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3:07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现状;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现状

1.担保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从1993年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确立至今,我国担保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担保额也在不断提高,如下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性质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专业机构,需经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选择。自担保行业形成并开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迈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及担保机构走上平稳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行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金额占全部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较上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机构为2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占融资性担保受保企业数的93.6%,较上年末增加1.1个百分点。2014年6月,财政部公示的该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拟支持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共计1952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上述实践充分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创造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务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影响着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规机构少,担保能力有限。例如,我国政策规定:申请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满足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高门槛,使得创业者们望而却步。

(2)客户信用低,反担保措施仍存在风险。若受保客户不能及时全额还款,则担保机构需承担代偿风险。

(3)担保放大倍数实际与规定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而在实际中,担保放大倍数却低于5倍。

(4)担保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机构提供行业行为的法律依据,而对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却没有相应的保护。

(5)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日常经营干涉过多。大部分担保机构为政府事业单位,名义上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中仍能受到政府干涉。

(6)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担保业发展很快,对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亟需社会培养担保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及意义

第一,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有效措施。发展担保行业,可以使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在银行贷款方面的信用等级,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强银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我国的民间资本雄厚,发展信用担保行业是整合规范、有效利用民间资本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因此,我国应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担保机构做强做大。重点对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担保机构开展素质提升工作。完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积极创新融资担保业务,推进银保合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2

随着我国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少的一部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大批上海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因此不断衍生发展,但是与同行业大型物流企业相比,存在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物流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等的劣势。本文针对目前上海市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上海中小物流企业;现状;对策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庞大数目占据了整个物流企业的主力,近年来由于上海的飞速发展,上海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和自贸区的设立无疑不为上海物流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使物流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并促进了一大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立与改革发展转型。

一、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上海物流相对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自2009年来物流业被列入我国第十大振兴产业,加上近年来上海政府的扶持,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空间。上海的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基础设施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自贸区一年来新设立的各类企业近14000户中,中小型物流企业约占据25%,例如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就集聚了上千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4年上海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相比增长36.7%。其中2014年与2013年相比物流运输收入接近增长0.5%;仓储收入增长约9.8%。据统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近70%只提供传统物流服务项目即提供仓储和运输等,而提供物流整合信息、物流动态信息咨询只接近30%。

二、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大型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高集成度、专业配备的信息程序,无法做到高准确度的规划。企业事先无法相对精确合理安排任务量,而运输距离、工具、时间和费用合理设计都与信息化程度息息相关。车辆配送调度、有关运输路径规划的不合理导致迂回运输和来回空车率的提高。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力量较小薄弱,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物料信息资源获取缓慢和无法掌握运输仓储动态。基于物流系统中信息量巨大且涉及跨区域等具有变动性强的特征,物流运输中存在不可抗力等因素,落后的信息网会给物流带来严重的影响。陆运航运与航空运输的配送时间相比相对偏长,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动态信息,不能向顾客提供物流已经具体运输到哪里,是否已经配送完毕,对于一些注重时效的顾客来说,就难以维持长期合作,造成很多客户流失。并且很多中小型老旧企业主要采用的还是业务员跟单跑单的性质,靠着以往积累的人脉、信息资源来经营企业,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不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取得新的客户资源。

2.社会融资能力差、设施设备落后。中小型物流企业很多由于资金短缺购买不起大型成套设施,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对外的社会融资普遍存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用能力小,尤其对于一些大学刚刚创业和没有基础转行开设中小型物流公司的人员,存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难,融资门槛较高,企业无法向银行等出具相关借贷能力证明,四大行的借贷手续复杂,信用社等存在破产风险。根据上海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平台的借贷补助措施也并不完全包括所有企业,上海市政府目前出台政策只准对已挂牌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而不是市内全部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鉴于资金短缺不足导致的无法购买优良的设施设备,无法做到降低成本,绿色物流,节约资源,有效综合物流信息等。设施设备落后带来的影响就是企业效率低下,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社会需求,利润低下、无法经营破产等问题。从而企业无法做到继续扩大企业规模,造成恶性循环。

3.物流人才的匮乏及不稳定。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2013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业中,相关工作从业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大约25%,高中、中专、大专学历的近42%以上,初中文化及以下的达27%。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员工缺少物流专业知识,忽略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规划。没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明确的公司发展目标,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企业管理容易混乱。缺乏拥有专业知识配备和高技术物流专业人才的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廉价劳动力,底层一些拥有高技术的基础操作人员很多存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基层物流从业人员有些虽然学历低,但是具备良好的手工操作技术由于工资低廉,这就造成了基础人员流动大,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的情况。拥有高学历具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者在企业没有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也会导致物流人才宁愿去大企业发展,或者选择相应待遇较好别家公司的跳槽。并且很多企业都存在家族继承制,这也是导致的专业人才短缺原因之一。

三、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近年来科学信息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网络越来越发达的趋势下,上海中小企业要做到加强网络技术,综合信息管理,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投入资金较大具有风险,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开启物流战略联盟模式。达到物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多家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联盟的企业可以各自提供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联盟后可以补足自己的短缺,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业务量。物流如今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必要环节,任何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同时都需要物流。中小企业无法像大型企业有大量资金做电视广告宣传等,但是如今百度、微博、58同城等招聘平台可以给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中小型物流企业争取提高信息化程度,创建物流资源共享平台,预先针对市场采取调查与预测等手段,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动态信息,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原来掌握的物流信息基础上加大对市场信息获取,形成上海市、区、县、村为一体的信息网;充分利用快捷便利的网络技术,将上海市与其他合作省份、外贸地区建立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上海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研究出适合上海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动物流发展脚步。

2.融资渠道合理化,设施设备更新。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购买设施设备更多需要考虑到企业将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否投资与回报成正比。在采购中,购买能提高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率和节能环保绿色物流的设施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水平,通过高效率新机器的投入,并且运用MRP、GPS、ERP、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进而加速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也应加强对扶持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企业也可利用近年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上海自贸区等的建设带动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有利企业发展的机会,合理利用投资并且注重分散意外风险。上海未来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可采取物流融资方式,只要合理规划避免风险,最终可以为上海中小型企业、地方银行、金融机构等带来共赢的局面。上海市目前提出了对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投入项目资金,方便了中小型物流企业之前存在的借贷难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结合了上海市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来扶持中小型物流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不同区县达到标准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补贴辅助。

3.人才的培养与留住现有人才。首先企业要重视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企业要懂得对人才投资培养和预备人才储备。可以和高等院校有一定和合作,在校的毕业生拥有校企合作的机会,提供实习生学习的平台。在上海国际化的影响下,吸引了国内外的不同的人才来上海。要引进这些人才,公司企业的目标规划、酬金待遇都是考虑因素。企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物流人才懂得操作专业技能知识、善于和底下员工沟通和公司领导沟通,保障员工利益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企业要对在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可以去大型物流企业学习考察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对于基层员工保障其工作环境,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医疗保证金、养老金、工伤抚恤金等。积极调动员工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培训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在其职任其事,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并且是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及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要求。本文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信息化、设施设备、社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企业应从更新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知识学习及优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相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政府扶持下,会给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好的为上海本土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做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晶.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5)

[2]董伟.中小型物流企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动因;国际化经营;中国中小企业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到2001 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再到 2012 年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同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3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 68%,出口总额增长 49%。通过上面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缓解了大量就业问题。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起步较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较晚。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在融资能力、得到政府支持、固定资产更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更恶劣。面对的竞争局面更剧烈。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也拥有他们独特的优势:如相对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等等。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①融资比较困难:我国中小企业相较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困难,资金相对不是太充足。同时融资困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首要问题,而一些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

②信息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准确获得国外市场的相关信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一般没有设立机构专门来收集国外信息、资料和外贸政策。

③缺乏高素质的跨国经营和管理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在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还存在大量不足,同时也很难留住人才。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优势

1、灵活、适应性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本身规模比较小,虽然大多不能像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样直接采用跨国建厂、并购等直接攻占国外市场。但是他们可以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直接占领一些被跨国企业抛弃的小市场,从而求得突破。

2、适销产品优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重叠需求理论,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间更容易进行贸易。我国中小企业的制成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功效性能方面更能体现出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所需产品的特点,就更容易满足这些国家市场的需要。

3、特色产品和传统产品方面的优势,我国是属于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一些特色产品如丝绸,手工艺品、陶瓷等等。这些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深受当地华侨喜爱,具有大批市场需求。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起步得较晚。跨国经营方面的经验相对缺乏、资金相对没有这么充足。还处于初级向中级的过度阶段。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采取的方式是加工贸易。从出口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多数通过出口管理公司进行间接出口。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式多采取合资,投资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投资对象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次是西亚,中欧和非洲地区。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成本相对较小,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企业,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时受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比较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受到的政府支持较小。面临的竞争环境更恶劣,生命力更旺盛,他们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明显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很强。

4、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点还是集中在轻工产品的出口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生产制造环节上。中小企业在轻工产品的生产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生产制造环节上,更具有相对低成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三、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国际化步伐不仅受国内有利的政策导向鼓励同时也和大的国际经济背景有关如: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等等。在这些大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地进军国际化大舞台,接受考验和挑战。并且近年来还获得的不小的成绩。

(一)国内政策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 2012 年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在这种国家鼓励和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也受到很大鼓舞。

(二)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为了攻占市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积极地鼓励大型企业扩大其生产规模和能力,转移其生产场地,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个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整合资源,同时他们把一些中间环节转让给当地的一些企业负责,这个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加强了与国外企业的联系。

(三)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领域,随着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建厂或进行直接投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我国,在技术层面上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更好的利用和借鉴。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国外企业入驻我国,给我国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这些技术和国际化管理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途中,具有一定的现状、特点、动机。研究这些可以更好的找出中国中小企业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在国际进程中的共通点和差异性,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 岩.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6期2011年6月

[2] 刘艳.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1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 澳门 中小企业 市场调研

据统计,澳门目前约有一万五千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它们在拓展对外贸易,和提高经济活力等方面也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所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及社会的繁荣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经济作为一种微小型经济,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澳门中小企业界又面对相当大的的困境与问题。因此如何探讨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性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基于此目的,将在对知识管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澳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和知识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一、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渭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二、澳门中小企业发展历程及发展障碍

传统的澳门经济是以制造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此阶段始于七十年代中,而在八十年至九十年代未为最蓬勃发展的阶段。及至从90年代初相继转移至中国内地城市设厂经营。蓬勃一时制造业的兴旺景象从此一蹶不振,导致大量制造业工人失业,甚至演变成上街示威游冲突。基于稳定澳门社会,澳门特区政府于2002年年初宣布开放赌权,将百多年垄断的经营权开放。在经过两年的建设,获得澳门特区政府批准经营业务的六大博企相继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王国,从2005年开始,澳门又再出现另一次的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社会,只是今次是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主体,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完全集中在大企业的公司里面。加上澳门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逐年高企,这种跨境劳动力影响着澳门中小企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工及租金的形成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而影响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每一天都在考验着中小企的企业主,假若他们不去重视、不去及早谋划公司末来发展的路向和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采用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问题和困难一天都不会被解决。

目前,基于目前的研究,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经营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创新和转型能力较弱。澳门中小企业多数为批发及零售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十分明显,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这也是澳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2)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品牌观念和意识淡薄。现有的澳门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的传统家庭式作业模式,经营手段单一、现代化的管理与运营理念有待提升。

(3)信息应用未能有效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薄弱。目前,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对于经营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性尚未体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

(4)获取资源途径有限,财务结构薄弱,融资管道不畅。澳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另外一个显著的困境就是资源的获取管道单一,特别是融资管道不畅,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5)行销网络狭窄,不善于利用现代商务手段拓展业务。长期以来,澳门的中小企业将主要的关注度放置于澳门本土市场。因此,在企业发展与行销方面,要么安于现状,要么仅仅使用传统的业务拓展模式。

(6)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较慢,无法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随着澳门赌权的开放,越來越多的国际业巨头进入澳门市场寻求发展,的聚集发展使得澳门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成本以及产品竞争优势的竞争。

(7)专业人力资源十分短缺,企业升级与管理优化受阻。企业的发展,优质的人才供给和保障是关键。目前,澳门中小企业中劳动型的人才相对较多,而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则相对不足,特别是与设计、行销、品牌推广、贸易、金融、小规模物流等工作有关的专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三、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为准确掌握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实情况,本文组织了对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应用于态度的调查,从资讯使用情况、知识认知能力、影响因素及知识管理四个方面,多个角度展开,并由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通过电访及网络调查完成,实际接触调查2681家中小企业,成功完成个案203家。综合调研结果,可以对澳门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概况为:

(1)知识获取能力——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个人、团体及网络知识的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受访企业,均有专人负责总结企业内部最佳方法和知识,但企业内部的大多数员工之间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摸索进行知识获取。此外,多数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外部尤其注重对客户知识的获取。

(2)知识转化能力——指企业进行现有知识加工的能力。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较密切,经验丰富的员工会对其他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并多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企业本身会要求企业把员工工作中的知识和有用积累记录下来,并有专门员工、团队和部门对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并形成指导性文件如工作手册或指南供人参考。企业有采取例会、工作研讨会、讨论会等形式在公司内部转播收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且多数企业经常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3)知识应用能力——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以有效应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能力。多数企业善于应用自己或其他企业的知识改善自己,但对新产品和服务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弱。企业遇到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时,对于是否能够快速在公司內部找到所需的知识或具备该知识的人员,存在一定的滞后。

(4)知识保护能力——指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来保护企业的知识,免于被窃取、被不正当使用的能力。多数澳门中小企业对自己知识的保护能力一般。一般以上企业有要求限制员工的知识外泄,并有专人、团队或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使用管理。

(5)影响因素——企业资讯平台、组织结构和文化因素对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资讯平台在澳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比较凸显,大多数企业运用资讯平台获取企业的外部知识,并能够形成内在的顺畅沟通机制和进行有效知识保护。在知识结构上,对多数企业来讲企业鼓励员工跨部门知识共享和沟通,以及设定跨部门知识沟通的机制,并且不少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许多企业建立了知识联盟或战略联盟关系。不少企业已经形成员工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注重通过在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并认为员工之间的相互分享知识的利益大于损失。

四、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总结和发展建议

对于澳门来说,由于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发展受地域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中小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和知识创新能力均有限,而知识应用能力相对较好,这些调研结果与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结构分布密切关联,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知识分布不均,大部份澳门中小企业家知识水平有限。受固有文化影响,进行传统的家庭式作业;因此,知识运用和知识管理能力不足,管治架构颇为薄弱,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二是澳门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及资源有限,专业性的知识缺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严重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性知识,因而融资能力有限,企业无法从事大规模的投资。由于澳门大多数的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导致澳门与广东省在区域合作中失去优势。2011年签订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的核心部份,就是澳门可以利用在横琴里面的五平公里的土地来发展澳门的多元经济。但协议签署至今已三年时间了,到横琴投资的企业仍旧是果足不前,当中最大的关键点就是企业融资问题。三是行业发展知识水平较低,转型的意识和竞争能力不足,生产设备和技术落伍,信息科技的应用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盈利能力薄弱。澳门的中小企基于对转型升级有较大的保留,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并不想在原有认为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作出改革,依靠企业而衍生周边有利可图的生意就感到心满意足,哪管得中央整天嚷着要澳门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口号。四是缺少专业化的知识管理人才。澳门中小企业中劳动型的人才相对较多,在澳门的就业人口中,工业领域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最低,大部分未接受过教育的就业人口大都滞留在这一部门,其中制衣业的文盲比例为3%。而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则相对不足,特别是缺少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管理方面的人才。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为更有效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除透过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之外,澳门政府层面对相关的中小企业应提供适当的扶助措施,利用政府资源来改善企业不足之处是最有效的其中一种办法。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份澳门的中小企家知识水平有限,学历不太高,加上他们对知识运用和知识管理能力不足够,如不加以改善和优化,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从政府层面作出的支持措施,可针对澳门中小企现时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入手。解决业界人资不足,从而让企业能重回正轨,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协助中小企业开发不同功用的应用软件,利用先进科技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又可提升企业认识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运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政府层面对业界作出支持,是一个最可取的方法。在今年5月初,肩负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对外公布,他们会将零售系统以软件套装形式免费推出,供从事零售业务的中小企业使用,并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让业界适应系统的应用和保养,从而让澳门中小企零售企业以最低成本将营运转为电子化管理,提升业界的竞争力。诚言,该中心也曾推出其它免费软件,例如“会计易”、“计量易”等,政府这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无疑大大提升在整体企业占比率达90%的澳门中小企业在知识管理的认知度。透过对先进企业的观摩、交流、学习,再从理论去提升中小企业主的管理水平,就会有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04).

[2]郭永中.澳门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选择:制度、技术与管理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李红.澳门产业横向多元化的探索[J].国际经贸探索,2009, (25).

[4]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合编.澳门特区居民素质调查报告——2005[M].澳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2006.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中小房地产企业;基本现状;发展战略

1 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企业融资能力受限,融资渠道单一

基于房地产行业自身开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需要巨大的资金后盾力量作支撑。大型房地产公司可以运用雄厚的资金基础,通过控制强大的土地储备,对开发项目采取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相结合,大型项目和中小型项目相结合的连贯性的资金整合方式,从而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基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不足和融资能力的受限,较难通过依靠基金、信贷、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以获取足够的建设所用资金,因此,仅限于选择回收成本快的中小型项目和中短期项目作为启动项目。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鲜明的盈利模式

大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管理者更多精力投身于工程管理,而忽视了对于投资成本的控制行为,往往使企业的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物业管理和售后服务等细节化管理缺乏合理的掌控,综合管理上缺乏对于员工的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由于管理行为的不合理规范而严重制约了中小房地产企业对于新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随着获取土地成本的日益提高,无疑加大了中小房地产企业获得土地的难度系数,而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企业盈利模式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获取土地就获得利润的观念,还应涉及到对产品的研发和建设的投入,如何确定合理鲜明的盈利模式,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亟待于解决的问题。

1.3 资本结构单一,产生了过高负债率

房地产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注册资金和筹备资金力量薄弱,而单纯过分地依赖于银行的信贷,凭借银行的力量进行土地的购置、开发和售楼等一系列行为,仅依靠这种模式很快实现了资本积累,但是却产生了过高的负债率令人担忧。据资料统计,我国房地产企业总资产负债率占72.7%的比重,而中小房地产企业竟达到了80%。单纯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过高的负债率潜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1.4 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单纯注重短期行为

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经营模式和品牌意识的竞争,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缺乏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本没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缺乏足够的企业品牌理念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识,认为品牌战略是大企业所追求和强调的事情,只一味注重尽快地实现资本的积累。忽视了自身信誉度和美誉度的培养,短期套利的盈利观念很严重。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2 新形势下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策略

2.1 加强融资渠道拓宽,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股权出让融资的形式,企业通过出让一部分股权以获得资金的筹集,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产生分离,但却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扩大了市场份额,企业应密切结合自身实际来全面考虑。二是增资扩股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股东内部增资部分进行资金的积累,而达到扩大实际资本的目的。三是金融资源整合的形式,即凭借投资管理公司提供的广阔的融资平台,利用信托和收购等各种方式实现资金的聚集,形成庞大的资金后盾。待项目确定后时机成熟时,提供给开发商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不仅不会使项目负债率增加,而且还优化了公司结构,方式比较灵活。四是买壳上市融资的形式,要合理确定“壳”公司的选择,比较理想的借壳公司应该是具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

2.2 强化内部管理,合理控制成本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房地产市场恶性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建造成本逐步提高,而获得利润却逐渐降低。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更应注重严格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贯穿于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全面实施全员化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进行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建安成本的严格控制,在不同阶段其可控程度也是有差异的。据统计资料表明,在设计之前的阶段占75%,招投标阶段一般占到20%,而施工阶段仅占5%。因此,对于设计之前的阶段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达到事前控制则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目标。

2.3 制定长远战略性规划,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好长远的战略性规划,强化开发产品的品牌定位,并加强人才、服务和品牌等关键点的研究,逐步培养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更好地达到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2.4 建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企业资产的重组整合

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目标,建立了统一的战略联盟,以共同对抗市场风险和分享利益。一是各中小房地产企业共同投资,联合组成房地产投资公司,共同打造出有足够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二是各中小房地产企业共同参与联合竞标,待土地中标后,依据土地规模的投资需求再重新组建项目公司。三是和大企业进行联合,小企业参与竞标而大企业进行投资,也可以承揽大企业的部分开发任务。

3 结语

总之,中小房地产企业虽然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危机重重,但是企业经营者只要能及时解决自身的“瓶颈”问题,并依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多渠道的融资形式,并不断加强经营模式的创新,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浩. 浅析当前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 现代商业, 2008,(32).

[2] 孙光晨,王会珍.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探析[J]. 企业经济, 2009,(06).

[3] 魏国平,温宝. 新形势下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选择[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9) .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6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发展历来是中日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内容。早期是以大企业来华投资发展为主流,近年随着我国经??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开放度也随之显著提高,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逐渐扩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投资环境也随着人均工资和物价的上涨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可以说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变化下,既充满了机遇也存在着更多的挑战。

一、日本中小企业的背景

想要讨论中小企业,首先要弄清楚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由怎样的基准来区分开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1999年日本出台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定义(见下表)。

截至目前,除了农林水产业等第一产业以外,日本的中小企业占其全国总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占到总体员工数目的80%以上,制造业附加值的35%。无论是企业总数,还是雇佣员工数、以及显示占据经济活动地位的附加价值等方面都充分说明,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撑着其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0―1992年,在中日两国已恢复邦交数年的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了改革开放,表明了对发展经济现代化改革的强烈意欲。日本的中小企业也追随着一直有紧密合作着大型企业进入到了中国市场。同时,此时日元汇率持续升高,于是中国国内当时大量的低价格的劳动力吸引了很多例如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制造行业的日本中小企业,纷纷进驻了距离日本相对近一些的、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三省。就这样形成了初期的在中国国内生产制造好的产品,再面向日本输出的生产基地。第二个时期是从1992―200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加坚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前一时期形成的低成本生产基地也逐步扩大,此时中国国内各项基本设施也逐渐日趋完善,日本国内的电子制造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也随着欧美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而逐步将自己的生产工厂向中国国内转移,从而更加便利地为已经先行进驻到中国的各大型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产品等。第三个时期是从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到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正规化,国内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进入在这个时期后,相比较于前两个时期时单纯地将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而言,开始逐渐出现了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贩卖经营,以及雇佣当地优秀的人才、在中国设置产品的研究开发据点等一系列本土化经营活动。

三、日本中小企业来华发展的动机及其现状

1985年日美签订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陡然升值,再加上日本国内劳动力的不足,促使很多中小企业开始把生产据点向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中国转移。1990年初,国内的劳动力人均工资水平仅为日本的1/30,并且正值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在寻求就业机会,这些明显的优势是日本中小企业选择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的同时,作为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在世界经济都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局面中,只有中国依旧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以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富裕地区的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逐渐由“世界的工厂”向着“世界的市场”转变,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抓住了这个绝好的商机。

此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华投资,实行了针对外国资本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吸引更多的日本中小企业来华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加速日本中小企业来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如今日本的中小企业活跃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各个行业,已经顺利地融入中国国内市场,做到了较好的本土化经营。下图总结了日本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历经的四个阶段。下图显示,日本的中小企业从最初的进出口贸易到利用中国国内廉价劳动力建立生产据点,发展到了现如今的生产据点和当地贩卖并存,我们能看到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地深入在中国当地的经营。

四、在中国的日本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7-0005-03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是天津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面向“十二五”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达到217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6个城区,2011年GDP总量约占全市1/3,六区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了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4倍,为更多财政向科技等产业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由于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狭小,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2176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64家,中心城区共有57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约占全市科技企业数量的26%,共有科技小巨人企业78家,占全市总量的7.3%。

201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筹集科技活动经费为390.58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329.67亿元,科研投入占总收入的83.9%。中心城区科技企业总计筹集44.47亿元,科技活动支出为36.9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1.39%、11.21%,南开区以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1.68%在中心城区中位居首名。

全市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19万人,其中科技从业人员27.3万人,所占比率为22.9%。中心城区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4.5万人,科技从业人员为5.6万人,所占比率为38.6%,科技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大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中心城区创新资源也十分丰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皆坐落于中心城区,此外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大学主校区也在市区。此外全市38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中除了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所属的3个实验室坐落在塘沽之外,其余35家都坐落于中心城区。全市6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滨海新区有36家,占全市第一,中心城区共有18家,占全市的27.28%。

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11年底,天津共有62家孵化器通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其中部级11家,市级12家。中心城区共有19家孵化器,其中部级4家,市级8家。截止2012年7月底,共有8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其中中心城区共有1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资格认定,总量占全市的16%。

在创新成果研发及转化方面,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3万件,中心城区总计申请受理量为11638件,约占全市的50%,单个区县排名中南开区专利申请量居全市之首,达到5062件,中心城区的河北区、南开区及河西区均超过了5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全年达到42.81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1.3%。中心城区的河北区、南开区及河西区均超过5亿元。

2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基础条件薄弱,发展空间相对狭窄

中心城区面积为176.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45%,土地资源比较缺乏,企业战略东移后留下的厂房相对比较分散,不利于形成集中的大规模的科技产业区,难以吸引国内外科技大公司、大资本。

2.2 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性不够

中心城区普遍财政收入不高,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在科技投入的基数和比例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在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方面的影响力度。同时,中心城区企业规模小,企业自身科技投入力量薄弱,而且多数企业仍以产品贸易和技术贸易为主,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2.3 政策体系不完善

中心城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一直都比较重视,各区都为发展科技制定了相应政策,但受国家政策和区级政府自身财力限制,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完善程度和支持力度上还不充足,缺乏足够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以滨海高新区为例,除了一般性的政策之外,已经出台了支持产权先行先试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先行先试工作暂行办法》、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天津高新区加快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鼓励办法》、支持科技载体建设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反观中心城区有的只是在市科委出台相关政策后,出台对应的少的可怜的所谓区级政策。

3 下一步改进建议与对策

下一步,建议天津中心城区紧紧围绕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的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各项任务,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其中重点是做好六方面工作:

3.1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横向协调、纵向推进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办推进力度,建立考评监督体系,加大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3.2 抓好科技载体建设

以科技载体建设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科技载体,全力推动科技亿元楼宇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再挖掘新建一批特色科技园区,不断增加科技载体数量;打破区域界限,探索与外区科技园区载体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紧盯未开发地块、新落成科技载体建成落地,为明后年招大引强奠定坚实载体基础。

3.3 强化区级政策扶持

在落实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基础上,调整完善各区现有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实施细则,针对不同扶持对象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促进现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3.4 加强招商引企

坚持把招商引企作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发挥中心城区金融门类齐全、商旅繁荣活跃、商务加速聚集等比较优势,加强与美国、日本重点地区以及台湾、香港、深圳、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等科技园区联系,成立攻关小组,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尤其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工程设计等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孵化产业园,兴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和示范区。

3.5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市里专项资金扶持要求,发挥区级科技发展项目资金扶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产业,放大政府资金量,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依托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搭建投资、贷款、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的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同时,整合政府、银行、风险投资等各方资源,选择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

3.6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浙江省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的消费市场也发展生了巨大的转变。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正在逐渐颠覆传统的外贸模式,并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由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经营模式的中小型企业首先遭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面临着即将被淘汰的风险。发展跨境电商是助力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不二法门,跨境电商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简了复杂的贸易流程

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根深蒂固同时也程序复杂,跨境电商的贸易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生产工厂-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流程,将复杂的流程简化为生产工厂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模式,不仅简化了流程,又省去了中间周转所需的不必要的成本,缩短了时间的同时还提升了利润空间。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是一举多得的。

2.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目前,对于很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难以立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和鲜有知名度。发展跨境电商,寻求一个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企业的知名度,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世界上那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相对来说欠发达的地区,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十分受欢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在世界上都十分闻名,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型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

二、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面与福建省接壤、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又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邻近海洋、港口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十分便利,发达的物流体系为企业发展外贸提供了助力,同时浙江省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还有以下优势:

(一)市场优势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坐落于浙江省中部的义乌市,它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和展示中心,曾连续多年居于全国批发市场的最前列,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誉”的荣誉称号。同时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义乌的小商品价格便宜、款式多样、海内外闻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不仅能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也能满足其他国家地区的需求,这为跨境电商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这给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进货的渠道和有力的市场基础,加快了企业转型的脚步。

(二)产业优势

浙江省具有全世界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浙江省的跨境电商发展在我国甚至是世界上都处于领先位置。阿里巴巴全世界最大的B2B电商平台、支付宝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网络支付平台,还有网盛科技、新华大宗、天猫等电商平台都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同时中小型企业企业可以借助这些电商平台使自己的商品走向世界。

(三)先行优势

浙江省是我国较早实行跨境电商的省份,其中杭州市、宁波市、义乌市、金华市都被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率先进行了创新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为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第业来说,浙江省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三、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一)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电商平台上,同一款产品会有许多的卖家在进行销售,会呈现出不同的价格,价格的上下幅度很大,因此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商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浙江省的中小型企业出口的产品比较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小。浙江省的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它们的品牌意识差,服务意R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各种小型企业在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人才的缺失

虽然较其他省份来说,浙江省有较为成熟的发展跨境电商的体系,但跨境电商的发展历史较短,而面对的又是说不同语言、来自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和生活习俗的客户群体,所需要的操作技能也很复杂、还要有与客户在线沟通的能力。因此,发展跨境电商需要综合技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它是新兴产业,省内各高校对这种人才的培养也是处于初步阶段,尚未成熟。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也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种人才,而是选择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或者可以直接工作的人才,因此,这种网络营销人才较为缺失。

(三)出口渠道有限,物流体系支撑不足

浙江省是我国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交通便利,陆地运输和海洋运输都十分便利。但是,对于发展跨境电商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物流体系仍然存在不足。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物流有三种方式:有海外仓储、国际快递和先聚集然后规模话的运输。相对于自建保税仓来说,中小型企业大多选择国际快递作为最主要的物流方式。可国际快递运输费用较高、周期也较长,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浙江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

(四)售后服务实施困难

由于浙江中小型企业的跨境电商都是小批量采购的客户,上升的成交量也会带来售后服务的上升。对于那些自建保税仓的企业来说,实施售后服务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是采取直邮的方式配送货物,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售后服务的困难。首先,邮费价格很高,退换货物时所产生的运输费用无法分割。其次就是很多中转公司没有回程通路,这就造成了售后服务实施的困难,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

四、浙江省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

(一)做好产品的研发,树立自己的品牌

浙江电商平台的商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生产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生产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做好产品的研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研发产品之前,企业应该充分的做好市场的调研,真正的了解消费者心里想要的是什么,深入的了解各个地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程度和产品偏好,根据生活习惯和喜好生产出消费者所满意的商品。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扩大业务。因此,企业应该具有品牌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保护自己的产权,进行有力的推广,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赢得市场。做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凸显自身的优势,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结构

企业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就要拥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明确的工作安排。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同时用人成本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虽然高昂的人工费用是企业的大笔支出,但是过于精简的工作人员,会影响企业的各种水平。所以,中小型企业要广泛吸收和接纳各种人才,对外销售能力比较强的销售人T、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售后工作者、还有熟练掌握各项计算机技能的网站设计人员等,完善企业的人员结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体现企业文化和特色,并把这些都体现在公司的网站上,使企业更加丰富,让广大消费者更容易信赖。

(三)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的缺失是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所在,所以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浙江省有许多的高校和成功的跨境电商企业,因此各中小型企业要加强与这些企业和学校互动,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或者专家进行讲座,并组织工作人员去其他公司进行实地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和招募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与相关的省内高校达成协议,为公司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外贸人才。

(四)寻求与完善的物流企业和优质的电商平台合作

浙江省是我国开展跨境电商的先行省份,目前已经拥有很多知名的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离不开第三方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的支持,因此选择与幼稚的电商平台和可靠的物流企业合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阿里巴巴的速卖通是面向世界市场而打造的在线交易平台,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境交易的平台,帮助中小型企业面向全球的消费者,进行小量的销售。这对于刚起步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低价、高效、安全性较高的物流是许多企业迫切需要的,因此,选择物流公司是发展跨境电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邮政快递―较高的安全系数,网店的覆盖范围极广,基本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国内的一些偏远乡村也都可以到达,没有盲点。但是速度较慢。也可以选择国际快递,国际快递速度较快、客户体验也较好,但是相对来说价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秀美.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89.

[2]马银琦,赵京芳.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开展跨境电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273.

[3]黄冬梅,汤天啊.浙江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20-124.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9

>>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发展问题研究 从欧债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未来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及未来融资趋势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对策分析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 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战略转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周中胜,王愫. 企业家能力、信用评级与中小信贷融资可获得性―基于江浙地区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10,(06):10-17.

[3]张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研究[EB/OL].(2008-2).[2016-8-3]..

[4]张明松.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安吉地区 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安吉建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为实现三大产业飞速发展,安吉地区在历史文化与现实探索中,摸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第一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农业园区向旅游景区发展,同时实现了其初级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转变。第二产业打响品牌政策。安吉竹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了相应政府号召打响“绿色地板、安吉标准”区域品牌特色,其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也逐年增多。第三产业结合安吉特色加速高端提升。安吉娱乐产业形成了与当地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点和与安吉经济相适应的旅游景点,全力打造全省首批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长三角首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

为促进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首当其冲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调查以便给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安吉地区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二)调查对象

安吉地区30家中小企业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简单抽样调查,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安吉地区中小企业对融资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此次调查的30家中小企业中,其中私营企业13家,个体13家,股份企业4家,发放了30份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在这30家企业中,制造业占46.67%,服务业占10%,外贸业占16.67%,批发零售占26.67%。问卷主要调查了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及其用途,存在资金短缺情况下融资途径和银行贷款一般条件。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下面分别呈现几方面的现状分析:

100%的中小企业都选择了自有资金,有92.86%的中小企业会利用银行贷款,28.57%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这一渠道来筹措资金。其资金主要运用在流动资金项目,占了78.57%,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项目分别占10.71%。企业目前还处在基本的生产运营阶段,没有进一步扩大投资或转型升级的打算。

现阶段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为20家,分别选择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占70%,选择民间借贷的占30%,政府拨款或投资占0%。说明企业其资金量少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所需的资金量,会产生营运困难。为解决生产运营困难,企业多选择抵押加担保的银行贷款,安吉政府拨款投资没有体现。

而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要求过于苛刻占39.29%,担保条件过于苛刻占32.14%,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有14.29%,银行贷款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和本企业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别占7.14%。说明中小企业内部制度还需要完善,且银行出台的部分规则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障碍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为促进安吉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其融资面临的障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政策扶持难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在调查中显示,所有企业都选择了自有资金,有92.86%的中小企业会利用银行贷款这一渠道来筹措资金。由此看出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最佳组合方式,且现阶段出现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有70%会依旧选择银行贷款。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不够,且影响甚小,而民间借贷利率相对银行较高,且涉及民间借贷的中小企业其后续发展状况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时想到的只有银行贷款。而政府即使有时出台了政策,其政策并不适用大部分中小企业,故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帮助力度不够。

2.政府资源较少,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此次调查中,所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均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为零。在进一步回访了解中得知,由于政府筹措资金来源较少,机会不多,如涉及到产业化政策的项目会有可能是中长期的贷款。而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一直存在,在调查的30家中小企业中均未符合政策享受到政府的优惠。

(二)银行担保困境

1.中小企业在贷款时需要抵押担保共同参与。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商业银行的介入使银行贷款较以前相比相对简单,但是仍然有53.57%的中小企业觉得向银行贷款存在一定难度,为获得银行贷款64.29%的中小企业选择房产、设备抵押,21.43%选择其他企业担保,28.57%选择其他第三方担保,因为银行贷款基本模式是抵押和担保相结合的模式。这就给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除了自有资产中的不动产和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让其他企业出具资料进行担保,或者需要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选择稳固收入的职工出具单位收入证明,二者合一才能进行较大数额的银行贷款。

2.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存在偏见。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难的原因中,银行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有39.29%排第一,担保调价过于苛刻的有32.14%排第二。中小企业想获取银行贷款,仍有46.43%的中小企业因银行尚无适合企业的信贷产品而无法申请到贷款。究其原因还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存在一定偏见,对其企业的未来发展不报有信心,出台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较少,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抵押和担保的这一传统模式,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给部分想要创办中小企业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身实力停滞不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小企业筹集来的资金,其中有78.57%用于流动资金,主要为了盘活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其企业技术含金量较低。只有10.71%的中小企业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和技改项目投资,说明安吉地区中小企业依旧处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之中,其创新创业意识不高,高新技术水平较低,可持续性发展不强。

而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要求过于苛刻的有14.29%排第三。企业想获取银行贷款,并且已向银行提出贷款的书面申请,仍然有银行因部分原因而拒绝的情况,其中60.71%的中小企业因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以上数据在反应银行贷款难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自身企业存在着不符合银行贷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经营状况不好等方面,说明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缺少企业财务决策计划,财务制度存在缺陷,其经营模式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2.信用还款意识弱。此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75%的企业信用状况较好,21.43%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良好,3.57%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一般。该数据显示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还款意识薄弱,导致其在银行系统中的信用评级较低,给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带来一定难度。

三、安吉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办法

为顺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审视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县人民政府应当收集中小企业相关的建议意见,根据中小企业反馈出台有关政策。且安吉地区商业银行也应当响应政府号召,中小企业自身应当加强改造转型升级。通过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和支持全县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全力保障中小企业的运行平稳,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1.制定地区相应的扶持政策,实现地区发展。首先为了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应当加大经济扶持力度,降低商业银行介入利率上浮幅度,杜绝商业银行或担保公司的一些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其次,对税收征收标准实施适当的调整,实行差别化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农产品初级加工和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分别给予减免城税收的政策优惠。最后,县财政应当筹集一部分资金,建立贷款专项资金,其利率应低于当地商业银行,专门向符合政府政策、主业稳定且发展状况有可持续性、资金周转暂时困难且有后续还贷能力的中小企业贷款周转。

2.扶持地区重点发展的中小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安吉县政府应对农产品初级加工、高新技术、浙商回归、绿色环保等中小企业为重点扶持企业,并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难问题,除了企业和稳固收入人员担保之外,县内当年在保责任余额达到当年年审条件的担保公司,为安吉制造业外贸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政府应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奖励等。且监督中小企业资金去向,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支持安吉县中小企业发展。

(二)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担保政策,提供相对应的贷款担保。为了完善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担保政策,既要借鉴一二线城市和其他三线地区的有益经验,又要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符合安吉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提供相对应的贷款担保。例如:出台担保联保制度,即由多家中小企业自行组合,相互担保,共同承担风险,降低寻找担保企业的难度。

2.制定相应的还款制度,出台相对应的奖赏惩戒。银行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测算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同时出台相对应的奖赏惩戒,加大对按期还款的中小企业的惩罚力度,奖赏按期还款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严肃惩处逃避债务的中小企业及其负责人。这样可以强化各家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责任约束,以此提高按期还款的质量和效果。

(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能力

1.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降低行业偏见。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自身实力,扩大内需,打开市场,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偏见。进一步完善经营状况,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用先进的产品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在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发展的同时,保证其质量也能进一步发展。

2.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培育中小企业家增强信用意识,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内部监管,保证其财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要时常与银行沟通,向银行透明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增强企业人员集体信用意识,严格把最真实的情况向上汇报,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吕亚楠,刘金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5.

[2]周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泰州市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金融学.2010.

[3]杨良,白娈,王文汀.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