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如何写十篇

时间:2023-03-28 07:02:04

教学论文如何写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1

    电教论文的写作思路无非是如下几个方面:一、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角度来撰写电教论文。

    这个方面主要指PPT制作技巧,flash制作技巧,以及其他一些制作课件的软件制作课件的各种小技巧和方法。这类论文可以说成是技术类文章,完全站在制作者的角度来阐述各种观点的。给小学教师以启发,有一定的教程功能。但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也会相应比较高了。

    二、从课件与课堂的配合技巧角度来撰写电教论文。

    这主要是说如何让课件更有效的配合课堂教学,并起到根本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功效。这就不光要求制作课件者有着良好的制作技术,同时还要有一些设计头脑,从课件中体现出以课件为工具的理念,是课件促进课堂教学,并非为了展示课件中的绚丽画面或是丰富的课外知识。一切工具还是为了更好的配合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的。所以设计出简单但却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的课件才是真正优秀的课件。这类论文所要阐述的就是如何让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效果与课堂教学设计无缝对接。

    三、从广义的“多媒体”角度来撰写如何应用各种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2

关键词:体校 体育训练 写作教学 有机结合 思考

体校教学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们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作为体校必修课,语文写作教学在长期实践中都存在体育训练互相分离“两张皮”的现象,教师们照本宣科,学生们兴趣缺缺,结合大多数学校语文写作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们叫苦不迭,因而很多老师都开始觉得语文写作教学课程是鸡肋,浪费时间,课程质量低下,学生无法真正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也觉得这门课程十分多余,针对体校语文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和体育训练的实际脱节,寻找到一条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道路无疑是未来体校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下面我们针对如何加强二者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语文写作学习实践进行讨论分析。

一、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途径探究

语文写作教学与体育训练相互脱离是体校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典型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在具体学习实践中要结合二者特点进行探索,针对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和身心发展特点,着力突出体校语文教学的体育特色,以体育训练为途径和平台,做好写作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二者有机结合下语文教学新道路的探索。

(一)与时俱进,将体育信息与写作课堂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与原则,语文写作教学也不例外。体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必须坚持这个原则,根据当前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以时尚与典型的体育事件作为教授素材融入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一般来说,这些体育新闻写法通俗易懂,并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灵活变化,这些具有时效性和评论性文章对于学生把握写作视角,积累词汇量有重要作用,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贴近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信息,在汲取有效信息方面也具有一定出众的特殊性,可以说是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有效途径,对于更好地吸引他们进入课堂参与写作探索和实践有重大帮助[1]。

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事前积极备案,在课程中将各类写作信息穿教学中,对于依靠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而且能够解决学生课堂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在教学效果上也十分理想。教师还可以将话题引到校内相关的体育训练,以实际现身说法等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创新,这样一来,能够让他们将体育训练的兴趣和语文写作的兴趣相互结合,最终成就他们的写作能力训练[2]。在教学中,可选择报刊、杂志所刊登的精彩文章,以多媒体教学或发放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观摩分析,学习精彩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技巧等,并对体育事件或体育人物进行点评、分析,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培养他们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将体育训练方面话题和教学相结合的典范[3]。

与时俱进不仅意味着将有关体育训练的各类话题引入写作教学课堂,还意味着要针对学生体育专业特点,在写作素材选择上多增加有关体育类文章,瞄准体坛最新变化动态,及时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为他们的体育训练提供各类理论帮助。体育文化作为一项极富特色的文化资源,各类运动无论是在精神和技巧方面都各有特色,教师可在这方面进行引申,让学生深刻了解成功体育人物身上的闪光精神与品质,了解到体育锻炼的艰辛,在帮助写作学习训练的同时,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获得精神方面的支持和资讯方面的帮助,让他们将写作与体育时事、体育训练紧密结合,扩大他们的阅读面、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写作能力与技巧。

(二)全面培养,综合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建空中楼阁,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要求和学生能力的短板进行全面的针对性训练,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组成,也是体校学生综合素质想要全面提升的关键,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引导、锻炼学生从写体育类文章入手,有针对地展开训练,并结合体育训练的实时性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话题与素材,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和潜力。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激起他们表达自己的欲望。以现在非常流行的微博平台来举例,表达自己时所用的语言一般短小精悍有趣,对于体育系学生来说,可引导他们从类似的模式入手,针对一些体育时事和体育人物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除了口才方面要多多张口讲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前懒于动手的局面彻底改变,即使每次写的东西不多,但是一定要让学生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结合其他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能力锻炼[4]。

体校学生的未来定位在体育上,生活中大多数时候聊的都是有关体育训练的话题,他们对体育文化的热情程度以及熟悉了解程度无疑是教师展开训练的最好帮手,根据他们在校内及出去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经验为写作训练提供良好素材,这些都是彰显学生们语言个性特色和思想特色的重要方法,也是打下良好基础的锻炼。语文写作锻炼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没有真情实感,他们自然无从下笔,所以,从锻炼伊始,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融入真感情,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对象入手写作,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久而久之,才能够逐渐从重视写作内容过渡到应用写作技巧的阶段。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除了要在结合语文写作实际教学特点的情况下突出体育特色外,还要使用多种手段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为他们当前的生活实际和未来体育职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力量[5]。

二、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的实践思考

体育训练和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提升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发展道路。只有结合学生们体校生活实际,将体育锻炼、体育文化与他们的语文课堂紧密联系,才能够提升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一改从前忽视课堂教学的习惯,开始重视课堂教育和写作锻炼。以上海市徐汇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实践为例,作为一所曾经向国家输送了一百八十多位著名运动员的优秀体校,吴敏霞、姚明、崔晓东、谢晖等优秀运动员都出自这里,这所体校除了重视学员们科学的体育训练之外,在文化教学上也下了大工夫,其中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很多老师就将体育文化和训练等方面的内容相结合,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积极良好的竞技精神。这对于国内目前众多体校文化课教育方面的实践无疑有很大帮助[6]。

作为国内体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徐汇区体校的成功实践无疑对各大体校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代体校在发展方面,要积极坚持和贯彻四个机制:德育领先的双育机制,坚持做到课堂育人、操场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抑制行为偏差有着积极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积极推行“双跟机制”——教师跟训、教练跟课,既促进了教师与教练的换位思考和工作认同,又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指导,实现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双提升。对于竞技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带文化课教师,对于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带训教练员,这种逆向奖励无疑会将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成绩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训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练员和文化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任务,能够提升教师们的责任心,全方位地实现学生训练和学习生活的监督[7]。

体育训练与语文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是当前与未来体校实现双教学双赢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实际教学探索中,要与时俱进,将体育信息与写作课堂紧密结合,全面培养,综合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写作能力,最终获得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语

参考文献

[1]李成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2]吴钟麟.语文教学应以培养能力为主[J].语文教学通讯,2009(07).

[3]吕志范.思想性·艺术性·培养性——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剖白[J].语文教学通讯,2010(09).

[4]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5]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3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高中作文;写作意识;写作兴趣;案例讲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61-01

作文教学在中学课标要求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衡量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过去一直围绕“结果写作法”而脱离了学生在写作中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更是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有效指导。

一、现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简评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其因素一方面源自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则反映在课堂教学的选择成败上。以高中某版教材为例,写作与阅读是分开的,对于写作板块多以单独编写、练习及课堂延伸为主。具体来看,记叙文写作从记人、记事、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指导;议论文写作重点对论点、论据材料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的明确;说明文写作专业凸显写作主题,以横向展开、纵向梳理等方面来发掘说明的道理,充实作品的文采。然而,实际写作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足,大致梳理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对学生“写作意识”的激发,在进行写作教学及写法框架构思指导上,对于“动笔前有没有想好,对于写作的重点是否明确”等问题往往缺乏指导。二是写作知识相对缺乏,特别是写作策略及写作程序性知识的认识不够。如在发掘写作感动点时缺乏整体的素材提炼,难以从学生的体验中来构思架构。三是写作过程的缺失,无论是命题写作还是自主写作练习,对于“写作过程”往往沿袭小学、初中的写作思路,仅限于从题目的选择及写法的讲解中来对照,并无对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如何选题,如何修改,如何组织,如何成篇等问题无从建构。事实上,对于写作能力的养成与学生的写作意识关系密切,长期以来对写作课堂的教学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交流性。有读者,同样也需要听众;有人阅读,同样也需要倾听与回应。对于写作意义及写作意识的激发,要能够从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习惯上进行逐步养成,将目光聚集在写作的交流与互动上,更好地提升学生如何下笔,如何修改,如何完成写作过程。

二、探讨过程写作的特点

作文写作教学作为任务,在教学步骤上应该围绕写作设计来进行训练。以《美国语文》中的“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为例,首先,从话题的导引中构设回忆性散文写作任务,围绕“回忆”来观察身边的故事。其次,明确写作侧重点,将如何剪裁写作材料,如何进行表达,如何连贯语言进行有效指导。第三,注重思维的发散,从多种素材中来构思。第四,明确写作过程,指导学生如何下笔,如何构建写作主体,如何审视和对照相关素材。第五,明确作文的修改任务,从多种视角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具体事物进行刻画,创造出强烈的印象。我们从上述写作训练设计中获得两点启示:一是做好读与写的衔接;二是做好对文体的选择及延伸,注重从阅读中对写作过程的关注。总的来看,本课堂实例将写作过程作为重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步骤,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策划,无论是从构思还是打腹稿,塑造篇章结构还是修缮文本内容,都体现了对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落实。遵循写作过程中对知识与技巧的运用,从学生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过程指导中来渗透写作意识,帮助学生从篇章的完成中来一步步地逼近写作目标。

三、过程写作法应用实践指导与技巧

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围绕写作动机的激发,从写作内容、写作兴趣及技巧运用上来关注写作过程,辅助学生从写作过程中明确写作视角、剪切好写作素材、提升写作策略和写作能力。一是注重对写作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构建,从写作的表达方式、写作策略的细化、写作结构的构思上,明确写作教学的任务和重点,让学生从写作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技巧。如通过对策略性知识的运用来快速构思,明确写作内容。教师要从记忆策略的激发上,增强学生对自身生活储备的回忆,并从自我体验中来完成书写,而非是苦思冥想的刻意为之。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与写作过程进行全面整合,凸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师围绕学生来明确写作教学重点,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我性。如在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权威”,对整个写作过程给予引领和组织。当然,对于教师自我地位的明确,并非是放任自流,而是结合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从问题中来针对性讲解,引导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任务。三是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与民主。写作教学是对自我情感的表达,也是与人交流,增强自我意识的过程。另外,在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参与中,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积极作用,从同伴间的互评与分享中来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表达与完善。

四、结束语

总之,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过程写作法将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案例探讨,让学生从中来获得写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4

一、切忌敷衍塞责,应该认真准备

【案例一】一些教师对撰写论文比较重视,但对论文答辩不够重视,马虎从事。不同的论文答辩,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脱稿,有的要求制作课件进行介绍,有的可以边看论文边讲。有一次,我在当评委时,一位教师不知怎的,把论文题目《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说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的要求制成课件,个别教师连课件都没做,拿着纸在讲。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参加论文答辩的教师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做好准备,对论文内容要深刻理解和全面熟悉。论文答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审查作者是否自己独立完成论文,有无抄袭;进一步考查和验证作者对所写论文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的能力;进一步考察作者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等情况;针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评委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进而可以提升教师科研的水平和论文的质量。教师要准备摘要、讲稿、答题及技术等。对于字数较长的论文,要准备写一个较详细的摘要和提纲,把字数浓缩到3000字以内,写出论文的写作动机、主要观点、材料、方法、结论等。考虑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该选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在写作中你参考了哪些文献?你的论文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二、切忌照本宣读,应该有的放矢

【案例二】有一次,在某市教学大比武论文答辩会上,一位教师在介绍《论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时,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于这位教师读得比较流利,语速较快,能在10分钟内把这篇论文读完。接着,评委问了两个问题:“文章中涉及的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和对策有没有必然的联系?高中生和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不同?”

论文答辩的第一部分是介绍自己的论文,而不是读论文。这位参赛选手就犯了照本宣读的大忌。介绍的内容包括写作背景和意义、文章的观点、结构、论证过程、论据材料、结论,要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三、切忌平平淡淡,应该重点突出

【案例三】在一次论文答辩会上,一位教师在介绍《浅析如何提高理科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时,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 论文写作的原因。2. 论文的结构有五点:教师自身要重视教学,提升综合素质;引导理科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尊重理科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理科生学习兴趣;减轻理科生作业负担。3. 取得的成效。然后,评委问了两个问题: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你是如何处理的?文章中提到的五个方面做法是否适合文科思想班政治教学?

另一位教师在介绍论文《施“寓盐于汤”之策,达高效课堂之果》时,不仅介绍了这篇论文写作的背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了对预设的“角度”与生成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提问的“热度”的看法,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写这篇论文的心得体会。然后回答评委的提问:课堂预设要达到哪些目标?

在这两位教师的论文介绍中,第一位教师的介绍显得平淡,第二位教师的介绍有特色。俗话说:“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要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观点或新的突破、最具特色和有亮点的部分,写作时最大收获、最深体会表述出来。

四、切忌答非所问,应该切中要害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介绍论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生动”和“主动”》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生动”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越来越吸引人,一扫原先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但似乎又陷入另一种“枯燥乏味”,给人一种毫无生命力的形式主义之嫌。无视“主动”的“生动”是无效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他努力尝试着实现“生动”和“主动”的统一。在10分钟内的介绍中,他能够脱稿讲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及主要观点,应该是不错的。接着,评委问道:“生动”和“主动”如何界定?教师答道:“主动”是突出学生情况。后面答不下去了。评委追问:“生动”难道不突出学生情况吗?参辩老师哑然无语。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参辩教师事先在写作时没有真正搞清“生动”和“主动”的区别,或者没有听清楚,在回答评委的问题时,有点离题。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是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生动是指具有活力而且感动人的。

在评委提问时,参辩教师要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仔细推敲评委所提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搞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重复一遍。如果对所提问题的有些概念不清,可以请教提问老师,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征求提问老师的意见,弄清问题的意思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能答到要害上,避免答非所问。

五、切忌强词夺理,应该实事求是

【案例五】一位教师在介绍论文《反思性学习在高考思想政治复习中的运用策略》后,评委针对参考文献提出如下的问题:文章中四方面的参考文献(1.《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2. 罗洪儿,《对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2006;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200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网络资源《如何上好复习课》、《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摘记》)对写作有何作用?这位老师答道:“扩大知识面,提供一个理论的支撑。”评委又问道:“你能否结合《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本书,谈谈如何提供理论的支撑?”“在新课程下,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发生了变化。”“该书的作者是谁?写于何时?”“作者是一位专家,大概写于2003年吧!”“你认为你文章中的这些参考文献的写法规范吗?”“当然规范,网上也是这样写的,我看人家论文的参考文献也是这样写的。”

论文答辩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提问老师所提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问题。对于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尚未定论,与所提问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据理力争。但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参辩者作出正确全面的回答,不具有商榷性。这位参辩老师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这一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有点强词夺理。因为提问老师前面所提到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写于何时?”参辩老师答不出来,至少说明参考文献格式写法有问题。所以,对于自己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应该实事求是的回答,表示今后好好去研究,切不可狡辩。

六、切忌自卑傲慢,应该文明礼貌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5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是冀教版八年纪下册的写作实践。主要针对初中生初学议论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先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如何掌握这种写法,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师生互评上次作文让学生掌握这几个环节:如何概括材料,如何论证,尤其如何举例,并且会把论点论据有机结合。主要借助网络平台,更直观,让学生人人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目的]

本次作文是学生初次学写“一事一议”的作文,如何在讲评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主要决定于教师制订目标时的深入思考。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三个目标:

[1]学会概括材料

[2]论证过程中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论证

[3]举例论证时注意的问题

(三个目标的确定都是基于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大纲指出:“叙”,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做适当的取舍。“议”,能针对事情谈见解。)

[教学用具] 互联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一事一议”作文的格式,即概括材料-――发表见解――摆出依据――概括总结。然后在互联网平台出示作文材料一,提炼中心论点。

(这个环节主要是要学生回忆“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在网络上出示材料,让学生回忆上次作文内容,能结合这一点来为下面互评学生习作打基础。)

二、网络上出示学生习作,互相点评

a)学生习作――在网络上,师生互评主要针对概括材料来评,发帖。

(“一事一议”材料作文第一步是概括材料,在规定篇幅内,围绕确定的中心论点,概括材料就为下文严密充分的论证开了个好头。因此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直观地参与,既能发现别人的问题,也能在自己写作时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b)在网络上出示学生习作,师点评,主要就概括材料与论证过程来评,并发帖。

(这个环节主要针对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论证过程中举例不恰当,或举例时没有紧扣中心论点来叙述而设置的,通过这个典型事例来学会如何举例,如何围绕论点来叙述,而且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并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掌握写议论文时应如何举例,如何论证。)

c)针对以上问题,出示“写作指南”。

(这个环节只要是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概括材料之后不分析材料并提出论点或论点不够明确,举例不够恰当,不能证明观点来进行一点指导。)

d)网络上出示美文佳作,师生互评发帖。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奖鉴赏学生佳作来学习并掌握“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法,尤其是如何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举事例等等。在网络上鉴赏比教师给学生读佳作更直观,更能够体会到佳作的妙处,以便学生学习。)

e)网络上出示素材加油站。

(针对学生没有素材来补充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论据让学生积累,而且可以存到自己的文件中,运用网络更便捷。)

三、在网络上出示新的作文材料

a)学生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确定中心论点。

b)围绕论点在网上查找证明观点的论据,事例和名言,并把它们发到老师的博客中来资源共享,下去完成作文。

(这个环节只要是利用网络这个大资源库来积累素材,想让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掌握更多的素材学会写“一事一议”议论文,为以后写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6

关键词:职高;作文教学;互动

常规的职高作文教学过于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教师只是写作前的指导者和写作时的巡视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缺少互动,更谈不上更高层次的心灵沟通与领悟。教师不能很好地起到“导”的作用,也不能与学生很好地进行相互交流与切磋。这一问题导致了教师作文指导的低效益。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的。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或者更多的学习参与者之间多种主体与多种途径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有写作特长的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学生的作文水平必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课内互动

(一)写前互动:做好铺垫,提供范例

写前互动的内容:审题、立意和构思做好课前全面的铺垫工作,这是优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列出作文题目及写作要求进入教学。在审题、立意与选材的互动讨论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使用材料的方法,如从丰富生活中寻找材料,从经典范文中援引材料,从大量阅读中抽取材料,在纵横联想中丰富材料,经精心剪裁运用到作文之中。还有结构、人称、顺序、表达方式、语言等,让大家一一发表看法,交流互动,直至列提纲完成。课前互动,大家怎么想就怎么说,可以教师先说,也可以学生先说,还可以不加限制地相互补充着说。凡是学生说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哪怕一个句子也好,教师都要鼓励、表扬,必要时还要引申发挥。教师的穿插点拨旨在活跃气氛、开拓思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这时,教师可准备好相应的作文为范文,给学生以参照,使学生避免作文中出现差错,着眼于引导一些写作水平和能力较高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前互动的方法(1)新颖命题法。以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为经,以多种文体写作应变能力训练为纬,编制一系列新颖命题。可用故事导入,也可以游戏开场;可从看电视、电影入手,也可先游览参观;可先组织辩论赛,也可先准备写作的对象实物……总之,什么方法能激起学生作文的冲动与兴趣,就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结合作文的文体特点设计新颖命题:记叙文可以创设情境,议论文可以当堂对辩,实用文可以学用结合。(2)逐步加码法。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每次作文逐步提高要求,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从简单文体到复杂文体,从一般文体到特殊文体,从表达到技法,体现作文的序列性与系统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3)记述活动法。结合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军训拉练、书画比赛、歌唱擂台赛、体育赛事、科技文化艺术节、节庆晚会等进行作文训练。班级也可组织各项活动,然后学生记述本次活动,使大家玩起来高高兴兴,写起来津津有味,在活动中认真观察,自我体会,自我表现。

(二)写时互动:点拨指导,开拓思路

写时互动的内容:表达、优化和充实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理解写作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与审美情趣的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是做好激疑指导。学生审题构思完成后,兴趣激发出来了,还需要教师具体指导。这时教师可与学生同步作文(适宜于作文教学师生互动的中级阶段)。教师自己想一想,写一写,偶尔想到一个佳句、一个意境、一个主题、一个新角度,立即提出来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从句子到段落,再到谋篇布局,好比教学生写字一样,一笔一画都要认真。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可写到中途时稍作研讨,写不下去的学生摆出困难所在,写得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师略作点评,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丰富、充实。通过写时互动,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如何在表达过程中瞻前顾后、衔接照应;如何反复推敲而使中心突出;如何使事例具体、完整、真实;如何使段落顺序合理自然;如何使开头结尾引人入胜与回味无穷;如何使结构内容和谐相适;如何使语句标点正确妥当。

写时互动的方法(1)细节指导法。教师着力于作文具体过程某一方面的细节指导,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指点,或抓住一点深入分析,或就某一议题发起讨论,进一步挖掘深化,为学生搭桥铺路,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组竞赛法。课中可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快速作文赛,看哪组学生想到最多点子、哪组学生写得最快、哪组学生写得最丰富、哪组学生写得最出色,或者分组同题异作、分组编写、开题接龙等。如此互动,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奇思妙句自然喷涌而来,佳作精品也就从中产生了。转贴于

(三)写后互动:分析比较,学习技巧

写后互动的内容:修改、学习和提高师生同步完成作文后,教师可出示自己的作文(也可事先写好,在此时出示,适宜于作文教学师生互动的高级阶段),让学生看看教师是如何构思行文的,教师讲解这样写的理由,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而健康,如何突出文章中心,如何通过适当的穿插议论来深化主题,如何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突出思想感情,如何运用悬念、照应、衬托、详略、抑扬等手法,如何引用名言警句等来使文章内容具体并富有表现力。根据训练要求,学生对照教师作文自查自改,各自就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说出简短的自我评价,也可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或班级集体讨论、多向交流,评出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评出有指导意义的作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节省了教师批阅时间,双方受益,共同提高。

写后互动的方法(1)参赛投稿法。组织应征,积极投稿,结合学校或县市组织的作文竞赛,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生,让其习作得到发表,以成功强化创作激情。也可向校广播室、校黑板报、校报推荐学生习作,让学生享受更多的成功快乐。(2)自办小报法。组建写作兴趣小组,自办小报,作为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鼓励学生在寝室文化角、班级黑板报、班刊、团刊、文学社刊等园地发表自己的习作,以相互学习。或者编制手抄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编成报纸、结成集子,辅以插图,大家共赏。

课外互动

教师与教师互动作文教学改革不应是个人的行为,应该充分发挥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群体优势。语文教研组应统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全校同类班级同步开展作文教学,可以定时或不定时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使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可以得到讨论与交流,做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既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形成团结合作、作风严谨、能发挥群体优势、具有良好学术气氛的集体。如此坚持不懈地实行作文互动教学,必将给整个学校的作文教学带来丰硕成果。

写读互动学生的作文写出来发表了,这样就有了更高更广意义上的互动。读者的意见看法、专家的指点对习作者本人的提高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再怎样修改,也改不出什么名堂,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而通过别人的一句评论或专家的一个指点,马上就思路顿开、豁然开朗。所以,作为教师要组织好校报校刊的阅读评论活动,经过教研组的协调,争取学校各方面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采集读者评价,及时反馈沟通。或者邀请报社记者、编辑来校针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面对面分析帮助。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本班同学的帮助,也能得到全校同学和老师,甚至报社编辑、记者直至社会各界的帮助,其促进作用是非凡的。

物我互动作文互动教学更高的境界是物我互动,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作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入山者取山之貌而悟山之质;写水者得水之静而思水之动;听风者闻风之声而想风之韵;观云者赏云之形而得云之神。高超的作文水平不仅在于对客观物象的表现,重要的在于对主观情感的表达,表达出人对自然的理解,艺术对自然的升华。因此,文学作品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对大自然感悟的深浅。这种感悟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可获得,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正如古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人与物、物与人浑然一体,天人合一,达到一种完美和理想的境界,是我们作文互动教学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鸟儿的嘤啼学会了唱歌”。通过职高作文全方位互动训练,我们最终也可以这样说:学生从课前铺垫中学会了构思方法,从课中指导中学会了组织行文,从课后比较中学到了写作技巧,作文水平得以螺旋式提升。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7

关键词:大学写作 课程范式 教学改革

当前各大高校的大学写作课程主要包括两类课程:一是针对汉语言文学等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写作、文学写作等专业基础课;二是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大学应用写作的公共基础课。两类课程往往都是以学科本身写作知识结构完整性的结构范式,强调写作教学的序列性,教师在课上先进行理论讲授和作品分析,课后布置学生完成大篇幅文章的写作,而忽视了课上课下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传统写作课程往往以“写作学”学科的课程范式,忽略了写作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

一、传统写作课程范式之商榷

(一)结构范式:传统写作课程的序列化之商榷

结构范式的大学写作课程指的是大学基础写作或中文应用写作等写作类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写作知识之间存在严格的教学序列。例如,基础写作课程老师一般先给学生讲授写作原理论,讲授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载体与受体,如何进行写作感知、如何进行写作运思、如何写作行文,将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技法条分缕析地告诉学生,如何叙述、如何描写、如何抒情、如何使用意识流和蒙太奇的手法……教师接着讲写作文体论,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几种文体都要从概念、特点、写作方法一一涉及到。师范类高校还会给学生讲到写作教学论,学生通过对写作这一门课程严谨有序的写作知识结构的掌握,从而运用这些写作知识去创作自己的作品。长期以来,无论是语文教育专家或是一线教师都在研究写作课程的序列性问题。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强调要建立具有“明确而合乎科学的序,以保持结构的连贯,使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1]而上海师范大学邓彤的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一文,指出“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应仅仅从写作知识的系统性、序列性出发,而应基于学生今后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2]。经过对目前高校的写作课程的教材编排和老师授课情况来看,写作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写作原理、各文体知识结构的讲授上,未考虑到学生心理习得顺序,导致学生觉得这些内容并不能在短期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上课做自己的事,看文学书,玩手机的现象。邓彤认为,我国写作课程由于一直在写作教学序列化上进行探索,但是多年的研究发现写作课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于是我们提出假设:写作课程的内部当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却未必构成非常严格的序列。我们当前的写作课应该打破这一知识结构,引用西方的创意写作思维方式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让写作过程重现课堂。

(二)学科范式:写作课程的单向度思维之商榷

学科课程范式指的是将属于前人写作和研究的感性知识通过提炼、筛选的方式得以保存与延续,为后来的人认识写作和学习写作提供基石。学科课程范式奠定了课程的学科本位基础,在课程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然而,其将前人写作和研究的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条分缕析地加以分割与肢解,往往是单纯在写作中研究写作,进而造成课程视角的单一性、单向度思维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对写作的认识应该扩大到信息型写作,信息制作者(个人或集体)发信息,写微博,实际就是要表达出内心的一些情绪、思考和见解,因为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作者或传播者。在这个流行转发和点赞的年代,网络时代不经意间在偷偷削弱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力和表达力。针对一则新闻热点事件的跟帖,只是转发和点赞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多学科入手,从社会学、传播学、民俗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学科中找到和写作相契合的部分,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够对事件本身看得深入,能够逻辑严谨地表达自己观点。

二、大学写作课程的范式转型与实践

传统写作课程范式“序列化和单向度思维”使得写作课程理论与当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与学生今后面临的写作困难和心理预期不一致。这些都在推动课程范式的转型,我们期待建构一种“过程―融合”式的新的课程范式。

(一)坚持过程型的课程观

过程性的写作课程观,首先表现为写作课程的动态性。“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3]因此,“通道”式的写作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而非最后的作品,注重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其次,过程性的课程观还表现出课程的生成而非预设,不是一种外在、独立于教师与学生而存在的,而是师生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之中共同建构而成的。确立课程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内容,将45分钟课程时间设计为8-10分钟的课程报告,30分钟的课程互动研讨与练习,7-5分钟的学结。改变之前单纯以文种分章讲解的形式,通过研究性案例结合话题与问题分析,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的执行力度,使教师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将写作理论知识与具体写作行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双向提高。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内外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难以落实课外教学效果,本课程的“1+1+1”模式及有关要求确立了师生各自在教学与学习中的责任,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拓展,既可以挖掘知识点的内在含义,也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应用的锻炼。这样,从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写作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打破固有的传统课程理念对自身写作视野和授课风格的框束,汇入和集聚了师生个人经验和人生智慧的写作历程,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另一种学习。[4]

(二)形成融合型的课程观

写作课程不再是以写作学相关理论的序列为逻辑出发点来编写教材,融合多学科视角的写作课程更加强化写作知识和写作过程的联结性与完整性。

传统写作课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进行写作原理论、写作文体论、写作教学论理论体系的培养。对应用写作课程而言,分为日常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党政机关行政公文几大类别,分别讲授不同文种的概念、特点、写法。这两类写作课程都是基于写作学理论的课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写作这一活动仅仅依托写作学相关知识本身还无法完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写作和发表各种应用文体,如何运用不同的学科理论知识视角进行信息写作,这就可能会用到诸如社会学、传播学、民俗学等学科背景知识。所以写作课程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授课中,必须整合多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三亚学院写作教学团队在冯汝常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调研后发现: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与新知比较感兴趣,而原先的应用写作教材和基础写作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其知识的逻辑序列已无法满足当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标准的需求,于是,冯汝常教授打破应用写作教材一贯的逻辑序列,将写作理念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从信息型写作、格式化写作、智慧型写作三个维度重新定义应用写作教材。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写作课在传统文学写作的基础上,增加文创环节,主张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文字作品开发为产品,将写作学科的外延扩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通过专门网站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平台,在天涯创意写作中心网站、中国数字大学城(海南)网站、班级课程微信公众号、课程专门QQ通讯等支持下,可以下载学习案例,获得学习指导,提交学习心得与阅读笔记,参与课堂互动。

综上所述,在“过程―融合”课程范式中,写作的过程如同平地起高楼,每个写作者既是工程师,又是建筑工人,还是装修工,这是将思想从触发到收拢,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其评价也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作品,而且也要评价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写作参与过程。因而,在这一课程范式下不再是为了选拔、甄别与淘汰,而是在写作这条充满魔力的道路上,学生享受写作的过程,老师不断创新教学的过程,教学相长,合力共生。

注释:

[1]刘欢,荣维东:《微型写作:课程、教学和教师的视角》,中学语文,2014年,第28期。

[2]彤:《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8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9

关键词:写作规范;论文质量;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作为学术论文,是记录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表达自身学术品位的重要工具,不论研究方向、过程和结果如何,都需要通过相对规范的形式予以行文。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顺利结题,共有103篇作品入编《优秀教学论文集》。综观百余篇入编论文,作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撰写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入编论文基本情况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从试点校推进到全面推广,历时三年,参加课题研究学校四百余所。课题于2011年10月在合肥结题,在各县区推荐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合肥市总课题组共收编优秀教学论文103篇,并集结成册,其中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作品98篇,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5篇。合肥市各县区在征集优秀作品时,未提出统一的格式与要求。经过比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98篇论文中,除少数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外,大部分论文在格式上不同程度存在国家标准要求不符之处。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前置部分主要项目缺失或不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前置部分中应包含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等部分。文章摘要是作者向读者传达必要信息的载体,它包含了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在未读全文的情况下就可以掌握论文的主要信息,同时它还是二次文献引用的基础。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45篇有文章摘要,另53篇无摘要。

在已有的摘要中多篇无法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如某中学教师入编的《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之我见》一文,其摘要起到了引言的功能。作者提出,希望自己提出的见解和认识帮助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对其文章主题――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只字不提。又如某位小学管理者入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的研究》一文,用一句话近50字提出了教学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更像是对其题名的注解,读者无法从中了解其如何建立一个学习、研究、反思、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和如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还原实验与生活之中――关于家庭小实验的几点浅见》一文,作者仅告诉读者,家庭小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没有告诉读者任何关于家庭小实验的“浅见”。在入编论文中,还有甚者竟然将文章摘要理解成为正文的小标题,在《发挥教学艺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作者将内容摘要表述为从正文中提炼的各级大小标题。

这些都反映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文章摘要的误区,没有将其提炼为概括论文大意、提出主要观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文摘。

同样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在提炼关键词上,98篇作品中,46篇有关键词,52篇无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项的单词和术语,3至8个为宜,且须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表1列出了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表1 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同时有文章摘要和关键词的作品仅32篇。

(二)随意更改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是作者为了表明文中的某些论点、数据、资料与方法的出处,供读者参阅、查找而引用的有关文献,它有助于正式论文的科学性,也表示对被引用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便于检索。

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有35篇,63篇无任何引用说明。

参考文献的列示大多采用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即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起止页码;当文献是书籍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等。在有参考文献的35篇论文中,仅有3篇完全符合引用格式规范。其余32篇均存在规范性问题,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将参考文献写成“参考书目”“参考资料”。

2.没有使用规定的著录方式,且著录格式中缺项较多。表2列出了较为典型的几种著录方式。

表2 几种典型不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

三、反思与建议

作为合肥地区承担的一项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重要部分,其入编优秀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反映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学术成果,不应在论文规范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和教育管理者、教师密切相关的论文集、报告集甚至是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中种种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这说明论文撰写不规范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类编辑和作者们的重视。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抓好论文的规范性工作。

1.加大宣传,强标准化意识

大多数教育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主体,他们虽曾经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接受过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但无系统性,且许多作者无从获得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大多数通常依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撰写标准。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大论文写作规范性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与选题、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

2.坚持标准,实行质量管理

在进行论文征集时,应当向作者提出明确的、详细的、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对于不规范者,在要求其进行修改后仍不规范的,应该退稿或者降低其评价等次,这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立论文规范性标准的重要节点。

3.培训教育部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骨干

教育管理机构中的教育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科研组织应该成为推广论文规范性的工作骨干。各方面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作用,发挥他们宣传、组织、服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纽带作用,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论文写作规范性要求的普及。

总之,规范性需要与科学性一样,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作者应当认真执行学术规范,提高标准化意识,进而保证论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王群峰,石波.选题及题名撰写规范:论文写作的关键[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35-36.

[3]王俊峰.论文写作的游戏规则[J].中国研究生,2003(1):32-34.

[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教学论文如何写篇10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写作 新闻点评 思维训练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其宗旨就是用文字承载思想。特级教师胡勤曾说“思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与先导,思想走多远,这个国家、民族才能走多远。高考作文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虽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但是它可以检验出基础教育的思想层次。”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张伟明教授曾明确指出:“作文就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活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作文评分要求里,明确规定“透过显现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属于思辨方面的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语言脱离思维的重大弊病。“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儿童本人也是模糊不清的。美国佛罗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见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记叙文训练侧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那么议论文训练就侧重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写议论文的过程就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但现实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形?笔者带着这一困惑就所教班级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代表作了一次座谈,现将座谈所获小结如下:

(一)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依旧。

说起写作学生只有一句“怕你没商量”,但高中生对写作畏难的原因又有新的呈现:

1.关于题目,常规的觉得写不出新意,时新的又觉得无话可说;规定的觉得受束缚,自由的又觉得无处找。

2.关于内容,陈旧的枯燥乏味,生活的缺少体验,时事的眼光不够。

这些现状暴露出学生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缺乏自主判断力,一是没有开拓新题材的自信和能力;二是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浅,素材的价值性无法体现。

(二)对文体的选择较为一致

写作时往往文体不限制,但学生对文体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记叙文,理由是记叙文一容易凑字数,二容易煽情博分数。而议论文越来越受到冷落,学生反映议论陈旧的话题,如自信、坚强等,调动一些事例勉强可以成篇,但认为自己论说能力不够,以事例代替议论,文章缺少说服力。如果碰到新话题,更是一没想法,二没事例,字数如何凑?所谓文体不限,其实是既定,而且较为雷同。

二.探究原因

上述现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透视。

(一)从学生层面来讲,生活狭窄、自信不足致使自主能力萎缩。

学校管理的封闭式严重阻隔了学生正常的感受空间,学校管理的高压式日益消磨了学生敏感的精神世界。学生摄取、感知、体悟和思考生活的机会与精力消失殆尽。困顿、疲乏、厌倦、沉重、焦虑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感受。

更想说的是一些生源不佳的学校,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端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每天苦口婆心规劝,以他们的不足时刻警醒之。每天保姆式的管理也不断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殊不知当我们用心良苦时,也在不断打击他们残存的自信,从而丧失自主能力。

(二)从评价层面来讲,盲目矫正、功利跟风总让选择丧失理智。

高考评卷是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几年前浙江高考阅卷大力打击所谓的“套话作文”,即穿靴戴帽三段论。诗意的开头,堆砌例子,踌躇满志的结尾。这类文章余毒不浅。“套话作文”暴露出来的写作最大不足究竟在何处?是思维能力这一人的最重要能力的缺失。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需要有“生活”和“思考”做根基。没有思考,生活依然把写作拒之门外。

(三)从教师层面来讲,形式唯上、训练失效难免思考能力缺位。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较差,教学议论文往往大讲特讲论点、论据、论证,学生听了不管用,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

三.应对措施

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写作的关键。可以说高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文贵出新”是为文之道的要诀,那么就议论文而言,就要看你对所论之事能否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了。议论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文练习如何体现思维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的关键。作文练习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独辟求导创新的蹊径,而新闻点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优秀的新闻评论可以成为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学习的范本,可以运用新闻评论辅助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试着提出几条解决途径,以期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精选点评,授之以渔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绍兴晚报》等许多报纸都辟有“新闻点评”专栏。我将其搜集,整埋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总结点评的方法和规律。

“新闻点评”的基本结构是:前一部分概述新闻事实;后一部分对新闻实加以点评,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准确,语言简练得体。

当然,所选的新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最好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或者选择那些本身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能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二)关注新闻,效仿点评

由于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电视和网络,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如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新闻深呼吸》等新闻栏目,建议节假日在家观看。

新闻点评属于新闻评论类,一般来说要比短评简短些。它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在鉴赏别人的点评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语言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积累素材,自主点评

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话题,选择评论内容和评论角度加以点评。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点评过程。

对于那些有争议性的新闻,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思想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与冲突中才能蹦出智慧的火花。例如:

近日,湖南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给学生旷课嗑瓜子。老师真是有钱,任性啊!娄底卫校对此事回应,称老师自费买瓜子罚学生嗑瓜子一事基本属实。不过当事教师只买了30斤瓜子,目前已经向学校领导承认自己做法欠妥。

据知情者透露,娄底卫校微博:感谢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近日,我校某班部分学生上课嗑瓜子,班长多次制止无效后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买了三袋瓜子共30斤,拆开一袋分给16位违纪学生嗑,想以此让学生认识错误。我校已对该班主任教育方法欠妥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点评1:合适,惩戒了学生,严肃了课堂纪律,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可能超过了老师的预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但是如果这些学生真的能改过,又不失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次“精彩回忆”。

点评2:觉得老师方法很棒 等这些人读了大学,发现高中初中的老师是最有爱的,或者出去工作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点评3:老师除了不该让学生在走廊上受罚有失颜面外,并无不妥,而且教育的手段也很好。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老师,那还有那个老师还愿意去管理学生?

特级教师宁鸿彬指出:“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坚持写点评式的议论、抒情类随笔和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论据,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论证说理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当然,新闻点评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却是目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所欠缺的。当我们沿着一条老路走久了的时候,不妨尝试走一走新路,或许它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胜《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高中》[N] 2008年第12期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 《中国教育学刊》[J].2005年第08期

3.胡勤《让思想有点力度》《语文学习》 [N]2009年第7-8期

4.何丽红《运用新闻评论辅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