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的力量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8:56

关爱的力量作文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1

关爱的力量 李华是班里最捣蛋的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差,纪律差,让老师家长十分头疼,同学们也十分讨厌他,他没有任何朋友,他只会捉弄他的同学,搞恶作剧。 他喜欢给同学起绰号,把书粘在桌子或是趁别人不注意时把椅子挪开,让他摔一个打跟斗。总之他是无恶不作且臭名远扬的人。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李华又开始算着怎么捉弄人了。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雷丁满,爱好是......”李华听到这里是心里又想出了一个计谋,他叫道:“丁满,丁满,那不是《狮子王》里的丁满吗?它可是一只狗啊!”这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李华期待着雷丁满满脸不高兴的样子,当他玩弄别人时让别人面红耳赤,他的相的也就达到了。可是他看到雷丁满一直很高兴的样子,李华又开口了:“人家的地雷你用钉子什么呀?不怕挨炸。”又引起一阵笑声。 无论李华怎么嘲笑雷丁满,他总是不生气,因为雷丁满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他怎么会去计较这点小事呢? 李华一个人坐,没有同桌,雷丁满主动和他坐,见到他学习不好,雷丁满帮他辅导学习,耐心地几个他讲解。 李华不再嘲笑雷丁满了,因为那是他真正的、唯一的朋友。再后来,李华不再搞恶作剧了,也不再捣蛋了,他想要交更多的朋友……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李华的成绩提高了近四十名,从以前的不及格成了一位优等生,他拥有了很多朋友,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第一位朋友——雷丁满!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2

【关键词】护士长;管理;仁爱;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74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55-01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自古就有医乃仁术的说法,以仁义之心关爱他人,注重对生命的敬畏、关爱、对自我品格的提升及人际关系的和谐[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从直观及行为上促进或阻碍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在中文文献检索中,关于护士长管理中的仁爱行为能力的调查表未见报道。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专家咨询,根据仁爱内涵之“恭、宽、信、敏、惠”为切入点设计问卷调查表,本文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验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根据统计学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遵义市二、三级医院的护士长及护士共130名。发出护士长管理中儒家仁爱行为调查表共16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30份,回收率为81.25%。调查对象女性占97%,男性占3%,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2.13±10.19岁。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3%;主管护师25%;护师37%;护士65%。岗位:护士长75名(83%);护士55名(78%)。教育程度为:中专22.97%;大专63.15%;本科及以上13.88%。从事护理工作1~3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5.71±14.29年。任护士长职前参加培训12%,任护士长职后参加培训27%,儒家仁爱培训10%,认为儒家仁爱重要并愿意参加培训97%。

1.2方法

1.2.1调查与测量内容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职称、岗位、教育程度、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工作科室、任职年限等。护士长管理中儒家仁爱行为量表:该量表包括35个条目,分为:①在管理中对下属的恭敬;②在管理中对下属的宽容;③在管理中对下属的信任;④在管理中对工作的敏捷;⑤在管理中对下属的惠及等5个方面的子条目,采用Likert scale l~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儒家仁爱行为的能力较好。

另外,在护士长的量表中,增加了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仁爱品质4个方面的考量,也采用了Likert scale l~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其护士长的自身内涵行为的程度较高。

1.2.2偏差控制

问卷采用定式问卷,有统一填表方法说明。护士长进行自评的时候,可仔细阅读,在1周后收回问卷,护士对护士长作出客观评价时,由制表者及时收回,与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回避,以保证问卷的客观性。

1.2.3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的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考察调查表的结构效度; Cronbach’s alpha系数考察内部一致性,即信度的检测。

2结果

2.1效度

2.1.1结构效度

3讨论

近年来,以儒家文化仁爱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已经普遍被许多现代企业所接受,但这种管理方法目前还尚未在医院护士长管理中推行开来,护士长承担着对医院全部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重任[2],如果护士长用儒家仁爱思想管理护理人员,就会将这种仁爱思想及时传递给护理人员,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能够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从而有助于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减少护患之间矛盾爆发的机率。本研究对护士长管理中儒家仁爱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验证是必要的。一般用信度和效度对量表进行验证。信度,指量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精密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效度,指测量指标或观察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真实性[3]。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一ysis),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护士长在管理中的沟通与决策能力,指导和人际关系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中的敏锐和对下属恩惠、惠及方面的各条目结构基本一致,得分越高说明仁爱行为能力较强;而工作工作中对下属的宽容,以及下属对护士长宽容度的则受环境、人们感知及心理,受教育的程度的影响较大,差异较大。

通过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示Cronbach’s alpha系数总体在0.9以上,除宽维度外其它均在0.8以上,可认为此量表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分析了护士长管理中儒家仁爱行为调查表的信效度除宽受人们感受及心理的影响较大外,其余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对护士长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具有客观的现实意义,由于大多数护理管理者上岗前未经过培训[4],一些护士长在进行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硬性管理、注重业务技术轻视人文关怀[5],从而影响了护患关系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护士长管理中儒家仁爱行为进行调查,了解护士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帮助护士长成长,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孔桂丽.孔子诚信观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9,2(2):23.

[2]赵英莉,于志伟. 重视人本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2):1514-1515.

[3]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9―502.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3

【关键词】实训教学;关怀能力;人文关怀;综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4-02

护理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医院实施人文医疗护理的服务理念,将关爱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之中,也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近年来,我国护理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护士和护生的关怀行为和关怀能力, 研究发现, 我国大多数护士缺乏关怀理论方面的培训, 关怀知识和关怀能力比较欠缺。因此, 对护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3,4]。《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习的起始课程和主干课程,对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情感,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了解高职护生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护生建立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作一综述。

1 影响高职护生关爱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专业态度 护生专业态度是影响护理关爱行为的一个因素[5]。心理学家研究了态度与行为的联系,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态度是导致行为的原因。国外学者凯尔曼[6]有关态度与行动的研究强调:态度与行动之间是密切的、动态的相互关系,随着行动的过程,态度也不断地形成发展与改变,他认为,态度既是应变量,也是自变量。国内学者李红等[7]认为在护理专业领域,专业满意度高、自信心高的护生对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也高,能较快地掌握临床技能,表现出较高的主人翁精神和能力。高职护生年龄普遍偏小,专业态度不稳定,尤其对于勉强听从家人意愿就读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关爱意识比较低。因此,对护生专业态度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是培养护生关爱理念及行为养成的重要条件。

1.2 课堂教学环境 马芳等[8]研究发现,护生关爱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学习环境的氛围、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临床实习的经历等方面。护生的关爱意识和对关爱行为的学习尚处于简单的模仿阶段,还没有形成职业的理念和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1.3 自身、家庭及社会因素影响 影响护生关爱行为的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关爱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9]。所以,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对关爱行为均有影响作用等[10]。

2 在基础护理中融入关怀教育的措施

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护理教育观念需重视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增强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和实践中更加注重护生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体现了护士是融知识、技能和人文为一体的高素质专业工作者的角色。

2.2发挥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 诺丁斯[11]认为从关爱伦理角度出发,榜样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很重要,对于关爱教育则是关键因素。教师的榜样作用则是以教师本人的关爱行为去感染、熏陶学生,创造与学生的关爱关系,让学生体验关爱,并在教育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关爱,鼓励学生学习关爱,最终成为有关爱能力的人。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方法单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高职护生能够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培养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在提高在实训中运用人文关怀的意识。

2.3.1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张永春等[12]研究表明采取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让护生亲身体验作为“病人或者家属”的心理感受,从而将人文关怀意识潜入自己的脑海中,内化为人文关怀能力。通过体验,护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病人的心理感受、能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使关爱能力的形成。

2.3.2 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景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说明病人在接受实施了人文关怀的技术操作后的感受,使护生深刻认识到在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懂得该从哪方面呵护病人,如何关爱病人等等。

2.3.3 加大真人操作实训项目 刘航等[13]研究认为护理学基础真人操作实验能够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将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向实践,培养了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真人操作实验时,护生互为操作对象,同时体会“护士”和“患者”两种角色。切实的感受到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真实感觉,不管是操作前的评估和解释,还是询问患者操作时的感受,或是了解患者操作后的反应、进行健康教育,都必须与患者交流,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与实施心理护理的能力。通过真人实验操作,护生深刻地认识到护理操作的严肃性,加强自身责任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2.4 改革技能考核方法 一般常规护理技术都有统一操作程序和要求,对护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作用,同时使护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限制[14] 。“重技能、轻人文”的操作过程训练和评价亦忽视了护生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考核标准应侧重于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适当增加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的分值,并且把 “以人为本” 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操作中,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以此来督促护生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和培养人文关怀的能力。

3 小结

只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和试验中,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和能力。只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技能操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培养出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护理工作者,才能全面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雪霞,力.本科护生关爱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3):84-87.

[2] 娟,义兰.关爱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9):2271-2273

[3] 李俊玲.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泰勒斯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31-32.

[4] 庞华琼.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16-17.

[5] 王雪霞,王力,常爽. 实习护生护理关爱行为及影响冈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09,16(7A):8-11.

[6]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王小明,胡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8一107.

[7] 李红,沈宁,李峥.护理本科毕业生专业行为表现与专业态度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06,3(3):99-101.

[8] 马芳,朱丹.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3):706-709.

[9] 董大敏.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当代社会德育意义[J].理论界,2007,4:90-91.

[10] 马芳,朱丹.护理中的人文关爱[J].护理学杂志,2006,21(6):78-80

[11]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5-88.

[12] 张永春,江智霞,袁晓丽. 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4):1025-1026.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4

关键词:高校 港澳台侨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93-02

党和政府一向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十几年以来,先后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下半年)等四个重要文件,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和表现。然而,要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和的最终解决,要靠海内外众多爱国华人万众一心,共同努力。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来内地大学深造的港澳台侨学生越来越多,现接收港澳台侨学生的高校有205所。高校应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推进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更多爱国的港澳台侨学生,不断壮大海外的爱国力量,对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自人类历史上产生国家以来,爱国主义就成为各个国家高举的一面旗帜。何谓爱国主义?《社会科学大词典》定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祖国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个人与本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现代汉语词典》注释: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和行动。它既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和鼓舞、凝聚各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港澳台侨学生是华人的后代、龙的传人,但又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受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双重文化的影响,因此,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是在血脉相承和传统历史文化中让他们了解和理解中国,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感,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热爱祖国故土和人民,做祖国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做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做和谐世界的中华人。爱国主义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它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体现的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二、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需要加强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爱国华侨,支持祖国建设,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的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最突出的是美国的“使命观”,认为“自己作为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特殊的责任”。美国宣扬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德国宣扬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日本宣扬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等,他们都有着最优秀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种思想对弱势国家和民族产生不良结果。表现在华侨青年过多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浸染,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怀疑、疏离、隔膜甚至产生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质疑,进而在心理认同上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向往西方但又不是西方人,没有了或弱化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归属感。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和强烈民族意识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江河、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历史的关怀和热爱,还表现为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对同胞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思想。华侨的爱国情感首先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持,如美国唐人街和中国城。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了近代中国的一切进步事业,从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贯穿着华侨的有力支持。华侨在祖国经济建设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更是人所周知。从1862年到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总数25510家,资金折合人民币6.3亿元(侯霭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香港汉荣书局,1991)。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更是把爱国热情倾注于投资建设祖国上。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前十年,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达52亿多美元(香港中旅资料研究室,1989年,总第374期)。华侨的爱国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海外的延伸。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培养爱国华侨,理解、支持和眷恋自己的祖国。

2.培养爱港爱澳人才,保持港澳特区的长期繁荣稳定,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港澳文化是一个中西文化的混合体,回归前长期的殖民教育使绝大数港人言必称英国、以懂英语为荣。回归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空期”,使现在港澳的青少年对祖国内地的文化、历史了解不够,欠缺应有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归属感。港澳回归以来,在爱国港人、澳人和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殖民教育而产生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港澳人,现在虽然有“CEPA”、有“自由行”、有在香港推广普通话的计划,但据有关调查显示,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香港青年不知“祖国”为何物。由于处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大阶段,有关当局更多的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对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情愫的教育,却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所以,培养爱国的港澳学生,就等于培养了港澳的爱国接班人,培养了拥护香港和澳门长久繁荣和稳定的爱国者。2011年6月21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澳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要求各界社团加强与青年的沟通联系,支持、帮助青年积极面对困难,同时发掘及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年轻一代爱国爱澳人士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环境,确保“一国两制”的事业后继有人。同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访问团全体成员时,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问题,希望继续发扬爱国爱港光荣传统,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坚决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为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团凝聚力、影响力,注重培养爱国爱港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爱国爱港政治人才,使爱国爱港光荣传统世代相传。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已把港澳特区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到关系到“澳人治澳”、“港人治港”和爱国爱港爱澳事业能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高度,因而也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绝对不能忽视轻怠。

3.培养爱国爱台力量,完成两岸统一,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升温。一些的政客为了政治利益,出卖国家和民族,企图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异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台湾地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力量,宣传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宣扬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宣传台湾中华爱国同心会发表声明支持《国家法》,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活动,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等,完成祖国统一。展望两岸未来,我们期待两岸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经济往来的正常化,进而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大力开展两岸文化和教育的交流,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往来和交流,以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

4.培养海外同盟,巩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结成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由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组成的联盟。但部分内地高校担心爱国主义教育被误会为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对人身自由的侵犯,从而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了有意忽略的态度,不把它列入德育教育的范畴。一部分教师爱国主义教育课教学上照本宣科,形式生硬;有的还直接表达,对港澳台侨学生不要提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读几年书就回去海外,认为把知识教好就行了。由此看来,国内教育部门要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检查,指导各高校统一到统战的高度来认识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有加强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扩大港澳台侨联盟,将使其充满生机,推动着整个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

三、结论

新世纪新阶段,要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目标,维护海外港澳台侨胞的根本利益,鼓励和支持他们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承担起港澳台侨胞的儿女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遏制“”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0.5.4

3.蒋述卓主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汤华.切实保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人民日报,2004.2.25

5.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厦伟东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田建国.树立以人才为本大学德育新理念.中国高等教育,2004

8.郭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文学教育,2008(10)

9.西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论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010.9.10

10.何修文主编.大学预科教育研究,张丽妮.对香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贾茜婷.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12.李新华.美国文化外交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13.吴仁寿.护圣火、反“”,海外华人华侨理智表达爱国热情.省略(2008-04-29)

14.梅显仁.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感.黎秋山的新浪博客,blog.省略/liqiushan (2008-11-05)

15.张振国编辑,新华澳报.澳人治澳爱国爱澳都应培养人才.星岛环球网,省略(2011-06-21)

16.刘光智.《发扬旅日台胞爱国爱乡精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刘光智在台湾社团论坛大会上的讲话,台胞之家网,2010.9.10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5

关键词: 爱 当代文学 爱情本质

莎士比亚说:“如果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是属于最高的一级。”是的,爱情曾被看成是一种最令人心颤神动的情感,是人类生命旅途中一道最美丽的景致,是平凡的日子里一个最欢乐的节日,也是支撑着人们向往诗意生活的一个基本信念,于是有了世界文学宝库中那些动人的爱情篇章,有了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说。但我们却很难再从当代小说中读到爱情的感人的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布老虎”悬赏百万征集可歌可泣的浪漫爱情却一直不得;青年评论家谢有顺本来是为“找一些真正有力量的爱情故事”而选编了一套《爱情档案》丛书,但没想到情况正好相反,入编的四位作家所揭示出来的都是病态的、尴尬的、荒唐的当代爱情,《爱情档案》实际上成了“爱情病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呈现出日益世俗化、物质化、粗鄙化、情欲化和商业化的潮流,许多作家竞相淡化了浪漫主义情怀,摒弃了爱情的诗性想象本质,甚至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觉、一个漂浮空洞的能指、“一个美丽而有害的谎言”。读者读到的多是“不谈爱情”、“懒得离婚”、“爱又如何”、“欲望的旗帜”等,已很难从当代小说中读到爱情的感人力量。

然而,失去了爱情的人类,还能在哪里互相取暖呢?人毕竟是需要爱和被爱的特殊生物,无论你多么反叛,在失意和受挫时,第一需要的肯定是爱的慰藉。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作家们丧失了追求爱情的勇气?

人,只要活着,就永远不可能完全放弃对意义的追寻,放弃对家园的冥想与渴望,作为人学的文学,没有从根本上对意义的追寻,便没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吸引读者。在普遍疲乏的时代里,人们需要心灵的震撼,需要感人的力量,需要文学来为人们出示生活表像背后那终极的精神向度。

就连存在主义小说家加缪也说:“这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好像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人们将对监狱、工作、勇气之类的东西感到厌倦,而去寻找当年的伊人、昔日的柔情。”[1]一个缺乏爱情的时代是没有指望的,令人不安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爱情的意义得到确立以前,人存在的意义不可能提前实现。是爱,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是爱,为今天的人类挽回了尊严,使之不至于像动物那样活着。

同样是对爱情本质的探查和追问,史铁生和王安忆、北村、格非等人的结论却不一样,《务虚笔记》虽然也为悖论笼罩,也有着无尽诘疑,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走向爱的否定和虚无,而依然“眺望乐园”,保持一种积极追寻的姿态。他在后来的《病隙碎笔》中写道:“爱情本来就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他依然相信在看得见的现实之外,还有着另外一种看不见的真实——爱情便在这里存在,爱的愿望便在这里存在。他始终认为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人之为人的基本要素,“一个没有了爱的权利的人还会有什么权利呢?他应该怎样呢?一个丧失了爱的领空、领海、领土的人他应该到哪儿去(安居)呢?”[2]他发现爱的真正形而上的本质就在于对爱的追寻,“那永恒的爱的疑问便是爱的答案,那永恒的爱的追寻便是爱的归宿,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无处不在……人的处境是隔离,人的愿望是沟通”。[3]不能因为处境的隔离就放弃沟通的愿望,或者说惟有隔离才更要沟通,正是因为人的孤独和隔离,沟通和爱才是每一个人最根本最真切的需要,尽管有时这需要被掩饰得晦暗不明。

是啊,当人从母体脱蒂诞生以后,一方面不断成长,增强自身实力,日趋自由和“个人化”,另一方面,个人成长的客观必然又使人因不断切断与周围环境缔结的原始纽带而逐渐失去安全感、相互感,滋生了无法摆脱的孤独感。所以人又必然要去寻求对孤独的超越、寻求与世界新的关联。人这种对超越的追求,正是爱、宗教及艺术产生的源泉之一。而所谓对“关联”的需求,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联系,即同他人结合起来的需求。弗罗姆认为人与人的结合有三条途径:一是臣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某人或某物,从而与世界成为一体;二是通过主宰世界,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选择这两种途径的人都丢掉了自身的完整性和自由。只有第三种途径既能满足人与世界成为一体的需要,同时又不失去个人的完整与独立意识,这就是爱。爱作为一种共享与参与的体验,使人的内心活动充分展现出来,在爱的行动中,我与万物合一,但我仍然是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立的人。

神话中说人之初本是男女同体,自从天神把两性对半分开以后,他和她时刻都在寻求着自己的另一半,盼望相遇相拥,重新成为一体,由此便产生了人间的爱情。

“爱,是人类一切生存问题唯一满意的答案”。埃·弗罗姆认为爱情是人对分离的克服,对融合愿望的实现,“祈求与他人融为一体,这是人身上最有力的冲动,最沉重的激情”;爱意味着给予而非获取,“给予意味着他人又成为给予者,双方均分享着他们所唤起的东西所给予他们的欢乐;给予既为予者也为受者造就了新的人生,双方均蒙受新生的福祉”。[4]爱是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爱是克服孤独、解除隔离,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唯一办法,也正是在爱的行为中,在我把我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的行为中,在深入了解对方的行为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俩并从而发现了人类,并且正是在相爱和结合中生命才得以再生和延续。孤独拒斥的态度不但使他人成为地狱,而且使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地狱。所以我们必须有爱,惟有爱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从地狱中得到拯救,没有爱人类就不能生存。

正如悲剧容易传世,喜剧则容易流于肤浅一样,要写出爱的力量肯定也要比写出恶和绝望的力量困难得多。我们在卷帙浩繁的当代小说中寻找这种爱的力量,总是难以如愿。其实自卡夫卡以降,几乎整个世界的20世纪文学都像感染了一场精神疾患,人类的爱、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到处弥漫着冷漠、晦暗、绝望的精神图景,恶——不是法律意义上所理解的恶,而是哲学意义上所理解的——阴冷、无力、黑暗的绝望状态——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现实。甚至可以说,恶是20世纪文学最重要的精神母题。而与恶的母题相伴而生的,是罪、阴冷、恐惧、变异、绝望、死亡……是它们最终勾销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希望。我们所看到的是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彻骨寒冷。这种绝望主义的写作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得到热烈的响应,生命被无数作家描述成荒凉、阴暗、没有希望的存在,活着似乎只是为绝望作证,这证明作品没有给出爱。失爱是现代人(包括作家)普遍的精神困境,正如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一书中所说:“恶是人生在世的基本问题。”“无处不在的恶勾销了人反抗恶的能力,迫使人要么对恶袖手旁观,要么成为恶的造作的参与者或受害者。随之,人被迫漂流于无意义的生与死之间,没有任何现世力量可以接济人进入纯净的世界……”卡夫卡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寻找一种力量来对抗恶,但他最后也没有找到。人类真的面临末世,人根本没有力量把恶赶出这个世界?其实弗罗姆说得好:“爱,是人类一切生存问题唯一满意的答案。”卡夫卡的绝望正源于他对人完全失去了信心,对爱的力量的怀疑、忽略和轻视,而这种失信来源于他无法抑制的内心不断增长的恐惧与不安,他也无法规避自己落在一种社会与权力机器的制约之中。他不但无法在写作中肯定一种被照亮的生存,而且无法判断自己的写作究竟到达了哪一个领域(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在死后获得如此崇高的声誉),甚至就个人生活而言,他在奔赴与爱人的约会时都是犹疑不定的。

  人类在20世纪遭受了一系列的耻辱和幻灭之后,人的神话早已破产。特别是人类经历了哥白尼、马克思、达尔文、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解释后,似乎在文学、哲学、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经济学、物理学等方面都遭遇到了根本性的瓦解,先是宣布神死了,继而人也被消解成了零。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还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什么才是人活着最坚实的依据?爱如何才可能得以诞生和再生?这是困扰着许多哲人、作家的难题,当代作家亦需要作出认真的思考和回答。是的,我们生活在有泥污甚至有丑恶的地上,但我们的头顶上也必得有一个日月朗照、群星闪烁的高远天空。只有相信有一个更高的世界在另一维存在着,并努力去达到,人类的存在才不会陷入虚无。

爱情不只是被爱的问题,而首先是是否愿意去爱人,以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爱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不如说是一种信心、能力和态度。人的激情来自人的自信,爱的激情源于对爱的信心,当代小说在质疑和否定爱情时恰恰忘记了这关键的一点。

80年代中期以后当代小说的爱情描写要么是乐于与卑微的油盐酱醋结盟,爱情的意义被过度的日常性蛀空,写作失去了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要么是把写作当成了性爱经验和肉身感受的单一展示和庸俗宣泄,导致了写作经验彻底的私秘化和性爱化,迷失在身体的乌托邦,丧失了写作基本的尊严和理想,也丧失了对生命的基本信念,由此出现了众多滥情的身体故事、闺房秘史,文学应有的对现实的关怀让位于个人肉体经验的过度书写。更有甚者是对爱情本质的质疑和否定,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幻觉,爱情不可能被包含于生活之中。是的,相对于生离死别这样的风云突变,也许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对爱情的磨损和伤害远为严重和酷烈。我们可以思考爱情在进入物化阶段以后,如何经受柴米油盐的折磨与考验,却不该放弃对爱的信心和盼望。不知是幸与不幸,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为爱情准备的早已不是被冰山撞沉的泰坦尼克号,不是麦迪逊镇披满夕晖的廊桥,不是逼迫梁祝双双化为彩蝶的封建专制,而是摆满电器的套间、修剪整齐的公园、琳琅满目的超市、招惹是非的手机和互联网……社会发展了,我们的生活空前便利,我们的爱情却四面楚歌。对此,我想要呼吁:让我们的小说重塑爱情理想,重新寻觅爱情。

客观地说,这现实世间也并非处处是爱情的坟墓,在渴望温暖的人们心中仍有爱情的长春藤勃生。文学何以不能用自己的触角去探寻这样的天地?退一步说,即便现实生活中真正完美的爱情珍稀得很,文学除了忙着发掘不那么美好的现存世界,忙着发现现实中的爱情大多是怎样的庸常,是不是也不应忽视“这世界究竟应该怎样,美好的爱情可能怎样”的问题。文学毕竟有着诗性想像和精神超越性的特质。不是都说商品社会人情淡漠吗?就让爱情为淡漠了的人间增添一份真挚、一份温柔、一份炽热、一份和谐吧。文学倘若对爱情理想的失落没有觉察、警醒,文学便要真正与亘古的爱情主题失恋了。

古希腊人以“日神冲动”美化了痛苦人生,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爱情故事缓释了人类多少苦痛与绝望。人是不能没有爱的动物,为了使现代人不致成为灵魂无家可归的“孤魂”,我希望当代作家们在创作中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爱?如何将爱进行下去?爱情的障碍在哪里?是哪一些黑暗的力量在粉碎爱情?重新扬起古今中外诸多文学家曾高扬过的神圣的爱情之旗,让爱情恢复到它应有的空间里被抒写,重新找回它的神圣光芒,进而慰藉这个时代里失爱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加缪.鼠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572.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6

在孩子们的课本中,大方向的教育也许从来不缺,但是爱自己、爱身边人的教育是否充足呢?笔者在新加坡采访期间,曾看到新加坡的学生感冒时出门都会戴口罩;公共场合也没有人大声喧哗;运动会比赛结束后,会场干净得没有一点垃圾……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培养孩子不影响他人,爱自己、爱他人的意识,营造一个有爱心、有秩序的社会自觉做该做的事。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梦想,都应该拥有平等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关爱农民工子女》这部公益片,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兆麟小学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便利的入学条件,并兴建了漂亮的教学楼。可谁能想到这里600多名学生中有85%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来自偏远山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胆怯、怕人、自卑。现在,我们镜头中的孩子们,脏兮兮的小手、灰土土的小脸不见了,也爱笑了,校服也变得整洁了,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完全没有什么两样。哪里有最阳光的教育,哪里就有美好的未来。对这些出身卑微的孩子们来说,仅限于接受关爱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传递爱心。在这部公益片中,我们拍摄并表达了教育和关爱的成效,在一张张甜美的笑脸的拍摄中,我们也找到了健康、积极的创作立足点。

二、履行公益使命,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公益片之所以要冠以公益二字,就是为了要履行公益的使命,也是表达社会的关注方向。这是媒体工作者传递正能量的前提。正能量,就是要表达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不久前我们拍摄制作了沙河口区启智学校《爱心教师》的公益片,关注智力落后和孤独症儿童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用什么样的视觉词汇和影像来表达,又是一种新的考量。笔者另辟蹊径,选择了启智学校教师薛颖的职业感受为切入点。镜头中的薛老师不仅扮演着一个老师的角色,而更多地用传统母爱的情怀去包容、关爱这群特殊的孩子,孜孜不倦,情感真挚,薛颖老师对职业的忠诚,内心使命的力量使观众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认同感,同时对特殊教育从业者的敬意油然而生。许许多多像薛颖老师这样的特殊教育教师用自己点滴的行动,一步步帮助孩子走出残疾的沼泽,她们始终坚信,启智学校的孩子一定会和正常孩子一样能获得健康、灿烂的未来!该片在影像结构上,放大了特教教师慈母般的情怀和人性的光辉,使传递关爱的正能量有点有面。

三、寓教于乐,引导孩子热爱传统文化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7

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团结中不免有合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2021,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当这句耳熟能详的歌在我耳边飘荡,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句话:请相信团结的力量!

许多滴小水珠可以变成湖泊;许多花卉开放的季节才能叫春天;许多只蚂蚁的力量才可以抬起一只大甲虫;许多只萤火虫的荧光在一起才能闪烁……这些都是团结的力量,所以,请相信团结的力量。

有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些蚂蚁,它们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它们的背上扛了一只大甲虫,这种重量对于人来说就像沧海一粟;可对于蚂蚁来说,这可是它们的几百倍啊!也许,就当它们走完下一步时,背上的甲虫就会“啪”的一下掉下来,把蚂蚁砸个粉身碎骨。可是这群蚂蚁并没有犹豫,硬是把甲虫拖进一旁花坛的蚁巢里。

是啊!就像1+1>2一样,一只蚂蚁只能搬起自身重量的二倍,一群蚂蚁却可以搬起自重的几百倍,这不是自然界的奇迹吗!于是,那么微小的蚂蚁都知道团结友爱合作,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的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所以,请相信团结的力量。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2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协作,共创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同志们,当我们还是孩提时,老师就教我们唱这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而此时此刻,这首歌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因为我们互换团结,团结无处不在。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还有好多的名人都对团结这个词作出不同的解释,面对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又怎能忽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到一个字――仁。“仁”又是什么呢有人将“仁”分解成“人”和“二”,这便解释了“仁”由人而来,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爱护,才能称得上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不过,这里的“仁”,并不是指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不是说不论黑白的帮助或是支持,而是与同事之间的相互协助,当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当同事彷徨时,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分析,我们需要时刻树立仁爱的思想。

团结协作的广大寓意又何止仁爱,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才能把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得更好呢

此时此刻,我斗胆发表我的愚见,首先,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我们相处的气氛就会融洽,那么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也会打造出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再者,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参加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凝聚集体的力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要充分的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是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事的一句话,有时可使你跳出原来框架的束缚而变得豁然开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开创未来,需要一种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合力。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是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集体一盘散沙,那又何来生机与活力何谈干事与创业何有形象与成绩那么同志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推动单位的业绩而团结友善,为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奋力拼搏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关键是要看这个班是否团结友爱。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的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气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的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正所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远不干涸,一根筷子只有捆在一起才会坚不可摧,这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集体团结友爱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周婷婷,另一个叫王铮,在辽宁省师范大学教育系里有两位特殊的学生,他们一个双目失明,另一个双耳失聪,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团体,两个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周婷婷听不清但听得清,她做里王铮的眼睛,王铮看不清听得清,她做了周婷婷的耳朵。两人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那时因为他们掌握了成功的法宝——团结友爱,互助合作。

像他们一样在学习上团结友爱,不存一己之心,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拿班级常规来说;按时到校,自习课安静,校服穿戴整齐,说话文明等等。也许有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小事上的不到位,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集体主义观念。

还有多少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按时到校?

还有多少同学在打了预备铃之后还没有做上课的准备?

还有多少同学在见到老师时面无表情的匆匆而过?

同学们!付出一份友爱,你将收获两份快乐。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脏话,不取笑他人,让友爱的甘泉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构筑辉煌的班集体,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您们好!

我是二、四班的梁婷婷,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互助友爱,构建和谐校园。

鱼儿在碧绿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鸟儿在蔚蓝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花儿在青翠的草地上,争先恐后地开放;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多么和谐呀!

和谐世界需要和谐的校园。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做些什么呢?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尊敬老师。老师,您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人,您也是太阳底下,最劳累、最辛苦的人。为了我们的成长,您在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讲解。我们放学了,您仍然在批改作业,精心备课。您废寝忘食,勤奋工作,为的是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敬爱的老师,您就像一支蜡烛,燃烧您自己,照亮了我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尊敬老师,把老师当作父母,像热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现在,就让我们对敬爱的老师,深深地鞠躬吧:老师,您们辛苦了!

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同学们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我们要学会真诚,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沟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多关心一下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同样,我们也会得到其他同学的关心和帮助。《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唱得真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对,学校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就是一家人!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讲文明。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对老师的问侯,是相遇时的微笑,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与他人发生争执时的谦让,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说一声“sorry”,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还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不随地吐痰……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友爱,奏出美妙动听的交响乐!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班会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生活中,生活的影子处处可见、一堆石头可以堆成一座高山、一堆砖头可以垒成一间房子,就连小小的蚂蚁团结起来,也有无穷力量。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8

关键词:质量;教育;服务;管理;品牌;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一、提升纪念馆展品的质量和生动性

免费开放后的纪念馆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广大群众能更好的更全面更直接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免费开放后的纪念馆参观人数骤然增加,这就对纪念馆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一成不变的展品和展出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各阶层参观者的目的和品味,必须加强纪念馆展品的质量,提高展馆的生动性,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博物馆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走近历史,感受历史,铭记历史,让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

加强纪念馆展品的质量,提高展馆的生动性。首先要从展品的种类和品质上着手。纪念馆的展品种类和数量是展馆规模的体现,也是观展人员能直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感观的形式。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文物和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在消失,抢救性挖掘和收集相关历史展品,加大展出数量和种类,突出展品的历史文物价值也就成为纪念馆工作人员重要工作任务和追求的目标。释文注释对展品的说明,能加深观众对文物内涵的了解,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这样的展览形式从思路上打破了旧有的陈列框框,使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搞好展品的同时,博物馆纪念馆还要挖掘潜力,不断拓展展览内容,丰富教育内涵。利用现代科技效果对部分典型场景进行加工创作,同时拓展教育功能,注重挖掘历史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高度和深度。

二、深入挖掘资源、全力拓展教育空间

纪念馆要从拓展功能出发,着力开发自身项目,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临时性展览,展览内容要富有教育意义,视角新颖,贴近生活,让广大参观人员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充分利用馆里功能厅、影视厅、报告厅等场所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采取纪念馆宣教人员与学生关于历史开展互动形式的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印象,扩大宣传成果。此外,还要走出大门,面向社会,主动将展览办到军营、办到学校、办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到周边地区。同时,还可以组织宣讲分队,以讲故事、幻灯、朗诵等形式,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工厂和部队宣讲历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加大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合作。提高社会影响力。让历史从不同媒介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并结合青少年特点,通过开辟专栏、建立网站举办征文等形式,让青少年通过参观写出对历史、英雄精神的自身认识。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向上的精神和品德,锤炼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意志。

三、提高服务质量,与社会共建教育基地

从纪念馆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参观人员的特点制定一整套适应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从参观时间上、接待场次上、服务水平上进行周到细致准备,如在时间安排上采取录活手段,在学生假期开设专场,在旅游旺季开设游客专场,在重大节日安排相对应群体专场,通过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效果。同时满足未成年人需求,根据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编写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简单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容 ,因人施讲,严格规定讲解时间;为确保参观人员的安全,采取安保人员展厅巡逻制,制定紧急情况预案,设立医药点,配备兼职医护人员,开辟残疾人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轮椅,对外国来宾提供语言导览等服务。从各个方面细致的为广大参观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

根据不同社会机构性质开发利用基地。针对各个层面开展社会教育,形成适合于不同社会群体教育基地。例如:针对学校开展“青少年先锋队基地”,让纪念馆成为即学校以外的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有一个直接、现实的教育场所。针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让各机构人员工作之余有一所提高思想觉悟,开展党员教育的现实场地。也可以针对部队军营开展“革命精神传承基地”。让部队官兵在展馆革命先辈的历史中去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这样的基地形式还有很多,形式也可以多样性,主要是让纪念馆不仅在本身基地建设上有一个更完善的体现,而且也能给各行各业提供一个专业人员参与各党、政、机关进行专业讲解等工作,并将纪念馆列为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提升纪念馆的社会关注度。除主题展览外,纪念馆还应开展临时主题展览,以满足社会多元文化需求。并把主题鲜明的展览办成专题展临览,长期在展厅展出,同时把展览送到各个相关单位巡回展出,让参观者不出家门、单位就能看到精品、有感染力、结合社会实际的展览。

四、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事业的全面发展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面发展,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应对挑战提供保证。加强人才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到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并请该领域有专长、有权威的学者到馆内授课,让在职人员接受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二要强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三要在展品的研究、管理上进一步发展,建立长期的文物征集体系,扩大征集范围。丰富展品种类。在展品研究方面搞好史料研究,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展品的权威性;在展品的保管方面提高展品的保护、鉴定、修复水平,做好展品的归纳和整理,形成信息化管理。四要增强博物馆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文博工作者,为唱响主旋律,传播革命传统,宣扬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五、塑造知名品牌,全面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力

加快红色旅游精品开发。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品位。纪念馆根据自身历史文化特点,组织推出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并作为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塑造知名品牌,使红色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发展旅游商品销售网点,让游客不仅在景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也能将这一份历史情怀带到祖国各地。同时要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和拉动本地区旅游的大发展,形成一馆带一线,一馆拉动多点的局面,为旅游业发展做贡献,为经济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

纪念馆正以历史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其它旅游资源的连锁开发与利用,促进地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9

关键词: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恋爱疏远度;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own learning and growth. In order to help them to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ove,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was introduced to display the degree of affection between two lovers by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500 College Students Love Survey data from 10 universities . 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on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a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love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built under the composite factor, and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lov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odel.

Key words:influencing fact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distance of intimating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1引言

大学生谈恋爱现已是大学的普遍现象,而不再是以往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恋爱引起了社会,特别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普遍关注,能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能否健康的成长,而且也关系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引导大学生认真对待恋爱,对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全国4所985、211高校及6所普通高校总计500份《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着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恋爱物质元素日趋上升、无所谓的爱情观越来越普遍等主要问题[1-5]。另外,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性、家庭背景、异地恋爱的距离和信任度等诸多因素,也都给高校学生恋爱带来诸多考验。下面将通过对所获数据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讨论单个因素对恋爱疏远度影响的同时,建立了综合情况下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2数据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来源于对全国10所高校所做的500份《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艺术类等院校。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进行,在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2数据处理

了解高校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所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文中选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6,7]和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8]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了确定重要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变量的初步筛选,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最后通过回归方程进行定量处理。

2.3统计方法

1)Pearson相关性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的结果为属性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数学计算,需先将其量化为数字[9],再对其进行样本相关系数估计。设X=(x1,x2,…,xn),Y=(y1,y2,…,yn)分别来自X和Y的两个样本,则相关系数为

r=∑ni=1(xi-)(yi-)∑ni=1(xi-)2∑ni=1(yi-)2(1)

这里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程度越高:r

2)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建立广义线性模型。由于文中因变量是定型变量,所以在此使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是广义线性模型的一种,设因变量Y是一个二元响应变量,取0、1两个值,记π=P(Y=1),则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og π1-π=Z′(X)β

当Y取一组有序的值k时,记Y取各值的概率为πi=P(Y=i),i=1,2,…,k,则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log P(Y≥j+1)P(Y≤j)=log P(Y≥j+1)1-P(Y≥j+1)

=Z′(X)β…,(j=1,2,…,k-1) (2)

不难看出上述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事实上包含了k-1个模型。

3模型建立及分析

这里引入恋爱疏远度[10]P来表示恋爱双方之间的感情程度。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恋爱疏远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3.1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关系数r的值可以为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提供依据,r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恋爱疏远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这时该影响因素可以作为备选的重要因素。这里利用式(1)计算恋爱疏远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1中列出了相关系数大于0.4的影响因素。

除了表1中列出的这些影响因素外,恋爱对象的外貌和能力、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恋爱疏远度。

由于恋爱疏远度为定型变量,因此本文针对恋爱疏远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表1中相关系数大于0.4的影响因素作为初始自变量,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自变量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年12月

第35卷第4期孙小军等: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模型中含有某变量表明该变量对模型具有影响。如果某一变量在进入模型后又被剔除,则说明其它变量和该变量的相关程度很大,即该变量可以用其它变量来表示。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因变量(恋爱疏远度)的12个初始自变量可分为个人因素、恋爱双方之间的因素和社会因素。

3.2单影响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分析

这里选取社会因素为例,根据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Logistic模型式(2)对社会因素(父母、同伴、媒体)计算,可以确定恋爱疏远度与这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可以得到此函数的拟合效果和正判概率。

从表2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社会因素中的同伴是显著的。同时,可以得到恋爱疏远度与社会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

f1=C42.704+21.501×N6,这里N6表示同伴

因此可建立如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P1=f1/(1+f1)(3)

其中,f1是在计算P1时引入的函数,P1代表社会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恋爱疏远度中“距离近”一类的正判断概率为56.6%,“距离远”一类的正判断概率为100%,总的正判概率为72.6%,这也表明模型(3)的拟合效果较好。

同理分别建立恋爱疏远度与个人因素和恋爱双方之间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

f2=C63.609+20.564×N4+21.842×N3

f3=C63.609+20.747×N2+21.608×N1

式中N1表示相互之间的信任、N2表示包容理解、N3表示性格品德修养、N4表示志同道合。因此可建立相应的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P2=f2/1+f2P3=f3/1+f3(4)

其中,fi是在计算Pi时引入的函数(i=2,3),P2代表个人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P3表示恋爱双方之间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

由于恋爱疏远度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对12个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父母与同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1,共同理想与尊重双方人格的相关系数为0.928,共同理想与独立承担责任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0,外貌与魅力和成绩与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8,因而在建模过程中上述每组的两个因素之一被剔除。

3.3多影响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综合影响

根据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上述同样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各因素,分析在恋爱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累积Logistic回归方程:

f=C63.609+21.608×N1+20.797×N2

因此这里建立的高校学生恋爱因素分析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f/1+f(5)

其中,f是在计算P时引入的函数,P为多影响因素与恋爱疏远度的综合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相互之间的信任、包容理解是影响高校学生恋爱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结论

从高校学生恋爱的态度出发,研究高校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恋爱的因素涉及:父母、同伴、媒体(新闻、网络、书籍等)、恋爱双方之间的包容理解、相互之间的信任、尊重双方的人格平等、共同理想的追求、自觉承担责任、恋爱对象的性格品德修养、志同道合、成绩和能力、外貌和魅力、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通过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综合因素下高校学生恋爱回归模型,并由该模型得出高校学生恋爱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米兰.高职院校学生恋爱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4.

[2]颜玫琳.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6.

[3]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6.

[4]汪冬华.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9.

[5]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6]汪冬华.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7]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李俊秀.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关爱的力量作文篇10

关键词:羽毛球;业余爱好者;网球肘;形成原因;预防措施

1 前言

羽毛球业余爱好者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一些受伤的机制不了解,有时候受伤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因此,在羽毛球运动中,往往很容易出现羽毛球肘。这给他们参与羽毛球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仅要忍受痛苦,又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正常活动参与。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羽毛球运动业余爱好者。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参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关于“网球肘”研究的相关的期刊,杂志等相关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对100名不同年龄段的羽毛球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5,有效率95%。

2.2.3 归纳法:对“网球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业余爱好者进行归纳性总结。

3 分析与讨论

3.1 网球肘的定义

“网球肘”书名又叫做“肱骨外上髁炎”,是指手肘关节外侧的肌腱发炎引起疼痛[3]。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

3.2 羽毛球运动的生理结构特点

在参与羽毛球运动时,由于长时间使用肘关节,使肘关节不断屈伸,造成肘关节肌腱发炎受损,长此以来就形成肘关节疼痛。由于局部肌肉或者肌腱受到损伤或长期受凉等,也可能引发网球肘病,如风湿性网球肘。网球肘并只有羽毛球运动员才会出现的病症,也不是羽毛球运动员的职业病,而是在肘关节参与活动的相关活动中都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疼痛综合征。

3.3 羽毛球肘出现原因

3.3.1 上肢肌肉力量不足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基本上靠上肢力量来控制,靠脚下移动来运动的高强度项目,特别是对手腕的要求很高。如果手腕伸肌柔韧性低,筋膜的负荷负荷便随之而增加,这样就会对肌腱做成很大负荷,然而肌力不足会增加筋腱的磨损,长期下来就会积劳形成老伤造成网球肘。一般来说,羽毛球运动员在手腕力量是都是很小的,手腕很软。这一点和网球运动员恰恰相反。

表1我们得知,在调查的曾经出现因为上肢肌肉力量不足而引起的人数中年龄段在10-20岁的人有12人,占到48%,50岁以上的有9人,占36%。总体上来说就是,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一个是因为太年轻,肌肉力量不足,一个是进入老年后,肌肉力量下降。

3.3.2 不正确的技术动作

反手动作在羽毛球运动中是人们最喜欢用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跑动,。但没有接受正确技术训练的球员往往不能以球拍中央击球,从而造成初学者会增加肌腱的负荷导致羽毛球肘的形成。就会形成“网球肘”。

从表2来看,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不正确的技术动作方面,其中10-20岁和50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的初学者,往往出现“网球肘”的最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10-20岁的学员动作不容易定型,学习起来不认真,对技术动作学习慢。后者主要是老年人,反应迟缓,对动作的难度掌握不好,不易学会。

3.3.3 不适合自身的器材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上肢肌肉力量不足是影响羽毛球业余爱好者形成“网球肘”的一大原因,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和老年人,主要是因为力量不够导致的。

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导致的“网球肘”的形成,由于大部分羽毛球爱好者没有接受正确技术训练,经常不能以球拍中央击球,就增加肌腱的负荷,长期以来就导致了“羽毛球肘”的形成。

训练不当和热身不足,导致“羽毛球肘”形成的人数较少,原因是随着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不断加深,大部分羽毛球业余爱好者已经意识到训练和热身对于羽毛球运动的重要性。

4.2 建议

平时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使自身保持肌肉强壮,可以有效吸收身体突发动作的能量,减少身体力量不足导致对肘部和小臂的冲击,保护肘关节。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修正错误的击球动作。不可急于求成。当发现已患上羽毛球肘时,应该停止羽毛球运动,中断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后在进行训练。

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寒冷的季节一定要延长热身时间,使得肌肉组织减少粘连,准备活动可以使体温升高,减小肌肉的“黏质性”。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肘关节受伤带来的后果,掌握正确技术,养成不乱击球、不乱发球等良好习惯,肘关节受伤,则应积极休息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陶权.羽毛球肩袖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张宇.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及其预防方法[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3]彭雪涵.网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原因及防治[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