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舆情分析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2:13

企业舆情分析

企业舆情分析篇1

【关键词】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 分析方法和技术 品牌危机管理

品牌危机和网络舆情

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扩散以及信息进一步透明公开的趋势使各企业原先单纯基于产品质量、功能和特点的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有效性日益削弱,再加上“市场全球化”的推动,品牌已经成为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竞争手段,利用品牌及差异化策略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的建立、管理和维护日益成为企业关注重点。然而在各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品牌的维护和管理能力的差异并不明显,只有面临危机时,企业品牌管理、维护、提升的水平和能力才能较为直观地体现出来。

品牌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并能对企业声誉和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威胁或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紧急事件。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品牌危机事件频发,危机发生的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都给企业发展设置了障碍,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大部分中国本土企业本身内部质量和管理还不健全,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有时一次危机便足以让企业长期的投资付诸东流,形象尽毁,黯然退出市场。

在信息爆炸、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时代,网络舆论的渠道主要有论坛、BBS、聊天室、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评论以及即时通讯工具等。它表达快捷、手段多样、传授互动,能够直接迅速地反映出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多数民众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情绪、态度、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不仅在宏观社会危机管理而且在微观企业危机管理尤其在企业品牌危机的产生、发展、减轻和消退的全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它既可以是推动危机扩散、恶化的负面角色又可以成为引导、控制危机使企业转危为安的“救星”。而网络舆情则是指网络舆论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发生的企业品牌危机其中许多初始信息往往最早就是通过互联网披露,引起网民关注,逐步形成热点话题和社会议题,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注意、跟进深入挖掘报道,问题和事件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企业或其它相关部门出面解释应对,危机逐步减退消失。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自身的特点使网络舆论具有即时性、直接性、互动性、多样性、情绪化和偏向性的特点,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网络能够迅速形成大范围、高强度的舆论,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品牌危机中,企业对立面更容易利用网络舆论人为进行造谣和煽动,促使危机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应对品牌危机,加强品牌危机管理能力,维护和提升企业声誉和形象成为企业应该考虑和实践的方面。

危机管理模式和相关理论

成功的分散危机需要较好的理解如何在其发生前就做好应对的准备。1995年Gonzalez-Herrero and Pratt 提出了危机管理过程的“四阶段模式”即 问题管理、预防计划编制、危机和后危机四个阶段。关于危机管理的理论各种各样,主要涉及有:

1、“权变规划理论”,即因时因地依照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前制定规划是企业做好应对危机的第一步;危机管理小组通过模拟设定相关情景的训练来进行危机规划预演;危机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是最重要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关键;对外和对内信息应该是同样准确可信的,不准确和虚假信息只会“火上浇油”,进一步恶化形势;规划中包含的信息和指导不仅应有助于决策者考虑短期更要帮助其认识到各方面的长期影响。

2、“企业持续运作规划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把危机给组织运营造成的中断危害最小化。首先必须鉴别出保证组织运作的关键功能和过程;其次,每个关键功能和过程必须有各自的权变规划;在模拟预演可能的危机情境下测试检验权变规划使组织所有成员对危机的可能性更加敏感和警醒;最终在实际危机发生时,管理小组成员将会做出更加迅速和有效的反应。

3、“结构-功能系统理论”,即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关键是向相关组织提供信息。这一理论强调信息网络的错综复杂和命令指挥的等级构成组织传播,把组织中的信息流看成由成员和各种“链接”构成的网络。

4、“创新扩散理论”,即描述创新如何在一段时间通过特定渠道进行散布和沟通的。根据它的基本形式,这一过程和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的产生和提出;有经验或喜欢尝试的个人或组织的首先应用;其它没有经验的个人或组织;能够把这两类相互联系的传播和沟通渠道;在这一渠道中,相关信息能够顺利地从一方到另一方。

在以上这些理论基础上,学者专家又提出各种针对企业危机管理的模式与应对策略和方法,品牌危机管理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已有的相关处理措施和方法也都以此为基础。整合、归纳这些理论和方法,得到以下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关键点和步骤:即危机发生前的环境监测和预警;危机发生初期的应对和处理;危机得以控制缓和后的恢复和提升;危机结束后的总结和体悟。在这些过程中,对内外环境发展变化的把握和了解、各种讯息的传播和各个环节的沟通、应对危机的速度和效率是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必备因素,其中对环境和有关危机产生、发展所有信息的动态监控是开展其它工作的基础,网络舆论是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网络舆情的掌握、分析和应用应成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新途径和方式。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和方法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因此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建立起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目前有关舆情分析系统的技术主要有主题检测和追踪技术、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其中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目前有关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的论述和理论不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针对网络舆论发表的不同空间如各种论坛、博客、播客、网站和不同时间点和时间段考察各种研究指标如议题数量、点击量、跟贴数量和增长、减少的速度程度等;同时为了增加网络舆论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要进行更深入的关键词布控、语义分析、与主题关切度、评论的长度和舆论出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等方面的考量和研究;在抽样调查方面,一般的社会学调查方法和网络开放性、匿名性特点相结合可使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标抽样、分层抽样等方式。

网络舆情分析与

品牌危机管理的结合

网络舆情分析的各项功能和方法与品牌危机管理各阶段有着较高的切合度,企业可以把网络舆情分析贯穿于危机应对的全过程。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危机发生前的环境的监测和预警――网络舆情搜集、各类主题自动分类和聚类,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的识别。

危机管理不是局限于危机发生时的匆忙应对,企业必须要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就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和长效机制,这首先就要做好企业运营环境的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品牌形象设定要监测的主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自动分类和聚类,识别敏感话题;也可以从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方面出发,识别出给定时间段有关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热门话题并对其进行追踪,以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做到心中有数,并传播给其他系统或负责人,从而作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

2、危机发生初期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分析,把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貌并进行观点倾向性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快速、全面地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和舆论状况以便了解危机波及的程度;其次要把握相关事件的舆论动向,了解多数人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意见、观点和立场,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从而为快速高效的应对危机提供依据。各大网站新闻评论、博客尤其是BBS最容易形成突发事件的“爆发点”也是最能直接和集中反映网络舆情的地方,企业可以对突发紧急事件进行跨时间和空间的综合分析如从新闻的标题、出处、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方面考察有关事件的新闻评论;对于论坛BBS,可以从帖子的标题、发言人、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指标出发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态度、立场的倾向性分析,通过综合考察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的变化,进行发展趋势预测。通过这些方面的网络舆情分析企业可以因时因地随时制定和调整危机应对策略和方法。

3、危机控制缓和后的恢复和提升――主题相关性分析和追踪、舆论关注点的变化。

在品牌危机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到主要三方面的关系,消费者、媒体和公众,这三方面的立足点和关注点各有侧重,企业要随时把握各方面的舆论动向、关注点、态度和观点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使各方面满意,从而将事件淡化,转移舆论和事件的关注点,并在危机得到控制和缓和后抓住机会转化危机,使危机成为企业品牌宣传的机遇,从而恢复和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主题跟踪,分析一段时期内相关事件的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从而观察和确定整体舆论关注点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企业可以发现危机转化的机遇,结合利益各方需求和观点的变化,调整、恢复乃至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

4、危机结束后的总结和体悟――网络舆情分析数据整理、转化。

危机结束后的总结阶段,根据舆情分析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转化成企业需要的格式并提供信息检索功能,企业可根据指定条件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舆论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为今后的品牌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和决策支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结语

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和技术,以期能够对现实中各种有关自身声誉和形象的网络舆论及时了解、全面把握,迅速反馈,从而对其进行控制和引导,防范和减少品牌危机的发生。同时,随着网络舆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显示出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过程更高的关联度和契合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应将其视为品牌营销管理乃至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辅助工具,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补充、拓展和深化网络舆情分析的商业功能。■

参考文献

①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以科技手段辅助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信息化建设》,2005年第10期

②(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企业舆情分析篇2

为落实中央领导密切关注网上舆情、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指示,近年来中安在线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涉皖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和舆论引导服务等等。旨在依托中安在线权威媒体平台和先进技术手段和报业集团深厚的人才储备,以网络舆情研判为基础,提供智库类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改进工作方式。

中安在线网络舆情监测

与分析业务情况介绍

中安在线互联网舆情分析监测产品结合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实现对门户、新闻、社交、博客、论坛、微博等网站中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借助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所采集得到的信息进行主题检测、内容提取、自动消重、自动分类、专题聚焦,并通过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时间趋势分析、话题传播分析和舆情简报、舆情专报以及舆情预警,真实体现舆情动态。中安在线最新投入近百万元购置的专用服务器,能够对国内外十余万家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每天处理信息峰值可达1000余万条,将为客户提供最快、最全、最准的舆情信息服务和权威、专业的舆情咨询服务。

中安在线舆情系列产品与服务

第一,基于PC客户端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通过软件平台服务模式给用户提供网络舆情监测服务,用户不需要单独部署舆情采集服务器,只需通过帐号密码登录中安在线PC客户端服务系统,即可全面监测网络舆情。用户可通过PC客户端服务平台日常监测上万家网站的新闻、博客、论坛及微博等信息。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专题设置、趋势浏览、数据分析、简报生成等各项功能,用户无需培训就可以进行操作。

第二,网络舆情手机报。

《网络舆情手机报》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层为重点服务对象,旨在帮助这些群体从海量的信息中,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把握最新网络舆情,为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舆情参考。

《网络舆情手机报》突破其他手机报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简单复制传统媒体内容、缺乏创新的缺陷,以专业的功底为用户提供了一份真正有原创性和独家性的手机报。它将各主流网站、论坛、博客、社区、境外媒体、民间流行短信等一网打尽,通过科学统计分析,获得可观数据,并以独特视角分析、归纳、总结,排出一周最热最新时事话题,多层次、全方位展现民情民意、专家态度、部门观点等舆论动向。

第三,网络舆情专供报告。

依托技术领先、覆盖最广、功能强大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结合多年积累的丰富舆情专业经验和行业积累,中安在线舆情监测系统可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舆情研究报告,包括《网络要情日报》、《网络舆情周报》、《网络舆情月报》、《网络舆情专报》等。除既有栏目外,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栏目设置。《网络要情日报》(普适版),由网络舆情分析师对舆情热点进行筛选,然后对相关话题的网民言论进行梳理和深度加工,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研判。包括当日舆情热点,媒体关注度、网民主要观点等。每个工作日一期,提供纸质文件和电子版文档,便于审阅及收藏。

让舆情信息服务更上一层楼

第一,加快建设全省贯通的网络舆情信息应急管理平台及指挥系统。

拟结合省网宣办舆情应急处主持建设的全省舆情应急监测指挥系统,由省网宣办应急处、中安在线分别牵头建设安徽省政务舆情与企业舆情应急监测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同属一级平台。构建以省网宣办为监测中枢、各市县区宣传部门、各省属企业为神经末梢、中安在线为运维保障的全省舆情监测联动平台。

政务类一级平台设在省网宣办舆情应急处,各地市和各县(市、区)分设二级和三级平台。企业类一级平台设在中安在线,各省属大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二三级平台。2015年,二级平台铺设到全省16个地市(已购买平台的地市只需进行数据端口对接),三级平台铺设到60%的县(市、区);2016年,做到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接入平台。

中安在线负责该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包括舆情数据源配置、平台软硬件支撑、客户端部署、技术后期升级开发等工作。新媒体集团义务为省一级平台提供日常运维服务。二、三级平台以收费服务的形式提供基本运维服务与增值服务。其中基本运维服务指为二三级平台的账号运营提供整体技术支持,保障平台日常运行;增值服务指根据服务单位需求,提供的代监测、预警、分析、培训、处置及网络形象修复等。

第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网络舆情信息服务体系。

拟升级原中安在线舆情中心,组建安徽新媒体集团大数据舆情中心,统筹发展大数据舆情信息产业。向省委宣传部申请建成“安徽省舆情信息研究基地”,引入社会第三方技术服务类公司,以及散布省内外的舆情专家资源,提升本网舆情项目的服务水平及社会影响力;加快舆情信息服务的产品研发、内容建设。规划建设《安徽舆情参考》杂志、安徽舆情网(中安在线舆情频道),定期舆情中心研究成果;研究全省范围内的舆情应对评价体系,地市舆情应对排行榜(为市县定制考评体系)。争取宣传部支持,并在全省范围内予以推广;推进网民留言办理各项工作,保持安徽群众网意见征集平台、网上问政、中安论坛等网上舆论渠道通畅,为各级党委政府听取民意搭好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舆情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新媒智库项目建设,加强与社会公司、外部智库的合作。加强网上舆情处置能力建设,大力开展面向基层的网络舆情业务知识培训。

第三,进一步规范全省网络舆情信息服务工作。

企业舆情分析篇3

浓缩海量信息抵抗“数据爆炸”

“信息超载”“数据爆炸”将人们变为机械的信息查询者。在过剩的信息海洋里,阅读由享受变为负担。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曾经公务繁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也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费最大信息量的“浅阅读”成了大数据时代最大的阅读变革。从舆情产品服务的角度看,浓缩海量信息,抵抗“数据爆炸”已成基本要求。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信息广度上作文章,最大可能去抓取数据信息。同时掌握数据抓取能力与舆情解读能力将是未来舆情分析的必备技能。另一方面,舆情分析人员需要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给予一种更加平易的解读方式。

强化数据深挖实现“信息增值”

提高舆情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这就要求分析人员提高对信息的鉴别力、萃取力、掌控力,对数据进行生产、分析和解读,探索一条为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的信息增值之路。

目前,已有美国大学专门开设了研究大数据技术的课程,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在国内,情况更不容乐观,很多舆情服务机构甚至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分析部门和专业分析团队。未来需要一批有较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水平的数据从业人员占据舆情服务重镇。

构建关联舆情消除“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和企业不同的部门之间都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个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阻碍了数据的互通互联。舆情机构提供的个案分析已不能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资讯需求,协助对方消除“信息孤岛”越来越紧迫。

作为政府和企业的资讯提供者,舆情服务机构需把握未来几年大数据在公共及企业管理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充分整合政府和企业的数据资产,进而完善对方的决策流程。通过搭建关联领域的数据库、舆情基础数据库等,在舆情预警、研判、应对、决策等环节,丰富和完善决策参考体系。届时,舆情和数据服务不再局限于个案分析,同时需要跟踪关联舆情,不再局限于危机解决,还要辅之以决策参考。

跟踪关联数据提高趋势研判

大数据的核心和目标就是预测。舆情等数据分析机构从互联网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挖掘信息、判断趋势、提高效益已有实际应用。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人员通过抓取海量数据来追踪和监控社会情绪,首席技术官格斯·汉特称,在“阿拉伯之春”中,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多少人和哪些人正在从温和立场变得更为激进,并“算出”谁可能会采取对某些人有害的行动。

在大数据时代,决策行为将更多地基于数据、分析和事实做出。鉴于此,2012年3月29日美国政府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提出,应当通过对海量和复杂的数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中获得真知灼见,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具体到舆情服务,分析人员要不断增强关联舆情信息的分析和预测,把服务的重点从单纯的收集有效数据向对舆情的深入研判拓展,从注重“静态收集”向注重“动态跟踪”拓展,从致力“反映问题”向致力“解决问题”拓展,使舆情产品“更快”——预警快、决策快。

树立大舆情观念拓展服务边界

提起舆情监测,人们更多想到网络舆情,忽略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舆论情况。舆情服务与社会调查结合不足,甚至直接把网络观点整理后报送给客户,难免对决策产生误导。如几年前,对于假期增减的网络投票,有机构打着尊重民意的旗号,在网上和其他媒体做调查,而最后的结果却与很多民众真实意见相左,破坏了舆情服务的公信力。

企业舆情分析篇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微博的崛起,网络舆情更加汹涌澎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2011年底大陆网络使用者已超过5亿人,稳坐全球网民第一大国宝座。而单是微博的注册用户就已超过3亿人。民间机构易观国际更推估,2011年的行动上网用户已有4.3亿人,较2010年增加近50%;2012年的行动上网人数更可能突破6亿,超过固定网络用户数量。

而这些庞大数字背后考验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如何管理动辄就成千上万的网络民意。大陆「7.23温州动车事故中,新浪微博就是最快讯息的管道。动车追撞事故后4分钟,用户「袁小芫就已经贴出「D301在温州出事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 短短2天之内,动车事故在新浪微博引发536万则短讯,网民的沸腾情绪,导致不得不改弦易辙、谨慎处理。

如何通过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把握网络民意的走向?强烈的市场需求眼下正在催生壮大一个产业――网络舆情监测产业。

网络发展

推动舆情行业

所谓网络舆情监测,实际就是对互联网BBS论坛、博客、微博、转帖、新闻跟帖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而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已经远非人工监测所能穷尽,于是为了解决人工监测顾此失彼的尴尬,旨在实现全网络海量浏览和监控的舆情监测软件,便应运而生。

舆情监测机构,利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动态监测网民对新闻事件发出的帖子、评论转发等情况,从而绘制出一份每日该事件网民关注度的折线图。折线图为机构应对危机处理提供决策指引。

大陆舆情服务业的发展,也借助了政策的「东风。据《人民日报》报导,目前,大陆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利益冲突和矛盾多元化,曝光于网络的突发事件也随之增多。早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管道。到2011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公开招标,增加对舆情工作的投入。

面对诸多负面网络舆情,政府部门亦开始积极应对,政务微博成为2011年的一大亮点。据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10月31日,经过认证的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微博达到18132个,其中公安系统占据43%。

不过,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政府的应对仍显不足。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网络舆情,潜在的可能被批评者――政府、央企或其他公司,需要第一时间了解舆情,把握其走向,以免情势进一步恶化。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由监测发展到分析、研判,并提出应对策略的网络舆情监测产业异军突起并获得发展迅速。

做政府的生意

由于政府部门是主要的客户来源之一,为赢得订单,不少机构会强调其政府背景。作为中央级媒体下属机构推出的舆情监测产品,人民网主办的《网络舆情》杂志定位为「帮领导干部读网;新华网「舆情在线栏目的定位则是成为领导干部和企业主的「秘书+顾问,帮他们监测研判网络舆情,提出应对之策;检察日报社下属的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专为政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而量身定制。

一些学术机构或独立创办、或与其他机构合作,也纷纷成立舆情研究机构。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合作成立舆情部门,客户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等。

其他一些更小的公司遍布大陆各地。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检索结果表明,来自江苏、甘肃、福建、广西、宁夏、天津、四川、浙江、河北等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为采购类似系统,耗费十几万元(人民币,下同)至数十万元不等。由红派科技于2012年1月推出的红派壹号,官方售价高达9999元,在其宣传资料中,「红派壹号的定位是「能够满足领导干部和决策人士移动办公使用的平板终端。「红派壹号的官网是「中国领导干部在线。

目前,舆情产业已经形成了政府、媒体、教育科研、软件和商业等五大背景的行业格局。党政机关依托党政宣传思想工作系统,下设职能部门或企事业舆情服务机构,开展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汲取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媒体对业界政务舆情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为党政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组建舆情监测队伍提供实用指南。

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对接资本市场

大量舆情软件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高速发展,如拓尔思、方正、邦富、军犬等,以技术见长,善于抓取网络舆情数据,成为舆情服务业重要的技术型方阵。截至2012年1月16日,大陆共有约68款经过工信部软件司认定登记颁证的「舆情软件,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未经认证的同类软件。

从2011年开始,舆情监测行业中的佼佼者开始登陆资本市场,小公司则遍布各地。2011年中,以网络舆情监测服务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登陆上交所创业板。拓尔思提出要「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网络舆情。随后,另外一家以舆情监测为主业之一的公司也顺利通过发审会审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2009年2月注册成立的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隶属于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民网)。人民网IPO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与人民网类似,新华网于2011年下半年推出「舆情在线,并成立了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行业仍需要规范

随着网络舆情高涨,这些从事网络舆情监测的机构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快发展,但是这个新生的行业仍需要规范。

这些以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为业的商业服务机构,各有其经营法则。一部分以技术服务为主,主要依靠销售相关监测软件或搭建监测系统获得收入;另一部分则以分析、研究和提供应对策略为主要特色,技术服务不是其强项。还有一类为公关公司,监测并不是它们的主要业务,应对已经出现的负面舆情,并帮忙化解为其主要业务。

但不少舆情服务机构是上述三者的「结合体,既包括技术服务、分析和研究,而且还提供应对策略。

企业舆情分析篇5

现在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已经处在新闻透明化的形式。目前信息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企业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强对企业内部文化的宣传,帮助调节员工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在运营中的和谐发展,这样还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加强了服务对象和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企业发展中新闻媒体已经具有经营主体的身份,在加强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同时,还要顾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媒体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还需要深度挖掘企业的信息,选定题材,现实企业的人文关怀。

二、企业新闻媒体在营造企业和谐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2.1 加强组织网络,做好舆情信息的汇聚

企业要构建专业的组织机构,形成广泛收集舆论的组织网络。企业为了更好的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就需要有畅通的渠道,倾听不同阶层职工的心声。企业要成立将舆论进行上报的组织,负责对舆论进行监测,掌握企业职工的反映和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形成专业的组织力量,将工作范围延伸到员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组织机构将汇聚的各种舆情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舆情研究报告》。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将舆情整理成材料上报到企业的党委宣传部。其中材料内容中需要包含的要点有员工的思想意向及动态、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员工对企业发展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企业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态度。企业的党委宣传部要有专业人员来分析处理舆情,定期综合分析自各个层面的舆情,然后总结归纳出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依据方便企业新闻宣传报道的基调和整个内容重点,之后要及时的将舆情分析的材料上报给企业的领导部门,落实将舆情上传下达的工作,方便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这也是企业新闻媒体宣传服务对企业和谐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2.2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要围绕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认真的做好宣传报道,比如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工作的经验和措施。当确定了工作重点之后,企业的相关部门就要采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大范围、全面的集中宣传,形成一股强势的舆论力量。比如就讲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企业就要及时的制定出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考核机制,整理之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良好有效的经验,进行报道,制作专题或是创建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专栏,充分的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让企业上下所有员工对节能减排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能够得到深入的开展。

2.3 企业新闻媒体能够向外宣传企业的特色优势

通过对企业特色优势的深入挖掘,将此作为企业新闻媒体宣传的突破口。根据企业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深度发掘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出彩部分,将其作进行梳理归纳,作为宣传报道的采访线,这样不仅能够让员工知道企业发展的具体形式和企业优势,让员工对企业由更加充分的了解,还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企业新闻媒体对外的宣传效果,加强企业多外的知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另外,对于企业正在不断发展的新型产业,要对企业这些亮点做出深度的剖析,挖掘企业对内、外宣传的材料,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2.4 拓宽企业新闻媒体,做好企业思想工作的渠道

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情况要有整体的把握,掌握好新闻报道的重点。在内容上要围绕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员工想知道的问题,想员工所想,帮助员工解答问题,解决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难题。在近期员工思想调查中,发现各种经济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威胁,也给员工带来了很多的不安定因素,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相关部门要开展专题会议,根据目前形势得出新闻宣传重点和报道重点。企业新闻媒体要懂得如何让员工看到企业抵御外界压力的强大抗压能力,比如抓住企业生产指标呈现上升趋势等有利的契机进行报道。同时还要围绕企业开展的责任、任务、目标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开设相关专栏,帮助企业员工对当下的发展形势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更好的了解,让员工能够看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蕴含的实力。

企业员工受到家庭、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困扰,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思想状态。所以企业新闻媒体要落实好热点、难点问题的答疑解惑工作。比如针对一部分家长子女还没有工作的情况,家长就很希望解决孩子就业的事情,此时企业就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开设关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指导策略的专栏,通过这类典型而且有针对性的宣传,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企业从上报的舆论中能够了解员工对企业相关政策的态度,根据员工的态度企业可以开设相关专题,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惠民政策,感受到企业为民生的改善做出的宣传和努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2.5 企业新闻媒体是建立企业外宜的长效机制

新闻媒体要想在企业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健全企业通讯员机制,要认识到企业通讯员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化对通信员队伍的建设,将企业中喜爱新闻工作的,并具有较高水平文字功底和对企业非常熟悉的企业员工调整到企业通讯员的团队当中,对企业的通讯员建立相关档案,为了让企业通讯员有进行沟通的平台,可以采用企业通讯员之间QQ等方式,实现良好的沟通的效果。同时邀请专业的人员对企业通讯员工精心培训,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团队。再就是加强奖励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对通讯员搜集的新闻报道定期的进行统计,对通讯员工的稿件质量进行审核评比,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激发各个通讯人员积极完成新闻工作。激发人们对企业新闻媒体的积极性。

企业舆情分析篇6

这些网络舆情监测机构,利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动态监测网民对此事的帖子、评论转发等情况,从而绘制出一份每日该事件网民关注度的折线图。

折线图形象地反映出网民对官方回应的态度,亦为机构应对危机处理提供决策指引。当山西省疾控中心回应称此事并无不妥后,网络舆情达到高点,直至山西省纪委表态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热点才被另一个新的话题替代。

通过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把握网络民意的走向,这项工作正在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这有点类似于民意调查,只不过调查对象是躲在电脑背后的网民,官方称之为“网络舆情监测”。

这个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愈来愈“猛烈”的网络民意。近年来,因为微博的崛起,网络舆情更加汹涌澎湃。民众通过互联网信息,发表意见,参与对公共事件的讨论,并逐渐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现象。

而在2012年初,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已率先了2011年度网络舆情报告,未来一两个月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亦将类似报告。显然,这种现象既对官员获知民意的渠道进行了重塑,改变了官民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催生壮大了一个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监测的产业。自2011年至今,从事这一行业的各类机构开始显性化,进入公众视线。

网络舆情新变化

对于网络舆情的新情况,几乎所有的舆情监测机构都注意到了微博的崛起。

微博――这种WEB2.0时代的产物,多中心、扁平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逐渐改变过去的传播规律。网络舆情的主导权,正在由过去以传统媒体或门户网站控制,转变为千万个公民意见的聚合来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13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而2010年同期使用微博的人数仅有6311万。

微博用户的迅猛增长开始改变网络舆情生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等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归纳了2011年网络舆情出现的四点新变化:

第一,微博的大规模使用降低了网民发表意见的门槛,让各个阶层人士都可以利用微博,信息和发表观点。因此,参与网络表达的人群在迅速扩大,网络舆情的力度空前增强。

第二,移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并与微博相结合。截至2011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在这一年,由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得到公安部打拐办的积极回应和各级公安部门的支持,在微博上引起警民合作的热潮。

同时,2011年的多起发生后,第一时间消息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记者,而是网民,他们综合运用图片、视频、文字,通过微博等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

第三,参与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的人士增多,过去很少发言的人群,也开始发言。

正源于此,言论的空间被迅速放大,并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还注意到,微博不仅仅吸纳了国内人士,来自海外的中文用户也开始积极使用微博,并且使更多事件具有了国际比较的视野。

第四,源于网络动员的“线下”行动逐渐增多,包括一些的联络,同时各种公益活动也通过微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如随手送书下乡活动、免费午餐活动,等等,均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对于网络动员,部分人认为这会激化社会矛盾;还有人则认为,网络动员不过是社会矛盾整合的一个表达渠道,其实减少了社会摩擦。

这种网络舆情新形势被祝华新称为“大众麦克风”时代――人人手中均握有“麦克风”。

微博崛起之后,部分传统媒体开始有意识地追随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新闻操作。据北京艾利艾网络口碑咨询有限公司(下称艾利艾)的中国网络舆情2011年上半年分析报告,同期以微博为源头的15个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即对其中7起予以了回应。

因为诸多负面网络舆情针对各级政府部门或官员,政府部门亦开始积极应对,政务微博成为2011年的一大亮点。据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10月31日,经过认证的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2011年网络热点事件――微博达到18132个,其中公安系统占据43%,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因为拥有超过194万个粉丝,成为最活跃的政务微博。

不过,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政府的应对仍显不足。2011年,“7・23'’动车事故和“郭美美事件”在两家微博服务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的主帖和转发之和各自达数百万条,给铁道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带来巨大压力。

网民的批评不仅仅会使政府部门或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失,而且很可能带来直接的“线下”抵制或抗议行动。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网络舆情,潜在的可能被批评者――政府、央企或其他公司,需要第一时间了解舆情,把握其走向,以免情势进一步恶化。

由监测发展到分析、研判,并提出应对策略,网络舆情监测行业应运而生。

对接资本市场

2011年,网络舆情监测行业中的佼佼者开始登陆资本市场,小公司则遍布全国各地。目前,针对这个行业的规模,尚缺乏具体、权威的统计,通过一些公开数据可以窥知一二。

2011年中,以网络舆情监测服务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尔思)进入资本市场,登陆上交所创业板。拓尔思近年积极进入这个行业,提出要“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网络舆情”。

据其内刊《拓尔思》介绍,该公司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在政府、公检法、电力、石化、军工、通信、媒体、医药等各个行业”,并为某电网公司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企业级舆情项目”――覆盖31个省市3000多用户,采集超过3000个站点,每年可以监测1亿条数据,3TB的数据量。

随后,另外一家以舆情监测为主业之一的公司也顺利通过发审会审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于2009年2月注册成立的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隶属于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民网)。人民网IPO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

与人民网类似,新华网于2011年下半年推出“舆情在线”,并成立了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一些学术机构或独立创办、或与其他机构合作,也纷纷成立舆情研究机构,如艾利艾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科研机构,其官方网站介绍为14个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部级电视台和

通讯社、十余个电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央企与知名上市公司提供服务。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合作成立舆情部门,客户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等。

其他一些更小的公司遍布国内各地。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检索结果表明,来自江苏、甘肃、福建、广西、宁夏、天津、四川、浙江、河北等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为采购类似系统,耗费十几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以今年1月13日的一则公告为例,江苏省监狱局花费22万余元采购了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2011年,伴随着网络舆情高涨,这些从事网络舆情监测的机构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快发展,但是这个新生的行业仍需要规范。

经营生存法则

这些以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为业的商业服务机构,各有其经营法则。

它们中一部分以技术服务为主,主要依靠销售相关监测软件或搭建监测系统获得收入;另一部分则以分析、研究和提供应对策略为主要特色,技术服务不是其强项。还有一类为公关公司,监测并不是它们的主要业务,应对已经出现的负面舆情,并帮忙化解为其主要业务。

但不少舆情服务机构是上述三者的“结合体”,既包括技术服务、分析和研究,而且还提供应对策略。

许多机构身兼不同的身份。如艾利艾作为一家公司,既自主研发舆情监测软件,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科研机构。它们一方面承担公益性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则以商业机构面目出现,提供收费服务。

不少机构还会举办各类官员或企业人员培训班,推广其服务项目,比如书籍和刊物的出版、计算机软件的销售、为客户提供危机公关对策等。

由于政府部门是主要的客户来源之一,为赢得订单,不少机构会强调其政府背景。作为中央级媒体下属机构推出的舆情监测产品,人民网主办的《网络舆情》杂志定位为“帮领导干部读网”,新华网“舆情在线”栏目的定位则是成为领导干部和企业主的“秘书+顾问”,帮他们监测研判网络舆情,提出应对之策。检察日报社下属的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专为政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而量身定制”。

在政府危机公关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舆情监测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在一起越狱事件中,当地监狱管理部门起初在媒体批评声中非常被动。在向他们请教之后,得到的建议是:让“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去现场,还要特别向记者强调监狱经费不足的困难。据此操作之后,“网络舆情热度马上下降了”。

政府客户之外,针对企业客户,各机构亦提供行业细分产品,如房地产行业、食品行业网络舆情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相对而言,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往往能取得许多大客户的订单,如各大央企、中央部委、省级政府部门等等。还有一部分企业,则以本地业务为主。

全国各地以公安系统与宣传系统为主的各级党政机关,已经或正在建立网络舆情监钡4系统。如云南省公安厅有关人士称,他们内部的网络监测系统安排了六七十人,自2008年起即已启动,尽管如此,仍要外包一部分业务给专业机构。

由于上述系统的建设,需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人员,而大量设备的采购催生出监测软件市场的兴起。此外,面对舆情还需要分析、研判和应对,中央媒体、传播学专家则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他们活跃在官员培训讲堂,顺带推销自己的产品。

不少大型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认识到,这一行业不等同于公关行业。一些从业者认为,公关行业重在协调关系与解决问题,而网络舆情监测更多为日常服务,提供预警及危机应对意见。在他们看来,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因此更多主张通过信息公开来积极回应网民的关注。

不过,不少公关企业也加入到网络舆情监测服务的行列中来,这些公关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是帮助客户删除网络负面舆论,并根据不同的客户及信息删除的难度,收取费用。这又形成了网络舆情监测服务业的灰色领域。

企业舆情分析篇7

一、前言

对于新闻舆情工作处置的好坏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社会信誉以及形象问题,因此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有效的处置好涉及电力企业的新闻舆论,科学的进行调查与研究,不仅要证明舆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更要扭转因此带来的对于企业形象的不利影响,进而在最大限度上的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公信力。新闻舆情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社会公众监督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实现预期的经济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严格约束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保障电力供应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服务,本文就以新闻舆情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电力企业应对新闻舆情的有效措施。

二、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新闻舆情能够对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社会诸多关系到公共利益的行业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有效的约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趋向。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促进了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提高供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管理质量。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电力服务问题,一些客户因为在电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进而对电力企业产生了不好印象。或者因为电力服务人员自身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较低,在工作过程中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差,使得关于电力问题的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当进行电价调整时,如果不能够严格的做到程序规范、工作有序,就会逐渐在社会中形成对电力企业服务管理的不好评价,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社会信誉与形象。

但是要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好的评价,因为企业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无法掌握到每一处的信息资料,通过新闻舆情可以将基层电力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反映出来,帮助我们的电力企业管理者与管理单位高效的解决相关问题,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及相关的惩处,不断地提升基层各级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因此社会的新闻舆情是改善和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决策管理信息的重要收集渠道。

第二,提高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传统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客户的服务于管理工作方式偏于强硬,不够人性化,影响和谐供电关系的建立。通常情况下如果用电客户长时间不缴纳必要的用电费用,我们的供电管理单位就会对其进行断电处置,某些情况下这些举措尽管能够督促客户及时的交清费用,但是也可能会对相关客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激化客户情绪,形成不必要的社会经济利益损失以及关系矛盾,不仅破坏电力企业和谐社会关系的管理,而且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社会舆论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电力企业必须认真的分析自身工作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应对新闻舆情的影响,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降低新闻舆情压力,不仅要让社会工作了解事件的真实原因同时也要做好自身形象的维护工作。新闻舆情推动电力企业的自我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方式首先从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做起,能够鼓励广大员工树立起高度负责的工作意识,以一种高效的方式来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持与电力客户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稳定联系,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目标能够成功的实现,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

第三,推动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公开化建设。新闻舆情要求我们的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等诸多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公开,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注重媒体的引导作用。新闻舆情加大了电力企业公开力度,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自身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及时的公开有关供电政策、收费依据和标准、办电程序、工作职责、优化服务措施等信息,使得新闻舆情的监督检查效果得以体现,充分的满足社会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督需求,尊重社会公众对于电力行业发展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等民利。新闻舆情也促进我们的电力企业走下垄断企业的神坛,有效的与社会新闻媒体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消极舆论信息,使得电力企业发展的透明度不断的增大。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能够通过科学的措施扭转或者减少不利于电力企业发展的社会新闻舆情,并且还可以很好的借助这一信息平台,加大对于电力企业市场形象的宣传工作,努力改变电力企业不利的社会形象,进而使得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等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起客观公正的评判意识,在新闻舆论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之间形成和谐的促进关系,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四,新闻舆情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之前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水平不高,工作积极性较低,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工作中与客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制约了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和谐的供电关系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舆情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与检查方式,不仅具备较高的监督效率,而且监督范围广,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漏,督促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予以解决和处置。涉及到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相关新闻舆情尽管对其真实性与准确性我们无法进行有效的确认,但是社会新闻舆情仍然能够或多或少的反映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不足之处,使得我们的相关管理人员为了降低社会新闻舆情的压力,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勇于进行自我反思、善于自我剖析,进而多方面的寻求问题产生与存在的原因,切实的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工作,督促电力企业投入必要的管理资源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章程科学执法、依法执法,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制,进而推动电力企服务管理工作结构的优化,维护和保障供电客户的利益,减少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压力,实现电力行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关于电力企业如何做好新闻舆情处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的收集涉及到自身企业的相关新闻舆论信息资料,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闻舆情信息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确认。对待新闻舆情反映属实、现实确实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勇敢的承认,并要切实的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社会良好形象。反之如果相关的新闻舆情反映失实或者为某些人恶意捏造,我们也要积极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新闻舆情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因此必须要不断的改进自身工作,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与检查,从而实现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四、结论

企业舆情分析篇8

关键词:社会网络舆情;管理;价值导向;企业决策

一、绪论

社会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时代极具影响力的舆论导向方式,对每个企业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者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社会网络由一组彼此依赖的组织所构成,其中每个成员都会承担特定的角色,并隐含着潜在的社会分工及合作关系,其运营方式的特殊性则主要是通过成员间的互动关联和协调来实现社会网络形式[1]。

二、社会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概念

(一)社会网络舆情。社会网络舆情顾名思义,便是着重通过网络这一社会信息载体,在社会舆论表述方面,从客观程度上注重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且兼具有直接性、随意性和多元性、突发性、隐蔽性和偏差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影响力的集合主要侧重于后续阶段。

(二)管理基本概念。管理组织的变与不变。指在“目标—结构”框架下的组织演进研究,理性观组织理论将组织定义为“旨在寻求特定目标和具有高度正式化社会结构的集体。”并明确指出组织的目标与结构在于探索组织本质的两个维度[2]。管理组织的目标。组织是“有目的”。笔者在此将以两方面的视角对于这一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组织区别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独特性在理性观组织理论中一直是作为重点对象被强调的,并且这一理论认为参与者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协调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这一意义。组织与社会系统的共同属性和不可分性则是在自然组织理论作为重点被强调的,这一理论坚持认为实践中组织的目标具有复杂性,这一复杂性的体现甚至涉及至组织存在本身就是组织的目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其侧重和研究环境变迁与组织演进,重点在于理论构建和环境的选择。

三、贝卡特钢丝对于社会网络舆情管理的启示

(一)高柯战役中的“滑铁卢”及史密斯的“妙手回春”。比利时著名线材制造商贝卡特在美国设置的独资子公司,贝卡特钢丝公司是便是针对于社会网络舆情调查分析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母公司业绩辉煌,此公司在北美、拉美与远东也设有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即便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惨淡经营,但其业务水平也已跨出国界乃至洲界,该母公司本来只把北美视作其在本国及外国子公司产品的出口市场,仅在芝加哥设立一货栈作为集散地,将运来的产品转销北美各地。但到1960年中期,公司开工后销路阻滞,远不似预测乐观。史密斯受命担任面临破产的匹茨堡市柯波威尔德钢铁公司总裁,并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该企业起死回生,他带领员工分析了农业市场的各个方面,发现本公司生产的一种独特的刺线,并且正是由于此线的发现,使得贝卡特公司创造了业界的管理奇迹。

(二)社会网络舆情的导向和管理者的价值判断。社会网络舆情对企业管理者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恰当并理性的面对和选择社会舆情所带来的信息,是每个管理者所必须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的。

(三)基于社会管理五角度的社会社会网络舆情管理举措。(1)“理论—实践”的视角。理论研究方面,探索实现“善治的社会管理改革路径。尽管与政府的治理能力相比,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向来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从客观角度来讲,中国社会力量相对弱小,发展程度相对缓慢。换言之,从另外一方面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与社会的链接日益紧密,中国有关公民社会正在逐步发育,国家与社会之间需要建立互联互动的关系已经达成共识。就当前的中国企业情形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管理者对于社会舆情的取舍和分析,要切实结合当下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式,具体分析目前市场的需求点。(2)“历史—现实”视角。通过梳理社会工商企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以史为鉴,从而审视当下社会问题的发端,进一步的理清历史的逻辑,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现实的原因。无论是针对何种类型的社会舆情,一个高素质的管理者都应站在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有误导性的社会舆情没有准确加以辨别和排查。(3)“西方—本土”的视角。随着对社会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国际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内学者开始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作为己用,将视野放置于国际角度,并分析指出了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合作网络理论、新公共服务等成果,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西方这些管理理念和治理方法用于研究社会管理问题,并在理论上,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社会管理的本土化研究。这不仅是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更是由于现实需要的当下我国需要找到既能实现研究中国社会管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又能满足社会和谐的共性原则和普遍有益的做法,从而保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4)“价值—规范”的视角。国家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改革共识的形成和确立主要体现在对于企业管理问题的重视。从这一理论层面来讲,社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制性,更是在其作为“正式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极为便利的能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契合程度。就中国市场而言,当下社会企事业管理亟需解决如何在一个价值分化与多元的时代在公共价值观领域建立“意义共同体”,即“价值观多元时代的社会共同性追求”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各个企业管理者不难得出结论:唯有抓住事关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根本性问题,并通过文化软实力或文化价值这一软性社会资源建立联系整个社会的精神纽带,将同样的理论放在社会舆情导向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中得到要建立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就要不断的给企业员工注入积极正确的舆情理念,从而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树立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5)“横向—纵向”的视角。社会管理的“纵向”整合机制主要是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和强制力量进行管理,建立在一元权力中心基础上,力求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所必须的社会舆情价值判断意识,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和眼光来审视社会舆情对于整个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企业管理中加以运用,巧妙的用社会舆情的导向作用,将其放在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下,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并扩大企业知名度,通过多渠道、宽领域的途径,管理并领导企业向更好的未来发展迈进。

结论: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跨国资本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方式已由直接投资生产、销售产品获利全面转向提供生产服务来掌握市场营销渠道。当代企业管理者在员工和整个市场都在社会舆情导向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优化第三方薪酬降奖励机制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自我意识和职业专业素养,是对于一个企业能否持久长远发展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性步骤。只有企业管理者领导好了企业的舆情导向,才能使得企业员工在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社会舆情导向时,树立正确理性的价值观,作出有利于企业和自身发展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武宝瑞.企业管理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6,01:75-83

企业舆情分析篇9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13-02

引言

舆情为舆论情况的简称,其更多的是反映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问题,成为各种意见、情绪、态度的表现总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舆情涉及的范围更广,对人们的影响也更大。对于电企来说,需要做好相应的舆情应对,积极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式,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让企业迈入到新的发展台阶之上。

一、电网企业舆情关联主体分析

1.舆情主角――公众。电网企业的舆情主角无可争议,即是公众,公众作为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对整个事件最具发言权,同时还是舆论的发起者、制造者和传播者。公众对生活中的见闻进行网络环境的发表极易引起网友们的评论和分享过程,公众对事态的起因和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并且,由于公众的集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道听途说的消息总是愿意相信,并广而告之。因此,网络信息在公众的引导下极易形成关注点和评论点,可见公众在网络舆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我国电网企业具有的国企身份和垄断地位有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嫉妒心理,公众对其不平等地位的不满就会引发舆情危机,从而将电网企业推到舆论风浪的制高点上。因此,企业在对危机处理过程时应注意与公众之间平等角色的定位,不要表现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态度,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

2.舆情引导者――媒体。网络环境下媒体作为对广大群众最具影响效果的主体,成为了舆论的主要引导者。媒体对于公众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对道中传播的引导作用,媒体引导企业舆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及时性地与媒体进行沟通,利用媒体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及引导作用宣扬企业的公众微信里,宣扬企业的积极效果。为了引导企业的积极走向与发展,企业应与媒体相互沟通,实现对媒体的了解过程,认清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引导作用。在当今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体最能代表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塑造了全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条件。而恶劣的网络信息舆论对网络环境的保护与政府观点的保护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网络媒体作为舆情的引导者有责任发挥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引导群众对事态进度的理解,帮助引导事实真相不被恶意引导和扭曲。尤其是对一些对政府公信力和威信具有破坏作用的舆论,媒体更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作用,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前将危险舆情扼杀在萌芽之中。

3.舆情组织者――意见领袖。在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舆情的评论和关注会使事态走向公众的最高关注点,而在整个事态观点的评论和总结过程中,总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的观点对整个舆情的走向十分重要,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对群体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效果。这些人我们称为意见领袖,他们是舆论的组织者,他们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往往极为活跃,并通过对大众的意见起着过滤和总结作用。由于这些意见领袖所起到的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成为了企业危机舆情的主要来源,当然也是舆论发展的重要渠道。在对媒体信息相对匮乏的时候,意见领袖就成为了广大公众的主要精神寄托,公众一味盲目地相信意见领袖的引导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领袖所发出的声音接近公众的情感与思维,这种舆论就会迅速传播并受到整个网络环境的关注,提高对事件的传播效果。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舆论的走向的把握,就要重视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引导的利害关系,注重于意见领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作用,避免发生意见领袖对企业的误解现象,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舆论危机。

4.舆情新势力――公民新闻。非媒体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对新闻线索进行报道的行为即是公民新闻,公民新闻是舆情控制和引导的新势力。互联网时代为公民新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如微博,公众将自己对新闻事态的见解和想法公布在微博上,并形成了广而告之的效果,经过大量网友的评论与转发从而形成新的舆论的走向,而这种公民新闻大多具有不真实及过于极端的言论和见解,往往会对网络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W会防范公民新闻中的风险也是当前企业应该重视的地方。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企舆情应对策略

1.要加强信息收集,正确研判舆情。为了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的电企舆情的应对,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收集,正确判断舆情的方式来实现。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各种各样,电企为了有效地加强信息采集,可以通过多种网络信息渠道来获取信息,通过各种平台,以群众评论的言语及态度来全面掌握网情民意,时刻保证对舆情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正确判断舆情走向,并保证企业始终站在大的舆情走向上,做到对舆情信息的超前预判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在舆情信息的收集过程中,通过建立全面专业的舆情监控系统,实现对舆情状况的收集、反馈,以及对舆情的准确判断,保证其对舆情的全面监控作用。其次,电企相关领导层还要深入到群众之中,通过深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了解群众对于电企当前工作模式、发展形势等相关内容的看法,听取群众对于电企自身的发展建议,一方面让人们可以将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思得以更好地表达,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人们的想法获得实现的途径。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控制电企舆情的发展,可以对相关的信息予以搜集和整理,从而让企业舆情的控制提供准备。

2.注重媒体沟通,及时掌控舆情。注重媒体沟通,及时重组舆情信息,加强全体人员的舆情风险意识教育,保证提升全员对舆情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对于企业舆情的控制非常重要。电企为了及时地掌握舆情态度,跟进舆情走向,就不能忽视媒体的重要作用,媒体是整个舆情的主要引领者,只有注重媒体沟通,加强地方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企业才能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得到媒体的理解与支持。为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效果,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保证企业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之间的良好沟通作用,这样企业就可在第一时间了解舆情对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利于企业把握民意并控制和引导舆情走向,提升企业在公众的知名度,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同时,电企所进行的媒体沟通,还要注重在媒体的选择上要尽量多元化,例如传统的媒体、当前盛行的网络媒体及手机媒体等等,都应当成为电企沟通的对象。并且,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通过沟通的方式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既让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自身产生新的认识,而且也让社会对电企给予新的看法。

3.提升处置能力,快速化解舆情。面对快速硬气的舆情危机,企业应具有处置负面舆情的能力,面对负面舆情,首先要做到态度诚恳,对自己及企业也在整个舆论中的责任要有担当,暗语接受网络媒体和整个网络民众的监督。在处理舆情问题时,要迅速掌握事实真相,依托事实状态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给予媒体人合理的回应与解释,才能正确引导舆情走向,避免舆情脱离企业控制并逐渐扩大的现象发生,进而快速化解舆情。在处理舆情问题时,注重与媒体的及时沟通,对企业将要采取的行动进行宣传,并从媒体中获得大众对该行动的看法与支持程度,从而得到大众的理解并及时消除负面舆情危机。提升企业应对舆情的能力,是解决舆情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也是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化解舆情重要手段。在此方面,企业还需要培养具有此方面能力的人才,以及强化人才的引进,通过整个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达到舆情的合理控制,另一方面促进企业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将可能存在的舆情降低到最低点,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4.强化内控管理,有效规避舆情。为了有效地提升企业对舆情信息的管理能力,就要从根本上对舆情风险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实现从内部严格把关,以完善的机构和明确的分工来落实舆情应急措施和责任,从根本上起到对舆情控制的保障作用。合理的企业管理和标准化及信息化的企业制度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健康与网络环境体系的运行,为企业标准的有效执行和规避舆情危机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合理地强化企业内部制度及管理水平,有效地规避舆情危机,促进企业知名度的传播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电企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广,让企业人认同电企的发展模式,让企业人认同企业的发展理念,通过文化建设净化员工的思想,引导整个企业的精神建设向着更加健康、完善的方向前进,可以通过思想建设,减少舆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也只有通过思想建设,才能够控制舆情的发展,才能够让企业的思想沿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所会引发的危机也将会越来越严重,探究更好的应对策略也就成为极为必要的重要措施。对于电企来说,更加需要关注舆情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体系化的、程序化的管理τ咔橛枰杂行Э刂疲将可能存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中,真正让电企得以更好发展,让电企在新明天环境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燕维.全媒体时代的电力企业形象塑造[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104-106.

[2] 张晓婷.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舆情危机应对[J].今传媒,2015,(12):23-24.

[3] 符珉.新媒体对电力企业舆情导向的得与失[J].湖北电力,2015,(S1):70-71.

[4] 余玉婷.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公信力――以2011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为个案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

(24):41-42.

企业舆情分析篇10

2013年,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线上到线下,从当初的网络对骂升至法庭上的口水战,使彼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并在2013年的互联网舆论空间呈现出风雨变幻。2013年,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发展直接牵涉生根在互联网企业的“芯”,众多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互联网发言权和拥有权一席之地而当仁不让,是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直接导火索。

2013年,有关互联网行业以及企业的热点话题很多,热点事件往往都与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为有很大关系,表现出企业的影响力和网络舆情量成正比态势,同时负面舆情热度永远都是大于正面舆情热度。

对此,红麦舆情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CNNIC)共同梳理了2013年互联网行业热点舆情事件,仅供相关互联网行业和企业以及意见领袖品鉴。

二、2013年互联网行业舆情解读

(注:排行榜指数是通过事件媒体报道量,考虑媒体权威程度,结合四大微博对事件的讨论量,通过一定比例计算得出。时间: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来源:红麦舆情)

红麦舆情在盘点2013年互联网行业热点舆情时发现,互联网企业竞争往往是舆情关注的焦点。在政府大力监管互联网行业的同时,企业走在了自主维权的道路。与此同时,网民围绕企业的争议的问题相比往年增多,同时这些声音也推动了互联网行业发展不断规范和完善。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出路在何方?自媒体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传统媒体应积极与新媒体结合,突破自身局限。特别是微信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网民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范畴越来越广,微信正取代微博,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2013年,红麦舆情自主研发一款对微博公共监测平台的舆情软件,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互联网信息,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舆情监测广度和深度。

2013年,百度并购PPS、腾讯4.48亿美元注资搜狗、优酷和土豆合并等企业并购成为2013年度互联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占比达到三成。红麦舆情分析认为,目前,互联网发展技术以及云计算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无论是收购还是并购都是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中竞争的必然结果。

从统计12个互联网行业热点事件中,与百度企业有关的舆情居多。对于360百度大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360与百度的搜索大战,就是另外一场3Q大战,用户利益再次被随意践踏。当然“树大招风,叶大招虫”,企业负面舆情在所难免。但企业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方式方法上,做好企业舆情危机处理能力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另外,据红麦舆情监测平台显示,互联网企业的舆情状况令人堪忧,上半年舆情与下半年舆情明显居多,预计2014年互联网舆情还会出现递增趋势,主要与互联网转型期的舆论压力以及我国信息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有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2月19日所的《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安全事件,总数达到4.38亿。随着中国网民的增加,在互联网企业在舆情危机处理上应该加强管理。

三、2013年对互联网企业舆情分析建议

1、防范互联网负面舆情的产生

过去一年中,互联网格局的迅速变化,为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企业建立舆情风险防范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将网络管理的“关口”前移,降低、减轻负面舆情的影响。增强企业互联网安全意识,并与网上和网下双重结合应对、自主负责与协同合作并举,并营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

只有正视互联网,正视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唤起“阵地不能丢”和防止“破窗效应”的忧患意识,挺身入局,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才能更好地营造和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出现负面舆情之后,要敢于积极做出正面回应,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措施。

2、把握互联网上舆论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网络是最大的民间舆论阵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基层一线的情况,倾听到群众的真实呼声。在网络热点舆情和事件中,往往都会夹杂谣言和不实信息。2013年8月31日约谈两家公司再次走火,要求双方不得再制造事端将事情扩大化;不得做损害网民权益的事情,停止一切技术手段;停止舆论攻击,各自删除自己的攻击性言论。

同时,新版手机QQ遭用户吐槽事件在业界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反思。有专家说,腾讯QQ发展了14年,手机QQ也有10年历史,数亿用户在PC互联网和功能手机时代,形成了许多固有的习惯。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用户有了许多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如何与原有的习惯对接,对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个挑战。

3、做好青少年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宽带化”“光纤化”快速推进,“媒体化”“社交化”日趋明显,“可移动”“便携化”加速发展,使当前舆论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舆论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舆论传播速度更加迅捷化,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新的生活方式,对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能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