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4:24:54

一村范文篇1

几年来,*省广大农村通过学习引进日本大分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经验,掀起了“一村一品”活动的热潮,积极建立示范基地,发展特色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拓展产品市场,成立农协组织,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年,省“一村一品”引智工作协调小组确定的50个示范点,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3%,达40亿元,带动农户约70万户。“一村一品”特色村的农民收入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500元,并涌现出一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一村一品”搭桥铺路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全省“一村一品”取得的成效

1、“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在市场机制下,农业发展必须破除传统的经营方式,走农业产业化方向的发展路子。近年来,紧紧围绕着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全省共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0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2000个,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100多个,带动农户100万户。比较典型的有:汪氏蜜蜂园依托*丰富的蜂产品资源优势,采用“公司+蜂农+基地”产供销一条龙及科工贸一体化的蜂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蜂农5800多人,并在赣州、吉安、鄱阳湖等地建立了优质养蜂基地,由汪氏蜂业提供蜂箱和蜂群,无偿提供技术培训,专家现场指导服务,扶持蜂农特别是贫困地区蜂农发展养蜂业。汪氏蜜蜂园已是全国蜂业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蜜蜂养殖、蜂品加工科研开发、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蜂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运作,做强做大,汪氏蜂产品先后两次在国际蜂业大会上获奖,汪氏蜂药“螨朴立克”已闯入国际市场,汪氏蜂业已具备冲击国际化品牌的实力。汪氏蜜蜂园的发展壮大,充分体现出农业产业化的强劲势头,而“一村一品”无疑搭建了汪氏成功的桥梁。

2、“一村一品”是致富农民的重大举措。*的农业一直以来发展势头较好,农民的收入连年增长,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不高的。要想致富农民,必须帮助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实施“一村一品”,有效地把农业资源和广大群众集聚到做大做强本地的主导产业上来,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使农民富裕起来。*牛牛乳业是从事液态奶生产的民营企业,带动养牛户68户,*年通过种植牧草、饲养奶牛走上致富路年产鲜牛奶3000余吨,农户创收660万元。

3、“一村一品”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法宝。*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湖泊众多,山清水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因素。*已有许多享誉全国的特色产品:南丰的蜜桔、赣南的脐橙、军山湖的螃蟹、万年的贡米、婺源的绿茶、泰和的乌骨鸡等,这些特色农产品使当地的农民受益。军山湖的螃蟹已是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连续4年举办螃蟹节,以军山湖螃蟹为特色产品的进贤县军山湖鱼蟹开发公司注重产品开发,扩大产业规模,*年产量达到220万斤,产值1.5亿元带动农户3000户。“一村一品”极大地推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都培育了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原有的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遂川的板鸭、新建县生米镇的头、永丰的绿海茶油、广昌的莲子等已成为省内著名的品牌产品。培育特色产品,实施品牌经营,做大做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龙头企业带动“一村一品”进入快速发展道路。目前,*龙头企业达110多家,每个龙头企业负责带动一批“一村一品”企业,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实力强,管理规范,资金雄厚,技术程度高,社会信誉好。“一村一品”借助龙头企业使产品升级,占有市场,是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煌上煌集团以抓禽鸭基地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就是代表性的一个例子。煌上煌集团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推进“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当做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挥集团品牌、机制、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已在省内外建立了300个村级订单基地,带动农民5.8万户,增收近2亿元。

5、“一村一品”造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吴新雄代省长曾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时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发展“一村一品”需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实干家需要人才技术支撑。“一村一品”工程是一项引智工程,为实现这一工程,全省先后派出150余人赴日本大分县培训,他们已在各自岗位发展“一村一品”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国鸿集团有限公司,借鉴日本农业“一村一品”成功经验,把质量与品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树立“国鸿”优质肉品牌,不但做大做强了企业,还带动农民养猪6000余户,带动农户户均收入7500余元,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带头人。

二、全省“一村一品”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村范文篇2

一、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抓好核桃苗木、天麻、半夏、生猪等优势产业,肉牛,蚕桑,园区中药材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我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确立了核桃、生猪、肉牛、中药材、蚕桑、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特色基地,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镇、特色村。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重点的核桃产业,以金山观村为重点的蔬菜产业、以生猪、肉牛为重点的大柏垭村、以粮油为重点的多宝村、化琳村;以中药材为重点的回龙村、以肉牛、天麻为重点的明清村、以蚕桑为重点的金鼎。“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凸现特色。

二是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种植大户,以规模生产、种植、养殖、政策扶持为依托带动“一村一品”发展。目前,我镇的核桃苗木种植规模达到600余亩,辐射带动150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发展。规模养猪大户4户,肥猪年出栏2000余头。肉牛养殖大户2个。

三是搞好人才培训,培养“一村一品”带头人我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多种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一村一品”带头人。组织村干部、企业家、种养能人参加乡镇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已培训1000人次,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

二、发展“一村一品”的下步打算

我们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途径,进一步发挥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努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格局向前发展。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规划布局,抓好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紧紧围绕“壮大核桃、天麻种植,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建立特色基地,培育典型农户,进一步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镇、特色村。

一村范文篇3

为加快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严格选拔、强化管理”的原则,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充实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人才结构,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范围

我县11个乡镇,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达到并保持80人左右的常量。

三、组织招聘

按照公开招聘、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年开始连续2年,每年招考选拔大学生40人左右,安排到农村村级组织工作。

(一)组织管理机构。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管部门,乡镇党委、县委基层办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县财政、教育、卫生、共青团、涉农等部门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招聘对象主要为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非在职“五大”毕业生。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2、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涉农专业、精通“双语”的优先;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

5、户籍在新源县。

(三)招聘原则和程序。招聘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汇总上报需求信息。县委基层办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采集、汇总村级组织人才需求信息。

2、组织招聘。县委基层办对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进行公开招考(笔试),根据笔试结果,确定面试人选,开展面试。

3、确定人选。经体检合格,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选名单报县委组织部批准后,由县委基层办备案。

4、岗位培训。县委基层办负责对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基层工作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业经济知识、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民政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拟任职岗位的基本情况等。

5、任职上岗。被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由县委基层办审核后,乡镇党委可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报县委基层办备案。

四、管理考核

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与县委基层办和所在乡镇党委签订3年工作合同(包括6个月的试用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档案管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村工作期间工作档案由乡镇党委和县委基层办双重管理;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所在乡镇党(团)委。

(二)考核管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其日常考核由所在村党组织开展;年度考核由所在乡镇党委负责,根据日常考核结果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并报县委基层办备案。第一年考核不合格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县委基层办和乡镇党委可提前解除与其签订的工作合同。

(三)资金保障。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期间,由县财政按副村级补贴待遇支付工作报酬。通过法定或规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应职务的,按照乡镇自行规定的相应职级从县财政转移支付中支付报酬。

五、政策待遇

(一)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参评或破格参评专业技术资格时,在新源县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能够评审的范围内,可减少一项参评条件或放宽一项成果等级。在破格参评时还可减少一项破格条件,技术报告可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免试。对因故未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一步到位参评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

(二)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作为副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三)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三年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续聘留村工作。

(四)鼓励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通过规定或法定程序参加村“两委”的换届选举。

(五)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可以与其他村干部一样,享受三项保险待遇。

六、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

(二)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符合金融部门有关小额贷款要求的,其所在乡村可以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三)对于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七、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直各有关单位和乡镇党委要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意义,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取得实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村范文篇4

一、上半年主要开展工作情况

(一)认真贯彻中、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2010年各项任务目标。将各项目标任务层层下达各示范村和推进村,确定乡村干部建立健全包抓责任机制,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农村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继续完善一村一品台帐及档案资料的管理,积极开展一村一品调研活动,为不断提升示范村、推进村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全县共有15个省级示范村、2个省级一乡一业乡镇,共涉及6个产业、8770户26061人。年初安排县农经站与乡镇村干部深入千家万户对示范村农户生产经营收支情况进行了据实登记填报,做到了一户一表,一村一帐,数据准确,真实可靠。近期,成立了一村一品调研组对五丰村、莲花村、江塝村等三个示范村的一村一品开展调研活动。

(三)精心安排,不断推动茶叶一村一品产业向深层次发展。一是按照我县一县一业和四区一带茶叶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对峡口镇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培育丰产茶园5000亩;改建扩建标准化茶叶初制加工厂5个,开展技术培训10场次1000人次,培育2个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二是完成项目资金700余万元,重点对示范村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投入,提高茶农经济效益,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打造茶叶品牌。三是在示范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个,吸收茶农240余户,全面提升茶农组织化程度,为茶农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息、销售等服务,提高了茶农收入。四是科学选点示范,建设标准示范茶园,上半年选择私渡镇新络村、峡口镇江塝村、罗镇马桑村、三合村为示范点,辐射25个茶叶村,带动全县建成3万亩标准示范茶园。五是加强技术指导,以县茶叶局、茶技站、茶叶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开展现场培训和现场巡回指导,在茶叶生产关键季节,组织茶叶企业、示范农户,开展标准茶叶创建现场观摩,支持茶叶企业、生产经营户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及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六是成功举办了的赛茶大会和参加了汉中茶叶节,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汉中茶叶节获得汉中仙毫7金7银13铜共27个奖,汉中炒青9金22银23铜共54个奖,包装创新奖5个,布展创新奖1个,获奖数居全省、全市第一。

(四)强抓机遇,大力发展生猪一村一品产业稳步发展。一是4个生猪产业示范村和54个生猪产业推进村以及生猪养殖大户紧抓百万头生猪产业大县项目资金的扶持机遇,积极争取扶持发展、技改、扩繁项目资金130余万元,重点投放生猪养殖小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大户和示范村养殖大户。二是以“猪沼茶”、“猪沼菜”为主要形式,推动农村沼气能源建设,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三是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加强一村一品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交通环境。四是发挥一村一品生猪龙头企业和生猪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一村一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新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5个,吸收成员280户,为生猪养殖户在饲料加工、仔猪、育肥猪的销售提供优质服务,缩小了生猪养殖成本。五是县上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为依托,确定扶持帮村部门、单位、领导及“三联三帮”活动,把政策、项目、资金向一村一品倾斜,全方位推动一村一品生猪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扶持力度,全县15个省级示范村、100多个推进村,范围大,涉及面广,表现扶持力度不够强,资金缺口矛盾比较突出。

(二)一村一品产业市场竞争后劲不足,特别是生猪产业,因猪肉市场价格走低,生猪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大生猪产业,做好示范村、推进村的科学发展规划,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向示范村集中,推广科学养殖,做好疫情的监测防控工作,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

一村范文篇5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古楼镇15个村集中发展充国香桃5600多亩,带动2080户农户致富,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达60多户。该镇赵家庙村200多农户种植香桃,户平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全县人均水平高出2100多元。晋城镇桃花沟村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以桃花为媒发展生态农家游,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收入达200多万元。

二是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古楼镇过江楼村农民李宜良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家3亩旱地,如果种粮,年成好满打满算收入1500元,现在改种香桃,按一亩60株、一株产果30公斤、以最低市场价6元/公斤计算,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是种粮的7倍多。尝到了甜头的农民种桃积极性非常高,甚至出现拿水田换旱地的现象,目前种植充国香桃的镇粮经比例已调整为3﹕7,古楼镇达1﹕1。

三是新农村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发展充国香桃产业,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涌现了赵家庙村、过江楼村、桃花沟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赵家庙村年逾6旬的农民侯祥仲说,他和老伴种香桃年收入近3万元,花10多万元建起了楼房,现在有了钱大家都纷纷改、修建新房,我们离新农村不远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西充县在选准特色产业、培育产品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功经验对加快全市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好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专家、市场、群众“三位一体”,选准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宜种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最赚钱就壮大什么。西充县在把充国香桃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面积推广前,经过了三个环节的严格遴选。一是专家论证。请市科协和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实地考察,在反复对比分析当地气候、土质等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农民种植习惯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发展果业的结论。市、县科技人员联手对从日本引进大九保皮桃10多个系列品种,进行不断嫁接、改良、筛选,培育出了早、中、晚三熟,汁多味甜,香气浓郁,丰产质优的“充国香桃”品种。二是市场认可。品种好不好,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市场行情是风向标。充国香桃一上市就以其靓丽的色泽、汁多脆甜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最低市场价达6元/公斤。三是群众接受。群众是产业发展的主体,群众接受,产业才有生命力。赵家庙村在种植大户冯成泰的影响下,户户种上了香桃,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专业村。通过试种、示范,古楼镇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二、科技、管理、宣传“三管齐下”,做强产业品牌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西充县在发展香桃产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品牌培育,通过培育主导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扩大市场知名度等措施,创立了“充国香桃”品牌,并于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一是推广科技,做强品牌支撑。科技是支撑充国香桃品牌的核心。科学规范栽植、修剪、施肥、除虫以及使用套袋技术的充国香桃,不仅色泽鲜亮、个头更大,而且价格高出普通香桃1元/公斤,让果农真切感受到技术的神奇魅力。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因势利导,利用“充国香桃果业技术培训学校”,高薪聘请龙泉驿果研所技术人员,对基地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重点村社干部和水果专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已开办培训班5期,集中培训近万人次,使果农全面掌握了冬枝修剪养形、控梢停长壮果、盛花期人工授粉等关键技术。二是严格管理,打造品牌信誉。推行标准化生产,从“经验农业”到“标准农业”,是充国香桃出奇制胜的法宝。标准化生产需要严格管理、规范化操作,为确保充国香桃的优良品质,县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充国香桃实用栽培管护技术》等资料,要求香桃种植户严格按标准生产;在充国香桃种植较为集中的过江楼村和赵家庙村等地设立果用专业农资门市部,从龙泉驿等地购买了含磷、钾的专用配方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保证香桃是安全、绿色、有机果品。该县还积极推进400多亩母本园的无公害生产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广泛宣传,扩大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媒体、会展、窗口等形式,搭建香桃品牌宣传平台,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成(都)南(充)高速公路上设立巨型广告,不断提高充国香桃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香桃”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创出一个名牌,兴起一项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的目标。

三、协会、企业、政府“三方联手”,完善发展机制

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必然造成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只有扩大种植规模,才能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国香桃种植乡镇坚持协会、企业、政府三方携手合作,有力推进了充国香桃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充国香桃块状经济。一是专业协会推进。古楼镇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5个果业大户、经纪人入股牵头,果农以幼树1元/株、成树2元/株的标准交纳会费成立香桃合作社,合作社下设果业培训学校、果用农资服务部、水果交易市场,实现生产营销“三统”(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发挥了政府不能替代的作用。二是优惠政策扶持。为扶持充国香桃产业的发展,县上制定了优惠政策:新栽桃树每株补贴1.3元、高换每株补贴1元;基地乡镇新建村道公路1公里奖补2—4万元,改建1公里奖补1—2万元;规模经营的专重大户和业主按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对待;创建一个省级商标奖1万元、部级奖2万元。三是公司+基地引领。全市唯一一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把香桃发展区域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将“充国香桃”贴上广丰公司标签,从而结束了充国香桃沿街“提篮叫卖”的历史,成功进入成都、重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大型超市。

西充县坚持“一村一品”形成充国香桃产业的生动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是现阶段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优势,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发展“一村一品”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便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省、市高度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规模上求效益,在科技上找出路,在品牌上做文章,在销售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一村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利用郴州“红星网”和郴州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网”学习平台,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我县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科技致富和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目标任务。从**年到2010年,全县每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居)干部和村(居)后备干部、乡镇机关没有达到学历要求的基层干部职工及优秀农村(社区)青年。到2010年所有建制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乡镇机关干部职工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二、招生对象、条件及办法

1.招生对象。村级党组织和村(居)委会现职与后备干部,乡镇企业现职与后备管理人员,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乡镇机关没有达到学历要求者及优秀农村青年。

2.招生条件。具有相当于高中学历(高中、中专、中技、中职),年龄在45周岁以下。

3.招生办法。各乡镇根据县委组织部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数按1:2比例组织报名,报名可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村级党组织推荐的形式。报名人员经乡镇党委初审后、报县委组织部审定。

三、录取办法、学制及专业

1.录取办法。市电大根据县级组织部门提供的报名名单,统一组织入学测试,市委组织部根据基层审查意见和测试成绩,进行录取审批。市电大根据审批名单办理录取、入学、注册手续。

2.学制方式。市电大和**电大办学点(县委党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利用电大系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开展网上教学,采取适当的面授辅导和现场指导、小组学习等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学员培养期限为两年半,其中学习时间为两年,社会实践半年。

2.专业设置。根据我县实际,计划开设农村经济管理、设施农业技术和畜牧兽医等3个专业,报名者可根据自身实际填报1个专业。

四、学习费用和学费来源

1.学习费用。学员学费从入学到毕业采取总包干制,总计2900元/人,由电大分学年收取:第一年1800元/人,第二年1100元/人。教材资料费按实收取。

2.学费来源。村级学员学费由县级财政解决900元/人,乡级财政解决900元/人,村级或个人解决1100元/人。其他学员费由个人负担。教材资料费由个人承担。

3、缴费方式。村级学员学费由县乡财政承担部分先由个人垫付,第一年学习结束后,学员凭市电大提供的考试合格证和缴费收据到乡财政报销;学业完成后,学员凭电大颁发的成教专科毕业证和缴费收据到县财政报销。

五、毕业待遇

1.按照培养年限修完教学计划课程并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并由教育部电子注册。

2.按期获得毕业证书的农村学员,由县委组织部建档,市委组织部备案,纳入乡镇、村后备干部队伍、远教辅导员队伍和乡土人才队伍管理。

3.对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学业成绩优秀,且符合公务员招考条件的农村学员,由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对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在编制范围内按法定程序公开考试录用或聘用从事基层相关管理工作。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在提拔、重用和评定职称时,在同比条件下优先考虑。

4.对毕业生中的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由相关部门对其所从事的产业进行政策、技术、信息和项目方面的重点扶持。

六、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俊华任组长,副县长何翔凤、县委副调研员、财政局长李仟熊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承苏、县教育局长刘培春、县财政局副局长周玲军、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王文利任成员,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委党校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党校,由王文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村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镇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依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

年内全镇重点抓好11个个“一村一品”示范村(见附表),其中示范村中要有3个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专业村标准。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一村一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工程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实行干部包村。为确保“一村一品”工作的正常开展,镇政府决定实行“干部包村”,要求所有包村干部下乡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随时了解发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一村一品”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见附表)。

四、建设要求

2012年我镇示范村建设要求具体为:

一、两个蔬菜产业示范村

利用朱家、岗孜毗邻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推行标准化、无害化、专业化生产,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商品蔬菜的生产规模。其中2012年朱家村要发展商品蔬菜300亩以上,岗孜村要发展商品蔬菜500以上。

二、两个甜柚产业示范村。

抓好长田、长胜两个甜柚产业示范村的建设,年内长田村社备甜柚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00,长江村高塘甜柚种植面积要达到100亩。

三、一个生猪产业示范村。

龙泉村的生猪产业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12年要争取新增养殖大户6户,新建栏舍1000平方米,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

四、四个花卉、苗木产业示范村。

大力扶持塘屋、路塘、横岭、大塘四个村发展花卉、苗木生产。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加快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的建设,实际工作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努力提高产量与质量,并积极做好加工与销售工作,尽快打开市场,形成品牌。

五、两个特色农产品示范村。

利用南边、天子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农户开展红瓜子、生姜种植。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1、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上级政府有关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围绕强化市场服务、信息服务、信贷服务、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加大对“一村一品”工程的扶持力度。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从资金、技术上扶持“一村一品”工程示范村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创建新品牌,占领新市场。

2、突出工作理点。明确措施,加强领导,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合作经济组织、一个生产技术标准、一农产品品牌、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发展措施、一支能人队伍、一套管理档案”八个一的要求,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尤其要突出抓好集中连片种养基地建设。每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都要建立起1个以上规模种养基地。规模基地的标准是:甜柚及其它果业400亩以上、花卉苗木200亩以上、生猪出栏2000头以上、蔬菜种植500亩以上、工业原料林1000亩以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努力提高“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培训,统一采购、销售,提供信息等服务,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耕地流转、山地流转、农机服务“三个中心”的作用,加快农村土地依法、规范、合理流转,为种养大户租用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服务。

5、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龙头企业联新村”活动,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场)+农户”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建设“企业联新村型”产业基地。

一村范文篇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文件)及中央、省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省农委倡导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带动”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我市“一村一品”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增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改革二十多年实践表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新时期农业部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一村一品”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原则,立足蚌埠自然和人文资源及优势,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一社,一地一企”的发展之路,突出特色,提高档次;培育龙头,开拓市场;依靠科技,强化服务,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是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尽快形成。经过3——5年的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培育50个特色明显、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村;围绕特色主导产品和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8——10个特色主导产业乡。

二、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功能,为引导农民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供可靠依据。二要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使“一村一品”的发展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三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四要加快主导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步伐,不断提高“一村一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五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断增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六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开展以“绿色证书”、“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技术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

三、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注册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对已经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及时注册商标。二要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和推广。鼓励和支持品牌特色农产品积极参加展示展销、开展产品推介、媒体宣传等活动,提高特色主导产品品牌的信誉度和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对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市场占有力的特色主导产品品牌,积极申报蚌埠市名优农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乃至中国名牌农产品,提升品牌声誉。三要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对市场需求大、生产规模较小的一些特色农产品,按照“统一生产和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方式,实现品牌整合。形成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争市场,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村范文篇9

关键词:一村一品;龙头企业;比较优势;“一村一品”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最早起源于日本大分县,二战之后,日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农村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大分县也面临农村劳动力流失以及农业萎缩的局面。该县位于日本西南部,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农业规模小,其生产的农产品仅能维持温饱,经济发展水平也严重落后于周边其他农村。大分县的知事平松守彦先生针对这些问题,在全县推广“一村一品”运动,以农民为决策主体,从当地的区位、资源、自然优势出发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由于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该运动推出后成效明显,大分县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大分县仅有4项特产,如今已经培育出330余种特色产品,总产值达10多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2002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美元。“一村一品”在日本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此后,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法国等20多个国家前往日本进行考察,很多国家开始效仿这种模式,“一村一品”成为很多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

一、“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特色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村一品”实质上遵循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相较于其他地区或本地区其他产品的优势。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理性的农民会选择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后,其他农民也会选择生产该产品,在政府的扶持、龙头企业以及各种农业服务组织的扶持下,该区域会逐渐形成以该产品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格局。例如,日本的大分县,该县的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匮乏,只有当地的温泉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于是,大分县对当地的温泉资源进行利用开发,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将当地打造成了知名的旅游胜地。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优势农产品很难被模仿,即使存在多个地区选择同一主导产品的情况,也要全面地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产品的一个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

(二)主导产品兼具特色和精品。“一村一品”不同于传统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虽然两者都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优势选择主导产品,但相比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一村一品”的核心更多侧重于“精品”、“特色”。要将“一品”更好地推广出来,不仅是培育主导产品,还要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俗融入产品中,使特色产品体现出当地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氛围,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存在更明显的差异,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不再只考虑解决温饱,同时开始追求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一村一品”顺应了这种消费趋势,利用错位竞争策略,将产品特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具有某种资源禀赋的地区培育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地域和农产品均没有绝对的优劣,只要重视市场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创新,都可以找到产品的卖点和市场缝隙。市场需求是检验产品特色的重要标准,塑造主导特色产品要使其功能和内涵符合市场的需要。

(三)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过去在很多农村,缺乏对农业生产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受到信息、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单个农户家庭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导致农业生产的规模不经济、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一村一品”是一种标准化、专业化的集体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变粗放式的分散生产为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生产。它确定了特定区域的主导产品,集中该区域内所有生产要素发展一个重点产业,实现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品种、生产技术到生产管理,均按照统一制定的标准实施并对其进行监督,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也有利于主导产品的品牌建设。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一)区域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对接。目前,我国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主要分为:政产学研支撑型、服务组织带动型、旅游文化主导型和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是我国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以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通过合同契约、专业合作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型与其他发展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对高新技术和政府扶持政策的依赖程度较小,对于大部分地区都能普遍适用。龙头企业自身在市场活动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它可以成为衔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在充分挖掘当地主导区位优势的同时,也能科学地依据市场需要对主导产品进行定位。八角溪村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山区,土壤富含硒、锌等元素,发展茶叶的优势突出,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沩山茶叶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以茶叶为主导产品“一村一品”建设。该企业对于主导产品的选择非常精准,沩山为高山盆地地形,年降水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其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含丰富的腐殖质,非常适合名优茶的生长。结合当地的区位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沩山茶叶公司推出了从平价到高端价位的一系列产品,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色对其进行全力打造,将特色资源转换为市场竞争优势。当地的沩山毛尖是沩山茶叶中比较大众型的产品,价格和口感都符合一般消费者的需求。为了尽量保留毛尖本身的纯正和原生态,塑造沩山毛尖绿色、健康的产品形象,龙头企业只对毛尖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它在同类大众型茶叶中突显特色。同时,沩山茶叶公司也对高端系列的富锌富硒茶和高山有机茶全力打造,着重宣传它们的功效,例如养生和保健上的效果,满足了一批追求高品质茶叶的消费者。虽然企业经营的茶叶种类多,但每种茶叶都充分体现了沩山茶叶的特色,从产品的名称到具体的口感和功效,都代表了沩山茶叶特殊的品质。通过龙头企业多年来对于市场需求和当地特色的精准把握。八角溪村的产茶收入已经成为全村重要的经济来源,2012年全村茶产业收入达3,000万元,人均茶产业收入突破15,000元,为村民提供了120多个就业岗位,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龙头企业的科学经营与农户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带动“一村一品”发展的龙头企业在具体实践中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而是与农户关系密切,且具备较强带动能力,能够帮助农户开拓市场和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和技能培训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农户的共同利益是其联结的基本保障,在共同利益下,企业会切实考虑农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诉求,积极帮助农户改变落后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将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到农户中。同时,企业也会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将其先进的种植理念传播给农户,充分发挥农户在“一村一品”中的主体作用,为“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以沩山茶叶公司为例,公司在其茶叶基地内雇佣农户按企业的标准进行茶叶种植,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全程监管生产过程,使得企业对茶叶基地的规划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茶园基地完全按照有机生态的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采摘纯天然茶叶。在施肥、除草等技术问题上,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聘请了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和高校茶学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将新技术向农户推广,将生态有机肥料在专业农户中普及,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种植方式。2012年底,该企业建成富硒有机茶标准化茶园10,000亩及多个名优茶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对技术传播的重视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先进种植理念的农村能人积极投入生产,这些农村能人将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人才基础,使得农户在“一村一品”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经营管理上,龙头企业对于灵活的市场变化具有比农户更敏锐的感知,能及时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并制定科学的推广及营销策略,并及时根据市场反响进行调整,弥补了农户缺乏市场意识的缺陷。

(三)龙头企业的资本集中于主导产业。与“一村一品”其他的带动主体相比,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积累扩大投资规模,并将资金投入集中在主导产业,使当地“一村一品”更加高效和迅速发展。当龙头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其他环节或周边区域进行投资,支持“一村一品”向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沩山茶叶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茶园占地面积1,000亩,配有完善的制茶和包装设备,拥有现代先进成套的毛尖制茶机械设备、200平方米的保鲜贮藏库及真空无氧包装设备,已经成为集茶叶培育、精加工、销售和科研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现阶段该公司的资金主要用于主导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完善区域内“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沩山茶的历史悠久,唐朝时期相传密印寺内有老禅师精于制茶,并能辨别产茶的绝佳地理位置,沩山茶为他始创,从唐代到清代一直被列为贡茶。根据这段历史传说,2014年龙头企业自主研发了沩山密印寺禅茶,并将这种当地特色的茶叶文化作为产品宣传的重点,通过媒体传播的途径宣传提升。在企业投资建立的官方网站上,着重介绍了沩山茶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触动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主导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区分,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形象。为了进一步深化主导产品的品牌价值,龙头企业开设了品牌专卖店,并为部分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包括沩山有机毛尖、沩山有机绿茶、沩山银针、沩山毛尖、沩山密印寺禅茶等。八角溪村地处偏僻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2010年沩山茶叶公司拓宽和新修通茶园公路5公里,修建了3G通信塔,为20公里的环线旅游观光走廊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当地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龙头企业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科研综合大楼,也对提升沩山旅游接待能力和宣传推介沩山茶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龙头企业带动型“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品”的品牌建设薄弱,主导产品的品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品牌是检验“一村一品”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打造优秀的品牌才能顺利打入市场,保持“一村一品”的强劲势头。由于忽视品牌的建设,很多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无法将其转换为品牌优势。龙头企业对品牌的整体运作能力较差,地域品牌通常缺乏整体策划,品牌的传播范围也很窄。一个好的品牌要形成品牌竞争优势,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宣传和保护。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龙头企业的资金积累有限,在这种环境下培育的主导农产品缺乏品牌优势是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瓶颈。

(二)龙头企业对专业村的辐射较弱,小户对“一村一品”积极性不强。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专业村来说,农户对“一村一品”的概念不了解,理论指导不清晰,只有少数领头人对“一村一品”有一定研究“,一村一品”面上还没有广泛宣传开。生产大户的农产品是企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从自身利益出发,龙头企业会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提供给种植大户;在合作社内部,技能培训和免费提供的良种也只能辐射到一小部分核心农户。大多数农户拥有的生产面积小,仅依靠企业收购其农产品获得的收入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农户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动力减弱,因此在很多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依然选择在城市务工,老人和小孩留在农村,这是一个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恶性循环。年龄大的劳动力已经拥有长时间的种植经验,种植习惯已经形成,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且效果不一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在未来拥有推广技术的资金实力,也同样缺乏年轻的后备人才学习和应用,使“一村一品”呈现出疲软的发展势头。

(三)龙头企业缺乏创新的营销策略,产品卖难问题仍然存在。打造特色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点,很多地区单一地重视产品本身的特色,在市场营销方面却缺乏创新。对于发展“一村一品”的区域,其生产的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品质差异,但在市场上却面临销售难或者产品只能以低价卖出的问题。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存在一些龙头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市场营销的带头人,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始终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没有主动获取科学有效的营销技巧。甚至企业高层管理者也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重生产、轻销售。在目前的市场上,农产品的创意营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产品而言,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主要是由一部分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起来的,这些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和各种市场资源进行创新营销,增强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而很多小企业与其差异悬殊,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

四、龙头企业带动型“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一)以龙头企业为主导进行“低成本创意营销”。低成本创意营销是指,整合内外部资源、创新营销内容和形式,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关注,以达到“低成本大传播”效果的一种营销方式。针对“一村一品”,关键就是要突出产品的差异性,强调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特殊需求,产品特色越突出,其比较优势就越大。日本在“一村一品”运动中曾注册过一种高级清花鱼品牌,其售价比同类鱼售价高出30%~50%,原因是这种鱼使用当地传统的一根钓丝钓法捕杀。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当地特色,明显划分了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别,也吸引了消费者关注产品背后的文化,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利用,本地独特的风俗文化将会成为高性价比的营销资源,对于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加大在这方面的尝试。在营销渠道上,如果只是简单地走普通超市的渠道,产品很难进行深度包装,无法体现其品牌价值。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物也大多出于方便实惠的原因,而不是追求高层次的特殊需求,很少会考虑产品的的特色,高价格、高品质的产品在超市不具备竞争力。要将“一品”的特色塑造出来,必须通过对产品和市场的全面分析锁定消费群体,根据这个消费群体的特征选择营销渠道。

(二)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学历人才的加入有助于推动“一村一品”向更高水平发展,企业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优秀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企业可以通过与农林类高校合作的方式,举办“一村一品”高校宣讲会,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一村一品”项目实施,并在校园招聘会上吸收一些优秀人才。毕业生加入企业后,要接受为期6个月的半工半读培训,培训期间企业会发放工资和生活补贴,并在6个月后与他们签订长期的工作合同,确保高素质人才不会流失。培养创新型乡土实用人才,是使“一村一品”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作社要对农户进行“一村一品”的思想启蒙,帮助其认识当地的资源优势,培养农户自主学习生产技能的信心。同时,要围绕主导产品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大批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发展更多的专业农户。

(三)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品牌向区域性品牌转变。要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高信誉、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名牌农产品作为主导力量。单纯空泛地说品质好,不利于品牌推广,需要有力的品牌商标对其高品质进行定义。发展“一村一品”的地区应以注册商标为前提,对其产品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建设重点的产品加工系列和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管理,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基地按照无公害和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区域性品牌是企业品牌成熟后的发展方向,与单个企业的品牌相比,具有更广泛和持续的品牌效应,它会吸引大量批发商和消费者,在促进主导产品销售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买卖信息、开拓了销售渠道、减少了交易费用。区域品牌农业是增强龙头企业自身实力的助推器,区域品牌农业建设将开展以品牌为标志的产业化经营扩展行动,使具有潜质的企业利用良好的发展环境逐步扩张。区域品牌农业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监管保障,区域品牌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区域整体的信誉危机,因此必须把加强品牌监管放在重要位置;销售体系建设,包括品牌农产品专卖体系、批发市场体系、农业物流中心体系、龙头品牌塑造体系;深化产品加工,按照产品的市场定位对产品进行洁净加工、初加工、精深加工、高科技加工,提高主导产品的附加值。

五、结束语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已经具备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条件,“一村一品”也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得很好的案例,实践证明“一村一品”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八角溪村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为其他区域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参考,但从根本上说,区域特色是“一村一品”的核心,只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并不断完善,才能真正使“一村一品”在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耀美 张舒桓 李耕玄 文岚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干经天,李莎莎.论区域品牌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9.

[2]李清泽.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发展情况[J].世界农业,2006.3.

一村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品牌为抓手,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会为突破口,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目标任务

按照“建基地、扩规模、活流通、兴企业”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力争今年新增蛋鸡5万羽,九江水梨800亩,花卉苗木400亩。

1、示范村建设。在我场今年确定一分场为果业示范分场,着重在发展现代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开拓市场,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逐步建立运行规范的逐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扶持知名品牌,实现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分场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专业村培养3至5名以上柑桔种植大户和能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2、推进村建设。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建立帮扶带的机制,辐射带动其他分场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积极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程度提高,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较大幅度提升全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3、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质量认定,实施市场准入的技术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产业经营的有效措施。实施“一村一品”可以发挥农产品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重点

1、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继续做强做优果树特色种植业,以柑桔、九江水梨、杨梅、花卉苗木为主的果业;依托九江海杰贸易有限公司、德安凯发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召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农业生产大户座谈会,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能够代表德安特色,优势农业的名牌产品,以品牌扩大德安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突出抓好无公害柑桔、九江水梨、名特优产品。今年力争新增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个,无公害品牌1个。

3、实现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积极加强果品基地建设,提升果品质量,努力开辟营销市场,实现与落户我县的九江海杰贸易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性。在巩固完善,提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年内新增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5名。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成立由场长付卯生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一分场干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场“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分场也要成立工作小组,加强与小组间的工作协调。

2、广泛宣传,制定方案。标语、宣传栏及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及典型经验的宣传。各小组在本组醒目位置树立“一村一品”标语,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激发干群广泛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