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8:56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1

学校文化育人无声

中学建校两年来,坚定不移地走”以德治校、特色办学“之路,致力于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促进了学校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内化作用,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两年来,学校借创建市级示范初中之际,加大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学校的绿化面积、品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园内鲜花烂漫,绿树成荫,走进校园,橱窗会”说话“,墙壁会”育人“,庄严肃穆的杨献珍纪念像、耀人眼目的金字校训碑,以及高标准的革命传统教育展室和文化长廊等,处处洋溢着和谐朴实的文化韵味。

学校还在校园中建有一个长约十余米的宣传长廊和两个阅报栏,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内外,张挂、书写了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证。两年来,我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

2.细。我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对各种规章制度中口号式的文句尽量减少,充实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容,便于各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

3.严。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高标准,以创建示范初中的要求,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严格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科学管理思想,做到以人为本,赏罚分明,严格规范了全校师生行为。

4.实。学校在科学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学校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制度内容。学校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成立了以校长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各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措施到位。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学生课余文化的建设,形成了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手段,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课外活动。

1.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

我校的课外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兴趣小组、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对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还要求负责老师记好台帐,学校定期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2.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

两年来,我校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的前题下,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我校目前有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青少年体育训练俱乐部、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稳定的课外活动小组,还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汇演、学雷锋活动、社会实践等专题性、群众性的学校传统活动。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个小集体,学生处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产生”从众心理“效应。我校十分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教导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

学校通过校会、班会等机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爱国爱校爱家乡等文章。学校还扎实开展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黑板报、阅报栏 、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好事、好风气、好习惯,使学校处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2.确立共同奋斗目标,激发师生凝聚力。

两年来,学校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办学现状,提出了”创市级示范初中,建县教育现代化窗口学校“的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多种”争先创优“活动,如我校开展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活动,实施读书竞赛以及”两室“文化艺术建设评比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了集体意识的培养,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强化学校”三风“建设,营造向上主流。

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学校的”三风“有着密切关系,学校经过两年的积淀,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严教、善导“的教风和”勤奋、乐学、善思、笃行“的学风。学校在教学大楼的醒目处,用镀金铜字打出了”立德、博学、合作、创新“的校训,以时刻警示全校每一位师生。

目前,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三风“,树”三风“,赛”三风“的浓厚气氛。我们要求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积极争做”三风“倡导者,变外延性”

三风“建设为内涵性”三风“建设。学校把”三风“主题教育列入了本学期国旗下讲话的主要内容,各班围绕校风建设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学校还把各班开展”三风“教育活动的情况和成果作为评选文明班集体的主要依据。两年来,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踏实的学风和较高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赖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4.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风气。

学校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传看不健康的电子音像读物,禁止传唱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禁止传说不健康的流行语,禁止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网页,禁止进入”三厅一室“。学校还清理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学期要认真细读一本好书,学唱一首好歌,背10首好诗,看2部好电影,说10句格言。学校还认真办好校广播台,定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抵制”消极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的侵蚀。

五、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校园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的校园文化,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二年来,我校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题。我校倡导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么学生必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热爱、信赖老师。所以,我们在两栋教学楼上分别悬挂有”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我知老师用心苦,莫让教诲付东流“的警句,一方面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着力培养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爱生之心,真正尊重学生,切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率先垂范。另一方面,我们学校又要求学生要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充分理解和尊重教师为学生付出的坚辛劳动和辛勤的汗水,认识到实中教师所独具的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

2.营造健康的学生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 问题 建议 调查研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1932年,“校园文化”这一词最早被美国学者沃勒提出。我国学者曲宗湖和杨文轩对校园文化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见解,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解析。广义的校园文化从教育意义上理解,即为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以课余文化活动,即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空间环境下,学生、教师作为其参与的主体,在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既反映了学校环境设施等硬件建设,也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底蕴等软环境的建设,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必须依赖的重要环境。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校园文化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实际被调研人数为150人,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为97.5%。

二、结果与分析

(一)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被调查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学校科学发展软实力中的主要作用的看法,主要集中于发展和丰富校园人文底蕴方面,占到总数的54.5%。此外,各有18%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凝聚师生人心以及坚持特色办学理念。由此可见,同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比较全面。

在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问题上,有51.3%的同学认为校园活动应该不断有所创新,27.6%的同学认为不受欢迎的传统文化活动应该取消,21.1%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活动应该做大。这从侧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没有做大,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更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不符合时展的传统活动取消掉,只是一味的传承下去,表明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层面上,现有活动与学生的期待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图1:校园文化在培育学校科学发展软实力中的作用

针对校园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72.4%的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大型的校园活动,参加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为全校性的活动,以此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这样的校园活动,53.8%的同学认为一般以一周一次为宜,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提升机会,又能使学生劳逸结合,突出学校的特色。在校园活动的举办中, 2/3的学生更倾向于参加兴趣活动和体育活动,而学生社团(包括学生会和艺术团)也成为学生中最受欢迎的组织。

(二)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物质文化不单指物质资源本身,而是包括了物质资源所蕴涵的思想和观念,如建筑造型、雕塑、体育场地设计等都附加人类的灵感与智慧,体现着人的情操、意志和观念。

调查中被问及校园体育场地是否够用时,有53.2%的同学表示经常因场地紧张而打消运动念头,还有部分同学觉得体育场地开放时间过短,导致运动未尽兴或者在时间安排上有冲突,如表1所示。这充分说明学校在基础设施上还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需求。

表1:对体育场地是否满足需求的调查

如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为了增加校园人文气息,调查显示,有39.7%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多增加雕塑的数量,也有27.6%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刻字景观石来增加人文气息,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学校人文气息够浓,已不需要再增加其他东西来增强人文气息,如图2所示。阅报栏、公告栏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之一,也是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阅报栏、公告栏放置的位置也将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力度,在对阅报栏、公告栏放置位置进行问卷调查时,有2/3的同学认为阅报栏、公告栏应放置在教学楼前和宿舍楼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放置在图书馆或者食堂前合适,如图3。放置在教学楼或宿舍楼前,可能考虑到学生更有时间观看信息,学生自习、上课等都需要去教学楼,而晚上回去睡觉,宿舍也是学生必经之处,相比较图书馆和食堂,在时间上或者人数上更占一定的优势。

图2:要增加学校人文气息,优先考虑添加的人文景观

图3:阅报栏、公告栏放置在哪里方便浏览

(三)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保障。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2:谁组织的活动最受欢迎

表3: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服务引导工作满意程度

调查中问及“谁组织的活动最受欢迎”,见表2。学生更喜欢参加学生自发举办的活动,而对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兴趣不大。为何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首先,大部分同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引导工作不太满意;其次,校园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为活动成效不大,资金紧缺,活动经费筹措困难,如图4所示。对于活动经费的来源,图5显示,有57.1%的同学认为,活动经费应该由学校拨款赞助,28.2%的同学认为应该由社会赞助获取。实际上,学生活动都由学校拨款赞助并不可行,学校只有少部分的经费用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如果学生活动由社会赞助,商家必然会提出诸多要求(冠名、横幅宣传等),而此时学校有关方面能否配合学生工作而取得这部分赞助费用,则需要有关部门拟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便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图4:校园文化活动存在问题

图5:校园活动资金的来源

(四)制约因素

根据调查研究,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师生参与面不广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调查的40.4%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参与面不广、可操作性不强,排在问题的第一位(见表4)。

表4: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另外,调查还显示,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见表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机会不多。

表5:学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

2.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缺乏系统规划,辐射性和传承性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不够丰富,档次不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低,导致校园活动虎头蛇尾,成效不大,降低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大都由学生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而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开掘。

3.大学里所开设的公共课中,文化类课程的设置屈指可数,学校举办的报告、讲座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如图6所示。这些问题表现在: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与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存在冲突,导致很多学生未能参与进来;或者是讲座过于专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不愿再听下去;还有就是讲座层次过低,缺乏高水平讲座,学生不感兴趣,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只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进行,没能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微乎其微。

4.网络的影响

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世界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过滤的,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侵蚀,这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还与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背道而驰。

图6:报告、讲座、论坛等突出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也基本正确,但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

2.学生对于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满意度不高,尚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一些硬件设施利用率低、开放不合理,学校环境及宣传设施方面也有待改善。

3.现有的文化传统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学校尚未根据自身现状建立适合自己的条例,许多方面还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

4.对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表现积极,但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缺乏。

5.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呈现多元化,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

6.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很多。主要问题是经费来源不足、师生参与面不广、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低、网络影响等。

(二)建议

1.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协调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不仅要保证文化活动硬件设施的需求,还应该结合精神文化,开展有内涵、高层次的创新活动。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而精神文化又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条件。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发展。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它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在德、智、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现出教育的全面性,从而有效的建设与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健全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有有效的执行方能显示其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校园文化反映了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爱校的热情。学生的文化兴趣是提高文化意识的重要因素,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是其培养兴趣的最佳途径,富含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平台。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教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G07)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2]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

[3]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4]方志华.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内涵及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高等农业教育,2003,(9)

[5]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6]张斌,韩立新.构建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校高等农业教育,2011(11).

[7]曾学龙,周晓燕.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3),.

[8]蔡立彬.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9]冀伦文,朱先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10]谷贤林.校园文化对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5,(6).

[11]张桓,马振山,陈名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7).

[12]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3

【关键词】高校廉洁建设 校园媒体 信息公开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C193.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廉洁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和廉洁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倡导和积累起来的促使管理者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和学生廉洁修身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廉洁办学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价值取向的总和。”①在经济发展负面效应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高校逐渐沦为了政治腐败的延伸品,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高校官本位、学术腐败等方面,学生组织运作中的各种贿赂、拉关系、走后门等腐败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②高校校园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它的运作和管理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独立意识,在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基于以上,天津市高校加强廉洁校园建设研究课题组以校园媒体对高校廉洁建设的作用为着眼点,于2013年9月在天津市的部分高校开展了关于校园媒体对高校廉洁建设的作用的问卷调查。

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统计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课题组利用2013年5、6两个月着手设计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问卷,最终确定《校园媒体对高校廉洁建设的作用调查问卷》,该问卷在结构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二是调查问题;调查问卷的问题部分由18道题构成,其中,11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对“廉洁校园”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调查对象对廉洁校园建设的态度及评价、调查对象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及接受程度、调查对象对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选取了天津市内的1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包括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达99.00%。此外,除了进行相关问卷的发放,课题组还对其中12所高校的处级领导、一般干部和专任教师等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到关于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中的运作、对目前廉洁校园建设的看法及评价等。

调查对象信息说明。问卷调查对象主要针对不同高校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教职工及在校大学生,其中的考虑因素包括年龄、身份、学校和政治面貌。调查对象中高校领导干部占49.49%,教师占25.45%,在校大学生占25.45%;26岁以下的占13.74%,26~35岁的占30.30%,36~45岁的占22.47%,46~60岁的占23.23%,61岁以上的占0.25%;211或985院校占24.74%,普通本科学校占67.42%,三本或独立院校占0.51%,高职高专学院占7.32%;党员占85.86%,共青团员占5.56%,派占5.56%,群众占3.03%。调查对象构成设置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廉洁校园”建设的认知与理解。第一,对“廉洁校园”概念的熟悉程度。调查显示,对“廉洁校园”这个概念非常熟悉的占11.62%,比较熟悉的占30.56%,不太熟悉的占56.31%,从未听说的占1.52%。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目标对象中,42.18%的人对“廉洁校园”这个概念表示熟悉或较为熟悉,57.83%的人对此概念了解甚少甚至从未听过。调查比例说明,大部分受众对“廉洁校园”这个概念的认知与熟悉程度较低。此外通过问卷可以发现,在“不熟悉”或“从未听过”“廉洁校园”这个概念的人数中以在校大学生居多,由此可见,“廉洁校园”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亟待提高;第二,对当前高校加强廉洁建设的态度。调查显示,对当前高校加强“廉洁校园”建设的态度表示非常赞同的占57.83%,比较赞同的占38.38%,不太赞同的占0.76%,无所谓的占3.03%。可见,绝大部分受众对高校廉洁建设活动表示支持和肯定;第三,对所在学校廉洁建设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可发现,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廉洁校园建设情况表示非常熟悉的只占8.08%,比较熟悉的占27.53%,不太熟悉的占61.87%,从没听过的占到2.53%。可以看出有35.61%的受众对所在学校的廉洁建设情况的关注度比较高,但还有64.40%的人对此知之甚少,这也表明校园廉洁建设在活动宣传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对“廉洁校园”建设宣传教育的情况理解。第一,对目前高校开展廉洁建设宣传教育的评价。调查显示,对于目前高校开展廉洁建设宣传教育的评价表示非常好的占8.59%,比较好的占53.28%,一般的占29.55%,不太好的占3.28%,不清楚的占5.30%。有38.13%的人对目前高校廉洁建设的宣传教育效果持不认同态度,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对于廉洁建设活动的宣传力度太小,范围太窄,使该活动的精神和意义不能及时传达给受众;其次,部分受众平时对党政建设相关内容涉及较少,认识不全面,无法深入领会校园廉洁建设的内在含义。第二,参与廉洁教育活动的次数及情况。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参加与廉洁教育有关活动的情况分别为:0次的占46.21%,1~2次的占39.90%,3次以上的占13.89%。接近半数的人在过去一年内从未参加过有关廉洁宣传教育的活动,这说明受众的廉洁教育活动参与意识总体较差。第三,在高校开展廉洁宣传教育是否有必要。据调查统计,认为在高校开展廉洁宣传教育非常有必要的占66.67%,认为有必要的占30.81%,此外还有1.0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1.52%的人表示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可知,认为有必要开展廉洁宣传教育的人多达97.48%,这就表明绝大多数受众对廉洁教育的态度比较积极,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或途径起到净化校园环境、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作用。第四,加强廉洁教育的主要对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廉洁教育的主要对象的情况分别为:选择学校领导干部的占27.78%,全体教职工的占1.45%,全体学生的占0.00%,认为以上所有群体都应该作为廉洁教育对象的占70.45%。根据数据比例可以发现,认为所有群体都需要加强廉洁教育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廉洁教育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人们对廉洁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及接受情况。第一,高校开展校园廉洁建设最有效的途径。根据调查统计可得,在高校开展校园廉洁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中,选择课堂教育的占45.96%,选择学术讲座的占57.07%,选择校园媒体的占65.40%,还有41.41%的人选择的是参观考察。以上数据显示,四种途径的受众认可度差距并不大,但尤以校园媒体的选择率最高。可见,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媒体是开展廉洁建设的首选途径。第二,自己或周围人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媒体的关注程度。问卷调查显示,对自己所在学校校园媒体的关注情况,有31.82%的人表示经常关注,42.17%的人表示偶尔关注,表示从不关注和不了解的分别占6.31%和19.70%。关注校园媒体的受众人数接近80%,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受众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媒体的关注现象比较可观。第三,最喜欢的校园媒体形式。调查显示,在最喜欢的校园媒体中选择校园网站的多达51.52%,选择校园广播的占40.91%,校园报刊占38.89%,校园电视台占18.18%,校园宣传栏占30.56%。此外,还有部分人认为,除了校园网站,校园微博与校园博客在校园信息传播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众多的校园媒体中,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度普遍高于传统媒体。第四,最喜欢通过哪种校园媒体来接受廉洁教育。据调查显示,调查者最喜欢通过其接受廉洁教育的校园媒体中校园网站占35.86%,校园广播占30.56%,校园报刊占9.60%,另外校园电视台和学校宣传栏分别占7.83%和16.16%。由此可见,在校园廉洁建设过程中,受众普遍喜欢通过校园网站及校园广播来接受廉洁教育,其他校园媒体的受喜爱程度明显较低。

关于校园媒体对校园廉洁建设的作用的认识与评价。第一,校园媒体能否真实反映学校的廉洁建设情况。调查显示,有57.53%的人认为部分可以反映,有18.18%的人认为不能反映,还有14.90%的表示不清楚,而认为完全可以反映廉洁建设情况的仅占4.45%。在能否真实反映校园廉洁建设议题下,受众对校园媒体的总体信任度比较理想,这说明在廉洁建设的大方面上校园媒体可以把握住基本的方向和力度,但是多达33.08%的人认为校园媒体无法反映廉洁建设情况或对此不清楚不了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园媒体在真实反映校园廉洁建设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二,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中的作用如何。调查显示,对于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中的作用,有40.40%的人认为其作用一般,32.07%的人认为作用很低,还有6.31%的人认为毫无作用,而只有21.21%的人认为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总体来讲,受众对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认可度,但作用不是很明显,这说明校园媒体本身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仍需要进一步发掘。

第三,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方面。调查显示,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中,有79.29%的人选择校(院)务公开,67.42%的人选择了财务公开,还有62.88%的人选择了促进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实施,65.66%的人选择了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廉洁意识。调查比例说明对于校园媒体在校(院)务公开方面的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在其他三个方面的认可度都要低于校(院)务公开,由此可见,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各个方面的影响力不均衡,部分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的显著特点。每一种校园媒体在信息传播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不同的受众对其不同特点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又各不相同。根据以上说法,课题组设置了一组题目“您认为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有63.89%的人认为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时效性与互动性较强,57.32%的人认为校园媒体宣传力度大、利用率高,59.34%的人选择了贴近性较强、易吸引受众,相比较而言,选择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只占到了45.20%。这一结果与我们课题组预先设想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第五,学校应该如何利用校园媒体更好地开展校园廉洁建设。调查显示,关于如何利用校园媒体更好地开展廉洁建设,67.93%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校园媒体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教育作用,64.14%的人认为应该建立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引导领导干部交流与互动,83.34%的人选择利用校园媒体加强校(院)务和党务的公开力度,提升群众的监督效力,还有57.58%的人选择加强对校园廉洁建设的宣传力度,拓宽活动的参与途径。从调查比例中可以看出,学校公务的公开程度以及群众的监督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校园廉洁建设效果的一个主要立足点和落脚点。

第六,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有哪些方面。调查显示,64.65%的人认为应该积极宣传校园廉洁建设的方针政策,64.39%的人认为应该如实反映教学、科研以及党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57.71%的人认为校园媒体应该有效监督各类违规行为的惩处情况,除此之外,有高达74.49%的人认为应该积极反映干部群众关心的校园廉洁方面的问题,畅通民主渠道。通过分析得出广大受众普遍关心的还是校园廉洁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民主监督的效应和力度,而从反映情况来看,校园媒体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还需加强。

调查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受众对加强“廉洁校园”建设的支持率较高。调查显示,有高达96.21%的人对“廉洁校园”建设的态度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还有97.48%的人认为在高校开展廉洁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第二,高校廉洁建设宣传教育成果受到普遍肯定。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目前高校开展廉洁建设宣传教育的总体评价中,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61.87%。

第三,受众对校园媒体的总体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调查指出,有73.99%的人对校园媒体表示经常关注或偶尔关注,还有高达65.40%的人认为校园媒体是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这都从侧面说明受众对校园媒体在校园廉洁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比较认可。

第四,众多校园媒体中,校园网站最受大众喜爱。调查统计显示,在最喜欢的校园媒体形式中,校园网站的被选率为51.52%,远远高于其他校园媒体。

第五,在校园廉洁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校园媒体的受众接受度不同。从调查中分析可得,30.56%的人喜欢通过校园网站接受廉洁教育,35.86%的人选择了校园广播,其他校园报刊、校园电视台、校园宣传栏三种媒体的被选率都低于20.00%,由此可见,在廉洁教育过程中最容易被接受的当属校园广播。

第六,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的特点更加显著。校园媒体之所以能在高校廉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调查问卷中,校园媒体时效性与互动性强、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等特征的被选率都比较高,这说明校园媒体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在廉洁建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七,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展。调查显示,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影响较大的方面,除了79.29%的人选择校(院)务公开、67.42%的人选择财务公开,还有62.88%及65.66%的人认为校园媒体在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实施及促进领导干部廉洁意识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第八,校园媒体对高校廉洁建设情况的反映能力及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认为校园媒体完全可以或基本可以真实反映高校廉洁建设情况的人占62.87%,认为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或作用一般的人占61.61%。这说明大部分受众对校园媒体在廉洁建设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廉洁校园建设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

【注释】

①张国臣:“浅谈高校廉洁文化体系的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学习心得”,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栏,2010年8月19日。

②尹小玲:“关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时代教育》,2013年第7期。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4

高校管理层要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和谐校园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并加大资金投入,适当增加教学设备和设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高校管理层要深入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把和谐校园建设纳入高校管理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构建整体目标、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具体来说,各部门要以高校整体发展规划与各部门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师生共同参与和谐校园建设为主要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和谐管理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目标,真正建成自由开放、团结友爱、和平共处、充分活力的和谐校园。其次,高校管理层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管理方针,积极主动深入到师生之间,了解师生的想法、困难和心声,尽可能的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为师生排忧解难,让师生对校园有认同感和满足感,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高校管理层要加大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添加教学设备、实验室和基础设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重视学生职业教育问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合理规划和布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化面积,适当的布设桌凳、假山、鹅卵石小道等,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层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此纳入和谐校园建设体系中,根据校园发展情况执行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首先,要把现代社会发展重要思想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理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师生(特别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修养。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校报、刊物、广播站、图书馆、校园微博、BBS、宣传栏等加大和谐校园宣传力度,为和谐校园构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强物质环境建设,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重的校园。最后,开展各种活动,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高校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举办,如各种社团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开朗、积极向上,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举行一些比赛,如专业技能大赛、技能创新比赛、择业观辩论赛等,形成活泼、开放、自由的校园风气。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高校管理层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其人格魅力去感染师生,同时要重视管理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和有序发展,建设合理、有序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其次,保证校园管理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让师生参与和谐校园管理,让其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和谐校园建言献策,特别是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一定要让其知晓和参与谈论建设。最后,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校园中的不和谐事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纠纷等,让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共处。

4.健全高校和谐管理规章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5

【关键词】中职 校园 德育环境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27-03

中职学校校园环境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往往受物质因素的影响,在物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阶段的今天,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是影响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校园德育环境包括校园硬件、校园软件两大部分的环境。职业教育的校园德育环境就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硬、软件的环境,即校园德育环境有其职业的特性。

一、中职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构建中职校园德育环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中职校园环境是学校开展德育的物质载体。中职校园应具有中职教育的特点,能够反映出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中职生基本处于未成年向成年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心理与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与生理素质是物质前提,发展则决定于教育和环境。环境是无声而又时刻显现效果的特殊课堂。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各种职业秉性的正常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降低学生对德育的抵触。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与美化作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强中职校园环境建设与美化,为德育提供物质保障,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中职校园环境构建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的具体体现,从基本内涵来说,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是重要目的。中职校园环境构建,需要在校园的有限空间里,给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满足更多的需求,使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满足和喜悦,能够健康地成长。所以,中职学校校园建设中,应把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到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高度,才能完成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只有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环境与生命、环境与专业学科紧密相联,才能达到校园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中职校园环境构建是德育与育人的统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反映。它既要反映师生员工对工作、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师生员工的鉴赏的需要;一方面具有实用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教育的功能。所以说,校园环境建设是德育与育人的统一。

第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中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就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已经成为生源竞争的重要条件之一。家长与学生考察学校主要还是看校园环境,比较彼此间校园环境的优劣,决定是否选择就读该校。

二、中职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内容和途径

(一)中职校园德育环境硬件构建

1.硬件构建的标准。硬件的构建实际上是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包括教学、科研、生活的设施的建设,以及运用这些设施的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具体地说,可以分为学习与生活两大部分。学习部分的硬件主要有:教学楼―教室、实训楼―实训室、运动场所等。生活部分的硬件主要有:学生宿舍楼―宿舍、学生食堂、小卖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共场所:学校大门、围墙、校园道路、走廊、楼梯、橱窗等。

硬件的构建,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的部门的规范。如符合消防规范,符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2.硬件构建的途径。(1)明晰目标,整合资源。中职学校的硬件建设,一是明确职业性,所有的建筑物,以及学习、娱乐和生活场所与职业有关;二是教育性,要让每一个学习、娱乐和生活场所,甚至每一幅墙都在“说话”,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三是强调学校教育的公益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四是强化服务性,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强化德育功能,主要涉及教学、娱乐、生活等方面,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①校园建筑的规划。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校校园的总平规划,报经属地规划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校园总平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新的学校可以一次性规划好,老的学校其校园面积是逐渐扩大,非一次性规划而成。所以,在对校园规划时,既要考虑现有建筑存在的情况,又要考虑校园功能分区的需要,在最大限度上,做好校园环境的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是将校园分为教学、行政办公、生活、体育运动、休闲等主要区域。各区既是相对独立,又通过校园道路紧密联系,共同组成校园的环境。这些不同功能的区域,形成若干个空间,体现学校的个性和特征。二是分步实施。根据这样的区域规划,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学校的需要,以及政府投入、学校自筹资金的情况,分步实施。应注意,规划一旦报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就不能随意更改。②校园实训基地以及设备的规划。根据学校各专业发展的规模,做好各个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从实训场地的面积、设备台数、实习工位数等做好规划,逐步实施。(3)绿化、美化、香化。校园绿化、美化、香化是构成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的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一是考虑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香化。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融绿化、美化和香化为一体。从功能上看,绿化、美化和香化是建筑物的陪衬物。但从视角角度看,绿化、美化和香化所起的作用有时要甚于建筑。校道旁整齐的树木,校园里造型别致的花木、五彩缤纷的鲜花、平整宽阔的草坪, 都给人以美的感受。二是考虑现有树木的移植、栽种。三是学校经济实力的支撑。当学校的财力不能一次性完成绿化、美化和香化时,就要先绿化,再美化、香化。(4)清洁、保洁。教室、宿舍归学生自己负责日常清洁、保洁工作。楼梯、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由学校安排专人清洁、保洁。同时,将学校的部分公共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清洁区,指定给各个班级的清洁区,负责该区域的清洁、保洁。开设劳动教育课,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校园环境的管理,与学校的清洁工一起,从事学校公共卫生的清洁、保洁工作,并计入学分,提高劳动教育课的教育与实践的功能。

(二)中职校园德育环境软件构建

1.关注学生。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德育放到首位,要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实际出发,通过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成人”优先于“成材”。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职业指导;重视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育,满足从事相应职业工作的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挖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使其通过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入到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爱护公物等。

2.领导重视。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组织保障。软环境建设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在于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成立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思政课老师、学生干部都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软环境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软环境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软环境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会至少每月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开。开拓德育环境与教学、德育环境与育人的新途径,协调各个职能部门落实德育职能,有任务、有指标、有检查、有考核,为德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师资建设。这是德育校园环境构建的核心内容。教师是社会的一分子,面对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诱惑,教师也会产生道德选择的困惑。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修养,增强其人格魅力,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传授技能,还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有为所从事的职业献身的精神。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加强道德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德育工作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在方法上更有创新、更灵活、更有效。

4.制度建设。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制度建设,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职学生行为准则》和《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行为规范教育,不留长发、不染发,不准穿拖鞋进入公共场所,不准戴首饰等,见老师要问好。制度建设,在内容方面,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规范上,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在程序上,要集思广益,多方征求意见,加强沟通。

5.强化职业。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重要特性。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岗位性、定向性等特点,围绕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满足这些特点。按照各专业的特色及各专业的需求,以及专业环境的规范要求不同,准确定位,构建相应的校园环境。比如,纺织企业的工作环境是严禁烟火的企业,所以,纺织工业学校在校园德育环境构建时,强调禁烟是一个重要内容。不同专业的教室、实训室,都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的氛围,有着不同的制度规范。通过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具备正确职业理想的技能型人才。

6.课堂教育。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主渠道。(1)课堂教学。中职校园德育课堂也是德育环境构建的重要场所,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内容,任课教师要结合当前的形势,把德育与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注意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广大学生。教法方面,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辨别、选择和批判的能力。各专业的课堂教学,也是德育重要场所。专业课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科任教师要按照教书育人的要求,配合班主任处理学生中突发事件,从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的角度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方面,既要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意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实际接受情况和课内外行为表现情况。(2)班会及第二课堂教育。应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学校要因地制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班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公益劳动、进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培育社会实践能力。老师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创建和谐的德育环境作出班级应有的贡献。同时,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利用讲坛、报刊、广播、网络等手段和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创造性和导向性的各项活动,强化校园德育环境的职业特性。

7.完善机制。这是校园德育环境构建的保证。(1)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德育理论课、心理咨询、指导学生社团工作,检查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综合协调学校各部门履行德育工作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党委反映德育的情况,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等。(2)健全保障机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证。学校每年一定在预算中,划出德育工作经费,逐步完善德育活动的场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结合专业学习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3)建立激励机制,将德育工作提升到与专业教学的同等地位。设立一些德育工作的奖项,把德育获奖作为评定教师业绩、评聘教师专业职称的重要依据。(4)量化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德育评价体系。一是扩大考核范围,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二是多个元考核主体,让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乃至企业参与考核,体现考核的独立性与综合性。三是多样考核形式,让卷面考评与平时测评相结合。比如,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列出必须做到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进行评价,进行量化考核;把德育活动全部列入量化评价的范围,组织每次德育活动、学生心理咨询等,按照基本分和效果分两部分评价。强制规定每一位教师都要完成一定量的德育工作,否则,年终考核将一票否决。(5)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对软环境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力度。校领导要组织相应人员对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情况严重的现象,要给予公开曝光、公开批评,以此强化警示教育的作用。(6)注重宣传作用,为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要在校园网上开辟软环境建设专题节目,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学校领导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决心,及时全面地报道学校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学校各部门开展软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积极宣传学校各部门软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增强师生员工共建软环境的积极性。通过舆论监督,形成威慑力,促进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校园德育环境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是辩证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片面地强调软件建设,校园德育环境将会因此失去物质依托,无法落到实处;片面强调硬件建设,校园德育环境的感召力、凝聚力将会被弱化,学生也会因此单纯倾向物质崇拜,失去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迷失职业教育的方向。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创造美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金栓.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途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2(4)

[2]林旭兰.中职学校“2+1”办学模式下的德育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9(1下)

[3]陈新.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4]赵后起.高职校园德育环境刍议[J].成才之路,2011(2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2008A41)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6

【关键词】 青海省 低碳校园 低碳生活

一、低碳校园与低碳生活

低碳校园是指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等各项活动按照降低能耗、促进环保的要求,减少因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构建起来的人与校园环境、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校园,在校园生活中通常引用低碳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低碳生活已经是现代人们所关注的话题,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引起环境的污染,工厂所排放的三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污染与能源资源的浪费,无不挑战着低碳发展。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低碳发展,它都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而人们对这种担忧所达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们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导致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二、青海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现状

1、低碳校园意识

下面主要从教师与学生对低碳校园的认识、大学生是否应该关注低碳校园建设、低碳意识培养的阻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如下。

(1)低碳校园认识方面。从调查结果(图1、图2)可以看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低碳校园构建的认识方面,学生对低碳校园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在“从未听说”这一比例中,老师占到了总数的23.81%,而学生则占其统计总数中的12.97%,有48.11%的同学了解低碳校园的含义和内容,也超出了老师的47.62%这一比例。

(2)大学生是否应该关注低碳校园建设。从统计分析结果(图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低碳校园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学生都应该关注,这一比重占其总数的88.11%,而认为和自身无关的仅仅为2.16%。这说明青海高校大学生对于低碳校园建设重视较高,也表明绝大数大学生至少对于低碳生活的意愿还是较高的。由此可见,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可行的。

(3)低碳意识培养的阻力。由图4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被访问者中,有79.50%的同学倾向于选择“其他”这一选项,并有64.90%的同学认为仅仅依靠大学生是无法构建低碳校园的。这表明在培养建设低碳校园意识的阻力中,学校等外在因素并不是主导原因,生活习惯在培养低碳意识中也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大学生可能存在着构建低碳校园的愿景较高,但却意识淡薄,更多的大学生可能会希望通过学校自身或社会上的力量来构建低碳校园。

2、低碳校园行动

下面主要从网购情况、大学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大学中纸张的使用情况、校园其他资源利用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校园低碳建设分析。

(1)网购情况。网购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购物方式,网购具有高效与节能的好处,网上价格透明,高效便捷,在实现无纸化购物的同时,碳的排放与消耗几乎为零,是大学生活中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从图5、图6可以看出,在网购方面,老师并不是主力军,但是每月几乎都会网购,且网购次数为1―2次居多,占半数以上;在学生中,平均每月不从事网购的比例为39.67%,且每月网购次数为1―2次的比例为45.11%,所占的比重最高,而每月平均网购3次以上则占很小一部分。

(2)大学多媒体使用情况。多媒体教学在构建低碳校园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从多媒体的利用情况来看,其利用的效率较高,大部分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在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果方面,通过调研可知,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不存在无多媒体教学的情况,说明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果较好。

(3)纸张使用情况。造纸的主要原料为木材,每5000张A4纸就等于1立方米木材,我们每造一吨纸就要砍伐大约14棵树,还要消耗300千克化工原料。节约纸张就是低碳环保、低碳校园生活。因此,在纸张使用上,需要考量师生们的用纸情况。在纸张使用方面,可以细分为纸张打印情况、废用纸张的处理方式、课本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纸张打印情况。在纸张的使用上,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图8、图9)可知,老师更倾向于使用双面打印,比率达到了66.67%,远超半数,而超过半数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单面打印,单面打印与双面打印的比例也比较接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单面打印可能是由于在打印上单面与双面打印的价格相差不大,很多同学认为单面打印之后的纸张还可以当做演草纸,否则直接用完扔掉会更加浪费;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通过单面打印会有更好的效果,而有些老师和同学则认为双面打印这种物尽其用的方式更好,而且双面打印看起来更加方便。从打印社的角度来看,其默认的打印方式也为单面打印,这样也会赚取更多的利润。

第二,废用纸张处理方式。如图10所示,在废用纸张的处理上,更多的同学倾向于将废用纸张保留着并且不去理会,所占比例为33.51%,没有对废用纸张作出一个良好的使用规划;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将废用纸张直接丢弃而不理会。而最佳的低碳方式,就是将废用纸张交给回收人员进行回收,这部分学生只占总数的22.16%。

第三,课本的使用情况。如图11所示,在课本的使用方面,有占总数45.4%的同学倾向于将课本借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所占的比重最高,做到了课本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也有占总数比例40.50%的同学会将使用过的课本卖给回收站,这也是一种低碳的处理方式。在出售二手课本的同学中,大多为即将面临毕业的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

第四,校园其他资源利用情况。在校园生活中,约有75.7%的同学会注意在离开教室时关灯,也会有极少部分同学从来不会注意,在自习室的利用情况上,大多数的教室都会空出很多座位。

三、建设低碳校园的策略

1、营造低碳校园环境

建设低碳校园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低碳进校园”公益活动计划得到来自文化界、演艺界的支持和推动,举办“低碳”艺术表演团进驻校园公益演出,为校园带来原创环保舞台剧等节目,演出和环保信息地完美结合,可以深刻触动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校报和宣传栏等宣传手段进行低碳理念的传播,宣传青海省及青海高校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强调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建设低碳校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关心资源节约,身体力行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让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使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广大师生期待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低碳生活倡议书,举行低碳生活学术报告会,开展以建设低碳校园为主题的班会、党日活动、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以及评选“校园低碳先锋”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让低碳生活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师生心中。教育和引导师生懂得低碳环保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每个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从而使师生自觉地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2、倡导低碳的校园“衣食住行”生活方式

大学生是建设低碳校园的主力军,要通过对其进行低碳生活观念教育,促使其自觉参与低碳行动。可以将低碳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强化低碳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渗透与结合,引导学生把低碳生活理念变为具体行为。学生掌握的低碳知识再多,如果没有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没有真正把低碳生活理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上,那么低碳生活仍然离他们很远。因此,可以从师生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低碳校园建设。在“衣”方面:倡导旧衣赠与他人,在通过对青海高校的问卷调查可知,42.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内有良好的捐赠渠道来进行旧物捐赠。此外,还应提倡军训服装循环利用,应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频繁购买衣物。在“食”方面: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按量购饭制,杜绝浪费、自备水壶和少喝饮料等行为习惯。在“住”方面:倡导随手关灯、充电适度、宿舍少装饰、随身携带购物袋和少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习惯。在“行”方面: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就近游玩和远行选择火车等行为习惯。尽量避免多余的出行。低碳校园建设有时只是大学生活中的举手之劳,简单可行。只要从这些细微处抓起、做起,“低碳”一词在高校校园里就会成为一种使命、一种习惯、一种潮流。

3、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低碳设施是高校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低碳校园的关键。高校应将节电、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等理念融入改造、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的工作之中,合理规划校园功能和布局,建立节能减排的示范与推广机制,建设科技含量高、碳排放低、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在校园建筑中,应坚持“更新、可还原使用、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推广使用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校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依赖,并尽可能减少因建筑活动造成的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将校园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的试点区和示范区;在学习、生活设施建设中,推广使用 LED 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产品,选用节能环保型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减少碳排放量;在供水设施建设中,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节约能源和防止水质的二次污染;在水处理与循环设施建设中,采用中水循环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校内市政管线设施建设中,对道路修建与水、电、气、网等管线改造实施统一规划和并网管理;在校园绿化环境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地引进本地植物种,增加校园内部物种多样性,确保一定数量的植被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以保障校园内的碳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4、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高校领导的重视会对低碳校园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评价学校领导业绩的指标体系,才能引起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应专门成立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把低碳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低碳校园建设规划,并且按照规划一步一步狠抓落实,建立年初有目标、年底有考核的低碳责任制度,及时进行奖惩,促使学校各部门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要对各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即根据各部门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核定该部门的水、电和材料的具体指标,实行分类量化、经费包干的管理制度,把建设低碳校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注: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国低碳经济网[EB/OL].http:///.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7

关键词:节约型 原则 对策

节约型校园建设就是将节约资源与科学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作为高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创建节约型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高校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和效率,让高校师生共同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1]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原则

1.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美德,同时紧抓当前社会的“三大理念”(和谐稳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将资源节约与校园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完美衔接起来,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继承-创新。节约型校园建设不能一味否定过去,要继承过去的优势和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进一步创新,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源拓展新的途径,既不失高校原有的风采,又能彰显出时代特征。[2]

3.稳定-前瞻。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要确保稳定性与前瞻性两者并重,就拿校园的规划来说,所有建筑及附属设施都应依照规划实施,科学论证,切忌盲目或是重复建设,也就是说建设的规划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满足学校当下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需求。

二、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有效对策

1.落实学校制度建设

1.1结合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制订并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高校要弄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出贴合实际的建设目标,然后再结合建设目标制订并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制定《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意见》、《高校各项经费及其预算执行管理办法》、《高校教学与科研有关规章制度》、《高校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等条例。[3]

1.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校级领导以及各个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形成全面规划、统一指挥、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4]

2.深化内部管理体制

2.1制定项目指南与管理方式。制定一套贴合学校实际情况且满足建设需求的节约型校园项目指南与管理方式。事实上,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以“管理”促进“节约”是很重要且主要的手段,适用面很广,如学校预算管理、水电气资源使用与回收管理、资源配置、办公与教学成本核算等。为此,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及时制定统一合理的节约型校园项目指导与管理方式。[5]

2.2任务分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如学校二级单位行政系统的职责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责任人,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都有人在抓落实.

2.3强化考核。结合任务分解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情况与工作人员、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各类考核评聘、薪水福利、奖惩制度等结合起来,建立外部制度支撑,以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顺利高效开展。[6]

3.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3.1创建节约型价值观。既然是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就应该注重创建形成系统的节约型价值观,高校是育人基地和社会良好风尚的发起者,为此应该构建“以勤俭强化修养、以节约促进发展”的节约型价值观。

3.2注重舆论宣传,营造节约型校园建设氛围。一是积极主动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借助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橱窗、校园网页、校园网络论坛、校园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教室、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宣传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重要意义及紧迫性,同时普及节约小常识,宣传报道各类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曝光、批评各种铺张浪费行为。二是开展有成效且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教育互动要普及到学校各个机关处室、各个院(系)、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通过举办演讲、组织签名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开展专家讲座、组织党团活动、班会大讨论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员工都清晰认识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都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3.3强化对学生的节约教育。一是落实国情教育,强化学生节约意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缺乏,资源的总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占有量却排名50位之后,相较于世界人均占有量而言仅仅只有1/2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土地、石油等能源短缺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了,为此必须向学生宣传教育这些知识,让学生知晓节约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而自觉树立节约意识,落实节约行为。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继承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做法,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考虑学校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切忌目光短浅。

三、结语

在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类资源短缺已经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各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管和控制,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才能使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有保障、有持续,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此外,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给每位学生灌输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想,让他们自觉树立较强的勤俭节约意识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步入社会后就能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风尚延伸到社会中、体现在工作中,从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关注、投身节约型社会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注入可持续的群体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守星,黄莺.新形势下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6-18

[2]吴芳.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之我见[J].湖南学院学报,2011(04):36-38

[3]张建堂.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韩露.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8

二、有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廉洁教辅资料和辅导教师。

三、有适应师生需要的丰富多彩廉政文化活动。

四、有固定的廉政文化传播渠道和阵地。

五、有完整的廉洁文化建设督查考评制度。

__镇第二中心小学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规划

一、培育廉洁办学廉洁从教风气。

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认真开展“廉洁办学、廉洁从教”的专题教育,使学校领导增强“为民办学、廉洁办学、阳光办学”的意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广大教师增强“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意识,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在学生中开展“扬荣弃耻、敬廉崇洁”教育。

结合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进行教学渗透,在学生中认真开展理想信念、荣辱观、民主法制、清正廉洁等内容的教育,着重引导学生明辨“八荣八耻”,树立为民为公、诚信守法、公平正直、清廉节俭等理念,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心地纯洁、品行端正的人。在教学内容上,对小学生主要讲述历代清官廉吏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及建国以来勤政廉政先进人物的事迹。

三、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宣传栏、班级板报等阵地,开设符合师生心理特点的专栏、网页,广泛传播廉政知识和廉政理念,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试行“廉洁周”制度,围绕“理想”、“责任”、“诚信”、“正直”、“廉耻”、“节俭”等主题,通过班队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相对集中时间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创建和推广活动。

__镇第二中心小学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__(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__(副校长)

__(党支部委员、教导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

办公室主任:__

成 员:__(教导副主任)

__(教导副主任)

__(完小校长)

__(完小校长)

__(工会主席)

__(少先队辅导员)

__镇第二中心小学

廉 政 建 设 制 度

为了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措施,保持廉洁奉公、勤政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1、党支部要坚持把党内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党员学习,每半年安排一次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增强反腐倡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的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及财务、供应等岗位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3、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管好自己,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

4、要认真抓好各部门的廉政建设,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欺上瞒下,刁难设阻,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必须建议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5、坚持通过民主(组织)生活和领导干部述职等形式,每半年做一次廉政情况检查汇报。

6、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反上述廉政制度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情节轻微者检查,通告批评,性质严重者报上级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__镇第二中心小学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考评制度

1、根据省纪委“廉政文化进校园”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此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特制定督查考评制度。

2、“廉政文化进校园”考评督查制度的对象是:校“廉政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计划的研究、制定,落实情况,廉政课程的备课上课情况,活动场所的布置情况,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廉政书架的设立和使用情况,校广播定时播放廉政人物事迹故事及廉政歌曲情况,校园网站廉政文化专栏建设情况等。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9

论文关键词:环境因素;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和看法。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它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绩效、工作积极性和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这一维度出发,探讨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物理环境、信息化环境、校风建设等人文环境因素对某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通过此调查研究,对于全面了解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现状,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从四个方面人手,即资料收集、问卷设计、抽样调查、数据处理、访谈。资料收集是在充分查询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基础上,将环境因素分为物理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问卷设计是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项指标设计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主要根据高校教师总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处理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进行地一项工作;访谈是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教师在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实际情况,就教师所反映的不满意情况向个别老师了解其具体原因。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为了了解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具体环境因素。为此,我们大量查询了各种图文资料,期刊杂志。在此基础上,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划分为物理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 

2.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调查问卷。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共3o个问题。问卷第一部分,由5个问题组成,主要了解所调查教师的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等。问卷第二部分,由25个问题组成,前15个问题主要了解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包括生活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办公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教室环境、教学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物理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后面1O个问题主要了解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学风教风校风等对教币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学校管理政策和其他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3.抽样调查 

选择某大学210名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5.23%;剔除其中存有多选或填写不完整的问卷7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5%。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l1.5forwdows,保证数据统计工作的简易性、有效性和数据分析判断的准确性、真实性。 

5.访谈 

访谈主要是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就教师所填写调查问卷的具体睛况,向个别老师了解其对高校环境方面感到不满意的具体原因,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的分析、统计,结合某高校教师对高校工作环境满意度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总体分析、物理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分析、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分析。依照Likert’s5点赋分法,对问卷中A、B、C、D、E五项,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说不清、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进行赋分。选择“非常满意”的得5分,“比较满意”的得4分,“说不清”的得3分,“不太满意”的得2分,“很不满意”的得1分。利用excel和spss1.5软件处理数据得到,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总体上对不同性别、教授不同学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不大。他们对于高校整体校园环境、校园绿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都感到比较满意,比较看重学校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即看重学校良好的软环境。他们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学习、进行科研活动,感到很舒适。 

然而,由于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因素,按照不同标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不同类型。某高校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同时又深受社会环境和其他周边环境的影响,无论是物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环境因素对某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应主要从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 

1.物理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体现某高校大部分教师对目前校园整体环境感到比较满意,占68.39%,非常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各18.13%和8.81%,只有少数教师感到很不满意和说不清楚,各有4.15%和0.52%。 

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对校园规划合理性、教学设施配备、人均教学物资分配、办公环境、教师内部摆设及格局、教室采光通风情况、教室整体布局、运动场所及娱乐设施建设、餐厅卫生情况及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场所安排、校园周边环境、校园绿化建设、校园交通设施及服务等要素来考察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其具体的满意膀隋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根据Likert’s5点赋分法说明物理环境因素使高校教师基本上感到比较满意。对所考察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近5O%甚至高于5O%的老师感到比较满意,只有在餐厅卫生情况及食品安全感到比较满意的老师低于40%。其中校园绿化建设使35.23%的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2人文环境因素影晌分析 

人文环境方面,主要从高校教师对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校纪校规、校务公开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校园信息交流及网络建设、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等要素来考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物理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教师在追求高质量的物理环境的基础上,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和享受也不断提高。其具体的满意度情况如表3所示。

同物理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一样,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感到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最多,其中对高校校纪校规感到比较满意的人数最多,有54.17%。同样,感到说不清,不太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也不占少数。 

四、对策和建议 

某高校的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让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科研过程中感到比较满意。他们都热爱某高校这片热土,热爱本职工作,能够较好的适应学校环境.积极进取,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但是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信息传递及学术交流机会少、科研经费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基于这些客观睛况,某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学水平提高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从不同方面改善不足之处,尽量满足教师需求,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1.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 

重视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力学条件,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配备齐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为教师提供充裕的图书资料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术手段,以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要。具体改进措施有: 

(1)教师教学设备的配备。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所有教室都安装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室计算机质量要有保证,内存要大,配置要高,实现台台能上网。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建立网管中心,完善图书馆及教师阅览室。加快各个教学楼教学、实验网络建设。建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2)教师办公设备的配备。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应逐步着手办公室改造,更新办公室面貌,配备电话、空调、复合地板及组合办公橱,使办公环境人性化、舒适化。同时,为教师配备先进的高质量的电脑,做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每台电脑有网络;为教师配备移动硬盘和一体机,从细微处解决教师电脑使用的后顾之忧。鼓励所有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和资源,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课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平时利用网络,学习教育理念,查找优秀案例,在校园网、网络上等教学网站与广大教师、专家尽可能多地进行学术交流。 

2.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校园信息交流和传递做到快捷。尤其是要不断加大软件投入,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在校内建设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和现代教育技术处,健全教学辅助和教育管理系统,丰富校园网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电子图书资源库、校际共享资源库的内容,使教师通过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和图书管理等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和决策。 

3.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校园和谐人文环境,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合理配备师资力量。给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培训及发展机会,多给教师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篇10

P键词:应用型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校园文化不仅展现了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更为一所高校健康稳步前进提供智力支撑,这是一所大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所大学不绝于唱、焕发活力的根基与灵魂。如果忽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加深探索,那么建设应用型大学就只能是一句哄话,犹如水中捞月。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责任重大而具有深远意义影响力,对学校长治久安有利的伟大工程。

一、明确建设目标 全面规划发展

现在很多应用型大学的领导管理者往往把大量的经费用于师资队伍打造、教学结构体系构建等方面,却恰恰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个重要方面,笼统的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大学里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方向。建设优秀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等方面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还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成立一支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建设专业队伍,全面充分地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到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确定一个清晰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历史传统和未来规划的情况,全面统筹、系统完善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抓住人才特点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校园文化的重心应由吸收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掌握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所需的专门知识,促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在构建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时,一方面应该紧密联系相关地方的行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施行建设实践型教育平台, 经常组织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发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内搭建科学严谨的实验室和实践平台,校外与社会各企业加强联系并达成关于学生实习的合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要求,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又能提高文化的实用水平。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与专业教学紧密相关的优秀文化资源, 发挥校园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指导作用,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引导者,而且也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率示范者。

三、美化人文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

应用型大学大部分都是新型大学,,校园环境建设通常很好,校园建筑亮丽雄伟设施完备。但由于建校历史较短导致历史积淀不足,校园文化底蕴薄弱,缺乏系统文化体系,这就使得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更需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环境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最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一个大学的价值取向、思想传递和精神引领,承载了一个大学的历史。环境本身对人的影响本身就是消无声息,循序渐进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氛围是陶冶师生情操、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对于应用型大学,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教改革、发展中新建或合并组成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发挥学校学习和育人功能的同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注意加强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图书资料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计算机中心建设等,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宽广的平台。

四、内敛时代精神 发扬传统文化

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体现就包含多种方面,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它包括学校的校训校风、优良传统、文明礼仪、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可以引导全校师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在潜移默化中磨练人的意志,熏陶人的情感,塑造高尚品格,并不自觉的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纽带,不断增强师生间相互的凝聚力。首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之魂,形成一个好的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校园文化建设所需的养料进而和自身的校园特色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和自身校园文化完美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一种优良传统继承下去,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能量之源。

五、构建校园文化长效发展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化的规范,制度化的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正规化的一种体现,一所学校规范制度的制定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体现的是其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特色,与其办学理念、师生结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学精神离不开大学制度的保障,大学精神可以用制度的形式规范准确的表达出来。因此,具有较长历史的应用型高校,应该继承其传统校园制度文化中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部分,并结合当前状况不断加以调整。对于建校时间较短的应用型高校,在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时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不可完全复制别校的制度,那样只会导致框架自己发展空间,不利于学校朝着自己既定办学目标发展。

结语

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长的实践探索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只着眼于学生群体更重视师生一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鼓励师生共同努力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家主动地出谋划策来维护好校园文化环境。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环节,这是一个具备完整性、不间断性的工程,只有通过探索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才会不断地完善,校园发展才能更加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孙建京.应用型大学发展与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