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5:00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1

为此研究所科技研发中心专门成立了“产学研”服务组,为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国印刷百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评估、知识产权培训、项目调研等服务。研究所与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中闻集团等公司的合作也已成为国内印刷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案例。

通过长期的学习、摸索和总结,研究所积累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的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及早准备、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顺利获得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及认定条件

高新技术不仅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他因素,充分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上述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给予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具备的资质条件。

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即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25%减至15%;

2.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优先申报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3.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能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对于加大企业宣传有重要作用;

4.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进行研发费用确认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

5.企业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认定资质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条件的六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如下资质,缺一不可: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资质解读

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印刷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激烈角逐中,同时国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审查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程序更严格。

资质一: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很广,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版权,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是对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实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首要指标,所占分值高达30分。一个发明专利或其他六个知识产权(比如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A档(即24~30分),而企业只有总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算达标。

在同众多企业的接触、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决策层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这项指标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有些企业决策者认为随便从私人或者企业那里购买个专利就可以蒙混过关,其实随着认定审查工作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如广东,已经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经受让、受赠、并购方式获得的专利一律无效,只有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所申报的专利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有些企业决策者则认为专利就是花钱买一纸文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其实申报专利是一本万利的事,往大处说,跨国企业往往是专利大户,它们设置雷区、谋划壁垒、打专利战,为的就是利用专利这个无形的利器压制对手,使自身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往小处说,企业自身可以利用专利开辟新市场、形成产品溢价、获得产品定价权等。

专利授权是需要一定年限的,因此对于专利这项硬指标我们的建议是:

1.在企业开始研发投入的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共同申请专利以降低成本,申请3~5个发明专利,保证在2~3年后至少有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2.设立情报处以及知识产权专员,专门负责专利的申请、跟踪、情报收集等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情报处的人员还将涉及专利撰写、专利布局、专利诉讼等工作;

3.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形成专利意识、养成申报习惯。

资质二:研发人员及投入

研发是一个让印刷企业爱恨交加的课题,印刷企业大多是生产型企业,销售额是用海量的产品堆积出来的,利润是从成本中挤压出来的,企业老总一般不太愿意拿员工的血汗钱投入到高投资、高风险的研发中,因此国内印刷业也呈现出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印刷企业无用武之地,印刷企业基本上没有研发队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基本上是无法达到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一些印刷企业相继与科研院所、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同时又积极培育、锻炼自己的科研队伍。这样做,一方面能较好地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对研发实力方面的审查;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降低风险,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这种深度产学研的思路值得推崇。

资质三:高新领域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分项,以下罗列了较适合印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三个方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印刷电子。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的振兴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的重要分支。对如集中供气、集中供墨、循环供暖、废酸回收、润版液循环利用、免化学处理版、再生纸、环保型胶黏剂等绿色印刷的课题,企业均可以在其上大做文章。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包括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数字化管理流程等,属于印刷技术的最前沿。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采用激光扫描成像,通过显影、定影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晒版工序,节省时间、提升效率、优化品质、更趋环保;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数字打样、按需印刷、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展的必然,它改变了传统印刷方式,具有环保节约、灵活高效、无需限定起印量的优点;数字化管理流程是利用计算机将生产的所有环节组成一个网络,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并将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横向和纵向过程的连接,实现将所有活件的资料都集中到一个中心系统,促成管理、生产乃至监控过程的密切配合,弥补了在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工序之间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的不足。数字印刷属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范畴,同样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印刷电子

印刷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低成本制造电子产品的一项新兴技术,是电子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体等材料直接印制在基材上,制作诸如印刷电路板(PCB)、透明电极、OEL柔性显示器、电子纸、射频电子标签(RFID)天线、薄膜键盘与开关、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OEL照明灯等新一代电子产品。印刷电子的产品服务于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行业,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2

【关键词】 勘察设计 专利申请

1 前言

勘察设计企业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主要为建设行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创新技术成果众多。在2000年以前,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主要采用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技术成果,对于很多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没有申请专利,结果技术秘密被侵犯的案件屡屡发生,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例如在一项工程投标后,未中标的技术方案由于缺少专利保护被业主无偿使用,又或者一种创新的非标设备在委托制造后,成为了别人的专利产品,失去了该产品的后续市场。而与此同时,国外工程公司非常重视专利申请,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钢铁行业工程巨头西马克德马格的全球专利申请达到了7000多件,达涅利集团的全球专利申请达到了1400多件,卢森堡PW公司仅在无料钟炉顶一项设备上申请的专利就达到了200多件。这些国外公司充分运用专利战略,不仅在我国进行专利圈地,抢占高端产品市场,也压缩了国内钢铁工程公司的技术创新空间。由此可见,专利申请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合理运用专利申请策略,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前国内对于专利申请策略的分析,大多是基于国内一般的产品型企业的经营模式,例如汽车、手机、制药等行业,它涉及技术选择、申请类型、申请时机、申请地域等多个问题,是服务于企业整体经营需要的一种策略。但由于勘察设计企业在技术保密难度、经营模式同一般的产品型企业区别较大,具体到专利策略上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勘察设计的行业特点,浅析勘察设计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

2 勘察设计企业专利申请策略

2.1 是否申请专利的策略

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是否申请专利,主要是从是否满足国家专利法规定的基本条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是否适于采用技术秘密形式保护三方面考虑。对前两点判断标准,勘察设计企业和国内其他产品型企业的判断标准一样,但在是否采用技术秘密的形式保护上,判断标准略有不同。

众所周知,虽然专利权能够为权利人的带来排他优势,但是专利也有其局限性,一是专利审批周期长,且具有不被授权的风险,二是专利具有时效性。而技术秘密虽然具有泄密的风险,但其保护周期长,只要保护措施得当,能够长期为权利人带来技术垄断优势。在考虑一项技术成果是采用技术秘密保护还是申请专利时,一些国内专家认为,将容易被他人仿造或反向工程的产品和技术申请专利,反之的产品和技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是最佳的选择。对于产品型企业而言,产品的外观、内部结构是最容易被仿造和反向工程的,而产品的制造工艺、材料组分是不容易被仿造和反向工程的,因此大多数产品型企业申请的专利都是围绕着产品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但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由于其需要向客户提供设计图纸等交付物,工艺布置,设计方法都难以完全保密,因此勘察设计企业申请的专利不仅应包括产品,也应当将一些工艺、控制类技术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2.2 专利申请时机的策略

一项技术成果产生后是立即申请专利,还是延迟专利申请,取决于该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市场成熟度。如果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更新速度快,市场成熟度较高,则应当尽快将一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以获得尽快实施的先机,获得市场垄断收益,例如手机、家电等行业。若一项技术成果的生命周期较长,例如医药行业中的新药,其新药上市时间需要5-10年的时间,又或产业化程度不高,如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产品和技术可以考虑延迟专利申请,待市场成熟后再申请专利,可以使该技术获得较长的专利保护期。

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如果其技术成果是针对现有设备或现有工艺的改进,则应当尽快申请专利,可以立即获得实施,抢占现有市场。如果其技术成果是一项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则需要考虑是否延迟申请,特别是钢铁、电力、化工等传统设计领域,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周期较长,因此在做好保密措施的情况下,对一些技术成果延迟申请专利可以获得较长的保护期。

2.3 专利申请类型的策略

我国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权威性、稳定性最高,保护期限最长,可以达到20年,但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较长,获得授权难度大,相应的申请及维护费用较高。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审查程序较简便,获得授权周期短,申请及维护费用较低,但其权威性和稳定性较差,保护期较短,只有10年。

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技术成果涉及产品外观的较少,一般以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为主。对于方法、工艺流程类技术,通常选择申请发明专利,对于产品、结构类技术,可以选择单独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也可以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从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可能将所有的产品类技术都申请发明专利或一案两报,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具有较高创造性或商业价值的,申请发明专利;

(2)创造性和商业价值都一般的,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3)价值较高,但创造性高低难以判断的,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

2.4 专利申请地域的策略

国内知识产权界有一句俗话叫“产品未动,专利先行”。意思指的是在产品尚未进入市场时,预先在产品潜在的销售市场申请专利,以尽快占领市场。由于海外专利申请费用相对昂贵,从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申请海外专利应更加注重专利在目标国的实施可行性和排他性。首先,要从现有技术或产品中,选择市场效益最好的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申请海外专利,第二,在考虑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时,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1)目标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否完备,优先考虑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申请专利,例如美国、日本。

(2)目标国的市场机会,优先考虑已有市场业绩的国家或工程项目机会多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当前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

参考文献:

[1]姜鸿.浅析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经济师》,2006.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3

20xx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请与办理。

二、事项名称和代码

事项名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事项代码:0149

分项名称:认定、更名、补发证书。

三、办理依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国科发火〔20xx〕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认定机构下设办公室,由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每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负责将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要求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通过备案的企业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三)负责遴选参与认定工作的评审专家(包括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复核申请及有关举报等事项,落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整改建议;

(五)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办理机构

(一)办理机构名称及权限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知识产权局组成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认定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各项工作。

市认定指导小组下设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认定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更名、补发证书工作,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等。

各区(县)科委、高新区各个分园有关管理部门分别对各自区域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确定材料完备、真实后,出具正式收件证明,同时将通过形式审查的书面材料及其正式收件证明报送市认定办公室。

(二)审批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三)法律效力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它优惠政策。

(四)审批对象

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申请更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补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审批条件

(一)认定准予批准的条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8个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见下表:

序号指 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30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5(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2分)

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2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A.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转化能力无,0项(0分)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打分。

--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

--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

--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4)企业成长性(20分)

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见《工作指引》。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二)更名准予批准的条件

企业的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准予更名,重新核发认定证书

(三)补发证书准予批准的条件

申请人提出申请,经核实后予以补发证书。

六、审批数量

无审批数量限制。

七、申请材料

(一)形式标准

本审批采用网上申报、纸质材料交受理点的方式。

1.申报资料按本办事指南申请材料目录载明的顺序排列;

2.申请材料的复印件应清晰;

3.当场提交的纸质材料必须与网上提交的材料内容相一致。

(二)行政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认定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电子报件要求

1企业注册登记表原件1纸质登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规定进行注册登记,获取注册登记号(22位),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书面材料。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原件1纸质登录上海科技网办理平台,按规定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出书面,并盖企业公章。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4知识产权证书原件、复印件1纸质知识产权证书包括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部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

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原件1纸质由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6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原件1纸质由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7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原件1纸质由企业提供,并加盖企业公章。

包括:(1)企业职工总数;(2)大学专科以上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3)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4)企业科技人员是指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5)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

8科研立项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包括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批文及合同、企业科研立项报告证明材料、横向科研合同。

9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及附表)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2.更名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 电子报件要求

1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原件1纸质登录上海科技网办理平台,按规定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出书面材料,并盖企业公章。

2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核准变更通知书及其他名称变更证明文件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3企业更名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3.补发证书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电子报件要求

1本市法人单位营业执照、生产地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及复印件1纸质与申请书一致,原件核对后退回。

2补证申请及其证明材料原件1纸质按附录4要求填写。

(三)申请文件名称

1.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见附录2,2-1)

2.更名

《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见附录2,2-2)

3补发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补证申请书》(见附录2,2-3)

八、审批期限

(一)认定

1.受理期限

在每批次网上申报截止日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办理期限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在上海科技网、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

(二)更名

1.受理时间:每月受理,分批办结。

2.办理时限:更名结果在上海科技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由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三)补发证书

1.受理时间:每月受理,分批办结。

2.办事时限:受理后10个工作日办结。

九、审批证件

审批证件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

十、收费依据及标准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十一、申请人权利和义务

(一)申请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申请人依法享有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向认定机构提出申诉意见。

(二)申请人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1.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依法接受、配合统计、考核和监督检查的义务。

十二、申请接收

(一) 接收方式

接收部门名称: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分园受理点(附录3)。

网上填报网址:

窗口接收地址:见附录3。

(二) 接收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1:00,下午13:30~16: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十三、咨询途径

(一) 窗口咨询

市认定办公室地址:北京东路668号三楼311、312室。

(二) 电话咨询: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三) 网上咨询:

(四) 受理点咨询: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分园受理点(附录3)。

十四、投诉渠道

(一) 窗口或信函投诉:市科委信访办

通讯地址:人民大道200号。

邮政编码:20xx03

(二) 电话投诉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三) 网上投诉

十五、办理方式

(一)认定

1.业务描述

(1) 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认定企业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进行注册登记,填写企业注册登记表,并通过网络系统上传至认定机构,获取用户名与密码。进入上海科技网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各分园业务受理部门分别对各自区域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市认定办公室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将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查,相关部门对进行复核,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市认定办公室收到专家的评价意见后,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并确定拟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报请市认定指导小组审定。

3)公示与备案环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科技网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有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对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公示无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将认定企业名单报送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备案通过并取得证书编号后,市认定办公室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审查方式:采用网上与书面确认的审查方式。

2.适用情形

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的申请办理。

(二)更名

1.业务描述

(1)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申请人通过上海科技网提交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对提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市认定办公室审核后报请市认定指导小组审定。

3)公示与备案环节:审定后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重新颁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2)审查方式:采用网上与书面确认的审查方式。

2.适用情形

适用于发生名称变更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办理。

(三)补发证书

1.业务描述

(1)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申请人通过现场提交补证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市认定办公室对提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进行受理,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补证的决定。

(2)审查方式:书面审查。

2.适用情形

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补发的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4

关键词:中药;专利申请质量;现状;对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018-05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for Patent Application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G Sheng-yan, GENG Li-dong, OUYANG Xue-yu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the P.R.C, Beijing 100096,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treasure of five-thousand-year civilization of China, with systemic theory and reliable clinical efficacy. As the origin of TCM, China should have a large number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CM beyond any doubt. However, the quality of TCM patent application as a whole is far from optimistic currently. Targeting the differences in number and quality of TCM patent applic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of TCM patent application, discussed the reasons and offere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ed that the work focu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should shift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It also argued that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ausing reasons, and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TCM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etiveness sh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multi-aspect and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application; quality; status; countermeasure

自1985年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中药专利申请的数量逐年增长,并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1]。但是,专利申请数量并不能反映专利水平的全貌。在巨大申请数量背后的另一个沉重的事实是,中药申请的整体质量并不乐观[2]。专利申请质量不高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缺少技术创新,专利将无法产业化,继而无法创造预期的经济价值,而且不合适的保护范围还会阻碍正常的科技创新,导致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许多低质量申请实际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发明,该申请不能被批准,但其技术内容已被公开,公众均可检索到这些技术内容,无形中造成我国中药信息资源的惨痛流失。因此,要提高我国中药知识产权竞争力,加

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鼓励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更要引导其把真正优质的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技术予以保护,以期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国知发管字〔2013〕87号)指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专利申请质量提升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作用。鉴于此,笔者从实际审查经验出发,对当前中药专利质量现状加以分析,并就提高中药专利申请质量进行探讨。

1 我国中药专利申请现状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自主开发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patent search and service system of SIPO)中的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笔者对2004-2013年中药专利申请进行统计,采用分类号A61K36(植物药)、A61K35/78(动物药与植物药,现已转入A61K36/00)为入口进行检索,对其结果进行逐一阅读与手工筛选,分析我国中药专利申请现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比例很小,因此,本文分析的数据只包括发明)。

1.1 我国中药专利申请及授权概况

2004-2013年,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总量为99 926件(根据现有法律,我国专利申请在申请人没有要求公开的情况下于申请日18个月后才公开,故统计结果2013年的数据少于实际数量)。近10年来我国中药专利申请的总体数量保持上升趋势,10年间专利申请数量翻了3倍多,期间2004-2008年申请数量稳步增长,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申请量略有下降,2009-2012年申请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4年内申请数量增加了近1倍。与迅速增长的申请数量相比,专利授权数量并未同步增长,除2012-2013年部分申请尚未授权而使数据不具备统计意义外,2005-2011年授权数量始终维持在3000件左右。见图1。

在授权率趋势方面,2004-2011年授权率呈下降趋势(见图2),这与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形成较大反差。专利申请量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授权量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利质量。申请量大幅上升但授权率反而下降,一方面说明近年来我国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升,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较高,同时也反映出中药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并未给中药的专利保护带来成比例增长,庞大专利申请的背后包含了不少低质量的申请,这些低质量申请最终以未获得专利权而结案。我国申请人的专利保护意识还停留在追求专利的绝对数量上。

1.2 申请人情况

按照申请人不同来源,笔者对2004-2013年中药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来自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申请量基本持平,二者差别主要体现在个人和企业。其中,国内来源个人申请超过50%,企业申请仅占不到30%;而国外来源企业申请占80%。国内的个人申请数量多,说明个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高,很多民间中医药工作者希望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保护,但与企业相比,个人申请往往受到资金、研究手段、专利申请水平等条件限制,其质量较低,这可能是造成我国中药专利数量很大而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见图3。

2004-2013年职务申请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说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近几年在不断加强自身的专利研发和专利保护,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有所提升。而个人申请量增长同样迅猛,并在2012年出现申请量的激增,这可能是导致中药申请量2012年整体增加的原因,与图1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药申请总量增加的部分主要是质量不高的个人申请。见图4。

1.3 授权量和失效量情况

维持授权专利需要缴纳专利年费。对于无收益或无潜在收益的专利技术,专利权人并不愿长期维持,因此,专利的存活率可以很好地反映专利质量。笔者针对2005年的中药专利申请,以8年存活率作为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存活率计算公式为ζp=Sp/Bp,其中ζp表示发明专利第n年的存活率,Sp表示自申请日起第n年仍然有效的发明专利数量,Bp表示某年发明专利申请中最终获得授权的数量[3]。

从2005年中药专利8年存活率来看,国外来源的专利存活率将近90%,个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利存活率差别不大,这说明绝大多数国外来源专利申请质量较高,并在授权后的较长时间占据我国市场。见图5。

与国外相比,国内不同类型申请来源的中药专利在存活率方面差异很大。个人专利的存活率仅为32%,说明大量个人申请在授权后由于缺乏潜在收益而被申请人放弃,这进一步印证了前面得出的个人申请质量不高的判断。这些专利申请既增加了专利审查工作的成本,又增加了申请人的经济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存活率为50%,介于个人与企业之间。原本高校和科研院所掌握大量创新技术,但其专利存活率却低于企业,原因可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未将市场需求同自己的科研目的有效联系,加之与企业互动性不够,造成大量专利成果无法产业化而遭到搁置。专利实施率低,不能产生相应效益,必然导致其在专利权维护方面较为薄弱。

相比之下,企业的专利存活率高达81%,说明尽管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不高,但质量较理想,且专利授权后能充分挖掘市场价值,并很好地维护其权利。此外,尽管国内企业的专利存活率已与国外企业基本持平,但来自企业的专利申请仅占总体数量的不到1/3。

1.4 专利申请的平均权利要求项数和说明书页数

美国《企业技术评论》援引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杜达斯的报告宣称,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利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导致说明书页数不断上升[4]。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权利要求项数是专利高价值的一致显著性指标[5]。可见,权利要求项数和说明书(包括附图)页数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专利申请的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药专利申请平均权利要求项数、说明书和附图页数分别为3项和8页,而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分别为8项和25页。表明国内中药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复杂程度与国外差距明显。

1.5 聘用专利情况

人在专利申请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我国专利行业起步较晚,人又属新兴行业,公众对人的认知程度不高[6]。是否聘用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人重要性的认识。按照不同的申请人来源,笔者对2004-2013年中药专利申请聘用人情况进行了统计。由图6可以看出,个人申请聘用人的比例最低(39%),企业次之(55%),高校科研院所聘用专利人的比例最高(67%)。个人聘用人比例低的原因可能是缺少专利申请经验,也未意识到专利申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创新技术就必然能获得专利授权,加之资金有限,因而更愿意选择自行申请的方式。相比而言,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利人的比例较高,可能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大多为职务发明,申请专利有科研经费作为支持,且多年专利申请经验使高校意识到聘用人的重要性。

企业聘用专利的比例高于个人但低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笔者对中药申请量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进行了粗略研究,发现企业大多在内部设立了专门负责专利事务的法律部门,因此,虽然企业专利在申请时并未聘用人,但同样为专业人士。

结合授权率分析可知,聘用专利人比例最低的个人申请的授权率同样最低,而企业和高校聘用专利人或专业人士比例较高,其专利授权率同样较高。说明聘用专利人进行专利申请有助于专利申请质量的提升。

2 中药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专利的质量意识淡薄

当前,政府和高校在政策与评价考核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应用”的倾向。政府将专利数量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政绩加以标榜,企业以专利数量作为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或获得税费减免政策的条件,而高校以论文和专利申请的数量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标准,由此滋生出许多不以保护创新成果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专利申请。其结果是,企业为了获取国家给予企业的优惠条件而申请大量低质量专利,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在申请专利时也未将市场需求与自己的科研有效联系,导致专利与市场严重脱节。这些专利申请者申请专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此外,笔者在专利实质审查工作中发现,有些申请人为回避现有技术而一味追求药物“大复方”,或在复方中加入较生僻的中药组分,但复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这些申请即使最终获得授权,也会因无法产业化而缺少实际价值。

另外,许多专利申请者不了解专利申请知识,认为只要有创新技术就必然获得高质量专利,而未意识到专利申请书撰写的重要性。这导致部分申请者撰写专利申请书较为随意,如出于保密的目的而未充分公开其技术内容,导致无法获得专利保护;不懂得在充分公开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的保护,虽然最终获得授权,但因保护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被他人在生产中加以规避;另外,由于技术研发后首先选择将技术成果发表为论文或将药物上市,导致不少有益的发明因技术方案率先公开而丧失新颖性。总之,由于缺乏专利的质量意识,原本可以形成高质量专利的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应有的专利保护[7]。

2.2 技术创新水平低

专利申请质量与发明本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密切相关。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流传了很多优秀经典名方,但这些药方的作用机理、有效组分并不明确,而且不少复方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经公开而失去了新颖性[7]。许多民间中医药工作者掌握着疗效优异的中药复方,但这些复方通常源于临床经验总结,仅能提供临床有效性数据,缺少系统而规范的研究和试验对比,不利于专利授权。相比之下,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研究手段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富集、结构鉴定并阐明作用机制,这样的技术更容易得到国际认可,但该部分专利申请数量较少。

2.3 专利文件撰写质量差

专利申请文件是一种法律文件,其撰写需要高度的法律和技术方面的技巧,撰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技术方案能否得到授权及授权后的稳定性。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长期专注于实验研究,对专利法不熟悉,缺乏高水平专利申请撰写的经验。专利人是经过专门法律培训的专业人员,既懂法律又懂技术,可以从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角度维护专利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弥补科研工作者对专利法不熟悉及缺乏高水平专利申请经验的不足。然而,当前通过国内专利人资格认证的中药专利人数量较少,既有中医药专业背景又懂专利知识的专门人才稀缺。而且,专利行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不够规范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申请是由对中药专利特点缺乏了解的人所撰写的。由于缺少高水平的撰写技巧,使很多原本有重要技术价值的技术缩减了其本应获得的保护范围,甚至失去专利保护。

3 对策

3.1 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意识

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宣传专利质量的重要性,使申请人充分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专利才能使创新技术最大限度实现其经济价值。不仅如此,还应建立奖励政策,将专利申请质量指标纳入奖励指标,对专利质量、技术价值、市场效益进行评估,评选高质量核心技术专利,提高其奖励额度。对那些为套取专利资助和奖励资金而弄虚作假的申请人应严肃惩处。

专利申请目的是获得授权,而我国目前中药专利审查的标准低,授权要求过松,会使申请人产生中药专利容易授权的假象,导致产生大量低质量申请的出现,并进一步对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国家专利审批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提升中药专利申请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手提升中药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以督促申请人提升科研水平和专利申请技巧,促进专利申请质量的提升。

3.2 提升中药的技术创新水平

国家应积极推动中药科技研究,不仅要加大中药创新能力平台的建设,激发广大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热情,还要积极制定中药质量管理规范,通过提高行业标准,夯实中药的创新基础。中医药研究者应调整研发思路,视情况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发策略。经典名方在长期使用中失去了新颖性,建议利用现代研究技术寻找复方中的有效成分,阐明作用机制,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富集、结构鉴定,从而实现对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对临床经验方,建议结合现代研究方法,用现代技术和研究手段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使药物获得充足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提高专利法对中药复方创造性的认可程度。而以有效成分提取为代表的现代中药研究也要改变传统的技术含量低、制备工艺简单的现状,借助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提高产品和配方的技术含量,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对中药的有效保护。

3.3 提高专利文件的撰写质量

学校和企业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医药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专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科研院所可以定期举办专利法基础知识、专利申请撰写技巧等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申请高质量专利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申请人聘用人申请专利。专利人是经过专门法律培训的专业人员,聘用专利人进行专利申请有助于提升申请质量。人协会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介绍和宣传,鼓励和引导申请人选择正确途径申请专利,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从而有效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3.4 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挂钩

高校和科研院所本应是创新技术的密集产出区域,但因科研成果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大量核心技术并未以专利形式得到保护,造成大量科研成果的无端浪费。对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当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专门平台,使市场了解高校的科研成果专利情况,也使高校认识市场的需求。必要时,可通过特定的法律制度和其他配套政策刺激高校成果知识产权迅速转化为产品,从而形成科研与市场的互动。还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对高质量专利的奖励额度,鼓励广大中医药科研人员针对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必要时对疗效确切的西药进行引进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将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构建中药专利研发和申请的国际市场合作平台。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中药专利在研发和保护方面得到了加强,但专利(申请的)质量尚待提高。对企业而言,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可得到丰厚的回报;对国家而言,专利质量提升所带来的则是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中药专利申请质量的因素很多,提高申请质量需要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行政部门要提高全社会的专利质量意识,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专利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创新技术投入;立法部门要完善专利制度;社会人士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积极实施专利战略;人和审查员要提高自身职业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真正实现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胡明悦,杨媛.浅谈中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1):15-18.

[2] 李林,傅晶,张溪,等.外国企业在华中药专利申请及其申请策略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39-41.

[3] 黄庆,曹津燕,瞿卫军,等.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知识产权,2004,18(5):25-28.

[4] 黄鲁成,张静,吴菲菲,等.基于专利的北京动漫游戏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2,25(6):101-105.

[5] TONG X E, FRAME J D. Measuring national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with patent claims data[J]. Research Policy,1995,23:133-141.

[6] 宋铁军.一项好的发明最好请[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8):83.

[7] 宋江秀.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成效及引发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91-92.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5

关键词:技术创新;专利战略;价值链;互动关系;专利布局

1 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源动力

1.1 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专利战略的差异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四大类。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宜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它要求企业资金雄厚,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有迅速将研发成果产品化的能力,有较强的营销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持续创新能力。对不具备上述特点的企业宜选用模仿、引进、合作等创新模式。但企业规模与创新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些起点高、规模不大的企业同样可以以较高的切入点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一些采用模仿创新模式的企业随着企业技术能力增强,再向自主创新模式演进,一个企业在采用一种创新主导模式的同时,还可兼顾其它模式和几种模式的组合,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选择。

在确定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专利战略。如果企业技术创新是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其专利战略就应采用基本专利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是选择模仿创新模式,其专利战略就应采用跟随型专利战略。同时还应根据技术创新成果的技术属性决定保护方式,是采用专利保护,还是采用技术秘密保护。而以上专利战略的选择和运用因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模式的不同各有差异,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技术企业对专利战略的运用是迥然不同的。

1.2 技术创新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对象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生产、销售等若干环节,技术创新链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对象。技术开发是创新链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企业应以技术开发为本,只有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才能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培育出核心技术。在技术研发环节,企业可以有效的运用专利战略中的专利信息收集分析策略、新产品研发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布局与专利网策略;在技术成果转化环节,企业可以有效的运用专利许可策略;在产品销售环节,企业可以有效运用专利预警策略等等。

1.3 技术创新链的完成才能检验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

技术创新链的完成才能实现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才能验证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一是验证了企业制定实施的专利战略是否适合本企业,有没有水土不服,只有适合于自己的专利战略才是最好的。二是发现专利战略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予以修正完善。同时,企业技术创新链的实现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信息保障。

2 专利战略对技术创新的助推功能

2.1 专利战略的运用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并对其作出预警和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专利战略的运用可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2.1.1利用专利文献调查战略来规避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

利用专利战略促进技术风险规避的着力点是通过专利文献获取相关技术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等,以尽可能减少技术风险概率。为此,企业在技术研发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尊重他人专利权利的前提下,通过专利文献调查,尽可能多地获取与待开发技术相关的技术知识,加快自身技术创新的步伐。②充分借鉴已有专利技术的经验和教训。新思想的借用对于技术创新、尤其是模仿技术创新是十分关键的,特别是跨技术领域的借用可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同时率先发明者的经验教训是可以被借用的,这使得技术创新者少走弯路,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降低了技术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效率。③进行相关领域技术预测。一项技术的发展往往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相应地,一项技术的发展又受到相关技术的支持、促进或制约。通过相关领域专利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并对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做出判断。

2.1.2运用专利战略降低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

运用专利战略降低技术创新市场风险的着力点应主要在于通过专利信息调查,进行市场预测,通过申请专利并采取灵活策略以巩固市场地位。

①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通过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内容、权利要求和申请区域等分析,可以进行以下市场预测和判断:第一,新产品出现的可能性;新产品的主要市场区域分布;新产品对老产品的替代性影响;新产品的本国需求潜力等。第二,对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的成熟程度做出判断。技术成长规律表明,技术成长是非均匀的,技术突破常常伴随着大量专利申请,而当某个领域专利稀少时,常预示着技术的成熟和被替代,进而也预示着市场的逐渐饱和。第三,通过专利调查找准竞争者的技术优缺点,进行相应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越准确,市场创新的风险就越小,技术创新的成效就越大。

②对创新技术市场的保护。第一,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市场。为保证创新技术市场免受竞争对手侵占的风险,应注意专利申请的及时性,法律只保护首先申请专利的创新者。第二,注意专利申请策略,灵活有效地保护市场。一般情况下,企业只对容易被人模仿的那一部分技术申请专利,通常将技术核心部分作为专有技术保留下来,以此来提高技术的保密程度、垄断地位以及该技术的商业价值。第三,适时、适度进行专利技术的转让,培育创新产品市场。选择适当的需求者对自主技术进行转让,有利于培植与扶持一批行业竞争者。理想的行业竞争者有助于吸收需求波动,填补市场空白,改善现有的市场结构,分担市场开发的成本,普及创新者的技术标准,这对强化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企业在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2.2专利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专利布局

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专利布局,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重要。专利布局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争取在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几项基础专利。即使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专利都掌握在国内外其他企业手里,只要企业掌握有若干基础专利,国内外企业就不敢小视。②封锁下游技术专利。通过大量申请下游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就可以堵死其他企业对下游技术进行市场化的主要路径。③加强在国外市场的专利部署。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能力就相关技术在国外市场部署专利,那么应当迅速把相关技术公开,从而防止国外竞争者申请专利。

在专利布局中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如何用专利去抢占市场,这是我国企业应该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专利申请必须有很高的创造性,其实不

然,专利布局不在于有多少高精尖的技术,而在于你针对这个行业怎么“跑马圈地”,这是一种战略。

2.3 专利战略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战略的服务和保护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技术创新成果采用专利保护方式具有一系列优点:①专利是国家法定机关依法授予的一种确定的权利,这种权利状态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非常明确,即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限;③专利权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专利不能重复授权,一项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后,他人即使独立研制取得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可能再取得专利权;④获得回报,为下一轮技术开发准备资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也愈来愈大,没有专利的保护,就不能收回科技开发的投入,更不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就不能为下一轮技术研究与开发准备资金。

3 技术创新活动与专利战略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是由若干相对应的环节构成,整个系统构成一个价值链,各环节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拥有多少专利,生产销售多少产品,实现多大的利润造成影响。

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活动价值链分析见图1。①专利战略贯穿于企业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它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②在技术创新中启动专利战略,可以有效的利用专利信息资源,避免重复研发、规避研发风险。有效地获得核心技术、产品等竞争性资源,保持竞争优势。③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更好的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专利挖掘,及时发现专利空白点,寻求研发成果最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技术产权(专利),实现技术创新成果专利保护的全覆盖,形成专利网。④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专利运用管理,对专利从市场、技术、法律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决定专利的维持或放弃。⑤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寻求解决的途径。⑥实施专利战略,以专利产权为核心,从本质上规范创新活动,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

4 企业技术创新应引入专利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通过对专利情报及其有关信息的搜集和研究,预测相关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创新,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专利技术优势、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总体和长远的谋划。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利战略,不可不加以重视,不可不加以研究,不可不认真运用。企业专利战略体系可以归纳如下五大类:专利调查战略、专利布局战略、专利申请战略、专利实施战略、专利防御战略。

4.1 专利调查战略

专利调查战略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有以下六种。①技术动向调查。在广泛搜集技术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当代技术水平并预测今后技术发展动向。主要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参考。②专利性调查。在专利申请前,为判断该发明创造有元专利性而进行的调查。③公知性情况调查。为判断已公告的专利申请,或已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的专利可靠性而进行的调查,有利于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回避侵权行为和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等。④法律状态调查。这对于技术和新产品进出口、技术价值评估是十分重要的。⑤同族专利调查。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专利是否在其他国家取得专利而进行的调查。这对该技术商业价值的评估、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十分重要。⑥监视调查。一是指对特定竞争对手专利申请动向和取得专利权的情况的监视;二是指对特定的引人注目技术的专利发展过程的监视。这两种监视,常常可以相互结合,或交替使用。

4.2 专利布局战略

4.2.1 基本专利战略

基本专利战略是企业基于对新技术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产品、新技术的竞争优势,将其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基本专利是指独创性非常高的发明,一般是划时代的、先导性的核心技术或主体技术,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它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前景。通过申请基本专利而拥有专利权,可以转化成排除竞争对手和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的法宝。一般认为,谁拥有基本专利,谁就可以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和支配权。因此,国际上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无不首先考虑这一策略并能长盛不衰,独占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控制权。

4.2.2 专利网战略

专利网战略是指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取得专利后,为防止别人开发产品或利用其他方法生产相同产品与自己竞争,企业必须迅速地开发产品并取得专利,形成严密的专利网,不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空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专利。

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大量申请专利,既为保护自己的未来市场权益不受侵害,也为堵住别人技术超越的“空隙”。很多企业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要在该基本专利周围同时申请一些专利,构筑一道道保护的专利网。据欧洲专利局调查,欧洲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中,最终只有50%能够获得专利权,获得专利权的专利中只有10%能最终付诸实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战略考虑用来“圈地”的。企业不能用简单的申请专利有用或无用,紧迫或不紧迫来决定申请策略,那么最终将导致专利行为的失误。

4.2.3 拦路专利战略

出于战略考虑,申请“拦路专利”。企业可以将技术实质、构思、方案先行申请专利,甚至可以申请一些“拦路专利”、“非实施专利”来钳制竞争对手。通俗地说,也就是申请一些或许根本无法实施的专利。当然,这方面在技术方案的公开上存在技巧,要由申请人和机构共同来做好这项工作。

4.2.4 储备专利战略

有时申请专利、并不是急于将专利技术开发成产品投放市场、而是储备技术,待前一代专利产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后,再推出第二代产品,以延长第一代产品的市场寿命。对一个企业来说,储备的专利越多,潜在的竞争优势就越强。

4.3 专利申请战略

企业应做好申请前的决策分析,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是否申请专利保护,通常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分析。

4.3.1 选择专利,还是技术秘密

凡是产品上市以后,其技术和秘密极易被他人通过反向工程识破和掌握,企业最好申请专利保护,反之可选择技术秘密保护。如果有众多竞争对手同时都在研究同一项目,一般情况下,应申请专利,以防他人抢先申请。

4.3.2 结合多种因素,判断技术方案的专利性

技术方案专利性判断,除了根据发明创造本身的技术创新程度或技术含量高低来确定以外,还要针对权利要求进行,如果企业不能对技术方案提炼出恰当的权利要求时,或不对技术方案作深入剖析时,就擅自评价技术方案的专利性,极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在

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审查时认为没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技术方案,而实际上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也经常会出现审查时认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而获得授权的技术方案,最终被宣告无效。

4.3.3 结合成本原则与市场需求作出判断

在申请专利时必须考虑成本原则,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或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这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申请专利后,专利产品或技术能否形成市场,规模大小及持续时间。并认真分析申请专利行为付出的代价,以及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以此得出结论,去影响是否申请判断,以及决定申请何种类型专利,说明书内容和权利要求的布置,以及专利内容的公开。

4.4 专利实施战略

4.4.1 专利输出战略

专利输出战略包括专利权有偿转让战略和专利有偿许可使用战略两种类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获得的专利技术、产品除自己实施生产外,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方式,收回技术创新的投入,并获得更大的利益。专利转让往往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常采用的策略,正逐渐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转让专利技术从战略上讲是合理的。通过专利转让,企业不仅可以防止别人模仿自己的技术,还可以通过转让专利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和收取转让费,而竞争者则可以获得一种比较廉价和风险小的技术投资方案。

4.4.2 专利返销战略

企业在引进输出方的专利后,对专利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改进原有技术,在申请到专利后,再将创新后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卖给原输出方,或以自己的专利权为筹码,与对方进行交叉许可的战略。这种战略既可以使引进技术方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又能够使自己摆脱专利输出方的控制。

4.4.3 交叉许可战略

这是指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合同标的进行对等交换,求得“双赢”的一种战略。适用于双方的专利比较接近,专利权的归属又错综复杂或互相依存,可能在市场上产生恶性竞争或相互指控专利侵权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获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秀专利,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构成妨碍时,就可实施交叉许可战略。

4.5 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是为保护自身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种战略,是利用专利捍卫自己的专利阵地,防止受他人专利的制约,或对他人专利实施战略性防卫的手段。

4.5.1 保留关键技术

申请专利时保留关键技术。各国专利法都要求专利说明书应写得全面而充分,但专利申请人为加强专利获权后许可证谈判的筹码,以及为了防止技术内容公开后会很容易地被他人仿制,通常要将其发明的一部分关键技术要点作为技术秘密保密,这样仿制产品就达不到最佳效果,从质量上难以形成对专利产品的竞争力。

4.5.2 取消对方专利战略

这是排除竞争者对本企业专利威胁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战略既可以作为企业主动进攻的手段,也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作为防御策略运用,实现以攻为守的目的。其主要措施是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运用专利法赋予的权限,启动专利权撤消程序或无效程序,指控对方专利无效。企业要想使无效宣告成功,关键是要收集到竞争对手专利权无效的充分证据。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6

1、选择适当的申请时机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专利申请必须配合企业的整体专利战略,为企业产业制造和销售服务。申请专利时,应当选择适当的申请时机,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申请和公开过早,就等于提前向竞争对手提供了自己的技术情报,且无端浪费了有限的专利保护期限;但如果申请过晚,则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先申请专利,这样不仅不能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而且还要受到竞争对手的专利控制。通常,企业选择申请时机时应考虑下述因素:①发明的完成程度。生物医药领域通常需要试验数据(有效性、安全性或稳定性等)来证明发明的可行性和所取得的效果,以达到申请专利所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②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可能进度,防止创新成果为他人抢先申请;③市场规划,一是兼顾专利申请与药品注册进度,尽可能使二者同步进行;二是要兼顾公司系列产品的市场推进计划以及产品的市场需求。

当创新成果的竞争对手多,或者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研发实力相当,或者创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很强,或者创新技术易被摹仿等状态下,适合抢先申请:当企业完成核心技术的研发后,竞争对手还没有开发该技术的实力,则企业应抓紧技术的研发,可等技术研发出来后一并申请专利;对于本企业领先且不易被他人研发的技术,也可在竞争对手快要赶上时在申请专利:另外,根据企业整体专利战略的需要,有时可先就技术提出专利申请,在适当的时机再申请保护核心技术。例如,企业在规划涉及上市药品的专利申请时,可将通式化合物与上市化合物间隔适当的时间分开申请,或者适当延迟上市化合物提出专利申请的时间,来相对延长药品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

2、通过选择发明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选择发明是指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宽范围中,有目的选择出现有技术中未提到的有意外效果的窄范围或者个体发明。尽管选择发明通常对已有的专利存在从属或依存关系,其实施受到在先专利权人的限制,但如果权利人恰当地应用选择发明,也可以选择发明与在先专利权人进行交叉许可或专利谈判,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许可和转让费用或侵权风险。另外,若企业自身拥有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且该核心技术不存在泄密或被他人抢先破解的风险,则可在首次申请药品专利时有所保留,只公开一般性的技术方案,而保留优选方案或最佳方案,等到基础专利保护期限即将届满前或届满后再就优选方案或最佳方案提出选择发明专利申请,以合理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限。例如,美国礼来公司在1975年申请了苯并二氮杂卓通式衍生物的发明专利,又在1995年从该通式化合物范围内选择了优选化合物奥氮平,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合理延长了上市药品的保护期限近20年;阿斯利康(AstraZeneca)从1974年开始,对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通式化合物提出专利保护,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先后对其优选化合物(奥美拉唑)、中间体及其修饰物、代谢产物、制剂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多晶体(型),第二药用、联合用药、碱性盐、结晶体、组合物,水合物、S-对映体cNexiiJm)等主题或其改进方面持续提出专利申请,并就奥美拉唑(Losec洛赛克)逐步形成严密的专利保护网,不仅合理延长了奥美拉唑的专利保护期,而且不断延伸奥美拉唑的保护范围和拓展其销售市场,使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3 通过发明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专利,即在上游基础发明的周围开发出与其相关并受其限制的下游改进发明。企业在申请上游药品产品专利后,可继续开发其更好的制备方法、新用途或其他下游产品(如盐,酯,水合物,多晶型或基团修饰物)等,即利用后续的专利对基础专利形成不间断的接力,并拉开时间间隔陆续提出申请,不仅可使专利药品得到全方位保护,还能有效地延长其占有市场的实际保护期和控制期。通常,专利的开发可考虑下述方面:①对已有化合物进行修饰或改进,开发新的化合物,中间体及其修饰物,代谢产物、新晶体f型)、新构型、盐、酯、水合物、组合物,不同剂型或新的制剂辅料等;②对已有化合物或组合物的宽范围进行特定选择:③对已有的药物化合物或药品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开发新的制备方法或中间体的制备方法:④对已有药品的适应症或给药途径进行改进,开发新的制药用途发明。若这些技术或改进技术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可就其提出专利申请给予保护。例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甲醚、青蒿琥酯等化合物的发明人若在完成研究时及时提交申请,应当可以获得专利权:葛兰素公司所筛选的具有更好降糖效果的罗格列酮马来酸盐,曾一度垄断该类降糖药的国际市场:多家企业从研发阿德福韦酯的多种晶型和无定型专利中获得丰厚收益:日本武田通过对奥美拉唑进行me―too研究,在1986年获得比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氧化稳定性、生物活性和低毒性的兰索啦唑,并对其提出专利申请给予保护:当兰索啦唑成功上市后,光学纯兰索啦唑的制备方法,其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氧化硫醚基成为亚砜基的方法、(R)―或(s)―兰索啦唑的结晶方法、[(取代的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眯唑类化合物镁盐的制备方法,胃酸分泌抑制组合物、苯并咪唑型化合物的改进制备方法等改进技术先后在我国获得专利权。

4 利用优先权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我国专利法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可就相同主题再次提出专利申请,并可享有优先权。优先权的法律效力除了排除优先权日和实际申请日之间公开的相同技术或专利申请不影响发明的新颖性外,还因专利的保护期限自实际申请日起算,要求

优先权可使在后申请的保护期限延长了不超过12个月的时间,即优先权可使药品专利保护期限顺延了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至在后申请的申请日之间的时间段。

5、通过行政手段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由于我国涉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很多,存在国家法律的司法保护和部门法规的行政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因此,药品专利权人可以综合利用这些法律法规来合理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例如,在1986年1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期间获得外国药品专利的权利人,可以利用《药品行政保护条例》来中国向前延伸其在后申请的药品制备方法或用途专利的实际保护期限;我国中药专利权人可在专利保护期限即将届满前,利用《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进一步延长其药品的市场独占期;如果企业开发专利药品的耗时较多,而该药品专利申请提出又较早,导致药品上市后专利保护期限即将届满,则可借助新药不超过5年的安全检测期和6年的数据独占性保护期来延长药品的市场独占期。

6 综合采用技术秘密和专利手段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基于专利保护的局限性(如时间性、公开性、地域性),企业需要多种方式来保护创新成果,例如,还可采取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创新成果。技术秘密可用于保护具有很高商业价值却可能不符合专利要求而无法获得专利保护的技术。例如,影响技术效果的工艺、最佳条件、优选方案、技术环节、工艺参数、工艺条件,以及一些难以被反向工程所破解的配方(某些药品的配方、民族药的祖传秘方)和生产工艺等。并且,企业采用技术秘密保护创新成果无需履行任何法律程序,只要保密措施得当,竞争对手难以破解该创新技术,则企业对该产品的市场独占期不受时间限制。

当然,企业在选择创新成果的保护方式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创新成果的性质、相关市场价值、各种制度的优劣等多种因素。对于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或通过反向工程获取的高新技术,一般可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先予保护,一旦发现竞争对手具备了完成相关产品涉及的研发实力时就提出专利申请,这样不仅延长了创新成果的保护期,也宽裕了企业评估发明创造的技术和商业价值以进行专利决策的时间。若创新技术的生命周期长,又刚处于技术萌芽阶段,应首先作为技术秘密,等到技术接近应用阶段或在考虑竞争对手的研发状况后,再申请专利保护。若创新成果既符合商业秘密和专利的保护条件,又包含多项技术,且该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生命周期较长,则可就其中易被反向工程破解的一项或几项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对不易被反向工程破解的一项或几项技术采用商业秘密保护。不过,企业采用技术秘密保护研发成果时,应加强技术秘密的保密管理,防止可能出现的泄密风险。

7 专利与商标结合保护延长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7

扬帆计划面向32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其进行原始创新和大胆探索,尽快成长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启明星计划面向35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其加快向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的步伐。资助项目分为A、B两类,A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B类主要以企业为依托。

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带头人,促进其建设高水平科研梯队和创新团队,带动上海科技和产业发展。资助项目分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两类,学术带头人项目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技术带头人项目主要以企业为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前期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可依托企业申报技术带头人。

浦江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回国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目的是加快集聚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向其提供在上海创新创业的“第一桶金”。其资助项目分为A、B、C、D等类型,市科委主管其中A、B两类项目。A类项目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项目主要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

(一)基本条件

1.申请者所在单位和依托单位应在沪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依托单位承诺给予申请者必要的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3.已入选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任一类型计划的人员,不得再次申报该类型计划。在受资助项目结题验收前,不得申报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其它类型计划。

(二)申报各类型计划的申请者还应分别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扬帆计划

(1)截至申报次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32周岁。

(2)申请者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

(3)申请者未曾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启明星计划

(1)截至申报次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35周岁。

(2)A类项目申请者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B类项目申请者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有博士学位,或有硕士学位且有两年以上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经历。

3.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

(1)截至申报次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50周岁。

(2)已形成以申请者为核心的稳定的科研团队,团队中人才结构、梯队配置合理。

(3)学术带头人申请者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一般应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且有独立主持部级科研项目的经历;技术带头人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担任所在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并有主持科研或技术攻关项目的经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员依托企业申报的,应与依托企业有较好前期合作基础。

4、浦江计划

(1)截至申报当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50周岁,且回国不超过2年或回国创业不超过4年。

(2)A类申请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以留学身份在国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以上;B类创新类申请者须以留学身份在国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但在海外知名跨国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4年以上;B类创业类申请者须以留学身份在国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以上,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所创企业已获得本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

申请者回国后未获得过国家或本市政府资金支持。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遴选条件: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创办不足5年;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8

    国内专利申请进入高速发展期由于我国专利法1985年才颁布实行,因此,我国玉米收获机专利申请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140年,最早始见于1988年,此后进入萌芽期(图略)。1988~1994年,年专利申请数量均低于10,为发展起步阶段;1995~2004年,年均申请量在10~20之间波动,为缓慢发展阶段;2005年后进入迅速发展期,申请量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2%,2007年以后年均申请量更是突破120件。专利申请量的明显增长,与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增长同步。新型材料与新技术进入新一轮技术成长期在IPC分类体系中,玉米收获机主要集中在A部的A01(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大类下的小类目A01D(收获;割草)和A01F(收获产品的加工;干草或禾秆的压捆机械;农业或园艺产品的储藏装置)中(表略),这两类技术约占总技术分布的80%以上,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再进行技术细分到组,A01D45(生长作物的收获)、A01D43(在收割时与执行附加操作的设备联合的割草机)占比最大。将近20年(1990~2010)的主要IPC技术构成与历年(1898~2011)比较发现,除A01D和A01F外,A01B、B07B、B24B、B60P和B65G技术领域均为近20年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IPC技术领域的出现意味着玉米收获机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加强脱粒功能以减少谷粒损失、改进离合装置或反转装置以降低装置堵塞、改进切割器刀口耐磨性提高切割效率等以提高玉米收获机可靠性为目的的新材料、新技术领域正处于新一轮技术成长期阶段。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强调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美国则侧重于收获机的通用设计整体来看,中美两国玉米收获机的技术研发领域各有侧重(表略)。在A01D45(收割装置)技术领域,我国申请量的绝对量高于美国,但35.7%的相对比重远不及美国的62.3%,说明我国收获机技术的研发领域相对比较分散,而美国技术研究较为集中。进一步细分看,我国的申请主要集中在A01D45/02,即玉米收获机收割装置。我国玉米种植地域广袤,各地玉米种植形式、品种与行距选择差别很大,为解决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收获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及行距适应性问题,割台的设计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玉米收割装置研究比较集中的主要原因。

    美国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生长作物的收获A01D45/00,更强调收割装置的通用性,并没有局限于玉米一种作物,而是致力于如大豆、玉米、水稻及油菜等不同作物专用割台的研究。这与美国玉米种植农机与农艺高度统一,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很低,可采用摘穗后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是分不开的。在茎秆切碎、驱动及输送装置(A01D43、A01D57和A01D69)的研发方面,我国无论是专利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显着高于美国,表明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研发经历引进、消化和吸收之后,正在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此外,美国大量地采用电子、液压精确控制以及3S等现代精准技术〔11〕,增加农机具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原有产品性能的可靠性。我国玉米收获机在这些方面专利申请较少,说明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收获机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占比为18.3%,实用新型占比达80.7%,实用新型专利占据了专利申请的大部分。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需要进行实质审查,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授权并不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表明可能存在大量的“垃圾专利”。国外专利技术稳定性较强,我国则刚刚起步通过表3可以看出,国外公司的活动年期很长,最长的迪尔公司共有29年的活动年期,较短的德国KRONEBERNHARDGMBHMASCH公司也有8年的申请活动年期。活动年期长表明公司投入技术研发时间较长,对研发活动的投入资源较多,在玉米收获机行业技术稳定性较高。我国的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只有不超过5年的活动年期,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也仅有6年的活动年期,说明我国农机企业在玉米收获机研发投入的时间及力度远不及美国,要想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超越或突破,我国农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际地位相对缺失PCT国际申请量常用来表征专利质量。从专利拥有量看,截止2011年10月22日,迪尔公司是世界上申请玉米收获专利最多的公司,在美国本土申请了49项专利,PCT申请12项(其中,加拿大10项,澳大利亚2项)。世界排名第二的是德国克拉斯公司,其PCT专利布局更为广泛,广泛分布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德国坎贝尔公司排名第三,其在美国、匈牙利、加拿大等国都有专利申请。而我国玉米收获机PCT申请量为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国际地位的缺失。竞争对象分析数据分析表明,拥有10件以上的公司共有17家,总专利申请件数为388件,占全部申请专利的22.5%,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和中国。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申请量最多的山东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8件),其次是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3件)、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件)和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18件),排前4位的全部是山东省农机企业,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38.3%,表明玉米收获机产业集群在山东省初步形成。

    根据上述对玉米收获机专利技术的具体分析,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现状,就我国未来玉米收获机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创新知识产权成果与国外玉米收获机专利申请速度趋缓并进入衰退期相比,我国玉米收获机专利申请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农机企业应抓住当前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加强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重视并运用专利申请工作,把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以此来提高专利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发展先进、高效、适用技术农业机械现代化是实现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从玉米收获机整体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中美两国各有侧重,美国比较注重通用性技术的研发,而我国当前更需注重农机技术与农艺的结合。我国地域广袤,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作物品种选择与种植模式区域差异非常显着。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的鼓励和支持与迪尔等国际跨国公司很强的专利技术垄断性相比,我国玉米收获机专利质量仍有较大差距,也突显出我国农机企业国际地位的缺失。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国家应加大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研发投资及技术转化投资。鼓励农机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方式,组织农机科研院校、生产企业、推广部门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对玉米收获机新产品开发的进程。农机企业可根据企业技术优势和技术规划有选择地重点突破。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性融资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予以扶持、引导企业进行专利技术自主实施转化与产业化。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9

关键词:专利申请;上市公司;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99-02

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更加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史表明,持续的自主创新(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等)才是企业持续成长、做强做大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唯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谓自主创新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表现之一。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窗口,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指导意义。

1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上市公司299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6.6%。在这299家上市公司中,自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有过专利申请记录的有133家,其中以制造业为主,有112家。

表1 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市公司数

总数四川云南青海贵州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广西重庆29967261017321121292026319资料来源:根据新浪财经地域板块数据整理。

我国专利法中将专利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专利“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8年西部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71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655,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3048,分别占西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总数的23.16%、35.77%和41.07%。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鉴,2001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总数为7422,只占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0.7%。

表2 2001-2008年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三种专利申请情况

类型

年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20012714.36%5830.85%10354.78%20024513.08%9728.19%20258.72%20039017.72%16031.5%25850.78%200413527.38%17435.29%18437.32%200520918.5%42437.52%49743.98%200626916.62%51331.69%83751.7%200748327.54%65337.23%61835.23%200846133.26%57641.56%34925.18%总数171923.16%265535.77%304841.07%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或地区依靠自身科技资源,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主导全球发展的潮流。

专利是自主创新的产出之一,也是维护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占有自主品牌,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发明专利是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所追求的自主知识产权,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指的是发明专利。而根据以上数据分析,2001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三种专利的申请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增长速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只占专利申请总数的23%,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则占据主导地位。西部地区所有上市公司近八年的专利申请总数只占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的0.7%。

以上数据表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质量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企业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原因,西部上市公司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成果也很少。从近八年的西部上市公司申请专利中,有过专利申请记录的企业只有133家,所占比例不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50%。且专利申请总数只占了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数的0.7%。

2.2 专利的科技含量低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三种专利申请中,科技含量最高,最能体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最高也只有33.26%。而科技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长期占据专利申请量的主导地位。这与发达国家发明专利占据主要地位的情形截然相反。

2.3 科技资源缺乏

人力资本、研发经费等科技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从全国范围看,西部各省市无论是资金投入、技术人力投入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统计,2004年,北京、广东、江苏三个省的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2%、31%,比西部各省市的总和还要多。这三个省市2004年研发经费总和是西部地区各省市研发经费总额的2.9倍。

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地区高层次科技人员在各省市分布不均,四川、陕西、重庆是R&D人才最为集中的三个区域,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分别占西部地区总量的57.95%、56.74%。同时,各省市支撑自主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也不尽相同,四川、陕西、重庆依然是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三个省市,这三个省的研发经费总量占西部地区研发投资总额的67%。并且,这三个省市发明专利授权数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数总量的比例为49.44%。这些数据说明,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研发经费投入较多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强。反之则较弱。

表3 2004年西部各省市科技资源与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省市R&D人员

(万人年)R&D科工

(万人年)R&D经费

(亿元)发明专利

授权数四川6.014.6378.01583陕西4.93.7983.48459重庆2.071.6823.65147广西1.481.2811.87127云南1.471.1712.51235甘肃1.441.1114.39127内蒙古1.140.967.8108贵州0.780.628.68179新疆0.610.536.0175宁夏0.350.283.0546青海0.260.223.04210.040.020.363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3 提升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例子。美国千方百计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而事实上,中小企业是美国自主创新的绝对主体。2006财政年度,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据测算,私人企业的研发预算可达2000亿美元。在日本,大中型企业将自主创新能力看成生命线。企业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员,也注意利用社会人才,为开发新产品服务。在这个国家,企业科研人员占全日本科研人员总数的70%。韩国在近20年间能够崛起,得益于其大力培养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韩国最早是从引进先进技术开始的。伴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目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80年0.77%增加到2001年2.96%。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机构也从1978年48个增加到2003年的近10000个,企业已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应转变发展理念,以自主创新谋求长远发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3.2 加强对研究开发活动的资金投入,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研发经费是支撑自主创新的源泉。据信产部相关报告,2006年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34亿元,比上届增长21.1%,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9%,比全行业平均水平(2.1%)高出1.8个百分点。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研发经费分别达到67亿元、59亿元、28亿元和28亿元,均比2005年有较大增长。信产部表示,高额研发投入使百强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申请数量都已超过国外专利申请量。

同时,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想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当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不断地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立并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有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即自主研究、自己设计,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这种创新模式有利于开拓新兴产业及其市场,但是投资大、风险大,开发时间也较长。集成创新即将已经掌握的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再创一个或多个新的科学和技术,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这种创新模式的创新内容和创新主体多元化,与市场需求联系密切,对于现有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很高的要求。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研究、消化和吸收,再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产品,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并超越“巨人”。这种创新模式的优点是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按照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模式。例如,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型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给与的资金、税收、信贷、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大力开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原始创新;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创新能力,但原始创新能力又不足的企业,应通过技术联盟、技术合作、技术贸易等形式,进行集成创新;对于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抓住其创新方向和重点,坚持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也是适合大多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建忠,王琛玮.山西省专利发展与自主创新研究[J].科技论坛,2007,(3):181-182.

[2]王剑峰,邵云飞,郑浩然.基于发明专利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38-43.

[3]宋养琰.论自主创新与超越[J].理论视野,2006(3):28-30.

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篇10

近5年研发资金投入比重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小,可以说明该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支持力度。通过对155家装备制造类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统计,发现有7家企业由于数据缺失而无法纳入统计范围。因此,对可统计的148家企业进行分析,统计口径为2008—2012年5年内研发资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这148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比重的均值为762%,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主要集中于048%~2265%,共有145家;此外,有2家企业的研发资金比重在30%以上,分别为沈阳市超高真空应用技术研究所(3733%)和沈阳君威新能科技有限公司(7254%)[1]。对相对集中的145家企业进一步分析,得到图6,这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比重的均值为686%,由图6的正态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分布于均值的右侧,即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大于这一均值。主要集中区间为382%~1049%,共计127家企业,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在1049%以上且均匀分布。

近5年研发资金投入比重增长率以2008年和2012年两年的数据为基础,计算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增长率。对于2008年和2012年数据有部分缺失的企业,以可获取的第一年数据和最后一年数据为依据计算其增长率。其中,研发资金投入比重负增长的企业有66家,正增长的企业有80家[2]。在80家正向增加的企业中,有3家企业的增长率在10倍以上,分别为沈阳昊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和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沈阳昊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2009年的研发资金投入比重分别为008%和005%,从2010年起开始大幅上升,2010—2012年分别为496%、545%和650%;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的情形同昊诚电气公司相似,2008、2009年的研发资金投入比重分别为005%和007%,2010—2012年大幅增加,分别为305%、313%和317%;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2008年的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为018%,2009—2011年增长分别为131%、119%和214%[3]。增长率介于0~10倍之间的企业共77家,这77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比重的增长情况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这77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比重的增长率主要集中于042~084,共计59家企业,其他区间各企业基本均匀分布。

创新要素:技术人员对于技术人员这一创新要素的分析,主要从技术人员数量和比重、高级人员数量和比重这4个方面进行。1技术人员数量装备制造类企业的技术人员规模情况如图8所示,统计范围内的企业平均拥有技术人员247人,其中技术人员数量主要集中于4~296人之间,共有131家企业;此外,有6家企业的技术人员数量在2000人及以上。2技术人员比重如图9所示,统计范围内企业技术人员比重的平均值为3251%,各企业的技术人员比重分布在623%~8178%这一区间,比重在50%的企业分布较为集中;此外,技术人员比重在70%以上的企业有5家。3高级人员数量对这155家装备制造类企业的高级人员情况,由于数据缺失仅统计了73家企业,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以看出,其平均值为278人,高级人员数量主要集中于1~63人之间,共有27家企业;此外,高级人员在36~89人之间的企业有14家,另外有两家企业高级人员数量超过200人,分别为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260人)和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317人)。4高级人员比重同对高级人员数量的统计,高级人员的比重也仅统计了73家企业的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显示,其平均值为1006%,高级人员比重分布于019%~3354%之间,有62家企业的高级人员比重集中于019%~18%之间;高级人员比重在20%以上的企业有8家,在30%以上的企业有2家,分别为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公司和沈阳大兴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要素:专利申请及授予情况专利情况主要涉及申请和授予两个方面,企业所申请的专利主要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一般不含外观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是衡量一个企业专利申请情况的核心内容。1专利申请情况由于部分数据获取的缺失,因此仅统计155家装备制造类企业中67家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这67家企业平均申请专利443项。这些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主要集中于0~64项,共有57家企业;有4家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超过200项: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专利572项,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专利227项,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专利423项,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申请专利271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如图13所示,这些企业的发明专利平均申请数量为209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主要集中于0~64项,共64家企业,这64家企业中包含了15家发明专利申请数为0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在100项以上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72项,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28项,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74项。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如图14所示。这67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比重的平均值为3948%,由于有15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0,因此这15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也为0;在0~100%的区间上,这67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均匀分布。2专利授权情况统计范围内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量为319项,如图15所示。这些企业的专利授权数主要集中于0~110项之间,有6家企业的专利授权数在110项以上。发明专利的授权数量如图16所示,这些企业的发明专利平均授权数量为4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主要集中于0~7项,共93家企业。这111家企业中包含了33家发明专利授权数为0的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在20项以上的企业有6家。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如图17所示。这111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比重的平均值为2904%,由于有33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0。因此这33家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比重也为0;这111家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比重主要集中在0~50%的区间内,共有91家。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