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2 23:26:35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拓展广阔的教学空间。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创造能力范文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拓展广阔的教学空间。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创造能力范文篇3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创造能力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造能力;教育启蒙

美术活动是一项从具体到抽象、从物质到精神、从典型到广泛的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个性化思想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心智,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形成感受美、表达美的创造能力。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幼儿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作品创作,可以自由交流和大胆想象,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充分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挥洒自己的个性,碰撞和激发创造的灵感和动机,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

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给予更多的启发和鼓励。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于美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比较有限,由此教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揠苗助长。教师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给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愉悦感。1.2倡导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充分释放幼儿的想象空间。美术教育活动如同一把开启幼儿创造思维大门的钥匙。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主导角色,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的情绪,做到自主探索和学习。通过对工具、材料、感官、肢体语言的驾驭,充分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多做一些富有新意的思索。1.3更多关注幼儿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意构思,不以结果。呈现作为衡量幼儿作品优劣和能力高低的评估标准幼儿美术作品的呈现,不仅仅体现为幼儿对图形、色彩和线条的排列组合,里面还渗透了幼儿对事物的联想、情感、认知、理解等要素。由此,教师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尤其需要注意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潜能。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引导幼儿突破思维障碍,在作品创作手法上体现出变通性,比如求同求异思维的训练。

2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创造能力的策略

在对幼儿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基础、性情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更快地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2.1在教学活动设计上,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幼儿美术创造学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幼儿涂鸦作品创作阶段、幼儿图形作品创作阶段、幼儿涂绘作品创作阶段。每个阶段的美术创作,大致对应一定的年龄段。比如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主要以兴趣启蒙为主,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幼儿多一些练习、尝试、思考和想象。保持小班孩子无拘无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进一步肯定他们的天性。针对中班的幼儿,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规则,鼓励孩子多进行观察和临摹,同时在自己的作品中渗透个性化的东西,充分体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和思维把控的能力。针对大班的幼儿,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去创作,借助各种符号来倾诉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注重孩子关于主题和艺术的思考,以及关于大千世界的探索,让孩子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创作中实现不断超越和突破,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2.2在教学内容开展上,坚持多元化的策略。关于幼儿的美术教学,在作品内容的创作指导上,可以更加丰富一些,不要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某些特定的素材。在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上,也需要更加多元化,比如主题画、剪纸画、手工画、故事画等交叉进行,每一种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幼儿灵感和启发。具体来说,比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画的创作,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现实和虚幻中,借助美术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让自己的灵感在创作中得到飞扬。另外,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孩子对自己作品的分享。在相互学习借鉴和相互启发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同时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得到系统的构建和训练。2.3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坚持情感化的策略。将幼儿个体的情感、态度等要素,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可以给美术作品赋予灵魂,提升美术作品的创作水平。同时,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在创造动力和境界上有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将情感倾注到美术作品上。这种创造逻辑,或者是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共鸣交融,或者是幼儿对某个事物的联想延伸。比如,教师进行自然风光或动植物的创作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人文情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环境、对风情、对世界、对祖国、对家乡等热爱之情,深化孩子们的文化情感积淀,在创造方面体现为作品内外的思维迁移性和体验性。

总之,提升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需要从孩子开始抓起。当前,参与美术创作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共识,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基于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意,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最大化调动幼儿的情绪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花.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8(1).

[2]马政霞.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J].中华少年,2017(10).

[3]黄秀琴.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学周刊,2016(29).

[4]卢丽.浅谈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5]陈白鹭.让幼儿在欣赏体验中发展创造力——以大班美术活动“花草地”为例[J].福建教育,2014(7).

创造能力范文篇5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作为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实现其创造性教学的有效手段它贯穿在奥尔夫教学实践的始终。奥尔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整套关于进行即兴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进入多彩的艺术世界,大量的即兴创造成分融入教学之中,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歌词说白、律动、舞蹈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通过视听练耳、体态律动、即兴演奏、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奥尔夫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各种手段——语言、动作、合唱和节奏进行即兴创作,同时还借助奥尔夫打击乐器及若干教具,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即兴表达自己的乐思,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可见,音乐教育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教育形式。音乐教育者在传授学生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础——节奏

节奏能够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节奏即兴创编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其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中,音乐智能主要由节奏的感受性组成。每一种智能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也提倡学生用全身心去感受音乐、演奏音乐。达尔克罗兹说:“节奏要靠行走能够感受到”,通过行走他让你整个身体都感受到现在的速度是什么,他也用整个身体的高低层面的变化来知道旋律的上行和下行。达尔克罗兹他从头到底都是在行走,都是在用类似于舞蹈的方式去感受音乐,他让学生在行走中体会节奏带来的快乐。音乐亦是一种语言,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教师重视语言动作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用节奏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魅力。教师也可让学生模仿生活中最熟悉的声音,感知音乐节奏,如让学生模仿敲门的声音及鸭子叫的声音。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兴趣。节奏的趣味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学生的节奏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音乐无处不在,教师应时常告知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音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载体——游戏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不是只有小孩喜欢玩游戏,成年人、老年人也都喜欢玩游戏,而在游戏中学音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这种放松愉快的心态下才能产生创造性的思想,从而激励其创造的意识,在游戏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编新颖的旋律。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游戏中反映敏捷,临场发挥灵活多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奥尔夫的课堂中,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都会使学生情绪激动、表情愉快,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肢体动作及奥尔夫乐器,将音乐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在倾听和用肢体动作表演音乐的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能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强大信息。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不同,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如在《蜗牛与黄鹏》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作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设计好游戏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蜗牛、黄鹏、葡萄架等角色进行扮演,可以单独扮演也可与其他同学合作。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性故事再现音乐,让学生根据歌词设计故事情节及动作,比如让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模仿蜗牛爬葡萄树的动作,每个人都能从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使音乐课堂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倾听音乐,培养音乐感受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深入地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形象教育

形象性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学习的共同特点,通过音乐形象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发明创造能力,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所在。虽然音乐形象并不是在一切音乐中都有明确的表现,但是,凡是主题鲜明的音乐作品一般都蕴含着生动的音乐形象,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通过有组织的音响直接刺激人的听觉,根据不同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种种表现形式引起听众的共鸣,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观众在有组织的音响下,通过音乐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紧张度及风格等手段,能够根据“同构”规律在大脑产生视觉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范唱、范奏及精选的音响与音像材料中,应加强音乐形象教育。因为生动的形象对音乐作品的解释能更加具体化,能更好地诠释作曲者的心境及艺术观念。比如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他在塑造“天鹅”的音乐形象时,以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着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勾勒出天鹅高贵优雅、安详浮游的画面。在欣赏此作品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音乐形象,调动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在脑海中形成天鹅的形象。然后,老师可让学生画出脑海中天鹅的模样或模仿天鹅的经典动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见,在音乐形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听到触动心灵的音乐,会潜意识地产生“再造想象”,进而促使“创造想象”的产生。

创造能力范文篇6

希尔博士曾经说过,创造性非常重要,拥有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财富。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者能够发现新事物的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与低级思维不同,它是属于大脑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不要拘泥于陈贵,能够大胆创新,从现有的失误中更好地发现美。由于美术课程的特殊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连续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换。因此,今后广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持之以恒,深入研究教材,不断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事物,提高中职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另外,还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自我潜能得到更好开发,实现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当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

1.从教师方面分析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创新能力是美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创新才有创造,创新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不竭动力,要想培训中职学生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就必须要让教师带好头,伟大的共产主义领袖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教师教得好,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我进行创造。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的中职美术教师缺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创造能力,还有部分新任美术教师虽然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由于受到学校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制约,即使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不敢轻易的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目前我国中职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照本宣读,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更不会去科学、合理的针对学生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扼杀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们失去创造的意思和能力。2.从学生方面分析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美术的理念就是要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美术是一门艺术,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是学生学生们具有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门学科,同时还需要学生们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学生美术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发现美、欣赏美,并有能力记录下美。美术学生如果没有审美能力,没有主观判断能力,理解不了美的深层含义,就没办法将美记录下来,更不要谈创造性了,也就学不会创造能力了。3.美术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美术教学离不开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由于我国的美术教学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因此很多中职院校美术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行政有效的教学理论做指导,导致了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在学生美术时异常吃力,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美术仍然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内涵,对美术作品也没有太好的鉴赏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将个人思想和情感融入到美术学习与创作中,就很难拥有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措施

1.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依靠课堂的教学,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美术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让美术教学不但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灵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到创造意识,能够自我进行创造性学生,能够提高创造能力。2.增设教学情境,制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让人的思路更加开扩,中职美术教师应该增设教学情境,制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生环境中去欣赏美,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天性,让学生们能够自由的自我提问、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解答,从而培养出学生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好奇心都非常强,思维也都比较活跃,联想能力特别强,这正是培养创造能力所需要的良好品质,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并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欣赏美术作品,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们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把握好课题教学,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意识上要有所调整,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彻底地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在中职学生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广大教师要加强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美术课教学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今后应当针对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力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推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作者:张敏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旅游分院

参考文献:

[1]高凤云.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2]吴团月.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16,(08):231.

[3]程佳.浅谈在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

[4]董鹏志.浅谈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26+128.

[5]谭小东.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3,(18):342.

创造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思考活动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意识和精神,这种活动表现为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严谨地、不死板地提出问题和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一直都不是生来就俱有的,而是通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和培养逐渐锻炼出来的。在初中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开始快速成长,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快速增长,使得根基时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因为这种影响而产生的人们常说的青少年的叛逆思想。青少年喜欢用独特的视角和奇怪的想法去看待一些问题,这虽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不受成年人的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不应该过于压制初中生内心的独特想法,而应该鼓励初中生们敢想敢做,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美术教育与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联系

从目前来说,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创新,美术家通过创造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美术就是一种把想象中的事物通过笔与纸描绘出来,其内涵就是一种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知识是重要的,但当理论付之于时间将会产生许多理论的拓展,就如美术一样,画画在不断进行训练经过千锤百炼后,往往会是画出来的话产生一种创造性的东西。画家在不断训练中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观和一种审美能力,这会是他产生去创造美的渴望。所以,初中生的美术教育是增强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教育领域。在该领域的教学中,老师通过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潜在地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在艺术形成的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想象,如果没有想象的奠基,艺术也就无法存在,所以我们要先试着引导出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的丰富也是学生能够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老师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创作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对某一事物思想的重新组合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自己的手描绘出来,这就是训练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启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也即为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其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事物,需要进行不断观察从而得到事物的本质。所以,老师在辅导学生美术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事物,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使人惊喜;最后,我们还需要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成长,美术有许多新鲜的灵感都来自于一种发散性思考,所谓发散性思考,即发散性思维,是扩散性、辐射性、求异性思维的综合体。它能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角度去设想,探索出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最后可以使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的思维方法。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事物变活,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的枷锁,不会被限制在一个点,会反复思考想象,去拓展出更多的角度来进行更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老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学生才能够在美术创造时等到更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直都是我国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因为是这样一个重难点,所以才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墨守成规的勇气去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道路,也需要美术老师能够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关心对象,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我国能够更加容易产生创新性、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立中.试述中学美术对中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J].神州(中旬刊),2013(5):278.

[2]李亚明.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123-124.

创造能力范文篇8

音乐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音乐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独特多样的。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7年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说:“中国有大量的最优秀的人才。来美国留学的年轻人都非常出色,他们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一中肯的语言道出了对创新精神的深情呼唤。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偏颇。在音乐教学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了,现在看就不够了,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才是好学生。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构建开放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思想,即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学生的本能得以生长。学校与老师应主张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我国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脱节,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本性,反而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变革现有封闭的音乐教学模式,构建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开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营造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要积极改革班级授课形式,针对音乐教学特点,尽可能限制班额,以小班教学为主,与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辅导、活动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活动空间,加强参与音乐教学的对话交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发挥。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与创造。让学生在弹性环境中自然发展和创造。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二、必须改革音乐课程教材的内容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课程教材设置(尤其是基础教育)上明显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课堂模式单一等弊端。因此,必须扭转课程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时代社会发展的局面,突出课程教材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既重知识积累、又重能力培养的复合型课程体系。音乐课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文学、生活、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音乐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营造宽松的校园氛围,给学生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三、必须改革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今天,我们许多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可贵的创新意识早就被扼杀掉了,学生最多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情与向往。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流失,只能培养出思维僵化、思想守旧、亦步亦趋的“应声虫”,即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也培养不出多少英才,这实在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因此,大力改革音乐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坚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原则实行改革。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争辩、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大胆思维、大胆实践、大胆发现、大胆创造,通过设立各类音乐比赛奖项,正确引导、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甚至是冒险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化品质,不拘一格育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放手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有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提高、创新精神才会发扬,才能不断进发创造的“火花”。同时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打好艺术教育的基础,积极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科学的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它包括观念、品质、情感、习惯、态度、个性、创造力等的评价。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本身并没有统一的标尺来衡量,不能完全用一首歌、一张卷子的形式来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应在教学中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建立一套全新的以凸现创新素质为主的评价标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出正确的导向功能。往往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采取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个体评估、群体评估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品尝和体验学习音乐的喜悦和成功,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创造能力范文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创造性思维;深度学习;经验主义;教学设计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突破常规思维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是法学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法学本科生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是高等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法学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1]。法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对现有法律规范的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依据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当前我国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引入,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进行培养。

一、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位

法学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其运用创造性思维处理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亦可称之为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在现有研究中对三者一般不作严格区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多有研究。例如,创新思维是以创新为导向,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的思维模式[2]。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创造力的核心,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晶[3]。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原来固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方式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4]。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表述,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创造性思维不囿于原有的思维模式,相对于原有思维模式更加新颖且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二是创造性思维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不应不顾客观规律、随意否定众所周知的基本原则;三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当前世界作出一定贡献。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是厘定其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也是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一般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阶段: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5]。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基础,力求通过教师讲授将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简单方便、可以迅速讲解大量知识、可以将教师的体验和感悟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优点。然而,这种以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负面影响[6]。传统授课模式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缺失问题显而易见。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的学科,法学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规范,这一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殊为不足。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容易形成从课本和法条出发记忆法律的思维习惯,在面对真实案件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严重问题。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

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导向性的思维方式,即“明确目标—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过程[7]。创造性思维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新加坡,发展学生创造性潜能的重要性可以从国家教育构想和课程政策中看出[8]。法学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科学,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体系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例如,美国的法学教育是一种本科后教育,只有完成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并取得了相应学位之后,才有资格申请就读法学院[9]。因此,相对于美国法学本科生而言,我国法学本科生的入学年龄、知识起点和能力起点均较低。在法科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将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将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至少应当包括三重含义:法学本科培养方案应当围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设计;法学本科的教学过程应当贯彻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法学本科培养过程中应当有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翻转课堂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运用的直接认知,为学生探究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和运用方法提供了学习环境。翻转课堂的小组讨论合作模式,鼓励学生将创造性思维运用于信息交流,通过小组协作解决给定案件的法律疑难问题。在总结与评价环节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汇报以及项目报告的方式,灵活地将法律规范分析与个案分析结合在一起,将案件的诉讼策略制定任务分配给学生,进一步有效锻炼法学本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法学本科教育在本质上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使法科学生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可以培育法科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进而锻炼法科学生在社会法律工作中正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育者来说,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10]。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塑造法学本科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法律职业以个案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需要法律职业人具备冷静客观、坚韧严谨、独立决策、责任心强的基本职业素养。具备这一职业素养是法律职业人分析法律争议、解决法律冲突的基础。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法学本科学生,能够在符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独立分析案情,并独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诉讼策略或诉讼替代性解决方案。在与对方律师或对方当事人进行辩论时,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法律职业人能够坚持自己经过系统分析形成的观点,并依据事实和法律明晰说理。作为法官的法律职业人,还应该能够从创造性思维出发,以公允的视角分析案件而不被当事人或人的观点轻易影响。这种法律职业人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然需要在法学本科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培养。构建于经验主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天然具备法学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法学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在视频教学中阐释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还需要录制大量模拟案例或真实案例。前置视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详细了解案件卷宗的内容。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时,能够以具备细节和真实性的案卷为依据,完成独立判断思考、合作分析案例、讨论和争辩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法学本科翻转课堂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机制设计

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颖教学模式,近年来翻转课堂备受推崇。翻转课堂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依据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增加了学生接触目标知识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自主努力下,突破了“学习在学校进行、在课堂进行、在上课时间进行”的传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将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相结合,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模式。法学本科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三阶递进、两元互动、整体考量”的机制设计。在法学本科翻转课堂设计中,应当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小组讨论、课后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从而形成三阶递进教学过程机制。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应当明确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发放视频、资料等途径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学习材料。学生应当以知识探索为主要手段,通过检索法律规范、查阅已有典型案例、分析给定材料等,初步了解将要在下一教学阶段讨论的案例基本情况,并自主“发现”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受益于网络技术的个性化选择,学生可以自由决定何时完成作业、在哪里完成作业以及如何深度学习给定材料[11]。在课中小组讨论阶段,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解决给定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作出确定的结论并汇报。基于经验主义的小组讨论,既是学生协同合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案例分析的过程,更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讨论并汇报每一小组的结论后,教师应当及时点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课后案例分析阶段,教师提供给学生另一个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分析报告,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三阶递进教学过程机制的关键在于,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的深刻意识。意识上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三阶递进教学过程机制提供给学生的广泛探索机会和合作空间,通过类似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完成对给定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模式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逐步养成的。教师的教学素养、翻转课堂的设计水平、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习惯、其他课程对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等,均与其具有复杂相关性。在法学本科翻转课堂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学生-教师双向交流的两元互动教学提升机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课上提问、课下批改作业等简单范畴。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信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而非学生。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主要是法律规范以及经最高人民法院等权威机关确认的典型案例,其内容不容学生质疑。法学本科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中心则是学生而非教师。翻转课堂围绕着给定学生任务—解决学生困惑—指导学生讨论—评价学习效果的主线展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法律规范和典型案例的“发现”任务。学生-教师之间的两元互动机制具有即时性、双向性和目标性。在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学习的中介者和激励者[12]。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系统等途径向教师请教,教师予以即时回复。教师同时可以随时布置新任务或调整任务内容,以适应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交流模式,还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予以针对性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课中小组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指导、鼓励的双向交流,对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明显效果。两元互动的教学目标由教学计划确定、由教师实施引导。学生通过该阶段的翻转课堂学习,能够把握对法律规范和实际案例的创造性分析思维范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法学本科翻转课堂还应当构建整体考量的教学评价机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门课程、多个教学环节的共同努力。因而,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时,运用整体考量的教学评价机制更为适当。在翻转课堂学习考核评价中,应当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可以尝试采用项目设计或案件系统分析的考查模式,让学生通过对复杂案件的整体分析,展示其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法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运用水平。教师甚至可以采用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件案例分析或(辩护)案件思路设计的模式进行考核,使学生面对的考核内容更接近办案实际。整体考量的教学评价机制,既是对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评价方式,又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四、法学本科翻转课堂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实施策略

创造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应用

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型、想象能力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因而其也能够实现对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应用实现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能力,赋予学生更多的音乐情感内容,在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时能够做好自我情感的调整,直面挑战。根据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可知,当前主要是通过音乐歌唱形式的多样化、节奏创作以及舞蹈编导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中展开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堂演唱中培养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音乐教学活动而言,要求能够展开最基本的音乐技巧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音乐的技能和动力,最终展开音乐创造性活动。首先是在课堂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轻松的音乐学习环境,由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时候,要求学生在掌握对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且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即在歌曲中蕴含了对西藏的满满的情感内容,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小学生播放一些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提升学生对西藏这一地区的认知,由此才能够在演唱过程中导入自我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较为出色的音乐情感体验之后才能够拥有自己对于该曲目独特的认知,并且由此展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如学生觉得该曲目主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在歌唱中可以通过小组合唱的方式更容易激发集体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感,使得整首歌的表达更加立体生动;其次是教师在音乐演唱教学活动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想象,在提供一个大方向的同时让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到自由的发挥,最终增加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宽度和厚度。如在《小宝贝》的教学中,学生想象起来的画面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想到了一幅圣母圣子图的画面,因而在演唱中其会不自觉利用严肃的情感演唱,而有的学生想象的画面则是平常的母慈子孝的场面,因而整个演唱的基调是柔、静、平和的,通过想象的方式,学生的音乐操作性思维能力实现了锻炼和提升,学生也将其能力利用到其情感的表达中,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急需家长的安抚的时候,该歌曲的旋律就会响起来,学生也能够以此平息自己的情绪,从而平静面对困难,不焦躁不紧张。

二、在节奏学习中提升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

节奏是一切音乐学习的基础,而通过节奏的创作教学能够有效的锻炼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利用节奏展开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而通过节奏教学方式,学生不需要演唱就可以掌握到音乐曲目的情感内容,并且进行自我创造。即在展开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展开节奏教学,如教师通过对《对鲜花》的节奏的教学,自己提出上半句,由学生接已学曲目中的下半句,在熟练的掌握了节奏的技巧之后,由教师随意更改某一句节奏,学生进行下一句节奏的创新,由此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种类比的培养方式,还能够推动学生展开更深奥的音乐节奏的创造性学习,由此不断的奠定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另外一方面不论是有经过音乐正规培训还是没有的人们,在听到音乐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打节拍,因而通过对音乐节奏创造性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导入对音乐演唱、对舞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在舞蹈编导中激发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以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音乐的创造渠道之一。在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学生能够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如在开展歌曲《铃儿响叮当》的舞蹈创编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行展开编舞的方式,让学生在平安夜这一情景中所含有的音乐元素以及内容进行呈现,并且将其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如学生通过平安夜想到了麋鹿,因而在舞蹈中其融入了麋鹿的形态动作进去,让舞蹈更具有平安夜的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教师通过在音乐课教学中导入即兴舞蹈的教学形式,在学习好一个音乐曲目之后,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该曲目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由此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被激发出来,并且该能力也能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其他时刻中发挥作用。可以说,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渠道是多样的,要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利用教师的指导,通过演唱、节奏教学以及舞蹈编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能力的提升以及锻炼,最终实现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提高音乐的创造,推动音乐的发展,并且引导学生提升创造性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最终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可以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唱歌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表现形式导入学生的创造的动机,通过对曲目的场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的激情;还可以通过音乐节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激发学生节奏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是通过舞蹈的编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舞蹈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呈现出音乐的情感内容,实现舞蹈的编导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利用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呈现出来,这其中就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刘婧.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