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10 12:45:14

外贸工作方案

外贸工作方案篇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和我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创造我区外经贸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充分利用WTO规则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贸易壁垒调查措施保护我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合法利益,稳定出口市场,对各种突发的公平贸易案件做出预警和快速反应,确保我区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特建立我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一)成立全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区外经贸局长任组长,区外经贸局分管外贸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外经贸局外贸科负责人、各镇(街道)工业办公室主任、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外经贸局外贸科。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

2、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全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的重大问题;

3、负责向区级有关部门通报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的重大决定和事项;

4、负责对全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全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日常工作的联系和协调;

2、负责向领导小组报告我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3、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区政府,并向区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通报;

4、加强对本区大宗、重点商品进出口情况和趋势的监控与分析,向区内有关企业早期预警通报,提出应对措施和对策,引导企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搭建进出口公平贸易信息平台,建立由政府部门、中介组织、企业多方参与、多层次的信息体系,形成畅通的预警和快速反映信息交流渠道。

(四)成立专业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业工作小组。根据目前情况,先行设立出口反倾销应对工作小组(区外经贸局牵头)、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工作小组(即我区产品出口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专题协作小组,区外经贸局牵头)等二个专业工作小组。

(五)专业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

1、制定小组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公平贸易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信息通道,做好进出口商品信息跟踪和早期预警工作;

3、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公平贸易有关工作动态和案件进展情况等信息;

4、协调具体案件中企业、中介组织与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制定相应对策,积极指导企业应对。

二、工作方式及方法

(一)建立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如遇重大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

(二)建立各成员单位联系人制度

为确保此项工作正常运行,由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协调等日常工作。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为实现快速反应,由各工作小组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快速反应信息通道。

纵向,各小组建立由上级有关部门—地方牵头部门—中介组织—有关企业四位一体的信息通道。当各小组成员获得预警信息,在1个工作日内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预警信息整理,以“公平贸易快报”形式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及区政府,并通知有关中介组织和企业;随后2个工作日内把准确的涉案企业名称、涉案金额、企业调查期内进出口量等相关信息再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及区政府。

横向通道,各小组成员获得有关预警信息,在1个工作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通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信息整理并以“公平贸易预警信息”方式通报各涉及单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预警信息上“公平贸易信息平台”(设在区外经贸局网站),实现信息共享。

(四)建立分工明确的牵头制度

各牵头单位必须切实负责,各配合单位应积极配合,各方联动,形成合力。

(五)建立应急处理制度

在横向层面上,建立联席分析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相关单位通报“公平贸易预警信息”的同时,通知牵头部门做好召开联席分析会议的准备工作。牵头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负责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并在2—3个工作日内,牵头召开有相关成员单位、协会、商会及律师事务所、研究机构等中介组织和相关企业参加的联席分析会议,通过联席分析会,制定出具体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公平贸易会议纪要”文件形式预以贯彻落实,从而紧急保护企业及行业利益。

在纵向层面上,及时将有关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并提出积极的对外交涉及应对的建议,指导和帮助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建立保障制度

为确保该机制的正常运转,应做好以下几项保障工作

(一)人员保障

各成员单位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分管此项工作,并安排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抓落实,特别要重视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工作。

(二)资金保障

建立“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经费”,经费拟申请区财政专项划拨。经费的使用实行量入为出、勤俭约原则。经费主要用于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和中介组织等部门开展预警工作的正常开支。经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接受区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外贸工作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外经贸局全体人员要深化对搞好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外贸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开创外经贸工作新局面。

二、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底完成。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从2009年3月中旬开始,到4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重点抓好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等三个环节。

(一)学习培训。自2009年3月中旬开始到4月底结束。

1、学习内容

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县十届五次全委会报告和全县经济大会精神。

2、学习时间

局党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

3、学习形式

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谈心、座谈研讨、专题辅导、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二)深入调研

结合工作职责,围绕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外经贸发展、解决当前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确定调研课题,由党员领导干部带队,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三)开展大讨论

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为主题,在全局深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认真查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联系近几年来外经贸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采取领导班子恳谈会、党员恳谈会、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全局人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从2009年5月初开始,到6月底结束。

(一)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为主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邀请县委指导检查组人员参加,加强指导。

(二)形成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分析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认识,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初稿形成后,再广泛听取意见,经党组会议充分讨论后修改完善。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

从2009年7月初开始,到8月结束。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切实取得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找出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并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广大党员要围绕整改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根据科学发展的思路、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广泛征求企业意见,选择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动员全体同志从我做起,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问题。

(三)完善体制机制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梳理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因素。按照健全科学发展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着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围绕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运行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奖惩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制度、首问责任人制度、节能激励约束等制度、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落实制度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持之以恒抓好招商引资和强化外经贸队伍建设,把2009年作为“外经贸队伍建设年”。

认真做好总结,向党员、群众通报学习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并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四、保障措施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把这次活动作为当前全局的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抓好此项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二)创新活动方式

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到贴近党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不断创造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活动方式,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三)营造学习氛围

在商务部*之窗网站上开辟专栏,公布《*县外经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活动材料,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及时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展示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外贸工作方案篇3

一.工作目标

根据《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外贸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宣传,重点打击外贸领域三类商业欺诈行为:利用外贸合同诈骗行为;低开、虚开出口发票行为;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的价格瞒骗和假出口行为。通过发挥各部门联合监管的功能,达到整顿和规范对外贸易秩序,维护对外贸易环境的目的。

二、工作重点

(一)关于预防利用外贸合同骗取资金的欺诈行为的发生。

由滁州市商务局牵头,工商、公安、税务、外管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滁州市建立对外贸易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案,充分体现各部门功能互补、信息共享以及发挥各自监管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根据我市工作的进展情况,商务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外管局等部门将组成联合工作小组,现场办公,协调相关问题,落实具体实施工作。

(二)严厉查处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出口发票是出口企业根据国际惯例向进口商自行开具的一种形式发票。我局将会同税务、外管等部门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尽快制订程序化的、可操作的管理措施,严厉打击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同时,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将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三)严厉打击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的价格瞒骗、假出口行为。在进出口环节,积极利用海关风险监控机制,广泛开展对外贸领域内的价格信息核实以及企业稽查。综合运用查缉和规范两种手段,将打击进出口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与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制裁违法企业,又要鼓励守法企业,引导企业经营行为走向合理合法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外贸进出口领域,形成一个良性、长效的综合治理机制。

三、职责分工版权所有

为更好地开展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有效协调相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的工作,商务局会同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外管局等部门组成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商务局对外贸易科。办公室作为专项行动领导办事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召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成员会议;负责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的工作任务;调查督办专项行动中的重大或典型案件;推动市际信息共享制度;向领导小组提交工作报告。定期沟通对外贸易领域中利用合同诈骗的案件;定期汇总现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信息,各部门内部要确定本系统内信息的汇总机制;对滁州市对外贸易信用工作予以指导和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向滁州市相应对口部门提出要求,形成滁州市对外贸易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并尽早实施。加强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分析低开、虚开出口发票对我市商品、企业以及国家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推动关于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依据办法查实的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处罚;敦促地方有关部门将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作为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的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商讨建立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共享制度,违规违法企业通报制度。

四、工作进度

按照《安徽省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部署,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月,动员部署阶段,印发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外贸工作方案篇4

第二条 当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被控倾销时,应诉人应为:

(1)在调查期间内向指控国或地区出口(包括转口)被控产品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

(2)生产第(l)款所指出口产品的企业。

第三条 各进出口商会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商会或协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对外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并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

当被控倾销产品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或出口时,商会或协会可以指定其中一个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应诉。但商会或协会应随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建立必要的档案。

第四条 当某一产品被控倾销后,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在《国际商报》上通知,应诉人应立即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厅、委、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委)和有关商会或协会报名应诉。

第五条 应诉人应及时按调查问卷的要求提供被调查期间有关产品的价格、生产和出口的数量、生产成本等数据和资料,并应指派专人负责应诉,核查以及复审工作。

第六条 在应诉期间应诉人应服从地方外经贸委及商会或协会的协调与安排。

第七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将应诉人的名称、电话、地址、传真号以及联系人名单报告外经贸部。

第八条 应诉人应按调查期间内被调查产品的出口比例按时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

第九条 经应诉人委托,商会或协会负责组织对外应诉,并可聘请了解中国情况、专业能力较强的外国律师进行应诉。

第十条 商会或协会可就反倾销案件聘请有此项专长的国内律师参与应诉,包括填写问题单、准备有关法律文书与证据。

第十一条 如有必要,商会或协会可组织应诉人参加国外听证会或进行案件的具体交涉,但须事先征求外经贸部主管反倾销工作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应诉人可与外国主管部门谈判、签定“价格承诺”或“中止协议”并应认真执行。应诉人尚应随时或定期向商会或协会报告协议执行情况。商会或协会对协议的执行应予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报告反倾销应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商会或协会以及应诉人应对反倾销案件归档立案、保持完整的资料,并监视被调查过的每种出口产品的出口变化情况。商会或协会每半年应就反倾销案件应诉等情况做一次总结,报外经贸部。

第十五条 对有证据表明将发生国外反倾销的出口产品或被倾销后仍可出口的产品,商会或协会为避免遭到反倾销或再次出反倾销,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提出改进出口管理办法的建议,包括行出口配额或许可证等建议。对于出口价格掌握好的、积极主动应诉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由商会或协会提供名单,外经贸部在配配额、颁发许可证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六条 商会或协会应做好市场调研,采取必要措施,争取避免发生国外反倾销诉讼。

第十七条 各地方外经贸委在商会或协会受托组织对外应诉的情况下应负责配合商会或协会协调本地区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包括督促本地应诉人按时应诉、交纳应诉费用。在特定情况下,地方外经贸委经指定亦可负责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各地方外经贸委尚应调查了解本地区反倾销案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八条 各驻外经商机构应调查了解驻在国外反倾销法律、法规以及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调查与裁决情况,并及时将上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贸易管理及应诉的意见报告外经贸部。对可能以及新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要及时通报外经贸部和有关商会或协会。驻外经商机构可建议聘请律师,并监督其抗辩情况。应诉或参加听证的出国团组应接受驻外经商机构的指导,并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九条 外经贸部负责指导全国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制定修改反倾销应诉工作管理办法,负责与进口国政府磋商有关案件的处理,以使中国出口产品取得公平待遇。

第二十条 对于明知本公司、本企业经营或生产的产品被指控倾销而不参加应诉或不交纳律师费及其它应诉费用在应诉中不予配合的公司或企业,商会或协会应及时报告外经贸部,并有权提出批评或通报。

第二十一条 外经贸部对不及时应诉、不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或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予配合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可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其部分或全部申领出口配额与许可证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取消其部分或全部外贸经营权,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中的有关条款亦适用于外国政府依据“反补贴”、“市场扰乱”以及“保护措施”等法律所提起的调查案件。

外贸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蓝色壁垒 劳工就业权 对外贸易法 工会组织 中美轮胎特保案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浪潮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发达国家为继续保持自身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优势地位,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蓝色壁垒正作为一种新兴的打着道德标杆的隐形壁垒给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经济设置一层人权障碍。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市场上设置的蓝色壁垒,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一种歧视性对待,这需要我国政府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今后的对外贸易谈判和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充分把握话语权,争取有利于自身的谈判结果和国际规则。

劳工就业权实施外贸法保护的必要性

劳工就业权实施面临的新问题为“蓝色壁垒”问题。蓝色壁垒,是指为了实现保护劳动环境与生存权利的目的而采取的相关贸易保护措施,实质上是按照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构筑的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2009年,美国总统奥马巴应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全部卡车和轿车轮胎进行3年期限的惩罚性关税惩罚,这无疑给中国轮胎制造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我国的轮胎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其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美国政府对从我国进口轮胎惩罚性关税措施的实行以及紧随其后的其他一些国家类似举措的做出,一方面使我国轮胎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因为出口量的锐减,使我国轮胎制造业大量劳工失业,其就业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有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认为“更自由的贸易将导致美国失业人数的增加,即使而对那些赞成自由贸易的人而言,如果关税可以保护本地的就业机会,他们就会支持征收进口税”。①美国特保案所推行的依据并非是真正要推进全球劳工保护水平的提高,而是为保护本国夕阳产业和劳动者充分就业权所推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形式。蓝色壁垒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除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动机以外,从我国自身而言,劳工权益保障措施的不到位亦是在国家贸易上授人以柄的重要原因之所在。所以,从外贸法角度保护劳工就业权存在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劳工就业权保护存在的缺陷

我国外贸关联企业劳工就业权的用工单位侵害,主要依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专业性劳动保障法律规范来规制;“而来自境外滥用新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贸易因素’导致的就业权侵害,就必须动用《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等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予以保护。”②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在劳工就业权保护问题上多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

保护劳工就业权的立法目的宗旨缺失。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第一条规定:“对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该条规定即可以被视作是我国《对外贸易法》之立法目的宗旨的法律条文诠释。从该条文来看,我国《对外贸易法》重在保护外贸关联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未能关照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与劳工的就业权。美国的《1974年贸易法案》第四条规定:“提供适当的程序,保障美国产业和劳工免于不公平或损害性竞争,并帮助产业、厂商、工人和社区对国际贸易流向变化做出调整”。③并且,紧随其后的《1979年贸易协定法案》、《1984年贸易法修正案》皆把“保障劳工就业权”作为其立法宗旨。在“保障劳工就业权”的对外贸易立法宗旨之下,美国的对外贸易谈判、贸易壁垒调查和评估、贸易调整援助计划等等外贸保护手段几乎都围绕着保护劳工就业权的行动目的展开。

一般而言,“立法作为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一种预定目的的实现,一种有目的的创造。”④立法目的乃是贯穿一部法律的灵魂与血液,我国《对外贸易法》劳工就业保障立法目的的缺失,直接引致了整个法律制度框架条文的设置出发点缺少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人文价值关怀。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法》制定于1994年,最后修订于2004年,受限于当时积极融入国际贸易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并未认识到劳工就业权益保护的重要性。经过近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国际贸易领域SA8000、IS026000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兴起,劳工权益保护水平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交易对象甄别、选择的重要指标,我国《对外贸易法》劳工就业权立法目的的缺失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国家贸易领域并掌握话语权的一大障碍。

劳工就业权保护的政府义务与责任空置。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中关于政府义务与责任的规定,仅仅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关于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事徇私枉法、、收受贿赂等不当行为的处罚上,而未规定政府采取积极行为保障劳工就业权的相关义务与责任。⑤前已述及,对劳工就业权的在国际贸易层面上的侵害,劳工个人自身很难通过诉讼、仲裁等常规的救济方式实现自我救助,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以国家的姿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劳工的充分就业权。对此,就以前面涉及到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美国政府与民众出于对“中国制造”的恐慌,担心从中国进口的物资因为价格低廉而影响到美国本土相应产业的发展,进而降低其民众的就业率,所以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假如美国政府对于就业率受影响的假设是成立的话,因美国轮胎生产企业中因产品销量锐减而被迫下岗的劳工也是无法通过自身力量获得权利救济的,因此美国政府会出面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以试图保障其本国相关产业的劳工充分就业权。

劳工就业权的外贸法保护构建路径

《对外贸易法》立法目的重释。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重经济秩序维持、外贸经营者权益保护,轻生产者、劳工利益保障。然而,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剩余价值的最终创造者,一切财富从最终极意义上而言,都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因此,从保护劳工就业权的视角出发,需要在我国《对外贸易法》的第一条中增设劳工就业权保护的目的性条款,并且兼及生产者的权益保护,之所以在“目的条款”中增加对生产者权益保护的内容,是因为考虑到对于外贸关联企业而言,生产者与劳工之间存在着休戚相关的利益纠葛,彼此之间“互为唇齿”,不可偏废其一。除此之外,还要在《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我国《对外贸易法》的配套实施法律规范中同时引入类似的劳工就业权保障目的条款,以彰显劳工就业权保护的重要性。

明确国际贸易交往中政府的劳工就业权保障义务与责任。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关于政府责任的规定内容不够具体、且并没有涉及到政府保障劳工就业的积极作为义务与责任。按照我国目前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责权限划分,对对外贸易工作享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商务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等。其中商务部主要职责在于对保障劳工就业权提供预防性保障,具体负责制定市场贸易壁垒和其他不公平交易行为的认定条件与标准,制定反倾销适用具体要求,通过国际双边、多变谈判机制及时制止侵犯我国劳工充分就业权的不公平行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则主要负责劳工充分就业权的救济性保障工作。具体而言包括:第一,援助资格的认证与审查义务。即在外贸关联企业的劳工因为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外贸不公正歧视等原因遭受下岗、失业困难时。企业职工推选代表或者工会组织有权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援助,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门设置一定的资格审核条件,对失业劳工情况进行形式与实质审查,并作出是否给予援助救济资格的决定。第二,调整援助和其他救济的发放义务。在经过对提出申请的劳工情况进行审查决定给予援助或救济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保质、保量发放救助物资与资金。对于不符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规定,对其做出不予发放决定的劳工,应充分说明理由,并告知其享有对做出决定机关享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三,举行听证的义务。对于涉及劳工就业权保护的行政程序的,应当及时组织公开听证,并且听证过程必须有劳工推荐代表或者工会组织人员出席。第四,提供就业服务的义务。对于因受对外贸易影响而失业的关联企业劳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了解劳工生活状况,为其提供就业培训和建议。第五,监督义务。对于下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在工作中的失职、违法行为,应履行监督义务,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此外,对于上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对外贸易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职、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完善劳工就业权保护预防与救济机制。我国的《对外贸易调查规则》由于内容单薄、且不涉及劳工就业充分权保护标准,而难以起到保护劳工就业利益的法律目的。对此,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美国《1974年贸易法案》规定,贸易代表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时,对贸易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交易做法是否涉嫌不公平交易和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况进行评估与认定。⑥并将贸易国政策法规与具体做法是否会影响本国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作为评估认定的核心参考标准。《2002年贸易促进授权法案》中还规定,美国总统拥有审查国际贸易协定内容的权力,主要依据是其实施将会或可能会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的,并且需要向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以及美国民众报告。⑦参考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的《对外贸易调查规则》,首先应将贸易国对外贸易政策与行为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列为调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其次,相关调查评估、认定部门应该及时将有关国际贸易劳工就业充分性影响的情况披露给社会公众。

在对外贸易谈判方面,我国目前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并未将劳工充分就业保障作为双边或多变贸易谈判的议题。而美国自《1974年贸易法案》以来赋予了总统在对外贸易谈判中的自由裁量权,并且国会甚至对总统所达成的最终协定没有修改权。《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又明确做出规定,政府在进行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时应将“劳动者充分就业”因素作为谈判的首要考虑因素。对此,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对外贸易的双边或多边磋商、谈判和争端的解决。”短短二十余字的规定,不仅没有涉及劳工就业权保障的影响因素考虑,也未能提供其他具体化的谈判目标。因此,笔者建议对《对外贸易法》第四十八条的“谈判条款”进行修正,植入“劳工充分就业保障”这样的谈判考虑因素,并且随着我国劳动者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应当将其设定为我国对外贸易谈判的首要目标。

我国对外贸易损害认定并未将对劳工就业权的损害作为认定因素之一。这就直接影响到劳工援助和救济机会的获得。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则不同,其将“实质性损害威胁”、“实质性损害”、和“对拟建国内产业造成实质”三个因素作为损害认定的基本因素,并将劳工就业损害作为三个因素成立的证因之一。因此,我国在判断对外贸易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威胁”与“实质性损害”等情况时,应将劳工就业权受损情况作为认定标准之一。

对于劳工调整援助与救济问题,对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应增设劳工就业权援助与救济专章,明确因为对外贸易原因影响而失业的劳动者享有获得国家援助与救济的权利,并且明确相关责任机关,及时给予利益受损劳工援助和救济。

在劳工权益的司法救助问题上,就我国目前的法院系统而言,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恐怕难以胜任对外贸易劳工就业权纠纷案件。因此,笔者建议可将此类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专门管辖,在法院内部设置国际贸易法庭,安排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法院负责审理此类案件。

重视工会在保障劳工就业权中的作用。中美轮胎特保案折射出西方国家的工会组织的重要性,其在政府的决策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美国工会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自19世纪世界范围内兴起无产阶级革命以来,美国的工会组织逐渐承担起劳工利益代言人的角色,通过参政议政、游说、组织宣传等行动,向美国政府与国会施压,使其法律政策向劳工保护方面倾斜,美国的对外贸易立法之所以如此重视劳工就业权保护,与工会的施压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⑧然而,在我国工会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我国现行《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相关法律却并未赋予工会更多实际性的权利。

在劳工就业权外贸法保护问题上,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和突出,单个的劳工者个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法》中应当对工会在保护劳工就业权问题上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而言包括:在外贸关联企业中,工会享有劳工利益代表、代言主体的地位;工会组织可以以自己名义就外贸侵权事件申请调查认定、援助救济和提起行政复议与诉讼;工会组织负有协助外贸行政管理机关执行劳工调整援助、救济的义务,等等。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员)

【注释】

①毛燕琼:“对美国特别保障制度及其实施的考察”,《法学》 ,2010年第2期,第69~77页。

②陈业宏,黄媛媛:“美国外贸法对劳动就业权的保护及其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43~50页。

③姚铃:“2010年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及其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11期,第12~16页。

④黎建飞:“论立法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1期,第54~61页。

⑤陈业宏,黄媛媛:“论劳动就业权的外贸法保护构想”,《法学杂志》,2011年第12期,第61~65页。

⑥金玉秋:“金融危机后的对外经贸、劳动就业与政策抉择”,《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第23~26页。

⑦韩立:《美国贸易法》,余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63页。

外贸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唐山 贸易摩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据海关统计,2009年唐山市完成进出口总值609605万美元,出口完成191856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位居河北省第一,已经成为河北省的重要外贸基地。而面对唐山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的良好实绩,2009年唐山市涉及的贸易摩擦案件也进一步增多,共涉及案件11起,其中反倾销案2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5起,保障措施调查案3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案1起;涉及钢铁、五金、化工、轻工等四个行业;涉案企业14家,涉案总金额6071.93美元。美国是案件最多的国家,共5起,其次是印度和俄罗斯,各为2起。钢铁业成为涉案金额最大的行业。总之,目前唐山市出口贸易摩擦呈现了数量上升、规模不断扩大 ;贸易摩擦形式多样;涉案产品种类扩大,以钢铁业为主;涉案的国家日益扩大等特征。在唐山市出口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之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克服贸易限制、缓和摩擦和减少损失,必将有利于唐山市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钢铁、陶瓷和机电产品

唐山市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化工、高新技术、环保、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链。其中钢铁产业是唐山市第一大产业,也是产业调整的重点,钢铁产品在唐山的国民经济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GDP中的占比,还是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以及劳动就业的影响都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唐山市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钢铁、陶瓷、机电、服装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其中钢铁、陶瓷、机电产品是唐山市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据了唐山市约60%的出口份额。同时从唐山市市遭遇的贸易摩擦产品种类上看,也正是这几种主要的出口产品遭遇到了他国贸易救济措施的重创,每一次贸易摩擦的发生对唐山市支柱产业层面的影响都不容忽视(见表1)。

表1:唐山市出口主要商品结构(2007-2009)单位:万美元

出口商品

结构钢铁产品陶瓷产品机电产品金额比重 金额比重金额比重

200714409951%3770513.3%3813813.5%

2008314202 63.6% 43676 8.8% 63157 12.8%

20094601724%3492318.2%5350827.4%

注:根据唐山外贸网 省略/index.asp 相关数据计算所的。

二、从贸易主体来看,仍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唐山民营企业成长迅速并成为推动唐山出口迅速增长的关键力量。2009年,唐山市国有企业出口5089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6.5%,对全市出口影响率为21.2%;三资企业出口6270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2.7%,对全市出口影响率为34.3%;民营企业出口7825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0.8%,对全市出口影响率为44.5%。目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已成为唐山出口经营主体和唐山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同时,这也给唐山外贸经营秩序带来了严峻考验。一般来说出口民营企业数量过多,而规模普遍偏小,其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出口的产品大多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必然会导致在出口过程中的过度竞争,产生压价竞销、盲目降低成本和质量水平的现象,从而招致国外限制并引发贸易摩擦。

三、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发展尚不平衡

目前唐山市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唐山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了明显进展。2009年唐山市产品出口到167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大洲。主要出口到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中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10012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2%;对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出口3269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7%;对欧洲国家和地区出口3256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7%,出口前五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叙利亚。

经过多年的开拓与发展,唐山市产品的海外市场扩展到以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传统市场为龙头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区域。其中2009年度,唐山市机电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1月份的87个发展到年底的140个,但是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仍为亚欧非市场,占全市机电产品出口的86.60%,而对其他市场出口额不足14%,发展及为不平衡。

四 、从贸易方式来看,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比重小

2000年以来,唐山加工贸易占总出口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远低于全国50%以上的水平,导致了加工贸易对全市外贸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表2)。到目前为止唐山遭受反倾销的产品和企业大多是从事一般贸易出口的。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更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也更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这是因为加工贸易一般都不同程度含有国外增值成分,同时在销售渠道上也依赖国外企业,外商极少对其进行限制,相对来说引起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要小。而唐山市目前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则遭受贸易限制要多一些。

表2:唐山市出口贸易方式构成单位:万美元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规模比重规模比重

2007 252878 89.5% 21059 7.5%

200914465575.4%1995410.5%

注:根据唐山市贸易网 省略/index.asp 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总之,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际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在深入分析唐山市出口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的基础之上,唐山市应积极开展应对贸易摩擦工作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博览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降低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与依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进出口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参考文献:

[1]于静.我国出口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应对机制研究-以青岛市出口企业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7.

[2]廖菲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遭受的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易输美轮胎特保案为视角[J].中国商界,2009(10).

[3]肖武岭,唐山频遭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黄晓凤,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J].经技与社会发展,2009(7).

[5]唐山外贸网省略/index.asp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省唐山市科技局2009指导计划项目“唐山市出口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应对机制研究”(课题编号09140211C)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外贸工作方案篇7

对于加工贸易负面作用的认识,有些是客观存在,有些则是由于看待问题角度的失误,存在夸大甚至强加于加工贸易之嫌。无论如何,看待像加工贸易这样重大的事物,关键要从大局出发,比较其利弊得失。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是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定加工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引导加工贸易更好地发展。因此,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分析。

一、关于加工贸易“飞料”走私问题

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规定,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政策,即用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料件进口时,免征关税与增值税,出口时不退增值税。以加工贸易名义进口的料件,若用于生产内销产品,要补交关税与增值税。对于采用部分国内中间投入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应该说,这是在当前我国增值税率和关税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一个明智之举。正是实行了这些政策,才使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犯罪活动。不法分子采用虚报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高报单耗,以次充好,甚至采用“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等“三假”手段,从事走私勾当,将保税进口的货物在国内倒卖。1997年开展严打走私运动以来,连续几年破获了大量以加工贸易之名进行的走私犯罪活动。据海关统计,1997年查获30万元以上的加工贸易走私大要案401起,合计案值33.3亿元,分别占全国海关查获大要案总数的36%和总案值的54%。1999年查获加工贸易走私大要案47起,合计案值28.7亿元,分别占全国查获走私案总数的39.5%和总案值的53%(邵祥林、王玉梁、任晓薇:《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第82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2000年全国海关共查获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案件752起,案值25.4亿元,虽然案件数只占全部走私案件数的7%,但案值比例高达42%。2001年上半年,海关调查部门立案的走私案件,涉及加工贸易的案值,仍达到总案值的42.7%;海关缉私警察立案的走私案件,加工贸易的案件呈明显上升势头,共立案148起,增长48%,案值12.5亿元,增长76%,擅自倒卖保税料件、成品、甚至减免税设备是走私的主要形式。

从海关查获的走私案件看,利用加工贸易走私案占较高的比例。但是,能否据此认为加工贸易就是走私最重要的渠道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据国际经验,查获的走私案值,一般约为实际走私案的10%,甚至更低。在查获的走私案件中,不同方式的走私,被查获的难度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已查获的走私案件中的比例,来推算不同方式在全部走私案件中的比重。加工贸易走私,由于必然在海关留下有关单据,因此,与那些“闯关”走私案相比,以加工贸易之名走私的案件,事后仍然可能查获,所以,当大规模开展打击“走私”活动时,对以往的案件,加工贸易走私更易被查获。因此,我们尚不能从近几年海关查获走私案中加工贸易走私所占的比重来推论其在全部走私渠道中的比重。也许所查获的以加工贸易方式走私金额占较高比重,只是说明这种走私更易被查获。

走私活动的猖獗,不是因为实行加工贸易政策,而是由于过高的关税和增值税造成的巨大利益的刺激,以及监管手段的落后和官员的腐败。只要上述诱发走私的原因存在,不管是否实行加工贸易政策,走私都是不可避免的。

开展打击走私活动以来,海关加强了对加工贸易进口的监管,同时,通过保证金台账“实转”等方式,试图防范加工贸易走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的监管手段降低了通关效率,对正常的加工贸易活动,特别是交货期很短的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活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说明,沿袭这种传统的方法加强监管,成本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必须探索新的监管思路与监管方法,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更加方便加工贸易进出。

二、关于加工贸易出口与贸易磨擦问题

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发展,引发出两个问题,一是与有关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二是所谓的贸易磨擦问题。

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对我国转移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大幅度向中国转移了生产制造能力,这些企业原本就是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移到中国后,由于充分利用了我国生产要素低廉的优势,很多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对美出口进一步增加。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之间形成了独特的“三角贸易”关系:中国从日本和“四小龙”进口料件,在华组装后出口到美国市场。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突显出来。按照美方统计,2000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深入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第一,中国对美贸易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是取代了以往东亚其他经济体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企业。例如,1986~1988年间,美国鞋类进口的60%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大陆只占2%。到1999年,这两类产品进口国的位次完全颠倒过来,美国从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的鞋类仅占2%,而从中国大陆进口的鞋类所占份额上升至60%。玩具和体育用品的情形也相类似。1985年,美国从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占60%以上,中国大陆仅占6%,到90年代末,所占份额数刚好相反,中国大陆占60%,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减少至6%。(N."Lardy,IntegratingChinaintoglobalEconomy",Chpt.5,TheBrookPress,2002)。第二,由于香港的转口贸易,中美两国对双边贸易的统计都出现了误差。在美国的统计中,经香港对大陆的出口,被统计为对香港出口,而非对中国大陆出口;而中国经香港对美出口的产品,按原产地原则,仍然被统计为自中国的进口。中国的统计恰好相反。因此,美国统计的双边贸易逆差夸大了实际情况,而中国的统计则低估了贸易不平衡状况。有关研究表明,中美贸易逆差应介乎两国统计之间。第三,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非中国保护市场造成的,实际上,近10年来,中国市场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1990~2000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几乎增长了四倍,1990~2000年,美国企业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其他出口市场,到2000年,中国成为美国在全球的第出口市场。

但是,不管原因何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使我国在对美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一些美国政客出于政治动机,夸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以期在对华交往中取得主动地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并不是像一些论者所宣称的,影响了一般贸易的对美出口,实际上,美国借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中国出口产品直接采取的限制措施并不多,除少数纺织品受配额限制外,绝大多数产品并没有直接受到限制措施,主要原因就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只是转移了其他东亚经济体对美贸易的顺差,并没有直接威胁美国本土企业。而且,很多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对美的出口,本来就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或者美国企业在华的“代工”企业的产品。这种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以贸易不平衡为武器,要求中国加大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加速了我国市场开放,对国内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开放对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是利大于弊的。

第二方面的问题则是贸易磨擦问题,或贸易伙伴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不正当保护措施。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遇到的反倾销问题。目前,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已经超过500起,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不少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措施,使我国出口形势空前严峻。不少学者与官员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对华反倾销,是因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太快造成的。但是,国家经贸委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最近完成的一项反倾销研究课题的调查表明,我国被反倾销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由一般贸易出口引起的,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到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10%。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易被反倾销,基本原因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大多仍利用了外方原有的出口渠道,出口量、价格均由外方控制,不会出现一般贸易出现的乱打价格战的情形。这一研究成果显示,以往对加工贸易的评价,夸大了其导致贸易磨擦的负面作用,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三、关于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关系问题

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挤压了一般贸易发展。在进口方面,对加工贸易设备与中间投入品进口实行保税政策,使我国进口纳税产品比重很低;在出口方面,加工贸易挤占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份额。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关于加工贸易与进口关税收入的关系,以下几点需要明确

第一,对加工贸易进口免征关税,是合理的。加工贸易进口最终会包含在出口产品之中,如果对加工贸易进口征收关税,就会扭曲进口投入品的价格,使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二,关税对总税收贡献的下降主要是由降低关税水平引起的。我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从1985年的44.3%(N."Lardy,IntegratingChinaintoglobalEconomy",Chpt.5,TheBrookPress,2002)下降到2001年的15.3%,降幅为66%,但同期关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只从10%下降到5.5%。

第三,关税比重降低的原因还在于其他方面的减免税。我国有四大类产品不纳关税,一类是加工贸易进口,二类是外资企业设备进口,三类是技术改造等进口减免税,四类是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馈赠。1998年我国进口应税品比重只有19%,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比重为48.9%,外资企业投资项下进口占10.3%,二者合计为59.2%,通常馈赠进口不到1%,因此,技术改造等免税进口占到20%。也就是说,在应该缴纳关税的一般贸易进口中,政策性免税进口额达到一半以上。关税收入比重的降低,这类政策性减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加工贸易挤占一般贸易出口市场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市场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即使中国不发展加工贸易,这部分市场也不会自动地留给一般贸易出口。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国投资者可以在其他国家,如东盟国家加工出口。因此,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并没挤占一般贸易市场,只是挤占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第三国的市场。从过去10多年来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的不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增减,可以看得很清楚。

外贸工作方案篇8

对于加工贸易负面作用的认识,有些是客观存在,有些则是由于看待问题角度的失误,存在夸大甚至强加于加工贸易之嫌。无论如何,看待像加工贸易这样重大的事物,关键要从大局出发,比较其利弊得失。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是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定加工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引导加工贸易更好地发展。因此,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分析。

一、关于加工贸易“飞料”走私问题

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规定,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政策,即用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料件进口时,免征关税与增值税,出口时不退增值税。以加工贸易名义进口的料件,若用于生产内销产品,要补交关税与增值税。对于采用部分国内中间投入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应该说,这是在当前我国增值税率和关税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一个明智之举。正是实行了这些政策,才使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犯罪活动。不法分子采用虚报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高报单耗,以次充好,甚至采用“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等“三假”手段,从事走私勾当,将保税进口的货物在国内倒卖。1997年开展严打走私运动以来,连续几年破获了大量以加工贸易之名进行的走私犯罪活动。据海关统计,1997年查获30万元以上的加工贸易走私大要案401起,合计案值33.3亿元,分别占全国海关查获大要案总数的36%和总案值的54%。1999年查获加工贸易走私大要案47起,合计案值28.7亿元,分别占全国查获走私案总数的39.5%和总案值的53%(邵祥林、王玉梁、任晓薇:《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第82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2000年全国海关共查获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案件752起,案值25.4亿元,虽然案件数只占全部走私案件数的7%,但案值比例高达42%。2001年上半年,海关调查部门立案的走私案件,涉及加工贸易的案值,仍达到总案值的42.7%;海关缉私警察立案的走私案件,加工贸易的案件呈明显上升势头,共立案148起,增长48%,案值12.5亿元,增长76%,擅自倒卖保税料件、成品、甚至减免税设备是走私的主要形式。

从海关查获的走私案件看,利用加工贸易走私案占较高的比例。但是,能否据此认为加工贸易就是走私最重要的渠道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据国际经验,查获的走私案值,一般约为实际走私案的10%,甚至更低。在查获的走私案件中,不同方式的走私,被查获的难度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已查获的走私案件中的比例,来推算不同方式在全部走私案件中的比重。加工贸易走私,由于必然在海关留下有关单据,因此,与那些“闯关”走私案相比,以加工贸易之名走私的案件,事后仍然可能查获,所以,当大规模开展打击“走私”活动时,对以往的案件,加工贸易走私更易被查获。因此,我们尚不能从近几年海关查获走私案中加工贸易走私所占的比重来推论其在全部走私渠道中的比重。也许所查获的以加工贸易方式走私金额占较高比重,只是说明这种走私更易被查获。

走私活动的猖獗,不是因为实行加工贸易政策,而是由于过高的关税和增值税造成的巨大利益的刺激,以及监管手段的落后和官员的腐败。只要上述诱发走私的原因存在,不管是否实行加工贸易政策,走私都是不可避免的。

开展打击走私活动以来,海关加强了对加工贸易进口的监管,同时,通过保证金台账“实转”等方式,试图防范加工贸易走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的监管手段降低了通关效率,对正常的加工贸易活动,特别是交货期很短的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活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说明,沿袭这种传统的方法加强监管,成本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必须探索新的监管思路与监管方法,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更加方便加工贸易进出。

二、关于加工贸易出口与贸易磨擦问题

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发展,引发出两个问题,一是与有关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二是所谓的贸易磨擦问题。

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对我国转移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大幅度向中国转移了生产制造能力,这些企业原本就是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移到中国后,由于充分利用了我国生产要素低廉的优势,很多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对美出口进一步增加。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之间形成了独特的“三角贸易”关系:中国从日本和“四小龙”进口料件,在华组装后出口到美国市场。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突显出来。按照美方统计,2000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深入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第一,中国对美贸易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是取代了以往东亚其他经济体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企业。例如,1986~1988年间,美国鞋类进口的60%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大陆只占2%。到1999年,这两类产品进口国的位次完全颠倒过来,美国从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的鞋类仅占2%,而从中国大陆进口的鞋类所占份额上升至60%。玩具和体育用品的情形也相类似。1985年,美国从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占60%以上,中国大陆仅占6%,到90年代末,所占份额数刚好相反,中国大陆占60%,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减少至6%。(N."Lardy,IntegratingChinaintoglobalEconomy",Chpt.5,TheBrookPress,2002)。第二,由于香港的转口贸易,中美两国对双边贸易的统计都出现了误差。在美国的统计中,经香港对大陆的出口,被统计为对香港出口,而非对中国大陆出口;而中国经香港对美出口的产品,按原产地原则,仍然被统计为自中国的进口。中国的统计恰好相反。因此,美国统计的双边贸易逆差夸大了实际情况,而中国的统计则低估了贸易不平衡状况。有关研究表明,中美贸易逆差应介乎两国统计之间。第三,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非中国保护市场造成的,实际上,近10年来,中国市场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1990~2000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几乎增长了四倍,1990~2000年,美国企业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其他出口市场,到2000年,中国成为美国在全球的第出口市 场。

但是,不管原因何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使我国在对美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一些美国政客出于政治动机,夸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以期在对华交往中取得主动地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并不是像一些论者所宣称的,影响了一般贸易的对美出口,实际上,美国借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中国出口产品直接采取的限制措施并不多,除少数纺织品受配额限制外,绝大多数产品并没有直接受到限制措施,主要原因就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只是转移了其他东亚经济体对美贸易的顺差,并没有直接威胁美国本土企业。而且,很多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对美的出口,本来就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或者美国企业在华的“代工”企业的产品。这种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以贸易不平衡为武器,要求中国加大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加速了我国市场开放,对国内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开放对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是利大于弊的。

第二方面的问题则是贸易磨擦问题,或贸易伙伴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不正当保护措施。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遇到的反倾销问题。目前,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已经超过500起,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不少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措施,使我国出口形势空前严峻。不少学者与官员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对华反倾销,是因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太快造成的。但是,国家经贸委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最近完成的一项反倾销研究课题的调查表明,我国被反倾销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由一般贸易出口引起的,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到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10%。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易被反倾销,基本原因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大多仍利用了外方原有的出口渠道,出口量、价格均由外方控制,不会出现一般贸易出现的乱打价格战的情形。这一研究成果显示,以往对加工贸易的评价,夸大了其导致贸易磨擦的负面作用,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三、关于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关系问题

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挤压了一般贸易发展。在进口方面,对加工贸易设备与中间投入品进口实行保税政策,使我国进口纳税产品比重很低;在出口方面,加工贸易挤占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份额。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关于加工贸易与进口关税收入的关系,以下几点需要明确

第一,对加工贸易进口免征关税,是合理的。加工贸易进口最终会包含在出口产品之中,如果对加工贸易进口征收关税,就会扭曲进口投入品的价格,使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二,关税对总税收贡献的下降主要是由降低关税水平引起的。我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从1985年的44.3%(N."Lardy,Integrating China into global Economy",Chpt.5, The Brook Press,2002)下降到2001年的15.3%,降幅为66%,但同期关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只从10%下降到5.5%。

第三,关税比重降低的原因还在于其他方面的减免税。我国有四大类产品不纳关税,一类是加工贸易进口,二类是外资企业设备进口,三类是技术改造等进口减免税,四类是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馈赠。1998年我国进口应税品比重只有19%,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比重为48.9%,外资企业投资项下进口占10.3%,二者合计为59.2%,通常馈赠进口不到1%,因此,技术改造等免税进口占到20%。也就是说,在应该缴纳关税的一般贸易进口中,政策性免税进口额达到一半以上。关税收入比重的降低,这类政策性减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加工贸易挤占一般贸易出口市场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市场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即使中国不发展加工贸易,这部分市场也不会自动地留给一般贸易出口。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国投资者可以在其他国家,如东盟国家加工出口。因此,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并没挤占一般贸易市场,只是挤占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第三国的市场。从过去10多年来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的不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增减,可以看得很清楚。

外贸工作方案篇9

一、工作任务

做好跨境贸易服务。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做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服务,开展备案登记网上申请培训,提高对外贸易备案登记效率,加快出口商品通关速度。

二、责任分工和推进计划

(一)责任分工

牵头局领导:

责任科室:外贸科

责任人:

(二)推进计划

1、积极与市商务局、海关沟通联系,了解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及时向外贸出口企业公示。

2、充分利用国家商务部将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下放到区的有利条件,把规定一周内完成备案登记的时限,缩短为当天完成,为企业发展外贸出口提供最大便利条件、最短通关时间。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推行“全天候等待、全方位跟踪、全过程免费”的“三全”服务方式。即不论什么时间,只要出口企业需要帮助,均无条件给予支持。

外贸工作方案篇10

一、 中欧数据卡贸易救济措施案例简述

2010年6月30日,欧盟接到比利时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商Option投诉,对中国数据卡(又称无线宽域网络调制解调器,英文名: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ing Modem)同时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并要求此类产品在进入欧盟时需向海关注册登记,以备决定征收反倾销税时,可以追溯适用于已经登记并进口的产品。如果上述相关指责成立,那么对单位中国数据卡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将超过60欧元。

2010年9月16日,应生产商Option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Option公司认为,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等竞争对手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非法补贴,补贴形式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贷款及在深圳建立特惠工业园等多项政策措施。补贴调查期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

2010年9月19日,中国商务部就欧盟对中国数据卡产品同时进行三种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发表重要谈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盟对中国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的做法引起了中国公众和业界的强烈不满,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欧盟尊重相关法律和事实,履行其成员国首脑作出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避免采取伤害中欧经贸关系和欧盟自身经济的做法,中方将保留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采取措施的权利。

2011年3月3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由于申诉方比利时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商Option于2010年10月26日取消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因此决定自公告之日起正式取消数据卡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11年1月26日,欧盟委员会官方公报称,由于申诉方比利时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商Option于2010年10月29日提交了撤销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因此决定终止对数据卡的保障措施调查。

至此,欧盟对华数据卡贸易救济调查全部终止,这一决定释放出积极信号,有利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有利于鼓励双方业界加强对话合作,更有利于维护欧盟各成员国消费者利益,实现中欧互利共赢的可喜局面。

二、 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特征及趋势

透过数据卡案例来看,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呈现以下特征:

1. 贸易摩擦密度升级。2008~2010三年间,欧盟分别对中国发起“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6起、6起、11起②。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使欧盟经济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次年冲击程度伴随危机范围扩大而不断加深。进入相对平稳的后危机时代,欧盟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安全为掩饰,对处于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频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严重抑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日益加深的经贸友好合作现实背道而驰。

2. 救济措施形式多样。欧盟在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丰富实践经验。目前,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修改国内反补贴法以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对国际公平贸易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以关税为代表的传统贸易壁垒保护力度日益减弱的情况下,“两反一保”联动措施成为欧盟对华重要贸易政策工具。联动措施不仅阻碍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制约国内诸多宏观经济政策,甚至对整个产业链乃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3. 涉案产品种类延伸。中国遭遇欧盟贸易救济措施涉案产品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指向对象包括贱金属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食品、纺织品、纸制品、橡胶制品和木制品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而欧盟对华数据卡调查则显现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向高新技术产品蔓延的趋势。高新技术产品涉案金额巨大,中国相关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会受到严重损害,技术发展受到明显阻碍。

欧盟对华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从侧面预示了贸易救济领域短期发展趋势:首先,多项救济措施并用将在国际范围内产生连锁示范效应。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较大,欧盟在贸易救济谈判及运用中表现较为活跃,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纷纷效仿欧盟做法,对中国其他领域产品的救济从反倾销、反补贴单项措施演变为双项措施联动,使得反倾销反补贴在抵消倾销、补贴不利影响同时,转变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重要工具;其次,多项救济措施联动将引发更多形式的贸易政策工具出现。现阶段,中国面临的技术壁垒逐渐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影响范围从单独产品扩散到整个产业,技术壁垒的设置及跨越已上升为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以低碳认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壁垒又将成为发达国家贸易技术壁垒的新特征。形式各异的贸易壁垒接踵而来,在发达国家强调竞争、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贸易环境面临着重大考验。

三、 中欧数据卡案例成功经验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从中国政府到企业,紧密联系的“动态一体四翼”联动工作机制(见图1所示),为成功化解数据卡产业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提倡及推广。其中“动态性”涉及案件调查全过程,“联动性”包含从中央政府到企业,自上而下高度协调一致的工作关系。

1. 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欧盟对华数据卡贸易救济调查中,中国商务部对案情给予了密切关注,并迅速协同地方经贸委、协会商会组成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国内企业应诉。商务部调动大量政府资源与欧盟斡旋谈判,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商贸谈判中的重要地位。案件发生后,深圳政府市、区两级部门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向涉案企业进行案件通报,并与企业多次沟通进行案件评估和应对方法研究。在国家商务部和深圳政府部门的协调组织作用下,数据卡涉案企业安全意识加强,为合理避免贸易纠纷、全力争取应诉胜利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2. 行业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中欧数据卡案中充分发挥了其桥梁纽带作用。立案伊始,机电商会就以中国涉案产业代表身份在欧委会进行登记应诉,并积极帮助企业填写问卷、开展海外游说,主动代表国内产业在欧委会申请召开听证会以及组织召开新闻会。在商会领导的亲自部署下,商会法律服务中心与电子信息行业部联手合作,建立了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为数据卡案件的成功化解起到有力促进作用。

3. 律师团队。律师在贸易救济调查中是申诉企业的委托人,在中欧数据卡案中对申诉企业起着指导和帮助作用。深圳政府部门已建立WTO法律服务专家库,筛选国内外著名律师,特别是善于打国际贸易的律师加入律师库,为数据卡涉案企业提供了专业的WTO法律援助。律师专家动员涉案企业在法律有效期限内积极应诉,并组织参加行业无损害抗辩,争取合理权利,减小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害。

4. 企业。在重视技术且通信产业正面临升级的欧洲高端市场竞争中,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企业依靠先进的科技力量显现出独特优势,但也为此成为欧盟Option公司数据卡贸易救济调查的直接指控对象。华为与中兴总部同处深圳之郊,借助毗邻的地理位置展开合作,在尊重贸易规则的基础上,配合政府及商会积极应诉,与欧盟竞争对手多次磋商,最终通过签署技术合作和授权协议的方式终止案件,实现了中欧双方企业的双赢局面。

5. 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贸易救济申诉案件中的作用是潜在而不可或缺的,深圳政府已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为培养对外贸易领域的律师、会计师、企业家做出积极努力;同时,高校及科研机构依托其雄厚的科研力量与政府及其商务部门进行课题合作,为政府在贸易摩擦中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从应诉各参与方实体职能来看,在欧盟对华数据卡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案例中,“动态一体四翼”联动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各参与方团结协作,达到了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 中欧数据卡贸易救济措施案例思考

欧盟对华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尘埃落定,社会各界对欧盟终止调查的做法大加赞许之余,也不禁对中国未来贸易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第一, 各级政府规范补贴政策。中欧数据卡案由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减免、开发区优惠贷款等政策,具有违反WTO规则的嫌疑而引发贸易争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出台诸多配套扶持政策。而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极易受到海外关注并引发争端,因此,中国政府应在WTO准则下规范各项产业补贴制度,避免招致不合理贸易救济调查。

第二,商会协会加强信息建设。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附以信息特殊价值内涵,律师团队应辅助行业商会以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建设为基础,加大对国际贸易保护发展趋势的跟踪和研究全力争取良好外部发展环境;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法律协会、行业商会、企业三方内部数字信息网,实现法律援助服务、贸易知识培训和产品预警信息平台全线贯通,提升企业面临贸易摩擦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效率。

第三,产学研用推动技术创新。各种贸易壁垒的冲击使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以价格取胜的贸易模式往往容易受到制裁,因此企业应该尽快转变出口贸易策略,以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动力,是创新的重要执行者,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均衡发展,能够激发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获得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

注释:

①案例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mofcom.省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cacs.省略。

② 数据由WTO官方网站http: //wto. org/,世界银行官方网站econ.省略/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 杨瑶.欧盟反倾销规则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4(9):138.

[2] 胡加祥.非市场经济主体与反补贴制度关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18(2):28-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