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30 09:56:28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1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2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3

一、把握特点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从事编办工作以来,深刻体会到无论从主管领导到服务对象,还是从工作程序到资源配置,编办与别的单位都有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工作中责任大、协调重,权衡多。总结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分管领导多。或者说主管领导多,管大事的重要领导多。编办列党委部门,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工作,对书记负责,大事要向书记汇报。同时,编办又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行事,编委主任是市长、县长,副主任是常务副市长、副县长,以及市县组织部长,委员包括两办主任、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同志。可以看出,不管是上级主管领导,还是常打交道的编委会部门同仁,编制工作涉及领导多、份量重,话语权也很重。仅分管领导多这一点,就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比。因此,凡我们部门涉及上会研究的事项,都需要向各位领导依次汇报沟通,从而有了更多与领导直接面对面的机会,这既是工作的推动剂,同时也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工作的把握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服务对象层次高。机构编制工作不仅与组织、人事、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涉及所有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像别的单位,服务对象大多都是办事人员,我们打交道的都是部门一把手,话语权比较重,协调有难度。这样的特点也造成编办长期以来不为群众所熟知,保持一种神秘感。

三是办事程序繁杂。许多事情的议定出台,要历经编委会、常委会及上级编委会的逐级审批,时间长,程序多,关口多,受形势发展的制约因素多。比如批一个副县级机构,需要编办拿意见,然后主管领导批,市长书记批,之后上编委会研究。编委会一两个月开一次,通过后再报省里批,省里也要有个审批过程。整个过程至少半年以上,稍有准备不妥、协调不周或时机不成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使相关部门对编办产生意见。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机构编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感到工作职能不断增加,工作任务加重,原有的编制人员难以支撑工作运行,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有限、既定的机构编制资源,特别是财政供养编制,上级只减不增的刚性要求与各单位的现实需求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

二、理清思路理念,找到方向路子

以真心让领导放心。坚持谁授权为谁负责,谁主导向谁报告的原则,对每一名领导都真心相待,真诚面对,不厚此薄彼,不阳奉阴违,不去故意夸大事实或隐情不报,认认真真做好沟通解释,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干好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赢得信任和支持,让领导放心,让组织放心。

以服务让基层信服。要变冷漠应对为热情服务,严禁冷横硬拖,杜绝吃拿卡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面对政策的刚性要求和服务对象的弹性需求,邯郸市编办树立“能办推定”服务理念,对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马上办;确实是事业发展急需,不违背政策要件,需上级支持的,想办法解决;实在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能办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2012年7月,由于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实绩突出,邯郸市编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唯一一家“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市委书记专门批示:学先进、赶先进,进一步浓厚“创先争优”氛围。市委、市政府在《邯郸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贺信表示祝贺。

以高效让工作奏效。编办对机构设置的批复直接关系工作的启动开展,一方面很多事情都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本来办事程序就繁杂,因此编办自身就更不能再耽误拖拉时间,必须把提高效率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强树“工作不在我手中耽搁,工作不在我手中出错,工作不在我手中滞留”的工作作风,通过每周办公例会,对机关的重点工作现场调度、跟踪督查,对重点工作每天检查、全面监控等措施,促进每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廉洁保队伍纯洁。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编办主任带队伍,要靠人格感染,靠纪律约束,靠制度奖罚,自己公正廉洁,站的正、行的端,维护纪律的严肃、制度的权威,使同志们敬畏,这样才有威严,才有说服力,才能带好队伍,提升执行力。

三、讲究方法措施,工作借势而为

一要勤汇报。编办分管领导多,要让领导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就要经常将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信息和简报送至分管领导的案头,让领导对机构编制方面的条例、规定和最新动态有及时的了解,同时还要将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建议顺畅地反映上去,帮助领导对有关问题科学决策、及时解决,赢得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另外,一些部门在涉及机构编制事宜时,不是首先与编办沟通、协调,通常是直接向党委、政府或编委领导汇报,使市县编办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通过勤汇报勤沟通,一是能消除误解,二是避免好多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取得领导的理解支持。

二要善协调。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作为编办负责人,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协调的重点是不直接分管的市县领导和纪委、财政、检察、组织、人社等部门。要量力而行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对于上下级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关系不顺等棘手问题,要有理有据有节地当好“说媒人”。既要防止由于我们的原因造成的政府缺位,出现管理漏洞;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防止部门之间由于我们协调不到位而出现矛盾性倾向。比如,在落实“三定”规定时,就需要编办及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争得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又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往往是有利的事争着干,承担责任的事相互推诿扯皮,市县编办作为界定各部门职责的机构,就必须出面进行协调,确保政府职责落实到位,避免管理真空。

三要重推介。编办作为新独立设置的部门,外界的认知度并不高。为便于工作,应注重向外宣传推介自己。要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向各单位宣传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常识,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从而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创造好的工作环境。

四要抓队伍。培养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优的干部队伍,要注重三点:一是重学习。机构编制工作综合性、系统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把学习贯穿始终,从周围学,从外地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学习,不断开阔眼界视野,丰富知识体系,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二是严制度。建立健全一次告知、首办负责、限期办结等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工作流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三是出活力。干部问题是敏感问题,在提拔使用干部上一定要摆明态度、亮明立场、树好导向,这是带好队伍的关键。

四、梳理日常实践,体会工作关键

一是取得两个“一把手”的重视、信任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市县编办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编委的办事机构,其性质决定了工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市县编办作为机构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工作常常触动相关部门的利益,处于矛盾的焦点,干部群众关注度高,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许多是各方面关心的大事,有些是长期积累的难题,解决起来难度大。如何让机构编制工作冲破改革的阻力,得到各界的认可,提升编办的权威,加强自身力量,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而不被边缘化、被动化,就需要借势而为,把取得两个“一把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工作的重要基础。2010年,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时,邯郸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对机构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市长更是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两个“一把手”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省支持我市新增1个副厅级机构、6个副县级机构,市长表扬我办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上做了不少贡献,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增设机构,增加行政编制,以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重的需要。这样,我办率先在全省成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有为才有位,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核准制是编办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邓小平提出“编制就是法”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理论支持,也是编办行使职能权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比较集中和突出的主要是“三超”问题,即“超编制调进人员”、“超规定设置机构”和“超职数配备领导”。“三超”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关领导把关不严,二是部门编制意识淡薄,三是编制监管力度不大。归根结底,正是由于缺乏刚性管理办法和强有力的手段,才使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三超”现象控而不住,屡禁不止。长此以往,编办的作用和地位无形中受到了极大冲击,工作愈发难以开展。编办主任作为部门领导,在搞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唱黑脸”,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力度。而强化核准制是加强编制管理的重要抓手。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牢牢把住“编制使用核准制”、“科级职数审核”等制度措施,能够从源头杜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编制控制严了,编办的责任尽到了,影响力也扩大了。

三是编办应当被赋予适当的自。人们常说的部门职权,包括职责和权力两个方面。要保证部门完成所承担的职责,就必须赋予部门相应的权力。权力过大,就会对其他部门的职责、权力产生不利影响,权力过小,就会不利于本身职责的完成。只有职责与权力对等,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职责。但编办上面有“大编委”,下面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权限受限、掣肘颇多。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进编等,都是“大编委”说了算,编办只有建议权,没有任何决定权限,编办只是办事,有时被议论为“只当家不作主”。地方编办要发展,就需要适当增加自,争取“自留地”,使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与责任相适应,增强其协调能力。

四是编办要充分看重自己的地位有效发挥职能。随着改革的需要,各地编办与人事部门彻底独立开来,但机构编制工作与编办自身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足够的重视,编办与人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些职能上的、心理上的交叉。现在很多人有“大人事、小编制”、“只知人事、不知编制”的错误认识,而且越到基层,这种现象越严重,编办职能发挥得不好。因此,编办主任必须厘清二者间的关系、看重自身作用,发挥自身职能。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铁路机构编制信息系统 功能数据库设计 调整日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90-02

一、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部门的最新数据,必须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构编制数据的共享和处理,使工作人员避免大量的手工重复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自动化、精确化。

二、系统应有的主要功能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机构的设立、撤销、名称变更;机构整建制划拔;编制调整;查询某一级机构的编制数,如行政管理人员编制数、服务人员编制数;查询某一级机构的部门设置,如某单位的科室设置和车间设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定员表;按职务分类统计编制数额,如某单位科长、工程师编制数;查询机构编制历史数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机构编制组合查询和统计,即通过灵活的多条件设置进行查询和统计;查询结果的导出和打印;用户管理,实现不同类型的用户注册、权限分配、身份验证、功能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包含存储机构编制信息的数据表,实现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的数据表,以及实现其它辅助功能的数据表,如字典表、用户表等。

1.机构编制信息数据表。机构表:存储机构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机构名称、建制级别、职责范围、成立日期、批准文号、类型、链接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编制表:存储机构所设的岗位定员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职务名称、定员数量、定员类型、所属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2.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数据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数据项。

操作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中的每个数据操作。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操作方式(指插入、删除、修改3种操作)、操作表名称、操作日期、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记录编号(外部关键字)、操作内容记录号(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删改机构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机构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机构表。

删改编制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编制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编制表。

插入记录登记表:存储新插入机构表和编制表的记录编号。

上面列出的是基本数据项目,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增加其他数据项。

四、机构编制数据的组织

多级管理、部门繁多的机构数据和各机构所设的行政管理服务人员定员数据如何组织,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1.组织的逻辑结构。各级机构采用树形逻辑结构实现(见图1)。每一个独立机构都是有唯一根节点的树状结构,其下属的机构是树上的一个分支。树形结构的特点是向上只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以有多个子结点。与此相对应,每一个机构只能隶属于一个上级机构管辖,同时可以管辖多个下属机构。

设置一个名称为铁路局的根结点,其他结点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删(对应设立、撤销机构)和剪切粘贴(对应机构调整)。允许设置多级机构,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2.结点的类型。结点有三种类型:(1)分类标识结点。如图1中的直属单位、运输站段、机务段等结点。这类结点作用是表示机构的类型,将机构树划分为不同的分支,而不代表具体的单位。(2)机构结点。如具体的××单位、××科室、××车间等。(3)职务结点。如站长、科长、工程师等,这类结点是没有子结点的叶子结点。

3.数据的存储。每个第一类和第二类结点对应机构表中的一条记录,并通过“类型”数据项区分一、二类结点,也可以另外设置机构分类标识数据表,专门表示第一类结点。

每个第三类结点对应编制表中的一条记录。

4.逻辑关系的存储实现。(1)机构的分级代码。在数据库中可采用分级代码的方式实现上述的树形结构,如直属单位为代码4,运输站段代码为41,直属站的代码为411,其余依此类推。这种方式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效率,优点是执行查询方便快捷,缺点是机构调整时操作比较复杂。(2)链式存储结构。采用树形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在数据表的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相关链接结点的唯一编号,例如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其父结点记录的编号就是链的要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机构编制调整实现简单,例如机构整建制划拔时,只需将其从一个结点剪贴至另一结点,更改链接域的父结点记录编号即可,缺点是查询时需要编程进行各个结点的遍历。在对操作速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为避免频繁读取数据库接口,可以将机构表和编制表中最常用的基本信息从数据库导入内存中,用兄弟链表表示法(左链接域存储子结点地址,右链接域存储兄弟结点地址)组织实现。

5.上述结构的特点。树形数据结构本身具备递归的特点,可以使用递归方式或堆栈方式从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遍历其所有子结点的信息。本方案中将直属单位、运输站段、直属站等分类标识结点作为实体,而不是所为属性来设计,就是为了从设计上实现树形结构的统一性。从而使设计统一的程序段来查询和统计任意一级机构的下属所有机构的信息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统计全铁路局的机构编制信息和统计所有运输站段、统计所有机务段、统计某一单位或科室的机构编制信息采用相同的方法,都是对机构树中的一个分支进行操作。

五、分级管理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特点,设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用户,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进行机构编制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从而构成全局范围的机构编制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1.网络功能。系统采用C/S或B/S模式设计,实现多用户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访问服务器数据。

2.用户权限划分。用户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对象,二是操作类型。

按照实际工作中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规定每项机构编制数据只有唯一的用户可以进行录入和修改。一方面明确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按数据对象权限范围将用户分为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全局用户可以查询所有数据,并对管理权限内的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得到授权对机构树的一个子树进行操作。

机构的设立、合并、撤销,只有该机构的上级管理用户才有权进行。例如:只有全局用户才能执行设立、撤销基层单位的操作,基层单位本身无此权限,即超出了授权的子树范围。基层单位用户有权执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操作。

另外,设置只有数据浏览功能、无录入修改功能的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供特定的管理者(如主管领导)使用。

3.数据的安全性。(1)采用用户身份和密码验证的方式,防止其它人员非法获取数据。(2)执行授权的访问控制机制,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机构树中对应本单位的子树进行操作,防止越权使用资源,起到分级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3)采取数据加密算法。包括对不同数据采用何种加密算法以及密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六、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管理

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不仅要掌握当前机构编制信息,还要掌握机构编制的历史数据,以及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过程,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进而作出决策。为此,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调整日志功能。

1.撤销操作恢复前期数据。简单的做法是定期备份数据表,在需要前期数据时导入备份。更完善的实现方法是建立调整日志表登记机构编制调整过程。

由于设立、合并、撤销机构,机构更名,调整编制的功能都是进行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因此,可以登记每个操作的信息,形成日志。反向执行日志就可以恢复前期数据。

2.撤销操作的方法。对机构表和编制表的更新操作,需要详细登记操作前的内容,才能完成撤销操作。为此设置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和操作日志表。

在应用层,用户提交一次机构编制调整操作,就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中登记一条记录,登记的项目有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在实现层,该调整操作分解为对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删除、修改操作,相应地,在操作日志表中登记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表示一个操作,登记的项目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数据表名称、操作日期、操作前数据项内容等。

日志表登记操作和机构表、编制表的更新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处理。撤销时,根据操作日志表的登记项,对插入的记录执行删除操作,对删除的记录重新插入,对修改的数据恢复旧值。

3.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优点。(1)能够通过执行撤销操作,将数据库内容恢复到以前某一个时点的状态,与数据备份功能相结合,加强数据的安全性。(2)能够得到某一个时点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并且能方便地完成提供资料、上报报表的工作。(3)能够通过对日志数据表的查询,得到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大量数据,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保证机构编制的合理性,仅靠电子表格等办公管理软件难以满足机构编制数据管理的需要。本文从实用功能和技术要点方面分析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5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委全会精神

1、深刻领会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真正领会报告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

2、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重点学习贯彻提出的各项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坚持从全局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做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工作

3、按照中央编办的部署,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过去改革经验,摸清当前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我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和意见。

4、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总结各地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经验和创新性做法,加强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

5、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完成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适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市(地)、县(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研究探索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办法。

6、研究和推进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和解决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问题。

7、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对照国家最新清理减少的186项行政审批事项,对我省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以市(地)为单位,开展辖区内各县区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数量、名称、依据、类别、时限五统一试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8、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和《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适时下发具体贯彻意见。

9、研究修订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办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针对公务员法实施和事业单位重新设置岗位,进一步完善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落编减员、领导职数核定和工勤人员调入办法,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0、建立机构编制奖励评估机制。商有关部门建立全省机构编制管理专项奖励资金,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奖励。

11、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机构编制信息联网。完善省直电子文档数据库,指导各地建立电子文档查询系统。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研究探索网上办理落编减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逐步实现无纸化管理,取消纸介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建立电子版《机构编制管理证》。

12、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水平。继续全面深入推广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通十三个市(地)和农垦、森工的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登记。组织开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软件,并在部分市(地)试运行。

1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围绕中央关于机构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对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坚决守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乡镇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两条底线”。加强“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实用。

四、不断完善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14、加强对市县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指导市县编办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改革部署,研究解决市县编办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提供业务咨询。利用《机构编制动态》总结各市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做法,做好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6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的必要性

机构编制管理不仅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一是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推进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但从实际情况看,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部门权力缺乏监督制约,行政行为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越权、侵权及不负责任等现象时有发生。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靠制度约束、靠机制保障。通过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机构编制和职能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和问题,及时作出反馈,并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有效杜绝不依法行政、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现象,为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效能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重视机构设置的变化、人员编制的增减以及政府职能的调整,而忽略了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严重制约了机构编制管理整体效能的发挥。党政机构改革很容易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约机制,因此,把监督检查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种常态,并始终不渝地坚持抓下去,才能凸显机构编制工作的地位,有效激发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三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决策、执行、监督是现代行政管理不可缺的三个关键性环节。监督检查是确保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机构编制管理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决策到落实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巩固管理成果尤为重要。同时,机构编制工作政策性、纪律性都非常强,“编制就是法规”、“机构编制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维护机构编制纪律、树立编制部门的权威,客观上要求加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健佥监督的长效机制。

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

加强机构编制的管理,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一)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重点是对机构编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机构编制数额的控制和人员配备等情况的监督,是整个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基础。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事业单位登记年检。通过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人员结构、经费形式、资产状况及运转情况,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依法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制度。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逐一进行对照审核,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完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可以有效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不合理增长。三是机构编制统计。通过机构编制统计,有助于增强编制部门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宏观把握能力,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注重发挥专项检查的优势和功能,紧紧抓住党政机构改革检查验收、中小学核编等专项检查的有利时机,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二)坚持单位自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要求各单位每年将其职责履行情况、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增减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机构编制部门。事业单位自查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在此基础上,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重点抽查,抽查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和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和解决。

(三)坚持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自觉将监督检查工作寓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并重。对部门提出的要求增设机构、调整职能、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事前搞好调查研究和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供领导决策。作为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敢于“唱黑脸”、“当反面”,切实为各级党委政府把好关、负好责。机构编制事项议决后,不是一推了之、撒手不管,而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机构运转情况、职能履行情况、人员编制配备情况、事业单位登记情况等进行逐一跟踪监督,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为实现机构编制正规化、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础。

(四)坚持公开监督与自身监督相结合。机构编制部门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等,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机关事业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情况,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方式向本区域人民群众公开。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注重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监督约束机制建设。通过完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自查自纠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向本单位干部职工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内部监督约束作用,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效。

三、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保障机制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深入持久的抓下去,就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追究机制。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机构编制管理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设置的机构、超编制配备的人员、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有关部门要对其主管责任人作出相应的处分。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利用掌管资金、财务、项目审批、评优评先等手段,对下级业务部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等事宜进行干预的,机构编制经调查核实后,责令其限期纠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机构编制部门违反规定审批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组织人事、财政部门违反规定办理调配和录用人员、核拨经费,由同级党委、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是建立机构编制考核机制。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下一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批事项进行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并对本级各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对有严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领导干部,不得异地任职和提拔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要把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之中。当前,要以各级各部门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实行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三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内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监督制度。机构编制是财政预算的依据。财政预算是控制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才能列入财政预算核发经费,才能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电子化进程,抓紧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等微机联网,强化相互间的约束监督,加强“实名制”管理,严禁杜绝“吃空饷”的现象发生。

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要突出职能转变和职责界定这个重点,重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三定”规定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解决好部门职能交叉和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事业单位要突出人员配备这个重点,包括领导干部配备和一般工作人员的配备。以人员配备为总抓手,加强其他方面的监督管理。

二是要深入实际,切忌“蜻蜓点水”。发扬机构编制部门认真细致、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挖掘深层次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杜绝做表面文章的现象,集中精力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真正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7

去年以来,山东省对17市34个县市区严控机构编制和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实地核查了涉及改革的110个市(县)直部门,对51项违规问题进行了整改。针对审计部门发现的17名省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违规设置机构、核定机关工勤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机构改革任务不落实,大面积不核编制和职数,超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等21类问题,及时向相关市编委逐一印发了通知,督促整改,已有7个方面的问题整改到位。对省委巡视组发现的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超编进人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严格等4类问题,在有关市县编办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按照巡视规定落实了整改要求。对2014年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中发现的108个问题,部署了整改。去年6月底,各市完成了整改,有力地推进了各项重大改革部署的贯彻落实。在总结上述工作经验基础上,将2015年省编办8项重点工作纳入绩效管理项目,制定印发了2015年评价标准,提升了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分值比重。

针对省编办负责省直党群六类机关24个单位、162项重点工作任务指标的考核。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全面做好了政策设计、考核力量准备。完成了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委托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数据分析模式》课题研究,提交了6.5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中央编办评估验收,获得科研经费5万元,研究报告被办领导批示供各处室参考。一年来,全省各级编办共收到有关问题反映460件,逐一查核情况,妥善研究处理,严肃查处了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维护了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纪律的严肃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做好新常态下的机构编制督查工作指明了思路。在督查工作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创新作为督查工作的驱动引擎,推进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让创新贯穿督查工作全过程。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总体布局,正确处理机构编制监督与决策、执行的关系,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协同性和执行力。一方面加强上下联动,统筹全省编办系统监督检查力量开展专项督查,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协调,善于借势借力,积极开展机构编制管理与执行情况巡视、审计工作,不断增强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督促落实涉及生态保护的机构编制政策的同时,确保通过监督检查,守住“两个不突破”这个底线,不越“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条红线,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机构编制工作的可持续。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更加开阔工作视野,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监督,构建大监督格局,形成督查工作合力。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通过督查,使改革和管理措施落地见效,激发机构编制资源效益和活力,使改革成果和管理成效得到社会认同,让广大群众受益。在实际督查工作中,总的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配置机构编制等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管理举措落地见效。认真抓好机构编制绩效管理,引领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与执行情况审计、巡视,不断增强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扎实开展部门履职情况检查和机构编制评估,提高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和预防,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规纪律的严肃性。具体事项有两大方面,首先是对中央编办、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和机构编制决定事项,以保质保量、按期落实为目标,开展督促,推进国家的改革政策和机构编制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发挥监督预防作用,防患于未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政策制定等基础性工作。随着省委巡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机构编制管理以及改革政策落实中的一些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会逐渐浮出水面,许多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一些问题,在基层体现出两面性,解决老问题,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但是,这种困难不能当作“为官不为”的理由,党委、政府的改革决定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仍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要按照创新和法治思维,根据轻重缓急、政策界限高低,逐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巡视、审计中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抓早抓小,堵塞制度漏洞;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明确时限进度,督促整改到位。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监督执纪过程中,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大多数问题立足于组织快速处理解决,处理不力的违纪案件可以从重处理,及时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追究责任。

在新的一年里,监督检查工作要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深入整改,将“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定政治方向、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严格要求自身各方面。要全面落实“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部署要求,加强理论武装。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自觉增强看齐意识。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打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利用各种机会,督导各市、县(市、区)编办充实监督检查力量,配齐配强人员,县级编办有专人从事督查工作。围绕机构编制纪律与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衔接配合,组织学习和开展市县督查工作人员培训。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研究谋划“十三五”督查工作。依据规划要求,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积极围绕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落实开展督查;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商务等领域,适时开展综合执法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督查;对大部门制、政府绩效管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关改革事项,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确定和开展专项督查;对党建、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保护等机构改革事项适时部署督查,推进党建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要健全督查制度。一是围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研究制定《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办法》。二是针对部分地区人员超编的历史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历史超编人员问题解决办法》。三是为进一步提高预防违规违纪行为的规范化水平,研究制定《加强监督检查预防违规违纪行为的通知》。四是会同省审计厅研究制定审计组机构编制审计具体工作程序,提升机构编制审计效率。五是建立省、市、县(市、区)督查工作计划交流机制。六是加大执纪力度,对于“条条干预”问题,发现一起,提请领导约谈一起。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条条干预”问题的发生。七是加强绩效管理理论学习,研究借鉴外省市经验做法,跟踪了解中央有关部门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奠定工作基础。

三要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审计和巡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审计有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搞好协作配合,推动机构编制审计全面铺开。对已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按照政策规定,督促被审计地方整改。继续完善与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结果反馈、材料移送、整改落实等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夯实工作基础。二是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巡视有关工作。全面做好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好巡视工作。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抓早抓小,堵塞制度漏洞。对具体问题,明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明确时限进度,督促整改到位。同时,遵循举一反三原则,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开展专项督查,解决同类问题。

四要积极推进机构编制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一是认真完成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任务。根据省考核办要求,按照考核工作方案确定的方法步骤,完成2015年省直党群六类机关24个单位、162项重点工作指标的考核评价任务。二是完成2015年度机构编制绩效管理评价和制定2016年评价标准。按《2015年度全省17市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标准》要求开展评价,形成绩效管理年度报告,逐一向各市反馈评价情况,明确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研究制定《2016年度全省17市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确定纳入绩效管理的项目,并对项目内容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和预期效果,细化量化评价标准,及时下发文件,引导工作开展。三是开展部门履职情况检查和机构编制评估。选择部分省直部门,在充分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发展及改革要求,以内设机构职责落实情况检查为主,开展机构编制评估工作,促进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机构编制评估标准,重点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督促市县编办全面开展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

五要开展重大改革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专项督查。围绕控编减编、重大改革部署和行政权力清单开展专项督查,与相关业务处室商定后,选择60个以上的县(市、区)全面核查控编减编、财政供养人员变化情况,市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公开和落实情况,严肃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基层工作落实水平。按照中央编办部署要求,围绕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推进基层“接不住”、“运行不畅”等问题的解决。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8

这一次借调研信息工作会议的机会把各位主任请来,主要是要传达贯彻7月7日召开的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部署相关工作;其次是当前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引起了省、市两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有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申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制度和纪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问题

免征农业税之后,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关系不顺、财政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履行职能的环境也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运转十分艰难,迫切需要推进机构改革。今年6、7月份,中央和省里先后召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将乡镇机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要求各市州从今年下半年起,确定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明年在全省全面铺开。这次会议明确了乡镇机构改革的三个重点:

一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适当调整乡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向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以及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实现向服务型、法制型政府的转变。

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一二类乡镇配备领导职数不超过9名,三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在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乡镇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乡镇长,设副书记1名,党委委员4~6名,副乡镇长2~3名。较大规模的乡镇可设置3~4个内设机构,规模较小的也可只设1个综合办公室或只设综合性岗位。在2001年乡镇机关机构改革时核定的行政编制的基础上,将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精简编制采取“软着陆”的办法,先按2001年下达的编制基数定编到人,实行只进不出,直至达到此次定编标准,出现空额时,方可补充人员。乡镇财政所的人员只限使用2001年度下达的行政编制,原使用的事业编制一律核销。除法院、公安、工商、税务、国土等职能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均不得在乡镇设立派驻机构。派驻机构的人员编制由省编办总量控制、从紧核定。乡镇事业站所要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开的要求,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设置4~6个事业性综合服务中心,经费由财政保障。条件成熟的地方,乡镇卫生院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可以合并。从乡镇事业站所分离出去的经营性职能,可由原从事经营工作的人员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组织机构,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完全脱钩,一时难以实现自负盈亏的可以给予三年过渡期,由乡镇政府继续给予适当支持。从事公益性事业站所的人员编制总量,原则上按行政编制1.1∶1的比例配备,其余一律精简分流。

三是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临雇人员、借用人员、挂靠人员等,都必须无条件清退。在全面清退非在编人员、重新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分流落岗人员。对分流人员必须确保分流到位,严格程序,完备法律手续,解除分流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关系。各县(市、区)可参照湘发〔2001〕5号文件精神,制定分流人员具体政策,为分流人员创造条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多方筹措资金,对分流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偿,其补偿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企业改制的职工补偿水平。

去年,我市在湘阴县进行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汨罗、平江、华容、*县等地也在积极探索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路子,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省里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县(市、区)只能各走各的路,节奏可能不太合拍。现在政策雏形基本定下来了,我们要统一步伐,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为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开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一是要全面实施“编制实名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此次会议以后,各县(市、区)编办必须迅速在乡镇实施“编制实名制”。年初我们实施“编制实名制”时,考虑到县(市、区)情况比较复杂,准备市直先行一步,县(市、区)明年推广。但今年全国、全省编办主任会议对实施“编制实名制”都作出了明确要求,省编办又连续两次发文要求实施这个管理办法,明年上半年全省要大面积铺开乡镇机构改革,现在实施“编制实名制”已经刻不容缓了。抓“编制实名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各位编办主任要下定决心,认真落实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核编摸底,各县(市、区)编办要严格按照机构编制台帐核实各乡镇人员编制底子,没有进入机构编制证、帐、卡管理序列的,一律不得列入公示范围。第二步是督查整改。县(市、区)编办一定要派人下去,督促各乡镇按要求公示人员编制情况,解决公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第三步是清理清退。必须严格按照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无条件清退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所有临雇人员、借用人员、挂靠人员。编办要坚持原则,由谁进的人,就由谁清退出去,无编人员一个都不能留下。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点铁的手腕。可以象市里一样,纪委、监察、督办联动,咬住不放,直至清退为止。不能下个整改通知,说说就了事。要真正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看准了的事情,要坚定不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与此同时,要严格落实湘编办密电〔2005〕1号文件精神,堵住乡镇机构编制的口子,今后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现已超编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只出不进的管理办法。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县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把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与县乡领导的业绩考核和使用挂起钩来。

二是要精心试点,研究机构改革方案。鉴于各地乡镇经济状况、人口面积、地域特征等差别较大,省里这次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制订。我们要把工作作在前面,各县(市、区)都要组织精干的队伍,由主任亲自带队下乡镇摸情况。特别要注意研究乡镇事业站所改革问题:一是事业站所的设置问题,到底设几个站所,设哪些站所,要不要在县(市、区)范围内统一规范设置,其职能如何分工,财政如何给予经费保障?二是事业编制配备的问题。事业编制总量打包核定到县(市、区)之后,如何分配到各乡镇,不同的事业站所要如何明确定编标准?三是事业站所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的问题。按省里的要求,经营性职能与公益性职能分离之后,要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走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会要遇到一些困难,如何划分,怎么定性?还有债务划分以及消赤减债等问题。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改革中将出现问题的对策。

三是要深入调研,探索配套改革办法。这次针对乡镇的改革是一次农村综合改革,除机构编制调整外,还有人员分流、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建制村调整等问题,这些工作虽然都有其主管部门主抓,但与机构改革息息相关,尤其是人员分流,与机构编制工作密不可分,有很多配套的工作要做。特别是机构编制部门作为综合部门,必须充分履行协调和参谋的职责,促进各项配套改革良性互动。各位编办主任要密切关注各项改革动态,深入调查研究,探索配套改革的有效办法,在改革的舞台上争取有为有位。

二、关于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的问题

上半年特别是4月份各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经验交流会以来,全市机构编制系统认真落实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岳发〔2005〕3号文件,健全了管理制度,更新了管理办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作上有一定的突破。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一支笔”审批制度不落实。5月份我们在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时,发现有一个镇林业站核定编制12名,实际上有19人上班,其余7人是县林业局安排的,根本没有经过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批。还有个别县(市)委组织部门不要编制,就凭一纸调令,把乡镇的一般干部调到县直部门单位,编制部门只能被动认帐。二是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不完备。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社会保障互不买帐,有的人没有编制,但办理了人事调动手续,套解了工资;有的地方财政拨人头经费时不按编办提供的编制数核拨,而是按实有人数在拨。三是审批程序不规范。有的地方用领导批字代替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程序,一纸批下来就办了列编手续;有的地方机构编制事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讨论就提交常委会、政府办公会决策;有的地方招考公务员不是事前报机构编制部门审定空编和编内可录数,而是事后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四是遵守机构编制纪律不严格。这次我们对各县(市、区)副科以上事业机构作了一个调查,发现华容有16个科级机构没有经过市编办审批,湘阴县有9个科级机构未经市编办审批。经过核实,这些机构都是市编办规范科级机构管理的文件下发之前就已经明确了级别的。其实市编办在文件下发之后,对过去已经存在的机构进行了几次批复,这些地方至今还存在未经市编办批复和明确的机构,县编办不能说没有责任。前不久我们在汨罗市调查,发现市委督查室、政研室,市政府督办室、经研室等6个机构“三定”方案明确规定为内设股室,但市里均作正科级机构配备干部,甚至“两办”设置行政科并配备了干部,编办没有批复。作为编办主任,可能也抵了,也顶了,但既然还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应该反思一下,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别的原因;该市还有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问题,全市共计超配科级领导职数248名;此外该市还违规对市直23家单位的领导职数实行党政分设。继去年君山区在全市通报批评之后,汨罗市又受到了省、市两级的严肃查处。从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上述问题在其他县(市、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注意,我们的工作将会越来越被动,为此我提两点要求:

一是要主动作为,恪尽职守。实实在在地说,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各位编办主任的过错。编办是办事机构、参谋机构,但不是决策机构。各位编办主任向上要协调多位领导关系,向下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处境非常艰难,办事很不容易。加之领导变动频繁,又缺乏过硬的监督约束机制,变动一次领导就不同程度出现提一批,调一批,编办只能徒叹奈何!尽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仍然从大局出发,勤政务实,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作了很多工作,难能可贵。我深深地理解大家的难处。我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十多年,也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一定要顶住压力,正视矛盾,主动作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机构编制工作抓好抓实。千万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干不了多少年了,就放松要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千万不能因为领导批了,其他部门通过了,就听之任之,做顺水人情;千万不能因为环境变了,风气坏了,就心灰意冷,随波逐流。

主动作为,恪尽职守,必须主动汇报,主动协调。领导干部不是万事通,不可能每一项政策都把握得准,身为编办主任,要主动把机构编制政策向领导汇报清楚。每一项工作在决策之前,要为领导出谋划策,不能出歪点子。当领导决策可能出现失误时,要适时提出建议,讲清楚利害关系;当决策已经出现失误时,要采取各种措施,促使领导重新决策,减小负面影响。当领导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主动协调,弥平关系,而不是两边讨好,甚至挑是拨非添乱子。当有些机构编制问题确实违反管理原则,而有的上级领导又固执己见时,可以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汇报,由上级编办出面协调。上述这些,都是编办作为参谋机构、办事机构的固有职责。

二是要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各县(市、区)编办要认真对照岳发〔2005〕3号文件的要求,深入进行自查自纠,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整改,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足改什么,绝不能走过场。针对机构编制管理出现的问题,各县(市、区)一定要严格落实“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涉及职能、机构、编制和职数调整等重大问题,需按程序由同级编办、编委会讨论研究,再提交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其他各级各部门及其领导不得违规增设机构、升格机构、增加编制;党委、政府下发涉及机构编制的文件时,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会签。要严格落实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财政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给予开设帐户并发放工资。要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凡机构编制审批,必须经过以下程序:①单位报告;②机构编制部门调研审核;③编委会议研究;④党委常委会议研究;⑤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或上级编委会议、上级党委政府审批;⑥本级机构编制部门行文。该走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任何人都不得违反程序办事。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凡擅自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变更机构名称、增挂机构牌子、增加人员编制、超编制超领导职数配备人员等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机构编制部门应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纠正,严格按照岳发〔2005〕3号文件通知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各县(市、区)未经报批的副科级以上机构,要严格分类处理。应当设立和升格但未履行报批手续的,迅速报市编办,履行正常报批手续;不应当设立和升格但各县(市、区)违规办理了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同时,有的县(市、区)收的逆向调节基金要取消。这不是控编的可行办法,只会搞乱管理。根据盛部长的意见,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对机构编制工作专门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重点查两个问题,一是未经审批擅自增设或升格副科级(含享受待遇)以上机构和乱配职数的问题,二是未按程序乱增编及无编调入安排人的问题,对整改和落实不力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市、区)编办要顶住压力,坚持原则。对那些绕开编办设立和升格的机构、增加的编制和新进的人员,一个都不能承认。对那些未列编制但办理了人事、工资、社保手续的,要争取编委领导的支持,坚决予以清理清退。如果编办成了摆设,机构编制问题可以不通过编办办理,那还要编办干什么?还要我们这些编办主任干什么?大家一定要顶住,没有一点原则,不来一点硬办法,就不可能树立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万一你们顶不住,可以向市编办汇报,我们可以争取市委领导的支持。

同志们,机构编制工作不是小事,是牵动全局的大事,我们大家都深知责任重大。我这里不想讲那些减轻财政负担、精简机构、理顺职能等方面的大道理,机构编制工作出了问题至少会影响领导班子的团结,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君山、汨罗在这个方面出现问题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向领导晓以利害,不能把增设机构、机构升格、滥配职数、增编进人当儿戏,更不能在机构编制问题上耍权威,谁要是还执迷不悟,谁就肯定要吃亏。因此,在座的各位,一定要日当“三忧”己身,经常忧己为政不廉,忧己从政不勤,忧己参谋不当,忧己努力不够,忧己管理不善。也许你们有人会把我讲的这些话不当回事,其实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常有己忧,人就一定会努力做一个慎独自警、廉洁自律、励志自省、勤奋守责的好公仆。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调研信息工作的问题

调研信息工作,荣般芝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同意。我主要讲一讲认识问题。

能不能大力开展调研信息工作,首先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结论都在调查研究之后。机构编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且涉及全局的工作,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每一个机构编制事宜,都必须有大量详实的调查材料作为决策的依据。行政机构改革如此,事业单位改革如此,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如此,就是每增减一个编制、每增减一个机构也应如此。我们一定要眼睛向下,走出办公室,到一线当小学生,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坐在办公室论道。一定要自以为非,到要解决问题的一线去,了解真实情况,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掌握的工作方法。各县(市、区)编办都要学习、推广和应用这个方法,把业务工作抓上来。

能不能大力开展调研信息工作,其次是工作作风的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实不实,关键就看能不能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逢决策之前是不是掌握了大量的可靠信息。有的干部官职不大,架子不小,不愿到基层去,不愿到一线去,与人民群众没有共同语言,决策时就摸脑袋、凭直觉;有的干部作风懒松,大小事情都让下属去做,自己不爱动手,对工作一知半解;有的干部缺乏锐气,不思进取,对工作漠不关心,事到临头就听之任之。这些现象在我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包括我个人在内。这一次先进性教育,我就曾作过自我批评,觉得自己近年来动口的多了,动手的少了;指挥别人做的多了,自己亲历亲为的少了。作风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给事业带来损害。大家要争取做到有为有位,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带头深入开展调研信息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能不能大力开展调研信息工作,也是工作纪律的问题。我们反复强调:调研信息是机构编制部门的立办之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深入开展调研信息工作,机构编制部门就会一事无成。对个别的部门而言,调研信息工作可能是锦上添花的做秀手段,但对于机构编制部门而言,调研信息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连基本情况都掌握不了,我们拿什么去给编委领导出谋划策?所以,调研信息工作必须作为各县(市、区)编办一条铁的工作纪律来抓,落实在工作流程上,落实在审批程序上,落实在机关管理制度上。但凡决策,必须事先深入调查研究;但凡机构编制系统的干部,都要学会调查研究。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9

一、编制部门面临的新形势

就台儿庄区而言,目前编制工作面临的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编制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在上次台儿庄区政府机构改革中,编办独立设置,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构编制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地位更加突出,职能更加强化;大到台儿庄区各个部门,小到部门科室,编制工作管理着整个台儿庄区的党政群各机关事业单位的运行资源。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更加重视编制工作。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需要政治体制改革适时跟进。在政治体制改革当中,机构编制部门是负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统筹谋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推动的重要责任。同时编制部门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编制工作在破解制约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方面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编制部门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任务会越来越重。

(二)编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编制工作包含在人事工作之中,编制只是整个人事工作当中的一项,所占比例不大。编办独立后,各级都对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更高的工作标准,编制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得很细、很具体,出台的一些文件也很有操作性。因为,目前编制工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其中既有基层和上级的矛盾,也有基层部门和编制部门的矛盾。从基层的角度讲,趋势是增编、增人,从上级编制部门讲,趋势是减机构、减编、减人,由此产生了在需求上的差距和矛盾。编制部门既要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同时,又要考虑基层部门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增加编制和人员,又不能影响工作,如何把这个关系处理好,编制工作要有艺术和方法。

(三)编制工作纪律越来越严

编制工作近几年才逐步上升到党的纪律和法律的高度。随着编办独立开展工作后,纪律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编制纪律已上升到中纪委纪律管理层面。以前对编制纪律执行得不够严格,对违反编制纪律的行为多采取批评的手段,真正上升到纪律高度进行处理的很少。随着编制部门的独立,编办内部都设立了督查科,专门负责检查内部违纪问题,因此,对编制纪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二、当前编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编制管理还不够灵活

长期以来,台儿庄区严控机构和人员编制增长,把机构和人员编制管得过死;在历次机构改革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但是受思维和观念的限制,职能转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台儿庄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机构编制工作总的趋势是要撤并那些不合理的、不合时益的机构,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职能增强、任务较多的部门倾斜。一些工作任务较多,职能发生较大变化的部门,工作人员少、机构不够、编制不够。同时,个别部门随着职能的转变,工作量减少了,但人员编制却没有相应减少。妥善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还需要编制部门做很多具体工作。

(二)编制管理还不够规范

近几年,台儿庄区编制管理工作虽然有很大改进,但一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如超编问题、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等。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混岗、借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给编制实名制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些问题不是编制部门靠自身力量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马上能够解决的,需要台儿庄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有些上级业务部门存在干预下级机构设置的行为

有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于开展本职工作和应急工作的需要,干预台儿庄区镇两级的机构设置,要求基层部门设置与之相应的机构,配备与之相应的人员,有的还纳入考核范围,给机构编制部门有效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增加了难度。

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编制部门的任务很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也由此决定了编办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作为在台儿庄区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胸怀全局,摒弃过去那种“不管钱,不管物,管的只是一堆数”的错误思想,保持清醒头脑,认清自己承担的历史职责,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全面审视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和任务,围绕台儿庄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认真研究、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重点难点问题,找准为大局服务的突破口,为推动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为全面建设幸福台儿庄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机构编制部门作为管理机构编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配置行政资源的工作部门,要按照台儿庄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围绕全台儿庄区中心工作有所作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与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台儿庄区在几次机构改革中,也突出转变政府职能,每次都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确定,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认真清理。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职能运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定式,政府工作人员也履行这种职能工作了几十年,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现在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转变,使之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非一次机构改革的“三定”、一次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就能解决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将是摆在编制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机构编制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而需要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目前来说,编制部门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结合台儿庄区推行的科技反腐工作,对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情况进行调查梳理。要按照新定职能深入了解政府部门职能运转情况,看还有哪些应转变的职能没有实现转变,特别要注意研究面对台儿庄区城市转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形势,还有哪些职能不适应。对那些没有实现转变的职能,不适应新形势的职能,要根据有关要求不断地进行调整,使政府职能不断实现转变,不断适应新形势。二要结合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台儿庄区已设立政务行政审批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研究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力戒形式主义和。要把不该由政府管理、审批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三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开展全台儿庄区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应用普及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对加强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快台儿庄区电子政务建设、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和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结合台儿庄区正在开展的电子政务网建设工作,启动和开展台儿庄区机关事业单位中文政务和公益域名的注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网站和事业单位网站的域名名称,促进台儿庄区科技反腐、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

(二)要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有计划地盘活现有存量,把职能弱化部门的编制向职能增强、工作任务较重的部门倾斜,提高机构编制配置和使用效益,促进人员结构更新,实现机构编制效用最大化。

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机构编制现状,这是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前提。要进一步对台儿庄区机构编制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深入了解台儿庄区机构编制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彻底解决机构编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二要深入研究建立管总量、管结构、管标准、管监督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这是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根本。要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的作用,对职责弱化、任务减少的机构进行整合、重组;要在现有机构编制总量范围内,使机构编制逐步向文化旅游、古城建设、社会公益和经济部门倾斜;要研究建立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和制约制度,探索建立机构编制违规问责制度等。三要努力改善人员编制结构,这是目前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关键。根据台儿庄区机关事业单位减员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承担重点工作和人员紧缺的涉及文化旅游服务、古城重建等行业的机关事业单位重点安排年度专项补充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改善台儿庄区人员编制结构,集聚优秀人才提供编制保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篇10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第一,党的十、十八届二中全会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展开,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编制部门抓紧进行。第二,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每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都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继续深化改革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加大。一点小的改革想推动也不容易,要发扬钉子精神,钉一下不行,必须一直钉下去,有些事才能往前推进。机构编制部门作为负责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和艰巨。第三,机构编制部门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中央三令五申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要求增编的呼声越来越高,严格控制总量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视和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有的缺乏机构编制法治意识,甚至出现越权审批、超编进人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摸底,对违反规定、违反机构编制要求的严肃处理。有的地方、有的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违反了机构编制的规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机构编制工作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严控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不够,机构编制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淡漠。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和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精神,切实掌握机构编制的政策和法规,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地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构编制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和艰巨,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应当重点抓好五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今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地方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马上就要部署,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我省的一些工作正在推进,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方面,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7月份正式挂牌,副总理在山东视察时对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总体上表示满意。这次改革思路很明确,就是要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积极向市场、社会放权,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对机构编制工作,特别是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工作高度重视,异康书记、树清省长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早谋划、早行动、早部署。省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提出了《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意见》,7月31日由省政府印发实施,从六个方面提出了30条措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各级要结合实际,搞好衔接,抓紧研究制定职能转变的落实意见。

第二项任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山东经济升级版,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最近,中央明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牵头由监察部门调整为编制部门,省里已经作了相应调整。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取消、下放167项行政审批项目,力度非常大。省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决心,提出在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15%的基础上,本届政府任期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力争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8月初,省政府发文取消了63项,下放了56项,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实现再削减三分之一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抓紧理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核实,既要做好中央、省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和后续监管工作,又要坚决取消和下放本级应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项任务,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这项改革也是当前可能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特别是省编办牵扯精力比较大的一件事。这项改革同一般的改革相比,动作相对比较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涉及部门众多。国务院要求今年6月底、9月底、12月底分别完成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近期,省政府常务会议要讨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三定”方案,然后印发。可以说,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基本组建到位。关于市县的改革,省里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多种方案进行比选的基础上,研究拟定了实施意见。难点在于涉及到体制调整、职能划分、机构整合以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还有一些很实际的具体问题,有关部门也都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情况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总的考虑就是要通过改革加强我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工商质监各项工作。省里作出部署以后,希望各级加强领导,缜密部署,加紧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第四项任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11年中央作出部署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省编办作为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组织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省共撤销事业单位1000余个,转企100余个,收回事业编制7200余名,为下步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按照中央要求,今年底要基本完成分类任务。我省的分类目录和方案待中央编办批准后将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省里部署前,各市县要重点加强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职能梳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提出改革意见;认真总结前期转企改制经验,完善配套政策,加快经营类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强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监管,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督促事业单位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另外,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司法、社会管理等领域和行业的体制改革任务也很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研究,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