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11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

一、在营造想象力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想象是音乐的翅膀。学习音乐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作品过程中,只有发挥想象力,才能真正感受音乐,才能发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联想。例如,在学习《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乐曲时,作者就营造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感受三拍与两拍的强弱,感受其中不同的情绪。然后,通过演奏电子琴让学生感受节奏。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其中的节奏,这样,学生也跟着节奏模仿起来。他们做出了各种动作,有的做切菜动作,有的做洗衣服的动作,还有的模仿敲键盘的动作等。在遇到强拍时,有的学生能用较快的动作或用响亮的声音来表现。在遇到弱拍时,学生的动作表现得很轻,或做出小心翼翼的样子。从学生表现出来的样子可看出孩子们的可爱,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

二、在歌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实践的土壤。而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在歌曲教唱中,容许学生对歌曲发表见解。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在谈谈对这首歌的理解时,有学生发表见解:“这首歌是表现王二小在危急时做出的决定,所以应把曲子处理得快速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在教唱《红蜻蜒》这首歌时,有学生这样理解:“这首歌表现了在采桑果时的快乐心情,所以应该唱出欢快的节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教唱歌曲时学生对音律的理解反映出他们创新思维。所以,在演唱《春夏秋冬》时就鼓励学生创演,学生能根据歌词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的情境开展创演活动。这其中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从他们欢乐的表情与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情景中的表现力。

三、在创编舞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征是稍纵即逝。音乐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把音乐与舞蹈结合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我们把学过的歌曲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缴发学生的表现欲,也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例如,我们把《粉刷匠》这首乐曲改编成舞蹈。首先,全班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其次,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跳同一个舞蹈动作。让每个小组自编舞蹈。有的小组舞蹈是一个优美的图案;有的小组是两人一组对跳。最后,比较每个小组的结果,看哪个组舞蹈跳得最好。评出结果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调动了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出谋划策,把创编的动作分别展示一下,再把认为效果好的动作当作比赛的舞蹈。这样,每个小组在编排中都富有新意。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造性思维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3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怎样推动生产率的发展?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怎样能提高科学技术?答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简单地来说就是通过我们主体在创新意识的刺激下,以大脑里已经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想象与想法,感觉与灵感等方式,对头脑中现有知识或信息进行新的糅合和融合,从而产生新观念、新想法的过程。初中物理的学习旨在通过日常的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更好的理解所学,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1.1 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下,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多数老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课堂中存在不少教学误区,如老师灌输、注入式、题海战术等。这些错误的方法已经严重约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创造力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

1.2 历史原因造成我们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创造性思维和国外相比较,存在起步较晚、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等特点。我国目前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另外,国外已经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实施量身定制。

1.3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话题。在知识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大力激发创造力的生产。我们国家需要一大批人才来帮助我国经济、科技等实现历史的超越。

2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有所欠缺。如,对问题的探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这样的模式,这在根本上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势在必行。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是它一种潜能,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开发。老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讲解物体重力的时候,也可以仿照伽利略在斜塔上的实验,把大小同、质量不同的物品从高处抛下,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带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转动思维,积极寻找正确的答案。不仅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与质疑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情节,创造提问的情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时候,会提前告诉学生电流表、电压表、两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然后让学生去测算电阻,最终得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其实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究总电阻和总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这种办法可以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开放性思维方式可以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做出考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老师就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方便老师做出评断,找到教学的问题所在。可以帮助老师改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围绕着老师转,这种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所以需要客服这个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物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国大多中学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见识和经验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俗话说见多识广,所以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大对物理相关书籍的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培养创造性思维。

2.4 通过实验探究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纸上来的终觉浅,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纯粹的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存在厌倦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实际操作。在实际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例如,物理中的大气压强方面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加演示操作。老师可以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再把手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水不会溢出。学生会大吃一惊。这会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声音需要空气作为传播介质,在将讲述声音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把一个手机放在被抽了空气的密封瓶子里,然后拨通电话,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交流,互相探讨,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进步,提高创造能力。

3 结语

在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涉及到很多方面,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3

一、看一看、想一想,发现问题

家庭中有许多物品,它们形状各异,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材料。如一圆形的盘子,可以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孩子可能会说像车轮、皮球、月亮等。还可以用豆子、萝卜等实物,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像什么,让他说得越多越好,大人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说,引导孩子观察、发现,不断扩大想像的范围。

在不少的家庭中,“故事”是一种易被幼儿接受的形式,那么,利用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思维是行动的前提,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为幼儿的创造力准备良好的基础。

平时给幼儿讲故事,可以先讲前半段,后来怎样了呢?让孩子去想,去说,等孩子说完了,最后再告诉他答案,或者只讲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让孩子编。还可以让孩子想一些“假如……”的问题,如“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想怎么样?”“假如天上总是不下雨怎么办?”“假如月亮可以取下来,你用它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都是训练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好材料。

二、制造小障碍,想想怎么办

生活中常有各种事发生,当问题出现时,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可以先让孩子去想办法,这样会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满足,从而锻炼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夏天,母亲和孩子一起吃冰激凌,故意少拿一把木勺,然后请孩子想想怎么解决。孩子会想出“用舌头舔”、“两人合吃”、“一个先吃,一个后吃”、“将木勺折断变成两根”等等。最后,母亲和孩子一起讨论哪种方法最好,选出最佳方案。

又如,锻炼幼儿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向幼儿提出,怎样让烫开水快点变凉呢?孩子会说:“用嘴吹、用扇子扇、放进冰箱、加冷开水、加冰块”等。再如,如果地上有些废纸,你怎样把它弄出去?孩子会想出:用扫帚扫、用脚踢、用风吹、用吸尘器吸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创造力也能得到发展。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多让孩子动手,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怎样推动生产率的发展?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怎样能提高科学技术?答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简单地来说就是通过我们主体在创新意识的刺激下,以大脑里已经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想象与想法,感觉与灵感等方式,对头脑中现有知识或信息进行新的糅合和融合,从而产生新观念、新想法的过程。初中物理的学习旨在通过日常的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更好的理解所学,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1.1 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下,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多数老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课堂中存在不少教学误区,如老师灌输、注入式、题海战术等。这些错误的方法已经严重约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创造力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

1.2 历史原因造成我们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创造性思维和国外相比较,存在起步较晚、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等特点。我国目前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另外,国外已经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实施量身定制。

1.3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话题。在知识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大力激发创造力的生产。我们国家需要一大批人才来帮助我国经济、科技等实现历史的超越。

2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有所欠缺。如,对问题的探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这样的模式,这在根本上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势在必行。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是它一种潜能,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开发。老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讲解物体重力的时候,也可以仿照伽利略在斜塔上的实验,把大小同、质量不同的物品从高处抛下,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带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转动思维,积极寻找正确的答案。不仅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与质疑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情节,创造提问的情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时候,会提前告诉学生电流表、电压表、两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然后让学生去测算电阻,最终得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其实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究总电阻和总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这种办法可以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开放性思维方式可以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做出考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老师就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方便老师做出评断,找到教学的问题所在。可以帮助老师改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围绕着老师转,这种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所以需要客服这个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物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国大多中学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见识和经验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俗话说见多识广,所以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大对物理相关书籍的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培养创造性思维。

2.4 通过实验探究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纸上来的终觉浅,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纯粹的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存在厌倦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实际操作。在实际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例如,物理中的大气压强方面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加演示操作。老师可以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再把手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水不会溢出。学生会大吃一惊。这会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声音需要空气作为传播介质,在将讲述声音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把一个手机放在被抽了空气的密封瓶子里,然后拨通电话,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交流,互相探讨,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进步,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5

一、呵护天性,培养质疑、探究的品质

好奇、好问、好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两岁的孩童总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怎么样?那怎么样?天有多高?星星有多少?月亮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能到太阳、月亮上去吗?并且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教师就是要呵护孩子这种“天性”,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质疑,学生大胆提问:“战士隐蔽在枯黄的草丛中,着火了,其他战友为什么没着火呢?”“排炮在我们附近爆炸,战士们为什么没有受伤呢?”“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教室里沸腾了,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地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思考、探究,创新思维就在质疑、

思考、探究中诞生。

二、摆脱标准,培养创新思维

课文理解、感悟中切忌标准答案,它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巧妙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摆脱标准模式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如:一年级《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教学时,教师问“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孩子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池塘里的水是不流动的,所以,雨点在里面睡觉;小溪里的水流得很慢,所以说雨点在里面散步……而老师却不满足于这样的回答,引导:动动你们的小脑瓜,还可以怎么想?他们七嘴八舌讨论后,回答可精彩了:雨点在空中往下落的时候累了,所以在池塘里睡着了;雨点想欣赏小溪两岸美丽的景色,所以它在小溪里散步;雨点在小溪里散步是因为它对地上的世界很好奇;雨点在大海里跳跃是因为它见到了海洋很兴奋;雨点在海洋里跳跃,是他们在冲浪呢……

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邀游,我们又怎能让标准答案成为一道枷锁,禁锢孩子们的思维呢?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

三、丰富情境,训练直觉思维

创造活动需要逻辑思维,但更多的是依靠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实质上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它以极少量的本质现象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思维的源泉。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不断丰富,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例如,在教学《秋天》课时,讲完课文中写的小鸟、小牛、小鹿分别把秋天说成是蓝色、金色、’红色

的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此时从棉田里走出一只小白羊,它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如果从果园里飞来一只啄木鸟,从花坛中飞来一只小蜜蜂,从树林里跳出一只小松鼠,它们也来参加这场讨论,会怎样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如果请你们当裁判,说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说?这就为提高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捕捉关键因素的能力提供了训练的机会。

四、拓宽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常用形式,它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情境教学十分重视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在学编故事情节时,我以乌鸦为例,假设乌鸦过去曾是羽毛艳丽、歌声甜美的七彩鸟,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设想乌鸦变得又黑又哑的原因。学生分别设

想出火烧、烟薰、触电、遭雷击、掉入烟囱、喝了被污染的河水、把美丽的羽毛送给了别人等多种答案。这样通过拓宽情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五、超越情境,突破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至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情境教学则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如在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童话》时,开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思路总局限在桌椅、橡皮等事物上。后来,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满校园里寻找童话,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特有的童话素材,比如,关于植物的有“梧桐树的自述”、“美人焦的微笑”、“小草的呐喊”等,关于校园生活的有“欢快的毽子”、“足球历险记”、“疯狂的垃圾”、“苦恼的墙壁”等。情境的超越使学生的思维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创设情景,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续编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井底之蛙》之青蛙跳出井口后;《龟兔赛跑》之龟兔第二次赛跑。

2.听录音想象。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睹物想象。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征,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

比如: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让学生以《我是一只小燕子》、《我的旅行》为话题,张开想象的翅膀介绍小燕子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4.假设想象。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如果我有翅膀》《二十年后的我》《如果我是发明家》……就是要学生放飞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善于引导、善于挖掘,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久而久之,就会开发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靠长时间的积累,要似春雨润物般渗透。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改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一定能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实践中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养成好习惯,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6

【关键词】中学数学 探究教学 问题意识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发展思维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问题是思维的起始,是思维发展的产物,没有问题就无法展开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渗透于备课、教研及课后反思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1.在备课时要多问“为什么”。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时,教师不要完全跟着教材编写人的感觉走,要有独立的见解,不要过于迷信编写教材的专家和权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敢于多问自己“教材还可以怎样处理效果会更好?”,“还可以怎么教更适合我的学生?”。

2.在教研活动中要多问“为什么”。在阅读别人的文章,听其他教师的讲课,听教育专家的报告等活动中,也要敢于多问。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被动的全面接受,而要批判性地加以吸收。不要过于迷信权威。

3.在教后反思中要多问“为什么”。罗增儒老师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正是由于教学的无尽性才使教师们永无止境的研究下去。每节课后,教师如果能认真反思、多问,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二、教师之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科研意识,教师之间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在教研组甚至在整个学校内要形成学术气氛浓郁的科研之风。教师之间要相互探讨,相互研究,通过多“问”,使学术讨论更加深入;通过多“问”,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让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这种“教研相长”的结果,必将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学效果更佳。

三、教师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善于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提出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提问时要注意火候和分寸,要适时、适当,讲中带问,问中带诱,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做?”……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上,而是努力使他们去探索“多”,从而克服思维定势对思维的消极影响,引发学生的变异性、深刻性、灵活性。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主动地把握所提出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把分析问题的责任交给了学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多问学生“为什么”,有效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获取知识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解答教师的问题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素质上向较高层次迈进。

四、学生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再创造、再发现的状态。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看法、想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修正,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创造的主人。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数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学会分享他人的成果,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学生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要由学生本人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利用让学生写“学习小结”、“数学日记”等方式,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自己思索解答。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撰写“数学小论文”的活动,展示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7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核心。而青少年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可塑性大、思维活跃,培养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培养人才的必备素质,积极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除个体的努力外,教师是这个过程的指导者,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新课的导入,导言的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水分代谢”,引言设计:“将一块萝卜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发现其重量增加;而放在盐水中,发现其重量减小了,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的发生呢?”这样的引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结合讨论,使学生理解“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悬念式结尾,使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讲授“有丝分裂”时,对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关系进行总结,并追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很多有创造性的意见,并且掌握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2.问题诱导

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顶端优势”讲授后,便提出:“果树修剪和棉花打顶为什么能够提高产量?”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使得侧枝生长良好。紧接着追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呢?梧桐树不打顶,能够更好地遮阴吗?松树长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通过有意制造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设计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防矛盾不但没解决,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促进发展求异思维。如,讲授“生态系统”成分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并提出“如果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那么后果将会怎么样”,等等,这样设计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就是敢于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去联想。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着纵深发展,探本溯源。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讲授,指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及“中心法则”后,提出问题: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基因中存在遗传信息的原因?遗传信息怎样从基因中转移到蛋白质中?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差错?其产生的后果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横向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思考与之类似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共同点,寻求其中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虽然分解条件、程度及释放的能量均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求异就是引导学生注意现象之间的差别。如,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学生在辨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掌握二者的子细胞的性质、数量、染色体的区别。通过横向思维,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教学中,并解决生物学问题。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严格遵循“分析―综合”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理现象的分析,对其特征的辨析,在加深理解和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讲“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的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同时分析: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的情况;内环境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内环境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情况;内环境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等。总结得到:“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这样分析,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5.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设计实验是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设计实验时,必定运用有关知识,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怎样操作。学生在思考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

6.结语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发展,而且满足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8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是实践活动的核心,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营造适宜环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适宜环境。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忽视了和谐氛围的作用,以致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才能以友善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怕出错、敢于“求异”的学习心理,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思维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射,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领悟与启发,有所创造与发展。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内容时,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对此问题达成共识。在探讨时,笔者讲述了我国政府对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后,提出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事,需双方共同努力。你们知道台湾当局或台湾人民的态度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吗?”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笔者追问:“如果台湾当局执意采取立场,怎么办?有没有一种让大陆和台湾人民都能接受的办法呢?”此时笔者不急于说明“一国两制”就是最佳办法,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以培养创新意识。继而,笔者给予指导性的讲解:“一国两制”为什么是解决的最好办法?这里,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推动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三、适度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想象力。譬如,执教八年级下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在学习“保护环境”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优美歌曲,同时对学生说:“请大家闭上眼睛,设想一下你心中最理想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会沉浸在美好的乐声及想象世界里。其次,笔者趁机问道:“你想象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在学生做出一番富有个性的描述后,笔者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央视“社会纪录”栏目中的纪录片《热,热,热》的片断,让学生欣赏。该纪录片讨论的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全球变暖现象。在将近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片断中所展现的现象让学生感到震惊:科学家们根据南北极冰层的取样试验发现,近100年来,全球温度升高变化的曲线和近100年里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数量增长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科学家们预测如果地球再以现在的速度变暖,50年后,南北极的冰层将全部融解,它的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大片大片的陆地,全球将有很多城市永远从地球上消失,而那些城市里的人们将不得不背井离乡。科学家们统计,近100年来,最热的10年都是出现在1990年以后的。看完片子,学生纷纷感叹:没想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着如此糟糕的状况,人类的生存环境竟变得越来越糟。此时笔者又发问:“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地球离你想象中的地球有多大差距?照此下去,50年后我们的地球会怎样?”在一个接一个的想象中,学生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活跃的思维中探究,在拓展想象中明理,在活动与实践中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创造合作学习环境,在互动中增强创新意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常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生生之间彼此沟通,思维碰撞的目的。在小组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因为,讨论能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常态跃升到激发态,由此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譬如,执教八年级下册第16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就如何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①王莉的妈妈在某商场购物,受打折诱惑购买了一件鄂尔多斯牌羊绒大衣,价格为2400元。在与朋友聚会时,一位朋友也穿着同样的服装,比王莉的妈妈购买时间还早,购买时并没有打折,但购买价也是2400元,王莉的妈妈方知上当。②2011年5月3日,30名游客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苏州三日游,当时旅行社承诺,全程空调大巴,走高速,可实际只在高速上行驶了一段路程,空调也仅开了一段时间,同时食宿质量也与事先约定的标准存在差距。③星期天,张明跟两位好友在一家饭店就餐,正当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时,却发现一道菜里出现了一只苍蝇。遇到这样的情况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展开组内讨论,找到“怎么办”的答案。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个成员代表本组上台汇报。其他小组在听完意见后,对汇报者提出质疑或建议,互相帮助。总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使沉默的气氛变得活跃,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这种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9

关键词:创造;发散;能力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教学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我们的中学生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赶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

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演讲,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例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副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闪耀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性;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128-02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指导学生能够通过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自觉地运用物理思维寻找到属于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得自身的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散得越广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越多。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发散性创造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灵活变通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关键是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也可以概括地理解为求异、逆向、多向、辐射。具体措施如下:

1. 一题多解,一物多用

这里的一题多解、一物多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比如,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可以采取“一物多用”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教师只提供一个实验的名称,这其中的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做同样的一个小实验。当然,也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摆上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确定实验步骤。

又如,给学生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思考某一个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课本上的测定方法是唯一的,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就会广泛得多,这样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再如,在解决密度类题目时,经常会要求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空心的。在解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质量、比体积、比密度等多种角度来求解,这样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的目的。

2. 逆向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个部分十分重要,即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形式,所谓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思维的相反方向出发。

例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出三种类型的作图题:①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反射光线;②已知反射光和镜面,相应的画出入射光线;③已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镜面。

再如,在学习力的有关内容的时候,也可以这样问学生: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假如没有了大气压,人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假如没有了重力,人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假如没有了惯性,人们又将怎样生活?假如没有地磁场,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逆向思维便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培养,也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全面分析问题

这里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想象,将直观和事物的表象进行有机连接,这也正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常态。形象的思维能力主要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特别善于观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上万次的发明,终于成为众所周知的发明大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适当借助实验器材和教学课件来进行:

1. 注重实验操作,主动探究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操作力较强的学科,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学生也就只能看教师做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法与新课标的要求严重脱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摒弃以往演示性实验的教学法,应当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

比如,在让学生做“伏安法侧小电灯泡的电阻”时,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之外,还应当让学生主动探索:假如这个电路中的灯泡,电流上面并没有显示任何的指数,但是电压表却有示数而且十分接近电源电压,请大家利用实验器材找出这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象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物理这样一个十分抽象的科目当中更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因为物理中有很多的物理概念、物理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十分模糊的物理模型等仅仅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明确理解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却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视频将内容、概念、实验过程等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动态的播放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也将进一步培养发散性的创造思维。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彩虹和海市蜃楼等奇妙的大自然折射现象给学生看,并以此作为本节内容的课题引入,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创造思维

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将一些固定的语言概念通过综合、判断和推理等各种心理运动给予一定的加工,这也正是发散性创造思维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不管思维培养的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好的逻辑思维。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没有摩擦力,下面这些现象哪些不可能发生:

①无法在教室学习,也无法在黑板上写字;②楼房将会坍塌,砖瓦将在空中飞舞;③轻风能够吹动铁轨上的火车;④人们能够自由行走在地面上。经过学生逐层分析,就可以判断出哪些不会发生。

总而言之,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各个层次的思维,从各个层次入手,才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雪芳.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魏玉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

[3] 季永建.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2014,(2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