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5:40:06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范文篇1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有资料显示,2-7岁的儿童都非常好动,好奇心也比较重,如果对他们进行角色游戏教学,会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及学习积极性,所以角色游戏成为小班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也成为幼儿老师们最为重要和典型的游戏教学方法。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各种角色,然后通过角色扮演将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反映出来,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及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幼儿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在小班幼儿教学中进行角色游戏指导及教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丰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

1.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小班幼儿本身就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以至于他们对很多角色的特点难以理解,此时就需要老师积极指导小班幼儿观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例如可以引导小班幼儿对自己父母的生活进行观察,并跟着父母在家里学会做一些家务事,然后将观察和体验后的感想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幼儿[1]。1.2教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老师除了引导小班幼儿观察自己父母生活,还需要教会小班幼儿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并带领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外出活动和游览活动,以在活动中引导小班幼儿对各种新事物进行探索和了解。活动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事物,老师可以直接向小班幼儿进行详细解答和说明,以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最后引导小班幼儿将所积累到的经验运用到相应的角色游戏中。1.3丰富节假日生活。幼儿直接接触的事物非常少,而节假日则是接触新事物的最佳时期,故老师可以在节假日带领幼儿参与到相应的节日活动中去,让幼儿亲身接触节假日相关事物,从而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为幼儿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游戏时积累有用素材。节假日前后,老师都需要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引导他们将节假日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新鲜事物等作为游戏素材库,然后知道幼儿将这些素材体现到游戏,以更加巧妙的拓展游戏情节[1-2]。

2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

角色游戏主要是通过人物角色扮演来实现,相比较而言小班幼儿就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因为该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且简单,只需要模仿角色动作就可以完成游戏。但即便如此,小班幼儿的年龄毕竟很小,接触的社会活动很少,对于很多角色的动作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故需要老师为小班幼儿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以帮助小班幼儿理解角色动作,从而扮演好角色。碗蕨材料要尽可能体积大、数量多、色彩鲜艳,以激发小班幼儿对玩具的兴趣,从而激发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的欲望[2]。例如:实际小班幼儿教学中,可以开展娃娃家游戏,老师可以先给小班幼儿提供必需的游戏材料———娃娃,然后引导小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最后投放主题操作材料———玩具电视机、家具和餐具等,让小班幼儿自行操作这些玩具,从而激发小班幼儿的角色扮演兴趣。

3随时帮助小班幼儿进行游戏角色选择

还是以“娃娃家游戏”为例,老师可以提供家庭成员角色胸饰,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餐厅服务员、厨师等相关角色的服饰、小帽子,以供小班幼儿做出很多的角色选择。此外还可以给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钱币等,以启发小班幼儿扮演更多的角色,接触更多的新事物。

4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要进行正确指导

第一,老师除了提供必要的游戏玩具以外,还需要指导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操作,如“娃娃家游戏”中,老师需要知道小班幼儿进行“爸爸、慢慢”等人物动作操作;第二,要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带领小班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第三,角色游戏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小班幼儿的游戏错误,并对小班幼儿角色身份进行指导,以提高角色游戏的教学价值[2-3]。

5进行有效的游戏评价

5.1开展讨论。例如,进行“玩娃娃家角色游戏”时,很多小班幼儿的身高及扮演能力不同,此时老师就需要对小班幼儿进行角色分析,并引导小班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体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爸爸角色”需要什么身高的扮演、“妈妈角色”需要什么身高及能开的人扮演。此时老师可以指明爸爸通常可以由身高比较高的小朋友扮演,而妈妈则可以由的小朋友扮演[3]。5.2评价角色间关系。例如,进行“坐公共汽车游戏时”,老师需要指明该游戏中的角色———开车的司机、指挥的交警和坐车的平民,游戏内容是公交车司机需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交警指示等,通过这个游戏让小班幼儿知道公交车司机与售票员及交警之间的关系密切,作为公交车司机必须了解工种交通规则,并按照交警指示行驶。

6结语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游戏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小班幼儿游戏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游戏形式,对小班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及综合能力培养等均产生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都得到幼儿老师们的重视。因此,上文从生活经验、玩具材料、游戏角色选择、游戏指导及游戏评价五方面,分析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单文顶,焦冬玲,袁爱玲.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系列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7(29):24-27.

[2]张丽萍.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5(34):192.

角色游戏范文篇2

一、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更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

二、做好游戏的充分准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物质空间

1.提供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

成品玩具虽然逼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游戏起到启示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幼儿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幼儿不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它们进行象征性的改造。因此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具有开放性的半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某些物品。如早茶店可提供半成品的包子,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才能拿给顾客吃。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我国有研究者比较了4-5岁幼儿在相同情景下长时间游戏(30分)和短时间游戏(15分)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此类研究表明,充分的时间会鼓励儿童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游戏;时间较长,儿童就能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使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增加;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更加喜爱游戏。游戏时间短,儿童则无法去筹划和编排游戏,儿童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只能从事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

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尽量避免因为游戏的其他环节而减少孩子真正的游戏时间。

3.在角色游戏中要善于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

因为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

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孩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形成创新意识,在他们幼稚清新的心灵中形成自己的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刚过不惑之年的康尔于2001年捧走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应该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孩子的大脑量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幼儿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4.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

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在角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恰当地控制这些因素,从而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作用,创设出可以启发幼儿想象的情境。如:在玩“医院”游戏时,教师可以设计有个受重伤但没带钱的病人来看病。根据情境让幼儿在不违反医院规定的前提下想出可行的办法。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很容易受感染。

5.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处理,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幼儿,而是应该尊重他们,启发他们妥善解决问题。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除了启发他们谦让协调解决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创新,可以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玩:“水果市场”的游戏时,“摊主”大声喊着:“快来买哟,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绿绿的大西瓜哟。”我见没几个“顾客”去买,便去问“摊主”:“怎么只有这些大家都已经吃腻了的水果呢?”我让他去想想、去问问“顾客”想吃什么样的水果。只见过了一会儿,他便把橡皮泥制成的红苹果、黄梨、绿西瓜揉成一团重新捏了捏,又叫卖起来:“快来尝呀,最新品种:彩色多味水果哟。既有苹果味,又有梨味,还有西瓜味哟。”果然,“顾客”纷纷抢购了他的新产品。

三、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培养;角色游戏;指导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诸多欢乐,同时还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角色游戏属于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类型,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自然性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和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分,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方式。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都可以受益良多。通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3]。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组织与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好比幼儿园当中的一面镜子,需要具有更高的激情、热情以及朝气,同时也需要保证一丝稚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是教育工作方式,经常会出现缺乏接地气的理论支撑,以及有效的实践工作经验,造成了幼儿的培养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在长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幼儿的发展性作用,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培养模式,其中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方法,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同时影响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个人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效果,是幼儿园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策略分析

所谓的角色游戏是幼儿依照自身思想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有效借助真实的器材,以自身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来扮演某种人物角色,这种游戏方法又称之为象征性游戏。比如教师在举行“如何当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被教师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医生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因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很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去扮演医生的角色,如何给病人进行诊断,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向小朋友进行提问: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幼儿回答:生过,此时教师向幼儿继续进行提问,生病的时候该去何处看病,此时幼儿回答需要到医院来看医生。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开放式提问,医生是如何给病人进行看病,此时幼儿会迅速回想起自身在生病时的医生看病经验,给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回答。比如,给病人开药打针或者是使用体温计量体温等方式。通过这一系列问答之后,幼儿充分了解到医生角色扮演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轮番角色扮演,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融入到整个角色扮演游戏当中,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实现了角色扮演游戏的良好活动效果。在上述角色游戏扮演活动当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前几个问题的引导需要尽可能设计成一个比较单一和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直接了解到去医院看病以及医院给自己看病角色的具体形象,让自身充分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该如何加以进行。此时教师在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问答方法,有效激发出幼儿到思维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回想自身在看病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以实际生活经历为基础,开始一系列角色扮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角色融入程度,同时也实现了整个角色扮演游戏的高质量开展。

三、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能力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游戏属于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但是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来讲,并不是完全放松不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教师给幼儿施加各种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比如,游戏是否是幼儿自发的活动项目,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游戏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否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有效提高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组织者转化成幼儿的帮助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的干预幼儿的个人行为,也不能轻易的打断游戏进程,防止对幼儿的思维想象空间形成不良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条件下有两种方式,教师需要及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当中。首先,是幼儿的角色扮演无法顺利继续开展;其次,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活动行为,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充分融入角色游戏扮演当中。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比如判断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和专注程度如何,幼儿自身是否具有更加强烈的角色认知意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以物代物又而处于何种交往和合作的水平,以及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情节表现是否丰富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细节观察之后要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教师需要从游戏主题出发,对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有效的使用,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扮演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对游戏活动的最终成果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各种角色游戏扮演。

四、结束语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方式,在该项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出一个特定的游戏情境,有效提高幼儿对角色游戏扮演的参与兴趣,以此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角色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春燕.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30):67-68.

[2]刘婧雯.论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策略[J].才智,2019(14):184-185.

角色游戏范文篇4

二、工作措施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新。

3、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4、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主动获得语言的发展,使幼儿有话敢说。

5、提高幼儿迅速地分类、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餐厅

1、教学目标:模仿餐厅工作人员的劳动,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2、指导:

1)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服务员与厨师要配合搞好餐厅的卫生工作,服务员主要负责周围环境,如桌子、地板、餐具等的卫生,厨师要负责厨房的卫生、饮食的卫生等,顾客的需求服务员要及时与厨师反映,服务员的态度要如何的热情等等。

2)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在已有游戏材料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加工、动脑筋丰富材料。

3)教师要满足幼儿选择、商议、决定空间,幼儿选择游戏伙伴选择餐厅的游戏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教师尽可能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十月份:市场、商场

1、教学目标:丰富幼儿对各种蔬菜、水品、商品的认识,通过模仿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

2、指导:

1)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通过《家园联系栏》及家长交谈,布置

家长抽空带幼儿逛街市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市场、商场,倾听有关人员的对话。

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大力鼓励幼儿带回废旧物品,师生共同制作游戏材料。

3)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要满足幼儿玩游戏的场地,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工具,但在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把材料按类分放回原位。

十一月份:娃娃家、幼儿园

1、教学目标:

1)模仿家庭成员的劳动,懂得家庭成员的工作分配,使幼儿体现家庭的温暖是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的,从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活跃思维,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2)模仿幼儿园老师、阿姨的劳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老师的工作,熟悉在园的每天生活、学习环节,增进师生感情。

2、指导:

1)继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要求幼儿认真、留心、观察教师每天的工作,熟悉每个学习,生活环节,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园里的各种建筑物、各处环境,为幼儿提供幼儿游戏时的空间布局,通过让幼儿交谈、谈论、回忆、使幼儿积累游戏经验。

2)提供一定的材料:提供简单的一些应备材料及一些半成品之外,鼓励幼儿利用原有材料充当象征性的材料。

3)在游戏前,教师与幼儿讨论并制订出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责任和后果;分配角色后,要求幼儿不能在商讨好角色或随意更换,不能大声喧哗等。

十二月份:银行、发廊

1、教学目标:

1)使幼儿知道银行的作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巩固1—100的计算。练习拿取及书写1—50的阿拉

伯数字。

2)模仿理发员的劳动,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2、指导

1)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餐前、晨间谈话向幼儿介绍有关的知识,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

2)鼓励幼儿带回一些废旧材料。

3)幼儿在这两种游戏的场地选择上,所占的空间不用过大,从而影响别人游戏。

一月份:医院

1、教学目标:模仿医生、护士对病人的关心、照顾,并懂得简单的卫生常识。

2、指导

1)丰富幼儿对医院医务人员的劳动,通过幼儿回忆,教师与幼儿交谈,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

角色游戏范文篇5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培养期为幼儿期,而在这个时期,游戏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就可以把握这一个关键点,以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角色游戏时,需要幼儿以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仅起辅助游戏顺利进行的作用,当幼儿自身投入到游戏中,才能够增强其思维的运转,扩大其想象的空间,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营造良好接受感,在幼儿和教师间建立亲密关系相关教育机构曾对幼儿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教育成果和幼儿接受结果来看,角色游戏教育方式更加优于传统课堂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在幼儿园大班中进行更多的角色游戏,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还能够促进幼儿和教师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二者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形成。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感攀升,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幼儿的朋友或是亲人,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辅导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角色游戏计划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之前,需要确保游戏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实现良好的进步和成长。教师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尽可能地在计划角色游戏情景时,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让游戏更加真实,便于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另外,扩大游戏范围也是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幼儿所能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扩大游戏的范围,在游戏中添加更多的故事情景,并且组织多个平行班级一起进行游戏,彻底将游戏的空间范围进行扩大,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更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

(二)恰当解决游戏过程中的角色矛盾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虽然会对故事情境完成事先的计划制定,但是秉着幼儿为主导者,幼儿为主人翁的原则,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幼儿的自我发挥而造成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角色矛盾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科学地解决好矛盾问题,按照幼儿的情绪、要求和喜好设置新的角色。将新角色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游戏当中,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充分的自我表现,从而促进幼儿自行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置身于游戏当中,还能够观察和挖掘游戏设置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制定的游戏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灵活应对,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想要让角色游戏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具有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幼儿教师需要控制好全局的节奏,在恰当的环境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帮助幼儿获得智能和潜能方面的提高。在实际引导工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别,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对幼儿实施相匹配的引导教育。例如,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和喜好,赋予其不同的游戏角色,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四)科学引导幼儿的兴趣毫无疑问,角色游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本身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予以进行科学的指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知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得知,以角色游戏的方式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时会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教师对角色游戏中幼儿兴趣引导的缺失,兴趣引导缺失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失去娱乐教学的最初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一定要对游戏的整个局面拥有良好的控制力,尤其是需要对游戏氛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幼儿的兴趣进行科学的引导,把预备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当中,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游戏教育效果丧失,让角色游戏真正起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角色游戏范文篇6

关键词: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

一、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行为

1.关注游戏情节和游戏材料。很多熟手型幼儿教师,对于游戏情节的合理性、丰富性等,往往十分重视,同时会对准备、使用游戏材料较为关注。在角色游戏当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但是,熟手型幼儿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指导的时候,对于一些细节往往会过度关注,例如服饰穿戴完整性、材料摆放整齐性等。在进行角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告诉幼儿如何对游戏情节进行设计。虽然游戏过程较为热闹,但是在幼儿在实际游戏当中却是处于被动位置,其主动性、主体性等无法发挥。

2.与幼儿之间的非对称性相倚型互动。以幼儿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在游戏中,扮演“父母”的幼儿发现自己家的“宝宝”生病了,“爸爸”就让“妈妈”带着“宝宝”去医院看病。扮演“妈妈”的幼儿A抱着“宝宝”朝医院走去。在医院游戏中,有两个医生的角色,而此时已经有两名幼儿。所以,当教师看到幼儿A朝医院走去的时候,就对她说:“医生的人数已经够了,你去玩别的游戏。”幼儿A听到后,仍然朝着医院走去。此时,教师一把拉住幼儿A,责备幼儿道:“这里的人已经满了你没看到吗?明天再玩。”幼儿A迫于教师的命令,而不得不离开。在这一游戏当中,教师在介入游戏之前,没有注意到之前“爸爸”和“妈妈”的对话,也没注意到幼儿A手中抱着的“宝宝”,就根据自己意志对幼儿A进行阻止。这样的互动,属于非对称的相倚型状态,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将幼儿放在被动的位置上会对幼儿的行为、心理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游戏意愿和活动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3.重视游戏指导但忽视材料和同伴的媒介作用。在幼儿角色游戏当中,熟手型教师往往更愿意介入,并且是从上到下进行介入和指导。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身份不对等,因而忽略了材料、同伴的媒介作用。例如,在超市角色游戏中,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对购物篮、货架、收银机进行整理,扮演顾客的幼儿到超市中购物。扮演收银员的幼儿A提醒顾客:“要排好队才能结账。”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B提醒顾客:“买的东西多,可以用货架旁边的购物篮。”其他幼儿取了购物篮,继续进行购物。而这时,教师突然拉着幼儿B问:“在货架旁边放购物篮是对的吗?”幼儿B不知如何回答,而教师又说:“超市里的购物篮都是放在收银台旁边的。”幼儿B解释道:“可是放在货架旁边更容易拿啊。”但教师却并不理会,继续对幼儿A说:“先停下别玩了,顾客进门的时候,你怎么没有说欢迎光临?这样多没礼貌啊,客人还会来购物吗?”然后径直离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A没有对顾客说欢迎光临,而幼儿B没有将购物篮放在收银台旁。教师认为这不符合正常的生活实际,因而对幼儿进行纠正。但是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只是粗暴地终止游戏,并命令性地纠正幼儿,忽略了材料和同伴的媒介作用。

二、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的建议

1.选择适当材料并发挥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当中,熟手型教师应当对材料的支架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通过游戏材料对游戏进行刺激,从而形成良好的资源。教师帮助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防止由于太简单或太难而导致幼儿丧失游戏兴趣。对于提供的材料,应当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情况及游戏水平来提供。例如,对于独立游戏水平的小班幼儿,应当提供种类单一、数量充足的材料。而对于具备合作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能力的大班和中班幼儿,应当提供结构化程度高、种类丰富、数量较少的材料。根据幼儿实际游戏的需求,对游戏材料进行适当的投放和提供。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停滞现象,教师应当观察幼儿是否受到了游戏材料的限制。熟手型教师还可以通过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例如,在旅游的游戏中,扮演导游的幼儿扔下游客独自闲逛,教师就可以利用游客的身份,让其他扮演游客的幼儿去问导游:“我们下一站要去哪里了?”这样,就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地进行游戏。

2.在观察和参与中介入游戏指导。在了解幼儿游戏行为、游戏进展的过程中,观察是幼儿教师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在一边时刻对幼儿进行监督,而是应当仔细地观察。在幼儿经过多次尝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才应当通过游戏者、教育者的身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介入和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游戏,从而对幼儿的游戏需求进行了解。幼儿是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由于心理、性格等方面尚未成型,因此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角色游戏当中,熟手型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行为十分重要,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幼儿真正从游戏中得到成长。

作者:张爱华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参考文献:

[1]关博,杨兆山,张茉.情景体育游戏对5~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1).

角色游戏范文篇7

3到6岁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社会的主要年龄。通过观察生活的幼儿,发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得较为积极,表演的游戏角色也就越逼真,语言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2.引导幼儿捕捉角色游戏中的信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等几个特征。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模仿思维,有效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善于捕捉游戏信息,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成功。如,在一个《点心店经营》角色游戏中,安排几个幼儿扮演服务员、一个幼儿扮演店长。当点心店生意冷清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提出:点心店里能否卖蛋饼吗?以此来激发幼儿捕捉角色游戏的信息,从此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角色游戏中的生活再现,其中幼儿捕捉到游戏新内容,便能够成为激发兴趣的新鲜点,以此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施科学引导和开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实施科学教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在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主要是以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主要中心,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实现的一个过程。幼儿能够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体验角色生活,并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但是这与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分不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将幼儿限定在一定的游戏框架中,因为,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幼儿角色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观察游戏,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中去感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如果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便应该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注重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在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幼儿继续开展游戏活动。但是这种干涉参与需要隐性的方式,很自然地参与到角色游戏过程中,避免强制性中断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范文篇8

角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效率。感恩是社会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角色教育中渗透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情动情,唤醒人性”的道德教育与人性教育,社会感恩的缺失应从幼儿抓起。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恰当运用角色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其极度厌恶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很难从内心感受亲友、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爱,不能激发内在的感恩因素,而在角色游戏中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和角色扮演下获得深刻的感恩体验,并由衷地将这种感恩体验外化为感恩行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感恩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基于角色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角色游戏中高效进行幼儿感恩教育成为幼儿教育者关注的恒久话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择恰当的角色游戏主题,激发幼儿感恩意识。合理定位和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幼儿潜在的感恩意识(如感恩父母、朋友、亲人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恩意识缺失是导致其不会感恩的重要因素,幼儿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体谅老师辛劳,感受不到朋友的关心等是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表现,角色游戏要基于以上方面恰当选择游戏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可以设计以下角色游戏:邻居家的娃娃生病了,他妈妈不在家,幼儿要暂时担任“娃娃妈妈”的角色照顾生病的娃娃,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很快体验到作为妈妈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母亲伟大和无私的爱。再如为了帮助幼儿体验老师的辛苦与操劳,同样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情景:幼儿园中一个孩子跌倒失声痛哭,这时需要幼儿扮演老师的角色抚慰跌倒孩子的创伤,使他破涕为笑。当幼儿使尽全身解数也没能使哇哇大哭的同伴止哭时,也许幼儿便很快理解了幼儿教师工作中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感恩意识瞬间被激发。

(二)注重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丰富幼儿感恩体验。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幼儿一时萌发感恩意识,如果这种意识不能很好地延续便很快被其他意识代替。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实施感恩教育时,应注重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设置多样化的游戏主题,尽可能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不可使游戏过程枯燥乏味、草草了事。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意识融入多样化游戏主题。例如,在“假日旅游”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多个角色,如导游、游客、街边售货员等,酣畅淋漓地体验不同的精彩角色。二是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情节进行适当扩展,丰富游戏内容。如同样是“幼儿园孩子摔倒”的角色游戏,可以适当将其情节拓展,变为“做老师的一天”,其中一个幼儿扮演老师:“怎么办,这位小朋友摔倒了,谁来帮助老师一下?”另外一位幼儿出场:“我来帮忙!”这样“全民参与”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的感恩体验。三是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角色游戏的进行离不开幼儿父母、老师的指导,互动很有必要。

(三)运用贴近生活的多样化角色游戏,外化感恩行动。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具备一定感恩意识后,感恩教育并没有终止,角色游戏毕竟是游戏,怎样将角色游戏传递给幼儿的感恩情感外化值得思考,运用贴近生活的多样化角色游戏,在生活中实施角色游戏,是外化感恩行为的有效方式。一是合理运用节假日。如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可以设计“羊妈妈(羊爸爸)照顾小羊羔”的角色游戏,在这样特殊的节日中进行角色游戏,更有益于情感外化。另外,教师可以在双亲节日中,布置幼儿给爸爸妈妈捶背、揉腿的小任务,外化其感恩行为。二是在真实情景中巧妙实施角色游戏。例如,校园中实施“我是小小清洁工”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与劳累,增强其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外化。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率。

角色游戏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幼儿园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就是游戏,教师将需要教给幼儿的知识和思想观念融入到游戏之中,可以让幼儿更加有兴趣、更加自主地去学习。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游戏,也非常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但是,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环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适宜的游戏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刺激性角色游戏环境的具体创设需要以引导儿童发展并激起其以往经验为目的,游戏的最主要作用是让幼儿在与游戏环境中获得进步。在现阶段的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普遍设置的游戏是以消耗时间、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目的,这些游戏往往相对单调,缺乏趣味,幼儿也不能在游戏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教育和生活经验。还有的游戏过程中缺乏关键的材料,使游戏无法有逻辑的开展,让幼儿无法长时间具备兴趣。即使有部分幼儿园设立了合理的游戏环境并配备了游戏材料,但是仍然存在玩具不符合幼儿经验水平的问题,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导致幼儿失去游戏兴趣。(2)缺乏层次性经过对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情况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园对于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比较单一,缺乏层次性。例如在活动区域的布置上难以体现出班级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个班级的玩具材料的配备上基本相同,体现不出幼儿个性特点,角色游戏环节不具备层次性,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3)缺乏合理性一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都是由教师以自身经验为基础进行设置的,教师无法感同身受幼儿的游戏经验以及对游戏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游戏环境往往不符合实际需要。例如在进行生活游戏时,会出现将幼儿“家”设置到远离“市场”、“超市”等设施,将需要安静环境的“图书角”设置到喧闹的“表演区”,上述种种情况都导致了幼儿之间的矛盾,对角色游戏的真实性和空间的规划上产生了影响,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除此之外,游戏场地规划的不合理还会对幼儿的正常游戏产生影响。(4)缺乏计划性环境的创设作为角色游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然而由于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游戏功能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了游戏环境的创设缺乏计划性。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确定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忽略了需要符合幼儿经验和发展的问题,毫无计划性的随意创设游戏环境导致了幼儿难以通过完整的游戏过程得到教育,进而造成了游戏能力和经验无法提升。正是由于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缺乏教育性和计划性,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大幅降低。(5)缺乏实效性有的教师对游戏环境的美观程度过于重视,但事实上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游戏环境的布置是不全面的,不管是一些标志、美化设施的建设,还是游戏材料的提供,都与现实场景相符,这样虽然加强了美观程度,但是对于游戏材料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6)缺乏参与性虽然现代化的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主体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只会让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参与到其中,很多应该得到锻炼的孩子却无法参与。另外,即使是随机性的游戏参与方式,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有着干涉过多的现象,导致了游戏过程的自主性过低,很多孩子缺乏参与感,不仅严重影响了其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还无法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接受到教育。

2.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1)角色游戏空间范围的设置在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之前,需要教师对游戏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经过调查显示,过大的游戏空间范围并不适合幼儿进行合作性的游戏,而太小的空间则很难让幼儿施展开,还会导致其对游戏失去兴趣,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在进行角色游戏空间范围的设置时,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游戏的主题以及实际空间的大小来规划一个固定的游戏空间,这个空间需要能满足五名左右幼儿同时安全、舒适的进行游戏。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时除了需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外,还需要结合实际的班级空间大小来进行,不能同时在一个空间内开展多项游戏活动,避免班级空间太过狭小,同时,如果幼儿的参与游戏兴致较高,可以适当的增加游戏范围,保证较多人数可以参与到其中,如果幼儿参与兴致不高的话,则可以适当的对游戏空间进行缩减。(2)角色游戏主题的设置在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时,教师除了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外,还需要充分结合游戏场地的特点,以此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角色游戏活动。但是,有部分幼儿教师将角色游戏活动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制定游戏主题时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对实际的空间大小掌握程度不足,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游戏主题往往无法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同一个空间中设置多个角色游戏活动,对幼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无法让其完全沉入到游戏过程中去,就无法通过游戏更好地获得经验和教育。(3)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环境创设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成长特点,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力、智力以及活动力,因此对于不同年纪的幼儿需要创设的游戏环境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上述特点来创设更适合不同年龄层幼儿的游戏环境。另外,即使是在同一个主题下的游戏过程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幼儿设置的游戏环境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是在同一个“过家家”游戏中,年纪偏小的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模仿,因此可以为他们多制定一些角色来进行模仿;年纪中等的幼儿更偏向自己动手,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因此为了培养其这种特点可以为其多提供一些筷子、勺子等适宜锻炼操作性的物品;而年纪稍大一些的大班幼儿成长得更加全面,具备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比较新奇复杂的玩具更能够吸引其兴趣和注意力。(4)游戏环境的创设需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特性幼儿作为整个角色游戏环境的主体,其对于游戏的参与性及活跃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改变传统的教师对幼儿提出要求的思维方式,给予幼儿最大的自主性,让其真正的称为角色游戏中的主人。例如在进行以“开一家便利店”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我们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分配给孩子店主、店员、顾客、供货商等多种角色,给予了孩子们最基本的游戏背景之后,就可以让其自由发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游戏过程充满趣味,有的孩子整理商品,有的在给商品包装,所有的孩子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自主性。通过游戏过程发展情况来看,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非常的熟练且有条理,通过他们自主思维开展的游戏能让他们对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5)角色游戏材料的多样性角色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游戏材料的数量方面,因为不同年纪的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求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兼顾每一名幼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玩具。另外,不同材质的游戏材料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可塑性比较强的玩具就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出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助于其思维活跃程度的提升。其次是在游戏材料来源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内分发的以及家长准备的,其中幼儿园分发的游戏材料类似图书、颜料等等,都有着占地小且消耗时间长等特点,而家长准备的游戏材料则包括成本较高且比较大型的玩具等等,这种游戏材料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可玩性比较单一。最后一种则是比较环保的废旧物品加工再利用,这类游戏材料结构性比较单一,但是具有较强的在创造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需求来进行创新,对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提高有着很大的助益。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幼儿游戏,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价值。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某种角色,可以有效提高其想象、创造等能力,进一步推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科学、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其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全身心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关于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及开展策略的思考[J].好家长,2019(004):P.175-175.

[2]陈丽霞.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147.

[3]李晓红.幼儿角色游戏教育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19,2(6):60-61.

[4]达娃琼达.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刍议[J].西藏教育,2013(2):45-46.

[5]沐娇阳.幼儿园自主性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变革[J].好家长,2019(034):P.221-221.

[6]耿佳艳.巧设空间愉悦游戏——幼儿园自主性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之空间设置[J].文存阅刊,2018(0z1):99-100.

[7]王晓娟.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提供与环境创设的方法及策略[J].好家长,2017(025):P.8-8.

角色游戏范文篇1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尤为重要。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角色游戏材料应合理、恰当。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