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反思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8:58

角色游戏反思

角色游戏反思篇1

    1、 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2、 知道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活动准备:

    “肯德基餐厅”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到角色游戏区“肯德基”。

    2、 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马上要玩“肯德基”游戏了,请你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怎么玩?

    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梳理出:角色分工。

    3、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讨论:肯德基餐厅里有谁?他们会做哪些事?

    经过讨论得出:肯德基餐厅里有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游戏时大家把事情分着做,有的收钱,有的服务,有的去买食物,这样很有意思。我们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4、 幼儿自由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挂牌。教师帮助幼儿挂牌时提醒:想一想,你要做些什么?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目的。

    5、 幼儿自主展开游戏。教师以“服务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一边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同时指导幼儿准确、热情地当好“服务员”,使用“欢迎光临”、“你要什么?”、“再见”等礼貌用语;注意顾客在餐厅吃“肯德基”的情况,鼓励他们大方地说出所需要的“食物”,建议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会使用“谢谢、再见”等。

    6、简单评价: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

    活动反思:

    在制订角色游戏《肯德基》计划前,我就考虑到我班孩子有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只是因为肯德基餐厅是他们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那些吸引人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而愿意去参与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几乎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但实质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自在游戏,有时也交流,但尚未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所以,我就把这学期的角色游戏目标定位在“建立初步的协商分工意识上”,这主要基于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对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水平的发展做过渡很有必要。

角色游戏反思篇2

【关键词】游戏;德育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二、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以便于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三只蝴蝶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儿去模仿学习的;三色花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也是幼儿应该克服的毛病。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能够亲自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增强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构游戏中的德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独立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轮流使用结构材料的习惯,幼儿在游戏时,常常需要互相协商交换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四、智力游戏中的德育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

五、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角色游戏反思篇3

关键词: 角色游戏 教师组织 问题 解决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平时生活中的体会与积累,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典型的游戏形式。角色游戏以其贴近生活、灵活多变的特点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但是角色游戏的开展是与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分不开的,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自身教育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工作中,教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提出,希望对幼教事业的进步有所帮助。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角色游戏一般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游戏中加入自己的想象,通过运用辅助材料和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再现生活中的情景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典型游戏形式,幼儿喜欢游戏,而在众多游戏形式中,对角色游戏也是更加偏爱。角色游戏在幼儿两三岁时产生,在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角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须体验的游戏形式。角色游戏与其他游戏形式相比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高度独立自主的游戏活动。对于游戏的主题、情节都有什么角色,由谁来扮演角色、用什么材料,这些都是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进行的。正是如此,角色游戏过程都是幼儿自愿自发的,没有成人的意愿指导与组织。

(二)特殊的想象活动。

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在想象的前提下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是这种反映不仅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在反映过程中加入幼儿自身的理解想象与创造。即便是同一个主题,幼儿也会在不同情况下创造出不同的场景与清节。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四方面要素组成:

(一)以人代人。

角色游戏,顾名思义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在游戏中不能缺少的是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一般是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的并且十分熟悉的角色,如爸爸妈妈、老师、医生、司机等,幼儿在扮演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创作,不仅发展了幼儿想象力,而且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扮演的角色在生活中的感受。

(二)以物代物。

很多物品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需要小道具,如客厅中的小茶具,医院里的听诊器,街道上的公交车,这些在幼儿的游戏情境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游戏时不可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幼儿面对此种情景,会用其他一些材料代替游戏中重要的物品,如小椅子可以是公交车,冰棍棒可以做听诊器。而且大多数时候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一个物品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小椅子这会是公交车,下一个场景就是大白马了。游戏中的以物代物要求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对生活中的事物非常熟悉,了解事物特征,并通过加装饰实现以物代物。

(三)动作和情景的假想。

角色扮演是以动作语言体现的。在游戏过程中并不是将材料一一展示就算完成游戏,幼儿会动手操作玩具,结合语言创设假想的情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进行相应的情感体验。要说明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的某一具体动作,而是一个概括动作,如售票是售票员的一个行动概括,但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想象与创造。

(四)内部规则。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角色、材料、动作、情景等的想象虽然看上去天马行空,但是其实幼儿还是追求逼真的表演,并且遵循逻辑原则,使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符合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如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医生负责检查病人的身体,并且嘱咐病人好好吃药。角色扮演过程中虚构性和真实性相结合创造性地体现生活。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组织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形式,首先幼儿参加角色游戏可以自主自愿地参与角色游戏的规划与安排,不仅从中体验到极大快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锻炼与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其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想象力得到很好发展,幼儿发展想象力一方面对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运用,另一方面为幼儿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很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角色游戏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活动形式,但是在幼儿园观察过程中不难发现幼儿园中的角色游戏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功能。因此笔者通过对幼儿园中幼儿角色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通过详细分析观察记录发现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游戏形式单一,幼儿对此兴趣贫乏。

案例一:在观察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笔者发现区角活动开始以后,角色扮演区几乎没有幼儿的身影,后来老师发现各个区角的幼儿分布不均衡,有些区角幼儿过多,便引导幼儿过来进行角色游戏,幼儿们进入角色游戏区角后没有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触摸,老师发现后引导幼儿一起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玩起了妈妈带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的游戏。

笔者观察的幼儿园组织的角色游戏形式陈旧单一,只是以简单的娃娃家、理发厅、售票厅、商店等为主题形式,虽然可以由同一主题展开不同情节,但是总归换汤不换药,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新鲜感,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接触的环境和过去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角色也非常丰富,因此单一的娃娃家、理发厅等情景多次重复已经使得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缺乏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不利于幼儿发展。

(二)角色游戏材料不充足,幼儿活动受到限制。

角色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需要各种来源于生活的模型、器具等,但是由于幼儿园经费不足或教师不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很好地预想游戏发展程度,所以用于角色游戏的材料非常匮乏,幼儿园中角色游戏的材料只是简单的几种,而且看上去非常简单,这就造成游戏背景简陋而单一,很多材料不够形象生动,情节发展时没有相应材料供给适用,幼儿需要什么都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进行以物代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思维停留在眼前情境中,不能继续拓展更为复杂的情节,不利于角色游戏有效进行。

(三)与其他活动相比,角色游戏中教师缺乏对幼儿的指导。

很多老师认为,角色游戏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所以放任幼儿自由结伴活动,给予幼儿高度自主,很少进行干预,只是站在一边等候活动结束或干脆离开游戏现场趁机完成其他工作,而不会过多注意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有时候幼儿在游戏时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主动呼唤教师时,教师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应付了事,不会和幼儿过多交流和互动,这些都使得幼儿看似是在游戏,可是能力水平没有很好地向前发展,角色游戏没有体现出本身的意义所在。

案例二:游戏开始了,幼儿们自由结组进行游戏,老师在办公桌完成之前没有做完的手工。几个幼儿一开始一起玩去家里做客的游戏,进行了大概五分钟左右,其中扮演爸爸的孩子在一边抠道具的袋子,过了一会“妈妈”和“孩子”还有“客人”也一起加入抠袋子的行列。老师在一边一直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过了一会儿,其他组的小女孩去老师那告状,说他们不玩在那抠坏了玩具,老师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在椅子上看着他们,让他们不要抠袋子继续好好玩游戏。

案例中老师不能在幼儿游戏中做好观察,而是趁这个机会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幼儿的需求完全不知,更不用提根据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手段方式进行引导了。角色游戏虽然要以幼儿的自主选择为主,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幼儿,自己几乎不了解情况,这对幼儿来说进行所谓的角色游戏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四)教师注重幼儿的常规教育,忽视情感交流。

部分教师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是会和幼儿交流的,但是他们交流的大多是向幼儿传授品德和习惯上的要求,如不能争抢破坏玩具,不能大声喊叫,不要追跑打闹,等等,只是在他们认为幼儿的行为违反成人世界的规则时,会对幼儿进行管教和控制,而很少心平气和地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情境中,和幼儿一起游戏,与幼儿进行亲切交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游戏情景进一步发展,拓展幼儿的角色体验,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幼儿遇到困难或游戏情节过于简单时,也不能很好地激励幼儿继续探索。

(五)角色游戏结束以后缺少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角色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很少对游戏进程进行评价,也不会组织幼儿彼此交流,教师会做的只是叫幼儿整理游戏场所,最多是对表现好的幼儿提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幼儿进行批评。这样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感受或经验积累得不到疏理,角色游戏似乎成了一个走过场,使角色游戏的组织失去了原本意义,幼儿不会从中有很大收获。

四、教师很好地组织引导角色游戏的策略

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儿童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活动,教师必须开展和加强对幼儿的指导,从材料的准备到幼儿兴趣的激发,活动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及结束后的适度评价。对幼儿的指导,教师要注意以尊重幼儿主体性为前提,根据幼儿的年龄、具体的游戏情景、具体的幼儿特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丰富角色游戏形式。

现如今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等角色游戏形式已经为幼儿所熟悉,幼儿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缺乏兴趣,不利于角色游戏顺利进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采取新情境、新模式进行角色游戏。教师可以将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既可以使角色游戏更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同时主题活动更会不断深入,角色游戏随着主题活动同步发展,游戏内容和形式都会发生变化,这样幼儿有机会在更多情境中体验和展示自己,从而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各种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活动,还可以联系社区申请社区中类似商店、医院等活动场地,带领幼儿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进行游戏,这些因素的引入会给幼儿带来很强的新鲜感,使幼儿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时要注意为幼儿提前精心准备所需的材料。准备材料过程中要注意所准备材料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因为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想象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材料更准确地感受和体验角色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从而引导游戏更好地发展。而在游戏进程中,幼儿可能会由一个游戏情境发展到一个新的游戏情境,就会需要新的材料,教师就应进行预先设想,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相反幼儿看见材料更有可能会向新情境发展,从而丰富幼儿经验。

(三)教师应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角色游戏的本质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角色游戏不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只需看护幼儿安全,其他由幼儿自行决定,对幼儿撒手不管。有研究表明,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适当对幼儿进行指导有利于游戏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幼儿在游戏进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在游戏进行时密切观察幼儿动向,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应盲目立即上前帮助,应该判断幼儿是否能自行解决遇到的困难,如果可以,则教师不必急于上前指导,可以给幼儿机会自己解决;如果幼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主动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启发,帮助幼儿一起解决困难,继续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对事物的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无法向新的情景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适当的机会,也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用巧妙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适当点拨,借助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推动游戏向新的情境发展。

(四)教师应重视情感交流。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更注重纠正幼儿的行为问题和幼儿纪律管理,而很少与幼儿进行感情交流,有研究表明不关注情感交流的互动是缺乏教育价值的。所以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幼儿的情感交流,要用心关注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为他们多提供探索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多对幼儿进行赞扬、鼓励的正面评价,如果幼儿行为上出现问题,则教师不应训斥,而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鼓励,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尊重,从而积极向上发展。教师还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行列,与幼儿一起游戏,这样有利于维持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推动游戏发展。

(五)游戏操作后要组织幼儿彼此交流分享。

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把自己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的感觉想法或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会使其他幼儿从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拓展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经验,还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根据游戏主题,对游戏进行适当总结与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整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收获,还可以培养幼儿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角色游戏对幼儿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之上的,教师很好地组织角色游戏就是条件之一,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存在哪些问题,进行相应改正,从而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于渊莘.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相融和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指导行为的比较研究.教育探究,2009.03.

[4]孙民从.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研究,1998.04.

角色游戏反思篇4

摘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童年的欢乐愉快、自由以及权利的象征。在丰富多彩游戏的中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角色游戏同样也能为幼儿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为此文章分析了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特点;幼儿教育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超市商店,娃娃家,糖果铺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角色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内容、情节、环境布置以及材料的使用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幼儿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的自然。我们开展了“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通过采取家园共育的活动帮助幼儿累积更多的知识经验。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开设的“豆豆理发屋”,为幼儿提供各种“理发工具”结果幼儿不是很感兴趣,理发屋的生意也一直不好。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幼儿对理发的不是很了解。为了丰富幼儿对理发屋的了解,我带幼儿来到我班一位小朋友家的理发店参观,请家长向小朋友介绍各种理发用品,让幼儿对理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请来了家长当场为幼儿解说、演示理发的过程。最后再在角色游戏中开设了“豆豆理发屋”。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理发屋重新产生了兴趣。所以与现实生活结合,更有利于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又如在开展“寻找秋天”亲子游活动时,请家长在游玩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观察公园里的绿化等。有了这一经验,小朋友在下次搭建“豆豆公园”时就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游戏时更注意力爱护“公园”中的绿化,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引导幼儿在生活上观察的越细致,感性认识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应也就越逼真。

2.角色游戏能贴近幼儿现实生活

为了让角色游戏在进行时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我们班为每位上班的幼儿提供“工资卡”,以便于下了班的幼儿领取工资卡后可以自由的进入到其他角色游戏中。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例如在我班开设的“美佳超市”,幼儿扮演收银员会扫条形码并向顾客索取“工资卡”;超市的服务人员在看到有顾客光临时,会在门口喊“欢迎光临” 顾客走时,会喊“谢谢光临;欢迎下次光临。”有例如在“绿杨馄饨店”的游戏中,幼儿馄饨店的老板,会根据以有的经验,问顾客要吃点什么并向顾客要“工资卡”实行刷卡消费。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宝宝的爸爸妈妈。起床时会给宝宝洗脸穿衣服,吃饭的时候会给娃娃喂奶或者给娃娃烧菜煮饭,吃好只好还回抱着娃娃出门散步。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各种角色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有时当在进行游戏时,部分幼儿会由于扮演角色还忘却自我,真实的表现出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

2.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进行良性指导,可以达到熏陶幼儿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首先在游戏前,可以先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从而按规则游戏。如在角色游戏“小猫钓鱼”中,规定了幼儿需要排队轮流进入,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向幼儿解释这一规则,并引导幼儿按规则游戏。这样对幼儿的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如果有幼儿不按照游戏规则时,教师不因以训斥的态度,而应以引导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可以蹲下来对该幼儿说:“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在排队呢,我也想去钓鱼,我们一起去排队吧,好不好呀?”这样教师以角色进入游戏,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交流,幼儿更容易接受。又或者可以在游戏后共同讨论应不应该排队,有的幼儿说这样是不对的,应该要排队。也有的幼儿说我们是好朋友,当然可以排在他前面。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发表意见得出了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该排队的时候就要排队,插队是不对的。其次,在幼儿能按游戏规则游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交流。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接待同伴来家里做客,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等;当有客人带礼物来做客时可以说“谢谢”;当客人要走时是可以说“再见”等等。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性的体现,从角色游戏中,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角色游戏反思篇5

【关键词】角色;游戏;定位;教育观;幼儿

The tray talks about teacher role allocation in playing in infant role

Chu Kaifeng

【Abstract】Role game important means in being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teacher sets up the correct education Taoist temple , changes a role in teaching, make great efforts to be that the infant structures one acting on self's own,probe into , experience that the game platform associating with in cooperation, the body and mind health promoting an infant develop.

【Key words】Role; Game; Fix position; Educate a Taoist temple; Infant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教育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扮演角色游戏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的模仿,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周围成人的各种活动,加深体验所扮角色的情感、态度等。那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定位好教师这一角色呢?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通过角色游戏这个环节,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好基。变传统的权威的组织者、讲授者和管理者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伙伴式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为幼儿构建一个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往的游戏平台,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由表达、互助合作和独立负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表现自己的智慧、才能、经验、个性。

1. 老师是幼儿角色游戏的引导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也逐渐增多,大班幼儿已初步具有一定的角色承担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熟悉的社会场景中他人所表现的情感已经能够基本正确的辨认,但他们大多是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作出的机械判断,仅仅是对角色情感表面的理解,还不能深入到角色的内心当中去,更谈不上很好地扮演角色,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开展好角色游戏的前提条件。游戏前,即角色游戏的始前阶段,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如参观、观察、看图片、讲故事、看幻灯、电视、电影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生活,认识成人的劳动,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以丰富幼儿大脑中的表象。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加深对角色情感、态度的体验,这样才能为幼儿游戏提供素材,使其产生模仿成人言行的美好愿望,为增强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扮聪聪菜场”游戏前,我们先组织幼儿参观菜市场,参观前,还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菜市场,看看市场里有哪些商品?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是怎样卖菜、买菜的?”这样,幼儿参观的目的明确,指向集中,玩的“聪聪菜场”也生动活泼,由于幼儿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玩游戏的基本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实际给予引导,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主动、积极地、自愿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深化,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获取各种经验;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分享游戏中的成功、快乐,总结游戏中的经验教训,以此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

2.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的合作者

所谓合作,就是共同去完成某一件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应该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应该是以平等的对话式的倾听、分析、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因此,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同伴的身份巧妙地进入到幼儿角色游戏中去,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和建议,与幼儿共同分讨、讨论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游戏的进程,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和提高。一次组织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发现娃娃家的角色少、情节简单,我就立即调整自己的角色,扮演孩子的老奶奶,到娃娃家作客,主动说出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这样让幼儿围绕招待客人,如何照顾老人,展开一些新的情节。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在和幼儿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随时关注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兴趣,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到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观察、思维、想象、交往、表达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而且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社会性的发展。

3.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者

支持即给予、鼓励。在幼儿游戏始末,作为教师,应根据游戏的主题需要,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为幼儿创设平等、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是教师积极实践《纲要》精神,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扮演支持者这一角色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根据游戏确立的目标、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材料的配备、幼儿角色作用的发挥给予适时帮助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创造性地与周围的人、环境相互作用,在自主的选择、自由的表达中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智慧、才能、经验、个性。

3.1 物质的支持。

材料是幼儿作用于游戏中的必备条件。正如陈鹤琴指出的那样:“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教师必须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角色的开展和延伸,且在幼儿活动中不断补充,以满足幼儿活动、发现、探究的需要。

3.2 精神的支持。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积极的情感、态度、鼓励、赏识的语言都是幼儿开展游戏、深化游戏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收获新的经验,从而提高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自信、感受成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3.3 时间空间上的支持。

角色游戏反思篇6

关键词:儿童;角色游戏;创新能力;培养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是幼教界颇为普遍的一句行话。幼儿期是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人性格、习惯、特质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角色游戏是儿童处于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它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相关对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从科学角度来讲,儿童既有模仿成人活动的渴望,也有联系和发展各种能力的需求,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过程。因此,角色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幼儿角色的主题内容包括幼儿所处实际生活环境的反映,或者是经过儿童思维加工过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经观察发现,儿童对于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往往会长期坚持,年龄较小的儿童注重日常生活的游戏,年龄稍大的儿童则注重社会关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必须注重游戏的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要运用创造性设想,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一、教师在幼儿创新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幼儿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艺术教育创新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感知、智慧、表现、创作。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自身的知识,做幼儿成长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的基础上,科学组织活动,从导演式指导转变为更多的隐性引导,启发式地开阔幼儿思路,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教师是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材料的提供者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在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因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营造民主、轻松、自由的安全环境,可以促进儿童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从而有效挖掘儿童的创新思维。

3.教师是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和目标的实现者

教师作为教育的评价者及目标的实现者,应根据教育目标,分析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和教师自身对活动设计、实施、教学的把握,评价教师是否把重点放在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启发、诱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幼儿完成的作品。要把握幼儿的思维是否活跃、自主意识是否增强、探究兴趣是否浓厚、创新意识是否加强、创新能力是否提高。

二、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措施

1.创设情境启发儿童想象力,激发儿童创新意识

幼儿游戏既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反映,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合理组织幼儿游戏,有效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挖掘和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情境的创设是角色游戏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恰当地控制这些因素,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设计游戏时,力求避免设计出“机器人服务员”之类的角色,让幼儿单调枯燥地重复某一动作;在玩“看医生”游戏时,教师可以设计有个受重伤但没带钱的病人来看病,根据情境让幼儿在不违反医院规定的前提下想出可行的办法。切记:教师在幼儿游戏前应尽量少讲,讲的时间多了,幼儿动的时间就少了,讲的规则多了,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少了,从而在客观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

2.灵活选择游戏内容,诱发儿童的创新兴趣

幼儿角色的主题内容包括幼儿所处实际生活环境的反映,或者是经过儿童思维加工过的生活经验的表现,而兴趣是儿童个性气质发展的助推剂和催化剂,对提高幼儿自主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了解儿童所选的主题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游戏是否感兴趣,在充分了解儿童游戏状况的基础上,灵活地设计游戏环节,使儿童能够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从而诱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每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和接纳的态度,注重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真正达到提高儿童创新能力的目的。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创新的氛围

(1)有效启发引导,促使儿童融入角色氛围

兴趣是引导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人们会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幼儿更是如此。幼儿积极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不仅能使幼儿更加迅速地融入游戏,同时也对幼儿大胆创新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发现幼儿把布娃娃夹在腋下,或顶在头上,或胡乱扔在地上,就可以模仿小孩的哭声,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2)创设与儿童相关的生活情节,激发儿童的想象兴趣

儿童大脑中的生活情节是受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随着幼儿对事物认识体验的深入细致,游戏情节的反映就更加丰富了。因此,设计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情节,能有效促进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促进儿童创新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小班幼儿的教育时,我让小朋友开“小超市”“幼儿园”“小吃店”“娃娃家”“游乐园”等小朋友日常接触较多的环境,让各个小朋友自主选择各自想扮演的角色,同时引导小朋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相关情节的设置,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幼儿更快地融入游戏情节,同时也激发了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3)创新游戏环节,强化幼儿的体验感受

儿童对生活中只能看却不能经历的事物通常会有强烈的好奇感,比如交警叔叔的交通指挥、医生护士的打针开药、教师教导小朋友等。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这个特点,设计相关游戏满足儿童的体验欲望。比如,可以让小朋友扮演幼儿园的教师,教其他小朋友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于课堂上其他小朋友出现的问题模仿教师的解决方式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个性思维,增强其协调合作能力,尤其是强化儿童的个性体验,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使儿童创造力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增强,真正感受到角色游戏的无穷魅力和无限乐趣。

角色游戏是开发和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儿童的个性和气质都有极大的塑造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懂得正确地为自己定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介入游戏,同时又要适时放手,把自主选择的权利还给幼儿,成为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相信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定能从游戏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吴周轶.巧用角色游戏发展幼儿语言.新课程:下,2011(02).

[2]李敏娟.规则是角色游戏的主宰.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5).

[3]张亚萍.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4]单明娟.走进“迷你”社区: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策略的创新与实践.考试周刊,2011(24).

[5]吴文新.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之我见.文教资料,2011(05).

角色游戏反思篇7

唐·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正是基于认知主义的观点,把人的大脑的三种加工水平分别对应到设计中,把设计也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1)本能层是指人在接触事物时,快速做出的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能够对事物的利弊关系做出快速判断。2)行为层主要是在控制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功能以及自己的控制能力等做出的判断。3)反思层是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会影响对事物本能层和行为层的判断。唐·诺曼认为,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应该考虑本能、行为、反思三个水平,其中本能水平主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行为水平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而反思水平则应考虑产品给人的感觉或者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等。

2影响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因素分析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分析过教育游戏的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两方面会对学习者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教育游戏中,影响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游戏中的人物、故事、目标、任务、反馈、交往等,也包括游戏者的认知、技能等。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情境创设和学习结果评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游戏中如果能够综合平衡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因素,找到一个契合点,则可以将这些因素做比较好的融合。比如将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给游戏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游戏中任务的难度、游戏的价值性则可以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游戏中学习者对游戏的注意、对游戏的控制和策略使用则可以结合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元素;游戏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情境设计;游戏的反馈同样可以结合学习结果的反馈,从而设计好的教育游戏反馈。笔者将这些因素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为三个层次:1)本能层次的设计,是学习者接触游戏时产生的快速的反应,这些因素包括游戏的界面设计、声音设计和故事情节设计;2)行为层次设计主要是学习者在使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游戏控制和游戏功能两方面所涉及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反馈等;3)反思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指在游戏中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机会。笔者根据上述因素构建了一个教育游戏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教育游戏设计中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都会影响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本文在这一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在教育游戏中,这三个层次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3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

当前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开发的教育游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型多人在线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另一类则是主要以Flash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小游戏。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为Flash游戏,原因有二:一是Flash游戏一般故事情节、任务设定较为简单,可以设定教学内容明确的知识点,适合中小学生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二是Flash游戏开发难度较低、周期短,用于开发小的教育游戏可行性大。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将教育游戏中影响情感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部分,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游戏设计的研究。本能层次:以界面、声音和故事吸引学习者本能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游戏界面、声音和故事情节的设计。学习者对教育游戏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影响其是否继续游戏的心向。学习者接触游戏时,对教育游戏产生的第一反应主要取决于游戏的画面、声音效果和游戏的故事背景。因此,这三个要素的良好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界面。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大师比尔·沃克有这样一个公式:游戏=界面+产品要素。界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首先,在设计界面时既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教育游戏的特征。例如,教育游戏如果面向儿童的话,应根据儿童喜欢“花哨”等特点将界面设计为亮色彩、大色块的特征;但同时要考虑教育游戏作为虚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呈现区域的设计是界面设计的重要部分,不能让界面设计影响到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其次,界面的设计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是紧密联系的,在考虑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呈现的基础上,应考虑通过界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带有悬念的背景,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或者设计对比强烈的背景,使学习者感到矛盾从而引发好奇等。2)音效。在游戏中加入声音可以使画面的真实感加强,特殊的音效会使学习者产生联想,延伸游戏画面。音效还有烘托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动态感等作用。在教育游戏中,声音除了增强游戏效果以外,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或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的教育游戏中尤为突出,如生词的发音学习、课文的朗读呈现等。根据声音在教育游戏中的作用,在设计音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承载媒体的声音,要能够确保声音的出现能够紧紧贴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而且声音的发音是准确的。除此之外,悦耳的音质、适度的音量、恰当的语速这些都可以使学习者产生更好的体验、丰富的语调。二是游戏中的效果音,这类声音的作用是让游戏锦上添花,其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逼真:逼真的音效配上适当的画面,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②同步:主要是在技术上确保预想的声音效果和画面同步。尤其是一些简短的效果音,由于其时间短,通常是和游戏定动作结合,若是不能同步,则大大影响学习者的游戏体验。③富有想象力:在游戏中添加一些经过精心设计且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声音,可以引发学习者的想象或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体验。3)故事情节。在教育游戏中情境创设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很多设计者都希望通过设计精良的情境使学习者沉浸其中,并产生好的游戏体验。一个好的故事情节除了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还可以起到明确游戏目标、提醒游戏进度与方向的作用。在教育游戏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可以激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①角色设计:教育游戏中学习者通常扮演的是某一角色,应该让角色与游戏过程相结合,将角色的成长和变化体现在游戏机制中或者游戏故事中。②情节设计:通过故事营造某一特定氛围以吸引学习者,如营造神秘的气氛吸引其注意力,而营造紧张的情境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建立一个竞争的氛围,则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行为层次:游戏设计与教学设计结合,让游戏学习过程更有效有趣学习者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控制和游戏功能的评价会影响到其情感体验。而教育游戏中影响游戏控制和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游戏的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和反馈等。1)游戏目标。目标能够唤起学习者在游戏中的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所要掌握的目标上。学习者会因为给出的目标产生期待,从而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教育游戏中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游戏目标,另一个学习目标,通常游戏中这两个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游戏中呈现目标的时候,主要目标应该尽早且明确地提供给学习者,而次要目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醒学习者游戏目标。2)游戏内容。本文所述游戏内容主要是指在教育游戏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本文只简要介绍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方法。游戏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学习者能否实现游戏设计者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其准确性,游戏中教学内容的失准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会使学习者对游戏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其对游戏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合理,在一个小的Flash游戏中,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是适合学习者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但知识点的选取应紧密贴合目标学习者。例如在加减法练习相关的数学游戏中,就应该根据学习者特点,先呈现加法,后呈现减法,然后才是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最后,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尽量与游戏形式结合。能够做到“游戏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的教育游戏并不多,但是若能做到这一点,对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必将起到积极的触发作用。如在教育游戏《谈判游戏》中,游戏的设计就是以一个危险人物带着炸药冲进一栋建筑内为背景,要求学习者模拟警察或者前台人员和危险人物进行谈判,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谈判选择,游戏将进入不同的分支呈现不同的结果。该游戏中游戏情境就是学习情境,达到了游戏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很好融合。3)游戏控制。游戏控制设计是为了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产生主控感。教育游戏中影响玩家控制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游戏形式的难度设计,另一个是游戏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设计。这两个因素难度是否合适又直接与学习者的游戏技能、认知技能直接相关。在游戏形式难度设计上,设计者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等。设计的游戏形式应在当前学习者可以掌握的范围;游戏的交互和规则等,也要能够让学习者快速上手,不宜让其在正式开始时间上花较大的力气去掌握游戏的交互或者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教学内容难度也影响学习者对游戏的主控感,因此在游戏设计中,若是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给学习者呈现一些提示等。4)反馈。在教育游戏中,从反馈的时机上划分,有两种反馈:一是即时反馈,对学习者的每一个操作给予反馈;二是延时反馈,对学习者的一类或者一系列操作给予反馈。在游戏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恰当使用这两种反馈。例如,学习者初学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如在计算机的实验中给予即时的反馈,可能会给其更好的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些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一般都出现在思维的后半阶段,因此,教育游戏中如果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情节,则可以考虑设计延时反馈。教育游戏中反馈除了时机以外,还有形式的设计。在游戏中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如呈现反馈的文字、声音、画面等,还可以将反馈与游戏形式相结合。例如,以“龟兔赛跑”为背景,制作小学数学加法游戏,学习者在游戏中扮演乌龟的角色,答对时,乌龟就加速前进,以乌龟的速度作为反馈,可以让游戏显得更有趣。反思层次:帮助学习者反思,使其拥有更好的教育游戏体验学习者的反思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在教育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如果学习者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游戏行为是有意义的,则会对游戏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习。然而教育游戏中不能很容易地实现控制和观察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环境或者提示学习者进行反思。在游戏中,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小结或者测试,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学习情况,从而思考自己的游戏行为;还可以在教育游戏中记录学习者的游戏行为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学习者查看自己的游戏记录,促使其进行反思。

4小结

角色游戏反思篇8

一、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是创造性角色游戏,它能在多方面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就是游戏的价值所在。创造性角色游戏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创造性角色游戏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它是幼儿反映客观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在幼儿园,老师只是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设计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生活和社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用各种游戏举动和情节反映与模仿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在此过程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与他人怎样沟通与合作,养成一些行为习惯,发展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它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在游戏过程中,激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发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而且在游戏中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有着极高的主动性及独立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为了积极地、独立地从事活动,实现游戏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安排与把握行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幼儿在幼儿园要想再现现实生活,就要参与创造性角色游戏,这种游戏活动是积极主动的。在游戏中,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客观社会生活有关,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周密地计划好班中开展哪些适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游戏主题。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积累经验。

1.选择玩具及材料要自由。开展游戏的前提是有玩具及材料,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怎样也开展不了。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及特点,悉心考虑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材料和玩具,促进游戏的开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2.游戏指导应尊重幼儿。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但是,有时为了充分发挥创造性角色游戏的教育因素,不排斥介入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例如:小班幼儿想玩开超市主题游戏,但不知道如何玩?教师可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带他们去超市购物,让幼儿认识学习超市里买卖商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超市里主要有什么人,应该用什么购买商品,售货员和顾客之间是怎样交往的,让幼儿由直接的购物经验活动感知这些知识,循序渐进地积累,从而更好地开展超市游戏。

3.幼儿在游戏开展后要有自由性。游戏的主要部分就是展开游戏情节,如何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间断地观察与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教师如何有效指导才不会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绝对不能强行支配幼儿。与此同时,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在创造性角色游戏中作现场指导,以参与幼儿游戏的“客人”身份加以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师幼处于平等的游戏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通过多年观察,我发现,在创造性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老师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积极性。

案例再现:幼儿在玩超市游戏时,无所事事地等待“客人”,由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觉得很没有意思,看到其他游戏区都玩得热火朝天,幼儿出现外出串岗的现象。教师可以以“客人”身份来到超市,引导幼儿使用半成品制作一些糖果,或是绘画一些蔬菜水果,或是购物篮装饰等,以便顾客挑选更多的产品,这样可以避免游戏中的“工作人员”在等待过程中无所事事串岗,而是努力地生产更多的“物品”。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帮助幼儿及时调节。

案例再现:在“建构区”游戏中,当“小客人”想去“建构区”搭积木时,建构区的“建筑师”都坚持不让他进来,但“小客人”非要挤进去,冲突发生了。老师及时以“警察”的身份加入游戏,让“建筑师”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小客人”进来。原来“建构区”搭了很大型的楼房后,已经比较拥挤了,如果再进去一个人,搭建的楼房就有可能倒塌。“小客人”听了解释后,很快就决定到其他地方“做客”,冲突解决,游戏顺利开展。

3.适应时代不断变化,帮助幼儿创新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反思篇9

【关键词】角色定位 角色游戏 幼儿 兴趣 持久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28-02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现实生活及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交往能力。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包括角色游戏)是构成幼儿生活的一个要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而文中涉及的角色游戏定位的持久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担任的角色或对象所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效果的一种体现。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总是发现一部分幼儿玩游戏时发生擅离职守的现象,这种在角色游戏中时常出现的现象,让我不得不反思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在自己的角色岗位上保持继续玩游戏的兴趣,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因素

1.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客观因素

第一,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特别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的指导能及时地鼓励其大胆创新,拓展游戏情节,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对角色游戏的关注度。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的关注度以及在幼儿玩游戏时是否去仔细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和问题,对于各角色区存在的问题是否清楚,在指导时是否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干预或者对幼儿的问题视而不见等情况,这些均会影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需经验的及时扩展,如超市的收银员曾为生意不好而提议提供一项送货上门的服务或者举行商品促销的活动,结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教师的忽视导致了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得不到丰富,游戏水平未得到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随着游戏的进行而逐渐降低。

第三,游戏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游戏兴趣离不开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支持,游戏材料和玩具长期得不到更换,则容易导致幼儿玩游戏的兴趣低下,角色游戏在原有水平上停滞不前。如一次雯雯在玩“乐乐照相馆”,突然雯雯说今天照相馆关门了,生意不好,照相师雯雯觉得店里只有照相机、梳子、镜子,玩腻了;而客人觉得照相馆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我忙问,那你想个办法,怎么样让你的客人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拍照,还可以丰富照相馆的材料呢?雯雯说我给他戴个假发……于是在照相馆里就出现了假发套、夹子、帽子等,还提供可供幼儿自己操作的彩纸和丝带,照相馆的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照相师也忙得不亦乐乎!

第四,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渴望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更多角色以及体验同一角色的不同游戏要求,进一步增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如“点心店”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高游戏要求,引导点心师傅除了礼貌待人以外,还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更漂亮的糕点来吸引顾客等。

第五,游戏空间。角色区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幼儿在玩游戏时自己角色定位的持久性,因为角色区之间相隔太近,幼儿玩游戏时相互干扰的概率就越大,容易出现攻击;太远,又会影响各角色游戏间的幼儿互动。

第六,游戏时的伙伴。当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对应的玩伴,游戏也就没有了开展的需要,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放弃游戏。而伙伴间能否有效合作,也是影响着幼儿能否在自己角色岗位上坚持玩游戏的关键因素。

2.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主观因素

第一,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有其个性,如小班幼儿主要喜欢独自玩游戏与玩具发生作用,或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同伴间的交往少,角色意识差;中班幼儿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欲望,但在交往技能方面还有欠缺,经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角色意识较强;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交往技能也有所提高,与同伴发生纠纷的现象少,角色意识强。可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的持久性有一定影响。

第二,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反之,在游戏中就不能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角色游戏就不能顺利进行。如开设“医院”后很多幼儿都愿意当医生,但真正进入游戏后,才发现扮演医生的幼儿根本不了解医生的工作是什么,从而影响了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医生常常去逛超市,医院这一游戏就不能正常开展了。

二 保持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相关措施

1.教师指导的实效性、层次性

“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如在幼儿进入“超市”进行角色游戏时,因为超市今天生意太好了,商品马上要卖完了,超市可能由于缺乏商品面临倒闭,怎么办?此时教师可引导超市老板到工厂多批发些商品回来卖,可是角色游戏中没有工厂。于是,新的角色游戏“工厂”就生成了。一部分幼儿就去工厂上班,生产更多的商品。超市除了要营业还要负责进货,游戏内容的丰富,游戏要求的提升,激发了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2.游戏材料投放的可塑性、灵活性、丰富性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想在‘娃娃家’里激发幼儿更高水平的假装行为,就应将幼儿熟悉的真实玩具,换成积木、橡皮泥等需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转换的材料”。如在“点心店”游戏中,各种成品点心的单纯买卖,使幼儿玩游戏的兴趣低落,无心经营。我以客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利用餐巾纸或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点心,丰富点心品种,不但让点心师傅真正有事可做,也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生意就会更好,故而点心师傅工作就更卖力了。

3.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丰富性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如角色区可以开辟派出所、肯德基等游戏,可以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提升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如扮演妈妈的幼儿不一定只有在家烧饭带孩子,也可以去上班或者逛超市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并将整个角色游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使整个角色游戏能够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发展。

4.巩固对应游戏伙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共同或相近的游戏意愿,这样有助于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消除隔阂,形成一定对应关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以及正常的交往关系。如今天要去图博中心参观,图博中心有好多新进的卡通书,愿意去的小朋友可以由老师带领一起去参观。激发幼儿共同的游戏意愿,从而保证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5.创设合理的游戏空间

角色区的分布要考虑到各角色区的相互协调又互不干扰,这里需要提及空间密度这一概念,空间密度是指每个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占的空间大小。当幼儿出现太多大动作游戏时,则可能是游戏的空间密度太大了,教师可适当增加些家具或重新将较大的区域分割为相对较小的区域。如果出现幼儿互相干扰的现象过多,不时有攻击时,则需考虑增加游戏的空间密度。

6.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认识并遵循角色游戏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保证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如小班角色游戏中可以投放些种类少但数量充足的玩具,满足小班幼儿玩游戏的需要;中班可为幼儿多创设几个区域以供幼儿自主选择,注重引导幼儿间互相交往的技能,从而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大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非结构性材料,增加游戏的自由度,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大胆创造,不断丰富角色游戏的同时也提高了角色游戏的水平,从而保证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7.丰富幼儿自身的经验

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与家长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利用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按小步递进的原则,选择相关内容,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丰富幼儿对游戏经验、角色关系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拓展和提升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进而提高幼儿玩游戏的水平。

角色游戏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到的:“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如何引导幼儿持久地保持角色游戏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角色游戏价值的有效实现,而影响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因素除了“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方面,还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提炼、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角色游戏反思篇10

【关键词】服装设计 色彩 游戏 人物造型 角色设定

我们看一个游戏,第一印象是画面色彩和布局,然后是游戏流程的流畅性,满足了这些要求后,便开始注意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当游戏的故事同样精彩令人回味时,细节的完美就是最有利的竞争力。因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游戏业,想要制作出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揣摩情节内涵,还要在细节上下工夫。

好的游戏角色设计能体现游戏中的角色的性格,尤其是在大型游戏中,出场的角色比较多,性格是区分角色的重要方法。为了体现主角的性格特点,定位都比较夸张,比如魔兽中的暗夜精灵女祭司,人族大法师以及不死族巫妖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虽然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相同,差异很大,但也是互补的,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使玩家能记住里面的角色,并且留有深刻的印象。

一、服装在游戏角色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角色设计可以分为人物角色设计和动物角色设计。人物角色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将其应用到影视制作或游戏制作之中。而在整个游戏的制作过程中,角色的设定是核心部分。想要设定出好的角色必须要具备很深的文化素养,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进取心。一个好的角色设计必须能够吸引玩家的眼球,这就要求在角色设计中,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同时还需要了解角色设计的特定要求,如年代,地点,环境,季节等等。掌握了这些特定的要求,才能够设计角色的服装,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角色的性格。既然设计角色的重点在于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背景文化,那么在角色上能体现这些的,除了表情和动作以外就是服装和道具。

二、服饰设计在游戏设计中的重要性

1、游戏角色设计思想根源

游戏造型艺术大多源于想象,尤其是在脱离现实的题材中俯拾皆是。这一特点,使得原创性对许多艺术家形成强大的召唤。同时这些造型复杂细节丰富的创作也更需要设计师的想象力和耐力,更有难度。设计师在把握创造的方向和尺度时,运用时尚感和服装设计理念对人物造型的合理性和稳定度会起到着重要帮助。

从角色游戏占领着游戏市场的产量来看,角色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无论是以人、物以及动物为角色的游戏,他们的共性还是反映了人的思维特征。简单来说,不管角色游戏如何发展与变化,实质都是以人为本。游戏制作中的各种设计应该符合人的思维和逻辑。以现实为基础,以想象为羽翼,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

2、服装设计在游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从技术性上看,观看早期游戏的画面常常会发现,许多作品的画面背景与角色的绘画风格不符或者说是表现技巧存在差异。尤其是一段时间内国内游戏作品角色的粗糙无力。

魔兽系列成套的服装设计,不仅按照故事里的人物职能等级制度进行分类,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要角色的盔甲装饰还会进行升级换代。系列盔甲虽然随角色分工从造型到色彩上都存在区别,但在同一时期风格统一,设计元素相近。故事中所有的服装,都是最先亮相于观众面前的。由于故事是以史诗神话引发的想象,因此在服装设计上借鉴欧洲冷兵器时代士兵铠甲的形式特点,创造了头盔、护肩、胸甲及护腿。每个部件的切割与镶边装饰细致复杂,带有明显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可见,只有当满足情节需求时,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信服。

3、服装设计法则在游戏角色形象上的体现

(1)服装设计在功能上的体现

在服装学概论中,服饰功能作为服装的基本性质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必修的知识之一。生活中,服装是一种状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以“衣”为先。“衣”是人类特有的,最具创造性和活力的。通过服装与人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就不难解释角色游戏中,为何除了表情、语言、动作还会用服装来表现角色的人性特征了。

服装的性别区分功能只是服装功能的一小部分。从精神性上,服装功能分为装饰性和象征性两大类。在游戏中无不充斥着服装的修饰和装扮功能,任何服装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装饰角色的目的,服装能够很好的体现角色性格特征。象征性的服装功能分为标识、礼仪、证身、信仰,这些在游戏设计中尤为重要。

服装功能从物质性看,分为两类,防护作用和适用性。例如,适应气候、抵御伤害;保暖、安全、舒适、便于活动。而在游戏服装设计中就不用考虑实际的制作与穿着的可能性等问题,而这也是游戏服装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师想象力的主要原因。当然,根据故事情节为角色设定符合场景的服装依然很有必要。

(2)服装设计的色彩法则

色彩是鉴于外观的直接因素。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今年流行什么颜色,时尚杂志上进行得最多的归类划分也是色彩的归类。色彩带给人们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思想意识的影响之下,色彩的转变倾注了设计师对时代特色、社会焦点的审视。

在游戏中服装的色彩暗示了设计师通过角色想要传达的思想。什么样的人要搭配什么样的服装。浓烈的色彩传达着热情的讯息,相反,淡雅的色彩传达着安静的讯息。服装的色彩搭配是否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只有对角色造型有了准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3)服装设计时材料的搭配使用

在游戏角色设计中,服装的材质同样能起到传达角色性格特征的作用。做好这点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首要是要对材质面料有良好的认知和感受能力。真丝、雪纺类,质地轻盈、飘逸柔软,女性穿着能展现柔美和灵动的性别特征,尤其搭配垂挂或多层次的裁剪,无论裙或衫都强调女性的柔美。相反,面料的硬度能体现出男性的强壮与力量。

在创作时,设计师应该谨记这些规则,避免做出不符合情节的错误理解。即便是在对思维极度开放的游戏设计中,仍然应该从实际出发,把握住人物的本质进行发挥,才不会使创作流于肤浅的“创造”。

结语

服装设计师的责任是用服装倡导个人的生活理念来达到引导大众的审美的目的。游戏人物服饰设计同样具备这种功能,其不但是对现实服装的总结,也是设计者对现实的批判或歌颂。时装作为时尚产业的一个分支,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其他艺术分支。游戏人物的服装就像一本记录衣服的百科全书,记载着游戏创作者对服饰、对生活的美学观,记载着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理解的时尚。游戏人物服装从可爱到俏皮,从帅气到冷酷,从款式的发展到色彩的变化,都显示出游戏对时尚的跟踪与模仿。

优秀的游戏设计师懂得如何运用时装流行创造的结果,把握住现实与虚拟的差别,发挥出兼具时尚美与奇幻美的服装造型。他们在时尚的指引下,在创作中将对服装的梦想与希望完全迸发出来,让游戏服饰为世界带来的瑰丽幻想,让忠于梦想和创造的人们享受到创意思维的强烈刺激。许多当初匪夷所思的构想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潮流,这其实是为时装的设计开辟了新的一章。究竟是时装影响着游戏人物服装的审美还是游戏为时尚注入了更多的幻想,已经很难细数清楚。等待着我们的是不断挖掘发挥服装设计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①斯蒂芬・维诗罗:《数码卡通艺术――数码卡通图形设计》,上海美术出版社,2004(1)

②吴菡:《现代动漫中的角色服装艺术研究》,江南大学,2009

③郑巨欣:《世界服装史》,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10)

④刘春艳,《网络游戏三维角色造型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8

⑤李当歧:《服装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⑥梁毅:《动漫造型人物设定》,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