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济效应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29

企业的经济效应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1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2

一、应收账款的形成

现在企业中应收账款的数额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存在,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商业信用管理不规范。在我国,企业为了能笼络住客户,多销售出产品,而采用了赊销的办法,并在经营当中经常用汇票来进行结算。可是采用空头商票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使企业在多销产品的同时,增加了应收账款。

2.想快速求成。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企业的产品在某一时期出现积压的现象,为快速的将产品销出去,放宽了回款要求。有的客户乘机进行大量交易,不按时付款,由此给企业造成应收账款。

3.采取赊销的方式。这极易产生坏账,目前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为了生存下去,企业想尽办法增加销售。除了一些常用的办法外,还采用了赊销的手段。这样做虽然吸引了更多客户,但也产生了坏账。

4.监管方面有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个别业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出现了财务部门和与业务部门关于产品的出入不符的情况,使企业出现了核算漏洞,资金的管理也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增加了企业的催收负担。这类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去进行催收,从而引起了额外的费用负担。而且,由于这部分费用的存在,减少了企业用在经营上的资金,有的企业因此而进行生产贷款,这又增加了支付的利息。

2.利润不实。在企业的利润中,由应收账款产生的利润很有可能收不回来,这就使企业的利润很不真实。如果这部分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则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艰辛。

3.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计划。应收账款本身是属于流动性的资产,若能够及时的收回,则不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若不能及时收回,则这部分资金就失去了流动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原定的资金流动计划难以执行下去。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策略

首先,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盈利的一项特殊策略,它的实行初衷也必须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目标。其次,应收账款也必须进行成本核算流程,只有应收账款的收入大于其成本时候,才能通过进一步扩大它的实施范围增加赊销量,实现应收账款的价值。要想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加强如下几点工作:

1.首先,实行和健全企业内部管控机制。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现代化企业规范运营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财产安全和稳定,通过企业内部的各项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审核,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内容比较复杂,但基本上都要包括如下流程:首先客户提出赊销申请,企业销售和财务部门进行审验、批准,再通过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企业按期进行开票、发货,后期还要包括催款、付款等一系列过程。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还应涉及内部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应考核依据等。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在于保证所有业务流程的有效可靠,其中每个步骤都要设定专人负责,防止各类扯皮的现象发生。但在办理每个流程时候,也必须实施相应的监督机制,至少有两个人员同时经手才能生效,达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目的。其次,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岗位职责意义重大。它的实施初衷就在于明确业务人员职责,通过严格的管理条例,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实施和回收等每个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岗位职责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户提出申请后,企业主管部门必须与其签订合法的《赊购通知单》。第二,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资质和信誉,以及赊销产品的数量、种类、原因、担保物、结款方式和日期等逐项审验;第三,完善审验工作后,报送企业主管领导进行审批;第四,通过审批后,销售或财务部门开据产品出库单,并做好销售记录登记;第五,销售或产品仓库根据《赊购通知单》办理产品出库手续;第六,出纳或者业务人员负责后期的催款工作;第七,在赊销催款期间,一旦出现坏账、赖账迹象,立即报企业主管领导进行批示。第八,企业内部制定应收账款的定期审验制度,实行动态监管。

2.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监管制度。企业内部组建应收账款监督机构,组长必须由财务总监担任,小组应包含出纳、财会、销售和合同审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具体工作包括合同审查、生产布置、发货审验和售后催款等几大重要环节。在此制度中,财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该部门的履责情况将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整体效益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财务职能的发挥,财务内部必须建立如下几个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发货管理制度、余款清退的催办制度、资金风险防范措施等。财务部门还必须对所有的赊销客户进行在线监控、通过对他们的资质、资产流动、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便遇到意外状况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策略。

3.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根据经济学原理,货币的周转速度决定其价值增值的效率,因此,保证合理的库存也是企业实现利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多数先进的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方法,其目的就在减少资金占有量,减少或降低库存管理滋生的运营成本。但企业在实施各类较少库存的管理措施中,必须事先对市场和客户进行全面有效地调研和分析,坚决杜绝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而无限制增加赊销量的情况出现。

4.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利益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催化作用,然而,过度的赊销将使会企业面临更高的资金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内部必须对赊销的客户建立信用评价制度。首先,在签订合同之前,企业必须事先对该客户的资质进行审验,对客户的社会信用和债务偿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对客户的资本运营和动态,也要进行实时监控,预测对方盈利的可能性。再者,对担保物进行资产、信用评估等,最后决定可以给予该客户最大的赊销量和应收账款额度。在所有赊销业务中,应当严格按照该项审定流程,从而有力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3

关键词:收入分配 均衡增长 经济历史 企业生产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般历史脉络

“市场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结论最早见诸于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后超过一百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不断得到系统化的完善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一般来讲,微观经济学领域关于“完美市场”的阐述多建立在以最大化为基础的假设条件下,以供求和边际分析作为工具,得出市场自我调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以及得到均衡价格的结论,然而,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循环使得完美市场假设迅速得到抨击,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支持国家干预经济”学派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处于供过于求是一般均衡状态,由此引发失业等问题,政府应以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为导向,提升社会有效需求,实现供求均衡。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以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涨”现象迅速使得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局促无力,新出现的供给主义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供给曲线垂直情况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上升而不会带动国民收入增长”的观点(图1-C),认为只有增加供给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主张通过制定稳定货币增长率使得需求和供给同步上升,进而实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宏观经济理论以“AD-AS”模型为基础的调控时代到来(如图1),政府以税收、公共支出、转移支付、货币供给以及调节利率等措施作为手段,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在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国民收入增加和促进就业。

针对资本主义世界频繁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则在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视角下论述了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法,从所有制改革出发,认为生产力必须要适应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断发展的经济理论在完善经济问题解决途径的同时,却始终没有根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失业等社会问题依然时有发生,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代表的经济问题再一次显示了在开放的世界中经济危机具有跨国、跨地区传导性的特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流向和人民币远期升值问题始终活跃在经济前沿,大量文献集中于讨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内在关联,而对于收入差距加大对于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讨论较少,因此,本文提出以企业作为核心经济体的收入分配问题要通过了解企业收入的宏观效应来进行解释和研究,并据此探究根本原因和政策建议。

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经济效应

(一)供给过剩

企业家在提供生产资料的同时,产品和劳务收入分配以企业家作为决定核心,员工需要基本生活支出对应最低工资水平,通过工资的递增而选择工作地点和工种,而企业家从相反的利益考虑出发,总是希望留存更多利润,双方间的博弈使得全社会工资水平不会低于基本生活开支,这种较低的收入分配比例就会造成社会生产过剩或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家留存大部分利润,再生产水平扩大,社会供给进一步上升,伴随企业家个人收入扩大,支付能力增加,而企业家人群数量的较小规模使得其有效需求增加水平并不足以对全社会需求水平构成冲击,员工人群数量的庞大在构成全社会有效需求的绝大比例的同时,却始终受限于低收入水平带来的较小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就构成了全社会有效需求不断萎缩而产品服务供给循环上升的局面,全社会产能过剩,下一步便是企业产品无法变现或无法产生现金流而导致的破产,社会失业水平剧增,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二)供给不足

企业的收入分配比例如果从相反的方向出发,相对于前一种情况而实现较多提升,即企业家收入降低、利润留存率降低、员工收入水平上升,经济就会陷入供给短缺的局面。由于企业家生产积极性下降,其对于再投资的热情也会削减,一方面,企业家前期为生产而投入的显性资本包括厂房、机器和资金等都会丢失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都无法得到补偿,并且无限制的承担企业的生产风险。一般来讲,由期望收入而不是实际收入决定的企业家生产积极性在循环经济均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投资的实际收入并无法通过预期而完全实现或吻合,如果企业的收入分配比例有所提升,企业家期望收入便会下降,进而丢失生产积极性,生产规模萎缩,而员工却由于较大比例收入而具有了较强的支付能力,全社会有效需求上升,增加的需求与减少的供给便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供需矛盾从而产生。

(三)宏观经济常态化特征

一般来讲,宏观经济总是保持供给过剩的特征,即企业收入分配比例维持较低水平,而通过剩余产品内耗转出口的方式则可以缓解生产过剩,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内耗转出口也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长期来看还会造成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以及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掩藏在金融体系危机表象下的是房地产经济的供给过剩和过度金融创新,其符合自然状态下企业收入分配比例偏低的特征,金融机构以利益诱导而推出的房地产次级贷款拉动有效需求,而衍生化金融资产的发展更是将信用链条进一步扩大,购房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倒逼供给,表面繁荣的美国房地产经济得以产生,而潜在源头的贷款本金利息偿付危机则实现了逐步的积累,偿贷压力削减社会有效需求,当供给过剩重新走上台前的时刻,日积月累的供求矛盾便使得链条式经济危机产生,全球相关经济随之缩水,而不断上涨的美国利率则引发了危机的导火线。

(四)中国的企业出口创汇和人民币升值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内需不足问题是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因此创立出口导向型经济符合国情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企业产品和劳务的国内销路流通不顺畅、出口产品的外部需求旺盛这两方面因素都使得出口经济一度迅速增长,长期性的贸易顺差在创造巨大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和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加深使得资产缩水严重,严重依赖出口的企业收入模式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剧贸易失衡,从而使得人民币陷入升值循环。另一方面,强烈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旦面临外部需求下降,便会出现经济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危机,据统计,汇改后,我国人民币升值累计达到20%,对整个国内经济增长都造成巨大影响。

均衡性经济增长的效果实现

通过分析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经济效应,可以发现构成宏观经济运行个体的企业事实上在收入分配比例方面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存在较强的因果对应关系,如果经济处于均衡性增长过程,既没有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供给过剩,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依然很高,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得以实现,此时对应的企业收入分配比例便是均衡性增长分配比例,任何小于这个比例数值的分配方案都会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任何大于这个数值的企业收入分配比例方案都会造成社会产品供不应求,出现经济萎靡,物资短缺的现象。对于企业收入分配比例的主动调节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向一般均衡靠拢,实现动态的供求平衡和稳定增长,在企业收入分配比例偏低的常态化经济现象下,生产过剩现象出现频繁,因此对于企业收入分配比例的人为调控提升是使经济走出库存压力的有效途径,伴随这一过程,企业员工收入持续增加,支付能力加强,社会有效需求在前期较小的情况下向供求平衡过渡,企业产品价值实现。对于企业家而言,收入分配比例的提升造成企业留存利润下降,企业家个人收入下降,而前期库存商品的价值实现又反过来提升企业家收入,因此从总体上看对企业家的利益影响较小,企业家有理由进行再生产,这整个过程实现了扭转供给过剩和经济均衡增长的双重效果,是良性的经济发展结构转移。

应该注意到,如果企业收入分配比例的增长超过了经济均衡增长需要的比例范围,经济就会重新陷入供不应求的怪圈,短期的困境重新来临。一方面,决策者要求员工的收入水平提升,社会有效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家二次收入增加的部分弥补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增加效应造成的企业家收入减少,从而使得企业家生产积极性增加,再生产和再投资热情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使得有效需求和供给重新回到均衡水平。此外,在全社会生产过剩的条件下,企业家调控收入分配比例并不会使得全部员工的支付能力得到平均和一致的增加,有时小范围核心员工的支付能力增加对于全社会有效需求的提升作用可能是很小的,因此就难以使得社会产品价值迅速实现,国民收入整体水平变动较小,企业家就会丧失收入分配改革的动力。

从企业家的视角观察,国民经济似乎难以自行从产能过剩中得到逆转,经济自发调节作用不强,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是必要而且符合经济逻辑的,社会经济职能部门必须依据详实的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信息对经济运行进行把握,建立企业收入分配比例和社会经济增长状态之间的双向关联参考,主动对经济均衡的背离进行及时纠偏,即对于产能过剩或物资短缺实行状态相反的作用力冲击,人为启动经济增长的均衡靠拢模式,既避免经济增长对于动态均衡的大幅度偏离,又要始终维持一定自由幅度的波动空间,使得供求矛盾在双向间都有缓冲空间,将其对经济的负面冲击维持在可接受的最低范围内。

结论

企业收入分配比例的宏观调控是解决全社会供求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化解供需矛盾的积累作用对于防控经济危机和维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内需不足问题,单一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增加国内居民的有效支付能力是重要的应对方案,因此提升企业收入分配比例并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可以消除目前全社会产能过剩的局面,并且附带效应还包括解决依赖出口造成的贸易顺差负面效应,维持外汇储备实际财富额。从长远来看,以调整企业收入分配比例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由依赖外部出口向平衡内外需求战略转变、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及外汇储备保值等经济效果,并且为人民币进一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增长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宁光杰.自我雇佣还是成为工资获得者?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选择和收入差异[J].管理世界,2012(7)

2.刘文朝.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12(4)

3.李绍嵘.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7(5)

4.黄鑫.金融资本与科技产出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6)

5.邓绍建.国民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均衡[J].商业时代,2010(28)

6.周肇光.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趋势-以马克思的私营企业管理劳动二重性为视角[J].管理学刊,2012(3)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4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绩效评价 应用前景

股东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他们的利益是企业最根本的利益。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存在两个缺陷:(1)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2)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因此,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它逐渐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一、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论

EVA(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是美国思腾思特( Stem & Stewart) 管理咨询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创设的一项财务类绩效评价指标。EVA是从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包括权益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 衡量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从原理上讲,能够反映股东财富增加的最优指标是市场价值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MVA=市值-总资本),但是,MVA存在不能作为内部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而EVA经检验与MVA的相关程度要高于财务指标,因此,EVA就成为MVA的最优替代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EVA= 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 = 税后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其中,税后营业净利润和资本总额是在对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后得出的结果;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 股本资本成本率×( 股本资本/资本总额);股本资本成本率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的,即:股本资本成本率 = 无风险收益率 +β×市场风险溢价。

如果EVA>0,则表示企业获得的收益高于获得此项收益而投人的资本成本,即企业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0,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企业的价值在毁损。如果EVA=0,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增加也未减少。

二、我国企业应用EVA绩效评价体系的利弊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激励和控制企业的价值创造行为。

(一)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考虑资金成本,能正确衡量企业价值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念是获得的收益至少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经济增加值指标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消除了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的可能。资本成本的全面考虑,便于我们对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成本费用有个全面认识,有利于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不合理现象并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传统的业绩计量指标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这实质上虚增了企业利润,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经济增加值的“激励”作用,可使企业产生“多赢”的效果

经济增加值比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EVA管理系统可以设计一套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把企业股东、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利益完全统一起来。经济增加值越大,股东财富增加越多,管理者与员工所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经济增加值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趋同化,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达到“多赢”的效果。

(三)经济增加值体系可使企业处于“价值创造”的文化氛围中

EVA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强调公司业绩,更重要的是以公司回报为基础,重新发现经营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会为公司的偏好、体制和文化带来持续的变化。在EVA体系下,所有营运活动都从统一基点“价值创造”出发,使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员工都明白自己是为价值而工作,价值创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EVA不仅可以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而且能够使公司中处于一种清新的“价值创造”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四)绩效评价体系使公司财务管理变得简单

以经济增加值为依据的财务管理,其经营目标是经济增加值;资本预算的决策基础是以适当折现率折现的经济增加值;衡量生产经营效益的指标是经济增加值;奖金根据适当的目标经济增加值来确定。这种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指导公司的每一个决策,包括营业预算、年度资本预算、战略规划、企业收购和公司出售等。经济增加值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使财务管理变得简单、直接、统一与和谐。

除此之外,经济增加值是调整后的财务指标,其调整依据是公司的财务数据,这就保证了评价数据的易获得性。由于是单一的指标,利用它评价经营业绩可以避免指标权重确定的问题。作为一种基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虽然没有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但是它强调非财务指标在沟通和联系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部门和员工易于理解的价值创造动因。

EVA绩效评价体系有不少创新和优点, 但也并非是完美的。美国AT&T 于2000年放弃EVA 体系, 我国东风汽车EVA 改革也紧急刹车。针对于我国的市场环境,EVA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制约了资本成本的准确计量

资本成本是计算EVA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一般比其他企业低,债务成本的不统一,造成了使用EVA评价的不公平。对于权益成本,思腾思特公司是采用R=Rf+β(Rm- Rf )计算的,其中β系数是指股票的风险系数, 反映的是公司股票跟市场波动的趋势。目前,我国的整个资本市场投机氛围还很浓, 庄家操盘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股价无法正确地反映公司的基本面。所以, 证券的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都很难确定, β系数也无法准确地计算, 从而无法准确地计量权益成本。

(二)EVA的大小受公司规模的影响

规模大的公司即使盈利能力比规模小的公司差, 资本回报率低, 但由于资本总额大, 其EVA可能比规模小的公司要大, 这显然不能用来比较它们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公司( 或工厂、部门) 比规模较小的公司( 或工厂、部门) 趋于创造更高的EVA,因此, EVA 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 或工厂、部门)之间规模差异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

(三)EVA绩效评价体系容易使企业的经营者产生短期行为

EVA的计算公式是:EVA=税后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很显然,提高EVA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提高营业收入;二是降低资本成本;三是减少资产的数量。采用提高税后净收入和降低资本成本的方法提高EVA,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但经营者要承担较高的执行难度和风险,而减少资产数量的方式最为简单方便。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是风险反感的理性人,必然要回避不确定性高的投入,这就形成了EVA激励中的一个博弈―“激励”经营者不断缩减企业的资产规模,而其EVA没有对现金回收后的再投资进行补充。显然,这种短期内保持EVA较大值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EVA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展望

鉴于EVA绩效评价体系缺点的客观性以及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目前绝大多数的公司仍然使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但是,这把被世界许多知名公司使用的“金钥匙”逐渐被我国企业采用,是完全可能的。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为EVA绩效评价体系的引入提供了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并加入WTO,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动力;相关法规特别是财务法规逐渐趋于完善,使引入EVA绩效评价体系更成为一种可能。现在我国已建立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的财务法规,它们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法律,也是规范资本市场运行的基本法律。2005年10月又通过了《公司法(修订)》和《证券法(修订)》,这两部法律的修订,对于加快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这对于EVA绩效评价体系的正确应用提供了必需的外部条件,使EVA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成为可能。

(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能力正确使用EVA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相关从业人员无不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并努力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有能力引入EVA绩效评价体系并加以正确应用。宝钢集团、青岛啤酒等企业使用EVA体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部分实践经验,这些公司可以作为其他公司模仿的典范。

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的缺陷引人深思,寻找一种更好的绩效评价方法是必然的。EVA绩效评价体系能克服传统指标的缺陷,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资本市场日渐成熟和规范并且信息披露准则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把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EVA绩效评价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管理体系完全融入中国企业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谷洪才,付婷婷.经济增加值EVA在中国的应用问题探析.价值工程,2005,(6).

[2]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3]牟绍红,朱珊.试论经济增加值(EVA)在业绩评价中的优点与局限性.价值工程,2005,(12).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5

[关键词]经济效益;因子分析;因子得分

[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4-0121-03

一、问题的提出

辽宁省作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工业企业堪称辽宁省经济中的支柱。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省内各城市的工业企业发展并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的评价,找出问题的所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在1998年制定了一套新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该体系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该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比较科学,基本符合经济效益相关的规定性;各指标计算方法明确,数据易于取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等等。

使用新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但是也会出现新的问题。由于同时使用多个指标,经常会发生不同指标之间相互矛盾从而影响对评价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对比的情况。为了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过去通常采用的是简单的加权合成法。这种方法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主观赋权,人为给定的权数,一方面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诱使企业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同时易使经营者进行会计操纵,虚增某些效益指标。而因子分析法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所涉及的权数都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而非人为确定,具有客观性。本文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法结合辽宁省十几家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因子分析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作用。

二、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给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这给深入探讨经济现象的内部问题带来不便。因子分析通过原始指标的相关矩阵R所含有的信息,建立因子模型,将多个指标经重组转化成少量且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这样大大简化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而这少量的既能反映信息,又彼此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我们称之为公共因子或潜在因子。

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in Evalut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C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BAI Jing-lai, WANG Xiao-hang

(Basic Science Department of Sheng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Liaoning, Shenyang 110136, China)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经济利益 应用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财政管理上建立良好的制度,通过充分发挥财政管理的核心作用,来强化对企业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在企业管理中,科学合理的进行财政管理,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序的发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保证资金的有序运作是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企业发展中要通过资金正常运作为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提高了企业发展中各种生产和销售水平,资金在各个生产要素环节中不同的分配,会直接影响其生产结构的形成。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在各个生产经营结构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资金分配,充分的发挥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

(二)在企业决策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自身提高决策权,来应对经济发展的突发状况,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在企业管理中,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发展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制定合理财务管理方案,为企业方案决策提供了一定可靠的依据,通过分析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发展水平,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各部门协调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长远规划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结合企业发展的趋势,做出长远发展的规划,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通过对企业中各个生产结构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做出预测,这样就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再结合一些市场经济发展的局势,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为企业为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并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

二、现代企业的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继承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政管理存在着风险,严重阻碍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无法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作出分析,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多变的因素,企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没有作出合理的防范措施;财务人员对生产经营总结的信息不完整,在成分费用计算中,认识不到位,阻碍了企业资金的有序运作;破旧的管理制度,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发展改革中,应该减少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竞争意识,提供可靠的风险防范措施,创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在先进技术手段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化发展,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三、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上的应用意义

(一)采用创新的管理手段,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趋势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使财政管理面临着很大的货币风险。为了有效的控制这一风险的影响,就要加强企业的财政管理水平,充分的发挥出财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价值,促进财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共同发展。采用先进的财政管理技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利用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完成对企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分析,对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带动经济效益的发展

财政管理中资金管理处于中心位置,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合理分配,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资金管理的高效率,充分的发挥出各个部门价值,在高效的资金运转下,积极带动企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明确财政中的成本管理,提高资金循环的高效率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资金运转效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效率、不同材料的使用,设施利用量等都与成本管理有些密切的联系。所用成本的多少,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竞争力的大小。在企业财政管理中,要重视明确成本管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区分研究实际发展情况和计划的发展情况,在不断的调整中,科学的审核,保证资金正常运转,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的高效率循环。

(四)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

财政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对财政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很大影响。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及时的关注国家财经政治的发展,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要不定期或者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的专业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创新能力,更好的为企业财政管理发展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工作,充分的发挥财政管理作用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工作,是保证财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积极主动的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一步的改善财政管理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实现管理水平质量的提升。实现电算化的充分运用,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营造良好的管理条件;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提高企业的财政管理水平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充分的发挥财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科学手段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福,毋秉仁.论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中的作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0(04):418-419

[2]魏芳.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65-166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7

关键词:青岛海尔;沃尔评分法;经济增加值(EV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2

一、引言

沃尔评分法又称为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于1928年在其出版的《财务报表比率分析》和《信用晴雨表研究》两书中首次提出,最初是用于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经过演化和完善,在企业的价值评估、绩效评价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简单的定义是指在扣除资本成本之后剩余的利润,也就是经济学家长期称之为“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或“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的概念,其理论渊源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58 至 1961 年发表的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的一系列论文。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于 1993 年 11 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青岛海尔属于国家一级企业,是海尔集团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有空调器、电冰箱、电冰柜,以及洗碗机、燃气灶等其他一些小家电产品,其中空调器和电冰箱的销售份额分别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0%和 30%以上。

二、沃尔评分法的运用

沃尔评分法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分的方法。此法是选择若干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在总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总和为100 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 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得总评分。若实际得分大于或接近100 分, 则说明财务状况良好;反之,若相差较大,则说明财务状况较差。它是由亚历山大·沃尔在1928 年提出的。

其评价的基本步骤为:

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

指标的比重是该项指标的评分值,比重是由该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决定的。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三类: 最为重要的、较为重要的和其他重要的指标。这三类指标之间可按4:4:2 的比例分配比重。

第一类最为重要的是收益性指标, 其评分值应占40 分左右。主要指标有各种利润率, 如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利润率、利润额等。

第二类较为重要的是稳定性指标, 其评分值应占40 分左右。稳定性也称安全性, 是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流动(或速动)比率等。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强弱、说明资产周转的快慢。主要指标有: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各种周转率指标有相互包容关系,选用时要避免重叠, 评分值不宜太高。

第三类其他重要的是指增长性指标和其他指标。其评分值应占20 分左右。增长性是指企业的发展能力, 它是保持企业活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标有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或产值、产量)增长率、劳动效率、附加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

2.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即各该指标在企业现时条件下的最优值

本文选择了青岛海尔、小天鹅A、美的电器、美菱电器、合肥三洋、澳柯玛、格力电器7家A股上市的家电企业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得出行业的平均水平即标准数值。

3.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比率指标的实际值

4.形成评价结果

三、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的应用

EVA计算模型

EVA= 税后净营业利润- 资本成本

= 税后净营业利润- 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NOPAT-K×WACC

其中:NOPAT 以会计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调整后得到,税后营业净利润和资本总额是在对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后得出的结果。加权资本成本率指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由负债成本率和股权成本率组成。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 资本总额)+ 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

股本资本成本率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的,即:

股本资本成本率= 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风险溢价

如果EVA>0,则表示企业获得的收益高于获得此项收益而投人的资本成本,即企业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

下面以计算青岛海尔2009-2011年 EVA 为例,说明 EVA 的计算。

1.计算2009-2011年资本总额

2.计算经过调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根据思腾斯特咨询公司的研究,精确计算经济增加值要进行的调整多达160 多项。调整项目过多将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降低这一指标的可操作性,CPA教材做法: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无形资产摊销+递延税所得税贷方余额的增加+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一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摊销。

3.计算资本结构

海尔公司2009-2011年资本结构状况如下表:

4.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8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任务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体现企业审计资源对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相对较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当较落后,企业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的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要想彻底改变此种现象,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努力挖掘企业的竞争潜力,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准,从而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经济收益,有效改善企业管理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不断得到提高。

二、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企业内部问题

(1)审计内容不能实现可持续化

当前我国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主要针对经济收益方面,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均以当前的经济利益为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则考虑较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较大的跨越时期,此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造成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政府指导方针指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带动生产、以效益谋求发展、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对于企业审计业务工作仍然处于将资金审计工作作为重点的初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效益审计工作仍缺乏足够的经验。审计业务中缺乏可持续化的审计内容,当前环境保护法中相关的实施细则以及标准尚未成熟,社会成员对公共环保意识较弱,对环境资源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2)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单一

对企业经济效益实行审计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财务或者会计等的相关专业,能够对企业的具体财务工作透彻分析,对相关的财务指标也较为熟悉,因此这些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时多采用财务衡量的具体指标,对企业的具体审计工作也就不全面。比如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过分追求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将精力和资金都放到短期的企业项目上,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市场竞争力。

2.企业外部问题

(1)企业现行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

我国企业现行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委托人根据自身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委托相关人进行相关的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对于我国的企业委托人缺乏相应的具体界定,缺乏对相应委托人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由于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我国当前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不能得到顺利开展。

(2)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

我国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相关法规仍然不够健全,对相关工作的具体监督不到位,其中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的内容较为宽泛、规范领域不够严格,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不应只针对财务方面,缺乏相关合理性、科学性的综合规范。

三、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应对策略

1.理顺经济效益审计主客体

(1)正确处理传统财务审计工作

财务审计同经济效益审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对具体的审计工作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指导。

(2)增强审计工作的协调性

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人员必须拥有综合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过程能够不断创新,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审计标准,以财务审计作为基础,确保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合理合法,并将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作为最终目标,审计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有效审计方法,借鉴相关技术及科学知识,从而能够建立一个综合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2.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1)加强政治环境的支持

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管理制度,实行切实有效地问责机制,规范管理标准,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将企业员工的福利以及工资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尤为重要,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重视相关的政治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对企业审计方面的法规不断完善,比如《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法》等,但对于具体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规仍然较为缺乏,相应的审计标准缺乏统一规定,我国对审计的相关实施条例以及相关审计法规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实现了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准则的修订。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形成更加实用、科学、系统的审计措施和方法,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审计法规。

3.建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进行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效益进行相应的评价,还应当对企业其他的经济活动进行各环节的有效分析,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该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所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含单项效益指标以及综合效益指标的分析。其中综合效益指标中包括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指企业应用内部的资产为社会和国家所创造以及支付价值的具体指标,通过企业对社会所作出的具体贡献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相应的评价。净资产收益率主要通过投资者的角度来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效益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语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9

进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需要企业改善经营方式、转变经济管理思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在现代经济浪潮中快速适应发展,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综合运用,最终实现最大效益和企业发展的持久永续。

1.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伴随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机构的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能够得以制定,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能得到最大的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将经济管理的相关规定重视起来,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针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企业高层管理应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中层管理应将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经济管理的基层干部要将经济管理的规划执行到每一步。同时,经济管理的效益应该得到公正准确的评估,建立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日渐完善。

1.2建立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文件

经济管理文件能使企业经济管理良好、有效地运作,这些文件泛指所有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文字形式的文件、计划、手册等。

1.3经济管理工作的评估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适宜性和效果充分性。这个评估体系既包含对经济管理工作效果的评估,也包含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评估,以便随时对经济管理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促进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和改进。

1.4企业经济资源管理

企业的经济资源包括企业的生产资金和设备,也包括企业员工。所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包括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包括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教育。选派员工参与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对员工效益进行考核,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进步。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来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1.5规划企业的经济目标

规划企业的经济目标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和动力,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进程。企业经济目标的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的资源需求等,并准备好实现目标的评估与检测机制。在规划前期,要确保规划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对于规划过程,要做好监督以保障规划的合理性;规划完成后,要严格审核以达到最优。只有规范了规划过程,才能有效促进管理的规范化。

1.6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不断改进

要及时、严肃地处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不良行为,防止事态升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并做好预防管理机制。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存优去劣,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员工积极性的培养。

2结语

企业的经济效应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各大生产环节、内部审核等方面进行有效掌握、激励与协调[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结构也不断在进行升级与调整,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管理效益,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占优势[2]。

一、提高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衡量企业经营水准的一个重要参数为资金经济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利用,减少企业花费,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并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长久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二)定期进行经济预算

企业定期进行经济预算是经济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管理措施,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资金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良好规划,对有关经济项目进行合理预算,为企业的重大发展指明方向。

(三)严格控制企业成本

长期以来,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合理调节,有效拆分竞争力极强的产品指标,设定出一个经企业全体员工努力能够达到的可行性目标,并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经营中各个流程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策划经济管理方案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出相应的经济发展计划,设计资金应用方案,实施相应的经济管理措施,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还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结果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得以不断完善,最终促进企业各方面的发展。

二、增强企业经济管理力度

(一)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企业经营资金预算,对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缺陷进行及时补救,确保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减少企业资金供应压力。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所支持的资金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第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经济管理意识,在工作过程中造成失误[3]。第三,客户长时期的欠款或者拖款。以上三大因素是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专项管理团队,开展定期欠款收回活动。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要完成企业财务的经营工作,而且要与各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为其提供帮助,对企业的成本预算进行更好的控制,减少企业花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经济规划

经济规划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企业的经济规划与实际脱节,不具可行性,那么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使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企业资金的大体流动规律要有所掌握。首选要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波动现象进行深入调查,明确企业的投资方向,对企业的价格波动范围进行调节,不要盲目进行市场投资,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可行的经济发展计划。第二,要充分调研,守法诚信经营。企业经济发展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来制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确保合作双方的诚信,并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签署相关手续文件,不能贸然签下合同。第三,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效益,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力度,不放过每一个投资细节,减少企业发展风险。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监督力度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长久发展,应该建立与完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及建立一支严肃活泼、团结友爱的领导队伍,强化企业资金相关管理监督工作。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充分体现资金监督的重要意义。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要积极制止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并将其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坚守自身职业道德,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盈利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身经济发展计划的影响,遵循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却是平均分配,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最终导致多数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依照经济管理的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股票期权、分红等方式对职工形成激励作用,发挥杠杆原则的调节作用,使企业各方面都维持一个平衡状态,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对企业进行完善的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科学、可行的经济管理体系,完善资金核算、成本控制、投资规划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推动企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勤.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 (1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