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社会中校长的角色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3-05-05 08:50:52
导语:加速社会中校长的角色困境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速”是当下社会的基本状态。教育在加速社会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教育发展过程中速度与质量的分离,并带来教育主体的健康与信念不断遇到挑战的教育结果。在此社会和教育情境中,不少校长陷入了心力不足、能力欠缺、工作状态不佳等困境。提高校长在加速社会情境中的表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提供培训,给予校长一定的关怀”予以支持;校长可以通过“智慧管理,持续精进,回归本真”提升自我。
对于加速社会,哈特穆特·罗萨援用了“‘当下时态的萎缩’这个概念,当作经验性地测量变迁速率的准绳”[1],帮助了人们对自己当前所处社会状态的理解。“加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加快了人们自身和整个社会进步的步伐。“效率”“潜力”“多任务”“全能”……让人们体会到有限的时间内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带来的喜悦,也让人们对世界构成了新的认知,看到了自身和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但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加速“让我们不断害怕会在竞争中输掉,害怕无法维持步调……害怕喘一口气就会被排挤到比赛之外;然后它通过让我们如此害怕而对我们施加压力”[2]。教育在这样情境之中开始“剑走偏锋”,价值出现偏离。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被寄予厚望,是首当其冲的承重者。应对这样的挑战,做到让人放心,校长还需重思自己的力所能及与力所不及。
一、“加速”裹挟的教育
“加速”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改观以及行为的转变,具体可以从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来体现。
1.教育目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合理性”概念。工具理性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者借助理性,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价值理性则相信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多元的,长远的,自主的。教育目的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应是整合统一的关系,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实现手段,即人该如何发展;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引领,即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在加速社会中,由于对效率的追求凸显了工具理性的核心,教育的工具理性也被普遍视为一种优于价值理性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单一,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发展被量化,变成了对分数、升学率、排名等单方面的追求。工具理性的单方面扩张的结果是价值理性被压倒,与教育的初心已然偏离,此时的教育则容易陷入盲目,从人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衍变成了对单一结果的追求。其二是短视,偏重当前的利益。教育越来越追求短期成效,它符合工具理性的性质,即“指向具体目的,基于思考、权衡,合乎方法手段最优、效果最好,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原则”[3]。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们陷入恐慌与浮躁,人们只有试图抓住一些做起来成效快的事情才能找回部分安全感。
2.教育过程:速度与质量的分离速度与质量互为依托、辩证统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很难谈到发展的质量;没有相应的发展质量,也很难维系发展的速度。二者只有形成合力、同向发力,才能强基固本、行稳致远。在加速社会中,教育追求一种快出人才、早出人才的培养模式,追寻着社会的节奏去培养学生,而在专注提升速度的过程中,忽视了或较难兼顾对质量的关注,导致教育中“质量”与“速度”难以相辅相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浅层化。现如今,“对于学生而言,很多课程的知识仅限于考试通过,实际上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更无法形成素养或教养”[4]。这一发展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广而浅”,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不能扎下根来深挖细掘。二是抢先化。在加速社会情境中,“成就被定义为每个时间单位当中的劳动或工作,所以,提升速度或节省时间就直接与竞争优势的获得有关”[5]。教育是一个类似农业的缓慢过程,其发展有着类似农作物成长的规律,而教育中出现的抢跑现象,目的是通过占有时间上的优势抢先发展,从而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正如有学者提出:“‘加速’时代的教育需要克服速度虚无主义,回到人、回到文化、回到生活”[6]。三是机械化。“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这是根据加速社会的节奏重新制订的时间表。在罗萨看来,“有一种社会意识隐藏在主流的自由主义的自我自由感背后,它以压倒性的力量将一切推往反方向……而且这是其他社会所没有的”[7]。被加速所束缚的教育,由于对错过机会产生的恐惧进行“自我迭代”,严格的时间表下追求的是知识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此时机械化带来的是“量”的增加,但“质”则难以保证。
3.教育结果:健康与信念的挑战教育过程中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焦虑成了“流行”情绪。对于教育内各个主体而言,无一幸免地与加速“捆绑”,对学生来说尤为明显。首先是健康的牺牲。学不完的知识与不断被压缩的休息时间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小胖墩”、“小眼镜”问题突出。心理方面,学生们为在这场残酷的竞赛中争当“分子”,不做“分母”,导致其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得知,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有重度抑郁风险的为7.4%”[8],“公式化”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其次是信念的动摇。知识的时效性降低,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之快。罗萨指出,社会加速有三重面向:科技的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生活步调的加速。而社会变迁的速率在科技加速的驱动下迅速提升,导致新知识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知识迅速过时。因此,“即使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选择,这种选择也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社会的加速发展”[9],这无疑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今天做出的选择,也许明天就需要改变。
加速社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难以预见,“经验与期待的可信赖度的衰退速率不断增加”[10]。回到教育领域,人们不得不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以及由此给学校带来的冲击。校长的职责也因此不断升级,他们要规划整个学校的发展,创造舒适的教育环境,培养下属的领导力,指导教学决策,协调内外各类关系,促进学校的不断改进等等。无尽的忙碌使他们无法自拔,人们不禁对校长越来越不放心:作为学校教育的“领航人”,他们能否不负众望,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教育未来?在加速社会情境之下,除了履行上述职责以外,校长还面临着更多的困境。
1.校长心力不足校长在加速社会情境中,身心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常常心力不足。他们活力减退,忧心忡忡,健康变得让人担忧。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忙碌。有学者通过对440位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7%的校长工作时长超过8个小时,其中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的校长占比高达30.9%。且97.7%的被调查者感受到了工作是忙碌的”[11]。罗萨在解释“生活步调的加速”时提到:“加速意指我们得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12]。因此校长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新时代的校长要‘分身’出召唤者、决策者、引领者、协调者和执行者等角色”[13]。这些角色无形中给校长增添了很多事务,加重了负担,工作时间一再延长,让他们的健康变得脆弱。二是压力俱增。从外部来看,人们对教育的急于求成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对校长少耐心、高期待、严要求。校长肩负着让师生如何自主发展,学校如何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但他们的自主性却逐渐丧失,“屈从于不同的、无法控制的负担和社会要求”[14],这让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压力。显而易见,当今社会,安于现状便预示着落后,校长不但要解决平日学校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学校的运作不离正轨,还要不断地创造机会,在竞争的浪潮里寻求突破,更要承担每次做出重大决策后的风险,不敢放松警惕。
2.校长领导能力欠缺加速社会对校长有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校长在工作上的难胜其任让人们对校长的能力越来越不放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变力不足以应付不断加速的社会带来的变化;二是创新力不够,即校长在工作中不能有一定的突破,以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期望的效果。这首先与校长未能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有关。正如一位校长所说:“校长还有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读懂时代’。”[15]对加速社会不能深层次地理解,便不能读懂新时代对他们的能力的新要求;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培养与锻炼,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便不能有快速的反应和良好的适应,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次与校长的工作惯性有关。工作惯性是人们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和方式上的习惯,对于处理平时工作,它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但当人们在工作中谋求更好的发展时,它又成为了一种局限。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校长,在长期实践中早已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领导方法,而加速带来的冲击却让他们的工作方式难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若未能对其管理方式做很好的调整以及精力的再分配,应付来势汹汹的工作任务时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3.校长工作状态不佳工作状态不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上缺乏热情,没有活力;二是方式上仍显被动。表面上看,校长更多的时候被动地奔走于应付日常琐事之中,行动上通常以“维稳”、解决当下事宜为目的,而很少主动去干预。往深处看,这其实是校长价值迷茫的体现。罗萨指出:“社会境况、机构和相互联系的加速变化,即社会变革的加速,为个体带来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必须为生活做长期的规划,以便获得经得起时间变迁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社会状况的偶然性的增强,就无法理性地进行规划。”[16]这背后其实是价值观的不断更新和打破并重塑的过程。明确的价值观是校长工作的引领,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师生的工作学习状态。在加速社会背景下,不确定性让校长在短时间内行动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权宜之计,以应对各种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他们在这样一种速度之下看到太多,听到太多,却也容易让自己在太多画面和声音中眩晕、迷失,面临着难以坚守或不断矫正价值观的困难,不利于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三、校长角色困境的破解
校长要在加速社会情境中得到成长,不但要加强对“加速社会”的理解与适应,更要坚守内心方向,回归教育的核心。迈克尔·富兰认为,道德领导能够让校长回归教育核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维持学校的道德生态系统,使人们可以跨越自身固有的不同利益、等级、文化与背景等,在这样的环境结构中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二是教育要有深思熟虑的道德意图,为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们提供培养其自身不可或缺的理解力、品性与行为的机会[17]。道德方向的迷失是校长作为学校领导的自身障碍,如果校长找不准自己的道德方向,其角色将流于空泛[18],也无法在工作中坚守道德信念,完成道德使命。在加速社会中,校长要克服此种障碍,获得成长,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合力采取行动,共同做出努力。
1.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进行如下行动:一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给校长更多喘息的时间。有学者对影响校长最大效用发挥的因素进行调查后发现,“校长们认为比较突出的因素是行政会议占用时间比较多”[19]。形式化的、非必要的行政事务只会让校长在加速社会情境中更加手忙脚乱,让本不充裕的时间被“掠夺”得更加片甲不留。因此,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不仅可以给校长减轻负担,使其从混沌中逐渐抽离,自我调整,减少内耗,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更是给校长更多时间用来做真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事。二是对校长进行加速社会视角下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加速社会背景下,很多校长在工作中都显得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一方面,他们自己的相关知识匮乏,与人相处时也会变得没有底气。另一方面,能力得不到训练,在加速社会的情境中难以应付各种事件。三是给予校长一定的关怀。有研究指出:“尽管校长们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往往不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他们常常要为错误承担责任,而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他们却很少会得到认可或奖励。”[20]一方面,对于校长当下的发展可以结合时代特点重新创设校长激励机制,让校长的工作更有动力。另一方面,对校长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看到校长工作中的投入,肯定他们的付出,理解他们的不易,并能及时地给予支持。
2.校长自身的积极改变(1)智慧管理。校长应做一位智慧管理者,这包含两重释义。首先,管理自己是进一步管理他人的核心基础。加速社会情境中,疲于工作让他们的目光总是落在自己以外的地方,而懂得适时地将目光投向自己,其实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管理以及对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管理,是对自己的一种体恤与疏解,也是对工作中是否偏航与迷失的检验与调整。其次是管理他人。校长扩大影响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为引领学习,应将精力放在群体发展上,创造集体效能。在这种形态下,校长在管理自己的基础上继续对外发挥领导力作用,倡导合作的方式与知识共享,重新分配自己的领导精力与权力,懂得适时放手,不必凡事亲历亲为,给自己争取更多发挥自主性的时间和空间,在核心的问题上保持专注,注重效率的提升。这是校长管理过程中的内外交互作用的体现:校长的外显行为反映了他们内隐的观念,是对自我和外界相互作用程度的把握,在管理自己的过程中调整管理他人的方式,从管理他人的反馈中也不断调节自己。(2)持续精进。一方面,校长要带领学校组织持续精进。在加速社会中,学校组织的发展对校长有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敏捷学习”凸显其重要意义。“敏捷学习是指一个组织在外界环境或自身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能够基于自身的组织学习过程,通过有效整合各种学习要素,以达到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活动。”[21]这种学习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因此,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引领学校组织进行敏捷学习,调整组织运转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持续精进地学习。对于过去校长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不断地学习是必然的行为,但也只是停留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方面。加速社会中,校长还应自觉更新理念,建构加速社会的相关知识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教育事件和未来发展方向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以避免与加速社会脱节。校长可以通过书本阅读、实践探索、同行交流等方式进行此方面能力的自我培养,同时对社会动态做到一定的实时了解,进而对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加速社会情境中做到灵活机动。(3)回归本真。“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由观念推动的,因为没有观念上的变革就没有行动上的改变。”[22]加速社会也不例外,恰恰是因为加速,很多校长丢失了本真性,迷失了方向。查尔斯·泰勒认为,“本真性”在西方哲学中有着更为特定的含义:“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23]在当今加速社会的情境之下,“本真性”应是内心的秩序,要让它在行程中回到自己的“赛道”上。这种本真性即校长的道德方向及指向学校的道德目标,这是校长以道德为核心的角色重塑,是自身道德方向迷失障碍的突破。因此,校长应坚守这样一份“本真”,时刻不忘审视自己的道德方向,回归学校发展的核心,树立坚定的价值观。需要意识到的是,“加速”在带来焦虑与忙碌的同时,也让校长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并拥有了更多个人自主发展的机会。此外,“价值不能放在嘴上,而要体现在行为上,尤其是压力下的行为”[24]。因此,价值观在确立以后,更要注重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2][5][7][10][12][14]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7,85,33,101,18,23,101.
[3]徐青.价值理性的本真与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4):91-95.
[4]王建华.加速社会视野中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7):35-44.
[6]邱昆树,张寅.教育现代性批判: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Z2):14-22.
[8]傅小兰,张优,陈雪峰,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92.
作者:白宇婷 陈学军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上一篇: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