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大十篇

时间:2023-04-04 02:57:41

一村一大篇1

为加快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严格选拔、强化管理”的原则,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充实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人才结构,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范围

我县11个乡镇,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达到并保持80人左右的常量。

三、组织招聘

按照公开招聘、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年开始连续2年,每年招考选拔大学生40人左右,安排到农村村级组织工作。

(一)组织管理机构。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管部门,乡镇党委、县委基层办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县财政、教育、卫生、共青团、涉农等部门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招聘对象主要为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非在职“五大”毕业生。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2、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涉农专业、精通“双语”的优先;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

5、户籍在新源县。

(三)招聘原则和程序。招聘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汇总上报需求信息。县委基层办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采集、汇总村级组织人才需求信息。

2、组织招聘。县委基层办对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进行公开招考(笔试),根据笔试结果,确定面试人选,开展面试。

3、确定人选。经体检合格,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选名单报县委组织部批准后,由县委基层办备案。

4、岗位培训。县委基层办负责对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基层工作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业经济知识、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民政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拟任职岗位的基本情况等。

5、任职上岗。被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由县委基层办审核后,乡镇党委可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报县委基层办备案。

四、管理考核

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与县委基层办和所在乡镇党委签订3年工作合同(包括6个月的试用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档案管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村工作期间工作档案由乡镇党委和县委基层办双重管理;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所在乡镇党(团)委。

(二)考核管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其日常考核由所在村党组织开展;年度考核由所在乡镇党委负责,根据日常考核结果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并报县委基层办备案。第一年考核不合格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县委基层办和乡镇党委可提前解除与其签订的工作合同。

(三)资金保障。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期间,由县财政按副村级补贴待遇支付工作报酬。通过法定或规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应职务的,按照乡镇自行规定的相应职级从县财政转移支付中支付报酬。

五、政策待遇

(一)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参评或破格参评专业技术资格时,在新源县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能够评审的范围内,可减少一项参评条件或放宽一项成果等级。在破格参评时还可减少一项破格条件,技术报告可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免试。对因故未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一步到位参评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

(二)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作为副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三)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三年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续聘留村工作。

(四)鼓励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通过规定或法定程序参加村“两委”的换届选举。

(五)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可以与其他村干部一样,享受三项保险待遇。

六、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

(二)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符合金融部门有关小额贷款要求的,其所在乡村可以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三)对于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七、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直各有关单位和乡镇党委要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意义,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取得实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村一大篇2

我于2017年8月加入成都“一村一大”,在基层治理科从事党务工作,至今已经服务了快两年了,回想起初任村官时候的稚嫩,现在的我已经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基层是一个让人快速成长的地方,能够经常与基层人民群众、党员、领导干部接触让我在这一年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是至关重要的。现将这两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方面:

增强服务意识,了解乡土民情,让自己尽快融入和盛这个大家庭,热心倾听百姓诉求,努力为老百姓办好事情。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弥补不足。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了解时事上各种方针,了解党在社会、生活、外交等方面的领导作用,深入学习“两学一做”和会议精神。并于2017年11月12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向党组织靠拢。

二、在工作方面:

我在镇基层治理科主要负责党建工作,对接组织部组织一科,日常负责镇上党员管理和教育工作。

一是党员管理活动。主要负责《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党员网络化管理的窗口,其中基础信息的完善相当重要。根据上级要求,完善全镇1559名党员的基本信息,使得系统中党员信息完成率达到100%,并且年底做好党统年报报送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合理;办理好镇上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提醒村社区党支部每月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做好“三会一课”支部手册的记录。

二是党员发展工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全镇共计发展党员34名,转正党员33名,新吸收47名入党积极分子,完成了区上党员发展指标。

三是党员学习管理。包括每月定期提醒各党支部开展固定党日活动,管理维护“”平台,指导各党支部平台操作和信息录入,提醒党员进行线上学习,传达学习要求,以及管理“蓉城先锋”镇党委账号,管理好下级党组织账号。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足,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不足,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能够加强与群众的交流,真正融入到基层中去。

二是工作效率还不高,工作方法欠妥,有时候不够细心,需要在今后不断改进,多向有能力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使自己能够更加胜任手里的工作。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摆在自己的位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尽快融入到基层工作中,了解乡土民情,多余群众接触,融入到基层群众当中,

二是在工作上要多加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多学习,取长补短,熟悉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办事水平,真正为百姓服好务,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

一村一大篇3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情况汇报

__*区始终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形成合力,多措并举,进一步拓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出口渠道。一是鼓励进入村“两委”班子。自20__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以来,全区共招录4批69名甘肃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为了培养使用好这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区委先后在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始终强调突出抓好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队伍建设。在前2次村级组织换届中,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选举方式,有5名(占总数的7.3%) “一村一名”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有7名(占总数的10.1%)“一村一名”大学生担任村委会副主任等村干部职务,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村级班子战斗力。二是纳入人才建设计划。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在开展人才工作中,把“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农村人才建设重点来培养使用,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努力打造一支作用发挥好、带头能力强、效果明显的乡村致福之星等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培养。按照继续做好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新要求,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始终把“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党员发展重点培养对象,先后有33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发展为党员(占总数的47.8%),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一村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带头脱贫致富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也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进村党组织班子创造了条件。四是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合作社建设步伐,积极设置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整合农村致富资源,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组织化程度,对有创业能力和经验的3名个体经营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进行扶持创业。五是努力拓宽出口渠道。20__年以来,共有2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参加全市优秀村干部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并录用。有3名被聘为乡镇政府专干,有2人考入企事业单位,使“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六是增强带头致富能力。区委及时制定《关于在深化拓展农村“三争一促”活动中强化“双培双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899”三年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队伍建设。把13名在家务农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成“土专家、土秀才”,在资金、项目、技术上倾斜,引导他们立足农村创业增收。对36名外出务工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联合定期开展年度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及时组织召开农民工就业专场招聘会,进一步拓宽外出打工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一村一大篇4

一、充分认识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扶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发展农业大好形势,完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任务,需要大批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着眼农村长远发展,省委、省政府于**年启动实施了为期5年、投入6230万元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目的是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1万名农民大学生,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从**年开始,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将陆续毕业返乡。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有利于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预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学习知识、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步骤,是解决我省农村人才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基本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组织扶持和个人自主创业相结合,在激发学员求发展内在动力的同时,着力搭建创业干事平台,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使他们能够人人有奋斗目标,个个有创业项目,力求通过几年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培育一批种养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开创农村新面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大力开发有效发挥毕业学员作用的岗位

(三)选发优秀毕业学员充实村“两委”班子。对于那些德才兼备、群众认可,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以下简称毕业学员),可经过有关规定程序,选拔推荐进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暂时进不了村级班子的,也可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和锻炼,条件成熟时,优先考虑进入村级班子。

(四)到乡镇或县(市、区)直涉农部门培养锻炼。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选拔一批专业技术扎实、服务意识较强的毕业学员,到乡镇农技推广站、畜牧站等单位担任农技助理、畜牧助理等职务,充实基层乡镇农业科技力量。可以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到县(市、区)直涉农部门或乡镇政府实习锻炼,拓展视野,提高素质。

(五)推荐到农村各级经济组织中工作。对服务意识好、经营意识强的毕业学员,可以推荐到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学会)、经纪人协会,承担相应服务性工作,发挥和展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当好经纪人。

(六)聘请担任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员。乡镇农业站所可以聘请专业技术相对较好的毕业学员担任本村的农技推广员,发挥他们传播技术、引领示范的作用。在建设农业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开办农民培训学校等项工作中,要优先考虑吸收毕业学员。

(七)依托人才项目、活动载体发挥毕业学员作用。要将毕业学员纳入到正在组织开展的“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以及“双培双带”等各项人才项目和活动中,让他们在科技服务和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提升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派一些有专业技术职称、实践技能较强的毕业学员,担任本地的“科技特派员”,推荐到本地企业或专家大院科技服务。

三、积极帮助和扶持毕业学员谋划确立创业项目

(八)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的创业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各承办院校要以提高学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把谋划开发创业项目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把开发谋划创业项目作为一门必修课,从学员一入学就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创业指导,培养学员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主动性。要积极组织学员到企业、创业园区、种养殖基地(大户)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员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

(九)帮助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谋划设计创业项目。要将制定创业计划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毕业的必备条件,每个学员毕业返乡前都要至少确定一个创业项目。各承办院校每年要把学员的创业计划汇编成册,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各县(市、区)要成立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指导组,帮助本地学员研究谋划创业项目。

(十)开展毕业学员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要将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潜力的毕业学员创业项目,纳入本地创业孵化基地之中,享受相关政策,并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开发、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检测等服务,促进创业项目的生成和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毕业学员创业示范基地,提供相关创业场所,积极吸纳毕业学员进入园区(基地)领办、自办、帮办经济实体。

(十一)积极给予毕业学员创业项目倾斜。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优质粮工程、沃土工程、科技入户、农机化试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星火科技等涉农项目时,要对毕业学员予以倾斜,为他们创业提供平台和载体,更好地实现创业致富。

四、为毕业学员创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十二)发挥财政资金扶助的引导性作用,各地财政部门要适当调整财政资金投向,加大对农民创业带头人特别是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在业务技能培训、项目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对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的毕业学员各地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或以奖代补。有条件的市县,可以设立“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用于毕业学员创业项目的启动、补贴等。

(十三)加大对毕业学员创业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要积极发挥农信社农村融资主渠道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专项贷款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毕业学员创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利率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国家基准利率标准执行,其上浮利率利息由省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给予补贴。省里将从**届毕业学员的创业项目中选择100个重点项目予以培育和支持。劳动保障部门也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学员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利率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国家基准利率标准执行,符合有关规定符合微利贴息项目的,贷款利息有财政承担50%。同时,要将毕业学员创业项目纳入“新农村万民创业”等贷款计划,完善信用担保服务措施,支持他们创业发展。

五、制定完善毕业学员创业优惠政策

(十四)实行鼓励创业的具体政策。支持毕业学员领办、创办、帮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以及农村信息等服务机构。对毕业学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凡申请开办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其注册资本可首期到位注册资本总额的20%,以后陆续到位,时限为2年。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毕业学员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自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各地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制定具体灵活、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帮助学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十五)要创造发展企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各项创业政策,反对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全民企业实施的扶持政策,均适用于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国家和省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向毕业学员倾斜。对毕业学员创办的企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优先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对符合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乡镇企业专项资金扶持标准要求的创业项目,各级农业部门要给予优先考虑。

(十六)开展对毕业学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各级劳动保障、农业部门、中小企业部门要将毕业学员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各类人才培训计划中,对毕业学员参加新农村建设、“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建设计划等项目给予倾斜,对参加SYB创业培训项目和“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工程的给予免费培训,切实提高毕业学员的创业技能。

六、提高毕业学员创业的组织化程度

(十七)成立**省农民大学生创业者协会。通过协会,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之间、学员与学校之间、学院与组织部门之间的联系,把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更好的组织起来,发挥整体优势,集中人才力量,建立为毕业生学员创造服务的长效机制。

(十八)创办《人才兴业报——**省农民大学生创业版》。准确及时地报道毕业学员的创业成果,宣传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从而起到联系群体、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办报目的。

(十九)设立“一村一名大学生网页”。在**省人才工作网站中设立一村一名大学生网页,全方位展现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建设成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提供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信息,提供交流合作,帮助毕业学员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发展。

(二十)建立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信息库。将所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的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从事产业、创业项目等方面信息情况入库登记,完善信息库服务功能,纳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七、加强对毕业学员创业管理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作为毕业学员的主要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培育毕业学员成为农民创业带头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抓紧抓好。要根据毕业学员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确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实施不同培养措施,促进其尽快成长进步,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及时吸收进党组织。要定期对毕业学员进行考核评价,及时了解其学习工作情况,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一村一大篇5

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教育工作

XX年年春天,我接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两年来,我对这项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爱,走过了一条既艰难又幸福的路。我与学院全体职工一起,群策群力,尽职尽责,为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而进行着不懈努力。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接手这项工作以来,深感责任重大,感觉工作千头万绪。于是,我静心从学习抓起。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尤其是认真研读了其中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明确了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其次,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有关要求,认真领会中央电大、省市电大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高素质、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事业、立志农村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干部后备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率先垂范,以身作责,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最前列

作为这项工作的带头人,我努力做到事事走在前面,力争处处做表率,时时当楷模。

一是率先学习。既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也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工作流程、课程设置、教学情况。并建立了学习笔记。

二是率先招生。在招生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三个“带头”:带头搞好生源调查,带头完成招生指标,带头执行奖惩制度。在我的带动下,学院的招生数量一季一个台阶。XX年年春季11人,秋季285人;2010年春季230人,秋季291人,在籍学员总数已达807人,学员分布覆盖全县七百多个村庄。

三是率先深入农村第一线。带领专业教师深入农村调查调研,已成为我的一门必修课。在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搜集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然后,再带着问题与专业教师一起探讨解决。

四是率先搞好服务。这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力争做到最先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耐心解答学员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解决学员的每一个难题;不但关心学员的学习,还关心学员的生活;不但搞好面授,还及时做好回访。细致、热情的服务工作,赢得了学员们的普遍好评。

三、建章立制,民主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优秀团队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如何打造一支优秀团队,也是我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我充分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放权工作,以民主聚人心,以制度促规范,全院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村一大篇6

我是一九六一年初中华业后参加农业生产的。回乡后不久,我买了全套高中的数学、语文、理化等课本,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自学。可是往往一拿起书来,又得下田劳动,碰到困难也无人指导,结果既没学好,又影响了生产。怎么办呢?我为此十分苦恼。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给了我亲切的教导,他说:“在农村自学跟在学校学习不一样,不能光看书本,书本知识很重要,当然要学。但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学习。你应该根据农村的条件,学会结合生产、联系实际来学习。”还说:“靠山知鸟音,近水悉鱼性,老农们在几十年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向老农学习,这是你自学的首要任务。”支部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自学中的问题。当时我虽然对他的话体会不深,但从那时起,我就按照他教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学习了。

有这么一件事,对我的教育太深了。一九六二年春天,春雨连绵,天气突然变冷。我怕秧苗冻坏,经常到秧田去看看。当发现秧田里的水变成黄泥水时,心想,这么浑的水,怕要烂秧。我刚要挖口换清水,就被老农彭永生阻止了。他说:“这水一放走就会烂秧。”我听了觉得非常奇怪,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永生大伯,他一听,不禁笑了起来。我不好意思地问道:“为什么不能换清水呢?”他说:“你是读书人,一说就会明白。这黄泥水是温水,如果换进冷水,秧苗一热一冷,准会烂掉。”我听了觉得有道理,但还不清楚:为什么黄泥水是温水,而清水是冷水?为了弄清这个道理,我重新学了物理学上的“比热”和“热的传播基本规律”。经过学习,才知道水的“比热”大,黄泥水已经吸收了大量的热,并和秧苗的温度一致,如果再换清水,秧苗的热量就会被清水吸收。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农民是真正有知识的人,而自己过去所学的书本知识,都是一些不完全的知识。书本知识只有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有用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在农村真正学到一些东西,首先要主动、虚心地向老农学习。

我拜了老农为师。老农的生产斗争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经验,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我在学习“合理施肥”时,首先学习老农如何掌握各种作物不同的特性,如何根据土壤、气候、水分、肥源等不同条件进行施肥的经验,再结合学习有关施肥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样,不仅懂得了在什么情况下施什么肥,施多少;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才行。我认为,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把农业技术学到手,才能巩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傅师曾记)

一村一大篇7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入调查,积极推荐

我镇对培养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高度重视,特别是一村一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觉得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我们广泛宣传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党员基层干部、积极向上的青年参加报名,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关的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对村(社区)年度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召开调查摸底会、宣传发动会,通过宣传发动,大家要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现我镇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的学员是我县报名最多的乡镇。

二、加大资金的配套支持,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我镇参与学习的村干部学习期间费用采取镇、村、个人三级负担,镇村为主的办法,镇每年补助3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参学的积极性。

我镇是目前全县唯一建立了“一村一大”学员学习室的乡镇,学习室设我镇中华岭村部,镇政府和××村村支两委对“学习室”的建立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配合,投入资金5万余元,建设高标准的学习室。原创:目前,学习室设备运行正常,较好地发挥了其功能,该村8个村干部全部报名学习,2005年4月省级评估组专家专程到学习室观摩,给予充分肯定和较好评价。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学习室作用,组织全镇村干部和学员参加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三、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学员积极参学

我们为保证学员的学习效果的质量,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到课率在100%,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需向老师请假,先请假后补课。我们还经常与电大老师联系,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督促学员自觉学习,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学员参加的座谈慰问等活动,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对优秀学员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一村一大篇8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时期,江埠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组织引领作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齐头并进”,全力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聚焦“头雁”工程,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聚焦“还巢”工程,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落实“大学生回村工程”,激活村级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聚焦“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级“三务”公开与“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提高基层组织的公信力;聚焦“造血”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工作,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一、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

2019年江埠乡已实施10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47.6%,在2020年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完成80%以上。江埠乡党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在农村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党对农村各项工作领导力、组织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要从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折不扣落实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准确分析研判。为确保“一肩挑”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乡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组长,各包村班子、包村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各村开展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现任村班子运行情况,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能力水平、履职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排查摸底。同村班子开展集体座谈和个别谈话,掌握村班子成员思想动态,按照“一村一策” 要求制定各村“一肩挑”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时限要求。

(二)坚持分类指导推进。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对目前条件具备的村,要按照程序启动“一肩挑”;对村上人口少、工作量相对较轻、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村,要加快推进“一肩挑”工作;要妥善解决影响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确保“一肩挑”工作有序推进。

(三)严格执行程序、做到选优配强。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依规办事相结合,充分尊重和体现农村党员群众的意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透明度。对于符合“一肩挑”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法定选举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现任的村委会主任须通过法定程序自愿辞去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要健全村干部日常监管制度,规范村“两委”决策运行机制,坚决防止“一肩挑”后因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而出现违纪违规问题。

在实行“一肩挑”后,也带来一些问题:实行“一肩挑”后,村各项工作都压在村党组织书记头上,加之村两委换届后一些干部职务发生变化,心理不平衡,工作不配合,致使工作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量加大。如果副职不得力,容易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工作全局。

二、“大学生回村工程”总体情况

启动“大学生回乡工程”有利于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创业新星,服务一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为曾经贫弱的乡村再现青春活力。目前我乡收到各村自荐报名人员40余人,江埠乡党委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培养新型农村人才的一项精品工程来抓,着重培养农村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致富带头骨干。

(一)设计了一条“备、育、选、用”成长链。江埠乡党委结合省委、市委以及县委指导方针设计了一条“备、育、选、用”成长链。立足本土选拔,入选者需具备本乡镇户籍。聘用在村任职期间,按合同条款给与工作补贴,绩效补贴与其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挂钩。这项由“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民生工程将培养着全乡有志于扎根乡村,服务农村的回村大学生,使他们在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实行跟踪帮扶。

考虑到年轻人回乡创业并不容易,乡党委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担保公司等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鉴于年轻大学生创业经验缺乏、技术不足,鼓励大学生在农校、党校进行深造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给大学生牵线搭桥。给大学生提供去田间实践机会,深入学习村级“公司+合作社+农场+贫困户”发展模式,让理论和实际有效统一。

(三)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工程”政策倾斜。优先选拔优秀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回村任职的大学生,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是党员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养;非党员的可列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在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优先获取利用县委党校平台每年集中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回村大学生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在“大学生回乡工程”推行过程中,在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村实用人才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和不足。一村民不熟悉。农村大学生在村里呆的时间短,村民大多不是很熟悉。可能自我宣传不到位,往往导致和村民相互间不了解。面临对村里状况不了解,工作难以开展的窘境。二经验不足。有些农村大学生刚毕业或者工作时间短,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在碰到问题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三工资待遇不高。农村年轻人不愿意去回村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机会较少工资待遇不高,可供选择发展平台相对受限。四生活枯燥。在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多娱乐节目,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相对枯燥,时间久了,就不能坚持。所以大学生回村创业,出于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实现,一定要有恒心,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是党的基层组织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一)建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领路人。利用村“两委”换届,着力把关选出了一个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认真踏实、广大群众认可的村“两委”班子。根据乡党委的统一部署,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它“两委”班子及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和致富能人及乡土人才的领富、带富能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村“两委”班子必须能算账算好账。一方面注重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对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切实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小额资金使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批人、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通过的工作程序,重大财务计划严格按照要求,经会议表决通过后由专业会计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管理。严格按照三务公开有关要求,及时公示公开村集体各项收支、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筹资筹劳、代收代缴等明细项目,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三)产业融合,努力创造增值效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乡党委带领各村党支部认真谋划,理清发展思路,依托特色优势资源,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村施策,采取创办企业、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一大篇9

14年前,陕西省三原县大程镇东周村的村民以“超前的勇气和超前的消费”,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早地住上了别墅。一时间,东周村声名鹊起,被人们称为“陕西第一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者,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批客人。

然而时隔10年之后,记者最近再次走进东周村时,眼前的情景让人难以置信:当年的“别墅村”竟然变得“土气”十足,曾经让人羡慕的“别墅村”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在“别墅村”甲区靠马路的住户墙边,放着一堆杂物,夹杂着一些垃圾。在“别墅村”的乙区和丙区,根本看不出来和关中地区的普通村庄有什么两样。在一些别墅的门前屋后,树枝、土堆、垃圾随处可见,个别村民的别墅前后还养起了羊、喂起了猪,有的村民则将家中的玉米棒子挂在别墅顶部。更让村干部烦心的是,为给村民建别墅,村集体当年贷下的400万元银行贷款,如今还有150多万元难以偿还。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14年前就住上别墅的东周村,本应该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可是为什么东周村不但没有更加富裕,反而满眼“土气”、外债难还呢?

超前消费债难还

东周村位于富饶美丽的八百里秦川,村子人口不多,只有105户、425口人,西距三原县城15公里。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和村委会主任郭建华的领导下,凭借村子的区位优势,东周村大力兴办企业,建起了淀粉厂、葡萄糖厂、溶剂厂等。

1992年,东周村村办企业达到了20多家,全村所有劳动力都成了工厂工人。企业最景气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上缴税款上百万元,东周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乡镇企业发展先进村。全村年人均收入最高时达到了4000多元,村集体收入最高时达数百万元。

根据当时村里经济发展情况,1991年,东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让富裕起来的村民全部住上别墅,并根据村民家庭经济状况,将“别墅村”分为甲、乙、丙3个区,户型分为286平方米、195平方米和160平方米3种。全村当时共106户人家,全部建成别墅需要投资600万元,按照村民自己投资三分之一的原则,由村民集资筹款200万元,其余400万元由村集体从银行贷款解决。村民代表根据当时东周村企业发展的情况预测,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将贷款全部还清,而且村民们的收入将越来越多。

1992年,东周村106户人家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别墅。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产品更新换代、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国不少地区的乡镇企业大面积滑坡,东周村也未能幸免。从1996年开始,东周村村办企业逐渐停产或倒闭,“工人们”大都重新回到农田,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今年52岁的李正,1984年以来一直担任东周村党支部书记。据李正向记者介绍,当时村上“两委会”以及村民代表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建设“别墅村”,出发点是好的,用意也是积极的。当时大家认为,全村劳力都进入企业当工人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慢慢会像城里人一样。因此,贷款建设“别墅村”,让大家提前住上别墅理所应当。没想到,村民们住上了别墅,却有70%的家庭为此背上了债务,至今难以偿还银行贷款。

回想起14年前建设“别墅村”时的情景,李正不无感慨地说:“按理说,建设‘别墅村’应该量力而行,等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建不迟。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消费太超前了!”

追求“洋气”留难题

如今的东周村,除了甲区部分高标准的别墅住户还保持着当年的“洋气”外,大部分住户的别墅已显得非常“土气”。在丙区一位姓来的村民家中,大客厅被当作仓库,堆满了各种物品,屋内墙壁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如果不是房屋外型是别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关中农村普普通通的农家房屋。房屋主人说:“咱这农村,客厅用处不大,只好当了仓库。”

对于“别墅村”的怪现状,东周村一些村民编了顺口溜来描述:门口养起了猪牛羊,客厅成了杂物厅,锄头、铁锨没处放,垃圾弃物随处扔。

村党支部书记李正说,“别墅村”建设还带来了另外一些弊端。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只追求了“洋气”,而忽视了农村应有的“土气”,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土地的关系。比如群众家中杂物往哪儿放?群众养猪、养牛、养羊怎么办?收回来的粮食放在哪里?农具放在哪里等等。那时,只看到全村的劳动力都到企业当工人,没有想到村办企业一旦滑坡,村民们回到家中仍是农民。是农民就得和土地打交道,还得从事种养业,还得有场所。现在看来,“别墅村”建设和农村的实际有点背离。

“全村所有的别墅都没有考虑到种养业需要。农民毕竟离不开土地,必然会把传统习惯带到别墅里。不论房子修得多漂亮,可对于长期与土地在一起的农民来说,也会变得越来越土。”李正说,“当年规划时,别墅就没有设计养殖场所,现在也没有办法改变了。”李正举例说:村里有一位在外工作多年,退休后回家居住的职工,自己住在别墅里,又想养些鸽子,只好人与鸽子同住在别墅里,一二层住人,三层养鸽子。其实,这样“人禽混居”既不卫生,也容易传染疾病。“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李正说。

农村建设应量力而行

如今,全国不少地方的农民已经住上了别墅,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计划建设“小洋楼”。李正认为,建不建别墅、建不建“小洋楼”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实际、生活习惯。

李正说:“东周村人住上别墅已经14年了,按理说人们应该接受了城镇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至少也应当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但是东周村的村容村貌为什么不但没有保持如初,而且变得和普通村庄差不多,脏乱问题依旧呢?最根本的原因一是规划设计存在不足,二是村民意识和素质没有提高。”

思考片刻,李正接着说:“当时,我们村只是考虑到发展快一些,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早点住上充满洋味的别墅,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素质的提高,没有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比如说忽视垃圾堆放问题造成了现在一大难题。当时建别墅没有规划垃圾处理坑,现在重新建设的话,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土地,解决起来不太容易。”

当年担任东周村村委会主任的郭建华是东周村发展的领头人,今年71岁的郭建华6年前已经卸任。郭建华最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看来,当时建别墅是太冒了,有点太急了。如果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就好了。”

目前,东周村正在汲取过去建设别墅村时的教训,通过招商引资,将闲置的厂房和宿舍租出去,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通过租厂房的形式,为村里增加了10万元收入,但要还清150多万元银行贷款还需要时间。

一村一大篇10

我国保持快速、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新的增长极来拉动。从社会生产周期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增长将带动投资相应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由此可见,在我国投资率持续高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的情况下,拉动消费从而拉动经济进一步增长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农村市场集中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农村居民有着强烈的消费倾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广阔;在农村家庭任何商品的普及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几百万台/件的有效需求。因此,当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重点应放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然而,农村消费偏“冷”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农村消费“难火”的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社会保障、消费心理等非收入性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极大地制约了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故笔者认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进而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必须立足于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

农村居民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然而,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相当多的农村居民由于对未来预期不稳定,消费没有安全感,普遍存在“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预期将出现的教育、医疗及养老支出等进行储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村居民对教育、医疗等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可见,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旺、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极大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

未来养老、医疗及教育的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而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因此,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首先就应从逐步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以解决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使农村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二、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同城市相比,农村存在着明显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缺失,因此投资必然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但能直接形成GDP,而且能推动消费。目前全国农村约有25000万户农村居民,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要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除摩托车外,大多都不足城镇居民的50%。毫无疑问,今后农村在耐用消费品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开发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将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农民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低,除收入因素外,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般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都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相配套,例如手机需要有信号才能接听、电视机需要电压稳定和有线电视信号、电冰箱需要电源供应不间断、洗衣机离不开方便的自来水供应等等。但是农村的这些基础设施的现状是:手机信号弱;电视信号比较弱,节目频道少,收视效果差;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收费比较高;自来水普及率很低;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限制了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因此,扩大农村消费,必须尽快加强包括农村电网、有线电视、自来水、农村道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供水、供电、电信、道路建设、广播电视等公共事务职能伸入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水、电、路、信号等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广大农村地区将很可能出现一个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消费热潮,蓄势待发的潜在需求将变为现实。此外,有资料显示,当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时,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不断提高的,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为74.4%,2004年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后提高到76.8%。

实践已经证明,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能直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符合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大都只偏重于适应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新产品的开发,追求高科技、高档次的商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很少得到商家及企业的足够重视,致使农村市场的商品供求结构脱节,工业品结构与农民消费需求结构严重不相适应――一方面是厂家大量产品在城市积压,国内生产能力严重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有需求欲望的产品却不容易买到。例如农用汽车在农村市场有较大需求,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高档小汽车生产能力却闲置。这种不合理格局,限制了农村市场的消费空间。

因此,厂商必须深入农村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特征,研究农村居民需求,既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今日之农村居民,又不能简单地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等同于城镇居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顺应农村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如优质农药、高效化肥、

新型良种、小农机、农用汽车等;结实耐用、功能简单、价格便宜的耐用消费品)。据悉康佳集团曾针对农村地区电压不稳、信号弱等实际情况,成功开发了“福临门”彩电,深受农户欢迎。

四、以提高现行农民工的劳动力价格为突破口,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在农村,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不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道路是把劳动力成本低廉作为比较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出口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价格低得不合理。可以说,这种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国内需求为代价的,实际上降低了中国国内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农民工外出打工,工资明显低于劳动力价值,与其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劳动者得不到平均水平的工资,导致生活长期贫困化,劳动力的再生产难以维持、素质难以提高,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最终表现为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不可否认,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确实可以造就巨大的原始积累,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是必然的。提高现行农民工的劳动力价格,将会大大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的是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形成对耐用消费品的强大购买力。这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和市场潜力的挖掘,消费市场的兴旺又会拉动生产的发展,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

提高现行农民工的劳动力价格就是使国内劳动力价格回归到合理均衡的价格水平,而非继续压制国内的货币工资价格水平,最终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我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无业劳动力,劳动力供应异常充足,如果仅由单一的市场机制来调节劳动力的价格,而不采取必要的政策、法律手段,引进和建立保护性的制度和规则,构建劳动力的合理定价机制,那么,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仍将在长时间内处于严重扭曲的低水平状态。所以,政府应该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的现状,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泛覆盖各类职业(工种),国家、省(自治区)、市多层次汇总的能体现劳动力真正价值的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五、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通过消费与收入的间隔化(即信贷)来刺激消费正是被现代社会用来加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消费可以说是创造了生产。然而,我国信贷消费却非常落后,农村尤甚,即使是小额贷款,门槛也比较高,农村居民很难获得,而且利率也比较高。可以说消费信贷在农村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这严重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农村居民贷款难,阻碍了其收入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村消费的增长。一些农村居民可能有很好的赚钱门路,但就是因为缺少资金,贷不到款,机会稍纵即逝。当然,由于农民个人信用不稳定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困难确实大于城镇,但是银行不能“因噎废食”,要有所作为,大胆创新,深入农村调研,掌握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例如,①住房消费信贷。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翻建住房作为家庭的重大消费投资,近年来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为改善生活环境,逐渐把住房目标瞄准了集镇商品房。不少农民在翻建或购买住房时,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困难,他们十分希望得到消费信贷的扶持。②耐用消费品信贷。农村是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市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向高档次、多样化发展。由于农民的农副业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十分需要短期性的消费信贷,以解其燃眉之急。③生产消费信贷和农业机械消费贷款,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农业机械等生产经营资料的销售量,直接扩大农村消费,一箭双雕。④教育消费信贷和医疗消费信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