教师自己来说很熟悉,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不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1.2 有情景而引导不到位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合理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真正从内心中理解教师所讲的写作技巧。而目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写作课上运用情景教学法时,经常出现有情景而引导不到位的情况,缺少了适当引导这一环节,就好比画龙结束时缺少了点睛之笔,情景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底子薄,教师不能片面地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认为有情景学生就可以完全理解,而应当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对学生尽可能地进行引导。

2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课上的运用提升策略

2.1 多感官刺激,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

研究表明,当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的时候,最能引发人的思考,最能引起人的感悟。在初中语文写作课上,应用情景教学法应当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为目标,让学生产生切身感受,从而在下笔后有内容可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多感官刺激式的情景构建方式,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写作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街道上的清洁工劳动的身影,也可以播放一些助人为乐的感人视频资料,或者播放一些情节感人的动画片段,并配上温暖、感人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充满感动、充满爱的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样的情景熏陶下,学生将更容易产生感悟,更容易将自身感受描绘出来,形成笔下的文字。

2.2 适当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角色扮演也是情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开展方式。角色扮演,旨在通过让学生在营造的特定情景中扮演相关角色,使学生更加真切、直接的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有血有肉。例如,在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语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母子一年未见,过年时母亲在火车站外接儿子”的情景,在简单叙述故事情节后,邀请一些表演能力较强并且愿意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为主的表演,让表演者和观看表演的学生都可以充分感受角色的内心情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利用背景音乐、光线强弱等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情景当中。

2.3 实地参观结合景物讲解,带领学生领会景物的内涵

对于一些写景文章,很多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总感觉笔下空无一物,不知道该写什么。此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选择一处内涵丰富的、特点鲜明的景物,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对景物的详细讲解,带领学生领会景物的内涵,帮助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可以寓情于景,做到笔下有话、有情。例如,在以“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作文写作课上,教师就可以带领参观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场所,为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在学生心中塑造出革命烈士高大、勇敢、勇于牺牲的形象,引导学生产生切实的参观感受,并将感受描述到作文当中,让学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不仅能够介绍景物,而且能够抒发情感。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7

1.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写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质,学生们在写作时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而且是在不断的积累中锻炼自己的文字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融入,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模式,学生们进入设定的情景中时,会很容易激发出创作灵感,尤其是一些源于身边、源于生活的情景,学生能够具有真切的体会。例如,教师在讲授《野炊》一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将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画面拍下来,然后通过自己的表达将野炊的感受写出来,丰富了对野炊的情感表达,写作时更能写出真情实感。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2.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讲,教学内容足够地吸引学生是学生们进行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足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才会有继续求知的欲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情景教学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开展情景教学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写作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情景教学,可以进一步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局限性。

二、情景教学的实践方法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赋予学生一个足够思考、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过程也非常重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也保证了学生参与在整个过程之中,使得学生在情景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文字进行表达。教师应该打开学生的心扉,而不是以一贯威严的形象给学生布置作业,在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个片段,学生通过对片段的理解,将自己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然后通过阅读范文进行更深层的训练。如《我的尴尬》,尴尬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不愉快的,只要勇敢地说出来,勇敢地消化,从中得到新的经验就是一种提高。最后教师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大家说出了心里话,课后请大家把想说的心里话写成作文,内容是‘记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题目自拟。”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讲述往事,唤起回忆和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并通过以说促写、以读促写(二次使用范文),从片断到成篇,一步一个阶梯,从易到难,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最后教学环节的情感引导也恰到好处,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痛处,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一个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的典型案例。

2.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们在学校中进行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具体的初中写作教学中,尤其是应用文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情景教学为学生们创设出一个有效的学习情景,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交流。如:师:古人说“不平则鸣”,就是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它说出来。请大家谈谈不愉快的经历。生1:有些同学叫我绰号“鸡屁股”,这让我很难堪,心里很难受。生2:上周五我的东西放在寝室里不知道被谁拿去了,真气死我了。生3:有一次我到商店买电池,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假货,根本没办法用。第二天要参加比赛,急死我了。生4:上一次,有人向我借了一支钢笔,后来她没还,我向她要,她反而说根本就没向我借过笔。……师:同学们真是“青春年少,烦恼不少”,我们能不能把它写下来呢?在这样的交流之下,学生们更能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以及写作的思路进行梳理。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局限性,但是现阶段的情景教学模式仍然不够完善,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因此,情景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创新,以期更好地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服务。

作者:黄益忠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小松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8

关键词:背景;阅读;写作

凡耐咀嚼之文,必文深而意远,似有凡尘不染濯濯之世,青烟不拘徐徐之态,流水不纳殇殇之怀。观此等文章,需静敛心气,悠然身姿,非百遍而不能释怀。然,纵观时下语文章法之学,多为盖棺定论之说。教师惯以文法技艺赏篇析段,往往得整体而失细微,抓关键而忘文脉。是以顾此失彼已成语文教学的常态。何以厘清语篇文脉所向,顺着文脉的指引直指作者心灵的空白,分享文章最为纯真的善美?笔者认为,写作背景是复原和再现作者创作心路的精神家园,是作者创作情感的发祥地,也是感情寄托的最后归宿。因而,写作背景在疏通文义、了解文章结构、认知文脉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呈现文章背景?怎样建构写作背景的原型?用背景驱动文脉的发展,突破点该如何设计?笔者以记叙文、散文的写作背景为例,展开介绍。

一、背景呈现问题归因

语文教师在交代文章写作背景时总拘泥于“读一读,看一看”的惯用招数。究其原因无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写作背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文解文已是语文教学不可逆转的时弊,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意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阅历来替代或是转移作者的隐性情感。更有甚者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和揣测,便对文意展开没有约束的通解,以至于文脉偏离作者的写作初衷也未能察觉。因而出现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在作答由自己写作的散文阅读时只得69分之事,在忍俊不禁之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语文教学之弊。

2.对写作背景的呈现方式思考欠佳。写作背景因作者而异,又因文章有别而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一以贯之。在文章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的解读方面,教师善于采用以重点突破的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剖析精读篇目,并将泛读篇目以检测的方式来内化文章的阅读方法。从阅读能力的培养视角来看,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但从理解文意来看却不尽然,原因是精读与泛读文章的选择,从文体或是表达情感来看二者归属性强,但是从写作背景的视角出发,结果就未必如此。

3.对写作背景呈现时机的选择缺乏教育机智。背景只能介绍一次似乎是语篇教学被默许的规矩。于是在学生理解文意受阻并产生分歧或困惑时教师不得不扮演现场解说员的角色。如此困局的产生,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不足以支撑对整篇文章脉络的把握。

二、背景呈现问题分析与对策

1.在写作中涵养分析背景的能力。善阅者方能写,能写者必善阅。因而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相承关系。在强化教师对背景的重视程度方面,写作不失为一种既有用且有利的做法。“用”表现为写作时精于谋篇的思考、情绪的把握、感情的表达等,都将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大家的作品奠定基础。利则表现为阅读对写作的进一步反哺。有了匪夷所思的阅读理解,自然才会有兴之所至的感情流露。写作前的阅读便是对背景获取的过程,阅读后的写作便是对背景产出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过程铺垫,教师就会将背景意识渗透到语文素养中,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背景分析的习惯。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背影》教学,从对父亲体态、外貌、行动等特征的描写,转而抒发作者对父爱如山的细腻体悟。倘若没有对父爱深入骨髓的理解,便不会出现如此走心的文章。教师在注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也要通过对生活铭刻的感悟,以真性情的文味儿在表达中呈现对文章独特的理解。

2.背景呈现新攻略。背景的呈现要充分彰显教师的教学特质。如对于擅长讲故事的教师而言,用跌宕起伏、时急时缓的语调语音紧紧抓住学生的感官,在一种“评书式”的享受中呈现写作的背景,这样的方式定然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如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故事背景的介绍,教师时而悲悯的陈述,时而愤懑的怒吼,时而划破长空的呐喊,无疑是对学生精神的一次深度洗礼。而对于喜欢研究型课堂的教师,不妨以问题链的方式对背景材料进行深度的加工,使陈述性背景以一定的逻辑问题方式由浅至深、由易到难渐次展开,以分解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对背景进行解读。

3.背景呈现时机的把握。是选择开篇运劲,中道发力,还是篇尾存疑对质?选择当因文而异。对于写作背景相对简单的文章,多如记叙文体裁的文章,多可考虑选择开篇运劲的方法。因记叙文背景多以作者的身世为出发点,以具体、特定的写作环境为支撑,展开对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故事类的铺陈叙述。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有较高的识别度。若是背景相对离奇复杂,作者经历丰富而波折,写作特征极富时间的印记等,对于此类背景的呈现,则要注重教学策略的优选。教师在通篇考量之下,在突破故事中的重点文意时要选择对等的背景片段做支撑。在具体的可视化背景的辅助之下,学生的认知障碍壁垒才会被击破。

应该说背景是每一个故事缘起的地方,也是每一份感情回归的故地。要走进作者心灵的最深处,对话文章的内涵,走进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必由之路。而对文章写作背景了解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或是决定着对文章本身理解深度的优劣。只有顺着作者成长的足迹,沿着文章一字一句地寻觅,从看山是山到看山非山,最后再回归至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才能品味出深隐于文字之后的大格局、大境界。

参考文献: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更要如此,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欲望,挖掘写作潜能,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通过作文懂得做人的道理,丰富人生的各种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作文育人目的。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情景创设?一是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作文训练就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儿童的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因,而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有感而发”,从而让他们尽情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所为。三年级第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向学生客观地介绍评价自己,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你愿意交我这样一个朋友吗?”“请你向朋友介绍介绍你自己,好吗?”教师以和蔼、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有了亲近感,产生了倾诉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介绍自己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平时所见到的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完成了“写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交朋友”这一特定的情景设计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而兴趣的调动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二是情景创设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教学生写日记时,我让他们写学校“尊师卡”制作、展览活动,教师拿出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老师正辅导一个学生做作业。教师指着照片问大家,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虽然,教师没有说教一句,但是,通过照片,通过问题,“尊敬师长”这一主题随风潜入人的心灵。

其次,情景创设该采用哪些方法?

(1)借物“煽情”。情景有时体现在意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象或音乐,展示某种生活画面,再现某种生活场景,营造某种氛围,煽动某种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写作时有了感受,有了情绪,思想不在游离于作文内容之外。以境促情,以境悟情,情动于衷。

(2)表演融情。把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形的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综合的表演,这是创设情景常用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写作者沉浸于情节之中,幻想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体验角色的情感。

(3)课外激情。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激起写作的热情。我们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社会福利院走访刚搬入新居的老人们,耳闻目睹周围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的调查报告也是有感而发。如教学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时,教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社区,看树、看花,亲眼所见人们在社区里休息、锻炼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里,把情感化为文字。

那么,怎样进行情景创设呢?创设情景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写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情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创设过程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1)把握目标,这是情景创设的准备阶段。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各年级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教学前必须抓住训练的重点,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的设计就包含了情境的构思。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例如:写《心爱的文具》一文,教师要充分从“心爱”两字上去做文章,诱发学生留存在记忆中的对文具的美好感情。这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前奏,后面的情境创设就能水到渠成。

(2)构思作文,这是情景创设的实施阶段。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作前指导,或者指导感知,或者理清顺序,或者组织材料。其中,指导感知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感知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相结合,作文才能做到有形有情,形情兼备。教师就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观察时设情境,在情境中深入体验。作前指导就是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这是情境创设的实施过程。

(3)成文过程是情景创设的延伸、补充阶段。当情境创设完成了激发写作兴趣和学生的情感的任务后,并没有结束使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始终受到情境的激励。它甚至是连贯思维、通顺语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教学看图作文《马虎的华华》时,华华和阿姨的对话让学生来表演,学生把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迁移到这里,边说边加上了手势,眼前的同学就是华华,图中的华华就是生活中的同学。当学生在写作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表演的情节,耳边就会响起刚才的对话,思维一贯到底,作文自然一气呵成。作前指导时所创设的情景在这里得到延伸、补充。

中学生写景作文篇10

“写一写家乡的景物”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习作一。通过引导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口语交流的基础上,拓展交流,赏析评议,学会描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2.通过范例引领,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3.通过观看图片,写出家乡的某一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4.通过赏析评价,培养修改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把家乡的美景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格尔木市的美景照片。

五、指导习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渲染: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配合课件:祖国各地美丽风光图片。提出要求:班级准备举办一次“慧眼看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览,请大家积极参加,一展才华。

(二)活动回现,拓展交流

激趣谈话:同学们,格尔木市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市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呢?你们平时出去玩或上下学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某一处景物呢?

活动交流:请把你最喜欢的照片拿出来给同学们介绍介绍。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体验,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同时培养实践操作和自主活动能力。]

(三)资源共享,交流评议

播放我市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要求学生边看,边交流,想想: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后交流小结,重点指导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见闻,指导观察方法,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四)精心选材,构思立意

1.按一定顺序说说自己家乡的一处美丽风景。只要是你认为美的地方都可以,比如家乡的山,水、桥、路、花草、树木、果园、田野、街道、广场、路灯、雕塑……

课堂活动: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要求: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说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并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掘家乡美景,选材构思,先说后写,降低习作难度。]

(五)赏析例文,指导写法

1.赏析例文《家乡的湖》(见参考书),讨论交流,感悟写法:文章生动具体,抓住湖是静的、软的、活的三个特点写出湖的美丽与温柔,层次清楚,观察有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回忆单元课文《荷花》《珍珠泉》等,归纳总结,学习写法,从中借鉴写作方法,使学生的读写结合起来。

教师指导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有:

(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学会从多个角度和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即使是同一样景物,早、中、晚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远、近、左、右,所得到的印象也不尽相同。

(2)观察要有序。要使习作写得层次清楚,有理有序,我们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景物按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写出来,并且要把主要部分写具体些,就会是一处谁看了都会喜欢的好风景。写家乡的景物,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写景的顺序一般以观察顺序和游览顺序为序:

可以按季节顺序写家乡四季不同的美景;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出游览某处景地的景色等等。只要是按一定顺序把观察的景物合理写出来,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言要生动。

[设计意图:范例引路,单元整合,写法指导,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习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同学们,我们家乡的景物是如此美丽,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细细地描绘吧!可以写我们的第二故乡—青海,题目自拟,如《家乡的……》《我爱家乡的……》等。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我手写我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尤其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帮助与指导,鼓励大胆习作。]

(七)评议修改,点评佳作

自我修改、同桌互评、小组赏评、全班点评、再次认真修改。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至关重要。]

(八)习作小结,期待提高

交流习作收获或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活动。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勇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