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09:20:06

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篇1

在音乐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儿童音乐考级被看为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但有些人盲目的追随考级,这对音乐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利之处,阻碍儿童的音乐学习,引人思索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我国音乐考级的发展来看,考级对于提升少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起到了帮助,这方面的好处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音乐考级的飞速发展,导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音乐等级证书,为了考级而考级,未免也给儿童增加了很多的压力。而且在具体音乐考级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音乐考级在实际组织、实施及管理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也难免会给家庭音乐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来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应该说家庭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儿童去进行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应该说,在当前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进行投资的。这也是当前家庭音乐教育能够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重视对音乐考级的要求,而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家庭音乐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首先是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儿童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错误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长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质,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音乐,看到别人孩子在学,自己就不管不问的硬强加给学生一项任务。

(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不少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制的方式强制儿童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以强制为主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所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家庭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盲目的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给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盲目的采用诱导式音乐教育,让幼儿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从而让家庭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家庭音乐教育

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让儿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快乐学习的乐趣。而当前不少家长曲解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将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在音乐考级上。因此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利于家庭音乐教育活动的和谐、顺畅发展。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儿童在家庭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吸纳音乐知识,实现自身良好音乐素质的培养。

四、结论

音乐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体育生;音乐教育;教学方式

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型人才,但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理念,其他科目的辅助作用在体育学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旨在熏陶和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填补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空白,对于体育生的综合培养和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帮衬作用。常言道:“音体美不分家”,体育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在体育生中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但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体育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这两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比如音乐艺术本身对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音乐学科与体育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建立和谐的关系。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终提出音乐学科在体育学校中有效开展的理想方式,以供参考。

一、体育生音乐基础较差,音乐教学难度大

体育生在音乐课堂上集中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状态——音乐基础差。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育专业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上,无暇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内容有所重视并进行掌握,因而给音乐课程教学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的办法是从基础入手,重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在于,音乐学科在体育学校中的作用是辅助和帮衬学生在完成体育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而音乐教学的目的不能以培养音乐专业型人才为标准,而应以平稳有序的状态熏陶和促进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形成。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乐理。比如音名、唱名、音程的概念,音与音之间的具体关系等等。正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音乐是有个大体认识的,起码知道do、re、mi、fa、sol、la、si在音高上的排列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也就不那么吃力,但仍需耐心引导、详细讲授,保证学生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完成了这部分工作就可以保证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理论有了大致的理解,建立了初期的音乐基础,为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体育生不重视音乐教育,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当教学内容逐渐丰富、难度逐渐加深,体育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学习重心是体育专业,音乐只是附属学科而且未必会对他们以后的个人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学生就会对音乐学科、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愿投入精力。针对这一问题,我的态度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课堂,而不是强硬地将他们“按”在课堂上。简单来说,就是转换思路,用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不以教育性质来呈现音乐课的内容,而从接触、理解艺术的角度来进行引导,使学生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音乐课上。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每节课开始都提供一些音乐给学生来进行鉴赏和品咂,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这些音乐的类型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主,契合学生的审美倾向,使他们认为进入音乐课堂是一件值得期待、颇有意思的事,如此,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利用音乐对情绪的作用开展教学

音乐是与情绪相关的艺术,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对人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摇滚乐可以使人澎湃、轻音乐可以使人放松等等。立足于这一思考角度,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特征来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体育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大致以高强度的训练为主,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考验他们的体力,更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力量,一些意志力不够强大的学生会对日复一日的训练产生抵触情绪,并出现灰心丧气、提不起斗志的情况。此时通过音乐的力量来改变他们的情绪走向就显得尤为关键。举例来说,许多普通人在跑步锻炼时都喜欢戴上耳机听些节奏鲜明、有力量的音乐,一来丰富自己的运动感受,二来可以带动情绪,使自己可以主动且积极地完成跑步这件事,不至于在中途感到疲惫和厌烦。这就是我们的切入角度,通过情绪昂扬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奋发精神,帮助他们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状态、产生最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当的音乐作品,并且做到定期更新,避免他们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推荐音乐当以结合教学内容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的功用时不至于忽略了音乐教育本身的意义。

总的来说,在体育学校中开展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且具备理想的实践方式的,只要真正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特征和需求,从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就能解决既成的教学问题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丽萍.体育学校音乐教育之我见[J].体育科技,199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是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主要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较多的重视对音乐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关于音乐的文化教育相对要少,因此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了解较少,阻碍了音乐的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介绍了文化和音乐文化、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转贴于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0年2期

音乐教育论文篇4

1民族音乐文化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丰富多样,不过很多的文化并未被重视,更是没有得到一定的传承及保护,则出现了很严重的断流状况,更有甚者正在濒临灭绝。所谓的断流现象指的是很多民间艺人的音乐技艺以及各类绝活都已经失传,中国的传统音乐正在一点一滴的消亡或是无法继承,相关宗教音乐及仪式音乐根本得不到保护,不能有效地传承下去。近几十年来,中国不断涌入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受到了外来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极大影响,各大媒介及媒体传播的民族音乐很少,流行音乐远远大过于民族音乐,再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加入,这就导致很多的学生们都趋之若鹜。让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出现了很多的追星族,爱好民族音乐的更少。国内所施行的应试教育并不注重音乐教育,造成音乐课程的各类状况无人问津。就导致了音乐教学大纲根本无法执行,更不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音乐内容。缺乏正宗的音乐教学科研,并且所施行的教学观念极度陈旧,对应教学模式没有革新,这样就造成很多的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

2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音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以及各类音乐著作、乐器制作等都有着其伟大辉煌的成就。有效地将民族音乐文化渗进音乐教育中,促使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及发展,更是能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并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中华民族音乐教育不管是普及或者是专业化的,是社会还是家庭的,都是要基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上,有效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合理地将民族音乐及世界多样文化结合,博采众长、相辅相成,以呈现积极向上的音乐氛围。

3强化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3.1构建高素质音乐教师团队

加强对音乐教师团队的培养,有效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纵深进展。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是极为关键的,所以就要求其全方位地了解乐理知识,并懂得各类民族音乐的门类及演奏技巧。学校与有关部门应组织音乐教师对其展开专题培训,为音乐教师提供沟通与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掌握较多的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应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本地民间音乐文化上,树立民族文化荣耀感,并不断地坚持该项工作有序进展,并促使自身熟悉及通晓地方性文艺,认识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艺术家。

3.2革新教学模式,呈现开放性课堂

在21世纪,音乐课程主要是强化学生自主以及参与开放性意识,所以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促使其成为音乐课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互动、参与、体验以及进行各类实践性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融进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创造音乐,营造一个非常轻松、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在相关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唱多个歌曲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其家乡的民族性文化感知及认识,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所学习的歌曲,这样不断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以学生的心理方面来讲,民歌或者是民族乐器曲,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促使学生在相关乐器中去发现其所熟悉的旋律,进而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再配合音乐开始哼唱其主题。这样不断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那些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教师还可以合理地把学生较为喜欢的流行音乐及时尚节目渗进课程教学中,这样得到的效果会更好。用一首精心选择的歌曲来贯穿整个课堂,并渗透式讲解其中的音乐信息。有效地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氛围,不断引申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合理地抛砖引玉,让学生明白其重点并提升了知识量,更是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让这一股中国风,席卷整个音乐世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除了相关教学课堂的革新,学校还应合理地寻找一些民间艺术家到学校为师生献艺,促使学生亲近民间文艺,并感受那原生态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让那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熏陶学生。民族文艺都是来源于农村,灵魂在大自然中,只有真正置身于村野中才能领略那美妙的民间文化灵魂。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村庄体验那山野放歌的感觉,让那美妙的歌声回荡在山间,让那雀跃的情感回味在田间,享受那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3.3提升学生自身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学校应不断地丰富,强化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的优秀音乐来供学生欣赏,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以及鉴赏能力,并逐渐地形成正确的民族音乐审美观念。这样学生既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更是完善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在本质思想上树立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及自豪感。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多建议、介绍一些优秀的歌曲以及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有效资料进行欣赏,除过教材中民歌学唱之外,更应该进行实际的实践性活动。利用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拓展学生的音乐资源,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音乐视野,激发起民族自豪感。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领略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美,了解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伟大及丰富多样,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4结语

音乐教育论文篇5

“知行合一”观念的提出者是明代的王阳明,作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心学理论,即“知行合一”,其中包含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指是科学知识的笼统概称,行即指道德行为,知是行的先导,知与行必须达到平衡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在音乐教育方面,所谓的知可以理解为音乐理论知识,而行则指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并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教师所授内容而造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在当下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注重“知与行”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育中“知行合一”观念的渗透

1.注重教师指导作用

“知”作为“行”的先导,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意义重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准备课程方面,要做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准确把握。“知行合一”观念在教师方面主要体现为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大量储备,对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准确的预见性以及解决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一直是讲解,没有做到知识的扩充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在实践中也缺乏开放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乐理知识、键盘基本功、和声基础严重缺乏,这种音乐知识的缺乏无疑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作曲家背景、作品欣赏的模式教学,这种模式会使得课堂氛围枯燥,学生也很难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在“知行合一”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衔接知识,在教学中提出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将音乐节奏结构问题融入音乐赏析环节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解决学生最基本的节奏问题,强化知识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同时期音乐家音乐风格对比,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使学生贯穿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发散学生创新思维。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往往用三点就可以概括:作者、作品、风格,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音乐实践意义不大,“知”对于“行”的先导作用无法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发挥指导性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对作品的分析思考和辩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简单知识的学习而忽略音乐实践的弊端。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应该在引导者角色上下功夫,顺应学生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以器乐曲教学为例,改变传统直接讲授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有些学生利用玻璃杯装水敲击音阶,有的学生利用衣架制作三角铁等等,摆脱了课本知识的束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拓展学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先贤发明乐器的艰难过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大大提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3.重组课堂结构

“知行合一”观念的运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发挥了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传统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在各种考试的压迫下,学生逐渐丧失了求知欲,独立精神、创新能力、求知欲望更是毋庸提及,这种现象是教育的失败。当前的教育,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承担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运用一切手段传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归根结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切身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的迷人魅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招生规模教学质量多媒体远程教育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升学录取率大大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和压力;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也推动了各项教育改革的深化,高师音乐教育也同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招生规模、器材设备、科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高师音乐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扩大招生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究其原因:

一.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提增,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入高等音乐专业队伍,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给音乐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往的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上要求较高,而一些学生在专业上花的时间较多、下的功夫较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些,考虑到这一点,国家教委降低了艺术类的分数线,目的是能让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它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艺术类的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师音乐院校成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

二.师资的缺乏、教师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些高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列外,高师音乐教师(特别是技能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高师音乐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1.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一些水平较差的新手加入到高师音乐教师队伍中来,于是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2.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长此以往,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行为严重缺乏,出现音乐专业教师科研成果匮乏的滞后现象。而科研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3.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写论文的时间,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三.教学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已有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扩大了招生,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媒体设备、学生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

从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的调整,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正在具体实施中,还未见成效。主要目的是研究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种种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这给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许多中小学教师呼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事实上,这两种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纵上情况在一些高师音乐院校普遍存在。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是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艺术类文化科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

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音乐专业考生中历届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这给提高文化科分数线,提高生源质量提供了可能。

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二.加快多媒体远程教育的步伐,扩大继续教育。

加大教学投资,实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即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

1.远程教育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能从紧张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教学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成人继续教育,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多媒体远程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成人继续教育主要为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成年人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充分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也达到了扩大教学的目的。

3.扩大了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益,学校就有能力进一步地增加教学投资,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保证教学用房、教学用琴和其他一些乐器、多媒体设备等,以达到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4.远程教育能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增大教学信息量,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范围广,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教学基础,再进行一些教学范围内的改革。如:(1)在教学中进行“双向选择”;“公开授课”形式和“讲座”形式等,把一系列竞争机制引入高师音乐教学中,使教师间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把中小学音乐教学新的课程标准作为高师音乐教学中学习的内容,采取一些教育实习以外的“实习课”,让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探讨音乐教学法。使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相信不久的将来高师音乐教育能真正起到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确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论文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音乐教育论文篇8

自2000年来,由于网络的平民化,数码产品的大众化,手机的多功能化,促使了流行音乐在新千年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国家的许多艺人带着自己的独特曲风在全世界的各个地区相继崭露头角,转瞬便铺天盖地。其中很多的古老音乐艺术体领域中也衍生出了很多的新鲜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流行钢琴音乐也赫然名列其中。由于全社会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从中产生了很多的新兴的经济,文化领域。流行音乐以其乐曲简短,容易上口,内涵鲜明,曲风新奇,创作简单等特性,成为了时下很流行的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快餐式文化。为了迎合当今社会对钢琴音乐师的需要,高师钢琴音乐教育也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结合现在快餐式文化对流行钢琴音乐的需求,培养出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人——流行钢琴音乐师。为此,我通过对诸多资料的阅读,并融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和感悟,简单的提出了几个方面,来改善又或完善现行的教育模式,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品味的流行钢琴音乐师。

2.高师流行钢琴音乐的教学初探

2.1准确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教育方向

钢琴文化,他有着悠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历史和浑厚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钢琴乐曲以其曲艺内涵深奥,演奏技艺复杂,各学派风格迥然等诸多特点,垒砌出了较高的钢琴文化艺术的门槛。很多的历史中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都是及其坎坷的,在他们的一生中的很多年中都经历过几次的大起大落,直至中年,晚年甚至身死后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接受,才铸就了他们在钢琴艺术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归现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率的生活步伐使得古老的钢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很多年都难以的到较高的发展。现在的音乐领域几乎全被流行音乐所占据。社会大众对高尚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喜爱程度日渐减少。而流行音乐的脍炙人口,个性鲜明,再给歌曲中加入歌词,使得流行音乐更加的浅显易懂,从而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中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也应当迎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流行音乐需求的钢琴音乐师。从传统教育教材及流程与流行钢琴音乐特点这两方面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摒弃陈规,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能够学以致用,真切的得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培养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很好的认识流行钢琴音乐的音乐师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教授学生的大方向。

2.2解剖自身,找准教育过程中的偏差并寻找方法改正

长期以来,钢琴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以教授学生音乐以及钢琴的基础知识,加入钢琴的弹奏技巧,长期的钢琴弹奏训练和许多著名钢琴乐曲弹奏的积累,用相应难度的钢琴弹奏曲目为标准,当作考核学习者对钢琴弹奏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偏差。我们培养出来的钢琴师在毕业后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凭借在学校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那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巧的积累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很多以后能应用的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仅仅要教授他们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结合社会中对钢琴师的需要而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创造出他们的价值。在传统钢琴教育中,钢琴演奏的独立性很强,演奏中讲求弹奏技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时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所掌握的弹奏技法结合,用钢琴为器具表达出来,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乐曲中和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当今流行钢琴音乐已经走向和其他多种样式的乐器乃至电子音配合,来演绎当红的流行音乐。现在的钢琴乐,已不再孤独。随之而来的,两架钢琴合奏,四手连弹,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多种乐器合奏,与电子音合奏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我们要教授的东西。我们要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到这些在学校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法。

2.3结合现在的流行钢琴音乐中很多成功的例子教授其中技巧

何谓流行音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描述的情感世界简单、质朴、直接、现实,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内容上直面人生,生活气息浓厚,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音域偏窄,易于表达、传唱,亦称“通俗音乐”。通俗又被解释为浅显易懂。那么不难理解,流行钢琴音乐就是通俗钢琴音乐,就是浅显易懂的钢琴音乐。在流行钢琴音乐的教授过程中,引入时下诸多的成功流行钢琴音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有较高的成效。如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具有浓厚中国曲风的《梁祝》,著名音乐明星周杰伦的歌曲《不能说的秘密》,光良的歌曲《童话》等等的很多众所周知并广受喜爱的曲目。吊起学生的兴趣,教授其中应用的技巧和合奏技法。用教材中的课程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项点,技术难点。认准,吃透教材中的知识项点,熟悉,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技术难点。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运用出的这些知识和技法,还能想到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在其他的实际应用情况下也能够运用的到,并且运用的很好。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透。

2.4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即兴发挥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群体学习的优势,不能让群体学习的课堂成为教授者的减负工具。开课就讲理论知识和知识重点。然后演奏给学生们听。再然后叫大家分别练习本节课中讲诉的知识和学到的弹奏技巧。这样的教授方式是严重的不可取的。有了群体学习的课堂,教授者就应当发挥群体的优势,让大家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授过程中除去教材中的知识项点,演奏技法,还要利用群体优势带领大家共同练习演奏技法,共同理解知识的项点。组织钢琴合奏,四手连弹等项目。有条件还可以和其他乐器联系合奏的技法,让学生们能够懂得并掌握合奏的要点。有时间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诸多著名钢琴音乐家的生平和创作出著名作品的时候当时的作者是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精神环境中。叫学生们深切体会这些著名的钢琴音乐家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创作出的这些广为流传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心境,熏陶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结合乐曲领会钢琴音乐的情感。当学生们有了相应的心境成果和弹奏技法的熟练后,可以组织学生们即兴弹奏。让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和创作的意境,还有创作过程中的领悟。

音乐教育论文篇9

目前在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关注的都是语文或数学方面的成绩,并与重金挂钩。而音乐教育则好像被遗忘在一边的角落,显得那样的孤单无助。如果我们只重视主科而忽略了次科,尤其是音乐,就好像“拣到芝麻,丢了西瓜”。在教学机制转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主体改变、教学内容扩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音乐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和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全面改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

二、促进交流,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这片贫瘠的土地里,我们不应该原地踏步或故步自封,要向那些优秀的学校学习。据我所知,县的教育部门也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每个学期都举办音乐的方面的优秀课例,或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也举办中小学生的文艺汇演。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教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音乐的教学仍旧是老调子——改变不了。许多优秀课例无法推广下去,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步,但只是讲,并不付诸实践,理论脱离实际。音乐是实践的艺术,离开了实践将是纸上谈兵。音乐实践活动会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音乐素质及其水平,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如举办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校学生合唱团、学生管乐队、舞蹈队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均有受到各种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的机会,促进师生的交流学习,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三、丰富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潜能

音乐教育论文篇10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听众的工具,进而使其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乐来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自身情绪的管理。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也有音乐特长,但当问起他们的音乐课堂学习时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跃氛围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积极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彩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要看重学生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思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和思索空间,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人才。二是共同参与不够,双向互动匮乏。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上音乐课呢?可见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学生简单、天真,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期待被老师提问和重视,期待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期待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事实上,也只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接触状态,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参与沟通提供合适的、有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还要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反应状态,看学生是否接受。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音乐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释放与开发;还可让学生简单评赏一首乐曲或对某一位歌唱家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点评等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不能时时处处包办,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始终应该是主体,主动性也始终属于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则是抛砖引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这样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