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8:30:19

外贸出口

外贸出口范文篇1

我国现行外贸出口享受退(免)税政策的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包括来料加工贸易出口、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小额边境贸易、寄售代销贸易出口等。在所有的外贸出口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据主导地位,约占所有外贸出口的98%以上,但前两种主要外贸出口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江苏为例,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大体相当,到2001年以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明显高于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到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已达66%,而一般贸易出口只占33%(见下表:2001~2006年江苏两种外贸出口方式比较,略)。除了各地为了把进出口贸易做大做强,追求扩张的因素外,税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下调出口退税率带来不同税负的影响不可小视。从全国的外贸出口统计数据看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没有江苏拉得这么开,但也明显超越一般贸易。到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约占外贸出口的54%,一般贸易出口约占44%,加工贸易高于一般贸易近10个百分点。

一、不同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政策比较

1、一般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情况。一般贸易出口又称直接出口,是指出口企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直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的单向贸易活动,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出口贸易方式。在税收政策方面,按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出口货物可以享受退(免)税,也就是说,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直接出口有利于我国商品走向世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

一般贸易出口的退(免)税政策主要分为对外贸出口企业和生产型出口企业的退(免)税两种方式,对外贸出口企业实行免税和退税办法,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在前道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予以退税;对生产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即对出口货物本道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所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等所含增值税,允许抵减其内销货物的应缴纳税款,对未抵减完的部分增值税予以退税。

2、加工贸易出口相对于一般贸易的直接出口而言是间接出口,就是相关出口企业从境外进口料件、经生产加工后,将产品再出口国际市场,加工企业由此获得工缴费。这种外贸出口方式纳入进出口贸易统计范围,有利于扩大外贸规模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开展,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外贸收益不高。目前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占据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现行加工贸易出口主要分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出口形式。从税收政策方面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税收政策始终优于一般贸易,在平均退税率下调至12%以前问题并不显现。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免税政策,出口时按进口料件金额乘以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率之差部分准予从应纳税额中扣除,而对一般贸易则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随着近几年国家连续较大范围降低出口退税率,征退税率之差拉开的税收负担增长近30%,由此引发不同外贸出口方式带来的税负不公问题,即使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与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负担也不尽相同。

(1)来料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来料加工贸易”一般指外商不作价提供进口原材料给出口企业,经出口企业加工成品后,再出口给外商并收取工缴费的贸易方式。即出口企业采取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设备等,海关以免征(保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或消费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征不退”税,加工企业取得工缴费(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外商投资企业承接来料加工业务委托其他生产企业加工的,受托加工单位的工缴费也可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免税货物所耗用的国内货物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不予退税。免税政策的优势在降低退税率较大的情况下显露出来,企业不需要额外承担征退税之间的差额负担。

(2)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进料加工贸易”一般指出口企业从境外购买料件,在国内生产加工成品后再返销境外的贸易方式。即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购进原材料、辅料、元器件和包装材料(统称进口料件)经加工成品后复出口的贸易方式。其出口退税与一般贸易中生产企业出口采取的免抵、退税基本一致。但由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在料件的进口环节存在程度不同的减免税,因此同属采用作价加工方式的进口料件加工生产的货物,对已实行减免税的进口料件必须实行进项扣税,使复出口货物的退税额与国内实际征税的税额保持一致。目前,国家对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开展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免税进口料件的处理采取“购进法”和“实耗法”两种处理方法,购进法是简单方法,但容易产生误差;实耗法则充分运用计算机的技术支持,相对科学准确,但计算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地方采用实耗法,生产企业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的次月,根据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作为增值税申报表的附表,报主管征税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在征退税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退税返还上与一般贸易出口退体基本一致,在出口退税率下降较大的情况下,也面临承担征退税率差额的税收负担问题。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外贸出口方式看,发达国家大都以一般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发展中国家中有一部分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为辅。但从外贸收益看两者差距很大,发达国家以名优品牌和高科技产品及高附加值获取巨大利润,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以及贴牌产品仅仅获取微薄的加工费,还带来消耗大量能源和环境污染的潜在问题。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加工贸易的过快发展,不利于我国外贸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增长。由于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对加工过程增值税不征不退,使得相当一块本应通过一般贸易出口的货物往往采用加工贸易出口;加上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原材料.商品市场),容易造成国家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带来经济风险;还将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带来诸多问题,且实际收益大大低于一般贸易,值得关注和思考。

二、转变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对策

1、确立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其他贸易出口为辅的外贸出口方针,并将服务贸易列入外贸考核内容,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扭转一般贸易出口逐年下降的情况,使一般贸易出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税收政策的调整必须以此为基础。

(1)基本统一不同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政策,改变现行加工贸易出口税收政策优于一般贸易出口税收政策,适时取消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免税政策,出口时按进口料件金额乘以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率之差部分准予从应纳额中扣除。国家在取消和降低部分出口货物出口退税率之后,造成事实上的不退税税负(即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率与退税率之差)由企业负担,但不能因为出口企业采取不同外贸出口方式而造成税收负担不均,这是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的。国家应对现行免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对使用免税进口料件部分也应按征退税率之差征税,这样就使不同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负担基本一致。

(2)国家的税收政策应当鼓励使用国产料件。对采用国产料件比重较大的还可以给予适当税收优惠,目前这一问题相当突出,以江苏为例:江苏是开展加工贸易出口的重要省份,2006年加工贸易比重已达66%,仅苏州、无锡、南京三市进口料件占出口额的比重高达80%,增值额20%剔除加工费后,实际使用国产料件比重很低,而这一块恰恰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很多所谓的加工企业,只是在流水线上简单拼装产品。大量免税进口料件还带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实施环境检测,加收环保费。另一方面,对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加工企业的进口料件,从税收政策上鼓励支持使用国产料件,还可以规定开展加工贸易出口货物使用国产料件的比重,促进产品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

(3)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的调控力度。鉴于当前出口退税平均退税率已下降至12%左右,国家总体上不应进行大范围的税率调整。除了“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继续重点限制以外,更多的从优化出口结构着眼,对名优产品、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还可以适当提高,鼓励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名优产品走向世界,有利于重点培植形成一批规模大、机制新、工艺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要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初加工型加工企业,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加工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大力发展带料加工,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2、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使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与一般贸易出口税收政策相一致。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着力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营销能力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差,国内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

(1)尽早统一来料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现行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复出口实行免税办法,其耗用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进成本处理;对进料加工复出口则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由于降低退税率后存在退税率之差,因而需要将增值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转入成本处理。两种外贸出口方式存在事实上的税收负担不一致,一些出口企业经过算账比较,感觉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更合算,近两年已经开始出现不少企业将原先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改为来料加工贸易从而放弃采用免抵退税办法而采用免税办法。建议国家应当尽快统一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取消来料加工免税政策,统一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外贸出口范文篇2

为大力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鼓励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出口企业突破瓶颈制约,加快产品出口,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立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

市政府设立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基金总额500万元人民币,从市财政预算中列支。基金由市财政局专户、专账、专人监管。专项用于奖励全市出口企业,先期垫付出口退税款。

二、鼓励出口企业出口创汇

对当年完成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本市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对当年完成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本市企业实现自营出口后,在办理出口退税手续的同时,凭全套出口退税单据复印件及市国税局退税凭据,经市商务局审核,市政府分管商务工作副市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签批同意后,市财政局从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中先期垫付该企业出口退税款。该企业出口退税款到账后,市国税局直接将之划拨至外贸出口奖励专项基金账户。

我市出口企业出口本地产品,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出口外地产品但计入我市出口创汇指标的,每出口1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按出口商品类别的不同,出口机电产品、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每出口1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

以上奖励不重复计算。

对当年自营出口实现零突破的本市企业,若本年度出口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的,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00元。对当年供应出口转化为自营出口的本市企业,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按照自营出口额(海关数)1%的标准奖励(人民币)。对当年自营出口业绩突出,出口规模达到200万美元以上且增幅翻番的本市企业,除享受上述奖励措施外,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30000元。

外贸出口范文篇3

关键词:外贸企业;品牌;战略

品牌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和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专业外贸公司不同于生产性企业,因此在制定品牌战略时,必须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我国外贸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问题。

一、我国外贸出口品牌现状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品牌培育建设的积极性日渐提高,自主品牌出口额和比例稳步上升,初步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而且,现阶段,国家试图通过建立品牌培育基地,来改变我国出口品牌建设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对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在加大现有政策措施力度的基础上,协调各相关部门,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实施出口品牌战略。

但是,我国外贸出口品牌的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虽然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自己的大品牌开始成长起来,但是与世界品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另外,我国大量出口产品“贴牌生产”。尽管我国不少产品在质量、性能、加工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小,但品牌劣势却在加大。外国企业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使得国内加工企业在生产中仅获得少量的附加值,导致我国外贸趋向单纯的数量扩张,出口额增幅大大低于出口量增幅,出口效益下降。

二、我国外贸出口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增长依赖低价竞争,虽然注册了一些商标,形成了一些品牌,但名牌仍微乎其微,品牌建设不尽人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重创汇,不重创牌

鉴于种种原因,外贸企业总是把出口创汇放在第一位,在品牌建设上花的功夫不足,畏缩不前,以致于出口注册品牌与我国贸易大国身份极不相称,名牌寥寥无几。

2、品牌缺乏个性,创新缓慢

国内大多数品牌的显著问题就是个性不突出,很多企业将品牌定位于一个“卖点”,认为卖点越多吸引的顾客就越多,这样做反而会降低品牌的附加值,以至于很难打入国际市场,甚至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很短,这恐怕是绝大多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的真正原因。另外,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品牌中,传统品牌仍占主导地位,不少品牌几十年一贯制。新品牌发展缓慢,老的品牌能维持下来的不多,有的已名存实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品牌更少,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更是微乎其微。

3、品牌自主开发和自主管理经营的意识淡薄

依靠厂家开发品牌、外贸企业打市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而且,我国企业在品牌的管理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缺乏完善的品牌管理模式,缺少精通品牌管理的人才,甚至一些企业的领导者都不具备全面的品牌管理方面的知识。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企业内部缺乏民主和沟通,外部与顾客和社会的沟通不力,导致很多好的措施难以实施,影响了品牌的创建。

4、缺乏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不少企业商标意识淡薄,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商标,屡屡发生我国驰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被外商抢注的事情。商标被抢注,一方面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三、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策略

1、宏观上要发挥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1)制定产业政策,为名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处于建立过程中,民族品牌还比较稚嫩,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政府不仅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名牌发展铺路架桥,而且还可以通过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一定的“政治营销”手段,支持名牌的发展。

(2)构筑信息平台,增强品牌竞争能力。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服务,以便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改善市场的信息结构、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校正市场协调失灵的政府管理,削弱市场经济的波动频幅。同时,政府给企业提供与它的生产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使企业的生产更接近社会需求,购买更适合社会的供给,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趋于高效、和谐,进而与政府引导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向相吻合(3)完善法律法规,为名牌成长提供法律保障。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性,也是经济繁荣的推动力量,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有时会造成对自身作用的限制或否定。当前,我国的市场规则尚不健全,对违规、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监督、制裁不力,加大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影响了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规范各种市场行为,品牌才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

(4)在财政政策上给予支持。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需要较大的财力投入,并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活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的品牌塑造工作因此受到制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需要建立激励企业塑造名牌的机制,无论是政府或是银行,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出口都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2、微观上要求企业加大努力

(1)注重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力求创新。名牌的基础是质量,名牌是高质量的代名词,质量是通向名牌的第一关。企业需要建立一批有自主权、控制力和国际认证的生产实体,把重点放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为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技术发明和创造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标准”,这是建设“品牌”的核心。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创新。

(2)加强对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品牌定位。品牌意味着产品的高品质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使出口产品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同时,只有鲜明有特色的定位才能给消费者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企业必须首先要了解市场、了解需求、预测需求,并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挖掘那些有着特定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产品,将它们的独特优势向外拓展,确定正确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品牌定位。其次要注意的是,从长期来看,品牌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而且代表了消费者的形象,即品牌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因此,企业应专注于特定的市场,而不是满足于所有消费者。

(3)发展自有品牌,做好品牌的宣传和策划。针对外贸企业的特点,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变化,适度把握好加工的规模,把贴牌加工与创造自有品牌结合起来,合理确定贴牌加工与自有品牌的比例,既通过贴牌加工学习掌握世界著名品牌的管理与技术,又通过自有品牌打响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扩大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品牌应该体现商品的个性和特色,并准确传达出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本质;清晰地传达出品牌概念或企业理念,包装应该通过视觉形象,唤起消费者特定的情绪或情感,从而产生品牌形象所带来的附加值。改变以往与国外经销商的关系,从过去的单纯买卖关系变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经销商成为品牌经营和管理在境外的延伸,形成全球统一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国外展销会、洽谈会等机会“走出去”,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面。

外贸出口范文篇4

对XX电子、XX电子等重点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一对一”全方位帮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企业出口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积极推荐重点企业、有潜力的企业享受各级扶持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强与各大银行的沟通,帮助远健鞋业等急需资金的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2.充分发挥海关联络办的作用。

以XX县人民政府海关事务联络办揭牌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服务。加强与吉安海关的沟通联系,定期邀请海关领导、业务骨干为企业集中授课,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出口政策和海关报关业务知识。加强对出口企业的业务指导,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公平贸易秩序。

外贸出口范文篇5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大环境的推动和影响下,临沂的外贸经济发展之势迅猛,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增幅明显,从以下资料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据资料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临沂市外贸经济运行情况实现进出口总额6.2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69亿美元。如果单从实现的贸易顺差绝对数额来看,临沂地区的外贸出口竞争力是不断攀升的。

临沂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胶合板、柳编行业,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欧洲少数国家和美国市场,产品和市场太集中,这些都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并且出口的也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狭小。

虽然临沂的外贸出口发展前景乐观,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贸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竞争力有逐年升高之势,但是临沂在外贸出口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2.临沂在外贸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临沂在自身要素禀赋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要素禀赋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状况,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技等。每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因而造成各地区外贸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差异。

2.1.1铁路运输网尚不健全

2.1.2劳动力素质低下,外贸业务人员经验不足

2.1.3企业融资困难,贷款渠道单一

2.2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过大,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前面已经说过,临沂的外贸公司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由于技术产品具有不易替代性,并且利润率较高,如果能增加其出口比重,将会带来临沂的外贸出口竞争力质的飞跃。

2.3外贸企业竞争力弱,难以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

由于临沂的出口产品中大多数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临沂的外贸出口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首先,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临沂的外贸出口产品减少,同时进口产品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从而减少临沂的外汇收入,而外汇收入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沂的外贸企业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相关的产品、原材料。

另外,人民币升值以后,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原先竞争力弱的外贸企业由于无利可图,可能会退出外贸行业,临沂的出口总额最终会减少,出口减少,这就意味着临沂市的外贸生产缩小,而生产缩小将导致临沂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相应的减少。

2.4出口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之间互相压价

随着大量同质产品的涌现,产品本身无特点就不具备市场竞争的战略地位。而产品竞争层面的一个最大的弊病在于容易陷进最原始的价格、通路或者促销竞争。于是临沂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不惜采取压低出口价格的手段,引发了价格战争,使得胶合板出口价格一降再降,损耗了临沂的外贸竞争力,这些都影响了临沂的外贸出口经济的发展。

2.5企业产权意识不强,缺乏特色品牌

临沂从事外贸出口的企业大多注册有自己的商标,但是缺乏保护意识。如果出现产权被侵犯的情况,企业一般会采取退让态度,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产权。产权和品牌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在外贸出口产品中缺乏亮点,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强势品牌。因此,临沂要想使外贸经济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具有临沂特色的出口产品品牌。

2.6外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出口贸易方面,外贸企业存在信用低下、样品和实际发送货物的货样、质量、型号严重不符,而临沂市政府在此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制裁不法企业的行为。

临沂的胶合板出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企业看到出口胶合板出口有利可图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上马生产。而政府却没有及时的提供充足的供求信息,使企业了解真正的市场行情,结果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利润空间急剧缩小。3.应采取的措施

3.1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吸引优秀人才

临沂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相对短缺,企业要努力做到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机制,留住技术人才。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养老保险等优厚待遇,消除其后顾之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外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对外贸企业的创业、技能等培训,让临沂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临沂。提高外贸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研究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职工的生产技能,从而提高临沂地区外贸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最终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3.2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临沂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领域,应当积极改善外贸出口结构,降低出口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增加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仅可以满足更高层次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使产品实现增值,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新颖的产品开发、精心的产品设计不仅可以使产品增值,而且是树立产品形象的关键。

3.3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推广多样化产品

临沂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胶合板、柳编行业,所以很容易出现产品同类或相似的现象。企业应当尽量提供与其他生产者不同的产品,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形状,创造出与竞争者提供的产品具有明显差异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对外商的吸引力。

3.4强化企业的产权意识,创建临沂特色品牌

根据科斯定理,产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沂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创建自主特色品牌。

在政府层面,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特色品牌两大战略并举。在企业层面,要以创新为不竭动力,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同时,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在社会层面,要为自主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5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法规,制订合理的保护政策

针对临沂市相互倾轧,相互排挤比较严重的现象,临沂市政府应当重视公平竞争、自主竞争和完全竞争,制订法律法规,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开通举报热线,严惩信用缺失行为,加强信用建设。尽早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把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经济调控型政府,避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加强政府服务的对称性和实效性,强化对企业信息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市场供求信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3.6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和谐临沂

临沂企业目前基本上都采用粗放型经营方式,而且由于企业资金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能力安置污水处理系统,只能将工厂的污水和废弃物排放到附近的河流里,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加大财政支出,投资兴建污水和生产废弃物处理加工厂,帮助企业降低处理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沂的外贸出口现状从总体上显示,虽然临沂的外贸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其发展潜力仍然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顺利的完成临沂的产业结构升级,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相信临沂的外贸经济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顺,外贸出口竞争力必将跃居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位置。

参考文献

[1]朱英姿:创建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外贸出口范文篇6

一、做好外贸出口是义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做好外贸出口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举措。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外向度越高,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这个国家、地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就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也越多。外贸依存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城市而言,外贸依存度越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也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经济拉动力也越强。纽约、伦敦、东京的外贸依存度都在100%以上,香港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292%,新加坡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32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入世以后,我国在承担世贸组织有关义务的同时,也享有成员的同等权利,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机遇和挑战。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获得我市稀缺的要素和技术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义乌经济的外向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做好外贸出口是加快义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外贸出口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一是对GDP的贡献。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49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64.6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由1998年的2.83%上升到2003年的34.23%。其中,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依存度),由1998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

表1:1998年-2004年上半年义乌市外贸依存度

及出口依存度

年份GDP(亿元)进出口额(亿元)外贸依存度%出口额(亿元)出口依存度%

199896.482.732.831.831.90

1999105.365.435.153.573.39

2000120.5711.129.228.717.22

2001136.0119.5214.3517.1112.58

2002156.0837.2523.8833.3921.39

2003188.4964.6334.2360.1831.93

2004上半年111.4536.3532.6230.1127.00

31.93%。二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3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23.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8亿元,中央财政收入11.19亿元。由于我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主要在工业企业产生,而我市工业企业的经济外向度高。2003年我市外贸出口产品中本地产品和外地产品比重分别为65%、35%,第二产业增加值98.28亿元,外贸出口中本地产品销售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8%(60.18×0.65/98.28)。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例进行分析,2003年我市国税共征收增值税6.93亿元,其中由外贸带动的约2.76亿元。2003年地方增值税收入2.31亿元,去年外贸出口产生地方增值税约为0.92亿元。增值税的增加也由此带动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收的增加。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中企业所得税1.43亿元,按上述方法计算,外贸出口企业产生的企业所得税约为0.57亿元,仅此二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就高达12.54%,外贸出口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三是对就业的贡献。发达的外贸,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在金华、台州、衢州、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按现行有关统计口径,外贸出口每1亿美元,将带动近17711人(13万人/7.34亿美元)的劳动就业,义乌外贸直接促进本市就业15万余人,间接促进周边县市就业80万余人。由此可见,外贸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做好外贸出口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保证。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生产集散地,年营业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义乌小商品市场已不仅仅是义乌的市场,而是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市场。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市场的持续繁荣。目前,义乌小商品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248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常驻义乌外商达5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300多家,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日用类商品出口基地。实践证明,要巩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保证市场持续繁荣,必须确保市场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

二、义乌外贸出口的现状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义乌外贸的影响。

义乌外贸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外贸自营出口。近年来,由于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我市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见下表)。2004年1-8月,

表二:历年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

1995∕∕1631∕

1996∕∕17275.9

1997∕∕211322.4

19983335∕22858.1

1999661698.4431793.6

200013561105.010622146.1

20012380375.62086496.4

20024542490.84071795.2

20037881773.57338980.2

2004(1-8)6359736.65314124.5

全市自营进出口63597万美元,同比增长36.45%,其中出口53141万美元,同比增长24.5%,外贸出口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市外贸出口形势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外贸出口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今年1-8月份的外贸出口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减少59个百分点,低于金华全市的平均增长率;二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势头良好,1-8月生产企业自营出口27660万美元,同比增长68.0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三是外贸流通企业出口出现下滑,1-8月出口额为2548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83%;四是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250家,同比增加了97家;五是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商品出口五大洲151个国家和地区,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南非等,美国从去年的第三位变成今年第一位;六是出口商品仍以小商品为主,位列前十位的产品分别是:服装,袜子,纺织原料及制品、工艺品、餐具、厨具、化妆品、饰品、机电及音像设备。

为缓解国内逐年增长的财政压力,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国家从2004年起,对退税机制进行改革,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对于外贸异常活跃的义乌而言,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总量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必然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小,影响到我市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后,由于地方财政负担的衔接尚未到位,外贸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大受影响。今年1—8月份,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明显下降,出口达2548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83%,占全市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下降到47.95%,使我市1—8月平均出口增幅约为26%,低于全国、全省和金华市平均增幅。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后,有关部门及领导对外贸流通公司在扩大出口、促进市场繁荣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缺乏共识,对我市仅有的几家国有、集体外贸公司如农贸城、电力、因特电子商务、粮食收储公司等开展进出口业务持消极态度,目前上述几家外贸公司基本上已停止出口业务,今年1—5月仅此四家企业出口就比去年同期减少近3000万美元。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中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减弱了我市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外贸出口的扩大。

二是结构影响。我市出口商品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工艺品、鞋帽及箱包等轻纺产品。出口退税新政策,将原来适用17%退税率的部分棉纺品等的退税率下调为13%,这一调整,对我市优势行业的外贸出口造成重大影响。

三是机制影响。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了外贸体制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的改变,必然促进外贸交易方式不断改变,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自营出口,外贸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出口成本。此外,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必然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据统计,我市2004年财政负担当年出口退税及2003年外贸奖励,总额将达1.6亿元以上。

三、义乌外贸出口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市外贸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和国内宏观政策促进的有利环境,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反倾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等多方面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义乌小商品出口正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需求约束日益严峻。研究表明,近年来小商品出口受国际市场需求制约,增速开始下降。由于大部分小商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需求规模有限,需求弹性较低,在产品出口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会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以玩具出口为例,近5年来全球玩具出口的交易商品总值只有320亿美元左右,而2002年中国玩具出口达到99亿美元,约占33%左右。在许多国家,中国玩具出口所占比重更高,如中国玩具出口占美国玩具进口的70%以上。在我国玩具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受消费者需求偏好、市场规模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玩具出口规模十分困难,1993年以后我国玩具出口增速基本在10%以下。受国际市场需求规模有限的制约,即使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环境有较大改善,玩具出口也未能出现预期的快速扩张局面。与玩具出口一样,受市场需求规模有限的制约,我国皮鞋、球鞋等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的小商品出口在1993年以前增速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杂项制品或小商品出口增速大幅度下跌。在目前小商品出口结构不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鉴于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其他小商品出口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达到饱和程度之后,增速也必然会出现下降甚至停滞的局面,未来我国小商品出口将会维持持续低速增长状态。

二是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大部分小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要求低,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初期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需求弹性较低,各国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极力扩大出口,小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小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从1981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主要小商品出口的价格变化看,1981年至1990年期间6种小商品(皮鞋、橡胶或塑料布鞋、球类、散浆刷、热水瓶)出口的综合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但1990年以后出现持续下跌,从1990年的2.63美元一直下降到2002年的2.06美元。

三是反倾销态势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出口规模快速扩张,我国产品出口对相关国家同类产品生产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为保护相关企业的利益,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据世界贸易组织对反倾销进行的调查,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受到12起反倾销起诉,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排名第一位。在反倾销最终措施方面,2003年上半年16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41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采取了共112起反倾销最终措施,其中16起反倾销最终措施针对中国,虽比2002年同期的18起稍有下降,但中国仍是最大受害国。

四是商品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小商品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决定了劳动成本在其竞争力中的决定作用。许多小商品的生产基地已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美国玩具制造商从1950年开始就将玩具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劳动成本提高后小商品生产成本增加,在本国生产产品竞争力过低、甚至根本不具有竞争力。改革开放之后义乌小商品出口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就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很低。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使小商品生产的成本水涨船高,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

五是外贸和监管制度不适应小商品出口。义乌市场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由外商直接到义乌采购后委托本地或外地外贸公司报关出口,贸易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已经完成,剩下的只是运输环节,这样的贸易形式并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外贸,现行的外贸制度自然不能完全适应其管理。此外,由于出口小商品种类繁多,单位数量庞大,给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小商品出口高价低报、品名不实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四、创造性地开展新形势下外贸出口工作,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快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快产品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和产品。加大对优势行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能够形成规模的出口主导产品,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群落形成。鼓励引导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新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广SA8000管理体系论证等工作,使更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证”,积极扶持和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走同世界。

(二)努力抓好基础工作,优化出口主体结构。进一步壮大外贸出口主体队伍。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积极鼓励外贸公司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技术和贸易支撑。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出口企业,培育一批对外竞争能力强、出口规模大的有效主体,构建以生产企业和流通公司强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对外贸易格局。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外地引进、业务实践、加强培训等手段,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外贸人才。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强培训,逐步提高现有外贸人员和市场经营户的素质,强化经营者诚信守法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深入研究现有出口市场状况,积极开拓新的对外贸易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继续巩固中东、欧美等传统市场,加大市场横向发展和纵向开发的力度;抓住CEPA实施机遇,加强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东欧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开辟印度、非洲、南美等新市场,抢占新的市场空间。坚持以适销对路、适应多层次需求为方向,在继续保持针织等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提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比重。努力促进农产品、服务贸易出口。

(四)创新出口贸易方式,增强外贸出口抗风险能力。积极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做强做大已开展业务的自营出口企业,未开展业务的获权生产企业要尽快开展业务;鼓励供货出口生产企业申报进出口权,变供货出口为自营出口;引导、推动无法获权小规模工业企业实行委托出口,使外贸交易由市场向工业环节转移,出口方式由收购向出口转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和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市场、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推进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特别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创汇。

外贸出口范文篇7

一、外贸出口运行特点

(一)总量逐步攀升,增势明显。今年来,在市局主要领导来我县调研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县局主要领导多次到出口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主动协调各部门解决出口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逐月增加,增势明显,仅四月份单月出口就突破百万美元大关,达到132.77万美元,比上月增幅3.8倍,有业绩的出口企业达到3家。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宜昌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主攻欧盟市场的罐头食品加工企业,在欧盟柑橘罐头市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一方面另辟蹊径,努力开拓美国及中东市场;另一面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蚕豆、青豆、甜玉米罐头等新产品的生产量,元至4月,在中东和东南亚市场拿到市场份额110万美元,新产品出口达到107万美元,占企业出口总额的49.2%,累计出口已达217.85万美元。据企业快报,甜玉米罐头在第105届广交会上获得多国采购商的亲睐,结构调整让绿色食品公司化困难为契机。

(三)锰产品传统市场依然低迷。4月份没有接到传统的欧美及日本市场的订单,仅向印度出口300吨电解金属锰片,出口价格2340美元/吨,出口73.2万美元,但价格有回升迹向。

二、外贸出口存在主要问题

外贸出口范文篇8

一、绿色贸易壁垒基本内涵及特征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简称为绿色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由,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些限制贸易活动的政策,从而减少贸易活动对环境、生态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推动国家安全和经济有序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种限制政策,以期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产品出口,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收益,获得更大的利润。可以看到,伴随全球经贸一体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新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此外随着全球环境形势日益恶化,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行为等,导致全球变化等形势日益演剧,全世界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绿色贸易壁垒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严重。绿色贸易壁垒主要的特征有:1.对产品的约束范围比较广。绿色贸易壁垒中限制的产品,范围都比较宽泛,既包含产品的生产加工、投资阶段相关的方面,又涉及到产品服务等方面,既有初级产品、中间产品,还涉及到最终的销售产品等,约束性比较大。2.强调政策性。绿色贸易壁垒现象,都需要政策的支持,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依据国际、本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来制定相关的协议,从而更好地以法律性来提高约束力和合法性。3.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提出,依据是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给公众会造成一定的误导,让他们认为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实行的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有关国家的利益动机等。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的影响研究

绿色壁垒政策对于我国而言,外贸出口领域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益。针对我们国家,外贸出口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他们这些国家有比较严格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公众的环保意识非常强,且在技术等方面也有领先优势。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一些外贸产品将难以出口,加上在质量、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来进行抗衡,从而一旦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对外贸企业生产运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出口产品滞销,这样将会造成库存积压,生产营销链条受到限制,销售领域和服务对象缩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出口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破产等。2.影响农副产品、禽肉产品等出口。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实施,对于我国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和禽肉产品等领域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发展决策的调整,国内一些产品,诸如茶叶、蔬菜等农副产品远销国外的水平不断提升,如果出现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就会导致这些产品难以出口到国外,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对于禽肉产品同样如此,尤其是伴随欧盟国家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的准入门槛,在食品生产、养殖、包装、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和相关国家的政策要求,便可能够进行出口营销。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禽肉食品的安全,针对国内实际还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对我们国家禽肉食品检验非常严格,从而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3.影响工业产品等出口。除了影响出口企业以及农副产品以外,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实施对工业领域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我们国家作为重要的生产制造大国,纺织品等大量出口国外,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影响,国际上对产品的出口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在环保等方面的政策监管越来越严格,加上一些国家对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以及结构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很多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外相关国家客户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纺织品等工业产品的国外出口,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国外营销知名度。

三、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产品出口率,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建议从国家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外贸企业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努力,积极探索,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应对机制,具体对策建议如下:1.国家政府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加强环境经济核算分析和环保产品研发等措施,不断积极作为。一方面,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深入研究新时期国际相关的认证标准等方面的政策,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从而让国内外贸出口企业及时掌握国际相关的政策要求和标准,迅速进行决策和战略调整,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要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建立完善的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数据库,动态掌握相关的信息变化情况,并进行资源整合,为国内外贸企业等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参考,引导他们及时做好预防、调整等工作,提前谋划应对举措,不断提升产品的出口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政府要深入开展环境经济核算分析。针对出口产品如何定价等方面目前在核算方面没有考虑相关的环境因素,这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尤其是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日益严格,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应当提早行动,在不断学习国外在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核算管理机制,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加强资源的全面调度和集约开发管理,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此外国家要提高前瞻性,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探索,主动借鉴发达国家的典型做法,针对产品与贸易结构等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严格的标准,主动和国际接轨,从而提高国内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出台更多的环境保护产品开发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升级,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外贸产品的整体生产质量,开发更多的环保绿色型产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为发达国家来国内投资提供良好的空间,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战略。要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实施,从市场化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研判形势,提出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政策,大力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品综合实力。2.行业协会方面。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同时要争取更多的与国外行业合作的机会。一方面,行业协会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行业政策,为外贸出口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政府一起共同针对产品出口等与国际组织进行谈判,同时针对可能引起的诉讼纠纷等,提前预测,与企业一起共同制定相关的应对举措,避免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实现对企业造成过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针对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等共同研究具体的应对举措,更加及时全面的掌握国际信息,主动出击,争取谈判的主动权。此外还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对国际相关的认证检验标准等密切关注,一旦国际标准发生更改变化,要立即进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修订,从而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高应对能力。3.企业方面。企业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的理念,并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高对绿色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并结合国情和自身的实际,在环境保护等领域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引进更多的环保材料、绿色产品,加大产品的回收利用,从而提升资源最大化利用效能。要不断进行产品科技攻关,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更大的经营利润。还要加强市场分析和研究,积极开发新的客户,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从而生产更多的不可替代产品,在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持续提高绿色经营能力。

总之,绿色壁垒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外贸出口等多个领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色壁垒应对能力,应当从国家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外贸企业自身等不断努力,积极研究,主动借鉴经验,主动和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绿色产品开发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主动权,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全面提高外贸产品出口水平,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琦,李萍,郭晓立.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J].广东蚕业,2018,(01).

[2]李倩,王晓静.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8,(02).

[3]周彬.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04).

外贸出口范文篇9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科技兴贸自主创新国际营销

1999年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成为拉动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14.5亿美元,比重达到2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对于促进我国外贸增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已经开始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分析

1.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东西部差距很大。2006年排名前十名的省份及出口比重分别为:广东(37.75%)、江苏(25.13%)、上海(15.65%)、天津(5.50%)、北京(4.08%)、浙江(3.63%)、福建(3.16%)、山东(2.27%)、辽宁(1.12%)、四川(0.34%)。几乎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其比重总和达到98.29%,东西部高新技术出口极度失衡。即使在东部沿海省份内部,发展也不尽平衡。前三名的总和达到78.53%,最后四名的比重总和也只有10%,出口比例非常有限。

2.出口品种过于集中

2006年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主要八大技术及出口比重的依次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79.9%)、电子技术(12.8%)、光电技术(2.5%)、生命科学技术(2.3%)、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1.0%)、航空航天技术(0.9%)、材料技术(0.5%)和生物技术(0.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领域,比重达到92.7%,占了绝大多数;但是从国际市场角度分析,这三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却呈现萎缩的趋势。而极具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出口比重却很低。

3.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产品附加价值低

从贸易方式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进料、来料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方式的比重很低。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2006年出口额高达2458.2亿美元,占当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7.3%。加工贸易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说明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高技术产品仅为其他国家的代加工产品,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结果。

4.出口的企业主体类型失衡

从出口企业类型分析,外资企业的出口比重逐年增大,并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却在逐年下降。2006年外资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47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88.1%。相比之下,内资企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规模很小,出口额仅为335.9亿美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外资企业是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内资企业的差异较大,其中国有企业进出口的增长均较为缓慢,私营企业增长迅猛。

5.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2006年,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及比重分别为:中国香港(24.62%)、美国(23.48%)、日本(6.66%)、德国(5.79%)、新加坡(3.92%)、韩国(3.24%)、中国台湾(2.53%)、英国(1.99%)、马来西亚(1.78%)、法国(1.46%)等。香港、美国和日本仍旧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比重达到54.75%。虽然一些新兴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始增长,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但总体比例仍旧偏低。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探讨

1.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我国的大多数国内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我国一直对国有企业大力倾斜,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相对充足,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造成企业创新机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技人员的创新激励模式,科技人员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它们有自主创新的愿望和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实力的不足,在资金、人才方面的欠缺,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2.融资渠道不完善

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全,融资渠道不畅,对于缺乏资金的私营企业,除了自筹资金以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种种原因,私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金额也有限,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风险投资是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刚刚起步,风险投资占企业用于高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比重还不到10%,投资风险仍主要由政府承担,其成长还难以满足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3.国际营销能力欠缺

国内企业很少开展国际营销,即使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过,效果也都很不理想。由于国际营销能力的欠缺,很多科技型企业无法在国际市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好为国外企业做代工(OEM-帖牌生产),从短期来看虽然可以维持企业的生产,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都很不利,一个专为别人做代工的企业很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企业,而一个专为别人做代工的国家很难成为一个贸易强国。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及策略

1.培育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应鼓励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出口规模较大,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支持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允许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优先安排经营稳定、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吸引外资和从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多方筹集资金。

2.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措施

完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争取逐步按照法定税率退税,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设立海外市场开拓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家出口信贷保险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制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所得税减免,加速折旧和研发投入等方而的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依法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

3.创新国际营销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目前,一些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还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观念的落后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国内企业必须进行观念创新,尽快由产品观念向品牌观念、现代营销观念转变,重视产品研发前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根据对市场需求现状与趋势的研究预测,确定产品的功能、特点等。

4.创新国际营销手段

营销手段的创新是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关键。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做好市场细分: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各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别更大,合理的市场细分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营销的成功也更加重要。进行需求培育: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多是产品推动型的,在产品投向市场时大多缺乏需求,所以对于市场的需求培育,非常重要。重视信息反馈:只有通过市场信息的反馈,才能了解到产品的缺陷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对产品进行改进,为营销的成功提供保证。

5.加强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之间人力资本的合作和协作,进行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核心技术的封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内企业也可以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或协作,同时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可已做到短期内迅速提升本企业技术水平,缩短技术研发周期。

参考文献:

[1]王耀中: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布特点及对策思考[J].求索,2001(4):14~16

[2]都晓岩王丽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8):12~16

[3]宋智勇: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7):52~54

外贸出口范文篇10

1.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贸易摩擦加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贸易顺差大国:1990年~2004年间,除1993年出现122.2亿美元逆差之外,其余14年均为顺差。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1019亿美元,2006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更是高达1775亿美元。

然而,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相伴随的却是频繁且形式日趋多样的贸易摩擦。近10年来,中国不仅连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些国家还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商品出口设限。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2006年间,中国始终是全世界遥遥领先的反倾销头号目标国;从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世界各国共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了2840起反倾销调查,实施了1804起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印度、美国、欧洲共同体、阿根廷和南非是对外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几个成员。各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69起反倾销调查,实施了338起反倾销措施,分别占同期反倾销调查总量和反倾销措施总量的16.51%和18.74%,是被发起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成员。同时,从反倾销措施占反倾销调查的比例来看,中国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比率(72.07%)比世界同期比率(63.52%)高近10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上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影响最大的国家。

2.巨额外汇储备给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从1996年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到10年之后的2006年10月末超过10000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不利方面有三:一是我国的外汇储备,远远超出国际经验的三个月进口贸易需求和短期外债偿还的额度;二是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本国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进面形成本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三是外汇投资收益率较低,即外汇投资与国内投资比较收益率较低等。但对外贸生产企业和外贸出口企业来说,最大的影响是来自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自2005年7月21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7%以上,但是直到现在人民币仍然被巨大的升值压力所包围。人民币的升值不仅使出口企业利润空间下降,而且影响着我国对出口贸易的政策性态度。上世纪80年代,出口创汇成为改革开放中国的第一要务,外贸生产企业出口贸易可以不计成本,只要创汇,即可得到定额补贴。但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直接导致供需主导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政府对出口退税度的调整;加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超速发展曾依托的创汇补贴、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等三大优势,已失去两项。而本国货币的升值又直接导致了生产贸易环节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相对提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减弱了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3.中国出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虽然中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遍布全球,但这只是表象。从实质来看,中国出口企业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前几位的分别是服装、原油、棉布、棉针织品、粮食、皮鞋和玩具,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其中有很多是加工转口贸易,还有的是外国的跨国公司在利用廉价的生产要素与环境资源,很少是我们有效的技术出口。我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只占出口总额的5%,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5%,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九分之一。目前世界市场上需求旺盛的技术密集型和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几乎都是我国的弱项或竞争力差的产品。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八成以上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水平、劳动密集型的贴牌加工,属于内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份额还不高,自有品牌还不多。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58.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超过85%,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9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5个,而我国只有4个。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尚不足10%,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没有自有品牌,单纯地给外商提供厂房——这种情况被形象地称为“房东现象”。在国内组建的许多外资企业,很多都是国外母公司全球战略分工的一个部署。核心技术、关键环节都掌握在国外的母公司手里。一旦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外商完全可以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没有在中国扎根。作为“房东”,我们在只能获取微薄利润的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污染了环境,并引来大量的贸易摩擦,可谓代价颇大。4.大量出口的代价是高污染高能耗

我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投入的自然资源要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而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很低的国家,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森林覆盖率不足世界的3%,铁矿资源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而且贫矿较多,开采成本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其潜在稀缺正变得显性化。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巨大的外部不经济,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却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2006年12月17日发表署名埃文·奥斯诺斯的文章,讲述了中国生产羊绒衫污染美国空气的事情。文章从廉价羊绒衫、亚洲大草原和美国空气之间的微妙联系,告诉美国顾客一个以往未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廉价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模式威胁到稀缺的自然资源时,这种循环将对整个地球造成不良影响。其后几天,也就是2006年12月23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谭中的署名文章《从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看中国发展隐忧》,文章从近日中美高规格战略对话谈起,对中国高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表示隐忧,长期以来中国拼命搞出口、赚外汇,制造业总产值将近一半出口,出口产品51%是为外国名牌加工。文章称这种做法在两方面付出沉重代价,一是资源消耗,二是环境恶化。中国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中国的GDP只有全世界的5%,但石油消耗却超过世界7%,原煤消耗超过世界30%,水泥消耗超过世界40%,钢铁消耗约占世界30%。

中国人的这些高消耗和污染,当然需要付出代价的首先是中国人自己。但与此同时,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大量生产出口产品不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中国的这种出口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指责,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境遇。

二、对策建议

首先,实行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以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取代传统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出口——进口——国产化——出口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态地选择适合于本国(地区)的国际贸易战略就成为影响经济开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成为左右该国(地区)能否实现自我循环发展的关键。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已经完成了它阶段性的历史使命,中国必须适时地调整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实行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按照国际开发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所谓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就是适度的出口导向与有效的进口替代相结合、以关税和汇率杠杆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兼容战略。这一战略的政策隐含着废除亏损出口、行政指令出口、高额补贴出口的政策诱导机制,对部分幼稚产业实行战略性、动态性保护,从政府优先国内采购、科研补贴等方面对高新技术装备工业等实施进口替代扶持。在重视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适应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特别是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非常庞大、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适当地扩大进口不仅能够缓解国际社会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能提升本国国民的福利,并有利于中国外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要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在实施外贸出口战略转变中要尽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出口结构,减少污染性产品和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指定的环境法规构成了环境管制的依据,由此产生的贸易争端不断出现。我国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

[摘要]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外贸出口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外贸出口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的外贸出口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贸易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中国逐步被人们认为是世界的加工厂。然而,伴随中国对外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外贸出口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制约中国对外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雅华:中国经济的国际依赖度.中国外资,2005年第9期

[2]张碧琼: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周灏:反倾销:国别及商品结构特点.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8期

[4]纪宝成:未来之路: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中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