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10

外贸专业论文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团队构建的前提条件及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团队的工作重点。

1外贾英语课程群的提出

所谓课程群是指,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2009年笔者发表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探讨》一文提出了包括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视听说和外贸岗位英语三门课程的外贸英语课程群的概念,即以外贸英语视听说为核心涵盖基础课程“外贸英语函电”和对其进一步拓展延伸的“外贸岗位英语”作为三门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2.课程团队构建的前提条件及建设目标

2.1构建前提

(1)成员间相互补充的知识技能。这里主要是指在成员组成上要特别强调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融入到课程团队能够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2)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课程团队中的每个人对其他成员都应该尊重和信任对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

(3)成员能够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面对教学改革目标团队的每个队员都有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但任务联系紧密,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能够服从大局为了共同目标的完成能负起工作与配合其他成员工作的责任。

(4)成员内部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与团队带头人之间都能以他们可以清晰理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大家畅所欲言,及时消除误会.达成一致。

2.2建设目标

课程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为主要途径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分工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部分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所组成的团队。高职外贸英语课程团队建设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语言类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在将单一课程整合成课程群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公务员之家

3建设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团队的工作重点

3.1吸收企业人才。形成专兼结合的课程团队

对高职院校的课程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课程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增加团队教师培训与学习机会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选送教师参加外贸英语或商务英语培训:购买相关外贸英语学习资料。(2)定期选派教师去国内外贸专业建设较好的学校作访问学者或参加其他短期交流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3针对人才需求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外贸英语课程群课程团队.应紧密结合外贸专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本课程群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实现课程群教学的改进.加强与其它高校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的经验交流探索适合本课程知识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4完善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课程教材方面。三门课程均应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经验充足和时机成熟的时候组织团队成员可以分工合作进行教材的编写把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其他教学资源。除了教材之外还要广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建设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论坛与教学网站:推荐优秀外贸英语课程与相关知识网站等。

3.5合理分担课程增进协作提高教学水平

总结以往授课情况进一步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相对固定成员的任教课程同时注意相互配合。尤应强调的是.第一外贸英语课程群所包含的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能有重叠的地方因此课程组成员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统筹兼顾,要尽量拓展整个课程群的覆盖面.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第二、三门课程之间教学难度是有所区分的.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基础课程学生掌握相对容易难度较低外贸英语视听说培养听说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外贸岗位英语作为外贸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最高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程度.选用适当的教材内容及教辅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一听说读写译技能。

3.6以科研促教学,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团队各成员应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恰当地引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启迪其创新意识.以科研促教学的作用。团队教师可将自己的研究体会传授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外贸英语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外贸英语学习方法等研究。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2

事物的性质,即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即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的本质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原因。

教育类型是由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所决定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即研究科学原理的人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一类是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人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前者是培养探索未知的人才,后者培养是应用已知的人才。

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造就。一般来说,学术型、科研型和工程型人才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培养,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由职业教育来造就。其中的技术型、高级技能型人才一般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工程型教育。但在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刻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把技术应用型教育办成学科型、工程型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偏离”:

1.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偏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不是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而是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以学科来设置专业。

2.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偏离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而是走高等专科学校的老路,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

3.教师的激励杠杆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特别是在职称评审方面,完全套用普通高校的做法,把教师引导到写理论文章和出专著上去。普通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创造学科理论去探索和预测未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引导教师创设实践过程去应用已知。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设置职业化的专业,开发岗位化的课程,实施过程化的教学,推行成果化的考核。

二、职业、岗位的关系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组相互关联但又不能相互替代的特定工作的统称。一个社会性的职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岗位组成,即通常所说的岗位群。它具有集合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目标性等特点。在这个系统中,它是由一个核心岗位支撑起来,将众多的岗位有机集合在一起。比如,教育是一个职业,教师就是一个核心岗位,其他的行政管理、实验实训、后勤服务等岗位都是直接服务于这个核心岗位而存在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职业和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对职业进行科学的分类。职业分类客观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社会管理水平。

既然高等职业教育部门要设置职业化的专业,那么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掌握这个专业所对应所有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实践技能,因而,对岗位的科学分类就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一个岗位开发一门课程还是几个岗位整合成一门课程,但专业岗位的科学分类是前提条件。划分出来的职业岗位必须是全面、科学、切合实际,这样既能突出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操作规程,又能针对工作过程融合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为教学改革的后续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专业岗位分类的依据

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

1.以职业资格要求为蓝本划分职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经专门机构在综合测试和考察实际工作效果后颁发给个人的能在全国得到承认的一种凭证。它标志被授予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参考凭据。每一张“国家职业资格”都对应一个具体的岗位及所需的岗位技能,它由主要职能、能力单元,能力要素及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等所构成。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将对外贸易专业划分为外销工作、报关工作、报检工作、单证工作、船务工作等职业岗位。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架职业岗位。岗位工作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作用于具体的劳动对象并产生一定工作成果的社会活动。因此,职业岗位都是由技能、过程和劳动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岗位都对应了一定的工作过程,能够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必然包含一定的岗位。那么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以核心工作过程为主线,着眼于相对独立的的工作过程,逐一进行分解,划分不同类型的岗位工作。以工作过程为标准构架职业岗位,要对整个职业化的专业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要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重新构建行动导向的岗位体系。例如,对外贸易专业从作业过程上划分主要有:商流、物流、资金流、单据流等四种基本作业运动。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归纳职业岗位。上述两种划分方法主要是基于职业岗位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但每种职业岗位总难免面临着由于外界的冲击而产生非常规的工作任务。外部环境的变化给职业内部系统带来新的工作任务时,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应该有常设岗位或临时岗位来承担这部分工作。因此,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划分职业岗位是对以上两种划分方法的有效补充。例如,对外贸易专业在做好各个岗位的常规工作时,经常遇到反倾销、反补贴、合同危机等非常规事件,而且这些非常规任务对于对外贸易职业而言,发生频率并不少见。那么我们应该划分出仲裁与应诉、的职业岗位,纳入到职业岗位系统当中来。

4.以工作部门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按涉及的部门进行划分,海关作为代表国家政府而独立行使对国家所有的进出口活动而进行监管调控的部门,它有自己一套独有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程,在以上的分类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考虑到未来学生报考公务员进入海关部门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岗位并入到对外贸易的岗位体系中是比较合适的,体现了专业设置中的可拓展性。以上四种划分方法不是独立使用,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再辅助以其他三种分类标准归纳整合成任务明晰、过程突出,相互衔接的职业岗位系统。结论: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那么,对外贸易专业岗位就划分成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外销实务、外贸物流与保险实务、外贸商检实务、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外贸监管与预防、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海关实务。自然构成了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知识技能的重组——课程开发

通过以上划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已显山露水。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毕业之后要做哪些事情,怎样做这些事情。就好比学生置身于大河彼岸,清晰地看到对面的风景,可惜的是面前横卧着一条大河,只能远观而不可近赏。要能近赏,技能不可或缺。怎样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为:因岗定能,构建职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课程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技能和能力体系,职业通用能力是金字塔的最底端,中间则是专业核心技能,而金字塔的塔顶则是专业方向能力。

例如,对外贸易专业的通用技能是外贸英语能力,具体包括外贸领域的口语会话能力、外贸函电的阅读能力、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等。这种能力是以上所有岗位工作共同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是以上七种核心岗位各自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方向技能是基于社会变迁产生新岗位后的适应性技能或发展性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技能的培养之后着手打造的技能。

外贸英语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通用技能的课程先行讲授。但不能按照现有的教材开展教学。而是紧扣专业核心技能,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对外贸易活动中各个环节所使用到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固定表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写成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实用教材。我们打破以往按语言学的结构以章节的方式编写教材,要以工作业务流程为线索,开发模块化学习单元,将那些外贸过程中必须用、反复用的词汇和习惯表达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记住了常用词汇,能套用有关的句型,能完成日常的外贸沟通工作,学生就算达标了。

以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这个岗位为例,我们在学科体系中开设的《WTO规则》、《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有关办事规则的课程,要依据仲裁与应诉的岗位需要,精选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岗位工作过程中去。在过程中讲授法律知识,在动手中领会办事规则。将那么学术探讨性的漫无边际的理论知识统统删减。

只有过程化或程序化的知识和技能,任何知识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知识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OR].教育网.

[2]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12).

[3]杨黎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闭[J].职教论坛,2004,(8).

[4]马建富,沙启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3,(3).

[5]胡蒸熬.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6]徐挺.商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4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贸英语研究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即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只有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

一引言在世界经济阔步迈向21世纪的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贸活动的许多领域,如,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贸英语(BusinessEnglish)。它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可以说商贸英语控制着国际交流,国际交流离不开商贸英语。据统计,全世界16亿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群中几乎90%的人每天都与商贸英语打交道,可见商贸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总结商务英语研究成果的论文极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状况,而本文着重论及了这一点。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从路式成编写的《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与《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对比来看,商贸英语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11从数量上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贸英语研究的论文只有44篇。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论文多达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总数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说商贸语言的研究趋向活跃,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加。21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贸英语论文面窄,只涉及语法学中冠词与介词(1篇);文体学(21篇);翻译学(20篇);写作教学(2篇),及一篇号召性文章。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论文涉及面则加宽了:语法学(1篇)、词义研究(1篇)、词典编纂法(1篇)、词典评论(1篇)、语用学(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辞学(6篇)、文体学(102篇)、翻译学(240篇)、教学大纲(2篇)、教学经验(15篇)。31从深度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的论文内容多为知识介绍性,涉及文体学的文献综述性或工作体会式。涉及翻译学的论文也多为工作经验体会式,如《产品广告的英语》—《上海科技翻译》1987年第2期、《谈谈我国出口商品商标的英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浅谈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中英互译问题》—《翻译通讯》1984年第9期等等。而从笔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论文来看,英语的研究则倾向于深入、细致,思维角度开阔了一些,进步较明显。修辞学方面,论文涉及了音韵、语义等修辞手段、辞格、修辞功能、艺术等。文体学方面涉及面极广,如选词、语言策略、语言特点、文体特征、语体、语域、信息功能、表达方式、句式、句法特点、话语分析、委婉、文化、审美特征、模糊性、商务风格和大众心理等等。翻译方面则涉及了翻译原则、理论。其次应熟悉品牌、国情、兼顾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韵贯通,译出商标含义,最后商标的音韵节奏应简练明快,风格应朴实无华。研究者们论及了进口商标翻译常采用的五种方法:可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美及异国情调的音译法;可准确传达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译法;解释性释义的意译法;利用汉字表音表意特点,精心选取适当汉字,音译原文部分或全部发音的谐音取意法;用与原名有相近的语义表达功能,但带明显汉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商品名称的归化法。刘法公提出商务汉英翻译的忠实原则、准确原则、统一原则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还涉及了翻译具体的实践。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译的语法逻辑》—《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第4期、《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重复法》等。其中顿官刚论述到动词的名词化结构的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处理成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2]。张向京从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探讨经贸英语的特点(格式固定、用词准确)和翻译的省译问题[3]。曹顺发结合具体事例也谈到广告用语的翻译[4]。张长明在《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及改进办法》中提到广告翻译的尴尬现状和导致劣质译作的主观原因,如译者的责任心不强,畸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如何提高广告英译质量[5]。

这个时期的许多论文还与丰富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涉及了经济法规的英译、经贸洽谈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和国际营销中的翻译错误、商务合同的翻译、招商引资材料、英文药品说明书、财经英语、食品包装上英译文的调查分析、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计算方法、电传文稿、国际贸易合同法律性条款、涉外公证书的英译、金融英语的重要性等。傅传良提出合同翻译中应注意的专门用语Here2by,Hereto,Therein;专门词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还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译因词特征之一—用词正规》中列举的中英文原文条款翻译实例[7];扬晖探讨的技术合同中商务词汇和技术词汇的若干译法[8]。刘作永在《试谈招投标文件的语言特点》中论述的因招标内容不同,同一单词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含义不同;招标文件的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语公式用语的语言特点,如公示语的分类、其静态与动态意义[9]。同时也涉及了语言学、翻译学的结合点。例如商务英语的英汉语言差异、语义的可拓现象,语体特征、定语从句的理解、模糊信息处理技巧等。11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1)语用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的《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阐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和谐、冲突、竞争等各类信函中的具体体现;《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说明商标的语言语用失误的种种表现。薛瑜也具体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原则,即数量、质量、关联、方式准则,语用预设和会话含意[10]。蒋磊提出广告语言的语用意

义和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社会语用等效;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11]。

桂琼提到根据韩礼德(Halliday)的衔接理论、格赖斯(Grice)的说话隐涵原则以及塞尔(Sear2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以探讨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12]。(2)话语分析已有研究者对英文广告标题的“提问”与“应答”方式和内容做出分析,还涉及篇章研究的陈述言语功能的分析和社交话语文化的概括。陈其功在论文中论述了广告英语的社会基调、话语情态、交流基调和其基调的双重性。即广告英语的话语基调是广告人与商品潜在消费者双方关系的反映。双方长期、稳定的角色关系,即社会基调,具有广告人地位居下,双方距离接近最大的特征;双方临时、动态的角色关系,即交流基调,具有广告人地位上移,双方距离拉近的特征。分析表明,社会基调与交流基调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表达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方面,一篇好广告应能体现这两种基调的完美结合[13]。(3)语义学例如,陈欧论及涉外英语经济合同中的一些旧体词的运用和汉译[14];《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中的《词义的理解、选择与商务英语的汉译》详解了如何从修辞角度、专业角度、语境方面来确定词义;陶丽霞已阐明广告英语的用句特征和修辞特点[15];《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第5期中的《英汉广告中的词汇创意》指出的如何利用故意错拼、创造新词、利用双关、押韵和类比构词、运用词的联想意义和运用词类功能转换来创作英语广告。(4)与文体学的结合张定兴分析英语商标词得出下列结论:动词化的商标词的应用语体有口语体、广告文体和新闻文体:一般说来,其感情色彩有随和、亲切和欢快的特点[16]。(5)与跨文化理论的结合胡开杰在《论商标名称英语互译文化意义的转换》中提到商标有特定的文化含义[17]。王克非在《论翻译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中提出翻译文化研究框架,进行翻译文化的基础研究和拟定基础研究书目的重要性[18]。21与美学的结合胡开宝分析了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及商品名称的翻译;阐述了什么是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使汉语译名具通俗美、简朴美、奇特美、音韵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特征[19]。《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外语及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提出的英语商标词的构词理据,翻译时应注意的社会语用等效。可喜的还有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的取得,如外贸英语谈判中的模拟法、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财经英语教学初探、商贸英语的教学、“商务英语证书”二级考试试题简介及考前辅导点滴淡、外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等。

于浩淼在《国际贸易教学心得》中提出了征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的知识的范围以及与它相关的配套学科[20]。另外还有商贸英语专著的出版:《广告英语》(赵静,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2)、《现代英语广告》(周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外贸英语函电与谈判》(戚云方,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书中体现了外贸英语研究的一些成果。黄国文的专著《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系统地把语篇分析理论与广告实践结合起来,论述了广告标题的言语功能、语篇中的叙事语码转换、广告语篇中交际的双方,如合作原则的违反等,这是很好的研究典范。我们就应把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直接指导实践,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1研究者深入商务实践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语言研究有脱节的情况。21需编写供外语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商务英语词典和参考书,否则,系统的学术研究会很成问题。31研究者还只局限于从语言结构本身、从语言、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表达手段出发、探讨语言如何为商务服务。研究工作缺乏创新,纠缠于语言层面上的细枝末节,研究工作中有重复的现象,浪费了人力、财力。41研究视角狭,研究面需加宽。51研究者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合作不足,跨学科的研究力度不够。61缺乏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育,研究人员少。71信息不灵,课题分散。81研究方法单调。四前景及努力方向11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21现在研究者应注意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31广告英语研究的目的是为跨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服务,为企业涉外经营服务,所以研究者要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话语语言学、语篇分析、文章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国际法、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明白商务英语的语言性质、特点和商务语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41加强专著的出版。51加强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方法。例如可用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研究,或采用语料库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5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贸英语研究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即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只有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

一引言在世界经济阔步迈向21世纪的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贸活动的许多领域,如,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贸英语(BusinessEnglish)。它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可以说商贸英语控制着国际交流,国际交流离不开商贸英语。据统计,全世界16亿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群中几乎90%的人每天都与商贸英语打交道,可见商贸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总结商务英语研究成果的论文极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状况,而本文着重论及了这一点。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从路式成编写的《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与《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对比来看,商贸英语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11从数量上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贸英语研究的论文只有44篇。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论文多达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总数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说商贸语言的研究趋向活跃,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加。21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贸英语论文面窄,只涉及语法学中冠词与介词(1篇);文体学(21篇);翻译学(20篇);写作教学(2篇),及一篇号召性文章。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论文涉及面则加宽了:语法学(1篇)、词义研究(1篇)、词典编纂法(1篇)、词典评论(1篇)、语用学(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辞学(6篇)、文体学(102篇)、翻译学(240篇)、教学大纲(2篇)、教学经验(15篇)。31从深度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的论文内容多为知识介绍性,涉及文体学的文献综述性或工作体会式。涉及翻译学的论文也多为工作经验体会式,如《产品广告的英语》—《上海科技翻译》1987年第2期、《谈谈我国出口商品商标的英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浅谈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中英互译问题》—《翻译通讯》1984年第9期等等。而从笔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论文来看,英语的研究则倾向于深入、细致,思维角度开阔了一些,进步较明显。修辞学方面,论文涉及了音韵、语义等修辞手段、辞格、修辞功能、艺术等。文体学方面涉及面极广,如选词、语言策略、语言特点、文体特征、语体、语域、信息功能、表达方式、句式、句法特点、话语分析、委婉、文化、审美特征、模糊性、商务风格和大众心理等等。翻译方面则涉及了翻译原则、理论。其次应熟悉品牌、国情、兼顾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韵贯通,译出商标含义,最后商标的音韵节奏应简练明快,风格应朴实无华。研究者们论及了进口商标翻译常采用的五种方法:可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美及异国情调的音译法;可准确传达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译法;解释性释义的意译法;利用汉字表音表意特点,精心选取适当汉字,音译原文部分或全部发音的谐音取意法;用与原名有相近的语义表达功能,但带明显汉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商品名称的归化法。刘法公提出商务汉英翻译的忠实原则、准确原则、统一原则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还涉及了翻译具体的实践。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译的语法逻辑》—《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第4期、《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重复法》等。其中顿官刚论述到动词的名词化结构的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处理成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2]。张向京从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探讨经贸英语的特点(格式固定、用词准确)和翻译的省译问题[3]。曹顺发结合具体事例也谈到广告用语的翻译[4]。张长明在《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及改进办法》中提到广告翻译的尴尬现状和导致劣质译作的主观原因,如译者的责任心不强,畸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如何提高广告英译质量[5]。

这个时期的许多论文还与丰富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涉及了经济法规的英译、经贸洽谈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和国际营销中的翻译错误、商务合同的翻译、招商引资材料、英文药品说明书、财经英语、食品包装上英译文的调查分析、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计算方法、电传文稿、国际贸易合同法律性条款、涉外公证书的英译、金融英语的重要性等。傅传良提出合同翻译中应注意的专门用语Here2by,Hereto,Therein;专门词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还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译因词特征之一—用词正规》中列举的中英文原文条款翻译实例[7];扬晖探讨的技术合同中商务词汇和技术词汇的若干译法[8]。刘作永在《试谈招投标文件的语言特点》中论述的因招标内容不同,同一单词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含义不同;招标文件的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语公式用语的语言特点,如公示语的分类、其静态与动态意义[9]。同时也涉及了语言学、翻译学的结合点。例如商务英语的英汉语言差异、语义的可拓现象,语体特征、定语从句的理解、模糊信息处理技巧等。11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1)语用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的《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阐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和谐、冲突、竞争等各类信函中的具体体现;《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说明商标的语言语用失误的种种表现。薛瑜也具体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原则,即数量、质量、关联、方式准则,语用预设和会话含意[10]。蒋磊提出广告语言的语用意

义和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社会语用等效;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11]。

桂琼提到根据韩礼德(Halliday)的衔接理论、格赖斯(Grice)的说话隐涵原则以及塞尔(Sear2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以探讨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12]。(2)话语分析已有研究者对英文广告标题的“提问”与“应答”方式和内容做出分析,还涉及篇章研究的陈述言语功能的分析和社交话语文化的概括。陈其功在论文中论述了广告英语的社会基调、话语情态、交流基调和其基调的双重性。即广告英语的话语基调是广告人与商品潜在消费者双方关系的反映。双方长期、稳定的角色关系,即社会基调,具有广告人地位居下,双方距离接近最大的特征;双方临时、动态的角色关系,即交流基调,具有广告人地位上移,双方距离拉近的特征。分析表明,社会基调与交流基调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表达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方面,一篇好广告应能体现这两种基调的完美结合[13]。(3)语义学例如,陈欧论及涉外英语经济合同中的一些旧体词的运用和汉译[14];《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中的《词义的理解、选择与商务英语的汉译》详解了如何从修辞角度、专业角度、语境方面来确定词义;陶丽霞已阐明广告英语的用句特征和修辞特点[15];《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第5期中的《英汉广告中的词汇创意》指出的如何利用故意错拼、创造新词、利用双关、押韵和类比构词、运用词的联想意义和运用词类功能转换来创作英语广告。(4)与文体学的结合张定兴分析英语商标词得出下列结论:动词化的商标词的应用语体有口语体、广告文体和新闻文体:一般说来,其感情色彩有随和、亲切和欢快的特点[16]。(5)与跨文化理论的结合胡开杰在《论商标名称英语互译文化意义的转换》中提到商标有特定的文化含义[17]。王克非在《论翻译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中提出翻译文化研究框架,进行翻译文化的基础研究和拟定基础研究书目的重要性[18]。21与美学的结合胡开宝分析了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及商品名称的翻译;阐述了什么是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使汉语译名具通俗美、简朴美、奇特美、音韵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特征[19]。《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外语及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提出的英语商标词的构词理据,翻译时应注意的社会语用等效。可喜的还有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的取得,如外贸英语谈判中的模拟法、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财经英语教学初探、商贸英语的教学、“商务英语证书”二级考试试题简介及考前辅导点滴淡、外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等。

于浩淼在《国际贸易教学心得》中提出了征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的知识的范围以及与它相关的配套学科[20]。另外还有商贸英语专著的出版:《广告英语》(赵静,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2)、《现代英语广告》(周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外贸英语函电与谈判》(戚云方,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书中体现了外贸英语研究的一些成果。黄国文的专著《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系统地把语篇分析理论与广告实践结合起来,论述了广告标题的言语功能、语篇中的叙事语码转换、广告语篇中交际的双方,如合作原则的违反等,这是很好的研究典范。我们就应把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直接指导实践,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1研究者深入商务实践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语言研究有脱节的情况。21需编写供外语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商务英语词典和参考书,否则,系统的学术研究会很成问题。31研究者还只局限于从语言结构本身、从语言、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表达手段出发、探讨语言如何为商务服务。研究工作缺乏创新,纠缠于语言层面上的细枝末节,研究工作中有重复的现象,浪费了人力、财力。41研究视角狭,研究面需加宽。51研究者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合作不足,跨学科的研究力度不够。61缺乏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育,研究人员少。71信息不灵,课题分散。81研究方法单调。四前景及努力方向11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21现在研究者应注意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31广告英语研究的目的是为跨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服务,为企业涉外经营服务,所以研究者要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话语语言学、语篇分析、文章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国际法、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明白商务英语的语言性质、特点和商务语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41加强专著的出版。51加强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方法。例如可用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研究,或采用语料库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科研促进专业教学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科研促进专业教学

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一、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二、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三、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尝试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很重要的。国际贸易是一门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本文针对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对实施这些措施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说明。

竞争日益激熟的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自然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法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是大多数经管类本科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国际贸易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总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教学过程容易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在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学生参与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1)在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时候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概括总结后作为作业交上来。比如查阅近几年的世界贸易额、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等等数据,思考与这些数据相关的问题,比如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否如人们正在讨论的太高了?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数据中可以发现隐含着什么问题,查阅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统计数据学会尽快掌握比较可靠的最新的数据资料可以了解国内外与所学基本概念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基本情况使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马上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同时让他自己感到所学的知识很有用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对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

(2)在学习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代表性理论时不急于将理论内容等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某一方面的理论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先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考虑,如果自己作为经济学家或者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思考怎样解决。比如在讲国际贸易理论之前,现提出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如何进行贸易、贸易的结果会如何,又比如,在讲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前先提问: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怎样进行投资、投资会产生什么效应7让学生先来回答.并将学生们的想法摘要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将代表性理论阐述出来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和经济学家们思路的异同,使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代表性理论的思维逻辑和政策含义并且能够对代表性理论的贡献以及局限性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的思维被激发出来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于经典和权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对于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肯定。

(3)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期末要交一篇学术论文.按公开发表的形式写作题目自选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前期的训练。自选题目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了解比较多以后,才可能找到或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兴趣点的过程学生知道了自己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并愿意去付出努力思考解决。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其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论文写作的水平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在交来的论文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新闻性的或者是文学形式的语言.通过论文的写作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地给学生进行指导.要求用客观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且要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学生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会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肯定。个别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将论文投稿,最终公开发表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4)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将现实中的实践活动或者案例拿出来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有时候在课堂上会产生辩论的情况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不时会擦出耀眼的火花。因为国际留易本身是一门与现实经济活动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的内容比比皆是。比如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进行分析、对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问题进行讨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对出口退税的实施进行分析、对自由贸易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对我国铁矿石进口的问题以及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进行讨论、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出口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等等。在讨论中,学生们会越来越感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因为国际贸易的内容直接来自于现实经济活动、掌握这些知识对现实经济活动非常有用。在争论中同学们可以得到思想和知识水平以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同时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同学对于某一专业知识的误解、或者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片面理解甚至偏激的想法利于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5)在开学两周后把班里的同学随机分组随机指定组长,以组为单位开始准备在后半学期进行的上台“演讲”。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从选题到讲演的全过程。当然选题必须紧扣国际贸易所学内容并且是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各小组选题后会进行内部分工查资料、组织资料并以适当的形式写出来,做成PPT在课堂上由每一位组员讲解一部分。讲演后全班同学及老师对他们的讲演进行讲评指出好的方面和存在问题的方面.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几个好处:

①随机分组使得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相遇在一个组里,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增强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②随机选组长是给一些平时根本不愿意或者不敢在大家面前出头露面、更不会去做组织领导工作的一些同学锻炼的机会:

③每一位同学都上台演讲这是各届同学都非常肯定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原本自己不擅言辞.更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而这种形式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使自己能够而且很好地在公众场合下展示自己,并且通过看同学的表现学习好的避免不好的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评也更近一步让自己了解优势改正或完善自己不具优势的一面。

④在学生的演讲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同学们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引导和修正。比如同学们往往存在讲述问题不注意逻辑关系、框架结构就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发现同学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独立思考的思想火花。

⑤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成果就是学生做即丁的水平直线上升。

老师在学生讲演后的讲评非常重要.这需要老师做好更充分的知识积累和思考。学生很多,关注的问题也会很多涉及面很广,学生讲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自己一直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有同学会感兴趣几个国家之间的军火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奢侈品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动漫出口、有的会感兴趣台湾对大陆的蔬菜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各国在非洲的投资、有的会感兴趣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有的会对中国要不要抵制日货有很多想法……一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大学生们对不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老师是不会买账的。

同学们之间如果能够讨论起来就更好,因为有不同想法才会有讨论,如果只是某同学随便在上面讲,其他同学听着即使老师或讲授的同学提问也没有什么想法的话,那是比较麻烦的事情那只能说明对此问题没有一丁点认识,那就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因此,在每组同学演讲前约一周时间,要把讲演的题目告诉大家.让大家可以浏览一些相关资料对所讨论的话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6)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上会比较多地选择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可以解决的办法。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例可以设定情景,将学生们赋予不同的角色.比如进出口公司.运输公司、保险公司、进出口国的银行、仲裁机构(或法院)等等.由他们自己来模仿案例中的当事人也就是利益关系人来处理这样的纠纷,然后进行案例的分析。我们会看到,同学们热情很高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各种尝试。他们会根据规则、惯例等来据理力争也会不拘泥于规则、法律、惯例等,在适当的时候,为了长远的利益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采取更灵活更有益的变通方法。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入和全面。www.gwyoo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9

一、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深化经贸专业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12]4号),也进一步强调,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贸易经济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归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这体现了经贸类专业施行内外贸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它明确指出,培养通晓内外贸知识又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复合型人才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2.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嵌套融合急需一体化的经贸类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这种分工模式在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形成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中心-”格局。与此同时,在中国地区间存在着另一种依附格局,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专业化于低附加值的代工环节,而中西部地区成为低端要素的供应地,最终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食物链”。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地区差距,就要通过发展和延长国内价值链,使其与全球价值链相互嵌套融合,进而实现国家间以及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在这样的价值链重构与融合过程中,将需要大量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又了解国内商贸经营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贸类人才。3.新型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对复合型经贸类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技术风暴的冲击,贸易行业的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跨境电商增速高达30%。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4万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外贸比例将提高至20%,年增长速度超30%。此外,为了解决“北货南运”问题,海关总署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试点,支持东北省份的内贸货物借道国际水域进行运输。这些新型商贸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市场对于经贸类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懂得内贸、外贸一体化,还需要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

二、目前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紊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从内贸、外贸、网络贸易的角度来说,经贸类专业包括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由于贸易经济专业在1997年教育部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时被取消,至2012年才正式回归目录内专业。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院校不多,2017年一共36所,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共400所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共588所。其中,3个专业都开设的有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21所院校。从经贸类专业的归属院系来看,有的在商学院,有的在经济学院,有的在管理学院,有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信息技术学院。由于对经贸类专业的设置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专业间存在“单打独斗”“条块分割”的现象,因而大部分院校对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模糊,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是通才型还是专才型,缺乏明确的定义。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各高校经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千差万别,有的过于“宽”,课程开设庞杂,针对性不强,专业方向不明显。并且存在知识陈旧,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大类的重复性内容,纯理论课程多、实用性课程少等问题,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的过于“专”,外贸不懂内贸,内贸不懂外贸,内外贸对网络贸易都一窍不通。比如,有些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内贸,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碰到外贸的机会,却因为不懂国际贸易运作方式,缺乏跨国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较好地管控国外产品市场,因而错失良机。还有些院校将传统经贸类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完全割离,经贸类专业的课程丝毫不涉及电子商务的内容,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以计算机为主而很少涉及贸易的原理和实务。这造成经贸专业的学生缺乏互联网及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网络经济时代下出现的新业态和新贸易模式背后的机理不了解,无法对接市场对于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3.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目前,经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型教师,往往实训课程被压缩,实训内容单一。一些院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比如,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实验室完成,而经贸类专业实验室普遍缺少仿真条件与环境,即使个别课程的实训环节仿真度较高,但在专业层面来看,缺乏整体规划,内外贸与网络贸易之间的实践课程各自为阵,不能有机结合。在校外实训环节,不少校外实践基地只是签了份协议、挂了个牌,但缺乏后续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方法,校外实践名不副实,造成学生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有些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解决经贸类专业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企业主要采取到学校做报告、讲座的方式,而学校则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校企之间往往很难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三、复合型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1.经贸类专业有机结合,专业特色鲜明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同时开设了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这3个经贸类专业,实现内贸、外贸和网络贸易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经贸类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并且各有侧重。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国际贸易2+2方向,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强化英语能力,后两年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与其他高等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比形成独特的错位竞争优势。贸易经济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是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在2012年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注重内外贸的理论基础又,突出信息化供应链相关领域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致力于信息化供应链在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2.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创新课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紧密对接,始终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教学、训练、科研三者有机结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拓展、就业创业、毕业等环节。按照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层次构建课程体系。对于一些课程间有重复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注明课程之间的教学差异和侧重点。如信用证内容,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和国际结算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侧重信用证的流程,在外贸单证中侧重信用证的制作,在国际结算中侧重信用证的审核。此外,学院还遵循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总体要求,有步骤地推进经贸类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3.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企深度合作。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按照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着力构建由跨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实验、学生学术社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经贸类专业的实验课程相互融合,达到资源共享。全院共有4个中央与地方的共建项目——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室和数量经济科研创新平台,1个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此外,学院逐步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机制,采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促进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增强办学活力,共同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范钧,唐丽.基于协同创新的高层次商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3(11).

[2]傅炜.刍议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

[3]郭友群.加快培养现代商贸人才[J],商业研究,2005(17).

[4]李跟强,潘文卿.国内价值链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增加值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6(07).

[5]任荣,弓志刚.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

[6]司增绰,黄景章,洪涛.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时代,2013(01).

[7]张少军,刘志彪.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J].经济管理,2013(35).

[8]郑淮,程志宇.基于就业导向的经贸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

[9]周文贵,孙晓琴,杨础.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主动参与措施

竞争日益激熟的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自然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法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是大多数经管类本科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国际贸易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总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教学过程容易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在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学生参与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1)在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时候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概括总结后作为作业交上来。比如查阅近几年的世界贸易额、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等等数据,思考与这些数据相关的问题,比如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否如人们正在讨论的太高了?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数据中可以发现隐含着什么问题,查阅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统计数据学会尽快掌握比较可靠的最新的数据资料可以了解国内外与所学基本概念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基本情况使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马上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同时让他自己感到所学的知识很有用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对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

(2)在学习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代表性理论时不急于将理论内容等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某一方面的理论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先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考虑,如果自己作为经济学家或者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思考怎样解决。比如在讲国际贸易理论之前,现提出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如何进行贸易、贸易的结果会如何,又比如,在讲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前先提问: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怎样进行投资、投资会产生什么效应7让学生先来回答.并将学生们的想法摘要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将代表性理论阐述出来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和经济学家们思路的异同,使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代表性理论的思维逻辑和政策含义并且能够对代表性理论的贡献以及局限性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的思维被激发出来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于经典和权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对于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肯定。

(3)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期末要交一篇学术论文.按公开发表的形式写作题目自选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前期的训练。自选题目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了解比较多以后,才可能找到或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兴趣点的过程学生知道了自己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并愿意去付出努力思考解决。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其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论文写作的水平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在交来的论文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新闻性的或者是文学形式的语言.通过论文的写作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地给学生进行指导.要求用客观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且要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学生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会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肯定。个别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将论文投稿,最终公开发表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4)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将现实中的实践活动或者案例拿出来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有时候在课堂上会产生辩论的情况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不时会擦出耀眼的火花。因为国际留易本身是一门与现实经济活动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的内容比比皆是。比如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进行分析、对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问题进行讨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对出口退税的实施进行分析、对自由贸易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对我国铁矿石进口的问题以及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进行讨论、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出口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等等。在讨论中,学生们会越来越感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因为国际贸易的内容直接来自于现实经济活动、掌握这些知识对现实经济活动非常有用。在争论中同学们可以得到思想和知识水平以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同时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同学对于某一专业知识的误解、或者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片面理解甚至偏激的想法利于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5)在开学两周后把班里的同学随机分组随机指定组长,以组为单位开始准备在后半学期进行的上台“演讲”。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从选题到讲演的全过程。当然选题必须紧扣国际贸易所学内容并且是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各小组选题后会进行内部分工查资料、组织资料并以适当的形式写出来,做成PPT在课堂上由每一位组员讲解一部分。讲演后全班同学及老师对他们的讲演进行讲评指出好的方面和存在问题的方面.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几个好处:

①随机分组使得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相遇在一个组里,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增强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②随机选组长是给一些平时根本不愿意或者不敢在大家面前出头露面、更不会去做组织领导工作的一些同学锻炼的机会:

③每一位同学都上台演讲这是各届同学都非常肯定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原本自己不擅言辞.更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而这种形式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使自己能够而且很好地在公众场合下展示自己,并且通过看同学的表现学习好的避免不好的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评也更近一步让自己了解优势改正或完善自己不具优势的一面。

④在学生的演讲过程

中老师可以发现同学们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引导和修正。比如同学们往往存在讲述问题不注意逻辑关系、框架结构就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发现同学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独立思考的思想火花。

⑤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成果就是学生做即丁的水平直线上升。

老师在学生讲演后的讲评非常重要.这需要老师做好更充分的知识积累和思考。学生很多,关注的问题也会很多涉及面很广,学生讲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自己一直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有同学会感兴趣几个国家之间的军火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奢侈品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动漫出口、有的会感兴趣台湾对大陆的蔬菜贸易;有的会感兴趣各国在非洲的投资、有的会感兴趣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有的会对中国要不要抵制日货有很多想法……一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大学生们对不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老师是不会买账的。

同学们之间如果能够讨论起来就更好,因为有不同想法才会有讨论,如果只是某同学随便在上面讲,其他同学听着即使老师或讲授的同学提问也没有什么想法的话,那是比较麻烦的事情那只能说明对此问题没有一丁点认识,那就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因此,在每组同学演讲前约一周时间,要把讲演的题目告诉大家.让大家可以浏览一些相关资料对所讨论的话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6)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上会比较多地选择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可以解决的办法。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例可以设定情景,将学生们赋予不同的角色.比如进出口公司.运输公司、保险公司、进出口国的银行、仲裁机构(或法院)等等.由他们自己来模仿案例中的当事人也就是利益关系人来处理这样的纠纷,然后进行案例的分析。我们会看到,同学们热情很高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各种尝试。他们会根据规则、惯例等来据理力争也会不拘泥于规则、法律、惯例等,在适当的时候,为了长远的利益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采取更灵活更有益的变通方法。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入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