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1 00:59:07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1

【关键词】新农村;档案;管理

1 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必要性

1.1 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科技档案中记载了丰富详实的农村科技信息,开发利用好农村科技档案信息,能极大地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广。同时,积极引导和重点培育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做好档案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提出“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涉及到档案工作,如“村级组织健全、工作有力”要求有选举工作的原始记录;“村务公开全面真实”明确了村务公开的档案必须齐全并按规定管理;“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则要求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档案必须真实、准确。形成于农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中的村镇及农户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 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要抓好农民保障,而建立的农民医疗档案、养老保险档案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环节。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中,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农民家庭健康档案,使投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甚至国外,中介劳务机构也相继产生。中介劳务机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档案工作。通过建立档案,可以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信息、就业市场信息得到交流,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

2 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主体构成

2.1 乡镇

乡镇是一级基层政权,《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乡镇档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是新农村档案工作体制中的最高层,具有监督指导和保管、利用两大职能。

2.2 社区

社区既包括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由农民转变为居民的城镇管理的基层组织,如社区办、居民委员会,也包括被撤销镇以区域为管理范围的镇政府派出机构。社区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其自身的档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明确社区档案工作部门,积极有效地开展社区档案工作。

2.3 行政村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委会应设立档案室,对本村各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具备统一保管条件的行政村,其档案可以考虑暂时由乡(镇)代管。

2.4 涉农单位

要形成以区县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土地等涉农主管单位档案部门为中心,以乡镇涉农科技单位为纽带,以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基础的三级网络。

2.5 农村新组织及农户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以及规模养殖户等新经济组织。新农村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组织的建档指导,同时要提倡建立农村农户档案。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加强农村管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都具有长远意义。

3 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措施

3.1 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一,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有利于促进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贯彻落实。新农村档案记录了各涉农部门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真实过程,凭借档案,党委、政府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效作出基本的判断,对有关工作部署进行及时调整。一方面,农业农村档案是党和国家制定“三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做好农业农村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定期公布相关文件,可以把党的政策及时交给农民。

第二,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权建设的需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完善农村社会自治功能,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群众评议等民主管理制度。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需要有齐全、完整的档案作为支撑。比如,村级组织的财务账簿、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等原始记录,都必须统一规范、妥善保管。

3.2 建立和完善新农村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新农村档案工作要遵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村级建档,没有条件的村,可实行“村档镇管”的模式。村级建档要实现“五有一实现”,即村级档案工作要有分管的领导,有专兼职档案员、有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档案库房、有保管装具,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全村所有档案。要在规范村级建档的基础上,完善档案服务的基础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利用制度,提供村民利用档案必要的查阅场所、检索工具和服务内容,向村民提供最基层、最直接的档案服务。

“村档镇管”的模式即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档案管理中心,在配齐机构、人员和设施的基础上对村级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乡镇档案部门要设立阅档室、现行性文件查阅中心等档案服务场所,拓展档案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将档案信息服务利用、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利用和档案社会教育活动向乡镇、农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档案指导下乡、档案培训下乡、档案信息服务下乡的档案“三下乡”活动。要深化涉农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推出一批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要、贴近新农村建设大局的档案编研成果,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2

一、村级组织在村务决策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村级事务决策中处于领导地位。村党员大会是村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享有最高决策权和监督权。村党支部委员会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领导和处理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其他委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村委会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级事务中具有协调、管理和执行的职能。日常工作由村委会主任负总责,其他委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职。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代表会议是经村民会议授权讨论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

村委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村党支部要加强和改进对村委会的领导,完善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职责规范,细化“两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村委会要自觉维护和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通过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把党的政策和党支部的部署,贯彻到村民自治活动中,变成全体村民的意志和自觉行动。要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两委”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村“两委”联席会议是进行村务决策的重要形式和机构,由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成员共同参加,由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协商后召集,由党支部书记主持。要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的交叉任职,鼓励和推荐村党支部书记按照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鼓励和推荐村党支部其他成员按照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其它职务。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接受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建立和规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工作职责,确保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落实。村委会要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每年审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并评议村“两委”会成员的工作。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工会等配套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都要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好作用。

二、村务决策的内容和范围

根据村务决策的程序和性质,村务决策可分为重大事务决策、重要事务决策和一般事务决策。

村级重大事务包括:(1)选举、罢免村委会成员;(2)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3)讨论通过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4)讨论通过村年度财务预算和重大财务支出;(5)讨论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分配方案;(6)讨论决定村重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招投标或承包方案;(7)讨论决定较大资额的集体资产的拍卖、发包、租赁、抵押、担保;(8)讨论通过需要村民筹资、筹劳的方案。第一、第二项内容,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其他各项内容均可由村民会议授予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或决定。

村级重要事务是由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或决定的事项。具体包括:(1)研究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议、决定,落实和安排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2)审议或起草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交的议案;(3)研究和提出本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和执行本村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4)研究安排财务收支,决定一定数额范围内的财务支出和集体资产处理事项;(5)研究确定土地征用措施、宅基地审批和公益事业的建设项目方案;(6)讨论研究村组干部报酬方案和奖励意见;(7)研究制定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村容村貌建设、村民慰问、救济、奖学金及补助计划等事项;(8)讨论以村“两委”名义上报的重要报告或其他需要商议的事项等。

村级一般事务是指由各类组织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权限能自主处理的村务。

村级配套组织的人事安排,由村党支部在听取多方意见后提出方案,征得乡镇党委组织部门和相应主管部门同意后,根据有关章程和管理权限决定。

三、村务决策的程序

村务决策应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村务决策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提出议题。村级重大事务决策议题一般由党支部提出,如由村委会、配套组织或村民代表联名提出的,应经党支部研究后形成议题,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讨论通过后,形成正式方案。村重要事务议题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协商、酝酿后提出。

2、征求意见。议题形成后,应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重大事务决策应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程序进行,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3、科学论证。凡涉及村集体较大资产转让、承包、租赁经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意向性项目、合同、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草案等事关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向法律机构或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咨询,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4、民主表决。议题的表决应根据决策内容和权限分别通过村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村委会、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等进行民主表决。会议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投票等形式进行。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的事项,应先召开党员大会或支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会议的决定或决议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其他会议作出决定或决议,应当经应到会有表决权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四、村务决策的实施和监督

村务决策的执行和实施,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级配套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责或授权进行。村党支部要对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和实施。

1、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要明确“两委”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在村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下,根据集体的决定和个人的分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负责地承担起分管的工作,抓好决策的落实。

2、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党支部每半年向党员大会报告一次工作,接受党员监督。村委会每年要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接受全体村民监督。村委会要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要及时向党支部请示、汇报,提交“两委”联席会讨论决定;日常工作要及时通气,沟通情况,加强协调。村党支部也要定期向村委会通报情况,对村委会请示的重点工作和重要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要建立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村级各类组织要自觉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应事先向乡镇党委、政府请示,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重要事务决策应在事先或事后,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

3、规范村务公开制度。要按照“规范内容、规范程序、规范时间、规范形式和改进工作”的要求,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定期把村务决策及重大项目的工作方案、论证情况、实施情况、进展情况等,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4、实行民主评议制度。村“两委”成员每年要将自己履行职责和执行决策的工作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两委”工作和每个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把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干部任用、评比先进、确定报酬的重要依据。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3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__县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自今年3月全面铺开以来,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全县12个乡镇,1个风景区管委会,183个村,1732个组已完成确权确地和合同签订工作,已有6.84万户与村组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占总土地承包户6.84万的100;完成二轮延包面积20.93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21.06万亩的99.4。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积累经验,确保试点工作到位。办好试点是全面铺开工作的基础。去年12月,为探索工作经验,我们确定在大畈、闯王两个镇先行试点。试点工作共抽调125人,组成25个专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确权确地工作,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材料,为全县工作积累了经验。

二、明确责任,确保组织领导到位。落实延包政策,关键在干部。工作的落实归根到底是要将在责任抓落实。为此,我们一是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以县长、乡镇长为组长的二轮延包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派了工作专班,每村一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5人组成,其中县直单位干部1名,乡镇机关干部2名,财政和经管干部2名;三是实行包保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村工作组组长(副局级以上干部)为直接责任人,任务没完成工作组不撤,工作不验收责任不解除;四是加强部门配合,经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合同表簿填报审核及其他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建立、经营权证打印及经费筹措工作,延包办和部门负责做好上访群众的接待和处理工作,纪检、司法部门负责查处土地承包和征用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县办、县政府办负责组织检查督办和工作协调,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武装骨干,确保业务培训到位。二轮延包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性高,需要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为此,我们在层层开好动员大会的基础上,狠抓了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一是县里集中组织了两期培训班,要求每名工作队员弄懂弄透相关法律政策,掌握熟悉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二是将全县经管干部和财政干部分派到两个试点乡镇,包村负责业务工作,实行实战训练;三是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培训乡镇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大畈镇将干部培训工作与调查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带着政策搞宣传、带着任务搞调研、带着问题搞培训”的方式,干部白天下到村组宣传政策了解情况,晚上针对调查的问题和情况进行集中,全镇先后梳理出问题13条,全体干部对照政策法规,把实际存在问题和预计会出现的矛盾在学习中一一掌握解决的办法,有效地推动了工作开展。该镇隐水村十组组长外出务工,村支书李兴水为确保全村进度,晚上独自一人步行四十多里到黄沙找回组长,与他一起布置和商量,使得工作同步开展。

四、规范操作,确保工作程序到位。完善二轮延包的工作目标是解决好田地纠纷,签订好承包合同,发放好经营权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严格工作程序,夯实基础工作,做到环节一个不少,细节一个不丢,一步一步走到位,不能走过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程序办事,重点把好“八关”:

1、政策宣传关。为确保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一”的措施:一是以村为单位开好一个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作用;二是以组为单位开好一个村民大会,把有关政策法规原原本本交给群众;三是将一份县里统一印制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宣传报纸一户不漏地发到农户手中。杨芳乡和燕厦乡通过拉横幅、办专栏、出黑板报、发传单、写标语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工作透明度。九宫山镇宣传工作做到让群众“四明白”:把工作意义向群众讲明白;把延包政策向群众讲明白;把相关问题向群众讲明白;把工作方法向群众讲明白。

2、调查摸底关。摸准土地承包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是解决矛盾、调处纠纷、确权到户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各村工作组深入到村组农户和田头地块,摸清实际情况,排查各类矛盾和纠纷,填准《土地承包情况调查摸底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六查六看”:查农户自报面积与税改面积及本组实分面积是否一致,看有没有漏报或已改变土地形状现象;查各户田地的实际块数与填报块数是否一致,看有没有漏填的现象;查表中四至与实际相邻四至是否一致,看有没有四至不清或相互重叠填报的现象;查实际耕种人与承包人是否一致,看有没有流转或转租的现象;查派出所户口人数与承包耕地人数是否一致,看有没有自动放弃承包权或违法剥夺承包权现象;查土地承包、征用、流转与现行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是否一致,看有没有违法违纪和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九宫山镇采取“四结合”的办法抓好摸底登记工作:即定点登记与入户登记相结合;帐表核对与现场核对相结合;小组会议核对与上墙让群众监督相结合;调查研究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3、纠纷调处关。切实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完善二轮延包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结合试点和外地经验,制定了《__县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

轮延包工作方案》,整理印发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有关具体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地依据这些,发动群众,民主协商,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和纠纷,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发生土地承包及合同纠纷95起,目前已全部处理落实到位。洪港镇三源村四组张远明原在一山沟垅岔内居住,1998年承包的田地都在垅内,自己也没意见,现在搬迁到畈外居住,要求重新调整土地,但大部分群众不同意,本人便不肯签字;工作组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签订了承包合同。通羊镇石岩村村民夏万堂上访反映土地纠纷,要求确权确地,县镇两级迅速组派工作组,深入调查了解,发现涉及到城郊土地开发补偿等问题,便通过民主协商、调整机动地、落实补偿政策等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4、方案制定关。一是始终坚持民主协商原则,所有方案都必须经全体群众或群众代表议定并签字认可;二是始终坚持公示公开,确权确地方案和农户土地承包情况都实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始终坚持方案批复制度,村组确权确地方案必须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乡镇政府以文件形式批复实施。燕厦乡个别组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便制订确权确地方案,被工作组及时制止,要求在调解纠纷后,根据群众统一意见重新制定方案;同时,对个别村组在摸底造册过程中为减少工作量,依税改面积填写,造成与实际田亩不符的问题,要求重新摸底登记。

5、确权确地关。方案确定后,就要把面积、地块落实到户,逐户填写《农村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这一环节,我们着重把住两点:一是专人填写,组织专门人员先培训后集中填写,确保质量;二是签字到位,农户必须由本人或由其委托他人签字认可,村干部和工作组长由本人签名以明确工作责任。黄沙铺镇确权确地实行“阳光操作”,各组确权确地小组成员入户登记,各组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开,农户之间对承包地块和四至边界进行相互核对,农户签字率达到100。

6、合同签订关。在合同签订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统一组织专门人员填写,发包方统一由村民委员会盖章,承包方统一由户主本人签字,统一由乡镇经管站实行鉴证。通羊镇在审核合同时,发现部分合同有面积不符、四至不清、编号错误、漏记等问题,一一予以更正,确保了合同的质量。九宫山镇严把“三关”(合同填写关、核对关和审查关),经过逐户、逐份核对,审查出不合格合同书1535份,利用3天时间全面整改到位。

7、微机管理关。财政部门统一购置并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乡镇统一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统一使用微机打印。特别是在10月份,我们根据市检查组的整改意见,加强领导,集中力量,采取非常措施,在短短20天内,全面完成了全县近7万份经营权证的数据过录、电脑打印和发放到户等工作。

8、档案整理关。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县经管局制定印发《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对县、乡、村三级土地承包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方法及工作要求提出了明确规定。九宫山镇认真整理延包工作档案,不仅镇里的档案较为规范,每个村都购置了专门的档案盒,以组为单位分类整理,统一归档。县档案局不仅选派业务骨干到各乡镇、村进行业务指导,而且将全县近二十一万份合同书装订成册、归入档案,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我县各级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档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4

摘要:当前困扰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合作制有名无实,偏离了合作金融的方向;所有者不到位,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人员总体专业素质较低,机构臃肿。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对策

2005年,国务院、银监会针对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的态势,指出要加强银行业的案件防控和专项治理工作。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根据银监会有关案件专项治理的精神,自上而下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已发生的旧案、陈案进行梳理分析,对易发案件领域进行防控,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排查。案件治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有效防控新案发生率,成功堵截案件,提高结案率、追赃率,降低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案件特点

近几年,随着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农村信用社陈案暴露,新案频发,已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案件,归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案件数量较多,发案地域广。据初步统计,仅2006年度,X省农村信用社发生案件数量居全国农村合作系统第五位,全省发生案件地市占66.67%。

(二)大要案频发。据初步统计,仅2006年度,X省发生百万员以上的案件17起,占案件总数的35.42%。

(三)部分案件潜伏期长。如XXX县阳庙农村信用社沙邱代办站代办员廉某1985年起持续作案,2006年暴露,潜伏期长达21年。

(四)基层社及代办站营业人员发案率较高。仔细阅读案例,不难发现,农村信用社已发案件涉案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有的是信用社主任、副主任;有的是电脑操作员;有的是主管会计、分社会计;有的是出纳员;有的是信贷员;有的是代办站代办员。

(五)作案方法简单。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业务操作手段原始、单一,形成农村信用社涉案人员的作案方法简单。如:XXX县瓦店信用社代办站李某以出具“白条”190份的方式,侵占资金122.45万元;XXX县姜店信用社代办站于某利用涂改电脑存单,开存单大头小尾等手段,侵占资金212万元。

二、农村信用社案件成因

(一)机构体制的制约。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机构体制一直处于不完善状态。先后经历了下放管理,农业银行代管,人民银行代管,银监部门管理,形成了谁都可以管信用社,但又没有谁对信用社负责的局面。目前,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的机构体制框架也已确立,但与其他银行业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还明显存在法人治理不完善,大部分机构有其“形”而无其“神”,个别的甚至连“形”也不具备,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或行政控制的问题依然严重。

(二)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管理基础薄弱,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真空和盲区,“四重四轻”形成管理误区,重实际成果,轻机制建设;重业务发展,轻风险控制;重业务能力,轻思想教育;重业务考核,轻道德培植,造成部分员工道德思想扭曲,致使案件累发。

(三)员工总体素质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的用工制度严重影响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员工大部分都是过去农行、人行系统的家属、子女、亲戚,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学时事不看报,不问政治不懂法,政策法制观念淡薄。少数员工经不住诱惑,染上“黄赌毒”等恶习,一些经商、炒股人员深度赔本或套牢,造成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法制道德观念丧失,铤而走险,违法违规。

(四)内控制度建设不全,制度执行力差。长久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大部分比照商业银行的制度制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全的、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内控制度上,部分业务风险控制无章可循,或虽有制度但已明显不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员工遵章守制思想不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不能落实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

(五)监督制约机制流于形式,责任追究不力。农村信用社虽然设立有审计监督部门,但在内部审计上,存在独立性不强,权威不高,监督审核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力的问题,不能适应有效防范风险的需要。在责任追究上,存在着一种保护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的心理,对违规违纪的人员的处理上,普遍存在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六)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不良行为容易侵入农村信用社的薄弱环节。各家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后,极大压缩了不法分子在银行作案的空间,社会上不良行为人把作案对象转向农村信用社,加上信用社内部的少部分员工在生活上与人攀比,心态失衡,失去理智,与犯罪分子勾结,造成案件频发。

三、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案件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踌而就。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形成案件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鉴于农村信用社案件形成的特点和成因,为有效防范风险,将案发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笔者认为拟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案件专项治理检查策略。省、市、县三级联社都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的检查工作,尤其是县级联社要对辖内信用社各项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点关注人员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已存在风险的环节的整改情况进行落实,要检查到位,不漏一个岗位、一名员工、一笔业务,不留死角。

(二)责任追究策略。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对高管人员的处理力度是遏制案件高发势头的主要措施,要按照“案件单位领导人—稽核审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三条线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以纪代法、以罚代法,有案不报、瞒报,大案化小、小案化了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教育培训策略。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员工定期培训制度,对员工合规经营文化、职业道德操守、风险管理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和案例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增强遵纪守法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制度建设策略。制度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搞好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界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责,防止“一长独大”,真正体现法人的自。二是对内控制度查漏补缺。对制度缺失、无章可循的要研究制定;对已过时或不适应业务需要的,予以废止;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真正作到有章可循。三是对内部的稽核检查,要不断完善稽核审计制度,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稽核审计人员,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不断改进审计方式,对高风险业务、易发案部位增强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提高自我纠错能力,有效防范案件风险。四是要加强制度执行力。一些农村信用社员工执行制度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所以要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将所有的权利、业务、操作环境都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加强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理,对有章循、违章操作的,不论是否造成经济损失,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五)组织领导策略。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逐级签定案件查防责任书,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把责任具体细化和分解到各级机构落实到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各个部门和所有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则。实行案件责任承诺制,因管理原因造成重大案件的,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引咎辞职。

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反复的工作,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不断创新;随着改革步伐的快速推进,新形势下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犯罪动向,所以要全面、扎实、深入地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五个结合,即“惩治与教育相结合;案件查纠与案件防范相结合;制度完善与制度执行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控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农村信用社建设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金融企业,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等,高级财务管理〔M〕.立信出版社,2002.

[2]张万志,吴跃云.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比较优势〔J〕.金融研究,2002(3).

[3]彭达胜、陈敏等,浅谈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2(9).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5

切实加强对〔〕7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71号)依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督促落实〔〕71号文件为目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规范用地秩序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为指导。摸清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土地使用与管理情况,重点查处和纠正圈占农民集体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土地违规违法行为,完善政策,健全制度,规范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秩序,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检查范围和主要内容

对〔〕71号文件下发前发生的未经处置的非法占用和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行为,检查范围:年12月30日〔〕71号文件印发以来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与管理情况。不以上述时间为限,均纳入本次检查范围。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内容:围绕全面贯彻落实〔〕71号文件。重点摸清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借迁村并点、村庄整治、农民新村(农民公寓)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名义。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以及违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擅自扩大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范围的情况。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借农业园区建设、规模经营等农业开发名义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后。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

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三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

涉及农村集体土地使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四是区有无与〔〕71号文政策规定和精神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对各镇办出台的有关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农村宅基地管理、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和农业园区、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对照〔〕71号文件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凡存在内容和规定与〔〕71号文件不一致的依照“谁谁纠正”原则,予以纠正。

三、工作方法与步骤

采取自查自纠与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以镇办为单位组织实施。检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和自查自纠阶段(11月11日前)

确保抽调人员到位,11月7日做好动员部署。11月8日至11月11日中午12点前,各镇办将检查表格经领导签字并加盖印章后,上报区检查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11月11日下午联合调查组汇总相关数据,11月12日上午提交相关领导审核,经批准后上报市联合调查组。

任务重,由于此次清查时间紧。政策性强,必需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确保抽调人员清查设备及相关资料到位的情况下,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动员和部署。

全面摸清辖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依照本实施方案。逐宗调查核实,全面查清问题后统一登记填表。对查出的问题,要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71号文件的规定,准确掌握政策界限,严格依法依纪进行处置,该纠正的要立即纠正,该立案查处的要立案查处,该曝光的要公开曝光。

深入群众,检查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注重实地检查,掌握实情。要重点抓好重大案件直查、督办工作,确保处置到位。对〔〕71号文件下发以来违法圈占集体土地数量大、非法占用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检查期间边查边犯、顶风作案的区政府将实行直接查处或跟踪督办。直查、督办案件处置结果要及时予以通报,报区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

(二)督促检查阶段(11月12日至11月24日)

做好我区检查情况的抽检工作。11月12日前上报自查、检查工作演讲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检查情况统计(汇总)表》11月12日前,区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要根据市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的要求。配合做好市联合检查组的检查工作,12月5日前做好迎接国家、省联合检查组检查的准备工作。

(三)总结整改阶段(11月24日至12月9日)

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摸清情况、查清问题、依法处置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制度。要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抓好重点地区的整改工作。凡属于履行职责不到位、政策制度不落实等应在近期解决和纠正的问题,必需限期解决;属于政策制度缺失、措施不完善等政策性的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解决的措施和期限。对整改不落实,重大问题处置和大要案查处不彻底的要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纠正和查处土地违规违法行为不力的要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奖励方法》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问题多发高发的地区,要严格进行问责。对重大典型案件,要从重从快重点查处,公开曝光。

12月9日前将我区的检查演讲上报市联合调查组。根据市联合调查组的要求。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从维护农村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细致、扎实有效地做好有关工作,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为加强对本次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设立惠济区检查〔〕7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联席办公会议,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各镇办要建立阶段工作演讲、重大问题通报、典型案件督办、违法案件处置结果备案等各项制度。

(二)明确分工。政策性、社会敏感性较强。各有关部门要在区检查工作联席办公会议的统一领导下,既要按职能明确分工,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农村建设中借迁村并点、村庄整治、农民新村(农民公寓)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名义。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的调查,以建设、规划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借农业园区建设、规模经营等农业开发名义占用农民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农用地建设情况的调查,以农业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6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河南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新经验,中央要求将这一经验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搭建了一个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探索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这一方法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自治作用,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创造性实践。

各级党组织要站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坚持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完善和发展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难题的重要方法,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拓宽党员群众参政议政渠道的重要载体,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决策内容和工作程序

(一)决策内容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决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6个方面:

1、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修改;

2、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3、村集体资产购建、村集体企业改制;

4、村集体土地的征收、征用、租赁;

5、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设施、机械等的开发、经营、承包、租赁、出售、转让及费用的收缴和所得收益的使用;

6、村集体所有或参与投资的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7、村集体举债、对外担保;

8、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方案;

9、村道路、水、电等公益事业建设承包、经费筹集、组织管理;

10、宅基地的规划、报批;

11、生育证发放对象、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的确定;

12、政府下拨和社会捐赠的救灾、救济、扶贫、助残等款物的分配与发放;

13、村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支出;

14、村两委会成员及有关人员报酬和误工人员补贴;

15、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16、其他事关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经济发展稳定的事项。

村党组织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议上述内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省、市、区的工作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不得对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与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有冲突的事项,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违背群众利益的事项,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的事项进行提议。

(二)工作程序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决策程序,必须按照以下步骤来组织实施:

1、村党组织会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组织首先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认真调查论证,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备案。在此基础上,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支委会,讨论并修改完善方案,形成决议意见。

2、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组织的初步意见,由村委会主任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村党组织书记通报提议意见,“两委会”成员充分讨论论证,修改补充完善方案,并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商议案。

3、党员大会审议。对村“两委会”商定的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党员大会,村委会主任通报意见、方案,全体党员讨论、完善方案,并表决形成审议意见。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3天,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会”要认真吸纳党员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群众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决策事项和实施方案,接受代表质询,并表决形成决议。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过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

5、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各村民小组村务公开栏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公告期间,村“两委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要主动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做好工作,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调查,对决议事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如果发现公告内容有遗漏的、不真实的,应立即宣布决议无效,修改完善后重新进行“四议两公开”决策。

6、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示。公示内容必须翔实、准确、全面。在公示时要设立意见箱,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必须在3日内由村委会予以答复,对村委会解释、答复不满意或村委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村党组织组织党员大会审核,审核结果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表决结果作为村级最终处理结果。

三、建立健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配套制度

为适应推行“四议两公开”的需要,各街道党工委和农村基层组织,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1、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党组织要组织党员按照居住地就近的原则,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党员联系户,建立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的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

2、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按照“就近居住、便于联系”的原则,每个村民代表分别联系若干农户,联系户覆盖面要达到100%。村民代表要及时了解和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同时宣传、引导联系户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3、民主监督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监督评议。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四议两公开”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

4、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凡应采取“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而未采取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决策的,决议结果无效,街道党工委要及时予以指导纠正,造成重大损失、引发或越级上访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档案管理制度。对“四议两公开”每个环节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决策结果、执行情况、执行中问题的处理等要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备查。

四、加强对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组织领导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责任主要在街道。各街道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村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街道党工委要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周密安排部署,抓好组织实施。要认真研究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积极有效的措施,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区委组织部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责任,加强调查研究、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加强与区纪检、民政、农水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涉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2、强化督导宣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各街道党工委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培育和树立一批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先进村,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要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农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步骤,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四议两公开”工作中来,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7

一、美国农村发与财政政策法案

(一)美国农村发展成就

美国农村持续发展百年后,已经高度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住房宽敞、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成为美国农村社会的一般状态。

在居住条件上,美国城乡差别已不明显。美国革命时期农村人口比重在95%以上,经过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的运动,至2008年,已经有82%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区域[1]。据联合国2005年的统计,美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78% [2]。尽管在非城市化和乡村市郊地区,仍然存在住房贫困问题,但总体上城乡差别很小。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正在融合,居住条件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在生活条件上,美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逊于城市,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垃圾与污水处理、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水平很高。20世纪50年代末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迅速建立起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98%的农村地区已实现了电气化。分散污水和垃圾治理在美国明确也被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设施建设,除了乡村城市化地区以外,非城市化地区都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站[3]。

“美国通过基础设施的高度现代化,实现了其村镇的高度现代化,使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了许多景观优美、环境优雅、设施齐备的都市化村镇。”[4]

(二)财政政策法案对美国农村发展的规范与促进

美国的乡村发展特色鲜明,这得利于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推动。美国是一个注重法治的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常常利用规划法案作为其政策实施的手段。规划法案通过短期立法与中长期立法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联邦政府短期政策的时效性以及中长期政策的稳定性。在美国,财政政策规划主要体现在美国农业法案中。美国农业法案每五年由美国国会制定一次,对以1938年《农业调整法》为代表的农业永久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美国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陆续制定实施了从1933年第一个《农业调整法案》到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一共实行了17个法案。其中1968年《住房和城市发展法案》、1972《农村发展法案》、1980年《农村发展政策法案》、1996年《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2008年《食品、保护与能源法案》和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对农村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尤为突出。

二、美国支持农村发展财政政策法案的演进

(一)农村城市化发展阶段(1972年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国会先后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和《现金补偿法》支持铁路建设,为推进郊区化,联邦政府通过《资助道路建设法案》,改善州际道路,完善公路系统;各州也发行巨额公路债券,带动城市向郊区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通过《住房法案》直接介入农村建设。1961年新的住房法第一次对非农就业的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农村家庭提供住房保险基金,农民住房管理局也参与通过贷款给当地组织资助当地分担建筑成本[5]。至1972年农村住房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农村最活跃的联邦住房政策工具。使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农村非城市化区域可居化。农村发展贷款项目也介入水和废物处置,为美国农村发展的组织和行动提供长期具有影响性的资金支持。

(二)城乡统筹发展阶段(1972―1992年)

1972农村发展法案开创了联邦政策的新时代。农村发展法案明确农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农村发展法案主要:解决碎片化管理问题,确立农业部的作为跨城乡发展的领导和协调部门;具体扩展了农村发展基金使用方案,增加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和地方项目的拨款资金,包括增加了水和废物处置贷款和赠款计划。1980年法案要求农业部长制定国家目标和战略,以实现农村发展。里根政府宣布了六点农村再生计划,土壤侵蚀,防洪,供水,以及非点源污染与农业径流等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问题改良很快成为的联邦农村发展政策支持重点。卡特时期,预算保持了对农村支持的健康稳定增加。

(三)可持续社区发展阶段(1992年后)

这一时期联邦政府提出解决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社区计划,创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设定美国国家目标为可持续发展。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保持在联邦层面上控制农村发展项目支出,并创建了一个新的方案:农村社区推进计划,即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在整个项目的资金移动,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的需要。社区发展计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三个至关重要的系统性的行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提供经济激励和财政援助以及建立多元化伙伴关系。国家承认全球化经济中环保运动的重要,国家越来越关注城乡生活质量问题,把农村景观和开放空间不断增长的价值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继续实施农村发展全面战略规划。基础设施、水及废物处理以及宽带网络仍然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领域。2008年与2014年农业法案,针对农村宽带发展的阻碍,国会通过拨款、贷款和贷款担保实施农村宽带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对美国支持农村发展财政政策法案的审视

(一)紧随农村发展现实制定财政政策

农业立法初期主要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来保护农民收入。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了城市郊区化运动,郊区化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意识开始嵌入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随之而来农村住房保险基金、农村发展贷款项目成为国家财政政策重要工具。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村城市化发展中农村人口外流乡村贫困问题突出,社会出现“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呼声。为此,美国成立农业部农村发展协调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和活动,创造了社区发展补助金、保本基金鼓励农村地区公共工程投资行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出环境保护问题,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提出宜居社区倡议,呼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被国会纳入财政政策范围。美国紧跟农村发展现实制定财政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

(二)通过立法明确具体的财政政策安排

财政政策立法为美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律依据与行动框架,为联邦政府干预和引导农村有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联邦政府通过立法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不断提高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系统协同,以巩固农业和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通过立法,把各种农业政策规定都形成法律条款,制定了对农村支持的详尽而具体的措施,避免了政策执行过程的随意性,提高了农业支持政策的绩效。同时,美国政策立法过程具有公开性,公民可以听证国会法案讨论,保障了财政政策贴近现实。美国通过立法手段来重点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政策扶持,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法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三)创新财政政策设计发展伙伴关系

随着农村发展目标的变迁,联邦政府逐渐改变角色定位,不断加强与地方和各州政府及私人力量的合作。尽管目前,联邦财政补贴仍然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稳定、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农村发展的领导权已经转移到地方政府、州政府、区域性组织和私人的手中。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新兴的金融机构包括社区发展银行、社区发展信用合作社、循环贷款基金、微型贷款基金、社区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等已经融入农村发展过程中,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

四、对我国宜居乡村建设的启示

(一)促进财政政策法制化

我国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政策多以政府文件形式,一些重大支农政策的形成过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影响了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有必要逐步通过政策性立法,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目标和支持措施法律化,形成保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框架。在法律框架下,根据农村发展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设计。

(二)完善支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体系

我国支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体系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主要表现在:涉及农村发展的资金渠道、部门支持政策较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面窄;政策性金融服务薄弱等。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宜居乡村建设,这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科学安排财政政策措施、发挥税收减免政策工具的作用、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出发,协调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帮助宜居乡村建设市场体制的形成。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8

今年,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抓住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财务“双代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经信息化建设、涉农案件查处及农村会计培训六项工作重点,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并完善落实了各项目标责任制及配套的考核制度,使全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方面。主要抓了以下三点: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借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审议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省实施办法、省农业厅宣讲《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全市农村支部书记、村会计培训班的机会,安排专人宣讲《农村土地承包法》,并按上级要求把《农村土地承包法问答及实施指南》、《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讲义》发放到村,开展市乡村三级联动普法宣传。同时,各乡镇也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二是认真抓好各项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我市的土地延包工作在去年全面结束后,我们针对部分乡镇(村)存在的“两园”(果园、桑园)承包问题,按照既依法办事,又切实可行的原则,对落实土地承包法政策不到位的村进行了稳妥处理,并要求有关乡镇(村)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秋种换茬,制定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使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全市已流转40465户,10.5万元。三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案件的查处工作。为及时查处案件,市经管局设立了科,一名副局长分管,并建立健全了接待、查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今年共办理土地承包案件40起,其中省级2起,**市级10起,本级受理28起,没有出现被省、**市通报的案件,处结率100%。

(二)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针对去年年底农村两委换届,部分村会计更换27个村交接不及时,村两委出现工作不协调,45村不审计,9个村缺会计,全市“双代管”质量下降,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一是,帮助乡镇搞好村会计交接,巩固农村会计聘任制成果,实行持证上岗,稳定农村会计队伍。二是积极参与市委组织的**村、**村、**村等农村工作组,帮助乡镇清理财务问题,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维护了农村稳定。三是坚持月公开或季度督查制度,严把代管资金关,对乡镇代管资金帐户认真核查,并建立会计、出纳相互制约制度,彻底解决一人既管帐又管钱的问题,提高“双代管”质量。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个行政村已实行资金代管的**个,占总村数的98%,全市代管资金结余额达7311.4万元,比第一季度增加641.9万元,比上年6163万元增加1147.4万元,资金代管率80%以上的村639个,占总村数的78%,比第一季度增加19个。四是在搞好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统一设置了定期报表,统一了口径,实行了规范管理。五是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市政府《二五年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我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市经管局每季度对各乡镇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书面通报到乡镇,促进乡镇“双代管”工作的平衡发展。

(三)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按照**市去年年底对我市检查反馈的情况,结合本市实际,元月份向市委市府作了全面汇报,认真落实**书记批示精神,加大督查力度,三月下旬,**市长亲自组织农工办、监察局、农税局、经管局15名同志分四个小组对全市15处乡镇2004年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以**市委检查反馈的8个问题和陈书记的批示为重点,采取看文件、资料、账簿和入村入户调查相结合方式,共抽查了34个村,102个农户,并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落实了整改措施。二是认真落实征地补偿、粮食直补、“两工”使用、“一事一议”等农负政策。全市征地补偿费拨付到位,今年全市粮食直补面积65.5万亩852万元,“两工”使用和公益事业金全部取消,“一事一议”尚未开始办理。三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农民负担责任制》、《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各项制度,市、乡、镇三级都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报刊限额制。四是规范填写了2005年度农民负担卡17.5万份,已于麦收前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由于政策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没出现农民负担案件,是**市形势最好的县市之一。

(四)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今年,我们重点抓了镇级农经信息站的制度建设和信息员业务培训工作。第一季度,市局在**街道和**镇经管站进行试点,四月份召开了农经信息化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了业务培训。对全市各乡镇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无偿为农民提供销和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对收发信息数量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列入经管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

(五)工作。为切实做好工作,今年4月份,市经管局设立了科,配备了专职人员,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同时,市经管局还对涉农案件的查处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全年乡镇经管工作考核内容。

(六)农村会计培训工作。在市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关怀支持下,经过充分准备,秋种后在市委党校分7期举办农村会计和乡镇经管站人员培训班,共715人参训。培训期间按市委组织部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聘请上级业务人员讲课,系统学习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法》《**省实施办法》及有关土地承包、农民负担、一事一议政策,并结合实际,规范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和推广涉农案件的查处经验做法。培训班一切费用均按有关规定收取,未出现任何违规违纪现象,学员普遍反映培训班效果较好。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村会计及经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完美“双代管”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政策发挥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立足**实际,本着“一个高于**平均水平”的工作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年报工作,做好各项统计指标的统计、分析、上报、整理工作。

(二)抓好一事一议审批关,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审批手续,执行限额规定,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维护好农民利益。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9

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驻村工作队分成四个专班与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全面摸清贫困户的房、粮、劳动力、致富技能等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优先将无房危房、重大疾病残疾、因病因灾返贫、因教因老致贫五类弱势群体纳入贫困人口范畴,完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信息。联村市级领导市检察院检察长洪领先多次亲临指导,组织召开村、组评议和村民代表讨论,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一、当好服务发展的参谋员。驻村工作队在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镇XX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倒逼施工,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同时,为全村360户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对策,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为培养村自我“造血”功能,制定了《XX村2015-2018年发展规划》,内容涵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钢架大棚、技能培训、精神文明、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开发等,巩固和扩大了精准扶贫成效。

二、当好争资引项的协调员。充分发挥驻村部门的职能优势,为该村协调到位项目资金39.6元,包括市水利局10万、市农业局5万、市交通局10万元,添置了垃圾运转车1个(5万元),洒水车1个(9.6万元),有效缓解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筹建了XX村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了4家企业、12名致富能手和全村360户贫困户参加,盘活村民闲置资金,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缺少发展项目的问题。

三、当好扶贫政策的讲解员。驻村工作队主动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摸透“六个一批”精髓,抓住扶贫要点,增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采取发放告知单、入户讲解、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怎样开展精准扶贫”,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生动局面。

四、当好上下联络的信息员。驻村工作队定期与村“两委”班子和联系包保的贫困户对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帮扶合力。一方面及时将上级精神传达给村“两委”班子,确保精准扶贫政策不跑偏、不走过场。另一方面将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和扶贫工作进展及时报送扶贫部门,使相关部门能够准确掌握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文化扶贫推进及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五、当好基层党建的指导员。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党性意识、纪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并帮助村党支部健全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协助完善党建资料,规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当好环境卫生的监管员。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美丽乡村”号召,为XX村每户家庭发放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带领农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组织村干部进行环境卫生检查,挨家挨户查看农户室内、庭院和后院环境卫生,改善了村容村貌。

七、当好精神文明的宣传员。驻村工作队深知扶贫更需“扶志”、“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开展道德大讲堂农村专场,结合讲解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金安国的战斗经历,全面回顾了XX村悠久的辉煌奋斗史、战斗史,弘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激发了XX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

八、当好产业技术的培训员。驻村工作队广泛开展“送技术进农户”活动,向菜农介绍新品种,传授科学种菜新技术,推介农药安全施用新方法,并邀请专家、技术能手现场指导农户冬季果树维护。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 村务管理;五步工作法;成效;启示;浙江衢州;衢江区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注重依法规范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道路,即在重大村务的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和告知的“五步工作法”,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五步工作法”的程序

“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还权于民”这一主题,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实施办法等规定,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1],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生效,实行了包括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和告知5个环节在内的重大村务决策程序。

1.1动议

动议就是就村民所关注的事项提出建议的步骤。动议的主体多元化,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以及1/10以上人数的成年村民或者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都可以对涉及本村(组)重大利益的事项以书面形式向村党支部提出“决策提议”,村党支部必须在10 d内决定,是否将“决策提议”纳入决策程序。

1.2审议

审议程序就是村党支部对决定纳入决策程序的“决策提议”,通过走访和听证会等形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村两委办公联席会议进行审议。对动议的审查表决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委员同意的原则形成“决策案”;无法达成多数意见的,中止审议。在票数各半意见相持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联名形成“决议案”。

1.3报审

村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策案”后,该议案进入乡镇党委、政府的审查程序,议案报送乡镇综合办,由综合办送业务办公室,进行程序性、合法性审查,再报党委、政府决定。

1.4民决

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的议案再返回到村,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表决。村民代表大会必须由2/3以上代表参加方为有效,所作决议需经全体代表的1/2以上通过;对涉及本村重大利益的事项需经全体代表2/3以上通过。

1.5告知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决定、决议,必须在村务公开栏里张贴,并按决议、决定组织实施,与责任人签定承担责任协议。同时将生效决策报乡镇政府备案。

2“五步工作法”的成效

衢江区在全区推广民主决策的“五步法”,是民主管理的成功实践。从实际成效来看,以“五步工作法”为载体,能够解决村级组织决策不民主问题,缓解群体性上访突出问题,解决干群关系紧张问题,提高村民民主管理能力,增强了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有力地推进了民主、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在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的过程中,由于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了村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2],畅通了民主诉求的理性渠道;而对重大村务的“阳光操作”,增强了政务透明度,并通过村民代表的民主决策,提高了决策在村民中的信任度,无形中提高了村干部公平、公正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推行“五步工作法”以来,全区的村务管理得到规范,基层民主参与得以扩大,各类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1破解了村务决策难题

村务决策直接涉及农民利益,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往往使村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难以统筹兼顾,加上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决策时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致使矛盾纠纷增多。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改变了过去村务决策“干部桌上拍板,群众边上看看”的状况,为基层干部的管理、决策行为走向规范提供了机制保障,促进了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渠道。

2.2保障了村民自治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日常管理群众参与,重大村务村民决策,是尊重农民的民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保护农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加强了村两委工作协调

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规定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在提交表决前,由村两委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对决策动议案进行审议[3-4]。这就确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务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村两委之间的意见分歧可以在联席办公会上讨论交流,最终都要服从村民代表会议的表决决议。这样村两委的矛盾在民主决策中得到化解,关系更加协调,通力把村里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4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民主是维护秩序的良药,通过民主可以团结村民,提升自治能力,维护农村稳定。通过推行“五步工作法”,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定下来的事情大家同心来干,促进了社会稳定。

2.5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推行“五步工作法”之后,逐步形成了新的村庄治理结构,即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和监督机构,村委会是村务管理的执行机构。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2009年底组织的由村党员、村民代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对村级组织的民主测评中,全区有489个的村党支部测评满意率在85%以上,占总数的95%以上。

3“五步工作法”的启示

“五步工作法”是一项全新的村务决策方法,是一场农村民主制度的变革,通过在衢江区4年来的探索实践,从实际运行效果看,改革方向正确,机制运转成功。总结“五步工作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3.1坚持党的领导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必须在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推行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依章办事。既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使广大村民的意愿得到表达,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内在统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充分体现。

3.2统一思想、深入宣传是“五步工作法”实施的前提

实施村务民主决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场农村民主制度的变革。不少乡村干部担心推行“五步工作法”后,干部会失权、群众会失控、工作会失管。为此,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要教育村级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民主意识、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的主动性,真正使“五步工作法”成为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二是反复向群众宣传推行“五步工作法”的目的、意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并依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为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共同献计献策。

3.3坚持于法周严、于事简便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村务民主决策的“五步工作法”,实际上是对传统村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引导群众通过制度性、法制性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施中,所有的决策、程序都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有关法律、规章的要求,规范运作,严格程序,增加村务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做到每个工作环节都向群众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基于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其方法和程序尽量做到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便于群众接受理解。

3.4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问责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强大动力

衢江区将推行“五步工作法”工作纳入“先锋工程”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是明确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对年度内发生2起因村务决策不民主而引发群众上访的,取消乡镇党委 “先锋工程”建设的评先资格,取消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年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5]。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因村务决策不民主而引发群众上访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二是强化村干部的考核,解决“有权无责、有责难究”现象。建立和健全《村干部工作报告制度》《质询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不按程序办事,独断专行,造成工作失误或带来较大损失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追究其责任,视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直至依法罢免其职务;是党员的则依据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自推行“五步工作法”以来,全区共有6名村主职干部因违规决定重大村务而受到处理,其中2名村委会主任引咎辞职,4名村党支部书记受到党纪处分。

4参考文献

[1] 陈永恒.村务管理需要“阳光”[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0(3):39.

[2] 李传元,陈远敬,邓明国.仪陇村务管理尊重群众决策权[j].中国老区建设,2010(2):44.

[3] 易小春.浅谈村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上)[j].农村实用技术,200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