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5 13:13:31

音乐律动教案

音乐律动教案篇1

一、速度、力度———聆听、模仿及奥尔夫教学法的律动教学

(一)案例分析

案例:《美妙的变奏交响》(乐曲)教学目标:“运用图谱律动,细听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主题A、变奏A1、A2及A4四个乐段,初步建立交响音乐思维。”[1]游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要求:能够在感知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2]。这是将音乐表现要素放在首位思考,所以在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而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环节的“灯塔”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教学过程片段:分析第一乐段时,教师提出“重复演奏时音响力度的变化是怎样的[2]”问题。随即播放音乐,学生默唱“bang”加手势律动感受体验。引导学生感受b段音乐力度和音色重复变化为旋律增加的色彩与活力。安静聆听b段旋律,若学生没听清再放一次音乐,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除了力度发生变化外还有什么新的变化。音乐是一种聆听尤为重要的艺术,游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而声势律动伴随要素的变化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表现要素微小的变化对音乐表现力带来的影响。

(二)方法归纳提升

1.聆听法、比较法。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基础。速度和力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速度影响着音乐作品性格以及音乐表现形象。快的速度往往表现欢快、热闹、高兴、紧张、恐惧等情绪;慢的速度常常表现雄伟的形象以及优美、流畅、舒适、悲伤等情绪。强的力度会将作品的情绪感觉正向扩大一倍,比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力度强就会增大热闹的感觉;悲伤的乐曲,力度强就会将悲伤的情绪予以加强,反之效果减弱。采用对比手段进行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速度、力度对音乐表现力带来的影响,效果明显。2.奥尔夫教学法———律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律动是吸收了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发展而来的。指一种伴有音乐伴奏的身体运动的教学法,有音乐伴奏、受音乐启发。”[3]音乐和动作相互配合,使身体富有乐感,能更有效地结合听觉感受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聆听音乐时,带动学生边律动边听音乐,感受速度与力度,逐渐让身体自然、直接地对音乐做出反应,增强对音乐美的体验。

二、节奏、节拍———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及指挥图示法

“节奏特指音的长短关系,节拍特指音的强弱关系,它们是音乐中密不可分的两个表现要素。”[4]

(一)案例分析

案例:《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5]教学目标:初步学习并了解塔吉克民族音乐典型的节奏和节拍特点,能够感受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变化(通过欣赏、聆听的方式)。这段表述指向节奏、节拍,音乐表现要素表述比较具体,音乐欣赏中聆听最主要,每个教学环节从音乐的聆听开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并了解塔吉克民族音乐特殊的节拍和典型的节奏。【难点】感受和体验塔吉克民族音乐特殊的节拍和典型的节奏。教学过程:复听音乐片段后,描述其中典型的节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发展学生的听觉,加入教师的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引导,逐步完成感受塔吉克民族音乐风格的教学目标。左右手配合声势动作的方法,给出数字、数节拍(7/8拍)。通过1、2、3、1、2、1、2数字的不同组合形式引出塔吉克民族音乐中的经典节奏型,根据数字的变化读出节奏,随音乐手拍感受节奏。观察乐谱,聆听音乐,感受7/8拍的强弱规律(仔细聆听感受强弱规律)。通过视觉感受引导学生说出7/8拍的特殊节拍,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就违背了音乐的听觉基础,没有让学生感受到7/8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缺乏音乐兴,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美。用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来感受节拍,符合音乐学科的审美规律。听完之后拍一拍,感受和体验共同进行,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力。聆听舞蹈段落两段主题音乐时感受节拍和演奏音区的变化。(按照指挥图示挥拍、聆听)有针对性的聆听、加入指挥图示挥拍感受变化了的2/2节拍,通过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参与到体验音乐要素中来。

(二)方法归纳提升

1.柯达伊节奏唱名法节奏唱名法,是给音符重新命名,用tatiri等简单的唱名来表示音的长短关系。避免传统教学中da的通用名读节奏,不易区分音的长短。将四分音符读为“ta”,八分音符读为“ti”,四个十六分音符读为“tir-itiri”等。这样多次练习后,面对丰富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快速认识节奏。2.指挥图示法指挥图示感受节拍、节奏,是用音乐的专属语言辅助体验音乐。节拍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在随音乐挥指挥图示的过程中,有节拍的基本韵律在;同时加上聆听,可以把复杂的音乐理出头绪,让节奏和节拍共同出现在学生的音乐思维中,建立二元旋律概念。3.奥尔夫教学法———声势活动“声势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最独特的学习方式之一,用拍手、捻指、拍腿、跺脚等方式让身体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将身体变为一种乐器。”[6]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节奏,掌握基本节拍,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拓展环节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编创适合的声势动作进行展示。由于声势活动简单易操作,只要学生的活动符合节奏、节拍的特点,我们都应鼓励。

三、旋律、和声———聆听及分析综合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美妙的变奏交响》[1]教学过程:连续提问:“①大家有没发现音乐中是否有重复演奏的乐段?②怎样重复的?③这两个乐段在重复时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④什么原因使你感觉出不一样?”(采用律动方式:对照图形谱,用手随着音乐按照图形比画)教师用逐层推进的设问引导学生从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向音乐的深层次挖掘,让学生自己感受音色发生的变化。先从感性的角度谈感受,再从理性的角度找到原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音色这种表现要素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在欣赏变奏A1的时候,教师除了让学生跟随音乐画图形谱外,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聆听另一旋律,并提问:如果让你为这条旋律画一组线条在原有的图形谱中,你选择画在它的上面还是它的下面?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可以建立学生多声部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方法归纳提升

1.聆听、模唱法。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聆听法是欣赏音乐最主要的感受手段,不可替代。在聆听音乐前,老师创设一定的音乐氛围,抛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表现要素,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聆听、模唱多次出现的主题旋律等。2.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顾名思义有分析、有综合,但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是“综合—分析—再综合”的过程。学生在初次聆听音乐后,都会对音乐有一个简单的认识,那是一个整体的笼统的概念。通过教师的提问、追问、引导,加上细细的聆听、思考、讨论以及分解研究,最终再次综合而获得音乐感受。此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通过引导、追问让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分析、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不可由教师替代。

四、调式———比较及色彩联想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美妙的变奏交响》教学过程:钢琴演奏主题和变奏A2的对比聆听(降E音);加入低音旋律演奏。对比聆听有无降E音的感受,对比聆听加入低音旋律和声的音乐整体情绪效果。只改变音乐中的一个音,作品的情绪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会极大吸引学生的兴趣,认识调式调性这一音乐表现要素;仅仅改变一个音并加入低音旋律伴奏,就让音乐的整体情绪完全逆转,让学生觉得特别神奇!

(二)方法归纳提升

1.比较法。“比较法是老师为学生提供具有类比性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而认识音乐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7]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中国民族音乐都是具有标志性的音而构成其音乐风格的,比如苗族降三音、塔吉克族升五音,我们将变化音还原演示,再变化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觉对比感受哪一种是更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2.色彩联想法。调式大概分为大调式、小调式、各种中世纪调式及各种民族调式等。不同的调式音阶组成的音乐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聆听音乐时,在大屏幕中出示两幅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根据音乐选择出与音乐感觉相符的色彩画面。根据学生多年来的音乐感觉,他们是可以判断出哪种颜色比较合适的。此时,教师再追问为什么这样选择,引导学生找到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

五、音色———聆听及创造性活动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美洲乐声———化装舞会》[8]教学目标:能听辨出《化装舞会》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特点。能用体态动作感受与表现主题二,初步了解手风琴音色与探戈风格相吻合,是演奏探戈主旋律的重要乐器。教学目标明确到具体的音乐表现要素上,目标的导向性及操作性就更强,它指导着课堂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主题根据不同音乐表现要素来进行课堂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让课堂的教学行为更有效。教学过程:初听音乐,通过音色变化判断作品结构。教师在聆听前,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通过音乐表现要素———音色作为依据来判断《化装舞会》的结构。两次聆听第二主题B,体验旋律特点,分析节奏和音色的特点。教师用手风琴演奏第二乐段,让学生感受手风琴的音色特点,体会音色和情绪表达的关系。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基础。通过主题B的两次聆听对比主题A的音乐,从旋律、节奏、音色三方面音乐表现要素进行分析,挖掘音乐表现要素与音乐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感受音乐艺术美的魅力。教学过程片段:聆听、感受第一部分主题二速度、力度及情绪特点;感受、体验大管、双簧管音色的特点。这一部分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声势动作为主。声势动作是奥尔夫体系独特的活动之一,对于初中音乐课堂来讲非常适用,拍击不同的部位可以表示不同的音高,拍手、跺脚、拍拳等动作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便于学生感受乐器音色、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声势又被称为演奏身体乐器的活动,非常易于被学生掌握并进行创编、设计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方法归纳拓展

1.创造性活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探索音响的课程。比如寻找生活中的音乐,根据音乐片段自制乐器等。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非音乐性的声音。例如,敲击锅碗瓢盆的声音、狂风暴雨的声音、闹市车流的声音等。2.聆听法。用于常规性的歌曲及器乐曲中,主要在于聆听主唱的音色、聆听主奏乐器是什么,或者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判断音乐的结构。在对各种乐器、人声建立音乐概念后,提高音乐表现、创造能力。本文分析涉及的五个案例来源于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五堂初中音乐欣赏课。对于课堂中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方法,我们一定要对应着音乐作品反复聆听,基于对作品非常熟悉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一作品标志性的表现要素来进行活动设计,如果泛泛体验,学生也不能真正体验到它的表现作用。任一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在分析《瑶族舞曲》作品结构时,就是以主奏乐器的音色为划分依据,曲式和音色不可分割。运用哪种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需要老师开拓思维,不断探索。本文中多次强调聆听的重要性,所有的活动都基于聆听的基础,教师恰当的语言引导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做到,还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多下功夫、研究作品。教学方法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责任重大,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了解音乐、爱音乐也爱音乐课,需要在课堂内外不断摸索、与时俱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游海涛.美妙的交响伴奏[M].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案例集(中学),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3]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

[4]雍敦全.音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4.

[5]刘向真.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M].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案例集(中学)2014:117.

[6]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4.

音乐律动教案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方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87-01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执行,再到学生兴趣的培养,都要进行充分的优化。

一、博采众长,设计更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对音乐教学工作而言,高质量的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是整个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依托,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高质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其他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理念,然后再回到音乐教学中寻找融入的结合点。还应广泛搜集成功的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增强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将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内容研究结合起来,既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技巧把握、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发掘,还要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综合着力,以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完整性。

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韵味、旋律、情感,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学生从舒缓、深情的旋律中,从生动真诚的语言中,感受到草原上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康定情歌》,学生既能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又能体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热烈相爱的情感。《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可以感受到低昂有致、富有韵味的韵律,嘹亮圆润的旋律等。总之,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美好。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程度

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进行了一首歌曲的示范演唱之后,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歌曲的节奏、旋律、音色、音准,但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的指导纠正,此时,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学习的作用。互助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组建学习小组,将几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小组中演唱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进行指导。另一种是选择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分布到学生中重点针对演唱有难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兴趣更高,而且大面积地开展了技巧指导活动,对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演唱技巧难点进行专项辅导,也可以结合歌曲演唱,让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总之,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积极氛围,打造生动课堂

初中生在情感方面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进步要进行表扬,学生歌曲演唱得好,旋律把握得准,节拍拿捏得到位,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针对训练的目标或教学的歌曲,进行一些比赛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比赛活动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五、拓展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既是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也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无论是专门的兴趣小组,还是以社团形式出现的一些自主组织,都要为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将课堂训练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在课外活动上,则侧重开展学生的技巧指导和训练活动。无论是引入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传统歌曲,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乃至艺术节目的表演等,都可以在课外挤出时间安排专门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提高艺术素养、能力,在音乐作品的教学演奏、演唱中陶冶性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外空间的运用上,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广大音乐教师要注重整合资源,使课外空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全力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的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音乐律动教案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音乐创编;音乐活动

一、幼儿音乐创编的目的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部分教师关于幼儿音乐创编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教师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音乐创编教学的主要目的,其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为了让幼儿能获得愉快的体验,再次,11.2%的教师是为了提高幼儿音乐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另外,5%的教师认为音乐创编主要为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以上几种都是音乐创编教学的目的,只是不同教师的侧重不同。大部分教师都能从幼儿自身出发,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重视幼儿的音乐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创编活动比较直接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我们的新纲要所倡导的。

二、各种音乐活动中的创编

1.歌唱活动中的音乐创编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用的创编方式有:(1)为歌曲编动作;(2)为歌曲增编歌词;(3)为歌曲创编旋律和曲调。

4~6岁的幼儿,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已经积累起了一定的歌曲作品和创造性歌唱表达的经验,发展起了一定的创造性表现意识,能较熟练地应用一些简单的创造性表现技能,创造性表现的兴趣和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了。

因此,在这一年龄阶段,幼儿不仅会更积极地参与创造性表现活动,而且也会努力争取使自己的表现更独特、更完美。在歌唱教学中进行音乐创编是较常见的方法,创编动作和歌词是较简单的,在音乐创编教学中经常使用,创编旋律和曲调难度较大,需要幼儿有较多的音乐经验和较高的音乐水平。

2.韵律活动中的音乐创编

律动的创编方式一般为:(1)根据节奏或者旋律创编新的动作。(2)根据旋律创编舞蹈。韵律活动教学中的音乐创编在此是指在进行韵律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到动作创造性表现自己的看法、想法的活动。创造性表现的能力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事物主观情感的敏锐感知能力,运用动作进行联想的象征能力,比较丰富的动作语汇和动作表达经验。

尽管学前儿童在这方面的发展仅能达到一个很初步的水平,但通过良好的教育影响,他们还是能从创造性的动作表现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律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声势、律动、游戏、即兴表演、集体舞等,其中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包括跺脚、拍退、拍手、捻指的等形式。

3.打击乐器活动中的音乐创编

打击乐器活动中音乐创编的方式主要有:(1)创编新的节奏。(2)创编新的演奏方案。(3)创编新的演奏方式或者演奏工具。(4)节奏伴随朗读或者说话。打击乐器中的创造性表现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运用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和进行演奏表现的活动。创造性表现的能力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一定的演奏技能,一定的节奏语汇,对各种乐器音色的一定了解,运用乐器演奏进行想象、联想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运用乐器进行表达的经验。

4~6岁的幼儿不仅能积累一定的打击乐作品,而且还能够学会一些最基本的节奏型和用各种不同音色配置方案装饰节奏型的方法。另外,随着幼儿对音乐、对周围事物感知经验的日益积累,感知能力的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6岁末,幼儿还可能学会用即兴指挥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设计的演奏方案。

4.欣赏活动中的音乐创编

欣赏活动中的创编方式主要有:(1)随着欣赏的乐曲进行即兴朗诵或者说话。(2)随着欣赏的曲目画画,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记录下听到了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3)鼓励幼儿在听音乐时,按照他们自己的感受、理解、想象去做动作。(4)伴随音乐做合拍的或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倾听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倾听,通过欣赏课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主要有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进入幼儿园以后,3岁幼儿已经开始逐步了解一些可以用来表现音乐感受的手段,并逐步能够比较自如地在自己的水平上运用这些手段。4~6岁的幼儿,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可以学会比较自由地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创造性表现,而且在表现过程中还能努力追求使自己的表现更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由于这一年龄幼儿掌握了更多的不同符号系统中的表现词汇,他们的表现也会比小班时显得更细致、更完美、更具有艺术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艾伯利斯,查理斯・霍弗,罗伯特・克劳特曼.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原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5-01.

[2]汪爱丽.音乐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9.

[3]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9.

[5]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2-05.

音乐律动教案篇4

一.整体性的教学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法、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专业的音乐教师、趣味性的音乐实践活动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音乐教育的教学需要加强整体性的策略研究。

1.明确目标,把握个性教学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属于“小众”教育,针对性较强,因此教辅人员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需与治疗师一起真正熟悉每个孩子,明确个案的教育目标,握准教学方向,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少走弯路。

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需要针对个案的持久来调整环境与教法,增加个案所需生活技能,让每个孩子好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活。

2.以分解式教学为主

有些音乐是导致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的导火索,有声音敏感经历的孩子无法接受太复杂与过高、过长的音乐。典型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宜采用分解式教学,以学习儿歌为例,需从每个音开始,然后发展到乐句,孩子掌握后最后学习全曲。

3.加强教学记录,建立科学的监控机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攀登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记录,能够准确的记录下个案接受每种音乐教法、音乐活动时生理、心理、及行为的变化,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收集、整理反馈,为自闭症儿童及时发现不合理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从而使音乐教学活动更科学,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二.律动性的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自闭症儿童大小肌肉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的,律动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方式。当音乐中的律动型与听觉系统相匹配时,自闭症儿童会有蹦跳的欲望或喜欢随着音乐摆动身体,他们的音乐感受性相对较好。律动音乐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律动要符合儿童生理和实际水平

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活动之前,应注意儿童实际年龄、身体发育水平,不同年龄、体力与运动能力的自闭症儿童要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进行,这样才能保持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律动活动难度要适宜,典型自闭症儿童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律动应审时度势,根据孩子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太简单容易使他们感觉枯燥,太复杂又会使他们因觉得跟不上而产生退缩情绪。

初次接触律动,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不要求动作的标准,只要孩子在音乐里感觉到舒适,不产生抵触情绪即可。只有不抵触才能诱发孩子主动性表现自己,这会为此后的音乐律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直观教具、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激发儿童主动发现

律动教学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长期以来,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固化,缺乏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启发性的教法,使儿童理解语言的指令性。诱发自闭症儿童主动的运用直接的感官和思维参与到律动中,如律动“三只小熊”时,启发孩子想象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体型。教师可以将直观的教具、夸张的动作结合形象的语言,便于他们理解。例如:可以三个孩子一组,老师弹琴或播放音乐,“三只熊住在一起,”举起三个手指,带领孩子一起按节奏踏步走,“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每个熊的名字伸出一个手指或选择三只熊的头像,让孩子指向头像;当唱到“熊爸爸真强壮,”“熊妈妈身材好呀,“熊宝宝真可爱呀”划线部分时,分别让孩子做出他们认为表示强壮、身材好、可爱的动作。教师可给予提示。

三.针对性的音乐作品选择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然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音域不能跳动过大,尽量不出现不和谐音程,因此音乐作品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需特别谨慎。

1.针对兴趣选择乐曲

家长或教师在选择音乐的时候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而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乐曲给孩子听,仔细观察他们喜欢那些类型的乐曲。只有以他们的喜欢乐曲作为有效刺激,引导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配合做出动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了解班上儿童是否有音乐创伤经历,避开此类作品。

2.作品选择偏重节奏性

家长反馈,以单一乐器演奏,节奏性丰富的乐曲普遍被自闭症儿童所喜欢。除少数高功能运动能力较强的自闭症儿童外,节拍明显、每分钟50到70拍接近心跳速度的乐曲,更能带给他们安全的感官体验,亦更贴近12岁以下儿童生理水平,是适宜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乐曲。

3.以训练目的选择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与训练的过程应遵循经验探索创作认知规律。如何选择适合自闭症儿童音乐,是以阶段性训练的目的决定的。语言训练和音乐律动选择的音乐不同,典型自闭症儿童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训练选用的音乐作品也有区别。

交往内容——寻找有关问好、告别、应答、合作等方面内容的歌谣或在每次活动前均用同一简短乐句,在孩子的意识中建立开始的条件反射。语言训练时音乐的选择遵循节奏语音训练有歌词的歌曲、童谣为主线语言编成歌谣发音儿歌。

律动内容——选择不同节奏的乐曲进行律动、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律动适用与从纯音乐入手有歌词的歌曲、童谣完整的音乐作品。

认知常识——在强化生活技能时选择身体部位、空间、方位动物、水果、节日等贴近生活常识的歌谣,如:《两只老虎》、《一只小蜜蜂》、《刷牙歌》、《数字歌》、《小板凳》、《分果果》、《手指谣》等。

4.作品选择符合儿童自身需要

音乐作品不易过长,听音乐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分钟为宜。起床、吃饭、游戏、睡眠,配合孩子的生活选择播放或演唱不同类型的音乐。儿歌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发展,作品选择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生理特点,对他们来说音域太宽、音调过高、节奏复杂的歌曲,容易破坏他们学习的心情,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教辅人员的要求

1.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不仅是自闭症儿童教辅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规范,同时也是从古到今教师职业道德的统一标准。“亲其师,信其道”。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辅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才能用“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钻研,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面对自闭症儿童特殊的行为模式与癖好,音乐教辅人员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用“心”于自己的学生。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群行为不同寻常、智力、年龄、症状各不相同的孩子。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从极高到极低,差异显著。这些都需要音乐教辅人员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慢慢融入他们的世界,赢得他们允许接近的“通行证”。

音乐教辅人员还应用热诚、宽容的心树立以身作则的行为榜样,不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从语言到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自闭症儿童模仿和热爱的对象。

2.广泛的知识结构

自闭症儿童的教辅人员不仅需要耐心、细心的教学,还要从生活上照顾他们,从心理上疏导他们。除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外,音乐课的教辅人员还要及时了解自闭症儿童心理、生理状态,融会贯通各科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因此除语数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行为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课堂。

教辅人员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有兴趣,经过普及性的音乐训练,他们可以在专业音乐教师的辅助与指导下进入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的行列中来。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并非仅仅是在学校内才能进行,家长、社工、音乐教师等等任何人都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保他们拥有足够的自闭症常识,确保他们能够处理自闭症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这是他们能够对孩子负责的必要条件。

3.与时俱进

音乐律动教案篇5

一、韵律活动和舞蹈可在课的各个部分进行1.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如教学第一册教材中的集体舞《小火车舞》时,一上课我就扮演“火车头”,让学生扮演“车厢”。在音乐伴奏下,“车头”带领“车厢”“行驶”出各种图案,并在不同的图案上随音乐变化进行不同的模仿练习。这样既完成了教材中枯燥的队列练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活动中,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与练习的内部动力,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推动力,为下一个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安排在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衔境处进行。这样既可为上一个练习内容结束做放松,又可为下桓隽废澳谌葑龊米急福还可进行心理调整,不断使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灶,防止纪律松散。如我在完成第一册教材中跑的教学内容之前,在活泼。欢快、节奏惑强的《一分小铜钱》音乐伴奏下,同小碎步和跑跳步进行拼图案的练习,使学在“玩”的过程中既练习了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又结束了上一个练习的活动,自然过渡到跑的教学内容上。

3.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这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时情绪中进行调整,使中枢神经从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稳定,身心得到放松,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第一册教材中的律动《划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情景,当听到轻松、优美的音乐时,便立即用协调,自然的形体表现出划船的舞姿。

音乐律动教案篇6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着、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音乐律动教案篇7

我们的音乐种类有很多:有欢快的、悲伤的、喜庆的、民间的等;音乐的形式也很多,如:说唱、号子等,都富有特色。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中国功夫,体验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英雄气概。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功夫,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中国功夫》这首歌曲。

2.中国功夫音乐磁带,以及有关武术表演的光盘。

3.实物弓、枪,幼儿制作好的各种兵器。

4.教室一角设有兵器库,周围张贴部分武术表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中国武术

请小朋友看一段武术表演(播放VCD光盘,),提问:

1.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一段什么表演啊?

2.小朋友喜不喜欢武术?(多让几个幼儿发言,说说为什么喜欢武术)

3.武术有什么用?(强身健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武术?(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武术有这么多的好处,可以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雄壮有力的英雄气概,而且我们表演中国武术时穿的服装也很有特色,不仅中国人喜欢武术,许多的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中国武术,他们来到中国都要学几招回去。你们有谁会几招的?(简单介绍中国武术,从动作、服装、兵器上表现美)

4.你能做做武术动作吗?

5.先请个别幼儿随意表演,再请集体自由表演武术动作。

师:小朋友表演地真棒,真像是一群小武术家。

(二)、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幼儿说出音乐有快板和慢板的区别)

1.创编舞蹈动作

2.前两段逐句创编

师:“卧似一张弓”,小朋友知道这句歌词的意思吗?这一句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请个别幼儿创编前四句慢板动作,幼儿学习。创编舞蹈时,多请几个幼儿上来创编,当幼儿创编的动作不一样时,可让他们同时表演;此时,让其他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学习,也可以分组学习不同的动作。)

3.师: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想上来编动作,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歌曲(放录音)一起来表演你自己创编的动作。

(幼儿自由表演,发现有新颖、独特的动作时,老师将重点介绍,并模仿。)

4.师:老师也学会了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给你们看看。

(老师将动作组合完整地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伴唱。)

5.师:刚才老师表演的动作配的是一段慢板的音乐,听到慢板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要停顿)

师:下面一段是快板音乐,听到快板的音乐时,又该这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连贯)

(幼儿一起表演一遍)

(三)继续创编动作,“棍扫一大片”……结束

1.先分组讨论,后推选幼儿表演。

师:下面这一段“棍扫一大片”……请小朋友自己先创编,想想用什么动作可以把它连贯地表现出来?

(教师把幼儿分成四小组,先讨论,再创编)

2.整首歌曲创编完毕,幼儿完整地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有力,到位,要有精神,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表演的同时请几个幼儿在带领大家表演,做小老师,老师也参与表演。

(四)、利用“兵器”进行表演

师:刚才我们看到录像里的叔叔阿姨表演武术时,手里都拿了兵器。小朋友想不想也拿兵器进行表演?(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利用各种“兵器”进行表演。)

师:大家还想表演,我们一起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图片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将歌词与旋律相匹配,巩固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

活动准备:

磁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练声

1、律动;《手腕转动》、《挤奶》

2、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国旗多美丽》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说一说)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

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三、观看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意思

1、(手指棉花图)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它正咧开嘴在对着我们笑呢,多可爱呀。

我们叫她:“棉桃姐姐!”(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样)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手指稻谷图)这是什么?你看她梳着她的金发呢。

我们叫她:“棉花姐姐!”(引导幼儿观察稻花垂下来的部分像金色的头发。)

3、老师把秋天这么美的景色用一些美丽的话语来说,请小朋友听一遍吧!(教师根据节奏,并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诵一遍)

四、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现在,我们把这些美丽的话语用歌的形式唱出来吧!(教师示范唱一遍)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3、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4、歌曲节奏练习:

五、学习领唱和齐唱

1、教师领唱幼儿齐唱

现在,我们来进行领唱和齐唱,老师来唱前半段部分,小朋友就齐唱“来来来”的部分。

2、一部分幼儿领唱,另一部分幼儿齐唱

现在,请女孩子领唱,男孩子齐唱。

3、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

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领唱,其他小朋友齐唱。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

我们一齐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能够怎样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这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此刻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

(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

(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音乐律动教案篇8

内容提要: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推迟开学时间,虽然延期开学,但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教学进程,学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课程。我们音乐组也开展了网上音乐课堂,为此录制了《飞越彩虹》这节课。

教案《飞越彩虹》来自于优质课评比中的优秀教案,虽然有了现成的教案,但是显示课堂和网络课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实际情况又进行了修改。由于线上课堂时间的限制及《飞越彩虹》是一首聆听乐曲,在教学设计上更要重视如何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网络教学、音乐欣赏、学生的注意力、反思。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推迟开学时间,虽然延期开学,但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教学进程,学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课程。我们音乐组也开展了网上音乐课堂。

学校安排的网络授课方式是以年级为单位,和之前堂课教学以班级为单位不同。一节课面向五年级的全体学生,避免了因重复上课而新授课的激情被削弱的情况,录制的学习视频也不再是一次性,学生可以反复学习,既能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还能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通过反馈,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每节课所教授的内容。同时,教授的内容不仅仅学生可以观看,开放性的面向大众,扩大了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一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也因此次疫情的原因,从窗明几净的教室搬到了网络幕后,以从未尝试过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启了网络主播的生涯。起初听到需要以录播的方式进行授课之时,其实心里都是没有底气的。因为对网课的不熟悉,导致自己对网络授课没有信心、担心孩子们可能不喜欢、焦虑授课的效果差强人意等。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师,此次网络授课内容和形式就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从起初授课主题的是否要延续国家课程,到为顺应当下时事,积极开展正能量的视频为学习主题。通过线下录播以及线上授课两种方式同步线上教学,前期通过大量软件的集合录制完整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

由于音乐课比较特殊,需要听赏、需要观看、更需要钢琴的辅助,而这种新形势对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有很大难度。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的情况在欣赏课《飞越彩虹》的教学设计上,我分为了5个步骤。

第一步,以与课题紧密结合的背景故事作为本课的开始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

第二步,以音乐律动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老师带来了几组动作。

第三步,观看课题相关影片,通过预留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第四步,分乐段欣赏并总结。《飞跃彩虹》共出现5段歌词,为了能让学生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上有直观的感受和学习,课件设计上以彩虹作为背景,歌谱后呈现旋律线并进行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能跟琴声视唱旋律和演唱歌词,从而更好的体验每个乐段所带来的不同情绪。最后通过课件呈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歌曲的结构。

第五步,拓展环节。播放英国达人秀6岁小女孩康妮演唱歌曲《飞越彩虹》童声演唱视频,感受童声音色的纯净、悠扬,写下自己的梦想,放入属于自己的心愿瓶中。激发学生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和飞越梦想彩虹的信心。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轻松、愉悦,这就要求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课堂中怎样呈现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跟随着音乐有节奏的动起来,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动感魅力,这也是所有孩子们都喜爱音乐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对声势的讲解,带领学生们学习音乐律动,能够边唱边为自己歌唱伴奏,不仅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及音感节奏感。

2、舞蹈也是律动的一种有优美表现形式,它的价值亟待释放,不仅锻炼孩子们的气质形体,而且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是益处多多。以基本的舞蹈形体训练配以动感的流行音乐,带孩子们领略关于艺术美的感受。

3、寻找打击乐器。歌曲创编活动环节,打击乐器训练,在家没有打击乐器,怎么办呢?家长想办法参与到教学中,拍桌子,拍凳子,敲杯子,击盘子,击碗,拍手等。让家长和孩子们充分的从音乐课中得到熏陶和快乐。

音乐律动教案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26-01

音乐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及思想教育等重任。在新课改旗帜指引下,音乐教学应注重个性发展和艺术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彰显“以生为本”思想,增强教学实效,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

一、扮演好“引导者”与“启迪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音乐教学注重感受与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要借助各种形式的活动对音乐风格获得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试唱、演唱,进而加深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启迪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通过耳朵“听”获取第一感受,通过嘴巴“唱”内化感受;要正确处理好“听”与“唱”的关系,实现“听唱融合”,让音乐风格积淀在学生心中。例如,《走近苗乡侗寨》是第二单元“西南风情”中的第二课时。执教本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侗族《蝉之歌》,尝试练习多声部歌曲片段。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以课标为依据,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伊始,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并提出问题: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全曲按速度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几段?学生说出答案后再分段欣赏。第一段:苗族音乐世界中有一种特有的旋律“飞歌”,苗语为“夏样”,是山歌的一种,第一段就运用了“飞歌”旋律。学生在欣赏时,能感受“飞歌”旋律的特点及小提琴运用了怎样的方法。第二段、第三段采用的是一起欣赏,因为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同时,让他们找出第二段的主题旋律。为了让学生快速学会演唱,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激发了他们演唱的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旋律中出现最多的音。最后,教师再一次为学生演奏《苗岭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教师设计与实施上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培养并发展学生对苗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为了突显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运用了现场拉小提琴、练唱旋律、得出结论、再次感受等方法。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竞赛演唱主旋律,使学生从游戏中得出了答案。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流派,必须引导学生从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表,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了解音乐语言构成,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在新授课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秋天色彩的专题展示,一同感受到秋天的绚丽多彩;然后,告诉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作品用声音多角度地描绘秋的韵味、秋的意境,《西风的话》就是其中的一首;接着指导学生欣赏该首歌曲,细细品味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欣赏要求: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和意境?音乐有什么特点?之后生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小结并组织学生一起来朗诵歌词,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学生朗诵得很有节奏,体现出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上述案例告诉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而总结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特点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有着显著的成效。比较鉴赏表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作品的风格特点,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三、创新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教师在一次有关国歌背景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准确回答作者的名字,而对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创作的年代、背景、创作过程,知道者寥寥无几。为帮助学生积淀音乐文化,教师应创新教学设计,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实施中强化实践与感受。例如,执教“欧洲风情”这一单元第一课《桑塔・露琪亚》时,在音乐风格与流派方面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教师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教学环节:“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小结和布置作业”。其中第三环节,在指导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并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后,教师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再创造,该环节内容包括: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第四环节要求学生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了解欧洲历史。完成了这些环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要注重创新教学环节设计,以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律动教案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融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参与、律动创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有利于在音乐课中聆听、欣赏、律动、演奏等各项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带给学生心灵和情感的艺术熏陶。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我通过课堂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概述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有声有形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嘎子嘎》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融合河北民歌及说唱形式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嘎子智斗鬼子时的勇敢、机智,游戏时的调皮、机灵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说唱这种演唱形式,想象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我将《小兵张嘎》影片中嘎子智斗鬼子的情景,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配上《嘎子嘎》的旋律,编制成动画。让学生欣赏后用音乐要素说一说嘎子和鬼子的人物形象(鬼子走路缓慢、胆怯,用四分音符表示;嘎子脚步轻盈,灵活用附点八分音符表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仿嘎子的形象,他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动作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他们用自己的动作将嘎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合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静态方式呈现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难点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而且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案例:《白兰鸽》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二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哪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让学生看着动画,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体验白兰鸽飞翔时快乐的心情。

除了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还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例如,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猴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信息技术能将音频、视频、音效等多种感官音乐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案例:《春节序曲》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欣赏作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新年氛围,我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指挥家指挥乐团演奏《春节序曲》的时候,镜头转向大街小巷欢度春节的场景。伴随着热烈欢快的音乐,人们张灯结彩、孩子们手舞足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用彩笔将感受到的音乐氛围,用旋律线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愉快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氛围,理解音乐的内涵。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如果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多媒体点缀音乐课堂,相信学生的音乐特长会得到更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