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3:40:11

外贸发展

外贸发展范文篇1

为重点推进外贸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经营方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效益,以保持我市外经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依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努力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不断优化出口经营方式

(一)对当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量在50万美元及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1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及以上、2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2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及以上、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3万元人民币;300万美元及以上、4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4万元人民币;400万美元及以上、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5万元人民币;5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奖励6万元人民币。

(二)对当年加工贸易出口50万美元及以上,且增幅高于市本级加工贸易出口平均增幅前15名的企业,给予1万元人民币奖励。

(三)对当年加工贸易出口50万美元及以上,且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例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的企业,给予2万元人民币奖励(剔除上年无一般贸易出口或总出口负增长的企业)。

二、认真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四)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量前5名的企业给予基数奖励2万元人民币。同时,对出口增量在30万美元及以上、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2万元人民币;50万美元及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4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及以上、1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6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再奖8万元人民币。

(五)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量前10名的企业给予基数奖励2万元人民币。同时,对出口增量在100万美元及以上、2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2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及以上、2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4万元人民币;250万美元及以上、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再奖6万元人民币;3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再奖8万元人民币。

(六)农副产品出口同比增量部分,每美元奖励2分人民币,其中对农产品出口增量部分再按每美元2分人民币奖励。

三、鼓励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不断降低出口收汇风险

(七)对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出口品牌”相关荣誉称号产品的出口投保,给予实际保险费支出50%的补助;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出口投保,给予实际保险费支出40%的补助;对一般产品出口投保,给予实际保险费支出30%的补助。对新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再给予保险费支出30%(最高2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四、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促销,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八)设立市境外促销活动扶持资金150万元人民币和市境内国际贸易促销活动扶持资金50万元人民币:

1.凡参加省、市统一组织及推荐的境外展览活动,根据市场区域、展览性质、展品行业等给予50%—100%的摊位费补助(包括中央、省补助,下同)。

2.企业自行境外参展的,经审核,给予30%—100%的摊位费补助。

3.对省、市重点组织的新兴市场境外促销活动,给予每人费用50%的补助(每个企业不超过2人,每人不超过1万元)。

4.对参加省外经贸厅、市外经贸局组织的境内外贸促销活动(广交会、华交会除外)的单位,给予不低于50%的摊位费等费用的专项奖励。

5.新获广交会品牌保证性摊位、名优新特及招展性摊位的企业,每个摊位奖励1万元人民币。

6.加大对高新技术、机电、木业、童装等重点行业的出口扶持力度,同时对出口企业在重大外贸活动中进行产品品牌、企业形象宣传给予补助和奖励。

(九)设立市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外贸出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各类产品的国际化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与促销,政策业务培训和研讨,人才招聘,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的补助。

五、积极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不断争创出口品牌产品

(十)对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

(十一)对获浙江省出口名牌商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人民币。

(十二)对列入我市本级出口品牌培育计划名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人民币。

(十三)在境外注册商标并在该地区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给予每只境外注册商标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民币。

六、着力推动企业进口贸易,不断提升技术更新水平

(十四)当年进口总额列前5名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备的进口部分除外;剔除进口负增长的企业),奖励2万元人民币。

(十五)进一步加大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出口机电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七、全力打造公平贸易平台,不断健全应对预警机制

(十六)设立100万元人民币公平贸易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引导企业应诉、信息平台、预警机制、调研听证、法律援助等。

八、加速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不断完善外贸服务环境

(十七)积极支持**国际商务网的运作和完善,大力推进**国贸进出口服务中心外贸孵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外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引导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外贸发展范文篇2

一、出口退税新政体现的政策导向

1、取消和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重点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255个税则号的商品,是对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反响强烈的问题终于给予了断。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未能处理好有限的能源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稀缺矿产和能源资源不仅可赚外汇,还可享受出口退税,使得一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盲目无序开发,使国家宝贵资源大量流失。国家这次取消煤炭、天然气的出口退税,对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8个百分点,迫使出口企业不能再把眼光盯在仅仅从出口退税上获利,有利于协调好国际国内资源价格,降低投资过热,控制能源、钢材,有色金属企业的盲目投资扩产,引导企业重组兼并,有利于积累和保护资源。

2、压缩和淘汰低端及初级产品,引导企业重组转产。这次出口退税新政重拳指向我国传统出口行业,降低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对这些仅靠出口退税度日的微利企业敲响了警钟,仅以纺织品为例:这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幅度不大,但影响大。据纺织行业业内人士说,现在纺织行业毛利大概在3%至4%左右,除去各种费用,净利润不到1%,再下降退税率2个百分点,明显是亏嘛。从宏观角度看,下调2个百分点,对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占据低端市场的主导局面不会立即产生影响,甚至还可能会抬高全球纺织品价格。这必将迫使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退出纺织品市场,有利于纺织行业重组和升级换代。这种挑战也是机遇,纺织行业应优化纺织品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尽快从现有承接订单、贴牌和来料加工过渡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中高档产品,尽快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提高单位产品附加值来规避“特保风险”。由低价倾销和数量取胜向高附加值规模化和品牌取胜转变。

3、鼓励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升级换代。这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商品清单中共有191个税则号的商品,其中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加工产品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十分抢眼。有的企业算了一笔账,过去出口初加工牛肉,每公斤1美元,扣除成本所剩无几。现在经深加工出口的牛肉每公斤5美元,扣除相关成本费用,每公斤附加值达3美元,翻了5倍。再从出口油料的情况看,菜籽为我国的大宗产品,现在每公斤0.6美元,而出口1公斤菜籽油是6美元,按4公斤菜籽可榨1公斤菜籽油算,所需菜籽成本为2.4美元,再加上其他成本合计为3美元,毛利润可达3美元,这样出口加工1吨菜籽油的附加值是3000美元。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不是农产品出口强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很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约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出口退税新政鼓励企业从出口农产品原材料转向出口深加工产品,从而扭转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这一根本性问题。

这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还体现在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是继**年提高IT产品出口退税率以来又一次重大变动。如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锂电池、液晶显示板、计算机零附件、液晶彩电、等离子彩电、数码摄像机、船舶动力用汽轮机、航空航天器用喷气发动机等191类,这表明出口退税新政充分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据出口主导地位。

4、明确企业实物投资出境可退税,鼓励企业迈出国门。102号文首次明确规定,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设备及零部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外购设备及零部件按购进设备及零部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退(免)税;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自用设备,按设备折余价值计算退税额。过去国家对企业到境外投资出口的设备是否退税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政策掌握不一致,有的省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带出去的设备享受了出口退税,而有的地方则没有。这次新的实物投资出境可享受退税的政策符合党中央、国务院“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大胆迈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提供新的选择,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5、新发生出口业务和小型出口企业取得真正意义的出口退税权。这次102号文明确规定,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在审核期期间出口的货物,应依照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税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税务机关对审核无误的免抵税额可按现行规定办理调库手续,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对小型出口企业的各月累计的应退税款,可在次年1月一次性办理退税;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的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对上述各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一次性退给企业。原审核期期间只免抵不退税的税收处理办法停止执行。这表明国家正在逐步调整过去由于出口退税计划紧张而对新发生出口业务和小型出口企业实行的只免抵不退税的“特殊”政策,这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出口退税,资金占压时间往往长达1年以上,即使是1年以后,大部分企业仍无法获得退税,只能慢慢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02号文对小型出口企业的应退税额规定在次年1月一次性办理退税;对新发生业务的企业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一次性退给企业。方式上与其他企业按月退税仍有区别,但较之过去只免抵不退税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6、强化了出口退税管理,规范税企双方按章办事。这次102号文在去年以来总局连续发文要求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基础上,对出口企业不作为出口货物的处理办法明确对以下情况,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款或征收增值税:一是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的货物;二是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货物;三是出口企业虽已申报退(免)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四是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出口货物证明》的货物;五是生产企业出口的除四类视同自产产品以外的其他外购货物。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出口货物,企业不仅不能退税,还需要缴纳增值税。前三小点是重申过去的要求,后两小点是新提出的要求,既有对税务机关,也有对出口企业,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税企双方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02号文还对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手续作了明确要求,出口企业在办理认定手续前已出口的货物,凡在出口退税申报期期限内申报退税的,可按规定批准退税;凡超过出口退税申报期限的,税务机关须视同内销予以征税。过去企业出口货物办理退税,须在办理备案登记或出口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资料,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到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由于涉及外贸、海关、外管、商检、国税等多个部门,经常会碰到企业还未办理完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货物已经出口的现象。由于税务机关不再受理退税申请,造成企业不能退税。这次规定企业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之前已经出口的货物,只要企业在货物出口后的3个月内收集齐相关单证并申报退税,税务机关应予以办理,新规定充分考虑了企业办理单证的实际情况,维护了企业的正当权益。

102号文还规定,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应单独按规定的征收率计缴增值税,不得与其他货物合并计算抵扣进项税额。此项规定加重了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税货物的税负。而过去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税,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新的政策既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还要按征收率单独计缴增值税,它表明国家不鼓励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的导向。

二、仍需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1、确立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其他贸易出口为辅的外贸出口方针。扭转当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逐年下降,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过快的态势。我国现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始终优于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对加工过程应征增值税实行不征不退税政策,使得相当一块本应通过一般贸易出口的货物往往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进口货物中应税货物大幅减少,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从事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随着当前出口退税率的不断下调造成征退税率之差不断扩大,还可能会出现部分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转而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由于加工贸易企业耗用原材料无需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增值税较一般贸易企业税负明显要轻,减少了资金占用,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还应当看到,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原材料、商品市场)致使国家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达52%,而一般贸易出口约占48%,在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还要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制定和完善外贸出口的税收政策,使一般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等相关的税收政策基本一致,适当控制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初加工型加工企业,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加工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大力发展带料加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2、尽快统一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政策。现行加工贸易中,对进料加工复出口实行免抵退税,对来料加工复出口则实行免税办法,其耗用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应转入成本。国家几次较大范围降低出口退税率后,进料加工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由于存在征、退税率之差,应将增值税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转入成本。随着出口退税新政的实施,企业经过比较,认为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更合算。已经开始出现从实行进料加工贸易改为来料加工贸易的趋势,放弃采用免、抵、退税办法而采用免税办法。建议国家应尽快统一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取消来料加工免税政策,统一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外贸发展范文篇3

一、积极扩大进出口规模

(一)以出口企业上年出口实绩为基数,基数内每出口1美元补助0.03元人民币;超上年实绩增量部分,每增加出口1美元补助0.05元人民币。

(二)对生产加工型企业自营进口机电设备生产线、整机关键零配件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每美元贴息1.5分钱,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外贸公司手续费按合同金额给予不超过0.5%的补贴,单个企业补贴不超过20万元。

(三)对参加华交会、广交会等国内展会的企业,每个摊位补助0.5万元人民币;参加境外展会,与省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配套,补助参展企业1个展位及1名参展人员费用的20%-40%(天数为会展期间和必要的撤换展时间)。

(四)鼓励企业开展各类认证。对企业开展产品国际认证、境外商标、境外专利申请等发生的费用,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

(五)设立出口品牌培育专项资金。支持出口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获得商务部、省和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

(六)加大外贸孵化支持力度。每年补助辅导费用10万元人民币。加大对获权企业的孵化、催化力度,促进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对当年首次实现进出口业绩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万元人民币。

(七)对在境外开办生产性企业、研发中心、资源开发企业、经营性公司、营销网络和办事处等,开展业务期满一年,并有带动本地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按投资性质分别给予补贴。对在境外开办生产型企业、研发中心、资源开发企业的,每家补助5万元人民币;其他类型的每家补助2万元。

二、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八)外贸政策资金尽早、尽快、足额拨付,原则上外贸促进资金当年5月底前拨付到企业。

(九)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在退税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力争当月申报、当月审批、当月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扶持新办企业和中小型出口企业退税业务办理,符合条件的企业经审批可提前办理应退税款退库。

(十)加大对外向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统借统还”贷款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开展出口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业务,大力发展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积极指导企业用好省中小进出口企业专项担保资金担保融资。

(十一)扩大出口信用险承保额度,提高覆盖率。对在国家指定从事信用保险业务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的保费支出,按年度出口信用保费实施支出额(按当时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的40%给予补贴。

(十二)推动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外保内贷”融资规模,增加贷款企业数量。

(十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逐年增加外贸发展促进专项资金规模,为我市外贸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各县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立外贸发展促进专项资金。

三、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十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海关驻淮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条件。

(十五)扩大检验检疫分类管理和“绿色通道”企业受惠范围。落实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收费减半政策。免收小微型企业一般原产地证书费及工本费。实施加工贸易优惠措施,凡符合政策规定的,品质检验费减收30%,扩大免验产品种类。

(十六)完善出口分类通关制度,推广进口分类通关改革,开展无纸化试点。争取在我市或企业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和出口监管仓库。建立“大客户”服务制度,指导申报A类和AA类企业。为重点项目进口设备争取税收减免优惠,提供货物通关前预审核服务。

(十七)积极推动进出口核销制度整体改革,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逐步实行总量筛选、动态监测、分类监管。

(十八)强化贴进企业服务,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完善落实外贸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对口联系服务机制,对年进出口额50万美元以上企业实行包保责任制。

外贸发展范文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东;外贸发展;路径研究

一、概述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在2013年9月7日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紧接着,10月,主席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显现雏形。“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涉及亚欧大陆国家及地区,总的来说有三个方向,第一条从中亚和俄罗斯经过延伸至欧洲;第二条经由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区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地区;第三条依次经过东亚,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地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条由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途径南海,印度洋抵达欧洲;第二条途径南海至南太平洋。

二、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从经济角度来说,广东经济近几年来都领先全国其他省份,因其特殊地理为主和历史原因,广东已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足轻重的合作对象,广东省前期的经济积累也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开放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港。当今,广州在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广东紧抓改革开放的机遇,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务实对外开放政策,最终,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全方位的提升。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方面,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外贸发展的现状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相关的文件于2015年3月公布,不久之后,广东紧随其后率先《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囊括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六大部分。并指出要致力于将广东省发展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中心、重要引擎和战略枢纽。广东省的实施方案是在全面考量了自身的历史优势、自然区位优势和经济积累优势等方面后作出的蓝图,以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突出粤港澳合作、突出经贸合作这三方面为支柱。具体来看,广东省各市近几年也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政策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首先,广州市以建设高端合作平台,吸引外资项目落户的方式对接“一带一路”,2015年4月,广州重点发展南沙新区、中新知识城,为进一步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做储备。深圳市依据中央的指示,响应战略,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开发湾区经济新活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珠海方面,随着2015年6月的“一带一路”愿景中将珠海横琴作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衔接与港、澳、台地区的外贸合作,这表示着,珠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体布局中将占有一席之地。广东最南部的湛江市也紧随步伐,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提出“六大支点”这一措施。强调湛江正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六大支点中,与外贸发展相关的主要有依托远洋枢纽深水大港,打造国际航运支点;依托独特区位,打造南海门户城市支点和依托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打造现代制造业支点。综合来看,广东各市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呈现出有层次、有步骤的特点,相信在未来的建设中,广东会更好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无缝对接。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外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为了让广东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实现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对接,有以下路径可供选择:(一)促进内源型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内源型经济发展在对外贸易领域的理解指的是更多培育具备自主研发制造和自主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让“内源型经济”的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能动性。自主创新是前期投入大、实行周期长的一个过程。因此,只有完善一个创新性的对外贸易机制,经济发展新活力才能被激发。(二)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自古以来,广东省都处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关键地位。因此,为了带动广东省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应紧跟步伐,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中,加大建设规划和自贸区建设。2015年3月,中央正式通过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广东自贸区包括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三个片区。自贸区的成立为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铺设了新道路、为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三)“互联网+优秀产业”“互联网+”是当下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旨在将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相结合,更新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过去我国传统的外贸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流通受限等外贸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受局限。为适应新形势,广东外贸应该充分借助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让更多的优势产业能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依托先进的技术,全面的服务和切实的客户体验来发展自身企业。“互联网+外贸行业”是当下外贸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譬如,优秀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升级外贸企业,可考虑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注重品牌效应。当下,广东省优秀的外贸企业在加强品牌宣传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方式,使产业不断升级改造。良好的品牌效应是商品走出国门的标签,是外贸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并长期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有力保证。其次,技术方面将产品做精做深,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即近些年推崇的“工匠精神”,因为只有聚焦产品研发,形成产品的独特化,才能使产品的优势和魅力不断提升。最后,外贸企业可以整合海外的优质资源,包括客户、融资渠道或者技术支持等。前两点是第三点的充分必要条件,否则,再整合的海外资源对于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会力不从心。(四)注重文化交流,营造“一带一路”和谐人文氛围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另一面呈现。广东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经过现代社会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原因,在全国早已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氛围。因此,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广东文化在经贸合作中的文化影响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区域间文化交流方面要增强。可以通过筹建相关“一带一路”建设的具备广东文化特色项目来实现,如学术讲座、画展、博物馆展等来传播丝绸之路文化。其次,通过区域间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来促进文化交流。例如可以尝试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进行联合办学,不仅可以促进广东高等教育的改革,还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储备专业人才。同时,相关高校有必要成立专业的“一带一路”项目研究中心,一方面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挖掘潜在的可行性经贸合作项目,为沿线合作发展提供决策向导。

五、结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省在自然条件优势和优秀文化历史的禀赋下,发展对外贸易还是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广东省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取长补短,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在以广州、深圳、珠海为重点发展城市的基础上,能带动周边沿海港口城市的协同外贸发展。总体来说,广东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贸发展可从内在经济发展、自贸区建设、“互联网+优秀产业”和加强文化交流几个路径着手,促进广东省外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亚太地区发展报告:一带一路(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张诗雨,张勇.海上新丝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思路与构想[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外贸发展范文篇5

一、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

1。培育骨干企业,孵化新的实绩企业。加大对进出口贸易额有潜力超过千万美元企业的培育力度,孵化实绩企业,在开拓市场、企业融资、贸易便利等方面给予支持;调整进出口结构,鼓励企业进口先进的机电设备和资源性产品。对企业进出口增量在省财政给予奖励的基础上,每美元再奖励0。01元;孵化新增1个外贸企业,对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给予2000元奖励。

2。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给予1个展位及1名参展人员费用(天数为会展期间和必要的撤换展时间)20%的补贴。

3。大力支持产业转移企业在本地出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外向型企业,促进外向型产业转移企业在本地实现出口。积极引导供货企业自营出口,发展配套企业,努力扩大我市进出口企业主体。

4。大力培育进出口主导产业。以外贸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品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骨干企业为基础,发挥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中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汽车电子加工业、鞋帽服装加工产业出口产业基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5。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扩大承保额度,提高覆盖率,按企业实际缴纳保费给予20%的补贴。积极推动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6。加大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开展培训辅导,搭建展会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7。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外贸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进口贴息、进出口企业孵化、进出口企业融资担保、品牌培育、出口基地建设等专项扶持。

8。加大对中小进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县(区)担保公司要积极为中小进出口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进出口企业的信贷工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在境外、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三、实现贸易便利化,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9。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政策宣传,清理进出口环节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及收费,缩短出证时间,降低进出易成本。商务部门要加大对外贸企业指导和服务;进出口协会、外贸中介机构要开展咨询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海关部门要努力完善电子口岸,加强与口岸海关协作,推进转关业务提速增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推行分类管理、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加快出口货物的检放速度;国税部门要加快出口退税审批进度,确保出口退税及时足额到位;外汇管理部门要提高进出口收汇核销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外汇金融服务。

10。实行包保责任制。各部门要贴近企业、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完善外贸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对口联系服务机制,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包保责任制;要建立外贸预报制度,完善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全市进出口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增强外贸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1。成立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问题。

外贸发展范文篇6

【关键词】外贸发展;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贸易发展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并且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碳贸易发展面临了更多的问题。对此,我国需要调整经济战略思路,努力发展低碳贸易,以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

低碳经济是低碳生活、低碳产业、低碳发展、低碳技术等低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结构的总称。主要指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等模式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创新制度、开发新能源等手段,使石油、煤炭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消耗降到最低,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一种共赢发展的局面。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减排技术与能源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类发展观念的彻底转变,即开发清洁能源,利用高效新能源,通过低耗能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模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类生存对全球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世界经济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特别是作为一个出口贸易占极大比重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改变“高碳经济”的传统出口贸易模式

我国传统外贸发展模式以出口为主,而出口的商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耗能高、投入高、效益低”的缺点。我国外贸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盟、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多已摆脱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过渡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必对其中短期内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2.2出口贸易量降低

在低碳经济模式的冲击下,传统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被新能源所替代,这对我国的化石能源出口产业造成了市场萎缩和价格降低迷的双重压力,致使部分化石能源出口企业出口量大大降低。此外,欧美国家一直积极筹备启动碳关税,若该项关税一旦启动,无疑将对中国的出口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根据世界银行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一旦在国际上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将首当其冲受到巨大冲击,出口量将因面临平均幅度为26%的碳关税,而萎缩21%。因此,碳关税将随时成为某些不怀好意的发达国家扼杀“中国制造”的有力武器。

2.3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受损严重

除了碳关税之外,在对外贸易上必然还会针对更多影响环境的进出口产品在各个环节制定更多限制条款,这对于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造成巨大影响。不论是生产、销售甚至到产品的报废,各个环节都将有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制造商在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将必须增加有关保护环境的产品检测、认证等措施,以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境保护要求,这无疑将增加制造商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成本。

3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低碳贸易

低碳经济虽然给我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实现经济生产方式的低耗能化转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低碳发展之路,不但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需求。为此,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思路,以变应变,以适应世界经济贸易的低碳化过程。

3.1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环保标准低,并不适应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调整目前的出口产业结构,充分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资源消耗,减少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结合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抓住出口调整的契机,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优质人力资源回国创业的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各项产业包括服务贸易在对外出口贸易市场中所占的比重。

3.2以政府引导为主力,从上至下推动贸易转型

低碳贸易中的边际成本会随着碳排放量的不断减少而增加。这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低碳并不代表低成本,推广低碳贸易发展,以为这全社会对低碳追求所付出的成本的增加,因此,在低碳贸易上,完全公益化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并举步维艰的。在这样的领域里,必须由政府出面,充分调动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低碳贸易的推行与发展进行税费补贴,引导和协调低碳经济进入现代产业体系,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常态。

3.3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面扩张绿色贸易战略

技术创新是绿色贸易的突破口,是绿色贸易战略推行的前提与保障。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努力以环境与生态发展需要为导向,拓展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品,将绿色生产融入设计理念,在从知识产权保护到产品推广的各个环节中逐步树立绿色品牌形象,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等途径,健全企业绿色生产创新能力。

3.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创造良好涉外经济环境

除了完善国内对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产业、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外,在国际上,政府要积极开展多国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贸易互动政策的谈判,倡导发展自有贸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与双边贸易合作,运用环境外交策略,以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为目的,开展环境外交,携手更多发展中国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广泛达成公平、友好的国际贸易公约、协议,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营造良好涉外氛围与健康稳定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常娥.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J].江苏科技经济,2010(10).

[2]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02).

[3]于立新,江皎.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J].红旗文稿,2010(02).

外贸发展范文篇7

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做出贡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战略高度,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命题,也就是说,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

所谓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提出了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的框架设计。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和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应当包括进出口的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

1.数量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要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的基础上,到2020年翻两番。按当年汇率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7,83美元,首次超1万亿美元(为方便计算,以1万亿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49美元(为方便计算,以人均800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00美元到中等发达国象的水平。

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相适应,商品货物翻两番是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我国进口总额为4,743.1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1亿美元,进口2,251亿美元(2001年进出口额为5,097.7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进口2,436.1亿美元;2002年进出口总额为6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2000年进出口额5000亿美元为基数,进出口额大体平衡计算,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2%,大体上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进出口规模。

(1)外贸翻两番的必然性。为什么要提出外贸进出口总额到2020年要翻两番呢?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是保障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处理对外关系和解决国内各种复杂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还告诫我们:我们在国际事物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物中的作用就会大。"这是被社会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坚持需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外贸翻两番的必要性。首先,外贸翻两番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据瑞士洛桑国际研究所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参评的46个国家中,中国排名次序由第31位降为第33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该指数由技术创新、新技术传播、传统技术传播和人类技能等四个方面构成。在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地区)中,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743;而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序为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其次,外贸翻两番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需要。200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我国人均GDP水平,在世界属于低水平。我国的外贸出口2000年居世界第6位,进口居第7位,属于世界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出口水平低,还不是出口强国。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再次,外贸翻两番是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进入小康,但就全国看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城市下岗人口比较多,每年新增人口有100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很大,这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3)外贸翻两番的可能性。这是对未来20年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展趋势而作出的结论。就国际环境而言,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有关专家按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预测,从2001年到2025年乃至2030年左右,世界经济将处于第五个新的长波上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就国内环境而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令世人瞩目。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商品供求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大经贸"格局已形成;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外开放领域更加拓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当然,未来20年外贸发展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确定的因素或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难而进,开拓进取,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进。

2.质量目标:坚持外贸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应当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对外贸易集约经营方针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我国工业制造业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89.8%,2001年占90.1%,但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仅占15%,更缺乏国际名牌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出口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我国出口货源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要增长极(城市)商品出口很不平衡。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划分,东部地区按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省属32个城市的统计,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64.29%;中部地区17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3.23%;西部地区13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2.30%。很显然,我国城市增长极的优势在东部,而不在中部和西部。因此,在外贸翻两番过程中,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长极在出口中的地位,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商品优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二是西部外贸出口依存度低。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西部12省(区、市)1999年出口总额77.2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4%;而西部地区出口依存度多数省区在3%左右,大大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外贸出口对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小,反映出西部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低。三是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由于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影响,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以资源型、原料性初级产品为主,而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很少。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在确定外贸发展质量目标时.一定要抓住结构调整升级这个关键环节,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商品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出口后劲。

在重视发展速度与结构相统一的同时,我们还应当重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目前,我国工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居世界第6位,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一批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看到,由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比较落后,高档产品和名优产品较少.如机电产品出口虽然成为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但在世界机电产品的名牌中所占份额极小,而在信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业、关键产品尚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出口经营中,长期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销、"以量取胜"的粗放经营状态尚未根本消除。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或出口产品质量不佳,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容易失掉市场和消费者;同样道理,如果忽视出口的经济效益,则会影口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我们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任务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1953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0.6%,主要向苏联及东欧国出口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冻肉、茶叶、桐油、绸缎、呢绒、棉布、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60年代,我国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为60%左右,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70年代,1979年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降到53.6%,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46.4%,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很快,但仍然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我国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强劲,1989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额的比重下降到34.7%,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到65.3%。90年代,199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8.8%,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1.2%。总的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方向迈进。从而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呢?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反映一个经济体在市场竞争中经济实力强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所谓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竞争力(大国还有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但在国与国之间竞争力比较上则以国家竞争力为主体。所谓综合性是指一个竞争主体的竞争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价格(直接受成本制约)竞争因素外,还受各种非价格竞争因素,如商品质量、商品品牌或商标、商品市场营销手段、商品的性能安全,以及对人身健康影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在商品质量等非价格竞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竞争因素还起主要作用.这就是物美价廉的道理。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包括产业或产品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竞争力的上述特点,如何衡量和判断一国产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即正确选择出口产业或产品的战略重点,这对于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一国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出口产品优化过程,二者相一致,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阶段。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看,由建国初期的矿产品、农产品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出口成为出口拳头商品。这表明经过多年的进口替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老设备,对于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是选准我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建议,应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和优化配置的特点而作出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使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这是从长远战略着眼,扩大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为: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增长;二是产业结构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三是科技进步,这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5%,而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平均40%,其中,美国为44%,新加坡最高为72%,与它们相比,我们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吸收国外高科技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高科技资源不仅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外贸扩大出口提高强大动力。

第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外贸翻两番目标的实现。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和中国90年代新一代家电行业包括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生产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实践证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加快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至少在20年内,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我国在轻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部分机械和电子产品等成熟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1978年,亚洲"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中国仅占不到10%。20年后,中国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减轻我国扩大就业的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还相当低,技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我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扩大就业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适合于从事加工贸易如家电产品、服装、制鞋、玩具等生产,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第三,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出口,可以加快资金积累,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技术都是较成熟的技术,技术(包括专利软件,有时也包括硬件设备)价格较低,相当于原来R&D成本的1/3,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我们采说,属于适用的先进技术,比我们自己R&D成本低,投资周期短,收益比较快,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零配件产品更适于我国国情特点,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实施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翻两番的应对措施

根据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导思想,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外贸发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外贸法制建设,为我国外贸翻两番,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1.要澄清几种片面认识,正确理解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种模糊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我认为,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走私严重是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不是加工贸易自身的弊端。

2.要发挥增长极(城市)产业群和地方特色产业群优势在扩大出口增长中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效应理论认为,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吸纳智力人才,实现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因而,这一地区的产业和出口商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外贸发展极不平衡,具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在外贸发展中不能人为地"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

(1)东部发达地区就在保持IT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纺织品服装、轻工和农产品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机电产品,特别是信息通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该地区新的出口增长亮点。我们应当在珠江、长江、环渤海三个经济带和东部12个省市的32个主要出口城市的基础上,再选定培育若干个增长极的主要企业作为发展基地。通过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继续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新的产业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经济特区、高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保税区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2)中部地区应当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地方产业群优势,大力发展探加工产品出口。我国中部地区的17个城市,原来出口规模小、基数低,近年来发展很快,发展潜力比较大。随著我国现代交通、物流、通讯的发展,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会越来越小,同时中部地区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优势为接受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我国对外开放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呈梯度发展。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接近于国际水平,这就决定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必须向中部地区转移。而中部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利用外资,合作研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和农业,发展高科技农产品加工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潜力巨大。

(3)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外贸出口的增长亮点。我国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外贸发展很快,但增长极和产业群发展极不平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应当充分利用工业基础较好的重庆、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在进一步开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应加大农产品的出口培育,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还要以利用外资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动重点地带开发。比如,宁夏自治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资金优势,共同开发建厂,发展伊斯兰国家需要的新材料产业和特色医药产业向伊斯兰国家出口等等。

3、要坚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特别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条件下,由于我们缺乏管理金融的经验和方法,缺乏管理金融的法律和制度,金融资本实现调控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必须十分重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同时,还要强调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因为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保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出口后劲,保证必要的海外投资,推进"走出去"战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长期计划中和未来20年间,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充分重视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要坚持"以德经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诚信美德,建立诚信机制,树立良好企业和国家形象。要重视企业的外贸发展战略问题,建立中国式的跨国公司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始终把外贸体制改革和创新作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外贸体制改革,应包括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和中介组织功能改革三个方面。这里仅就外贸体制改革的框架,谈点设想,

1.政府管理职能改革:政府管理职能改革,必须符合世贸组织法律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的要求。政府管理职能,应是制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经济调节、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以经济调节为例,就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财税政策方面,坚持与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建立与完善进出口信贷、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实施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来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2.企业制度改革: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是搞活进出口的关键所在。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体制要有灵活的机制,诸如自主经营权;改造发展权、留利权(包括分配使用、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组织结构自诀权等。二是企业在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制度管理,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含技术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3.中介组织功能的改革:组建行业协会,替代政府行使一部分管理职能,是国外普遍行使的有效管理办法。它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又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需要。改革的总取向:弱化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强化行业协会与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改革的框架思路:(1)行业协会的组建和主要负责人的决定,不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而应由本行业民主协商选举产生。(2)行业协会的经费主要应由会员单位按其经营收入的一定比率交纳。(3)外贸进出口商会应当深化改革,逐步由依托外贸企业转变为依托工业企业的行业化改造,才能克服工贸分离的弊端,提高外贸管理的有效性和行业管理的自律性。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外贸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外贸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

1.加大外贸立法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对进出口贸易实行法制化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外贸立法必须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政府有关承诺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涉外经济管理中无法可依或法律依据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现行的《对外贸易法》及其配套的法规,法律条款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不够清晰;《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够完善,《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尚属空白,筹等。因此,在立法方面应关注中国经济与国际间的联系,比较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优劣,加快完善(对外贸易法),条款要具体和明晰化,加快制定(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相配套的法规。在执法方面,外贸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一方面应遵守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有关国际公约;另一方面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准则,对于走私犯罪、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必须狠狠打击,严加惩罚,以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流通秩序。

外贸发展范文篇8

一、总体要求

监督检查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要求相结合,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相衔接,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切实促进资金发挥较好效益,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二、监督检查依据

本次检查以《关于继续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11〕1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1号)以及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制定的内外贸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为依据。

三、监督检查内容

对外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了解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商务部关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决策部署、管理使用外贸专项资金的情况,并对专项资金扶持的具体项目进行抽查。内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主要了解具体项目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拨付是否及时、配套资金是否到位,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各项要求,项目完成后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等等。

四、监督检查方式

(一)根据商务厅安排,外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由厅财务处牵头,做好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上下衔接工作。外贸处、机电产业处、开发区处、服务贸易处、外资处、外经处等相关业务处室参与和配合。重点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专项资金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司局级领导带队。

内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由厅市场运行处牵头组织协调,市场秩序处、市场建设处、商贸服务处负责具体实施,做好与部检查组的对口衔接工作。以实地检查为主,现场检查项目情况,查阅有关文件、财务账簿、会议纪要等资料;听取汇报情况为辅,与实地检查情况对照。

(二)根据以上精神,我市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如下安排:

外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由局财务科牵头,做好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上下衔接工作。外贸科参与和配合。

内贸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由局市场科牵头组织协调,市场秩序科、商贸服务科负责具体实施,做好与部检查组的对口衔接工作。

纪检监察室全程参与检查工作,并抓好我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3月21日商务部已召开全国动员部署会议,3月22日省商务厅印发通知作了安排布署。根据安排,省商务厅4月上旬做重点抽查,4—5月商务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组将到我省各市进行检查,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市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近期,组织召开全市商务系统会议,对内外贸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3月下旬开始,各相关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进行自我总结,各县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将检查结果上报市商务局相关科室,并做好迎接商务部检查组的各项准备工作。商务厅拟于4月上旬,到各市开展重点抽查。

(三)重点检查。4—5月份,商务部检查组进行实地检查,请各县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积极配合,完成检查任务。

(四)问题整改。5月底,对前期的内外贸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六、工作要求

(一)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熟悉项目情况。准确把握内外贸专项资金使用的要求,对检查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沟通协调,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地点。

(二)深入实际,加强调研。注意发掘好的经验和做法,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涉及制度、政策性的问题,及时反馈有关部门研究并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外贸发展范文篇9

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做出贡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战略高度,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命题,也就是说,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

所谓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提出了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的框架设计。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和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应当包括进出口的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

1.数量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要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的基础上,到2020年翻两番。按当年汇率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7,83美元,首次超1万亿美元(为方便计算,以1万亿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49美元(为方便计算,以人均800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00美元到中等发达国象的水平。

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相适应,商品货物翻两番是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我国进口总额为4,743.1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1亿美元,进口2,251亿美元(2001年进出口额为5,097.7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进口2,436.1亿美元;2002年进出口总额为6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2000年进出口额5000亿美元为基数,进出口额大体平衡计算,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2%,大体上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进出口规模。

(1)外贸翻两番的必然性。为什么要提出外贸进出口总额到2020年要翻两番呢?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是保障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处理对外关系和解决国内各种复杂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还告诫我们:我们在国际事物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物中的作用就会大。"这是被社会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坚持需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外贸翻两番的必要性。首先,外贸翻两番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据瑞士洛桑国际研究所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参评的46个国家中,中国排名次序由第31位降为第33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该指数由技术创新、新技术传播、传统技术传播和人类技能等四个方面构成。在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地区)中,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743;而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序为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其次,外贸翻两番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需要。200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我国人均GDP水平,在世界属于低水平。我国的外贸出口2000年居世界第6位,进口居第7位,属于世界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出口水平低,还不是出口强国。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再次,外贸翻两番是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进入小康,但就全国看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城市下岗人口比较多,每年新增人口有100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很大,这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3)外贸翻两番的可能性。这是对未来20年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展趋势而作出的结论。就国际环境而言,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有关专家按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预测,从2001年到2025年乃至2030年左右,世界经济将处于第五个新的长波上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就国内环境而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令世人瞩目。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商品供求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大经贸"格局已形成;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外开放领域更加拓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当然,未来20年外贸发展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确定的因素或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难而进,开拓进取,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进。

2.质量目标:坚持外贸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应当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对外贸易集约经营方针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我国工业制造业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89.8%,2001年占90.1%,但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仅占15%,更缺乏国际名牌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出口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我国出口货源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要增长极(城市)商品出口很不平衡。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划分,东部地区按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省属32个城市的统计,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64.29%;中部地区17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3.23%;西部地区13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2.30%。很显然,我国城市增长极的优势在东部,而不在中部和西部。因此,在外贸翻两番过程中,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长极在出口中的地位,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商品优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二是西部外贸出口依存度低。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西部12省(区、市)1999年出口总额77.2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4%;而西部地区出口依存度多数省区在3%左右,大大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外贸出口对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小,反映出西部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低。三是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由于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影响,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以资源型、原料性初级产品为主,而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很少。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在确定外贸发展质量目标时.一定要抓住结构调整升级这个关键环节,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商品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出口后劲。

在重视发展速度与结构相统一的同时,我们还应当重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目前,我国工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居世界第6位,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一批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看到,由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比较落后,高档产品和名优产品较少.如机电产品出口虽然成为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但在世界机电产品的名牌中所占份额极小,而在信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业、关键产品尚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出口经营中,长期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销、"以量取胜"的粗放经营状态尚未根本消除。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或出口产品质量不佳,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容易失掉市场和消费者;同样道理,如果忽视出口的经济效益,则会影口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我们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任务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1953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0.6%,主要向苏联及东欧国出口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冻肉、茶叶、桐油、绸缎、呢绒、棉布、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60年代,我国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为60%左右,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70年代,1979年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降到53.6%,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46.4%,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很快,但仍然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我国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强劲,1989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额的比重下降到34.7%,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到65.3%。90年代,199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8.8%,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1.2%。总的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方向迈进。从而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呢?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反映一个经济体在市场竞争中经济实力强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所谓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竞争力(大国还有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但在国与国之间竞争力比较上则以国家竞争力为主体。所谓综合性是指一个竞争主体的竞争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价格(直接受成本制约)竞争因素外,还受各种非价格竞争因素,如商品质量、商品品牌或商标、商品市场营销手段、商品的性能安全,以及对人身健康影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在商品质量等非价格竞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竞争因素还起主要作用.这就是物美价廉的道理。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包括产业或产品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竞争力的上述特点,如何衡量和判断一国产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即正确选择出口产业或产品的战略重点,这对于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一国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出口产品优化过程,二者相一致,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阶段。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看,由建国初期的矿产品、农产品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出口成为出口拳头商品。这表明经过多年的进口替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老设备,对于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是选准我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建议,应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和优化配置的特点而作出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使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这是从长远战略着眼,扩大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为: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增长;二是产业结构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三是科技进步,这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5%,而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平均40%,其中,美国为44%,新加坡最高为72%,与它们相比,我们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吸收国外高科技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高科技资源不仅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外贸扩大出口提高强大动力。

第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外贸翻两番目标的实现。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和中国90年代新一代家电行业包括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生产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实践证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加快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至少在20年内,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我国在轻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部分机械和电子产品等成熟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1978年,亚洲"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中国仅占不到10%。20年后,中国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减轻我国扩大就业的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还相当低,技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我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扩大就业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适合于从事加工贸易如家电产品、服装、制鞋、玩具等生产,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第三,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出口,可以加快资金积累,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技术都是较成熟的技术,技术(包括专利软件,有时也包括硬件设备)价格较低,相当于原来R&D成本的1/3,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我们采说,属于适用的先进技术,比我们自己R&D成本低,投资周期短,收益比较快,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零配件产品更适于我国国情特点,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实施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翻两番的应对措施

根据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导思想,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外贸发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外贸法制建设,为我国外贸翻两番,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1.要澄清几种片面认识,正确理解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种模糊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我认为,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走私严重是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不是加工贸易自身的弊端。

2.要发挥增长极(城市)产业群和地方特色产业群优势在扩大出口增长中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效应理论认为,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吸纳智力人才,实现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因而,这一地区的产业和出口商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外贸发展极不平衡,具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在外贸发展中不能人为地"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

(1)东部发达地区就在保持IT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纺织品服装、轻工和农产品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机电产品,特别是信息通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该地区新的出口增长亮点。我们应当在珠江、长江、环渤海三个经济带和东部12个省市的32个主要出口城市的基础上,再选定培育若干个增长极的主要企业作为发展基地。通过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继续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新的产业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经济特区、高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保税区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骨干作用。(2)中部地区应当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地方产业群优势,大力发展探加工产品出口。我国中部地区的17个城市,原来出口规模小、基数低,近年来发展很快,发展潜力比较大。随著我国现代交通、物流、通讯的发展,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会越来越小,同时中部地区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优势为接受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我国对外开放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呈梯度发展。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接近于国际水平,这就决定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必须向中部地区转移。而中部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利用外资,合作研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和农业,发展高科技农产品加工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潜力巨大。

(3)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外贸出口的增长亮点。我国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外贸发展很快,但增长极和产业群发展极不平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应当充分利用工业基础较好的重庆、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在进一步开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应加大农产品的出口培育,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还要以利用外资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动重点地带开发。比如,宁夏自治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资金优势,共同开发建厂,发展伊斯兰国家需要的新材料产业和特色医药产业向伊斯兰国家出口等等。

3、要坚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特别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条件下,由于我们缺乏管理金融的经验和方法,缺乏管理金融的法律和制度,金融资本实现调控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必须十分重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同时,还要强调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因为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保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出口后劲,保证必要的海外投资,推进"走出去"战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长期计划中和未来20年间,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充分重视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要坚持"以德经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诚信美德,建立诚信机制,树立良好企业和国家形象。要重视企业的外贸发展战略问题,建立中国式的跨国公司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始终把外贸体制改革和创新作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外贸体制改革,应包括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和中介组织功能改革三个方面。这里仅就外贸体制改革的框架,谈点设想,

1.政府管理职能改革:政府管理职能改革,必须符合世贸组织法律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的要求。政府管理职能,应是制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经济调节、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以经济调节为例,就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财税政策方面,坚持与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建立与完善进出口信贷、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实施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来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2.企业制度改革: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是搞活进出口的关键所在。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体制要有灵活的机制,诸如自主经营权;改造发展权、留利权(包括分配使用、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组织结构自诀权等。二是企业在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制度管理,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含技术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3.中介组织功能的改革:组建行业协会,替代政府行使一部分管理职能,是国外普遍行使的有效管理办法。它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又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需要。改革的总取向:弱化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强化行业协会与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改革的框架思路:(1)行业协会的组建和主要负责人的决定,不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而应由本行业民主协商选举产生。(2)行业协会的经费主要应由会员单位按其经营收入的一定比率交纳。(3)外贸进出口商会应当深化改革,逐步由依托外贸企业转变为依托工业企业的行业化改造,才能克服工贸分离的弊端,提高外贸管理的有效性和行业管理的自律性。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外贸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外贸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

1.加大外贸立法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对进出口贸易实行法制化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外贸立法必须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政府有关承诺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涉外经济管理中无法可依或法律依据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现行的《对外贸易法》及其配套的法规,法律条款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不够清晰;《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够完善,《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尚属空白,筹等。因此,在立法方面应关注中国经济与国际间的联系,比较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优劣,加快完善(对外贸易法),条款要具体和明晰化,加快制定(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相配套的法规。在执法方面,外贸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一方面应遵守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有关国际公约;另一方面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准则,对于走私犯罪、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必须狠狠打击,严加惩罚,以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流通秩序。

外贸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宁波外贸;影响;对策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在全球的普及率也逐步上升,电子商务使经济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活力。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先驱,以北仑港、舟山港这些深水良港为依托,加之政府对宁波外贸的扶持,宁波的外贸很快就发展得红红火火,成为在全国排名前十的进出口贸易城市。但是,在外贸发展的红红火火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中小企业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成熟,外贸销售人员短缺等,这些因素使得宁波的外贸企业获利较少。

一、电子商务的特性

在世界经济正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在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各国政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赢得市场资源配置优势而大力推进的战略性任务。电子商务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由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领域之间所组成的系统工程。其特性有以下几点:

1.协调性

电子商务的全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如天猫店,需要客户、厂商、商、客服、售后、物流公司、淘宝公司之间相协调,这样能使电子商务的好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2.整体性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信息和人工操作往往是无法分割的,他们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样可使系统顺利运行,可使人力和物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3.超前性

由于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同时兼具渠道多样化,推销产品,在网上服务客户并提供售后,在网上进行交易,以及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并进行针对性分析的多种功能。互联网所具备的一对一网络营销模式,刚好是与定制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相符。

4.经济性

与以前的实物交换相比,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可以是无店面销售,这样店主可以不用交房屋租金和水电费,也不用雇人来看店。而且许多网上商城都是采用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而不是纸币,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5.普遍性

据调查显示,在宁波,有超过五成以上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来进行国际贸易。他们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e-bay、美商网等网站来获取外国客户的信息,客户所需要的产品。

二、电子商务对宁波外贸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宁波外贸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被改造。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产生了一大批向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虚拟”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原因是电子商务被广泛的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所以这些虚拟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但是在资本关系上,各个企业之间可不必产生联系。因此,这些虚拟企业在效果和功能上比某些单个企业更具有优势。不仅如此,通过电子商务技术,企业可直接面对消费者,不必通过中间商进行买卖,从而简化了进出口贸易流程,使外贸公司或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中小企业可利用电子商务来做跨境电商,为企业壮大之后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有利于宁波本土从事贸易交易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外贸公司和外贸加工工厂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建立一个属于本公司的企业,在网站上实时更新自己的产品。因为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所以把产品放在互联网上就等于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都能看到这个产品。这样就有更多的外国人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本公司的产品从而下单,增加了贸易机会。通过电子商务,生产企业的贸易成本得以降低。(1)通过电子商务,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得以减少。生产企业可通过网络技术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在选择供应商时可将多家供应商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供应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通过电子商务,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得以减少。生产企业可建立自己的官网,然后将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商业信息、产品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另外,通过与顾客交流,生产企业可获取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意见,从而降低营销成本。(3)通过电子商务,生产企业的库存成本得以减少。通过网络,生产企业可直接与顾客进行商业洽谈。一旦从顾客手中接到订单,生产企业可把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运达客户手中,从而使生产企业省去了把货存在仓库中的流程。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品积压,减少库存的压力。电子商务降低了人们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任何一个想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就可在互联网上找产品、找客户、获取订单。例如,你可以在阿里巴巴的国内网站上找货源,在网上看产品的详细资料,向供货商询问产品价格;然后你可以在速卖通、ebay等网站上寻找客户,在网上向他们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在网上和他们讨价还价。等你从“老外”手上拿到单子之后,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靠谱的船代和货代,让他们帮你跑海关,办进出口手续。当然,为了节约成本,你也可以自己办。通过互联网,外贸的整个流程你都可以在一台电脑上解决。

2.电子商务对宁波外贸的消极影响

宁波拥有世界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北仑港,同时宁波政府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本市的外贸企业,所以宁波的外贸发展的相当好。正是因为宁波的外贸事业发展的好,所以宁波的企业长期以来都是面对着外国客户或本国客户,与他们做生意,不直接接触消费者。所以一些外贸企业并未从以用户单位为上帝的观念中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上帝的观念,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可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的更新却未跟上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网上诈骗、造假行为,使许多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了不信任感,这些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电子商务加速了商业机密的泄露。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都在网上做广告。但是,在互联网上,买家和卖家的公司信息,甚至是个人信息都是透明的。在这种透明化环境下,把自己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最新的消息传到网上的速度越快,那么暴露自己公司的商业机密、引起同行模仿和制造竞争对手的时间就越快。例如,在纽约时装周刚刚的新产品,没过几天,你就能在淘宝搜到同款。可见在信息时代,同行的模仿能力有多强。许多企业是因为买家的要求才着手电子商务的。很多客人如美国人,他们的要求非常明确,要谈生意必须要有电子商务。当公司向买家要产品资料时,买家就告诉卖家去他们自己的官网上找,从UPC条形码到包装材料全部在里面,非常详细。同时,外国许多大公司都推行零库存管理,使本地的外贸公司在操作上非常困难。大公司的具体方式是把生产计划放在网上,供应商根据他们网上的计划生产,并给自己的部门下订单。对于本国的出口企业来说,这些形式很难操作,因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这样的环境。在互联网时代,网上信息错综复杂,外贸企业很难辨明网上查询信息的真伪。那些第一批通过电子商务做贸易的外贸公司发现,电子商务有两难:一是在网上做生意,买家通常通过该公司的网站了解了产品信息之后,按照该公司在其网站上留下的邮箱地址发邮件,询问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价格。但该公司无法判断该买家是真的对产品感兴趣,诚心询问产品价格的,还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卧底。因为此时对卖家来说,只有买家的邮箱地址是确实存在的,但是从邮箱地址中又很难看出买家真正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很难做出选择。不回复有可能会失去一位潜在的客户,回复的话有可能向竞争对手透露公司的秘密。二是公司通过网上新产品,虽然能吸引更多的新客户,留住更多的老客户,但是也让其他竞争对手有了模仿的机会。那些高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功能比较复杂的产品还不太容易让人模仿,而低端工艺品和加工品,则很容易被人模仿。

三、宁波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外贸的对策

1.改善当前的电子商务的环境

尽快的建立以宁波CA认证中心为基础,先进、安全、可靠的计算机信用网络平台,强化网上企业信誉,加大对网上贩卖的假货的打击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放心的购物。

2.全面发展电子商务

将宁波的特色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例如,慈溪市政府可推动和扶持本地区电子商务平台,推销本地的特色水果———誉为“甲天下”的慈溪杨梅。余姚市可通过电子商务,推销水蜜桃。政府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使货品、物流、港口、信息传递得到高效的结合,发挥快速流通效应。

3.中小型外贸企业从外引进或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中小企业可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性的外贸电子商务人才。或对本企业内较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外贸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外贸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状况、与外贸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外贸电子商务中基本的业务常识。

4.在较大的外贸公司推行零库存管理

出口企业可把产品先做出来,然后通过把货运到进口国,再经由商把产品交给买家。这样买家不会有库存,卖家也不用积压货物,所有货物都放在运输公司,以减少库存成本。

四、结论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宁波外贸有了质的突破。可以预见,未来国际贸易运作的主要方式是电子商务。我国有不少网站如阿里巴巴、美商网等,正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加离线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并逐渐增加在线交易的比重,最终完成全线的电子商务。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正成为国际买家的重要采购基地,而互联网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买家实现国际化采购。电子商务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潮流。对宁波企业来说,应顺应新潮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作者:冯诗红 单位:浙江宁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