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3-04-10 03:30:19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篇1

永贞至长庆年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世、兴利除弊之心积极参与,既有韩愈、柳宗元做领袖,又有刘禹锡、白居易等一批参与者。他们互相切磋,造成声势,在理论上也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唯陈言之务去”“文以载道”等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宣扬儒学道统、仁政等思想。

阅读训练一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节选)

韩愈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王适)曰:“吾求妇氏之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耶?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探究练习】

1.对下列黑体文言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女怜之

怜:可怜

B.粗若告身者

粗:粗略

C.幸而听我

幸:希望

D.即谩谓媒妪

谩:欺骗

2.下列黑体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处士将嫁其女

其皆出于此乎

B.不以与凡子

彼与彼年相若也

C.且闻其女贤

且壮士不死即已

D.我袖以往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句子句式与“不以与凡子”相近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B.皆以美于徐公

C.句读之不知 D.具告沛公

4.对该文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写骗婚的经过极其形象生动,充满戏剧色彩。

B.侯翁迂直、媒妪狡猾、王适违俗不羁,跃然纸上。

C.这种写法,一改墓志铭的传统写法,倒不失为对墓志的一大创造。

D.不唯叙墓主事迹,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②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

阅读训练二

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携归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探究练习】

1.对下列黑体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畋得麋

畋:打猎

B.其人怒,怛之 怛:恐吓

C.以为犬良我友 良:真

D.触偃仆益狎 狎:嬉闹

2.下列黑体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江之人

吾非至于子之门

B.其人怒,怛之 君知其难也

C.忘己之麋也

寡人之罪也

D.走欲与为戏

臣请为王言乐

3.下列句中黑体字用法与“自是日抱就犬”的“日”相同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六王毕,四海一

D.时人奇其才

4.对该文内容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的这篇寓言结构短小而富含哲理意味。

B.写了一只惯受主人宠爱的小鹿出家门后立即被外面的狗吃掉的故事。

C.家狗一直都想吃麋,并非真的对它友好,而麋却没有看出来。

D.麋最后被外面的狗吃掉,这就用血的事实说明:麋要与狗友好是行不通的。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散文的特点篇2

熊芯的散文,经过多年反复的写作实践,一朝终成“正果”。他目前所取得的一定的艺术成绩,一部分已经成为我们散文创作的群体性经验,特别是从散文叙述方式上的继承、发展与革新上说,极大地拓展了散文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叙述空间。

熊芯的散文,以习以为常的“日常叙事”作为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表露,以文学语言的回归与叙事诗学的坚持作为其散文创作的旨归,在传统散文固有的文化模式基础上,又有自身独特的创新。因此,对于目前散文写作的现状和一般的文学规律,都富有一定的启示录意义。

熊芯的散文,它试图更新“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形散神不散”等这些我们读书时代被耳提面命的散文要义;它彰显了散文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其实是一种不朽的、高贵的文体,且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学传统中最为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更为我们提供了不受外在因素桎梏,独立地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文学场地。

回顾散文的发展历史,从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理论家们尝试对传统散文特点的归纳和概括看来,他们的重大理论建树,不过只是针对自己那个时代的散文文本而言,有些并非十分的清晰,甚至还存在着某些笼统和含糊的定义和断言。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散文理论,只不过是一种对散文这种文学形式的预设。但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的散文特性和定义,却被我们人为地延续了近百年之久,并成为后世学习汉语散文写作的“正统”范本。

只不过,从20世纪末期开始,紧随散文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过去传统散文的一些假想和预设已被逐渐改写,被另一些“散文理论”取而代之。从新世纪开始,汉语散文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艺术面貌。这种“百花齐放”状况的出现,其实就是散文发展的必然性要求之结果。总之,一切艺术的创造性活动,一切文学新事物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些旧观念的终结。散文这种古老的文学题材,亦不可避免地会接受冲击;同样,它也按照“美”的规律,独立自主地向前发展。

熊芯的散文,努力使用一种新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实践,诉诸笔端的散文文本,既有积极探索文体话语的革新尝试,又能俯仰于对沧桑历史和鲜活现实的沉思之中,乃至于推陈出新的言说表述方式的展现。它不但革新了某些散文的创作传统,甚至于可以说,它还回归到对文学本体的、艺术追求的正确道路上了。

熊芯的散文,在篇幅和内在规模上更有所发展。过去的理论家都强调散文的短小、便捷和随意性,即“形散而神不散”。但是,近来熊芯的散文,试图突破散文字数的、无聊的“副刊式”的限制。他的散文的长度或实际容量,使得读者不得不做出视觉上的重视。这也极大地扩展了现代散文的内涵或信息含量,更为散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方面奇妙莫测的变奏,奠定了艺术基础。譬如《金佛山杜鹃》。

熊芯的散文,极力使每一个独立的语词、每一个自然的段落,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譬如《时光流淌中的天星》。其文本本身的意义,不断地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它既属于整体性,也独立地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并从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特定意义中,获取自己的意义。其文本呈现出来的多义性,使散文更为丰富,更为瑰丽多彩,更让人回味无穷,它所具有的阅读营养也更加丰富多彩。

熊芯的散文,尝试打破传统散文对叙事模式采取单一化的艺术倾向,即“一事一议”,仅仅只讲述一件事情,且为了区别于小说的叙事,尽可能地简化一件事情的血和肉,乃至骨头;甚至也很少细腻地描绘本事,只给出一个事件的大致而粗犷的轮廓,或是描写几个在作者看来十分重要的细节,然后将其指向某种情感或某种貌似深邃的思想,或者世俗的哲理。这种简单的叙事法则,过滤了事实本身的鲜活性与复杂性,也弱化了散文的独特魅力。熊芯散文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小说的描绘手段,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文本的真实感更为加强,更易亲民于我们孱弱而浮躁的内心生活。

例如在《一棵树》中,那棵大枞树,其实就是文本所要叙述的主人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作者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换而言之,大枞树也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隐喻,它甚至可以代表一代人,或者,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某一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百般的肆虐,大枞树毫无抵抗地被人剥掉外壳,露出白生生的树干,松油从树上一股股渗透出来,那分明就是大枞树无声的眼泪。”

熊芯的散文,比较能重视素材自身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能够重视客观材料本身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和思想价值体系。因为作者知道,必须用这样的唯一性材料,才能够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譬如《金佛山方竹》。这种看似纯粹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简单明了,显而易见,且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熊芯的散文,近来也努力寻找一些更加具有辐射力的材料,这些社会生活材料,也许没有大的事件作为背景,但却是个体经验和情感的结晶体。例如《夏游金佛山西坡》。这样,就可以突出人与物、人与世界、人与自己的种种微妙的情感关系。这不仅仅是在创作中发掘了事实材料中的更为复杂、更为深邃的寓意,还彰显了作家的独特的主体意识。

散文的特点篇3

对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是新时期孙犁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不足之处,是他一贯的美学追求。他的战时散文几乎没有关于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他情感细腻,追求美好,不愿意直接写那种血腥的内容。他认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中的美和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这在早期的创作中就有充分的体现。但是相对于荷花淀“单纯的明丽与温馨”,晚年的孙犁对美的认识更加成熟和富有深度,对笔下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人事所倾注的情感也更加强烈,更加沉重,更多地给人以压抑和苍凉之感。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散文的特点篇4

1、散文的分类。散文按内容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叙事散文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写景散文的特点是注重情景交融,叙事散文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2、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形散而神不散”,或称“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在选用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形式上不拘一格,自由灵活;所谓“神聚”,是指蕴涵于外在“形”中的思想感情是统一、高度集中的,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散文的“神”,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己服务。

3、散文的线索。散文的选材主要靠线索来贯穿,线索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前提,也是文章发展的脉络。散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事,可以是作者感情,还可以是时间或空间,甚至是时空的结合。

4、阅读要三抓。一抓线索,二抓“神”,三抓意境,重点是抓“神”。主要方法是:找文眼,进意境,品抒情,明技巧。扣住了文眼,就找到了理解文章的突破口;进入了散文的意境就能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体会了作者感情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了表达技巧,就把握了作者是怎样表现写作意图的。

[考点]

散文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评价鉴赏能力,重点又在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1、鉴赏散文语言。主要是考查理解作者的遣词用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到的作用与效果,能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内涵。

2、鉴赏作品形象。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鉴赏这些形象的特点,体会作品形象的寄托和作用,也是散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方面。

3、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对全文结构的一种设计与安排,是作者思维活动趋势的形象说法。如果说体现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是文章的外衣,那么思路就是文章结构的内核。

4、鉴赏表达技巧。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如高考全国卷中基本上是考查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铺垫、渲染、托物言志、扬抑、以小见大等,考查是要求分析鉴赏,即分析鉴赏某种技巧的作用与艺术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辨别。

5、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散文阅读的必考点,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技巧]

1、审题干,明要求。阅读解答前要审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及条件,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根据文章内容,寻找答题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2、抓暗示,定区间。暗示条件有时与文章题目或出处有关,有时则源于题干本身要求或鉴赏题设置的选项,更多的则是在与题干有某种密切关联的文章文段中,抓住这些暗示,再据此找到信息点所在的文段区间,作答就不难了。

散文的特点篇5

语文教学应是以多样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单单是指宏观上的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老师的教授方式也应不同。这样学生才会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不同的文本,感受别样的语文。现代散文的种类很多,我们不但要看它们文体特征的不同,也要注意在讲授过程中的教学方式的差异。这样才能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现代散文,从而让阅读教学实现它的意义与价值。

一、现代散文的含义特征

1.现代散文含义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题材,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

现代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报告文学等。它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分为记人叙事类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议论类散文,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等具有较强文学性的作品可根据其内容列为议论类散文。

2.现代散文特征

现代散文的内涵情感表达特征为: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裕文采。篇章形式的特征:篇章短小,题材广泛,真实自然,情文并茂。现代散文表现情感最为个人化,也最直白。并且现代散文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特征是,它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或者是个人观念。所以在学习与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在关注现代散文的语言美的同时也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剖析。

二、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与考点的遗漏

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语文试卷,来归纳试题中现代散文的考点,再对比语文老师们的讲解。老师是否全部讲到了试卷中的考点,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这也是大部分?Z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反思的问题。可能有一部分老师打着考点的旗号,在消减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一部分老师的确紧跟考试的步伐,但他们有违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学生对其教学的反馈效果也很差。因为讲授的效果没有达到,所讲的知识点不可能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这样的机械讲授是没有意义的。

2.教师对现代散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不透彻

第一,现代散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僵化、陈旧、老套。一部分老师还没有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抑或不屑于新课改的要求,忽视它的重要性。这种想法,着实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有的想法。在实行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以后,教师似乎更加茫然,没有很好地应用现代散文教学方法,现代散文失去了在语文学科中的价值。

第二,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现当代散文教学新模式。他们过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忽略了与学生在现代散文解读方面的互动,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越来越沉闷,学生并没有从老师的讲解中真正地感悟文章。

三、现代散文的教学建议

1.用艺术性语言点亮现代散文课堂

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现代文化气息。因此,教师应用艺术性语言点亮现代散文课堂,对不同种类的现代散文,应运用不同特点的讲授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

2.对现代散文进行多元解读,针对不同类型散文采用不同教学对策

第一,写景抒情类的现代散文: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心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找到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埋下的线索,还要注意用诗意的讲授语去进行讲解,更要理解作者的因景而发的情感。

第二,记人叙事类的现代散文: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和作者的相关经历。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这些真实的背景和作者经历,来理解作者所欲抒发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交的目的。而在讲授这类现代散文的文章时,教师应用更具有引导讲述性的语言去进行教学。

第三,议论类的现代散文:这类文章中不只有干巴巴的议论,其中还蕴含了许多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议论类的现代散文中,我们应该探索出作者心智的深邃和生命的本义。而教师的讲授语言应更加理性,引人深思。

散文的特点篇6

一、就高中散文教学来说,明确教学内容,首先要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

有位学生曾问我:老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也是散文吗?这个问题引起我深长的思考。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简单问题,其实牵涉到散文内涵与外延的问题了。目前来看,许多“散文”的定义及对散文的分类本身就很模糊混杂。所以,具体考察和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是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抓住不同品类散文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深入透视它们的个性特征,把握它们不同的艺术创造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切入散文内部构造的深层领域。

中国古典散文的概念、范畴相当宽泛。所谓“非韵非骈即散文”的定义,仅仅把它和诗歌、骈文做了一点粗简的界定,其余则一概包容。中国现当代散文又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切文学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特写、速写;二是杂议散文或议论散文,包括杂文、随笔;三是抒情散文,包括抒情小品、游记。狭义的散文是以记人叙事、咏物议论、写景抒情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写法自由,形式多样,语言优美的“艺术散文”。不过,这些知识如果直接照搬给学生,不一定能替他们理得清。其实我们可以按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分类方法去简单划分,如状物、写景、叙事、记人、游记、历史、文化等。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二、在明确散文文体特征的同时,我们还需了解散文的审美特征:

1.为文适性,高扬个性。

散文的“主角”是作者自己。“我”是散文审视、表现的审美“对象”。“自我”即性灵,即个性。散文是“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性灵”的文学。因此散文是个性化的、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

刘锡庆除了关于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的这个巧妙概括之外,还在《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等文章中,充分引用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蒙田、巴金、叶至诚等人的言论,反复强调:散文必须要有“我”!

所以,散文的阅读往往需要与作者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作品来了解、感受作家这个人,通过作家这个人来分享、领会他所写的散文这个作品。忽视散文背后作者的存在,往往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甚至错误。

2.化物为心,以小见大。

外物(万事万物,客观世界)是要写的,但这个“物”是被“情感化”或“心灵化”了的,即“内化”之物。散文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文,即指此意;但从写作实际来看,散文多却具有“即小见大”的特点。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散文能包罗整个宇宙、全体人生,但又不能包罗这些,它只能动用精致而微小的钻头,凿开生活中的一个小点,即“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葛琴《略谈散文》),或者说,“只写一个情节、一段心情、一片风景”,“说明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论断”(李广田《论散文》),而这些又是作者所熟悉、所经历过的。你看陆蠡《囚绿记》(人教版),也写小事小物,仅一小小绿枝条而已,不见卢沟桥变事的始末,更不见中国抗日战争宏大场面,“如斯而已,如斯而已。但这些小事里面的任何一件都胜于出一百本反日救国宣言,贴一千张打倒倭奴的标语”(陈叔华《娓语体小品文释例──小大辨》)。

在季羡林看来: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作为“散文”写作成功的一条“规律”,它无例外地都是“即小见大”!

3.率真,自然,笔墨自由。

真人,真情,真心,真语,离开了“真”,散文就失去了生命。散文在内容上体现为一种“自然美”;在结构上追求一种“自由美”;在语言上讲究一种“自性美”;在情感上呈献一种“自制美”。真实是散文的生命,那么情感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灵魂。对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进行深度提炼和精致加工,用文字进行的一种回忆或反刍,经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成了散文。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是一种心理真实。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巴金在150篇、42万字的《随想录》里,坚持说“真话”、吐“真情”,把心掏出来“交给读者”,将自己以性命换来的“人生探索”经验和痛苦的“心灵解剖”纪录留给历史,留给后人,作为自己告别文坛前的最后奉献。

4.短文韵长,风格各异。

散文喜短不喜长。风格是个性、人格的艺术。老舍的作品,以“北平“为地理区域,以“平民”为核心,以“乡情”为纽带,重抒情、叙事,讲细腻、真实,很有“京味”的风格,具有“乡土气息”。他的《想北平》(高教版拓展模块),写他眼里、心中的北平,不同于史家,更不同于游客,写一种富有生活情趣的北平画卷——这也正是他全部作品所共同的“平民化”特征,体现了“淳朴而真实的美学风范”。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应该分为前后期,前期散文是主“情”的,写感情波澜,以情动人,清隽纤婉,雅趣可掬。以抒情散文为主要代表——《背影》《荷塘月色》等;后期散文则是主“理”的,多剖析事理,以理服人,明白晓畅,更近口语。以论说性散文为主要代表——《论气节》《论雅俗共赏》等。还有如鲁迅散文的深遂,郭沫若散文的浪漫,茅盾散文的俊健,冰心散文的婉丽,杨朔散文的精巧,巴金散文的热烈……

散文的特点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当代 散文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2-01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国现当代散文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散文拥有优美精炼的语言,能够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风土人情,在字里行间沉淀出厚重的历史故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现当代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对母语和国家的热爱。所以,现当代散文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对象。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一)题材丰富多样

和小说、诗歌、戏剧等比起来,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现当代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阔,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更耐人寻味。散文的题材及立意,都是以现实为基础,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家国大计、时代变迁、社会动态、生活琐事等,乃至作者的一时之感与心境情绪,都可以随手拈来,诉诸笔墨。散文昭示了宇宙的广阔无垠、世间万物的神秘、空间的无边无际以及时间的悄无声息。此外,散文还能够反映出人类精神世界的广袤幽深,可以借古论今,展望未来,可以“抒愤懑、掳忧患、展玄思、发狂想”。现当代散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

(二)结构灵活自由

散文的结构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更为灵活。古代散文不讲求押韵,句法也不追求对偶和排比,整个文章表现出句式不齐的风格。现代散文的情感表述更加自由,不需要有戏剧那样的矛盾冲突,也不需要有小说一般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更不需要如诗歌一样讲究平仄和韵律。散文属于具备一定功底的艺术挥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散”,而是“形散神不散”。散文是流动性的,是灵活善变的,不拘泥于格式。只要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意,且别出心裁,就可称作成功的散文作品。

(三)语言优美精炼

人们经常将散文称为“美文”,就是由于散文的语言十分优美动人。散文艺术也可称作“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内容主要依靠文采飞扬的语句而表达出来。因此,优秀的散文家不但要侧重意义的提炼,还要讲究遣词造句,确保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语言之美重点体现于生动形象这一面,旨在让读者经由散文语言获取美的享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散文的语言还必须鲜明、生动,要具备较强的立体美。时而可以浓墨重彩,时而可以细笔淡描。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作者能够以最精炼的笔墨描述出客观事物,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教学措施

(一)利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散文教学

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引起对散文的重视,并大致了解散文所描写的内容,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但能学习到散文的表达技巧,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切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将散文化为自己的东西。现当代散文语句优美,感情真挚,学生通过朗读这一方式,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散文的魅力。比如,在学到《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先朗读3到11自然段,并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如“作者挑选了哪些景色表达故都之秋的特c?”再指导学生寻找核心词句,如

“秋槐落蕊”、“秋雨话凉”、“秋晨院落”等。在文中的几幅“秋景图”中,作者都描绘了故都的“清”、“静”、“悲凉”等特征,学生通读朗读,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

(二)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

中国现当代散文具有十分突出的语言特点,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避免学生“入宝山空手回”。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散文语言又是艺术化的语言。通过对优美语句的解读,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感知到散文之美。例如,学到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采用的词句,感受一系列动词、叠词与新颖的比喻所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如“泻”字,生动地描述了月华如水,光照荷塘的景象;“浮”字表述了薄雾弥漫于荷塘之上的朦胧美;“田田”与“亭亭”则表达了荷叶鲜艳碧绿与婀娜多姿的特点。这些看似简单的字词,实则蕴藏了作者深厚的表达功力,学生品味这些语句后,能够进入更深层次的境界,感受到散文的语言之美。

(三)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情感

散文能够叙事、写景、状物,但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抒情写意。感情是散文的灵魂所在,优秀的现当代散文必须要能抒发出一定的真情实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带入散文的精神世界中,让学生细心感受,认真聆听,从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会。例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与高中学生隔了较远的时代距离,因此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老师应当结合实际爱国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对文本展开深层解读,让学生自主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感受当时的学生为了维护正义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散文的特点篇8

一、感受写景散文的文体美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彩的语言运用上。多是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二、制定写景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我觉得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三、凸显写景散文的教学重点

有人认为,写景散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语感教学和美感教学的三者统一。写景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文字中,读出具体的画面感和旋律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在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写景散文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住写景散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抓住写景散文教学的侧重点。以人教版第六册《珍珠泉》为例,谈谈在中年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品味写景散文的多种美的实践。

1. 享受写景散文的意境之美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感受,满足于对有限感性对象的知觉性理解,而要有透视力,能够深入探究,切入文章营构的深层领域,调动一切心理机能去识别和体味,从而领会写景散文的意境。《珍珠泉》教学片断:

原文片段1: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教学片段1:教师范读此段文字

师:听我的朗读,你听出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泉水周围有很多景物,比如青苔、蕨草。

生1:泉水周围很素雅,绿色特别多。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青苔,绿色的杂草,周围到处都是绿色。

生3:泉水周围太美太美了!像个美丽而朴素的花环,围绕在珍珠泉边。

师:同学们,她是否说出了你朗读时的心里话?请大家都来体会着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描绘的美景。

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了,静谧中美丽素雅的花环似乎在舞蹈,小读者与作者和自然和谐地交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情神合一。

2.享受写景散文的自然之美

纵观小学教材的写景散文,我们会特别感到亲切和温暖,因为写景散文大都是和故乡、田野、小溪、山川等场景分不开的。学生们也十分偏爱这些描写山乡自然的写景散文,因为它们往往能够一下子打动许多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多么简洁和朴素的文字,又那么有味道。

3.享受写景散文的语言之美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该是抓语言。我们要指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效、习得法,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

教学片段: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师:请两名同学读句子,【课件变色,提问:为什么老是分两个同学读呢?】

生:写的是太阳光,水泡的光。

师:用了多少个“光”啊!自己再来读一读。

师:仔细读读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师:同样的三个“照”字,字数一不一样,也有顺序,也有变化,读读比较,哪个更有节奏感?

学生朗读体会

在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中,作品深层含义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的细心品味和深入开掘。像这样的细节,无论是对写景散文作家的写作,还是写景散文读者的阅读,都是很好的启示。要享受写景散文的爱与美的熏陶,就不能忽略写景散文里这样的细节,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语言揣摩与诵读中,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了欣赏写景散文的能力。

四、发挥写景散文文体特长

散文的特点篇9

关键词:翻译;艺术;真善美;传神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82-01

翻译是一种艺术。严复曾用“信、达、雅”三字来诠释这种艺术。他认为“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的前提必须是准确理解、正确表达。“达”就是通顺易懂,而“雅”必须以“信”为准则,否则再“雅”的语言文字也如空中楼阁,没有实意。也就是说,翻译就是在“求真”的基础上“求美”,使译文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在群星闪耀的世界文坛里,各类文体都闪烁着自己的光芒。然而,散文,以他通俗易懂,孕意悠长的特点,成为大众的亲耐。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由此可见散文的特点“体物写志,行散神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写法不拘形式,清淡自然;神“聚”指意旨明确集中,虽散而聚;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如果说简约与节奏称的是美的话,那么对于散文的翻译则是这两种美的结合。对于散文的翻译如果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句法和结构等形式,翻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只是“貌”合“神”离,只有将文章内在的思想和感情用散文的形式翻译出来,译文才称得上翻译的佳品。

就拿《匆匆》一文来说,最耳熟能详的译文属张培基和朱纯深的翻译。他们翻译各有千秋,都是对《匆匆》一文的翻译佳作,但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首先从散文的形式上来说,散文贵以巧妙的构思创作隽永的境界,通过读者的联想和再创造活动,扩大其生活容量,加深其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对其翻译时,译作要更忠实于原文,才能将散文的特点和感情传达出来。张的译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句式多样,可见其翻译的浓厚功底,但正因其过分复杂而与散文要传达的感情不合,与此同时还增加的了阅读的难度。相反,朱的译文,长短句交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字韵律,用词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抓住文章的精髓,体会散文的意境美。他的译文称得上清新自然,又带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诵读之时琅琅上口,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 例如对“时间流逝”一词上的处理。张译为“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 tin reverie.”,而朱则译为“Thus ―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其中flow away,wear off,pass away三词,节奏轻快,每一个字都洋溢着美感。

另外朱的译文中比喻和拟人的翻译很到位,使读者完全沉浸在优美意境之中。例如,"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和“The sun has feet, look, he is treading on, lightly and furtively; and I am caught, blankly, in his revolution."两句。

散文的特点篇10

关键字:散文教学 散文特点 散文重要性 教学策略

阅读散文,读者可以发现其独特的美,而它的价值正蕴含在其中。在阅读实践中,散文以其“行散而神聚”的特点,使很多学生把握不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散文重要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散文的讲授过程中,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价值,发挥该文体的巨大教育意义。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遗貌取神是阅读散文的重要原则,这是由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的“散”,即文章可以采用广泛的题材、灵活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行文中,各部分之间不需要严格的衔接,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全没有形式方面的束缚,致使文章表面看起来杂乱无章。而所谓的“聚”,即不管形式方面有多大的跳跃和变化,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不能够改变的,这一特点,正是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深受喜爱的原因。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作者在阐发对北平秋天的眷恋时,没有刻意的安排,而是随意地对庭院中的秋景、秋蝉、秋槐、秋雨等景物进行描写。这些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但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刻画下,全文读起来却又浑然一体,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和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2.感情充沛

在各种文体的比较中,散文的抒情性仅次于诗歌。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作者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载体。散文的取材十分广阔、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描写的主体而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所有的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悟,这是由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好的散文,看起来有一种记叙文的感觉,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都是平铺直叙的,不夹杂主观色彩,但是读起来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说,没有充沛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难写出出色的散文。

3.立意深刻

俗话说,文以意为先。立意对于散文而言同样重要,不管是写景的还是记人的散文,都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悟才会付诸笔端。作者笔下的景物,带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其个人的精神产物。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对立意的把握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来领会作者的意图。

4.语言洗练

散文抒情的含蓄性,对它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阅读那些大家的经典名作,我们会发现,散文的语言充满了一种质朴的美,它少了诗歌语言的那份刻意雕琢,也没有议论文语言的那份鞭辟入里,它是用洗练的语言诉说着作者个人独特的情感和体悟。细读散文中的语言,你会发现,作者为了增加散文的表现力,不惜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都可以在散文中看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荷塘月色》一文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描写,显示了朱自清先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配合长短结合的句式,使段落呈现出一种错综的美。

二、散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语文教材选定的课文中,散文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文体,但是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散文阅读也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部分。学生单纯的喜爱和阅读,并不代表着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一现象,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散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跟教师迫切地想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成绩不无关系。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满足应试需要。散文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部分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一些阅读技巧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散文往往是作者深刻思想的积淀,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很难独自领会文中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路人”的角色,不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字词、单个句子的赏析上,而失去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使学生没有办法真正领会散文的精髓,散文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受限,得不偿失。

三、散文的重要性

1.情感的陶冶

品析散文,有如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带领着读者走进一个蕴藏深厚感情的世界,在这里,学生可以经历到不曾经历过的事情、感受不曾感受过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这是散文最本质的功能。

2.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的。散文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能力的养成,源于平日的积累,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并以其朴实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这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有益的帮助。

3.文化的传承

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兴衰发达都保存在它本民族的语言中。散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必然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品读古代的散文,仿佛在看一部史书,告诉后来人我们伟大民族发展的轨迹和文明的进程。而现代的散文,则又担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启迪着后来人。

四、散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

散文是一门审美的艺术,要想使学生陶醉于散文的天地里,离不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面,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江南的冬景》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各地的冬日景色和江南冬景做对比,借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2.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

要提高散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往往充当着被动的角色,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换意见,在意识的碰撞中,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3.知人论世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字是一座桥梁,桥的这边是作者,而桥的那头则是读者,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这些是奠定作者情感的基石,只有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读者才会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体会到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情感世界。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学习的重要价值,同时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